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4586A - 燃料喷射阀 - Google Patents

燃料喷射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4586A
CN106574586A CN201580038070.9A CN201580038070A CN106574586A CN 106574586 A CN106574586 A CN 106574586A CN 201580038070 A CN201580038070 A CN 201580038070A CN 106574586 A CN106574586 A CN 106574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bile core
valve seat
cor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80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4586B (zh
Inventor
松川智二
伊藤荣次
山本辰介
望月孝
望月孝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74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4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4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1/00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 F02M61/16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61/02 - F02M61/14
    • F02M61/166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F02M51/06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 F02M51/06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 F02M51/062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 F02M51/066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 F02M51/067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n elongated valve body attached theret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F02M51/06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 F02M51/06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 F02M51/062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 F02M51/066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 F02M51/067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n elongated valve body attached thereto
    • F02M51/0682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n elongated valve body attached thereto the body being hollow and its interi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fuel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F02M51/06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 F02M51/06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 F02M51/062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 F02M51/066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 F02M51/068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and the valve being allowed to move relatively to each other or not being attached to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3/00Othe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of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39/00 - F02M61/00 or F02M67/00; Combination of fuel pump with other devices, e.g. lubricating oil pump
    • F02M63/0012Valves
    • F02M63/007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the groups F02M63/0014 - F02M63/0059
    • F02M63/0075Stop members in valves, e.g. plates or disks limiting the movement of armature, valve or sp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200/00Details of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M2200/50Arrangements of springs for valves used in fuel injectors or fuel injection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燃料喷射阀(1)具备:圆板部(61),能够与在从阀座离开或与阀座抵接的情况下将喷孔开闭的针(40)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412、432)抵接;以及筒部(62),从圆板部(61)朝向阀座延伸而形成,与圆板部(61)侧相反侧的端部能够与可动芯(50)的与阀座相反侧的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抵接。在燃料喷射阀(1)中,当圆板部(61)与针(40)抵接、并且筒部(62)与可动芯(50)抵接时,在针(40)所具有的凸缘部(43)的阀座侧的凸缘部件端面(431)与可动芯(50)的与阀座相反侧的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之间形成间隙(430)。

Description

燃料喷射阀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公开基于2014年8月2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71728号和2015年4月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79149号,将该申请的内容公开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内燃机(以下称作“发动机”)喷射供给燃料的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过针的往复移动将壳体具有的喷孔开闭、将壳体内的燃料向外部喷射的燃料喷射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燃料喷射阀,该燃料喷射阀具备:如果被供给电力则形成磁场的线圈、设在该磁场内的固定芯、设在固定芯的喷孔侧的可动芯、与可动芯分体设置的针、以及将可动芯及针向闭阀方向施力的弹簧,在闭阀时可动芯与针之间形成间隙。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喷射阀中,如果线圈形成磁场而可动芯被固定芯吸引,则可动芯一边利用可动芯与针之间的间隙加速一边向开阀方向移动后,与针抵接。由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喷射阀中,在针上作用用于开阀的比较大的力。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喷射阀中,在可动芯上形成有收容针的与可动芯抵接的部位的凹部。在该凹部中,为了承受与针的抵接的冲击,形成有耐磨损性良好的膜。但是,由于凹部的形状较复杂,所以难以适当地形成耐磨损性良好的膜。因此,有可能通过与针的抵接而可动芯磨损,燃料喷射阀的喷射特性在比较短时间中变化。此外,为了形成适当的膜厚的耐磨损性良好的膜,用来形成该膜的工时变多,燃料喷射阀的制造成本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097728号公报(对应于US2012/0080542A1)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喷射特性的随时间的变化变小并且使作用于针上的开阀方向的力变大的燃料喷射阀。
本公开是一种燃料喷射阀,具备壳体、针部件、凸缘部件、固定芯、可动芯、线圈、抵接部件、腿部件、以及第一施力部件。
凸缘部件以从针部件的另一端的部位向径外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
可动芯被设置为在凸缘部件的阀座侧相对于针部件能够相对移动,具有能够与凸缘部件的阀座侧的凸缘部件端面抵接的可动芯抵接面。
抵接部件能够与针部件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及凸缘部件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的至少一方抵接。
腿部件的一端与抵接部件一体地形成,或者一端形成为能够与抵接部件抵接,另一端形成为从抵接部件朝向阀座延伸、能够与可动芯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抵接。
第一施力部件的一端与抵接部件抵接,能够将针部件向阀座侧施力。
本公开的燃料喷射阀的特征在于,当腿部件的另一端与可动芯抵接、并且抵接部件与凸缘部件或针部件抵接时,能够在凸缘部件端面与可动芯抵接面之间形成间隙。
在本公开的燃料喷射阀中,当腿部件与可动芯抵接、并且抵接部件与凸缘部件或针部件抵接时,在凸缘部件端面与可动芯抵接面之间形成间隙。在开阀时,如果对线圈供给电力而可动芯被向固定芯侧吸引,则可动芯一边利用该间隙向开阀方向加速一边移动,与凸缘部件抵接。由此,能够使比较大的开阀方向的力作用在针上。
此外,本公开的燃料喷射阀具备能够与针部件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及凸缘部件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的至少一方抵接的抵接部件、以及另一端从抵接部件朝向阀座延伸、形成为能够与可动芯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抵接的腿部件。凸缘部件被设置为,被腿部件保持一定的间隔,并且能够在设置的抵接部件与可动芯之间往复移动。由此,在可动芯上不形成用来收容凸缘部件的空间,而是能够具有当开阀时用于可动芯的加速的、由凸缘部件端面和可动芯抵接面区划而成的间隙,因此能够将可动芯做成比较简单的形状。因而,能够在开阀时与凸缘部抵接的可动芯的部位处以适当的膜厚形成耐磨损性良好的膜,所以能够防止可动芯的磨损。
这样,本公开的燃料喷射阀能够在使由可动芯的磨损带来的喷射特性的经时变化(随时间的变化)变小的同时,使作用在针上的开阀方向的力变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部放大图。
图3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凸缘部收容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作用的剖视图,是说明与图2不同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作用的剖视图,是说明与图2、图4不同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7是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8是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凸缘部收容部件的剖视图。
图9是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凸缘部收容部件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公开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公开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公开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公开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公开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凸缘部收容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公开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公开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凸缘部收容部件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公开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针的立体图。
图22(a)~图22(c)是本公开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凸缘部收容部件及凸缘部的俯视图。
图23是本公开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公开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针的立体图。
图25(a)~图25(c)是本公开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凸缘部收容部件及凸缘部的俯视图。
图26是本公开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公开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凸缘部收容部件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6的XXVIII-XXVIII线剖视图。
图29是本公开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剖视图。
图30是本公开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具备的凸缘部收容部件的立体图。
图31是图29的XXXI-XXX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图5中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另外,在图1、图2、图4、图5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燃料喷射阀1被用在例如未图示的直喷式汽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中,将作为燃料的汽油以高压向发动机喷射供给。燃料喷射阀1具备壳体20、针40、可动芯50、固定芯30、凸缘部收容部件60、线圈35、作为“第一施力部件”的第一弹簧31、以及作为“第二施力部件”的第二弹簧32等。
壳体20如图1所示,由第一筒部件21、第二筒部件22、第三筒部件23及喷射喷嘴25构成。第一筒部件21、第二筒部件22及第三筒部件23都形成为圆筒状,以第一筒部件21、第二筒部件22、第三筒部件23的顺序配置为同轴,相互连接。
第一筒部件21及第三筒部件23例如由铁素体类不锈钢等的磁性材料形成,被实施了磁稳定化处理。第一筒部件21及第三筒部件23硬度比较低。另一方面,第二筒部件22由例如奥氏体类不锈钢等的非磁性材料形成。第二筒部件22的硬度比第一筒部件21及第三筒部件23的硬度高。
喷射喷嘴25设在第一筒部件21的与第二筒部件22相反侧的端部。喷射喷嘴25例如由马氏体类不锈钢等的金属形成为有底筒状,熔接在第一筒部件21上。喷射喷嘴25被实施淬火处理以具有规定的硬度。喷射喷嘴25由喷射部251及筒部252形成。
喷射部251以与燃料喷射阀1的中心轴同轴的壳体20的中心轴CA0为对称轴而线对称地形成。喷射部251的外壁253形成为,从喷射喷嘴25的内部向中心轴CA0的方向突出。在喷射部251上,形成有多个将壳体2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喷孔26。在形成在喷射部251的内壁254上的喷孔的内部侧的开口的内侧开口的边缘形成有阀座255。
筒部252设置为,将喷射部251的径向外侧包围,向与喷射部251的外壁253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筒部252一个端部连接在喷射部251上,另一个端部连接在第一筒部件21上。
针40例如由马氏体类不锈钢等的金属形成。针40被实施了淬火处理以具有与喷射喷嘴25的硬度相同程度的硬度。
针40可往复移动地被收容在壳体20的内部中。针40由轴部41、作为“针部件的一端”的密封部42、作为“凸缘部件”的凸缘部43等形成。轴部41、密封部42及凸缘部43一体地形成。轴部41及密封部42相当于本公开的“针部件”。
轴部41其固定芯30侧的端部是形成为筒状的棒状的部位。在轴部41的固定芯30侧的端部的内部,形成有朝向喷射喷嘴25的燃料所流动的流路400。流路400在流路400的阀座255侧与轴部41具有的孔411连通。即,孔411将流路400与轴部41的外部连通。
密封部42可与阀座255抵接地设在轴部41的阀座255侧的端部。在针40的密封部42从阀座255离开或与阀座255抵接的情况下将喷孔26开闭,将壳体2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或切断。
在轴部41与密封部42之间形成有滑动接触部44。滑动接触部44形成为圆筒状,外壁441的一部分被倒角。滑动接触部44其外壁441的没有被倒角的部分能够与喷射喷嘴25的内壁滑动接触。由此,针40其阀座255侧的前端部处的往复移动被引导。
凸缘部43形成为大致圆环状,设置为,从作为“针部件的另一端的部位”的轴部41的固定芯30侧的端部向径外方向突出。凸缘部43形成为,其外径比轴部41的外径大。凸缘部43的阀座255侧的凸缘部件端面431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CA0倾斜。具体而言,凸缘部件端面431形成为,随着从中心轴CA0向径向外侧离开而从阀座255在轴向上离开。
可动芯50例如由铁素体类不锈钢等的磁性材料形成为筒状。可动芯50可相对于针40相对移动地设在凸缘部43的阀座255侧。
可动芯50具有供轴部41插通的可动芯贯通孔500。可动芯贯通孔500的固定芯30侧的开口的外缘部具有与凸缘部件端面431对置的作为“可动芯抵接面”的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对于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实施了耐磨损性良好的膜、例如硬质镀铬膜。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具有与凸缘部件端面431相对于中心轴CA0的倾斜角度相同的倾斜角度。如图2所示,当后述的凸缘部收容部件60的圆板部61与轴部41及凸缘部43抵接、并且凸缘部收容部件60的筒部62抵接在可动芯50上时,由凸缘部件端面431和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形成间隙430。间隙430能够经由形成在轴部41上的针连通路413与流路400连通。
在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的径向外侧,形成有环状的作为“可动芯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的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形成为与中心轴CA0大致垂直地相交。对于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与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同样,实施了耐磨损性良好的膜。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能够与固定芯30的阀座255侧的端面抵接。
固定芯30设置为,与壳体20的第三筒部件23熔接,固定在壳体20的内侧。固定芯30具有固定芯主体部301及固定芯滑动部302。
固定芯主体部301例如由铁素体类不锈钢等的磁性材料形成。固定芯主体部301被实施磁稳定化处理,设在后述的线圈35形成的磁场内。
固定芯滑动部302是设在固定芯主体部301的阀座255侧的端部的内侧的筒状部件。固定芯滑动部302在表面上实施了例如镀铬,具有与后述的凸缘部收容部件60或凸缘部43、可动芯50的硬度相同程度的硬度。固定芯滑动部302如图2所示,阀座255侧的端面303位于比固定芯主体部301的阀座255侧的端面304靠阀座255侧。由此,当可动芯50向开阀方向移动时,可动芯50的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与固定芯滑动部302的端面303抵接,可动芯50的向开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凸缘部收容部件60在可动芯50的与阀座255相反侧、可相对于固定芯30往复移动地设在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侧。凸缘部收容部件60如图3所示,由作为“抵接部件”的圆板部61及作为“腿部件”的筒部62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圆板部61和筒部62一体地形成。
圆板部61位于凸缘部43的与阀座255相反侧。圆板部61具有端面611,该端面611能够抵接于轴部41的与阀座255相反侧的作为“针部件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的端面412、以及凸缘部43的与阀座255相反侧的作为“凸缘部件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的端面432的至少一方。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端面412和端面432位于同一平面上,端面611能够与端面412、432的两者同时抵接。
圆板部61具有在中心轴CA0的方向上贯通的作为“抵接部件连通路”的连通路612。连通路612将凸缘部收容部件60的外部与流路400连通。连通路612的截面积如图2所示,比流路400的截面积小。
筒部62是形成为从圆板部61的径向外侧向阀座255侧延伸的筒状的部位。形成为筒部62的内壁相对凸缘部4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能够滑动。此外,设置为筒部62的外壁相对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能够滑动。筒部62的一端固定在圆板部61上。设置为筒部62的与固定在圆板部61上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与可动芯50能够抵接。具体而言,筒部62的端面622形成为能够与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抵接。筒部62具有凸缘部43能够在凸缘部收容部件60的内侧往复移动之程度的长度。筒部62具有将筒部62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作为“腿部件连通路”的连通路621。连通路621能够连通于形成在筒部62的内侧的间隙430。
线圈35形成为筒状,设置为,主要将第二筒部件22及第三筒部件23的径向外侧包围。线圈35在被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在周围形成磁场。如果形成磁场,则在固定芯30、可动芯50、第一筒部件21、第三筒部件23及支架29中形成磁回路,可动芯50被固定芯30吸引。
第一弹簧31设置为,一端抵接在圆板部61的与阀座255相反侧的端面613上。第一弹簧31的另一端抵接在被压入固定在固定芯30的内侧的调节管27的阀座255侧的端面271上。第一弹簧31将针40向阀座255侧、即闭阀方向施力。
第二弹簧32设置为,一端抵接在设在轴部41的径向外侧的弹簧座45的与阀座255侧相反侧的端面451上。第二弹簧32的另一端抵接在可动芯50的阀座255侧的可动芯第三抵接面503上。第二弹簧32将可动芯50向固定芯30侧施力,以使凸缘部件端面431与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32的施力被设定为比第一弹簧31的施力小。由此,当没有向线圈35供给电力时,针40的密封部42成为与阀座255抵接的状态、即闭阀状态。
在第三筒部件23的与第二筒部件22侧相反的端部,压入及熔接着筒状的燃料导入管28。在燃料导入管28的内侧设有过滤器281。过滤器281将在从燃料导入管28的导入口282流入的燃料中所含有的异物捕集。
燃料导入管28及第三筒部件23的径向外侧被用树脂铸型。在该铸型部分处形成有连接器291。在连接器291上,镶嵌成形有用来向线圈35供给电力的端子292。此外,在线圈35的径向外侧设有筒状的支架29,以将线圈35覆盖。
从燃料导入管28的导入口282流入的燃料在固定芯30的径内方向、调节管27的内侧、连通路612、流路400、孔411、第一筒部件21与轴部41之间流通,被向喷射喷嘴25的内部引导。即,从燃料导入管28的导入口282到第一筒部件21与针40的轴部41之间成为将燃料向喷射喷嘴25的内部导入的燃料通路18。
接着,对燃料喷射阀1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没有向线圈35供给电力时,针40的密封部42抵接在阀座255上。此时,针40、可动芯50及凸缘部收容部件60为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具体而言,由于在固定芯30与可动芯50之间没有产生磁吸引力,所以在固定芯30与可动芯50之间具有间隙。此外,由于圆板部61与轴部41及凸缘部43抵接,并且筒部62与可动芯50抵接,所以区划而成了间隙430。在间隙430中,充满了在燃料通路18中流动的燃料。
如果向线圈35供给电力而在固定芯30与可动芯50之间产生磁吸引力,则可动芯50一边在与间隙430的中心轴CA0方向的长度相对应的距离中加速一边向开阀方向移动,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如图4所示那样与凸缘部件端面431抵接。此时,间隙430的燃料经由针连通路413向流路400流出并且经由连通路621向凸缘部收容部件60的外部迅速地流出。
进而,在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与凸缘部件端面431抵接的状态下,可动芯50向开阀方向移动。由此,密封部42从阀座255离开,喷孔26打开。当喷孔26打开时,被引导到喷射喷嘴25的内部中的燃料经过喷孔26被向外部喷射。当向开阀方向移动的可动芯50如图5所示那样与固定芯滑动部302抵接时,可动芯50向开阀方向的移动停止。由于针40被第二弹簧32施力以使凸缘部件端面431与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抵接,所以当从喷孔26喷射燃料时,针40和可动芯50被保持在图5所示的位置关系。
如果向线圈35的电力供给停止,则在固定芯30与可动芯50之间产生的磁吸引力消失,所以可动芯50及凸缘部收容部件60通过第一弹簧31的施力而向闭阀方向移动。如果可动芯50及凸缘部收容部件60向闭阀方向移动,则端面412及端面432与端面611抵接。由此,针40与可动芯50及凸缘部收容部件60一起向闭阀方向移动。
如果针40向闭阀方向移动而密封部42与阀座255抵接,则喷孔26被关闭,燃料的喷射结束。在密封部42与阀座255抵接后,在惯性力下向闭阀方向移动的可动芯50通过第二弹簧32被限制向闭阀方向移动。
(a)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当密封部42抵接在阀座255上时,由针40的凸缘部件端面431和可动芯50的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区划而成间隙430。在燃料喷射阀1中,如果在线圈35中被供给电力,则可动芯50在与间隙430的中心轴CA0方向的长度相对应的距离中加速后,与针40抵接。由此,在燃料喷射阀1中,能够使比较大的开阀方向的力作用在针40上。
(b)此外,燃料喷射阀1具备将凸缘部43可往复移动地收容的凸缘部收容部件60。在开阀时一边使可动芯在一定的距离中加速一边向针抵接的燃料喷射阀的可动芯中,由于不再需要将凸缘部可往复移动地收容的空间,所以可动芯50为比较简单的形状。由此,能够在当开阀时与凸缘部43抵接的可动芯50的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上以适当的膜厚形成耐磨损性良好的膜,所以能够防止可动芯50的磨损。因而,燃料喷射阀1能够在通过防止可动芯50的磨损而使喷射特性的随时间的变化变小的同时,使作用在针40上的开阀方向的力变大。
(c)此外,如果可动芯50为比较简单的形状,则具有对于与针40抵接中的冲击的耐久性,所以能够在可动芯50的表面上简单地形成适当的镀膜。由此,能够降低燃料喷射阀1的制造成本。
(d)此外,构成凸缘部收容部件60的圆板部61与筒部62一体地形成。由此,与使“抵接部件”和“腿部件”为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构成燃料喷射阀1的零件件数。
(e)此外,筒部62形成为筒状。由此,与将“腿部件”用多个“腿部件”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件件数。此外,由于形状较简单,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包括筒部62的凸缘部收容部件60的制造,能够进一步降低燃料喷射阀1的制造成本。
(f)在燃料喷射阀1中,设置为凸缘部4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相对筒部62的内壁能够滑动。此外,设置为筒部62的外壁相对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能够滑动。由此,壳体20内的针40的往复移动被引导,能够防止因针40的倾斜等针40的姿势不良而造成的意外的燃料喷射。
(g)在燃料喷射阀1中,由于筒部62形成为筒状,所以当凸缘部件端面431与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抵接时成为间隙430的燃料难以流出的空间。在燃料喷射阀1的筒部62中,形成有能够与间隙430连通的连通路621。当可动芯50向开阀方向移动时,间隙430的燃料经过连通路621被迅速地向外部排出。由此,能够防止与针40抵接之前的可动芯50的移动速度由于间隙430的燃料而变小。
(h)此外,在轴部41中形成有能够与间隙430连通的针连通路413。当可动芯50向开阀方向移动时,间隙430的燃料经过针连通路413被迅速地向流路400排出。因而,能够防止与针40抵接前的可动芯50的移动速度由于间隙430的燃料而变小。
(i)此外,在燃料喷射阀1中,圆板部61所具有的连通路612的截面积比轴部41所具有的流路400的截面积小。由此,在固定芯30的内侧流动的燃料在被连通路612先节流后向流路400流入,所以能够减少在燃料通路18中流动的燃料的脉动(波动)。
(j)此外,燃料喷射阀1具有固定芯滑动部302,该固定芯滑动部302具有与凸缘部收容部件60及可动芯50等的硬度相同程度的硬度。由此,在燃料喷射阀1的开闭中,防止通过与凸缘部收容部件60的滑动及与可动芯50的抵接而固定芯主体部301磨损或破损。因而,能够使燃料喷射阀1的喷射特性的随时间的变化更小。
(k)此外,在燃料喷射阀1中,设置为,通过设在可动芯50的可动芯第三抵接面503与针40的弹簧座45的端面451之间的第二弹簧32,凸缘部件端面431与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抵接。由此,在针40从阀座255离开后,在从喷孔26喷射燃料的期间,能够维持针40与可动芯50抵接的状态。因而,在从喷孔26喷射燃料的期间,能够使针40相对于阀座255的位置为一定,从而能够防止因针40的升降量的变化带来的燃料喷射量的意外的变化。
(l)此外,第二弹簧32将可动芯50向开阀方向施力。由此,能够防止在针40与阀座255抵接后,可动芯50向闭阀方向过度移动。因而,能够防止因可动芯50的反弹造成的意外的燃料喷射。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6说明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二实施方式中凸缘部收容部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6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2中,设在可动芯50的与阀座255相反侧的能够往复移动的凸缘部收容部件55,由作为“抵接部件”的圆板部件56、腿部件57等形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圆板部件56和腿部件57分体地形成。
圆板部件56位于凸缘部43的与阀座255相反侧。圆板部件56具有轴部41的端面412、及能够与凸缘部43的端面432抵接的端面561。圆板部件56具有在中心轴CA0的方向上贯通的作为“抵接部件连通路”的连通路562。连通路562将凸缘部收容部件55的外部与流路400连通。
腿部件57是位于圆板部件56的阀座255侧的筒状的部件。腿部件57的内壁形成为能够相对凸缘部4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滑动。此外,腿部件57的外壁形成为能够相对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滑动。腿部件57抵接在圆板部件56上。腿部件57的与向圆板部件56抵接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被设置为能够与可动芯50抵接。具体而言,腿部件57的端面572形成为能够与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抵接。腿部件57具有凸缘部43能够在凸缘部收容部件55的内侧往复移动之程度的长度。
腿部件57具有将腿部件57的内侧与外侧连通的、作为“腿部件连通路”的连通路571。连通路571能够与形成在腿部件57的内侧的间隙430连通。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2中,圆板部件56和腿部件57分体地形成。即,凸缘部收容部件55由形状比较简单的两个部件构成。由此,能够对规定凸缘部43的可往复移动的距离的腿部件57高精度地进行加工。因而,第二实施方式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c)、(g)~(l)的效果,并且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m),能够高精度地设定开阀时的作用在针40上的开阀方向的力。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7、图8说明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三实施方式中凸缘部收容部件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7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3中,凸缘部收容部件65由作为“抵接部件”的圆板部件66、腿部件67等形成。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圆板部件66和腿部件67分体地形成。
圆板部件66具有能够与端面412及端面432抵接的端面661。圆板部件66具有在中心轴CA0的方向上贯通的、作为“抵接部件连通路”的连通路662。连通路662将凸缘部收容部件65的外部与流路400连通。连通路662的截面积如图7所示,比流路400的截面积小。
腿部件67如图8所示,由垂直于中心轴CA0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的多个部件构成。腿部件67被插通于凸缘部件插通孔433,该凸缘部件插通孔433形成于凸缘部4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以将凸缘部件端面431与端面432连接的方式而形成。周向上相邻的腿部件67间的间隙67a成为在径向上将间隙430与凸缘部收容部件65的外部连通的“腿部件连通路”。
腿部件67抵接在圆板部件66的端面661上。腿部件67的可动芯50侧的端部所具有的端面672形成为与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抵接。腿部件67具有凸缘部43能够在凸缘部收容部件65的内部往复移动之程度的长度。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3中,圆板部件66和腿部件67分体地形成。即,凸缘部收容部件65由形状比较简单的两个部件构成。由此,能够对规定凸缘部43的可往复移动的距离的腿部件67高精度地进行加工。因而,第三实施方式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c)、(g)~(l)的效果,并且起到第二实施方式(m)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9、图10说明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四实施方式的腿部件的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三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9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4中,凸缘部收容部件68由圆板部件66,腿部件69等形成。
腿部件69如图10所示,由垂直于中心轴CA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的多个圆柱状的部件构成。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具备四个腿部件69。腿部件69被插通于凸缘部件插通孔434,该凸缘部件插通孔434形成于凸缘部43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以将凸缘部件端面431与端面432连接的方式而形成。在周向上相邻的腿部件69间的间隙69a成为在径向上将间隙430与凸缘部收容部件68的外部连通的“腿部件连通路”。
腿部件69抵接在圆板部件66的端面661上。腿部件69的可动芯50侧的端部所具有的端面692形成为与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抵接。腿部件69具有凸缘部43能够在凸缘部收容部件68的内部往复移动之程度的长度。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4中,圆板部件66和腿部件69分体地形成。即,凸缘部收容部件68由形状比较简单的两个部件构成。由此,能够将规定凸缘部43的可往复移动的距离的腿部件69高精度地加工。因而,第四实施方式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c)、(g)~(l)的效果,并且起到第二实施方式(m)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1说明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五实施方式的可动芯及凸缘部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1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5中,作为针40的“凸缘部件”的凸缘部48形成为圆环状。具体而言,形成在凸缘部48的阀座255侧、能够与可动芯50抵接的凸缘部件端面481,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CA0垂直地相交。这里所述的“垂直”,不仅是严格的意义上的垂直,也包括通过目视可以确认为垂直之程度的角度。此外,可动芯50的与凸缘部件端面481对置的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也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CA0垂直地相交。即,第五实施方式的可动芯50形成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和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形成在相同平面上的状态。
轴部41的端面412、以及凸缘部48的与阀座255相反侧的作为“凸缘部件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的端面482,形成为能够与圆板部61的端面611抵接。
如图11所示,当圆板部61抵接在轴部41及凸缘部48上、并且筒部62抵接在可动芯50上时,由凸缘部件端面481和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区划而成间隙480。此时,针连通路413及连通路621与间隙480连通。即,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相当于本公开的“可动芯抵接面”及“可动芯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
此外,在燃料喷射阀5中,固定芯33形成为筒状。筒部62被设置为在固定芯33的内壁可滑动。当可动芯50被固定芯33吸引时,可动芯50的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与固定芯33的阀座255侧的端面334抵接。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5中,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CA0垂直地相交。此外,凸缘部48的凸缘部件端面481,形成为与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对置地相对于中心轴CA0垂直地相交。由此,第五实施方式起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并且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n),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在针40及可动芯50的加工中需要的工时,能够进一步降低燃料喷射阀5的制造成本。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2说明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六实施方式的针及可动芯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2中,图示了作为针8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8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6中,针80由作为“针部件”的轴部件81、密封部42、凸缘部件83等形成。轴部件81和凸缘部件83分体地形成。
轴部件81是固定芯30侧的端部形成为筒状的棒状的部件。在轴部件81的固定芯30侧的端部的内部,形成有朝向喷射喷嘴25的燃料所流动的流路800。流路800在流路800的阀座255侧与轴部件81所具有的孔811连通。在轴部件81的与固定芯30相反侧,设有能够与阀座255抵接的密封部42。轴部件81的与阀座255相反侧的作为“针部件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的端面812,能够与圆板部61的端面611抵接。此外,轴部件81具有与后述的间隙830连通的针连通路813。
凸缘部件83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凸缘部件83通过压入等固定在轴部件81的与设有密封部42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上。凸缘部件8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形成为能够相对筒部62的内壁滑动。
可动芯51由可动芯主体部53及可动芯滑动部54等形成。可动芯主体部53和可动芯滑动部54分体地形成。
可动芯主体部53例如由铁素体类不锈钢等的磁性材料形成为筒状。可动芯主体部53被设置在固定芯30的阀座255侧能够相对于壳体20往复移动。在可动芯主体部53的中心轴方向上形成有插入孔531。
可动芯滑动部54被插入在设于可动芯主体部53的插入孔531中,通过压入等固定在可动芯主体部53。可动芯滑动部54由具有与轴部件81、凸缘部件83、筒部62等相同程度的硬度的金属材料形成为大致筒状。可动芯滑动部54的内壁形成供轴部件81插通的可动芯贯通孔510。在可动芯贯通孔510的形成固定芯30侧的开口的边缘部上,形成有与凸缘部件端面831对置的作为“可动芯抵接面”的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11。当圆板部61抵接在轴部件81上、并且筒部62抵接在可动芯51上时,通过凸缘部件端面831和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11区划而成间隙830。
在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11的径向外侧,形成有环状的作为“可动芯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的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12。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12能够与固定芯滑动部302的端面303及筒部62的端面622抵接。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11及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12与中心轴CA0垂直地相交、并且形成在同一平面上。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6中,针80由轴部件81、和与轴部件81不同部件的圆环状的凸缘部件83形成。由此,针40能够由比较简单的形状的部件的组合来形成。因而,第六实施方式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l)的效果,并且作为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o),能够降低针40的制造成本。
此外,可动芯滑动部54与由磁性材料形成的可动芯主体部53分体地形成,该可动芯滑动部54具有作为与轴部件81的滑动部位的可动芯贯通孔550的内壁、以及能够与端面622及端面303抵接的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12。由此,仅将可动芯滑动部54用具有与轴部件81、凸缘部件83、筒部62等相同程度的硬度的金属材料形成,防止因与轴部件81的滑动及与固定芯30或凸缘部收容部件60的抵接而使可动芯51磨损。因而,对于第六实施方式,作为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p),能够进一步防止可动芯50的磨损,使燃料喷射阀4的喷射特性的随时间的变化变得更小。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3说明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七实施方式的针所具有的轴部件的形状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六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3中,图示了作为针8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8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7中,针80的轴部件81以从圆板部61突出的方式而形成。具体而言,轴部件81如图13所示,被插通在圆板部61的作为“抵接部件插通孔”的插通孔614中。第一弹簧31的被圆板部61支承的一侧的端部抵接在向凸缘部收容部件60的外部突出的轴部件81的与阀座255相反侧的作为“针部件的另一端”的端部814的径向外侧的外壁815上。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7中,轴部件81通过形成插通孔614的圆板部61的内壁而被引导往复移动。轴部件81的外壁815引导第一弹簧31的伸缩运动。通过这些,针80能够在中心轴CA0的方向上稳定地往复移动。因而,第七实施方式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h)、(j)~(l)的效果、第六实施方式(o)、(p)的效果,并且作为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q),能够进一步防止因针80的姿势不良所造成的意外的燃料喷射。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4说明本公开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八实施方式在可动芯与壳体之间具备施力部件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4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8中,在可动芯50与第一筒部件21之间设有作为“第三施力部件”的第三弹簧36。第三弹簧36的一端抵接在作为可动芯50的阀座255侧的端面、与第二弹簧32抵接的可动芯第三抵接面503不同的可动芯第五抵接面505上。第三弹簧36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一筒部件21的内壁211上。第三弹簧36将可动芯50向固定芯30侧施力,以使可动芯第五抵接面505与内壁211离开。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8中,当闭阀时,在针40抵接在阀座255上而向闭阀方向的移动停止后,可动芯50在惯性力下向闭阀方向移动。此时,通过第三弹簧36的施力,可动芯50向闭阀方向的移动速度被减速。由此,能够防止可动芯在碰撞在第一筒部件的内壁等上之后再次向开阀方向移动而使针从阀座离开。因而,在第八实施方式中,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l)的效果,并且作为第八实施方式的效果(r),能够进一步防止因可动芯50的反弹造成的意外的燃料喷射。
(第九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5说明本公开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九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被支承的部位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5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在第九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9中,在可动芯50与第一筒部件2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2。第二弹簧32的一端抵接在可动芯第三抵接面503上。第二弹簧32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一筒部件21的内壁211上。第二弹簧32向可动芯50施力,以使可动芯第三抵接面503和内壁211离开。
在第九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9中,与第八实施方式同样,在闭阀时,能够防止可动芯在碰撞在第一筒部件的内壁等上之后再次向开阀方向移动而使针从阀座离开。由此,第九实施方式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l)的效果,并起到第八实施方式的效果(r)。此外,由于在轴部41的径向外侧不再需要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所具有的弹簧座,所以作为第九实施方式的效果(s),能够减少在针40的加工中需要的工时。
(第十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6说明本公开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十实施方式在壳体的内壁上具备限制部件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6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在第十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0中,在可动芯50的阀座255侧设有限制部件212。限制部件212如图16所示,被固定在第一筒部件21的内壁211上。当圆板部61抵接在轴部41及凸缘部43上、并且筒部62抵接在可动芯50上时,限制部件212的端面213抵接在可动芯第五抵接面505上。
在第十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0中,当闭阀时,在针40抵接在阀座255上而向闭阀方向的移动停止后,可动芯50在惯性力下要向闭阀方向移动,但被限制部件212限制向阀座255侧的移动。由此,能够防止可动芯50再次向固定芯30侧移动而使针40从阀座255离开。此外,不再需要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弹簧及弹簧座。因而,第十实施方式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l)的效果、第八实施方式(r)的效果及第九实施方式(s)的效果。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7、图18说明本公开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凸缘部收容部件具备多个腿部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7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1具备凸缘部收容部件70。凸缘部收容部件70被设置为在可动芯50的与阀座255相反侧能够往复移动。凸缘部收容部件70由作为“抵接部件”的圆板部61及多个作为“腿部件”的腿部72形成。圆板部61和腿部72一体地形成。
腿部72形成为,从圆板部61的外缘部的阀座255侧的端面向阀座255侧延伸。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在周向上设有六个腿部72。腿部72的阀座255侧的端面722形成为能够与可动芯第二抵接面502抵接。腿部72的径向内侧的内壁721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圆弧状,在凸缘部4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435上滑动。腿部72的径向外侧的外壁723在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上滑动。
腿部72具有凸缘部43能够在凸缘部收容部件70的内部往复移动之程度的长度。周向上相邻的腿部72之间的间隙72a成为将间隙430与凸缘部收容部件70的外侧连通的“腿部件连通路”。
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1中,当收容着凸缘部43的凸缘部收容部件70的圆板部61抵接在轴部41及凸缘部43上、并且凸缘部收容部件70的多个腿部72抵接在可动芯50上时,在针40的凸缘部件端面431与可动芯50的可动芯第一抵接面501之间形成间隙430(参照图17)。由此,第十一实施方式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d)、(f)~(l)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多个腿部72为多个腿部件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多个腿部72看作通过在1个圆筒状腿部件上设置多个间隙(狭缝)72a而形成的腿部。该考虑方式对于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腿部也能够同样适用。
(第十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9~图22说明本公开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十二实施方式中凸缘部及凸缘部收容部件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9中,图示了作为针76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76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2具备凸缘部收容部件75。凸缘部收容部件75被设置为在可动芯50的与阀座255相反侧能够往复移动。凸缘部收容部件75由作为“抵接部件”的圆板部61及多个作为“腿部件”的腿部77形成。圆板部61和腿部77一体地形成。
腿部77形成为,从圆板部61的外缘部的阀座255侧的端面向阀座255侧延伸。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腿部77在圆板部6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三个。腿部77的阀座255侧的端面772形成为能够抵接于可动芯50的与喷孔26相反侧的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腿部77的径向内侧的内壁771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圆弧状。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相当于本公开的“可动芯抵接面”及“可动芯的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面”。
针76被收容为在壳体20的内部能够往复移动。针76由轴部41、密封部42、作为“凸缘部件”的凸缘部78等形成。轴部41、密封部42及凸缘部78一体地形成。
凸缘部78设在轴部41的固定芯30侧的端部的径向外侧。凸缘部78具有从圆环形状的外缘向径内方向凹陷而形成的作为“凸缘缺损部”的缺损部781。缺损部781在与中心轴CA0平行的方向上切口而形成。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凸缘部78如图21所示,在凸缘部78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具有三个缺损部781。由此,凸缘部78形成为,与中心轴CA0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在大致中央具有孔的大致六边形。
缺损部781的外壁如图22(b)所示那样形成为,与中心轴CA0垂直的截面形状为直线。缺损部781的外壁在腿部77的内壁771上滑动。凸缘部78的除了缺损部781以外的部位的径向外侧的外壁782在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305上滑动。此时,凸缘部收容部件75的腿部77位于缺损部781的外壁与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305之间(参照图19、图22(c))。
凸缘部收容部件75的腿部77具有凸缘部78能够在凸缘部收容部件75的内部往复移动之程度的长度。周向上相邻的腿部77之间的间隙77a,成为将由凸缘部78的阀座255侧的凸缘部件端面784和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区划而成的间隙780与凸缘部收容部件70的外部连通的“腿部件连通路”。
在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2中,当收容着凸缘部78的凸缘部收容部件75的圆板部61抵接在轴部41及凸缘部78上、并且凸缘部收容部件75的多个腿部77抵接在可动芯50上时,形成间隙780(参照图19)。由此,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g)、(i)~(l)的效果。
此外,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凸缘部78的外壁782在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305上滑动。由此,与如凸缘部43在凸缘部收容部件60上滑动、并且凸缘部收容部件60在固定芯滑动部302上滑动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两个部位的滑动部位引导针40的往复移动的情况相比,通过凸缘部78和固定芯滑动部302的一个部位的滑动部位引导针76的往复移动。由此,与管理两个部位的滑动部位的余隙的情况相比,余隙的管理变容易,作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效果(t)能够减少凸缘部78及凸缘部收容部件75的加工工时。此外,如果通过两个部位的滑动部位各自的磨损而余隙增加,则针的倾斜有可能变大。但是,在滑动部位为一个部位的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由于余隙的增加量比较小,所以作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效果(u)能够使针76的倾斜变小。
(第十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3~图25说明本公开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十三实施方式中凸缘部的形状与第十二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十二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23中,图示了作为针86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86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3具备针86。针86被收容为在壳体20的内部能够往复移动。针86由轴部41、密封部42、作为“凸缘部件”的凸缘部88等形成。轴部41,密封部42及凸缘部88一体地形成。
凸缘部88设在轴部41的固定芯30侧的端部的径向外侧。凸缘部88在凸缘部88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具有三个从圆环形状的外缘向径内方向凹陷而形成的作为“凸缘缺损部”的缺损部881。缺损部881的外壁如图24所示那样形成为与中心轴CA0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缺损部881的外壁在腿部77的内壁上滑动(参照图25(c))。凸缘部88的除了缺损部881以外的部位的径向外侧的外壁882在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305上滑动。此时,凸缘部收容部件75的腿部77位于缺损部881的外壁与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305之间(参照图23、图25(c))。
凸缘部收容部件75的腿部77具有凸缘部88能够在凸缘部收容部件75的内部往复移动之程度的长度。周向上相邻的腿部77之间的间隙77a,成为将由凸缘部88的阀座255侧的凸缘部件端面884和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区划而成的间隙880与凸缘部收容部件75的外侧连通的“腿部件连通路”。
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凸缘部88的外壁882相对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305滑动。凸缘部88的外壁882以缺损部881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的方式而形成,所以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凸缘部78的外壁782相比,在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305上滑动的面积较大。由此,第十三实施方式起到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效果,并且能够将针86的往复移动更稳定地引导。
(第十四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6~图28说明本公开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十四实施方式中芯滑动部及凸缘部收容部件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26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4具备凸缘部收容部件90。凸缘部收容部件90被设置为在可动芯50的与阀座255相反侧能够往复移动。凸缘部收容部件90由作为“抵接部件”的圆板部61及多个作为“腿部件”的腿部92形成。圆板部61和腿部92一体地形成。
腿部92形成为,从圆板部61向阀座255侧延伸。腿部92如图27所示,在圆板部61的径向外侧设有多个。在第十四实施方式中,腿部9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三个。周向上相邻的腿部92之间设有间隙(腿部件连通路)92a。腿部92的径向内侧的内壁以与中心轴CA0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的方式而形成,相对凸缘部4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滑动。腿部92的阀座255侧的端面922被形成为与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能够抵接。腿部92收容在固定芯滑动部302具有的作为“芯缺损部”的缺损部306中。
固定芯滑动部302在阀座255侧的端部上具有多个缺损部306。如将固定芯滑动部302及凸缘部收容部件90从中心轴CA0方向观察的图28所示,缺损部306在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以向径外方向凹陷的方式而形成。
在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4中,在收容着凸缘部43的凸缘部收容部件90的圆板部61抵接在轴部41及凸缘部43上、并且凸缘部收容部件90的多个腿部92抵接在可动芯50上时,具有间隙430(参照图26)。由此,起到第一实施方式(a)~(c)、(g)、(i)~(l)的效果。
此外,在第十四实施方式中,如图26及图28所示,凸缘部4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435在固定芯滑动部302的没有形成缺损部306的部位的内壁305上滑动。由此,与如凸缘部43在凸缘部收容部件60上滑动、并且凸缘部收容部件60在固定芯滑动部302上滑动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用两个部位的滑动部位引导针40的往复移动的情况相比,通过凸缘部43和固定芯滑动部302的一个部位的滑动部位引导针40的往复移动。由此,第十四实施方式起到第十二实施方式(t)、(u)的效果。
(第十五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29~图31说明本公开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第十五实施方式中芯滑动部及凸缘部收容部件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29中,图示了作为针40从阀座255离开的方向的开阀方向、以及作为针40向阀座255抵接的方向的闭阀方向。
第十五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15具备凸缘部收容部件95。凸缘部收容部件95被设置为在可动芯50的与阀座255相反侧能够往复移动。凸缘部收容部件95由作为“抵接部件”的圆板部61及多个作为“腿部件”的腿部97形成。圆板部61和腿部97一体地形成。
腿部97形成为,从圆板部61向阀座255侧延伸。腿部97如图30所示,在圆板部61的外缘部的径向外侧设有多个。在第十五实施方式中,腿部97在圆板部6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三个。在周向上相邻的腿部97之间设有间隙(腿部件连通路)97a。腿部97与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腿部92相比,向圆板部61的径向外侧的伸出较大,与中心轴CA0垂直的方向的截面积比腿部92大。
腿部97的径向内侧的内壁形成为,与中心轴CA0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相对凸缘部4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滑动。腿部97的阀座255侧的端面972形成为能够与可动芯第四抵接面504抵接。腿部97收容在固定芯滑动部302所具有的作为“芯缺损部”的缺损部307中。
固定芯滑动部302的阀座255侧的端部在阀座255侧的端部上具有多个缺损部307(参照图31)。如将固定芯滑动部302及凸缘部收容部件95从中心轴CA0方向观察的图31所示,缺损部307在固定芯滑动部302的内壁以向径向凹陷的方式而形成。缺损部307比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缺损部306更大地凹陷,具有能够收容比第十四实施方式的腿部92大的腿部97的大小的空间。
第十五实施方式的凸缘部收容部件95具有比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凸缘部收容部件90的腿部92大的腿部97。由此,第十五实施方式起到第十四实施方式的效果,并且能够提高凸缘部收容部件95的刚性。
(其他实施方式)
(1)在第一、三~八实施方式中,设为凸缘部收容部件由“抵接部件”及筒状的“腿部件”形成。但是,形成凸缘部收容部件的部位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由凸缘部件端面和可动芯第一抵接面或可动芯第四抵接面区划而成的间隙能够经由形成在轴部上的针连通路而与流路连通。但是,将该间隙与流路连通的连通路也可以形成在“凸缘部件”上。
(3)在第一~六、八~十五实施方式中,设为“抵接部件”所具有的连通路的截面积比轴部所具有的流路的截面积小。但是,该连通路的截面积与流路的截面积的关系并不限定于此。
(4)在第一~五、九~十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备第六、七实施方式的可动芯滑动部。
(5)在第五~十实施方式中,设为凸缘部收容部件一体地形成有圆板部及筒部。但是,也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由不同的部件形成。
(6)在第一~四、六~十五实施方式中,设为固定芯具有相对凸缘部收容部件或凸缘部滑动的固定芯滑动部。但是,也可以如第五实施方式那样没有固定芯滑动部。
(7)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设为凸缘部收容部件具有截面形状为圆弧状的两个腿部件。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设为凸缘部收容部件具有截面形状为圆形形状的四个腿部件。但是,腿部件的数量及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在具有多个腿部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但设置腿部件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
(8)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设为凸缘部收容部件具有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的六个腿部。在第十二~十五实施方式中,设为凸缘部收容部件具有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的三个腿部。但是,腿部的根数及设置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腿部至少有一个即可。
(9)在第十二、十三实施方式中,设为“凸缘缺损部”的外壁在腿部的内壁上滑动。但是,“凸缘缺损部”的外壁和腿部的内壁也可以不滑动。
(10)在第十一~十三实施方式中,设为凸缘部具有与凸缘部收容部件所具有的腿部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凸缘缺损部”。但是,腿部的数量和凸缘缺损部的数量也可以不相同。此外,在第十四、十五实施方式中,设为固定芯具有与凸缘部收容部件所具有的腿部的数量相同数量的“芯缺损部”。但是,腿部的数量与芯缺损部的数量也可以不相同。
(11)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设为凸缘缺损部的外壁形成为,与中心轴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但是,也可以是曲线状。
(12)在第一、五~十一、十四、十五实施方式中,设为腿部相对凸缘部滑动。此外,在第一、五~十一实施方式中,设为腿部相对固定芯滑动。但是,腿部也可以不相对凸缘部及固定芯滑动。
(13)“腿部件连通路”也可以不是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孔或第十一实施方式那样的多个间隙。也可以是形成在腿部件的可动芯侧的端部上的缺口、形成在腿部件的可动芯侧的端面上的槽。
(14)在第一~十一实施方式中,设为具有将间隙与“流路”连通的“针连通路”。针连通路也可以没有。
(15)也可以在第二~七、九~十五实施方式中具备“第三施力部”。也可以在第二~九、十一~十五实施方式中具备“限制部件”。
以上,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此外,也可以将上述多个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构成要素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组合。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的1个的燃料喷射阀的针部件、凸缘部件、固定芯、可动芯、抵接部件及腿部件中的至少1个替换为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的另1个的燃料喷射阀的对应的构成要素而使用。

Claims (24)

1.一种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筒状的壳体(20),具有:形成在中心轴(CA0)方向的一端、喷射燃料的喷孔(26),形成在上述喷孔的周围的阀座(255),以及供燃料向上述喷孔流动的燃料通路(18);
针部件(41、42、81),以在上述壳体的上述中心轴的方向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收容在上述壳体,在一端(42)从上述阀座离开或抵接于上述阀座的情况下,将上述喷孔开闭;
凸缘部件(43、48、78、83、88),被设置为从上述针部件的另一端的部位向径外方向突出;
固定芯(30、33),固定在上述壳体内;
可动芯(50、55),被设置为在上述凸缘部件的上述阀座侧相对于上述针部件能够相对移动,具有与上述凸缘部件的上述阀座侧的凸缘部件端面(431、481、784、831、884)能够抵接的可动芯抵接面(501、504、511);
线圈(35),在被通电的情况下,能够将上述可动芯向上述固定芯侧吸引;
抵接部件(56、61、66),能够抵接于上述针部件的与上述阀座相反侧的端面(412、812)及上述凸缘部件的与上述阀座相反侧的端面(432、482)的至少一方;
腿部件(57、62、67、69、72、77、92、97),一端与上述抵接部件一体地形成,或一端形成为能够与上述抵接部件抵接,另一端从上述抵接部件朝向上述阀座延伸,形成为能够抵接于上述可动芯的与上述阀座相反侧的端面(502、504、512),在另一端与上述可动芯抵接、并且上述抵接部件与上述凸缘部件或上述针部件抵接的情况下,能够在上述凸缘部件端面与上述可动芯抵接面之间形成间隙(430、480、780、830、880);以及
第一施力部件(31),一端与上述抵接部件抵接,能够将上述针部件向上述阀座侧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部件与上述腿部件一体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部件和上述腿部件分体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一个上述腿部件;
上述凸缘部件形成为外径比上述针部件的外径大,具有至少一个从外缘向径内方向凹陷而形成的凸缘缺损部(781、881),上述凸缘部件的外壁(782、882)相对上述固定芯的内壁滑动;
至少一个上述腿部件位于上述凸缘缺损部与上述固定芯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缘部件具有与上述腿部件的数量相同数量的上述凸缘缺损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缘部件的上述凸缘缺损部的外壁的垂直于上述中心轴的截面形状是曲线状或圆弧状。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一个上述腿部件;
上述凸缘部件形成为外径比上述针部件的外径大,上述凸缘部件的外壁相对上述固定芯的内壁滑动;
上述固定芯具有至少一个从内壁向径外方向凹陷而形成的芯缺损部(306、307);
至少一个上述腿部件位于上述芯缺损部与上述凸缘部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芯具有与上述腿部件的数量相同数量的上述芯缺损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腿部件形成为筒状。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腿部件相对上述凸缘部件滑动。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腿部件相对上述固定芯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缘部件具有凸缘部件插通孔(433、434),该凸缘部件插通孔以将上述可动芯侧的壁面与上述抵接部件侧的壁面连接的方式而形成;
上述腿部件被插通于上述凸缘部件插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腿部件具有腿部件连通路(72a、77a、92a、97a、571、621),该腿部件连通路能够将上述腿部件的上述间隙相反侧与上述间隙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针部件具有上述燃料通路的燃料所流动的流路(400、800)。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针部件或上述凸缘部件具有能够将上述间隙与上述流路连通的针连通路(413、813)。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部件具有能够将上述燃料通路与上述流路连通的抵接部件连通路(562、612、662);
上述抵接部件连通路的截面积比上述流路的截面积小。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抵接部件具有供上述针部件的另一端(814)插通的抵接部件插通孔(614);
上述针部件的另一端从上述抵接部件插通孔向与上述阀座相反的方向突出,由外壁(815)引导上述第一施力部件的伸缩运动。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芯具有可动芯滑动部(54),该可动芯滑动部由具有与上述针部件的硬度相同程度的硬度的材料形成,上述可动芯滑动部的内壁相对上述针部件的外壁滑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芯滑动部由具有与上述凸缘部件及上述腿部件的硬度相同程度的硬度的材料形成,能够与上述凸缘部件及上述腿部件抵接。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芯具有固定芯滑动部(302),该固定芯滑动部由具有与上述抵接部件、上述腿部件或上述凸缘部件的硬度相同程度的硬度的材料形成,上述固定芯滑动部的内壁相对上述抵接部件、上述腿部件或上述凸缘部件滑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芯滑动部能够与上述可动芯抵接。
22.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施力部件(32),该第二施力部件一端与上述可动芯的上述阀座侧抵接,另一端与固定在上述针部件的径向外侧的弹簧座(45)或上述壳体的内壁抵接,能够将上述可动芯向上述固定芯侧施力。
23.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三施力部件(36),该第三施力部件一端与上述可动芯抵接,另一端与上述壳体的内壁抵接,能够将上述可动芯向上述固定芯侧施力。
24.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限制上述可动芯向上述阀座侧移动的限制部件(212)。
CN201580038070.9A 2014-08-26 2015-07-17 燃料喷射阀 Active CN1065745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1728 2014-08-26
JP2014-171728 2014-08-26
JP2015079149A JP6511925B2 (ja) 2014-08-26 2015-04-08 燃料噴射弁
JP2015-079149 2015-04-08
PCT/JP2015/003612 WO2016031125A1 (ja) 2014-08-26 2015-07-17 燃料噴射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586A true CN106574586A (zh) 2017-04-19
CN106574586B CN106574586B (zh) 2019-11-26

Family

ID=55399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8070.9A Active CN106574586B (zh) 2014-08-26 2015-07-17 燃料喷射阀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385813B2 (zh)
JP (1) JP6511925B2 (zh)
CN (1) CN106574586B (zh)
DE (1) DE112015003864B4 (zh)
WO (1) WO201603112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8895A (zh) * 2017-09-29 2020-05-12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
CN111148894A (zh) * 2017-09-29 2020-05-12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1925B2 (ja) 2014-08-26 2019-05-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US10690097B2 (en) * 2015-08-25 2020-06-23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Electromagnetic valve
WO2019065412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JP6708235B2 (ja) 2017-09-29 2020-06-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JP6724959B2 (ja) * 2017-09-29 2020-07-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JP6913816B2 (ja) * 2018-02-23 2021-08-04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弁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20210239081A1 (en) * 2018-08-24 2021-08-05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uel injection valve
JP7171448B2 (ja) * 2019-01-11 2022-11-15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弁
JP2023062216A (ja) * 2020-03-26 2023-05-08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装置
JP2022107170A (ja) * 2021-01-08 2022-07-21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0467C2 (de) * 1986-05-31 1994-05-11 Bosch Gmbh Robert Kraftstoffeinspritzventil
JP2660388B2 (ja) * 1993-12-29 1997-10-0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DE10050590A1 (de) * 1999-10-26 2001-05-03 Aisan Ind Kraftstoffeinspritzventil
JP2008121679A (ja) * 2006-11-09 2008-05-29 Robert Bosch Gmbh 燃料噴射弁
JP2008274845A (ja) * 2007-04-27 2008-1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燃料噴射弁
CN102444513A (zh) * 2010-10-05 2012-05-09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
KR20120074855A (ko) * 2010-12-28 2012-07-06 콘티넨탈 오토모티브 시스템 주식회사 연료분사장치의 인젝터
JP5509117B2 (ja) * 2011-02-22 2014-06-0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燃料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4568A (ja) * 1989-08-11 1991-03-29 Nippondenso Co Ltd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装置
US5544816A (en) * 1994-08-18 1996-08-13 Siemens Automotive L.P. Housing for coil of solenoid-operated fuel injector
JP3750126B2 (ja) * 1996-03-26 2006-03-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JP2002089449A (ja) * 2000-09-12 2002-03-2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圧縮機
JP2008031853A (ja) * 2006-07-26 2008-02-14 Denso Corp 燃料噴射弁
JP5288019B2 (ja) * 2010-02-17 2013-09-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JP2013072298A (ja) 2011-09-27 2013-04-22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燃料噴射弁
JP5862941B2 (ja) * 2011-11-08 2016-02-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JP5822269B2 (ja) 2011-11-11 2015-11-2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5982210B2 (ja) * 2012-07-27 2016-08-3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6087210B2 (ja) 2013-05-24 2017-03-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弁
JP6511925B2 (ja) 2014-08-26 2019-05-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噴射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0467C2 (de) * 1986-05-31 1994-05-11 Bosch Gmbh Robert Kraftstoffeinspritzventil
JP2660388B2 (ja) * 1993-12-29 1997-10-0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DE10050590A1 (de) * 1999-10-26 2001-05-03 Aisan Ind Kraftstoffeinspritzventil
JP2008121679A (ja) * 2006-11-09 2008-05-29 Robert Bosch Gmbh 燃料噴射弁
JP2008274845A (ja) * 2007-04-27 2008-1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燃料噴射弁
CN102444513A (zh) * 2010-10-05 2012-05-09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
KR20120074855A (ko) * 2010-12-28 2012-07-06 콘티넨탈 오토모티브 시스템 주식회사 연료분사장치의 인젝터
JP5509117B2 (ja) * 2011-02-22 2014-06-0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燃料噴射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8895A (zh) * 2017-09-29 2020-05-12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
CN111148894A (zh) * 2017-09-29 2020-05-12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
CN111148894B (zh) * 2017-09-29 2022-01-18 株式会社电装 燃料喷射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4586B (zh) 2019-11-26
JP2016048064A (ja) 2016-04-07
DE112015003864B4 (de) 2022-01-05
US10385813B2 (en) 2019-08-20
US20190338739A1 (en) 2019-11-07
JP6511925B2 (ja) 2019-05-15
DE112015003864T5 (de) 2017-05-18
US20170218907A1 (en) 2017-08-03
US10975820B2 (en) 2021-04-13
WO2016031125A1 (ja) 2016-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4586A (zh) 燃料喷射阀
CN105201715B (zh) 燃料喷射阀
KR100493602B1 (ko) 연료분사밸브
CN107407240A (zh) 燃料喷射阀
KR100291973B1 (ko) 연료분사밸브
JP2007064364A (ja) 電磁弁
WO2007017305A1 (de) Brennstoffeinspritzventil und verfahren zur ausformung von abspritzöffnungen
CN106232981A (zh) 燃料喷射阀
DE102006051327A1 (de) Brennstoffeinspritzventil
US8919674B2 (en) Fuel injection valve
CN104895720B (zh) 燃料喷射阀
DE4408875A1 (de) Brennstoffeinspritzventil
CN107208593A (zh) 燃料喷射阀
CN104912709B (zh) 燃料喷射阀
DE10049033A1 (de) Brennstoffeinspritzventil
CN105386916A (zh) 燃料喷射阀
DE10050751B4 (de) Brennstoffeinspritzventil
CN106795848B (zh) 燃料喷射阀
JP5839228B2 (ja) 燃料噴射弁
JP6448814B2 (ja) 燃料噴射弁
US20200030823A1 (en) Multi-dimple orifice disc for a fluid injector,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and utilizing same
CN107850022A (zh) 燃料喷射阀
CN106489023A (zh) 燃料喷射阀
JP6549508B2 (ja) 燃料噴射弁
JP6594713B2 (ja) 燃料噴射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