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8316B - 电子照相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8316B
CN105938316B CN201610124121.6A CN201610124121A CN105938316B CN 105938316 B CN105938316 B CN 105938316B CN 201610124121 A CN201610124121 A CN 201610124121A CN 105938316 B CN105938316 B CN 1059383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layer
fluorine resin
layer
labeling section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241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8316A (zh
Inventor
宫原康弘
秋山直纪
品川昭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938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8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8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8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照相部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照相部件包括:橡胶层,其具有15或更小的明度并且包括经形成以具有35μm‑100μm的深度的标记部;氟系树脂层,其具有60%或更大的透光率;和在该橡胶层与该氟系树脂层之间设置的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具有60或更大的明度并且在围绕该标记部的部分中具有3μm‑10μm的厚度。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部件和该电子照相部件的制备方法。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包括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具有上述机器的功能的多功能机。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电子照相部件例如辊(例如,定影辊)和带(例如,定影带),各自通过用氟系树脂被覆橡胶层而得到。
为了管理这样的电子照相部件,在该电子照相部件中能够形成标记部(例如,字符串例如制造商的序列号)(以下也称为“标记”)。
日本专利公开No.2005-338350公开了其中在橡胶层上进行标记、然后用氟系树脂被覆该橡胶层的方法。具体地,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具有铁红的橡胶层来进行标记。结果,标记部变为黑色,因此相对于周围带有铁红的亮部容易地被目视识别。
但是,使用暗色(例如,黑色)的橡胶层时,如果采用日本专利公开No.2005-338350中公开的方法,则难以目视识别标记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包括具有良好的可视性的标记部的电子照相部件和该电子照相部件的制备方法。
由以下参照附图对例示实施方案的说明,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表示定影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意地表示定影带。
图4示意地表示定影带。
图5示意地表示定影带的层结构。
图6示意地表示使用环式涂布法(ring coating method)的涂布装置。
图7A示意地表示从橡胶涂布到粘合剂的施涂的定影带的制备工序,图7B示意地表示从管插入到切割为制品长度的定影带的制备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部件和该电子照相部件的制备方法。
以下作为电子照相部件的实例,对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的定影设备中使用的定影带详细地说明,但电子照相部件并不限于这样的实例。例如,电子照相部件可以是作为定影设备中使用的定影部件的定影辊、加压带或加压辊。而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各种结构能够用其他结构替代。
(1)图像形成装置
首先,对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简称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全部结构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以预定的工艺速度(圆周速度)在由箭头表示的方向上使感光部件(图像负载部件)101旋转。在感光部件101周围设置用于通过电子照相工艺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设备,例如带电设备102、激光束源110、激光光学系统109和显影设备104(104Y至104K)。而且,在感光部件101周围设置清洁设备107。
接下来,对电子照相工艺的流程进行说明。通过用作带电设备的带电辊102使感光部件101均匀地带电以具有预定的极性(本实施方案中为负极性)。然后用响应输入的图像信息(原始图像的信息)而从激光束源110发出的激光束103通过激光光学系统110照射带电的感光部件101(图像曝光处理)。激光束源110发出基于图像信息而调制(开/关)的激光束103并且感光部件101经历扫描曝光。
结果,在感光部件101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使用调色剂通过显影设备104使感光部件10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视化。具体地,通过显影设备104Y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并且在初级转印部T1中黄色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部件101被初级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105。初级转印后,通过清洁设备107对残留在感光部件101上的调色剂进行清洁。
以相同的方式将上述的包括带电、曝光、显影、初级转印和清洁的工艺循环反复进行以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使显影设备104M运行)、青色调色剂图像(使显影设备104C运行)和黑色调色剂图像(使显影设备104K运行)。
在二级转印部T2中将在中间转印部件105上顺序重叠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全部一起二级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在此,将具有正极性的电压施加于经设置以面向中间转印部件105的转印辊106。二级转印后,通过清洁设备108将中间转印部件105上残留的调色剂清洁。
能够使清洁设备108与中间转印部件105接触或分离。只有当对中间转印部件105进行清洁时,才使清洁设备108与中间转印部件105接触。也能够使转印辊106与中间转印部件105接触或分离。只有在二级转印过程中,才使转印辊106与中间转印部件105接触。
通过定影设备(图像加热设备)100的定影带1和加压辊6对已通过二级转印部T2的记录材料P进行加热和加压(图2)。于是,对记录材料P进行记录材料P上负载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处理(图像加热处理)。将进行了定影处理的记录材料P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完成一系列的图像形成操作。
本实施方案中,定影设备100中包括的定影带1作为电子照相部件发挥功能。
(2)定影设备
图2为表示定影设备100的截面示意图。
将环形定影带(定影旋转部件)1用作电子照相部件。
将加压辊(加压旋转部件)6用于形成加压辊6与定影带1之间的压料部14。加压辊6具有多层结构,其中将具有约3mm的厚度的硅橡胶弹性层和具有约40μm的厚度的PFA树脂管以该顺序堆叠在金属芯上。加压辊6的金属芯的纵向上的两端被设备框13可旋转地支承。
在由箭头表示的方向上通过驱动马达使加压辊6旋转时,与加压辊6压接的定影带1为通过加压辊6使其旋转的从动带。而且,定影带1具有涂覆有润滑剂的内表面,因此确保定影带1与支架4之间的滑动性。
将定影加热器2用于经过定影带1来加热记录材料P。定影加热器2包括氧化铝基板和通过使用丝网印刷法施涂含有银-钯合金的导电糊而在该氧化铝基板上以具有约10μm的厚度的膜的形式形成的电阻加热元件。将该电阻加热元件进一步用耐压玻璃被覆,因此定影加热器2为陶瓷加热器。定影加热器2也具有作为将定影带1向加压辊6挤压的挤压部件的功能。
支架4用于保持定影加热器并且由具有高耐热性的液晶聚合物树脂形成。金属拉条5用于支撑支架4。使用加压机构以313.6N(32kgf)的总压力将金属拉条5的纵向上的两端推向加压辊6。
温度传感器3用于检测定影加热器2的温度,并且通过A/D转换器9与控制单元(CPU)10连接。温度传感器3向控制单元10输出温度检测信号。控制单元10以预定的间隔对来自温度传感器3的输出取样以将这样得到的温度信息反映到温度控制上。即,控制单元10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3的输出、使用加热器驱动电路11控制对定影加热器2的赋能以致定影加热器2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将导向器7用于将记录材料P导向压料部14。将一对传输辊8用于在定影处理后即刻传输记录材料P。
(2-1)定影带
图3示意地表示定影带1。
定影带1包括圆筒状基体1b和设置在圆筒状基体1b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内滑动层1a。在此,设置内滑动层1a以改善与定影加热器2的滑动性。如果不必改善滑动性,则可以省略内滑动层。
设置硅橡胶弹性层1d(以下简称为“橡胶层”或“弹性层”)以将圆筒状基体1b的外圆周表面被覆,并且在圆筒状基体1b与硅橡胶弹性层1d之间设置底漆层1c。橡胶层1d包括通过激光标记处理(热处理)形成的标记部(也称为“凹部”)1L。该标记部表示用于管理定影带1的字母/符号,例如制造商的序列号(管理号)。本实施方案中,标记“Lot:ABCDE”。
标记部1L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只要将标记部1L用于表示对于操作者/组装者的某种意图/指示,例如生产/组装中表示组装方向的箭头或表示组装程序的图片。
将氟系树脂层(脱模层,release layer)1f设置在橡胶层1d的外圆周表面上,在橡胶层1d中已形成了标记部1L,将白色粘合剂层1e设置在其间。
以下对定影带1的每个层详细地说明。
(2-1-1)圆筒状基体
由于定影带1需要具有耐热性,因此圆筒状基体1b特别为考虑了耐热性和耐弯曲性的金属制成的基体(也称为“金属基体”)。采用由金属制成而不是由树脂制成的基体的原因在于防止进行使用下述的激光束的标记处理时在定影带1中形成通孔。
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2-258648和日本专利公开No.2005-121825中所述,能够通过镍电铸来制备该金属基体。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5-300915和日本专利公开No.2010-134094中所述,具有耐热性的树脂基体能够由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或聚醚醚酮树脂制成。
本实施方案中,将由镍-铁合金制成并且具有φ30mm的内直径、40μm的厚度和400mm的长度的金属基体用作圆筒状基体。
(2-1-2)内滑动层
内滑动层1a合适地由具有高耐久性和高耐热性的树脂例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或聚醚醚酮树脂制成。特别地,在制备的容易性、耐热性、弹性模量、强度等方面,使用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由通过在有机极性溶剂中以基本上等摩尔量使芳族四羧酸二酐或其衍生物与芳族二胺反应而得到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形成。具体地,通过用聚酰亚胺前体溶液涂布圆筒状基体1b的内表面并且进行干燥和加热以引起脱水闭环反应,能够形成聚酰亚胺树脂。
涂布方法为环式涂布法。将其内表面已被涂布的圆筒状基体1b在例如热风循环烘箱中在60℃下干燥30分钟,然后在热风循环烘箱中在200℃-240℃(其为圆筒状基体的疲劳强度没有降低的温度范围)下烧成10-60分钟。结果,通过脱水闭环反应能够形成聚酰亚胺内滑动层。
(2-1-3-1)橡胶层
设置硅橡胶弹性层1d以赋予挠性,以致定影带1能够追随构成记录材料的纸纤维的凹凸。而且,定影带1需要具有在压料部14中将足够量的热没有延迟地供给到记录材料(调色剂图像)的功能。因此,通过增加热导率和体积热容量而改善弹性层的蓄热系数(thermaleffusivity)(b=(λ·Cp·ρ)0.5)。
本实施方案中,如表示定影带1的层结构的图5中所示,硅橡胶弹性层1d为实现挠性和热供给能力的橡胶层。具体地,橡胶层为通过将由碳制成的纤维1dc(以下称为“碳纤维”)和无机填料1db添加到由加成固化性硅橡胶形成的基材1da中,然后使得到的混合物固化而形成的硅橡胶弹性层。
用作基材1da的加成固化性硅橡胶含有具有不饱和脂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具有与硅键合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和用作交联催化剂的铂化合物。通过铂化合物的催化,具有与硅键合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与具有不饱和脂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中的烯基反应以形成交联结构。
考虑热导率、热容量、挠性等之间的平衡来添加碳纤维1dc和无机填料1db。使添加的无机填料1db的量增加时,热导率和热容量改善,但挠性倾向于降低。因此,使用碳纤维1dc在无机填料1db的颗粒之间形成传热路径以防止挠性的损失,并且使基材1da的量与碳纤维1dc和无机填料1db的总量之比增大。因此,能够形成具有良好的与挠性的平衡的橡胶层1d。
碳纤维1dc为例如碳纤维或碳纳米管。本实施方案中,使用碳纤维。
以这样的方式添加碳纤维1dc时,橡胶层的明度(L*)为15或更小。在CIE Lab(L*a*b*色度系统(colorimetric system))色空间中定义明度(L*)。当目标之间的L*(明度)、a*(红-绿轴的色调)和b*(黄-蓝轴的色调)之差设为△L*、△a*和△b*时,色差定义为(△L*2+△a*2+△b*2)1/2。随着色差增大,可视性倾向于改善。能够用由QualityEngineeringAssociates,Inc.(QEA)制造的PIAS测定明度(L*)。
无机填料1db为例如碳化硅(SiC)、氮化硅(Si3N4)、氮化硼(BN)、氮化铝(AlN)、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镁(MgO)、二氧化硅(SiO2)、铜(Cu)、铝(Al)、银(Ag)、铁(Fe)、或镍(Ni)。本实施方案中,使用铝(Al)。
无机填料1db可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使用。在容易处理和分散性方面,无机填料1db的平均直径为例如1μm-50μm。无机填料1db可以是球状无机填料、粉碎无机填料、板状无机填料或须晶状无机填料。特别地,在分散性方面,无机填料1db为球状无机填料。
因此,硅橡胶弹性层1d的厚度优选为100μm-500μm,更优选为200μm-400μm。
(2-1-3-2)橡胶层的涂布方法
图6表示用于用硅橡胶弹性层1d涂布圆筒状基体1b(基体)的装置。本实施方案中,采用环式涂布法。这对应于图7A中的第一步骤。
通过启动马达,将含有加成固化性硅橡胶和无机填料的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组合物装入缸泵57中。通过压送管56将装入泵57中的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组合物压送到涂布头54。然后将该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组合物从位于涂布头54内的涂布液供给喷嘴53施涂到圆筒状基体1b的外圆周表面。
使圆筒状基体1b与插入圆筒状基体1b中的圆筒状金属芯51一体化。即,在供给涂布液的同时,通过用马达使圆筒状金属芯51旋转,从而使圆筒状基体1b旋转。而且,用另一个马达,使用滑块52使圆筒状基体1b与圆筒状金属芯51一起在右方向(图6)上以恒定速度滑动。结果,用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组合物将圆筒状基体1b的全部区域涂布,于是形成涂膜。
通过涂布液供给喷嘴与圆筒状基体1b之间的间隙、硅橡胶组合物的供给速率和圆筒状基体1b的移动速度,能够控制涂膜的厚度。本实施方案中,将涂布液供给喷嘴与圆筒状基体1b之间的间隙设定为400μm,将硅橡胶组合物的供给速率设定为2.8mm/s,并且将圆筒状基体1b的移动速度设定为30mm/s。于是,形成具有300μm的厚度的硅橡胶组合物层55。
将在圆筒状基体1b上形成的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组合物层55在电炉中加热预定的时间以使交联反应(固化)进行。于是,能够形成硅橡胶弹性层1d。
为了改善圆筒状基体1b与硅橡胶弹性层1d之间的粘合性,合意地预先对圆筒状基体1b进行底漆处理(粘合剂的施涂)。使用的底漆(粘合剂)1c需要具有比硅橡胶弹性层1d好的与圆筒状基体1b的润湿性。底漆1c的实例包括氢甲硅烷基(SiH)有机硅底漆、乙烯基有机硅底漆和烷氧基有机硅底漆。本实施方案中,使用有机硅底漆。为了抑制不均匀并且产生粘合性,底漆层1c的厚度例如为0.5-5.0μm。
(2-1-3-3)橡胶层上的标记处理
本实施方案中,在橡胶层1d中形成可视的标记部(凹部)1L以例如管理定影带1。因此,本实施方案中进行使用激光束的标记处理。这对应于图7A中的第二步骤。
使用激光束的标记处理提供比使用切割工具等的标记处理高的生产率,原因在于不需要更换消耗性部件。使用激光束的标记处理的有利之处还在于进行标记处理的对象不会因挤压而变形,原因在于能够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对对象进行加工。激光的实例包括YAG激光、YAVO4激光和CO2激光。
通过用激光束照射硅橡胶弹性层1d的圆周表面,优选将标记部1L的深度设定为35μm-100μm。标记部1L的深度更优选设定为50μm或更大。
这是因为,如果标记部1L的深度小于35μm,则下述的白色粘合剂基本上没有进入标记部1L,这降低标记部1L的可视性。而且,如果标记部(凹部)1L的深度大于100μm,则在挤压设置在氟系树脂层1f与硅橡胶弹性层1d之间的粘合剂的步骤中,由于凹部与其周围部分之间的台阶高度,不能将凹部中残留的空气完全地挤压出。因此,在橡胶层1d与氟系树脂层1f之间可能残留气泡。
因此,本实施方案中,使用具有10.6μm的波长、20W的输出和25kHz的震荡频率的CO2激光。构成标记部1L的字母的深度为50μm并且字体大小为3×3mm(一个字母)。
(2-1-4)粘合剂层
在硅橡胶弹性层1d与作为氟系树脂层1f的氟系树脂管之间设置粘合剂层1e以将硅橡胶弹性层1d和氟系树脂层1f固定。
通过将粘合剂施涂于固化的硅橡胶弹性层1d而形成粘合剂层1e。这对应于图7A中的第三步骤。
然后用氟系树脂管1f被覆其上已形成了粘合剂层1e的橡胶层1d。通过挤压橡胶层1d与氟系树脂管1f之间存在的粘合剂,使粘合剂层1e的厚度在整个区域上基本上均匀。该挤压步骤对应于图7B中的第七步骤。
如图3中所示,挤压步骤后的粘合剂层1e的厚度X(围绕标记部1L的区域的厚度;本实施方案中,标记部1L以外的区域的厚度)为例如3μm-10μm。应指出地是,该粘合剂进入构成标记部1L的凹部以填充间隙。换言之,施涂该粘合剂以进入通过激光标记处理形成的凹部1L。
在此,标记部1L由字母构成时,围绕标记部1L的区域,即粘合剂层1e需要具有厚度X的区域,至少包括与一个字母外接的正方形区域(例如,图3中用虚线表示的围绕字母“C”的区域)。
构成粘合剂层1e的粘合剂为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粘合剂,其为白色粘合剂。具体地,该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粘合剂含有具有不饱和烃基例如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有机氢聚硅氧烷(organohydrogenpolysiloxane)和用作交联催化剂的铂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使该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粘合剂固化。
构成粘合剂层1e的粘合剂为白色粘合剂以通过使该粘合剂进入通过激光标记处理形成的凹部1L而实现相对于含有碳的黑色硅橡胶弹性层1d的可视性。具体地,明度(L*)为60或更大。该明度(L*)为与橡胶层1d的明度(L*)相同的指数,并且能够用相同的仪器测定。
本实施方案中,与硅橡胶的固有色(铁红)相比,含有碳的硅橡胶弹性层1d具有暗色例如黑色,因此明度(L*)低(明度(L*):15或更小)。因此,背景色为硅橡胶弹性层1d的颜色的情况下,当标记部(字母部)1L为其L*a*b*色空间的明度(L*)大(明度(L*):60或更大)的白色字母部时,色差(dE)增大并且标记部1L的可视性显著地改善。
本实施方案中,为了实现标记部1L的良好的可视性,橡胶层1d与粘合剂层1e之间的明度(L*)之差为例如45或更大。
粘合剂中含有的着色剂为白色颜料例如氧化钛(钛白)、锌华(锌白)、锌钡白和铅白。
本实施方案中,将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粘合剂“DOW CORNING(R)SE 1819CV A/B(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用作满足上述条件的粘合剂。
(2-1-5)氟系树脂层
本实施方案中,将氟系树脂管用作氟系树脂层(脱模层)1f。氟系树脂管由例如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或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制成。本实施方案中,考虑成型性和调色剂脱模性,使用PFA。
氟系树脂层1f的厚度为例如50μm或更小。这是因为,在橡胶层1d上堆叠氟系树脂层1f时,能够保持作为下层的橡胶层1d的弹性并且能够抑制定影带1的表面硬度的过度增加。能够预先对氟系树脂管1f的内表面进行钠处理、准分子激光处理、氨处理等以改善粘合性。
氟系树脂层1f的透光率(可见光透射率)为例如60%或更大。这是因为防止位于氟系树脂层1f下方的标记部1L的可视性降低。能够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测定透光率。术语“透光率(可见光透射率)为60%或更大”意味着在得到的光谱数据中380nm-750nm的整个波长区域中的透射率为60%或更大。
(3)定影带的制备工序
图7A和7B表示定影带的制备流程。图7A表示从用橡胶层1d涂布到粘合剂的施涂的三个步骤。图7B表示从用氟系树脂管1f的被覆到切割为制品长度的九个步骤。
以上已对图7A中的三个步骤进行了说明。以下将对图7B中的九个步骤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案采用了如下方法(膨胀被覆法),其中在使氟系树脂管1f膨胀的同时从橡胶层1d的外部进行被覆。
在图7B中的第一步骤中,将氟系树脂管1f插入具有比其上已堆叠了橡胶层1d的圆筒状基体1b的外直径大的内直径的金属膨胀模具K。通过使用保持部件Ku和Kl,从而将氟系树脂管1f的纵向上的两端保持。
第二步骤中,在氟系树脂管1f的外表面与膨胀模具K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部中形成真空(相对于大气压,为负压)。真空(5kPa)中,使氟系树脂管1f在径向上膨胀,因此使氟系树脂管1f的外表面与膨胀模具K的内表面紧密地接触。
第三步骤中,将通过图7A中的三个步骤形成的中间产物,即,在其上已堆叠了橡胶层1d的圆筒状基体1b插入膨胀模具K中。用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粘合剂均匀地涂布橡胶层1d的外表面,并且加成固化性有机硅粘合剂也进入凹部1L。
第四步骤中,将其上已堆叠了橡胶层1d的圆筒状基体1b放到膨胀的氟系树脂管1f内后,将氟系树脂管1f的外表面与膨胀模具K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部中的真空(相对于大气压,为负压)释放。
将真空释放时,氟系树脂管1f的增大的直径减小到与其上已堆叠了橡胶层1d的圆筒状基体1b的外直径基本上相等的直径。于是,使氟系树脂管1f与橡胶层1d彼此紧密地接触。
第五步骤中,在纵向上将氟系树脂管1f拉伸到预定的拉伸率。拉伸氟系树脂管1f时,在氟系树脂管1f与橡胶层1d之间存在的粘合剂用作润滑剂,因此能够将氟系树脂管1f顺利地拉伸。本实施方案中,氟系树脂管1f在纵向上的拉伸率为8%。作为以这样的方式在纵向上拉伸氟系树脂管1f的结果,在使定影设备运转时不容易在氟系树脂管1f上形成折皱。因此,能够制备具有高耐久性的定影带。
第六步骤中,由于力施加在氟系树脂管1f上以致氟系树脂管1f的长度返回到原始长度,因此通过使用包括加热器的金属件M从外部加压和加热,从而暂时使氟系树脂管1f固定。加压/加热过程中金属件M的温度为200℃并且加压/加热时间为20秒。
第七步骤中,将橡胶层1d与氟系树脂层1f之间存在的粘合剂的多余量挤压出。通过挤压步骤,粘合剂层1e的厚度X(图3)在3μm-10μm的范围内。
第八步骤中,在电炉中进行预定时间的热处理。结果,使粘合剂固化以形成粘合剂层1e。
最后的步骤中,将定影带1切割为所需的长度。
通过上述步骤,制备定影带1。
以下,基于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对本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研究。
实施例1
准备由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和对苯二胺制成的聚酰亚胺前体的N-甲基-2-吡咯烷酮溶液作为聚酰亚胺前体溶液。将该前体溶液施涂到由镍-铁合金制成并且具有φ30mm的内直径、40μm的厚度和400mm的长度的圆筒状基体1b的内表面上,并且在200℃下烧成20分钟以进行酰亚胺化。于是,形成了具有20μm的厚度的内滑动层1a。
将氢甲硅烷基系有机硅底漆(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的DY39-051A/B)施涂到圆筒状基体1b的表面上并且在200℃下烧成5分钟。
将加成固化性硅橡胶(橡胶层1d)施涂到有机硅底漆上以具有300μm的厚度并且在200℃下烧成30分钟。通过将无机填料和碳纤维添加到未稀释的加成固化性硅橡胶液体(通过将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的SE1886(商品名)的“A液”和“B液”等量混合而制备的液体)而得到加成固化性硅橡胶。具体地,添加高纯度球状氧化铝(商品名:“Alunabeads CB-A25BC”,由Showa Titanium Co.,Ltd.制造)作为无机填料以致相对于固化的橡胶层1d,球状氧化铝的体积比为25%。随后,进一步添加采用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纤维(商品名:“VGCF-S”,由SHOWA DENKO K.K.制造)以具有2.0%的体积比,并且进行捏合。由于碳纤维的添加,橡胶层1d的明度(L*)为5。
使温度降低到室温后,使用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的ML-G9300,用激光束照射形成的橡胶层1d的将成为非图像形成区域的部分(橡胶层的纵向的一端附近)以形成标记部1L。结果,标记部1L的深度为50μm。
准备含有白色颜料并因此具有约80-95的明度(L*)的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粘合剂(通过将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的SE1819CV(商品名)的“A液”和“B液”等量混合而得到)并且施涂。
将构成粘合剂层1e的粘合剂基本上均匀地施涂以具有约10μm的厚度。
随后,准备具有400mm的长度、29mm的内直径和25μm的厚度的氟系树脂管作为氟系树脂层1f并且在其上堆叠。通过将氟系树脂粒料(商品名:Teflon PFA451HPJ,由Du Pont-Mitsui Fluorochemicals Company,Ltd.制造)挤出而得到所使用的氟系树脂管。氟系树脂层1f的透光率(可见光透射率)为70%。
然后通过均匀地挤压氟系树脂管1f而将多余量的粘合剂除去以充分地减小粘合剂层1e的厚度。随后,在其温度设定为200℃的电炉中进行加热1小时以使粘合剂固化。于是,使氟系树脂管1f粘附于橡胶层1d。
结果,橡胶层1d与粘合剂之间的明度(L*)之差为75或更大。由于相对于背景的黑色,标记部1L具有白色,并且氟系树脂层1f的透光率高,因此能够制备带有具有优异的可视性的标记部1L的定影带1。
实施例2
除了通过将5wt%的用作颜料的氧化铝添加到透明的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粘合剂(通过将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的SE1740(商品名)的“A液”和“B液”等量混合而得到)来制备所使用的粘合剂以外,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
以这样的方式添加氧化铝时,该粘合剂变为粉色并且该粘合剂的明度(L*)为约60-75。即,橡胶层1d与粘合剂之间的明度(L*)之差为55或更大。即使使用这样的粘合剂,相对于背景的黑色,标记部1L也具有粉色,而且氟系树脂层1f的透光率也高。因此,能够制备带有具有良好的可视性的标记部1L的定影带1。
比较例
参照图4对比较例进行说明。图4示意地表示定影带。
除了通过将5wt%的用作颜料的铁红添加到透明的加成固化性硅橡胶粘合剂(通过将由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的SE1740(商品名)的“A液”和“B液”等量混合而得到)中而制备所使用的粘合剂以外,比较例与实施例1相同。
以这样的方式添加铁红时,该粘合剂变为红褐色并且该粘合剂的明度(L*)为约25-40。因此,橡胶层1d与粘合剂之间的明度(L*)之差为20-35。
比较例中,如图4中所示,标记部1L具有与背景的黑色相似的红褐色。因此,明度(L*)之差减小,这使得难以区分构成标记部1L的字母。
表汇总地示出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的研究结果。
粘合剂的着色剂 粘合剂的颜色 明度(L*) 可视性
实施例1 氧化钛 白色 80-95 A
实施例2 氧化铝 粉色 60-75 B
比较例 铁红 红褐色 25-40 C
A:优异
B:良好
C:差
实施例1和2中,使用暗色(黑色)橡胶层1d时,与周围部分相比,标记部1L看起来明亮(高对比度),因此可视性得到改善。与此相对,在比较例中,使用暗色(黑色)橡胶层1d时,与周围部分相比,标记部1L看起来不明亮(低对比度),因此可视性差。
尽管已参照例示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例示实施方案。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这样的变形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电子照相部件,包括:
橡胶层,其具有15或更小的明度并且包括经形成以具有35μm-100μm的深度的标记部;
氟系树脂层,其具有60%或更大的透光率;和
在该橡胶层与该氟系树脂层之间设置的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具有60或更大的明度并且在围绕该标记部的部分中具有3μm-10μm的厚度,
其中,在CIE Lab色空间中定义明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部件,其中该标记部具有50μm或更大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部件,其中该橡胶层包含碳。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部件,其中该粘合剂层包含白色颜料。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部件,包括金属基体,其中在该基体上设置该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部件,其中该电子照相部件为经构成以在记录材料上将调色剂图像定影的旋转部件。
7.电子照相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具有15或更小的明度的橡胶层中形成标记部以致该标记部具有35μm-100μm的深度;
将具有60或更大的明度的粘合剂施涂于该橡胶层的外圆周表面;
用具有60%或更大的透光率的氟系树脂管被覆该橡胶层的外圆周表面;
进行挤压以致设置在该橡胶层与该氟系树脂管之间的粘合剂在围绕该标记部的部分中具有3μm-10μm的厚度;和
使该橡胶层和该氟系树脂管之间设置的粘合剂固化,
其中,在CIE Lab色空间中定义明度。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在该橡胶层中形成该标记部以具有50μm或更大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通过用激光束照射该橡胶层而形成该标记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在金属基体上形成具有15或更小的明度的橡胶层。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该电子照相部件为经构成以在记录材料上将调色剂图像定影的旋转部件。
CN201610124121.6A 2015-03-05 2016-03-04 电子照相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9383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4051A JP6440531B2 (ja) 2015-03-05 2015-03-05 電子写真用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44051 2015-03-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8316A CN105938316A (zh) 2016-09-14
CN105938316B true CN105938316B (zh) 2019-09-20

Family

ID=56844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24121.6A Active CN105938316B (zh) 2015-03-05 2016-03-04 电子照相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35381B2 (zh)
JP (1) JP6440531B2 (zh)
CN (1) CN1059383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4333B2 (ja) 2017-11-07 2022-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無端ベルト、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無端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2231A (ja) * 2002-07-19 2004-04-02 Nitto Kogyo Co Ltd 定着用ローラ、及び、この定着用ローラを備えた定着装置
CN1626576A (zh) * 2003-11-19 2005-06-15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激光标记的树脂组合物
JP2005338350A (ja) * 2004-05-26 2005-12-08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部材へのマーキング方法
CN101119853A (zh) * 2005-02-21 2008-02-06 大科能树脂有限公司 激光标记用叠层体
CN101657763A (zh) * 2007-04-09 2010-02-24 住友电工超效能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氟树脂包覆辊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9096A (ja) * 1995-12-20 1997-06-3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化粧シ−トの製造方法
US5870660A (en) * 1996-08-30 1999-02-09 Minolta Co., Ltd. Heating device
JPH11316506A (ja) * 1998-05-01 1999-11-1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308039B1 (en) * 1998-07-01 2001-10-23 Konica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fixing toner images on a transfer material
US8099007B2 (en) * 2006-11-21 2012-01-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75167A (ja) * 2007-09-18 2009-04-09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5469B2 (ja) * 2009-09-14 2013-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42611A (ja) * 2012-12-26 2014-08-07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用定着部材、定着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2231A (ja) * 2002-07-19 2004-04-02 Nitto Kogyo Co Ltd 定着用ローラ、及び、この定着用ローラを備えた定着装置
CN1626576A (zh) * 2003-11-19 2005-06-15 Lg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激光标记的树脂组合物
JP2005338350A (ja) * 2004-05-26 2005-12-08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定着部材へのマーキング方法
CN101119853A (zh) * 2005-02-21 2008-02-06 大科能树脂有限公司 激光标记用叠层体
CN101657763A (zh) * 2007-04-09 2010-02-24 住友电工超效能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氟树脂包覆辊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59276A1 (en) 2016-09-08
US9535381B2 (en) 2017-01-03
JP2016161929A (ja) 2016-09-05
CN105938316A (zh) 2016-09-14
JP6440531B2 (ja) 2018-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63444A1 (en) Fix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2042943A (ja) 寿命が延長された構成要素を含む定着機器、および、基材にマーキング材料を定着させる方法
JP3576845B2 (ja) チューブ被覆ロー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チューブ被覆ローラおよびチューブ被覆ローラを有する加熱定着装置
JP6177055B2 (ja) 塗工装置、塗工方法、定着部材の製造装置、定着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6557001B (zh) 可旋转供给构件和可旋转定影构件
JP4342229B2 (ja) 定着ローラ
US8331824B2 (en) Heating member having resistive heating layer and fus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1717645B1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having a compressible layer and an external heating
KR100613779B1 (ko) 엔드리스 벨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938316B (zh) 电子照相部件及其制备方法
JP4252328B2 (ja) 回転体、定着装置、定着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94212A (ja) フルオロポリマ―と伝導性フィラ―の外層を有する外部加熱部材
CN107077089A (zh) 电子照相用构件、图像加热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JP6884996B2 (ja)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61448A (ja) 定着用ベルト
JPH10268679A (ja) 定着用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25475A (ja) 加熱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03394B2 (ja) 樹脂管状体、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00733A (zh) 层状结构、定影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236989A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04163578A (ja) 定着部材
JP2017161776A (ja)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68677A (ja) 定着用ベルト
JP2005141100A (ja) シームレスベルト
JPH10228191A (ja) 定着用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