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5967B - 工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工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5967B
CN105835967B CN201610073445.1A CN201610073445A CN105835967B CN 105835967 B CN105835967 B CN 105835967B CN 201610073445 A CN201610073445 A CN 201610073445A CN 105835967 B CN105835967 B CN 105835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body
mass
mounting hole
driving device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34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5967A (zh
Inventor
深津史浩
竹中崇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35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5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5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5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1/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 B60G11/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leaf springs only
    • B60G11/04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springs having leaf springs only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9/00Tr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9/00Resilient suspensions of a rigid axle or axle housing for two or mor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9/00Tractors
    • B62D49/005Tractors for semi-trailers
    • B62D49/007Tractors for handling trailers, e.g. roll-trailers in termin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9/00Tractors
    • B62D49/06Tractors adapted for multi-purpose use
    • B62D49/0621Tractors adapted for multi-purpose use comprising traction increasing arrangements, e.g. all-wheel traction devices, multiple-axle traction arrangements, auxiliary traction increas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9/00Tractors
    • B62D49/08Tractors hav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overturning or ti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9/00Tractors
    • B62D49/08Tractors hav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overturning or tipping
    • B62D49/085Counterw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F9/07554Counterweigh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30Rigid axle suspensions
    • B60G2200/31Rigid axle suspensions with two trailing arms rigidly connected to the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1Leaf spring
    • B60G2202/112Leaf spring longitudinally arran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21Mounting of leaf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igid axles
    • B60G2206/31Straight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02Trucks; Loa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02Trucks; Load vehicles
    • B60G2300/022Fork lift trucks, Cla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车辆,包括:车架;配重物,该配重物连接至车架的后部;以及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驱动后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本体和一对阻尼构件,所述一对阻尼构件在驱动装置本体的右侧和左侧上安装至配重物并且允许配重物与后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配重物具有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的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分别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应的阻尼构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安装至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彼此同轴地形成。

Description

工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车辆。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定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1-98629公开了一种作为常规工业车辆的牵引车。该牵引车包括车架、配重物和驱动装置。车架设置在牵引车的下部处并且沿牵引车的纵向方向延伸。配重物连接至车架的后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本体和一对阻尼构件,该驱动装置本体包括牵引马达和车轴,所述一对阻尼构件设置在驱动装置本体的相对的横向端处并且能够减弱由牵引车的行进引起的振动。
在牵引车中,阻尼构件设置在配重物的下部处,这允许驱动装置本体直接附接至配重物。配重物适于还充当后车架的结构帮助简化牵引车的后部的结构。
用于该类型的工业车辆的配重物通常通过铸造形成。用于配重物的铸件的表面粗糙度或热收缩率可能会引起阻尼构件固定至配重物的安装位置不规则。鉴于这种情形,在该类型的工业车辆中,各自具有安装孔的安装件在其相对的左侧和右侧处焊接至配重物。然后,阻尼构件穿过相应的安装件的安装孔安装至配重物。这是驱动装置如何安装至配重物的一般方法。
在驱动装置安装至配重物时,需要高度精确地确定位于配重物上的安装件的安装孔的位置,使得驱动装置合适地安装至配重物。然而,在上述常规工业车辆中,难以将安装件精确地焊接至配重物,这使得工业车辆的制造困难。
已经鉴于上述问题做出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使驱动装置能够以高精度安装至配重物并且易于制造的工业车辆。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业车辆,包括:车架;配重物,该配重物连接至车架的后部;以及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驱动后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本体和一对阻尼构件,所述一对阻尼构件在驱动装置本体的右侧和左侧上安装至配重物并且允许配重物与后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配重物具有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的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分别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应的阻尼构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安装至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彼此同轴地形成。
通过以下描述结合作为示例图示本发明的原理的附图,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工业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车架本体、右翼子板和左翼子板以及其他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立体图,其示出了连接至车架的配重物;
图5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配重物的后视立体图;
图6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配重物的俯视图;
图7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配重物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立体图,其示出了安装至配重物的驱动装置;以及
图9是图1的工业车辆的左侧视图,其示出了安装至配重物的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下描述将论述作为工业车辆的示例的牵引车。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包括车身1、配重物3、驱动装置5、一对前轮7(仅示出一个车轮)、一对后轮9(仅示出一个车轮)、操作单元11和座椅13。在图1中,在附图的左上拐角处的三个双头箭头表示与牵引车的车身1相关联的三个不同方向。也就是,前和后相应地表示牵引车车身1的纵向方向,右和左相应地表示牵引车车身1的宽度方向,上和下相应地表示牵引车车身1的竖向方向。这同样适用于其他附图。
车身1包括车架15(图4)、右翼子板17、左翼子板19、燃料箱21、侧面板23、前防护件25、引擎盖27(图1)、中央面板28、底部面板29、上述的前轮7、发动机(未示出)和变速器(未示出)。
车架15包括车架本体150(参见图2)、左竖向壁151(图4)和右竖向壁152。如图2所示,车架本体150通过将多个长形钢构件连接或接合成沿牵引车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框架而形成。车架本体150设置在车身1的下部位置处。发动机和变速器由车架本体150支承。应当指出的是,马达可以用作发动机的替代。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简化了车架本体150的图示。
如图4所示,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由平钢板形成。左竖向壁151连接至车架本体150的左后部,并且右竖向壁152连接至车架本体150的右后部。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向上延伸超过车架15。
参照图2,右翼子板17组装至车架本体150的右前部。左翼子板19组装至车架本体150的左前部。燃料箱21在右翼子板17的后方位置处组装至车架本体150的右侧。侧面板23在左翼子板19的后方位置处组装至车架本体150的左侧。前防护件25组装至车架本体150的前端。如图1所示,引擎盖27组装在右翼子板17与左翼子板19之间。中央面板28和底部面板29组装在燃料箱21与侧面板23之间。
右前轮7和左前轮7分别设置在右翼子板17下方和左翼子板19下方,并且由车架本体150支承。
配重物3包括配重体31(图5)、第一盖33和第二盖35(图3)。
如图5所示,配重体31为通过铸造形成的一体式构件。配重体31在其后部处具有向上延伸的弯曲部310。弯曲部310的后部形成为向后方向下倾斜。
如图6所示,配重体31具有开口37,该开口37沿车身1的竖向方向延伸。开口37包括中央部37A和线性部37B,该中央部37A在弯曲部310中沿横向方向延伸,该线性部37B线性地延伸横过中央部37A并且从配重体31的后端纵向地延伸至前端,由此形成大致十字交叉形形状。应当指出的是,可以适当地修改开口37的形状。
配重体31还具有第一参照部401至第五参照部405。第一参照部401至第五参照部405直接铸造在配重体31的表面中。如图7所示,第一参照部401相应地形成在配重体31的左前端处,并且第二参照部402相应地形成在配重体31的右前端处。第一参照部401和第二参照部402设置成相对于车身1的纵向中心彼此对称并且在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处。
如图6所示,第三参照部403在第一参照部401的后方形成在配重体31的上表面中。第四参照部404在第二参照部402的后方形成在配重体31的上表面中。第一参照部401和第二参照部402设置成相对于车身1的纵向中心彼此对称并且在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处。第五参照部405形成在开口37的线性部37B的后端处。第五参照部405设置在与第三参照部403的在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上的位置和第四参照部404的在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上的位置均不同的位置处。
如图7所示,配重体31在其左前下部处具有从配重体31的下表面31B向下延伸的左腿部31C,并且配重体31在其右前下部处具有从下表面31B向下延伸的右腿部31D。左腿部31C相应地在其底端处具有平面的左底端表面311A,并且右腿部31D相应地在其底端处具有平面的右底端表面311B。左底端表面311A和右底端表面311B设置成相对于配重体31的纵向中心彼此对称并且在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处。
左腿部31C具有第一凸出部63A和第二凸出部63B,第一凸出部63A和第二凸出部63B各自向前凸出。第一凸出部63A沿竖向方向大致设置在左腿部31C的中间处。第二凸出部63B设置在左腿部31C的上端处。第一凸出部63A在其前端处具有平面的第一接触表面630A。第二凸出部63B在其前端处具有平面的第二接触表面630B。
与左腿部31C类似,右腿部31D包括第三凸出部63C和第四凸出部63D,第三凸出部63C和第四凸出部63D各自向前凸出。第三凸出部63C沿竖向方向大致设置在右腿部31D的中间处。第四凸出部63D设置在右腿部31D的上端处。第三凸出部63C相应地在其前端处具有平面的第三接触表面630C,并且第四凸出部63D相应地在其前端处具有平面的第四接触表面630D。第一凸出部63A至第四凸出部63D分别具有螺栓孔631A至螺栓孔631D,螺栓孔631A至螺栓孔631D分别用以接纳穿过其中的稍后将描述的螺栓100A至螺栓100D。
第一接触表面630A和第三接触表面630C设置成相对于配重体31的纵向中心彼此对称并并且在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处。类似地,第二接触表面630B和第四接触表面630D设置成相对于配重体31的纵向中心彼此对称并且在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处。
在配重体31的左后下部处形成有平面的第一安装部31E,并且在配重体31的右后下部处形成有平面的第二安装部31F。第一安装部31E和第二安装部31F相当于本发明的安装部。第一安装部31E和第二安装部31F设置成相对于配重体31的纵向中心彼此对称并且在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处。
第一安装部31E具有穿过其中的第一安装孔312A,该第一安装孔312A沿轴线O的方向延伸。第二安装部31F具有穿过其中的第二安装孔312B,该第二安装孔312B与第一安装孔312A同轴地延伸,如轴线O所表示的。
配重体31相应地在其左下部中具有第一阻尼器安装表面313,并且相应地在其右下部中具有第二阻尼器安装表面314。第一阻尼器安装表面313和第二阻尼器安装表面314设置成相对于配重体31的纵向中心彼此对称并且在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处。
配重体31在其后端处具有第一安装表面315和第二安装表面316。第一安装表面315形成在配重体31的左部中,并且第二安装表面316形成在配重体31的右部中。第一安装表面315和第二安装表面316设置成相对于配重体31的纵向中心彼此对称并且在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处。应当指出的是,第一安装表面315和第二安装表面316的沿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的高度与左底端表面311A和右底端表面311B的沿配重体31的竖向方向的高度彼此不同。
在配重体31的下表面31B中相应地形成有第一平面接触部31G和第二平面接触部31H以及第三安装表面317和第四安装表面318。第一接触部31G设置在配重体31的左部中,并且第二接触部31H设置在配重体31的右部中。第三安装表面317相应地形成在位于配重体31的左部中的第一接触部31G的后方,并且第四安装表面318相应地形成在位于配重体31的右部中的第二接触部31H的后方。
左下底端表面311A、右下底端表面311B、第一接触表面630A至第四接触表面630D、第一安装部31E和第二安装部31F、第一安装孔312A和第二安装孔312B、第一阻尼器安装表面313和第二阻尼器安装表面314、第一安装表面315至第四安装表面318、以及第一接触部31G和第二接触部31H通过对由铸造形成的配重体31的适当表面进行机械加工而形成,该过程将在下面描述。
首先,将在配重体31的工艺中的尚未加工的工件放置在夹具(未示出)上。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图7中示出的第一参照部401和第二参照部402,工件相对于夹具在纵向方向上定位。接着,参照图6中示出的第三参照部403至第五参照部405,工件相对于夹具在竖向方向上定位。将通过夹具来对工件相对于夹具在宽度方向上的定位进行调节。因而,完成了工件的在纵向方向、宽度方向和竖向方向上的定位。随后,通过将工件设定在夹具上,通过机械加工来形成第一安装孔312A和第二安装孔312B以及其他部分。
随后,在配重体31的表面上提供了机械加工。对于表面机械加工而言,工件以相同的方式放置在夹具(未示出)上。具体地,参照左腿部31C的第二接触表面630B和右腿部31D的第四接触表面630D,工件相对于夹具在纵向方向上定位。然后,参照第一安装表面315、第二安装表面316、左下底端表面311A和右下底端表面311B,工件相对于夹具在竖向方向上定位。此外,参照第一安装部31E和第二安装部31F,工件相对于夹具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在由此在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上定位的工件的表面上执行机械加工。
在于工件的表面上提供了机械加工之后,通过螺栓将支架57A(图8)固定至左下底端表面311A。以与支架57A相同的方式,通过螺栓(图7)将支架57B固定至右下底端表面311B(图8)。
图5中示出的第一盖33通过模压金属板而形成。第一盖33包括竖向表面331、水平表面332和连接表面333,其中,该竖向表面331为第一盖33的下部并且沿竖向方向大致垂直地延伸,该水平表面332为第一盖33的上部并且沿纵向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该连接表面333连接竖向表面331和水平表面332。连接表面333形成为沿着弯曲部310的后部从水平表面332朝向竖向表面331向下倾斜。
竖向表面331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安装有尾灯39A和尾灯39B。尾灯39A、39B各自为刹车灯391和转向指示灯392的组合。
图3中示出的第二盖35也通过压制金属板而形成。第二盖35形成为扁平的且横向地延伸。应当指出的是,可以根据配重体31的工件的形状而适当地改变第一盖33和第二盖35的形状。第一盖33和第二盖35可以由树脂制成。
如图5所示,第一盖33通过多个螺栓安装至配重体31的弯曲部310的后部。第二盖35通过多个螺栓(参见图1)安装至弯曲部310的前部。第一盖33和第二盖35相配合以形成弯曲部310的轮廓并且覆盖开口37的中央部37A。如图5所示,当第一盖33和第二盖35安装至配重体31时,开口37的线性部37B的后端暴露在外面。第一盖33安装至弯曲部310的后部。因此,尾灯39A、39B位于配重物3的后方。
如图4所示,配重体31通过螺栓100A至螺栓100D紧固至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触部31G(图7)相应地与左竖向壁151的上端表面相接触,并且第二接触部31H相应地与右竖向壁152的上端表面相接触,因而配重体31相对于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适当地定位。然后,第一接触表面630A和第二接触表面630B相应地与左竖向壁151相接触,并且第三接触表面630C和第四接触表面630D相应地与右竖向壁152相接触。
当将配重体31紧固至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时,配重体31放置在夹具(未示出)上。具体地,在参照图7中示出的第一安装表面315至第四安装表面318将配重体31相对于夹具定位的同时将配重体31放置在夹具上。通过将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紧固至配重体31,配重物3连接至车身1的车架15的后方。
如图4所示,在配重体31的左前端相应地安装有第一螺栓盖61A,并且在配重体31的右前端相应地附接有第二螺栓盖61B。第一螺栓盖61A相应地遮盖螺栓100A和第一参照部401,并且第二螺栓盖61B相应地遮盖螺栓100C和第二参照部402。如图2所示,座椅13设置在配重体31的左前部中。如图8所示,在配重体31的下后端处设置有连接牵引车和货车的牵引装置65。应当指出的是,在图5和其他附图中未图示牵引装置65。
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5包括后桥51、板簧悬架53A和板簧悬架53B,其中,板簧悬架53A和板簧悬架53B设置在后桥51的右侧和左侧上作为本发明的阻尼构件。后桥51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装置本体。
后桥51包括:桥壳510;容纳在桥壳510中的差速齿轮和车轴(差速齿轮和车轴均未示出);分别设置在车轴的右端和左端处的一对鼓式制动器511A、511B;轮毂512A、512B;以及一对阻尼器:左阻尼器513A和右阻尼器513B。
后桥51连接至发动机和变速器使得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变速器传递至后桥51。后轮9分别通过轮毂512A、512B连接至后桥51,使得后桥51驱动后轮9以由此使牵引车行进。板簧悬架53A、53B允许配重物3与后轮9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吸收由牵引车的行进引起的振动。
如图8所示,板簧悬架53A和板簧悬架53B中的每一者均包括由叠置的板簧形成的板簧530。板簧悬架53A、53B设置成沿车身的纵向方向延伸。板簧悬架53A、53B在配重体31的右下侧和左下侧处安装至配重体31。
具体地,板簧悬架53A在其后端处通过支架55A附接至第一安装孔312A,以从而将板簧悬架53A的后端安装至第一安装部31E。板簧悬架53A的前端通过支架57A安装至配重体31的左腿部31C。
板簧悬架53B通过支架55B(图8)安装至第二安装孔312B(图7),以从而将板簧悬架53B的后端安装至第二安装部31F。板簧悬架53B的前端通过支架57B安装至配重体31的右腿部31D。
如上所述,第一安装孔312A和第二安装孔312B以彼此同轴的方式形成在配重体31中。因此,如图8所示,板簧悬架53A、53B的后端安装成使得板簧悬架53A、53B与配重体31同轴。如图9所示,左阻尼器513A通过支架59安装在第一阻尼器安装表面313上。右阻尼器513B(图3)通过附图中未示出的支架安装至第二阻尼器安装表面314(图7)。根据本发明的牵引车,驱动装置5通过板簧悬架53A、53B安装在配重体31的下方或者直接安装至配重物3。
现参照图1,操作单元11包括仪表盘11A、方向盘11B、牵引杆11C和图3中示出的操作杆单元11D。如图1所示,仪表盘11A和方向盘11B安装在车身1中。牵引杆11C操作性地连接至设置在配重体31的后方位置处的牵引装置65。图3中示出的操作杆单元11D设置在固定至配重体31的座椅13的右边。如图8所示,开口37的线性部37B的前端由操作杆单元11D覆盖。
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牵引车中(在该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5在配重体31下面的位置处通过板簧悬架53A、53B安装至配重体31),配重体31用作车架15的一部分,并且因此,不需要将驱动装置5安装至车架本体150,其结果是:能够简化车架15的结构并且能够相应地降低牵引车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配重体31具有一对安装部,即:第一安装部31E和第二安装部31F,第一安装部31E和第二安装部31F各自分别具有第一安装孔312A和第二安装孔312B。配重体31在其底表面31B上还具有左底端表面311A、右底端表面311B、第一接触表面630A至第四接触表面630D、第一阻尼器安装表面313和第二阻尼器安装表面314、以及第一接触部31G和第二接触部31H。第一安装部31E和第二安装部31F以及前述的其他部件通过对用于配重体31的铸造工件的适当部分进行机械加工而形成。第一安装孔312A和第二安装孔312B彼此同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中,不需要将安装件(比如第一安装部31E和第二安装部31F)焊接至配重体31的后下部,用以将板簧悬架53A、53B的后端安装至配重体31。因此,第一安装孔312A和第二安装孔312B可以形成有高度精确的同轴度使得板簧悬架53A、53B的后端可以容易地且以高精度安装至配重体31。
此外,左底端表面311A和右底端表面311B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为平坦的,并且因此,支架57A、57B可以通过螺栓分别附接至下底端表面311A和下底端表面311B。因此,板簧悬架53A、53B的前端优选地可以相应地附接至左腿部31C和右腿部31D。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中,能够将板簧悬架53A、53B高度精确地安装至配重体3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其中第一安装表面313和第二安装表面314也通过机械加工而形成的牵引车中,左阻尼器513A和右阻尼器513B可以相应地适当地安装至第一阻尼器安装表面313和第二阻尼器安装表面314。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允许驱动装置5以高精度安装至配重体31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更易于制造。
第一参照部401至第五参照部405——第一参照部401至第五参照部405被直接铸造在牵引车的配重体31的表面中并且用于配重体31相对于夹具的定位——允许在机械加工用于配重体31的工件时精确地并容易地定位工件。因此,可以通过机械加工在适当位置处以高精度完成第一安装孔312A和第二安装孔312B以及其他相关部分的形成。
在机械加工用于配重体31的工件的表面时,工件相对于夹具容易地并精确地定位,原因在于诸如第二接触表面630B和第四接触表面630D、第一安装表面315和第二安装表面316、左底端表面311A、右底端表面311B、以及第一安装部31E和第二安装部31F之类的机械加工部用作参照位置,其结果是以高精度完成了工件的表面机械加工。
此外,在将配重体31紧固至车架本体150的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时,参照机械加工的第一安装表面315至第四安装表面318,配重体31相对于夹具而定位。这允许配重体31相对于夹具容易地且高度精确地定位。因此,配重体31相对于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定位,由此使配重体31能够精确地紧固至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
在将配重体31紧固至车架本体150的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时,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的第一接触表面630A至第四接触表面630D以及第一接触部31G和第二接触部31H可以通过允许第一接触表面630A至第四接触表面630D以及第一接触部31G和第二接触部31H与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相接触而用于配重体31相对于车架本体150的定位。这有助于将配重体31通过螺栓100A至螺栓100D紧固至车架本体150的左竖向壁151和右竖向壁152。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牵引车中用作阻尼构件的板簧悬架53A、53B结构简单,并且因此易于安装至配重体31,并且使用这种板簧悬架53A、53B的牵引车易于制造。
尽管已经描述了特定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要旨内对本发明进行适当地修改。
尽管已经将牵引车描述为本发明的工业车辆,但工业车辆包括叉车。
配重体31可以由多个部件的组合形成。
包括螺旋弹簧和减振器的阻尼构件可以用作板簧悬架53A、53B的替代。此外,阻尼构件可以直接安装至第一安装部31E和第二安装部31F而不需要使用支架55A、55B。
本发明可应用于诸如牵引车和叉车之类的工业车辆。

Claims (2)

1.一种工业车辆,包括:
车架(15);
铸造制成的配重物(3),所述配重物(3)连接至所述车架(15)的后部;以及
驱动装置(5),所述驱动装置(5)驱动后轮(9),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装置本体(51)和一对阻尼构件(53A,53B),所述一对阻尼构件(53A,53B)在所述驱动装置本体(51)的左侧和右侧上安装至所述配重物(3)并且允许所述配重物(3)与所述后轮(9)之间的相对运动,
所述配重物(3)具有第一安装孔(312A)和第二安装孔(312B),相应的所述一对阻尼构件(53A,53B)的后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12A)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12B)安装至所述配重物,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312A)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12B)彼此同轴地形成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配重物的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上,其中所述左安装部和所述右安装部形成为单个的一体式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阻尼构件(53A,53B)均为具有板簧的板簧悬架(53A,53B)。
CN201610073445.1A 2015-02-04 2016-02-02 工业车辆 Active CN105835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0138A JP6197804B2 (ja) 2015-02-04 2015-02-04 産業車両
JP2015-020138 2015-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5967A CN105835967A (zh) 2016-08-10
CN105835967B true CN105835967B (zh) 2018-05-15

Family

ID=55236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3445.1A Active CN105835967B (zh) 2015-02-04 2016-02-02 工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76243B2 (zh)
EP (1) EP3053763B1 (zh)
JP (1) JP6197804B2 (zh)
CN (1) CN105835967B (zh)
TW (1) TWI583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6425B2 (ja) * 2015-02-06 2017-10-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トーイングトラクタ
CN111517250A (zh) * 2020-05-06 2020-08-11 苏州先锋物流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行驶系统及叉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1535A (en) * 1986-02-10 1987-06-09 Hanson Leon L Load equalizer and stabilizer for leaf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s
JP2000063095A (ja) * 1998-08-25 2000-02-2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バッテリフォークリフト車の車体構造
EP1462410A1 (en) * 2003-03-27 2004-09-29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Counterweigh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forklift truck
JP2011006192A (ja) * 2009-06-25 2011-01-13 Nippon Yusoki Co Ltd 三輪フォークリフトにおけるカウンタウエイトの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56314A (en) * 1939-04-14 1941-09-16 Clark Equipment Co Industrial truck
JPH0635878Y2 (ja) * 1986-03-26 1994-09-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けん引車両のパ−キングブレ−キ用レバ−取付構造
JP3067581B2 (ja) * 1995-04-19 2000-07-1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産業車両の車体構造
JP3097568B2 (ja) * 1996-09-05 2000-10-10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産業車両のリヤアクスル取付構造
DE102007037098A1 (de) * 2007-08-07 2009-02-12 Jungheinrich Ag Verfahren und Bausatzgruppe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Unterbauten von Flurförderzeugen
JP4962553B2 (ja) 2009-11-05 2012-06-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トーイングトラクタにおけるアクスルハウジングの支持構造
JP5003746B2 (ja) * 2009-11-06 2012-08-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バッテリ式トーイングトラクタのフレーム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1535A (en) * 1986-02-10 1987-06-09 Hanson Leon L Load equalizer and stabilizer for leaf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s
JP2000063095A (ja) * 1998-08-25 2000-02-2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バッテリフォークリフト車の車体構造
EP1462410A1 (en) * 2003-03-27 2004-09-29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Counterweigh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forklift truck
JP2011006192A (ja) * 2009-06-25 2011-01-13 Nippon Yusoki Co Ltd 三輪フォークリフトにおけるカウンタウエイトの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53763B1 (en) 2020-03-18
JP2016141331A (ja) 2016-08-08
JP6197804B2 (ja) 2017-09-20
EP3053763A1 (en) 2016-08-10
TWI583573B (zh) 2017-05-21
US9676243B2 (en) 2017-06-13
TW201636231A (zh) 2016-10-16
US20160221406A1 (en) 2016-08-04
CN105835967A (zh) 201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1094A2 (en) Suspension module for a vehicl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6063063B2 (ja)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EP2768719B1 (en) Rear-wheel drive,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modular subframe assembly and method
TWI583614B (zh) 產業車輛
US10689034B2 (en) Subfram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8290609B (zh) 后轴副车架以及具有这种后轴副车架的机动车
CN105835967B (zh) 工业车辆
JP2016172481A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16141394A (ja) モジュール式に設定可能なアクスル調整部を有するアクスル装置、その製造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トーションビームアクスルを有する原動機付き車両
JP2020001527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支持装置
TWI583583B (zh) 產業車輛
EP2749486A1 (en) Swingarm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JP6466098B2 (ja)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JP5552962B2 (ja) 電気自動車の車両後部構造
JP2011098672A (ja) バッテリ式トーイングトラクタ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17100611A (ja) 電力制御装置の車載構造
KR102053467B1 (ko) 조향 기어박스 마운팅 구조
JP2020125002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
JP2009154582A (ja) パワートレイン支持装置
JP2020192944A (ja) シャシフレーム用スティフナ
JP7083035B2 (ja) 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JP5042130B2 (ja) 走行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05153578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支持構造
JPH01208283A (ja) トーイングトラ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