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8269A - 双轴承绕线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绕线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18269A CN105918269A CN201610097865.3A CN201610097865A CN105918269A CN 105918269 A CN105918269 A CN 105918269A CN 201610097865 A CN201610097865 A CN 201610097865A CN 105918269 A CN105918269 A CN 1059182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el
- mentioned
- main part
- double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01K89/0193—Frame details with bearing featu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环状壁相对于卷筒轴的同心度的精度提高的双轴承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主体、卷筒(3)、夹设部件(4)。绕线轮主体具有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和第二绕线轮主体部。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包括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24)。卷筒能够旋转地配置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与第二绕线轮主体部之间。卷筒具有绕线体部和第一凸缘部(32)。第一凸缘部形成于绕线体部的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侧的端部。夹设部件配置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与卷筒之间。夹设部件安装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夹设部件具有环状壁(41)和第二贯通孔(42)。环状壁包括与第一凸缘部的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
背景技术
双轴承绕线轮包括:框架,具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和卷筒,配置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第一侧板具有形成为与卷筒的凸缘部的外周面对置的环状壁,以便防止钓线进入凸缘部与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隙中(例如,专利文献1)。通过调节该环状壁的内周面与凸缘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来防止钓线进入凸缘部与第一侧板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0078号公报。
在环状壁的内周面与凸缘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不小时,钓线可能侵入到其间。并且,在两者即使局部地接触时,也会阻碍卷筒的顺畅旋转。因此,要求环状壁相对于卷筒轴的同心度的精度。但是,环状壁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于与第二侧板对置的第一侧板,该第一侧板构成为与第二侧板对置,因此,关于提高环状壁的同心度的精度存在极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环状壁相对于卷筒轴的同心度的精度提高的双轴承绕线轮。
本发明的某个侧面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主体、卷筒和夹设部件。绕线轮主体具有第一绕线轮主体部和第二绕线轮主体部。第一绕线轮主体部包括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卷筒能够旋转地配置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与上述第二绕线轮主体部之间。卷筒具有绕线体部和凸缘部。凸缘部形成于绕线体部的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侧的端部。夹设部件配置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与卷筒之间。夹设部件安装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夹设部件具有环状壁和第二贯通孔。环状壁包括与凸缘部的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第二贯通孔沿旋转轴方向延伸。
根据该结构,并非在绕线轮主体上形成有环状壁,而是在作为与绕线轮主体分体的部件的夹设部件上形成有环状壁。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环状壁,进而能够使环状壁相对于卷筒轴的同心度的精度提高。
优选的是,双轴承绕线轮还包括第一轴承部件。第一轴承部件配置于第二贯通孔内,将卷筒支承为能够旋转。
优选的是,双轴承绕线轮还包括小齿轮和第二轴承部件。小齿轮在第一绕线轮主体部内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第二轴承部件配置于第一贯通孔内,将小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
优选的是,第二贯通孔具有第一内径部,第一内径部的内径比第一贯通孔的内径小。第二轴承部件的第一端面与夹设部件对置。根据该结构,通过第一内径部与第一贯通孔的内径的不同来形成阶梯部。利用该阶梯部来限制第二轴承部件的轴向的移动。
优选的是,第二贯通孔具有第二内径部,第二内径部的内径比第一内径部的内径大。第一轴承部件配置于第二内径部。根据该结构,利用由第一内径部和第二内径部形成的阶梯部,能够限制第一轴承部件的轴向的移动。
优选的是,夹设部件由合成树脂制成。根据该结构,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后续加工或用于防锈和耐腐蚀的表面处理。
优选的是,双轴承绕线轮还包括手柄、离合器机构以及离合器操作部件。手柄能够旋转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手柄是用于使卷筒旋转的部件。离合器机构在传递状态与切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传递状态是在手柄与上述卷筒之间传递旋转的状态,所述切断状态是切断旋转的传递的状态。离合器操作部件由使用者操作用于切换离合器机构的状态。离合器操作部件沿着夹设部件的环状壁的外周面延伸。
优选的是,双轴承绕线轮还包括与卷筒一体地旋转的卷筒轴。小齿轮通过在轴向上向接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的方向移动而与卷筒轴卡合。并且小齿轮通过在轴向上向远离第二绕线轮主体部的方向移动而解除与卷筒轴的卡合。
优选的是,卷筒轴具有沿径向突出的卡合销。小齿轮具有能够与卡合销卡合的卡合凹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环状壁相对于卷筒轴的同心度的精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图3是双轴承绕线轮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分解图。
图5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图6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
绕线轮主体
21
第一绕线轮主体部
22
第二绕线轮主体部
24
第一贯通孔
3
卷筒
31
绕线体部
32
第一凸缘部
36
卷筒轴
37
卡合销
4
夹设部件
41
第二环状壁
42
第二贯通孔
42a
第一内径部
42b
第二内径部
5
离合器操作部件
6
手柄
7
小齿轮
71
卡合凹部
72
阶梯
9
离合器机构
11
第一轴承部件
12
第二轴承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图2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旋转轴方向表示卷筒的旋转轴延伸的方向,即卷筒轴的延伸方向。并且,所谓径向表示以卷筒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的径向,所谓周向表示以卷筒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的周向。并且,所谓径向观察表示沿着径向观察的状态。
如图1所示,双轴承绕线轮100构成为向前方放出钓线。该双轴承绕线轮100包括绕线轮主体2、卷筒3、夹设部件4、离合器操作部件5以及手柄6。并且,如图2所示,双轴承绕线轮100还包括小齿轮7、卷筒轴36、离合器机构9、以及第一至第三轴承部件11-13。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100构成为电动绕线轮。
绕线轮主体2包括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和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与第二绕线轮主体部在旋转轴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详细来说,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配置于卷筒3的第一端部侧,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配置于卷筒3的第二端部侧。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与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彼此经由连结部23而连结。手柄6能够旋转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2。详细来说,手柄6能够旋转地装配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通过使手柄6旋转,卷筒3也旋转。
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具有第一侧板21a和第一罩21b。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该收纳空间通过第一侧板21a和第一罩21b而划定。
如图3所示,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具有:突出部21e,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侧呈圆筒状突出;和第一贯通孔24,形成于突出部21e的中心。第一贯通孔24沿旋转轴方向延伸,并朝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开口。第一贯通孔24连通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的内部与外部。在该第一贯通孔24内配置有第二轴承部件12。第二轴承部件12将小齿轮7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在第一贯通孔24的内周面没有形成槽部等。
如图4所示,在收纳空间内收纳有旋转传递机构101。旋转传递机构101是将手柄6的旋转传递至卷筒3等的机构。旋转传递机构101具有与手柄6一体地旋转的驱动轴101a以及与驱动轴101a一体地旋转的驱动齿轮101b等。驱动齿轮101b与小齿轮7啮合。
如图2所示,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具有第二侧板22a和第二罩22b。第二侧板22a经由连结部23与第一侧板21a连接。该第一侧板21a、第二侧板22a和连结部23形成为一体,从而构成绕线轮主体2的框架。例如,第一侧板21a、第二侧板22a以及连结部23利用铝合金通过压铸成形而形成为一体。
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具有支承部22c。支承部22c安装于第二侧板22a和第二罩22b中的至少一方。支承部22c具有用于保持第三轴承部件13的凹部22d。凹部22d沿旋转轴方向延伸,并朝向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开口。
支承部22c具有第一环状壁22e。第一环状壁22e的内周面与后述的卷筒3的第二凸缘部33的外周面对置。第一环状壁22e形成于支承部22c的外周端部,并朝向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侧突出。
卷筒3能够旋转地配置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与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之间。卷筒3安装于卷筒轴36,并与卷筒轴36一体地旋转。例如,卷筒3与卷筒轴36通过花键嵌合等以不能够彼此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一起。
卷筒3具有绕线体部31、第一凸缘部32以及第二凸缘部33。另外,第一凸缘部32相当于本发明的凸缘部。绕线体部31是圆筒形状,沿旋转轴方向延伸。钓线卷绕于绕线体部31的外周面。
第一凸缘部32和第二凸缘部33从绕线体部31的两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详细来说,第一凸缘部32形成于绕线体部31的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侧的端部。并且,第二凸缘部33形成于绕线体部31的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侧的端部。该第二凸缘部33的外周面如上所述地与第一环状壁22e的内周面对置。
卷筒3还具有第一凸台部34和第二凸台部35。第一和第二凸台部34、35沿旋转轴方向延伸。详细来说,第一凸台部34从绕线体部31朝向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延伸。并且,第二凸台部35从绕线体部31朝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延伸。
卷筒轴36被安装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的夹设部件4和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支承为能够旋转。详细来说,卷筒轴36经由第三轴承部件13支承于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卷筒轴36与卷筒3一体地旋转。卷筒轴36具有沿径向突出的卡合销37。
小齿轮7配置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内。小齿轮7沿旋转轴方向延伸。小齿轮7经由第二轴承部件12支承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并且,小齿轮7能够沿旋转轴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小齿轮7具有能够与卡合销37卡合的卡合凹部71。卡合凹部71形成于小齿轮7的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侧的端部。小齿轮7具有与第二轴承部件12的第二端面对置的阶梯部72。利用该阶梯部72来限制第二轴承部件12向远离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的方向的移动。另外,第二轴承部件12的第二端面朝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侧的相反侧。即,第二轴承部件12的第二端面朝向手柄6侧。
离合器机构9在传递状态与切断状态之间切换。在离合器机构9为传递状态时,在手柄6与卷筒3之间传递旋转。在离合器机构9为切断状态时,切断上述旋转的传递。具体来说,离合器机构9由卡合销37和卡合凹部71构成。如图5所示,通过小齿轮7向远离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的方向移动而解除卡合销37与卡合凹部71的卡合。其结果为,小齿轮7能够与卷筒轴36相对旋转。即,离合器机构9 成为切断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小齿轮7向接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的方向移动,使得如图3所示卡合销37与卡合凹部71卡合。其结果为,小齿轮7能够与卷筒轴36一体旋转。即,离合器机构9成为传递状态。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小齿轮7的阶梯部72而限制了第二轴承部件12的向远离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的方向的移动,因此获得以下的效果。即,即使在第二轴承部件12固接于小齿轮7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小齿轮7也能够与第二轴承部件12一起向远离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的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夹设部件4配置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与卷筒3之间。夹设部件4例如是合成树脂性。夹设部件4是与绕线轮主体2分体的部件,并安装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夹设部件4具有第二环状壁41和第二贯通孔42。具体来说,夹设部件4是圆板状,第二环状壁41形成于夹设部件4的外周端部。并且,第二贯通孔42形成于夹设部件4的中央部。第二贯通孔42形成为与设置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侧的凹部4a连续。另外,第二环状壁41相当于本发明的环状壁。
第二环状壁41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侧突出。该第二环状壁41构成为围绕第一凸缘部32。即,第二环状壁41的内周面与第一凸缘部32的外周面对置。第二环状壁41的内周面与第一凸缘部32的外周面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但是第二环状壁41的内周面与第一凸缘部32的外周面也可以相互接触。并且,在径向观察下,第二环状壁41与第一凸缘部32既可以完全重合,还可以只有局部重合。
第二贯通孔42沿旋转轴方向延伸。在该第二贯通孔42内配置有第一轴承部件11。第一轴承部件11将卷筒3支承为能够旋转。详细来说,第一轴承部件11将第一凸台部34支承为能够旋转。
第二贯通孔42具有第一内径部42a和第二内径部42b。第一内径部42a的内径比第一贯通孔24的内径小。即,第一内径部42a的内径比第二轴承部件12的外径小。因此,第二轴承部件12的第一端面与夹设部件4对置。即,第二轴承部件12的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侧的移动由夹设部件4来限制。第二轴承部件12的第一端面朝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侧。另外,在现有的双轴承绕线轮中,在第一贯通孔24内形成环状槽,在该环状槽中设置用于限制第二轴承部件12的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侧的移动的卡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在第一贯通孔24内形成环状槽或者设置卡环。因此,形成第一贯通孔24时的加工变得容易。
第二内径部42b的内径比第一内径部42a的内径大。第一轴承部件11配置于第二内径部42b。利用由第一内径部42a和第二内径部42b划定出的阶梯部,来限制第一轴承部件11向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侧的移动。
通过第一绕线轮主体部的突出部21e嵌合到夹设部件4的凹部4a中,确保了第一贯通孔24与第二贯通孔42的同心度,即第一轴承部件11和第二轴承部件12与第二环状壁41的同心度。
如图1所示,离合器操作部件5是由使用者操作用于切换离合器机构9的状态的部件。通过使用者对离合器操作部件5进行操作,使得离合器机构9的状态在传递状态与切断状态之间切换。离合器操作部件5能够绕旋转轴摆动。离合器操作部件5具有离合器分离操作部51和离合器接合操作部52。
离合器分离操作部51配置于卷筒3的后方。并且,离合器分离操作部51在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与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之间延伸。使用者通过以按下该离合器分离操作部51的方式进行操作,使得离合器机构9成为切断状态。
离合器接合操作部52是在使离合器机构9成为传递状态时由使用者操作的部分。具体来说,使用者通过向前方按压该离合器接合操作部52,使得离合器机构9成为传递状态。即,通过离合器接合操作部52向前方移动,使得离合器机构9成为传递状态。
离合器接合操作部52沿着夹设部件4的第二环状壁41的外周面延伸。离合器接合操作部52朝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突出。详细来说,离合器接合操作部52的末端部52a朝向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突出。即,末端部52a在轴向上突出。使用者通过朝向前方按压该末端部52a,能够使离合器机构9成为传递状态。
如图4所示,离合器操作部件5还具有底板53。在底板53上安装有离合器分离操作部51。底板53在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与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之间延伸。底板53被第一引导槽211和第二引导槽221支承为能够滑动。另外,第一引导槽211形成于第一绕线轮主体部21的第一侧板21a,并沿周向延伸。并且,第二引导槽221形成于第二绕线轮主体部22的第二侧板22a,并沿周向延伸。
底板53具有装配部53a。装配部53a是装配于绕线轮主体2的部分。装配部53a能够旋转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2。详细来说,装配部53a装配于安装板21c。安装板21c固定于第一侧板21a。安装板21c具有凸台部21d。凸台部21d是圆筒状,并向轴向的外侧突出。装配部53a在中央部具有开口。在该装配部53a的开口内插入凸台部21d,由此将装配部53a能够旋转地装配于凸台部21d。
离合器操作部件5经由连杆机构8来操作离合器机构9。详细来说,通过使用者对离合器操作部件5进行操作,使得小齿轮7沿轴向移动,离合器机构9切换成传递状态或切断状态。连杆机构8具有离合器凸轮81、按压板82以及离合器拨叉83。
离合器凸轮81与底板53连动地旋转。离合器凸轮81配置成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旋转。离合器凸轮81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安装板21c。详细来说,离合器凸轮81在中央部具有开口。通过将安装板21c的凸台部21d插入到该开口中,将离合器凸轮81能够旋转地装配于凸台部21d。
离合器凸轮81具有凸轮面81a和突出部81b。凸轮面81a构成为向轴向的外侧按压离合器拨叉83。具体来说,从轴向的外侧观察,在离合器凸轮81逆时针旋转时,凸轮面81a向轴向的外侧按压离合器拨叉83,离合器插拔83向轴向的外侧移动。离合器凸轮81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
突出部81b是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是装配后述的返回部件84的部分。离合器凸轮81还具有卡合凸部81c。卡合凸部81c向轴向的内侧突出。该卡合凸部81c与底板53的卡合孔53b卡合。通过该卡合,使得底板53与离合器凸轮81以旋转轴O为中心一体地旋转。
离合器拨叉83具有卡合部83a。通过凸轮面81a与该离合器拨叉83的卡合部83a卡合,将离合器拨叉83向轴向的外侧按压。离合器拨叉83由按压板82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另外,按压板82配置于底板53和离合器凸轮81的各开口部内。并且,按压板82固定于安装板21c。
按压板8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销82a。各销82a向轴向的外侧延伸。离合器拨叉83在与各销82a对应的位置具有贯通孔83b。通过将各销82a插入到该各贯通孔83b中,将离合器拨叉83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
离合器拨叉83构成为与小齿轮7的缩颈部73卡合。因此,小齿轮7与离合器拨叉83连动地沿轴向移动。另外构成为,即使小齿轮7旋转,离合器拨叉83也不旋转。离合器拨叉83被施力部件向轴向的内侧施力。详细来说,支承于按压板82的各销82a的多个螺旋弹簧82b向轴向的内侧对离合器拨叉83施力。
在通常状态下,离合器拨叉83被各螺旋弹簧82b向轴向的内侧施力。因此,小齿轮7的卡合凹部71与卷筒轴36的卡合销37卡合。即,离合器机构9连结手柄6与卷筒3。与此相对,在对离合器操作部件5进行操作而使离合器拨叉83向轴向的外侧移动时,小齿轮7的卡合凹部71与卡合销37的卡合脱离。其结果为,离合器机构9切断手柄6与卷筒3之间的连结。
返回部件84能够摆动地装配于离合器凸轮81的突出部81b。返回部件84具有爪部84b。爪部84b和与驱动轴101a一体地旋转的棘轮101c的外周部抵接。返回部件84被肘节弹簧84a向摆动方向的两个方向分开施力。通过棘轮101c的旋转,来按压返回部件84的爪部84b,由此使离合器凸轮81向轴向的内侧移动。即,离合器凸轮81从离合器分离位置返回到离合器接合位置。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100,第二环状壁41并非形成于绕线轮主体2,而是形成于作为与绕线轮主体2分体的部件的夹设部件4。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二环状壁41,进而能够提高第二环状壁41与第二贯通孔42的同心度的精度。即,能够提高第二环状壁41与第一轴承部件11的同心度的精度。因此,能够提高第二环状壁41相对于卷筒轴36的同心度的精度。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双轴承绕线轮100作为电动绕线轮进行了说明,但是双轴承绕线轮100也可以不是电动绕线轮。
Claims (9)
1. 一种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绕线轮主体,具有包括沿旋转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贯通孔的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以及第二绕线轮主体部;
卷筒,具有绕线体部和形成于上述绕线体部的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侧的端部的凸缘部,该卷筒能够旋转地配置于上述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与上述第二绕线轮主体部之间;以及
夹设部件,具有:环状壁,该环状壁包括与上述凸缘部的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和第二贯通孔,该第二贯通孔沿旋转轴方向延伸,所述夹设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一绕线轮主体部与上述卷筒之间,并安装于上述第一绕线轮主体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轴承绕线轮还包括第一轴承部件,该第一轴承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二贯通孔内并将上述卷筒支承为能够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轴承绕线轮还包括:
小齿轮,在上述第一绕线轮主体部内沿旋转轴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轴承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一贯通孔内,将上述小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贯通孔具有第一内径部,该第一内径部的内径比上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径小,
上述第二轴承部件的第一端面与上述夹设部件对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贯通孔具有第二内径部,该第二内径部的内径比上述第一内径部的内径大,
上述第一轴承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二内径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设部件由合成树脂制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轴承绕线轮还包括:
手柄,能够旋转地装配于上述绕线轮主体,用于使上述卷筒旋转;
离合器机构,在传递状态与切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传递状态是在上述手柄与上述卷筒之间传递旋转的状态,所述切断状态是切断上述旋转的传递的状态;以及
离合器操作部件,由使用者操作用于切换上述离合器机构的状态,
上述离合器操作部件沿着上述夹设部件的环状壁的外周面延伸。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轴承绕线轮还包括与上述卷筒一体地旋转的卷筒轴,
上述小齿轮在轴向上通过向接近上述第二绕线轮主体部的方向移动而与上述卷筒轴卡合,通过向远离上述第二绕线轮主体部的方向移动而解除与上述卷筒轴的卡合。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筒轴具有沿径向突出的卡合销,
上述小齿轮具有能够与上述卡合销卡合的卡合凹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37117 | 2015-02-26 | ||
JP2015037117A JP6530615B2 (ja) | 2015-02-26 | 2015-02-26 | 両軸受リー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18269A true CN105918269A (zh) | 2016-09-07 |
CN105918269B CN105918269B (zh) | 2021-06-25 |
Family
ID=56798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97865.3A Active CN105918269B (zh) | 2015-02-26 | 2016-02-23 | 双轴承绕线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28495B2 (zh) |
JP (1) | JP6530615B2 (zh) |
KR (1) | KR102562262B1 (zh) |
CN (1) | CN105918269B (zh) |
TW (1) | TWI6883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79789B2 (ja) * | 2017-05-18 | 2021-12-1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JP6941560B2 (ja) * | 2017-12-28 | 2021-09-2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軸受収容構造および両軸受リール |
JP7345348B2 (ja) * | 2019-10-16 | 2023-09-1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46381A (en) * | 1995-06-07 | 1998-05-05 | Daiwa Seiko, Inc. | Fishing reel with clutch mechanism utilizing an engaging protrusion and engaging recesses |
EP0865730A2 (en) * | 1997-03-18 | 1998-09-23 | Daiwa Seiko Inc. | Fishline guide device for double bearing type reel |
US5855330A (en) * | 1996-09-11 | 1999-01-05 | Daiwa Seiko, Inc. | Double bearing type reel for fishing |
CN103210891A (zh) * | 2012-01-18 | 2013-07-24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以及双轴承绕线轮 |
CN103299967A (zh) * | 2012-03-12 | 2013-09-18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绕线轮 |
JP2014100078A (ja) * | 2012-11-19 | 2014-06-05 | Shimano Inc | 両軸受リー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64970U (zh) * | 1979-05-16 | 1980-11-27 | ||
JPS5932284Y2 (ja) * | 1979-07-06 | 1984-09-10 | オリムピツク釣具株式会社 | 魚釣用リ−ル |
JPS635483Y2 (zh) * | 1981-06-19 | 1988-02-15 | ||
JPS5918868U (ja) * | 1982-07-29 | 1984-02-04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
US4738409A (en) * | 1983-03-07 | 1988-04-19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Fishing reel |
JPS59139071U (ja) * | 1983-03-07 | 1984-09-1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ル |
JPH0687722B2 (ja) * | 1984-07-11 | 1994-11-09 | 島野工業株式会社 | 両軸受リ−ル |
US4830308A (en) * | 1984-07-25 | 1989-05-16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Multiple cam mag brake adjustment for bait cast reel |
JPH0810281Y2 (ja) * | 1989-04-22 | 1996-03-2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JP3033799B2 (ja) | 1992-08-25 | 2000-04-17 | 古河機械金属株式会社 | ダウンザホールドリル |
EP0698343A3 (en) * | 1994-08-23 | 1996-06-05 | Daiwa Seiko Inc | Double bearing fishing reel |
JPH08308447A (ja) * | 1995-05-11 | 1996-11-26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
US5875986A (en) * | 1994-09-08 | 1999-03-02 | Daiwa Seiko, Inc. | Fishing reel of double bearing type having improved fishline releasing characteristic |
JP3029295U (ja) * | 1996-03-21 | 1996-09-27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ル |
JP3033799U (ja) * | 1996-06-20 | 1997-02-07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
JP2000350537A (ja) * | 1999-06-10 | 2000-12-19 | Ryobi Ltd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操作装置 |
US6530535B2 (en) * | 2000-03-16 | 2003-03-11 | Daiwa Seiko, Inc. | Fishing reel |
JP4381733B2 (ja) * | 2003-06-26 | 2009-12-0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 |
JP2006238727A (ja) * | 2005-03-01 | 2006-09-14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用リ−ル |
JP2007159427A (ja) * | 2005-12-09 | 2007-06-28 | Shimano Inc | 釣り用部品 |
KR100891615B1 (ko) * | 2007-06-01 | 2009-04-02 | 주식회사 바낙스 | 양베어링 릴의 원심 브레이크장치 |
JP5258688B2 (ja) * | 2009-07-14 | 2013-08-0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発音装置 |
JP5686534B2 (ja) * | 2010-06-21 | 2015-03-1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両軸受リールの回転操作機構 |
JP6467188B2 (ja) * | 2014-10-17 | 2019-02-0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釣用リールの防水構造 |
-
2015
- 2015-02-26 JP JP2015037117A patent/JP6530615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2-01 TW TW105103155A patent/TWI688337B/zh active
- 2016-02-03 US US15/014,788 patent/US1002849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2-11 KR KR1020160015421A patent/KR10256226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2-23 CN CN201610097865.3A patent/CN10591826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46381A (en) * | 1995-06-07 | 1998-05-05 | Daiwa Seiko, Inc. | Fishing reel with clutch mechanism utilizing an engaging protrusion and engaging recesses |
US5855330A (en) * | 1996-09-11 | 1999-01-05 | Daiwa Seiko, Inc. | Double bearing type reel for fishing |
EP0865730A2 (en) * | 1997-03-18 | 1998-09-23 | Daiwa Seiko Inc. | Fishline guide device for double bearing type reel |
CN103210891A (zh) * | 2012-01-18 | 2013-07-24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以及双轴承绕线轮 |
CN103299967A (zh) * | 2012-03-12 | 2013-09-18 | 株式会社岛野 | 双轴承绕线轮 |
JP2014100078A (ja) * | 2012-11-19 | 2014-06-05 | Shimano Inc | 両軸受リー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562262B1 (ko) | 2023-08-02 |
US10028495B2 (en) | 2018-07-24 |
TWI688337B (zh) | 2020-03-21 |
JP2016158509A (ja) | 2016-09-05 |
CN105918269B (zh) | 2021-06-25 |
TW201633911A (zh) | 2016-10-01 |
US20160249595A1 (en) | 2016-09-01 |
KR20160104550A (ko) | 2016-09-05 |
JP6530615B2 (ja) | 2019-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18269A (zh) | 双轴承绕线轮 | |
EP3033941B1 (en) | Dual-bearing reel | |
JP7065598B2 (ja) | 両軸受リール | |
US10219501B2 (en) | Dual-bearing reel | |
JP6033223B2 (ja) |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用のレリー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11778999B2 (en) | Fishing reel | |
JP2020010650A (ja) | 釣り用リール | |
JP2022108840A (ja) | 両軸受リール | |
US10609917B2 (en) | Dual-bearing reel | |
JP2012007702A (ja) | 変速機のブリーザ構造 | |
JP6343458B2 (ja) | クラッチレリーズ機構 | |
TWI657737B (zh) | 電動捲線器 | |
JP6090357B2 (ja) |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 |
TWI807112B (zh) | 紡車式捲線器 | |
JP2022022394A (ja) | 両軸受リール | |
JP2023131681A (ja) | 電動リール | |
TW202116159A (zh) | 雙軸承捲線器 | |
JP2001112386A (ja) |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装置 | |
JP2017057937A (ja) |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 |
JP2016205469A (ja) |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