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27410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27410A
CN106427410A CN201610479277.6A CN201610479277A CN106427410A CN 106427410 A CN106427410 A CN 106427410A CN 201610479277 A CN201610479277 A CN 201610479277A CN 106427410 A CN106427410 A CN 106427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angle rubber
circular arc
tire
curvature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792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27410B (zh
Inventor
宗泽吾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27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27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27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27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03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27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low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at the bead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4Bead cores
    • B60C15/05Bead cores multiple, i.e. with two or more cores in each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03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 B60C15/0607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e.g. made of different rub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3/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 B60C3/04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dimensions of the section, e.g. low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03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 B60C2015/061Dimensions of the bead filler in terms of numerical values or ratio in proportion to section h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4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chafer or clinch portion, i.e. the part of the bead contacting the ri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28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 B60C2015/0685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of the cords, e.g. modulus of the co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充气轮胎能够实现良好的耐久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在该轮胎(2)中,第二三角胶(38)的内侧面的轮廓包括从该轮廓的径向外侧端向内延伸且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圆弧(C1)。第二三角胶(38)的外侧面的轮廓包括:从该轮廓的径向外侧端向内延伸且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圆弧(C2)、以及位于该圆弧(C2)的径向内侧并与该圆弧(C2)相切且向轴向内侧凸出的圆弧(C3)。从胎圈基线到圆弧(C2)和圆弧(C3)的切点的高度(Ht)、与从胎圈基线到最大宽度位置的高度(Hw)的一半的高度之差(Ht‑Hw/2)为‑10mm以上且10mm以下。圆弧(C1)的曲率半径(R1)大于圆弧(C2)的曲率半径(R2),该曲率半径(R2)大于圆弧(C3)的曲率半径(R3)。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具备一对胎圈。各个胎圈具备芯部和三角胶。三角胶从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三角胶由高硬度的交联橡胶构成。
在轮胎中,胎圈的部分嵌合于轮辋。在行驶状态下,对该胎圈的部分作用较大的载荷。为了实现轮胎良好的耐久性,胎圈部分的刚性尤为重要。胎圈部分的刚性也对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产生影响。为了提高轮胎的耐久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胎圈部分的结构尤为重要。
关于胎圈部分的结构进行了各种研究。在日本特开2012-025280公报以及日本特表2013-545671公报中公开了对胎圈采用具有与以往的三角胶相比较小的长度的三角胶(也称为第一三角胶)的轮胎的例子。在这些轮胎中,进一步在胎体的折返部的轴向外侧设置其他三角胶(也称为第二三角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25280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3-545671公报
对于轮胎期望进一步提高耐久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良好的耐久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一对胎圈、和架设于一方的胎圈与另一方的胎圈之间的胎体。各个胎圈具备:芯部、从该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三角胶、以及在轴向上位于比该第一三角胶靠外侧的第二三角胶。所述胎体具备胎体帘布。所述胎体帘布在所述芯部的周围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通过该折返而在该胎体帘布形成有主部和折返部。所述折返部位于所述第一三角胶与所述第二三角胶之间。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形状为向径向外侧前端变细,并且向径向内侧前端变细。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径向外侧端延伸到所述轮胎的最大宽度位置附近。在所述第一三角胶的前端附近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厚度成为最大。在用与周向垂直的面剖切所述轮胎的剖面中,所述第二三角胶的轴向内侧面的轮廓包括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圆弧C1。所述圆弧C1从所述内侧面的轮廓的径向外侧端向内延伸。所述第二三角胶的轴向外侧面的轮廓包括: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圆弧C2、和向轴向内侧凸出的圆弧C3。所述圆弧C2从所述外侧面的轮廓的径向外侧端向内延伸,所述圆弧C3位于所述圆弧C2的径向内侧并与该圆弧C2相切。在将从胎圈基线到所述轮胎的最大宽度位置的高度设为Hw时,从胎圈基线到所述圆弧C2和所述圆弧C3的切点的高度Ht、与所述高度Hw的一半的高度之差Ht-Hw/2为-10mm以上且10mm以下。所述圆弧C1的曲率半径R1大于所述圆弧C2的曲率半径R2,该曲率半径R2大于所述圆弧C3的曲率半径R3。
优选为,所述曲率半径R2相对于所述曲率半径R1之比R2/R1为0.6以上且0.9以下。
优选为,所述曲率半径R3相对于所述曲率半径R2之比R3/R2为0.5以上且0.8以下。
优选为,该轮胎还具备:一对侧壁部、和位于各个侧壁部的径向内侧的一对边口部。由所述轮胎的所述侧壁部和所述边口部构成的部分为胎侧部,将在比所述最大宽度位置Pt靠径向内侧处所述胎侧部的外侧面上的位置亦即该胎侧部的厚度成为最大的位置设为Pr,将沿着从所述位置Pr引出的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外侧面的法线测量出的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厚度设为F1,将所述第二三角胶的最大厚度设为F2,将在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外侧面上距离胎圈基线的径向高度为所述高度Hw的一半Hw/2的位置处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厚度设为F3时,所述厚度F1相对于所述厚度F2的F1/F2之比为0.4以上且0.6以下。所述厚度F3相对于所述厚度F2之比F3/F2为0.4以上且0.6以下。
优选为,从胎圈基线到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径向外侧端的高度H2与所述高度Hw之差H2-Hw为-10mm以上且10mm以下。
发明人们对胎圈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其结果明确了不仅三角胶的厚度、高度对耐久性产生影响,而且三角胶的轮廓形状也对耐久性产生影响。特别是发现了通过适当地调整第二三角胶的轮廓的形状,能够实现良好的耐久性。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构成第二三角胶的轮廓的圆弧的曲率半径以及这些圆弧的切点被适当地调整。在具有该轮廓的第二三角胶中,能够抑制在负荷载荷时变形的集中。在该第二三角胶中,能够实现较高的耐久性。具有该轮廓的第二三角胶能够柔软地挠曲。该第二三角胶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此外在该第二三角胶中,在第一三角胶的前端附近厚度为最大。该第二三角胶的横向弹性系数较大。这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在该轮胎中能够实现良好的耐久性、乘坐舒适性以及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轮胎及其构成部件的轮廓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2…轮胎;4…胎面;6…侧壁部;8…边口部;10…胎圈;12…胎体;14…带束层;14a…内侧层;14b…外侧层;16…束带;18…端束带层;20…内衬;22…胎圈包布;24…胎面表面;26…沟;28…基层;30…顶层;32…突出部;34…芯部;36…第一三角胶;38…第二三角胶;40…第二三角胶的外侧端;42…第一三角胶的前端;44…胎体帘布;46…主部;48…折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并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中示出充气轮胎2。在图1中上下方向为轮胎2的径向,左右方向为轮胎2的轴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轮胎2的周向。在图1中,点划线CL表示轮胎2的赤道面。该轮胎2的形状除了胎面花纹之外,相对于赤道面对称。在图1中实线BBL为胎圈基线。胎圈基线BBL是规定安装轮胎2的轮辋(未图示)的轮辋直径(参照JATMA)的线。该胎圈基线BBL沿轴向延伸。
该轮胎2具备:胎面4、一对侧壁部6、一对边口部8、一对胎圈10、胎体12、带束层14、束带16、一对端束带层18、内衬20以及一对胎圈包布22。该轮胎2为无内胎型轮胎。该轮胎2安装于轿车。
胎面4呈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形状。胎面4形成与路面接地的胎面表面24。在胎面4刻有沟26。通过该沟26形成胎面图案。胎面4具有基层28和顶层30。顶层30位于基层28的径向外侧。顶层30层叠于基层28。基层28由粘着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基层28的典型的基材橡胶为天然橡胶。顶层30由耐磨损性、耐热性以及抓地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
各个侧壁部6从胎面4的端部向径向大致内侧延伸。该侧壁部6的径向内侧端与边口部8接合。该侧壁部6由耐切割性以及耐久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该侧壁部6防止胎体12损伤。
各个边口部8位于侧壁部6的径向大致内侧。边口部8从侧壁部6的端部向径向大致内侧延伸。边口部8在轴向上位于比胎圈10以及胎体12靠外侧的位置。边口部8由耐磨损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边口部8与轮辋的凸缘抵接。
在本发明中,由侧壁部6和边口部8构成的部分被称为该轮胎2的胎侧部。在该实施方式中,胎侧部具备外表面向轴向外侧以锥状突出的突出部32。胎侧部也可以不具备突出部32。
各个胎圈10位于比边口部8靠轴向内侧的位置。胎圈10具备:芯部34、第一三角胶36以及第二三角胶38。芯部34为环状,包括卷绕的非伸缩性线。线的典型的材质为钢。第一三角胶36从芯部34向径向外侧延伸。第一三角胶36向径向外侧前端变细。第二三角胶38在轴向上位于比第一三角胶36靠外侧的位置。第二三角胶38在轴向上位于边口部8与胎体12之间。在该轮胎2中,第二三角胶38的外侧端40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靠外侧的位置。
胎体12由胎体帘布44构成。胎体帘布44架设于一方的胎圈10与另一方的胎圈10之间。胎体帘布44沿着胎面4以及侧壁部6的内侧。胎体帘布44在芯部34的周围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通过该折返,在胎体帘布44形成有主部46和折返部48。折返部48位于第一三角胶36与第二三角胶38之间。
胎体帘布44由并排的多个帘线和贴胶构成。各个帘线相对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的绝对值为75°~90°。换言之,该胎体12具有子午线构造。帘线由有机纤维构成。作为优选的有机纤维可例示出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人造丝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聚芳基酰胺纤维。胎体12也可以由两块以上的胎体帘布44形成。
带束层14位于胎面4的径向内侧。带束层14与胎体12层叠。带束层14对胎体12进行加强。带束层14由内侧层14a以及外侧层14b构成。虽未图示,但内侧层14a以及外侧层14b分别由并排的多个帘线以及贴胶构成。各个帘线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倾斜角度的通常的绝对值为10°以上且35°以下。内侧层14a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方向与外侧层14b的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帘线优选的材质为钢。也可以对帘线使用有机纤维。带束层14也可以具备三层以上。
束带16位于带束层14的径向外侧。在轴向上束带16的宽度比带束层14的宽度大。虽未图示,但该束带16由帘线和贴胶构成。帘线卷绕为螺旋状。该束带16具有所谓的无接头构造。帘线实质上沿周向延伸。帘线相对于周向的角度为5°以下,进一步为2°以下。通过该帘线束缚带束层14,因此能够抑制带束层14翘起。帘线由有机纤维构成。作为优选的有机纤维,可例示出尼龙纤维、聚酯纤维、人造丝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聚芳基酰胺纤维。
各个端束带层18位于束带16的径向外侧且在束带16的端部附近。虽未图示,但该端束带层18由帘线和贴胶构成。帘线卷绕为螺旋状。该端束带层18具有所谓的无接头构造。帘线实际上沿周向延伸。帘线相对于周向的角度为5°以下,进一步为2°以下。通过该帘线束缚带束层14的端部,因此能够抑制带束层14翘起。帘线由有机纤维构成。作为优选的有机纤维,可例示出尼龙纤维、聚酯纤维、人造丝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聚芳基酰胺纤维。
内衬20位于胎体12的内侧。内衬20接合于胎体12的内表面。内衬20由空气遮挡性优异的交联橡胶构成。内衬20的典型的基材橡胶为丁基橡胶或者卤化丁基橡胶。内衬20保持轮胎2的内压。
各个胎圈包布22位于胎圈10附近。如从图中明确的那样,胎圈包布22在胎圈10的周围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胎圈包布22的一端位于比胎体12靠轴向外侧的位置。该胎圈包布22的一端在轴向上位于折返部48与边口部8之间。胎圈包布22的另一端位于比胎体12靠轴向内侧的位置。该胎圈包布22的另一端在径向上位于比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靠内侧的位置。若将轮胎2组装于轮辋,则该胎圈包布22与轮辋抵接。通过该抵接保护胎圈10附近。在该实施方式中,胎圈包布22由布和浸渍于该布的橡胶构成。
图2中示出图1所示的轮胎2的一部分。在该图2中示出该轮胎2的胎圈10的部分。在图3中示出图2所示的轮胎及其构成部件(胎圈、边口部等)的轮廓。在图2以及图3中,上下方向为轮胎2的径向,左右方向为轮胎2的轴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为轮胎2的周向。
在本发明中,轮胎2的外表面的轮廓被称为轮廓(profile)。当在外表面设置有沟、突起的情况下,使用假定为不存在该沟、突起所得到的假想外表面来表示该轮廓。
在图2中,附图标记Pw为该轮胎2的轮廓上的位置。该轮胎2的轮廓在该位置Pw表示轴向宽度为最大。换言之,该位置Pw为该轮胎2的最大宽度位置。
如图所示,第二三角胶38向径向外侧前端变细。在径向上第二三角胶38的外侧端40延伸至最大宽度位置Pw附近。第二三角胶38向径向内侧前端变细。在径向上第二三角胶38的内侧端延伸至芯部34的外侧端附近。
在图2中,直线M为第二三角胶38的轴向外侧面的法线。法线M通过第二三角胶38的内侧面上的位置Pa。双箭头F2为第二三角胶38的最大厚度。详细而言为沿着外侧面的法线测量的外侧面与内侧面的距离的最大值。在位置Pa,第二三角胶38成为最大厚度F2。双箭头Ha为从胎圈基线BBL到位置Pa的径向高度。双箭头H1为从胎圈基线BBL到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的径向高度。如图所示,位置Pa位于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附近。即,在该轮胎2中,第二三角胶38的厚度在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附近成为最大。在此,位置Pa位于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附近意味着:上述高度Ha相对于高度H1之比Ha/H1为0.9以上且1.1以下。
如图3所示,第二三角胶38的轴向内侧面的轮廓包括: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圆弧C1、和向轴向内侧凸出的圆弧C4。圆弧C1从内侧面的轮廓的径向外侧端朝向内侧延伸。圆弧C4从内侧面的轮廓的径向内侧端附近朝向外侧延伸。圆弧C4位于第一三角胶36附近。
如图3所示,第二三角胶38的轴向外侧面的轮廓包括: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圆弧C2、和向内侧凸出的圆弧C3。圆弧C2从外侧面的轮廓的径向外侧端朝向内侧延伸。圆弧C3位于圆弧C2的径向内侧。圆弧C3与圆弧C2相切。在附图中点Pt为圆弧C3与圆弧C2的切点。
在图2中,双箭头Ht为从胎圈基线BBL至切点Pt的径向高度。双箭头Hw为从胎圈基线BBL至最大宽度位置Pw的径向高度。在该轮胎2中,高度Ht为高度Hw的大致一半的高度。详细而言,高度Ht与高度Hw的1/2之差(Ht-Hw/2)为-10mm以上且10mm以下。
在该轮胎2中,圆弧C1的曲率半径R1大于圆弧C2的曲率半径R2。圆弧C2的曲率半径R2大于上述圆弧C3的曲率半径R3。圆弧C3的曲率半径R3大于上述圆弧C4的曲率半径R4。
以下,对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2中,第二三角胶38的轴向内侧面的轮廓包括从该轮廓的径向外侧端向内延伸且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圆弧C1。第二三角胶38的轴向外侧面的轮廓包括:从该轮廓的径向外侧端向内延伸且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圆弧C2、和位于该圆弧C2的径向内侧并与该圆弧C2相切且向轴向内侧凸出的圆弧C3。在将从胎圈基线BBL到该轮胎2的最大宽度位置的高度设为Hw时,从胎圈基线BBL到上述圆弧C2和圆弧C3的切点的高度Ht、与上述高度Hw的一半高度之差(Ht-Hw/2)为-10mm以上且10mm以下。上述圆弧C1的曲率半径R1大于上述圆弧C2的曲率半径R2,该曲率半径R2大于上述圆弧C3的曲率半径R3。在具有该轮廓的第二三角胶38中,能够抑制在负荷载荷时的变形集中。在该第二三角胶38中,能够实现较高的耐久性。具有该轮廓的第二三角胶38能够柔软地挠曲。该第二三角胶38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此外在该第二三角胶38中,厚度在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附近成为最大。该第二三角胶38的横向弹性系数较大。这有助于操纵稳定性的提高。在该轮胎2中能够实现良好的耐久性、乘坐舒适性以及操纵稳定性。
上述曲率半径R2相对于上述曲率半径R1之比R2/R1优选为0.6以上,另外优选为0.9以下。由此在该第二三角胶38中,能够抑制在负荷载荷时的变形集中。在该第二三角胶38中,能够实现较高的耐久性。进而适当地调整该第二三角胶38的刚性。该第二三角胶38能够柔软地挠曲。该第二三角胶38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在具备该第二三角胶38的轮胎2中,能够实现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
上述曲率半径R3相对于上述曲率半径R2之比R3/R2优选为0.5以上,另外优选为0.8以下。由此在该第二三角胶38中,能够抑制在负荷载荷时的变形集中。在该第二三角胶38中,能够实现较高的耐久性。进而适当地调整该第二三角胶38的刚性。该第二三角胶38能够柔软地挠曲。该第二三角胶38有助于提高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在具备该第二三角胶38的轮胎2中,能够实现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
如上所述,在该轮胎2中,第二三角胶38在第一三角胶36附近具有最大厚度F2。在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附近,增大第二三角胶38的厚度,有效地有助于轮胎2的横向弹性系数。该轮胎2在操纵稳定性方面优异。
最大厚度F2的优选的值因轮胎2的负荷指数而不同。负荷指数是表示:在由JATMA规格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轮胎2能够负荷的最大的质量的符号。负荷指数小于93的轮胎2的最大厚度F2优选为1.5mm以上,另外优选为2.5mm以下。通过将最大厚度F2设为1.5mm以上,从而该第二三角胶38具备能够耐载荷的充分的刚性。该轮胎2在耐久性方面优异。此外该第二三角胶38有效地有助于横向弹性系数。在该轮胎2中能够实现良好的操纵稳定性。通过将最大厚度F2设为2.5m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该第二三角胶38对轮胎质量的影响。能够抑制该第二三角胶38对滚动阻力的影响。同样,负荷指数为93以上且小于100的轮胎2的最大厚度F2,优选为3.5mm以上,另外优选为4.5mm以下。负荷指数为100以上的轮胎2的最大厚度F2优选为5.5mm以上,另外优选为6.5mm以下。
在图2中,附图标记Pr为胎侧部的外侧面上的位置。位置Pr为胎侧部的厚度在比最大宽度位置Pw靠径向内侧处成为最大的位置。在此胎侧部的厚度为沿着胎侧部的内侧面的法线测量的胎侧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的距离。在该实施方式中,位置Pr位于边口部8的外侧面上。位置Pr也可以位于侧壁部6的外侧面上。
双箭头F1为位置Pr处的第二三角胶38的厚度。详细而言,厚度F1为沿着从位置Pr向第二三角胶38的外侧面引出的法线测量的第二三角胶38的外侧面与内侧面的距离。
在该轮胎2中,厚度F1相对于第二三角胶38的最大厚度F2之比F1/F2优选为0.4以上。通过将F1/F2之比设为0.4以上,从而该第二三角胶38有效地有助于横向弹性系数。该轮胎2在操纵稳定性方面优异。进而该第二三角胶38具有能够耐载荷的充分的刚性。该轮胎2在耐久性方面优异。F1/F2之比优选为0.6以下。通过将F1/F2之比设为0.6以下,从而能够抑制该第二三角胶38对轮胎质量的影响。能够抑制该第二三角胶38对滚动阻力的影响。
在图2中,附图标记Ph为第二三角胶38的外侧面上的位置。从胎圈基线BBL到位置Ph的径向高度为高度Hw的一半(Hw/2)。双箭头F3为位置Ph的第二三角胶38的厚度。详细而言,厚度F3为沿着位置Ph的法线测量的第二三角胶38的外侧面与内侧面的距离。
在该轮胎2中,厚度F3相对于第二三角胶38的最大厚度F2之比F3/F2优选为0.4以上。通过将F3/F2之比设为0.4以上,从而该第二三角胶38有效地有助于横向弹性系数。该轮胎2在操纵稳定性方面优异。进而该第二三角胶38具有能够耐载荷的充分的刚性。该轮胎2在耐久性方面优异。F3/F2之比优选为0.6以下。通过F3/F2之比设为0.6以下,从而能够抑制该第二三角胶38对轮胎质量的影响。能够抑制该第二三角胶38对滚动阻力的影响。
优选为厚度F1与厚度F2相等。详细而言,优选为F1相对于F2的F1/F2之比为0.9以上且1.1以下。
在图2中,双箭头H2为从胎圈基线BBL到第二三角胶38的径向外侧端的高度。高度H2与上述高度Hw之差H2-Hw优选为-10mm以上。通过将H2-Hw的差设为-10mm以上,从而该第二三角胶38有效地有助于胎圈10的部分的面内扭转刚性。该轮胎2在耐久性方面优异。从该观点来看,H2-Hw之差更优选为-8mm以上。H2-Hw之差优选为10mm以下。通过将H2-Hw之差设为10m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第二三角胶38对纵向弹性系数的影响。在该轮胎2中,能够维持良好的乘坐舒适性。进而能够抑制该第二三角胶38对轮胎质量的影响。能够抑制该第二三角胶38对滚动阻力的影响。从这些观点来看,H2-Hw之差更优选为8mm以下。
高度H2优选为50mm以上。通过将高度H2设为50mm以上,从而该第二三角胶38有助于胎圈10的部分的面内扭转刚性。该轮胎2在耐久性方面优异。高度H2优选为75mm以下。通过将高度H2设为75m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第二三角胶38对纵向弹性系数的影响。在该轮胎2中能够维持良好的乘坐舒适性。进而能够抑制该第二三角胶38对轮胎质量的影响。能够抑制该第二三角胶38对滚动阻力的影响。
如图3所示,在第二三角胶38的径向外侧部分,第二三角胶38与胎体帘布44的主部46连接。如上所述,在该部分,第二三角胶38的轴向内侧面由圆弧C1构成。即,主部46的外侧面的轮廓具有与圆弧C1相同的曲率半径,在该部分包括与圆弧C1重叠的圆弧C5。构成主部46外侧面的轮廓的圆弧C5,从最大宽度位置Pw附近朝向内侧延伸。
构成主部46外侧面的轮廓的圆弧C5优选为延伸至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附近。换言之,主部46外侧面的轮廓优选为从最大宽度位置Pw附近到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附近由单一的圆弧C5构成。该轮廓在轮胎2的侧壁部6的部分抑制具有特异的刚性的部分的形成。在该轮胎2中,侧壁部6的部分整体适当地挠曲。在该轮胎2中,侧壁部6的部分作为整体有效地有助于刚性。上述的挠曲有助于轮胎2的操纵稳定性。
在该轮胎2中,第二三角胶38位于胎体帘布44的折返部48与边口部8之间。在该轮胎2中,折返部48配置于比以往轮胎的折返部48靠轴向内侧。该配置能够抑制变形向折返部48集中。能够抑制松动的产生,因此该轮胎2在耐久性方面优异。
第一三角胶36的复弹性模量E1优选为60MPa以上。通过将该复弹性模量E1设定为60MPa以上,从而第一三角胶36有助于轮胎2的支承。该轮胎2在操纵稳定性方面优异。第一三角胶36的复弹性模量E1优选为70MPa以下。通过将该复弹性模量E1设定为70MPa以下,从而能够抑制第一三角胶36对刚性的影响。在该轮胎2中,能够适当地维持乘坐舒适性。
第二三角胶38的复弹性模量E2优选为60MPa以上。通过将该复弹性模量E2设定为60MPa以上,从而第二三角胶38有助于面内扭转刚性。该轮胎2在操纵稳定性方面优异。第二三角胶38的复弹性模量E2优选为70MPa以下。通过将该复弹性模量E2设定为70MPa以下,从而能够抑制第二三角胶38对刚性的影响。在该轮胎2中,能够适当地维持乘坐舒适性。
在本发明中,第一三角胶36的复弹性模量E1以及第二三角胶38的复弹性模量E2依据“JISK6394”的规定来测量。测量条件如下。
粘弹性光谱仪:岩本制作所的“VESF-3”
初始变形:10%
动变形:±1%
频率:10Hz
变形模式:拉伸
测量温度:70℃
在图2中双箭头L1为第一三角胶36的长度。该长度L1用从第一三角胶36的底面的轴向中心到第一三角胶36的前端42的长度表示。
长度L1优选为5mm以上。通过将该长度L1设定为5mm以上,从而第一三角胶36能够有效地有助于横向弹性系数。该轮胎2在操纵稳定性方面优异。长度L1优选为15mm以下。通过将该长度L1设定为15mm以下,从而能够获得具有适当的轮廓的胎体12。该胎体12有助于轮胎2的耐久性以及操纵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轮胎2各部件的尺寸以及角度是在将轮胎2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以成为正规内压的方式向轮胎2填充空气的状态下所测量的。在测量时不对轮胎2施加载荷。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正规轮辋意味着在轮胎2所依据的规格中规定的轮辋。JATMA规格中的“标准轮辋”,TRA规格中的“DesignRim”以及ETRTO规格中的“MeasuringRim”为正规轮辋。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正规内压意味着在轮胎2所依据的规格中规定的内压。JATMA规格中的“最高气压”、TRA规格中的“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以及ETRTO规格中的“INFLATIONPRESSURE”为正规内压。在该轮胎2为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在内压为180kPa的状态下,测量尺寸以及角度。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明确本发明的效果,但不应基于该实施例的记载限定地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1
获得具备图1所示的结构,并具备下述表1所示的规格的实施例1的充气轮胎。该轮胎的尺寸为“215/60R1695H”。第一三角胶、第二三角胶通过对相同的橡胶组成物进行交联而成形。该轮胎最大宽度处的高度Hw为64.5mm。厚度F2为4mm,F1/F2之比为0.5,F3/F2之比为0.5。在该轮胎中,胎体帘布的主部的轮廓从最大宽度位置到第一三角胶的前端的位置为止,由具有与圆弧C1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构成。
比较例1
在该轮胎中不设置第二三角胶。该轮胎的第一三角胶的长度L1如下述表1所示。此外该轮胎的胎体由两层胎体帘布构成。除了这些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比较例1的轮胎。比较例1为以往的轮胎。
比较例2、3
除了曲率半径R1、R2以及R3如表1所示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获得了比较例2、3的轮胎。
实施例2、3以及比较例4~6
除了曲率半径R1、R2以及R3以及Ht-Hw/2之差如表2所示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实施例2、3以及比较例4~6的轮胎。
实施例4~7
变更第二三角胶的高度H2,除了H2-Hw之差如表3所示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获得了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4~7的轮胎。
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
将轮胎组装于8.0JJ的轮辋,向该轮胎填充了空气以使内压成为230kPa。将该轮胎安装于轿车。使驾驶员在测试路线上驾驶该轿车,并对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在与操纵稳定性相关的评价中,确认N(空挡)附近以及变道的稳定性。该结果作为指数示于下述表1~3。数值越大,越优选。
耐久性
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向该轮胎填充空气以使内压成为230kPa。将该轮胎安装于鼓式行驶试验机,将8.15kN的纵向载荷负荷于轮胎。使该轮胎以100km/h的速度在半径为1.7m的鼓上行驶。并测量直至在轮胎确认出损伤为止的行驶距离。该结果作为以比较例1为基准的指数示于下述表1~3。数值越大越优选。
滚动阻力
使用滚动阻力试验机,在下述测量条件下测量了滚动阻力。
使用轮辋:8.0JJ
内压:230kPa
载荷:8.15kN
速度:80km/h
该结果用以比较例1为基准的指数值示于下述表1~3。数值越小越优选。
【表1】
表1评价结果
【表2】
表2评价结果
【表3】
表3评价结果
如表1-3所示,在实施例的轮胎中,评价比比较例的轮胎高。根据该评价结果,明确本发明的优异性。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说明的充气轮胎也能够应用于各种车辆。

Claims (5)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对胎圈、和架设于一方的胎圈与另一方的胎圈之间的胎体,
各个胎圈具备:芯部、从该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三角胶、以及在轴向上位于比该第一三角胶靠外侧的第二三角胶,
所述胎体具备胎体帘布,
所述胎体帘布在所述芯部的周围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通过该折返而在该胎体帘布形成有主部和折返部,
所述折返部位于所述第一三角胶与所述第二三角胶之间,
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形状为向径向外侧前端变细,并且向径向内侧前端变细,
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径向外侧端延伸到所述轮胎的最大宽度位置附近,
在所述第一三角胶的前端附近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厚度成为最大,
在用与周向垂直的面剖切所述轮胎的剖面中,所述第二三角胶的轴向内侧面的轮廓包括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圆弧C1,
所述圆弧C1从所述内侧面的轮廓的径向外侧端向内延伸,
所述第二三角胶的轴向外侧面的轮廓包括:向轴向外侧凸出的圆弧C2、和向轴向内侧凸出的圆弧C3,
所述圆弧C2从所述外侧面的轮廓的径向外侧端向内延伸,所述圆弧C3位于所述圆弧C2的径向内侧并与该圆弧C2相切,
在将从胎圈基线到所述轮胎的最大宽度位置的高度设为Hw时,
从胎圈基线到所述圆弧C2和所述圆弧C3的切点的高度Ht、与所述高度Hw的一半的高度之差Ht-Hw/2为-10mm以上且10mm以下,
所述圆弧C1的曲率半径R1大于所述圆弧C2的曲率半径R2,该曲率半径R2大于所述圆弧C3的曲率半径R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率半径R2相对于所述曲率半径R1之比R2/R1为0.6以上且0.9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率半径R3相对于所述曲率半径R2之比R3/R2为0.5以上且0.8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一对侧壁部、和位于各个侧壁部的径向内侧的一对边口部,
由所述轮胎的所述侧壁部和所述边口部构成的部分为胎侧部,
将在比所述最大宽度位置Pt靠径向内侧处所述胎侧部的外侧面上的位置亦即该胎侧部的厚度成为最大的位置设为Pr,
将沿着从所述位置Pr引出的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外侧面的法线测量出的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厚度设为F1,将所述第二三角胶的最大厚度设为F2,将在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外侧面上距离胎圈基线的径向高度为所述高度Hw的一半Hw/2的位置处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厚度设为F3时,
所述厚度F1相对于所述厚度F2的F1/F2之比为0.4以上且0.6以下,
所述厚度F3相对于所述厚度F2之比F3/F2为0.4以上且0.6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从胎圈基线到所述第二三角胶的径向外侧端的高度H2与所述高度Hw之差H2-Hw为-10mm以上且10mm以下。
CN201610479277.6A 2015-08-04 2016-06-27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64274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4108 2015-08-04
JP2015154108A JP6540343B2 (ja) 2015-08-04 2015-08-04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27410A true CN106427410A (zh) 2017-02-22
CN106427410B CN106427410B (zh) 2019-11-29

Family

ID=56507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9277.6A Active CN106427410B (zh) 2015-08-04 2016-06-27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1220B2 (zh)
EP (1) EP3127717B1 (zh)
JP (1) JP6540343B2 (zh)
CN (1) CN10642741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1878A (zh) * 2017-12-18 2018-05-29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三角胶的充气轮胎
CN111775637A (zh) * 2020-07-14 2020-10-16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钢承载型子午线轮胎胎圈结构
CN112976944A (zh) * 2019-12-18 2021-06-1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用无内胎轮胎及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9087B2 (ja) * 2018-06-28 2022-07-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070194B2 (ja) 2018-07-23 2022-05-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996674B (zh) * 2018-10-30 2022-11-25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在胎圈区域具有凹部的轮胎
JP7388056B2 (ja) * 2019-08-29 2023-11-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380014B2 (ja) * 2019-09-26 2023-11-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43274B2 (ja) * 2019-10-08 2021-09-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588252A (zh) * 2019-10-25 2019-12-20 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胶条,包含其的复合胎侧以及轮胎
JP6945807B1 (ja) * 2020-09-01 2021-10-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2616928B1 (ko) * 2021-09-14 2023-12-21 한국타이어앤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초저 회전저항 타이어를 위한 페이크 림프로텍트바 형성 방법 및 페이크 림프로텍트바가 형성된 타이어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U86479A1 (fr) * 1986-06-20 1986-12-02 Goodyear Tire & Rubber Bandages pneumatiques
EP0678404A1 (en) * 1994-04-18 1995-10-25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ire with reduced bead mass
EP0798139A2 (en) * 1996-03-26 1997-10-0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Pneumatic tyre
JPH09272313A (ja) * 1996-04-09 1997-10-2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EP0958946A2 (en) * 1998-05-15 1999-11-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radial tyre
JP2002293113A (ja) * 2001-03-29 2002-10-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航空機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EP1144207A3 (fr) * 1998-12-24 2002-11-13 Société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Bourrelet de pneumatique radial
CN1096966C (zh) * 1997-07-01 2002-12-2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型子午轮胎
JP2004182021A (ja) * 2002-11-29 2004-07-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940187A1 (fr) * 2008-12-22 2010-06-25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ayant des bourrelets perfectionnes
CN102224025A (zh) * 2008-10-21 2011-10-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FR2961128A1 (fr) * 2010-06-15 2011-12-16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ayant des bourrelets perfectionnes.
WO2015072322A1 (ja) * 2013-11-18 2015-05-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83606A (en) * 1978-12-16 1980-06-2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Radial tyre for automobile and its production
JPS62203701U (zh) * 1986-06-17 1987-12-25
DE19846854A1 (de) * 1998-10-12 2000-04-20 Dunlop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4643817B2 (ja) * 2000-11-27 2011-03-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20862B2 (ja) * 2000-12-28 2011-01-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934623B2 (ja) * 2004-03-29 2007-06-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587375B2 (ja) * 2004-12-28 2010-11-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621091B2 (ja) * 2005-08-10 2011-01-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210363A (ja) * 2006-02-07 2007-08-2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8205652B2 (en) * 2008-12-12 2012-06-2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Self-supporting pneumatic tire with optimized ply line
JP2012025280A (ja) 2010-07-23 2012-02-0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32817B2 (ja) * 2010-11-02 2015-06-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US9266399B2 (en) 2010-12-14 2016-02-23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with improved beads
FR2968601B1 (fr) 2010-12-14 2012-12-28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ayant des bourrelets perfectionnes.
JP6241920B2 (ja) * 2013-10-01 2017-12-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U86479A1 (fr) * 1986-06-20 1986-12-02 Goodyear Tire & Rubber Bandages pneumatiques
EP0678404A1 (en) * 1994-04-18 1995-10-25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ire with reduced bead mass
EP0798139A2 (en) * 1996-03-26 1997-10-0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Pneumatic tyre
JPH09272313A (ja) * 1996-04-09 1997-10-2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96966C (zh) * 1997-07-01 2002-12-2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型子午轮胎
EP0958946A2 (en) * 1998-05-15 1999-11-2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Heavy duty radial tyre
EP1144207A3 (fr) * 1998-12-24 2002-11-13 Société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Bourrelet de pneumatique radial
JP2002293113A (ja) * 2001-03-29 2002-10-0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航空機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4182021A (ja) * 2002-11-29 2004-07-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224025A (zh) * 2008-10-21 2011-10-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FR2940187A1 (fr) * 2008-12-22 2010-06-25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ayant des bourrelets perfectionnes
FR2961128A1 (fr) * 2010-06-15 2011-12-16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ayant des bourrelets perfectionnes.
WO2015072322A1 (ja) * 2013-11-18 2015-05-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1878A (zh) * 2017-12-18 2018-05-29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三角胶的充气轮胎
CN112976944A (zh) * 2019-12-18 2021-06-1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用无内胎轮胎及制造方法
CN112976944B (zh) * 2019-12-18 2024-02-1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用无内胎轮胎及制造方法
CN111775637A (zh) * 2020-07-14 2020-10-16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钢承载型子午线轮胎胎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30620A (ja) 2017-02-09
JP6540343B2 (ja) 2019-07-10
CN106427410B (zh) 2019-11-29
EP3127717B1 (en) 2017-11-29
US10081220B2 (en) 2018-09-25
US20170036490A1 (en) 2017-02-09
EP3127717A1 (en)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27410A (zh) 充气轮胎
CN104002618B (zh) 充气轮胎
CN103317971B (zh) 充气轮胎
US11331963B2 (en) Run-flat tire
US7712498B2 (en) Run flat tire
JP568724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505965B (zh) 充气轮胎
CN105764712A (zh) 充气轮胎
CN107053961B (zh) 充气轮胎
JP674356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9862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1654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14239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596860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6476540A (zh) 充气轮胎
JP201712190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7838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861451B (zh) 充气轮胎
JP660704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42735A (zh) 充气轮胎
EP2602125A1 (en) Pneumatic tire
JP201809513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91028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05884B2 (ja) 二輪自動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52299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