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2540B -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32540B CN115432540B CN202211017349.7A CN202211017349A CN115432540B CN 115432540 B CN115432540 B CN 115432540B CN 202211017349 A CN202211017349 A CN 202211017349A CN 115432540 B CN115432540 B CN 1154325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ction
- elevator
- car
- rear side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66B11/0085—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of rucksack elev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它包括曳引机、多根曳引件和对重块,曳引机安装于电梯井道顶部后侧的顶梁上,多根曳引件的一端与顶梁的一端固定,多根曳引件的另一端与顶梁的另一端固定,多根曳引件的中间部分依次环绕于对重块上的对重反绳轮、曳引机的主动轮以及轿厢组件后侧壁上的第一反绳轮;多根曳引件分为第一曳引件和第二曳引件,第一曳引件绕过第一反绳轮后连接至顶梁上,第二曳引件绕过轿厢组件顶部或底部的第二反绳轮后连接至电梯井道顶部前侧的绳头板上。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能够有效保证轿厢在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不易晃动;并且在用户刚进入轿厢时也不会出现轿厢前端低头的现象,提升用户乘坐电梯时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背景技术
曳引式电梯是靠曳引绳曳引作业,其直接曳引装置主要有曳引绳、曳引机、导向轮等部件组成。曳引装置的布置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曳引绳的受力情况、寿命以及轿厢运行的稳定性,也会影响曳引机的受力情况、结构设计及使用寿命等等。
家用别墅电梯的曳引系统中,常规采用的是两根曳引绳,并且两根曳引绳可以绕过轿厢的顶部或者底部进行设置,当曳引绳从轿厢顶部或轿厢底部走向时,轿厢类似于摇篮式结构,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轿厢晃动;另外,在纯背包式电梯结构中,由于背包架结构的存在,由于背包架上下运动具有一定的导向限位结构,并且曳引绳作用在背包架上,所以这一类电梯解决了升降晃动的缺陷,但是纯背包式电梯由于在轿厢的底部仅仅靠背包架的底部悬臂进行支撑,特别是轿厢尺寸较大,总承载增加时,在用户刚开始进入轿厢时容易出现轿厢前端低头的现象,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使用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能够有效保证轿厢在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不易晃动;并且在用户刚进入轿厢时也不会出现轿厢前端低头的现象,提升用户乘坐电梯时的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它包括曳引机、多根曳引件和设于所述曳引机下方的对重块,所述曳引机安装于电梯井道顶部后侧的顶梁上,多根所述曳引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梁的一端固定,多根所述曳引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梁的另一端固定,多根所述曳引件的中间部分依次环绕于所述对重块上的对重反绳轮、曳引机的主动轮以及轿厢组件后侧壁上的第一反绳轮;
多根所述曳引件分为第一曳引件和第二曳引件,其中所述第一曳引件绕过所述第一反绳轮后连接至所述顶梁上,所述第二曳引件绕过所述轿厢组件顶部或底部的第二反绳轮后连接至所述电梯井道顶部前侧的绳头板上。
本发明的家用电梯曳引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中的曳引系统中,改变了传统平台电梯中曳引件走轿厢顶部或者轿厢底部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将传统的直上直下的一套曳引件结构分成了两套独立运行互不干涉的曳引系统,并且对轿厢的承载力起到主要支撑的第一曳引件绕过曳引机的主动轮后绕设在轿厢组件后侧壁上的第一反绳轮后与顶梁连接;第二曳引件则绕过曳引机的主动轮后绕设在轿厢组件底部或者顶部的第二反绳轮后,连接至轿厢组件前侧顶部的绳头板,两种曳引件曳引方式的结合,有效保证了轿厢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定,尤其是在大尺寸、承载较大的轿厢结构中,既不易造成轿厢晃动,也不会出现用户刚进入轿厢时造成轿厢前端低头,充分提升使用舒适度。
作为改进的,所述轿厢组件包括L型轿架和安装于所述L型轿架前侧的轿厢,所述第一反绳轮连接于所述轿架后侧壁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反绳轮连接于所述轿厢的顶部或L型轿架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曳引件为并排设置的三根,且中间的一根曳引件为第二曳引件,两侧的两根曳引件为第一曳引件。
再改进的,所述第二反绳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反绳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顶面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上述结构中,在轿厢顶部前后位置分别设置第二反绳轮,保证曳引件的顺畅运行,并且保证轿厢平稳、不低头。
再改进的,所述顶梁连接于电梯井道框架后侧的顶部,所述绳头板固定于电梯井道框架前侧的顶部。上述改进结构中,顶梁以及绳头板均固定于井道框架顶部,使其与土建不相关,可以使得井道框架、顶梁、绳头板一起设置成标准化结构,安装过程中完全不会因为土建是否平整而产生影响。
再改进的,所述曳引件为扁平状的曳引钢带。上述改进结构中,扁平设计的曳引钢带使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曳引摩擦力;钢带不需要额外润滑,无油渍污染,使用寿命长,噪音小,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家用电梯曳引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简图;
图2为图1中家用电梯曳引系统的另一角度示意简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家用电梯曳引系统实施例二的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曳引机;2、曳引件;2.1、第一曳引件;2.2、第二曳引件;3、对重块;4、顶梁;5、对重反绳轮;6、主动轮;7、第一反绳轮;8、第二反绳轮;9、绳头板;10、L型轿架;11、轿厢;12、导向轮;13、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它包括曳引机1、多根曳引件2和设于曳引机1下方的对重块3,具体的,在电梯井道的顶部设置有相应的顶梁4,用于安装主机座,曳引机1安装于主机座上,顶梁4可以固定在电梯井道顶部的土建上,也可以安装在电梯井道内的井道框架的顶部后侧位置,即顶梁4与井道框架结构相关,与建筑土建不相关联,因此可以根据井道框架的规格配置相应规格的顶梁4,从而可以使得井道框架、顶梁4一起设置成标准化结构。
更加具体的,上述结构中,多根曳引件2的一端均与顶梁4的一端固定,多根曳引件2的另一端均与顶梁4的另一端固定,并且多根曳引件2的中间部分依次环绕于对重块3上的对重反绳轮5、曳引机1的主动轮6以及轿厢组件后侧壁上的第一反绳轮7;另外的,多根曳引件2分为第一曳引件2.1和第二曳引件2.2,其中第一曳引件2.1绕过第一反绳轮7后连接至顶梁4上,第二曳引件2.2绕过轿厢组件顶部的第二反绳轮8后连接至电梯井道顶部前侧位置的绳头板9上。
本实施例中,曳引件2优选的为扁平状的曳引钢带。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曳引件2也可以是曳引钢丝绳。
本实施中,优选的,顶梁4连接于电梯井道框架后侧的顶部,绳头板9固定于电梯井道框架前侧的顶部。同前述的顶梁4安装结构类似,此处的绳头板9结构同样是连接于井道框架的顶部,即绳头板9安装与井道框架结构相关,与建筑土建不相关联,因此可以根据井道框架的规格配置相应规格的绳头板9,从而可以使得井道框架、顶梁4、绳头板9一起设置成标准化结构。
上述结构中,轿厢组件的主要承载力通过第一曳引件2.1提供,由于第一反绳轮7设置在轿厢组件的后侧壁上,使得第一曳引件2.1提供的曳引力作用点位于轿厢组件的后侧壁上;更加具体的,此处第一反绳轮7连接于轿厢组件后侧的中部位置,此处的中部位置是指轿厢组件高度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位置;这种结构的曳引点设置在靠近轿厢组件靠近后腰部位置,与现有技术中曳引点设置在轿厢组件的顶部或者底部相比,支撑力作用在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易晃动;再一方面的,上述结构中除了第一曳引件2.1,还包括第二曳引件2.2结构,并且第二曳引件2.2单独绕过轿厢组件的顶部或者底面上的第二反绳轮8后连接于电梯井道顶部的绳头板9上,即第二曳引件2.2与第一曳引件2.1两部分结构对于轿厢组件的曳引力是相互独立的,这样设置后第二曳引件2.2可以有效避免轿厢组件在用户刚进入轿厢11时发生前端下垂(低头)的现象发生,从而提升用户乘坐电梯的舒适度;另外的,此结构中由于提供轿厢组件的曳引力主要是第一曳引件2.1提供,第二曳引件2.2只需提供六分之一的承载力,所以实质上作用在绳头板9上的作用力很小,为此绳头板9可以连接在井道框架顶部也可以直接固定在电梯井道顶部的土建上,此处在传统结构中由于绳头板9需要提供二分之一的承载力,所以对于结构强度要求极高,因此对绳头板9的安装位置以及施工难度也产生了考验;正是由于第二曳引件2.2对于轿厢组件的曳引力影响不大,并且第一曳引件2.1与第二曳引件2.2的工作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所以本实施例的曳引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就算发生绳头板9损坏或者断裂,也不会引起轿厢组件的正常运行,最多就是轿厢组件的防止低头功能的丧失,舒适度有影响,并不会使得电梯发生安全隐患。
综上,第一曳引件2.1以及第二曳引件2.2的有效结合,使得轿厢组件不会发生晃动以及低头的情况,充分保证用户使用电梯时的平稳性以及舒适度,尤其是在家用电梯领域中,于用户而言是一种质的提升。
再一方面的,本实施例中,轿厢组件包括L型轿架10和安装于L型轿架10前侧的轿厢11,并且第一反绳轮7连接于L型轿架10后侧壁的中部位置;第二反绳轮8连接于轿厢11的顶部。优选的,第二反绳轮8为两个,且两个反绳轮分别设置于轿厢11顶面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
另外优选的,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曳引件2为并排设置的三根,并且中间的一根曳引件2为第二曳引件2.2,两侧的两根曳引件2为第一曳引件2.1。此结构中更加具体的,从顶梁4的后侧延伸下来有三根曳引件2,三根曳引件2同时绕过对重块3顶部的三个对重反绳轮5,然后三根曳引件2往上返回至绕过曳引机1上预装的三个主动轮6,然后再次往下延伸,此处绕过三个主动轮6后三根曳引件2的走向发生变化,其中对于中间的一根曳引件2依次绕过轿厢11顶部后侧中间位置的第二反绳轮8,轿厢11顶部前侧中间位置的第二反绳轮8后再次往上延伸至与井道框架前侧顶部的绳头板9连接固定;另外的位于两侧的两根曳引件2绕过主动轮6后继续往下延伸,直至绕过L型轿架10后侧壁上的第一反绳轮7后直接往上返回连接至顶梁4上,此处顶梁4既起到了安装曳引机1的作用,又提供了连接第一曳引件2.1的绳头固定的作用,类似于第一曳引件2.1的绳头板9结构。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曳引件2数量不仅限于三根的形式,也可以是四根,包括两根第一也硬件2.1和两根第二曳引件2.2,并且两根第二曳引件2.2对称的设置在两根第一曳引件2.1的中间或者设置在两根曳第一曳引件2.1的两侧。甚至曳引件2还可以是五根,其中包括两根第一曳引件2.1和三根第二曳引件2.2,其中一根第二曳引件2.2设置在两根第一曳引件2.1的中间,其余两根第二曳引件2.2对称设置在两根第一曳引件2.1的两侧。
上述结构中,更加具体的,在轿架顶部的后侧安装有一块安装板13,其中一个第二反绳轮8固定于安装板13上,并且安装板13与轿厢11后侧时留有间隙的,两根第一曳引件2.1绕过第一反绳轮7后垂直往上穿过该间隙后与顶梁4连接。当然,此结构中在轿厢11后侧顶部还可以设置两个用于分别对第一曳引件2.1提供引导作用的导向轮12,如图2所示。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结构与实施例一结构大体上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将两个第二反绳轮8分别设置在L型轿架10的底部前后两侧的中间的位置。
虽然本发明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它包括曳引机(1)、多根曳引件(2)和设于所述曳引机(1)下方的对重块(3),所述曳引机(1)安装于电梯井道顶部后侧的顶梁(4)上,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曳引件(2)的一端与所述顶梁(4)的一端固定,多根所述曳引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梁(4)的另一端和绳头板(9)固定,多根所述曳引件(2)的中间部分依次环绕于所述对重块(3)上的对重反绳轮(5)、曳引机(1)的主动轮(6)以及轿厢组件后侧壁上的第一反绳轮(7)或所述轿厢组件顶部或底部的第二反绳轮(8);多根所述曳引件(2)分为第一曳引件(2.1)和第二曳引件(2.2),其中所述第一曳引件(2.1)绕过所述第一反绳轮(7)后连接至所述顶梁(4)上,所述第二曳引件(2.2)绕过所述轿厢组件顶部或底部的第二反绳轮(8)后连接至所述电梯井道顶部前侧的绳头板(9)上;所述轿厢组件包括L型轿架(10)和安装于所述L型轿架(10)前侧的轿厢(11),所述第一反绳轮(7)连接于所述L型轿架(10)后侧壁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反绳轮(8)连接于所述轿厢(11)的顶部或L型轿架(10)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件(2)为并排设置的三根,且中间的一根曳引件(2)为第二曳引件(2.2),两侧的两根曳引件(2)为第一曳引件(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用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绳轮(8)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反绳轮(8)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11)顶面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4)连接于电梯井道框架后侧的顶部,所述绳头板(9)固定于电梯井道框架前侧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家用电梯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件(2)为扁平状的曳引钢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17349.7A CN115432540B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17349.7A CN115432540B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32540A CN115432540A (zh) | 2022-12-06 |
CN115432540B true CN115432540B (zh) | 2024-07-26 |
Family
ID=84244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17349.7A Active CN115432540B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3254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5364367U (zh) * | 2021-01-18 | 2021-12-31 | 上海乐天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无机房电梯设备及系统 |
CN217894817U (zh) * | 2022-08-23 | 2022-11-25 | 宁波弘威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18335B (fi) * | 2004-07-30 | 2007-10-15 | Kone Corp | Hissi |
JP2010116254A (ja) * | 2008-11-14 | 2010-05-27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CN201990354U (zh) * | 2011-03-31 | 2011-09-28 | 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曳引机、对重系统后置式无机房电梯 |
JP6126953B2 (ja) * | 2013-09-11 | 2017-05-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 |
CN105110148B (zh) * | 2015-07-30 | 2017-09-29 | 波士顿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 防倾斜的汽车梯双曳引系统 |
CN207046637U (zh) * | 2017-07-20 | 2018-02-27 | 天津鑫宝龙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无对重背包梯的新型绕绳结构 |
CN207346943U (zh) * | 2017-11-03 | 2018-05-11 |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高稳定性无机房电梯 |
CN108840209B (zh) * | 2018-09-17 | 2024-06-04 | 任世良 | 电梯曳引机构及家用电梯 |
CN214399446U (zh) * | 2020-12-25 | 2021-10-15 | 广东皇冠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的防晃动系统 |
-
2022
- 2022-08-23 CN CN202211017349.7A patent/CN1154325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5364367U (zh) * | 2021-01-18 | 2021-12-31 | 上海乐天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无机房电梯设备及系统 |
CN217894817U (zh) * | 2022-08-23 | 2022-11-25 | 宁波弘威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32540A (zh) | 2022-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73173B (zh) | 一种家用电梯轿架结构 | |
CN209383241U (zh) | 曳引比6:1的重载型电梯结构 | |
CN109626176B (zh) | 12比1载货电梯的曳引结构 | |
CN108861966B (zh) | 一种具有裹塑钢丝绳的背包式电梯 | |
CN201002908Y (zh) | 一种无机房曳引绳轮式电梯 | |
CN217894817U (zh) |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 |
CN210944399U (zh) | 一种浅底坑家用电梯 | |
CN105110140A (zh) | 一种荷载变化自适应的钢丝绳牵引提升系统 | |
US7481300B2 (en) | Elevator roping arrangement | |
CN115432540B (zh) | 一种家用电梯曳引系统 | |
CN201990354U (zh) | 一种曳引机、对重系统后置式无机房电梯 | |
CN219238951U (zh) | 一种双对重电梯结构 | |
CN208413573U (zh) | 一种具有裹塑钢丝绳的背包式电梯 | |
CN110510485B (zh) | 底托式8比1无机房电梯的弓字型绕绳曳引结构 | |
CN211393460U (zh) |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 |
CN211169445U (zh) | 狭长形医用电梯的曳引系统 | |
CN217627048U (zh) | 一种自带井道采用混合牵引的电梯 | |
CN211198277U (zh) | 底托式8比1无机房电梯的8字型绕绳曳引结构 | |
CN110902523A (zh) |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 |
CN110894041A (zh) | 一种背包式电梯 | |
CN211769678U (zh) | 底托式8比1无机房电梯的弓字型绕绳曳引结构 | |
CN205662194U (zh) | 一种电梯轿顶的反绳轮结构 | |
CN217322958U (zh) | 一种新型背包架结构电梯 | |
CN104044977A (zh) | 电梯井道布置结构 | |
CN210029656U (zh) | 一种电梯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