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5402B - 电梯暂设支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暂设支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5402B
CN107235402B CN201710129871.7A CN201710129871A CN107235402B CN 107235402 B CN107235402 B CN 107235402B CN 201710129871 A CN201710129871 A CN 201710129871A CN 107235402 B CN107235402 B CN 107235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ight position
position adjustment
plate
guide rail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98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35402A (zh
Inventor
田中麦平
山田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35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5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35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5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3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其能够提高支承主体的设置自由度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电梯暂设支承装置(5A)暂设于沿着井道(1)延伸的导轨(2),并支承轿厢(4),该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具有:支承主体(6),其支承轿厢(4);以及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其被设于导轨(2)的压缝板(3)支承,并对支承主体(6)进行支承,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具有沿着导轨(2)排列的多个高度位置调节板(81),通过增减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数量,能够变更压缝板(3)与支承主体(6)之间的沿着导轨(2)的距离。

Description

电梯暂设支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暂设支承装置,该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安装于压缝板,例如对施工架、轿厢、对重等支承对象装置进行支承。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吊装装置,该吊装装置具有:吊板,其与压缝板的上表面抵接并固定于导轨,该压缝板跨越沿着井道排列的一对导轨进行固定;连接用部件,其连接吊板和轿厢或者吊板和对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02-69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对轿厢、对重等支承对象装置进行支承的吊板等的支承主体与压缝板的上表面抵接并固定于导轨,因而在井道中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中,只能在安装有压缝板的位置配置支承主体。因此,存在支承主体的设置自由度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支承主体的设置自由度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暂设于沿着井道延伸的导轨上,对支承对象装置进行支承,该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具有:支承主体,其对支承对象装置进行支承;以及高度位置调节部件,其被设于导轨的压缝板支承,对支承主体进行支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由于具有被设于导轨的压缝板支承并对支承主体进行支承的高度位置调节部件,因而能够提高支承主体的设置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对轿厢进行支承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高度位置调节部件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IV-IV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中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后视图。
图6是示出图5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中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7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图7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图7的高度位置调节板被安装于导轨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高度位置调节板被安装于导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中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2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将图12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安装于导轨上的状态的图。
图16是示出将图15的高度位置调节板被安装于导轨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标号说明
1井道;2导轨;3压缝板;4轿厢;5A、5B电梯暂设支承装置;6支承主体;7连接部件;8高度位置调节部件;9单管式管;21导轨片;22平板部;23引导板;41轿厢主体;42轿厢框;43引导靴;71绳索;72链条单元;81高度位置调节板;82夹持固定部件;421上框;721链条;722驱动部;811长孔;821导轨夹(一端部夹持部件);822紧固部件;823导轨夹(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4紧固部件;825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5a垂直部;825b另一端部夹持主体部;826一端部夹持部件;826a垂直部;826b一端部夹持主体部;827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a垂直部;827b另一端部夹持主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对轿厢进行支承的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中,一对导轨2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上分开配置。井道1的宽度方向是指从层站观察井道1时的宽度方向,换言之是指门面方向,即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各条导轨2具有沿着井道1排列的多个导轨片21。在沿着高度方向排列的一对导轨片21之间固定有压缝板3。通过将一对导轨片21固定于压缝板3,而将一对导轨片21相互固定。
导轨2具有:平板部22,其与井道1的壁对置;以及引导板23,其从平板部22朝向另一条导轨2突出。压缝板3使用螺栓及螺母被固定于平板部22的背面。平板部22的背面是指平板部22的与井道1的壁对置的面。
在一对导轨2上设有能够沿着井道1升降的轿厢4。轿厢4具有轿厢主体41、支承轿厢主体41的轿厢框架42、和安装于轿厢框架42上并被导轨2引导的4个引导靴43。轿厢框架42具有上框421,上框421设于比轿厢主体41靠上方的位置处,沿着井道1的宽度方向延伸。
电梯暂设支承装置5A具有:支承主体6;一对连接部件7,其安装于支承主体6,连接支承主体6和轿厢4;以及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其被压缝板3支承,对支承主体6进行支承。在本示例中,作为被电梯暂设支承装置5A支承的支承对象装置,以轿厢4为例进行说明。支承主体6借助于连接部件7支承轿厢4。
连接部件7具有一端部与支承主体6连接的绳索71、和与绳索71的另一端部连接的链条单元72。链条单元72具有链条721和使链条721移动的驱动部722。链条721的下端部卷绕在上框421上。通过驱动部722进行驱动,链条721的下端部沿着井道1升降。
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具有沿着导轨2排列的多个高度位置调节板81。通过增减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数量,能够变更沿着导轨2的方向上的压缝板3与支承主体6之间的尺寸。在本示例中,排列了3个高度位置调节板81。另外,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数量不限于3个,也可以是其它的数量。并且,在本示例中,各个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相同。另外,各个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以彼此不同。通过组合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的多个高度位置调节板81,能够更精细地调节压缝板3与支承主体6之间的距离的尺寸。
图3是示出图1的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的侧视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IV-IV线的向视剖视图。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还具有夹持固定部件82,夹持固定部件82通过夹持导轨2的平板部22和高度位置调节板81,将高度位置调节板81固定于平板部22。
夹持固定部件82具有:作为一端部夹持部件的导轨夹821,在其和高度位置调节板81之间夹持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紧固部件822,其被插入到形成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长孔811中,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作为另一端部夹持部件的导轨夹823,在其和高度位置调节板81之间夹持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以及紧固部件824,其被插入到形成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贯通孔中,将导轨夹823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
紧固部件822由螺栓及螺母构成。在螺栓被插入长孔811的状态下,将螺母固定于螺栓的前端部,由此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长孔811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延伸配置。因此,在紧固部件822未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情况下,导轨夹821能够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移动。其结果是,能够变更导轨夹821和导轨夹823之间的尺寸。换言之,长孔811形成为在紧固部件822未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情况下,能够变更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导轨夹821和导轨夹823之间的尺寸。通过导轨夹821的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能够针对宽度方向尺寸不同的多种导轨2固定相同的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是指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被固定于平板部22的情况下,沿井道1的宽度方向观察高度位置调节板81时的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即图3及图4中的箭头B的方向。通过导轨夹821被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且导轨夹823被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高度位置调节板81被固定于平板部22。
紧固部件824与紧固部件822一样由螺栓及螺母构成。在螺栓被插入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贯通孔中的状态下,螺母被固定于螺栓的前端部,由此将导轨夹823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
下面,对使用电梯暂设支承装置5A支承轿厢4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使轿厢4移动到目标位置。关于目标位置,例如可以举出井道1的最上部。在将对重卸下的情况下,使轿厢4移动到井道1的最上部。另外,作为目标位置,也可以是其它位置。在使轿厢4移动到目标位置后,在比轿厢4靠上方的压缝板3上设置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再在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上设置支承主体6,将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及支承主体6固定于导轨2。此时,对应于压缝板3与支承主体6之间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调节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然后,将连接部件7的绳索71与支承主体6连接,将连接部件7的链条单元72与上框421连接。通过以上操作,使用电梯暂设支承装置5A支承轿厢4的方法结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5A,由于具有支承轿厢4的支承主体6和被设于导轨2的压缝板3支承并对支承主体6进行支承的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因而能够提高支承主体6的设置自由度。其结果是,通过调节支承主体6的位置,能够将链条单元72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设为所决定的角度以上的角度。
另外,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具有沿着导轨2排列的多个高度位置调节板81,通过增减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数量,能够变更沿着导轨2的方向上的压缝板3与支承主体6之间的尺寸,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承主体6的设置自由度。
另外,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具有:高度位置调节板81,其设于导轨2的平板部22的背面;以及夹持固定部件82,其通过夹持平板部22和高度位置调节板81,而将高度位置调节板81固定于平板部22,因而能够使压缝板3对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支承更加可靠。
另外,夹持固定部件82具有:导轨夹821,在其和高度位置调节板81之间夹持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紧固部件822,其被插入到形成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长孔811中,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以及导轨夹823,在其和高度位置调节板81之间夹持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长孔811形成为在紧固部件822未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情况下,能够变更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导轨夹821与导轨夹823之间的尺寸,因而能够针对宽度方向尺寸不同的多种导轨2固定相同的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
实施方式2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中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后视图,图6是示出图5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俯视图。在实施方式2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中,夹持固定部件82不具有导轨夹823及紧固部件824,但具有如下的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5,其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形成为一体,夹持导轨2的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
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5具有:垂直部825a,其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正面垂直地延伸而成;以及另一端部夹持主体部825b,其从垂直部825a的前端部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即沿接近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方向延伸而成。垂直部825a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侧面对置。另一端部夹持主体部825b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正面对置。
长孔811以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随着远离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5而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紧固部件824沿着长孔811移动,由此导轨夹821沿着长孔811移动。通过导轨夹821沿着长孔811移动,导轨夹821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5之间的尺寸被变更。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下面,对将高度位置调节板81固定于导轨2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导轨2上设置高度位置调节板81,使得在紧固部件822未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状态下,垂直部825a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侧面对置,另一端部夹持主体部825b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正面对置。此时,使垂直部825a和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侧面接触。
然后,使紧固部件822借助自重沿着长孔811移动。随着紧固部件822借助自重的移动,导轨夹821借助自重沿着长孔811移动。由此,导轨夹821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侧面接触。然后,通过操作紧固部件822,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通过以上操作,高度位置调节板81在导轨2的固定方法结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长孔811以随着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远离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5而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因而在紧固部件822未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情况下,导轨夹821及紧固部件822借助自重而移动,一直到导轨夹821与导轨2的平板部22的一端部接触为止。由此,能够容易使导轨夹821与平板部22的一端部接触。其结果是,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被固定于导轨2的情况下,能够更强力地限制高度位置调节板81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于导轨2的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对夹持固定部件82不具有导轨夹823及紧固部件824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与实施方式1一样的、夹持固定部件82具有导轨夹823及紧固部件824的结构。
实施方式3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中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图7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图7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侧视图。在实施方式3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中,夹持固定部件82具有: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在其与高度位置调节板81之间夹持导轨2的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在其与高度位置调节板81之间夹持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
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具有:垂直部826a,其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并自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正面垂直地延伸而成;以及一端部夹持主体部826b,其从垂直部826a的前端部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即沿接近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方向延伸而成。
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具有:垂直部827a,其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并自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正面垂直地延伸而成;另一端部夹持主体部827b,其从垂直部827a的前端部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即沿接近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方向延伸而成。
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及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上错开配置。在本示例中,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与铅直方向一致的情况下,一端部夹持部件826被配置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上比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靠下方的位置处。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是指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被安装于导轨2的情况下与导轨2的长度方向为相同方向的方向,即图7中的箭头C的方向。
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之间的尺寸L1大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之间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2小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换言之,在沿高度方向观察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及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的情况下,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之间的尺寸L2小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具体而言,一端部夹持部件826b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b之间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并且,垂直部826a和垂直部827a之间关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3大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下面,对将高度位置调节板81安装于导轨2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图7的高度位置调节板81安装于导轨2的状态的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高度位置调节板81安装于导轨2的状态的俯视图。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相对于导轨2的长度方向倾斜,使得能够将导轨2的平板部22插入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之间。
然后,将导轨2插入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之间,再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与导轨2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以上操作,将高度位置调节板81安装于导轨2的方法结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夹持固定部件82具有: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在其与高度位置调节板81之间夹持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在其与高度位置调节板81之间夹持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一端部夹持部件及另一端部夹持部件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上错开配置,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之间的尺寸L1大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一端部夹持部件826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之间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2小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因而能够更容易地将高度位置调节板81安装于导轨2。
实施方式4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中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图12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图12的高度位置调节板及夹持固定部件的侧视图。在实施方式4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中,夹持固定部件82具有:作为一端部夹持部件的导轨夹821,在其与高度位置调节板81之间夹持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紧固部件822,其被插入形成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长孔811中,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长孔811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另外,也可以是,长孔811以随着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远离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而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紧固部件822是与实施方式1的紧固部件822相同的结构。因此,导轨夹821在紧固部件822未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情况下,导轨夹821能够沿长孔811的长度方向移动,在本示例中是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移动。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
下面,对将高度位置调节板81安装于导轨2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5是示出图12的高度位置调节板81被安装于导轨2的状态的图,图16是示出图15的高度位置调节板81被安装于导轨2的状态的俯视图。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相对于导轨2的长度方向倾斜,使得导轨2的平板部22能够插入导轨夹821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之间。
然后,将导轨2插入导轨夹821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之间,再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高度方向与导轨2的长度方向一致。然后,在使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与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的侧面接触的状态下,使导轨夹821沿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移动,一直到导轨夹821与导轨2的平板部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的侧面接触为止。然后,通过操作紧固部件822,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通过以上操作,将高度位置调节板81安装于导轨2的方法结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夹持固定部件82具有紧固部件822,紧固部件822被插入形成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长孔811中,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长孔811形成为,在紧固部件822未将导轨夹821固定于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情况下,使得能够变更导轨夹821和另一端部夹持部件827之间的在高度位置调节板8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因而能够针对宽度方向尺寸不同的多种导轨2固定相同的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被电梯暂设支承装置支承的支承对象装置,以轿厢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是例如对重。在这种情况下,将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安装于引导对重的导轨。
实施方式5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在实施方式5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支承对象装置是施工架板。施工架板设置在井道1中任意的高度位置。例如,施工架板设置在与层站相同的高度位置。在图17中示出了构成施工架板的一部分的单管式管9。施工架板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的单管式管9、和跨越一对单管式管9设置的板部件。
电梯暂设支承装置5B具有:支承主体6,单管式管9安装在该支承主体上;以及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其被压缝板3支承,并对支承主体6进行支承。支承主体6支承单管式管9,使得将单管式管9配置在比导轨2更靠井道1的壁侧。由此,在板部件未设置于单管式管9的状态下,轿厢4能够自由升降。另外,支承主体6也可以是以将单管式管9配置在比导轨2更靠井道1的中心侧的方式来支承单管式管9的结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4相同。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具有:支承主体6,其支承施工架板;以及高度位置调节部件8,其被设于导轨2的压缝板3支承,并对支承主体6进行支承,因而能够提高支承主体6的设置自由度。其结果是,通过调节支承主体6的位置,能够使施工架板的高度位置与层站的高度位置一致。

Claims (2)

1.一种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其暂设于沿着井道延伸的导轨,对支承对象装置进行支承,其中,该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具有:
支承主体,其对所述支承对象装置进行支承;以及
高度位置调节部件,其被设于所述导轨的压缝板支承,并对所述支承主体进行支承,
所述高度位置调节部件具有:高度位置调节板,其设于所述导轨的平板部的背面;以及夹持固定部件,其通过夹持所述平板部和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板,将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板固定于所述平板部,
所述夹持固定部件具有:一端部夹持部件,在其与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板之间夹持所述平板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紧固部件,其被插入到形成于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板的长孔中,将所述一端部夹持部件固定于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板上;以及另一端部夹持部件,在其与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板之间夹持所述平板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
所述长孔形成为,在所述紧固部件未将所述一端部夹持部件固定于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板上的情况下,能够变更所述一端部夹持部件与所述另一端部夹持部件之间的在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板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所述长孔以随着在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板的宽度方向上远离所述另一端部夹持部件而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暂设支承装置,其中,
所述高度位置调节部件具有沿着所述导轨排列的多个高度位置调节板,
通过增减所述高度位置调节板的数量,能够变更所述压缝板与所述支承主体之间的沿着所述导轨的方向上的尺寸。
CN201710129871.7A 2016-03-29 2017-03-07 电梯暂设支承装置 Active CN1072354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5520 2016-03-29
JP2016065520A JP6261638B2 (ja) 2016-03-29 2016-03-29 エレベータ仮設支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5402A CN107235402A (zh) 2017-10-10
CN107235402B true CN107235402B (zh) 2020-06-30

Family

ID=5998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9871.7A Active CN107235402B (zh) 2016-03-29 2017-03-07 电梯暂设支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61638B2 (zh)
CN (1) CN1072354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9244B2 (ja) * 2018-05-24 2021-09-01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の釣合いおもり受治具および釣合いおもり受治具の取り付け方法
JP6636123B1 (ja) * 2018-11-29 2020-01-2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品揚重装置
JP6987801B2 (ja) * 2019-01-28 2022-01-05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の釣合いおもり受治具および釣合いおもり受治具の取り付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1486A (ja) * 1983-09-29 1985-04-23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のレ−ル固定装置
JPH02129375U (zh) * 1989-04-03 1990-10-25
JP2507636B2 (ja) * 1989-11-21 1996-06-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仮設エレベ―タの機械台支持装置
JP2544400Y2 (ja) * 1991-07-03 1997-08-20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モールに対するク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3059899B2 (ja) * 1994-12-19 2000-07-04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吊上装置
JP4606621B2 (ja) * 2001-03-07 2011-01-0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ロープ把持装置
WO2007066667A1 (ja) * 2005-12-05 2007-06-14 Toshiba Elevator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の重量物仮置装置および重量物の据付方法
JP2012180178A (ja) * 2011-03-01 2012-09-2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据付方法
JP6004291B2 (ja) * 2014-01-26 2016-10-05 王文閣 ピストンエンジン及びピストンエンジンを備えるエンジン装置
CN106132862B (zh) * 2014-03-27 2019-06-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导轨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78508A (ja) 2017-10-05
JP6261638B2 (ja) 2018-01-17
CN107235402A (zh)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5402B (zh) 电梯暂设支承装置
US10384912B2 (en) Machine base attachment device for elevator hoisting machine
EP2844600B1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a machine in an elevator system
US9187292B2 (en) Support frame with damping elements for mounting an elevator cage
CN102556802B (zh) 电梯
CN108290714A (zh) 电梯系统的轨道夹
US2009009795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an elevator car drive machine
CN110526074A (zh) 电梯的配重承接夹具以及配重承接夹具的安装方法
CN104843562A (zh) 电梯轿厢室及面板紧固部件
EP3569551A2 (en) Elevator car frame assembly
CN102616622A (zh) 电梯
US9561934B2 (en) Elevator system with guide rail bracket
CN109562907B (zh) 电梯的轿厢固定装置
KR20160142615A (ko) 엘리베이터 가이드레일용 브라켓
CN107949533B (zh) 导轨固定装置
CN110191856B (zh) 电梯装置
JP6306138B1 (ja)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固定装置
JP2007055742A (ja) エレベータの揚重装置
CN110023227B (zh) 电梯装置
KR101222487B1 (ko) 승강장 스크린 도어모듈 설치 장치
KR101805425B1 (ko) 일괄 레일 설치 공법용 가이드레일 이동용 후크
JP2017137154A (ja) エレベーター
JP2014101213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脱落防止装置
CN115362120A (zh) 用于升降机设备的轨道系统的通用支架和井坑组件、轨道系统和排齐轨道系统的方法
JP2010132448A (ja) エレベータの移動ケーブルの揺動抑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