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3981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33981B CN1833981B CN2006100095539A CN200610009553A CN1833981B CN 1833981 B CN1833981 B CN 1833981B CN 2006100095539 A CN2006100095539 A CN 2006100095539A CN 200610009553 A CN200610009553 A CN 200610009553A CN 1833981 B CN1833981 B CN 18339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flection sheave
- lift car
- vertical projection
- deflection
- win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41001236653 Lavinia exilicauda Specie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通过卷扬机在升降通道内驱动由吊索(5)悬吊的电梯轿厢(1)和平衡配重(12),其中,具有设置在电梯轿厢(1)上部的悬吊滑轮(8)、设置在电梯轿厢(1)上的吊索固定部分(4)、设置在平衡配重(12)上部的悬吊滑轮(13)以及设置在平衡配重(12)上部的吊索固定部分(15),卷扬机的驱动绳轮(11)的铅垂投影不与电梯轿厢(1)的铅垂投影重叠,而卷扬机制动部分(21)或位置检测器(22)的驱动绳轮(11)相反侧端部的铅垂投影位于电梯轿厢(1)的铅垂投影内。该电梯装置的驱动装置体积小,能够方便地进行其制动部分或位置检测器的维修保养工作。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和平衡配重沿着升降通道内的
导轨移动。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现有技术,以3 : 1的巻绕方式悬吊电梯轿厢和平衡配重的电梯装置已经公 开。例如,下述专利文献一所公开的电梯装置,与采用传统的2 : i巻绕方式的电梯装置相 比,其作用在吊索上的张力降低至三分之二,从而降低了作用在驱动装置上的巻扬力矩,其 结果,能够实现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0003] 专利文献一 :特开2004-83231号公报(段落编号0023和图1、图7等)
[0004]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一所公开的电梯装置中,驱动装置的绳轮相反侧端部的铅
垂投影超出了电梯轿厢的铅垂投影范围。因此,站在电梯轿厢上面的作业人员在维修保养
等中需要从绳轮相反侧对驱动装置的制动部分或位置检测器进行检修或交换等时,由于制
动部分或位置检测器前面的空间窄小,所以作业困难。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的驱动装置体积小,能够方便 地进行其制动部分或位置检测器的维修保养工作。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通过巻扬机在升降通道内驱动由吊 索悬吊的电梯轿厢和平衡配重,其中,具有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部的悬吊滑轮、设置在所 述电梯轿厢的侧部或地板下部的吊索固定部分、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悬吊滑轮、以 及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吊索固定部分,所述巻扬机绳轮的铅垂投影不与所述电梯轿 厢的铅垂投影重叠,而所述巻扬机制动部分的与绳轮相反侧的端部的铅垂投影位于所述电 梯轿厢的铅垂投影内,所述巻扬机的重心的铅垂投影位于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的铅垂 投影的中央附近,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延伸到所述巻扬机的旋转轴的上方,所述巻扬 机的负载由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支撑,在所述升降通道的上部设置了 :由两个铅垂投 影大致相互平行的转向滑轮组成的第一转向滑轮;由三个转向滑轮构成的第二转向滑轮, 该由三个转向滑轮构成的第二转向滑轮包括被配置成铅垂投影大致相互平行且相对于所 述第一转向滑轮的铅垂投影倾斜的两个第二转向滑轮、以及铅垂投影与该两个第二转向滑 轮大致正交的一个第二转向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第三转向滑轮,所述第 一转向滑轮、所述第二转向滑轮和所述第三转向滑轮位于电梯轿厢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向 滑轮、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设置的悬吊滑轮、所述巻扬机的驱动绳轮以及所述第三转向滑 轮的铅垂投影被设置成大致相互平行,所述吊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 分上,而另一端则从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分向上延伸,或者从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 固定部分经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地板侧端部的第四转向滑轮朝上方延伸,经第一转向滑轮 转向后朝下方延伸,经所述电梯轿厢的悬吊滑轮转向后朝上方延伸,经第二转向滑轮转向
4后巻绕在所述巻扬机的绳轮上并朝下方延伸,经所述平衡配重的悬吊滑轮转向后朝上方延 伸,经过第三转向滑轮后固定在所述平衡配重的吊索固定部分上。
[0007] 并且,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中,通过巻扬机在升降通道内驱动由吊索悬吊的电梯
轿厢和平衡配重,其中,具有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部的悬吊滑轮、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
侧部或地板下部的吊索固定部分、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悬吊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
平衡配重上部的吊索固定部分,所述巻扬机绳轮的铅垂投影不与所述电梯轿厢的铅垂投影
重叠,而所述巻扬机的位置检测器的与绳轮相反侧的端部的铅垂投影位于所述电梯轿厢的
铅垂投影内,所述巻扬机的重心的铅垂投影位于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的铅垂投影的中
央附近,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延伸到所述巻扬机的旋转轴的上方,所述巻扬机的负载
由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支撑,在所述升降通道的上部设置了 :由两个铅垂投影大致相
互平行的转向滑轮组成的第一转向滑轮;由三个转向滑轮构成的第二转向滑轮,该由三个
转向滑轮构成的第二转向滑轮包括被配置成铅垂投影大致相互平行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转
向滑轮的铅垂投影倾斜的两个第二转向滑轮、以及铅垂投影与该两个第二转向滑轮大致正
交的一个第二转向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第三转向滑轮,所述第一转向滑
轮、所述第二转向滑轮和所述第三转向滑轮位于电梯轿厢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向滑轮、所述
电梯轿厢的上部设置的悬吊滑轮、所述巻扬机的驱动绳轮以及所述第三转向滑轮的铅垂投
影被设置成大致相互平行,所述吊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分上,而另
一端则从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分向上延伸,或者从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分经
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地板侧端部的第四转向滑轮朝上方延伸,经第一转向滑轮转向后朝下
方延伸,经所述电梯轿厢的悬吊滑轮转向后朝上方延伸,经第二转向滑轮转向后巻绕在所
述巻扬机的绳轮上并朝下方延伸,经所述平衡配重的悬吊滑轮转向后朝上方延伸,经过第
三转向滑轮后固定在所述平衡配重的吊索固定部分上。
[000S](发明效果)
[0009]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的驱动装置体积小,能够方便地 进行其制动部分或位置检测器的维修保养工作。
附图说明
[0010]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装置的吊索巻绕方法。
[0011]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俯视剖面图。
[0012]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巻扬机的剖面图。
[0013]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右侧视图。
[0014]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正视图。
[0015] 图6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装置的吊索巻绕方法。
[0016]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俯视剖面图。
[0017]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 扬机的外形图。
[0018]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右侧视图。
[0019]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正视图。
[0020]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正视图。
[0021] 图中:1-电梯轿厢;2_电梯轿厢门;3-轿厢上部框架;4、15、19_吊索固定部分5-吊索;6-吊索引导装置;7a、7b-第一转向滑轮;8、8a、13、13a-悬吊滑轮;9a、9b、9c-第 二转向滑轮;10-薄型巻扬机;ll、24-驱动绳轮;12-平衡配重;14-第三转向滑轮;16a、 16b-电梯轿厢用导轨;17a、17b-平衡配重用导轨;18-升降通道壁;20-转向滑轮;21、 25-制动部分;22、26-位置检测器;23-纵长型巻扬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3] 图l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装置的吊索5巻绕方法。图2为本实施方 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俯视剖面图。图3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巻扬机的剖 面图。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右侧视图。图5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 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正视图。
[0024]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被构成为电梯轿厢1沿着电梯轿厢用导轨16a、16b升降, 平衡配重12沿着平衡配重用导轨17a、17b升降。此外,电梯轿厢1与平衡配重12由吊索5 悬吊,并由薄型巻扬机10驱动。在此,所谓的薄型巻扬机指旋转轴方向的长度小于与旋转 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长度的巻扬机。此外,电梯轿厢1的进深方向指与电梯轿厢门2垂直 的方向,升降通道内远离电梯轿厢门2的方向称为后方。电梯轿厢1的右侧部分指从电梯 门厅侧看位于电梯轿厢1右侧的部分。
[0025] 并且,电梯轿厢1的天花板部分设置有轿厢上部框架3,该轿厢上部框架3上安装 了悬吊滑轮8。而且,电梯轿厢1的右侧部分的轿厢地板附近设置了吊索固定部分4。此外, 平衡配重12的上部也设置了吊索固定部分15和悬吊滑轮13。并且,吊索固定部分4、 15具 有吸收吊索5的拉伸的功能。
[0026] 并且,在升降通道的上部设置了由两个铅垂投影大致相互平行的转向滑轮组成的 第一转向滑轮7a和7b、铅垂投影大致相互平行的第二转向滑轮9a和9b、其铅垂投影与该 第二转向滑轮9a和9b的铅垂投影大致正交的第二转向滑轮9c、以及第三转向滑轮14。在 此,第一转向滑轮7a和7b、悬吊滑轮8、薄型巻扬机10的驱动绳轮11以及第三转向滑轮14 的铅垂投影被设置成大致相互平行。而且,第二转向滑轮9a和9b的铅垂投影被设置成相对 于第一转向滑轮7a和7b的铅垂投影倾斜。并且,所有转向滑轮均位于电梯轿厢1的天花 板部分的上方。并且,吊索固定部分4、转向滑轮7a和7b以及悬吊滑轮8由于在图2的左 右方向上分别设置了调节用间隙,其位置可以调节,所以在安装作业时可以调节电梯轿厢l 的悬吊状态。
[0027]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装置的吊索5巻绕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电 梯装置基本上采用3 : 1的巻绕方法,利用吊索固定部分4、15、悬吊滑轮8、13悬吊电梯轿 厢1和平衡配重12。具体的方法如图1所示,首先,吊索5的一端固定在位于电梯轿厢1右 侧部分的轿厢地板附近的吊索固定部分4上,而另一端则从该吊索固定部分4向上延伸,从 第一转向滑轮7a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到达另一个第一转向滑轮7b,然后经该第一转向滑 轮7b转向后朝下方延伸。此后,该吊索5的所述另一端经电梯轿厢1上部的悬吊滑轮8转 向后朝上方延伸,巻绕在第二转向滑轮9a的上部后再巻绕在另一个第二转向滑轮9b的上 部并转向朝下方延伸,巻绕在第三个第二转向滑轮9c的下部,之后转向朝上方延伸巻绕在 薄型巻扬机10的驱动绳轮11上并朝下方延伸。此后,吊索5的所述另一端经平衡配重12上部的悬吊滑轮13转向后朝上方延伸,经过第三转向滑轮14后到达平衡配重12上部的吊 索固定部分15,并且固定在该吊索固定部分15上。
[0028] 薄型巻扬机10被设置成其铅垂投影的一部分位于电梯轿厢1的铅垂投影与升降 通道壁18的铅垂投影之间,薄型巻扬机10其余部分的铅垂投影与电梯轿厢1的铅垂投影 重叠。如图2和图3所示,巻扬机内部的靠近升降通道壁18的一侧设置了由定子27和转 子28构成的电动机,隔着驱动绳轮11在电动机的相反侧设置了制动部分21和位置检测器22。
[0029]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衡配重12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后方,薄型巻扬机10的 铅垂投影的一部分被定位成与该平衡配重12的铅垂投影相重叠。此外,由于薄型巻扬机10 的重心的铅垂投影被定位成靠近平衡配重12的一对导轨17a、17b的铅垂投影之间的位置, 所以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支撑部件以平衡配重12的一对导轨17a、17b支撑薄型巻扬机10的 负载。
[0030]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了3 : l的巻绕方式,悬垂负载分散在三根 吊索上,所以能够降低作用于转向滑轮上的悬垂负载,并且可以使用力矩小的薄型巻扬机 10。 S卩,能够实现电梯装置强度部件以及薄型巻扬机10的小型化,所以具有降低制造成本 的效果。
[0031] 此外,通过设置第二转向滑轮9a、9b、9c,能够调节薄型巻扬机10的位置。为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薄型巻扬机10的位置进行了调节,使驱动绳轮11的铅垂投影不与电梯 轿厢1的铅垂投影重叠,并且使制动部分21的与驱动绳轮11相反侧端部的铅垂投影位于 电梯轿厢1的铅垂投影内。由此,因为薄型巻扬机10的制动部分21被设置成面向升降通 道内的宽阔空间,所以能够方便地进行制动部分21的维修保养作业。同样,由于位置检测 器22的与驱动绳轮11相反侧端部的铅垂投影也位于电梯轿厢1的铅垂投影内,所以薄型 巻扬机10的位置检测器22的前面是宽阔的空间,所以能够方便地进行位置检测器22的维 修保养作业。并且,由于可以在制动部分21和位置检测器22的附近进行作业,不需要将身 体往外伸出,所以维修保养工作既方便又安全。
[0032]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位置检测器22的铅垂投影位于电梯轿厢1的铅垂投 影内,所以还具有如下优点,即在进行位置检测器22的维修保养作业时,即使零部件不小 心掉下来,该零部件掉落在电梯轿厢1上部的可能性也将大大高于掉落到升降通道底部的 可能性。
[0033] 图6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装置的吊索5巻绕方法。图7为本实施方 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俯视剖面图。图8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巻扬机的外 形图。图9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右侧视图。图10为本实施方式的电 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正视图。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 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此重点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0034]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薄型巻扬机10改成了纵长型巻扬机
23。 在此,纵长型巻扬机指旋转轴方向的长度长于与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长度的巻扬 机。
[0035] 如图7和图8所示,巻扬机内部的靠近升降通道壁18的一侧设置了驱动绳轮24, 隔着电动机在驱动绳轮24相反侧设置了制动部分25和位置检测器26。
7[0036]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纵长型巻扬机23的维修保养作业方面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相同的效果。并且,除了位置检测器26的铅垂投影以外,制动部分25的铅垂投影也位于电 梯轿厢1的铅垂投影内,所以还具有如下优点,即在进行位置检测器26和制动部分25的维 修保养作业时,即使零部件不小心掉下来,该零部件掉落在电梯轿厢1上部的可能性也将 大大高于掉落到升降通道底部的可能性。
[0037]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的升降通道的正视图。由于本实施方 式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此重点对与第二实施方式 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0038]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梯轿厢1的地板下部设置了吊索固定部分19,电梯轿厢1的地 板右侧端部设置了第四转向滑轮20。
[0039]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装置的吊索5巻绕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吊索5的一 端固定在位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轿厢地板下部的吊索固定部分19上,而另一端则从该吊索 固定部分19延伸至位于电梯轿厢1的地板端部的第四转向滑轮20,经第四转向滑轮20转 向后沿着电梯轿厢1的侧部朝上延伸到达第一转向滑轮7a。第一转向滑轮7a以后的吊索 5的巻绕方法与其它实施方式相同。
[0040] 根据本实施方式,基本上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在本实施方式 中,由于吊索5的吊索固定部分19大致朝着水平方向,所以在需要加长吊索固定部分19长 度的时候,也能够縮短吊索固定部分19的上下尺寸,能够将设置在电梯轿厢1地板下侧的 器材的上下尺寸基本限制在转向滑轮7a的直径范围内。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可以 縮小电梯轿厢1的上下尺寸,所以在相同形状的升降通道内设置电梯装置时,与第二实施 方式相比,能够确保电梯轿厢1具有更长的有效升降行程。此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通 过将从吊索5作用于电梯轿厢1下部的力的作用点分散在吊索固定部分19和转向滑轮20 这两个部件上,所以能够有效地分散力的集中。
Claims (4)
- 一种电梯装置,通过卷扬机在升降通道内驱动由吊索悬吊的电梯轿厢和平衡配重,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部的悬吊滑轮、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侧部或地板下部的吊索固定部分、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悬吊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吊索固定部分,所述卷扬机绳轮的铅垂投影不与所述电梯轿厢的铅垂投影重叠,而所述卷扬机制动部分的与绳轮相反侧的端部的铅垂投影位于所述电梯轿厢的铅垂投影内,所述卷扬机的重心的铅垂投影位于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的铅垂投影的中央附近,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延伸到所述卷扬机的旋转轴的上方,所述卷扬机的负载由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支撑,在所述升降通道的上部设置了:由两个铅垂投影大致相互平行的转向滑轮组成的第一转向滑轮;由三个转向滑轮构成的第二转向滑轮,该由三个转向滑轮构成的第二转向滑轮包括被配置成铅垂投影大致相互平行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向滑轮的铅垂投影倾斜的两个第二转向滑轮、以及铅垂投影与该两个第二转向滑轮大致正交的一个第二转向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第三转向滑轮,所述第一转向滑轮、所述第二转向滑轮和所述第三转向滑轮位于电梯轿厢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向滑轮、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设置的悬吊滑轮、所述卷扬机的驱动绳轮以及所述第三转向滑轮的铅垂投影被设置成大致相互平行,所述吊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分上,而另一端则从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分向上延伸,或者从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分经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地板侧端部的第四转向滑轮朝上方延伸,经第一转向滑轮转向后朝下方延伸,经所述电梯轿厢的悬吊滑轮转向后朝上方延伸,经第二转向滑轮转向后卷绕在所述卷扬机的绳轮上并朝下方延伸,经所述平衡配重的悬吊滑轮转向后朝上方延伸,经过第三转向滑轮后固定在所述平衡配重的吊索固定部分上。
- 2. —种电梯装置,通过巻扬机在升降通道内驱动由吊索悬吊的电梯轿厢和平衡配重,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上部的悬吊滑轮、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侧部或地板下部的吊索固定部分、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悬吊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吊索固定部分,所述巻扬机绳轮的铅垂投影不与所述电梯轿厢的铅垂投影重叠,而所述巻扬机的位置检测器的与绳轮相反侧的端部的铅垂投影位于所述电梯轿厢的铅垂投影内,所述巻扬机的重心的铅垂投影位于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的铅垂投影的中央附近,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延伸到所述巻扬机的旋转轴的上方,所述巻扬机的负载由所述平衡配重的一对导轨支撑,在所述升降通道的上部设置了 :由两个铅垂投影大致相互平行的转向滑轮组成的第一转向滑轮;由三个转向滑轮构成的第二转向滑轮,该由三个转向滑轮构成的第二转向滑轮包括被配置成铅垂投影大致相互平行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向滑轮的铅垂投影倾斜的两个第二转向滑轮、以及铅垂投影与该两个第二转向滑轮大致正交的一个第二转向滑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平衡配重上部的第三转向滑轮,所述第一转向滑轮、所述第二转向滑轮和所述第三转向滑轮位于电梯轿厢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向滑轮、所述电梯轿厢的上部设置的悬吊滑轮、所述巻扬机的驱动绳轮以及所述第三转向滑轮的铅垂投影被设置成大致相互平行,所述吊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分上,而另一端则从所述电梯轿厢 的吊索固定部分向上延伸,或者从所述电梯轿厢的吊索固定部分经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地 板侧端部的第四转向滑轮朝上方延伸,经第一转向滑轮转向后朝下方延伸,经所述电梯轿 厢的悬吊滑轮转向后朝上方延伸,经第二转向滑轮转向后巻绕在所述巻扬机的绳轮上并朝 下方延伸,经所述平衡配重的悬吊滑轮转向后朝上方延伸,经过第三转向滑轮后固定在所 述平衡配重的吊索固定部分上。
-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巻扬机为薄型巻扬机。
-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巻扬机为纵长型巻扬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72166 | 2005-03-15 | ||
JP2005072166 | 2005-03-15 | ||
JP2005072166A JP4474306B2 (ja) | 2005-03-15 | 2005-03-15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3981A CN1833981A (zh) | 2006-09-20 |
CN1833981B true CN1833981B (zh) | 2010-05-12 |
Family
ID=36475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0955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33981B (zh) | 2005-03-15 | 2006-02-24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702877B1 (zh) |
JP (1) | JP4474306B2 (zh) |
CN (1) | CN1833981B (zh) |
HK (1) | HK1093193A1 (zh) |
SG (1) | SG12603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9794B (zh) * | 2006-12-29 | 2010-10-06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无机房电梯装置 |
CN102913016B (zh) * | 2012-07-31 | 2017-06-06 | 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地、城铁列车升降装置 |
CN104326343A (zh) * | 2014-10-30 | 2015-02-04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主机导轨固定式驱动装置 |
EP3106418B1 (en) * | 2015-06-17 | 2020-09-30 | KONE Corporation | Solution for displacing an elevator ca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24322B2 (ja) * | 2000-03-15 | 2005-12-0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ワイヤロープと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 |
JP2002199659A (ja) * | 2000-12-26 | 2002-07-12 | Teijin Seiki Co Ltd | エンコーダ付き回転駆動装置 |
FI4928U1 (fi) * | 2001-01-25 | 2001-05-23 | Kone Corp | Hissi |
-
2005
- 2005-03-15 JP JP2005072166A patent/JP44743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2-13 EP EP20060002852 patent/EP170287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2-17 SG SG200601049A patent/SG126034A1/en unknown
- 2006-02-24 CN CN2006100095539A patent/CN183398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1-05 HK HK07100160.7A patent/HK1093193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G126034A1 (en) | 2006-10-30 |
JP4474306B2 (ja) | 2010-06-02 |
EP1702877A1 (en) | 2006-09-20 |
JP2006256702A (ja) | 2006-09-28 |
HK1093193A1 (en) | 2007-02-23 |
EP1702877B1 (en) | 2012-01-11 |
CN1833981A (zh) | 2006-09-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870389B1 (ko) | 승강기 장치 | |
US20200354195A1 (en) | Elevator system roping arrangement | |
US20140231180A1 (en) | Elevator system | |
JP2010519149A (ja) | 機械室レス型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に取付けられる巻上機 | |
EP1333000A1 (en) | A machine-roomless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 |
JP2007099515A (ja) | 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の支持手段を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に取り付ける方法 | |
CN102398821A (zh) | 双层电梯设备 | |
CN1833981B (zh) | 电梯装置 | |
TW200900343A (en) | Lift with two lift cages, which are disposed one above the other, in a shaft | |
JP5468679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装置 | |
JP5693723B2 (ja) |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 |
KR101862970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EP1803676A1 (en) | Elevator apparatus | |
JPWO2005080250A1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 |
KR20160036787A (ko) | 기계실이 없는 엘리베이터 설치구조 | |
JPWO2004041702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4802844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WO2005056457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03020176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6251367B1 (ja)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の非常用駆動装置および非常用駆動方法 | |
CN101177223A (zh) | 电梯设备 | |
KR100597941B1 (ko) | 엘리베이터용 권양기 및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JP4914030B2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ー | |
KR20150001635U (ko) | 기계실이 없는 엘리베이터 | |
CN108584614B (zh) | 电梯支撑装置及加装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31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31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