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3756B - 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3756B
CN106573756B CN201480081165.4A CN201480081165A CN106573756B CN 106573756 B CN106573756 B CN 106573756B CN 201480081165 A CN201480081165 A CN 201480081165A CN 106573756 B CN106573756 B CN 106573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track
counter weight
protru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11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3756A (zh
Inventor
渡部泰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73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3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3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3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具有:加强体(41),其安装于对升降体的移动进行引导的成型轨道(4)上;以及机座固定部件(42),其固定于对曳引机进行支撑的机座(9)上,并安装于成型轨道(4)上。成型轨道(4)具有一对凸缘部(23)和固定于一对凸缘部(23)之间的轨道突出部(24)。在轨道突出部(24)上形成有在一对凸缘部(23)之间敞开的槽部(25)。加强体(41)具有插入于槽部(25)中的插入部(41a)。机座固定部件(42)安装于轨道突出部(24)中的插入了插入部(41a)的部分。

Description

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对曳引机进行支撑的机座安装于对升降体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上的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电梯:将对曳引机进行支撑的机座安装于一对导轨的上端部间,并使用一对导轨来支撑施加给机座的载荷(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4126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在小容量的电梯中,为了实现导轨的轻量化和制造成本的降低化,有时将对钢板进行弯曲而成型的成型轨道(钢板成型轨道)作为对升降体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使用。因为成型轨道的强度比钢制的实心轨道的强度低,因此在将成型轨道作为导轨的情况下,难以用成型轨道来支撑来自对曳引机进行支撑的机座的载荷。另外,在将机座固定于成型轨道的轨道凸缘部的背面的情况下,要将用于使紧固件穿过的贯穿孔设置于强度低的轨道凸缘部,因为在轨道凸缘部上设置贯穿孔,因此成型轨道的强度进一步不足。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更可靠地用成型轨道来支撑来自机座的载荷的电梯用曳引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具有:加强体,其安装于对升降体的移动进行引导的成型轨道上;以及机座固定部件,其固定于对曳引机进行支撑的机座上,并安装于成型轨道上,曳引机产生使升降体移动的驱动力;成型轨道具有一对凸缘部和固定于一对凸缘部之间的轨道突出部,在轨道突出部上形成有在一对凸缘部之间敞开的槽部,加强体具有插入于槽部中的插入部,机座固定部件安装于轨道突出部中的插入了插入部的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能够将机座安装于成型轨道中的被加强体加强的部分。由此,能够实现轨道的轻量化和成本的降低化,并且能够用成型轨道更可靠地支撑来自机座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曳引机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的曳引机的正视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第1机座安装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第2机座安装装置将曳引机用机座安装于一对对重导轨的状态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一对轿厢导轨2、3和一对对重导轨4、5分别铅垂地设置。一对轿厢导轨2、3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配置,一对对重导轨4、5也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配置。各轿厢导轨2、3和各对重导轨4、5各自的下端部固定于井道1的底面。
在本例中,在相互正交的2个假想铅垂平面中的一个假想铅垂平面上存在一对轿厢导轨2、3,在另一个假想铅垂平面上存在一对对重导轨4、5。另外,在本例中,一对轿厢导轨2、3中的一个轿厢导轨2配置于比另一个轿厢导轨3接近一对对重导轨4、5的位置。而且,在本例中,一对对重导轨4、5中的一个对重导轨4配置于比另一个对重导轨5接近一个轿厢导轨2的位置。
在一对轿厢导轨2、3之间存在作为升降体的轿厢6,在一对对重导轨4、5之间存在作为升降体的对重7。轿厢6能够一边被一对轿厢导轨2、3引导一边向上下方向移动。对重7能够一边被一对对重导轨4、5引导一边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井道1内的上部配置有产生使轿厢6和对重7移动的驱动力的曳引机8。曳引机8被支撑于共用的机座9。机座9安装于一个轿厢导轨2和各对重导轨4、5上。由此,来自机座9的载荷被一个轿厢导轨2和各对重导轨4、5分别分担而被支撑。
曳引机8具有:曳引机主体10,其包含电动机;以及驱动绳轮11,其设置于曳引机主体10,并借助曳引机主体10的驱动力而旋转。在本例中,以使驱动绳轮11的轴线成为水平的方式配置有曳引机8。另外,在本例中,曳引机8是薄型曳引机。即,在本例中,曳引机8的径向尺寸比曳引机8的轴线方向尺寸大。
轿厢6和对重7被多根作为悬吊体的绳索12悬吊于井道1内。作为悬吊轿厢6和对重7的悬吊体,也可以使用带。在轿厢6的下部设置有一对轿厢悬吊轮13,在对重7的上部设置有对重悬吊轮14。在另一个轿厢导轨3的上端部设置有第1绳头组合装置15,在机座9上设置有第2绳头组合装置16。各绳索12的一端部与第1绳头组合装置15连接,各绳索12的另一端部与第2绳头组合装置16连接。各绳索12从第1绳头组合装置15起依次卷绕于一对轿厢悬吊轮13、驱动绳轮11、对重悬吊轮14,并到达第2绳头组合装置16。即,基于绳索12实现的轿厢6与对重7的悬吊方式是2:1绕绳方式。
图2是示出图1的曳引机8的立体图。另外,图3是示出图2的曳引机8的正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曳引机8经由分别包含弹性体(例如橡胶或者弹簧等)的多个防振装置17被支撑于机座9。在本例中,曳引机8经由配置于曳引机主体10的底部的四角的4个防振装置17被支撑于机座9。
各轿厢导轨2、3是钢制的实心轨道。另外,如图2所示,各轿厢导轨2、3具有一对轨道凸缘部21以及固定于一对轨道凸缘部21之间的轨道突出部22。各轿厢导轨2、3的剖面形状由一对轨道凸缘部21和轨道突出部22形成为T形。如图1所示,一对轿厢导轨2、3在使各自的轨道突出部22相互对置的状态下平行地配置。轿厢6被各轿厢导轨2、3各自的轨道突出部22引导。
各对重导轨4、5是使钢板塑性变形而成型的成型轨道。另外,各对重导轨4、5具有一对轨道凸缘部23和固定于一对轨道凸缘部23之间的轨道突出部24。一对对重导轨4、5在使各自的轨道突出部24相互对置的状态下平行地配置。对重7被各对重导轨4、5各自的轨道突出部24引导。
如图3和图4所示,各轿厢导轨2、3和各对重导轨4、5安装于多个支架18上,该支架18固定于井道1的内壁面。另外,一个对重导轨4的上端部的位置成为比各轿厢导轨2、3和另一个对重导轨5各自的上端部的位置低的位置。
机座9在载置于一个对重导轨4上的状态下,安装于一个轿厢导轨2和各对重导轨4、5上。如图2所示,机座9利用轨夹装置31安装于一个轿厢导轨2上。另外,机座9利用第1机座安装装置32安装于一个对重导轨4上。另外,机座9利用第2机座安装装置33安装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上。
如图2所示,轨夹装置31具有:安装用板34,其重叠于轿厢导轨2的背面;以及多个轨夹35,它们设置于安装用板34上,并在与安装用板34之间夹持轿厢导轨2的一对轨道凸缘部21。
安装用板34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于机座9。将轨道凸缘部21夹在安装用板34与轨夹35之间,并利用紧固件对安装用板34和轨夹35进行紧固,从而机座9被安装于轿厢导轨2。在本例中,螺栓和螺母作为紧固件使用。
从下方承载机座9的承载部件36利用多个紧固件37安装于轿厢导轨2。在轿厢导轨2的各轨道凸缘部21和承载部件36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紧固用贯穿孔。各紧固件37具有:螺栓,其穿过轨道凸缘部21和承载部件36各自的紧固用贯穿孔;以及螺母,其安装于螺栓。通过用紧固件37的螺栓和螺母将轨道凸缘部21和承载部件36一并紧固,从而承载部件36安装于轿厢导轨2上。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在各对重导轨4、5上,一对轨道凸缘部23保持着在共用的平面上相互分离的状态而并列配置。轨道突出部24从一对轨道凸缘部23所在的共用的平面突出。另外,各对重导轨4、5各自的轨道突出部24具有:一对对置板部241,它们分别从一对轨道凸缘部23突出并在轨道突出部24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以及端板部242,其将一对对置板部241的端部间连结起来。由此,轨道突出部24的剖面形状大致为U字状。另外,在轨道突出部24上,利用一对对置板部241和端板部242形成的槽部25沿轨道凸缘部23的长度方向设置。槽部25在一对轨道凸缘部23之间敞开,在对重导轨4、5的上表面也敞开。
第1机座安装装置32具有:第1加强体41,其安装于一个对重导轨4上并对对重导轨4进行加强;以及第1安装用板42,其是固定于机座9上并安装于一个对重导轨4上的机座固定部件。
如图3所示,第1安装用板42通过例如焊接等水平地固定于机座9的下表面。另外,第1安装用板42载置于对重导轨4的上表面。
第1加强体41在从第1安装用板42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下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于第1安装用板42上。另外,第1加强体41具有插入于槽部25中的插入部41a。第1加强体41的插入部41a从第1安装用板42的下表面穿过在对重导轨4的上表面形成的槽部25的敞开部而插入于槽部25内。在本例中,第1加强体41为矩形板,使第1加强体41的长边与槽部25的长度方向一致,将第1加强体41插入于槽部25。这样,第1安装用板42从上方安装于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中的插入了插入部41a的部分。
如图3所示,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和第1加强体41的插入部41a被在槽部25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紧固件43一并紧固。在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的各对置板部241和第1加强体41的插入部41a分别设置有多个紧固用贯穿孔。各紧固用贯穿孔在对重导轨4上的位置是在相对于对重导轨4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穿过对重导轨4的图心的位置。如图5所示,各紧固件43具有:螺栓,其穿过各对置板部241和插入部41a各自的紧固用贯穿孔;以及螺母,其安装于螺栓。通过用紧固件43的螺栓和螺母将各对置板部241和插入部41a一并紧固,从而第1加强体41被安装于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上。
如图3所示,第2机座安装装置33具有:第2加强体51,其安装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上并对对重导轨5进行加强;以及第2安装用板52,其是固定于机座9上并安装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上的机座固定部件。
第2安装用板52沿对重导轨5的长度方向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于机座9。另外,如图6所示,第2安装用板52在与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中的一个对置板部241重叠的状态下安装于轨道突出部24的侧面。在对重导轨5的长度方向上,第2安装用板52的尺寸比机座9的尺寸大。
第2加强体51是使钢板塑性变形而成型的加强体。另外,如图6所示,第2加强体51具有:插入部51a,其插入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槽部25;以及一对重叠板部51b,它们从插入部51a向两侧突出,并分别重叠于一对轨道凸缘部23。第2安装用板52安装于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中的插入了第2加强体51的插入部51a的部分。在本例中,如图3所示,在对重导轨5的长度方向上,第2加强体51的尺寸比第2安装用板52的尺寸大。
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第2加强体51的插入部51a以及第2安装用板52被在槽部25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紧固件53一并紧固。在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的各对置板部241、第2加强体51的插入部51a以及第2安装用板5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紧固用贯穿孔。各紧固用贯穿孔在对重导轨5上的位置是在相对于对重导轨5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上穿过对重导轨5的图心的位置。如图6所示,各紧固件53具有:螺栓,其穿过第2安装用板52、各对置板部241以及插入部51a各自的紧固用贯穿孔;以及螺母,其安装于螺栓。通过用紧固件53的螺栓和螺母将第2安装用板52、各对置板部241以及插入部51a一并紧固,从而第2安装用板52和第2加强体被安装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上。
在本例中,在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宽度方向上,各重叠板部51b的尺寸比各轨道凸缘部23的尺寸稍大。另外,在本例中,各重叠板部51b的厚度尺寸比各轨道凸缘部23的厚度尺寸大。通过使第2加强体51的插入部51a插入于槽部25,并且使各重叠板部51b重叠于各轨道凸缘部23,从而另一个对重导轨5被加强。
如图3所示,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和第2加强体51的插入部51a不仅被多个紧固件53也被其它紧固件54一并紧固。其它紧固件54避开第2安装用板52的安装范围进行配置。在本例中,其它紧固件54的位置是比多个紧固件53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在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各对置板部241和第2加强体51的插入部51a上分别设置有加强体安装用贯穿孔。各加强体安装用贯穿孔在对重导轨5上的位置是在相对于对重导轨5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中穿过对重导轨5的图心的位置。其它紧固件54具有:螺栓,其穿过各对置板部241和插入部51a各自的加强体安装用贯穿孔;以及螺母,其安装于螺栓。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和第2加强体51的插入部51a通过紧固其它紧固件54的螺栓和螺母而相互紧固。
当从工厂对另一个对重导轨5进行发货时,利用其它紧固件54预先将第2加强体51临时固定于对重导轨5。在第2加强体51临时固定于对重导轨5的状态下,将对重导轨5设置于在井道1内。
在将一对轿厢导轨2、3和一对对重导轨4、5设置于井道1内后,将机座9安装于一个轿厢导轨2和各对重导轨4、5上。
当将机座9安装于一个轿厢导轨2和各对重导轨4、5时,在将第1安装用板42重叠于一个对重导轨4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将机座9载置于一个对重导轨4上。此时,将第2安装用板52重叠于另一个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的侧面,并且将安装用板34和承载部件36重叠于一个轿厢导轨2的背面。另外,此时,将第1加强体41的插入部41a插入于一个对重导轨4的槽部25。
此后,利用多个轨夹35将安装用板34固定于一个轿厢导轨2上,并且利用紧固件37将承载部件36固定于一个轿厢导轨2上。另外,利用多个紧固件43将第1加强体41的插入部41a和一个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一并紧固。而且,利用多个紧固件53将利用紧固件54临时固定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上的第2加强体51的插入部51a、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以及第2安装用板52一并紧固。此时,临时固定用的紧固件54也正式紧固。这样,将机座9安装于一个轿厢导轨2和各对重导轨4、5上。
在这样的第1和第2机座安装装置32、33中,第1和第2加强体41、51的插入部41a、51a插入于槽部25,固定于机座9上的第1和第2安装用板42、52安装于对重导轨4、5的轨道突出部24的插入了插入部41a、51a的部分,因此能够将机座9安装于对重导轨4、5中的被第1和第2加强体41、52加强的部分。由此,能够使对重导轨4、5成为成型轨道而实现轻量化和成本的降低化,并且能够利用成型轨道更可靠地支撑来自机座9的载荷。
另外,第1安装用板42载置于一个对重导轨4的上表面,第1加强体41的插入部41a从第1安装用板42的下表面插入于槽部25内,利用穿过分别设置于插入部41a和轨道突出部24的紧固用贯穿孔的紧固件43,将插入部41a和轨道突出部24一并紧固,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施加给对重导轨4的偏载荷。由此,即使对重导轨4是成型轨道,也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来自机座9的载荷造成的对重导轨4的变形。
另外,第2安装用板52安装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的侧面,利用穿过分别设置于插入部51a和轨道突出部24的紧固用贯穿孔的紧固件53,将插入部51a和轨道突出部24一并紧固,因此即使对重导轨5是成型轨道,也能够防止来自机座9的载荷造成的对重导轨5的变形,并且能够将机座9安装于对重导轨5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由此,能够提高机座9相对于成型轨道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
另外,因为紧固件43、53所穿过的紧固用贯穿孔的位置是穿过对重导轨4、5的图心的位置,因此能够减轻施加给对重导轨4、5的偏载荷,能够使得局部的载荷难以施加给对重导轨4、5。因而,能够利用成型轨道进一步可靠地支撑来自机座9的载荷。
实施方式2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第1机座安装装置的侧视图。另外,
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此外,图8是与实施方式1的图5对应的图。第1机座安装装置32的第1安装用板42由在一个对重导轨4的上表面上并列载置的一对载置板部421、422构成。一对载置板部421、422在对重导轨4的宽度方向上并列。一对载置板部421、422的边界位于槽部25的上方。
第1机座安装装置32的第1加强体41由在槽部25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一对重叠板部411、412构成。一个重叠板部411固定于一个载置板部421,另一个重叠板部412固定于另一个载置板部422。将1张板弯曲而一体地形成一个重叠板部411和一个载置板部421。将另外1张板弯曲而一体地形成另一个重叠板部412和另一个载置板部422。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第1机座安装装置32中,因为将1张板弯曲而一体地形成一个重叠板部411和一个载置板部421,将另外1张板弯曲而一体地形成另一个重叠板部412和另一个载置板部422,因此仅通过弯曲2张板并进行结合就能够构成第1加强体41和第1安装用板42,并能够使第1机座安装装置32的制造变得容易。另外,因为第1加强体41和第1安装用板42各自的一部分由1张板形成,因此能够实现第1加强体41与第1安装用板42的结合强度的提高,能够使第1加强体41对成型轨道的加强更加可靠。
实施方式3
图9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第2机座安装装置将曳引机用机座安装于一对对重导轨的状态的正视图。曳引机8配置于一对对重导轨4、5之间。另外,曳引机8存在于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的第1机座91与第2机座92(即,一对机座91、92)之间。第1机座91在曳引机8的下部支撑曳引机8,第2机座92在曳引机8的上部支撑曳引机8。
在曳引机8的下部设置有一对下部支撑用突出部10a,该下部支撑用突出部10a从曳引机主体10分别向驱动绳轮11的轴线方向突出。另外,在曳引机8的上部设置有一对上部支撑用突出部10b,该上部支撑用突出部10b从曳引机主体10分别向驱动绳轮11的轴线方向突出。各下部支撑用突出部10a分别经由防振装置17支撑于第1机座91,各上部支撑用突出部10b分别经由防振装置17支撑于第2机座92。即,曳引机8在经由防振装置17将各下部支撑用突出部10a载置于第1机座91、并经由防振装置17将各上部支撑用突出部10b载置于第2机座92的状态下被支撑于第1和第2机座91、92。
第1和第2机座91、92利用机座安装装置66安装于一对对重导轨4、5上。机座安装装置66具有:一对加强体61,它们是分别安装于各对重导轨4、5上并对对重导轨4进行加强的一对加强体;2个安装用板62,它们是分别固定于第1和第2机座91、92上并安装于一个对重导轨4上的机座固定部件;以及2个安装用板63,它们是分别固定于第1和第2机座91、92上并安装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上的机座固定部件。
各安装用板62、63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2安装用板52的结构相同。各安装用板62、63例如通过焊接等分别固定于第1和第2机座91、92上。另外,一个安装用板62安装于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的侧面,另一个安装用板63安装于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的侧面。
一个加强体61的长度方向尺寸是比2个安装用板62中的上侧的安装用板62的上表面与下侧的安装用板62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长的尺寸。另一个加强体61的长度方向尺寸是比2个安装用板63中的上侧的安装用板63的上表面与下侧的安装用板63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长的尺寸。
各加强体6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2加强体51的结构相同。即,各加强体61是使钢板塑性变形而成型的钢板成型加强体。另外,各加强体61具有插入部61a和从插入部61a向两侧突出的一对重叠板部61b。一个加强体61在将插入部61a插入于一个对重导轨4的槽部25、并将各重叠板部61b重叠于一个对重导轨4的各轨道凸缘部23的状态下被安装于一个对重导轨4上。另一个加强体61在将插入部61a插入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槽部25、并将各重叠板部61b重叠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各轨道凸缘部23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上。
各安装用板62安装于一个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中的插入了一个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的部分。一个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一个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以及安装用板62被在槽部25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紧固件64一并紧固。各紧固件64具有螺栓和螺母。在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以及安装用板62上分别设置有供紧固件64的螺栓穿过的多个紧固用贯穿孔。各紧固件64与实施方式1的紧固件53同样地,将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以及安装用板62紧固于穿过紧固用贯穿孔的螺栓与安装于螺栓上的螺母之间。
各安装用板63安装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中的插入了另一个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的部分。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另一个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以及安装用板63被在槽部25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紧固件64一并紧固。在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以及安装用板63上分别设置有供紧固件64的螺栓穿过的多个紧固用贯穿孔。各紧固件64将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以及安装用板63紧固于穿过紧固用贯穿孔的螺栓与安装于螺栓上的螺母之间。
在各对重导轨4、5上分别利用与实施方式1中的其它紧固件54具有同样结构的临时固定用的其它紧固件65将轨道突出部24和插入部61a一并紧固。其它紧固件65避开各安装用板62、63的安装范围进行配置。在本例中,其它紧固件65的位置是比所有的紧固件64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在各对重导轨4、5的轨道突出部24和各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上分别设置有加强体安装用贯穿孔。不同于各紧固件64的紧固件65在穿过紧固用贯穿孔的螺栓与安装于螺栓上的螺母之间紧固轨道突出部24的插入部61a。连接有对轿厢6和对重7进行悬吊的绳索12的第2绳头组合装置设置于第1机座91上。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当从工厂对各对重导轨4、5进行发货时,利用其它紧固件65预先将加强体61临时固定于各对重导轨4、5。在加强体61临时固定于各对重导轨4、5的状态下,将各对重导轨4、5设置于井道1内。
在将一对轿厢导轨2、3和一对对重导轨4、5设置于井道1内后,将第1和第2机座91、92安装于各对重导轨4,5上。
当将第1和第2机座91、92安装于各对重导轨4、5时,在将一个安装板62重叠于一个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的侧面、并将另一个安装板63重叠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的侧面的状态下,利用紧固件64将一个安装板62固定于一个对重导轨4上,利用紧固件64将另一个安装板63固定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上。此后,经由多个防振装置17将曳引机8载置于第1和第2机座91、92上。这样,完成第1和第2机座91、92相对于各对重导轨4、5的安装作业和曳引机8的设置作业。
这样,即使是将第1和第2机座91、92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并且在第1和第2机座91、92之间支撑曳引机8的结构,也能够将第1和第2机座91、92安装于各对重导轨4、5的被加强体61加强的部分,即使各对重导轨4、5是成型轨道,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来自第1和第2机座91、92的载荷造成的各对重导轨4、5的变形。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共用的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插入于一个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中的安装了各安装用板62的部分,但也可以不使用共用的加强体61,而是将相互不同的多个加强体的插入部分别插入一个对重导轨4的轨道突出部24的槽部25中,将各安装用板62分别安装于轨道突出部24的插入了各插入部的部分。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共用的加强体61的插入部61a插入于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中的安装了各安装用板63的部分,但也可以不使用共用的加强体61,而是将相互不同的多个加强体的插入部分别插入另一个对重导轨5的轨道突出部24的槽部25中,将各安装用板63分别安装于轨道突出部24的插入了各插入部的部分。

Claims (5)

1.一种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其具有:
加强体,其安装于对升降体的移动进行引导的成型轨道上;以及
机座固定部件,其固定于对曳引机进行支撑的机座上,并安装于上述成型轨道上,上述曳引机产生使上述升降体移动的驱动力,
上述成型轨道具有一对凸缘部和固定于上述一对凸缘部之间的轨道突出部,
在上述轨道突出部上形成有在上述一对凸缘部之间敞开的槽部,
上述加强体具有插入于上述槽部中的插入部,
上述机座固定部件安装于上述轨道突出部中的插入了上述插入部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其中,
上述槽部在上述成型轨道的上表面敞开,
上述机座固定部件载置于上述成型轨道的上表面,
上述插入部固定于上述机座固定部件的下表面,并且从上述机座固定部件的下表面插入于上述槽部内,
在上述插入部和上述轨道突出部上分别设置有紧固用贯穿孔,
上述插入部和上述轨道突出部由穿过上述紧固用贯穿孔的紧固件一并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其中,
上述机座固定部件由并列载置于上述成型轨道的上表面的一对载置板部构成,
上述加强体由在上述槽部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一对重叠板部构成,
一个上述载置板部和一个上述重叠板部是将1张板弯曲而一体地形成的,
另一个上述载置板部和另一个上述重叠板部是将另外1张板弯曲而一体地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其中,
上述机座固定部件安装于上述轨道突出部的侧面,
在上述机座固定部件、上述插入部以及上述轨道突出部上分别设置有紧固用贯穿孔,
上述机座固定部件、上述插入部以及上述轨道突出部由穿过上述紧固用贯穿孔的紧固件一并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其中,
上述升降体存在于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上述成型轨道之间,
上述曳引机存在于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上述机座之间,
在各上述机座上固定有分别安装于各上述成型轨道各自的上述轨道突出部上的多个上述机座固定部件。
CN201480081165.4A 2014-08-13 2014-08-13 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 Active CN1065737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71389 WO2016024347A1 (ja) 2014-08-13 2014-08-13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用機械台取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3756A CN106573756A (zh) 2017-04-19
CN106573756B true CN106573756B (zh) 2019-02-15

Family

ID=55303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1165.4A Active CN106573756B (zh) 2014-08-13 2014-08-13 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4912B2 (zh)
JP (1) JP6218950B2 (zh)
CN (1) CN106573756B (zh)
DE (1) DE112014006866B4 (zh)
HK (1) HK1231454A1 (zh)
WO (1) WO20160243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01449B1 (fr) * 2013-01-25 2019-08-16 Moteurs Leroy-Somer Machine d'entrainement d'un ascenseur.
US10344467B1 (en) * 2014-08-12 2019-07-09 Bryx Group LLC Glide rail
KR102082426B1 (ko) * 2016-02-19 2020-02-27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6395975B2 (ja) * 2016-04-12 2018-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12016006907T5 (de) * 2016-05-25 2019-02-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stallationsverfahren für eine Hebemaschine eines Aufzugs
CN108203044B (zh) * 2016-12-16 2019-10-18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系统
DE112016007540T5 (de) 2016-12-22 2019-09-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ufzugsvorrichtung
WO2019198206A1 (ja) * 2018-04-12 2019-10-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用機械台固定装置
JP6567143B2 (ja) * 2018-07-02 2019-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3747820B1 (en) * 2019-06-05 2023-08-23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elevator and elevator
WO2024079376A1 (en) * 2022-10-10 2024-04-18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elev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6376A (en) 1981-01-23 1982-08-06 Hitachi Ltd Guide rail for elevator and its working method
JPS59108684A (ja) * 1982-12-10 1984-06-23 産宝金属株式会社 昇降機用案内レ−ル
US4577729A (en) * 1984-12-05 1986-03-25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Guide rail clamping assembly
FI91849C (fi) * 1993-09-10 1994-08-25 Kone Oy Menetelmä johteiden kiinnittämiseksi ja säätämiseksi
US5673771A (en) * 1995-06-15 1997-10-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Overlay for an elevator guide rail
JPH1087223A (ja) 1996-08-30 1998-04-07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ーのガイドレール
JP4176188B2 (ja) 1998-04-28 2008-11-0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及びその設置構造
SG95597A1 (en) * 1998-07-13 2003-04-23 Inventio Ag Rope traction elevator
US6848543B2 (en) * 1998-10-30 2005-02-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Single wall interface traction elevator
US6991070B1 (en) * 1999-12-23 2006-01-31 S.A. De Vera (Savera) Elevator guide assembly system
JP2002154758A (ja) 2000-11-16 2002-05-2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巻上機の取付方法
DE60125066T2 (de) 2001-03-29 2007-06-28 Mitsubishi Denki K.K. Mechanismus zur befestigung einer winde und eines aufzugs
WO2003008318A1 (fr) 2001-07-11 2003-01-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ascenseur
JP2004142927A (ja) 2002-10-28 2004-05-2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5263490A (ja) * 2004-03-15 2005-09-29 Inventio Ag 大荷重用エレベータ
DE102005060838B3 (de) 2005-12-20 2007-03-01 Aufzugswerke M. Schmitt & Sohn Gmbh & Co. Seilaufzug
EP1876132A1 (en) * 2006-07-07 2008-01-09 Inventio Ag Guide rail for elevator
JP5120260B2 (ja) * 2006-09-29 2013-0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930280A1 (de) * 2006-12-07 2008-06-11 Inventio Ag Bremseinrichtung und Führungsschiene einer Aufzugsanlage mit keilförmiger Bremsfläche
ES2330296B1 (es) * 2008-06-06 2010-09-22 S.A. De Vera (Savera) Guia de ascensor.
WO2011095493A1 (de) * 2010-02-04 2011-08-11 Inventio Ag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führungsschiene einer aufzugsanlage
FI20100129A (fi) * 2010-03-24 2011-09-25 Kone Corp Hissin johde ja hissi
CN102795528B (zh) * 2011-05-24 2015-06-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轨道的支承结构
JP2013006699A (ja) 2011-05-24 2013-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レールの支持構造
CN103998653A (zh) * 2011-10-13 2014-08-20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电梯的导轨
JP2013124142A (ja) * 2011-12-13 2013-06-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タイブラケット装置
WO2014092721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Otis Elevator Company Sheet metal guide rail for an elevator system
CN105960374A (zh) * 2014-02-04 2016-09-21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电梯系统的组合导轨
CN106794966B (zh) * 2014-08-25 2019-04-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曳引机设置装置
CN106395552B (zh) * 2015-08-03 2020-03-17 奥的斯电梯公司 无绳电梯系统导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4006866T5 (de) 2017-05-04
JP6218950B2 (ja) 2017-10-25
JPWO2016024347A1 (ja) 2017-04-27
CN106573756A (zh) 2017-04-19
HK1231454A1 (zh) 2017-12-22
US20170121151A1 (en) 2017-05-04
DE112014006866B4 (de) 2021-06-17
WO2016024347A1 (ja) 2016-02-18
US10384912B2 (en)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3756B (zh) 电梯的曳引机用机座安装装置
CN107428503B (zh) 具有能够移位的机房的电梯系统
KR101226976B1 (ko) 엘리베이터 기계 지지체
CN104768863B (zh) 包括结构上独立的电梯曳引机导轨安装座的系统
CN103237750A (zh) 用于改造电梯的方法
CN109132788A (zh) 一种三开门乘客电梯
US2009009795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an elevator car drive machine
CN110526074A (zh) 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以及配重承接夹具的安装方法
CN105658564A (zh) 升降机设备
CN101898713A (zh) 电梯的驱动装置
CN107235402B (zh) 电梯暂设支承装置
KR20170130987A (ko) 엘리베이터용 비상정지장치
CN104843562A (zh) 电梯轿厢室及面板紧固部件
US11104549B2 (en) Machine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levator system
CN105960374A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组合导轨
CN110546098B (zh) 电梯装置
US20230020453A1 (en) Method of expanding an elevator system in a hoistway
JP469450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出入口装置
JP669246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428505A (zh) 电梯系统悬挂构件端接
CN106687406A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对重
CN105293249B (zh) 电梯装置
JP201300663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8856749U (zh) 一种新型无机房客梯的安装机构
JP5355291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シュー据付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14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