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54569A - 电子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4569A
CN106054569A CN201610206297.6A CN201610206297A CN106054569A CN 106054569 A CN106054569 A CN 106054569A CN 201610206297 A CN201610206297 A CN 201610206297A CN 106054569 A CN106054569 A CN 106054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base portion
leading flank
cover plat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62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4569B (zh
Inventor
前田浩之
小西英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054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4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4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4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前盖板(15)和维护盖板(17)。前盖板(15)具有支承部(151)、阻挡部(151i)和突起部(151f)。支承部(151)被图像形成装置(1)的壳体(3)支承为可以以旋转轴线(15b)为中心进行转动。阻挡部(151i)从前盖板(15)的一条边(15a)开始向前侧面(15c)的内侧面(15i)一侧延伸。突起部(151f)设置在接离面(151e)上,在维护盖板(17)处于关闭状态时,接离面(151e)根据前盖板(15)的开合而接近或远离维护盖板(17)的规定面(17k)。维护盖板(17)的规定面(17k)具有孔部(17m)。突起部(151f)嵌合于孔部(17m)。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介质(例如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等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前盖板和维护盖板。前盖板不仅可以由维护人员开合,也可以由使用人员开合。而维护盖板只可以由维护人员开合。因此,在维护盖板上,设置了只有维护人员可解锁的锁定结构。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维护盖板的锁定结构是由独立于维护盖板的部件构成,因此部件数量增多。于是,需要确保锁定结构的配置空间。还有,锁定结构是由独立于维护盖板的部件构成,因此使用人员容易看到且易识别为锁定结构。由此,存在锁定结构被使用人员有意解锁或者误解锁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它们能够减少锁定结构的配置空间、且能够防止使用人员有意接触或者误接触锁定结构。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备:机器主体、第一盖子和第二盖子。所述第一盖子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机器主体可转动。所述第二盖子邻接于所述第一盖子,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机器主体可转动。所述第一盖子具有:第一前侧面、支承部和阻挡部。所述第一前侧面的一条边邻接于所述第二盖子。所述支承部在所述第一前侧面的内侧面上设置于所述一条边一侧,被所述机器主体支承为可以以沿着所述一条边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所述阻挡部从所述一条边开始向后侧延伸,在所述第一盖子开到一定的转动角以上的状态下,阻挡所述第二盖子打开动作的轨迹。所述第二盖子具有第二前侧面、规定面,还有凸部和凹部中的一个。所述规定面在所述第二前侧面的内侧面上设置于所述第一盖子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盖子一侧。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规定面上。所述支承部具有接离面,还有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另一个。在所述第二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接离面根据所述第一盖子的开合而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盖子的所述规定面。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接离面上。在所述第二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盖子处于关闭状态则所述凸部嵌合于所述凹部,所述第一盖子处于打开状态则所述凸部脱离所述凹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锁定结构的配置空间,且能够防止使用人员有意接触或者误接触锁定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前侧观察壳体中配置的维护盖板和前盖板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后侧观察壳体中配置的维护盖板和前盖板得到的立体图。
图5是壳体的前侧面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前盖板安装在壳体的前侧面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前盖板和维护盖板安装在壳体的前侧面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壳体上的开盖检测开关和互锁开关的配置的侧透视图。
图9是表示在维护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前盖板转动而打开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在维护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前盖板进一步转动而打开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在维护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前盖板全开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
<结构说明>
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装置,具备:壳体(机器主体)3、原稿读取部5、出纸托盘9、供纸盒11、图像形成部(未图示)、纸张输送部(未图示)、操作部13、前盖板15(第一盖子)和维护盖板17(第二盖子)。
壳体3大致是长方体的箱形,具有:前侧面31、后侧面32、右侧面33和左侧面34。图像形成装置1中,前侧面31一侧为前侧,后侧面32一侧为后侧,右侧面33一侧为右侧,左侧面34一侧为左侧。还有,壳体3具有壳内空间7。壳内空间7设置在壳体3中的上侧,左侧面和前侧面是开口的。
原稿读取部5配置在壳体3的上部。原稿读取部5具有原稿放置面5a。原稿读取部5将原稿放置面5a上放置的纸张的背面的记载信息作为图像信息进行读取。出纸托盘9设置在壳内空间7中。供纸盒11配置在壳体3的下部。在供纸盒11中,装有若干枚纸张。
图像形成部配置在壳体3的上下方向中央部的内部。图像形成部基于原稿读取部5读取的图像信息,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纸张输送部配置在壳体3的内部。纸张输送部将供纸盒11内的纸张一枚一枚地取出,将这些纸张送到图像形成部。然后,纸张输送部将纸张从图像形成部送到出纸托盘9。
操作部13配置在壳体3的前侧面31的规定位置(例如上部右侧)上。操作部13受理使用人员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种设置和动作指令。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种设置是印刷份数、双面印刷、黑白反转、缩放倍率设置或者浓度设置。动作指令是指示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开始按钮的操作。使用人员对操作部13进行操作而输入各种设置和动作指令,使图像形成装置1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在壳体3的前侧面31上,前盖板15配置于壳内空间7的下侧。在壳体3的前侧面31上,维护盖板17配置在前盖板15与供纸盒11之间。
前盖板15被壳体3支承为可以以旋转轴线15b为中心进行转动。旋转轴线15b配置在前盖板15的前侧面15c(第一前侧面)的下边15a(一条边)一侧,沿着下边15a延伸。前盖板15向前侧转动而打开后,壳体3中的壳内空间7的下侧的内部暴露出来。维护盖板17被壳体3支承为可以以旋转轴线17b为中心进行转动。旋转轴线17b配置在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第二前侧面)的下边17a一侧,沿着下边17a延伸。维护盖板17向前侧转动而打开后,壳体3中的前盖板15与供纸盒11之间的内部暴露出来。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前盖板15的下边15a邻接于维护盖板17。还有,维护盖板17与前盖板15一样,都是上开式的。具体来说,维护盖板17的旋转轴线17b平行于前盖板15的旋转轴线15b,相对于维护盖板17,配置在前盖板15一侧的相反侧。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来说,图像形成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并使其定影,从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为此,图像形成部具备:感光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调色剂容器、一次转印装置、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装置和定影装置。
带电装置使感光鼓的表面带电。曝光装置将光照射到带电了的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调色剂容器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装置中。显影装置将感光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一次转印装置将感光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中间转印带将转印来的调色剂像送向定影装置。二次转印装置将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定影装置使转印来的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上。通过这样的定影,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例如,图像形成部的结构要素中的调色剂容器配置在壳体3的内部中的前盖板15的内侧。还有,例如,图像形成部的结构要素中的调色剂容器以外的结构要素(感光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中间转印带、一次转印装置、二次转印装置和定影装置)配置在壳体3的内部中的维护盖板17的内侧。
本实施方式中,前盖板15是用于进行调色剂容器的更换等的盖子,不仅可以由维护人员开合,也可以由使用人员开合。维护盖板17是用于进行图像形成部的结构要素中的调色剂容器以外的结构要素的部件更换等的盖子,只可以由维护人员开合。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有锁定结构。锁定结构用于防止使用人员打开维护盖板17。关于该锁定结构,将在后面参照图3和图4进行描述。
参照图2~图4,对前盖板15和维护盖板17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观察壳体3中配置的前盖板15和维护盖板17得到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侧观察壳体3上配置的前盖板15和维护盖板17得到的立体图。
例如,如图2所示,前盖板15是浅底且左右横向较长的立方体箱形,具有:前侧面15c、开口后侧面15d、开口上端面15e、开口下端面15f和左右侧面15g。前盖板15中,在前侧面15c与左右侧面15g的交界处具有凸角部15h。凸角部15h倒角加工成圆弧状。
前盖板15具有支承部151。通过支承部151,前盖板15被支承为可以相对于壳体3以旋转轴线15b为中心进行转动。在前盖板15的前侧面15c的内侧面15i中,支承部151设置在前侧面15c的下边15a一侧,比下边15a还向下。例如,设置了3个支承部151。在前侧面15c的下边15a上,各支承部151沿着左右方向隔着间隔而配置。具体来说,对于各支承部151,在前侧面15c的下边15a上,在左右的两端各配置1个,在左右方向的中心偏右侧的位置配置1个。还有,在左右侧面15g的开口上端面15e附近,设置有把手部15j。把手部15j在开合前盖板15时由手进行抓握。把手部15j是在侧面15g上形成的凹部。通过将手伸到把手部15j并将前盖板15拉向前方,能够容易地打开前盖板15。
还有,例如,维护盖板17是浅底的长方体箱形,具有:前侧面17c、开口后侧面17d、上端面17e、下端面17f和左右侧面17g。维护盖板17中,在前侧面17c与左右侧面17g的交界处具有凸角部17h。凸角部17h倒角加工成圆弧状。
维护盖板17具有支承部171。通过支承部171,维护盖板17被支承可以相对于壳体3以旋转轴线17b为中心进行转动。支承部171设置在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的内侧面17i上,比下端面17f还向下。例如,设置了3个支承部171。在维护盖板17的下端面17f上,各支承部171沿着左右方向隔着间隔而配置。具体来说,对于各支承部171,在下端面17f上,在左右方向中心的两侧各配置1个,且在左右方向的一端(例如右端)配置1个。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具有:安装基部151a(第一基部)、连结基部151b(第二基部)、支承基部151c(第三基部)和转动轴部151d。安装基部151a设置在前盖板15的前侧面15c的内侧面15i上,向开口后侧面15d一侧(即前盖板15的后侧)延伸出去。安装基部151a的下侧面151i(阻挡部)的前边151j与前盖板15的前侧面15c的下边15a重合。因此,安装基部151a从下边15a开始向开口后侧面15d一侧延伸出去。还有,下侧面151i与内侧面15i垂直。
连结基部151b从安装基部151a的顶端部开始,延伸得比下边15a还靠下侧(第二盖子一侧)。支承基部151c从连结基部151b的顶端部开始,向前盖板15的前侧面15c一侧延伸出去。支承基部151c具有凸角部151p(第一凸角部)和凸角部151q(第二凸角部)。凸角部151p形成在支承基部151c中的顶端部151k与上侧面151m的交界处。凸角部151q形成在支承基部151c中的顶端部151k与下侧面151e的交界处。凸角部151p和凸角部151q倒角加工成圆弧状。转动轴部151d设置成在支承基部151c的顶端部151k一侧向左右方向的其中之一(例如右方向)突出(参照图2)。
支承基部151c的下侧面151e(接离面、第二盖子一侧的面)具有突起部151f(凸部)。还有,连结基部151b的前侧面151g(第一前侧面一侧的面)具有突起部151h。突起部151h设置成在前侧面151g上与安装基部151a和支承基部151c这两个部件都隔着间隔。
还有,维护盖板17的支承部171具有:安装基部171a、连结基部171b、支承基部171c和转动轴部171d。安装基部171a设置在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的内侧面17i上,向开口后侧面17d一侧(即维护盖板17的后侧)延伸出去。安装基部171a的下侧面171i相对于维护盖板17的下端面17f是平的。连结基部171b从安装基部171a的顶端部开始,延伸得比下端面17f还靠下侧。支承基部171c从连结基部171b的顶端部开始,向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一侧延伸出去。转动轴部171d设置成在支承基部171c的顶端部一侧向左右方向的其中之一(例如左方向)突出(参照图2)。
还有,维护盖板17的上端面17e具有收纳凹部17j。在收纳凹部17j内,收纳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因此,支承部151配置在维护盖板17的内侧。例如,设置了3个收纳凹部17j。在上端面17e中,各收纳凹部17j彼此隔着间隔配置成与前盖板15的各支承部151相对应(参照图4)。收纳凹部17j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收纳凹部17j的前端面17p由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的内侧面17i进行封闭,收纳凹部17j的后端面17q在维护盖板17的开口后侧面17d上开口。收纳凹部17j的底面17k(规定面)具有孔部17m(凹部)。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的突起部151f嵌合在孔部17m。在维护盖板17的内侧上,底面17k设置在前盖板15一侧,朝向前盖板15一侧。
在收纳凹部17j内,前盖板15的转动轴部151d配置在收纳凹部17j的凹角部17s的附近。因此,支承基部151c的顶端部151k一侧配置在凹角部17s的附近。凹角部17s形成在收纳凹部17j中的前端面17p与底面17k的交界处。还有,在前盖板15和维护盖板17都处于关闭状态时,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相对于前盖板15的前侧面15c是平的。还有,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的上边17r邻接于前盖板15的前侧面15c的下边15a。
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的突起部151f与维护盖板17的收纳凹部17j的孔部17m,构成第一锁定结构。突起部151f嵌合于孔部17m,从而第一锁定结构将维护盖板17锁定在关闭状态。还有,利用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的安装基部151a的下侧面151i,构成第二锁定结构。下侧面151i对维护盖板17打开动作的轨迹进行阻挡,从而第二锁定结构将维护盖板17锁定在关闭状态。这样,下侧面151i作为阻挡部发挥作用。还有,由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的突起部151h构成第三锁定结构。突起部151h卡合在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上,从而第三锁定结构将维护盖板17锁定在关闭状态。本实施方式的锁定结构由第一锁定结构、第二锁定结构和第三锁定结构构成。对于这种锁定结构,第一锁定结构、第二锁定结构和第三锁定结构中的一个进行锁定后,维护盖板17就被锁定在关闭状态。对于这种锁定结构的动作,在<动作说明>中进行说明。
如此,锁定结构由孔部17m、突起部151f、突起部151h和下侧面151i构成,因此,结构要素的数量少,锁定结构的配置空间可以变小。还有,构成锁定结构的突起部151f、突起部151h和下侧面151i是前盖板15的一部分,构成锁定结构的孔部17m是维护盖板17的一部分,因此不易被使用人员识别为锁定结构。其结果,能够防止使用人员有意接触或者误接触锁定结构。还有,构成锁定结构的突起部151f、突起部151h和下侧面151i是支承部151的一部分,因此不易被使用人员识别为锁定结构。而且,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配置在维护盖板17的内侧,因此变得不易从外部看到支承部151。其结果,锁定结构变得不易被使用人员看到。
如图4所示,壳体3具备开盖检测开关23和互锁开关24。另外,图4中,为了作图方便而省略了壳体3。
还有,前盖板15具有开盖检测用的突起部15k。突起部15k在前盖板15处于关闭状态时,将开盖检测开关23压下。例如,在前盖板15的内侧面15i上,突起部15k设置在右端的支承部151的上方。即,在内侧面15i上,突起部15k设置在支承部151附近的平稳位置。其结果,突起部15k相对于开盖检测开关23被正确定位,可以将开盖检测开关23压下。突起部15k突出得比前盖板15的开口后侧面15d还靠后侧。还有,在前盖板15的内侧面15i上,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设置了加强筋15m。还有,在前盖板15的内侧面15i的左右端附近的上端附近,安装有未图示的磁性部件。在前盖板15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磁性部件由于磁力而被壳体3的钣金部件吸引。
还有,维护盖板17具有互锁用的突起部17n。突起部17n在维护盖板17处于关闭状态时,将壳体3上配置的互锁开关24压下。例如,在维护盖板17的内侧面17i上,突起部17n设置在右端的支承部171的上方。即,在内侧面17i上,突起部17n设置在支承部171附近的平稳位置。其结果,突起部17n相对于互锁开关24被正确定位,可以将互锁开关24压下。突起部17n突出得比维护盖板17的开口后侧面17d还靠后侧。还有,在维护盖板17的内侧面17i上,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设置了加强筋17t。
接着,参照图5~图7,对壳体3的盖子支承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壳体3的前侧面31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前盖板15安装在壳体3的前侧面31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前盖板15和维护盖板17安装在壳体3的前侧面31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5~图7中,为了作图方便,只对壳体3的前侧面31一侧的部分进行图示,前侧面31的上侧用虚线表示。
如图5所示,壳体3的前侧面31具有:开口部31a、开口部31b和开口部31c。开口部31a是左右延伸的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根据前盖板15的开合而开合。开口部31b是左右延伸的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根据维护盖板17的开合而开合。开口部31c是左右延伸的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用于供纸盒11进出。开口部31a、开口部31b和开口部31c依次从上到下排列。
壳体3还具有支承部19和支承部21。支承部19将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支承为可转动。例如,设置了3个支承部19。各支承部19在开口部31b的上边缘部上彼此隔着间隔而配置,与前盖板15的各支承部151相对应。各支承部19从前侧面31向前侧突出。各支承部19具有轴孔19a。轴孔19a设置在支承部19的顶端部一侧,沿左右方向延伸。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的转动轴部151d插入到轴孔19a中。
支承部21将维护盖板17的支承部171支承为可转动。例如,设置了3个支承部21。各支承部21在开口部31b的下边缘部上彼此隔着间隔而配置,与维护盖板17的各支承部171相对应。各支承部21从前侧面31向前侧突出。各支承部21具有轴孔21a。轴孔21a设置在支承部21的顶端部一侧,沿左右方向延伸。维护盖板17的支承部171的转动轴部171d插入到轴孔21a中。
壳体3的前侧面31具有孔部31e。维护盖板17的突起部17n插入孔部31e中。在孔部31e的内部,配置有互锁开关24的按钮部24a。还有,在开口部31a内的规定位置(例如开口部31a内的上部右端),配置有开盖检测开关23。关于开盖检测开关23和互锁开关24,在后面参照图8进行描述。
如图6所示,前盖板15的各支承部151的转动轴部151d插入壳体3的各支承部19的轴孔19a中。其结果,前盖板15被支承为可以相对于壳体3以旋转轴线15b为中心进行转动。如图6所示,所述磁性部件与壳体3的前侧面31的钣金部件抵接且被一定的力吸引,前盖板15处于关闭状态。该关闭状态中,前盖板15的开口后侧面15d的左右边缘部15n与壳体3的开口部31a的左右边缘部抵接,开口部31a被前盖板15堵塞。还有,该关闭状态时,将左右侧面15g的把手部15j向前拉,则所述磁性部件脱离壳体3的前侧面31的钣金部件,前盖板15成为向前方打开的状态。
还有,如图7所示,维护盖板17的各支承部171的转动轴部171d插入壳体3的各支承部21的轴孔21a中。其结果,维护盖板17被支承为可以相对于壳体3以旋转轴线17b为中心进行转动。如图7所示,维护盖板17处于关闭状态。该关闭状态中,维护盖板17的开口后侧面17d的周缘部17u与壳体3的开口部31b的周缘部抵接,开口部31b被维护盖板17堵塞。
接着,参照图8,对壳体3上配置的开盖检测开关23和互锁开关24进行说明。图8是壳体3上的开盖检测开关23和互锁开关24的配置的侧透视图。
开盖检测开关23对前盖板15的开合进行检测。开盖检测开关23是自动复位式的按钮开关。在前盖板15处于关闭状态时,开盖检测开关23被前盖板15的突起部15k压下。开盖检测开关23被压下后就变成开状态,压下被解除后就自动复位成闭状态。
互锁开关24对维护盖板17的开合进行检测。互锁开关24具有按钮部24a和开关主体24b。按钮部24a配置在壳体3的孔部31e的内部。按钮部24a是自动复位式的按钮。开关主体24b配置在按钮部24a的后侧。在维护盖板17处于关闭状态时,维护盖板17的突起部17n插入壳体3的孔部31e中,将按钮部24a压下。按钮部24a被压下后,开关主体24b变成开状态,按钮部24a的压下被解除后,按钮部24a自动复位,开关主体24b就变成闭状态。
<动作说明>
接着,参照图3、图9~图11,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要部(锁定结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在维护盖板17处于关闭状态时前盖板15打开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在维护盖板17处于关闭状态时前盖板15进一步打开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在维护盖板17处于关闭状态时前盖板15全开的状态的剖面图。图9中,前盖板15转动了转动角θ(θa≤θ<θb)。图10中,前盖板15转动了转动角θ(θb≤θ)。另外,举个例子,转动角θa是10°,转动角θb是15°。
如图3所示,前盖板15和维护盖板17都是关闭状态。这样的状态下,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的下侧面151e接近维护盖板17的收纳凹部17j的底面17k并与其面对。于是,下侧面151e的突起部151f嵌合于底面17k的孔部17m。即第一锁定结构被锁定。其结果,维护盖板17就不能向前侧转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从这种状态开始,即使前盖板15转动了转动角θ(0<θ<θa)而成为打开状态,第一锁定结构的锁定也被维持,维护盖板17也被锁定在关闭状态。
然后,如图9所示,前盖板15继续转动,到转动角θ(θa≤θ<θb)的打开状态时,就是如下结果。即,支承部151的支承基部151c的下侧面151e离开收纳凹部17j的底面17k,下侧面151e的突起部151f脱离底面17k的孔部17m。即,第一锁定结构不被锁定。还有,前盖板15向前侧转动的情况下,支承部151的安装基部151a的下侧面151i的前边缘151n突出得比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还靠前侧,但是不对维护盖板17打开动作的轨迹进行阻挡。具体来说,前边缘151n不对维护盖板17被打开时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的上边17r通过的轨迹S进行阻挡。即,第二锁定结构不被锁定。还有,支承部151的突起部151h不卡合于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即,第三锁定结构也不锁定。因此,锁定结构全部都不被锁定,维护盖板17可以向前侧转动而打开。
从这种状态开始,如图10所示,前盖板15继续转动,到转动角θ(θb≤θ)的打开状态时,就是如下结果。即,支承部151的安装基部151a的下侧面151i的前边缘151n被拉出到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的前面,对维护盖板17打开动作的轨迹进行阻挡。具体来说,前边缘151n对维护盖板17被打开时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的上边17r通过的轨迹S进行阻挡。即,第二锁定结构被锁定。其结果,维护盖板17不能向前侧转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
然后,如图11所示,在前盖板15处于全开状态时,就是如下结果。即,支承部151的支承基部151c的上侧面151m与收纳凹部17j的前端面17p抵接。在该抵接状态下,支承部151的突起部151h卡合在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中的上边17r一侧边缘上。即,第三锁定结构被锁定。其结果,维护盖板17不能向前侧转动,被锁定在关闭状态。
另外,支承部151由安装基部151a、连结基部151b和支承基部151c形成为U形。其结果,在维护盖板17处于关闭状态且前盖板15全开时,维护盖板17的上边17r一侧收纳在安装基部151a与支承基部151c之间的空间中。因此,防止了前盖板15的打开动作被维护盖板17限制。其结果,能够将前盖板15开得很大。
如上所述,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锁定结构,只有在前盖板15打开为一定的转动角范围(θa≤θ<θb)的情况下,才可以打开维护盖板17。因此,在维护人员和使用人员中,只将该信息告诉维护人员,从而只有维护人员可以打开维护盖板17。
上述,参照附图(图1~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下列(1)~(7))。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主要对各结构要素进行了示意性地表示,为了方便作图,图示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等可能与实际有出入。还有,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形状或尺寸等只是一个例子,不是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1)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51f设置在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的支承基部151c的下侧面151e,孔部17m设置在维护盖板17的收纳凹部17j的底面17k,不过,也可以是孔部设置在下侧面151e,突起部设置在底面17k。
(2)上述实施方式中,前盖板15的支承部151的一部分(安装基部151a的下侧面151i)是阻挡部,不过也可以将阻挡部设置为独立于支承部151的部件。这种情况下,只要阻挡部从前盖板15的前侧面15c的下边15a向内侧面15i一侧延伸,在前盖板15处于一定转动角θb以上的打开状态时,对维护盖板17打开动作的轨迹进行阻挡,那么就可以是任何形状,就可以设置在前盖板15上的任何位置。还有,这种情况下,下侧面151i的前边151j不需要与前侧面15c的下边15a重合。其结果,下侧面151i可以在内侧面15i上设置得比下边15a靠上侧。
(3)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51f设置在支承部151的下侧面151e,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在维护盖板17处于关闭状态时根据前盖板15的开合而接近或远离维护盖板17的规定面的接离面,在支承部151的哪个面上设置突起部151f都可以。这样的情况下,维护盖板17的孔部17m设置在维护盖板17的该规定面上。
(4)上述实施方式中,维护盖板17是与前盖板15一样为上开式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右开式或左开式。
(5)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应用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不过也可应用在图像形成装置1以外的电子设备(没有图像形成部的电子设备)中。
(6)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51的连结基部151b的前侧面151g也可以没有突起部151h。在前侧面151g没有突起部151h的情况下,前盖板15处于全开状态时,支承部151的安装基部151a的下侧面151i对维护盖板17打开动作的轨迹进行阻挡,将维护盖板17锁定在关闭状态。在该全开状态下,突起部151h比下侧面151i更靠近维护盖板17的前侧面17c。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的情况下,即前侧面151g具有突起部151h并且维护盖板1被突起部151h锁定在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将维护盖板17锁定在更加接近全闭状态的关闭状态。另外,全闭状态是指完全关闭的状态。
(7)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承部151由安装基部151a、连结基部151b和支承基部151c形成为U形,但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关于支承部151的形状,只要在维护盖板17处于关闭状态且前盖板15被打开后能满足下述的条件1和条件2,就可以是任何形状。
条件1:阻挡部在前盖板15处于小于一定的转动角θb的打开状态时,不对维护盖板17打开动作的轨迹进行阻挡,在前盖板15处于一定的转动角θb以上的打开状态时,对维护盖板17打开动作的轨迹进行阻挡并将维护盖板17锁定在关闭状态。
条件2:前盖板15可以开到一定程度的转动角(例如转动角90°)。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机器主体;
第一盖子,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机器主体可转动;和
第二盖子,邻接于所述第一盖子,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机器主体可转动,
所述第一盖子具有:
第一前侧面,其一条边邻接于所述第二盖子;
支承部,在所述第一前侧面的内侧面上设置于所述一条边一侧,被所述机器主体支承为可以以沿着所述一条边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以及
阻挡部,从所述一条边开始向后侧延伸,在所述第一盖子开到一定的转动角以上的状态下,阻挡所述第二盖子打开动作的轨迹,
所述第二盖子具有:
第二前侧面;
规定面,在所述第二前侧面的内侧面上设置于所述第一盖子一侧,朝向所述第一盖子一侧;和
凸部和凹部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规定面上,
所述支承部具有:
接离面,在所述第二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根据所述第一盖子的开合而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盖子的所述规定面;和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接离面上,
在所述第二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盖子处于关闭状态则所述凸部嵌合于所述凹部,所述第一盖子处于打开状态则所述凸部脱离所述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具有第一基部、第二基部和第三基部,
所述第一基部向所述第一前侧面的后侧延伸出去,
所述第二基部从所述第一基部的顶端部开始,延伸得比所述第一前侧面的所述一条边还靠所述第二盖子一侧;
所述第三基部从所述第二基部的顶端部开始,向所述第一前侧面一侧延伸出去,
在所述第三基部的顶端部一侧,所述支承部被所述机器主体支承为可以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部中的所述第三基部一侧的面是所述阻挡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基部中的所述规定面一侧的面是所述接离面,并具有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所述另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部中的所述第一前侧面一侧的面具有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二盖子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一盖子处于全开状态时,卡合于所述第二盖子的所述第二前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在所述第一盖子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二盖子处于关闭状态时,配置在所述第二盖子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子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盖子的所述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盖子的所述第二前侧面而言,配置于所述第一盖子的相反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基部具有第一凸角部和第二凸角部,
所述第一凸角部形成在所述第三基部中的所述顶端部与上侧面的交界处,
所述第二凸角部形成在所述第三基部中的所述顶端部与下侧面的交界处,
所述第一凸角部和所述第二凸角部倒角加工成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子的上端面具有收纳凹部,
在所述收纳凹部的内部,收纳所述第一盖子的所述支承部,
所述收纳凹部沿着所述第二盖子的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收纳凹部的前端由所述第二前侧面的内侧面进行封闭,
所述收纳凹部的底面是所述规定面。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和
图像形成部,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CN201610206297.6A 2015-04-06 2016-04-05 电子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054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7797 2015-04-06
JP2015077797A JP6237686B2 (ja) 2015-04-06 2015-04-06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4569A true CN106054569A (zh) 2016-10-26
CN106054569B CN106054569B (zh) 2019-11-15

Family

ID=55697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6297.6A Active CN106054569B (zh) 2015-04-06 2016-04-05 电子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96683B2 (zh)
EP (1) EP3079022B1 (zh)
JP (1) JP6237686B2 (zh)
CN (1) CN1060545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4876A (zh) * 2018-08-09 2020-02-2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7148B2 (ja) * 2017-02-24 2021-06-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58614B2 (ja) * 2017-02-28 2020-03-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46700B2 (ja) * 2017-04-05 2021-10-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00717B2 (ja) * 2017-07-12 2022-01-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47032B2 (ja) * 2019-09-05 2023-09-2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762325B2 (en) * 2021-04-23 2023-09-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1779A1 (de) * 1987-12-10 1989-06-28 VAW Aluminium AG Gelenkverbindung aus mindestens zwei Strangpressprofilen
US5673811A (en) * 1996-03-04 1997-10-07 Contico International, Inc. Food bin assembly
US20120074158A1 (en) * 2010-09-23 2012-03-29 Duchesne & Fils Ltee Utility bin
US20130243476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tacting-Separating Member Capable of Moving Developing Roller Relative to Photosensitive Dr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0064A (ja) * 1995-03-02 1996-09-17 Meidensha Corp 観音扉
JP3783012B2 (ja) * 2003-10-27 2006-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2972A (ja) * 2005-01-20 2006-08-03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カード挿入スロットの開閉蓋構造
JP2006231739A (ja) 2005-02-25 2006-09-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933231B2 (ja) * 2006-11-27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4347B2 (ja) * 2007-12-04 2013-0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25624B2 (ja) * 2008-09-26 2011-07-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7971A (ja) * 2009-08-25 2011-03-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R2961946B1 (fr) * 2010-06-29 2012-08-03 Alcatel Lucent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pour boites de transport et de stockage
EP2455819B8 (en) * 2010-11-23 2018-07-18 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690177B2 (ja) * 2011-03-15 2015-03-2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カバー開閉順序規制機構、カバー開閉順序規制方法、及び当該カバー開閉順序規制機構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970885B2 (ja) * 2012-03-16 2016-08-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31814B2 (ja) * 2012-04-27 2016-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69727B (zh) * 2012-07-26 2016-09-0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薄片体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250608B2 (en) * 2013-08-13 2016-02-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1779A1 (de) * 1987-12-10 1989-06-28 VAW Aluminium AG Gelenkverbindung aus mindestens zwei Strangpressprofilen
US5673811A (en) * 1996-03-04 1997-10-07 Contico International, Inc. Food bin assembly
US20120074158A1 (en) * 2010-09-23 2012-03-29 Duchesne & Fils Ltee Utility bin
US20130243476A1 (en) * 2012-03-16 2013-09-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tacting-Separating Member Capable of Moving Developing Roller Relative to Photosensitive Dru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4876A (zh) * 2018-08-09 2020-02-2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824876B (zh) * 2018-08-09 2022-03-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79022B1 (en) 2017-11-15
US9696683B2 (en) 2017-07-04
EP3079022A1 (en) 2016-10-12
US20160291534A1 (en) 2016-10-06
JP2016197213A (ja) 2016-11-24
CN106054569B (zh) 2019-11-15
JP6237686B2 (ja) 2017-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4569A (zh) 电子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25856B (zh) 调色剂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9485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08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045980B1 (en) Image forming unit
KR102103243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카트리지, 및 오삽입 방지 시스템
JP20112274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358953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holder unit for toner box
CN10337670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US9354595B2 (en)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toner container
JP20171463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527999B2 (en) Cartridg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eatures to prevent erroneous cartridge unit locking
JP61604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28639A1 (en) Rotation restricting member, mechanica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789469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564595B2 (en) Cartridge unit
JP6399025B2 (ja)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335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80941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625097B2 (ja) 回転規制部材、機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408371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710784B1 (ko) 셔터 장치 및 금융기기
JP20152045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281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520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