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4358A - 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4358A
CN106394358A CN201610619405.2A CN201610619405A CN106394358A CN 106394358 A CN106394358 A CN 106394358A CN 201610619405 A CN201610619405 A CN 201610619405A CN 106394358 A CN106394358 A CN 106394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at
state
header boar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94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94358B (zh
Inventor
增田英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394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4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94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4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sucked from the seat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til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将空调装置设置成适当地追随前倾转机构的动作的形态。座椅具有能够调节座椅座垫(3)的前部的座面角度的前倾转机构(6)和安装于座椅座垫(3)的空调装置(10)。前倾转机构(6)构成为,通过座椅座垫(3)的前板(3Fb)绕着作为与两个侧框架(3Fa)的连结点的旋转轴(6B)沿高度方向旋转来调节座椅座垫(3)的前部的座面角度。空调装置(10)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前板(3Fb)的底部枢轴连接的前侧枢轴连接部(1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架设于两个侧框架(3Fa)之间的前管(5C)枢轴连接的后侧枢轴连接部(10B)以及通过滑动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滑动构造(10C),架设在前板(3Fb)的底部与前管(5C)之间。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详细而言,涉及具有能够调节座椅座垫的前部的座面角度的前倾转机构和安装于座椅座垫的空调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用座椅中,已知有座椅座垫具备空调装置的座椅。上述空调装置安装于从下侧支承缓冲垫的支承弹簧,构成为从下侧向形成于缓冲垫的通风路内送入风。上述支承弹簧构成为一体地张设在座垫框架的框内而在固定位置从下侧支承缓冲垫。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6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座椅座垫具备能够调节前部的座面角度的前倾转机构的情况下,无法使安装于支承弹簧的空调装置适当地追随通过座面角度的调节而上升下降的缓冲垫。本发明作为解决上述的问题的发明而创立,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将空调装置设置成适当地追随前倾转机构的动作的形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采用如下的方案。
第一发明是具有能够调节座椅座垫的前部的座面角度的前倾转机构和安装于座椅座垫的空调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前倾转机构构成为,通过使架设在座椅座垫的两个侧框架之间的前板绕着该前板与两个侧框架的连结点沿高度方向旋转,来调节座椅座垫的前部的座面角度。空调装置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前板的底部枢轴连接的前侧枢轴连接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架设在两个侧框架之间的圆管枢轴连接的后侧枢轴连接部、以及能够通过滑动使两个枢轴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滑动构造,并且以能够通过滑动构造的滑动将前倾转机构的动作抵消的方式架设在前板的底部与圆管之间。
根据该第一发明,即使前板与圆管之间的距离因前倾转机构的动作而发生变化,空调装置也会维持相对于它们能够旋转的枢轴连接状态不变,通过滑动构造的滑动而保持成架设于它们之间的状态。因此,能够使空调装置适当地追随前倾转机构的动作。
第二发明以上述的第一发明为基础,成为如下的结构。即,滑动构造构成为,组装成能够相互滑动的状态的一方的构件相对于另一方的构件,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卡挂成在高度方向上防止剥离的状态,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组装成由宽度比上述两端部位大的引导件在宽度方向上填充了缝隙的状态。
根据该第二发明,能够以沿宽度方向紧凑且具有高构造强度的形态形成能够适当地进行滑动构造的相互滑动的两个构件之间的倾斜限制的结构。
第三发明以上述的第二发明为基础,成为如下的结构。即,滑动构造的一方的构件构成为经由筋状突起在高度方向上与另一方的构件局部接触,该筋状突起从任一方的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朝向对方侧的构件沿高度方向突出且沿滑动方向呈筋状地延伸。
根据该第三发明,能够减少滑动构造的两个构件之间的滑动阻力而使滑动能够顺畅地进行。
第四发明以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发明中的任一发明为基础,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后侧枢轴连接部形成为从外周侧向圆管嵌入的C字状的钩,在该钩的内周面上突出形成有与圆管局部接触的滑动突起。
根据该第四发明,能够减少后侧枢轴连接相对于圆管的滑动阻力而使旋转能够顺畅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空调装置的安装部位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座椅座垫进行了倾转下降的状态的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表示座椅座垫进行了倾转上升的状态的以与图3相同的截面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图5是将图3~图4的主要部分构造放大的示意图。
图6是从后侧观察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从图6拆卸了钩和通道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从底侧观察钩的立体图。
图9是图6的IX-IX线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
2 座椅靠背
3 座椅座垫
3F 座垫框架
3Fa 侧框架
3Fb 前板
3Fb1 倾斜支承部
3Fb2 凹部
3S 支承弹簧
4 滑轨
5 座椅升降器
5A 前连杆
5A1 套筒
5A2 连结轴
5B 后连杆
5B1 套筒
5B2 连结轴
5C 前管(圆管)
5D 后管
5E 驱动单元
6 前倾转机构
6A 倾转臂
6B 旋转轴
6C 驱动单元
6D 屈伸连杆
10 空调装置
10A 前侧枢轴连接部
10B 后侧枢轴连接部
10C 滑动构造
11 通风器
12 安装板(另一方的构件)
12A 圆孔
12B 轴支承片
12C 轨道片
12C1 狭缝
12C2 阻挡件
13 轴销
14 安装托架
14A 安装螺栓
14B 轴支承片
14C 保持部
15 钩(一方的构件)
15A 滑动突起
15B 滑动连结部
15B1 卡挂片
15B1a 爪部
15B1b 滑动突起
15B2 引导件
15B2a 突出部
15B3 筋状突起
16 通道
16A 波纹部
16B 小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实施例1
<座椅1的基本构造>
首先,使用图1~图9,说明实施例1的座椅1(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1构成为汽车的右侧座席,成为具备作为就座乘员的靠背的座椅靠背2和作为就座部的座椅座垫3的结构。上述座椅1构成为所谓“动力座椅”,且构成为能够分别通过基于开关的操作的电动操作,来进行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的调整和座椅座垫3的就座位置的调整。
具体而言,座椅靠背2构成为,其左右两侧的下端部分别经由未图示的电动式的调角器(recliner)而与座椅座垫3的左右两侧的后端部连结。由此,座椅靠背2构成为,平时保持通过上述的未图示的各调角器而将其靠背角度固定的状态,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开关的操作对各调角器进行电动操作,来沿前后方向调整其靠背角度。
而且,座椅座垫3构成为经由左右一对电动式的滑轨4而连结于车辆的地板上。由此,座椅座垫3构成为,平时保持通过上述的各滑轨4而将其就座位置固定的状态,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开关的操作对各滑轨4进行电动操作,来沿前后方向调整其就座位置。
而且,座椅座垫3构成为在该座椅座垫3与上述的左右一对滑轨4之间分别设有电动式的座椅升降器5。由此,座椅座垫3构成为,平时保持通过上述座椅升降器5而将其就座高度固定的状态,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开关的操作对座椅升降器5进行电动操作,来调整其就座高度。
而且,座椅座垫3构成为在其前部具备电动式的前倾转机构6。由此,座椅座垫3构成为,平时保持通过上述的前倾转机构6而将其支承就座乘员的大腿部的前部的支承角度固定的状态,通过利用未图示的开关的操作对前倾转机构6进行电动操作,来沿高度方向调整上述前部的支承角度。
这样,座椅1构成为能够进行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的调整(前后两方向)、座椅座垫3的就座位置的调整(前后两方向和上下两方向)、座椅座垫3的前部的支承角度的调整(上下两方向)这八个方向的调整。这些调整通过基于在座椅座垫3的车辆外侧(朝向图示为左侧)的侧部等部位设置的未图示的开关的操作的电动操作来进行。
而且,在上述座椅1上,在上述的对就座乘员的大腿部进行支承的座椅座垫3的前部部位还具备进行用于防止因就座于座椅座垫3而引起的闷热的换气的吸气式的空调装置10。上述空调装置10安装在通过上述的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而上升下降的座椅座垫3的前板3Fb的底部。详细而言,为了避免与形成在上述的前板3Fb上的后述的凹部3Fb2之间的干涉,上述空调装置10成为以横跨的方式假设在倾斜支承部3Fb1与前管5C之间的状态,该倾斜支承部3Fb1比前板3Fb的凹部3Fb2靠后侧且向斜下方向延伸,该前管5C架设在位于倾斜支承部3Fb1的后侧的座椅座垫3的两个侧框架3Fa之间。
上述空调装置10如上述那样架设在前板3Fb与前管5C之间,而构成为,通过前板3Fb借助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而上升下降的动作,来改变在前板3Fb与前管5C之间架设的角度和/或架设间隔。其理由在于,前板3Fb以设定在比前管5C靠后侧的位置的旋转轴6B为中心而上升下降。
然而,上述空调装置10即使架设在如上述那样改变架设角度和/或架设间隔的前板3Fb与前管5C之间,也不会阻碍前板3Fb的升降动作,而是以保持与它们适当地卡合的状态的方式安装。以下,关于上述的空调装置10相对于前板3Fb和前管5C的具体安装构造,与座椅座垫3的具体结构一并详细地进行说明。
<座椅座垫3>
首先,说明座椅座垫3的结构。座椅座垫3构成为,构成其骨架的金属制的座垫框架3F组合成沿着座椅座垫3的外周形状的俯视呈方形框状的形态。具体而言,座垫框架3F具有左右一对侧框架3Fa和架设在各侧框架3Fa的前端部之间而从下方侧支承就座乘员的大腿部的前板3Fb,在各侧框架3Fa的前部之间和后部之间分别沿座椅宽度方向架设有由金属制的圆管材构成的前管5C和后管5D,由此,座垫框架3F构成为整体组合成俯视呈方形框状的形态。在上述前管5C与后管5D之间,在座椅宽度方向的四个部位架设有用于从下方侧弹性且柔软地支承组装于座垫框架3F的上部的未图示的缓冲垫的支承弹簧3S。在此,前管5C相当于本发明的“圆管”。
上述的各侧框架3Fa分别由沿前后方向冲切成长条的板形状的一张钢板材形成。上述各侧框架3Fa分别以面朝座椅宽度方向的形态竖立设置,其上缘部和下缘部分别向座椅外侧折弯,由此成为提高了相对于弯曲或扭转的构造强度的结构。
前板3Fb由沿座椅宽度方向冲切成长条的板形状的一张钢板材形成。上述前板3Fb以从上方侧面朝高度方向而横跨在上述的各侧框架3Fa的前端部之间的形态安设。上述前板3Fb被设置为如下状态:以向后方侧延伸的形态与上述前板3Fb的左右两侧部结合的各倾转臂6A分别在各侧框架3Fa的内侧部以能够通过相互配置在同轴上的位置的面朝座椅宽度方向的旋转轴6B而旋转的方式轴连结。由此,前板3Fb构成为通过以上述的各旋转轴6B为中心的高度方向的旋转来改变其支承就座乘员的大腿部的上面部的角度。上述的各旋转轴6B配置在比前管5C靠后方侧且稍靠上方侧的位置(参照图3)。
如图1所示,上述的前板3Fb成为其前侧的缘部和左右两侧的各缘部分别向座椅下方侧折弯而提高相对于弯曲和/或扭转的构造强度,并且形成为以在外周部不立起边缘的形态进行了圆角化的形状。而且,前板3Fb在其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后部区域形成有以前高后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支承部3Fb1。通过上述倾斜支承部3Fb1,前板3Fb构成为能够以前高后低的舒适的角度姿势从下方侧支承就座乘员的大腿部。而且,在上述前板3Fb的面朝上方侧的前部区域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形成有成为未图示的气囊单元的收纳部的横长状的凹部3Fb2,该气囊单元在车辆发生了前部碰撞时为了防止就座乘员的所谓下潜现象而展开。
<座椅升降器5>
座椅升降器5由左右一对四节连杆机构构成,该左右一对四节连杆机构具有左右一对前连杆5A、左右一对后连杆5B、以及向车辆外侧的后连杆5B传递升降动作用的转动力和/或制动力的驱动单元5E。
各前连杆5A配置在相对于各侧的侧框架3Fa成为车辆外侧的偏置的左右非对称的位置。各前连杆5A的上端部被组装成经由圆筒状的套筒5A1与各侧的侧框架3Fa以能够相对于旋转的方式轴连结的状态,下端部被组装成经由连结轴5A2与各侧的滑轨4的上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轴连结的状态。在上述的各套筒5A1之间,以两端部嵌合到这些套筒5A1的圆筒内的形态缩径的带阶梯的圆管形状的前管5C从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分别被插入到这些套筒5A1的圆筒内而被组装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各套筒5A1轴连结的状态。
各后连杆5B也配置在相对于各侧的侧框架3Fa成为车辆外侧的偏置的左右非对称的位置。各后连杆5B的上端部被组装成经由圆筒状的套筒5B1与各侧的侧框架3Fa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轴连结的状态,下端部被组装成经由连结轴5B2与各侧的滑轨4的上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轴连结的状态。在上述的各套筒5B1之间,以两端部嵌合到这些套筒5B1的圆筒内的形态缩径的带阶梯的圆管形状的后管5D从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分别被插入到这些套筒5B1的圆筒内而被组装成与其一体地连结的状态。通过上述组装,各后连杆5B成为能够经由上述的后管5D而相互一体地转动的状态,且成为提高了相对于弯曲和/或扭转的构造强度的状态。
并且,在配置于车辆外侧的后连杆5B上连结有用于向该后连杆5B传递旋转驱动力和/或制动力的驱动单元5E。上述驱动单元5E安装于车辆外侧的侧框架3Fa,为了能够向设置于同侧的后连杆5B传递旋转驱动力和/或制动力而通过未图示的小齿轮与扇形齿轮的啮合构造与该后连杆5B连结成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
上述座椅升降器5以如下方式来操作:通过利用上述未图示的开关的操作对上述驱动单元5E进行驱动操作,从而向车辆外侧的后连杆5B传递转动力,使得各侧的后连杆5B和/或前连杆5A一齐进行升降动作。而且,在未进行上述未图示的开关的操作时,上述座椅升降器5通过由驱动单元5E发挥的制动力而保持成各侧的后连杆5B和/或前连杆5A的动作一齐停止的状态。
<前倾转机构6>
前倾转机构6具有:与上述的前板3Fb的左右两侧部结合而向后方侧延伸出的倾转臂6A;将各倾转臂6A的后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各侧框架3Fa轴连结的旋转轴6B;连杆连结在前板3Fb与前管5C之间的左右一对屈伸连杆6D;以及向车辆内侧的屈伸连杆6D传递屈伸运动用的转动力和/或制动力的驱动单元6C。
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上述的各屈伸连杆6D成为向其根部侧的端部插入前管5C从而各屈伸连杆6D经由前管5C以相互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状态。上述驱动单元6C安装于车辆内侧的侧框架3Fa,成为以能够向设置在同侧的屈伸连杆6D传递旋转驱动力和/或制动力的方式与该屈伸连杆6D连结的状态。
上述前倾转机构6以如下方式来操作:通过利用上述未图示的开关的操作对上述驱动单元6C进行驱动操作,从而向车辆内侧的屈伸连杆6D传递其转动力,使得各侧的屈伸连杆6D一齐进行屈伸运动。如图3所示,上述前倾转机构6通过上述各屈伸连杆6D的伸展运动而使前板3Fb进行上升动作(以下,称为“倾转上升动作”),以使其以从前管5C远离的形式以旋转轴6B为中心向上方侧抬起。
而且,如图4所示,上述前倾转机构6通过上述各屈伸连杆6D的屈折运动而使前板3Fb进行下降动作(以下,称为“倾转下降动作”),以使其以接近前管5C的形式向下方侧下沉。而且,在未进行上述未图示的开关的操作时,上述前倾转机构6通过由驱动单元6C发挥的制动力而保持成各侧的屈伸连杆6D的动作一齐停止的状态。
在上述座垫框架3F的上部组装有能够弹性且柔软地承受就座乘员的载荷的未图示的发泡聚氨酯制的缓冲垫。上述缓冲垫在其表面整体覆盖有未图示的布制的座垫罩,通过座垫罩的前后左右的各周缘部向下方侧拉入而固定于座垫框架3F,从而保持组装于座垫框架3F的上部的状态。
<空调装置10>
如图2~图5所示,空调装置10架设在通过上述的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而进行升降运动的前板3Fb与不追随前板3Fb的升降动作的前管5C之间。具体而言,如图6~图7所示,上述空调装置10具有:作为通风机的通风器11;安装于通风器11的上面部的金属制的安装板12;在安装板12的前端部组装成能够通过轴销13进行轴旋转的状态的金属制的安装托架14;在安装板12的后端部组装成能够进行前后滑动的状态的金属制的钩15;以及与通风器11的上表面侧的吸气口连接的橡胶制的通道16。在此,钩15相当于本发明的“一方的构件”,安装板12相当于本发明的“另一方的构件”。
如图7所示,上述的安装板12通过将一张金属板冲切而形成,其四个角通过螺丝紧固而一体地结合于上述的通风器11的上面部。在上述安装板12的中央部贯通形成有避开形成于上述的通风器11的上表面部的吸气口而向上方侧开口的圆孔12A。
安装托架14通过将一张金属板冲切而形成,如图2~图3所示,紧贴(贴靠)于上述的前板3Fb的倾斜支承部3Fb1的底面部并通过两根安装螺栓14A一体地紧固固定于该底面部。如图2所示,上述安装托架14通过以下方式而组装成能够以轴销13为中心相对于安装板12旋转的状态:将在安装托架14的左右两端部向下方侧折弯而形成的各轴支承片14B分别安设成从座椅外侧紧贴于在上述的安装板12的前端侧的左右两端部向上方侧折弯而形成的各轴支承片12B的状态,并向它们以沿座椅宽度方向贯通的方式插通并组装轴销13。通过经由上述轴销13实现的安装托架14能够相对于安装板12旋转的连结构造,构成了能够使空调装置10相对于前板3Fb的底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连接(日文:枢着)的前侧枢轴连接部10A。
而且,如图6~图7所示,在上述的安装托架14的后端部形成有呈C字状地突出的保持部14C,该保持部14C能够将形成在后述的通道16的管路的中间部的小径部16B从后方侧嵌入并形成为进行了约束的状态。如图3~图4所示,在上述的安装托架14通过螺栓紧固而组装于前板3Fb的底面部的状态下,上述保持部14C设置于从前板3Fb向后方侧突出的位置。上述保持部14C通过使通道16的小径部16B嵌合于其内部,从而将通道16的上端侧的开口的朝向保持为相对于前板3Fb始终朝向恒定的朝向的状态。通过上述保持,即使座椅座垫3的前部通过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而上升下降,通道16的上端侧的开口也会保持与在追随上述动作的未图示的缓冲垫的底面部形成的配风槽的连接口连接的状态。
如图6~图8所示,钩15在上述的安装板12的后端部形成的轨道片12C组装成能够前后滑动的状态。上述钩15成为在从与上述安装板12之间的安装部位向上方侧立起的位置具有在侧视时以使开口朝向后方侧的形态突出的大致C字状的嵌合形状的形状。如图2~图5所示,上述钩15通过其向后方侧开口的大致C字的嵌合形状从半径方向的外侧嵌入前管5C,从而组装成上述嵌合形状弹性地嵌合于前管5C的外周部而相对于前管5C能够沿旋转方向滑动的状态。通过上述钩15相对于前管5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的连结构造,构成了能够使空调装置10相对于前管5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连接的后侧枢轴连接部10B。
详细而言,上述钩15的大致呈C字状地突出的嵌合形状相对于前管5C的外周部以如下的形态嵌入,即:在圆周方向的一半以上的区域从外周侧以大一圈的大致同心的圆弧形状包围前管5C的外周部。通过上述组装,空调装置10能够利用钩15相对于前管5C进行滑动旋转的动作来吸收通过上述的前板3Fb的升降动作来改变前板3Fb与前管5C之间的架设角度的动作。在此,如图6所示,在上述钩15的大致呈C字状地突出的嵌合形状的内周面上,以沿座椅宽度方向呈筋状地延伸的形态突出的滑动突起15A形成在C字的两端附近部位及其之间的部位这圆周方向的三个部位的位置。
这些滑动突起15A如图5所示,在上述的钩15嵌入前管5C的外周部时,构成与前管5C的外周部以圆周方向的三点进行接触的点接触构造。通过这些滑动突起15A,能减少上述的钩15相对于前管5C进行滑动旋转时的接触面积,能顺畅地进行钩15的滑动旋转。如图6及图9所示,上述各滑动突起15A形成在上述钩15的大致呈C字状地突出的嵌合形状的内周面上的座椅宽度方向的除了两端部位之外的中央部位。
上述的钩15如图7~图8所示,在其下端部形成的滑动连结部15B从后侧插入在上述的安装板12的后端部形成的轨道片12C而组装成能够前后滑动的状态。具体而言,如图8~图9所示,上述滑动连结部15B成为具有卡挂片15B1、引导件15B2和筋状突起15B3的形状,卡挂片15B1从钩15的底面部上的左右两端部位沿前后方向呈长条状地向下方侧延伸,引导件15B2从钩15的底面部上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沿前后方向呈长条状地向下方侧延伸,筋状突起15B3从钩15的底面部上的上述各卡挂片15B1与引导件15B2的配置间区域沿前后方向呈长条状地向下方侧以较小的程度突出。
上述各卡挂片15B1及引导件15B2分别成为从上述钩15的底面部上朝向下方侧以上下尺寸一致的方式垂下至前端部的形状,并成为沿前后方向以恒定截面延伸的形状。上述各卡挂片15B1和引导件15B2成为向下方侧延伸至彼此相同的高度位置的形状。
详细而言,上述各卡挂片15B1构成为,在它们的向下方侧延伸出的前侧的各端部分别形成有朝向彼此面对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呈檐状地突出的爪部15B1a。上述各卡挂片15B1在它们的内侧面之间从前方侧接纳上述的安装板12的轨道片12C,以能够通过它们的内侧面从两外侧紧贴于该轨道片12C并能够通过各爪部15B1a从下方侧紧贴于该轨道片12C的状态组装于轨道片12C。
详细而言,上述各卡挂片15B1成为它们的内侧面间的横宽比轨道片12C的横宽稍大的形状,成为能够从座椅宽度方向的两外侧以稍微空出间隙的方式紧贴于轨道片12C的状态。而且,上述各卡挂片15B1的爪部15B1a成为能够使在它们的上表面上以沿前后方向呈筋状地延伸的形态突出形成的各滑动突起15B1b分别从下方侧紧贴于上述轨道片12C的状态,并成为以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两点从下方侧支承轨道片12C的状态。
而且,引导件15B2成为座椅宽度方向的宽度比上述的各卡挂片15B1大的构造强度高的结构。上述引导件15B2通过将上述的安装板12的轨道片12C组装于上述的各卡挂片15B1的内侧面之间而嵌入到在该轨道片12C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以朝向后方侧开口的形态切出的狭缝12C1(参照图8)内,并相对于该狭缝12C1组装成几乎不存在座椅宽度方向的间隙的状态。通过上述组装,引导件15B2相对于轨道片12C组装成沿座椅宽度方向不会松动的状态。
在上述引导件15B2的向下方侧延伸出的前侧的端部形成有突出部15B2a,该突出部15B2a向座椅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突出而从下方侧紧贴于上述的轨道片12C。详细而言,上述突出部15B2a以与上述的轨道片12C的底面部之间沿高度方向稍微具有间隙的方式从下方侧紧贴于轨道片12C。上述突出部15B2a作为防脱部发挥功能,在向上述的钩15与安装板12之间输入了使它们沿高度方向剥离的大载荷时,该防脱部抵上轨道片12C的底面部而防止钩15从安装板12剥离。
而且,各筋状突起15B3分别通过在上述的各卡挂片15B1的内侧面之间组装安装板12的轨道片12C而从上方侧紧贴于该轨道片12C的上面部。通过上述各筋状突起15B3从上方侧进行的支承,与上述的各卡挂片15B1的爪部15B1a从下方侧进行的支承一起发挥作用,轨道片12C以从高度方向的两侧被夹持的方式相对于滑动连结部15B组装成沿高度方向不会松动的状态。
如图8所示,上述轨道片12C形成为从安装板12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后端部位朝向后方侧呈板状地延伸的形态。在上述轨道片12C的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将轨道片12C以沿座椅宽度方向分割成两部分的方式进行切分的狭缝12C1。上述狭缝12C1作为穿入部发挥功能,用于将如前述那样形成于钩15的滑动连结部15B的引导件15B2从后侧穿入。而且,在上述轨道片12C的后端部形成有向座椅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突出的阻挡件12C2。
上述阻挡件12C2成为与上述的滑动连结部15B的各卡挂片15B1的内侧面间的横宽相比向座椅宽度方向的两外侧突出的形状。通过将滑动连结部15B从后侧组装于上述的轨道片12C的动作,上述阻挡件12C2以缩窄狭缝12C1的孔宽的方式被向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压窄而容许滑动连结部15B向轨道片12C的组装。并且,通过组装成滑动连结部15B越过上述限动件12C2而被轨道片12C穿过的状态,上述限动件12C2复原而成为向滑动连结部15B的各卡挂片15B1的后侧突出的状态,防止滑动连结部15B从轨道片12C向后侧脱落。
上述轨道片12C通过组装在上述的滑动连结部15B的各卡挂片15B1的内侧面之间而成为引导件15B2穿入在该狭缝12C1内的状态,成为通过引导件15B2将钩15支承为沿座椅宽度方向不会松动的状态。而且,通过上述组装,上述轨道片12C成为上述的各卡挂片15B1的爪部15B1a的滑动突起15B1b从下方侧紧贴于上述轨道片12C的底面部的左右两个部位并且各筋状突起15B3从上方侧紧贴于上述轨道片12C的上面部的两个部位的状态,且成为通过上述滑动突起15B1b和筋状突起15B3将钩15支承为沿高度方向也不会松动的状态。通过上述各支承,轨道片12C除了将钩15支承为沿座椅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不会松动之外,还将其支承为沿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回旋方向也不会倾斜。
通过上述各支承,钩15相对于轨道片12C组装成能够使引导件15B2以沿着狭缝12C1的延伸形状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滑动的状态。通过构成为上述的引导件15B2、各滑动突起15B1b及筋状突起15B3与轨道片12C局部接触,上述钩15成为相对于轨道片12C以少的接触面积被支承为沿上述各方向不会松动的状态,能够相对于轨道片12C沿前后方向顺畅地滑动。
如上所述,通过将钩15相对于安装板12组装成能够前后滑动的状态,能够通过钩15相对于安装板12进行前后滑动的动作来吸收在图3~图5中所述的前板3Fb借助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而相对于前管5C进行升降动作从而改变相对于它们的架设间隔的动作。通过构成为上述钩15相对于安装板12的轨道片12C组装成能够前后滑动,构成了能够通过滑动来使上述的前侧枢轴连接部10A与后侧枢轴连接部10B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滑动构造10C。
如图3~图7所示,通道16设置成其作为图示下端侧的一端与形成在上述的通风器11的上面侧的吸气口连接且作为图示上端侧的另一端与形成在未图示的缓冲垫的底面部上的配风槽的连接口连接的状态。上述通道16的管路为橡胶制,通过形成在该管路的中间部的小径部16B嵌入形成在前述的安装托架14上的保持部14C,从而上述通道16成为以从该小径部16B起的上侧的区域能够与安装托架14一体动作的方式被约束于安装托架14的状态。
在上述通道16的比上述小径部16B靠下侧的管路部分形成有使该管路部分容易向前后左右弯折挠曲的波纹部16A。通过上述波纹部16A,如图3~图5所示,通道16构成为,安装于上述安装托架14的小径部16B和与通风器11的吸气口连接的图示下端侧的端部之间的管路部分容易弯折挠曲成将与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相伴的安装板12与安装托架14的相对旋转抵消的形态。通过上述通道16的连接,空调装置10将由通风器11发挥的吸引力向未图示的缓冲垫的配风槽的连接口传递,从自该配风槽的各个部位朝向缓冲垫的就座面贯通空出的通气孔吸入空气,对座椅座垫3的表面进行换气来防止就座引起的闷热。
上述结构的空调装置10以如上述那样,以安装托架14一体地安装于前板3Fb的底面部且钩1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入前管5C的外周部的状态,架设在前板3Fb与前管5C之间。通过上述安装,空调装置10成为上述的安装托架14牢固地一体地结合于前板3Fb的状态。而且,空调装置10成为钩15相对于前管5C以在圆周方向的一半以上的区域从外周侧以大一圈的大致同心的圆弧形状将前管5C包围的形态嵌入的状态,并且成为牢固地组装成沿径向难以脱落的形态的状态。
上述空调装置10通过如上述那样进行组装,从而随着前板3Fb借助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而进行升降动作,安装托架14以轴销13为中心相对于安装板12进行旋转,钩15相对于前管5C进行旋转,由此将改变相对于前板3Fb和前管5C的架设角度的动作抵消。而且,上述空调装置10中,随着前板3Fb借助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而进行升降动作,钩15相对于安装板12进行前后滑动,由此将改变相对于前板3Fb和前管5C的架设间隔的动作抵消。
这样,空调装置10被安装成如下状态:即使前板3Fb的位置因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而改变,也能够维持以高安装强度安装于前板3Fb或前管5C。因此,即使从上方侧向安装于前管5C的钩15施加负载,钩15也会维持为牢固地安装于前管5C的状态,从而能够防止钩15从前管5C脱落。而且,能够将作为重量物的空调装置10不脱落地稳定支承在前板3Fb与前管5C之间。
详细而言,上述空调装置10,通过利用前后滑动将上述的倾转上升动作或倾转下降动作抵消的钩15与安装板12的安装构造成为在它们之间沿座椅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不会产生松动的构造,而成为难以作用有与间隙的产生相伴的弯曲的负荷而发挥高构造强度的结构。而且,上述钩15与安装板12的安装构造由于将钩15相对于安装板12安装成沿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不会倾斜或回旋,因此成为不会阻碍前后滑动而能够使其顺畅地进行,且难以向其他的部位施加负荷的结构。
<总结>
对以上进行总结,则本实施例的座椅1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座椅1具有能够调节座椅座垫3的前部的座面角度的前倾转机构6和安装于座椅座垫3的空调装置10。前倾转机构6构成为,通过架设于座椅座垫3的两个侧框架3Fa之间的前板3Fb绕着作为与两个侧框架3Fa的连结点的旋转轴6B而沿高度方向旋转,来调节座椅座垫3的前部的座面角度。
空调装置10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连接于前板3Fb的底部的前侧枢轴连接部1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枢轴连接于架设在两个侧框架3Fa之间的前管5C(圆管)的后侧枢轴连接部10B、以及能够通过滑动而使上述前侧枢轴连接部10A与后侧枢轴连接部10B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滑动构造10C,以能够通过滑动构造10C的滑动将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抵消的方式架设在前板3Fb的底部与前管5C之间。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前板3Fb与前管5C之间的距离因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而变化,空调装置10也会维持相对于它们能够旋转的枢轴连接状态不变,通过滑动构造10C的滑动而保持为架设于它们之间的状态。因此,能够使空调装置10适当地追随前倾转机构6的动作。
上述滑动构造10C构成为,钩15(组装成相互能够滑动的状态的一方的构件)的滑动连结部15B相对于安装板12(另一方的构件)的轨道片12C在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卡挂成沿高度方向防止剥离的状态,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组装成由宽度比上述两端部位大的引导件15B2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填充了缝隙的状态。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以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紧凑且具有高构造强度的形态形成能够适当地进行滑动构造10C的相互滑动的钩15与轨道片12C之间的倾斜限制的结构。
而且,上述滑动连结部15B构成为经由筋状突起15B3而与轨道片12C在高度方向上局部接触,该筋状突起15B3从座椅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朝向轨道片12C(对方侧的构件)沿高度方向突出且沿滑动方向呈筋状地延伸。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少钩15相对于轨道片12C的滑动阻力而顺畅地进行滑动。
而且,后侧枢轴连接部10B形成为从外周侧嵌入前管5C的C字状的钩15,在该钩15的内周面上突出形成有与前管5C局部接触的滑动突起15A。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少后侧枢轴连接部10B相对于前管5C的滑动阻力而顺畅地进行旋转。
<其他的实施例>
以上,虽然使用一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也可以应用于汽车的右侧座席以外的座椅,而且还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在铁路等汽车以外的车辆、航空器、船舶等其他的交通工具中所使用的座椅。
而且,安装空调装置的后侧枢轴连接部的圆管也可以一体地结合设置于两个侧框架之间,还可以设置成在座椅升降器或前倾转机构驱动时进行轴旋转。而且,后侧枢轴连接部相对于圆管也可以通过不是从外周侧嵌合而是将圆管以沿轴向贯通的状态穿入后侧枢轴连接部来组装的连结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枢轴连接。而且,前侧枢轴连接部可以构成为在前板的底部结合托架,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该托架进行枢轴连接或者以能够倾斜运动的方式卡挂于该托架。
而且,滑动构造也可以不是在空调装置中沿前后方向笔直滑动,可以是沿高度方向倾斜地笔直滑动或弯曲滑动。而且,滑动构造通过构成为组装成相互能够滑动的状态的一方的构件相对于另一方的构件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卡挂成沿高度方向防止剥离的状态,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组装成由宽度比两端部位大的引导件在宽度方向上填充了缝隙的状态,能够以沿宽度方向紧凑且具有高构造强度的形态形成能够适当地进行相互滑动的两构件间的倾斜限制的结构。
而且,滑动构造通过构成为其一方的构件经由筋状突起在高度方向上与另一方的构件局部接触,该筋状突起从任一方的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朝向对方侧的构件沿高度方向突出且沿滑动方向呈筋状地延伸,能够减少两构件间的滑动阻力而顺畅地进行滑动。而且,滑动构造也可以构成为,组装成相互能够滑动的状态的一方的构件相对于另一方的构件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卡挂成沿高度方向防止剥离的状态,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组装成由宽度比上述中央部位大的引导件在宽度方向上填充了缝隙的状态。

Claims (4)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能够调节座椅座垫的前部的座面角度的前倾转机构和安装于所述座椅座垫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前倾转机构构成为,通过使架设在所述座椅座垫的两个侧框架之间的前板绕着该前板与所述两个侧框架之间的连结点沿高度方向旋转,来调节所述座椅座垫的前部的座面角度,
所述空调装置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前板的底部枢轴连接的前侧枢轴连接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架设在所述两个侧框架之间的圆管枢轴连接的后侧枢轴连接部、以及能够通过滑动使这两个枢轴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滑动构造,并且以能够通过所述滑动构造的滑动将所述前倾转机构的动作抵消的方式架设在所述前板的底部与所述圆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滑动构造成构成为,组装成能够相互滑动的状态的一方的构件相对于另一方的构件,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位卡挂成沿高度方向防止剥离的状态,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位组装成由宽度比所述两端部位大的引导件在宽度方向上填充了缝隙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滑动构造的所述一方的构件构成为经由筋状突起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另一方的构件局部接触,该筋状突起从任一方的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朝向对方侧的构件沿高度方向突出且沿滑动方向呈筋状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后侧枢轴连接部形成为从外周侧向所述圆管嵌入的C字状的钩,在该钩的内周面上突出形成有与所述圆管局部接触的滑动突起。
CN201610619405.2A 2015-07-31 2016-07-29 交通工具用座椅 Active CN106394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1688 2015-07-31
JP2015151688A JP6524843B2 (ja) 2015-07-31 2015-07-31 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4358A true CN106394358A (zh) 2017-02-15
CN106394358B CN106394358B (zh) 2018-11-30

Family

ID=57795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9405.2A Active CN106394358B (zh) 2015-07-31 2016-07-29 交通工具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94716B2 (zh)
JP (1) JP6524843B2 (zh)
CN (1) CN106394358B (zh)
DE (1) DE102016213558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1596A (zh) * 2017-12-19 2018-05-0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睡眠办公椅
CN109649233A (zh) * 2017-10-05 2019-04-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7981596B (zh) * 2017-12-19 2024-06-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睡眠办公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3866B (zh) 2014-04-11 2018-10-1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7406020B (zh) 2015-07-01 2019-09-10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US9925901B2 (en) * 2016-04-06 2018-03-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component spring system for dynamic thigh and cushion support
US11027631B2 (en) * 2016-08-05 2021-06-08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6720822B2 (ja) * 2016-10-14 2020-07-0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881129B2 (ja) * 2017-07-24 2021-06-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102018200024A1 (de) * 2018-01-02 2019-07-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Justierbare Schenkel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S10973337B2 (en) * 2018-06-29 2021-04-13 Ergomotion, Inc. Compact cardridge fan systm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an articulating bed
DE102018218494A1 (de) * 2018-10-29 2020-04-3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7107892B2 (ja) * 2019-06-12 2022-07-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FR3133032B1 (fr) * 2022-02-28 2024-03-01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Assise d’un siège de véhicule, sièg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associé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4715A (zh) * 2007-01-18 2008-07-23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4401350B2 (ja) * 2005-12-22 2010-01-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シート装置
CN103847538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WO2014104361A1 (ja) * 2012-12-28 2014-07-0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573827B2 (ja) * 2011-12-16 2014-08-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04973C2 (sv) * 1995-09-14 1997-06-02 Walinov Ab I en ventilerad fordonsstol ingående fläktanordning
JP4513555B2 (ja) * 2004-12-24 2010-07-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DE202011107805U1 (de) * 2011-10-06 2013-02-19 I.G. Bauerhin Gmbh Sitzgestell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JP6250349B2 (ja) * 2013-09-30 2017-12-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5067151A (ja) * 2013-09-30 2015-04-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1350B2 (ja) * 2005-12-22 2010-01-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シート装置
CN101224715A (zh) * 2007-01-18 2008-07-23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5573827B2 (ja) * 2011-12-16 2014-08-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03847538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用座椅
WO2014104361A1 (ja) * 2012-12-28 2014-07-0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9233A (zh) * 2017-10-05 2019-04-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7981596A (zh) * 2017-12-19 2018-05-0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睡眠办公椅
CN107981596B (zh) * 2017-12-19 2024-06-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睡眠办公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30492A (ja) 2017-02-09
CN106394358B (zh) 2018-11-30
US20170028875A1 (en) 2017-02-02
JP6524843B2 (ja) 2019-06-05
DE102016213558B4 (de) 2023-01-19
US9694716B2 (en) 2017-07-04
DE102016213558A1 (de)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4358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US7338126B2 (en)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with omni directional isolator
US8967646B2 (en) Axle suspension and axle lift for a vehicle axle
CN104512287A (zh) 交通工具座椅
CN105531147A (zh) 座椅
CN105683042A (zh) 用于飞行器座椅的独立铰接座椅板
US20170182915A1 (en) Leg rest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CA2618759A1 (en) Swivel seat and suspension apparatus
US7086658B2 (en) Multi-linking,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s
CN112455679B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航拍的遥感扫描装置
CN103604206B (zh) 固定装置及空调系统
JP639879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7106660U (zh) 驾驶室悬置系统及车辆
CN107131414B (zh) 一种曲面电视机挂架的挂臂
JP201113169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040080133A1 (en) Suspension travel-limiting arrangement
GB2120093A (en) Double latch adjustable seat assembly
EP2170633A1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suspension component
US20220193561A1 (en) A motion simulation apparatus
JP662384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7758695U (zh) 一种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235107U (zh) 一种屏幕姿态调整机构
JP637064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12316783U (zh) 用于清扫车的过渡吸管安装组件和清扫车
CN212316782U (zh) 用于清扫车的过渡吸管安装组件和清扫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