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7891A - 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7891A
CN106537891A CN201580039947.6A CN201580039947A CN106537891A CN 106537891 A CN106537891 A CN 106537891A CN 201580039947 A CN201580039947 A CN 201580039947A CN 106537891 A CN106537891 A CN 106537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ispla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99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7891B (zh
Inventor
笠正典
中岛洋平
高桥朋子
坂田纯郎
坂田纯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37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7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8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问题]提出一种可以使用经由GUI的用户操作指示成像设备开始或终止预定操作的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解决方案]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设置有下列部分:显示控制单元,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控制滑动块在显示单元上的显示,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致显示对象可在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和处理控制单元,当接收到移动所述显示对象的用户输入时,所述处理控制单元发出成像单元按预定模式进行成像控制的指令。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数字静态照相机或数字摄像机(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统称为“数字相机”)之类的一些设备可经由无线网络连接到诸如智能电话之类的信息处理终端。例如,可以例示无线保真(Wi-Fi)(注册商标)作为以这种方式经由无线网络连接不同设备的通信标准。
另外,近年来,通过经由网络把成像设备连接到信息处理终端,提供经由信息处理终端来操作诸如数字相机之类的成像设备的功能。由于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在经由网络连接的信息处理终端用作主用户接口(UI)的前提下,提供了其中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输入和输出接口被限制(例如,被简化或排除)的一些成像设备。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9-25582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诸如数字相机之类的成像设备中,在一些情况下,按照快门按钮被半按下的状态(所谓的半按状态)、快门按钮被完全按下的状态(所谓的全按状态)和快门按钮未被按压的状态,控制预定操作的开始和终止。
例如,当在操作自动聚焦(AF)功能的时候,拍摄多个静止图像时(所谓的连拍情况),通过在半按状态下操作AF功能,并且转变到全按状态,成像设备开始图像的拍摄(即连拍)。随后,只要维持全按状态,成像设备就继续所开始的连拍,并随着取消全按状态(即,转变到快门按钮不被按压的状态),终止继续中的连拍。
另一方面,当经由信息处理终端操作成像设备时,在一些情况下,诸如信息处理终端的触摸面板之类的接口被用作用于操作成像设备的UI,而不限于诸如快门按钮之类的所谓的按钮型接口。于是,即使在经由图形用户接口(GUI)的操作(诸如经由触摸面板的操作)中,也需要与在经由快门按钮的上述操作中一样,可通过直观操作指示对于成像设备的预定操作(例如,连拍)的开始和终止的结构。
因此,本公开提出能够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指示成像设备开始和终止预定操作的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
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显示控制单元,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滑动块在显示单元上的显示,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和处理控制单元,所述处理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当处理控制单元接收到移动显示对象的操作时,指示成像单元按预定模式控制摄影。
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控制滑动块在显示单元上的显示,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和当接收到移动显示对象的操作时,指示成像单元按预定模式控制摄影。
按照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控制滑动块在显示单元上的显示,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和当接收到移动显示对象的操作时,通过处理器指示成像单元按预定模式控制摄影。
发明的有利效果
上面描述的本公开提供能够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指示成像设备开始和终止预定操作的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注意,上面描述的效果未必是限制性的。和上述效果一起或者代替上述效果,可以获得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任意之一或者可根据本说明书领会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系统构造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2是图解说明其中输入和输出接口被限制的成像设备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3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构造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4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终端的硬件构造的例子的示图。
图5是图解说明在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来操作成像设备中的AF功能的时候,当拍摄一张静止图像时的操作屏幕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6是图解说明在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来操作成像设备中的AF功能的时候,当拍摄一张静止图像时的操作方法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7是图解说明在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来操作成像设备中的AF功能的时候,用于拍摄多张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屏幕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8是图解说明在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来操作成像设备中的AF功能的时候,当拍摄多张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时的操作方法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9是图解说明操作屏幕中的滑动块的显示位置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10是图解说明基于用户操作的滑动块的显示控制和伴随所述显示控制的信息处理终端的操作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11是图解说明基于用户操作的滑动块的显示控制和伴随所述显示控制的信息处理终端的操作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12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13是图解说明按照例2-1的滑动块的例子的示图。
图14是图解说明按照例2-1的滑动块的例子的示图。
图15A是图解说明按照例2-1的滑动块的例子的示图。
图15B是图解说明按照例2-1的滑动块的例子的示图。
图15C是图解说明按照例2-1的滑动块的例子的示图。
图16是图解说明按照例2-2的信息处理终端的操作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17是图解说明按照例2-2的信息处理终端的操作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18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概况的解释图。
图19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三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解释图。
图20是图解说明按照例3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况的解释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功能和结构实质相同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解释。
此外,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例
1.1.系统构造
1.2.功能构造
1.3.硬件构造
1.4.结论
2.第二实施例
2.1.概况
2.2.操作屏幕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3.处理
2.4.例子
2.4.1.例2-1:滑动块的例子
2.4.2.例2-2:与成像设备的操作单元的协作
2.5.结论
3.第三实施例
3.1.概况
3.2.处理
3.3.例3
3.4.结论
4.结论
<1.第一实施例>
[1.1.系统构造]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按照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构造。图1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示意性系统构造的例子的解释图。
如图1中图解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包括信息处理终端10和成像设备30。成像设备30相当于拍摄诸如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之类的图像的设备,如所谓的数字相机一样。另外,信息处理终端10相当于用户终端,如所谓的智能电话一样。
信息处理终端10和成像设备30经由无线网络n11连接,从而能够相互通信。可以例示基于Wi-Fi(注册商标)标准的网络作为网络n11的具体例子。例如,当应用基于Wi-Fi(注册商标)标准的网络n11时,信息处理终端10和成像设备30中的一个起接入点的作用,而其中另一个作为站点与之连接。
特别地,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终端10被构造成能够控制经由网络n11连接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例如,与图像的拍摄相关的操作)。即,成像设备30可以基于经由网络n11从信息处理终端10发送的指令,拍摄诸如运动图像或静止图像之类的图像。此外,该功能例如可通过在信息处理终端10中,安装利用经由网络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应用编程接口(API)而生成的应用来实现。当然,实现该功能的应用可被预先嵌入信息处理终端10中。
此外,下面将描述其中信息处理终端10是智能电话的情况的例子。然而,信息处理终端10不一定局限于智能电话。作为具体例子,和远程控制器中一样,可经由无线网络连接到成像设备30的设备可以用作信息处理终端10。
利用这种构造,其中输入和输出接口被限制(例如,被简化或排除)的设备可以用作成像设备30。例如,图1和图2图解说明其中输入和输出接口被限制的成像设备30的例子。在图2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在信息处理终端10用作用于与图像的拍摄相关的操作的接口的前提下,诸如液晶显示器之类的输出接口被从成像设备30排除,并且操作接口也被限制。
另外,成像设备30可被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在信息处理终端10上。在图2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具体例子,在信息处理终端10或成像设备30中,安装把成像设备30固定(或保持)到信息处理终端10的附件,以使成像设备30可被安装在信息处理终端10上。
以这种方式,当成像设备30被安装在信息处理终端10上时,用户可以像其中输入和输出接口不被限制的所谓的数字相机似的使用成像设备30。
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可在彼此分离的状态(即,其中成像设备30未被安装在信息处理终端10上的状态)下,使用经由网络n11连接的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以这种方式,当在彼此分离的状态下使用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时,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还可以不受相互物理位置的限制地操作。
此外,在图1和图2中图解说明的成像设备30的例子仅仅是例子,并且按照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30的构造未必受到限定。即,例如,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之类的输入和输出接口的一般成像设备可以用作成像设备30,只要该设备可以经由网络n11与信息处理终端10通信即可。
[1.2.功能构造]
随后,将参考图3,描述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功能构造的例子。图3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功能构造的例子的方框图。如图3中图解所示,信息处理终端10包括控制单元11、通信单元13和UI 15。另外,成像设备30包括控制单元31、通信单元33、成像单元35、存储单元37和操作单元39。
通信单元13是信息处理终端10的各个构造通过其、经由无线网络n11与成像设备30通信的通信接口。如上所述,可以例示基于Wi-Fi(注册商标)标准的网络作为网络n11的具体例子。
此外,在下文中,当信息处理终端10的各个构造经由网络n11往来于成像设备30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假定数据是经由通信单元13发送和接收的,除非另有说明。
UI 15是用户利用其来操作信息处理终端10的用户接口。UI 15可包括信息处理终端10通过其向用户呈现信息的显示单元151(诸如显示器),和用户通过其操作信息处理终端10的操作单元153(诸如按钮或触摸面板)。
控制单元11被构造成能够控制经由网络n11连接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控制单元11包括处理执行单元111和显示控制单元113。
处理执行单元111响应于经由操作单元153来自用户的指令,通过执行基于API生成的应用来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成像设备30是通过所述API经由网络n11操作的。此外,处理执行单元111相当于“处理控制单元”的例子。
显示控制单元113使显示单元151显示由通过其经由网络n11操作成像设备30的组件(图形用户接口(GUI))呈现的操作屏幕。另外,显示控制单元113经由网络n11从成像设备30获取由成像设备30拍摄的图像,并使显示单元151显示所获取的图像。此外,在显示控制单元113中,从成像设备30获取图像的构造相当于“获取单元”的例子。
作为具体例子,控制单元11可基于经由UI 15来自用户的指令,经由网络n11指示成像设备30拍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对所述指令的响应,控制单元11可经由网络n11从成像设备30获取拍摄的图像。另外,控制单元11可经由UI 15把从成像设备30获取的图像呈现给用户。
特别地,和连续摄影(所谓的连拍)或支架摄影一样,按照本公开的控制单元11可使成像设备30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的图像。这里,支架摄影指的是在改变诸如曝光量、白平衡和ISO感光度之类的成像条件的时候拍摄多个静止图像的拍摄方法。另外,按照本公开的控制单元11可使成像设备30拍摄运动图像作为一系列的图像。
此外,随后将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经由显示单元151呈现给用户、以便控制单元11可使成像设备30拍摄运动图像或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屏幕。另外,随后将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控制单元11经由显示单元151向用户呈现由成像设备30拍摄的一系列图像的方法的例子。
另外,控制单元11可基于经由UI 15来自用户的指令,经由网络n11指示成像设备30输出预览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对所述指令的响应,控制单元11经由网络n11按次序从成像设备30获取拍摄的预览图像。随后,控制单元11可经由UI 15向用户按次序呈现获取的预览图像。
另外,控制单元11可经由网络n11参照或更新保留在成像设备30中的各种信息。作为具体例子,控制单元11可经由网络n11从成像设备30获取保留在成像设备30中的指示各种设置(诸如成像条件)的信息,并可经由UI 15把获取的信息呈现给用户。另外,控制单元11可基于经由UI 15来自用户的指令,经由网络n11指示成像设备30更新保留在成像设备30中的指示各种设置的信息。
通信单元33是成像设备30的各个构造通过其经由无线网络n11与信息处理终端10通信的通信接口。作为网络n11的具体例子,如上所述,可以例示基于Wi-Fi(注册商标)标准的网络。
此外,在下文中,当成像设备30的各个构造经由网络n11往来于信息处理终端10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假定数据是经由通信单元33发送和接收的,除非另有说明。
成像单元35包括图像传感器,并且基于来自下面描述的控制单元31的指令拍摄诸如被摄主体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之类的图像。图像传感器例如是对被摄主体成像并获得拍摄图像的数字数据的成像元件,诸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或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成像单元35可把拍摄的图像记录在存储单元37上。另外,成像单元35可把拍摄的图像直接输出给控制单元31。
另外,成像单元35可基于从控制单元31指示的成像条件来拍摄图像。作为成像条件的具体例子,可以例示基于光圈或快门速度的曝光量、诸如光学变焦或数字变焦之类的放大比率、ISO感光度和白平衡。
另外,成像单元35可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1的指令拍摄所谓的预览图像(例如,抽选的图像),并按次序把拍摄的预览图像输出给控制单元31。
存储单元37是记录拍摄的图像的记录介质。存储单元37可被构造为包含在成像设备30中的记录介质。另外,存储单元37可被构造为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30上的外部记录介质。
此外,在图3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图解说明了其中成像设备30包含成像单元35的构造例子,不过,成像单元35可安装在成像设备30之外。类似地,在图3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图解说明了其中成像设备30包含存储单元37的构造例子,不过,存储单元37可安装在成像设备30之外。
操作单元39被构造成以使用户可以操作成像设备30。作为操作单元39的具体例子,可以例示诸如按钮或开关之类的输入设备。
控制单元31被构造成能够经由网络n11连接的操作单元39和信息处理终端10中的至少之一,基于来自用户的指令控制成像单元35的操作。控制单元31包括处理执行单元311和传输控制单元313。
处理执行单元311经由网络n11从信息处理终端10接收指令,并执行对应于该指令的功能,以控制成像单元35的操作。另外,处理执行单元311接收用户对操作单元39的操作,并执行预先与操作单元39关联的功能,以控制成像单元35的操作。
此外,处理执行单元311可按照各种操作模式(诸如连续摄影(所谓的连拍)、支架摄影和运动图像摄影)切换成像单元35的操作的控制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处理执行单元311可执行按照预置操作模式的功能,以实现按照该操作模式的控制。
另外,按照成像设备30的状态,处理执行单元311可限制(抑制)按照操作模式中的至少一些操作模式的功能的执行。例如,在连续摄影(连拍)、支架摄影和运动图像摄影中,与当拍摄一个静止图像时相比,保留或记录一系列的拍摄图像需要更大的存储区域。于是,例如在成像设备30难以确保等于或大于预先决定的容量的存储区域的状态下,处理执行单元311可限制(抑制)在拍摄运动图像或多个静止图像的模式下的操作。此外,作为成像设备30难以确保等于或大于预先决定的容量的存储区域的状态的例子,可以例示在成像设备30上未安装外部记录介质的状态或者记录介质(例如,存储单元37)的空闲区域不足的状态。
传输控制单元313在处理执行单元311的控制下获取由成像单元35拍摄的图像(静止图像、运动图像或预览图像),并经由网络n11把获取的图像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另外,在传输控制单元313中,从成像单元35获取图像的构造相当于“获取单元”的例子。
此外,当在拍摄运动图像或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模式下控制成像单元35的操作时,按照本公开的传输控制单元313首先把一系列拍摄的图像的缩略图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随后,传输控制单元313只把一系列图像之中的从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的图像中的至少一些图像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另外,与通过传输控制单元313的一系列图像的传输相关的处理的细节将在第三实施例中单独描述。
上面已经参考图3描述了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功能构造的例子。
[1.3.硬件构造]
下面将参考图4,描述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终端10的硬件构造的例子。图4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终端10的硬件构造的例子的示图。
如图4中图解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终端10包括处理器901、内存903、存储器905、操作设备907、显示设备909、通信设备913和总线915。另外,信息处理终端10可包括通知设备911。
处理器901例如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执行信息处理终端10的各种处理。处理器901例如可由执行各种计算处理的电子电路构成。此外,上述控制单元11可通过处理器901实现。
内存903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器905可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
操作设备907具有生成输入信号以使用户可以执行期望操作的功能。操作设备907可被构造成例如包括用户通过其输入信息的输入单元(诸如触摸面板、按钮或开关)和基于用户的输入生成输入信号,并把输入信号提供给处理器901的输入控制电路。例如,上述操作单元153可由操作设备907构成。
显示设备909是输出设备的例子,并且例如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设备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设备909可通过显示屏幕向用户通知预定信息。另外,上述显示单元151可由显示设备909构成。
通知设备911可以是和发光二极管(LED)一样,通过照明或闪烁模式向用户通知预定信息的设备。另外,通信设备911可以是和扬声器一样,通过输出预定的声信号向用户通知预定信息的设备。
通信设备913是包含在信息处理终端10中的通信装置,并且经由网络与外部设备通信。通信设备913是有线或无线通信接口。当通信设备913被构造成无线通信接口时,通信设备913可包括通信天线、射频(RF)电路和基带处理器。
通信设备913具有对从外部设备接收的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的功能,并且可把从接收的模拟信号生成的数字信号提供给处理器901。此外,上述通信单元13可由通信设备913构成。
总线915互连处理器901、内存903、存储器905、操作设备907、显示设备909、通知设备911和通信设备913。总线915可包括多种总线。
另外,还可生成使包含在计算机中的诸如处理器、内存和存储器之类的硬件执行和上述信息处理终端10的构造相同的功能的程序。另外,还可提供记录所述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1.4.结论]
按照第一实施例,已经参考图1至图4进行的描述主要集中于按照本公开的信息系统的各种构造。此外,下面将按照第二和第三实施例描述按照本公开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屏幕以及与信息处理终端10和成像设备30之间的图像的传输相关的处理的细节。
<2.第二实施例>
[2.1.概况]
下面,将按照第二实施例描述按照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的用于拍摄图像的操作屏幕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和经由作为UI安装在信息处理终端10等上的触摸面板的操作一样,用于在诸如成像设备30之类的所谓的数字相机中,经由GUI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屏幕的例子。
因此,将首先概述本实施例的任务,以进一步简化按照本实施例的操作屏幕的特征。
在诸如所谓的数字相机之类的成像设备中,用于对被摄主体成像的成像光学系统的焦点的位置由半按下快门按钮(所谓的半按)的自动聚焦功能(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称为“AF功能”)控制,并且随后通过完全按下快门按钮(所谓的全按)来拍摄图像。此外,在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快门按钮被半按下的状态被称为“半按状态”,而快门按钮被安全按下的状态被称为“全按状态”。
这里,将描述和在经由触摸面板的操作中一样,在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来操作AF功能的时候,成像设备30中的用于拍摄图像的操作屏幕的例子,举例说明其中拍摄一个静止图像的情况。例如,图5图解说明当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来操作成像设备30中的AF功能的时候,拍摄一个静止图像时的操作屏幕的例子。在图5中图解说明的例子中,信息处理终端10使显示单元151显示操作屏幕,在所述操作屏幕上显示快门按钮v80,作为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接口。
下面,将参考图6,描述在基于图5中图解所示的操作屏幕来操作AF功能的时候,成像设备30中的拍摄图像的操作方法的例子。图6是图解说明在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来操作成像设备30中的AF功能的时候,拍摄一个静止图像时的操作方法的例子的解释图。
在图6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如在左侧的图中图解所示,当用户利用诸如手指之类的操作对象u11选择(例如,触摸)快门按钮v80时,在维持该选择状态(即,保持该选择状态)的时候,信息处理终端10首先使成像设备30操作AF功能。此时,成像设备30基于预先决定的AF功能的设置,决定经由成像光学系统或成像元件获取的图像v70中的焦点位置v60,并控制成像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以致在焦点位置v60实现聚焦。
随后,如在右侧的图中图解所示,当用户取消快门按钮v80的选择状态(例如,取消保持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使成像设备30拍摄静止图像。
以这种方式,由于在经由GUI的操作中,难以利用所谓的数字相机的快门按钮实现半按和全按,因此例如所谓的保持操作与半按状态相关联,而保持操作的取消与全按状态相关联。
另一方面,当在操作AF功能的时候,诸如所谓的数字相机之类的成像设备(例如,在连拍模式下)拍摄多个静止图像时,AF功能是在半按状态下操作的,并且当状态转变到全按状态时,开始图像拍摄,即连拍。随后,只要维持全按状态,成像设备就继续所开始的连拍,并随着全按状态的取消(即,改变为快门按钮未被按压的状态),终止继续中的连拍。即,在成像设备中,按照“半按状态”、“维持全按状态”和“取消全按状态”三种状态,实现“操作AF功能”、“开始连拍”和“终止连拍”三种操作。
同时,在图5和图6中图解所示的操作屏幕和操作方法中,如上所述,通过对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的快门按钮v80执行保持操作来操作AF功能,并且通过取消保持操作来拍摄图像。即,在图5和图6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只能够表现对快门按钮v80的“保持操作”和“取消保持操作”两种状态,从而难以实现“操作AF功能”、“开始连拍”和“终止连拍”三种操作。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将提出在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来操作成像设备30中的AF功能的时候,用于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屏幕和基于该操作屏幕的操作方法的例子。此外,下面将详细描述按照本实施例的操作屏幕和操作方法的例子。
[2.2.操作屏幕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首先,将参考图7,描述在通过经由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的GUI的操作来操作AF功能的时候,成像设备30中的用于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屏幕的例子,作为按照本实施例的操作屏幕。图7是图解说明在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来操作成像设备30中的AF功能的时候,用于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屏幕的例子的解释图。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信息处理终端10的显示单元151的短方向被假定为x轴,而其长方向在所述说明中被假定为y轴。即,在图7中,图的水平方向相当于x轴,而图的垂直方向相当于y轴。
在图7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在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模式(例如,连拍模式)的情况下,信息处理终端10使显示单元151显示操作屏幕,在所述操作屏幕上显示滑动块v10作为用于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接口。滑动块v10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v11可在显示单元151上沿着预定方向设置的多个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在图7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沿着x轴设置位置v120和v121,并且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x轴在位置v120和v121之间移动。
另外,如图7中图解所示,在显示对象v11中,可呈现指示成像设备30的操作模式(例如,连拍模式)的图标v111。
下面,将参考图8,说明在基于图7中图解所示的操作屏幕来操作成像设备30中的AF功能的时候,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方法的例子。图8是图解说明当在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来操作成像设备30中的AF功能的时候,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时的操作方法的例子的解释图。
在图8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如在左侧的图中图解所示,在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20的状态下,信息处理终端10不开始控制与通过成像设备30的图像拍摄相关的操作。此外,在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位置v120被称为“初始位置v120”。
如在左侧的图中图解所示,当用户利用诸如手指之类的操作对象u11来选择(例如,触摸)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显示对象v11,并且维持(即,保持)选择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使成像设备30操作AF功能。此时,例如,成像设备30基于预先决定的AF功能的设置,决定经由成像光学系统和成像元件获取的图像v70中的焦点位置v60,并控制成像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以使得在焦点位置v60处实现聚焦。此外,成像设备30按照这种方式基于AF功能执行焦点控制的状态相当于“摄影准备状态”的例子。
随后,如在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当用户移动其选择的状态被维持的显示对象v11,以使显示对象v11朝着位置v121滑动时,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开始基于预先决定的操作模式(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称为“预定操作模式”)的操作。换句话说,当信息处理终端10检测到把显示对象v11移向位置v121的操作时,信息处理终端10开始基于预定操作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
例如,在图8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其中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模式(例如,连拍模式)被设置为预定操作模式。于是,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按连拍模式开始拍摄图像。接收到来自信息处理终端10的指令的成像设备30开始按连拍模式拍摄图像,并继续与图像的拍摄相关的操作,直到成像设备30被指示终止按连拍模式的图像拍摄为止。此外,例如,操作模式可被构造成基于用户的预先操作而适当变更。
随后,如在右侧的图中图解所示,当用户把位于位置v121的显示对象v11再次移向初始位置v120时,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操作(即,先前发出开始指令的操作)。换句话说,当信息处理终端10检测到把显示对象v11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的操作时,信息处理终端10终止基于先前开始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下面,将参考图9,更详细地说明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的操作屏幕中的滑动块v10的显示位置的例子。图9是图解说明操作屏幕中的滑动块v10的显示位置的例子,并且图解说明当沿垂直方向维持信息处理终端10时和当沿水平方向维持信息处理终端10时的滑动块v10的显示位置的例子的解释图。此外,在图9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x轴指示显示单元151的短方向,而y轴指示显示单元151的长方向。
例如,图9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的左侧的图图解说明沿垂直方向维持的信息处理终端10。这里,沿垂直方向维持信息处理终端10的状态指的是信息处理终端10被维持成以使得当由用户观看时,显示单元151的长方向(即,y轴)是垂直方向的状态。如在图9的左侧的图中图解所示,当沿垂直方向维持信息处理终端10时,例如,滑动块v10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的下端附近,以使得可以沿左右方向移动显示对象v11。
类似地,图9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的右侧的图图解说明沿水平方向维持的信息处理终端10。这里,沿水平方向维持信息处理终端10的状态指的是信息处理终端10被维持成以使得当由用户观看时,显示单元151的短方向(即,x轴)是垂直方向的状态。如在图9的右侧的图中图解所示,当沿水平方向维持信息处理终端10时,例如,滑动块v10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的右端附近,以使得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显示对象v11。
以这种方式,在图9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当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维持信息处理终端10时,滑动块v10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的长方向(y轴)的任意端部附近,以使得可以沿显示单元151的短方向(x轴)移动显示对象v11。换句话说,例如,当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维持信息处理终端10时,滑动块v10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相对于显示单元151的预定相对位置处。在这种构造中,当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维持信息处理终端10时,用户可以直观地识别滑动块v10的显示位置。
此外,图9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仅仅是例子,并且滑动块v10的显示位置不受限制。作为具体例子,当沿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维持信息处理终端10时,通常可在由用户观看时,沿给定方向显示滑动块v10。
下面,将参考图10和图11,更详细地说明基于通过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的滑动块v10的显示控制,和伴随着滑动块v10的显示控制的信息处理终端10的操作的例子。图10和图11是图解说明基于用户操作的滑动块v10的显示控制,和伴随着滑动块v10的显示控制的信息处理终端10的操作的例子的解释图。
此外,图10和图11都图解说明其中利用操作对象u11来操作显示对象v11,以使滑动块v10的显示对象v11从初始位置v120移动到位置v121的情况。图10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示出显示对象v11从初始位置v120的移动量小于预先决定的阈值。另外,图11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示出显示对象v11从初始位置v11的移动量等于或大于预先决定的阈值。此外,图10和图11中的附图标记v13示意性地表示显示对象v11从初始位置v120的移动量等于或大于所述阈值的边界。
例如,图10中图解所示的左侧的图图解说明其中当用户利用诸如手指之类的操作对象u11来触摸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显示对象v11用于选择、并保持触摸状态时,显示对象v11被选择的状态。在图10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如在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用户在移动量未超过所述阈值的范围内,移动触摸的显示对象v11以朝着位置v121滑动,并且随后取消显示对象v11的保持状态。此外,通过取消显示对象v11的保持状态,取消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状态。
即,图10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示出如在图10的左侧的图中图解所示的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状态在如在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的从初始位置v120的移动量小于所述阈值的位置处被取消(即,保持状态被取消)。
此时,如在图10的左侧的图和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随着基于利用操作对象u11执行的操作的显示对象v11向着位置v121的移动,信息处理终端10开始基于预定操作模式(例如,连拍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换句话说,随着显示对象v11从位置v120移动到位置v121,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开始基于预定操作模式的操作(即,先前发出开始指令的操作)。
随后,如在图10的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信息处理终端10继续基于所述操作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只要显示对象v11继续从初始位置v120被移向位置v121(即,显示对象v11不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状态)。
如在图10的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当在从初始位置v120的移动量小于所述阈值的位置处,取消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把显示对象v11移向初始位置v120,如在右侧的图中图解所示。此时,信息处理终端10显示其选择状态被取消(即,利用操作对象u11的保持状态被取消)的显示对象v11,以使显示对象v11以动画方式朝着初始位置v120移动。
随后,随着显示对象v11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信息处理终端1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换句话说,随着显示对象v11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操作(即,先前发出开始指令的操作)。
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图11图解说明其中用户移动显示对象v11以朝着位置v121滑动以使得移动量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情况。具体地,图11中图解所示的左侧的图图解说明其中用户通过利用诸如手指之类的操作对象u11来触摸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显示对象v11用于选择,并保持触摸状态,选择显示对象v11的状态。另外,在图11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如在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用户移动触摸的显示对象v11以朝着位置v121滑动,以使移动量等于或大于阈值,并且随后取消显示对象v11的保持状态。此外,类似于图10中图解所示的例子,通过取消显示对象v11的保持状态,取消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状态。
即,图11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示出如在图11的左侧的图中图解所示的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状态在如在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的从初始位置v120的移动量等于或大于所述阈值的位置处被取消(即,保持状态被取消)。
此时,如在图11的左侧的图和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随着基于利用操作对象u11执行的操作的显示对象v11朝着位置v121的移动,信息处理终端10开始基于预定操作模式(例如,连拍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此外,如在图10的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信息处理终端10继续基于所述操作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只要显示对象v11继续从初始位置v120被移向位置v121(即,显示对象v11不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状态)。该操作与图10中图解所示的例子的操作相同。
如在图11的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当在从初始位置v120的移动量等于或大于所述阈值的位置处取消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把显示对象v11移向位置v121,如在右侧的图中图解所示。此时,信息处理终端10显示其选择状态被取消(即,利用操作对象u11的保持状态被取消)的显示对象v11,以使显示对象v11以动画方式朝着位置v121移动。
此外,维持移向位置v121的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21的状态。随后,只要维持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21处的状态(即,继续显示对象v11不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状态),信息处理终端10就继续基于预定操作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当然,当基于利用操作对象u11执行的操作,位于位置v121处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时,信息处理终端1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此外,上面参考图10和图11说明的显示对象v11的控制仅仅是例子,并且不一定局限于如上所述的控制显示以使显示对象v11移动的形式。当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状态被取消时,无论显示对象v11的移动量如何,显示对象v11都可被维持在选择状态被取消的位置,而不移动显示对象v11。另外,如上参考图10和图11所述,可按照基于用户操作的预先设置切换是否控制显示对象v11的显示。
上面已经参考图7至图11,说明了按照本实施例的操作屏幕的例子,和在基于操作屏幕来操作成像设备30中的AF功能的时候,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的例子。在前述构造中,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可以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比如经由触摸面板的操作)分别实现“操作AF功能”、“开始连拍”和“终止连拍”三种操作。
此外,如上所述,通过把上述滑动块v10作为输入接口呈现给用户,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可以通过经由GUI的操作分别实现三种不同的操作。于是,按照本实施例的操作屏幕的应用目标不一定仅仅局限于其中在操作成像设备30中的AF功能的时候,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情况。
作为具体例子,当在成像设备30中执行手控快门摄影时,上述滑动块v10可作为输入接口被呈现给用户。在这种情况下,“操作AF功能”、“开始手控快门摄影(快门打开)”和“终止手控快门摄影(终止快门打开)”三种操作可被分配给对上述滑动块v10的操作。
[2.3.处理]
下面,将参考上述图8和图12,举例说明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中,在操作成像设备30中的AF功能的时候,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情况(即,连拍模式)。图12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解释图。
(步骤S101)
如在图8的左侧的图中图解所示,假定用户利用诸如手指之类的操作对象u11选择(例如,触摸)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显示对象v11,并且维持选择的状态。此时,信息处理终端10检测到保持显示对象v11的操作,并且随着检测到所述保持操作,指示经由网络n11连接的成像设备30伴随着AF功能地控制焦点位置。
(步骤S301)
当经由网络n11连接的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控制焦点位置时,成像设备30基于预先决定的AF功能的设置,决定经由成像光学系统和成像元件获取的图像v70中的焦点位置v60。随后,成像设备30通过操作AF功能,控制成像光学系统的焦点位置,以使得在决定的焦点位置v60处实现聚焦。
(步骤S103)
随后,如在图8的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假定用户移动其选择状态被维持的显示对象v11以朝着位置v121滑动。此时,信息处理终端10检测到朝着位置v121移动显示对象v11的滑动操作,并随着检测到所述滑动操作,把显示对象v11移向位置v121。随后,随着显示对象v11从初始位置v120的移动,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开始基于预定操作模式(例如,连拍模式)的操作。
(步骤S303)
当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基于预定操作模式开始操作时,成像设备30开始基于该操作模式控制成像单元35的操作。作为具体例子,当所述操作模式是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操作模式(例如,连拍模式)时,成像设备30使成像单元35基于预先决定的快门速度按次序拍摄静止图像。此外,成像设备30继续基于开始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成像单元35的操作的控制,直到成像设备30被指示终止基于该操作模式的操作为止。
(步骤S105)
随后,如在图8的右侧的图中图解所示,假定用户把位于位置v121的显示对象v11再次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此时,信息处理终端10检测到朝着位置v121移动显示对象v11的滑动操作,并且随着检测到所述滑动操作,向初始位置v120移动显示对象v11。随后,随着显示对象v11向初始位置v120的移动,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操作(例如,先前发出开始指令的操作)。
(步骤S305)
当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终止基于预定操作模式的操作时,成像设备3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操作模式的成像单元35的操作的控制。作为具体例子,当基于连拍模式控制成像单元35的操作时,成像设备30指示基于预先决定的快门速度按次序成像静止图像的成像单元35终止与静止图像的拍摄有关的操作。
已经参考图8和图12,举例说明了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中,在操作成像设备30中的AF功能的时候,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情况。
[2.4.例子]
<<2.4.1.例子2-1:滑动块的例子>>
下面,将参考图13、14和15A至15C,在例子2-1中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其它例子。
例如,图13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例子的示图。此外,当区分图13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与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滑动块v10时,在一些情况下,该滑动块被称为“滑动块v10a”。另外,在图13中,图的水平方向被例示成x轴,而其垂直方向被例示成y轴。
对于图13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a,沿着x轴设置初始位置v120、位置v122和位置v123。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x轴,在初始位置v120、位置v122和位置v123之间移动。即,对于图13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a,除了初始位置v120之外,还设置多个位置(即,位置v122和v123)。
彼此不同的操作模式预先与除初始位置v120之外的其它位置(即,位置v122和v123)相关联。例如,对于图13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a,低速下的连续摄影模式(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称为“低速连拍模式”)与位置v122相关联。另外,高速下的连续摄影模式(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称为“高速连拍模式”)与位置v123相关联。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作为基于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的显示对象v11的移动目的地的位置,信息处理终端10基于与该位置相关联的操作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
具体地,当利用操作对象u11选择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显示对象v11并维持该选择的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使成像设备30操作AF功能。
随后,当通过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其选择状态被维持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位置v122时,信息处理终端10开始基于与位置v122相关联的低速连拍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随后,只要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22处,信息处理终端10就继续基于低速连拍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类似地,当通过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其选择状态被维持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位置v123时,信息处理终端10开始基于与位置v123相关联的高速连拍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随后,只要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23处,信息处理终端10就继续基于高速连拍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此外,当位于位置v122或v123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时,信息处理终端10终止继续中的(先前开始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和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应用的情况中一样。
在这种构造中,和经由信息处理终端10的触摸面板的操作中一样,用户可通过经由GUI的操作,基于多种预先决定的操作模式之中的期望的操作模式来操作成像设备30。
此外,在图13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每个位置被设置成以使位置v122和v123都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同一侧(例如,位于初始位置v120的左侧)。然而,图13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仅仅是一个例子。初始位置v120与除初始位置v120之外的多个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一定局限于图13中图解所示的初始位置v120与位置v122和v123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图14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另一个例子的示图。此外,当区分图14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与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滑动块v10时,在一些情况下,该滑动块被称为“滑动块v10b”。另外,图14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b是作为当控制与利用成像设备30拍摄运动图像相关的操作时的接口的例子而例示的。此外,在图14中,和图13中一样,图的水平方向被例示成x轴,而其垂直方向被例示成y轴。
对于图14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b,初始位置v120和位置v124及v125被设置成以使得利用初始位置v120作为基准,使除初始位置v120之外的位置v124和v125沿着x轴位于彼此相反的两侧。随后,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x轴在初始位置v120与位置v124和v125之间移动。
其中利用比再现运动图像时的帧数大的帧数拍摄运动图像的所谓的快进摄影(超速摄影)的模式与位置v124相关联。另外,其中利用比再现运动图像时的帧数小的帧数拍摄运动图像的所谓的慢进摄影(减速摄影)的模式与位置v125相关联。另外,在显示对象v11中,可以呈现指示拍摄运动图像的图标v112。
即,在图14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当显示对象v11位于初始位置v120处时,信息处理终端10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以使得利用预置的默认帧数(例如,和再现时相同的帧数)拍摄运动图像。
另外,当通过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位置v124时,信息处理终端10开始基于与位置v124相关联的快进摄影的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随后,只要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24处,信息处理终端10就继续基于快进摄影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类似地,当通过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位置v125时,信息处理终端10开始基于与位置v125相关联的慢进摄影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随后,只要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25处,信息处理终端10就继续基于慢进摄影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此外,当位于位置v124或v125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时,信息处理终端10终止继续中的(先前开始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和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应用的情况一样。即,在图14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随着显示对象v11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信息处理终端10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以使得利用预置的默认帧数拍摄运动图像。
如上参考图13和图14所述,初始位置v120和除初始位置v120外的多个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一定受限,但是可按照假定的使用形式而适当变更。
下面,将参考图15A,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另一个例子。图15A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另一个例子的示图。此外,当区分图15A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和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滑动块v10时,在一些情况下,该滑动块被称为“滑动块v10c”。另外,图15A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c是作为当控制与利用成像设备30的多个静止图像的拍摄(例如,连拍)相关的操作时的接口的例子例示的。此外,在图15A中,和图13及图14中一样,图的水平方向被例示成x轴,而其垂直方向被例示成y轴。
在上面说明的图7、13和14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滑动块v10的各个位置是沿着一个预定轴(换句话说,按一个预定方向)设置的,并且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所述一个轴移动。
同时,对于图15A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c,滑动块v10c的各个位置是沿着多个轴布置的,并且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所述多个轴移动。
具体地,在图15A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初始位置v120被设置为起点,并沿着x轴布置位置v122和v123。另外,初始位置v120被设置为起点,并沿着y轴布置位置v126和v127。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x轴,在初始位置v120、位置v122和位置v123之间移动。另外,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y轴,在初始位置v120、位置v126和位置v127之间移动。
此外,与图13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a相同的操作模式与各个位置v122和v123相关联。即,低速连拍模式与位置v122相关联,而高速连拍模式与位置v123相关联。由于当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各个位置v122和v123时的信息处理终端10的操作与图13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a的情况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对于图15A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c,利用初始位置v120作为基准沿着y轴设置的各个位置v126和v127与和放大率(变焦)的控制相关的操作模式相关联。即,放大率被移向远摄侧(tele-side)的操作模式与位置v126相关联。另外,放大率被移向广角侧(wide side)的操作模式与位置v127相关联。
即,当通过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位置v126时,信息处理终端10使成像设备30控制成像光学系统的位置(即,变焦位置),以使放大率被移向远摄侧。此外,只要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26处(即,成像光学系统到达远摄端),信息处理终端10就继续与在成像光学系统的位置可在其中移动的范围内、成像设备30的放大率的变化相关的操作的控制。
另外,当通过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位置v127时,信息处理终端10使成像设备30控制成像光学系统的位置(即,变焦位置),以使放大率被移向广角侧。此外,只要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27处(即,成像光学系统到达广角端),信息处理终端10就继续与在成像光学系统的位置可在其中移动的范围内、成像设备30的放大率的变化相关的操作的控制。
此外,当位于位置v126或v127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时,和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应用的情况一样,信息处理终端10终止继续中的(先前开始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如上所述,在滑动块v10c中,初始位置v120和除初始位置v120外的位置可沿着多个轴布置,并且显示对象v11可被构造成可沿着多个轴移动。此外,在图15A中例示的例子中,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x轴和y轴这两个轴移动,不过不用说,轴的数目或者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限于图15A中图解所示的例子。即,显示对象v11可被构造成可沿着等于或大于三个轴的多个轴移动,或者轴的数目或轴之间的位置关系可按照假定的使用形式而适当变更。
下面,将参考图15B,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另一个例子。图15B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另一个例子的示图。此外,当区分图15B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和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滑动块v10时,在一些情况下,该滑动块被称为“滑动块v10d”。另外,图15B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d是作为当控制与利用成像设备30的多个静止图像的拍摄(例如,连拍)相关的操作时的接口的例子例示的。此外,在图15B中,和图13、14及15A中一样,图的水平方向被例示成x轴,而其垂直方向被例示成y轴。
对于图15B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d,沿着钩形的弯曲路径设置初始位置v120和不同于初始位置v120的另一个位置v132。另外,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钩形的弯曲路径在初始位置v120和位置v132之间移动。
在图15B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当利用操作对象u11选择位于初始位置v120处的显示对象v11并维持选择的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使成像设备30操作AF功能。
随后,当通过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从初始位置v120移动其选择的状态被维持的显示对象v11时,信息处理终端10开始基于预先决定的操作模式(例如,连拍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
此外,通过在未超过通过附图标记v131表示的位置的范围内只沿向下的方向移动显示对象v11,并取消显示对象v11的保持状态,用户取消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终端10显示其选择状态被取消(即,利用操作对象u11的保持状态被取消)的显示对象v11,以使显示对象v11以动画方式朝着初始位置v120移动。
随后,随着显示对象v11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信息处理终端1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换句话说,随着显示对象v11到初始位置v120的移动,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操作模式(例如,连拍模式)的操作(即,先前发出开始指令的操作)。
另外,假定用户通过沿向下的方向朝着位置v131移动显示对象v11、进一步沿向左的方向朝着位置v132进一步移动显示对象v11、并取消显示对象v11的保持状态,取消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终端10显示其选择的状态被取消(即,利用操作对象u11的保持状态被取消)的显示对象v11,以使显示对象v11以动画方式朝着位置v132移动。
此外,维持被移向位置v132的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32处的状态。然后,只要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32处的状态被维持(即,显示对象v11不位于初始位置v120处的状态继续),信息处理终端10就继续基于预定操作模式(例如,连拍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当然,当基于利用操作对象u11执行的操作,位于位置v132处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时,信息处理终端1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如上参考图15B所述,初始位置v120和除初始位置v120外的位置不一定是沿预定轴(例如,x轴或y轴)设置的,只要初始位置v120和其他位置是沿预定路线设置的即可。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所述路线在初始位置v120和除初始位置v120外的位置之间移动。
下面,将参考图15C,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另一个例子。图15C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另一个例子的示图。此外,当区分图15C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和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滑动块v10时,在一些情况下,该滑动块被称为“滑动块v10e”。另外,图15B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e是作为当控制与通过成像设备30的多个静止图像的拍摄(例如,连拍)相关的操作时的接口的例子例示的。此外,在图15C中,和图13、14、15A及图15B中一样,图的水平方向被例示成x轴,而其垂直方向被例示成y轴。
对于图15C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e,和图15A中图解所示的滑动块v10c一样,滑动块v10e的各个位置是沿着多个轴布置的,并且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所述多个轴移动。
具体地,在图15C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初始位置v120被设置为起点,并且沿着x轴布置位置v135。另外,初始位置v120被设置为起点,并且沿着y轴布置位置v133和v134。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x轴在初始位置v120和位置v135之间移动。另外,显示对象v11被构造成可沿着y轴在初始位置v120、位置v133和位置v134之间移动。
其中拍摄一个静止图像的所谓单张拍摄模式与位置v133相关联。另外,连拍模式与位置v134和v135相关联。
在图15C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当利用操作对象u11选择位于初始位置v120处的显示对象v11并维持选择的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使成像设备30操作AF功能。
随后,当通过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其选择的状态被维持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位置v133时,信息处理终端10基于与位置v133相关联的单张拍摄模式使成像设备30拍摄一个静止图像。此外,当用户取消移动到位置v133的显示对象v11的保持状态(即,用户取消选择的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可显示其选择状态被取消的显示对象v11,以使显示对象v11以动画方式朝着初始位置v120移动。
另外,当通过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其选择状态被维持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位置v134时,信息处理终端10开始基于与位置v134相关联的连拍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随后,只要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34处,信息处理终端10就继续基于连拍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此外,即使当用户取消移动到位置v134的显示对象v11的保持状态(即,用户取消选择的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也维持其选择的状态被取消的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34的状态。
当然,当基于利用操作对象u11执行的操作,位于位置v134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时,信息处理终端1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连拍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类似地,当通过经由操作对象u11的用户操作,其选择的状态被维持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位置v135时,信息处理终端10开始基于与位置v135相关联的连拍模式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随后,只要显示对象v11位于位置v135处,信息处理终端10就继续基于连拍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
另一方面,当用户取消移动到位置v135的显示对象v11的保持状态(即,用户取消选择的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显示其选择的状态被取消的显示对象v11,以使显示对象v11以动画方式朝着初始位置v120移动。
随后,随着显示对象v11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信息处理终端1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连拍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换句话说,随着显示对象v11到初始位置v120的移动,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连拍模式的操作(即,先前发出开始指令的操作)。
如上参考图15C所述,可以将相同的操作模式与不同的位置相关联。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如其中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图15C中的各个位置v134和v135的情况一样,信息处理终端10可按照各个位置向用户提供不同的操作形式。
已经参考图13、14和15A-15C,在例子2-1中说明了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例子。
<<2.4.2.例子2-2:与成像设备的操作单元的协作>>
下面,将在例子2-2中,说明当成像设备30的操作单元39被操作时,通过信息处理终端10的滑动块v10的显示控制的例子。
如上所述,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成像设备30可包括操作单元39,作为用于操作成像设备30的接口。即,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用户可通过经由信息处理终端10的操作和经由操作单元39的操作任意之一来操作成像设备30。
即,例如,用户可执行操作,以使得通过经由信息处理终端10的操作使成像设备30开始连续摄影(即,连拍),并且通过经由操作单元39的操作使成像设备30终止连续摄影。于是,鉴于这种情况,当通过经由成像设备30的操作单元39的操作切换成像设备30的操作状态时,信息处理终端10可按照操作状态切换滑动块v10的显示状态。
因而,下面将参考图16和图17,说明当成像设备30的操作单元39被操作时,通过信息处理终端10的滑动块v10的显示控制的例子。图16和图17是图解说明按照例子2-2的信息处理终端10的操作的例子的解释图,并且图解说明当成像设备30的操作单元39被操作时,通过信息处理终端10的滑动块v10的显示控制的例子。
首先,将参考图16,说明当在通过成像设备30的连拍的操作期间(即,在继续中的连续摄影期间)操作操作单元39时,通过信息处理终端10的滑动块v10的显示控制的例子。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假定操作单元39是用于控制与通过成像设备30的图像的拍摄相关的操作的接口(例如,快门按钮)。
例如,图16的左侧的图图解说明执行把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的滑动块v10的显示对象v11移动到位置v121的操作,并且信息处理终端10基于连拍模式开始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状态。即,图16的左侧的图图解说明成像设备30按照来自信息处理终端10的指令基于连拍模式操作的状态(即,使成像单元35以预先决定的快门速度按次序拍摄静止图像的状态)。
以这种方式,如在图16的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假定当在成像设备30基于连拍模式操作的状态下通过用户操作操作单元39时,成像设备30被指示终止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即,终止拍摄多个静止图像的操作)。此时,经由操作单元39操作成像设备30,成像设备3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连拍模式的操作,并经由网络n11把终止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通知信息处理终端10。
如在图16的右侧的图中图解所示,当成像设备30把终止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通知信息处理终端10时,信息处理终端10控制滑动块v10的显示,以使得位于位置v121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在这种构造中,当成像设备30按照经由操作单元39的操作终止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时,信息处理终端10与所述操作的终止联动地更新滑动块v10的显示。从而,用户还可通过操作滑动块v10,指示成像设备30再次开始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即,开始连续摄影)。
下面,将参考图17,说明当成像设备30通过经由操作单元39的操作开始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时,通过信息处理终端10的滑动块v10的显示控制的例子。
例如,图17的左侧的图图解说明信息处理终端10未开始基于连拍模式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的状态,即,未开始与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多个静止图像相关的操作(即,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的状态。此外,在此时,显示在信息处理终端10的显示单元151上的滑动块v10的显示对象v11位于初始位置v120。
以这种方式,如在图17的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假定当在成像设备30未开始与拍摄静止图像相关的操作的状态下,由用户操作操作单元39时,成像设备30被指示开始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此时,经由操作单元39操作成像设备30,成像设备30开始基于继续中的连拍模式的操作,并经由网络n11把开始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通知信息处理终端10。
当成像设备30把开始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通知信息处理终端10时,信息处理终端10控制滑动块v10的显示,以使得位于初始位置v120处的显示对象v11被移动到位置v121。在这种构造中,当成像设备30按照经由操作单元39的操作开始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时,信息处理终端10与所述操作的开始联动地更新滑动块v10的显示。从而,用户还可通过操作滑动块v10,指示成像设备30再次终止开始的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即,终止连续摄影)。
在例子2-2中,已经说明了当操作成像设备30的操作单元39时,通过信息处理终端10的滑动块v10的显示控制的例子。此外,前面的显示控制仅仅是例子,并且用于实现所述控制的构造和方法或者用于所述控制的机会(例如,触发的处理或操作)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信息处理终端10可以按照成像设备30的操作状态控制滑动块v10的显示即可。
例如,信息处理终端10可按次序监视成像设备30的操作状态,并按照监视结果控制滑动块v10的显示。
作为具体的例子,在成像设备30难以按照拍摄运动图像或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模式操作的状态下,信息处理终端10可限制(抑制)滑动块v10的显示。作为成像设备30难以按照拍摄运动图像或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模式操作的状态的例子,可以例示在成像设备30上未安装外部记录介质的状态或者记录介质(例如,存储单元37)的空闲区域不足的状态。在这种构造中,当成像设备30难以按照拍摄运动图像或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模式操作时,信息处理终端10可强加用户不可发出该操作模式下的操作的指令的限制。
[2.5.结论]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终端10经由显示单元151向用户呈现操作屏幕,在所述操作屏幕上显示滑动块v10(例如,参见图7和图8)作为用于操作成像设备30的接口。此时,滑动块v10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v11可在沿预定方向设置的初始位置v120和除初始位置v120外的位置v121之间沿所述预定方向移动。
在这种构造中,信息处理终端10可分别识别三种状态,显示对象v11位于初始位置v120和另一个位置v121的状态,及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的状态被维持的状态(即,保持状态)。
于是,例如,信息处理终端10还可把显示对象v11位于初始位置v120和另一个位置v121的状态分配给基于预定操作的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的开始和所述控制的终止。另外,此时,信息处理终端10还可把显示对象v11的选择的状态被维持的状态分配给使成像设备30操作AF功能的控制。
即,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例如,当使成像设备30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时,通过经由GUI的操作,可以实现“操作AF功能”、“开始连拍”和“终止连拍”的操作。
当然,显示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操作屏幕的应用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其中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情况(即,连拍的情况)。作为具体的例子,可向用户呈现其上显示滑动块v10作为当使成像设备30执行手控快门摄影时的输入接口的操作屏幕。在这种情况下,“操作AF功能”、“开始手控快门摄影(快门打开)”和“终止手控快门摄影(终止快门打开)”三个操作可被分配给对于上述滑动块v10的操作。
另外,在前述例子中,已经举例说明了其中通过经由触摸面板的操作来操作成像设备30的情况,但是本公开不一定局限于经由触摸面板的操作,只要利用操作对象u11来操作滑动块v10即可。作为具体的例子,滑动块v10可被构造成通过利用诸如鼠标之类的操作设备来操作指针,利用所述指针作为操作对象u11来操作。
另外,显示按照本实施例的滑动块v10的操作屏幕的应用目标不限于上面说明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构造(参见图1),只要和经由触摸面板的操作一样,通过经由GUI的操作控制成像设备的操作即可。作为具体的例子,不用说通过把显示滑动块v10的操作屏幕应用于包括触摸面板的所谓的数字相机也可能获得上面说明的操作有益效果。
<3.第三实施例>
[3.1.概况]
下面,将按照第三实施例,说明当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图像被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时的处理的例子。
当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时,作为所述一系列图像拍摄的多个静止图像的数据的容量(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称为“数据量”)根据拍摄的静止图像的数目而增大。另一方面,和按照本公开的信息处理系统1(参见图1)一样,在其中经由网络n11在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之间传送图像的构造中,存在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量的增大(即,图像数目的增大)导致网络n11的通信量的增大的可能性。
由于此原因,当通过信息处理系统1拍摄多个静止图像时,由于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一系列图像的传输,发生网络n11的拥塞,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之间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受到压迫。
特别地,经由网络n11,在信息处理终端10和成像设备30之间,不仅发送和接收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图像,而且发送和接收待在信息处理终端10中显示的预览图像,或者用于从信息处理终端10控制成像设备30的操作的控制信息。由于此原因,需要一种在经由网络n11连接的信息处理终端10和成像设备30之间能够高效地传送拍摄的图像的构造。
因而,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提供一种用于在使成像设备30拍摄一系列图像(例如,多个静止图像)时,经由网络n11高效地把拍摄的图像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的结构(即,用于降低网络n11的通信量的结构)。
例如,图18是图解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概况的解释图,并且图解说明当通过成像设备30作为一系列图像拍摄的多个静止图像被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时的操作的流程的例子。
图18的左侧的图图解说明用户经由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基于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模式(例如,连拍模式)连续拍摄图像的成像设备30终止图像的拍摄的状态。
具体地,当用户把位于位置v121处的显示对象v11移动到初始位置v120时,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操作(例如,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接收到该指令的成像设备30终止与继续中的图像的拍摄相关的处理,并把一系列拍摄的图像(即,多个静止图像)保留或记录在例如诸如存储单元37之类的记录介质上。
当成像设备30基于来自信息处理终端10的指令终止一系列图像的拍摄时,成像设备30生成一系列拍摄图像的缩略图图像。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缩略图图像指示被缩小以致可在一个列表中看到多个图像的图像,并且尤其指示被处理以致拍摄图像的数据量被进一步减小的图像。当然,生成缩略图图像的方法无特别限制,只要数据量被减小即可。作为具体的例子,成像设备30可通过减小图像的大小(尺寸)生成缩略图图像,或者可通过降低图像的分辨率生成缩略图图像。
随后,如在图18的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成像设备30经由网络n11把从拍摄的图像生成的一系列缩略图图像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
当信息处理终端10从成像设备30获取所述一系列缩略图图像时,信息处理终端10使显示单元151显示获取的缩略图图像,以使各个缩略图图像都可被选择。例如,在图18的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信息处理终端10使显示单元151显示列表v30,在列表v30中,每个缩略图图像都是可选地呈现获取的缩略图图像v31。
随后,信息处理终端10从用户接收经由显示单元151呈现的一系列缩略图图像v31之中的至少一些缩略图图像的选择。例如,在图18的中间的图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信息处理终端10把在列表v30中呈现的缩略图图像v31之中,由用户利用诸如手指之类的操作对象u11触摸的缩略图图像识别为由用户选择的缩略图图像。此外,下文中在一些情况下,由用户选择的缩略图图像被称为“缩略图图像v33”。
当在经由显示单元151呈现的所述一系列缩略图图像v31之中选择至少一些缩略图图像v33时,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传送与选择的缩略图图像v33对应的图像v33',如在图18的右侧的图中图解所示。接收到该指令的成像设备30从一系列拍摄的图像(即,作为一系列缩略图图像的生成源的图像)提取与由用户选择的缩略图图像v33对应的图像v33',并把提取的图像v33'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
此外,不用说当成像设备30把与缩略图图像v33对应的图像v33'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时,成像设备30生成拍摄的图像的缩小的图像(例如,屏幕子图像(screen nail)),并把所述缩小的图像作为图像v33'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
在前述构造中,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一系列图像可以只有由用户选择的图像不被缩小地从成像设备30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于是,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与当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所有一系列图像都不被缩小地传送给信息处理系统10时相比,更多地减小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之间的通信量。即,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在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之间可以高效地传送拍摄的图像。
[3.2.处理]
下面,将参考图19,关注于把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图像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的处理,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图19是图解说明按照第三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的解释图。
(步骤S305)
当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终止基于继续中的预定操作模式的操作(例如,基于连拍模式的操作)时,成像设备30终止与继续中的图像的拍摄相关的处理,并把一系列拍摄的图像(即,多个静止图像)保留或记录在例如诸如存储单元37之类的记录介质上。
(步骤S307)
随后,当成像设备30基于来自信息处理终端10的指令终止一系列图像的拍摄时,成像设备30生成一系列拍摄的图像的缩略图图像,并经由网络n11把一系列生成的缩略图图像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
(步骤S107)
当信息处理终端10从成像设备30获取所述一系列缩略图图像时,信息处理终端10使显示单元151显示获取的缩略图图像,以使缩略图图像各自可被选择。
(步骤S109)
信息处理终端10从用户接收经由显示单元151呈现的一系列缩略图图像v31之中的至少一些缩略图图像的选择。
随后,当信息处理终端10接收到经由显示单元151呈现的一系列缩略图图像v31之中的至少一些缩略图图像v33的选择时,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传送与选择的缩略图图像v33对应的图像v33'。
(步骤S309)
接收到该指令的成像设备30在所述一系列拍摄的图像(即,作为缩略图图像的生成源的图像)之中提取与由用户选择的缩略图图像v33对应的图像v33',并把提取的图像v33'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
如上所述,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当成像设备30基于诸如连拍模式之类的预定操作模式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时,成像设备30首先生成所述一系列图像的缩略图图像。随后,成像设备30把生成的缩略图图像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从而,用户可基于呈现给信息处理终端10的显示单元151的缩略图图像,在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一系列图像之中选择期望的图像。
随后,成像设备30只把所述一系列拍摄的图像之中、由用户经由信息处理终端10选择的图像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
在这种构造中,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可以只有由用户选择的图像不被缩小地把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一系列图像从成像设备30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
此外,当成像设备30在一系列生成的缩略图图像的传输期间(图19的步骤S307)从信息处理终端10接收到与图像的拍摄相关的新指令时,成像设备30可中断或停止缩略图图像的传输。此外,当成像设备30中断缩略图图像的传输时,在基于来自信息处理终端10的新指令完成图像的拍摄之后,成像设备30可重新开始中断的缩略图图像的传输(即,从先前拍摄的图像生成的缩略图图像的传输)。
类似地,当在由用户经由信息处理终端10在一系列拍摄的图像中选择的图像v33'的传输期间(图19的步骤S309),成像设备30从信息处理终端10接收到与图像的拍摄相关的新指令时,成像设备30可中断或停止图像v33'的传输。此外,当成像设备30中断图像v33'的传输时,在基于来自信息处理终端10的新指令完成图像的拍摄之后,成像设备30可重新开始中断的图像v33'的传输。
另外,当在从成像设备30获取的缩略图图像的呈现期间,信息处理终端10新近从成像设备30获取缩略图图像时,信息处理终端10可中断或停止先前获取的缩略图图像的呈现,并且可向用户呈现新近获取的缩略图图像。此外,当信息处理终端10中断先前获取的缩略图图像的呈现时,在新近获取的缩略图图像的呈现完成(例如,图像的选择完成)之后,信息处理终端10可再次向用户呈现先前获取的缩略图图像。
已经参考图19,关注于把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图像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的处理,说明了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一系列处理的流程的例子。
[3.3.例子3]
下面,将按照例子3,说明其中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运动图像被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的情况的例子。
当作为一系列图像地拍摄运动图像时,作为一系列图像拍摄的运动图像的数据量随着运动图像的成像时间而增大。由于此原因,当通过信息处理系统1拍摄运动图像时,由于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一系列图像(即,运动图像)的传输,发生网络n11的拥塞,并且在一些情况下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之间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受到压迫。
因而,将参考图20,说明其中当在按照例子3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使成像设备30拍摄运动图像时,拍摄的运动图像经由网络n11被高效地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即,网络n11的通信量被减小)的结构的例子。图20是图解说明按照例子3的信息处理系统1的概况的解释图。
在图20中,附图标记d10示意性地表示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运动图像,并且图的水平方向代表时间轴。另外,附图标记d30a~d30d示意性地图解说明通过沿时间轴切割运动图像d10而获得的部分运动图像。另外,附图标记d31a~d31d示意性地图解说明运动图像d10中的一些帧(即,静止图像)。此外,当不特别区分运动图像d30a~d30d时,在一些情况下,运动图像d30a~d30d被简单地称为“运动图像d30”。类似地,当不特别相互区分帧d31a~d31d时,在一些情况下,帧d31a~d31d被简单地称为“帧d31”。
当按照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30基于来自信息处理终端10的指令终止运动图像的拍摄时,成像设备30把一系列拍摄的图像(即,运动图像d10)保留或记录在例如诸如存储单元37之类的记录介质上。
当成像设备30基于来自信息处理终端10的指令终止运动图像d10的拍摄时,成像设备30从拍摄的运动图像d10中提取多个一些帧。在图20中图解所示的例子中,成像设备30从运动图像d10中提取帧d31a~d31d。随后,成像设备30生成提取的帧d31a~d31d的缩略图图像,并经由网络n11把一系列生成的缩略图图像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
此外,成像设备30可按照实现适当地变更从拍摄的运动图像d10中抽取一些帧(例如,帧d31a~d31d)的方法。作为具体的例子,成像设备30可对于每个预定时间宽度从运动图像d10中提取一些帧。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成像设备30可分析运动图像d10的各帧,并利用场景显著变化的定时作为起点为每个场景提取一帧。当然,上面说明的提取帧的方法仅仅是例子,并且本公开不限于前述例子。另外,成像设备30可结合多种方法,并从运动图像d10提取一些帧。
当信息处理终端10从成像设备30获取一系列缩略图图像时,信息处理终端10使显示单元151显示获取的缩略图图像,以使缩略图图像都可被选择。此时,例如,和参考图18的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一样,信息处理终端10使显示单元151显示呈现的列表30,以使获取的缩略图图像都可被选择。例如,附图标记v31a~v31d表示帧d31a和d31d的缩略图图像。此外,当不特别相互区分缩略图图像v31a~v31d时,在一些情况下,缩略图图像v31a~v31d被简单地称为“缩略图图像v31”。
随后,信息处理终端10从用户接收经由显示单元151呈现的一系列缩略图图像v31之中的至少一些缩略图图像的选择。随后,当信息处理终端10接收到经由显示单元151呈现的一系列缩略图图像v31之中的至少一些缩略图图像v33的选择时,信息处理终端10指示成像设备30传送与选择的缩略图图像v33对应的运动图像。此外,在这里的说明中,假定指定列表v30中的缩略图图像v30a~v30d之中的缩略图图像v30b。
接收到来自信息处理终端10的指令的成像设备30从拍摄的运动图像d10中的作为一系列缩略图图像v31的生成源的各帧d31中,指定与指定的缩略图图像v31对应的帧。即,当缩略图图像v31被指定时,成像设备30指定作为缩略图图像v31b的生成源的帧d31b。
随后,成像设备30从拍摄的运动图像d10中提取包括指定帧d31的部分运动图像d30。例如,当帧d31b被指定时,成像设备30从拍摄的运动图像d10中提取包括帧d31b的部分运动图像d30b。
此外,当成像设备30从运动图像d10中提取部分运动图像d30时的设置运动图像d30的时间宽度的方法无特别限制。作为具体的例子,成像设备30可从拍摄的运动图像d10中提取包括指定帧d31的具有预定时间宽度的部分运动图像d30。另外,作为另一个例子,成像设备30可从指定帧d31开始从指定帧d31到与该帧d31邻接的另一个帧d31提取部分运动图像d30。当然,前述方法仅仅是例子,并且该方法无特别限制,只要成像设备30可以从运动图像d10中提取包括指定帧d31的部分运动图像d30即可。
当成像设备30基于指定帧d31从拍摄的运动图像d10提取部分运动图像d30时,成像设备30经由网络n11把部分运动图像d30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
在上述构造中,在按照例子3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可以只有包括由用户选择的帧d31的部分运动图像不被缩小地把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运动图像d10从成像设备30传送到信息处理终端10。于是,在按照例子3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与当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所有运动图像d10都不被缩小地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时相比,更多地减小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之间的通信量。即,在按照例子3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在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之间,可以高效地传送拍摄的运动图像。
[3.4.结论]
如上所述,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可以只有由用户选择的图像不被缩小地把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一系列图像从成像设备30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于是,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与当通过成像设备30拍摄的所有一系列图像都不被缩小地传送给信息处理终端10时相比,更多地减小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之间的通信量。即,在按照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中,在成像设备30和信息处理终端10之间可以高效地传送拍摄的图像。
<4.结论>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说明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以上例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得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明白这些变更和修改会自然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之内。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效果仅仅是图解性或例示性的效果,而不是限制性的。即,和上述效果一起或者代替上述效果,按照本公开的技术可以获得基于本说明书的记载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其它效果。
另外,也可如下构成本技术。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显示控制单元,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显示单元,以使滑动块在显示屏幕的一部分中显示,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沿着预定轴设置的多个位置之间移动;和
处理执行单元,所述处理执行单元被构造成接收把显示对象移动到所述多个位置之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的操作,并基于预先决定的操作模式控制成像单元的操作。
(2)按照(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处理执行单元接收把显示对象从作为所述多个位置之一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多个位置之中的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操作,并开始基于所述操作模式的成像单元的操作的控制。
(3)按照(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处理执行单元接收把显示对象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操作,并终止开始的基于所述操作模式的成像单元的操作的控制。
(4)按照(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显示控制单元经由用于操作成像单元的第二操作单元接收操作,并移动显示对象,所述第二操作单元不同于接收移动显示对象的操作的第一操作单元。
(5)按照(4)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显示控制单元经由第二操作单元接收开始基于所述操作模式的成像单元的操作的控制的操作,并执行控制,以使位于第一位置的显示对象被移动到第二位置。
(6)按照(4)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显示控制单元经由第二操作单元接收终止开始的基于所述操作模式的成像单元的操作的控制的操作,并执行控制,以使位于第二位置的显示对象被移动到第一位置。
(7)按照(2)-(6)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处理执行单元接收维持其中利用操作对象选择位于第一位置的显示对象的状态的操作,并控制成像单元的操作,以使成像单元转变到用于拍摄图像的准备状态,并且
处理执行单元接收把利用操作对象选择的显示对象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操作,并基于预定的操作模式使成像单元拍摄图像。
(8)按照(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处理执行单元使转变到准备状态的成像单元控制对被摄主体成像的成像光化学系统的焦点位置。
(9)按照(1)-(8)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基于经由操作单元来自用户的指令,预先设置操作模式。
(10)按照(2)-(8)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第一位置和多个第二位置中的每个之间移动,
每个第二位置预先与多种操作模式中的一种操作模式相关联,并且
处理执行单元接收把显示对象从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多个第二位置之一的操作,并基于与作为显示对象的移动目的地的第二位置相关联的操作模式,控制成像单元的操作。
(11)按照(1)-(10)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沿着第一轴布置的多个位置和沿着不同于第一轴的第二轴布置的多个位置之间移动,并且
在接收到把显示对象移动到沿着第一轴布置的位置的操作的情况和接收到把显示对象移动到沿着第二轴布置的位置的操作的情况之间,所述处理执行单元基于彼此不同的操作模式控制成像单元的操作。
(12)按照(1)-(11)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操作模式包括其中使成像单元连续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模式。
(13)按照(1)-(11)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操作模式包括其中使成像单元执行能够指示开始和终止曝光的手控快门摄影的模式。
(14)按照(1)-(11)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操作模式包括其中使成像单元拍摄运动图像的模式。
(15)按照(1)-(14)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处理执行单元经由网络控制安装在经由网络连接的外部设备中的成像单元的操作。
(16)按照(1)-(14)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处理执行单元控制安装在相同机壳中的成像单元的操作。
(17)按照(1)-(16)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显示控制单元接收沿着从彼此相邻的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向着另一个位置的方向移动显示对象的操作,并且当显示对象的移动量小于阈值时,把显示对象移动到所述一个位置。
(18)按照(1)-(17)任意之一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显示控制单元按照便携式辅助存储介质与设备的附接或脱离状态来控制滑动块的显示,所述便携式辅助存储介质被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在记录通过成像单元拍摄的图像的数据的设备上。
(19)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显示单元,以使得在显示屏幕的一部分中显示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沿着预定轴设置的多个位置之间移动;和
接收把显示对象移动到所述多个位置之中的至少一些位置的操作,并基于预先决定的操作模式控制成像单元的操作。
(2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控制显示单元,以使得在显示屏幕的一部分中显示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沿着预定轴设置的多个位置之间移动;和
通过处理器,接收把显示对象移动到所述多个位置之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的操作,并基于预先决定的操作模式控制成像单元的操作。
附图标记列表
1 信息处理系统
10 信息处理终端
11 控制单元
111 处理执行单元
113 显示控制单元
13 通信单元
15 UI
151 显示单元
153 操作单元
30 成像设备
31 控制单元
311 处理执行单元
313 传输控制单元
33 通信单元
35 成像单元
37 存储单元
39 操作单元

Claims (20)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显示控制单元,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滑动块在显示单元上的显示,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和
处理控制单元,所述处理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当所述处理控制单元接收到移动显示对象的操作时,指示成像单元按预定模式控制摄影。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控制单元接收把显示对象从作为所述多个预定位置之一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多个位置之中的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的操作,并开始基于所述模式的所述成像单元的操作的控制。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控制单元接收把所述显示对象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操作,并终止开始的基于所述模式的所述成像单元的操作的控制。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经由用于操作所述成像单元的第二操作单元接收操作,并移动显示对象,所述第二操作单元不同于接收移动显示对象的操作的第一操作单元。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经由所述第二操作单元接收开始基于所述模式的所述成像单元的操作的控制的操作,并执行控制,以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显示对象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经由所述第二操作单元,接收终止开始的基于所述模式的所述成像单元的操作的控制的操作,并执行控制,以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显示对象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控制单元接收选择显示对象的操作,并指示所述成像单元转变到摄影准备状态,并且
所述处理控制单元接收移动所选择的显示对象的操作,并基于所述预定模式指示所述成像单元拍摄图像。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摄影准备状态是执行聚焦控制的状态。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基于经由操作单元来自用户的指令,预先设置所述模式。
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所述显示对象可在所述第一位置和多个第二位置中的每个之间移动,
每个第二位置预先与多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相关联,并且
所述处理控制单元接收把所述显示对象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多个第二位置之一的操作,并基于与作为显示对象的移动目的地的所述第二位置相关联的模式,控制所述成像单元的操作。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所述显示对象可在沿着第一轴布置的多个位置和沿着不同于第一轴的第二轴布置的多个位置之间移动,并且
在接收到把所述显示对象移动到沿着所述第一轴布置的位置的操作的情况和接收到把所述显示对象移动到沿着所述第二轴布置的位置的操作的情况之间,所述处理控制单元基于彼此不同的模式控制所述成像单元的操作。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模式包括使所述成像单元连续拍摄多个静止图像作为一系列图像的模式。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模式包括使所述成像单元执行能够指示开始和终止曝光的手控快门摄影的模式。
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模式包括使所述成像单元拍摄运动图像的模式。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控制单元经由网络控制安装在经由网络连接的外部设备中的所述成像单元的操作。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控制单元控制安装在相同机壳中的所述成像单元的操作。
1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接收沿着从彼此相邻的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向着另一个位置的方向移动所述显示对象的操作,并且当所述显示对象的移动量小于阈值时,把所述显示对象移动到所述一个位置。
1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按照便携式辅助存储介质与所述设备的附接或脱离状态来控制所述滑动块的显示,所述便携式辅助存储介质被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在记录通过所述成像单元拍摄的图像的数据的设备上。
19.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
控制滑动块在显示单元上的显示,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和
当接收到移动所述显示对象的操作时,指示所述成像单元按预定模式控制摄影。
2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控制滑动块在显示单元上的显示,所述滑动块被构造成以使显示对象可在预定位置之间移动;和
通过处理器,当接收到移动所述显示对象的操作时,指示成像单元按预定模式控制摄影。
CN201580039947.6A 2014-08-12 2015-06-16 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7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4154 2014-08-12
JP2014-164154 2014-08-12
PCT/JP2015/067368 WO2016024440A1 (ja) 2014-08-12 2015-06-16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7891A true CN106537891A (zh) 2017-03-22
CN106537891B CN106537891B (zh) 2020-09-04

Family

ID=55304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994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7891B (zh) 2014-08-12 2015-06-16 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10425575B2 (zh)
EP (2) EP3182692B1 (zh)
JP (1) JP6520949B2 (zh)
KR (1) KR20170041188A (zh)
CN (1) CN106537891B (zh)
WO (1) WO20160244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0427A (zh) * 2018-01-31 2020-09-15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式的操作开关、设备管理装置及设备管理画面生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41188A (ko) * 2014-08-12 2017-04-14 소니 주식회사 정보 처리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JP6743604B2 (ja) * 2016-09-12 2020-08-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マルチ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カメラの処理方法、確認装置および確認装置の処理方法
JP6904806B2 (ja) * 2017-06-23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D870767S1 (en) * 2018-03-09 2019-12-24 Mudpie, Sa De Cv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938989S1 (en) * 2019-11-21 2021-12-21 Shanghai Dalong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creen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976275S1 (en) * 2020-01-13 2023-01-24 Walmart Apollo, Llc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transitional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WO2022034938A1 (ko) * 2020-08-11 2022-0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미지 촬영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2378A (ja) * 2003-04-07 2004-11-04 Minolta Co Ltd 撮影指示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影システム
US20060072028A1 (en) * 2004-10-01 2006-04-06 Samsung Techwin Co., Lt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a touch screen and a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US20110115932A1 (en) * 2009-11-13 2011-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mage in camera or remote-controller for camera
CN102314309A (zh) * 2010-07-07 2012-01-11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US20130271637A1 (en) * 2012-04-17 2013-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ocus
CN103620541A (zh) * 2011-07-11 2014-03-05 Kddi株式会社 能够在多个模式下进行通过手指触摸的输入的用户界面装置、输入操作判断方法和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6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3908A (en) * 1997-10-30 1999-07-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mera with touch sensitive control
US6101339A (en) * 1998-04-10 2000-08-08 Minolta Co., Ltd. Camera and system operating from a secondary battery
JP4374253B2 (ja) * 2004-01-26 2009-12-02 Hoya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装置および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JP4902954B2 (ja) * 2004-11-05 2012-03-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
US7379664B2 (en) * 2005-07-26 2008-05-27 Tinkers & Chance Remote view and controller for a camera
JP2007194804A (ja) * 2006-01-18 2007-08-02 Sony Corp 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8204402A (ja) * 2007-02-22 2008-09-04 Eastman Kodak Co 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JP5320696B2 (ja) 2007-07-20 2013-10-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10503376B2 (en) * 2007-12-20 2019-1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n image and control guides displayed on a display
JP4530067B2 (ja) * 2008-03-27 2010-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13176B2 (en) * 2008-09-05 2014-12-1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multi-focusing and photographing image including plurality of objects using the same
JP5024332B2 (ja) 2009-05-29 2012-09-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1028345A (ja) * 2009-07-22 2011-02-10 Olympus Imaging Corp 条件変更装置、カメラ、携帯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158409B2 (en) * 2009-09-29 2015-10-13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Object determining method, object display method, object switc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433375B2 (ja) * 2009-10-23 2014-03-05 楽天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機能実行方法、機能実行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5316387B2 (ja) * 2009-12-04 2013-10-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776968A (zh) * 2010-01-18 2010-07-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方法和装置
JP5306266B2 (ja) * 2010-03-15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811948B2 (en) * 2010-07-09 2014-08-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Above-lock camera access
US20120026077A1 (en) * 2010-07-28 2012-02-02 Google Inc. Mapping trackpad operations to touchscreen events
KR101691833B1 (ko) * 2010-11-04 2017-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영상 촬영 제어 방법
JP5418508B2 (ja) * 2011-01-13 2014-02-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780491B1 (ko) * 2011-05-02 2017-09-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컨텐츠 상세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8605873B2 (en) * 2011-06-28 2013-12-10 Lifesize Communications, Inc. Accessing settings of a videoconference using touch-based gestures
JP2013016043A (ja) * 2011-07-04 2013-01-24 Canon Inc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30055119A1 (en) * 2011-08-23 2013-02-28 Anh Luong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Variable Speed Navigation
JP5855395B2 (ja) * 2011-09-09 2016-02-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5921121B2 (ja) 2011-09-09 2016-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13070303A (ja) * 2011-09-26 2013-04-18 Kddi Corp 画面への押圧で撮影が可能な撮影装置、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351237B2 (en) * 2011-09-27 2016-05-24 Z124 Displaying of charging status on dual screen device
WO2013051259A1 (ja) * 2011-10-07 2013-04-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US20130093967A1 (en) 2011-10-07 2013-04-18 Honda Motor Co., Ltd. Video Display Monitor And Deployment System
US9013622B2 (en) * 2011-10-12 2015-04-21 Olympus Imaging Corp. Operation device
US9626013B2 (en) * 2011-12-05 2017-04-18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US9213822B2 (en) * 2012-01-20 2015-12-15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ccessing an application in a locked device
JP5613187B2 (ja) * 2012-01-27 2014-10-22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をコンピュータに行わせるためのコードを備える持続性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US8587711B2 (en) * 2012-02-23 2013-11-19 Paul S Anderson Smartphone user interface viewfinder system
WO2013175784A1 (ja) * 2012-05-22 2013-11-28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カメラ、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JP6139068B2 (ja) * 2012-06-26 2017-05-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KR101974652B1 (ko) * 2012-08-09 2019-05-02 마이크로소프트 테크놀로지 라이센싱, 엘엘씨 오디오 출력과 비디오 출력을 연계하여 조정하는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343591B1 (ko) * 2012-09-03 2013-1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전자기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JP6039328B2 (ja) * 2012-09-14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2101740B1 (ko) * 2013-07-08 2020-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JP5527492B1 (ja) * 2013-08-19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544649B2 (en) * 2013-12-03 2017-01-10 Aniya's Production Compan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video
US20160301849A1 (en) * 2014-02-28 2016-10-13 Beijing Meixun Mei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ortab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ly controlling a controlled device by using a mobile terminal
KR102158214B1 (ko) * 2014-05-19 2020-09-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US9942464B2 (en) * 2014-05-27 2018-04-10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dia capture and seamless display of sequential images using a touch sensitive device
KR102182401B1 (ko) * 2014-06-11 2020-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387700B2 (ja) * 2014-06-18 2018-09-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78766B2 (ja) * 2014-07-15 2018-08-22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TWI549504B (zh) * 2014-08-11 2016-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自動對焦補償方法
EP3182693B1 (en) * 2014-08-12 2022-11-3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nformation-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KR20170041188A (ko) * 2014-08-12 2017-04-14 소니 주식회사 정보 처리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정보 처리 방법
KR102155094B1 (ko) * 2014-08-28 2020-09-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6080732A (ja) * 2014-10-09 2016-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20545B2 (ja) * 2014-12-24 2016-11-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撮影条件設定方法及び撮影条件設定プログラム
US20160241777A1 (en) * 2015-02-16 2016-08-18 Magist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user interface for capturing videos and photos on cameras with a touch screen
US20190174069A1 (en) * 2016-03-18 2019-06-06 Kenneth L. Poindexter, JR.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ly Recording a Visual Media
KR20170112492A (ko) * 2016-03-31 2017-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0009536B2 (en) * 2016-06-12 2018-06-26 Apple Inc. Applying a simulated optical effect based on data received from multiple camera sensors
EP3291533A1 (en) * 2016-09-06 2018-03-07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KR20180116574A (ko) * 2017-04-17 2018-10-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JP7049195B2 (ja) * 2018-06-28 2022-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2378A (ja) * 2003-04-07 2004-11-04 Minolta Co Ltd 撮影指示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影システム
US20060072028A1 (en) * 2004-10-01 2006-04-06 Samsung Techwin Co., Lt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a touch screen and a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US20110115932A1 (en) * 2009-11-13 2011-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mage in camera or remote-controller for camera
CN102314309A (zh) * 2010-07-07 2012-01-11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3620541A (zh) * 2011-07-11 2014-03-05 Kddi株式会社 能够在多个模式下进行通过手指触摸的输入的用户界面装置、输入操作判断方法和程序
US20130271637A1 (en) * 2012-04-17 2013-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oc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0427A (zh) * 2018-01-31 2020-09-15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式的操作开关、设备管理装置及设备管理画面生成方法
CN111670427B (zh) * 2018-01-31 2024-03-26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式的操作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80616A3 (en) 2024-03-06
CN106537891B (zh) 2020-09-04
JPWO2016024440A1 (ja) 2017-06-15
US20230020102A1 (en) 2023-01-19
JP6520949B2 (ja) 2019-05-29
EP3182692B1 (en) 2023-12-20
US11490003B2 (en) 2022-11-01
US20170223263A1 (en) 2017-08-03
US20200014844A1 (en) 2020-01-09
EP3182692A1 (en) 2017-06-21
US10425575B2 (en) 2019-09-24
WO2016024440A1 (ja) 2016-02-18
KR20170041188A (ko) 2017-04-14
EP4280616A2 (en) 2023-11-22
EP3182692A4 (en) 2018-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7891A (zh) 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信息处理方法
JP630829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53098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1653602B1 (ko) 표시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5451433B2 (ja)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130105354A (ko) 촬영 장치, 촬영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촬영 장치 제어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KR20120089994A (ko) 표시 제어 장치,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US20130169850A1 (e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JP201712351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4390167A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JP2016189226A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11575B2 (ja)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873703B2 (en) Imaging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an imag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6779777B2 (ja)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25734B2 (ja)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90560B2 (ja) 撮像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418233B2 (ja) 表示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40020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EP4009152A1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JP6120541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3077994A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16126621A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5250677A (ja) 電子機器の設定画面表示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15039143A (ja) 電子機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15228248A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