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5733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5733A
CN101035733A CNA2005800336454A CN200580033645A CN101035733A CN 101035733 A CN101035733 A CN 101035733A CN A2005800336454 A CNA2005800336454 A CN A2005800336454A CN 200580033645 A CN200580033645 A CN 200580033645A CN 101035733 A CN101035733 A CN 101035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ge
lifting body
car
c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36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5733B (zh
Inventor
本田武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5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5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5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57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66B11/0095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where multiple cars drive in the same hoist 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66B11/0213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 B66B11/022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with changeable inter-deck dista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在该电梯装置中,第一升降体和第二升降体由主绳索悬吊,并通过驱动装置在井道内升降。第一升降体具有可分别容纳乘客的第一轿厢室和第二轿厢室。第一和第二轿厢室可相对移位至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一位置和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二位置。通过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移位至第二位置,第一和第二升降体可交错。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主绳索悬吊的第一升降体和第二升降体在井道内升降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双层电梯中,从吊梁悬吊在上下方向上并列配置的第一电梯轿厢和第二电梯轿厢。并且,借助于安装在吊梁上的电动机的驱动力,来改变第一和第二电梯轿厢的间隔(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09482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双层电梯中,相对于与通常相同的井道面积,能够确保大约2倍的轿厢底面积,但存在上部的轿厢不能停止在最下层、下部的轿厢不能停止在最上层等限制,因而便利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电梯装置:在确保足够的轿厢底面积的同时减小了井道空间,并且能够防止运行方面的便利性降低。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具有驱动绳轮的驱动装置;绕挂在驱动绳轮上的主绳索;以及由主绳索悬吊、并通过驱动装置在井道内升降的第一升降体和第二升降体,第一升降体具有可分别容纳乘客的第一轿厢室和第二轿厢室,第一和第二轿厢室可相对移位至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一位置、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二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具有第一驱动绳轮的第一驱动装置;绕挂在第一驱动绳轮上的第一主绳索;由第一主绳索悬吊、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在井道内升降的第一升降体和第二升降体;具有第二驱动绳轮的第二驱动装置;绕挂在第二驱动绳轮上的第二主绳索;以及由第二主绳索悬吊、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在井道内升降的第三升降体和第四升降体,第一升降体具有可分别容纳乘客的第一轿厢室和第二轿厢室,第一和第二轿厢室可相对移位至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一位置、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二位置,当第一和第二轿厢室位于第一位置时,在垂直投影面上,第一升降体与第三升降体重叠,当第一和第二轿厢室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升降体可与第三升降体交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第一轿厢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3中的第一轿厢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第二轿厢室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第一轿厢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图3中的第一轿厢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图4中的第二轿厢室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在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驱动装置主体3;和通过驱动装置主体3旋转的驱动绳轮4。可以使用轴向尺寸比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小的薄型曳引机作为驱动装置2。此外,驱动装置2配置成使驱动绳轮4的旋转轴为水平。并且,通过固定在井道1的上部的多根支承梁(图中未示)来支承驱动装置2。
在驱动装置2的附近设置有偏导轮5。在驱动绳轮4和偏导轮5上绕挂有多根主绳索6。
在主绳索6的第一端部连接有作为第一升降体的第一轿厢7。在主绳索6的第二端部连接有作为第二升降体的第二轿厢8。第一和第二轿厢7、8通过主绳索6以1∶1的绕绳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第一和第二轿厢7、8借助于驱动装置2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
在井道1内设置有引导第一轿厢7的升降的一对第一导轨9a、9b,以及引导第二轿厢8的升降的一对第二导轨10a、10b。
在设置有该电梯装置的建筑物内,设有用于使用第一轿厢7的多个第一层站11、以及用于使用第二轿厢8的多个第二层站12。在各第一层站11和井道1之间设有第一层站出入口11a。在各第二层站12和井道1之间设有第二层站出入口12a。
第一层站出入口11a配置成与第一轿厢7的正面相对,并且与第二轿厢8的背面相对。此外,第二层站出入口12a配置成与第二轿厢8的正面相对、并且与第一轿厢7的背面相对。
第一轿厢7具有:连接有主绳索6的第一轿厢架13;以及由第一轿厢架13支承的、可分别容纳乘客的第一轿厢室14和第二轿厢室15(前轿厢室和后轿厢室)。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可相对移位至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一位置(图1~图4)、和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二位置(图5)。
具体地讲,在第一位置,第二轿厢室15与第一轿厢室14的后方相邻。第一轿厢室14相对于第二轿厢室15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第二轿厢室15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在第二位置,第二轿厢室15与第一轿厢室14的上方相邻。
在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时,在垂直投影面上,第二轿厢室15与第二轿厢8重叠。通过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一轿厢7的垂直投影面积缩小至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一半左右,第一轿厢7能够与第二轿厢8交错。在第一轿厢7上设有多个轿厢室位置传感器(图中未示),所述轿厢室位置传感器用于对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移位结束进行检测。
在第一轿厢架13上固定有相互平行的一对导杆(guide rod)16,该一对导杆16用于引导第一轿厢室14的上下运动。在导杆16上设有螺纹部16a。在第一轿厢室14上安装有一对螺纹式升降装置17,螺纹式升降装置17通过与螺纹部16a螺合来使第一轿厢室14沿导杆16上下运动。螺纹式升降装置17可以是使导杆16旋转的类型,也可以是使与螺纹部16a螺合的螺母部(图中未示)旋转的类型。
此外,在第一轿厢架13上水平固定有一对支承梁18,该支承梁18支承第二轿厢室15、并且引导第二轿厢室15的前后运动。在第二轿厢室15的上部固定有一对齿条19。在第一轿厢架13上安装有使第二轿厢室15前后运动的一对齿轮式进给装置20。各齿轮式进给装置20具有:与齿条19啮合的小齿轮21、以及使小齿轮21旋转的电动机22。
支承梁18并不是设在第二轿厢室15的整个移动范围内,以便使在第一轿厢7与第二轿厢8交错时不会与第二轿厢8相干涉。因此,在第二轿厢室1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轿厢室15只有前端部位于支承梁18上,而其它部分从支承梁18向后方突出。因此,在第二轿厢室15与第一轿厢架13之间连接有一对连接部件23,该连接部件23用于在第二轿厢室15位于第一位置时维持第二轿厢室15的水平姿态。
各连接部件23配置在第二轿厢室15的两侧。此外,各连接部件23可转动地与第二轿厢室15连接。并且,各连接部件23可转动且可滑动地与第一轿厢架13连接。而且,在各连接部件23上设有止挡件23a,止挡件23a用于阻止各连接部件23从与第一轿厢架13的连接部脱出。
在第一轿厢架13的下部安装有平衡调整装置24。平衡调整装置24具有:可沿第一轿厢7的前后方向移位的平衡调整重物25;和根据第二轿厢室15的位置使平衡调整重物25前后运动的电动机26。平衡调整装置24抑制了由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移位所导致的第一轿厢7的重心位置的移动。
在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中设有第一内部出入口和第二内部出入口,该第一和第二内部出入口在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时彼此相对。并且,在第一轿厢室14中设有开闭第一内部出入口的第一内部门27。此外,在第二轿厢室15中设有开闭第二内部出入口的第二内部门28。
第二轿厢8具有:连接有主绳索6的第二轿厢架29;以及由第二轿厢架29支承的、可容纳乘客的第三轿厢室30。在第二轿厢8的上部和下部安装有距离传感器31a、31b,所述距离传感器31a、31b用于检测它们与第一轿厢7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使用利用了红外线或超声波的传感器作为距离传感器31a、31b。
在第一轿厢架13上设有与第一导轨9a、9b卡合的多个第一导靴。在第二轿厢架29上设有与第二导轨10a、10b卡合的多个第二导靴。
在第一轿厢室14的正面设有第一轿厢出入口,该第一轿厢出入口在平层时与第一层站出入口11a相对。在第一轿厢室14中设有开闭第一轿厢出入口的第一轿厢门32。在第三轿厢室30的正面设有第二轿厢出入口,该第二轿厢出入口在平层时与第二层站出入口12a相对。在第三轿厢室30中设有开闭第二轿厢出入口的第二轿厢门33。
驱动装置2、螺纹式升降装置17、齿轮式进给装置20以及平衡调整装置24由控制装置34控制。在第一轿厢7上设有控制第一轿厢门32的开闭的第一轿厢门控制部(图中未示)、以及控制第一和第二内部门27、28的开闭的第一内部门控制部和第二内部门控制部(图中未示)。第一和第二内部门27、28被分别独立地进行开闭控制。在第二轿厢8上设有控制第二轿厢门33的开闭的第二轿厢门控制部(图中未示)。
第一和第二轿厢门控制部以及第一和第二内部门控制部由控制装置34控制。来自各种传感器(轿厢室位置传感器、距离传感器31a、31b、轿厢速度传感器以及门传感器等)的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34中。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第一和第二轿厢7、8借助于驱动装置2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通常位于第一位置,为前后并列。与此相对,当第一轿厢7与第二轿厢8交错时,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移动到第二位置,为上下相邻。
例如,如果是在高层建筑物中实施穿梭运转的情况,能够比较缓慢地进行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移位,可以防止乘坐舒适性的降低。
在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首先通过螺纹式升降装置17使第一轿厢室14向下方运动。然后,通过齿轮式进给装置20使第二轿厢室15向前方移动。相反地,在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首先通过齿轮式进给装置20使第二轿厢室15向后方移动。然后,通过螺纹式升降装置17使第一轿厢室14向上方运动。
在像这样的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动作过程中,锁闭内部门27、28是勿庸置疑的。反过来,在通过门传感器等确认内部门27、28闭锁之前,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移动被禁止。内部门27、28在除了在层站楼层停止时以外的时间内原则上是锁闭的,但在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时,内部门27、28也可以敞开。
此外,当在由距离传感器31a、31b检测到的第一和第二轿厢7、8的距离处于预定范围内时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却没有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使第一和第二轿厢7、8紧急停止(或者有可能的话停止在最靠近的楼层)。
另外,如果是在第一和第二轿厢7、8停止于不同楼层的状态下,可以不管第一和第二轿厢7、8的距离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移动至第一位置,但是在第一和第二轿厢7、8的距离处于预定范围内时,在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移动至第二位置之前,禁止第一和第二轿厢7、8的行驶。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通过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可以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上使第一轿厢7与第二轿厢8重叠,此外通过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移位至第二位置,能够使第一轿厢7可与第二轿厢8交错。因此,能够在确保足够的轿厢底面积的同时减小井道空间。并且,如果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则能够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停止于最上层和最下层两层,从而能够防止运行方面的便利性降低。
此外,由于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具有:当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时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内部出入口;以及开闭第一和第二内部出入口的第一和第二内部门27、28,所以,能够对在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之间的可否移动进行适当的管理。
另外,由于对第一和第二内部门27、28分别独立地进行开闭控制,所以能够在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乘客可与双层电梯一样地在与第一层站11之间进出。即,不论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中的哪一个位置,乘客都可进出电梯,从而能够提高运行方法的自由度。此外,当在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平层时,可根据楼层之间的尺寸来调整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间隔。
此外,由于在主绳索6的第二端部悬吊具有第三轿厢室30的第二轿厢8,所以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输送能力。在本示例中,与一般结构的电梯相比,能够以大约1.5倍的井道空间获得2倍的输送能力。
此外,由于在第一轿厢7上设有可动式的平衡调整装置24,所以能够抑制因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移位所导致的平衡瓦解。平衡调整装置24不但检测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位置,还可检测例如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内的负载,以进行更加适当的平衡调整。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分别独立地移位,但第一和第二轿厢室也可以彼此联动地移位。
此外,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移位可以控制成在第一和第二轿厢7、8开始行驶前完成,也可以控制成在行驶过程中实施。
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移位可以根据层站或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内的呼叫登录来实施。此外,还可以根据层站或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内的呼叫登录来判断内部门27、28的开闭。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6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在主绳索6的第二端部悬吊有作为第二升降体的第二轿厢35。第二轿厢35与第一轿厢7一样具有可移位至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的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即,第二轿厢35具有与第一轿厢7相同的结构,并与第一轿厢7背靠背地配置在井道1内。
当第一和第二轿厢7、35的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时,在垂直投影面上第一和第二轿厢7、35的第二轿厢室15相互重叠。通过使第一和第二轿厢7、35的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一轿厢7可以与第二轿厢35交错。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第二轿厢35也是具有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的结构,所以,能够以与一般结构的电梯大致相同的井道空间获得大约2倍的输送能力。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在主绳索6的第二端部悬吊有作为第二升降体的对重36。当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轿厢室15在垂直投影面上与对重36重叠。通过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一轿厢7可以与对重36交错。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像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能够仅根据对轿厢7的呼叫登录来进行运行控制,所以能够对使用轿厢7的乘客提供高效的服务。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在第一轿厢7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一轿厢吊轮37a。在第二轿厢35的下部设有多个第二轿厢吊轮37b。主绳索6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与固定在井道1上部的绳头梁(綱止め梁)38相连接。
主绳索6从第一端部侧开始顺次绕挂在第一轿厢吊轮37a、驱动绳轮4、偏导轮5以及第二轿厢吊轮37b上。即,第一和第二轿厢7、35由主绳索6以2∶1绕绳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其它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即使是像这样的2∶1绕绳方式的电梯装置,通过使用可移位至第一和第二位置的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也能够在确保足够的轿厢底面积的同时减小井道空间。
另外,也可以将2∶1绕绳方式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绕绳方式并不仅限于1∶1和2∶1的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图9中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在井道1的上部配置有使第一和第二轿厢7、35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40和第二驱动装置41。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40、41分别由薄型曳引机构成,它们在轿厢7、35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第一驱动装置40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第一驱动装置主体42;以及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主体42旋转的第一驱动绳轮43。第二驱动装置41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第二驱动装置主体44;以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主体44旋转的第二驱动绳轮45。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40、41配置成使驱动绳轮43、45的旋转轴为水平,而且驱动装置主体42、44相互对置。
在第一驱动绳轮43上绕挂有第一主绳索46。在第二驱动绳轮45上绕挂有第二主绳索47。第一和第二主绳索46、47的第一端部经第一轿厢7的两侧与第一轿厢7的下部相连接。第一和第二主绳索46、47的第二端部经第二轿厢35的两侧与第二轿厢35的下部相连接。即,第一和第二轿厢7、35由第一和第二主绳索46、47以1∶1绕绳方式悬吊。
在第一轿厢7的上部安装有第一上部缓冲器48,该第一上部缓冲器48用于缓和第一轿厢7一旦与井道顶部冲撞时的冲击。在第一轿厢7的下部安装有第一下部缓冲器49,该第一下部缓冲器49用于缓和第一轿厢7一旦与第二轿厢35冲撞时的冲击。
在第二轿厢35的上部安装有第二上部缓冲器50,该第二上部缓冲器50用于缓和第二轿厢35一旦与第一轿厢7冲撞时的冲击。在第二轿厢35的下部安装有第二下部缓冲器51,该第二下部缓冲器51用于缓和第二轿厢35一旦与井道底部冲撞时的冲击。可以使用例如弹簧式缓冲器、空气式缓冲器或者液压缓冲器来作为这些缓冲器48~51。其它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即使是使用了像这样的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40、41的双驱动方式的电梯装置,通过使用可移位至第一和第二位置的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也能够在确保足够的轿厢底面积的同时减小井道空间。
此外,由于使用了用于缓和第一和第二轿厢7、35之间的冲撞的冲击的缓冲器49、50,所以能够防止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第一和第二轿厢7、35一旦冲撞时的设备损伤。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在图中,在井道1中设置有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52、53。第一驱动装置52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第一驱动装置主体;以及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主体旋转的第一驱动绳轮。第二驱动装置53具有:包括电动机和制动器的第二驱动装置主体;以及通过第二驱动装置主体旋转的第二驱动绳轮。
在第一驱动装置52的附近设有第一偏导轮54。在第一驱动绳轮和第一偏导轮54上绕挂有多根第一主绳索55。在第二驱动装置53的附近设有第二偏导轮56。在第二驱动绳轮和第二偏导轮56上绕挂有多根第二主绳索57。
在第一主绳索55的第一端部连接有作为第一升降体的第一轿厢58。在第一主绳索55的第二端部连接有作为第二升降体的第一对重59。第一轿厢58和第一对重59由第一主绳索55以1∶1绕绳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并借助于第一驱动装置52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
在第二主绳索57的第一端部连接有作为第三升降体的第二轿厢60。在第二主绳索57的第二端部连接有作为第四升降体的第二对重61。第二轿厢60和第二对重61由第二主绳索57以1∶1绕绳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并借助于第二驱动装置53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
第一对重59配置在第一轿厢58的侧方,并且配置成当第一对重59与第一轿厢58位于相同高度时与第一轿厢58的侧面相对。此外,第二对重61配置在第二轿厢60的侧方,并且配置成当第二对重61与第二轿厢60位于相同高度时与第二轿厢60的侧面相对。
由于第一和第二轿厢58、6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轿厢7相同,所以在此省略说明。当第一和第二轿厢58、60中的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均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和第二轿厢58、60在垂直投影面上相互重叠。与此相对,当第一和第二轿厢58、60中的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均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和第二轿厢58、60可以交错。
在像这样的电梯装置中,通过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可以配置成使第一和第二轿厢58、60在垂直投影面上相互重叠,此外,通过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移位至第二位置,能够使第一和第二轿厢58、60可交错。因此,能够在确保足够的轿厢底面积的同时减小井道空间。并且,如果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14、15位于第一位置,则能够使第一和第一轿厢室14、15停止于最上层和最下层两层,从而能够防止运行方面的便利性降低。
此外,由于第一轿厢58的运行能够仅根据对第一轿厢58的呼叫登录来控制,第二轿厢60的运行能够仅根据对第二轿厢60的呼叫登录来控制,所以能够对使用第一和第二轿厢58、60的乘客提供高效的服务。
另外,第二轿厢也可以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轿厢8一样地仅具有一个轿厢室的结构。
此外,第二升降体和第四升降体也可以是轿厢而不是对重。
并且,用于使第一和第二轿厢室移位的驱动装置并不限定于螺纹式升降装置和齿轮式进给装置,还可以应用例如绳索式、缩放仪(pantograph)式、液压式等各种方式。

Claims (12)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
具有驱动绳轮的驱动装置;
绕挂在上述驱动绳轮上的主绳索;以及
由上述主绳索悬吊、并通过上述驱动装置在井道内升降的第一升降体和第二升降体,
上述第一升降体具有可分别容纳乘客的第一轿厢室和第二轿厢室,
上述第一和第二轿厢室可相对移位至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一位置、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轿厢室具有:当上述第一和第二轿厢室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彼此相对的第一内部出入口和第二内部出入口;以及开闭上述第一和第二内部出入口的第一内部门和第二内部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位置,上述第二轿厢室与上述第一轿厢室的后方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轿厢室相对于上述第二轿厢室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上述第二轿厢室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位置,上述第二轿厢室与上述第一轿厢室的上方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升降体具有可容纳乘客的第三轿厢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升降体与上述第一升降体同样地具有可移位至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的上述第一轿厢室和第二轿厢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升降体为对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升降体中的至少任一方上安装有缓冲器,该缓冲器用于缓和上述第一和第二升降体之间的冲撞的冲击。
10.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
具有第一驱动绳轮的第一驱动装置;
绕挂在上述第一驱动绳轮上的第一主绳索;
由上述第一主绳索悬吊、并通过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在井道内升降的第一升降体和第二升降体;
具有第二驱动绳轮的第二驱动装置;
绕挂在上述第二驱动绳轮上的第二主绳索;以及
由上述第二主绳索悬吊、并通过上述第二驱动装置在上述井道内升降的第三升降体和第四升降体,
上述第一升降体具有可分别容纳乘客的第一轿厢室和第二轿厢室,
上述第一和第二轿厢室可相对移位至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一位置、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并列的第二位置,
当上述第一和第二轿厢室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在垂直投影面上,上述第一升降体与上述第三升降体重叠,
当上述第一和第二轿厢室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第一升降体能够与上述第三升降体交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升降体为第一对重,
上述第三升降体为轿厢,
上述第四升降体为第二对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升降体与上述第一升降体同样地具有可移位至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的上述第一轿厢室和第二轿厢室。
CN2005800336454A 2005-08-11 2005-08-11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5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14722 WO2007020674A1 (ja) 2005-08-11 2005-08-11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5733A true CN101035733A (zh) 2007-09-12
CN101035733B CN101035733B (zh) 2012-05-23

Family

ID=37757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364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5733B (zh) 2005-08-11 2005-08-11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914188B1 (zh)
JP (1) JPWO2007020674A1 (zh)
KR (1) KR100932583B1 (zh)
CN (1) CN101035733B (zh)
WO (1) WO200702067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5063B (zh) * 2009-03-31 2011-05-04 赵长飞 民用高层建筑无源势能控速逃生电梯
CN105793184A (zh) * 2013-12-09 2016-07-2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设备
CN111252647A (zh) * 2020-03-11 2020-06-09 长沙宁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三厢双层停靠式电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13571A1 (de) * 2017-06-20 2018-12-20 Thyssenkrupp Ag Aufzugsystem
EP4219379A1 (en) * 2022-01-28 2023-08-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ounterweight having a variable ma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20080A (ja) * 1982-06-14 1983-12-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カゴ
JPS59153773A (ja) * 1983-02-04 1984-09-01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タ
JPS63110468U (zh) * 1987-01-08 1988-07-15
JPH03147691A (ja) * 1989-11-02 1991-06-24 Hitachi Ltd 複数乗りかご方式昇降設備
JP2904670B2 (ja) * 1993-03-04 1999-06-14 株式会社東芝 自走式エレベータ運行システム
US5419414A (en) * 1993-11-18 1995-05-30 Sakita; Masami Elevator system with multiple cars in the same hoistway
KR960029219A (ko) * 1995-01-28 1996-08-17 이종수 단독 권상기를 이용한 병렬 승강기
US5660249A (en) * 1995-11-29 1997-08-26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cabs transferred horizontally between double deck elevators
JP4270642B2 (ja) 1999-04-23 2009-06-0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5063B (zh) * 2009-03-31 2011-05-04 赵长飞 民用高层建筑无源势能控速逃生电梯
CN105793184A (zh) * 2013-12-09 2016-07-2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设备
CN111252647A (zh) * 2020-03-11 2020-06-09 长沙宁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三厢双层停靠式电梯
CN111252647B (zh) * 2020-03-11 2021-09-03 天津优视津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厢双层停靠式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14188A1 (en) 2008-04-23
EP1914188B1 (en) 2014-01-08
KR100932583B1 (ko) 2009-12-17
CN101035733B (zh) 2012-05-23
JPWO2007020674A1 (ja) 2009-02-19
KR20090084977A (ko) 2009-08-05
WO2007020674A1 (ja) 2007-02-22
EP1914188A4 (en)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5394C (zh) 具有建立保护区的缓冲器的电梯设备和建立保护区的方法
CN1120798C (zh) 一种带有可调节的顶边围栏构件的电梯
AU2018344311A1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increasing usable lifting height
US9102502B2 (en) Double-deck elevator
CN1721311A (zh) 具至少三个相互并列设置的垂直电梯竖井的电梯设备及控制其的方法
CN101035733A (zh) 电梯装置
JP6263650B2 (ja) 電車プラットホーム安全装置
CN1260319A (zh) 电梯装置
CN1436714A (zh) 无机器间牵引滑轮电梯系统
CN100335396C (zh) 缓冲器和具有这种缓冲器的电梯设备
CN102642749A (zh) 附带地板高度调节机构的电梯
EP2300347B1 (en) Underslung elevator car configuration
CN110040608A (zh) 具有线性致动器调整机构的双层电梯
CN101203450B (zh) 电梯装置
JP5046489B2 (ja) エレベータ
EP1693328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CN1681729A (zh) 无机房的电梯系统
CN1789103A (zh) 电梯装置
CN1294086A (zh) 双层电梯
CN1167196A (zh) 升降式停放系统
CN1675122A (zh) 电梯
EP3514097B1 (en) H frame for a double deck elevator
CN1882491A (zh) 电梯装置
CN1826280A (zh) 电梯装置
CN1727614A (zh) 立体停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8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