CN201286662Y -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86662Y
CN201286662Y CNU2008201353960U CN200820135396U CN201286662Y CN 201286662 Y CN201286662 Y CN 201286662Y CN U2008201353960 U CNU2008201353960 U CN U2008201353960U CN 200820135396 U CN200820135396 U CN 200820135396U CN 201286662 Y CN201286662 Y CN 20128666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warp
terry
velvet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353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国栋
程垂璋
程小军
张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NUOVOTEC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NUOVOTEC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NUOVOTEC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NUOVOTEC MACHINERY Inc
Priority to CNU2008201353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8666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8666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8666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地经纱、纬纱组成的两层的底织物和在该两层底织物的最外两面起毛圈的毛经纱、以及能将该两层底织物连接在一起的绒经纱交替交织在一起形成双层绒织物,经从两层织物中间割开绒经纱后形成一上一下、面对面、花型组织完全一样的两片一面毛圈、一面绒的割绒毛巾。此两层的底织物也可以和在该两层底织物的最外两面起毛圈并同时将该两层底织物连接在一起的绒经经纱交织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割毛毛巾技术存在的将双面毛圈毛巾的一面毛圈割断而造成工序多、原料消耗大且毛圈、绒头不牢、易掉毛等技术问题,减少了制作工序,降低了原料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具有毛圈和绒头牢固、手感柔软、吸湿储水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巾,尤其是涉及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背景技术
毛巾组织是利用织机特殊的送经和打纬运动的共同作用或者特殊的卷取和送经的共同作用,使织物表面覆盖着经纱形成的毛圈的组织。毛巾组织由两个系统的经纱(毛经纱与地经纱)与一个系统的纬纱交织而成。地经纱与纬纱交织成毛巾组织的地组织(也称为底织物),成为毛圈附着的基础;毛经纱与纬纱织成毛巾组织的毛圈组织,在毛巾组织的地组织表面形成毛圈。
绒织物组织是由一个系统的经纱与两个系统的纬纱交织而成(得到纬起绒织物组织)或者由两个系统的经纱(地经纱与绒经纱)与一个系统的纬纱交织而成(得到经起绒织物组织)。在经起绒织物组织中,地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绒织物组织的底织物,绒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绒织物组织的绒组织,再将绒经纱从中间割断形成割绒层。由于是借助绒毛的断头与外界产生摩擦,所以绒织物组织耐磨性好,底织物很少磨损,织物坚牢度好。而且绒毛内空气层间隙丰富,织物吸湿储水率高,保暖性也好,手感也更柔软。
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割绒毛巾是将普通双面毛圈的毛巾的一面毛圈进行剪割而形成绒毛的割毛毛巾,其实质为剪毛毛巾。由于比普通毛巾手感柔软,使用舒适,吸湿储水性强,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由于其需要将毛圈剪割而形成绒毛,从而将多消耗10-15%的原料,并且多一道剪毛工序,既浪费了原料、工时,还要处理毛圈碎屑、污染了环境,因此成本较高。而且由于毛巾组织结构的特点,毛圈一经剪断,毛圈和丝绒绒头与地组织(底织物)固结不再坚牢,容易掉毛,价格和品质制约了割毛毛巾的发展。市场迫切需要一种价格低、品质好、不掉毛的割绒毛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剪毛毛巾原料消耗大、毛圈和丝绒绒头固结不牢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品质高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割绒毛巾。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包括由地经纱、纬纱组成的两层的底织物和在该两层底织物的最外两面起毛圈的毛经纱、以及能将该两层底织物连接在一起的绒经纱交替交织在一起形成双层绒织物,经从两层织物中间割开绒经纱后形成一上一下、面对面、花型组织完全一样的两片一面毛圈、一面绒的割绒毛巾。
起毛圈的毛经纱与底织物交替交织后形成的毛巾组织可以为三纬毛巾组织、四纬毛巾组织、五纬毛巾组织、六纬毛巾组织或七纬毛巾组织中的任一种。绒经纱与底织物交织后形成W型或双W型固结的绒织物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包括由地经纱、纬纱组成的两层的底织物和在该两层底织物的最外两面起毛圈并同时将该两层底组织连接在一起的毛绒经纱交替交织在一起,经从两层织物中间割开毛绒经纱后形成一上一下、面对面、花型组织完全一样的两片一面毛圈、一面绒的割绒毛巾。
毛绒经纱与底织物交替交织后,一面可形成三纬毛巾组织、四纬毛巾组织、五纬毛巾组织、六纬毛巾组织或七纬毛巾组织中的任一种毛巾组织,另一面形成W型或双W型固结的绒织物组织。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其组织结构合理、质地丰厚、手感柔软,毛圈长度和丝绒绒头长度可调范围大,而且绒头与地组织固结牢固,质量好。(2)本实用新型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两层织物从中间割开绒经/毛绒经而得,解决了现有割毛技术存在的将双面毛圈毛巾的一面毛圈割断而造成的工序多、原材料消耗大且毛圈、绒头固结不牢,易掉毛的技术问题,减少了制作工序,排污少,降低了原料成本,毛圈和绒头坚牢,柔软、吸湿储水率高,提高了产品质量。(3)本实用新型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的毛巾组织可以是三纬毛巾组织、四纬毛巾组织、五纬毛巾组织、六纬毛巾组织或七纬毛巾组织,选择余地大,适用范围广。而且,绒毛长度可调范围也大。(4)本实用新型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为卫浴、家纺系列产品如毛巾、浴巾、睡衣睡袍、床上用品、毛巾毯和枕巾等提供了一种物美价廉的新产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的水平箭头方向割开后形成的上下两片割绒毛巾的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的水平箭头方向割开后形成的上下两片割绒毛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割绒毛巾包括地经纱1、纬纱2、毛经纱3和绒经纱4。其中地经纱1分为上下两组,毛巾纱3也分为上下两组,绒经纱4为一组。
纬纱2和两组地经纱1(其中位于上方的一组地经纱标号为11、位于下方的一组地经纱标号为12)交织成上下两层底织物;两组毛经纱3(其中位于上方的一组毛经纱标号为31、位于下方的一组毛经纱标号为32)与形成上下两层底织物相同步分别与上层底织物及下层底织物的纬纱2交替交织,在该上下两层底织物的最外两面起单面毛圈;从而形成上下两层组织结构相同的毛巾组织。一组绒经纱4与形成上下两层底织物相同步与上下两层毛巾组织的底织物中的纬纱2交替交织从而将上下两层毛巾组织连接在一起。绒经纱4与上下两层毛巾组织的底织物形成两层组织结构相同的绒织物。
毛经纱3与纬纱2形成的组织可称为毛圈组织,按形成一个毛圈的纬纱数来划分,两层毛巾组织可以是三纬毛巾组织、四纬毛巾组织、五纬毛巾组织、六纬毛巾组织或七纬毛巾组织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为四纬毛巾组织。
见图1,其所示的毛巾组织为四纬毛巾组织。在上层毛巾组织中,毛经纱3在纬纱2-3至纬纱2-7之间形成一个毛圈,而在纬纱2-7至纬纱2-11之间形成另一个毛圈,因此,每形成一个毛圈需要的纬纱数为4,毛圈组织的完全纬纱数为4。
毛巾组织的底织物采用经重平或者变化经重平。见图1,该四纬毛巾组织的底织物采用的是2上2下经重平。以上层毛巾组织为例,纬纱2-2、2-3在地经纱11-1之上,纬纱2-4、2-5在地经纱11-1之下;纬纱2-2、2-3在地经纱11-2之下,纬纱2-4、2-5在地经纱11-2之上;这样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循环,需要的纬纱数为4,需要的经纱数为2,经纱在纬纱上的位置是2上2下。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采用三纬毛巾组织,底织物采用2上1下变化经重平;采用四纬毛巾组织时,底织物除了可采用图1中的2上2下经重平外还可以采用3上1下变化经重平;采用五纬毛巾组织时,底织物可采用2上3下变化经重平或者3上2下变化经重平;采用六纬毛巾组织时,底织物可采用3上3下经重平、1上5下变化经重平、2上4下变化经重平、4上2下变化经重平或者5上1下变化经重平;采用七纬毛巾组织时,底织物可采用1上6下变化经重平、2上5下变化经重平、3上4下变化经重平、4上3下变化经重平、5上2下变化经重平或者6上1下变化经重平。前述多样的选择,能使毛巾组织的底织物呈现出不同的花型变化。也能使毛圈形成大小多少之分。
由图1可见,对于上层织物来说,毛巾组织的底织物和毛圈组织的完全纬纱数相同,都是4。通过长短打纬运动和毛经纱3及地经纱1的送经运动协调配合而在底织物的表面覆盖由毛经纱3形成的毛圈。将毛经纱31和地经纱11分卷在两个织轴上,地经纱11张力较大,而毛经纱31采用积极送经,张力很小,织机每一回转毛经纱31送出量根据毛圈大小和毛经倍数多少,常规约为地经纱11的4倍左右,于是毛经纱31被纬纱2通过织机送经和打纬送经和卷取夹持着向前运动,地经纱11却不随之向前。因而4根纬纱2能紧紧地夹持着张力较小的毛经纱31沿着张力较大的地经纱11向前移动。这样每4根纬纱2挤紧固定好一个毛圈(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是三纬毛巾组织则每3根纬纱2挤紧固定毛圈;五纬毛巾组织每5根纬纱2挤紧固定毛圈;六纬毛巾组织每6根纬纱2挤紧固定毛圈;七纬毛巾组织每7根纬纱2挤紧固定毛圈)。在本实施例中,长短打纬运动的规律是2长2短,具体地说,纬纱2-1长打纬,纬纱2-2、2-3短打纬,纬纱2-4长打纬;纬纱2-5长打纬,纬纱2-6、2-7短打纬,纬纱2-8长打纬,每4根纬纱形成一个循环。
对于下层织物,织造方法与上层织物相同。
仍见图1,绒经纱4同时与上层毛巾组织的纬纱2及下层毛巾组织的纬纱2交织,而将上下两层毛巾组织连接在一起。绒经纱4的送经量,根据绒毛长度的需要,常规约为地经纱11的14倍左右。绒经纱4与纬纱2的固结方式为四纬W型固结,即1下2上1下。
沿图1左侧所示水平箭头方向割断绒经纱4,绒经纱4按其上所标箭头方向分别成为上下层单面毛圈的毛巾组织另一面的丝绒。割断后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的结构示意图见图3。上下两片割绒毛巾各自的丝绒面面对面,花型组织相同。
(实施例2)
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割绒毛巾包括地经纱1、纬纱2、毛绒经纱5。
其中,纬纱2和两组地经纱1(其中位于上方的一组地经纱标号为11、位于下方的一组地经纱标号为12)交织成上下两层底织物;一组毛绒经纱5与形成上下两层底织物相同步一方面分别与上层底织物的纬纱21及下层底织物的纬纱22交替交织,在该上层底织物上表面和下层底织物下表面形成单面毛圈。从而形成两层组织结构相同的上下两层毛巾组织。另一方面毛绒经纱5还同时将上下两层毛巾组织连接在一起。毛绒经纱5与上下两层毛巾组织的底织物形成上下两层组织结构相同的绒织物。
与实施例1中相同,按形成一个毛圈的纬纱数,两层毛巾组织可以是三纬毛巾组织、四纬毛巾组织、五纬毛巾组织、六纬毛巾组织或七纬毛巾组织中的任一种。见图2,其所示的毛巾组织为六纬毛巾组织。在上层毛巾组织中,纬纱211、212、213、214、215、216形成一个毛圈,每形成一个毛圈需要的纬纱数为6,毛圈组织的完全纬纱数为6。
毛巾组织的底织物采用经重平或者变化经重平。见图1,该六纬毛巾组织的底织物采用的是3上3下经重平。以上层毛巾组织为例,纬纱2-3、2-4、2-5在地经纱11-1之上,纬纱2-6、2-7、2-8在地经纱11-1之下;纬纱2-3、2-4、2-5在地经纱11-2之下,纬纱2-6、2-7、2-8在地经纱11-2之上;这样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循环,需要的纬纱数为6,需要的经纱数为2,经纱在纬纱上的位置是3上3下。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采用三纬毛巾组织,底织物采用2上1下变化经重平;采用四纬毛巾组织时,底织物采用2上2下经重平或者采用3上1下变化经重平;采用五纬毛巾组织时,底织物可采用2上3下变化经重平或者3上2下变化经重平;采用六纬毛巾组织时,底织物除了可采用图2中的3上3下经重平外还可以采用1上5下变化经重平、2上4下变化经重平、4上2下变化经重平或者5上1下变化经重平;采用七纬毛巾组织时,底织物可采用1上6下变化经重平、2上5下变化经重平、3上4下变化经重平、4上3下变化经重平、5上2下变化经重平或者6上1下变化经重平。前述多样的选择,能使毛巾组织的底织物呈现出不同的花型变化。也能使毛圈形成大小多少之分。
由图2可见,本实施例的毛巾组织的底织物和毛圈组织的完全纬纱数相同,都是6。通过长短打纬运动和毛绒经纱5及地经纱1的送经运动协调配合而在底织物的表面覆盖由毛绒经纱5形成的毛圈。对于上层织物来说,将毛绒经纱5和地经纱11分卷在两个织轴上,地经纱11张力较大,而毛绒经纱5采用积极送经,张力很小,织机每一回转毛绒经纱5送出量根据毛圈大小和毛经倍数多少以及绒毛长度的需要,常规约为地经纱11的18倍左右(毛绒经纱5在作为毛经纱起毛圈时,毛经纱的送经量约为地经纱的4倍,毛绒经纱5在作为绒经纱起丝绒时,绒经纱的送经量约为地经纱的14倍,因此,毛绒经纱5同时起毛圈和丝绒时,其总的送经量约为地经纱的18倍)于是毛绒经纱5被纬纱2通过织机送经和打纬送经和卷取夹持着向前运动,地经纱11却不随之向前。因而4根纬纱2能紧紧地夹持着张力较小的毛绒经纱5沿着张力较大的地经纱11向前移动。这样每6根纬纱2挤紧固定好一个毛圈(如果是三纬毛巾组织则每3根纬纱2挤紧固定毛圈;四纬毛巾组织每4根纬纱2挤紧固定毛圈;五纬毛巾组织每5根纬纱2挤紧固定毛圈;七纬毛巾组织每7根纬纱2挤紧固定毛圈)。在本实施例中,长短打纬运动的规律是2长3短1长,具体地说,纬纱2-1、2-2长打纬,纬纱2-3、2-4、2-5短打纬,纬纱2-6长打纬;纬纱2-7、2-8长打纬,纬纱2-9、2-10、2-11短打纬,纬纱2-12长打纬,每6根纬纱形成一个循环。
仍见图2,在毛绒经纱5在上下两层毛巾组织的底织物表面形成单面毛圈的同时,毛绒经纱5还与上下两层毛巾组织的纬纱2交织,而将上下两层毛巾组织连接在一起。见图1,毛绒经纱5与纬纱2的固结方式为六纬双W型固结。
沿图2左侧所示水平箭头方向割断毛绒经纱5,毛绒经纱5按其上所标箭头方向分别成为上下层单面毛圈的毛巾组织另一面的丝绒。割断后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的结构示意图见图4。上下两片割绒毛巾各自的丝绒面面对面,花型组织相同。
以上的实施例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的两种详细的具体方案,并为具体的毛巾组织、毛巾组织的底织物以及绒经的固结方式的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是以上实施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凡由绒经纱连接上下两层毛巾组织或者由绒经纱形成上下两层毛巾组织的毛圈的同时连接上下两层毛巾组织,再割断绒经纱而得到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地经纱(1)、纬纱(2)组成的两层的底织物和在该两层底织物的最外两面起毛圈的毛经纱(3)、以及能将该两层底织物连接在一起的绒经纱(4)交替交织在一起形成双层绒织物,经从两层织物中间割开绒经纱(4)后形成一上一下、面对面、花型组织完全一样的两片一面毛圈、一面绒的割绒毛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毛圈的毛经纱(3)与底织物交替交织后形成的毛巾组织为三纬毛巾组织、四纬毛巾组织、五纬毛巾组织、六纬毛巾组织或七纬毛巾组织中的任一种;所述的绒经纱(4)与底织物交织后形成W型或双W型固结的绒织物组织。
3、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地经纱(1)、纬纱(2)组成的两层的底织物和在该两层底织物的最外两面起毛圈并同时将该两层底组织连接在一起的毛绒经纱(5)交替交织在一起,经从两层织物中间割开毛绒经纱(5)后形成一上一下、面对面、花型组织完全一样的两片一面毛圈、一面绒的割绒毛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的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绒经纱(5)与底织物交替交织后,一面形成三纬毛巾组织、四纬毛巾组织、五纬毛巾组织、六纬毛巾组织或七纬毛巾组织中的任一种毛巾组织,另一面形成W型或双W型固结的绒织物组织。
CNU2008201353960U 2008-08-26 2008-08-26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8666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53960U CN201286662Y (zh) 2008-08-26 2008-08-26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53960U CN201286662Y (zh) 2008-08-26 2008-08-26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86662Y true CN201286662Y (zh) 2009-08-12

Family

ID=4097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35396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86662Y (zh) 2008-08-26 2008-08-26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86662Y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4769A (zh) * 2011-03-31 2011-08-17 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
CN101343811B (zh) * 2008-08-26 2013-04-03 常州市悦腾机械有限公司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CN103911746A (zh) * 2014-04-22 2014-07-09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7723897A (zh) * 2017-11-28 2018-02-23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割绒毛巾织机
CN107761225A (zh) * 2017-11-28 2018-03-06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割绒毛巾织机
CN107761226A (zh) * 2017-11-28 2018-03-06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割绒毛巾织机送经纱装置
CN110241504A (zh) * 2019-05-28 2019-09-17 蒋伟泽 一种毛圈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3811B (zh) * 2008-08-26 2013-04-03 常州市悦腾机械有限公司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CN102154769A (zh) * 2011-03-31 2011-08-17 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原液着色涤纶针毛圈织物
CN103911746A (zh) * 2014-04-22 2014-07-09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3911746B (zh) * 2014-04-22 2015-02-18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7723897A (zh) * 2017-11-28 2018-02-23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割绒毛巾织机
CN107761225A (zh) * 2017-11-28 2018-03-06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割绒毛巾织机
CN107761226A (zh) * 2017-11-28 2018-03-06 江苏友诚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割绒毛巾织机送经纱装置
CN110241504A (zh) * 2019-05-28 2019-09-17 蒋伟泽 一种毛圈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86662Y (zh) 一种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CN101343811B (zh)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割绒毛巾
CN203807659U (zh) 一种圈绒织物
CN105113101A (zh) 一种凹凸弹性真丝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
CN202323243U (zh) 双面圈绒织物
CN201517153U (zh) 三层提花毛巾
CN107740216A (zh) 一种双面浮雕异花型多层无毛圈巾被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252820Y (zh) 毛圈与非毛圈双层机织织物
CN104178871A (zh) 双层自然纤维剑麻地毯的生产方法
CN103911746B (zh)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05934563U (zh) 一种三层造纸网
CN202072863U (zh) 一种抗静电布料
CN207811989U (zh) 一种有绒处绒头稠密无绒处纬纱粗犷的提花丝绒
CN201770825U (zh) 一种雪尼尔提花面料
CN110257999A (zh) 一种仿毛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09763233A (zh) 仿针织结构的织物组织的织造方法
CN102534950A (zh) 双面圈绒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12827262U (zh) 丙纶保暖针织面料
CN201443004U (zh) 一种起圈织物
CN102268766A (zh) 一种丝棉立体面料
CN201148501Y (zh) 一种疏密纬织物
CN201506884U (zh) 一种三层织物
CN201459337U (zh) 一种柞绢丝绒
CN102776660A (zh) 环保型三维立体感竹炭纤维机织物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213652797U (zh) 一种间隔立体方块填芯灯芯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82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