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2389A - 包覆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而成的辊及使用该辊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覆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而成的辊及使用该辊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2389A
CN106062389A CN201380081421.5A CN201380081421A CN106062389A CN 106062389 A CN106062389 A CN 106062389A CN 201380081421 A CN201380081421 A CN 201380081421A CN 106062389 A CN106062389 A CN 106062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abric
coating
line
form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14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2389B (zh
Inventor
庄司进
福井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wa Techn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wa Techn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wa Techn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wa Techn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62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2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2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2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0Special constructions, e.g. surface features, of feed or guide rollers for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3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 B08B1/32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using rotary cleaning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 B65H5/2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 B65H5/22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by suctio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1/00Materials used for the handl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Properties thereof
    • B65H2401/10Materials
    • B65H2401/11Polymer com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1/00Materials used for the handl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Properties thereof
    • B65H2401/10Materials
    • B65H2401/14Textiles, e.g. woven or knitted fabr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2D-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7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comprising hollow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8Rollers composed of several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8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pneumatic force
    • B65H3/10Suction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3/00Rolls, drums, discs, or the like; Bear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79Conveying means details, e.g. roller
    • G03G2215/00683Chem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实现了省资源、节能、低成本的装置中使用的表面具有织物的辊及使用了该辊的装置。表面设有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3)的辊(1)被用作物体的搬运或供给等的驱动单元或从动单元、移动中的物体的空气冷却或干燥单元、物体的吸引中的旋转单元,或者用于与辊(1)相对的接触面的清扫,在表面具有由纹理组织的变化或组合构成的织物(2),该织物(2)具有由直线性的条纹花样或不同的花样的编织构成的高低差,具有通过纬线(25)和经线(26)形成的通气性控制用的由长方形的花样(6)或格子状的间隙(8)构成的开口孔,由长方形形状的间隙形成部(9)及通过织物(2)的织线(5)彼此的接近或抵接而产生的长方形的花样(6)的非间隙形成部(7)构成。

Description

包覆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而成的辊及使用该辊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移动或搬运片形状的纸、布、膜等辊、及使用这些辊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边旋转一边吸引尘埃等的辊或使用该辊的装置中的表面需要摩擦的辊、具有通气性且需要冷却或吸引的辊、以及使用这些辊的装置,例如各种印刷装置、涂敷装置、日历装置、剪切装置、层叠装置、纤维加工装置、包装装置、自动现金支付机等由带式输送器或辊式输送器构成的搬运装置等所使用的辊及使用该辊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包覆有纤维状的物品或树脂管的辊被用作输送器等搬运装置的辊、印刷装置内的搬运部的辊。另外,对于利用摩擦而用于供送、移动或搬运片状物体的辊,通常使用实心且摩擦系数高的橡胶辊。在通过该辊对作为搬运物的片状的纸张、膜或布等进行了搬运的情况下,纸粉、尘埃或纤维屑等会附着于辊的表面,会导致搬运性的下降。作为其对策,提出了在辊的表面设有凹凸的辊等,这样的辊被广泛地使用于各种装置。另外,作为防止纸粉、尘埃或纤维屑等向辊表面附着的对策,开发出了包覆有由摩擦系数低的氟树脂构成的管的辊、或者对附着有纸粉、尘埃或纤维屑等的辊的表面进行清扫的装置。
而且,作为用于冷却或吸引的具有通气性的吸引辊,开发出了在表面形成有多个吸引孔的辊、或者利用形成有多个狭缝而成的圆筒体卷绕细线状物而形成的辊,它们被用作树脂膜或片的制造装置的辊。然而,在作为印刷装置的转轮机中,从品质的提高、生产性的提高的方面、以及清洁环境的方面出发,希望有一种能够不与印刷物的油墨涂敷面接触地搬运印刷物的辊及装置。
另一方面,作为印刷机的纸张传送装置,例如提出了一种由织布制的包覆构件构成的装置,该装置中,壳的外表面被涂敷摩擦小的材料而且由织布制的包覆构件包覆,在该织布制的包覆构件中浸渗有油墨附着防止剂,而且该织布制的包覆构件形成为具有开口端部的圆筒形的无接缝套筒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提出了一种使用由涂敷有富有滑性、脱模性及耐磨损性的硅树脂的热收缩性的纤维构成的线条来制作由编织物、编结物或织物构成的无缝管,并利用该无缝管将辊的芯体的外周包覆而得到的包覆体,认为无论是谁都能够容易地包覆搬运用的辊而且能够以低成本制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而且,提出了将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以双面组织进行交织而形成筒状编成物,并以该筒状编成物为包覆材料而进行了包覆的磁带的搬运用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另外,为了实现对加热后的软化性的板玻璃进行搬运的辊中的包覆于辊的芯材的由纤维编织布构成的套筒的长寿命化和板玻璃的生产加工成本的降低化,提出了一种玻璃搬运辊,该玻璃搬运辊是对加热后的软化性的板玻璃进行搬运的辊,在辊的芯材的外周包覆由耐热无机纤维的编织布构成的套筒,而且在该套筒的表面配设有保护包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而且,提出了即使不使用接合剂,芯轴与氟树脂管之间也具有足够的界面剥离强度的搬运用辊,每当在芯轴的外周面包覆氟树脂的热收缩性管时,若在该芯轴外周面上以作为芯轴原材料的金属圆棒材料的圆周方向的轮廓线为假想线,则在芯轴的外周面以规则的并列状态形成超过该假想线而突出的山形状的隆起体组,此时,使形成在相邻的山形状的隆起体组之间的谷部的深度至少为0.05mm,由此,通过即便不并用接合剂也确保了界面剥离强度的搬运用辊实现了偏离防止及生产性的提高,并确保了界面剥离强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而且,提出了一种利用具有多个狭缝的圆筒体进行卷绕而形成细线状物,并在该圆筒体上嵌合由多孔性的金属、塑料、或者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构成的、由纸、织物、无纺布、网或者金属网构成的管状物而形成的吸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
另外,提出了一种片体的搬运装置,该搬运装置能够提高吸辊与沿着其外周面行进的片体之间的紧贴性而可靠地修正由行进引起的位置偏离,并且为了避免产生转印痕迹而具备利用外周面来支承移动行进的片体的吸辊,其中,该吸辊在金属制的圆筒形辊的表面部的最外周具有开设多个基于蚀刻加工的直径1mm以下的吸引孔而形成的网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
而且,提出了一种在与片形状品接触的辊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磨损衰减的多个凹槽的由橡胶弹性体构成的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8)。
如上述的专利文献所示,作为辊的包覆材料,存在织物、纸、无纺布、金属网、编织物、以及橡胶管、收缩管等。另外,还公开了进行了涂敷等处理的包覆材料、由耐热原料构成的包覆物、埋设于弹性体的编织物等。然而,在以往的包覆物中,若是由纤维状或线状的材料构成的包覆物,则会因包覆物与搬运物之间的滑动摩擦及载荷的加压而产生由断线引起的绽开,该绽开会不断扩张而导致搬运性等功能产生问题。另外,在这样的辊中,作为维持抓握性或保护表面的手段,进行通过涂敷剂来向辊的表面赋予涂敷层的涂敷处理,进行摩擦系数的提高或基底的布的保护。然而,在使用了涂敷剂的辊中,存在涂敷层因滑动而磨损从而导致寿命用尽的问题。因此,为了得到高寿命,需要增加涂敷层的厚度,存在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
在上述的包覆有橡胶管、收缩管等包覆材料的辊中,管的材料存在氟系、聚烯烃系、硅系、或者PET、PVC、橡胶系(EP橡胶)等,另外还存在织物、编织物等。在使用了由这些材料构成的管的情况下,与芯体之间的紧贴力会成为问题。因此,为了保证与芯体之间的紧贴力,通常使用通过热而收缩的热收缩性管。并且,在需要表面的滑动性等的情况下,使用树脂系的热收缩管,尤其是在需要低摩擦系数的情况下,使用氟系的热收缩制管。另外,在表面需要抓握性的情况下,使用橡胶系的管。
在使用了该树脂系的热收缩管的辊中,在管的制法上,通常表面平滑,抓握性低。因此,不适合用于以低载荷对搬运物进行搬运。然而,对于通过辊彼此以高载荷进行夹持由此得到抓握力的装置,多使用树脂系的热收缩管。而且,氟系及硅系的树脂管由于具有耐热性而被使用于会被加热的辊。然而,在这样使用了树脂管的辊中,在管的制造上,由于表面及内表面平滑,因此适合需要平滑面的辊,但是在以低载荷进行夹持来搬运的用途中,会产生滑动等而产生传送不均。而且,在管上产生了伤痕等的情况下,污垢会附着于该伤痕而结果会损伤搬运物。对于表面需要凹凸的辊,成为在制法上不适合的包覆物。
另外,在使用了由织物或编织物构成的管的辊中,使用热收缩的线,通过使其热收缩来使其紧贴,但是端面的线的绽开会成为问题而具有需要端面的处理的课题,需要端面的处理。而且,在以往的织物的包覆物中,纹理组织由一个构成,因此,该包覆物不能应对多种辊。在编织物的包覆物中,基本上是由编织线形成的环形状,具有作为编织物的特征的基于环的变形的伸缩性,因此,作为辊的包覆物,需要有对该基于环的变形的伸缩性进行限制的单元。
接下来,在通气用、冷却用或吸引用的辊中,由于通常在辊的表面形成孔,因此存在其加工成本升高的问题。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在形成多个狭缝而成的圆筒体的表面上卷绕细线状物而成的辊、以及在圆筒体的外表面上包覆嵌合由金属或塑料构成的多孔性物质或者由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构成的纸、织物、无纺布、网等而成的吸辊。然而,在圆筒体上包覆嵌合有由通常的织物构成的包覆物的情况下,在具有通气性的以往的网状的织物中,经线与纬线仅是交叉,容易产生由断线引起的绽开及其跳线,且需要进行筒状的包覆物的开口端部处的绽开防止。除此之外,由于构成为网状,因此依赖于一根线的强度。另外,在吸引用的吸辊中,为了避免损伤片体的表面地进行搬运而公开了上述的绽开防止的方法或在表面设有基于蚀刻的孔的上述专利文献7。这样,在吸引辊中,片体的表面的伤痕及由搬运引起的行进时的位置偏离、转印痕迹等成为问题,因此微细的孔的制作及辊表面的伤痕、毛刺等成为问题。因此,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而成为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
而且,在以往的一般的橡胶辊中,在纸张等的供纸或搬运所使用的辊中,若是表面由橡胶层构成的橡胶辊,则由表面的磨损及纸粉等引起的表面的污染会造成与纸张之间的抓握性下降,存在与该抓握制的下降相伴的供纸不良等问题。因此,作为其对策,进行了在橡胶辊的表面设置凹凸的构造或橡胶原料的改良。而且,由于表面坚实,因此存在无法避免橡胶表面的污染的问题,也具有设置了进行辊的表面的清扫的构件的装置。这样,以往的辊包括各种辊,且已知符合用途的辊机构。并且,近年来,需要有希望省资源、节能、再利用、低成本的装置以及它们所使用的辊及辊机构。除此之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与近年来可见的少品种小批次生产对应的技术并未确立,因此需要每次都开发适合的制造方法来制作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3-718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047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62-1009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05-4503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5414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08-23914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09-67053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08-532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消除上述的以往的装置所使用的作为支承旋转构件的辊及使用该辊的装置中的各种问题,而在实现了省资源、节能、再利用、低成本的各种装置中使用的由织物构成的辊及使用这些辊的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方案,第一方案是在表面设置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而成的辊的方案。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的特征在于,该辊是作为对片或物体进行搬运的辊、对片或物体进行供给的辊、对带进行驱动的辊、从动于片或物体的移动的辊、利用空气对正在移动的片或物体进行冷却或干燥的辊、对片或物体进行吸引的辊、或者对与其他的辊相对且抵接的面进行清扫的辊而使用的辊。在这些辊的表面设置作为包覆物的织物。该织物是由纹理组织的变化或纹理组织的组合构成的织物,由形成有大致直线性的条纹花样状的花样或至少两个不同的花样的纹理组织构成,并且包括间隙形成部和非间隙形成部,其中,所述间隙形成部是通过该纹理组织的经线和纬线而形成有控制通气性的大致长形状的花样或格子状的开口孔并形成大致长方形形状的花样而成的区域,所述非间隙形成部是织物的织线彼此接近或相接而形成大致长方形形状的花样而成的区域。
在第二方案中,以第一方案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辊的表面设置的作为包覆物的织物的间隙形成部及非间隙形成部是从平纹的纹理组织变化、斜纹的纹理组织变化、缎纹的纹理组织变化、缎纹与平纹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缎纹与斜纹的纹理组织的组合、平纹与斜纹的纹理组织的组合中选择而形成的花样。该非间隙形成部是在厚度方向上形成为厚度与间隙形成部的厚度相同或者比间隙形成部的厚度厚的区域,包覆物由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相邻且沿轴向交替形成或者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相邻且沿旋转方向交替形成的织物构成的包覆物。形成该包覆物的织物具有适合于根据纹理组织变化或纹理组织的组合及织线的结构而应用的装置的辊的功能的、间隙形成部的宽度和非间隙形成部的宽度及间距间隔、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之间的厚度差即高低差、间隙形成部的格子状孔的开口率、或者间隙形成部和非间隙形成部相对于旋转方向的形成部的角度。由根据这些织物的织线或该织线的构成原料或向织物的处理适合于辊的功能而选择编织的织线及纹理组织而实施的包覆物构成。
在第三方案中,以第二方案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之间的厚度差即高低差由基于间隙形成部所使用的经线的线径的粗细与非间隙形成部所使用的经线的线径的粗细之差的手段、或者基于经线为由多个纤维构成的松捻的复丝线时的复丝的扁平之差的手段而成。并且,织物是能够使用至少一个以上的手段而通过上述差来形成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之间的厚度差的织物。并且,关于该间隙形成部的间隙的开口率,通过基于间隙形成部的经线和纬线的线密度的手段、基于间隙形成部的松捻的复丝线的织线的扁平的手段、基于间隙形成部的经线的线径的粗细和纬线的线径的粗细的手段来形成格子状的孔的大小,织物是利用至少一个以上的手段,通过由这些格子状的孔的开口率来构成间隙形成部的间隙而设置在辊的表面的作为包覆物,具有与功能相应的所需的高低差和间隙形成部的间隙。
在第四方案中,以第三方案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为基础,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辊的表面上的作为包覆物的织物是筒状织物或片状的织物、对辊的表面赋予了所需的摩擦系数的织物、且根据需要而形成有非间隙形成部与间隙形成部之间的高低差的织物。将辊的表面所需的表面状态之一的摩擦系数设为织物所使用的织线的摩擦系数,或者将包含对摩擦系数进行控制的原料的织线用作至少接近或相接的区域的织线,来设为辊的功能所需的摩擦系数,辊是通过包含防止织线的绽开的纤维的织线在包覆前或包覆后进行处理并实施绽开防止而成的辊,实施通过辊旋转时的滑动摩擦及加压来防止包覆物在旋转方向上的偏离及在轴向上的偏离的偏离防止手段。
在第五方案中,以第二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之间的高低差构成为条纹花样状的条纹或至少两个不同的花样,辊是实施了在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上或织物上防止了织线的绽开防止的绽开防止手段的辊,具有防止辊旋转时的滑动摩擦及加压引起的包覆物在旋转方向上的偏离及在轴向上的偏离的偏离防止手段,包覆物的织线的绽开防止手段是基于向织线的应力引起的塑性变形或热塑性变形的绽开防止手段、基于接合剂或涂敷剂的绽开防止手段、织物的织线之中包含低熔点的热熔融线的基于热熔敷的绽开防止手段,织物是使用至少一个以上的绽开防止手段来防止织线的绽开的织物,防止包覆物从旋转构件偏离的偏离防止手段是基于包覆物与包覆物的支承旋转构件之间的摩擦及由织物的伸缩力或收缩力的紧固力构成的抓握力的防止包覆物从旋转构件偏离的偏离防止手段、基于作为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的粗糙度的突起和织物的伸缩力或收缩力的偏离防止手段、基于包覆物的凸部和支承旋转构件的凹部的偏离防止手段、基于作为包覆物的织物的网状的空隙和与该空隙嵌合的支承旋转构件的突起部或卡挂部的偏离防止手段、基于接合或热粘的偏离防止手段、基于防旋构件的偏离防止手段,辊是使用至少一个以上的偏离防止手段来防止包覆物与支承旋转构件之间的偏离的辊,实施基于绽开防止手段的织线的绽开防止及基于偏离防止手段的与支承旋转构件之间的偏离防止。
在第六方案中,以第五方案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基于包覆物与包覆物的支承旋转构件之间的摩擦及由织物的伸缩力或收缩力的紧固力构成的抓握力的防止包覆物从支承旋转构件偏离的偏离防止手段是:在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上包覆与包覆物不同的且由具有比织物的摩擦系数高的摩擦系数的弹性体构成的原料,通过基于该支承旋转构件和织物的伸缩力或热收缩力的紧固力来得到抓握力,从而防止包覆物的偏离的手段;得到作为包覆物的织物所使用的由多个长丝构成的织线中包含摩擦系数高且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纤维的织物的伸缩性所实现的张力或热收缩所实现的紧固力及基于该弹性纤维与支承旋转构件之间的摩擦的抓握力,来防止支承旋转构件与包覆物之间的偏离的手段;通过形成有高度比织物的间隙形成部的厚度低的突起的支承旋转构件的突起向该织物的间隙形成部的格子中的嵌合或者该突起与该织物的接触来防止包覆物的偏离的手段;通过织物的缎纹部的凸部与支承旋转构件的凹部之间的嵌合来防止包覆物的偏离的手段;基于通过向织物的加工而形成的孔与设置在支承旋转构件上的突起部或卡挂部之间的卡合来防止偏离的手段;在辊的端部设置包覆物的防旋构件来防止包覆物的偏离的手段;使用热粘纤维或包含热粘纤维的织线作为包覆物的织物的织线,在热作用下,利用基于加热的热粘来防止支承旋转构件与包覆物之间的偏离的手段;在支承旋转构件上设置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的接合剂或粘结剂来防止支承旋转构件与包覆物之间的偏离的手段;在辊端面处利用防旋构件压缩包覆物来防止包覆物的偏离的手段,使用至少一个以上的偏离防止手段来防止包覆物从旋转的支承旋转构件偏离。
在第七方案中,以第六方案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为基础,其特征在于,作为包覆物的织物是在通过包括沿着支承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延伸的由人造纤维构成的织线、以及从弹性纤维以外的长丝被弹性纤维覆盖而形成的覆盖线、将不同于弹性纤维的长丝与弹性纤维松捻而形成的捻线即股线、由卷曲纤维构成的织线、由热收缩纤维构成的织线、包含低熔点的热粘线的织线中选择的任一个织线而构成的,是在支承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或热收缩性的织物,沿该织物的轴向延伸的织线从包括缎纹部及平纹部或斜纹部所使用的织线由非收缩性的单丝构成的织线、由非收缩性的复丝构成的织线、包含低熔点的热粘线的织线、由摩擦系数高的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包含摩擦系数高的弹性纤维的织线的两个以上的织线中选择,织物是至少沿支承旋转构件的轴向延伸的织线使用非伸缩性的织线或者包含非伸缩性的长丝的织线来限制支承旋转构件的轴向上的伸缩的织物,该织物作为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的包覆物。
在第八方案中,是使用了在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设有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的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在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设有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的辊的方案中,该辊是对于装置的供给手段、搬运手段、驱动手段、冷却手段、吸引手段、清洁手段,将这些手段中的至少一个手段应用于装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是辊的表面包覆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而成的辊,在该辊的表面设置的作为包覆物的织物是配合所要应用的辊功能而在形成织物的间隙的结构下由条纹花样状的花样或至少两个花样形成的织物的包覆物,且是由纹理组织变化或纹理组织的组合构成的织物,使用该包覆物相对于辊的旋转方向形成条纹花样或至少两个花样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间隙形成部的织物的部分、织线彼此接近或相接而织成大致长方形形状的非间隙形成部的织物的部分相邻地构成,包覆于辊的表面的织物能够通过使用多个织线并使织线的粗细为各不相同的线径、或者织线的扁平之差而在织物设置凹凸,可以根据需要而在辊的表面形成有基于织物的凹凸。
而且,在实施了由断线、摩擦等引起的织线的绽开防止的织物中,通过旋转时的滑动摩擦等引起的织线的绽开防止或向搬运物难以造成伤痕的织物的结构或者具有强度的织物的结构充分提高强度,而且,在表面需要抓握的情况下,可以设为织线之中包含摩擦系数高的弹性纤维而织成的织物、或者使用摩擦系数高的弹性纤维的织线作为线密度高的织线彼此接近或相接的织线而织成的织物,通过将该织物设置在辊的表面上而形成具有高摩擦系数的辊,与以往的需要摩擦系数的橡胶辊等的由坚实的构件构成的辊相比节省资源,能够减轻辊的重量,能够对装置的节能作出贡献。而且,反之在需要低摩擦系数的辊中,可以通过使织线的材质为由低摩擦系数的氟树脂构成的原料或者减少接触的面积的织线结构或织物结构,来构成低摩擦系数的辊。
而且,在不进行接合或热粘的条件下在辊的表面设有包覆物的辊中,在由于包覆物的表面的磨损等而达到了寿命的情况下,可以仅更换作为表面的包覆物的织物而将作为芯体的支承旋转构件继续利用。另外,通过在旋转的支承旋转构件设置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即使在对于搬运物的伤痕或转印痕迹等比较严格的装置中,也难以产生伤痕或转印痕迹等,关于制造成本的方面,仅通过设于支承旋转构件就能够以低成本供给,是省资源、节能、再利用、低成本的辊,可以将该辊应用于装置的具有供给手段、供纸手段、搬运手段、驱动手段、冷却手段、干燥手段、吸引手段的装置及粉体的清洁手段,能够应用于片的供给手段的供给辊、片及纸张等的供纸手段的供送辊或捡拾辊、片状物的搬运手段的驱动辊及从动辊、对带等进行驱动的驱动辊及从动辊、对具有热量的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却辊、一边旋转一边干燥的干燥辊、对搬运物进行吸引或者对移送体表面的尘埃等进行吸引的辊、粉体等的清洁手段的清洁辊等来进行提供,并且能够提供使用了这些辊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包覆有横条纹花样的织物的辊的例子,(a)是侧视图,(b)是主视图的一部分。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包覆有纵条纹花样的织物的辊的例子,(a)是侧视图,(b)是主视图的一部分。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将由圆筒编织构成的织物沿旋转方向呈螺旋状地包覆的辊的例子,(a)是侧视图,(b)是主视图的一部分。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圆筒编织的约一半具有间隙的格子状花样和约一半未形成间隙的花样的织物包覆的能够吸引或冷却的具有通气部的辊的例子,(a)是侧视图,(b)是主视图的一部分。
图5是设置在辊的表面的织物的形成非间隙形成部和间隙形成部的平纹的纹理组织变化的构成例,(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6是设置在辊的表面的织物的形成非间隙形成部和间隙形成部的缎纹与平纹或斜纹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的构成例,(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7是在由平纹的纹理组织变化构成的非间隙形成部和间隙形成部组成的织物中,使用复丝作为形成间隙的经线而将间隙构成得小的例子,(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8是在由平纹的纹理组织变化构成的非间隙形成部和间隙形成部的织物中,使用复丝作为形成间隙的纬线而将间隙构成得小的例子,(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9是在由缎纹与平纹的纹理组织的组合构成的非间隙形成部和间隙形成部的织物中,使用由多个纤维构成的复丝线作为小径的经线26a和大径的经线26b的结构的例子,(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
图10是织线的使用例及纹理组织的组合的例子,(a)是剖视图,(b)是俯视图。
图11是织线的使用例及缎纹与平纹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的例子,且是沿半径方向的热收缩性的例子,(a)是剖视图,(b)是俯视图。
图12是织线的使用例及缎纹与平纹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的例子,且是沿半径方向的伸缩性或热收缩性的例子,(a)是剖视图,(b)是俯视图。
图13是使用热收缩性的织线作为纬线的热收缩性的筒状织物中的开口端部的绽开防止的例子,上段是热收缩前的图,(a)是剖视图,(b)是主视图的一部分,下段是热收缩后的图,(c)是侧视图,(d)是主视图的一部分。
图14是使用伸缩性的织线作为纬线的伸缩性的筒状织物中的端部的绽开防止及偏离防止的例子,上段是嵌合有伸缩性的筒状织物的状态下的图,(a)是剖视图,(b)是主视图的一部分,下段是利用挡圈使筒状织物的端部紧贴于支承旋转构件的端部的状态下的图,(c)是侧视图,(d)是主视图的一部分。
图15是在支承旋转构件上设置轴向的槽,在该槽中嵌合缎纹的凸部的部分而进行旋转方向上的织物的偏离防止的例子,(a)是剖视图,(b)是侧视图,(c)是主视图的一部分,(d)是支承构件的主视图的一部分。
图16是在支承旋转构件的凸缘设置突起,通过在作为包覆物的织物的空隙安设突起来防止偏离的例子,(a)是剖视图,(b)是侧视图,(c)是主视图的一部分,(d)是支承构件的主视图的一部分。
图17是对电子照片装置等所使用的纸盒的半月状的捡拾辊使用了作为包覆物的织物的例子,是通过将该包覆物形成为片状并该包覆物的端部卡挂在作为成形品的支承旋转构件的钩上来防止该包覆物的偏离的例子,(a)是剖视图,(b)是侧视图,(c)是主视图,(d)是支承构件的主视图,(e)是包覆物的俯视图,(f)是具有基于冲裁加工的安装孔的包覆物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装配有例1~例6的包覆物的辊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空气冷却用或空气吸引用的辊,(a)是剖视图,(b)是侧视图,(c)是主视图的一部分,(d)是支承构件的主视图的一部分。
图20是表示印刷装置所使用的各种辊的使用部位的图。
图2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辊的辊式输送器的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22是表示包含吸引辊的吸引辊装置的概略的图。
图23示出对切割片进行空气吸引来搬运的装置的构成例,(a)是对切割片进行空气吸引的吸引辊,(b)是吸引辊和吸引装置。
图24是通过理论计算来表示织物的织线的长丝直径与抗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5是通过理论计算来表示织物的织线的长丝直径的轴向的根数与抗拉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26是表示由覆盖有实施例3的由筒状织物构成的包覆物的铝辊构成的支承旋转构件的拉伸力与滑动负载转矩的关系的图表。
图27是表示测定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与铝辊之间的滑动转矩的试验方法的示意图。
图28是表示织物的高低差与从槽的脱线即偏离载荷的关系的图表。
图29是表示高低差的效果的试验方法所使用的试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30是表示将使用热收缩性的纬线圆筒编织出的包覆物包覆于支承旋转构件来制作辊的工序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表及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辊1是在表面设有由织物2构成的包覆物3的辊1,包覆物3是由条纹花样的条纹4或至少两个花样构成的织物2,该织物2的基本花样之一是由两个大致直线状的长方形的花样6构成的非间隙形成部7,另一个基本花样是通过织线5来形成格子状的间隙8的间隙形成部9,非间隙形成部7的织线彼此接近或相接而在织线彼此之间未形成间隙。
而且,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辊1的基本结构由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和对该织物2进行支承的支承旋转构件10构成,配合所要应用的辊1的功能,根据需要来设定花样的角度11、各花样间的高低差12、花样的宽度13及间距14、间隙15的开口率、包覆物3的表面摩擦系数及背面的摩擦系数。
本发明的辊1的基本结构的例子如图1~图4所示。图1是将以纹理组织变化或不同的纹理组织形成为圆筒编织23a的由横条纹花样16构成的筒状织物2a用具有条纹花样的条纹4的包覆物3进行了包覆的辊1的例子。通过这样将辊1的表面上形成为横条纹花样16,能够容易地应用于能够在长度方向17上均匀地搬运的供给用的辊1、捡拾用的辊1等。或者,虽然未图示,但是通过设为形成为表面不产生凸部的结构的辊1,能够应用于片状的搬运用的辊1、驱动用的辊1、从动用的辊1。另外,可以在对该包覆物3的织物2进行支承的支承旋转构件10设置图4(b)所示的通气孔10f,也作为吸辊或冷却辊来应用。
图2是将以纹理组织变化或不同的纹理组织并利用圆筒编织23a构成为纵条纹花样21的织物2用具有条纹花样的条纹4的包覆物3进行了包覆的辊1的例子。通过这样在辊1的表面上形成为纵条纹花样21,旋转方向19上的非间隙形成部7的厚度22变得均匀,且间隙形成部9的厚度22也变得均匀。而且,通过在表面设置高低差12,成为可减轻物体的搬运中的物体的横向偏离的结构,从而应用于想要减轻横向偏离的装置的辊1。另外,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应用于辊式输送器等的辊1。而且,与上述的图1同样,虽然在图2中未图示,但是可以在对该包覆物3的织物2进行支承的辊1设置图4(b)所示的通气孔10f,也作为吸辊或冷却辊来应用。
图3是将以纹理组织变化或不同的纹理组织作为圆筒编织23a而构成为横条纹花样16的由织物2构成的具有条纹花样的条纹4的包覆物3设置在支承旋转构件10上,将该由圆筒编织23a构成的织物2沿旋转方向19扭转而构成为螺旋条纹花样的辊1的例子。通过这样在辊1的表面上将由织物2构成的横条纹花样16形成为螺旋条纹花样,会施加旋转方向19上的力和轴向20上的力,从而成为能够应用于平板表面的清洁辊、或者使用粉体等的装置的清洁辊等的辊1。
图4示出如下的辊1的例子:以纹理组织变化或不同的纹理组织并利用圆筒编织23a形成由织物2构成的具有两个不同的条纹花样的条纹4的包覆物3,该织物2的约一半是具有间隙15的格子状花样24,约一半是织线彼此接近或相接的区域且是没有间隙15的花样,且具有非间隙形成部的宽度13a的部分,将该织物2设置在开设有通气孔10f的支承旋转构件10上,作为织物2的格子状花样24的间隙形成部9的位置成为具有能够进行吸引或冷却的间隙形成部的宽度13b的部分的通气部。能够容易地提供通过使该辊1旋转而能够容易地切换吸引或冷却的接通-切断的辊1。另外,也可以对非间隙形成部7使用包含摩擦系数高的纤维的线,对间隙形成部9使用摩擦系数低的线,由此能够对搬运物进行半周输送、半周停止等断续的输送。
图5示出作为在设置在辊1的表面上的织物2中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手段的平纹27的纹理组织变化的构成例,(a)是表面图,(b)是侧视图。如图5的纹理组织变化的构成例所示,作为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手段,以规定的织线的间距14即纬线的间距间隔14a来配置纬线25,相对于该纬线25,在作为经线26的小径的经线26a的织线彼此之间形成间隙15,以具有该间隙15的结构形成作为间隙形成部9的间隙区域9a,而且,相对于纬线25,在作为经线26的大径的经线26b的织线彼此之间成为没有间隙的结构,形成作为非间隙形成部7的非间隙区域7a,织成具有上述的间隙形成部9和非间隙形成部7的平纹27的组织。即,对于间隙形成部9,小径的经线26a的织线以规定的间距间隔14b构成平纹27的间隙形成部9,形成以该纬线的间距间隔14a和小径的经线26a彼此的间距间隔14b形成的格子状的间隙8,将该区域设为间隙区域9a。这样以织物2的纹理组织变化来形成非间隙区域7a和间隙区域9a,将非间隙区域7a设为非间隙形成部7,将该间隙区域9a设为能够通过改变纬线的间距间隔14a及小径的经线26a的间距间隔14b来改变该间隙15的大小的间隙形成部9,以上是由间隙形成部9构成的平纹27的纹理组织变化的构成例。除此之外,也是小径的经线26a和大径的经线26b粗细不同而非间隙形成部7的表背的大径的经线26b间的间隙H2与间隙形成部9的表背的小径的经线26a间的间隙H1不同从而非间隙形成部7的厚度22与间隙形成部9的厚度22不同的例子,也是以平纹27的纹理组织变化在表背形成凹凸的图的例子。此外,在非间隙形成部7的表背相邻的大径的经线26b彼此的间距间隔14c如图5(b)所示。
图6示出在设置在辊1的表面上的织物2中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的构成例,(a)是表面图,(b)是侧视图。如图6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的构成例所示,作为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手段,以规定的间距14即纬线的间距间隔14a来配置纬线25,纹理组织是经线26与纬线25交叉的纬线25的间隔比比平纹27长的缎纹28的组织,大径的经线26b被织成织线彼此接近或相接的结构,是难以形成间隙的区域,成为了非间隙区域7a即非间隙形成部7。相对于此,对于间隙形成部9,小径的经线26a的织线与纬线25同样地以规定的纬线的间距间隔14a与纬线25一起构成平纹27或斜纹29,形成由该纬线25和小径的经线26a的间距间隔14b形成的格子状的间隙8,将该区域作为间隙区域9a。这样以织物2的纹理组织的组合来形成非间隙区域7a和间隙区域9a,将非间隙区域7a作为非间隙形成部7,间隙区域9a通过改变纬线的间距间隔14a及小径的经线26a的间距间隔14b而能够改变该间隙15的大小,因此设为间隙形成部9,以上是纹理组织的组合的构成例,除此之外,也是小径的经线26a间的间隙H1与大径的经线26b间的间隙H2的大小不同而非间隙形成部7的厚度22与间隙形成部9的厚度22不同的例子,也是以缎纹28和平纹27的纹理组织的组合在表面侧形成凹凸的构成例的例子。
图7示出以平纹27的纹理组织变化构成的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的构成例,(a)是表面图,(b)是侧视图。在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的构成例的织物2中,使用松捻的复丝30作为形成间隙15的小径的经线26a,复丝线30a的小径的经线26a在作为单丝31的纬线25上成为形成经线26a的多个纤维扩展而扁平的状态,是通过使用复丝30作为经线26a而间隙15减小的结构的例子,除此之外,也是大径的经线26b间的间隙H2与小径的经线26a间的间隙H1的大小不同,非间隙形成部7的厚度22与间隙形成部9的厚度22不同的例子,也是以平纹27的纹理组织在表背面形成凹凸的构成例的例子。
另外,图8示出以平纹27的纹理组织变化构成的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的构成例,(a)是表面图,(b)是侧视图。在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织物2中,使用松捻的复丝30作为形成间隙15的纬线25,复丝线30a的纬线25在作为单丝31的经线26a上成为形成纬线25的多个纤维扩展而扁平的状态,是通过使用复丝30作为纬线25而间隙15变窄的结构的例子,除此之外,也是小径的经线26a彼此间的间隙H1与大径的经线26b彼此的间隙H2的大小不同而非间隙形成部7的厚度22与间隙形成部9的厚度22不同,而且以小径的经线26a与相邻的小径的经线26a的间距间隔14b形成横向的宽度窄的间隙15的例子,也是以平纹27的纹理组织在表背面形成凹凸的构成例的例子。
图9示出以缎纹28与平纹27的纹理组织的组合构成的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的构成例,(a)是表面图,(b)是侧视图。示出在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织物2中,小径的经线26a和大径的经线26b的双方都使用了由多个纤维构成的复丝线30的例子,处于同一面的小径的经线26a形成彼此不相接的间隔即小径的经线26a的间距间隔14b。因此,该小径的经线26a虽然为松捻的复丝线30,但是不会受到相邻的小径的经线26a的限制,小径的经线26a的复丝线30在纬线25上形成作为长丝的纤维扩展而扁平的状态,从而形成长丝的间隙微小的状态。并且,大径的经线26b由于在同一面上织线彼此接近或相接,因此难以如小径的经线26a那样成为扁平的状态,而且,由于该区域以缎纹28织成,因此在缎纹28中的大径的经线26b的露出较多的一侧的表面上容易形成高低差12,其背面与大径的经线26b的露出较多的面相比,来自相邻的织线的限制小,因此是容易成为扁平的状态,成为经线26的露出较多的面形成基于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高低差12且背面侧处于几乎没有高低差的状态的结构的例子。除此之外,由复丝30构成的小径的经线26a彼此间的间隙H1与由复丝30构成的小径的经线26a和由复丝30构成的大径的经线26b之间的间隙H2的大小不同,为间隙H1≤间隙H2。即,是非间隙形成部7的厚度22与间隙形成部9的厚度22不同,通过缎纹28的纹理组织和平纹27的纹理组织在表面侧形成凹凸的例子。
如上述所示,图5及图6示出基于纹理组织变化、纹理组织的组合的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构成手段,图7及图8示出通过织线5来减小间隙形成部9的间隙15的手段的构成例,图9示出在单面侧形成高低差12的手段的构成例。这样,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通过纹理组织变化或纹理组织的组合而能够形成各种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
另外,作为向辊1的表面赋予所需的摩擦系数的手段,在辊1需要低摩擦系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为减少与被搬运物或相对的辊1之间的接触面积的手段、使用低摩擦系数的织线5作为包覆物3即织物2的织线5的手段来制作低摩擦系数的辊1。例如,在图12所示的织物2中,作为缎纹28与平纹27的纹理组织的组合,可以通过对由于缎纹28而直线部分的露出多的纬线25的织线5使用比其他的织线5粗的单丝31的经线26即芯线32来形成存在高低差12的非间隙形成部7从而减少了接触面积的手段、或者对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的织线5中至少非间隙形成部7的织线彼此接近或相接的织线5使用由低摩擦系数的氟树脂构成的氟纤维的手段,来形成具有低摩擦系数的表面的辊1。
反之,在辊1的表面需要高摩擦系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至少对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的织线5使用由弹性纤维构成的具有高摩擦系数的聚氨脂纤维等,或者对芯线32使用将作为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弹性纤维的聚氨脂纤维等捻合而得到的织线5或者对芯线32使用覆盖有作为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弹性纤维的聚氨脂纤维的织线5,来形成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具有高摩擦系数的辊1。另外,在表面不需要凸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与织物2所使用的织线5相同的织线5来形成没有凹凸的表面。另外,关于单面的凹凸,如上述的图9记载那样,通过对作为非间隙形成部7的缎纹28的部分的大径的经线26b和作为平纹27的间隙形成部9的经线26a都使用复丝线30a,能够显著地向单面侧形成凹凸,通过以其为背面,能够形成凹凸小的表面的辊1。
这样,本发明的辊1由以往没有的结构构成,是能够应对各种辊1的包覆由织物2构成的包覆物3而成的辊1。配合所要应用的辊1,能够根据需要制作出需要较多的间隙15的辊1或不需要间隙15的辊1、需要高低差12的辊1、不需要高低差12的辊1、需要得到抓握力的摩擦系数的辊1、需要低摩擦系数的辊1或降低横向滑动的辊1等作为各种旋转体的辊1。将这些辊1配合装置所需的特性而适当地应用于装置,且使用该辊1而提供以往没有的装置。此外,将这样构成的织物2通过条纹编织23而构成为筒状的圆筒编织23a或片状的编织23b并包覆在旋转的支承旋转构件10上,构成辊1。
接下来,说明织物2所使用的织线5,在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为条纹编织23的圆筒编织23a的情况下,在非间隙形成部7与间隙形成部9沿旋转方向19交替地形成的条纹编织23的圆筒编织23a的包覆物3中,在使包覆物在半径方向上具有伸缩性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由以单丝线31a或复丝线30a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5或覆盖于芯线32的弹性纤维的覆盖线的织线5,作为沿旋转方向19延伸的纬线25的织线5。另外,在使其热收缩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热收缩线的织线5或者将低熔点的纤维与热收缩线一起搓捻而得到的捻线的织线5,作为沿旋转方向19延伸的纬线25的织线5。并且,在该条纹编织23的圆筒编织23a的织物2形成间隙15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向纬线25及小径的经线26a中加入了单丝线31a或作为向单丝31赋予功能的纤维的长丝而得到的织线5、复丝线30a且纤维彼此热粘的织线5或强捻的织线5、织线难以扁平的结构的织线5等横向难以扩展的织线5。另外,小径的经线26a为了限制轴向20上的收缩而优选使用由非弹性纤维构成的难以伸缩的织线5,在形成间隙15的情况下,优选使用非伸缩性的单丝线31a或向单丝31加入了赋予功能的纤维的织线5、将复丝30的纤维彼此热粘的织线5且不扁平的结构的织线5等沿横向不扩展的织线5。在减小间隙15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松捻的复丝线30a等容易产生纤维的扩展的织线5。大径的经线26b是织线5彼此接近或相接的非间隙区域7a,该区域也是决定辊1的表面的特性的区域。在需要辊1的表面的摩擦系数低的辊1的情况下,使用由作为低摩擦系数的原料的氟纤维构成的织线5等,另外,在表面的摩擦系数需要与橡胶制的辊1等同样的摩擦系数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作为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弹性纤维的聚氨脂纤维等织线5、或者包含作为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弹性纤维的聚氨脂纤维等且弹性纤维露出到表面的织线5。
而且,也可以使用在非异型截面的芯线32的单丝31上覆盖有弹性纤维的覆盖线、与特性与芯线32不同的线进行了搓捻而得到的捻线、异型截面的单丝31的单丝线31a、或者长丝具有异型截面的复丝30的织线5等,作为织线5。通过形成为异型截面,能够增加与搬运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在表面需要抓握性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这样,通过使用熔点、摩擦系数与芯线32不同的长丝作为由人造纤维构成的芯线32的单丝31来形成织物2,能够得到抓握性、耐热性、耐磨损性等所需的特性。此外,作为人造纤维的例子,存在聚酯纤维、聚酰胺(商品名为尼龙)纤维、丙烯酸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氟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人造纤维等多种纤维,可以根据用途适当选择。另外,作为低熔点的纤维,存在低熔点聚酰胺纤维、低熔点聚酯纤维、低熔点聚丙烯纤维等,作为热收缩纤维,存在聚氯乙烯系、聚烯烃系、聚酰胺系(尼龙纤维)、聚酯系、丙烯酸系、纤维素系等的纤维,对于它们可以适当选择。
另外,可以使用预捻线或进行了覆盖的织线5以与芯线32不同的特性向表背赋予所需的相同特性。另外,通过使用包含与芯线32不同的低熔点的热粘性的长丝的线进行热固定,能够进一步防止长丝的绽开等。
在使用本结构的由片状的编织23b构成的织物2作为包覆物3的情况下,除了不使用热收缩的织线5以外,可以使用与条纹编织23的圆筒编织23a相同的织线5来构成包覆物3。
图10是织线5的使用例及纹理组织的组合的例子,是在由将间隙形成部9和非间隙形成部7构成为沿旋转方向19交替的条纹编织23构成的圆筒编织23a所实现的包覆物3中,沿半径方向得到伸缩性的情况下的织线5的使用的例子,而且是以纹理组织的组合而通过缎纹28构成非间隙形成部7、通过平纹27构成间隙形成部9且构成了高低差12的例子。此外,非间隙形成部7由长方形的花样6形成。为了沿辊1的半径方向具有伸缩性的特性,而如图10的(a)的侧视图所示,示出如下例子:使用由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5作为纬线25,为了得到伸缩力而使用在芯线32设有由单丝31构成的弹性纤维的织线5或在芯线32的弹性纤维的外侧为了覆盖而利用长丝线31b进行了覆盖的织线5,并且沿间隙形成部9的轴向20延伸的小径的经线26a使用由非弹性纤维构成的非伸缩性的单丝线31a或非伸缩性的复丝线30a,构成为沿轴向20难以伸长,非间隙形成部7的大径的经线26b为了提高与支承旋转构件10之间的摩擦力而使用由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5。另外,也是大径的经线26b的由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5构成为比小径的经线26a的单丝线31a粗,从而形成了高低差12的例子。另外,通过使织线5包含弹性纤维,并将弹性纤维设为低熔点的弹性纤维,在缎纹28的部分,相邻的大径的经线26b彼此通过热固定的热量而热粘,即使纬线25伸长,在缎纹28的部分也会通过热粘而限制旋转方向19上的伸长,成为难以受到纬线25的伸长的影响的结构,且成为在形成间隙15的小径的经线26a的间距之间仅通过纬线25伸长就能容易得到高张力的结构。
图11是另一织线5的使用例及纹理组织的组合的例子,是在由将间隙形成部9和非间隙形成部7构成为沿旋转方向19交替的条纹编织23构成的圆筒编织23a所实现的包覆物3中,沿半径方向得到热收缩性的情况下的织线5的使用的例子,而且,示出在纹理组织的组合中非间隙形成部7为缎纹编织28、间隙形成部9由平织27构成且构成了高低差12的例子。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非间隙形成部7也由长方形的花样6形成。为了沿辊1的半径方向具有热收缩性的特性,如图11(a)的侧视图所示,使用由热收缩性纤维构成的织线作为纬线25,使用将热收缩性的单丝31设为芯线32且在其外侧覆盖有热粘性的长丝的织线5,在加热时使纬线25与经线26的紧贴良好来防止绽开。另外,示出了如下例子:图1(b)、图3(b)、图4(b)所示的沿轴向20延伸的小径的经线26a即图10的间隙形成部9中的小径的经线26a,使用由非弹性纤维构成的单丝线31a或非伸缩性的复丝线30a而构成为沿轴向20难以伸长,而且非间隙形成部7的大径的经线26b为了得到与支承旋转构件10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及与搬运物之间的摩擦系数而使用由摩擦系数高的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5。而且,也是大径的经线26b的由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5构成为比小径的经线26a的单丝线31a粗而形成了高低差12的例子。另外,是可以将热粘线添加到纬线25或经线26而进行编织的结构。
图12示出织线5的使用例和纹理组织的组合,将通过间隙形成部9和非间隙形成部7构成为图2(b)所示的纵条纹花样21而成的条纹编织23局部性地放大并示意性地表示。在该图2(b)所示的条纹编织23的圆筒编织23a的包覆物3中,示出构成为沿辊1的半径方向得到伸缩性的织线5的使用例和以纹理组织的组合形成了间隙形成部9和非间隙形成部7的织物2的例子。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非间隙形成部7也由长方形的花样6形成。为了沿辊1的半径方向具有伸缩性,对于图2(b)所示的在旋转方向19上延伸的织线5,如图12所示,使用弹性纤维作为非间隙形成部7及间隙形成部9所使用的织线5,对于图2(b)的轴向20,使用由非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5,作为限制了轴向20上的伸长的织线5来使用。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构成为沿辊1的旋转方向19具有伸长,能够通过根据需要而使用摩擦系数高的弹性纤维作为弹性纤维,来能够提高与搬运物之间的摩擦系数。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用热收缩性的织线作为沿旋转方向19延伸的织线来使其热收缩。
将这样构成的织物2形成为筒状或片状,包覆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上而用作辊1。
以上,如针对织物2的包覆物3所说明那样,关于在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设置高低差12的手段、赋予摩擦系数等功能的手段,是能够进行基于织线5的控制的结构,而且,通过改变织线5的原料而能够制作赋予了耐热性、耐候性等的各种辊1。此外,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也可以配合其使用的用途,适当选择绝缘性纤维或导电性纤维作为织线5。
而且,在织物2的织线5中,关于尼龙纤维的抗拉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的结果的图表如图24及图25所示。图24示出线径即长丝直径与抗拉强度的关系,在图24所示的例子中,在由尼龙的长丝形成织物2的织线的轴向的线密度为20条/cm(线间距=0.5mm)的情况下,为了使抗拉强度为25N/cm以上,线径即长丝直径需要设为50μm以上。另一方面,图25示出轴向的线根数与抗拉强度的关系,在图25所示的例子中,可知,若单丝31的直径为99.6μm以上,则沿旋转方向19延伸的织线5即长丝的轴向20的线条数的密度(根/cm)为大致20根/cm以上的情况下的抗拉强度为100N/cm以上,在强度方面是优选的。此外,在图25的各图表中,线的材质为尼龙的单丝,其线径从最下侧的图表起表示线径24.9μm、线径49.8μm、线径99.6μm、线径145.5μm、线径198.3μm。
接下来,作为包覆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的织物2的织线5的绽开防止手段,例如是由如下结构构成的手段:通过使构成织物2的纬线25、小径的经线26a、大径的经线26b中的至少任一方使织线5包含低熔点的长丝或低熔点的弹性纤维等而利用热粘而使纬线25与经线26热粘来防止织线5的绽开的手段,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与表面相反的背面涂敷粘弹性或热塑性的涂敷剂来防止织线5的绽开的手段,通过包覆物3与支承旋转构件10之间的接合剂而进行接合的手段,基于热塑性变形的手段,由机械构件构成的加工部件的手段等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手段,来防止织线5的绽开或织物2的端部的绽开的结构构成的手段。
另外,作为防止从端部起的绽开的手段的例子,利用图13及图14而示出通过热作用和机械作用来进行绽开防止的结构的例子。图13示出使用了热收缩性的织线5作为纬线25的热收缩性的筒状织物2a中的与支承旋转构件10的端部10a抵接的部位的端部2b的绽开防止的例子。在图13(a)中,使热收缩性的筒状织物2a的内径D2构成为大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外径D1,设为D1<D2。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轴向20上,如图13(b)所示,对于由热收缩性的圆筒编织23a构成的筒状织物2a从支承旋转构件10的外径D1的部分向左右溢出的部分也包覆热收缩性的筒状织物2a,如图13(d)所示,示出从表面进行加热而使热收缩性的筒状织物2a收缩,由此使织物2紧贴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同时,通过热量使从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向左右溢出的部分以塑性变形方式缩小,形成为图13的(c)及(d)所示的形状,由此进行从筒状织物2a的端部10a开始的绽开的防止的例子。
图14示出使用了伸缩性的织线5作为纬线25的伸缩性的筒状织物2a的端部的绽开防止的例子。使伸缩性的筒状织物2a的内径D2构成为比支承旋转构件10的外径D1小,设为D1>D2。使该伸缩性的筒状织物2a扩张而包覆于支承旋转构件10。在这种情况下,伸缩性的筒状织物2a在轴向20上构成为伸缩性的筒状织物2a从支承旋转构件10的外径D1沿轴向20向左右溢出,利用作为机械的构件的挡圈34将溢出的部分机械性地按压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端部,通过该按压来防止从筒状织物2a的端部起的织线的绽开的例子如图14(b)所示。另外,通过利用挡圈34将筒状织物2a的端部按压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端部来进行兼具备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的防旋的偏离防止的例子也是图14(c)、(d)。这样,能够利用各种手段来进行绽开防止。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辊1上的包覆物3的偏离防止,该偏离防止手段是在辊1的端部设置包覆物3的防旋构件来防止包覆物3的偏离的手段、由包覆物3的张力及基于支承旋转构件10和包覆物3的摩擦系数的抓握力实现的偏离防止手段、由机械构造的槽10b、突起10c、钩10d实现的偏离防止手段、由凹凸形状的高低差12实现的偏离防止手段、由基于物理化学作用的结合或粘结实现的偏离防止手段、以及由热作用的热熔敷实现的偏离防止手段或者由因热作用下的织线5的热收缩而产生的紧固力实现的偏离防止手段。
使用通过张力和摩擦系数而得到的抓握力进行的偏离防止手段如图10所示,构成为使用由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作为织物2即包覆物3的沿旋转方向19延伸的纬线25,从而沿旋转方向得到张力。在包覆物3为圆筒编织23a(筒状织物2a)的情况下,构成为将圆筒编织23a(筒状织物2a)的内周的长度形成得比包覆物3的支承旋转构件10的外周的长度短来得到张力,且构成为通过使用由摩擦系数高的聚氨脂纤维等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作为非间隙形成部7所使用的织线5,从而在织物2的背面具有高摩擦系数。得到由包覆物3的张力及包覆物3与包覆物3的支承旋转构件10的摩擦实现的抓握力来进行包覆物3的偏离防止,通过使用由异型截面构成的纤维作为所使用的摩擦系数高的织线5的形状,能进一步增加与支承旋转构件10的接触区域,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包覆物3的偏离。而且,通过使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具有微细的粗糙度的突起,由纤维构成的织物2会陷入支承旋转构件10的微细的粗糙度的突起,由此,能够以低紧固力的低张力得到抓握性。作为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设置微细的粗糙度的手段,可以利用喷砂处理、细线条加工等表面处理或表面加工来形成。
由上述的机械构造的槽10b、突起10c、钩10d实现的偏离防止手段、由基于凹凸形状的高低差12实现的偏离防止手段的例子如图15、图16、图17所示。如图15所示,示出如下的结构的例子:在支承旋转构件10设置槽10b,构成为以平纹27和缎纹28的纹理组织的组合而在织物2构成高低差12的非间隙形成部7即缎纹28的部分进入该槽10b,从而进行旋转方向19上的织物2的偏离防止。并且,该槽10b的深度只要为所使用的织线5的直径的一半以上,就能够防止旋转方向19上的偏离。
图16示出如图16(d)那样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凸缘10e的部分设置突起10c,来防止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的偏离的例子。如图16(d)的支承构件10的主视图所示,是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端部的凸缘10e的部分设有由凸部构成的突起10c的例子。如图16(c)所示,构成为突起10c进入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的格子状的间隙8。在辊1的突起10c的位置位于比对搬运物进行搬运的部位靠外侧处的情况下,由凸部构成的突起10c的高度只要是与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的以外的物品不发生干涉的高度即可。另一方面,在辊1的突起10c的位置位于对搬运物进行搬运的辊1的更中央部的情况下,只要突起10c的顶端的高度为包覆物3的厚度22以下即可,不会发生突起10c的顶端与搬运物的辊1侧的表面抵接而使其损伤的情况。或者,若突起10c进入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的格子状的间隙8并与其卡合而不会脱落,则可以设置高度比包覆物3的任何部位的厚度22都低的突起10c。
图17是对电子照片装置等所使用的纸盒的半月状的捡拾辊1b使用了包覆物3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是将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形成为片状,卡挂于作为成形品的支承旋转构件10的钩10d来防止作为包覆物3的织物2的偏离的例子。如图17(a)的剖视图及(b)的侧视图所示,是作为包覆物3即织物2的偏离防止的手段而在是成形品的支承旋转构件10上设置钩10d,将表面的摩擦系数高的裁断成片状的包覆物3安装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钩10d来防止偏离的例子。在图17(e)所示的包覆物3的俯视图及(f)所示的具有安装孔的包覆物3的俯视图中,是钩10d进入平纹27的部分的网部27a的间隙15而被缎纹28限制、固定来进行偏离防止的结构的例子。该图17的例子能够通过对经线26和纬线25进行接合处理、涂敷处理、热熔敷处理来进行绽开防止。使用这样处理后的片状的织物2能够避免产生线偏离地安装于钩10d。另外,在使用了进行织线5的绽开防止而成的片状的织物2的情况下,若安装的间隙15窄,则可以如图17(f)所示那样利用冲裁来设置孔10h。在支承旋转构件10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热熔敷进行固定,或者利用支承旋转构件10的树脂弹性来进行钩10d的固定。而且,在需要夹持宽度的情况下,可以在支承旋转构件10与该包覆物3之间设置橡胶或发泡体等具有回弹性的原料。
作为由热作用实现的偏离防止手段,如图13所示,使用沿旋转方向19延伸的织线5即纬线25为热收缩性的纤维的织线5形成圆筒编织23的包覆物3,包覆于支承旋转构件10,利用加热使其热收缩,使支承旋转构件10与包覆物3紧贴来防止偏离,但是通过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设置微细的粗糙度,由粗糙度产生的突起与织线5抵接而能够防止偏离,因此更优选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设置微细的粗糙度。另外,在加热之前,可以向支承旋转构件10涂敷底漆,进一步提高紧贴性来防止偏离。而且,作为圆筒编织23a使用的织线5,可以使用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5作为形成线密度高的非间隙形成部7的织线5,提高包覆物3的摩擦力来防止偏离。此外,为了通过收缩来限制轴向20上的收缩,更优选使用非热收缩性的织线5作为形成间隙形成部9的沿轴向20延伸的织线5,优选将非伸缩性的单丝线31a的织线5至少用作沿轴向20延伸的织线5。而且,通过使热粘纤维包含于纬线25或经线26而形成,能够实现织线5彼此的熔敷、与支承旋转构件10之间的熔敷,成为进一步的偏离防止,因此优选。除此之外,作为所使用的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所使用的底漆,具有树脂系底漆、橡胶系底漆,但是作为进一步的偏离防止而优选合成橡胶系的底漆。
对于由作为物理化学作用的接合、粘结实现的偏离防止手段,虽然未图示,但是通过使用伸缩性或热收缩性的织线5作为沿旋转方向19延伸的织线5,利用橡胶系的接合剂、通用的接合剂或通用的粘结剂将支承旋转构件10与包覆物3固定,能够防止包覆物3的偏离。另外,包覆物3为织物2且由人造纤维构成,接合剂的渗透性良好,且包覆物3构成为沿旋转方向19的伸缩性或热收缩性良好,可以局部性地进行接合。
图18是利用例1至例6示出本发明的辊1的各种截面的例子的图。
接下来,对各辊1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图20所示的对切割片进行供纸的供纸辊1b,在片为纸张37的情况下,存在纸粉等向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的附着,容易产生与摩擦系数的下降相伴的供纸不良。为了防止该供纸不良,以往在橡胶表面设置凹凸而努力实现供纸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为了在表面设置凹凸来使摩擦系数稳定,使包覆物3即织物2为凹凸的结构,通过图6或图9所示的纹理组织,构成利用缎纹28形成了非间隙形成部7并利用平纹27或斜纹29形成了间隙形成部9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的织物2,通过将沿轴向20延伸的经线26的粗细构成为不同的粗细或松捻的复丝线30a的扁平的差,来形成凹凸。并且,使用由摩擦系数高的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5作为成为与片相接的凸部的缎纹28的部分所使用的经线26,仅使与片相接的凸部为摩擦系数高的结构。另外,如图12(b)所示,间隙形成部9设为以平纹27或斜纹29形成了间隙15的区域,纸粉容易进入该间隙15的凹陷部而使凸部的表面的摩擦系数稳定。
对需要进给精度的配准用的辊及带等的驱动辊1a进行说明,对它们要求的功能是外径精度及表面的摩擦系数的稳定性、尘埃等难以附着的性质,这些性质对辊1要求。作为用于满足该功能的织物2,以图5、图6、图12所示的纹理组织的变化或纹理组织的组合,使用小径的经线26a及大径的经线26b的织线5的粗细即线径大致相同的粗细的织线5,使用具有伸缩性或收缩性的特性的织线5作为纬线25来进行编织,由此能够形成具有高精度的厚度22的圆筒编织23a的包覆物3。另外,通过使用摩擦系数高的织线5作为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的部位的织线5彼此接近或相接的织线5,能够得到表面的摩擦系数。而且,关于辊1的表面的污染,通过将间隙形成部9构成为具有间隙15的格子状,与支承旋转构件10之间会形成基于织线的粗细的高低差12a,尘埃等污染物质容易进入该格子状的间隙15,能够抑制对辊1的表面的不良影响,从而能够构成能够进行稳定的搬运及驱动的辊1。此外,作为这样需要包覆物3的厚度22的精度的织物2的织线5,优选是使单丝线31a或复丝30熔融而一体化的织线5,另外,在需要赋予附加功能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向成为芯线32的单丝31进行了覆盖的覆盖线。
图19是表示空气冷却用的辊1或空气吸引用的辊1的例子的图。如图19(d)所示,支承旋转构件10的内部为中空,通过加工而设置有图19(a)所示的通气孔10f,或者利用树脂成型而设置有通气孔10f或间隙15。另外,辊1的端部是构成为能够吸引空气的支承旋转构件10,如图19(c)所示,设为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设有包覆物3的结构。并且,设为从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侧面设置的吸引孔18或吹入孔18吸引或吹入空气的结构。另外,关于支承旋转构件10,可以是由挤压产生的支承旋转构件10或由成形产生的支承旋转构件10,在这些支承旋转构件10的制造时的挤压时在支承旋转构件10设置狭缝即可,或者在成形时在支承旋转构件10设置通气孔10f即可。另外,通过设为这样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设有由织物2构成的包覆物3的结构,是能够消除向搬运片等的伤痕或转印痕迹的结构的辊1。
进一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辊1作为清洁辊的情况。以图9构成的纹理组织的组合,使用由松捻的合成纤维构成的复丝线30作为沿轴向20延伸的经线26a及经线26b,使用收缩性或伸缩性的单丝线31a作为纬线25,将圆筒编织23a的织物2包覆于旋转支承构件10的表面而形成清洁辊。大径的经线26b是比小径的经线26a粗的织线5,使用大径的经线26b和纬线25织成缎纹28,形成非间隙形成部7,使用小径的经线26a和纬线25形成间隙形成部9,但是该间隙15成为在纬线25上松捻的小径的经线26a扩展,间隙15构成得微小而具有高低差12的结构。将这样构成的由圆筒编织23a构成的包覆物3设置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上,将由该圆筒编织23a构成的包覆物3在支承旋转构件10上扭转成为规定的扭转角42(参照图3),以维持该状态的方式进行固定而设为清洁辊。并且,该清洁辊在辊1需要弹性的情况下,基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构造来得到弹性或者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设置发泡体或弹性体等弹性体33来得到弹性。而且,在需要通气性的情况下,设为具有通气性的结构,在需要吸引性的情况下,设为具有吸引性的结构。此外,关于清洁作用,通过形成高低差12而在非间隙形成部7形成有大径的经线26b的复丝30构成的角度,由长丝构成的该角度具有刮取效果,刮取的尘埃等进入作为间隙形成部9的凹陷部,通过旋转和扭转角42而刮取的尘埃等能够通过该角度而沿轴向20移动或吸引,从而能够成为以往没有的无孔眼堵塞等的清洁辊。此外,关于成为刮取角度的长丝,长丝直径越减小越有效果,另外,更优选使用长丝的截面具有锐角角度的长丝。这样,本发明是可以将片状的包覆物3设置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的结构,是将筒状的包覆物3或片状的包覆物3包覆而成的辊1的结构。
接下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设有由织物2构成的包覆物3的辊1的装置。图20示出使用各种辊1的印刷装置及在印刷装置的内部使用辊1的部位。如图20所示,在作为使用了纸张37的装置的电子照片装置中,可以在供纸辊1b、搬运辊1c、顶端对合辊1d、带驱动辊1e、带从动辊1f、冷却辊1h等各种部位使用本发明的辊1。中间转印带36与这些带驱动辊1e及带从动辊1f卡合,而且,在该中间转印带36的后方具有纸张37的定影辊1g、1g,并配设有将转印到带从动辊1f与带驱动辊1a之间的纸张向进行定影的定影辊1g搬运的搬运带35。
图21示出使用于辊式输送器1i的例子。如图21所示,通过形成由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构成的条纹花样,并且使表面包含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弹性纤维,能够形成相对于横向滑动良好的辊1,是使用了该辊1的用于物体的搬运等的辊式输送器1i的构成例。
图22是表示使用辊1作为吸引辊1j的吸引辊装置的概略的图。如图22所示,本发明的辊1通过在表面具有吸引孔的圆筒状的支承旋转构件10上包覆由筒状织物2a构成的包覆物3而形成。通过风扇或压缩机的吸引装置38从设置在该辊1的端部的旋转轴10g的吸引孔18吸引空气。在这种情况下,从设置在中空的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上的吸引孔及包覆在其外周上的筒状织物2a的网状的空隙来吸引空气。在该吸引辊1j的轴向20上均匀地配设有网状的间隙15,它们由合成纤维组成的长丝的织线5构成,因此是具有在吸引片状的物品的情况下不容易在片状的物品的表面及背面产生伤痕等,且能够进行均匀的吸引的吸引辊1j的吸引辊装置。另外,吸引辊1j的通气阻力值能够通过变更筒状织物2a的网状的密度及长丝的直径而任意设定。
另外,图23示出对切割片的纸张37进行空气吸引来搬运的装置的构成例。图23(b)的装置示出了设置吸引风扇38a和减压室38b,在减压室38b之中设置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吸引阀的开闭的螺线管43,通过吸引风扇38a对减压室38b减压,通过电磁元件43的接通-切断而在吸引阀开闭的瞬时吸引片的构成图。另一方面,在不吸引片的情况下,使在电磁元件43的前端设置的吸引阀为关闭的状态,停止吸引风扇38a对减压室38b的减压作用,是旋转的吸引辊1没有吸引片的状态的例子。上段的图23(a)示出了通过电信号而电磁元件43成为接通,吸引阀被吸引,通过吸引风扇38a与减压室38b的吸引力而片被吸引辊1j吸引的状态。可以将这样在表面形成吸引孔而成的辊1使用于切割片的搬运装置。而且,如图4的例子所示,通过在包覆物3的支承旋转构件10上形成通气孔10f,在支承旋转构件10使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各形成一半,在辊1中,能够通过检测位置而实现吸引的接通-切断,也能够形成低成本的供纸装置。此外,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可以通过装置的条件而根据需要将非间隙形成部的宽度13a及间隙形成部的宽度13b形成为适当的宽度。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通过使用由本结构构成的清洁辊,能够形成为一边转动一边对微粉等进行清洁的装置,或者通过使辊1具有通气性,能够形成为一边转动一边吸引的清洁装置。
实施例
表1示出支承旋转构件10的包覆物3即织物2的实施例。表1的实施例1、实施例2示出片状的以构成非间隙形成部7和间隙形成部9而成的纹理组织而通过织线5的直径及纹理组织的组合即缎纹28的部分和平纹27的部分而形成高低差12而成的包覆物3。如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示,通过使用单丝31作为小径的经线26a、使用松捻的复丝30作为小径的经线26a,能够调整间隙形成部9的通气性。另外,即使间隙形成部9和非间隙形成部7的大径的经线26b和纬线25相同,使用松捻的复丝30作为小径的经线26a的情况与使用单丝31作为小径的经线26a的情况相比,也能够通过线的扁平而将高低差12形成得较大。
[表1]
而且,实施例3示出使用了在作为芯线32的由尼龙构成的单丝31上覆盖有低熔点的聚氨酯的织线5作为经线26、使用了作为弹性纤维的聚氨酯作为纬线25的由圆筒编织23构成的包覆物3,通过将作为弹性纤维的低熔点的聚氨酯纤维覆盖于经线26的表面,能够使表面产生弹性纤维而使摩擦系数为1.0左右。相对于此,在不赋予弹性纤维的织物2中,也可以使摩擦系数为0.25这样的树脂原料的低的数值。即,通过织线5的原料及赋予的原料,能够容易地形成低摩擦系数和高摩擦系数的表面。而且,通过使用由聚氨酯构成的弹性纤维的织线5作为纬线25,能够使伸长率构成为50%以上。
实施例4及实施例5示出使用热收缩性纤维作为纬线25并以圆筒编织23制作的包覆物3的例子。如实施例4及实施例5所示,通过使用热收缩性纤维的单丝31的聚酯糸作为纬线25,能够得到稍小于20%的热收缩。另外,通过大径的经线26b所使用的聚氨酯使用不是低熔点的类型的聚氨酯纤维,与表面使用低熔点的聚氨酯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另外,关于织线5的绽开,在片的情况下,使其包含进行了涂敷处理、接合、热粘的织线5,在裁断后也能够防止绽开。另外,圆筒编织23的包覆物3通过热收缩进行塑性变形来防止织线5的绽开。而且,在使用了低熔点的聚氨酯纤维的实施例3中,低熔点的聚氨酯纤维热粘而防止织线5的绽开。而且,在使用了复丝线30a的织物2中,在松捻的复丝30之中容易浸渗涂敷剂或接合剂,能够进一步进行接合,能够防止端部的绽开。此外,作为端部的绽开防止的确认,在端部的绽开防止(包覆后)的项目中示出利用120的砂纸摩擦了端部之后的结果。
接下来,将具有实施例3的伸缩性的具有条纹的织物2且作为低熔点的聚氨酯的弹性纤维的试验宽度20mm的包覆物3覆盖于由铝构成的支承旋转构件10,关于紧固力(N)与滑动负载转矩(N/cm)的关系进行了确认的结果如图26的图表所示。另外,图27是示出其测定方法的图。图27所示的测定方法中,将卡止于固定杆1l的由织物2构成的包覆物3卷绕于铝辊1k,施加图示的方向的力F,使铝辊1k沿箭头方向旋转,测定包覆物3与铝辊1k之间的滑动转矩。该试验的测定结果是,当包覆物3相对于铝辊1k的紧固力即拉伸力提高时,如图26的图表所示,铝辊1k和包覆物3的滑动负载转矩与紧固力成比例地呈一次直线地提高。换言之,当向支承旋转构件10的紧固力或紧贴力变强时,不容易产生偏离。此外,在利用一般的辊1进行夹持来搬运的辊装置中,夹持压为每1cm为0.5~1.0N,最高为2N。这是用于避免损伤片状的搬运物的夹持压,而且是为了得到进给精度所需的压力即夹持压。根据本结果可知,滑动负载转矩相对于作为紧固力的拉伸力,没有包覆物3的偏离的负载转矩呈一次直线地上升,能够充分得到滑动负载转矩。另外,观察图表的一次直线的倾斜即斜度时,成为大致0.9以上,摩擦系数也是没有问题的水平。
图28是表示织物2的高低差12与从凹条的槽部40a的脱线(偏离)载荷的关系的图表,是表示织物2的高低差12的效果的图表。如图28所示,当增大高低差12时,用于从槽10b脱线的偏离载荷即横向载荷呈一次直线地变大。即,可知,通过高低差12和槽10b能够防止包覆物3的偏离。此外,这基于使用如下的图29的装置进行的试验。该试验所使用的织物2为条纹花样的条纹4的织物2,利用大径的经线26b来变更各自的高低差12,从而形成高低差12。使用的织线5是没有弹性纤维且织物的摩擦系数为0.25左右的尼龙的织线5,条纹花样的条纹4的长度为40mm,间距14为4mm,条纹花样的条纹4的宽度为2mm,载荷的确认结果为图28的图表。通过该图表确认了,即使在摩擦系数低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偏离。根据该确认可认为,通过构成为作为弹性纤维的聚氨酯纤维出现于背面,摩擦力进一步升高而能够防止偏离。
图29是表示由横向偏离防止引导构件39、载置于横向偏离防止引导构件39上的载置用具40、以及载置于载置用具40的载荷物41构成的在图28的高低差12的效果的试验方法中所使用的试验装置的图。在利用该装置的试验方法中,将F方向的拉伸载荷负载于规定的单位面积重量的载荷物41,确认了高低差12与横向偏离载荷的关系,该F方向的拉伸载荷是与由作为横向偏离防止引导构件39的凹状的槽部40a和凸状的段部40b构成的高低差12即条纹花样状的条纹4的方向正交的箭头方向的脱线载荷。
图30是表示将使用热收缩性的纬线25形成的由圆筒编织23构成的包覆物3包覆于支承旋转构件10来制作辊1的工序的例子的图。如图30(a)所示,使用圆筒编织23,制作了由间隙形成部9和非间隙形成部7构成的热收缩性的筒状的包覆物3。该圆筒编织23通过使用在150℃下进行稍小于20%的热收缩的由聚酯纤维构成的织线5作为热收缩性的织线5的纬线25来形成。接下来,一边将该筒状的包覆物3扩径,一边将外周的长度比该筒状的包覆物3的内周的长度短的(b)所示的支承旋转构件10插入到筒状的包覆物3之中,,如(c)所示那样利用包覆物3进行包覆。接下来,将包覆有包覆物3的支承旋转构件10在150℃的加热炉中加热5分钟,如(d)所示那样使其热收缩,与图13同样地使支承旋转构件10和筒状的包覆物3的端部紧贴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端部。然后,如图14所示那样将端部的绽开防止及旋转偏离防止的挡圈34从辊1的两侧如(e)所示那样装配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旋转轴10g即轴部,进而如(f)所示那样完成了包覆有包覆物3的辊1。
在这样制作的辊1中,使用实施例4的包覆物3而确认了偏离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注:(1)OK是在30mm的宽度下滑动负载转矩为6N以上为OK。
(2)织物使用实施例4
如表1所示,实施例4的筒织物2的单体的热收缩率为19%。该实施例4作为表2的实施例4-1、实施例4-2、实施例4-3、实施例4-4,而且附上比较例而如表2所示。相对于支承旋转构件10,在收缩率为大致10%以上的实施例4-1及实施例4-2的情况下,通过向支承旋转构件10涂敷橡胶系的底漆(SUNSTAR技研制:US-3),能够进行包覆物3的防旋,包覆物3没有偏离,结果为OK。另外,在不使用底漆的实施例4-3及实施例4-4的情况下,确认到了基于加热的5.6%以下的收缩率的防旋效果为,包覆物3没有偏离,结果为OK。此外,作为比较例,相对于支承旋转构件10而筒状织物2的收缩为10%左右的筒织物2没有涂敷橡胶系的底漆,紧固力弱,空转而存在包覆物3的偏离,结果成为NG。如以上那样,在收缩需要5%左右以上的收缩率的情况下,优选将底漆涂敷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底漆更优选使用橡胶系的底漆。作为橡胶系的底漆,存在SUNSTAR技研制的UM-2、US-3等,优选使用它们。而且,即便是5%以下的收缩率,使用底漆也没有问题,能够使防滑更强。此外,即便在使用了伸缩性的包覆物3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该底漆进行防滑。
表3及表4示出关于使用了本实施例的支承旋转构件10的包覆物3的情况下的空气的吸引力和吸引距离进行了确认的结果。首先,如表3的纵列中央所示,使用0.39m3/min的低风量的扇径40mm的DC风扇电动机及表1的实施例4的包覆物3,在风扇与片(纸张)之间形成5mm的间隙15,在确认了吸引的力时,确认到利用0.39m3/min的气流能够吸引重量3.0g的片的情况。作为比较,纵列左侧的不存在包覆物3的情况下的能够吸引的片的重量为4.5g。另外,使用纵列右侧的间隙形成部9的经线26a为松捻的复丝30且提高了通气阻力值的织物即表1的实施例2的包覆物3和风量强的气流的1.14m3/min的扇径92mm的DC风扇电动机,确认了吸引,结果是确认到是无法吸引0.02g的片的条件。
[表3]
而且,如表4所示,使用气流1.14m3/min的风量的扇径92mm的DC风扇电动机,在4g/50cm2的片中确认了能吸引的间隙的宽度,结果是,在使用了表1的实施例4的包覆物3的情况下,如纵列中央所示,能吸引的间隙为大致8.0mm左右,在表1的实施例2的包覆物3中,如纵列右侧所示,与表3同样地无法吸引,间隙15的宽度为0mm。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在纵列左侧所示的不存在包覆物3的情况下,能吸引的间隙15的宽度为10.5mm。
[表4]
如以上那样,通过在织物2形成具有间隙形成部9和非间隙形成部7的条纹花样状的条纹4,成为通过该间隙形成部9能够形成吸引或吹出所需的间隙15的织物2。而且,在将织物2的条纹花样状的条纹4的方向作为轴向20,使用由聚氨酯纤维等构成的摩擦系数高的弹性纤维的织线5作为非间隙形成部7的织线5而在表面形成了凸部的情况下,与搬运物的截面中的接点能够构成为两点接点,能够进一步提高搬运力。通过该搬运力的提高,能够通过使尘埃或纸粉等进入包覆物3所具有的凹凸部而使尘埃或纸粉等向表面的附着无害化,因此,本发明的辊1能够使搬运性稳定。另外,在使用松捻的复丝30的织线5作为经线26而在背面设有由缎纹28形成的凸部的情况下,表面成为大致平坦的状态,能够不容易向片等薄的搬运物造成损伤。而且,也可以使凸部与设置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上的槽10b嵌合,来进行包覆物3相对于旋转方向19的偏离防止。
作为织物2的间隙形成部9的间隙(格子状的孔)15的效果,能够使进行冷却、干燥、吸引的装置的辊1的制作容易,除此之外,如图4的例子所示,通过设为由间隙形成部9的宽度13b的部分和非间隙形成部7的宽度13a的部分构成的结构,能够由非间隙形成部7的宽度13a的部分形成辊1中没有通气性的状态的部分,能够提供以往没有的辊1。
此外,以往的表面层由橡胶层构成且具有凹凸的辊1为了减轻尘埃、纸粉等向辊1的表面上的污染而设置凹凸来努力实现搬运性的稳定化,但是为了利用橡胶层形成凹凸而需要橡胶厚度22,并且由于为弹性体33,所以要求外径的精度的情况非常困难,多使用于对外径精度要求不高的供纸辊1b、带从动辊1f等。然而,本发明的辊1的包覆物3是由织物2构成的薄的包覆物3,芯线32以单丝31为基体的结构通过单丝31的长丝直径和与芯线32缠绕的线径来决定厚度22,是厚度22的精度高且依赖于支承旋转构件10的精度的结构,在支承旋转构件10为金属的情况下,依赖于金属的精度,在支承旋转构件10由树脂成形构成的情况下,依赖于树脂的成形精度,因此,它们能够得到稳定的精度。而且,在作为橡胶的特性的抓握性中,通过使用由聚氨酯纤维等构成的弹性纤维作为织线5,可得到能够获得橡胶的同等以上的抓握性的辊1。
这样,本申请的辊1是将以往没有的由织物2构成的包覆物3设置在支承旋转构件10的表面上的辊1,是省资源、节能、再利用、低成本的辊1。另外,使用该辊1,能够形成省资源、节能、再利用、低成本的装置作为以往没有的装置。
标号说明
1 辊
1a 驱动辊
1b 供纸辊(捡拾辊)
1c 搬运辊
1d 前端对合辊
1e 带驱动辊
1f 带从动辊
1g 定影辊
1h 冷却辊
1i 辊式输送器
1j 吸引辊
1k 铝辊
1l 固定杆
2 织物
2a 筒状织物
2b 开口端部
3 包覆物
4 条纹花样的条纹
5 织线
6 长方形的花样
7 非间隙形成部
7a 非间隙区域
8 格子状的间隙
9 间隙形成部
9a 间隙区域
10 支承旋转构件
10a 端部
10b 槽
10c 突起
10d 钩
10e 凸缘
10f 通气孔
10g 旋转轴
10h 孔
11 角度
12 高低差
12a 由织线的粗细产生的高低差
13 宽度
13a 非间隙形成部的宽度
13b 间隙形成部的宽度
14 织线的间距间隔
14a 纬线的间距间隔
14b 小径的经线26a的间距间隔
14c 大径的经线26b的间距间隔
15 间隙
16 横条纹花样
17 长度方向
18 吸引孔或吹入孔
19 旋转方向
20 轴向
21 纵条纹花样
22 厚度
H1 间隙形成部的间隙
H2 非间隙形成的间隙
23 条纹编织
23a 圆筒编织
23b 片状的编织
24 格子状花样
25 纬线
26 经线
26a 小径的经线
26b 大径的经线
27 平纹
27a 网部
28 缎纹
29 斜纹
30 复丝
30a 复丝线
31 单丝
31a 单丝线
31b 长丝线
32 芯线
33 弹性体
34 挡圈
35 搬运带
36 中间转印带
37 纸张
38 吸引装置
38a 吸引风扇
38b 减压室
39 横向偏离防止引导构件
40 载置用具
40a 凹状的槽部
40b 凸状的段部
41 载荷物
42 扭转角
43 螺线管
D1 (支承旋转构件的)外径
D2 (筒状织物的)内径

Claims (8)

1.一种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是在表面设置包覆物而成的辊,其特征在于,
辊是作为对片或物体进行搬运的辊、对片或物体进行供给的辊、对带进行驱动的辊、从动于片或物体的移动的辊、利用空气对正在移动的片或物体进行冷却或干燥的辊、对片或物体进行吸引并旋转的辊、或者对与辊相对且相接的面进行清扫的辊而使用的辊,在辊的表面设置作为包覆物的织物,该织物是由纹理组织的变化或纹理组织的组合构成的织物,由形成有大致直线性的条纹花样状的花样或至少两个不同的花样的纹理构成,并且包括间隙形成部和非间隙形成部,其中,所述间隙形成部是通过该纹理的经线和纬线而形成有控制通气性的大致长形状的花样或格子状的开口孔并形成大致长方形形状的花样而成的区域,所述非间隙形成部是织物的织线彼此接近或相接而形成大致长方形形状的花样而成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其特征在于,
在辊的表面设置的作为包覆物的织物的间隙形成部及非间隙形成部是从平纹的纹理组织变化、斜纹的纹理组织变化、缎纹的纹理组织变化、缎纹与平纹的纹理组织的组合、缎纹与斜纹的纹理组织的组合、平纹与斜纹的纹理组织的组合中进行选择而形成的花样,该非间隙形成部是在厚度方向上形成为厚度与间隙形成部的厚度相同或者比间隙形成部的厚度厚的区域,包覆物是由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相邻且沿轴向交替形成或者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相邻且沿旋转方向交替形成的织物构成的包覆物,形成该包覆物的织物具有适合于根据纹理组织变化或纹理组织的组合及织线的结构而应用的装置的辊的功能的、间隙形成部的宽度和非间隙形成部的宽度及间距间隔、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之间的厚度差即高低差、间隙形成部的格子状孔的开口率、或者间隙形成部和非间隙形成部相对于旋转方向的形成部的角度,由根据织物的织线或该织线的构成原料或向织物的处理适合于辊的功能而选择编织的织线及纹理组织而实施的包覆物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其特征在于,
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之间的厚度差即高低差由基于间隙形成部所使用的经线的线径的粗细与非间隙形成部所使用的经线的线径的粗细之差的手段、或者基于经线为由多个纤维构成的松捻的复丝线时的复丝的扁平之差的手段而成,织物是能够使用至少一个以上的手段而通过上述差来形成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之间的厚度差的织物,且关于间隙形成部的间隙的开口率,通过基于间隙形成部的经线和纬线的线密度的手段、基于间隙形成部的松捻的复丝线的织线的扁平的手段、基于间隙形成部的经线的线径的粗细和纬线的线径的粗细的手段来形成格子状的孔的大小,织物是利用至少一个以上的手段,通过由这些格子状的孔构成的开口率来构成间隙形成部的间隙而设置在辊的表面的包覆物,具有与功能相应的所需的高低差和间隙形成部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辊的表面上的作为包覆物的织物是筒状织物或片状的织物、对辊的表面赋予了所需的摩擦系数的织物、且根据需要而形成有非间隙形成部与间隙形成部之间的高低差的织物,将辊的表面所需的表面状态之一的摩擦系数设为织物所使用的织线的摩擦系数,或者将包含对摩擦系数进行控制的原料的织线用作至少接近或相接的区域的织线,来设为辊的功能所需的摩擦系数,辊是在使防止织线的绽开的纤维包含于织线且在包覆前或包覆后进行处理并实施绽开防止而成的辊,还实施通过辊旋转时的滑动摩擦及加压来防止包覆物在旋转方向上的偏离及在轴向上的偏离的偏离防止手段。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其特征在于,
间隙形成部与非间隙形成部之间的高低差构成为条纹花样状的条纹或至少两个不同的花样,辊是实施了在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上或织物上防止了织线的绽开防止的绽开防止手段的辊,具有防止辊旋转时的滑动摩擦及加压引起的包覆物在旋转方向上的偏离及在轴向上的偏离的偏离防止手段,包覆物的织线的绽开防止手段是基于向织线的应力引起的塑性变形或热塑性变形的绽开防止手段、基于接合剂或涂敷剂的绽开防止手段、织物的织线之中包含低熔点的热熔融线的基于热熔敷的绽开防止手段,织物是使用至少一个以上的绽开防止手段来防止织线的绽开的织物,防止包覆物从旋转构件偏离的偏离防止手段是基于包覆物与包覆物的支承旋转构件之间的摩擦及由织物的伸缩力或收缩力的紧固力构成的抓握力的防止包覆物从旋转构件偏离的偏离防止手段、基于作为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的粗糙度的突起和织物的伸缩力或收缩力的偏离防止手段、基于包覆物的凸部和支承旋转构件的凹部的偏离防止手段、基于作为包覆物的织物的网状的空隙和与该空隙嵌合的支承旋转构件的突起部或卡挂部的偏离防止手段、基于接合或热粘的偏离防止手段、基于防旋构件的偏离防止手段,辊是使用至少一个以上的偏离防止手段来防止包覆物与支承旋转构件之间的偏离的辊,实施基于绽开防止手段的织线的绽开防止及基于偏离防止手段的与支承旋转构件之间的偏离防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其特征在于,
基于包覆物与包覆物的支承旋转构件之间的摩擦及由织物的伸缩力或收缩力的紧固力构成的抓握力的防止包覆物从支承旋转构件偏离的偏离防止手段是:在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上包覆与包覆物不同的由具有比织物的摩擦系数高的摩擦系数的弹性体构成的原料,通过基于该支承旋转构件和织物的伸缩力或热收缩力的紧固力来得到抓握力,从而防止包覆物的偏离的手段;得到作为包覆物的织物所使用的由多个长丝构成的织线中包含摩擦系数高且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纤维的织物的伸缩性所实现的张力或热收缩所实现的紧固力及基于该弹性纤维与支承旋转构件之间的摩擦的抓握力,来防止支承旋转构件与包覆物之间的偏离的手段;通过形成有高度比织物的间隙形成部的厚度低的突起的支承旋转构件的突起向该织物的间隙形成部的格子中的嵌合或者该突起与该织物的接触来防止包覆物的偏离的手段;通过织物的缎纹部的凸部与支承旋转构件的凹部之间的嵌合来防止包覆物的偏离的手段;基于通过向织物的加工而形成的孔与设置在支承旋转构件上的突起部或卡挂部之间的卡合来防止偏离的手段;在辊的端部设置包覆物的防旋构件来防止包覆物的偏离的手段;使用热粘纤维或包含热粘纤维的织线作为包覆物即织物的织线,在热作用下,利用基于加热的热粘来防止支承旋转构件与包覆物之间的偏离的手段;在支承旋转构件上设置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的接合剂或粘结剂来防止支承旋转构件与包覆物之间的偏离的手段;在辊端面处利用防旋构件压缩包覆物来防止包覆物的偏离的手段,使用至少一个以上的偏离防止手段来防止包覆物从旋转的支承旋转构件偏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表面设有织物的辊,其特征在于,
作为包覆物的织物是在通过沿着支承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延伸的由人造纤维构成的织线、以及从弹性纤维以外的长丝被弹性纤维覆盖而形成的覆盖线、将不同于弹性纤维的长丝与弹性纤维松捻而形成的捻线即股线、由卷曲纤维构成的织线、由热收缩纤维构成的织线、包含低熔点的热粘线的织线中选择的任一个织线而构成的,是在支承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或热收缩性的织物,沿该织物的轴向延伸的织线从包括缎纹部及平纹部或斜纹部所使用的织线由非收缩性的单丝构成的织线、由非收缩性的复丝构成的织线、包含低熔点的热粘线的织线、由摩擦系数高的弹性纤维构成的织线、包含摩擦系数高的弹性纤维的织线的两个以上的织线中选择,织物是至少沿支承旋转构件的轴向延伸的织线使用非伸缩性的织线或者包含非伸缩性的长丝的织线来限制支承旋转构件的轴向上的伸缩的织物,该织物作为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的包覆物。
8.一种使用了在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设有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的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在支承旋转构件的表面设有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的辊中,该辊是对于装置的供给手段、搬运手段、驱动手段、冷却手段、吸引手段、清洁手段,将这些手段中的至少一个手段应用于装置。
CN201380081421.5A 2013-10-04 2013-10-04 包覆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而成的辊及使用该辊的装置 Active CN106062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7187 WO2015049808A1 (ja) 2013-10-04 2013-10-04 織物からなる被覆物を被覆してなるローラとそれを用い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2389A true CN106062389A (zh) 2016-10-26
CN106062389B CN106062389B (zh) 2019-05-17

Family

ID=52778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1421.5A Active CN106062389B (zh) 2013-10-04 2013-10-04 包覆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而成的辊及使用该辊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94058B2 (zh)
EP (1) EP3054183B1 (zh)
JP (1) JP5902806B2 (zh)
CN (1) CN106062389B (zh)
WO (1) WO20150498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6317A (zh) * 2019-04-25 2019-06-18 江苏尚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纺织布料用卷辊装置
CN111757782A (zh) * 2018-02-20 2020-10-09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无纺布涂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4434B1 (ja) * 2013-11-16 2014-06-18 三和テクノ株式会社 編物からなる被覆物を被覆してなるローラとそれを用いた装置
US10584444B2 (en) 2017-07-31 2020-03-1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Laminated papermaking belt
JP7027179B2 (ja) * 2018-01-24 2022-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送回転体、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9163635A1 (ja) * 2018-02-20 2019-08-29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不織布塗工機
JP6404517B1 (ja) * 2018-04-18 2018-10-10 ライズテック株式会社 弾性ローラ
JP2019199345A (ja) * 2018-05-18 2019-11-21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KR20200132432A (ko) * 2019-05-17 2020-11-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음극 제조장치 및 음극의 제조방법
CN111793923A (zh) * 2020-07-24 2020-10-20 周伟明 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
USD1027460S1 (en) * 2020-09-26 2024-05-21 Casper Sleep Inc. Woven textile
KR20220066679A (ko) 2020-11-16 2022-05-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막-전극-서브가스켓 접합체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막-전극-서브가스켓 접합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WO2023069557A1 (en) * 2021-10-23 2023-04-27 Rajeev Bajaj Post cmp brus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8522A (en) * 1962-12-14 1967-03-14 Velcro Corp Anti-offset roll
US4672825A (en) * 1984-12-06 1987-06-16 Katsura Roller Mfg. Co., Ltd. Antistatic cover
CN1959557A (zh) * 2005-10-31 2007-05-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48881A (zh) * 2009-09-24 2012-07-04 3M创新有限公司 卷材传输设备的辊的接合覆盖物的制备方法
WO2012120606A1 (ja) * 2011-03-05 2012-09-13 三和テクノ株式会社 織物からなる高速搬送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70462C (de) * 1952-07-02 1958-09-25 Julien Dungler Trag- und Foerdervorrichtung fuer Maschinen mit Blasduesen zur Behandlung von band- oder plattenfoermigem Gut
JPS56166592U (zh) 1980-05-13 1981-12-09
US4384782A (en) * 1981-02-24 1983-05-24 Xerox Corporation 1 to N Order document copying
JPS5794713U (zh) * 1981-11-10 1982-06-10
JPH0760714B2 (ja) 1985-10-28 1995-06-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流導入端子
JPS62100956U (zh) 1985-12-17 1987-06-27
US4977828A (en) 1989-08-07 1990-12-18 Printing Research, Inc. Transfer roller device for printing presses
JP2524917B2 (ja) 1991-08-15 1996-08-14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製氷機のための電気制御装置
JPH0545034U (ja) 1991-11-13 1993-06-18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搬送ローラー
JPH0853251A (ja) 1994-08-08 1996-02-27 Bridgestone Corp 弾性体ロール
JPH08230261A (ja) * 1995-02-24 1996-09-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シート材吸着ドラ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プルーフ作製方法
JP2899226B2 (ja) 1995-03-06 1999-06-02 株式会社ベルマティック サクションロール
JP3538991B2 (ja) 1995-08-31 2004-06-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シート体の搬送装置
JPH10204779A (ja) * 1997-01-14 1998-08-04 Shikibo Ltd 物品被覆体
JP2007254141A (ja) 2006-03-27 2007-10-04 Nissei Electric Co Ltd 搬送用ローラ
CN104781165B (zh) * 2012-09-28 2016-10-19 三和技术株式会社 由织带构成的输送带和传动带及使用该输送带的输送装置
KR102103235B1 (ko) * 2012-12-20 2020-04-22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정전기 감소 롤러 및 웨브 상의 정전기를 감소시키는 방법
JP5524434B1 (ja) * 2013-11-16 2014-06-18 三和テクノ株式会社 編物からなる被覆物を被覆してなるローラとそれを用い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08522A (en) * 1962-12-14 1967-03-14 Velcro Corp Anti-offset roll
US4672825A (en) * 1984-12-06 1987-06-16 Katsura Roller Mfg. Co., Ltd. Antistatic cover
CN1959557A (zh) * 2005-10-31 2007-05-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48881A (zh) * 2009-09-24 2012-07-04 3M创新有限公司 卷材传输设备的辊的接合覆盖物的制备方法
WO2012120606A1 (ja) * 2011-03-05 2012-09-13 三和テクノ株式会社 織物からなる高速搬送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782A (zh) * 2018-02-20 2020-10-09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无纺布涂布机
CN109896317A (zh) * 2019-04-25 2019-06-18 江苏尚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纺织布料用卷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2389B (zh) 2019-05-17
JPWO2015049808A1 (ja) 2017-03-09
EP3054183A4 (en) 2017-07-05
EP3054183A1 (en) 2016-08-10
JP5902806B2 (ja) 2016-04-13
US20160229653A1 (en) 2016-08-11
EP3054183B1 (en) 2020-03-25
US10294058B2 (en) 2019-05-21
WO2015049808A1 (ja) 2015-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2389A (zh) 包覆由织物构成的包覆物而成的辊及使用该辊的装置
CN105939947B (zh) 覆盖有由针织物构成的覆盖物的辊及使用该辊的装置
CN104781165B (zh) 由织带构成的输送带和传动带及使用该输送带的输送装置
JP5628999B2 (ja) 搬送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装置
KR100981727B1 (ko) 모노필라멘트 원사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모노필라멘트 원사
CN108367461A (zh) 纤维强化树脂成型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纤维强化树脂成型材料的制造装置
CN110268112B (zh) 扩展非编织的纺织长丝的丝束的方法
TWI640462B (zh) 用於輸送的裝置及方法
TWI428487B (zh) 彈性矽酮橡膠帶及其製造方法
US10501889B2 (en) Extruded paper machine clothing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01334623A (zh) 清洁部件
CN107690372B (zh) 砂带磨削制品
WO2012063180A1 (en) A reinforcement strip for a tire
JP3826545B2 (ja) タイヤ補強コード用すだれ織物
CN114536900A (zh) 轻薄高强度复合基材及其制造方法
JP6118220B2 (ja)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シームレスベルトの芯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機
JP5421086B2 (ja) ベルト
CN108625012A (zh) 混合纺织工艺以及应用该工艺的设备和产品
CN101308355A (zh) 清洁部件
JP6785143B2 (ja) 製紙用フェルト
JPH10204779A (ja) 物品被覆体
CN111280631A (zh) 一种透孔散热管线包裹再生锦纶粘扣带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083406A (ja) フィルム材から切り出し作製、細径化されることで物性を向上させる糸及びその製法
JPH08108913A (ja) コンベア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GB2350844A (en) A non woven sheet mater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