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9023A - 燃料喷射阀 - Google Patents

燃料喷射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9023A
CN106489023A CN201580037759.XA CN201580037759A CN106489023A CN 106489023 A CN106489023 A CN 106489023A CN 201580037759 A CN201580037759 A CN 201580037759A CN 106489023 A CN106489023 A CN 106489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valve
protruding part
fuelinjection nozzle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77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藤贵博
兵藤稔
小林信章
山崎昭宏
吉村树
吉村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89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9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F02M51/06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1/00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 F02M61/16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61/02 - F02M61/14
    • F02M61/18Injection nozzles, e.g. having valve seats; Details of valve member seated en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喷射阀,包括:阀座部件(15),其具有阀座(15b)和将在阀座(15b)的下游侧形成的下端面(15t)贯通的燃料导入孔(15e);阀体(17),其与阀座(15b)联动地开闭燃料通路;喷嘴部件(21n),其在比燃料导入孔(15e)的内周面靠径向外方的位置上形成有燃料喷射孔(110-3、110-8)且固定在下端面(15t)上;喷嘴部件(21n)具有突状部(21na),在突状部(21na)的内侧形成有使燃料朝径向外方流动的燃料扩散室(21na),在该燃料喷射阀中,在阀体(17)的前端部具有突状部(17c),在闭阀时,突状部(17c)将燃料导入孔(15e)贯通而向燃料扩散室(21a)侧突出。由此,能够减小在燃料片状部的下游侧形成的死区容积并且提高流入燃料喷射孔的燃料的流速。

Description

燃料喷射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已知有(日本)特开2004-28592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燃料喷射阀。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燃料喷射阀构成为,在阀座部件与在阀座部件的前端面上固定的喷射板之间设置比阀座孔的外端缘更向半径方向外方扩展的扁平的燃料扩散室,在该燃料喷射阀中,在燃料扩散室的顶面上形成使顶面的高度朝着半径方向外方逐级下降的环状台阶部,在该环状台阶部的正下方且从燃料扩散室的内周壁分离地配置燃料喷孔,使在燃料扩散室呈放射状扩散的燃料与环状台阶部冲撞而提高燃料的扩散效果。
在该燃料喷射阀中,与圆锥状的阀座抵接的阀体的前端面形成为球状(参照图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59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燃料喷射阀中,与圆锥状的阀座抵接的阀体的前端面形成为球状,在成为球状的阀体的下方设有将阀座部件贯通的阀座孔。因此,在阀体与阀座抵接的燃料片状部的下游侧形成有包括阀座孔的大的空间。在结束燃料喷射后该空间成为积存有残留燃料的死区容积。在该死区容积大的情况下,当燃料喷射空间在大气压之下和在负压之下时,燃料喷射量大幅变化。
另外,从片状部向下游侧流下的燃料在以从片状部的整周朝着阀座孔的中心流入、冲撞的方式合流后,朝着比阀座孔的外端缘更向半径方向外方扩展的扁平的燃料扩散室扩散地流动。在该情况下,因为从片状部整周流入的燃料彼此冲撞地合流,所以朝阀座孔的中心流动的燃料流体被减速,有可能直到流入燃料喷射孔为止都不能充分地恢复流速。
当流入燃料喷射孔的燃料的流速小时,会导致从燃料喷射孔喷射的燃料喷雾的微粒化性能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小在燃料片状部的下游侧形成的死区容积并且提高流入燃料喷射孔的燃料的流速的燃料喷射阀。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包括:阀座部件,其具有阀座和将在所述阀座的下游侧形成的贯通下端面的燃料导入孔;阀体,其与所述阀座联动地开闭燃料通路;喷嘴部件,其在比燃料导入孔的内周面更靠径向外方的位置上形成有燃料喷射孔,且固定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下端面上,所述喷嘴部件具有朝外方呈突状的突状部,在所述突状部的内侧形成有使从所述燃料导入孔流入的燃料朝径向外方流动的燃料扩散室,在所述燃料喷射阀中,在所述阀体的前端部上具有突状部,在闭阀时,所述突状部将所述燃料导入孔贯通并向所述燃料扩散室侧突出。
根据本发明,借助在阀体的前端部上设置的突状部,能够减小在燃料片状部的下游侧形成的死区容积,并且能够引导流入燃料扩散室的燃料。
由此,能够提供当燃料喷射空间在大气压之下和在负压之下时,燃料喷射量的变化小,而且提高流入燃料喷射孔的燃料的流速使燃料喷雾的微粒化性能良好的燃料喷射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一个实施例中表示沿中心轴线1a的纵截面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放大地表示图1所示的喷嘴部8的附近的剖面图(图3的II-II向视剖面图)。
图3是从III向视方向对图2所示的喷嘴板21n进行观察的III向视图。
图4是放大地表示图1所示的喷嘴部8的附近的剖面图(图3的II-II向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图1~图4,对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燃料喷射阀1的整体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一实施例中表示沿中心轴线1a的纵截面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放大地表示图1所示的喷嘴部8的附近的剖面图(图3的II-II向视剖面图)。图3是从III向视方向对图2所示的喷嘴板21n进行观察的III向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中心轴线1a与后述的一体地设有阀体17的可动件27的轴心(阀轴心)相一致,并与后述的筒状体5的中心轴线相一致。
在燃料喷射阀1中,在金属材料制成的筒状体5的内侧大致沿中心轴线1a地构成有燃料流路3。筒状体5使用具有磁性的不锈钢等金属原材料,通过深拉加工等冲压加工在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上形成有带台阶的形状。由此,筒状体5的一端侧5a的直径大于其另一端侧5b的直径。图1中,示出了在一端侧形成的大径部5a位于在另一端侧形成的小径部5b的上侧。
在图1中,将上端部(上端侧)称作基端部(基端侧),将下端部(下端侧)称作前端部(前端侧)。基端部(基端侧)及前端部(前端侧)这样的叫法是基于燃料的流动方向。另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上下关系以图1为基准,因而与将燃料喷射阀1搭载于内燃机时的上下方向无关。
在筒状体5的基端部设有燃料供给口2,在该燃料供给口2上安装有用于将混入燃料的异物除去的燃料滤清器13。燃料滤清器13构成为具备:筒状的芯件13a、树脂材料制的框架13b、网眼状的滤清器主体13c。框架13b的树脂材料例如为尼龙、氟类树脂等,并与芯件13a一体地成形。滤清器主体13c被安装在框架13b上,芯件13a被压入筒状体5的大径部5a的内侧,由此被固定在筒状体5的基端部。
筒状体5的基端部形成有以朝着径向外侧扩径的方式弯曲的凸缘部(扩径部)5d,在由凸缘部5d和罩体47的基端侧端部47a形成的环状凹部(环状槽部)4配设有O形环11。
在筒状体5的前端部构成有由阀体17和阀座部件15形成的阀部7。在阀座部件15上形成有在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15a。在贯通孔15a的中途部分形成有朝下游侧缩径的圆锥面,贯通孔15a由于该圆锥面而形成为带台阶状。而且在圆锥面上构成有阀座15b,通过阀体17与阀座15b相离相接而进行燃料通路的开闭。需要说明的是,有时也将形成有阀座15b的圆锥面整体称作阀座面。
贯通孔15a中的自圆锥面起上侧的内周面构成收纳阀体17的阀体收纳孔。在构成阀体收纳孔的贯通孔15a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在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引导阀体17的引导面15c。在引导面15c的上游侧形成有朝上游侧扩径的扩径部15d。扩径部15d便于容易地进行阀体17的装配和扩大燃料通路截面。另一方面,阀体收纳孔15a的下端部向阀座部件15的前端面(下端面或下游侧端面)15t(参照图2)开口,该开口构成燃料导入孔15e。
阀座部件15插入筒状体5的前端侧内侧,并且通过激光焊接被固定在筒状体5上。激光焊接19从筒状体5的外周侧遍及整周地实施。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阀座部件15压入筒状体5的前端侧内侧,在此基础上通过激光焊接将阀座部件15固定在筒状体5上。
如图2所示,在阀座部件15的前端侧的端面(以下称作前端面)15t安装有喷嘴板(喷嘴部件)21n。喷嘴板21n通过激光焊接而固定在阀座部件15上。激光焊接部23以将形成有燃料喷射孔110-1~110-10(参照图3)的喷射孔形成区域包围的方式,绕该喷射孔形成区域的周围一周。
另外,喷嘴板21n由板厚均匀的板状部件(平板)构成,在中央部以朝中心轴线1a方向的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突状部21na。突状部21na由曲面(例如球状面)形成。在突状部21na的内侧形成有燃料室(燃料扩散室)21a。该燃料室21a与在阀座部件15上形成的燃料导入孔15e连通,燃料通过燃料导入孔15e被供给至燃料室21a。燃料扩散室21a的半径r21a大于燃料导入孔15e的半径r15e
在突状部21na上形成有多个燃料喷射孔110-1~110-10。燃料喷射孔110-1~110-10的入口开口形成在比半径r15e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其出口开口形成在比入口开口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上。因此,如图2所示,燃料喷射孔110-3、110-8的中心轴线110-3a、110-8a相对于燃料喷射阀1的中心轴线1a倾斜。燃料喷射孔110-1、110-2、110-4~110-7、110-9、110-10(参照图3)的中心轴线也相对于燃料喷射阀1的中心轴线1a倾斜。其中,为了向后述的方向喷射燃料,各中心轴线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在每个燃料喷射孔中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对各燃料喷射孔110-1~110-10的中心轴线的倾斜角进行设定,以使在图3的平面上,从燃料喷射孔110-1~110-5喷射的燃料向箭头A表示的方向喷射,另外从燃料喷射孔110-6~110-10喷射的燃料向箭头B表示的方向喷射。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燃料被分成两个方向地喷射的二方向喷雾。燃料喷雾的方式不限于二方向喷雾,也可以向多方向形成喷雾,或者还可以仅向一个方向形成喷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在无需区别燃料喷射孔110-1~110-10的情况下,仅以“燃料喷射孔110”进行说明。
通过上述的喷嘴板21n,构成有决定燃料喷雾方式的燃料喷射部21。
在本实施例中,开闭燃料喷射孔110的阀部7由阀座部件15和阀体17构成,决定燃料喷雾方式的燃料喷射部21由喷嘴板21n构成。而且,阀部7和燃料喷射部21构成用于进行燃料喷射的喷嘴部8。即,本实施例中的喷嘴部8通过喷嘴板21n与喷嘴部8的主体侧(阀座部件15)的前端面15t接合而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7由针阀构成,形成有与阀座15b抵接的片状部17a。通过阀体17的片状部17a与阀座15b相互抵接而构成将燃料的流动切断的燃料片状部。另外,在阀体17的轴部17b的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突状部,并与引导面15c滑动,所述突状部在与引导面15c对置的部位上以从外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
阀体17的引导结构具有多种方式,不应限于本实施例的方式。例如,也可以用单纯的圆柱面或圆筒面构成阀体17的轴部17b的外周面,并在引导该圆柱面或圆筒面的引导面15c侧形成构成燃料通路的槽。
在筒状体5的中间部配置有用于驱动阀体17的驱动部9。驱动部9由电磁促动器(电磁驱动部)构成。具体地,驱动部9构成为具备:固定铁心25,其固定在筒状体5的内部(内周侧);可动件(可动部件)27,其在筒状体5的内部相对于固定铁心25配置在前端侧,并且可在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上移动;电磁线圈29,其在固定铁心25和构成在可动件27上的可动铁心27a隔开微小间隙δ而对置的位置上,被外插于筒状体5的外周侧;轭铁33,其在电磁线圈29的外周侧覆盖电磁线圈29。
在筒状体5的内侧收纳有可动件27及可动铁心27a,筒状体5与可动铁心27a的外周面对置而构成围绕可动铁心28a的壳体。
可动铁心27a、固定铁心25及轭铁33构成通过向电磁线圈29通电而产生的磁通所流动的闭磁路。磁通通过微小间隙δ,但为了减少在微小间隙δ的部分上筒状体5中流动的泄漏磁通,而在与筒状体5的微小间隙δ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非磁性部或磁性比筒状体5的其他部分弱的弱磁性部5c。以下,将该非磁性部或弱磁性部5c仅称作非磁性部5c来进行说明。非磁性部5c可通过对具有磁性的筒状体5进行非磁性化处理而形成。这种非磁性化处理例如可通过热处理进行。另外,还通过热处理或冷加工等实施将非磁性部5c的硬度提高的高硬度化处理。或者,也可以将具有磁性的筒状体5与非磁性的筒状体5c连接。在该情况下,非磁性的筒状体5c优选为硬度比筒状体5高的材料。或者,也可通过在筒状体5的外周面形成环状凹部而使相当于非磁性部5c的部分变薄来进行构成。
电磁线圈29被缠绕在由树脂材料形成为筒状的绕线管31上,并被外插在筒状体5的外周侧。电磁线圈29与在连接器41上设置的端子43电连接。通过电磁线圈29、绕线管31及端子43等构成线圈装置70。连接器41与未图示的外部驱动电路连接,经由端子43将驱动电流向电磁线圈29通电。
固定铁心25由磁性金属材料形成。固定铁心25形成为筒状,具有在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上贯通中心部的贯通孔25a。固定铁心25被压入固定在筒状体5的小径部5b的基端侧,并位于筒状体5的中间部。通过在小径部5b的基端侧设置大径部5a,固定铁心25的装配变得容易。固定铁心25也可以通过焊接被固定在筒状体5上,还可以同时利用焊接和压入而固定在筒状体5上。
可动件27在基端侧形成有大径部27a,该大径部27a构成与固定铁心25对置的可动铁心27a。相对于可动件27的可动铁心27a在前端侧形成有小径部27b(轴部17b),在该小径部27b的前端形成有阀体17。该小径部27b构成将可动铁心27a和阀体17连接的连接部27b。在本实施例中,将可动铁心27a和连接部27b形成为一体(由同一材料形成的一个部件),但也可以将二个部件接合而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可动件27由可动铁心27a、小径部27b(轴部17b)、阀体17构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可动铁心27a是与阀体17连结并通过在其与固定铁心25之间作用的磁引力而沿开闭阀方向驱动阀体17的部件。
另外,可动铁心27a的外周面与筒状体5的内周面接触,由此对可动件27的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开闭阀方向)上的移动进行引导。在该情况下,优选地,上述非磁性部5c通过非磁性化处理提高其硬度。或者,优选地,使用硬度比筒状体5的其他部分高的非磁性部件(筒状体)来构成非磁性部5c。而且,优选地,在该非磁性部5c构成对可动铁心27a的外周部进行引导的引导面(支承面)。由此,能够提高可动铁心27a的外周部进行滑动的筒状体5侧的滑动面的耐磨性。
在可动铁心27a上在中心轴线1a方向上形成凹部27c,该凹部27c向与固定铁心25对置的端面开口。在凹部27c的底面形成有构成弹簧(螺旋弹簧)39的弹簧座的环状面27e。在环状面27e的内周侧形成有沿中心轴线1a贯通至小径部(连接部)27b的前端侧端部的贯通孔27f。另外,在小径部27b的侧面形成有开口部27d。在小径部27b的外周面与筒状体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背压室37。贯通孔27f向凹部27c的底面开口,开口部27d向小径部27b的外周面开口,由此,在可动件27的内部构成有将可动件27的基端部侧和在可动件27的侧面部形成的背压室37连通的燃料流路3。
将可动铁心27a的凹部27c和背压室37连通的燃料通路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形成为从凹部27c不经由小径部27b的贯通孔27f而直接与背压室37连通。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小径部27b的贯通孔27f,也可以将小径部27b形成为圆柱状。
螺旋弹簧39跨着固定铁心25的贯通孔25a和可动铁心27a的凹部27c以压缩状态被配设。螺旋弹簧39起到对可动件27向阀体17与阀座15b抵接的方向(闭阀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的作用。
在固定铁心25的贯通孔25a的内侧配设有调节器(调整件)35,螺旋弹簧39的基端侧端部与调节器35的前端侧端面抵接。通过对调节器35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上的在贯通孔25a内的位置进行调整,可调整螺旋弹簧39对可动件27(即阀体17)的施加力。调节器35具有在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贯通中心部的燃料流路3。燃料在流过调节器35的燃料流路3之后,流至固定铁心25的贯通孔25a的前端侧部分的燃料流路3,并流至在可动件27内构成的燃料流路3。
轭铁33由具有磁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兼作燃料喷射阀1的壳体。轭铁33形成为具有大径部33a和小径部33b的带台阶的筒状。大径部33a覆盖电磁线圈29的外周而呈圆筒形状,在大径部33a的前端侧形成有直径比大径部33a小的小径部33b。小径部33b被压入或插入筒状体5的小径部5b的外周。由此,小径部33b的内周面与筒状体5的外周面紧密地接触。此时,小径部33b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隔着筒状体5与可动铁心27a的外周面对置,减小该对置部分中的闭磁路的磁阻。
在轭铁33的前端侧端部的外周面沿周向形成有环状凹部33c。在形成于环状凹部33c的底面的薄壁部上,轭铁33和筒状体5通过激光焊接24在全周范围被接合。轭铁33的前端侧端部相对于阀座部件15的基端侧端部位于前端侧。由此,轭铁33和阀座部件15在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上被设置在重合的范围内,加强了筒状部5的前端部。需要说明的是,阀座部件15的激光焊接部19位于比轭铁33的前端侧端部更靠前端侧的位置上,以使不会对阀座部件15和轭铁33的装配顺序产生制约。
在筒状体5的前端部上外插有具有凸缘部49a的圆筒状的保护件49,筒状体5的前端部被保护件49保护。保护件49覆盖轭铁33的激光焊接部24的上方。
保护件49的凸缘部49a、轭铁33的小径部33b、以及轭铁33的大径部33a与小径部33b的台阶面形成了环状槽34,O形环46被外插于环状槽34。O形环46起到密封件的作用,在将燃料喷射阀1安装于内燃机时,确保在内燃机侧形成的插入口的内周面和轭铁33的小径部33b的外周面之间的液密及气密。
从燃料喷射阀1的中间部到基端侧端部的附近,模制有树脂罩体47来进行覆盖。树脂罩体47的前端侧端部覆盖轭铁33的大径部33a的基端侧的一部分。另外,树脂罩体47覆盖将电磁线圈29和端子43连接的布线部件,通过树脂罩体47一体地形成连接器41。
接着,说明燃料喷射阀1的动作。
在电磁线圈29处于非通电状态、电磁线圈29没有驱动电流流过的情况下,可动件27通过螺旋弹簧39被向闭阀方向施力,阀体17成为与阀座15b抵接(落座)的状态。该情况下,在固定铁心25的前端侧端面和可动铁心27a的基端侧端面之间存在间隙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间隙δ与可动件27(即阀体17)的行程相等。
当电磁线圈29切换至通电状态、电磁线圈29有驱动电流流过时,在由可动铁心27a、固定铁心25及轭铁33构成的闭磁路中产生磁通。通过该磁通,在隔着间隙δ对置的固定铁心25与可动铁心27a之间产生磁吸引力。当该磁吸引力克服螺旋弹簧39产生的施加力和对可动件27向闭阀方向作用的燃料压力等的合力时,可动件开始向开阀方向移动。当可动件27向开阀方向移动与间隙δ相等的距离δ而与固定铁心25抵接时,可动铁心27a停止向开阀方向的移动,开阀并达到静止的状态。
当可动件27向开阀方向移动,阀体17从阀座15b离开时,在阀体17和阀座15b之间形成有间隙(燃料流路),燃料经过燃料导入孔15e而流至燃料室21a。从燃料导入孔15e被供给至燃料室21a的燃料从燃料室21a的中央部朝径向外侧流动,从燃料喷射孔110的入口开口流入燃料喷射孔110的内部,通过出口开口向燃料喷射阀1的外部喷射。
当切断电磁线圈29的通电时,磁吸引力减小,而后消失。在该阶段中,当磁吸引力变得比螺旋弹簧39的施加力小时,可动件27开始向闭阀方向移动。当阀体17与阀座15b抵接时,阀体17将阀部7闭阀并达到静止的状态。
将从可动件27向开阀方向移动而阀体17从阀座15b开始离开的时刻起,到可动件27向闭阀方向移动而阀体17再次与阀座15b抵接的时刻为止称作开阀时间(开阀状态),将阀体17与阀座15b抵接而闭阀的期间称作闭阀时间(闭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为减小在可动铁心27a和固定铁心25之间作用的挤压力,有时在可动铁心27a的与固定铁心25对置的端面上设置突起。这样的情况下,阀体17的移动距离(行程)成为从间隙δ减去突起高度的大小。另外,有时还设置有在可动铁心27a和固定铁心25接触之前限制可动件27的向开阀方向的移动的止挡部。
接着,利用图2及图4,详细说明阀体17的构成。图4是放大地表示图1所示的喷嘴部8的附近的剖面图(图3的II-II向视剖面图)。图2表示闭阀状态,相对地图4表示开阀状态。
在图2中,从阀体17的片状部17a及阀座15b起由下游侧的阀体17和阀座部件15围成的空间(燃料积存部)3a、和燃料导入孔15e的内侧的空间(燃料存积部)3b、和燃料室21a的空间(燃料积存部)3c形成燃料喷射后残留有燃料的死区容积。
在本实施例中,在阀体17的前端部设有突状部17c。突状部17c的前端部(前端面)在闭阀时位于比阀座部件15的下端面15t更靠下方的位置,并贯通燃料导入孔15e而向燃料室21a突出。在喷嘴板21n上形成有朝外方成为突状的突状部21na,在突状部21na的内侧构成有燃料室21a。将突状部17c的前端部的向燃料室21a内的突出量(尺寸)设为d1。燃料室21a的高度尺寸h1大于突出尺寸d1。
如图4所示,在开阀时,阀体17以从阀座15b分离的方式被提升,在阀体17的片状部17a与阀座15b之间形成相当于可动件27的行程的间隙ds。突状部17c的前端部呈圆柱状或圆盘状,前端面呈圆形。在突状部17c的外周面17g与燃料导入孔15e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燃料通路200。环状的燃料通路200的总截面面积S2构成为大于开阀时在阀体17的片状部17a与阀座15b之间形成的燃料通路的总截面面积S1。
在本实施例中,在开阀时,使突状部17c的前端面和阀座部件15的下端面15t位于等高位置。突状部17c的前端面和阀座部件15的下端面15t在开阀时不一定要位于等高位置,优选至少从等高位置起位于下方。这是为了使突状部17c的外周面起到将燃料引导至燃料室21a的流路面的作用。
阀体17的片状部17a的附近构成为具有:在轴部17b的下游端部形成的曲面部17d、在曲面部17d的下游侧形成的锥形部17e、在锥形部17e的下游端部形成的曲面部17f、在曲面部17f的下游侧形成的圆筒面部17g。
曲面部17d由向燃料通路侧突出的突状的曲面构成,将轴部17b的外周面和锥形面17e连接。曲面部17d的曲面在图4的截面上呈圆弧形状。
曲面部17f由从燃料通路侧朝阀体内部凹陷的凹状的曲面构成,将锥形面17e和突状部17c的圆筒面部17g连接。曲面部17f的曲面在图4的截面上呈圆弧形状。
燃料201流入朝向燃料片状部的缩径流路,流速被提高。通过了曲面部17d的燃料经过在片状部17a与阀座15b之间形成的燃料通路流下,抵达燃料导入孔15e。在燃料导入孔15e的上游侧形成有曲面部17f,在燃料导入孔15e的上游侧将燃料的流动方向引导为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202。
在燃料导入孔15e的内侧形成的环状的燃料通路200中,因为总截面面积S2大于燃料片状部的总截面面积S1,因而能够在该部分抑制燃料流体产生的压力损失。因此,燃料流体能够抑制流速的下降而维持大的流速。
突状部17c的圆筒面部17g将流动的方向被改变成沿中心轴线1a的方向的燃料引导至燃料室21a。曲面部17f及圆筒面部17g改变燃料流体的方向,将燃料引导至燃料室21a,因而燃料能够维持大的流速地流入燃料室21a。曲面部17f及圆筒面部17g起到引导燃料流动的引导面的作用。曲面部17f也可以由锥形面构成,但形成曲面、尽可能形成图4所示的截面上的圆弧面能够更顺畅地改变燃料流动的方向。
流入了燃料室21a的燃料以大的流速朝外方流过燃料室21a,并流入燃料喷射孔110。由此,从燃料喷射孔110喷射的燃料能够维持大的流速,提高了喷雾的微粒化性能。
另外,突状部17c有助于降低死区容积3a、3b、3c的体积。为了降低死区容积3a、3b、3c,优选地即使在开阀时也使突状部17c的前端部向燃料室21a突出。即,优选地,将突状部17c的突出尺寸d1设得比可动件27的行程δ大。
当死区容积3a、3b、3c的体积变大时,喷射燃料的空间在大气压之下和在负压之下时,燃料喷射量大幅变化。根据本实施例,借助突状部17c,能够分别降低上述三个空间(燃料积存部)3a、3b、3c的体积,即使喷射燃料的空间的压力发生变化,也能够抑制燃料喷射量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将一部分结构删除,或增加未记载的其他结构。

Claims (4)

1.一种燃料喷射阀,包括:
阀座部件,其具有阀座和将在所述阀座的下游侧形成的贯通下端面的燃料导入孔;
阀体,其与所述阀座联动地开闭燃料通路;
喷嘴部件,其在比燃料导入孔的内周面靠径向外方的位置形成有燃料喷射孔,且固定在所述阀座部件的所述下端面;
所述喷嘴部件具有朝外方呈突状的突状部,在所述突状部的内侧形成有使从所述燃料导入孔流入的燃料朝径向外方流动的燃料扩散室,
所述燃料喷射阀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体的前端部具有突状部,
在闭阀时,所述突状部将所述燃料导入孔贯通而向所述燃料扩散室侧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状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燃料导入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燃料通路,所述环状的燃料通路的总截面面积大于开阀时在所述阀座和所述阀体所构成的燃料片状部上形成的燃料通路的总截面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状部的前端侧的外周面由圆筒面构成,并且在所述燃料片状部的下游侧形成有锥形面,所述锥形面和所述圆筒面由曲面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的所述突状部即使在开阀时也向所述燃料扩散室侧突出。
CN201580037759.XA 2014-09-18 2015-05-26 燃料喷射阀 Pending CN1064890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9693 2014-09-18
JP2014189693A JP6412379B2 (ja) 2014-09-18 2014-09-18 燃料噴射弁
PCT/JP2015/065002 WO2016042847A1 (ja) 2014-09-18 2015-05-26 燃料噴射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9023A true CN106489023A (zh) 2017-03-08

Family

ID=55532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7759.XA Pending CN106489023A (zh) 2014-09-18 2015-05-26 燃料喷射阀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12379B2 (zh)
CN (1) CN106489023A (zh)
WO (1) WO20160428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5755A (zh) * 2017-07-03 2017-09-15 浙江凯利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喷油器雾化特性可调节锥体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59253A (ja) * 2019-03-26 2020-10-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56208A2 (en) * 2000-05-17 2001-11-21 Siemens Automotive Corporation An improved fuel injector
CN1461382A (zh) * 2001-04-11 2003-12-10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燃料喷射阀
DE102004060530A1 (de) * 2004-12-16 2006-06-22 Robert Bosch Gmbh Brennstoffeinspritzventil
JP2006177244A (ja) * 2004-12-22 2006-07-06 Hitachi Ltd 燃料噴射弁および燃料噴射システム
CN101371033A (zh) * 2007-03-27 2009-0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喷射阀
JP2009162239A (ja) * 2009-04-27 2009-07-23 Nippon Soken Inc 燃料噴射弁および内燃機関
WO2013121542A1 (ja) * 2012-02-15 2013-08-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燃料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6919A (ja) * 1999-08-06 2001-02-20 Denso Corp 流体噴射ノズル
JP4079144B2 (ja) * 2004-12-20 2008-04-23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燃料噴射弁
EP2369166B1 (en) * 2010-03-22 2017-12-13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à r.l. Injection nozzle
JP5842728B2 (ja) * 2012-05-08 2016-01-13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燃料噴射弁
JP2014066186A (ja) * 2012-09-26 2014-04-17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燃料噴射弁
JP2014077385A (ja) * 2012-10-10 2014-05-01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噴射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56208A2 (en) * 2000-05-17 2001-11-21 Siemens Automotive Corporation An improved fuel injector
CN1461382A (zh) * 2001-04-11 2003-12-10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燃料喷射阀
DE102004060530A1 (de) * 2004-12-16 2006-06-22 Robert Bosch Gmbh Brennstoffeinspritzventil
JP2006177244A (ja) * 2004-12-22 2006-07-06 Hitachi Ltd 燃料噴射弁および燃料噴射システム
CN101371033A (zh) * 2007-03-27 2009-02-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燃料喷射阀
JP2009162239A (ja) * 2009-04-27 2009-07-23 Nippon Soken Inc 燃料噴射弁および内燃機関
WO2013121542A1 (ja) * 2012-02-15 2013-08-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燃料噴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5755A (zh) * 2017-07-03 2017-09-15 浙江凯利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喷油器雾化特性可调节锥体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61220A (ja) 2016-04-25
JP6412379B2 (ja) 2018-10-24
WO2016042847A1 (ja) 2016-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4389B (zh) 电磁式燃料喷射阀
CN106795846B (zh) 高压燃料供给泵
CN102162417B (zh) 燃料喷射阀
WO2016163110A1 (ja) 燃料噴射弁
CN106894927B (zh) 电磁式燃料喷射阀
CN103016226A (zh) 燃料喷射阀
JP5819213B2 (ja)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US8919674B2 (en) Fuel injection valve
CN106489023A (zh) 燃料喷射阀
JP2011027030A (ja)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CN104912709A (zh) 燃料喷射阀
CN104603444A (zh) 燃料喷射阀
US20060060680A1 (en) Fuel injector with a deep-drawn thin shell connector membe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components
CN107850022A (zh) 燃料喷射阀
JP2016050552A (ja) 燃料噴射弁
CN107923353B (zh) 燃料喷射阀
JP6339461B2 (ja) 燃料噴射弁
CN106605060B (zh) 燃料喷射阀
JP6735913B2 (ja) 燃料噴射弁
CN111279066B (zh) 燃料喷射阀
CN111356835B (zh) 燃料喷射阀
JP2018105138A (ja)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6716063B2 (ja)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H04187863A (ja)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2006138271A (ja) 燃料噴射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