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94763A - 绿茶粉及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绿茶粉及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94763A
CN105994763A CN201610462091.XA CN201610462091A CN105994763A CN 105994763 A CN105994763 A CN 105994763A CN 201610462091 A CN201610462091 A CN 201610462091A CN 105994763 A CN105994763 A CN 105994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
parts
lao
green tea
tea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20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朝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gang County Fu Zhen Tea Industry Ltd Co
Original Assignee
Fenggang County Fu Zhen Tea Industry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gang County Fu Zhen Tea Industry Ltd Co filed Critical Fenggang County Fu Zhen Tea Industry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6104620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947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94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94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绿茶粉,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各原料:绿茶100份、罗汉果20~40份、蓝莓皮10~30份、冬瓜皮10~30份、决明子1~3份、水苏糖5~15份、薄荷叶5~15份、薰衣草1~3份、金银花10~20份、菊花10~20份。本发明将以绿茶为主料的多种植物集成在一起并以速溶粉的方式泡水饮用,其综合健康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Description

绿茶粉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粉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乌龙茶、红茶因为经过不同的加工工艺,茶多酚的含量会有差异。乌龙茶为半发酵茶,红茶为全发酵茶,而绿茶没有经过发酵,三种茶中绿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乌龙茶其次,而红茶相对最少。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主要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这四种物质。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传统绿茶一般为单一品种茶叶,用于泡水饮用,具有抗辐射、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但其有益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综合健康功能不足,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传统绿茶为了提供最佳口感,一般将一棵茶树中最鲜嫩的嫩芽,比较鲜嫩的嫩叶和较老的老叶分开采摘制茶,而每棵茶树中的嫩芽、嫩叶和老叶的生长位置和数量都不尽相同,这使得在采摘茶叶的时候依然需要人工采摘。但这十分不利于机械化生产,使茶叶生产效率较低。现在绿茶粉常用的加工工艺是在制作绿茶后将绿茶和其他物质一起粉碎成粉末。但是,这样做必须要先进行绿茶的采摘、摊放、杀青、摊凉、揉捻、做形和烘焙所有步骤后再进行粉碎,这样做步骤太多,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绿茶粉及其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绿茶综合健康功能不足且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绿茶粉,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各原料:绿茶100份、罗汉果20~40份、蓝莓皮10~30份、冬瓜皮10~30份、决明子1~3份、水苏糖5~15份、薄荷叶5~15份、薰衣草1~3份、金银花10~20份、菊花10~20份。
本发明将以绿茶为主料的多种植物集成在一起并以速溶粉的方式泡水饮用,其综合健康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并辅以水苏糖、薄荷叶和薰衣草,使其口感兼具甘甜、清凉和清香,适于饮用;因为将绿茶粉碎成粉状,因此各个茶粉之间彼此不能再进行影响,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的辅助作用,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酶的活性,从而起到辅助抗突变、抗癌变的功效;将绿茶的各项功效都发挥得更好,且因为茶粉更易冲泡,也使不善于泡茶的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蓝莓皮中有很多营养素,加入蓝莓皮避免了蓝莓皮的浪费的同时,还有预防高血脂的作用。金银花、冬瓜皮、决明子等的添加,使得本发明还具有一定的预防、降低高血脂和清肝明目的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茶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茶叶采摘及分类,直接用剪刀将茶树尖端上的茶青无差别地采摘下来;将采摘来的茶青平铺在倾斜设置的网状筛网上,筛网连接有可使筛网匀速摆动和转动的电动机;靠近筛网的两端位置上均放置有用来装载茶青的竹筐;平铺在筛网的茶青按照茶叶的重量的不同,重量较轻的嫩叶在筛网摆动中逐渐离开筛网,嫩叶掉入用来装嫩叶的竹筐;当筛网上只剩下老叶时按动用来控制筛网翻转的开关,筛网上的老叶掉入用来装载老叶的另一竹筐;将分类完成之后的嫩叶和老叶进行清洗去杂待用;
步骤二:茶叶处理,将步骤一中准备好的老叶置于温度为20~30℃的含水醇中浸泡2~3h,将老叶捞出来,放进搅拌机中,加入70~90℃的清水将老叶搅碎与清水混合成为浆汁;将搅碎完成的浆汁置于反渗透膜组件中在真空度为0.02~0.08MPa下真空过滤,并在每次过滤中都加入70~90℃的清水进行连续多次真空过滤,直至获得澄清的滤液和老叶碎渣,并将澄清的滤液进行三次离心萃取,获得萃取物,待用;将步骤一准备好的嫩叶置于温度为90~110℃的清水中,浸泡10~20s后,将嫩叶捞起置于常温环境下冷却处理,待用;
步骤三:茶叶混合:将步骤二中准备好的茶叶按照老叶碎渣:嫩叶为1:1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并将其搅拌混合均匀,获得茶青混合料,待用;
步骤四:揉捻:将步骤三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揉捻机中,同时将干燥的蓝莓皮、冬瓜皮、薄荷叶、薰衣草、金银花和菊花一起放进揉捻机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6~7min,揉捻压力为3.3~4.2kg/m³,待用;
步骤五:杀青:将步骤四制得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温度为80~90℃的杀青机中杀青处理20~40s,待用;
步骤六:再次揉捻:将步骤五杀青处理后的茶青混合料放进于揉捻机中,采用逆时针方向揉捻,揉捻压力为2.3~2.6kg/m³,揉捻时间为8~10min,待用;
步骤七:再杀青、烘干及灭菌:将步骤六得到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温度为100~110℃的杀青机中翻抛处理20~30s后将再杀青的茶叶混合料推出杀青机,在推出过程中,杀青机通道中的温度通过设置的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逐渐上升,杀青机出口的温度为120℃,推送茶叶出杀青机的速度为保证茶叶从杀青机出来时水分含量为2~3%;
步骤八:粉碎:将步骤七得到茶青混合料和干燥的罗汉果、决明子、水苏糖一起放进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通过40~50目筛得到绿茶粉。
本发明通过将干燥的蓝莓皮、冬瓜皮、薄荷叶、薰衣草、金银花、菊花和嫩叶及老叶的混合料一起进行两次揉捻和两次杀青,不仅是茶叶的香味更加浓郁,也是各个添加材料的香味更加浓郁,同时还使添加材料在这几个步骤中由生变熟,方便最后得到的绿茶粉能够直接冲泡引用。
本发明因为采用的是嫩叶和老叶分开处理后再一起加工的方式,使得在采摘茶叶的时候不需要区分。完全可以用机器采茶代替人工采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在分类处理的时候,只需要筛网大致将嫩叶筛选出来即可。
本发明省去了传统制造绿茶粉必须先制造绿茶的步骤,直接将茶叶和添加的材料一起揉捻、杀青后直接粉碎。省去了不必要的步骤,整体来讲加工时间大大缩短。
进一步,所述绿茶为锌硒茶。锌硒茶富含锌元素和硒元素,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进一步,步骤二中的搅碎是为一次性搅碎,直接将老叶茶叶搅碎成糊状的浆汁。能够充分将老叶的物理结构破坏,使老叶的内部物质能够充分和水混合,吸出老叶内含有的会影响口感的那部分物质。
进一步,步骤二中的三次萃取采用的离心萃取机的转速为 3001~6500r/min。高速的立新萃取能够充分将滤液中的有茶多酚等益物质萃取出来。
进一步,步骤二中的含水醇为含水20~30%的食用级醇。含水量越少说明醇度越高,越容易将茶叶中的物质吸出。
进一步,步骤二中的含水醇浸泡时的老叶与含水醇的固液比为1: 2~3。方便将老叶中有害物质吸收出来。
进一步,当老叶中包含较多茶梗时,需要在步骤二将含水醇与浸泡在其中的老叶一起放进搅拌机中搅拌。当茶梗较多时,需要过滤出茶梗中的苦涩物质将更多,将包含茶梗在内的老叶与含水醇一起进行搅拌,可以使老叶在搅拌中充分与含水醇接触,使其含有的苦涩物质能够尽可能多地被吸收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杀青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进口1、出口2、进气口3、出气口4、海绵层5、凸轮阵列6、电机7、推出杆8、托盘9、通道10、红外线发射器11、超声波发射器12、湿度检测器13、冷气管14、热气管15。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绿茶粉,包括锌硒茶100份、罗汉果20份、蓝莓皮10份,冬瓜皮10份;决明子1份,水苏糖5份、薄荷叶5份、薰衣草1份、金银花10份、菊花10份。
本实施例中的绿茶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茶叶采摘及分类,直接用剪刀将含锌元素和硒元素丰富的锌硒茶茶树尖端上的茶叶无差别地采摘下来;将采摘来的茶青平铺在倾斜设置的网状筛网上,筛网连接有可使筛网匀速摆动和转动的电动机;平铺在筛网的茶青按照茶叶的重量的不同,将重量较轻的嫩叶在筛网摆动中逐渐离开筛网,嫩叶掉入靠近筛网倾斜向下端放置的用来装嫩叶的竹筐;当筛网上只剩下老叶时按动用来控制筛网的开关,筛网停止摆动并向其倾斜向上的方向转动,筛网上的老叶掉入放置在筛网倾斜向上端的用来装载老叶的另一竹筐;在嫩叶和老叶,分类完成之后,将各类茶叶进行清洗去杂待用;
步骤二:茶叶处理,将步骤一中准备好的老叶置于温度为20℃的含水醇(含水醇为含水20%的食用级醇)中浸泡2h,将老叶捞出来,放进搅拌机中。含水醇浸泡时的老叶与含水醇的固液比为1: 2。加入70℃的清水,将老叶与清水混合并一次性搅碎成为糊状的浆汁;当老叶中包含较多茶梗时,需要在步骤二将含水醇含水醇与浸泡在其中的老叶一起放进搅拌机中搅拌,每次搅拌时也加入同样的含水醇进行搅拌。将搅碎完成的浆汁置于反渗透膜组件中进行真空度为0.02MPa下真空过滤,并在每次过滤中都加入70℃的清水进行连续多次真空过滤,直至获得澄清的滤液和老叶碎渣,并将澄清的滤液进行三次离心萃取,获得萃取物,待用;采用离心萃取机的转速为 3001/min。将步骤一准备好的嫩叶置于温度为90℃的清中,浸泡10s后,将嫩叶捞起置于常温环境下冷却处理,待用;
步骤三:茶叶混合:将步骤二中准备好的茶叶按照老叶碎渣:嫩叶为1:1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并将其搅拌混合均匀,获得茶青混合料,待用;
步骤四:揉捻:将步骤三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揉捻机中,同时将干燥的蓝莓皮、冬瓜皮、薄荷叶、薰衣草、金银花和菊花一起放进揉捻机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6min,揉捻压力为3.3kg/m³,待用;
步骤五:杀青:将步骤四制得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温度为80℃的杀青机中杀青处理20s,待用;
步骤六:再次揉捻:将步骤五杀青处理后的茶青混合料放进于揉捻机中,采用逆时针方向揉捻,揉捻压力为2.3kg/m³,揉捻时间为8min,待用;
步骤七:再杀青、烘干及灭菌:将步骤六得到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温度为100℃的杀青机中翻抛处理20s后将再杀青的茶叶混合料推出杀青机,在推出过程中,杀青机通道中的温度通过设置的红外线和超声波发射器逐渐上升至出口的120℃,推送茶叶出杀青机的速度为保证茶叶从杀青机出来时水分含量为2%;
步骤八:粉碎:将步骤七得到茶青混合料和干燥的罗汉果、决明子、水苏糖一起放进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通过40目筛得到绿茶粉。
实施例2:
本方案中的绿茶粉,包括锌硒茶100份、罗汉果40份、蓝莓皮30份,冬瓜皮30份;决明子3份,水苏糖15份、薄荷叶15份、薰衣草3份、金银花20份、菊花20份。
本实施例中的绿茶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茶叶采摘及分类,直接用剪刀将含锌元素和硒元素丰富的锌硒茶茶树尖端上的茶叶无差别地采摘下来;将采摘来的茶青平铺在倾斜设置的网状筛网上,筛网连接有可使筛网匀速摆动和转动的电动机;平铺在筛网的茶青按照茶叶的重量的不同,将重量较轻的嫩叶在筛网摆动中逐渐离开筛网,嫩叶掉入靠近筛网倾斜向下端放置的用来装嫩叶的竹筐;当筛网上只剩下老叶时按动用来控制筛网的开关,筛网停止摆动并向其倾斜向上的方向转动,筛网上的老叶掉入放置在筛网倾斜向上端的用来装载老叶的另一竹筐;在嫩叶和老叶,分类完成之后,将各类茶叶进行清洗去杂待用;
步骤二:茶叶处理,将步骤一中准备好的老叶置于温度为30℃的含水醇(含水醇为含水30%的食用级醇)中浸泡3h,将老叶捞出来,放进搅拌机中。含水醇浸泡时的老叶与含水醇的固液比为1: 3。加入90℃的清水,将老叶与清水混合并一次性搅碎成为糊状的浆汁;当老叶中包含较多茶梗时,需要在步骤二将含水醇含水醇与浸泡在其中的老叶一起放进搅拌机中搅拌,每次搅拌时也加入同样的含水醇进行搅拌。将搅碎完成的浆汁置于反渗透膜组件中进行真空度为0.08MPa下真空过滤,并在每次过滤中都加入90℃的清水进行连续多次真空过滤,直至获得澄清的滤液和老叶碎渣,并将澄清的滤液进行三次离心萃取,获得萃取物,待用;采用离心萃取机的转速为6500r/min。将步骤一准备好的嫩叶置于温度为110℃的清中,浸泡20s后,将嫩叶捞起置于常温环境下冷却处理,待用;
步骤三:茶叶混合:将步骤二中准备好的茶叶按照老叶碎渣:嫩叶为1:1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并将其搅拌混合均匀,获得茶青混合料,待用;
步骤四:揉捻:将步骤三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揉捻机中,同时将干燥的蓝莓皮、冬瓜皮、薄荷叶、薰衣草、金银花和菊花一起放进揉捻机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7min,揉捻压力为4.2kg/m³,待用;
步骤五:杀青:将步骤四制得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温度为90℃的杀青机中杀青处理40s,待用;
步骤六:再次揉捻:将步骤五杀青处理后的茶青混合料放进于揉捻机中,采用逆时针方向揉捻,揉捻压力为2.6kg/m³,揉捻时间为10min,待用;
步骤七:再杀青、烘干及灭菌:将步骤六得到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温度为110℃的杀青机中翻抛处理30s后将再杀青的茶叶混合料推出杀青机,在推出过程中,杀青机通道中的温度通过设置的红外线和超声波发射器逐渐上升至出口的120℃,推送茶叶出杀青机的速度为保证茶叶从杀青机出来时水分含量为3%;
步骤八:粉碎:将步骤七得到茶青混合料和干燥的罗汉果、决明子、水苏糖一起放进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通过50目筛得到绿茶粉。
实施例3:
本方案中的绿茶粉,包括锌硒茶100份、罗汉果30份、蓝莓皮20份,冬瓜皮20份;决明子2份,水苏糖10份、薄荷叶10份、薰衣草2份、金银花15份、菊花15份。
本实施例中的绿茶粉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茶叶采摘及分类,直接用剪刀将含锌元素和硒元素丰富的锌硒茶茶树尖端上的茶叶无差别地采摘下来;将采摘来的茶青平铺在倾斜设置的网状筛网上,筛网连接有可使筛网匀速摆动和转动的电动机;平铺在筛网的茶青按照茶叶的重量的不同,将重量较轻的嫩叶在筛网摆动中逐渐离开筛网,嫩叶掉入靠近筛网倾斜向下端放置的用来装嫩叶的竹筐;当筛网上只剩下老叶时按动用来控制筛网的开关,筛网停止摆动并向其倾斜向上的方向转动,筛网上的老叶掉入放置在筛网倾斜向上端的用来装载老叶的另一竹筐;在嫩叶和老叶,分类完成之后,将各类茶叶进行清洗去杂待用;
步骤二:茶叶处理,将步骤一中准备好的老叶置于温度为25℃的含水醇(含水醇为含水25%的食用级醇)中浸泡2.5h,将老叶捞出来,放进搅拌机中。含水醇浸泡时的老叶与含水醇的固液比为1: 2.5。加入80℃的清水,将老叶与清水混合并一次性搅碎成为糊状的浆汁;当老叶中包含较多茶梗时,需要在步骤二将含水醇含水醇与浸泡在其中的老叶一起放进搅拌机中搅拌,每次搅拌时也加入同样的含水醇进行搅拌。将搅碎完成的浆汁置于反渗透膜组件中进行真空度为0.05MPa下真空过滤,并在每次过滤中都加入80℃的清水进行连续多次真空过滤,直至获得澄清的滤液和老叶碎渣,并将澄清的滤液进行三次离心萃取,获得萃取物,待用;采用离心萃取机的转速为4750r/min。将步骤一准备好的嫩叶置于温度为100℃的清中,浸泡15s后,将嫩叶捞起置于常温环境下冷却处理,待用;
步骤三:茶叶混合:将步骤二中准备好的茶叶按照老叶碎渣:嫩叶为1:1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并将其搅拌混合均匀,获得茶青混合料,待用;
步骤四:揉捻:将步骤三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揉捻机中,同时将干燥的蓝莓皮、冬瓜皮、薄荷叶、薰衣草、金银花和菊花一起放进揉捻机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6.5min,揉捻压力为3.8kg/m³,待用;
步骤五:杀青:将步骤四制得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温度为85℃的杀青机中杀青处理30s,待用;
步骤六:再次揉捻:将步骤五杀青处理后的茶青混合料放进于揉捻机中,采用逆时针方向揉捻,揉捻压力为2.5kg/m³,揉捻时间为9min,待用;
步骤七:再杀青、烘干及灭菌:将步骤六得到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温度为105℃的杀青机中翻抛处理25s后将再杀青的茶叶混合料推出杀青机,在推出过程中,杀青机通道中的温度通过设置的红外线和超声波发射器逐渐上升至出口的120℃,推送茶叶出杀青机的速度为保证茶叶从杀青机出来时水分含量为2.5%;
步骤八:粉碎:将步骤七得到茶青混合料和干燥的罗汉果、决明子、水苏糖一起放进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通过45目筛得到绿茶粉。
上述三个实施例所得的绿茶粉,在色泽、气味等感官参数方面会存在有一定差异,但在身体保健方面的差别较小,都适合长期饮用,饮用时倒入温水中冲泡即可。
对传统绿茶相比,采用本发明得到的绿茶粉其营养物质的对比结果如下:
传统绿茶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茶多酚/% 21.70 21.76 22.85 23.16
氨基酸总量/% 1.90 1.91 1.93 2.04
儿茶素 105.67 109.41 119.88 100.00
咖啡碱/% 3.33 3.44 3.39 3.54
锌含量(mg/kg) 37.72 75.32 98.89 78.35
硒含量mg/kg) 0.35 2.53 3.46 2.86
经过本发明中加工方法得到的绿茶粉,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都有所提升,使绿茶粉的营养物质能够更加充分地被提取出来。绿茶粉中的锌含量和硒含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提高了绿茶粉的保健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杀青机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底端的冷气管14和热气管15,冷气管14和热气管15中分别设置有与电机7连接的凸轮阵列6和推出杆8;机箱的底端分别开有与冷气管14和热气管15连接的多个供冷空气流出的出气口4和供热空气进入的进气口3;热气管15中的凸轮阵列6中的各个凸轮可以分别通过各个进气口3在机箱的底面上做波浪形运动。冷气管14中的凸轮阵列6中的各个凸轮可以分别通过各个出气口4在机箱底面上做与热气管15中的凸轮做同样方向的波浪形运动。
机箱的左端开有供茶叶进入的进口1,推出杆8设置在机箱内远离进口1的右端位置,推出杆8与热气管15内的凸轮阵列6一起与电机7连接。在机箱的底面铺设有一层海绵层5,海绵层5随凸轮阵列6进行从进口1到推出杆8的波浪形运动。推出杆8的顶端连接有用来装载从海绵层5波浪传送过来的茶叶的托盘9。托盘9中设置有用来检测茶叶湿度的湿度检测器13。在机箱的顶端与托盘9正对的位置上开有供茶叶推出的出口2。出口2的四周设置有供托盘9上下运动的通道10,通道10的四周安装有多个红外线发射器11和超声波发射器12。通道10中的温度逐渐升高,其中到出口2处的温度达到最高。出口2位置上设置有只能向上打开的单向门。进口1位置铰接有方便开合的双向门。冷气管14的出气方向正对电机7,使冷气管14在排出冷空气的同时能够对电机7进行降温散热。热气管15用来连接热气的开口处设置在与电机7相反的方向。
凸轮阵列6在电机7的带动下呈波浪形往复运动,且在往复运动停止时能够将茶叶传送到推出杆8上部的托盘9上。推出杆8推动托盘9上的茶叶往出口2方向运动。杀青机靠近出口2的通道10壁上分别相对设置的六个红外线发射器11和超声波发射器12,使托盘9中的茶叶在向出口2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烘干和灭菌,当设置在托盘9上的湿度检测器13检测到盘内的茶叶达到一定范围值内,出口2打开,推出杆8将托盘9上的茶叶推出杀青机中。杀青机中设置有海绵层5,每次茶叶被凸轮阵列6翻抛落下来时都不会因为过大的撞击力而损坏茶叶的外观,使茶叶最后被推出杀青机时外形整齐美观。杀青机的出气口4设置在底端,因为冷空气比热空气重,热空气都是向上跑的,冷空气才向下跑,能够充分利用热空气对茶叶进行杀青。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绿茶粉,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各原料:绿茶100份、罗汉果20~40份、蓝莓皮10~30份、冬瓜皮10~30份、决明子1~3份、水苏糖5~15份、薄荷叶5~15份、薰衣草1~3份、金银花10~20份、菊花10~20份。
2.绿茶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茶叶采摘及分类,直接用剪刀将茶树尖端上的茶青无差别地采摘下来;将采摘来的茶青平铺在倾斜设置的网状筛网上,筛网连接有可使筛网匀速摆动和转动的电动机;靠近筛网的两端位置上均放置有用来装载茶青的竹筐;平铺在筛网的茶青按照茶叶的重量的不同,重量较轻的嫩叶在筛网摆动中逐渐离开筛网,嫩叶掉入用来装嫩叶的竹筐;当筛网上只剩下老叶时按动用来控制筛网翻转的开关,筛网上的老叶掉入用来装载老叶的另一竹筐;将分类完成之后的嫩叶和老叶进行清洗去杂待用;
步骤二:茶叶处理,将步骤一中准备好的老叶置于温度为20~30℃的含水醇中浸泡2~3h,将老叶捞出来,放进搅拌机中,加入70~90℃的清水将老叶搅碎与清水混合成为浆汁;将搅碎完成的浆汁置于反渗透膜组件中在真空度为0.02~0.08MPa下真空过滤,并在每次过滤中都加入70~90℃的清水进行连续多次真空过滤,直至获得澄清的滤液和老叶碎渣,并将澄清的滤液进行三次离心萃取,获得萃取物,待用;将步骤一准备好的嫩叶置于温度为90~110℃的清水中,浸泡10~20s后,将嫩叶捞起置于常温环境下冷却处理,待用;
步骤三:茶叶混合:将步骤二中准备好的茶叶按照老叶碎渣:嫩叶为1:1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并将其搅拌混合均匀,获得茶青混合料,待用;
步骤四:揉捻:将步骤三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揉捻机中,同时将干燥的蓝莓皮、冬瓜皮、薄荷叶、薰衣草、金银花和菊花一起放进揉捻机中,采用顺时针方向揉捻6~7min,揉捻压力为3.3~4.2kg/m³,待用;
步骤五:杀青:将步骤四制得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温度为80~90℃的杀青机中杀青处理20~40s,待用;
步骤六:再次揉捻:将步骤五杀青处理后的茶青混合料放进于揉捻机中,采用逆时针方向揉捻,揉捻压力为2.3~2.6kg/m³,揉捻时间为8~10min,待用;
步骤七:再杀青、烘干及灭菌:将步骤六得到的茶青混合料置于温度为100~110℃的杀青机中翻抛处理20~30s后将再杀青的茶叶混合料推出杀青机,在推出过程中,杀青机通道中的温度通过设置的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逐渐上升,杀青机出口的温度为120℃,推送茶叶出杀青机的速度为保证茶叶从杀青机出来时水分含量为2~3%;
步骤八:粉碎:将步骤七得到茶青混合料和干燥的罗汉果、决明子、水苏糖一起放进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通过40~50目筛得到绿茶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为锌硒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茶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为锌硒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茶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搅碎是为一次性搅碎,直接将老叶茶叶搅碎成糊状的浆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茶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三次萃取采用的离心萃取机的转速为 3001~650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茶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含水醇为含水20~30%的食用级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茶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含水醇浸泡时的老叶与含水醇的固液比为1: 2~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茶粉,其特征在于:当老叶中包含较多茶梗时,需要在步骤二将含水醇与浸泡在其中的老叶一起放进搅拌机中搅拌。
CN201610462091.XA 2016-06-23 2016-06-23 绿茶粉及其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5994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2091.XA CN105994763A (zh) 2016-06-23 2016-06-23 绿茶粉及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2091.XA CN105994763A (zh) 2016-06-23 2016-06-23 绿茶粉及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94763A true CN105994763A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86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2091.XA Pending CN105994763A (zh) 2016-06-23 2016-06-23 绿茶粉及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9476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7854A (zh) * 2017-05-12 2017-08-18 务川自治县雾青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粉及其制作方法
CN107495107A (zh) * 2017-10-20 2017-12-22 湄潭县余家软心粉食品加工厂 一种绿茶软心粉制备方法
CN112056515A (zh) * 2020-08-28 2020-12-11 中鲨动物保健品(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鸡肝粉制备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6742A (zh) * 2014-08-18 2014-12-10 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茶多酚含量的红茶制备方法
CN105410210A (zh) * 2015-11-25 2016-03-23 德清三叶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蒙顶深紫芽茶的加工方法
CN105494699A (zh) * 2015-12-15 2016-04-20 广西昭平县凝香翠茶厂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CN205300144U (zh) * 2016-01-11 2016-06-08 李承金 一种可控茶叶烘干装置
CN105660925A (zh) * 2016-01-26 2016-06-15 四川程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速溶绿茶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6742A (zh) * 2014-08-18 2014-12-10 贵州凤冈县仙人岭锌硒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茶多酚含量的红茶制备方法
CN105410210A (zh) * 2015-11-25 2016-03-23 德清三叶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蒙顶深紫芽茶的加工方法
CN105494699A (zh) * 2015-12-15 2016-04-20 广西昭平县凝香翠茶厂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CN205300144U (zh) * 2016-01-11 2016-06-08 李承金 一种可控茶叶烘干装置
CN105660925A (zh) * 2016-01-26 2016-06-15 四川程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速溶绿茶粉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7854A (zh) * 2017-05-12 2017-08-18 务川自治县雾青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粉及其制作方法
CN107495107A (zh) * 2017-10-20 2017-12-22 湄潭县余家软心粉食品加工厂 一种绿茶软心粉制备方法
CN112056515A (zh) * 2020-08-28 2020-12-11 中鲨动物保健品(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鸡肝粉制备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95229B2 (ja) 半発酵茶葉、着香の半発酵茶葉、半発酵茶葉又は着香の半発酵茶葉を含む混合茶葉、半発酵茶葉、着香の半発酵茶葉又は混合茶葉からの抽出物、抽出物を含む飲食物
CN101189994B (zh) 发酵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50935A (zh) 一种仙人掌草莓紫米果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4763A (zh) 绿茶粉及其加工方法
CN105918515A (zh) 一种保健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255973A (zh) 一种棕香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76306A (zh) 一种葛根马勃石蕊吐司面包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0487A (zh) 一种红曲松针茶的制作方法
CN103392877A (zh) 金线莲保健茶的加工方法
CN102771606B (zh) 一种蓝莓袋泡绿茶
CN103478329A (zh) 一种快速提取并制备富含有益成分的养生茶的制备方法
CN111000002A (zh) 一种润肠通便的金花茶功能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0802A (zh) 锌硒茶加工工艺
CN109007166A (zh) 一种辣木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31101B (zh) 一种铁观音速溶茶粉的加工方法
CN105475573A (zh) 一种积雪草代用茶的制备方法
CN104938696A (zh) 一种前胡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79394A (zh) 一种金线莲保健茶的制备方法
CN106754228A (zh) 一种黄皮果醋的制备方法
CN111000003A (zh) 一种解酒护肝的金花茶功能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38368A (zh) 一种应用机械炒制肾茶的方法
CN104719559B (zh) 一种地黄芽苗茶的制备方法
CN104824244A (zh) 一种具有清肝明目健脾功效的六堡茶的制备方法
KR102074391B1 (ko) 환형의 차 제조방법 및 환형의 차
CN103315107B (zh) 一种蒲公英茶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