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8212B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8212B
CN104418212B CN201410408785.6A CN201410408785A CN104418212B CN 104418212 B CN104418212 B CN 104418212B CN 201410408785 A CN201410408785 A CN 201410408785A CN 104418212 B CN104418212 B CN 104418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
lift car
elevator
pulley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87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8212A (zh
Inventor
野口直昭
安部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18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8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8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82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2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该电梯不需要设置平衡重,能够在实现卷扬机的小型化的同时,节省升降通道的空间并降低电梯轿厢的振动。本发明的电梯是不具有平衡重的电梯,其具有:卷扬机(3a、3b);由卷扬机(3a)驱动的吊索(2a)和由卷扬机(3b)驱动的吊索(2b);以及通过吊索(2a、2b)进行升降的电梯轿厢(1),吊索(2a、2b)各自的绕绳比为2∶1或3∶1,卷扬机(3a、3b)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重心(17)以点对称的方式设置,并且沿着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电梯门(20)的开闭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具有平衡重的电梯。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中,电梯轿厢由吊索悬吊,并且通过卷扬机对吊索进行曳引而使电梯轿厢沿上下方向移动。一般来说,使用重量约等于载客量的一半加上电梯轿厢的自重的平衡重,通过吊索将电梯轿厢和平衡重连结,由此来降低卷扬机的电动机容量(耗能量)。可是,由于需要在升降通道内确保平衡重的设置空间,所以会导致升降通道的面积相应变大。并且,电梯轿厢的尺寸越大,则其质量越大,平衡重所占用的空间变大,导致电梯在建筑物内的占用面积增大。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不需要使用这样的平衡重且能够缩小升降通道的面积的电梯。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梯中,将电梯的绕绳比(roping)、也就是卷扬机绳轮上的吊索移动量相对于电梯轿厢的移动量的比例设定为4∶1、6∶1、9∶1等,并将薄型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的墙壁与电梯轿厢的间隙空间内。在该电梯中,通过在升降通道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滑轮,并且将吊索的两个端部固定在电梯轿厢上,由此通过吊索来形成环路,并通过卷扬机对该吊索进行牵引驱动。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梯中,为了缩小升降通道的顶部空间,将悬吊电梯轿厢的驱动用吊索的端部固定在从电梯轿厢突出的部分而构成1∶1的绕绳比。并且,在该电梯中,通过各个卷扬机分别对电梯轿厢的左右的驱动用吊索进行同步驱动,由此使电梯轿厢稳定地进行升降(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8)。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4/0417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6/04331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梯中,由于通过增加绕绳比的数值来降低电动机的转矩,所以会导致吊索长度和滑轮数量的增加。因此,会导致升降通道内的吊索和滑轮的设置空间增大,或者电梯轿厢的振动加剧。此外,若滑轮数量增多,则还有在吊索与滑轮之间产生的机械损失增加,使得电动机的容量增加等问题。如上所述,通过增加绕绳比来使卷扬机小型化与改进振动性能和各种设备的设置空间之间存在择一(trade-off)的关系。也就是说,虽然不需要确保设置平衡重所需的空间,但并不一定能够缩小升降通道空间,并且还会因为振动加剧而使得乘坐舒适性下降。此外,随着电梯轿厢的装载量增加,卷扬机容量、吊索数量以及滑轮数量也随之增加,由此会使得上述问题变得更为显著。
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梯中,通过多台卷扬机来实现电梯轿厢的稳定升降,但随着电梯轿厢的装载量增加,结果会导致绕绳比的数值增加,与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梯产生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该电梯不需要设置平衡重,能够在实现卷扬机的小型化的同时,节省升降通道的空间并降低电梯轿厢的振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电梯是不具有平衡重的电梯,其具有: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由第一卷扬机驱动的第一吊索和由第二卷扬机驱动的第二吊索;以及通过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进行升降的电梯轿厢,在该电梯中,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各自的绕绳比为2∶1或3∶1,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相对于电梯轿厢的重心以点对称的方式设置,并且沿着相对于电梯轿厢的电梯门开闭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2∶1或3∶1的绕绳比来实现卷扬机的小型化,并且通过上述绕绳比的数值来抑制吊索长度和滑轮数量的增加,此外,通过将卷扬机相对于电梯轿厢的重心以点对称的方式设置且沿着相对于电梯轿厢的电梯门开闭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由此能够在实现卷扬机的小型化的同时,节省升降通道的空间并降低电梯轿厢的振动。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具有平衡重的无机械室电梯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侧面的示意图。
图3是从升降通道上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5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不具有平衡重的无机械室电梯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不具有平衡重的无机械室电梯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不具有平衡重的无机械室电梯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不具有平衡重的无机械室电梯的示意图。
图11是从升降通道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无机械室电梯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电梯轿厢
2a、2b…吊索
3a、3b、3c、3d…卷扬机
4a、4b、4c、4d…绳轮
5a、5b、6a、6b、7a、7b、8a、8b、9a、9b…滑轮
10a、10b、11a、11b…吊索端部
12a、13a…带构件
14a…驱动带
15a、15b…导轨
16a、16b…引导靴
17…重心
18a、19a…滑轮
20…电梯门
21a、21b…电动机驱动电路
22…加速度传感器
23…控制器
31…后侧板
32…前侧板
50…升降通道墙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具有平衡重的无机械室电梯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梯轿厢1的上方设置有薄型的卷扬机3a、3b,利用卷扬机3a、3b的绳轮4a、4b对吊索2a、2b进行驱动。吊索2a、2b各自的一方的吊索端部10a、10b经由弹簧23a、23b与电梯轿厢1的上侧结合,各自的另一方的吊索端部11a、11b经由弹簧24a、24b与电梯轿厢1的下侧结合。由此,吊索2a、2b形成一起循环的环路。
吊索2a依序卷绕在设于升降通道上部的滑轮5a、设于电梯轿厢1上部的滑轮6a、绳轮4a、设于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8a、设于电梯轿厢1下部的滑轮7a和设于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9a上。同样,吊索2b依序卷绕在设于升降通道上部的滑轮5b、设于电梯轿厢1上部的滑轮6b、绳轮4b、设于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8b、设于电梯轿厢1下部的滑轮7b和设于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9b上。由此,相对于电梯门20在左右方向上成对的吊索2a、2b分别由不同的卷扬机3a、3b驱动,形成所谓的独立双驱动的状态。
在电梯轿厢1的上部,吊索2a的一端与电梯轿厢1结合且该吊索2a卷绕在作为动滑轮的一个滑轮6a上。因此,卷扬机3a的绳轮4a上的吊索的移动量是电梯轿厢1的移动量的3倍。也就是说,吊索2a的绕绳方式具有3∶1的绕绳比。并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吊索2a形成环路来构成不具备平衡重的结构,因此还将吊索端部固定在电梯轿厢的下部,并将吊索2a卷绕在作为动滑轮的一个滑轮7a上,吊索2a的绕绳方式与在电梯轿厢1的上部同样具有3∶1的绕绳比。并且,吊索2b的绕绳方式也同样具有3∶1的绕绳比。
如上所述,通过使吊索2a、2b的绕绳方式具有3∶1的绕绳比,由此能够抑制因采用不具备平衡重的结构而使得卷扬机3a、3b需要具有的转矩增大。此外,通过采用n∶1的绕绳比(n≥4),可以进一步降低卷扬机的转矩,但同时会导致吊索长度和滑轮数量的增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成3∶1的绕绳比,由此能够在抑制卷扬机的转矩的增大的同时抑制吊索长度和滑轮数量的增加。并且,通过抑制卷扬机的转矩的增大,由此能够抑制卷扬机的体积的增大,并且能够抑制吊索长度和滑轮数量的增加,所以如后所述,不需要扩大升降通道的面积,就能够将卷扬机3a、3b以及各滑轮与电梯轿厢1用的导轨一起设置在电梯轿厢1与升降通道墙壁之间的狭小的间隙空间内(参照图3)。另外,通过由多台卷扬机(在本实施例中为两台卷扬机3a、3b)对吊索2a、2b进行驱动而使电梯轿厢1升降,所以在不具备平衡重且降低了卷扬机的转矩和大小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电梯轿厢1的装载量、行驶速度和能够升降的楼层数发生损失。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由于能够抑制吊索长度的增大,所以电梯轿厢1的振动不会增加,能够使乘坐舒适性良好。此外,由于能够抑制滑轮数量的增大,所以能够提高卷绕在滑轮上的吊索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吊索2a、2b为钢线吊索,其直径比现有的一般的吊索(10mm)小,例如能够设定为6mm。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用小直径的绳轮4a、4b,能够减小卷扬机3a、3b需要具备的转矩。
在本实施例中,吊索2a、2b分别由卷扬机3a、3b驱动。也就是说,将支承负载的全部吊索分成二组,各组吊索由各自的卷扬机驱动,因此能够减少由每台卷扬机来驱动的吊索的数量。由此,能够使绳轮4a、4b实现薄型化,使得包括绳轮4a、4b在内的卷扬机整体的轴向上的长度不会增大。
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由各卷扬机来驱动的吊索的根数只示出了一根,而实际上可以根据需要承受的负载设置成由多根吊索构成的吊索组。并且,若如本实施例所述那样对吊索进行小径化,则吊索的根数会增加,所以图1中的吊索2a、2b是由多根吊索构成的吊索组。也就是说,需要对由多根吊索构成的多个吊索组进行驱动,而通过由多台卷扬机来驱动多个吊索组,由此能够使绳轮实现薄型化,从而能够缩短包括绳轮在内的卷扬机整体的轴长。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侧面的示意图,在图中只示出左右的卷扬机3a、3b中的一侧的卷扬机。
如图2所示,就电梯轿厢1的重心17而言,由于受到电梯门装置等的影响,在图的水平方向上略微偏向左侧,也就是位于与电梯门20或者前侧板32相距的距离比与电梯轿厢1的后侧板31相距的距离近的位置。悬吊电梯轿厢1的张力作用在电梯轿厢上侧的三个部位。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因这些张力而引起的电梯轿厢1的倾斜程度,将设置在电梯轿厢1上部的滑轮6a的中心设置在靠近重心17的位置,将吊索2a的吊索端部10a设置在与滑轮6a的中心相比离重心17更远的位置。通过采用这一设置方法,能够使因这些张力而产生的绕重心17的力矩保持平衡,所以能够减小电梯轿厢1的倾斜程度。电梯轿厢1下侧的设置结构与本设置结构相同。
卷扬机3a所需具备的牵引力用绳轮4a的左右张力T1和T2之比(T1/T2)来表示。在乘客的装载率最大时,牵引力达到最大,并且,通过对电梯轿厢进行轻量化,可以减小卷扬机3a所需具备的牵引力。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向设置在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8a、9a施加向下的力,由此能够提高张力T2,从而能够减小绳轮两侧的张力比(T1/T2),也就是说能够减小卷扬机3a所需具备的牵引力。
通过由多台卷扬机3a、3b来分担用于使电梯轿厢1升降的转矩,由此能够降低每一台卷扬机的转矩。
图3是从升降通道上方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卷扬机3a、滑轮5a和滑轮6a设置在朝着电梯门20来说右侧的电梯轿厢1与升降通道墙壁50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卷扬机3b、滑轮5b和滑轮6b设置在朝着电梯门20来说左侧的电梯轿厢1与升降通道墙壁50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卷扬机3a位于与电梯轿厢1的重心17相比离电梯门20更远的位置,卷扬机3b位于与电梯轿厢1的重心17相比离电梯门20更近的位置。也就是说,卷扬机3a、3b设置在相对于电梯门20的开闭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并且,从升降通道上方观察时,卷扬机3a、3b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重心17点对称地设置。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电梯轿厢1的重心17位于连结卷扬机3a的位置(在图3中为绳轮4a的旋转中心)与卷扬机3b的位置(在图3中为绳轮4b的旋转中心)的虚拟线(图3中的虚线)上。由此,能够抑制电梯轿厢的倾斜和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从升降通道上方观察时,卷扬机3a、滑轮5a和滑轮6a设置在比较接近的区域,而卷扬机3b、滑轮5b和滑轮6b同样也设置在比较接近的区域。因此,在将由卷扬机3a、滑轮5a和滑轮6a构成的组以及由卷扬机3b、滑轮5b和滑轮6b构成的组分别定义为一个单元时,两个单元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重心17点对称地设置。由此,能够良好地抑制电梯轿厢的倾斜和振动。
竖立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能够与设置在电梯轿厢1上的引导靴16a、16b滑动地卡合的用于引导电梯轿厢1升降的一对电梯轿厢用导轨15a、15b分别位于卷扬机3a所在的间隙空间内和卷扬机3b所在的间隙空间内。导轨15a位于比电梯轿厢1的重心17更靠近电梯门20的位置,导轨15b位于比电梯轿厢1的重心17更远离电梯门20的位置。也就是说,导轨15a、15b同样沿着相对于电梯门20的开闭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导轨15a、15b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大致矩形的截面的对角部附近。并且,这些导轨15a、15b也与卷扬机3a、3b同样,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重心17点对称地设置。通过这样的导轨的点对称设置与卷扬机或上述单元的点对称设置的协同作用,能够良好地抑制电梯轿厢的倾斜和振动。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在本变形例中,与图3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导轨15a、15b以左右对称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说,导轨15a、15b沿着与电梯门20的开闭方向平行的方向设置。虽然优选与图3的实施例同样使电梯轿厢1的重心17位于连结导轨15a的位置与导轨15b的位置的虚拟线(图4中的虚线)上,但也可以像本变形例那样,将电梯轿厢1的重心17设置成尽可能接近虚拟线(尽可能缩小图中的尺寸e)。本变形例的卷扬机3a、3b与图3的实施例同样,沿着相对于电梯门20的开闭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并且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重心17点对称地设置。并且,卷扬机3a、3b设置在升降通道截面和电梯轿厢1的截面的对角部附近。
根据本变形例,在施工时,能够容易确保导轨15a、15b的倾斜(对向角度)的精度,所以能够提高电梯轿厢1行驶的稳定性。
图5表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在图5中省略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卷扬机、滑轮和吊索等的详细的位置关系,而只示出了吊索的卷绕状态。此外,本控制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或者后述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变形例。
在本控制装置中,通过设置在电梯轿厢1上的加速度传感器22来检测电梯轿厢1的倾斜和振动,并且对卷扬机3a、3b进行驱动控制以减少检测出的倾斜以及振动。将加速度传感器22的信号取入控制器23(也就是控制部),并根据所述信号向卷扬机3a的电动机驱动电路21a以及卷扬机3b的电动机驱动电路21b发出适当的指令。例如,在电梯轿厢1朝图中的箭头方向倾斜时,通过将卷扬机3b的吊索卷绕量设置成大于卷扬机3a的吊索卷绕量,由此能够修正电梯轿厢1的姿势。此外,在因绳轮4a、4b的磨损而使得在相同的旋转速度下吊索的送出量不同时,通过提高送出量小的卷扬机的电动机的转速,由此能够使卷扬机3a、3b的吊索的送出量变得相同。
第二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不具有平衡重的无机械室电梯的侧视示意图。在图6中只示出了左右的卷扬机3a、3b中的一侧的卷扬机。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升降通道上部设置有滑轮18a、19a,并且将吊索2a卷绕在这些滑轮上。此外,在绳轮4a和滑轮18a上分别同轴地设置有同步带轮13a和12a,通过环状连接的驱动带14a将这些同步带轮连结。由此,卷扬机3a的驱动力能够经由驱动带14a被传递到滑轮18a,并且通过滑轮18a被进一步传递到吊索2a上。也就是说,吊索2a除了通过绳轮4a驱动以外,还通过滑轮18a驱动。因此,能够提高牵引性能。此外,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图6的实施例中,绳轮4a与滑轮18a之间的中间张力Tc的大小为张力Ta与张力Tb的中间值。在不用驱动带进行连结的场合,例如在设定为Ta=1000N,Tb=500N时,绳轮4a两端的张力比为2。与此相对,在用驱动带进行连结的场合,例如在将中间张力设定为707N时,绳轮4a两端的张力比在滑轮18a侧为1.4(=1000/707),在绳轮4a侧为1.4(=707/500)。在具有平衡重的场合,在装载率为0%时,切换成平衡重侧张力>轿厢侧张力,相反,在装载率为100%时,切换成平衡重侧张力<轿厢侧张力。另一方面,在不具备平衡重的本实施例中,无论装载率是多少,均设置成Ta>Tb。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系统,无论装载率是多少,均能够提高牵引性能,能够减轻设置在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8a、9a的拉拽力。
一般来说,电梯的驱动系统的牵引性能取决于绳轮槽的形状,但牵引性能好的绳轮槽通常对吊索的损伤比较大。例如,作为槽的截面形状,例如有V槽、圆槽、以及将圆槽的下表面在圆周上局部切去而成的底切型槽等。在一般情况下,V槽的牵引性能最好,但其对吊索的损伤较大。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例,即使抑制绳轮4a单体的牵引性能,也能够提高驱动系统整体的牵引性能,所以可以使用具有对吊索的损伤较小的形状的槽(例如圆槽或底切型槽)的绳轮。由此,能够延长吊索的使用寿命,能够减少吊索的更换次数。此外,在吊索2a或者驱动带14a使用外周被覆有树脂的吊索或者驱动带时,由于是树脂和作为绳轮4a或滑轮18a的材料使用的钢这样的不同种类材料彼此接触,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摩擦力,能够提高牵引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吊索2a在绳轮4a上的卷绕角度设置成180度,而设置了固定的滑轮19a,但在采用被覆有树脂的吊索等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吊索的场合,也可以不使用滑轮19a而直接将吊索2a分别以90°的角度卷绕在绳轮4a和滑轮18a上。
图7是图6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在图7中示出了电梯轿厢1的上方部分以及升降通道顶部的卷扬机3a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变形例中,与图6的实施例同样,在绳轮4a以及与绳轮4a相邻的滑轮5a上分别同轴地设置有同步带轮13a和12a,通过环状连接的驱动带14a将这些同步带轮连结。由此,与图5的实施例同样能够提高牵引性能。
在图6的实施例和图7的变形例中,也可以使用链条或者循环式吊索等环状连接的驱动力传递构件来取代驱动带14a。
第三实施例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不具有平衡重的无机械室电梯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2∶1的绕绳比。因此,吊索端部10a、10b、11a、11b固定在建筑物侧。并且,吊索2a依序卷绕在设于电梯轿厢1上部的滑轮6a、绳轮4a、设于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8a以及设于电梯轿厢1下部的滑轮7a上。吊索2b也同样。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升降通道上部没有滑轮(图1中的5a、5b)。
并且,在图8的实施例中,作为吊索2a、2b,使用带状或小径(例如直径为6~8mm)的具有柔软性的吊索,由此能够将绳轮4a、4b的直径例如缩小到100mm左右。此外,为了确保所需的转矩,在卷扬机3a、3b中使用细长的圆筒形的电动机。因此,卷扬机3a、3b具有细长(主体长、瘦长)的形状,因而卷扬机3a、3b在升降通道内以伸出到电梯轿厢1的垂直投影面内的方式设置。这样,卷扬机3a、3b位于电梯轿厢1的顶面的正上方,但由于能够将卷扬机的高度降低到与小径化了的绳轮的直径相当的尺寸,因此能够抑制升降通道的顶部空间的扩大。另外,通过这样的卷扬机3a、3b的设置,能够在升降通道截面中减小位于升降通道墙壁与电梯轿厢1之间的间隙空间内的卷扬机部分,因此能够减小升降通道的截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带状吊索的场合,将带状吊索的截面的长边设置成与电梯门20的开闭方向平行。通过如上述那样设置卷扬机3a、3b,能够在不扭转的状态下卷绕带状吊索。因此,能够在抑制升降通道的顶部空间扩大的同时减小升降通道的截面积。
第四实施例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不具有平衡重的无机械室电梯的侧视示意图。在图9中,只示出了左右的卷扬机3a、3b中的一侧的卷扬机。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使用图6所示结构的驱动系统来提高牵引力。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升降通道上部设置有滑轮18a、19a,并且将吊索2a卷绕在这些滑轮上。而且,在绳轮4a和滑轮18a上分别同轴地设置有同步带轮13a和12a,通过环状连接的驱动带14a将这些同步带轮连结。此外,驱动带14a也与卷扬机3a、3b同样以与电梯轿厢1的投影相重叠的方式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内侧,由此能够抑制升降通道的截面的扩大。
第五实施例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不具有平衡重的无机械室电梯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用薄型的卷扬机3c、3d来取代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升降通道上部的滑轮5a、5b。也就是说,吊索2a依序卷绕在卷扬机3c的绳轮4c、设于电梯轿厢1上部的滑轮6a、卷扬机3a的绳轮4a、设于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8a、设于电梯轿厢1下部的滑轮7a以及设于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9a上。同样,吊索2b依序卷绕在卷扬机3d的绳轮4d、设于电梯轿厢1上部的滑轮6b、卷扬机3b的绳轮4b、设于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8b、设于电梯轿厢1下部的滑轮7b以及设于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9b上。
在本实施例中,卷扬机3a、3b也是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重心以点对称的方式设置,并且卷扬机3c、3d也是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重心以点对称的方式设置。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的效果。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多台卷扬机来驱动一个吊索或吊索组,由此能够增大用于使电梯轿厢1行驶的驱动力,因此能够增加电梯轿厢的装载量或者能够行驶的楼层数。此外,与图6、图7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或者变形例同样,能够提高驱动系统的牵引性能,并且能够提高吊索的使用寿命。
第六实施例
图11是从升降通道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无机械室电梯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由卷扬机3c、滑轮5c和滑轮6c构成的单元以及由卷扬机3d、滑轮5d和滑轮6d构成的单元。这些单元的卷扬机3c、3d与卷扬机3a、3b同样,也是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重心17以点对称的方式设置,并且设置在升降通道截面以及电梯轿厢1的截面的对角部。此外,与上述各个单元相对应地设置有未图示的吊索、电梯轿厢1下部的滑轮以及升降通道下部的滑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电梯轿厢1由分别采用3∶1的绕绳比的构成环路的四个吊索或吊索组来驱动。
本实施例的导轨15a、15b的设置结构与图4相同。
本实施例具有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相同的效果。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多台卷扬机来驱动数量与卷扬机相同的多个吊索或吊索组,因此能够增大用于使电梯轿厢1行驶的驱动力。由此,能够增大电梯轿厢的装载量或者能够行驶的楼层数。此外,能够提高驱动系统的牵引性能。
即使将图8所示的使用细长形卷扬机的2∶1绕绳比的结构如本实施例那样设置多个,也同样能够增大用于使电梯轿厢1行驶的驱动力。
本发明不受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各个实施例用于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意味本发明必须具有所有进行过说明的结构。此外,可以将某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取代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也可以将其他实施例的结构追加到某一个实施例的结构中。并且,也可以用其他结构对各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进行追加、删除和取代。
例如,上述各个实施例并不仅限于将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无机械室电梯,也可以应用于将卷扬机设置在机械室内的电梯。此时,通过在机械室内设置薄型卷扬机或者细长形卷扬机,能够缩小升降通道面积和机械室面积。
此外,也可以设置成使用薄型卷扬机并采用2∶1的绕绳比,或者使用细长形卷扬机并采用3∶1的绕绳比。并且,也可以在升降通道内将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下部。
通过在控制系统内设置存储下降运行时产生的再生电力的蓄电池,由此能够实现驱动系统的节能化。

Claims (7)

1.一种电梯,其是不具有平衡重的电梯,具有:
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
由所述第一卷扬机驱动的第一吊索和由所述第二卷扬机驱动的第二吊索;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吊索和所述第二吊索进行升降的电梯轿厢,
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吊索和所述第二吊索各自的绕绳比为2∶1或3∶1,
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的重心以点对称的方式设置,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的电梯门开闭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
所述电梯具有所述电梯轿厢用的一对导轨,所述一对导轨沿着相对于所述电梯门开闭方向倾斜的方向设置,
所述一对导轨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的所述重心以点对称的方式设置,
并且,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的电梯门开闭方向倾斜的方向与所述一对导轨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的电梯门开闭方向倾斜的方向交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卷扬机、所述第二卷扬机、所述第一吊索、所述第二吊索以及所述电梯轿厢设置在升降通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是薄型卷扬机,
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墙壁与所述电梯轿厢之间的间隙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具有细长形状,
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顶部上方的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具有卷绕有所述第一吊索的第一滑轮和卷绕有所述第二吊索的第二滑轮,
所述第一滑轮由所述第一卷扬机驱动而旋转,所述第二滑轮由所述第二卷扬机驱动而旋转。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吊索和所述第二吊索是呈带状的吊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控制所述第一卷扬机和所述第二卷扬机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第一驱动电路,其驱动所述第一卷扬机的电动机;第二驱动电路,其驱动所述第二卷扬机的电动机;加速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以降低所述电梯轿厢的振动或者倾斜的方式生成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第一指令信号和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第二指令信号。
CN201410408785.6A 2013-09-11 2014-08-19 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8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7953 2013-09-11
JP2013187953A JP6126953B2 (ja) 2013-09-11 2013-09-11 エレベー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8212A CN104418212A (zh) 2015-03-18
CN104418212B true CN104418212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819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878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18212B (zh) 2013-09-11 2014-08-19 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26953B2 (zh)
CN (1) CN104418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0140B (zh) * 2015-08-18 2017-07-0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荷载变化自适应的钢丝绳牵引提升系统
CN110255342B (zh) * 2019-06-28 2021-01-26 广东亚太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曳引自调节电梯
CN115432540B (zh) * 2022-08-23 2024-07-26 宁波弘威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3279A (ja) * 2000-12-08 2002-06-2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JP2005200205A (ja) * 2004-01-19 2005-07-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主索装置
CN1777557A (zh) * 2003-04-22 2006-05-24 奥蒂斯电梯公司 无活动配重的电梯系统
CN1926048A (zh) * 2004-10-20 2007-03-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3279A (ja) * 2000-12-08 2002-06-2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CN1777557A (zh) * 2003-04-22 2006-05-24 奥蒂斯电梯公司 无活动配重的电梯系统
JP2005200205A (ja) * 2004-01-19 2005-07-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主索装置
CN1926048A (zh) * 2004-10-20 2007-03-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8212A (zh) 2015-03-18
JP6126953B2 (ja) 2017-05-10
JP2015054740A (ja) 2015-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1188B2 (en) Elevator system roping arrangement
EP1647513A2 (en) Multicar elevator
JP5577275B2 (ja) 床高さ調節機構付きエレベーター
CN102627205B (zh) 采用副对重的电梯轿厢与对重自动平衡节能装置与控制系统
WO2002030801A1 (fr) Dispositif d&#39;ascenseurs
CN104418212B (zh) 电梯
CN105939955A (zh) 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
TW200900343A (en) Lift with two lift cages, which are disposed one above the other, in a shaft
JPWO2007069311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762690B2 (ja) エレベータ
CN102838012B (zh) 电梯系统
JPWO200712270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693723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CN1789103B (zh) 电梯装置
JP5280300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CN1833981B (zh) 电梯装置
US9988243B2 (en) Elevator system
CN206437748U (zh) 电梯
JP475780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05121009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8750894B (zh) 有助电梯轿厢升降的装置
EP1602611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JP2011162291A (ja) 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
JP6138220B1 (ja) 連結エレベータカゴ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01310883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