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1148A - 密闭容器、隔热体和气体吸附器件 - Google Patents

密闭容器、隔热体和气体吸附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1148A
CN106461148A CN201580025254.1A CN201580025254A CN106461148A CN 106461148 A CN106461148 A CN 106461148A CN 201580025254 A CN201580025254 A CN 201580025254A CN 106461148 A CN106461148 A CN 106461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ion exchange
copper ion
gas absorption
type zeol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52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1148B (zh
Inventor
汤浅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1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1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6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 F16L59/065Arrangements using an air layer or vacuum using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01D53/04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dsorb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1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d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1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silica or silicate
    • B01J20/16Alumino-silicates
    • B01J20/18Synthetic zeolitic molecular sie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2Carb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6Silica or silic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6Silica or silicates
    • B01D2253/108Zeol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25Coated, impregnated or composite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10Single element gases other than halogens
    • B01D2257/102Nitro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80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B01D2259/452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storage and dispensing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闭容器(1),其至少包括:外容器(2);和设于外容器(2)内的密闭空间(3),能够吸附气体的气体吸附器件(4)。另外,气体吸附器件(4)至少包括: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和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

Description

密闭容器、隔热体和气体吸附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闭容器、隔热体和应用于它们的气体吸附器件。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真空隔热容器、真空隔热体、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利用高度的真空环境、或高纯度的惰性气体气氛而发挥性能的密闭容器或隔热体中,制造时的残留气体或随时间经过侵入的气体引起的内部的压力上升,成为使密闭容器或隔热体的性能劣化的原因。于是,为了吸附这些气体,提案有填充气体吸附材料并密封的气体吸附器件。
例如,提案有许多应用于用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外覆件覆盖芯材,并对外覆件的内部进行减压而成的真空隔热体的气体吸附器件,其包含可吸附空气成分、特别是作为难吸附气体的氮气的气体吸附性物质。
这些气体吸附器件具有将外覆件的内部存在的、在工业上的真空排气工序中未除尽的、残留的气体吸附除去,提高隔热性能的作用。但是,如果在应用于隔热体之前与空气接触,则具有气体吸附性物质会吸附空气成分等而被消耗掉一部分的课题。
另外,大多数情况下,气体吸附性物质具有在吸附空气成分的同时也吸附水分的性质。因此,正在开展用什么方法抑制水分吸附、使其吸附大容量的空气成分的努力。
例如,作为用于维持隔热套内的真空的器件,提案有一种在由不透气型材料形成的上部开放容器中填充即使在室温下对氮气等气体也显示反应性的Ba-Li合金,进而以覆盖Ba-Li合金的方式在容器的上部内配置干燥材料粉末的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根据该器件,通过配置有干燥材料粉末,能够抑制Ba-Li合金的水分吸附,抑制水分吸附造成的Ba-Li合金的消耗。
另外,提案有一种内包有气体吸附材料的容器,其具有覆盖气体吸附材料的外廓和在不施加外力时不使外廓的内外连通、施加规定的外力时使外廓的内外连通的连通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根据该容器,利用外廓的作用防止气体吸附材料暴露在空气等中。而且,在使用时,能够通过施加外力而使外廓的内外连通化,开始气体吸附。因此,该容器能够抑制气体吸附材料的消耗,保持任意的使用环境下的高的吸附能力。
另外,提案有一种气体吸附器件,其包括:气体吸附材料、覆盖气体吸附材料的阻隔容器和覆盖阻隔容器的水分难透过空气透过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根据该气体吸附器件,关于空气接触引起的气体吸附材料的消耗抑制,通过使气体吸附材料被阻隔容器覆盖就能够实现。之后,关于在阻隔容器形成贯通孔而吸附隔热材料内部的气体时使其有选择地只吸附含有水分的空气中的空气,通过使阻隔容器被水分难透过空气透过膜覆盖就能够实现。因此,能够提供增大了作为目标的水分以外的气体吸附容量的气体吸附器件。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器件中,存在Ba-Li合金对氮气吸附的能力比较低、吸附速度慢的课题。另外,由于Ba为PRTR(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ster:污染物排放和转移登记)指定物质,所以在工业上使用时优选对环境或人体都没有问题的物质。另外,根据用干燥材料粉末覆盖的结构,能够抑制水分到达Ba-Li合金。但是,不能防止空气的到达,所以存在一部分Ba-Li合金被消耗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容器中,能够进行通过外力使内包有气体吸附材料的容器的内外非连通、连通的控制。通过在隔热材料内部在需要的时刻连通,能够防止气体吸附材料的消耗。另一方面,在该控制时,存在需要外力、且需要用于在容器上赋予机构的费用等课题。
另外,在外覆件的内部存在的气体中,即在工业上的真空排气工序中未除尽的残留的气体中含有水分的情况下,存在不能抑制水分吸附造成的气体吸附材料的消耗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器件中,在吸附隔热体内部的气体时,需要在阻隔容器形成贯通孔以使气体透过。因此,存在工序数增加之类的课题。
再者,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包含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气体吸附器件,其特征在于,相比目前已有的气体吸附器件,气体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另一方面,与目前已有的气体吸附材料同样,该气体吸附器件如果在应用于隔热体之前与空气接触,则会吸附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水分等而被消耗。因此,该气体吸附器件存在吸附外覆件的内部存在的空气、在工业上的真空排气工序中未除尽的残留的空气的能力降低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9-5120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563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92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的各课题而开发的,使用包含气体吸附性好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气体吸附器件。而且,提供即使在空气中使用也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抑制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的密闭容器、隔热体和应用于它们的气体吸附器件。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密闭容器,其应用了不必用阻隔容器等将作为气体吸附材料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密封,且即使在空气中使用也能够抑制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
另外,提供一种隔热体,其应用了不必用阻隔容器等将作为气体吸附材料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密封,即使在空气中使用也能够抑制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
另外,提供一种气体吸附器件,其能够抑制作为气体吸附材料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水分吸附,且能够大容量地吸附空气成分。
本发明的密闭容器至少包括:外容器;和设于外容器内的密闭空间的、能够吸附气体的气体吸附器件。另外,气体吸附器件至少包括: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和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低的材料(素材)。
由此,气体吸附器件即使在空气中使用,也能够通过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低的材料来抑制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在外容器内实现大容量气体吸附。因此,能够将密闭容器内部的密闭空间设定为杂质气体被高纯度地除去的状态、或高真空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隔热体用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外覆件至少将芯材和能够吸附气体的气体吸附器件覆盖,并对外覆件的内部进行减压而成。另外,气体吸附器件至少包括: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和气体阻隔性比外覆件低的材料。
由此,气体吸附器件即使在空气中使用,也能够通过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来抑制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在外覆件内实现大容量气体吸附。其结果是,能够将外覆件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内压设定为更高真空。因此,能够提供高性能的隔热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即使在空气中使用气体吸附器件,也能够抑制空气接触造成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其结果是,作为密闭容器内部的密闭空间,能够实现杂质气体被高纯度地除去的状态、或高真空的状态。
另外,能够将外覆件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内压设定为更高真空。因此,能够提供高性能的隔热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容器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吸附器件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吸附器件的另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隔热体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吸附器件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吸附器件的另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吸附器件的再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容器的截面图。图2和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吸附器件的例子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密闭容器1至少包括:构成密闭容器1的外容器2;由外容器2形成的密闭空间3;和设于密闭空间3内的、能够吸附气体的气体吸附器件4。进而,如图2详细地表示,气体吸附器件4至少包括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和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
在图2中,吸附器件4是在容器7中填充有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和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的结构。吸附器件4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在容器7中填充有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且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将容器7的开口部覆盖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通过用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将其空气接触面覆盖,即使在空气中使用,气体的到达也被延迟。因此,能够获得抑制了因空气接触而消耗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情况的气体吸附器件。其结果是,能够使密闭容器1内更高真空化。或者,能够提供除去了规定的杂质气体的密闭容器1。
对本实施方式1的密闭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设置能够进行设置气体吸附器件4的操作的大小的开口部。在具有能够抽真空的尖嘴管(tip管)等的外容器2的内部空间,设置气体吸附器件4。之后,将开口部密封,通过尖嘴管利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对内部空间进行减压。
接着,将尖嘴管进行热封等,使内部空间成为密闭空间3,获得密闭容器1。在此,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将密闭空间3减压之后,将尖嘴管热封之前,向密闭空间3导入惰性气体等。
另外,气体吸附器件4从制造后到使用前,优选用真空包装或填充有惰性气体的包装来保管,以使得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不吸附空气而消耗。使用时,将气体吸附器件4从包装取出,设置于外容器2的密闭空间3。在将密闭空间3密闭之前的期间,气体吸附器件4与空气接触。气体吸附器件4如果是现有技术的产品,在该期间,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吸附空气成分等而被消耗掉一部分。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用外容器2和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覆盖,所以能够抑制消耗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情况。由此,能够发挥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本来的吸附能力。其结果是,没有被真空泵的抽真空除尽的残留空气,被气体吸附器件4中所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吸附除去。因此,密闭容器1内的密闭空间3能够实现高真空状态、或高纯度的惰性气体气氛。
接着,对气体吸附器件4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气体吸附器件4只要至少包含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和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即可。根据应用的用途或处理上的需要,也能够包含收纳他们的容器7和其他能够吸附水分、特定的气体的气体吸附材料。另外,也可以对各个材料施行成形加工。
例如,能够使用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填充于容器7,且在空气中进行处理时,在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和空气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的方式。
另外,也可以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进行压片成形,将其周围用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覆盖,再进行成形加工。
详情后述,为了对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赋予气体吸附活性,需要在减压下的热处理。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也可以设置在热处理前,与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一起进行热处理,或者,也可以设置在热处理后。热处理的时刻能够根据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的耐热性或制造工时进行选择。
接着,对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首先,对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制作进行说明。
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制作是经过市售的ZSM-5型沸石的铜离子交换、水洗、干燥和热处理的程序进行。
铜离子交换可以用已知的方法进行。一般采用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浸渍在氯化铜水溶液和氨基酸铜水溶液等、铜的可溶性盐的水溶液的方法。其中,用使用包含丙酸铜(二价)或乙酸铜(二价)等羧酸盐的Cu2+溶液的方法调整好的水溶液,气体吸附活性高。
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水洗在离子交换后充分地进行。
接下来,进行加热干燥或减压下干燥,将附着在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表面的水除去。
之后,在减压下进行适当的热处理。这是为了将通过离子交换而导入的Cu2+还原成Cu+,使其表现气体吸附能力所需要的。热处理时的压力为10mPa以下,优选为1mPa以下。为了使其进行向Cu+的还原,热处理时的温度为300℃以上,优选为500℃~600℃程度。
经过以上的程序,被赋予了气体吸附活性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具有对氮气、水分、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乙烷、或甲烷等的低分子量气体的吸附活性。
另一方面,具有气体吸附活性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若在空气中处理,则往往会吸附空气成分而失活。因此,通过热处理而活性化后、气体吸附器件4的制作工序必需在减压下或惰性气体中进行。
本发明的密闭容器1没有特别指定。但是,作为外容器2,只要是设置气体吸附器件4后能够密闭密封的容器、且没有气体侵入的、或者气体侵入非常小的容器即可。作为外容器2,大体上是气体渗透度为102[cm3/m2·day·atm]以下的容器。更优选101[cm3/m2·day·atm]以下的容器。
作为外容器2,虽然没有特别指定,能够使用玻璃制的容器、金属制的容器、树脂制的容器、树脂和金属组合而成的容器、树脂和玻璃组合而成的容器、玻璃和金属组合而成的容器、由铝层压膜形成的袋、或将两端部密封的铝管等。
另外,例如,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空间、或填充有惰性气体的手套式操作箱等也可以当做密闭容器。
密闭空间3指的是外容器2被密闭之后的内部空间,是利用气体吸附器件4高真空、或高度地除去了杂质气体的空间。
所谓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指的是具有气体渗透度比外容器2高的数值的材料。外容器2的气体渗透度为10-2[cm3/m2·day·atm]时,是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的气体渗透度为10-2[cm3/m2·day·atm]以上的材料。
材料6依赖于外容器2的气体阻隔性,所以没有特别指定,但能够使用有机和无机的各种多孔体,例如,连通多孔发泡体或陶瓷烧结多孔体。另外,也能够使用具有适当的气体渗透度的树脂薄膜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氯乙烯制的薄膜、聚丙烯制的薄膜或聚乙烯制的薄膜等适当的市售薄膜材料等。另外,还能够使用由有机纤维和无机纤维构成的集合体、各种不织布等。
材料6是在减压下或惰性气体环境下使用,所以优选在减压下产生气体少的材料。
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获得抑制了因空气接触而消耗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气体吸附器件4。其结果是,能够使密闭容器1内更高真空化。或者,能够提供除去了规定的杂质气体的密闭容器1。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密闭容器1至少包括:外容器2;和设于外容器2内的密闭空间3,能够吸附气体的气体吸附器件4。另外,气体吸附器件4至少包含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和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
由此,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即使在应用于作为目标的用途之前有空气接触的情况下,气体阻隔性比外容器2低的材料6也能够使空气的到达延迟。因此,能够获得抑制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4。其结果是,作为密闭容器1内部的密闭空间3,能够提供能够实现杂质气体被高纯度除去的状态,或者能够实现高真空状态的密闭容器。
另外,密闭容器1的内部为减压状态。由此,由于密闭容器1内部为减压状态,所以抑制了因空气接触而消耗气体吸附材料的情况的气体吸附器件4内的、气体吸附容量大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能够将密闭容器1内更高真空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吸附器件4设于相当于外容器2的容器内,包含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另外,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用比容器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6包覆。由此,即使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在应用于作为目标的用途之前有空气接触的情况下,比容器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6也能够使空气的到达延迟。通过应用这种气体吸附器件4,在密闭容器1中,内部的密闭空间3能够实现杂质气体被高纯度除去的状态,或者能够实现高真空状态。
(实施方式2)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隔热体的截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吸附器件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吸附器件的另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吸附器件的再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隔热体8如图4所示,是至少将芯材9和能够吸附气体的气体吸附器件4,用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外覆件10覆盖,且将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而成。气体吸附器件4至少包含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说明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和气体阻隔性比外覆件10低的材料11。
在上述结构中,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通过用气体阻隔性比外覆件10低的材料11将其空气接触面覆盖,即使在应用于隔热体之前有空气接触的情况下,空气的到达也被延迟。因此,能够获得抑制了因空气接触而消耗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情况的气体吸附器件4。其结果是,能够使将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而成的、即隔热体的内部达到更高真空。因此,能够提供高性能的隔热体。
作为使用的气体吸附器件4,使用和实施方式1同样的气体吸附器件即可。但是,特别是作为应用于隔热体的情况,更优选图5~图7所示的气体吸附器件4。
图5中,设定为容器7内填充有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且设为气体阻隔性比外覆件10低的材料11的薄膜材料(以下、称为薄膜材料11)将容器7的开口部覆盖的结构。
另外,图6中,设定为被成形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被薄膜材料11覆盖的结构。
在图5和图6的结构中,材料11为薄膜材料。根据这些结构,能够将气体吸附器件4薄壁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隔热体的薄壁化,另外,外观性良好。
另外,图7中,设定为从容器7底部侧向容器7依次填充有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和水分吸附材料12,且薄膜材料11将容器7的开口部覆盖的结构。
该图7的结构中,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至少一面用水分吸附材料12包覆、且将水分吸附材料12的至少一面用薄膜材料11包覆。由此,在空气中的处理中,除外覆件10以外,水分吸附材料12的层也发挥过滤器的作用。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在应用于隔热体时之前,吸附空气而被消耗掉的情况。
另外,外覆件10的内部的气体中所含的水分,被水分吸附材料12吸附除去。因此,能够减少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水分吸附造成的消耗。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能够有效地进行水分以外的更难吸附性气体即氮气、氧气的吸附。
其结果是,作为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不必设定为考虑到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和水分吸附造成的消耗的量。因此,能够减少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
另外,作为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在应用考虑到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和水分吸附造成的消耗的量的情况下,通过外覆件10而随时间经过侵入外覆件内部的空气吸附量增大。因此,能够长期间维持将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减压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长期间维持优秀的隔热性能。
对本实施方式2的隔热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将芯材9和能够吸附气体的气体吸附器件4设置于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外覆件10内部。在连接有真空泵的腔室的内部等将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后,将外覆件10的开口部密封。
作为芯材9,使用聚苯乙烯或聚氨酯等聚合物材料的连通气泡体、无机材料的连通气泡体、无机和有机的粉末、或无机和有机的纤维材料等。或者,也可以是他们的混合物。
另外,作为外覆件10,使用具有气体阻隔性的材料。例如,使用金属容器、玻璃容器、树脂和金属层叠而成的气体阻隔容器、或由表面保护层、气体阻隔层和热熔接层构成的层压薄膜等、能够阻碍气体侵入的各种材料和复合材料。
将芯材9和气体吸附器件4插入到将具有热熔接层的3方热封制成的袋状的层压薄膜(外覆件10)的内部,将层压薄膜(外覆件10)与真空腔室连接,将层压薄膜(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通过在减压下,将层压薄膜(外覆件10)的预留的1边的开口部热封,能够简便地制作气体吸附器件4。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即使在空气中处理气体吸附器件4,也能够抑制空气接触造成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4。其结果是,能够使将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内压达到更高真空。因此,能够提供高性能的隔热体。
另外,也可以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至少一面用水分吸附材料12包覆,再用薄膜材料11将水分吸附材料12的至少一面包覆。由此,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能够有选择地只是吸附隔热体内部的含有水分的空气中的空气。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实现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气体吸附。因此,能够提供隔热性能优秀、且经时耐久性优秀的隔热体。
作为薄膜材料11,使用厚度大约200μm以下的薄膜状的有机薄膜和无机薄膜。
如果是有机薄膜,例如,可使用以下的材料。广泛应用的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另外,被称为工程塑料的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另外,被称为超级工程塑料的、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
如果是无机薄膜,可使用硅酸或氧化铝那样的以无机氧化物等为主成分的薄膜状的物质。
这些薄膜可以是有机薄膜和无机薄膜的混合物,也可以加工成布状或不织布状。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水分吸附材料12,使用通过化学反应吸附水分的化学吸附物质和通过范德瓦尔斯力进行吸附的物理吸附物质。如果是化学吸附物质,可使用例如氧化钙或氧化镁等通过与水分的化学反应而进行吸附的吸附物质。另外,如果是物理吸附物质,则使用硅胶或活性炭、各种沸石等多孔质材料。
以下,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隔热体的评价的结果,该隔热体应用了对实施例1~实施例5改变结构而制作的气体吸附器件。
同时,比较例1、比较例2也在后面表示。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为了评价气体吸附器件的效果,气体吸附器件以外的构成部件使用相同的部件。制造方法如以下所述。
芯材使用玻璃棉层叠体。外覆件使用由尼龙薄膜层、铝箔层、聚乙烯层构成的层压薄膜的这3方被热封好的外覆件。将芯材和气体吸附器件插入外覆件,进行抽真空,直至真空腔室内达到10Pa。之后,将外覆件的预留的1边热封,制作隔热体。
气体吸附器件在填充有惰性气体的手套式操作6箱内制作,使用时之前,包装并保管在气体阻隔性的层压袋内。在应用于隔热体之前将层压袋开封、与空气的接触时间,设定为距进行抽真空之前约5分钟。
另外,隔热体的大小设定为纵900mm、横300mm、厚度5mm。
对于各个实施例的隔热体,实施外观评价和热传导率评价。
关于外观评价,用肉眼观察气体吸附器件应用部位进行评价。
关于热传导率测定,使用英弘精机制lambda来进行。
在热传导率评价中,实施隔热材料制作后的初始热传导率的评价和将隔热体在80℃的恒温炉中保管200天,使通过外覆件随时间经过侵入外覆件内部的空气量加速的评价。使用本实施例的外覆件的情况,认为在80℃保管200天,相当于常温保管的约4年。
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结果分别表示于(表1)和(表2)。
[表1]
[表2]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气体吸附器件为图2的结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为1.5g、和作为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6,在铝制的容器填充氧化铝类陶瓷多孔体后,在减压下下进行600℃的热处理,制作气体吸附器件。成为氧化铝类陶瓷多孔体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覆盖的结构。
使用该气体吸附器件所制作的隔热体的评价的结果、外观是,气体吸附器件设置部位比未设置气体吸附器件的部位的厚度凸。这是因为,氧化铝类陶瓷多孔体被设置为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覆盖,所以气体吸附器件的厚度为6mm。
另一方面,初始和经过200天后的热传导率分别为0.0030W/mK、0.0040W/mK,比比较例1和比较例2低,显示出优秀的隔热性能。
在实施例1中,通过将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空气接触面,用气体阻隔性比外覆件低的氧化铝类陶瓷多孔体覆盖,即使在应用于隔热体之前有空气接触的情况下,氧化铝类陶瓷多孔体也能够使空气的到达延迟。因此,能够获得抑制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这是使将外覆件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内压达到更高真空的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气体吸附器件为图5的结构。向铝制的容器填充1.5g在减压下进行了600℃的热处理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之后,作为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设置聚乙烯制的不织布薄膜,使其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覆盖。这样,制作气体吸附器件。
使用该气体吸附器件制作的隔热体的评价结果是,外观平滑、良好。这是因为,作为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使用聚乙烯制的不织布薄膜,所以能够使气体吸附器件薄壁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隔热体的薄壁化,且能够使外观性良好。
初始和经过200天后的热传导率分别为0.0034W/mK、0.0044W/mK,比比较例1和比较例2低,显示出优秀的隔热性能。
在实施例2中,通过将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空气接触面,用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聚乙烯制的不织布薄膜覆盖,即使在应用于隔热体之前有空气接触的情况下,聚乙烯制的不织布薄膜也能够使空气的到达延迟。因此,能够获得抑制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这是使将外覆件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内压达到更高真空的效果。
另一方面,热传导率比实施例1增大了。认为这是因为,聚乙烯制的不织布薄膜的通气度比氧化铝类陶瓷多孔体的通气度大,在隔热体制造过程中,一部分吸附空气成分等而被消耗掉。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气体吸附器件为图5的结构。向铝制的容器填充1.5g在减压下进行了600℃的热处理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之后,作为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设置聚乙烯制的薄膜,使其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覆盖。这样,制作气体吸附器件。
使用该气体吸附器件制作的隔热体的评价结果是,外观平滑、良好。这是因为,作为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使用聚乙烯制的不织布薄膜,所以能够使气体吸附器件薄壁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隔热体的薄壁化,且能够使外观性良好。
初始和经过200天后的热传导率分别为0.0030W/mK、0.0033W/mK,比比较例1和比较例2低,显示出优秀的隔热性能。
在实施例3中,通过用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聚乙烯制的薄膜将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空气接触面覆盖,即使在应用于隔热体之前有空气接触的情况下,聚乙烯制的薄膜也能够使空气的到达延迟。因此,能够获得抑制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这是使将外覆件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内压达到更高真空的效果。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气体吸附器件为图6的结构。压片成形1.5g在减压下进行了600℃的热处理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作为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使用氯乙烯制的薄膜,且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周围覆盖。这样,制作气体吸附器件。
使用该气体吸附器件制作的隔热体的评价结果是,外观平滑、良好。这是因为,作为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使用了氯乙烯制的薄膜,所以能够使气体吸附器件薄壁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隔热体的薄壁化,另外,能够使外观性良好。
初始和经过200天后的热传导率分别为0.0030W/mK、0.0033W/mK,比比较例1和比较例2低,显示出优秀的隔热性能。
在实施例4中,通过用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氯乙烯制的薄膜将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空气接触面覆盖,即使在应用于隔热体之前有空气接触的情况下,聚乙烯制的薄膜也能够使空气的到达延迟。因此,能够获得抑制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这是将对外覆件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内压设定为更高真空的效果。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气体吸附器件为图7的结构。向铝制的容器填充1.5g在减压下进行了600℃的热处理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之后,作为水分吸附材料填充氧化钙4g。作为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设置聚乙烯制的不织布薄膜,使其将容器的开口部覆盖。这样,制作气体吸附器件。
使用该气体吸附器件制作的隔热体的评价结果是,外观平滑、良好。这是因为,作为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使用了聚乙烯制的不织布薄膜,所以能够使气体吸附器件薄壁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隔热体的薄壁化,且能够使外观性良好。
初始和经过200天后的热传导率分别为0.0030W/mK、0.0030W/mK,比比较例1和比较例2低,显示出优秀的隔热性能。
在实施例5中,通过将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空气接触面,用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聚乙烯制的薄膜覆盖,即使在应用于隔热体之前有空气接触的情况下,聚乙烯制的薄膜也能够使空气的到达延迟。进而,由于外覆件的内部的气体中所含的水分被水分吸附材料12吸附除去,所以能够减少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水分吸附造成的消耗。这是使将外覆件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内压达到更高真空的效果。
另外,经过200天后的热传导率比实施例1~4都低,显示出优秀的隔热性能。
这是因为,除外覆件以外,水分吸附材料12的层也发挥过滤器的作用,能够更进一步抑制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在应用于隔热体时之前吸附空气而消耗的情况。因此,在应用和实施例1~4同等量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实施例5中,吸附通过外覆件随时间经过侵入外覆件内部的空气的量增大,能够长期间维持对外覆件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减压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长期间维持优秀的隔热性能。
另外,气体吸附器件在填充有惰性气体的手套式操作箱内制作,直到使用时,都被包装并保管在气体阻隔性的层压袋中。气体吸附器件所使用的铝制等的金属容器的边缘有时会将层压包装袋划伤。但是,通过在金属容器的边缘和层压包装之间存在用作气体阻隔性比外覆件低的材料11的聚乙烯制的不织布薄膜,能够防止层压包装划伤。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比较例进行说明。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按照专利文献1,向铝制的容器填充Ba-Li合金1.5g后,作为干燥材料粉末(水分吸附材料)填充氧化钙4g,由此来制作气体吸附器件。
使用该气体吸附器件制作的隔热体的评价结果是,外观平滑、良好。但是,初始和经过200天后的热传导率分别为0.0050W/mK、0.0045W/mK,比各实施例都高。
关于初始热传导率,由于Ba-Li合金对氮的吸附能力比较低、且吸附速度慢,所以在进行热传导率评价时,认为不能将在真空排气工序中未除尽而残留的气体充分地吸附除去。
关于经过200天后的热传导率,在仅用干燥材料粉末覆盖的结构中,不能防止空气到达Ba-Li合金,所以一部分Ba-Li合金被制作隔热体时接触的空气消耗掉。其结果认为,维持隔热体的减压状态的期间比实施例短。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气体吸附器件是向铝制的容器填充1.5g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后,在减压下进行600℃的热处理来制作。气体吸附器件成为没有覆盖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部件的结构。
使用该气体吸附器件制作的隔热体的评价结果是,外观平滑、良好。但是,初始和经过200天后的热传导率分别为0.0040W/mK、0.0044W/mK,比各实施例都高。
一部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被制作隔热体时所接触的空气消耗掉。其结果认为,吸附外覆件的内部存在的、在工业上的真空排气工序中未除尽的、残留的气体的能力降低。
通过以上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即使在空气中处理气体吸附器件,也能够抑制空气接触造成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其结果是,能够将外覆件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的内压设定为更高真空。因此,能够提供高性能的隔热体。
另外,也可以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至少一面用水分吸附材料包覆,再用比外覆件气体阻隔性低的薄膜材料将水分吸附材料的至少一面包覆。由此,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能够有选择地只是吸附隔热体内部的含有水分的空气中的空气。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气体吸附。因此,能够提供隔热性能优秀、且经时耐久性优秀的隔热体。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隔热体8是至少将芯材9和能够吸附气体的气体吸附器件4,用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外覆件10覆盖,且将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而成。另外,气体吸附器件4至少包含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和气体阻隔性比外覆件10低的材料11。
由此,即使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在应用于隔热体8之前有空气接触的情况下,比外覆件10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也能够使空气的到达延迟。因此,能够获得抑制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4。其结果是,能够将对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8的内压设定为更高真空。因此,能够提供高性能的隔热体8。
另外,材料11也可以为薄膜材料。由此,由于比外覆件10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为薄膜材料,所以能够使气体吸附器件4薄壁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隔热体8的薄壁化。另外,能够使隔热体8的外观性良好。
另外,也可以用材料11包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由此,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被比气体阻隔性外覆件10低的材料11包覆,所以能够充分地延迟气体向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到达。因此,作为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不必设定为考虑到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的量,能够减少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另外,在作为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应用考虑到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的量的情况下,得到通过外覆件10向外覆件10内部随时间经过侵入的空气吸附量增大的效果。因此,能够长期间维持对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8的减压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长期间维持优秀的隔热性能。
另外,气体吸附器件4也可以包含水分吸附材料12。由此,在空气中的处理中,比外覆件10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使得气体向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到达延迟。另外,外覆件10的内部的气体中所含的水分被水分吸附材料12吸附除去。因此,能够减少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水分吸附造成的消耗。另外,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能够有效地进行水分以外的更难吸附性气体即氮气、氧气的吸附。其结果是,作为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不必设定为考虑到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和水分吸附造成的消耗的量。因此,能够减少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另外,在应用同等量的情况下,得到通过外覆件10向外覆件10内部随时间经过侵入的空气吸附量增大的效果。因此,能够长期间维持对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8的减压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长期间维持优秀的隔热性能。
另外,也可以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至少一面用水分吸附材料12包覆,且将水分吸附材料12的至少一面用材料11包覆。由此,在空气中的处理中,在外覆件10的基础上,水分吸附材料12也发挥过滤器的作用。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在向隔热体8应用时之前吸附空气而消耗的情况。因此,能够提供隔热性能优秀、且经时耐久性优秀的隔热体8。另外,由于外覆件10的内部的气体中所含的水分被水分吸附材料12吸附除去,所以能够减少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水分吸附造成的消耗。因此,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能够有效地进行水分以外的更难吸附性气体即氮气、氧气的吸附。其结果是,作为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不必设定为考虑到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和水分吸附造成的消耗的量。因此,能够减少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另外,得到如下效果,即:作为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的应用量,在应用考虑到空气接触造成的消耗、和水分吸附造成的消耗的量的情况下,通过外覆件10向外覆件10内部随时间经过侵入的空气吸附量增大。因此,能够长期间维持对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8的减压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长期间维持优秀的隔热性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吸附器件4也可以设于外覆件10内,且含有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另外,也可以将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用比外覆件10气体阻隔性低的材料11包覆。由此,即使在气体吸附容量大、气体吸附速度快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5在应用于作为目标的用途之前,有空气接触的情况下,气体阻隔性比外覆件10低的材料11也能够使空气的到达延迟。通过应用这种气体吸附器件4,在隔热体8中,能够将对外覆件10的内部减压而成的隔热体8的内压设定为更高真空。因此,能够提供高性能的隔热体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即使在空气中处理气体吸附器件,也能够抑制空气接触造成的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消耗的气体吸附器件。其结果是,作为密闭容器内部的密闭空间,能够实现杂质气体被高纯度地除去的状态、或高真空状态。因此,能够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或手套式操作箱等使密闭空间内成为高真空后、导入特定的气体、形成低杂质气体浓度的用途中使用。
另外,是包含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气体吸附的气体吸附器件的隔热体。因此,能够向要求隔热性能优秀、且经时耐久性优秀的隔热体的用途、例如冷藏库、保温保冷容器、自动售货机、电热水器、汽车、铁路车辆和住宅等的隔热体应用。
附图标记说明
1 密闭容器
2 外容器
3 密闭空间
4 气体吸附器件
5 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
6 材料
7 容器
8 隔热体
9 芯材
10 外覆材料
11 材料(薄膜材料)
12 水分吸附材料。

Claims (8)

1.一种密闭容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
外容器;和
设于所述外容器内的密闭空间的、能够吸附气体的气体吸附器件,其中
所述气体吸附器件至少包括:
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和
气体阻隔性比所述外容器低的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闭容器的内部为减压状态。
3.一种隔热体,其用具有气体阻隔性的外覆件至少将芯材和能够吸附气体的气体吸附器件覆盖,并对所述外覆件的内部进行减压而成,所述隔热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吸附器件至少包括:
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和
气体阻隔性比所述外覆件低的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为薄膜材料。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隔热体,其特征在于:
用所述材料包覆所述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吸附器件包含水分吸附材料。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体,其特征在于:
用水分吸附材料包覆所述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的至少一面,
用所述材料包覆所述水分吸附材料的至少一面。
8.一种气体吸附器件,其特征在于:
设于容器或外覆件内,包含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其中
用气体阻隔性比所述容器或所述外覆件低的材料包覆所述铜离子交换ZSM-5型沸石。
CN201580025254.1A 2014-05-22 2015-05-12 密闭容器、隔热体和气体吸附器件 Active CN1064611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5864 2014-05-22
JP2014-105864 2014-05-22
PCT/JP2015/002395 WO2015177984A1 (ja) 2014-05-22 2015-05-12 密閉容器、断熱体、および気体吸着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1148A true CN106461148A (zh) 2017-02-22
CN106461148B CN106461148B (zh) 2019-07-09

Family

ID=54553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5254.1A Active CN106461148B (zh) 2014-05-22 2015-05-12 密闭容器、隔热体和气体吸附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47350B2 (zh)
EP (1) EP3147552A4 (zh)
JP (1) JP6726842B2 (zh)
CN (1) CN106461148B (zh)
WO (1) WO20151779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6174A (zh) * 2017-12-22 2020-07-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具有真空隔热件的隔热结构体、以及使用该隔热结构体的家电制品、住宅壁墙和运输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6812B2 (ja) * 2014-06-24 2020-0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気体吸着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真空断熱材
WO2018101142A1 (ja) * 2016-11-30 2018-06-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およびフィルタを用いた気体吸着デバイス、ならびに真空断熱材
WO2019146471A1 (ja) * 2018-01-26 2019-08-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真空容器の被膜、塗工液および真空断熱容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90A (zh) * 1994-07-07 1997-06-11 工程吸气公司 在隔热夹套中维持真空的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307995A (ja) * 2005-04-28 2006-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断熱体
JP2007239904A (ja) * 2006-03-09 2007-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機器
CN101111708A (zh) * 2005-01-28 2008-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绝热体
JP2009078261A (ja) * 2007-09-05 2009-04-16 Panasonic Corp 気体吸着デバイス
JP2009138890A (ja) * 2007-12-10 2009-06-25 Panasonic Corp 断熱体
CN103097018A (zh) * 2010-09-09 2013-05-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片状气体吸附剂和使用其的绝热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65269B1 (it) * 1993-12-10 1996-10-31 Getters Spa Dispositivo per la stabilizzazione del vuoto e metodo per la sua produzione.
JP4797614B2 (ja) * 2005-04-01 2011-10-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断熱体
EP2554891A3 (en) 2005-09-26 2013-02-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Gas adsorbing device, vacuum heat insulator making use of gas adsorbing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vacuum heat insulator
JP5140966B2 (ja) 2006-09-01 2013-02-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真空断熱体
JP5493706B2 (ja) 2009-10-28 2014-05-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気体吸着デバイスおよび気体吸着デバイスの使用方法
JP2012102758A (ja) * 2010-11-08 2012-05-31 Panasonic Corp 真空断熱材
WO2012111311A1 (ja) * 2011-02-14 2012-08-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断熱箱体
JP2012217942A (ja) * 2011-04-11 2012-11-12 Panasonic Corp 気体吸着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真空断熱材
US8940084B2 (en) * 2011-02-14 2015-01-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Gas adsorbing device and vacuum insulation panel provided with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790A (zh) * 1994-07-07 1997-06-11 工程吸气公司 在隔热夹套中维持真空的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11708A (zh) * 2005-01-28 2008-0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绝热体
JP2006307995A (ja) * 2005-04-28 2006-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断熱体
JP2007239904A (ja) * 2006-03-09 2007-09-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機器
JP2009078261A (ja) * 2007-09-05 2009-04-16 Panasonic Corp 気体吸着デバイス
JP2009138890A (ja) * 2007-12-10 2009-06-25 Panasonic Corp 断熱体
CN103097018A (zh) * 2010-09-09 2013-05-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片状气体吸附剂和使用其的绝热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6174A (zh) * 2017-12-22 2020-07-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具有真空隔热件的隔热结构体、以及使用该隔热结构体的家电制品、住宅壁墙和运输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177984A1 (ja) 2017-04-20
JP6726842B2 (ja) 2020-07-22
WO2015177984A1 (ja) 2015-11-26
CN106461148B (zh) 2019-07-09
EP3147552A4 (en) 2017-05-31
US10247350B2 (en) 2019-04-02
EP3147552A1 (en) 2017-03-29
US20170082236A1 (en)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3372B (zh) 气体吸附器件和收纳其的中空体
CN106461148A (zh) 密闭容器、隔热体和气体吸附器件
CN103384556A (zh) 隔热箱体
JP5596794B2 (ja) 真空断熱パネル用芯材及びこ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EP2990712B1 (en) Insulator including gas adsorbent
JP2010502527A5 (zh)
CN106794413A (zh) 气体吸附器件和使用其的真空绝热件
US1056603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 interior that includes a saturated salt solution and a desiccant
US9688048B2 (en) Film-coated vacuum insulated panel
JP3507776B2 (ja) 冷蔵庫
CN107110588B (zh) 吸附剂、具有其的真空绝热材料和制冷机
JP2010060045A (ja) 真空断熱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蔵庫、並びに真空断熱材の製造方法
US9901900B2 (en) Gas-adsorbing material and vacuum insulation material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2217942A (ja) 気体吸着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真空断熱材
KR101455902B1 (ko) 나노세공 물질을 포함하는 게터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3525724U (zh) 真空绝热板用复合吸气剂
JP5719995B2 (ja) 気体吸着デバイス
CN106457121A (zh) 气体吸附器件和使用该气体吸附器件的真空隔热件
CN109996604A (zh) 过滤器、使用过滤器的气体吸附器件和真空绝热件
CN101122359A (zh) 真空隔热板及制备方法
JP6465754B2 (ja) ガス吸着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真空断熱材
KR20160057342A (ko) 가스 흡착재료, 및 이를 이용한 진공단열재
JPS63172878A (ja) 断熱体
KR102455230B1 (ko) 흡착재, 이를 포함하는 진공단열재 및 냉장고
JP2010095279A (ja) 圧縮収納袋および圧縮収納袋の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