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3184A - 电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93184A CN105793184A CN201480066649.1A CN201480066649A CN105793184A CN 105793184 A CN105793184 A CN 105793184A CN 201480066649 A CN201480066649 A CN 201480066649A CN 105793184 A CN105793184 A CN 1057931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ulage gear
- lift car
- rotating cylinder
- lift
- carr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66B11/0213—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 B66B11/022—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with changeable inter-deck distan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设备(1)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载体(2),电梯轿厢载体能够在为电梯轿厢载体(2)的行驶所设置的行驶空间(3)中行驶。此外,设置有第一电梯轿厢(10)和第二电梯轿厢(11),第一电梯轿厢能够调整地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以及设置有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驱动单元(14)。另外,设置有至少一个调整装置(40),调整装置(40)包括第一牵引机构(22)和至少一个第二牵引机构(23),第一和第二牵引机构以相反方向分别在能够由驱动单元(14)驱动的转筒(15、16)上卷绕。在此,使得第一电梯轿厢(10)与第二电梯轿厢(11)之间的间距(57)能够调整。由此,能够与不同的楼层间距相匹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载体的电梯设备,该电梯轿厢载体可以容纳至少两个电梯轿厢。本发明特别涉及设计为所谓的双层电梯设备的电梯设备的领域。
背景技术
由JP2007-331871A已知一种双层电梯。已知的电梯具有轿厢框架,两个电梯轿厢沿竖向彼此相叠地布置在轿厢框架中。在此情况下,两个电梯轿厢分别处在具有绳索滚轮的载体上。另外,在轿厢框架上设置驱动单元,以便引导其中一根升降绳索。升降绳索在一侧围绕针对其中一个电梯轿厢的载体绳索滚轮引导,在另一侧围绕另一电梯轿厢的载体绳索滚轮引导。通过借助驱动单元操作升降绳索,能够使按照这种方式悬挂的电梯轿厢相对于轿厢框架上升和下降。由此,两个电梯轿厢能够彼此不同地定位在轿厢框架内部。
由JP2007-331871A已知的双层电梯具有如下缺点,布置在轿厢框架上的驱动单元具有相对大的占位需要。在此情况下,驱动单元必须具有足够的负载能力,这是因为一方面针对其中一个电梯轿厢以及另一方面针对另一电梯轿厢,可能有不同的牵引力作用于升降绳索。这主要可能是由于电梯轿厢的不同载重造成的。此外,当两个电梯轿厢处于最大载重时,有很大的力作用在驱动单元的驱动轮上。由此,驱动单元必须具有很大的负载能力,以便即便在电梯轿厢被最大或极大地以不同程度加载负荷时,承受所出现的力和力矩并且执行所希望的调整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设备,其具有改善的结构。本发明的目的特别在于,提出一种电梯设备,其中,以优化的方式实现对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上的电梯轿厢的调整,特别是降低了对驱动单元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借助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来解决。
通过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列出的措施能够实现在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电梯设备的有利改进方案。
在电梯设备的这种设计方式中,电梯轿厢载体能够按照有利的方式布置在电梯竖井中,其中,设置有驱动机械单元,所述驱动机械单元用于操作电梯轿厢载体。由此,电梯轿厢载体能够沿着所设置的行驶轨道沿竖直行驶。在此情况下,电梯轿厢载体悬挂在与电梯轿厢载体相连接的牵引机构上。在此情况下,牵引机构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借助驱动机械单元的驱动轮引导。在此情况下,牵引结构除了将驱动机械单元的力或力矩传递到电梯轿厢载体上以便操作电梯轿厢载体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具有承载电梯轿厢载体的功能。在此情况下,对电梯轿厢载体的操作特别是被理解为在电梯竖井中举升或降下电梯轿厢载体。在此,电梯轿厢载体可以借助电梯竖井中的一个或多个导轨来引导。
用于将两个电梯轿厢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调整的调整装置可以除了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之外,还具有另外的牵引机构。特别是能够替代单独的第一牵引机构,也对多个牵引机构平行引导。相应地,也可以替代单独的第二牵引机构也对多个牵引机构平行引导。牵引机构可以呈绳索、皮带等形式构造。在此情况下,牵引机构除了将驱动单元的驱动力或驱动力矩传递到两个电梯轿厢上之外,还具有承载两个电梯轿厢的功能。在此情况下,能够在电梯轿厢载体上也构造一个或多个导轨,所述导轨将两个电梯轿厢在电梯轿厢载体上引导。
按照有利的方式,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能够以如下方式反向地分别卷绕到由驱动单元驱动的第一转筒和第二转筒上。两个转筒优选布置在由驱动单元驱动的共同的轴上,所述轴由驱动单元驱动。由此,驱动单元的电马达至少基本上仅被加载一个力矩并且使所出现的横向力降至最低。由此,驱动单元的构造得以简化。在此情况下,在操作驱动单元时,第一电梯轿厢和第二电梯轿厢之间的间距能够借助转筒的转动而得到调整。与转筒的转动相对应地,电梯轿厢产生反向的运动。
术语“滚轮”被广义地理解。滚轮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部件形成。滚轮也可以呈轮盘形式、特别是作为驱动轮来构造。
术语“转筒”被广义地理解。转筒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部件形成。转筒能够呈圆柱形体的、特别是用于卷绕牵引机构的形式来构造。在此,牵引机构的端部固定在转筒上。在转筒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运动时,牵引机构被卷绕,并且在沿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运动时,牵引机构被再度卷绕。
有利的是,第一电梯轿厢布置在第二电梯轿厢下方。优选的是,驱动单元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上,特别是位置固定地电梯轿厢载体上。另外,有利的是,驱动单元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的横向载体上。在此情况下,还有利的是,驱动单元借助第二电梯轿厢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上。其上布置有驱动单元的横向载体特别是能够放置在两个电梯轿厢上方。由此,按照有利的方式能够将两个牵引机构朝向驱动单元的转筒转向。
另外,有利的是,第一电梯轿厢具有第一纵向侧面和与第一纵向侧面相背的第二纵向侧面,第二电梯轿厢具有第一纵向侧面和与第一纵向侧面相背的第二纵向侧面,第一牵引机构在一侧在第一转筒与第一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之间沿第一电梯轿厢的第二纵向侧面经过第二电梯轿厢朝向第一电梯轿厢引导,第二牵引机构在另一侧在第二转筒与第二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之间朝向第二电梯轿厢引导。由此,实现了对绳索紧凑的引导方案。
在此同样有利的是,第一牵引机构在一侧在第一转筒与第一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之间、至少部分地沿第一电梯轿厢的第二纵向侧面引导,第二牵引机构在另一侧在第二转筒与第二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之间、至少部分地沿第二电梯轿厢的第一纵向侧面引导。由此,两个牵引机构能够按照有利方式在两个电梯轿厢上沿着引导。由此,在电梯轿厢载体内部为的电梯轿厢所设置的空位能够按照有利的方式用于两个电梯轿厢。由此,也能够有利地充分利用在电梯竖井中所提供的横截面积。
此外,有利的是,第一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在第一电梯轿厢的底侧区域中与第一电梯轿厢相连接,第二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在第二电梯轿厢的底侧区域中与第二电梯轿厢相连接。由此,能够实现两个牵引机构在两个电梯轿厢上有利的固定。这种固定方案还实现了两个牵引机构沿着两个电梯轿厢相对靠近的引导,由此,实现了紧凑的设计方式。
可替换地,同样可行的是,第一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在第一电梯轿厢上侧的区域中与第一电梯轿厢相连接,第二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在第二电梯轿厢的上侧的区域中与第二电梯轿厢相连接。与之前介绍的固定方案相比较,能够使用特别短的牵引机构。
有利的是,调整装置具有第一滚轮,第一牵引机构在第一转筒与第一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之间借助第一滚轮引导,调整装置具有第二滚轮,第二牵引机构在第二转筒与第一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之间借助第二滚轮引导。在此情况下,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按照有利的方式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的横向载体上,在电梯轿厢载体上也固定有驱动单元。在此情况下,能够按照有利的方式将驱动单元布置在两个滚轮之间。由此,能够实现两个牵引机构的有利引导,其中,两个牵引机构彼此反向地绕着第一或第二转筒引导。在此情况下,驱动单元能够不受所出现的力加载负荷。
在此也有利的是,第一牵引机构从下方围绕第一转筒卷绕,第二牵引机构从下方围绕第二转筒卷绕。可替换地,第一牵引机构能够从上方围绕第一转筒卷绕,第二牵引机构从上方围绕第二转筒卷绕。在此情况下,实现了两个电梯轿厢在两个牵引机构上有利的悬挂方案。特别是实现了有利的力平衡。由此,能够按照有利的方式实现对两个牵引机构相反的驱动。在此,两个牵引机构相反围绕第一和第二转筒引导。
按照有利的方式设置另外的调整装置,其中,另外的调整装置具有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上的第三和第四转筒、能够卷绕到第三转筒上第三牵引机构以及具有第四牵引机构,第四牵引机构能够与第三牵引机构反向地卷绕到第四转筒上,其中,另外的调整装置的第三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至少间接地与第一电梯轿厢相连接,另外的调整装置的第三牵引机构的第二端部与第三转筒相连接,另外的调整装置的第四牵引机构的第一端部至少间接地与第二电梯轿厢相连接,另外的调整装置的第四牵引机构的第二端部与第四转筒相连接,另外的调整装置的第三和第四转筒能够与调整装置的第一和第二转筒相对应地得到驱动。
另外的调整装置的第三和第四转筒特别是能够由调整装置的驱动单元驱动。由此,驱动单元用于操作两个调整装置。借助另外的调整装置能够实现两个电梯轿厢在电梯轿厢载体中有利的悬挂。
按照有利的方式,第三牵引机构从下方围绕第三转筒卷绕,第四牵引机构从下方围绕第四转筒卷绕。可替换地,同样有利的是,第三牵引机构从上方围绕第三转筒卷绕,第四牵引机构从上方围绕第四转筒卷绕。由此,能够按照有利的方式实现对两个牵引机构的反向驱动。在此情况下,两个牵引机构围绕第三和第四转筒反向引导。
按照特别有利的方式,第一和第二牵引机构分别从下方围绕第一和第二转筒卷绕,以及第三和第四牵引机构分别从上方围绕第三和第四转筒卷绕,或者第一和第二牵引机构分别从上方围绕第一和第二转筒卷绕,以及第三和第四牵引机构分别从下方围绕第三和第四转筒卷绕。这实现了第一和第二电梯轿厢的特别有利的悬挂方案,其中,相应的电梯轿厢就其重心来讲对称地悬挂在第一和第四牵引机构上或者第二和第三牵引机构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借助附图详细阐释。其中:
图1A以示意的简图对应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出电梯设备;
图1B以示意的简图对应实施例的可选设计方式示出电梯设备;
图2以示意的简图对应实施例的可选设计方式示出电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载体2的电梯设备1,该电梯轿厢载体能够在为电梯轿厢载体2的行使所设置的行驶空间3中行驶。行驶空间3例如能够设置在建筑物的电梯竖井中。
电梯轿厢载体2悬挂在牵引机构6的一端上。牵引机构6还围绕驱动机械单元8的驱动轮7以及围绕转向轮9引导。在此情况下,驱动机械单元8布置在电梯竖井中。与驱动轮7的瞬时转动方向相对应地,电梯轿厢载体2朝上或朝下行驶穿过行驶空间3。可替换地,电梯轿厢载体2也可以借助居中布置的一个或多个绳索滚轮以2∶1的悬挂比例悬挂在牵引机构6上。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对电梯设备1的需要实现更高的悬挂比例。
第一电梯轿厢10和第二电梯轿厢11以可调的方式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在此情况下,第一电梯轿厢10布置在第二电梯轿厢11下方。第一电梯轿厢10具有第一纵向侧面30和第二纵向侧面32,第二纵向侧面与第一纵向侧面30相背。此外,第二电梯轿厢11具有第一纵向侧面31和第二纵向侧面33,第二纵向侧面与第一纵向侧面31相背。电梯轿厢载体2具有下部横向载体12和上部横向载体13。在此情况下,上部横向载体13位置固定地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在上部横向载体13上固定有驱动单元14,该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在此情况下,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借助共同的轴与驱动单元14相连接。可替换地,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也可以分别单独借助各自的轴与驱动单元14连接。由此,驱动单元14连同两个转筒15、16一起在第二电梯轿厢11上方布置在上部横向载体13上。
在上部横向载体13上还布置有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18。驱动单元14的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处在第一滚轮17与第二滚轮18之间。
此外,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布置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在此,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一端部24沿第二电梯轿厢11的第二纵向侧面33经过第二电梯轿厢11朝向第一电梯轿厢10引导。在第一电梯轿厢10的第二纵向侧面32上,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一端部24在第一电梯轿厢10的底侧27的区域中的固定部位25上与第一电梯轿厢10相连接。另外,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二端部26在固定部位上与第一转筒15相连接。第一牵引机构22在此在一侧借助第一滚轮17引导。在第一滚轮17与第一转筒15之间,第一牵引机构22从下方绕第一转筒15卷绕。
第二牵引机构23的第一端部34在第二电梯轿厢11的第一纵向侧面31上在底侧29的区域中的固定部位35上与第二电梯轿厢11相连接。另外,第二牵引机构23的第二端部36在第二转筒16的固定部位上得到连接。第二牵引机构23借助第二滚轮18引导。在第二滚轮18与第二转筒16之间,第二牵引机构23从下方围绕转筒16卷绕。
借助牵引机构22、23将第一电梯轿厢10和第二电梯轿厢11按照有利的方式悬挂在电梯轿厢载体2内部。在此,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以相反方向围绕第一或第二转筒15、16卷绕。在借助驱动单元14操作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时,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沿相反的方向彼此经过行驶。
由此,构造有用于将两个电梯轿厢10、11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2以及彼此相对加以调整的调整装置40。调整装置40包括能够由驱动单元14驱动的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第一滚轮17和第二滚轮18以及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
第一电梯轿厢10具有踏出水平面55。另外,第二电梯轿厢11具有踏出水平面56。踏出水平面55、56具有彼此的间距57。电梯轿厢10、11之间的间距57能够借助驱动单元14和调整装置40改变。与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的转动方向相关地,在此在一定的边界内扩大或缩小间距57。例如在建筑物内部楼层间距可能改变。特别是大堂的楼层间距可能大于其他设置的楼层间距。例如电梯轿厢10、11之间的间距57能够从最小间距57出发扩大最大3m。
在图1A中示出的初始状态下,第二电梯轿厢11的底侧29处在电梯轿厢载体2的中间横向载体48的区域中。因此,第二电梯轿厢11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2的继续下降不可行。因此,所示出的间距57给定了预设的最小间距57。在此情况下,最小间距57能够借助牵引机构22、23的长度在一定的边界内调整。
为了将第二电梯轿厢11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2举升,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由驱动单元14驱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举升第二电梯轿厢11,需要对第二转筒15、16逆时针驱动。由此,第二牵引机构23的在一侧处在第二滚轮18与固定部位35之间的部分变短。因为牵引机构22、23分别反向地绕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卷绕,所以第一牵引机构22的作用恰好相反。第一牵引机构22与第二牵引机构23相反地运行。由此,第一牵引机构22的在一侧处在第一滚轮17与固定部位25之间的部分变长。
于是,第一电梯轿厢10从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中下降,而第二电梯轿厢11从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中举升。由此,第一电梯轿厢10与第二电梯轿厢11之间的间距57变大。此外,第一电梯轿厢10的调整行程至少大致与第二电梯轿厢11的调整行程等大。另外,两个电梯轿厢10、11以彼此相反的方向调整。当间距57扩大时,第一电梯轿厢10就朝下调整,第二电梯轿厢11朝上调整。
反过来,当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沿相反方向驱动时,也就是顺时针驱动时,使第二电梯轿厢11降下,而第一电梯轿厢10举升。由此,间距57可以再度变短。
由此,在一定的边界内,能够通过借助驱动单元14对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的操作来改变间距57。由此,间距57能够与目标楼层的分别预设的楼层间距相匹配。
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在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上被以有利的方式施加牵引力。这种牵引力特别是基于电梯轿厢10、11的重力产生。在此情况下,在两个电梯轿厢10、11的重力之间产生有利的力平衡。在此,其中一个电梯轿厢10作为另一电梯轿厢11的对重起作用。由此,驱动单元14至少基本上仅需将如下的转矩施加到牵引机构22、23上,所述转矩足以克服两个电梯轿厢10、11之间不平衡的重力以及系统摩擦力。
驱动单元14可以借助蜗杆传动装置驱动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驱动单元14则借助蜗杆传动装置与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相连接。由此,能够按照可靠的方式也实现牵引机构22、23很小的运动。由此,能够实现电梯轿厢10、11很小的操作行程,用以改变间距47。驱动单元14连同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特别是能够由此以如下方式设计,使得在驱动单元14的正常转动速度下,电梯轿厢10、11相对于电梯轿厢载体2实现很小的调整行程。按照这种方式能够借助调整装置40也实现1∶1的调整,其中,出现很低的损耗摩擦,且相对短的牵引机构22、23就够用。
由此,驱动单元14能够相对小地构造,并且具有优化的负载能力。在此情况下,能够与驱动单元14的负载能力相关地实现两个电梯轿厢10、11之间特别是为2米或更多米的相对大的调整行程。
按照有利的方式,能够实现1∶1的悬挂方案,这种悬挂方案由驱动单元14的小型马达操作。例如,驱动单元14的功率可以处在2千瓦至5千瓦的范围内。由此,例如能够操作分别具有2250kg的质量的电梯轿厢10、11。由此,电梯设备1获得了很广的应用范围。
可替换地,能够实现2∶1、3∶1的较高或者更高的悬挂比例。
另外,根据图1B和图2能够设置另外的调整装置41。在此情况下,图1B示出电梯设备的与图1A相反的视图中的另外的调整装置41。图2在剖面A-A中以俯视图表达出调整装置40还有另外的可选的调整装置41。另外的调整装置41能够基本上与调整装置40相对应地构造并且基本上具有相同的、之前针对调整装置40介绍的、用于调整电梯轿厢10、11之间的间距57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可以设置第三牵引机构42和第四牵引机构43、第三和第四转筒45、46以及第三和第四滚轮47、48。
在另外的调整装置41的优选实施方案中,一方面第三牵引机构42的第一端部64在固定部位65上与第二电梯轿厢11相连接,以及第二端部66在固定部位上与第三转筒45相连接,另一方面第四牵引机构43的第一端部74在固定部位75上与第一电梯轿厢10相连接,以及第四牵引机构43的第二端部76在固定部位上与第四转筒46相连接。
与第一调整装置40相对应地,第三和第四牵引机构42、43以相反方向分别绕第三和第四转筒45、46卷绕,其中,第三和第四牵引机构分别从上方围绕第三和第四转筒45、46卷绕。在与也就是分别从下方围绕第一和第二转筒15、16卷绕的第一和第二牵引机构22、23的卷绕方向相配合下,实现了将驱动单元14的转矩特别简便地以相同反向传递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转筒15、16、45、46上,这时,第一和第二电梯轿厢10、11同时以有利方式关于相应的重心对称地悬挂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
在此情况下,连接轴44可以将驱动单元14与另外的调整装置41相连接。由此,驱动单元14既能够用于驱动调整装置40的部件也能够驱动另外的调整装置41的部件。由此,能够借助驱动单元14一方面实现对调整装置40的第一牵引机构22和第二牵引机构23的操作,以及还实现对另外的调整装置41的第三牵引机构42还有第四牵引机构43的操作。
此外,第三牵引机构42经第三滚轮47从第三转筒45引导至第二电梯轿厢11上的固定部位65,以及第四牵引机构43经第四滚轮48从第四转筒46引导至第一电梯轿厢10上的固定部位75。
本发明不限于所介绍的实施例。
Claims (14)
1.一种电梯设备(1),具有:
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载体(2),所述电梯轿厢载体能够在为电梯轿厢载体(2)的行驶所设置的行驶空间(3)中行驶;
第一电梯轿厢(10),所述第一电梯轿厢能够调整地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
至少一个第二电梯轿厢(1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梯轿厢能够调整地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
驱动单元(14),所述驱动单元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以及
至少一个调整装置(40),其中,调整装置(40)具有第一牵引机构(22)和至少一个第二牵引机构(23),第一和第二牵引机构以相反方向分别在能够由驱动单元(14)驱动的转筒(15、16)上卷绕,使得第一电梯轿厢(10)与第二电梯轿厢(11)之间的间距(57)借助转筒(15、16)的转动而能够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转筒(15、16)的转动使电梯轿厢(10、11)产生方向相反的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一端部(24)至少间接地与第一电梯轿厢(10)连接,其中,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二端部(26)与第一转筒(15)相连接,第二牵引机构(23)的第一端部(34)至少间接地与第二电梯轿厢(11)相连接,第二牵引机构(23)的第二端部(36)与第二转筒(1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电梯轿厢(10)具有第一纵向侧面(30)和与第一纵向侧面(30)相背的第二纵向侧面(32),第二电梯轿厢(11)具有第一侧向侧面(31)和与第一纵向侧面(31)相背的第二纵向侧面(33),第一牵引机构(22)在一侧在第一转筒(15)与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一端部(24)之间沿第二电梯轿厢(11)的第二纵向侧面(33)经过第二电梯轿厢(11)朝向第一电梯轿厢(10)引导,第二牵引机构(23)在另一侧在第二转筒(16)与第二牵引机构(23)的第一端部(34)之间朝向第二电梯轿厢(11)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牵引机构(22)在一侧在第一转筒(15)与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一端部(24)之间至少部分地沿第一电梯轿厢(10)的第二纵向侧面(32)引导,第二牵引机构(23)在另一侧在第二转筒(16)与第二牵引机构(23)的第一端部(34)之间至少部分地沿第二电梯轿厢(11)的第一纵向侧面(31)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一端部(24)在第一电梯轿厢(10)的底侧(27)的区域中与第一电梯轿厢(10)相连接,第二牵引机构(23)的第一端部(34)在第二电梯轿厢(11)的底侧(29)的区域中与第二电梯轿厢(1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调整装置(40)具有第一滚轮(17),第一牵引机构(22)在第一转筒(15)与第一牵引机构(22)的第一端部(24)之间引导经过第一滚轮(17),调整装置(40)具有第二滚轮(18),第二牵引机构(23)在第二转筒(16)与第二牵引机构(23)的第一端部(34)之间引导经过第二滚轮(18)。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牵引机构(22)从下方围绕第一转筒(15)卷绕,第二牵引机构(23)从下方围绕第二转筒(16)卷绕。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牵引机构(22)从上方围绕第一转筒(15)卷绕,第二牵引机构(23)从上方围绕第二转筒(16)卷绕。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另外的调整装置(41),所述另外的调整装置(41)具有布置在电梯轿厢载体(2)上的第三和第四转筒(45、46)、能够卷绕到第三转筒(45)上的第三牵引机构(42)以及具有第四牵引机构(43),第四牵引机构能够相对于第三牵引机构(42)以相反方向卷绕到第四转筒(46)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三牵引机构(42)的第一端部(64)至少间接地与第一电梯轿厢(10)连接,第三牵引机构(42)的第二端部(66)与第三转筒(45)连接,第四牵引机构(43)的第一端部(74)至少间接地与第二电梯轿厢(11)连接,第四牵引机构(43)的第二端部(76)与第四转筒(46)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三和第四转筒(45、46)能够由驱动单元(14)驱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三牵引机构(42)从下方围绕第三转筒(45)卷绕,第四牵引机构(43)从下方围绕第四转筒(46)卷绕。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牵引机构(42)从上方围绕第三转筒(45)卷绕,第四牵引机构(43)从上方围绕第四转筒(46)卷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3196230 | 2013-12-09 | ||
EP13196230.0 | 2013-12-09 | ||
PCT/EP2014/074465 WO2015086251A1 (de) | 2013-12-09 | 2014-11-13 | Aufzuganlag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93184A true CN105793184A (zh) | 2016-07-20 |
CN105793184B CN105793184B (zh) | 2017-12-15 |
Family
ID=49726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6664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93184B (zh) | 2013-12-09 | 2014-11-13 | 电梯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88243B2 (zh) |
EP (1) | EP3080029B1 (zh) |
CN (1) | CN105793184B (zh) |
ES (1) | ES2663621T3 (zh) |
HK (1) | HK1226043B (zh) |
PL (1) | PL3080029T3 (zh) |
WO (1) | WO201508625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37759B (zh) * | 2012-12-10 | 2016-11-02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具有能够调整的轿厢间距的双层电梯 |
EP3227216B1 (de) * | 2014-12-02 | 2018-09-19 | Inventio AG | Aufzugsanlage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2130A (zh) * | 1998-02-26 | 2002-03-27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采用扁平软性绳索的双滑轮绳索提升器 |
JP2002302364A (ja) * | 2001-04-04 | 2002-10-18 | Fujitec Co Ltd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かご間隔調整装置 |
CN101035733A (zh) * | 2005-08-11 | 2007-09-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JP2007331871A (ja) * | 2006-06-14 | 2007-12-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
CN101203450A (zh) * | 2006-04-28 | 2008-06-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101903278A (zh) * | 2007-12-21 | 2010-12-01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具有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 |
CN103298727A (zh) * | 2010-10-25 | 2013-09-11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805227A (en) * | 1929-05-27 | 1931-05-12 | Westinghouse Electric & Mfg Co | Multiple-car elevator |
US1914128A (en) * | 1930-10-30 | 1933-06-13 | Westinghouse Electric & Mfg Co | Multicage elevator |
US1973920A (en) * | 1931-03-25 | 1934-09-18 | Jacob D Wilson | Elevator system |
FI116617B (fi) * | 2003-08-12 | 2006-01-13 | Kone Corp |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kaksoiskorihissin korivälin säätämiseksi |
SG115739A1 (en) * | 2004-03-17 | 2005-10-28 | Inventio Ag | Equipment for fine positioning of the cages of a multi-stage cage for a lift |
JPWO2007129385A1 (ja) * | 2006-05-01 | 2009-09-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US9132991B2 (en) * | 2009-12-15 | 2015-09-15 | Inventio Ag | Elevator system having a double-decker |
EP2468673A1 (de) * | 2010-12-21 | 2012-06-27 | Inventio AG | Aufzuganlage mit Doppeldecker |
DE112012006810B4 (de) * | 2012-08-14 | 2021-01-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Doppeldeckaufzug |
CN104837759B (zh) * | 2012-12-10 | 2016-11-02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具有能够调整的轿厢间距的双层电梯 |
DE102014105003A1 (de) * | 2014-04-08 | 2015-10-08 |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 Aufzugsystem |
-
2014
- 2014-11-13 PL PL14800003T patent/PL3080029T3/pl unknown
- 2014-11-13 CN CN201480066649.1A patent/CN10579318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1-13 ES ES14800003.7T patent/ES2663621T3/es active Active
- 2014-11-13 WO PCT/EP2014/074465 patent/WO2015086251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1-13 US US15/103,029 patent/US998824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1-13 EP EP14800003.7A patent/EP3080029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6
- 2016-12-16 HK HK16114372A patent/HK122604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2130A (zh) * | 1998-02-26 | 2002-03-27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采用扁平软性绳索的双滑轮绳索提升器 |
JP2002302364A (ja) * | 2001-04-04 | 2002-10-18 | Fujitec Co Ltd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かご間隔調整装置 |
CN101035733A (zh) * | 2005-08-11 | 2007-09-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CN101203450A (zh) * | 2006-04-28 | 2008-06-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装置 |
JP2007331871A (ja) * | 2006-06-14 | 2007-12-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
CN101903278A (zh) * | 2007-12-21 | 2010-12-01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具有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 |
CN103298727A (zh) * | 2010-10-25 | 2013-09-11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988243B2 (en) | 2018-06-05 |
EP3080029A1 (de) | 2016-10-19 |
US20160311655A1 (en) | 2016-10-27 |
EP3080029B1 (de) | 2018-01-31 |
CN105793184B (zh) | 2017-12-15 |
WO2015086251A1 (de) | 2015-06-18 |
HK1226043B (zh) | 2017-09-22 |
ES2663621T3 (es) | 2018-04-16 |
PL3080029T3 (pl) | 2018-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12451B (zh) | 使用摩擦轮的起重机 | |
CN103298727A (zh) | 电梯设备 | |
CN102471042B (zh) | 移动式起重机 | |
KR101884988B1 (ko) | 로프 리스 엘리베이터 | |
TWI295272B (en) | Elevator installation | |
CN101224834A (zh) | 在竖井中电梯轿厢一个在另一个的上方的电梯 | |
CN105263845A (zh) | 用于电梯的驱动机和电梯 | |
CN104909244B (zh) | 电梯以及电梯所使用的补偿轮 | |
CN109132810A (zh) | 爬绳自推进电梯系统 | |
CN101608505A (zh) | 无机房曳引驱动汽车升降机 | |
CN100497149C (zh) | 用于垂直升降机的配重 | |
CN105793184A (zh) | 电梯设备 | |
JP2010116254A (ja)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
KR100516514B1 (ko) | 단거리용 경사형 엘리베이터 | |
JP2004083231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4828680B (zh) | 配重平衡电梯 | |
US10023436B2 (en) | Drive with multiple looping for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 |
CN104418212B (zh) | 电梯 | |
US20170029251A1 (en) | Low-construction trolley for wire rope hoist | |
CN202897905U (zh) | 悬挂式启闭机 | |
JP4474788B2 (ja)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かご間隔調整装置 | |
CN208054691U (zh) | 电梯装置 | |
JP2013199346A (ja) | 巻胴式エレベータ | |
CN201460340U (zh) | 无机房曳引驱动汽车升降机 | |
CN102009898B (zh) | 间接驱动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60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260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