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9115B - 光学薄膜 - Google Patents

光学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9115B
CN105659115B CN201480047678.3A CN201480047678A CN105659115B CN 105659115 B CN105659115 B CN 105659115B CN 201480047678 A CN201480047678 A CN 201480047678A CN 105659115 B CN105659115 B CN 105659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film
optical thin
described adhesive
adhesive layer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76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9115A (zh
Inventor
金成洙
金恩瑛
朴珍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woo Fine Che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59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9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9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projection, e.g. combination of mirror and condenser and objective
    • G02B27/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projection, e.g. combination of mirror and condenser and objective for imaging minute objects, e.g. light-poin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30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包括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基材及形成于该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剂层。当把激光指示器指向粘附有所述光学薄膜的显示器时,本发明的光学薄膜不仅可以增强所述激光指示器的能见度,而且将所述光学薄膜粘附于在表面上具有微小突起部的经防眩光处理的显示器上时,所述光学薄膜可以抑制气泡的产生并防止能见度的降低,也可以具有优异的透射清晰度且使粘附与拆卸变得容易。

Description

光学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薄膜。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光学薄膜,即将激光指示器指向粘附有所述光学薄膜的显示器时,所述光学薄膜可以增强所述激光指示器的能见度,然而将所述光学薄膜粘附于经防眩光处理的显示器上时,所述光学薄膜还能抑制气泡的产生,且也可以容易地拆卸。
背景技术
通常,在会面或会议中进行报告时,普遍利用投影仪将数据图像投影在屏幕或墙壁上。此时,发言人通常在利用激光指示器指向所述屏幕的同时进行所述报告,这种激光指示器能将激光束投射在所投影的图像的任意位置上。在利用投影仪进行的屏幕投影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所投影的图像中,或者对比度降低,或者图像质量退化。
另外,最近会广泛地使用超过70寸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LCD)和等离子显示器(PDP)。因此,使得通过直接在显示器上播放图像而不用投影仪进行投影来进行报告成为了一种可能。然而,在显示器上播放图像来进行报告时,所述显示器本身会发光,这使得由激光指示器投射的激光束的能见度不佳。此外,为了提高所述显示器本身的显示质量,如果改善所述显示器表面上的防眩光性能,所述激光指示器的透射光的反射性也会受抑制。因此,可能会发生降低所述激光指示器的能见度的问题。
最近,如日本专利公布号2001-236181中所公开的内容,所述激光指示器很可能用作一种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指示操作的定位装置,从而使所述激光指示器的能见度变得越发重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光学薄膜,即将激光指示器指向粘附有所述光学薄膜的显示器时,所述光学薄膜可以增强所述激光指示器的能见度,然而将所述光学薄膜粘附于经防眩光处理的显示器上时,所述光学薄膜还能抑制气泡的产生,且也可以容易地拆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有所述光学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膜薄,该光学薄膜包括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基材及形成于该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剂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层在23℃下具有1.0×103~1.0×106Pa的储存弹性模量G'。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材的折射率,且所述粘合剂层与所述基材之间的折射率之差在0.1~0.3的范围内。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贴有所述光学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有至少240的透射清晰度。
有益效果
将激光指示器指向粘附有所述光学薄膜的显示器时,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以增强所述激光指示器的能见度。此外,当所述光学薄膜被粘附至通过防眩处理而在表面呈现出微小粗糙度的显示器上时,所述光学薄膜可以抑制气泡的产生,防止能见度的降低并展示出优异的透射清晰度,且进一步可容易地进行粘附与拆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薄膜包括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基材及形成于该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剂层。
所述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基材能通过光的刺激进行发光或变色。因此,当激光指示器指向贴有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的显示器时,所指的部分会因所述激光指示器的光而发光或变色,从而增强所述激光指示器的能见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基材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在所述基材上涂敷用于形成光致发光层的组合物、或混合用于形成光致发光层的组合物和用于形成所述基材薄膜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不受特别限制地使用本领域所知的任何常用的光学透明薄膜。然而,在其中,优选地使用具有优异的透明度、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的薄膜。
这里使用的基材的材料可包括,例如,聚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酰胺类树脂、酰亚胺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砜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醚-酮醚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乙烯醇类树脂、偏二氯乙烯类树脂、丁缩醛乙烯类树脂、烯丙基类树脂、聚甲醛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等。
所述基材薄膜的厚度不受特定范围的限制,然而,例如可使用5~200㎛的厚度,优选地使用5~150㎛的厚度。当所述基材薄膜的厚度小于5㎛时,该基材薄膜的机械强度可能会下降,而当所述基材薄膜的厚度超过200㎛时,其韧性会下降,从而在粘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泡。
这里使用的光致发光材料是指一种通过光的刺激而发光或变色的材料,这类材料包括通过紫外线发光的材料、通过紫外线变色的材料、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等。
所述通过紫外线发光的材料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光致发光颜料、光致发光染料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任意组合使用。
所述光致发光颜料可包括,例如,有机荧光颜料、无机荧光颜料等。所述光致发光颜料可包括,例如,二苯乙烯衍生物类染料、咪唑衍生物类染料、苯并咪唑类染料、香豆素衍生物类染料、联苯胺类染料等。
所述光致发光的颜料和染料可以固态、液态、粉末等形式使用,且优选地以粉末形式使用。
所述光致发光粉末可包括,例如,镧系配合物、有机荧光材料、无机荧光材料等,优选为镧系配合物。
所述镧系配合物是指含有镧系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所述镧系金属元素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铕、铽、镝、钐等,且可优选地使用铕。所述铕配合物可包括,例如,三(二苯甲酰甲烷)单(1,10-菲咯啉)铕(III)(以下统称为Eu(DBM)3Phen)、三(二萘甲烷)单(1,10-菲咯啉)铕(III)(以下统称为Eu(DNM)3Phen)等。
所述通过紫外线发光的材料的最大激发波长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所述最大激发波长可以为300~450nm,优选为350~420nm。这与所使用的所述激光指示器的激光的光及显示器的光源有关。当所述光的波长大于450nm时,相当于可见光区域,它会与所述显示器的光源重叠在一起,从而降低能见度。
所述通过紫外线发光的材料的含量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基于所述基材总计100重量份,所述材料的含量可以为0.001~10重量份,优选为0.005~5重量份。当所述通过紫外线发光的材料的含量在0.001~10重量份的范围内时,可足以展示出光致发光效果,且其中可以包含适量的其他成分,从而能够维持合适的硬度。
所述通过紫外线变色的材料可以为光致变色染料,例如,可以使用螺吡喃类化合物、螺恶嗪类化合物、萘类化合物、二(甲苯基)二苯基丁三烯,三硝基芴酮等。
所述通过紫外线变色的材料的最大激发波长不受特别限制,例如,该最大激发波长可以为300~450nm,优选为350~420nm。这与所使用的所述激光指示器的激光的光及显示器的光源有关。当所述光的波长大于450nm时,相当于可见光区域,它会与所述显示器的光源重叠在一起,从而降低能见度。
所述通过紫外线变色的材料的含量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基于所述基材总计100重量份,所述材料的含量可以为0.001~30重量份,优选为0.005~20重量份。
所述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为一种吸收红外线并发射可见光的材料,且所述材料是通过红外线仅在所述红外线光源入射的位置处可逆地自行发射可见光。
所述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的具体实施例可包括选自双光子吸收材料、二次谐波产生材料、通过激发态吸收的上转换材料、通过致敏能量转移的上转换材料、通过协同发光的上转换材料、通过协同致敏的上转换材料和通过光子雪崩的上转换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所述双光子吸收材料是指同时吸收两个光子的材料,其例子可包括PSPI(反式-4-[对-(吡咯烷基)苯乙烯基]-N-甲基吡啶碘盐)等,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二次谐波产生材料是指一种展现出非线性光学现象的材料,该材料与一种新光子耦合,该新光子的能量在材料中被双倍吸收,其例子可包括查耳酮衍生物等,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通过激发态吸收的上转换材料可包括其中有三价镧系离子掺杂的Y3Al5O12、BaTiO3、ZrO2、Y2O3或ZBLAN,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通过致敏能量转移的上转换材料可包括有三价镧系离子与Yb3+共掺的NaYF4、BaY2F8、Y2O3、Gd2BaZnO5、La2BaZnO5、玻璃或玻璃陶瓷,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通过协同发光的上转换材料可包括LaF3:Pr3+等,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通过协同致敏的上转换材料可包括有Yb3+ 与Tb3+共掺的SrCl2、Cs3Tb2Br9、玻璃或PFBS(全氟丁基磺酸盐),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通过光子雪崩的上转换材料可包括其中有三价镧系离子掺杂的LaCl3、LiYF4或YAlO3,但并不限于此。
这里使用的三价镧系离子可包括Er3+、Tm3+、Ho3+或Pr3+,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的最大激发波长不受特别限制,例如,该最大激发波长可以为700~1600nm。当所述光的波长小于700 nm时,它是可见光区域的光源,从而存在无法用视觉识别出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的自行发光的问题。当所述光的波长超过1600nm时,所述自行发射的光的波长不属于可见光,从而存在难以用视觉识别出所指的位置的问题。
所述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的含量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基于所述基材总计100重量份,所述材料的含量为0.001~30重量份,优选为0.005~20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层形成在所述基材的一个表面上,能使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粘付在所要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粘附至透明材料如玻璃或塑料上,或者只有在需要时仅将所述光学薄膜置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来加以使用。然而,此时,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所述光学薄膜之间会形成间隙,而产生界面反射和云纹,致使能见度降低。因此,优选地将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粘附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侧表面上。
通常,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在其可见侧表面上包括防眩层或防反射层,以防止因外部光的反射而使能见度下降。所述防眩层在所述显示器的表面上通过透明微小颗粒或表面粗糙化来形成微小的粗糙度,使得外部光源不规则地进行反射。然而,当在粘附本发明的光学薄膜的粘合剂层时,所述微小的粗糙度可能产生气泡,从而导致因界面反射引起的能见度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层在23℃下具有1.0×103~1.0×106Pa的储存弹性模量(G')。
通过对所述粘合剂层的储存弹性模量进行如上调整,可以抑制气泡的产生,防止能见度的下降,并使粘附与拆卸变得容易。当储存弹性模量(G')小于1.0×103 Pa时,所述层是柔软的,因而其端部可能会下垂,而当储存弹性模量(G')超过1.0×106Pa时,在粘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从而可以使能见度下降。
在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材的折射率,且所述粘合剂层与所述基材之间的折射率之差在0.1~0.3的范围内。
通过使所述粘合剂层与所述基材之间的折射率之差变得最大来提高界面反射,这可以进一步改善所述激光指示器的能见度。
所述粘合剂层可以通过利用粘合剂组合物来形成,且该粘合剂组合物包含粘合剂树脂、交联剂和添加剂。
所述粘合剂树脂为具有可起到粘合剂作用的粘合强度的树脂,其具体例子可包括常用的聚合物,如丙烯酸类共聚物、聚氨酯类共聚物、天然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 -苯乙烯(SIS)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SEBS)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聚异丁烯、丁基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等。优选地,可以使用丙烯酸类共聚物、聚氨酯类共聚物或硅橡胶。
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的例子可包括,在烷基中具有1-14个碳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具有可交联基团的单体的共聚物。
所述聚氨酯类共聚物可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
所述硅橡胶可包括聚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等。
所述交联剂是通过适当地交联所述丙烯酸类共聚物来增强所述粘合剂树脂的凝聚力的,所述交联剂的例子可包括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类树脂、氮丙啶类化合物等,且优选为异氰酸酯化合物或环氧化合物。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种交联剂任意组合使用。
作为所述添加剂,可以根据用途使用:具有粘合力的树脂、抗氧化剂、腐蚀抑制剂、均化剂、表面润滑剂、染料、颜料、消泡剂、填充剂、光稳定剂等,以调节粘合强度、凝聚性、粘度、弹性模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等。
所述粘合剂层可通过将所述粘合剂组合物涂敷于所述基材上的方法来形成。
这种涂敷方法不受特别限制,只要是本领域中常用的方法即可,例如,可以使用如棒涂布机、气刀、凹版印刷、反向辊、湿润辊、喷雾、刀片、模涂布机、注塑或旋涂的方法。
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6~200㎛,更优选为6~100㎛。当所述厚度小于6㎛时,可能难以缓冲从外部产生的冲击,尤其当被粘附在所述防眩光处理膜上时,会产生气泡,从而降低能见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层当被粘附在所述防眩光处理膜上时具有0.005~0.1N/25mm的初期粘合强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剂层当被粘附在所述防眩光处理膜上时具有0.005~1N/25mm的加热粘合强度。当所述粘合强度小于0.005N/25mm时,所述层容易被剥离,而当所述粘合强度超过1N/25mm时,可能难以拆卸。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贴有所述光学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被粘附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侧表面上,且其透射清晰度至少为240。
图像显示装置的种类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显示装置(PDP)、电致发光显示装置(EL)、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等。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光学薄膜可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粘合剂层上的离型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比实施例和实验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实施例、对比实施例和实验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不会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制备实施例1:包含通过紫外线发光的材料的基材的制备
在金属带的表面上挤出厚400㎛、宽600mm的片状浇铸原液,该浇铸原液由以下成分组成:18.5wt.%的含有作为纤维素成分的三醋酸纤维素(TAC)和少量的作为增塑剂的磷酸三苯酯(TPP)的固态物、0.1wt.%的通过紫外线发光的材料(镧系配合物(三(二苯甲酰甲烷)单(1,10-菲咯啉)铕(III)))、以及81.4wt.%的二氯甲烷溶剂。旋转并移动所述金属带,以使所述溶剂蒸发,并形成厚度为90㎛的纤维素薄膜。然后,在120℃下干燥所得薄膜,来制备所要的纤维素薄膜。
制备实施例2:包含通过紫外线变色的材料的基材的制备
在金属带的表面上挤出厚400㎛、宽600mm的片状浇铸原液,该浇铸原液由以下成分组成:18.5wt.%的含有作为纤维素成分的三醋酸纤维素(TAC)和少量的作为增塑剂的磷酸三苯酯(TPP)的固态物、0.5wt.%的通过紫外线变色的材料(螺吡喃类化合物(1’,3'-二氢-1',3',3'-三甲基-6-硝化螺[2H-1-苯并吡喃-2,2'- (2H)-吲哚))、以及81wt.%的二氯甲烷溶剂。旋转并移动所述金属带,以使所述溶剂蒸发,并形成厚度为90㎛的纤维素薄膜。然后,在120℃下干燥所得薄膜,来制备所要的纤维素薄膜。
制备实施例3:包含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的基材的制备
在已吹扫过氩气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6mmol的CF3COONa、0.75mmol的Y(CF3COO)3、0.16mmol的Yb(CF3COO)3、0.03mmol的Er(CF3COO)3、60 mmol的油酸和60mmol的1-十八烷。在120℃下保持所述溶液30分钟,而后在330℃下以每分钟8度的升温速率进行加热,然后冷却至室温。将经冷却的溶液加入到过量的丙酮中。沉淀所述纳米粒子,然后离心分离并制备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即NaYF4纳米粒子,其中掺杂有17 mol%的Yb3+与3mol%的Er3+【请见J.Phys. Chem. C Vol. 114, No. 1,第610-616页】。
在金属带的表面上挤出厚400㎛、宽600mm的片状浇铸原液,该浇铸原液由以下成分组成:18.5wt.%的含有作为纤维素成分的含有三醋酸纤维素(TAC)和少量的作为增塑剂的磷酸三苯酯(TPP)的固态物、0.5wt.%的所述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NaYF4纳米粒子,其中掺杂有17 mol%的Yb3+和3mol%的Er3+)、以及81wt.%的二氯甲烷溶剂。旋转并移动所述金属带,以使所述溶剂蒸发,并形成厚度为90㎛的纤维素薄膜。然后,在120℃下干燥所得薄膜,来制备所要的纤维素薄膜。
对比实施例1-3:
通过在制备实施例1中获得的基材上进行涂敷来形成储存弹性模量(G')为1.4 ×106、厚度为20㎛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然后将该层粘附至经表面处理的薄膜上,所述经表面处理的薄膜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侧的外表面上且因表面的微小粗糙度而具有0~19%的外侧雾度,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初始粘合强度、加热粘合强度、外观和透射清晰度,且在下面表1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1)初始粘合强度
将所制备的标本切成25mm×100mm的大小,在23℃、RH50%的条件下将其静置1小时,然后通过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UTM, Instron),以300 mm/分钟的剥离速率及180°的剥离角度进行剥离,以测量所述初始粘合强度。此时,所述测量是在23℃、RH50%的条件下进行的。
(2)加热粘合强度
除了在50℃下将所切的标本静置24小时之外,根据与所述初始粘合强度相同的测量方法,测量所述加热粘合强度。
(3)外观
将所制备的标本粘附至防眩光膜上,然后用三波长落地灯(Three-wavelengthstand light)进行反射,以基于能否清晰地看见落地灯的形状来评估所述外观,判断如下:
外观○:所述落地灯的形状清晰可见
外观X:所述落地灯的形状在视觉上模糊(产生微小气泡)。
(4)透射清晰度
通过使用透射清晰度测量装置(ICM-1T, Suga Tester Instruments Co., Ltd.)来测量各薄膜的透射清晰度(%)。所述透射清晰度表示通过计算透过所述薄膜的光的透光率而获得的图像清晰度,是与JIS K7105相对应的。所述透射清晰度的值是用狭缝间隔为0.125mm、0.5mm、1.0mm和2.0mm的4种光学光线来测量的图像清晰度值之和。
实施例1-2:
通过在制备实施例1中获得的基材上进行涂敷来形成储存弹性模量(G')为1.1 ×105、厚度为20㎛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然后将该层粘附至经表面处理的薄膜上,该经表面处理的薄膜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侧面的外表面上且因表面的微小粗糙度而具有5~19%的外侧雾度,通过用与对比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测量初始粘合强度、加热粘合强度、外观和透射清晰度,且在下面表1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实施例3-4:
除了在制备实施例1中获得的基材上进行涂敷来形成储存弹性模量(G')为3.7 ×104、厚度为20㎛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且在下面表1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实施例5-6:
除了在制备实施例1中获得的基材上进行涂敷来形成储存弹性模量(G')为2.5 ×103、厚度为20㎛的硅氧烷类粘合剂层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且在下面表1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实施例7-8:
除了在制备实施例1中获得的基材上进行涂敷来形成储存弹性模量(G')为4.9×105、厚度为20㎛的硅氧烷类粘合剂层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且在下面表1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实施例9-10:
除了在制备实施例1中获得的基材上进行涂敷来形成储存弹性模量(G')为2.5 ×105、厚度为20㎛的聚氨酯类粘合剂层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且在下面表1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表1】
如上表1中所示,可以确定,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具有极为优异的透射清晰度,即使将所述光学薄膜粘附至防眩光膜上也不会产生气泡。此外,可以确定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具有低的初始粘合强度和加热粘合强度,从而容易进行再剥离。
实施例11-13和对比实施例4-6:
当所述基材的折射率在1.2~1.8范围内,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为1.5,且用在贴有所述粘合剂层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可见侧表面上的防眩光层的折射率为1.5时,计算从所述基材中含有的光致发光材料中发射出来并由所述可见侧的正面吸收的光的强度,且在下面表2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对比实施例7:
除了所述基材的折射率为1.7,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为1.7之外,根据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法进行所述计算。
【表2】
如表2中所示,通过使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材的折射率并使两者折射率之差为0.1~0.3,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可进一步改善所述激光指示器的能见度,从而增强所述光强度。
实施例14:
在制备实施例1中获得的基材上进行涂敷来形成储存弹性模量(G')为1.1 ×105、厚度为20㎛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然后将该粘合剂层粘附至贴有外侧雾度为19%的经表面处理的薄膜的LCD(液晶显示器)的可见侧上,来评估指示点的能见度,且在下面表3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1)指示点的能见度的评估
为了评估紫外线或红外线光源所指向的位置的能见度,通过下面标准,用肉眼评估所述位置的能见度。
○:视觉上可良好识别。
X:无法用视觉识别。
实施例15:
除了在制备实施例2中获得的基材上涂敷所述粘合剂之外,根据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法进行所述评估,且在下面表3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实施例16:
除了在制备实施例3中获得的基材上涂敷所述粘合剂之外,根据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法进行所述评估,且在下面表3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对比实施例8:
除了使用由0.0005wt.%的通过紫外线发光的材料(镧系配合物(三(二苯甲酰甲烷)单(1,10-菲咯啉)铕(III)))组成的浇铸原液之外,根据与制备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纤维素薄膜。用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法进行所述评估,且在下面表3中展示由此获得的结果。
【表3】
如表3所示,可确定的是,在实施例14~16中分别使用作为光致发光材料的通过紫外线发光的材料、通过紫外线变色的材料和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时,能见度是优异的,但在对比实施例8中使用了少量的光致发光材料,此时所述指示点无法用视觉进行识别。
尽管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些仅为优选实施例,且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的。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变化及修改。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将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进行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光学薄膜,其包括含有光致发光材料的基材及形成于该基材的一个表面上的粘合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材的折射率,且所述粘合剂层与所述基材之间的折射率之差在0.1~0.3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发光材料为通过紫外线发光的材料,且所述光致发光材料的最大激发波长在300~450nm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发光材料为通过紫外线变色的材料,且所述光致发光材料的最大激发波长在300~450nm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发光材料为通过红外线发光的材料,且所述光致发光材料的最大激发波长在700~1600nm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在23℃下具有1.0×103~1.0×106Pa的储存弹性模量(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通过使用粘合剂组合物来形成,该粘合剂组合物包含粘合剂树脂、交联剂和添加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树脂为丙烯酸类共聚物、聚氨酯类共聚物或硅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当被粘附在防眩光膜上时具有0.005~0.1N/25mm的初期粘合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当被粘附在防眩光膜上时具有0.005~1N/25mm的加热粘合强度。
10.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在该图像显示装置上粘附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透射清晰度为至少24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薄膜包括位于所述粘合剂层上的离型膜。
CN201480047678.3A 2013-08-30 2014-08-20 光学薄膜 Active CN1056591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03906 2013-08-30
KR1020130103906A KR101919163B1 (ko) 2013-08-30 2013-08-30 광학 필름
PCT/KR2014/007730 WO2015030413A1 (ko) 2013-08-30 2014-08-20 광학 필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9115A CN105659115A (zh) 2016-06-08
CN105659115B true CN105659115B (zh) 2018-06-19

Family

ID=52586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7678.3A Active CN105659115B (zh) 2013-08-30 2014-08-20 光学薄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66468B2 (zh)
KR (1) KR101919163B1 (zh)
CN (1) CN105659115B (zh)
WO (1) WO20150304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5264B2 (en) * 2015-12-15 2018-06-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hin protective display film
KR101856837B1 (ko) * 2016-01-21 2018-06-1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및 포인팅 표시장치
KR20180062295A (ko) * 2016-11-30 2018-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부재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EP3431570B1 (en) * 2017-07-21 2019-10-02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New composition with enhanced luminescence
CN107608115A (zh) * 2017-09-30 2018-0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面板的基板和显示面板
US11525048B2 (en) 2017-11-28 2022-12-13 Lg Chem, Ltd. Visibility improving film 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0824802A (zh) * 2019-10-28 2020-02-21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88255A (zh) * 2019-11-19 2020-03-1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708211A (zh) * 2020-06-12 2020-09-25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6181A (ja) * 2000-02-22 2001-08-31 Fuji Electric Co Ltd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3733915B2 (ja) * 2002-02-12 2006-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209598A (ja) * 2007-02-26 2008-09-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CN101533110A (zh) * 2008-03-11 2009-09-1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提高激光指示器可视性的薄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激光指示器显示方法
KR20090124431A (ko) * 2008-05-30 2009-12-03 최아영 광변색성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848021B2 (en) * 2006-02-17 2010-12-07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20120076035A (ko) * 2010-12-29 2012-07-0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30062865A (ko) * 2011-12-05 2013-06-13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발광물질을 포함하는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1966B2 (en) * 1999-06-14 2010-01-0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Re-release adhesive and re-release adhesive sheet
JP4182467B2 (ja) * 2001-12-27 2008-1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791806B2 (ja) * 2002-07-30 2006-06-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200404842A (en) 2002-07-30 2004-04-01 Nitto Denko Corp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70042173A1 (en) * 2005-08-22 2007-02-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717949B2 (ja) * 2009-01-26 2015-05-1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1592581B1 (ko) * 2009-10-19 2016-02-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EP2312346B1 (en) 2009-10-19 2013-03-20 LG Innotek Co., Ltd. Optical film and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556437B2 (en) * 2009-12-17 2013-10-15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lighting unit
CN102823001A (zh) * 2010-03-30 2012-12-1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
KR101372084B1 (ko) * 2010-06-29 2014-03-07 쿨레지 라이팅 인크. 항복형 기판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KR101742680B1 (ko) * 2010-12-27 2017-06-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36181A (ja) * 2000-02-22 2001-08-31 Fuji Electric Co Ltd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JP3733915B2 (ja) * 2002-02-12 2006-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US7848021B2 (en) * 2006-02-17 2010-12-07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8209598A (ja) * 2007-02-26 2008-09-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CN101533110A (zh) * 2008-03-11 2009-09-1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提高激光指示器可视性的薄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和激光指示器显示方法
KR20090124431A (ko) * 2008-05-30 2009-12-03 최아영 광변색성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20076035A (ko) * 2010-12-29 2012-07-0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30062865A (ko) * 2011-12-05 2013-06-13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발광물질을 포함하는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디스플레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66468B2 (en) 2017-09-19
WO2015030413A1 (ko) 2015-03-05
KR101919163B1 (ko) 2018-11-15
KR20150025834A (ko) 2015-03-11
CN105659115A (zh) 2016-06-08
US20160187663A1 (en)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9115B (zh) 光学薄膜
CN104093800B (zh) 光固化性透明粘合片用组合物、光学用粘合片
CN109072013A (zh) 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层叠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层叠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3069307B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9073813A (zh) 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US10215902B2 (en) Achromatic dye-based polarization element, and polarization plate
CN103102815A (zh) 粘合片
CN103901521B (zh) 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19147865A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09791243A (zh) 液晶组合物、光学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9073810A (zh) 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US7892386B2 (en) Radiation-curable fluorescing compositions
CN109072015A (zh) 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层叠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层叠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8027466A (zh)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16169363A (ja)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からなる積層体、及び該積層体を用いた物品
JPWO2010032583A1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積層体
JP2008225136A (ja)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4559894A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
CN105492564B (zh) 偏振膜用固化型胶粘剂、偏振膜、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200011104A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21526660A (ja) 偏光板、これを含む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偏光板用接着剤組成物
KR20150086663A (ko) 광학 필름
JP2015061754A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533644A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含む画像表示装置
KR101469257B1 (ko) 광학필름용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광학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