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080B - 环形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环形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080B
CN106104080B CN201580014984.1A CN201580014984A CN106104080B CN 106104080 B CN106104080 B CN 106104080B CN 201580014984 A CN201580014984 A CN 201580014984A CN 106104080 B CN106104080 B CN 106104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rotary shaft
side panel
disc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49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4080A (zh
Inventor
福田晃大
丰田俊郎
西井大树
斋藤俊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NSK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04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4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5/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5/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5/04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 F16H15/06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in which a member A of uniform effective diameter mounted on a shaft may co-operate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a member B
    • F16H15/32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in which a member A of uniform effective diameter mounted on a shaft may co-operate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a member B in which the member B has a curved friction surface formed as a surface of a body of revolution generated by a curve which is neither a circular arc centered on its axis of revolution nor a straight line
    • F16H15/36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in which a member A of uniform effective diameter mounted on a shaft may co-operate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a member B in which the member B has a curved friction surface formed as a surface of a body of revolution generated by a curve which is neither a circular arc centered on its axis of revolution nor a straight line with concave friction surface, e.g. a hollow toroid surface
    • F16H15/38Gearings providing a continuous range of gear ratios in which a member A of uniform effective diameter mounted on a shaft may co-operate with different parts of a member B in which the member B has a curved friction surface formed as a surface of a body of revolution generated by a curve which is neither a circular arc centered on its axis of revolution nor a straight line with concave friction surface, e.g. a hollow toroid surface with two members B having hollow toroid surfaces opposite to each other, the member or members A being adjustably mounted between the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 F16D1/08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 F16D1/09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with radial clamping due to axial loading of at least one pair of conical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1/108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having retaining means rotating with the coupling and acting by interengaging parts, i.e. positive coupling
    • F16D1/116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having retaining means rotating with the coupling and acting by interengaging parts, i.e. positive coupling the interengaging parts including a continuous or interrupted circumferential groove in the surface of one of the coupl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3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splin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防止基于由推压装置的推力产生的输入侧盘(2c)的轴向的弹性变形的微振磨损。形成在输入侧盘(2c)的中心孔(19)的内周面的轴向中间部的内花键部(13a),与形成在输入旋转轴(1b)的轴向一端部的外周面上的外花键部(12a)花键配合。形成在输入侧盘(2c)的中心孔(19)的内周面中的与内花键部(13a)的另一端侧相邻的部分的盘侧嵌合面部(22),与形成在输入旋转轴(1b)的外周面中的与外花键部(12a)的另一端侧相邻的部分的轴侧嵌合面部(23)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合。

Description

环形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汽车用变速装置或用于调节泵等各种工业用机械的运转速度的变速装置的环形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3-21451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31559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25821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8-275088号公报等所记载的半环形无级变速器就是用作汽车用变速装置。另外,在日本特开2004-169719号公报等中记载了利用环形无级变速器与行星齿轮机构的组合来扩大变速比的调整幅度的构造。
图2表示环形无级变速器的以往构造的第1例。在该以往构造的第1例中,一对输入侧盘2a、2b在将作为环形曲面的轴向一侧面彼此相对的状态下,以借助滚珠花键18能够远离或靠近移动且能进行与输入旋转轴1同步的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输入旋转轴1的轴向两端部的周围。输出筒3以能相对于输入旋转轴1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输入旋转轴1的轴向中间部周围。在输出筒3的外周面的轴向中央部固定设置有输出齿轮4,另外,在输出筒3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部通过花键配合以能够与输出筒3同步旋转的方式支承有一对输出侧盘5。在该状态下,一对输出侧盘5各自的作为环形曲面的轴向一侧面与输入侧盘2a、2b的轴向一侧面相对。
在一方(图2的左方)输入侧盘2a的轴向一侧面与一方输出侧盘5的轴向一侧面之间,以及在另一方(图2的右方)输入侧盘2b的轴向一侧面与另一方输出侧盘5的轴向一侧面之间,分别夹持有将周面形成为球状凸面的多个动力滚子6。动力滚子6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作为支承构件的耳轴7,并随着输入侧盘2a、2b的旋转而旋转,自输入侧盘2a、2b将动力传递到输出侧盘5。即,在环形无级变速器运转时,利用驱动轴8经由作为载荷凸轮的推压装置9驱动一方输入侧盘2a进行旋转。结果,支承于输入旋转轴1的轴向两端部的一对输入侧盘2a、2b沿彼此接近的方向被推压,并且同步旋转。并且,一对输入侧盘2a、2b的旋转经由动力滚子6传递到一对输出侧盘5,自输出齿轮4输出。
在以往构造的第1例的情况下,在输入旋转轴1的轴向两端部近旁,在沿输入旋转轴1的轴向从两侧夹持一对输入侧盘2a、2b的位置,设置有由碟形弹簧等构成的具有较大弹力的预负荷弹簧10a、10b。利用上述预负荷弹簧10a、10b,在推压装置9未工作时(驱动轴8停止时),也能以所需最低限确保动力滚子6的周面与输入侧盘2a、2b以及输出侧盘5的轴向一侧面的滚动接触部(牵引部)的表面压力。采用这样的结构,上述滚动接触部能在环形无级变速器刚刚开始运转后,不发生过大的打滑地开始动力传递。
另外,用于确保上述滚动接触部的所需最低限的表面压力的弹力,由预负荷弹簧10a、10b中的配置在一方输入侧盘2a与输入旋转轴1的轴向一端部(推压装置9)之间的一方预负荷弹簧10a获得。配置在另一方输入侧盘2b与拧装在输入旋转轴1的轴向另一端部(图2的右端部)的载荷螺母(日文:ローディングナット)11之间的另一方预负荷弹簧10b,用于缓和在推压装置9紧急工作时施加的冲击,也可以省略设置。在设置另一方预负荷弹簧10b的情况下,由预负荷弹簧10b施加充分大的弹力,即,在输入侧盘2a、2b与输出侧盘5之间传递较大的转矩时也不会被完全压扁的程度的弹力。
在这种环形无级变速器的情况下,对用于确保上述滚动接触部的所需最低限的表面压力的一方预负荷弹簧10a的弹力进行调整的作业较麻烦。详细而言,在以往构造的第1例的情况下,需要使拧装在输入旋转轴1的轴向另一端部的载荷螺母11的紧固量改变,来调整一方预负荷弹簧10a的弹力,较麻烦。相对于此,在日本特开2000-205361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9-041715号公报等中记载了使用称为销(cotter)的卡定环来代替载荷螺母的构造。
图3~图6表示装入有这种卡定环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在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在从输入侧盘2b的内周面的轴向中间部到轴向另一端部(图3~图5的右端部)的范围内形成有内花键部12,另外,在输入旋转轴1a的轴向另一端部(图3以及图4的靠右端的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花键部13,内花键部12与外花键部13配合。另外,在输入旋转轴1a的外周面中的与外花键部13的另一端侧(图3以及图4的右侧)相邻的部分的整周形成有卡定槽14,多个(2个~4个)由局部圆弧状的元件构成的卡定环15的径向内半部分卡定于卡定槽14。并且,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图3以及图4的左侧表面)中的径向外半部分与输入侧盘2b的轴向另一端面中的径向内端部抵接。
在液压式的推压装置9a未工作时,根据卡定环15的轴向厚度(通过选择具有适当的轴向厚度尺寸的卡定环),调整用于以所需最低限确保动力滚子6(参照图2)的周面与输入侧盘2a、2b的轴向一侧面以及输出侧盘5a的轴向一侧面的滚动接触部的表面压力的一方预负荷弹簧10a的弹力。另外,在输入旋转轴1a的轴向另一端部中的沿输入旋转轴1a的轴向与卡定槽14的另一端侧相邻的部分,外嵌有截面为L字形的压环16,通过使压环16的内周面与卡定环15的外周面抵接或与卡定环15的外周面靠近相对,来防止构成卡定环15的多个元件脱离卡定槽14。压环16在输入旋转轴1a轴向上的位移,被输入旋转轴1a的轴向另一端部中的沿输入旋转轴1a的轴向卡定于压环16的另一端侧的挡圈17阻止。另外,在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一体型的输出侧盘5a,实现作为环形无级变速器整体的小型化以及轻型化。但涉及一体型的输出侧盘5a的构造以及作用与本发明的主旨无关,所以省略说明。
在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环形无级变速器的情况下,在运转时,一对输入侧盘2a、2b中的配置在输入旋转轴1a的轴向另一端侧的另一方输入侧盘2b,根据基于推压装置9所产生的推力的从动力滚子6接受的力,如图7中夸张所示使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靠外径的部分沿靠近卡定环15侧的方向(轴向)弹性变形。即,在运转时基于推压装置9所产生的推力而施加于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力,在环形无级变速器运转时最大达到几十kN~一百几十kN(几tF~十几tF)左右。因而,由在运转时基于推压装置9所产生的推力而施加于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力导致的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轴向上的弹性变形量,达到零点几mm(十分之几mm)左右,成为不能忽视的量。并且,当另一方输入侧盘2b沿轴向弹性变形时,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轴向另一端面与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断续地反复抵接,从而相互摩擦,可能在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轴向另一端面与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的抵接部发生微振磨损。特别是,另一方输入侧盘2b进行弹性变形的圆周方向位置随着被动力滚子6推压的部分的变化而始终变化。因此,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轴向另一端面与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相互摩擦的频率变得相当高(一百几十Hz左右),从发生微振磨损的方面来看成为非常严峻的条件。
此外,在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在从输入侧盘2b的内周面的轴向中间部到另一端部的范围设置有内花键部12,所以随着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弹性变形,构成内花键部12的内花键槽的轴向另一端缘(图3以及图4的右端缘)与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图3以及图4的左侧表面)断续地反复抵接而相互摩擦,内花键槽的轴向另一端缘欲挤入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从此方面来看,也成为容易发生微振磨损的严峻的条件。微振磨损可能成为剥离等损伤的起点,或者产生的磨损粉末将润滑油(牵引机油)污染,而使各部分的润滑状态不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45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155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58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7508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16971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0-205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0417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能够防止基于推压装置所产生的推力在外侧盘与卡定构件之间发生微振磨损的环形无级变速器的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环形无级变速器包括旋转轴、一对外侧盘、内侧盘、多个支承构件、多个(与上述支承构件相同数量的)动力滚子、推压装置和卡定构件。
上述一对外侧盘分别具有截面圆弧形且朝向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内侧的轴向一侧面,上述一对外侧盘被支承于上述旋转轴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与该旋转轴同步旋转。上述内侧盘分别具有截面圆弧形且朝向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外侧的轴向两侧面,在使上述轴向两侧面与上述一对外侧盘的轴向一侧面相对的状态下,将上述内侧盘以自如进行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的旋转的方式支承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中间部的周围。另外,作为上述内侧盘,能够使用形成为一体型的内侧盘或通过将一对元件结合而构成的内侧盘中的任一种。
上述支承构件具有相对于上述旋转轴位于扭转的位置的枢轴,被分别以自如进行将上述枢轴作为中心的摆动位移的方式沿该旋转轴的轴向设置在上述内侧盘的轴向两侧面与上述一对外侧盘的轴向一侧面之间的位置。上述动力滚子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支承构件,分别具有由球状凸面构成的周面,使该周面与上述内侧盘的轴向两侧面和上述一对外侧盘的轴向一侧面抵接。
上述推压装置设置在上述旋转轴与上述一对外侧盘中的配置在上述旋转轴的一端部的一方外侧盘之间,朝向上述一对外侧盘中的配置在上述旋转轴的另一端部的另一方外侧盘推压该一方外侧盘。作为上述推压装置,能够使用载荷凸轮等机械式推压装置和液压式推压装置中的任一种。上述卡定构件卡定于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另一端部中的自上述另一方外侧盘向另一端侧突出的部分,以阻止上述另一方外侧盘沿远离上述一方外侧盘的方向位移。
在上述另一方外侧盘的内周面中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内花键部,且在上述另一方外侧盘的内周面中的与上述内花键部的另一端侧相邻的部分形成有截面形状是正圆形的盘侧嵌合面部。另外,在上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中的该旋转轴的轴向另一端部形成有外花键部,且在上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中的与上述外花键部的另一端侧相邻的部分形成有截面形状是正圆形的轴侧嵌合面部。并且,上述内花键部与上述外花键部花键配合,且上述盘侧嵌合面部与上述轴侧嵌合面部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合,从而将上述另一方外侧盘以自如进行与上述旋转轴同步的旋转(能够进行上述另一方外侧盘与上述旋转轴之间的动力传递)的方式支承在该旋转轴上。
另外,在实施本发明的环形无级变速器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称为销(cotter)的卡定环来作为上述卡定构件。通过将多个(例如2个~4个)局部为圆弧状的元件组合而将该卡定环的整体构成为圆环状,该卡定环卡定于形成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另一端部中的自上述另一方外侧盘向轴向另一端侧突出的部分的卡定凹槽。并且,使上述卡定环的轴向一端面的外半部分(自卡定凹槽露出的部分)与上述另一方外侧盘的轴向另一端面抵接,从而阻止该另一方外侧盘沿远离上述一方外侧盘的方向位移。
或者,也可以使用载荷螺母来作为上述卡定构件。该载荷螺母与形成在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另一端部中的自上述另一方外侧盘向轴向另一端侧突出的部分的外螺纹部螺纹配合并紧固于该外螺纹部。并且,使上述载荷螺母的前端部直接或者借助预负荷弹簧等其他构件与上述另一方外侧盘的轴向另一端面抵接,从而阻止该另一方外侧盘沿远离上述一方外侧盘的方向位移。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环形无级变速器,防止基于推压装置所产生的推力使外侧盘(另一方外侧盘)与卡定构件之间发生微振磨损。即,在外侧盘的内周面与旋转轴的外周面的配合部(嵌合部)中的沿轴向与卡定构件相邻的部分,形成在外侧盘的内周面上的截面形状为正圆形的盘侧嵌合面部,与形成在旋转轴的外周面上的截面形状为正圆形的轴侧嵌合面部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合。因而,能够提高外侧盘中的卡定构件侧的端部(轴向另一端部)相对于旋转轴的支承刚性。另外,能够提高外侧盘的内周面中的卡定构件侧的端部的缩径方向的刚性。因而,能够抑制基于推压装置所产生的推力使外侧盘的内周面中的卡定构件侧的端部欲沿缩径的方向弹性变形,此外还能抑制外侧盘的靠外径的部分沿轴向弹性变形(减小外侧盘沿轴向的弹性变形量)。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外侧盘的轴向另一端面与卡定构件的轴向一端面相互摩擦而在外侧盘与卡定构件之间发生明显的微振磨损。
另外,构成形成在外侧盘的内周面上的内花键部的内花键槽的轴向另一端缘,与卡定构件的轴向一端面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相互分开。因而,即使在基于推压装置所产生的推力使外侧盘沿轴向发生了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内花键槽的轴向另一端缘也不会欲挤入卡定构件的轴向一端面。从这一方面来看,也能防止外侧盘与卡定构件之间的微振磨损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环形无级变速器的实施方式的1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的(B)是另一方输入侧盘与输入旋转轴的配合部中的相当于另一方输入侧盘的轴向一端部的部分的剖视图,图1的(C)是相当于另一方输入侧盘的轴向中间部的部分的剖视图,图1的(D)是相当于另一方输入侧盘的轴向另一端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环形无级变速器的以往构造的第1例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环形无级变速器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剖视图。
图4的(A)是图3的右上半部分放大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X部分放大图。
图5是表示环形无级变速器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另一方输入侧盘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环形无级变速器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中的另一方输入侧盘与输入旋转轴的配合部的剖视图。
图7是将环形无级变速器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中的另一方输入侧盘的弹性变形夸张表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环形无级变速器的实施方式的1例。本例的环形无级变速器与图3~图6所示的以往的环形无级变速器的第2例同样地包括作为旋转轴的输入旋转轴1b、作为一对外侧盘的一对输入侧盘2a、2c、作为内侧盘的输出侧盘5a、多个作为支承构件的耳轴7、多个动力滚子6、推压装置9a和作为卡定构件的卡定环15。
一对输入侧盘2a、2c由配置在输入旋转轴1b的一端部的周围的一方输入侧盘2a,和配置在输入旋转轴1b的另一端部的周围的另一方输入侧盘2c构成。一方输入侧盘2a和另一方输入侧盘2c分别具有作为截面圆弧形的环形曲面的朝向输入旋转轴1b的轴向内侧的轴向一侧面。将一对输入侧盘2a、2c以轴向一侧面彼此相对的状态被支承为能够远离或靠近移动且能进行与输入旋转轴1b同步的旋转。
一体型的输出侧盘5a以能自如地相对于输入旋转轴1b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输入旋转轴1b的轴向中间部的周围。输出侧盘5a具有分别作为截面圆弧形的环形曲面的朝向上述旋转轴的轴向外侧的轴向两侧面。输出侧盘5a的轴向两侧面中的朝向一端侧的一方轴向一侧面与一方输入侧盘2a的轴向一侧面相对,输出侧盘5a的轴向两侧面中的朝向另一端侧的另一方轴向一侧面与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轴向一侧面相对。在输出侧盘5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输出齿轮4a。另外,也可以代替一体型的输出侧盘5a,应用通过使分别具有轴向一侧面的一对输出侧盘元件结合而构成的一对输出侧盘5。
各耳轴7具有相对于输入旋转轴1b位于扭转的位置的枢轴,沿输入旋转轴1b的轴向在输出侧盘5a的轴向两侧面与一对输入侧盘2a、2b各自的轴向一侧面之间的位置,利用构成环形无级变速器的外壳或固定在该外壳上的构件将多个耳轴7分别支承为自如进行以上述枢轴为中心的摆动位移。将动力滚子6(参照图2)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各耳轴7上。各动力滚子6具有由球状凸面构成的周面,这些周面被夹持在输出侧盘5a的轴向两侧面与输入侧盘2a、2c的轴向一侧面之间。
推压装置9a设置在输入旋转轴1b与一对外侧盘2a、2c中的配置在输入旋转轴1b的一端部的一方外侧盘2a之间。作为推压装置9a,能够使用载荷凸轮等机械式推压装置和液压式推压装置中的任一种。在本例的环形无级变速器运转时,利用驱动轴8(参照图2)借助推压装置9a驱动一方输入侧盘2a进行旋转。结果,朝向一对输入侧盘2a、2c中的配置在输入旋转轴1b的另一端部的另一方外侧盘2c推压一方输入侧盘2a。即,一对输入侧盘2a、2c沿彼此靠近的方向被推压并且同步旋转。并且,一对输入侧盘2a、2c的旋转经由动力滚子6传递到输出侧盘5a,自输出齿轮4a输出。
在一方输入侧盘2a与输入旋转轴1b(或推压装置9a)之间设置有预负荷弹簧10a。由此,在推压装置9a未工作时,以所需最低限确保动力滚子6的周面与输入侧盘2a、2c的轴向一侧面以及输出侧盘5a的轴向两侧面的滚动接触部(牵引部)的表面压力,能在环形无级变速器刚刚开始运转后,不在上述滚动接触部发生过大的打滑地开始动力传递。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中心部以沿轴向贯穿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状态设置有中心孔19。只在中心孔19的内周面中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内花键部12a。另外,在中心孔19的内周面中的轴向一端部(与内花键部12a的一端侧相邻的部分,图1的左端部),形成有与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中心轴正交的假想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以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中心轴为中心的正圆形且在轴向上内径不变的盘侧圆筒面部21。盘侧圆筒面部21的内径d21比内花键部12a的齿根圆直径(最大内径)dmax大(d21>dmax)。另一方面,在中心孔19的内周面中的轴向另一端部(与内花键部12的另一端侧相邻的部分,图1的右端部),形成有与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中心轴正交的假想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以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中心轴为中心的正圆形且在轴向上内径不变的盘侧嵌合面部22。盘侧嵌合面部22的内径d22比内花键部12a的齿顶圆直径(最小内径)dmin小(d22<dmin)。
相对于此,在输入旋转轴1b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一部分(图1的靠右端的部分),设置有与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内花键部12a花键配合的外花键部13a。在输入旋转轴1b的外周面中的与外花键部13a的另一端侧相邻的部分,设置有以输入旋转轴1b的中心轴为中心的正圆形且在轴向上外径不变的轴侧嵌合面部23。轴侧嵌合面部23的外径D23比外花键部13a的齿根圆直径(最小外径)dmin小(D23<dmin)。另外,轴侧嵌合面部23的自由状态(将另一方输入侧盘2c组装到输入旋转轴1b上之前的状态)下的外径比盘侧嵌合面部22的自由状态下的内径稍大。
在输入旋转轴1b的外周面中的与轴侧嵌合面部23的另一端侧相邻的部分,设置有供作为卡定构件的卡定环15的径向内半部分卡定的卡定槽14。
在将另一方输入侧盘2c组装到输入旋转轴1b上时,将输入旋转轴1b的轴向另一端部从输入侧盘2c的轴向一端侧贯穿到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中心孔19内。并且,使外花键部13a与内花键部12a花键配合,且将轴侧嵌合面部23内嵌压入于盘侧嵌合面部22,从而使轴侧嵌合面部23与盘侧嵌合面部22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合。在该状态下,将卡定环15卡定于卡定槽14,使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中的自卡定槽14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径向外半部分)与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轴向另一端面抵接。另外,利用压环16以及挡圈17防止卡定环15脱离卡定槽14。采用这种结构,阻止另一方输入侧盘2c沿远离一方输入侧盘2a的方向,即,向输入旋转轴1b的轴向另一端侧位移,且将另一方输入侧盘2c以自如进行与输入旋转轴1b同步的旋转(能在另一方输入侧盘2c与输入旋转轴1b之间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被支承于输入旋转轴1b。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输入旋转轴1b的外周面中的与外花键部13a的一端侧相邻的部分和盘侧圆筒面部21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嵌合。
采用本例的环形无级变速器,防止基于推压装置9a所产生的推力使输入侧盘2c与卡定环15之间发生微振磨损。即,在图3~图6所示的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下,在从输入侧盘2b的内周面的轴向中间部到另一端部的范围设置内花键部12,内花键部12与在输入旋转轴1a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一部分的外周面形成的外花键部13配合。另外,如图7中夸张所示,当基于推压装置9a所产生的推力从动力滚子6对另一方输入侧盘2b施加力时,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靠外径的部分向轴向另一端侧(图7的右侧)弹性变形。此时,在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中心部设置的中心孔19a中的另一方输入侧盘2b的轴向另一端部,被推压于输入旋转轴1a的外周面,欲沿缩小内径的方向(缩径方向)弹性变形。
与之相比,在本例的情况下,在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中心孔19的内周面与输入旋转轴1b的外周面的配合部(嵌合部)中的、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轴向另一端面与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的抵接部,在与一端侧相邻的部分都是截面形状为正圆形的盘侧嵌合面部22与轴侧嵌合面部23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合。因而,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轴向另一端部相对于输入旋转轴1b的支承刚性比以往构造的第2例的情况高。另外,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中心孔19的内周面中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缩径方向的刚性提高,基于推压装置9a所产生的推力使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轴向另一端部欲沿缩径的方向弹性变形的情况得到抑制,此外,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靠外径的部分向轴向另一端侧弹性变形的情况也得到抑制(能够减小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靠外径的部分沿轴向的弹性变形量)。因此,能够防止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轴向另一端面与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相互摩擦而使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轴向另一端面与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之间发生明显的微振磨损。
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内花键部12a形成在中心孔19的内周面的轴向中间部,构成内花键部12a的内花键槽的轴向另一端缘与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沿轴向相互分开。因此,即使在基于推压装置9a所产生的推力使输入侧盘2c的靠外径的部分朝向轴向另一侧发生了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构成内花键部12a的内花键槽的轴向另一端缘也不会欲挤入卡定环15的轴向一端面。从此方面来看,也能防止在输入侧盘2c与卡定环15之间发生微振磨损。
此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在输入侧盘2c的中心孔19的内周面中的当将输入旋转轴1b组装到另一方输入侧盘2c上时成为输入旋转轴1b的贯穿方向前侧的轴向一端部,设置有具有比内花键部12a的齿根圆直径dmax大的内径的盘侧圆筒面部21。因此,在组装作业的初始阶段,将轴侧嵌合面部23以及外花键部13a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内嵌于盘侧圆筒面部21,从而能够进行另一方输入侧盘2c与输入旋转轴1b的定心。因此,能使环形无级变速器的组装作业容易进行。
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中心孔19的内周面中的形成在轴向一端部的盘侧圆筒面部21,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外嵌于输入旋转轴1b的外周面中的与外花键部13a的轴向一端侧相邻的部分。但也可以在该部分形成以输入旋转轴1b的中心轴为中心的正圆形且在轴向上外径不变的轴侧圆筒面部,并使该轴侧圆筒面部的自由状态下的外径比盘侧圆筒面部21的自由状态下的内径稍大,将盘侧圆筒面部21通过压入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外嵌于轴侧圆筒面部。在使上述盘侧圆筒面部21与轴侧圆筒面部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合时,能够提高另一方输入侧盘2c与输入旋转轴1b的同心性(减小中心轴彼此的偏心量以及倾斜角度),更进一步提高环形无级变速器的各种性能。例如能够减少另一方输入侧盘2c的振摆回转运动而实现振动的减少以及变速比控制的精度的提高。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作为用于阻止另一方输入侧盘2c沿输入旋转轴1b的轴向朝向另一端侧位移的卡定构件,也可以使用图2所示的那种载荷螺母11。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半环形无级变速器,也可以应用在全圆环无级变速器中。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输入旋转轴;2a~2c、输入侧盘;3、输出筒;4、4a、输出齿轮;5、5a、输出侧盘;6、动力滚子;7、耳轴;8、驱动轴;9、9a、推压装置;10a、10b、预负荷弹簧;11、载荷螺母;12、12a、内花键部;13、13a、外花键部;14、卡定槽;15、卡定环;16、压环;17、挡圈;18、滚珠花键;19、19a、中心孔;20、支柱;21、盘侧圆筒面部;22、盘侧嵌合面部;23、轴侧嵌合面部。

Claims (1)

1.一种环形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无级变速器包括:
旋转轴;
一对外侧盘,所述一对外侧盘分别具有截面呈圆弧形且朝向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内侧的轴向一侧面,所述一对外侧盘被支承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与该旋转轴同步旋转;
内侧盘,所述内侧盘分别具有截面呈圆弧形且朝向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外侧的轴向两侧面,在使所述轴向两侧面与所述一对外侧盘的轴向一侧面相对的状态下,将所述内侧盘以自如进行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中间部的周围;
多个支承构件,所述多个支承构件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轴位于扭转的位置的枢轴,被分别以自如进行将所述枢轴作为中心的摆动位移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内侧盘的轴向两侧面与所述一对外侧盘的轴向一侧面之间的位置;
多个动力滚子,所述多个动力滚子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支承构件,分别具有由球状凸面构成的周面,使该周面与所述内侧盘的轴向两侧面和所述一对外侧盘的轴向一侧面抵接;
推压装置,所述推压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一对外侧盘中的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部的一方外侧盘之间,朝向所述一对外侧盘中的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部的另一方外侧盘推压该一方外侧盘;
卡定构件,所述卡定构件卡定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另一端部中的自所述另一方外侧盘向另一端侧突出的部分,阻止所述另一方外侧盘沿远离所述一方外侧盘的方向位移,
在所述另一方外侧盘的内周面中的轴向中间部形成有内花键部,且在所述另一方外侧盘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内花键部的另一端侧相邻的部分形成有截面形状是正圆形的盘侧嵌合面部,
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中的该旋转轴的轴向另一端部形成有外花键部,且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外花键部的另一端侧相邻的部分形成有截面形状是正圆形的轴侧嵌合面部,
所述内花键部与所述外花键部花键配合,且所述盘侧嵌合面部与所述轴侧嵌合面部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合。
CN201580014984.1A 2014-04-02 2015-03-24 环形无级变速器 Active CN106104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6346 2014-04-02
JP2014-076346 2014-04-02
PCT/JP2015/058918 WO2015151932A1 (ja) 2014-04-02 2015-03-24 トロイダル無段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080A CN106104080A (zh) 2016-11-09
CN106104080B true CN106104080B (zh) 2018-09-25

Family

ID=54240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984.1A Active CN106104080B (zh) 2014-04-02 2015-03-24 环形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6294B2 (zh)
JP (1) JP6117991B2 (zh)
CN (1) CN106104080B (zh)
WO (1) WO20151519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7991B2 (ja) * 2014-04-02 2017-04-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無段変速機
JP6748558B2 (ja) * 2016-10-27 2020-09-0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無段変速機
JP6705735B2 (ja) * 2016-11-24 2020-06-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EP3604857A4 (en) * 2017-03-21 2020-12-09 NSK Ltd. PRESSURE DEVICE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TOROIDAL TRANSMISSION
JP6774557B2 (ja) * 2017-03-21 2020-10-2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無段変速機用押圧装置
US11920638B2 (en) * 2020-05-21 2024-03-05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Generator shaft assembl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6954A (zh) * 1997-03-22 1999-08-2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环型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CN101103213A (zh) * 2005-01-15 2008-01-09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用于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机构
CN101644313A (zh) * 2008-08-08 2010-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环形无级变速器
CN103109108A (zh) * 2011-02-17 2013-05-1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环型无级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2656B2 (ja) * 1989-03-31 1994-09-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無段変速機のローディングカム装置
US5368529A (en) 1992-06-29 1994-11-29 Nsk Ltd. Toroidal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2576535Y2 (ja) 1992-06-29 1998-07-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用ディスク
JP4032547B2 (ja) 1999-01-11 2008-01-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の組立方法
JP4196486B2 (ja) * 1999-06-29 2008-12-1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形無段変速装置
JP3624367B2 (ja) * 1999-12-09 2005-03-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4017319B2 (ja) 2000-07-04 2007-12-0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入力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03021206A (ja) 2001-07-05 2003-01-24 Nsk Ltd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03214516A (ja) 2002-01-24 2003-07-30 Honda Motor Co Ltd トロイダル変速機構
JP2004169719A (ja) 2002-11-15 2004-06-17 Nsk Ltd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及び無段変速装置
US20050043137A1 (en) * 2003-08-19 2005-02-24 Nsk Ltd. Toroidal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4164680B2 (ja) * 2004-03-29 2008-10-1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のディスクの加工方法
JP2006308037A (ja) * 2005-05-02 2006-11-09 Nsk Ltd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4831427B2 (ja) 2006-04-28 2011-12-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4905012B2 (ja) 2006-06-02 2012-03-2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5007600B2 (ja) 2007-05-01 2012-08-2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DE102008026862B4 (de) * 2007-06-06 2013-02-21 Nsk Ltd. Stufenloses Toroidgetriebe
JP4947492B2 (ja) 2007-08-10 2012-06-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US20130035200A1 (en) * 2011-02-03 2013-02-07 Nsk Ltd Toroid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2013204604A (ja) * 2012-03-27 2013-10-07 Honda Motor Co Ltd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構
JP5935473B2 (ja) 2012-04-17 2016-06-1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427899B2 (ja) * 2013-08-02 2018-11-2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15083864A (ja) * 2013-09-20 2015-04-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及び無段変速装置
JP6331449B2 (ja) * 2014-02-17 2018-05-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117991B2 (ja) * 2014-04-02 2017-04-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無段変速機
JP6359319B2 (ja) * 2014-04-14 2018-07-1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6954A (zh) * 1997-03-22 1999-08-2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环型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CN101103213A (zh) * 2005-01-15 2008-01-09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用于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机构
CN101644313A (zh) * 2008-08-08 2010-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环形无级变速器
CN103109108A (zh) * 2011-02-17 2013-05-1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环型无级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51932A1 (ja) 2015-10-08
CN106104080A (zh) 2016-11-09
US10436294B2 (en) 2019-10-08
JP6117991B2 (ja) 2017-04-19
JPWO2015151932A1 (ja) 2017-04-13
US20170114876A1 (en)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4080B (zh) 环形无级变速器
WO2012111562A1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11149481A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3932027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252227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2016223468A (ja) 無段変速装置
JP6528358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5994582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277833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7486341B2 (ja) トロイダル無段変速機
WO2021070816A1 (ja) トロイダル無段変速機
JP6311452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WO2014148139A1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766382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H1151136A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5982326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183163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248442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561572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H11141637A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458443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015253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6311451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用パワーローラユニット
JP4106808B2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JPH1151137A (ja)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9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NSK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NSK Ltd.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