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5953A - 工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工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5953A
CN105835953A CN201610074133.2A CN201610074133A CN105835953A CN 105835953 A CN105835953 A CN 105835953A CN 201610074133 A CN201610074133 A CN 201610074133A CN 105835953 A CN105835953 A CN 105835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standing wall
balance weight
weight body
bolt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41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5953B (zh
Inventor
深津史浩
竹中崇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35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5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5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5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9/00Tractors
    • B62D49/08Tractors hav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overturning or tipping
    • B62D49/085Counter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07554Counterweigh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8Counterweigh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车辆,包括:车架和连接至车架的后部的配重物。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和从车架本体向上延伸的直立壁。配重物通过螺栓紧固至直立壁。配重物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用以覆盖直立壁的一部分并且与直立壁接合。

Description

工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车辆。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No.5066872公开了一种作为工业车辆的叉车。叉车包括沿其前后方向延伸的车架以及连接至车架的后部的配重物。车架包括通过焊接多个钢部件而制成的前车架以及通过铸造而制成的后车架。后车架通过螺栓紧固至前车架的后部进而成为一体式结构。配重物通过螺栓紧固至后车架的后部。
在这种叉车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重量的配重物。该结构有助于促进车架的共同使用,这允许以低的成本生产具有不同承载能力的多个叉车型号。
然而,由于配重物是车辆的沉重部分,因此难以在将配重物通过螺栓紧固至车架之前而将配重物相对于车架正确地定位。因而,紧固操作是麻烦的和费时的。为了正确定位配重物,可以使用特殊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紧固配重物的操作期间使用专用工具。因此,很难提高制造工业车辆的生产率并且难以降低其成本。
已经鉴于上述问题做出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生产率且降低制造成本的工业车辆。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业车辆,其包括车架和连接至车架的后部的配重物。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和从车架本体向上延伸的直立壁。配重物通过螺栓紧固至直立壁。配重物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用以覆盖直立壁的一部分并且与直立壁接合。
通过以下描述并结合作为示例示出本发明的原理的附图,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参照当前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连同附图而被最佳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业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工业车辆的车架本体、翼子板等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立体图,其示出了配重物连接至车架的连接状态;
图5是示出了配重物连接至图1的工业车辆的直立壁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配重物的立体图;
图7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配重物的仰视图;
图8是示出了图1的工业车辆的接合部和接触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示出了配重物连接至图1的工业车辆的驱动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10是沿着图5的线A-A截取的局部放大截面图;以及
图11是沿着图5的线B-B截取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11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牵引车进行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包括车身1、配重物3、驱动装置5、一对前轮7、一对后轮9、控制器11和驾驶员座椅13。图1中的三个双头箭头表示牵引车的车身1的不同位置和方向。具体地,在牵引车的左侧上设置有前轮7和后轮9,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牵引车的相对的右侧上设置有类似的前轮7和后轮9。此外,配重物3设置在车身1的后侧上,与在车身1的前侧上设置的前防护件相对。竖向双头箭头表示上侧和下侧。这同样适用于图2至图11。
如图4所示,车身1包括车架15、右翼子板17、左翼子板19、燃料箱21、侧面板23和前述的前防护件25。如图1所示,车身1还包括引擎盖27、中央面板28、底部面板29、前述的前轮7、发动机(在附图中未示出)和变速器(在附图中未示出)。
车架15包括车架本体150(图2)、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图4)。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相当于本发明的直立壁。
如图2所示,车架本体150由连接在一起的多个长的钢部件形成并且具有沿牵引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车架形状。车架本体150设置在车身1的下部位置处并且支承发动机和变速器。发动机可以被替换为电动马达。为了描述起见,图2示出了车架本体150的简化形状并且省略了对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的图示。
如图4所示,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由平钢板形成。左直立壁151连接至车架本体150的左后部并且延伸至车架本体150的上部。右直立壁152连接至车架本体150的右后部并且延伸至车架本体150的上部。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彼此对称。
下面将基于左直立壁151对结构进行描述。在图4中由双点划线X包围的区域在图5中以更大的比例示出。如图5所示,左直立壁151大致呈矩形形状,且在其上部处具有阶梯形状。左直立壁151具有第一上部151A、第二上部151B和倾斜部151C,该第一上部151A位于左直立壁151的左侧上,该第二上部151B位于左直立壁151的右侧上并且位于比第一上部151A更高的水平处,该倾斜部151C连续地连接第一上部151A和第二上部151B。第一上部151A相当于本发明的上表面。
如图11所示,左直立壁151具有穿过其中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螺栓孔151D和螺栓孔151E。
如图2所示,右翼子板17相应地安装至车架本体150的右前部,并且左翼子板19相应地安装至车架本体150的左前部。燃料箱21安装至车架本体150的右部并且燃料箱21位于右翼子板17的后部中。侧面板23在左翼子板19的后方位置处安装至车架本体150的左部。前防护件25在车架本体150的前端处安装至车架本体150。如图1所示,引擎盖27安装在右翼子板17与左翼子板19之间。中央面板28和底部面板29安装在燃料箱21与侧面板23之间。
前轮7分别设置在左翼子板19下方和右翼子板17下方并且由车架本体150支承。
如图3所示,配重物3包括配重体31、第一盖33、第二盖35、第一螺栓盖61A和第二螺栓盖61B。
如图6所示,配重体31由通过铸造而制成的单个部件形成。在配重体31的后部中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堤形部(bank portion)310。堤形部310的后部向下并向后倾斜。如图1所示,驾驶员座椅13安装至配重体31的左前部。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配重体31的后端部的底部处设置有用以将牵引车与货车连接的牵引装置。
如图4所示,配重体31在其中具有沿竖向延伸的开口37。开口37具有中央部37A和线性部37B,该中央部37A在堤形部310中沿宽度方向延伸,该线性部37B与中央部37A连续形成并且从配重体31的后端朝向前端笔直地延伸。开口37大致呈十字交叉形状。开口37的形状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而改变。
在配重体31的左前部中形成有第一凹部311。在配重体31的右前部中形成有第二凹部312。在配重体31的左前部处且在第一凹部311的左侧上形成有第一接合部313。在配重体31的右前部中且在第二凹部312的右侧上形成有第二接合部314。第一接合部313和第二接合部314相当于本发明的接合构件。
参照图7,其示出了配重体31的后表面31A,配重体31在其后表面31A的前端处具有第一导引凹部315、第二导引凹部316、第一接触部317和第二接触部318。第一接触部317和第二接触部318相当于本发明的接触部。
参照图8,其以放大视图示出了图7中的区域Y,第一导引凹部315位于第一接合部313的后方。第一导引凹部315沿着左直立壁151的倾斜部151C的形状形成在配重体31的后表面31A中。具体地,第一导引凹部315具有从配重体31的中央部朝向配重体31的后表面31A向左倾斜的形状。
第一接触部317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且位于第一导引凹部315的左侧上。即,第一接触部317在与第一接合部313和第二接合部314不同的位置处形成在配重体31的后表面31A上。第一接触部317形成为从配重体31的后表面31A向下延伸。
如图7所示,第二导引凹部316位于第二接合部314的后部。第二导引凹部316具有与第一导引凹部315对称的形状并且从配重体31的中央部朝向配重体31的后表面31A向右倾斜。如第一接触部317一样,第二接触部318呈大致矩形形状。第二接触部318位于第二导引凹部316的右侧上。即,第二接触部318在与第一接合部313和第二接合部314不同的位置处也形成在配重体31的后表面31A上。第二接触部318也形成为从配重体31的后表面31A朝向配重体31的下侧向下延伸。
在配重体31的左后侧上的下部位置处形成有第一安装部31B。在配重体31的右后侧上的下部位置处形成有第二安装部31C。如图3所示,在配重体31的左前侧上的下部位置处形成有左腿部31D并且该左腿部31D向下延伸。在配重体31的右前侧上的下部位置处形成有右腿部31E。如图3所示,支架57A通过未示出的螺栓安装至也在图7中示出的左腿部31D的底部表面31F,并且支架57B通过未示出的螺栓安装至也在图7中示出的右腿部31E的底部表面31G。
如图8所示,凸出部63A和凸出部63B形成为从左腿部31D凸出。凸出部63A沿左腿部31D的上下方向大致位于左腿部31D的中心处。凸出部63B位于与左腿部31D的上端和第一凹部311相邻的位置处。在凸出部63A的前端处形成有平坦接触部630A。在凸出部63B的前端处形成有平坦接触部630B。如图11所示,在凸出部63A中形成有带螺纹的螺栓孔631A并且该带螺纹的螺栓孔631A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凸出部63B中形成有带螺纹的螺栓孔631B并且该带螺纹的螺栓孔631B沿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7所示,凸出部63C和凸出部63D形成为从右腿部31E凸出。凸出部63C具有与凸出部63A相同的构型。凸出部63D具有与凸出部63B相同的构型。
如图6所示,第一盖33由压制金属板形成。第一盖33具有竖向部331、水平部332和连接部333,其中,该竖向部331位于第一盖33的下侧上并且大致沿竖向延伸,该水平部332位于第一盖33的上侧上并且沿第一盖33的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该连接部333连续地连接至竖向部331和水平部332。连接部333沿着堤形部310的后部形状从水平部332朝向竖向部331向下倾斜。
在竖向部331的左侧和右侧上分别安装有尾灯39A和尾灯39B。尾灯39A和尾灯39B中的每一者均为刹车灯391和转向指示灯392的组合灯。
图3中示出的第二盖35也由压制金属板形成。第二盖35形成为平坦的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盖33和第二盖35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而改变。此外,第一盖33和第二盖35可以由树脂制成。
如图6所示,第一盖33通过多个螺栓安装至堤形部310的后部。如图1所示,第二盖35通过未示出的多个螺栓安装至堤形部310的前部。因而,第一盖33和第二盖35形成堤形部310的外部形状并且覆盖开口37的中央部37A。通过安装至配重体31的第一盖33和第二盖35,开口37的线性部37B的后端暴露于外侧,如图6所示。通过安装在堤形部310的后侧处的第一盖33,尾灯39A和尾灯39B设置在配重物3的后部。
前述第一螺栓盖61A安装至配重体31的左前端。因而,第一螺栓盖61A覆盖第一凹部311、第一接合部313和稍后将描述的螺栓100A。第二螺栓盖61B安装至配重体31的右前端。因而,第二螺栓盖61B覆盖第二凹部312、第二接合部314和稍后将描述的螺栓100C。第一螺栓盖61A和第二螺栓盖61B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盖。
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5包括后桥51、板簧悬架53A和板簧悬架53B,板簧悬架53A和板簧悬架53B分别设置在后桥51的左侧和右侧上作为减震器。减震构件可以供板簧悬架53A、53B使用。
后桥51包括:差速齿轮,该差速齿轮未被示出,其容置在桥壳510中;车轴;鼓式制动器511A和鼓式制动器511B;以及轮毂512A和轮毂512B;其中,鼓式制动器511A和轮毂512A以及鼓式制动器511B和轮毂512B分别设置在车轴的左侧和右侧上。
后桥51通过变速器连接至发动机,该变速器用以将驱动力传递至后轮9(图1),所述后轮9通过相应的轮毂512A、512B安装至后桥51。因而,后桥51驱动后轮9使得牵引车行进。
如图9所示,板簧悬架53A和板簧悬架53B中的每一者均由叠片式板簧530制成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板簧悬架53A在其后端处通过支架55A安装至配重体31的第一安装部31B并且在其前端处通过支架57A安装至配重体31的左腿部31D。如图3所示,板簧悬架53B在其后端处通过支架55B安装至配重体31的第二安装部31C(图7)并且在其前端处通过支架57B安装至配重体31的右腿部31E。因而,板簧悬架53A、53B安装至配重体31的左下部和右下部,并且驱动装置5在其下部处通过板簧悬架53A、53B直接安装至配重体31。
图1中示出的控制器11包括仪表盘11A、方向盘11B、牵引杆11C和操作杆单元11D(图3)。如图1所示,仪表盘11A和方向盘11B安装至车身1。牵引杆11C安装至配重体31的后部并且牵引杆11C连接至牵引装置以控制牵引装置。如图3所示,操作杆单元11D安装至配重体31并且位于驾驶员座椅13的右侧上的位置处。操作杆单元11D安装成覆盖开口37的线性部37B的前端。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的配重物3通过下述方式连接至车架15的后部:将配重体31通过螺栓100A、100B和螺栓100C、100D分别紧固至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将配重体31紧固至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的过程。在将配重体31紧固至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时,配重体31通过使用任何适当的器具(比如未示出的起重机或夹具)而移动至接近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通过如图5所示的将左直立壁151设置成使得其倾斜部151C在配重体31的左侧上定位在第一导引凹部315中,第一接触部317与左直立壁151的第一上部151A相接触,如图10所示。因而,第一接合部313与左直立壁151以下述方式接合:第一接合部313在与倾斜部151C相邻的位置处覆盖左直立壁151的上端的一部分,如图5所示。因此,左直立壁151相对于配重体31适当地定位。
类似地,通过将左直立壁151设置成使得其倾斜部151C在配重体31的右侧上定位在第二导引凹部316中,第二接触部318与右直立壁152的第一上部151A相接触。因而,第二接合部314与右直立壁152以下述方式接合:第二接合部314覆盖右直立壁152的上端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因此,右直立壁152相对于配重体31适当地定位。
如上所述,由于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相对于配重体31适当地定位,因此左直立壁151的右侧或与第二上部151B相邻的部分位于第一凹部311中,如图5所示。此外,如图11所示,相应的凸出部63A、63B的接触部630A、630B设置成与左直立壁151相接触。这同样适用于右直立壁152。
接着,如图11所示,螺栓11A插入穿过左直立壁151的螺栓孔151D并且旋拧到凸出部63B的带螺纹的螺栓孔631B中,并且螺栓100B插入穿过左直立壁151的螺栓孔151E并且旋拧到左腿部31D的带螺纹的螺栓孔631A中。通过将左直立壁151用相应的螺栓100A、100B紧固至左腿部31D的凸出部63B和凸出部63A,左直立壁151紧固至配重体31。然后,左直立壁151安装有止动器板65A,如图5所示。因而,止动器板65A限制螺栓100B的轴向运动,以便防止螺栓100B从左直立壁151和左腿部31D脱落。
类似地,右直立壁152通过螺栓100C、100D紧固至右腿部31E,由此将右直立壁152紧固至配重体31,如图4所示。右直立壁152安装有止动器板65B,以限制螺栓100D的轴向运动,以便防止螺栓100D从右直立壁152和右腿部31E脱落。
接着,前述第一螺栓盖61A和第二螺栓盖61B安装至配重体31。因而,第一凹部311、第一接合部313和螺栓100A由第一螺栓盖61A覆盖并遮掩。第二凹部312、第二接合部314和螺栓100C由第二螺栓盖61B覆盖并遮掩。
如图11所示,由于第一螺栓盖61A安装至配重体31,因此第一螺栓盖61A位于螺栓100A的前方。如果螺栓100A沿轴向方向移动了大于极限值的距离,则螺栓100A与第一螺栓盖61A相接触,使得轴向运动被限制。类似地,螺栓100C的轴向运动由第二螺栓盖61B限制。因此,防止螺栓100A、100C分别从左直立壁151和左腿部31D以及从右直立壁152和右腿部31E脱落。这完成了将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紧固至配重体31的过程,并且配重物3连接至车架15的后部。
在根据以上所描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中,其中,配重体31的第一接合部313和第二接合部314分别与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接合,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相对于配重体31正确地定位。因此,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通过螺栓100A、100B、100C、100D紧固至配重体31的结构有助于定位。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的结构——其中,第一接触部317和第二接触部318与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的相应的第一上部151A相接触——有助于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相对于配重体31而定位。第一接触部317和第二接触部318中每一者均呈下述形状:从配重体31的后表面31A向下延伸的形状或者朝向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的第一上部151A延伸的形状。因此,第一接触部317和第二接触部318可以制成与相应的第一上部151A容易地接触。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该牵引车中,其中,第一接合部313和第二接合部314分别与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接合,防止了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相对于配重体31移位。因此,在一旦第一接合部313和第二接合部314已经分别与左直立壁151和右直立壁152接合之后,可以省略用于防止移位的夹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具有提高的生产率并且能够相应地降低制造成本。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中,设置遮掩第一凹部311、第一接合部313和螺栓100A的第一螺栓盖61A以及遮掩第二凹部312、第二接合部314和螺栓100C的第二螺栓盖61B能帮助改善牵引车的外观。第一螺栓盖61A和第二螺栓盖61B还可以分别用于限制螺栓100A、100C的轴向运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可以省略诸如止动器板65A、65B之类的部件,从而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如下面例示的那样以各种方式实行。
尽管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已经将牵引车描述为工业车辆,但是工业车辆可以包括叉车。
车架本体150可以设置有安装件,相应的板簧悬架53A、53B安装至该安装件,并且驱动装置5可以安装至车架本体150的后部。
配重体31可以由部件的组合形成。
本发明可应用于诸如牵引车和叉车之类的工业车辆。

Claims (3)

1.一种工业车辆,包括:
车架(15);以及
配重物(3),所述配重物(3)连接至所述车架(15)的后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15)包括车架本体(150)以及从所述车架本体(150)向上延伸的直立壁(151,152),其中,所述配重物(3)通过螺栓(100A,100B,100C,100D)紧固至所述直立壁(151,152),并且其中,所述配重物(3)具有用以覆盖所述直立壁(151,152)的一部分并且与所述直立壁(151,152)接合的接合部(313,3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物(3)具有接触部(317,318),所述接触部(317,318)在与所述接合部(313,314)不同的位置处朝向所述直立壁(151,152)延伸并且与所述直立壁(151,152)的上表面(151A)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物(3)具有用以覆盖所述螺栓(100A,100B,100C,100D)并且限制所述螺栓(100A,100B,100C,100D)的轴向运动的盖(61A,61B)。
CN201610074133.2A 2015-02-04 2016-02-02 工业车辆 Active CN1058359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0141 2015-02-04
JP2015020141A JP6197805B2 (ja) 2015-02-04 2015-02-04 産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5953A true CN105835953A (zh) 2016-08-10
CN105835953B CN105835953B (zh) 2019-04-26

Family

ID=55236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4133.2A Active CN105835953B (zh) 2015-02-04 2016-02-02 工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23918B2 (zh)
EP (1) EP3053871B1 (zh)
JP (1) JP6197805B2 (zh)
CN (1) CN105835953B (zh)
TW (1) TWI5835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7737B2 (ja) * 2015-06-18 2019-04-10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カウンタウエイト支持構造
DE102018101539A1 (de) * 2018-01-24 2019-07-25 Jungheinrich Aktiengesellschaft Grundrahmen für einen Schubmaststapler
KR102129688B1 (ko) * 2018-12-19 2020-07-08 주식회사 두산 산업차량의 프레임 구조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61034A (en) * 1960-11-29 1962-10-30 Clark Equipment Co Counterweight positioning means
US4029340A (en) * 1976-03-15 1977-06-14 Towmotor Corporation Combined towing and mounting member for vehicle counterweights
DE2658696A1 (de) * 1976-12-23 1978-06-29 Still Gmbh Rahmen fuer ein kraftfahrzeug
JPS55161781U (zh) * 1979-05-11 1980-11-20
US4580811A (en) * 1983-12-01 1986-04-08 Deere & Company Rear counterweigh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arrying a front mounted implement
JPH06188614A (ja) * 1992-12-16 1994-07-08 Harada Ind Co Ltd 車両用ルーフアンテナ取付け装置
JP2002211895A (ja) * 2001-01-11 2002-07-31 Nippon Yusoki Co Ltd フォークリフ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06177118A (ja) * 2004-12-24 2006-07-06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ェイ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4807U (zh) * 1976-09-22 1978-04-17
JPS63231973A (ja) 1987-03-20 1988-09-28 Fujitsu Ltd プリンタの印字品質制御装置
GB2352704B (en) * 1999-08-04 2004-02-11 Agco Gmbh & Co Ballast weight arrangement
JP4196375B2 (ja) * 2003-02-04 2008-12-1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カウンタウエイト
US20070221600A1 (en) * 2003-03-11 2007-09-27 Davis Daniel E Pipelayer and method of loading pipelayer or excavator for transportation
JP5066872B2 (ja) 2006-09-08 2012-11-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カウンタバランス型荷役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US7618062B2 (en) * 2006-12-04 2009-11-17 Deere & Company Three point hitch ballast assembly for working machine
US8131433B2 (en) * 2007-05-23 2012-03-06 Cnh America Llc Device for longitudinally balancing an agricultural vehicle
JP5490739B2 (ja) * 2011-02-25 2014-05-1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61034A (en) * 1960-11-29 1962-10-30 Clark Equipment Co Counterweight positioning means
US4029340A (en) * 1976-03-15 1977-06-14 Towmotor Corporation Combined towing and mounting member for vehicle counterweights
DE2658696A1 (de) * 1976-12-23 1978-06-29 Still Gmbh Rahmen fuer ein kraftfahrzeug
JPS55161781U (zh) * 1979-05-11 1980-11-20
US4580811A (en) * 1983-12-01 1986-04-08 Deere & Company Rear counterweigh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arrying a front mounted implement
JPH06188614A (ja) * 1992-12-16 1994-07-08 Harada Ind Co Ltd 車両用ルーフアンテナ取付け装置
JP2002211895A (ja) * 2001-01-11 2002-07-31 Nippon Yusoki Co Ltd フォークリフ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06177118A (ja) * 2004-12-24 2006-07-06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ェイ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23918B2 (en) 2017-04-18
JP6197805B2 (ja) 2017-09-20
JP2016141332A (ja) 2016-08-08
CN105835953B (zh) 2019-04-26
TW201634324A (zh) 2016-10-01
EP3053871B1 (en) 2018-10-10
TWI583583B (zh) 2017-05-21
EP3053871A1 (en) 2016-08-10
US20160221616A1 (en)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5955B (zh) 工业车辆
CN105835953A (zh) 工业车辆
EP3263371A1 (en) Axle device
EP2296943B1 (en) Crash box for a vehicle
CN101861267B (zh) 支撑横梁
US8641065B2 (en) Battery-powered towing tractor
CN105408551B (zh) 作业车辆用铲斗及具有该铲斗的作业车辆
JP2008296819A (ja) 走行車両のフェンダ装置
JP4671723B2 (ja) ローダ作業機
CN105835967B (zh) 工业车辆
JP2020163958A (ja)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EP2652211B1 (en) Frame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6911332B2 (ja) ハイテーブル
CN113728140A (zh) 作业车辆
JP7375811B2 (ja) カウンタウエイト及び作業機
JP6803000B2 (ja) リーフスプリング支持構造
CN208731081U (zh) 平衡配重和具有该平衡配重的拖拉机
JP4589027B2 (ja) 苗植付装置用のスタンド
JP7297007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取付部支持構造
CN214729172U (zh) 一种用于驾驶室翻转支架的榫卯式前悬置骨架
CN214729173U (zh) 一种用于驾驶室翻转支架的新型前悬置骨架
CN101468665B (zh) 摩托车主脚架结构
JP3647993B2 (ja) 農用作業車
JP5486888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5537053B2 (ja) 乗用型農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