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4160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4160A
CN105564160A CN201510587310.2A CN201510587310A CN105564160A CN 105564160 A CN105564160 A CN 105564160A CN 201510587310 A CN201510587310 A CN 201510587310A CN 105564160 A CN105564160 A CN 105564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shoulder
rill
main groove
la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73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4160B (zh
Inventor
永濑将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64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4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4Circumferential groove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Narrow grooves, i.e. having a width of less than 3 m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5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86Continuous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的充气轮胎。充气轮胎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在胎面部(2)设置有内侧胎肩主沟(3A)、外侧胎肩主沟(3B)以及中央主沟(4),由此划分出内侧胎肩陆地部(8A)和内侧中间陆地部(7A)。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1)比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2)大、且是胎面接地宽度的9.0%~10.0%。内侧胎肩陆地部的宽度(W4)与内侧中间陆地部的宽度(W3)的比(W4/W3)为1.3~1.4。在内侧胎肩陆地部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有多个胎肩横沟(10)。胎肩横沟的沟宽(W5)与胎肩横沟(10)的轮胎周向上的配置间距(P1)的比(W5/P1)为0.18~0.25。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有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的充气轮胎。对于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而言,向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肩主沟具有比向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大的沟宽。
对于这样的充气轮胎而言,在外侧胎肩主沟能够期待较高的排水性,但内侧胎肩主沟的排水性较低。另一方面,充气轮胎通常以形成负的外倾角的方式安装于车辆。因此,出现接地面的轮胎周向长度在车辆内侧比在车辆外侧大的趋势。因此,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存在如下问题:容易在接地面的内侧胎肩主沟附近产生水漂现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789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其特征在于,在胎面部设置有:内侧胎肩主沟,向车辆安装时该内侧胎肩主沟在处于车辆内侧的第一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外侧胎肩主沟,向车辆安装时该外侧胎肩主沟在处于车辆外侧的第二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以及中央主沟,其在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与上述外侧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由此划分出上述内侧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内侧胎肩陆地部、以及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与上述中央主沟之间的内侧中间陆地部,上述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1比上述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2大,并且为胎面接地宽度的9.0%~10.0%,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宽度W4与上述内侧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宽度W3的比W4/W3为1.3~1.4,在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有多个胎肩横沟,这些胎肩横沟从上述第一接地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在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内形成终端,上述胎肩横沟的沟宽W5与上述胎肩横沟的轮胎周向上的配置间距P1的比W5/P1为0.18~0.25。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在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连通的胎肩细沟,上述胎肩细沟包含:内侧细沟部,其在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踏面上的沟宽为2mm以上、且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以及刀槽花纹状部,其在上述踏面上的沟宽不足2mm。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上述内侧细沟部延伸到比上述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上的内端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上述刀槽花纹状部包含:第一部分,其从上述内侧细沟部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以及第二部分,其与上述第一部分的轮胎轴向外侧相连、且沿轮胎轴向延伸到上述第一接地端。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在上述内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将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与上述中央主沟之间连通的中间细沟,上述中间细沟的轮胎轴向上的外端部与将上述内侧细沟部沿轮胎轴向朝上述内侧中间陆地部侧投影而得的区域交叉。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优选地,在上述内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将上述内侧胎肩主沟与上述中央主沟之间连通的中间细沟,上述中间细沟包含在上述内侧中间陆地部的踏面上的沟宽不足2mm的刀槽花纹状部,上述中间细沟的上述刀槽花纹状部相对于轮胎轴向朝与上述第一部分相反的方向倾斜。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在胎面部设置有:内侧胎肩主沟,向车辆安装时该内侧胎肩主沟在处于车辆内侧的第一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外侧胎肩主沟,向车辆安装时该外侧胎肩主沟在处于车辆外侧的第二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以及中央主沟,其在内侧胎肩主沟与外侧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由此划分出内侧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内侧胎肩陆地部、以及内侧胎肩主沟与中央主沟之间的内侧中间陆地部。
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1比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2大,并且是胎面接地宽度的9.0%~10.0%。由此,内侧胎肩主沟发挥了优异的排水性,水漂现象得到有效的抑制。
一般在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1比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2大的情况下,若内侧胎肩陆地部的宽度与内侧中间陆地部的宽度大不相同,则宽度小的陆地部容易过度变形,呈现出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降低的趋势。在本发明中,将内侧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宽度W4与内侧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宽度W3的比W4/W3设为1.3~1.4,由此能够使接地压力均匀地作用于内侧胎肩陆地部以及内侧中间陆地部的双方。由此,接地压力均匀地作用于内侧中间陆地部和内侧胎肩陆地部,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的结构相辅相成,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
并且,在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1比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2大的情况下,呈现出内侧胎肩陆地部的刚性降低的趋势。在本发明的内侧胎肩陆地部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有多个胎肩横沟,这些胎肩横沟从第一接地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在内侧胎肩陆地部内形成终端。由此,因增大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而引起的内侧胎肩陆地部的刚性的降低得到抑制,进而能够获得优异的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胎肩横沟的沟宽W5与各胎肩横沟的轮胎周向上的配置间距P1的比W5/P1为0.18~0.25。由此,在配置了具有上述结构的内侧胎肩主沟、内侧中间陆地部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情况下,内侧胎肩陆地部的刚性以及胎肩横沟的排水性实现了最优化。
如上,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体确定了因形成负的外倾角而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的车辆内侧的各陆地部以及各沟的结构。由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综合地使内侧胎肩主沟以及胎肩横沟的排水性、和内侧中间陆地部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的刚性实现最优化。因此,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胎面部的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胎肩细沟的放大图。
图5(a)是图4中的刀槽花纹状部的B-B线剖视图,图5(b)是图4中的细沟部的C-C线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的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的内侧中间陆地部以及外侧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8是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胎面部;3A…内侧胎肩主沟;3B…外侧胎肩主沟;4…中央主沟;7A…内侧中间陆地部;8A…内侧胎肩陆地部;10…胎肩横沟;Te1…第一接地端;Te2…第二接地端;W1…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2…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3…内侧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宽度;W4…内侧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宽度;W5…胎肩横沟的沟宽;P1…胎肩横沟的轮胎周向上的配置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的一个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例如用于轿车。
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例如具有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的胎面花纹。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分别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时的车辆内侧A和车辆外侧B。向车辆安装的方向例如在胎侧部(未图示)等处由文字、符号表示。
如图1所示,在轮胎1的胎面部2设置有在接地端Te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胎肩主沟3、和在胎肩主沟3的轮胎轴向内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中央主沟4。
“接地端Te”是使组装于正规轮辋(未图示)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承受正规载荷、且使其以0°的外倾角与平面地面接触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接地端Te包含向车辆安装时处于车辆内侧A的第一接地端Te1、和向车辆安装时处于车辆外侧B的第二接地端Te2。
“正规轮辋”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Rim”,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INFLATIONPRESSURE”。
“正规载荷”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表示“最大负荷能力”,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LOADCAPACITY”。
本实施方式中的胎肩主沟3以及中央主沟4例如以直线状延伸。胎肩主沟3以及中央主沟4例如也可以以锯齿形状或者波状延伸。
胎肩主沟3包含设置于第一接地端Te1侧的内侧胎肩主沟3A、和设置于第二接地端Te2侧的外侧胎肩主沟3B。
内侧胎肩主沟3A的沟宽W1比外侧胎肩主沟3B的沟宽W2大,并且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9.0%~10.0%。由此,内侧胎肩主沟3A发挥优异的排水性,水漂现象得到有效的抑制。胎面接地宽度TW是上述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的第一接地端Te1与第二接地端Te2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
外侧胎肩主沟3B的沟宽W2优选为内侧胎肩主沟3A的沟宽W1的0.95倍以下,更优选为0.90倍以下,另外,优选为0.75倍以上,更优选为0.80倍以上。这样的外侧胎肩主沟3B维持了胎面部2的车辆外侧的刚性且发挥了优异的排水性。
中央主沟4例如设置在内侧胎肩主沟3A与外侧胎肩主沟3B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的中央主沟4例如在轮胎赤道C上设置有1个。中央主沟4例如也可以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设置有一对。
中央主沟4例如具有比内侧胎肩主沟3A以及外侧胎肩主沟3B的沟宽大的沟宽W6。由此,在湿路行驶时,容易将轮胎赤道C附近的水排出,水漂现象得到有效的抑制。
中央主沟4的沟宽W6例如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9.0%~11.0%。这样的中央主沟4在湿路行驶时有效地将轮胎赤道C附近的水向轮胎外侧排出。
作为优选的方式,内侧胎肩主沟3A的沟宽W1、外侧胎肩主沟3B的沟宽W2以及中央主沟4的宽度W6的总和W1+W2+W6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0.26倍以上,更优选为0.27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29倍以下,更优选为0.28倍以下。由此,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
图2中示出了图1中的胎面部2的A-A线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轿车用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各胎肩主沟3A、3B的沟深d1以及中央主沟4的沟深d2例如优选为5.0mm~12.0mm。
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上述主沟,在胎面部2划分出内侧胎肩陆地部8A、外侧胎肩陆地部8B、内侧中间陆地部7A、外侧中间陆地部7B。内侧胎肩陆地部8A设置于内侧胎肩主沟3A的轮胎轴向外侧。外侧胎肩陆地部8B设置于外侧胎肩主沟3B的轮胎轴向外侧。内侧中间陆地部7A设置在内侧胎肩主沟3A与中央主沟4之间。外侧中间陆地部7B设置在外侧胎肩主沟3B与中央主沟4之间。
内侧中间陆地部7A的轮胎轴向宽度W3以及外侧中间陆地部7B的轮胎轴向宽度W7分别例如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0.1倍~0.15倍。作为优选的方式,内侧中间陆地部7A的宽度W3与外侧中间陆地部7B的宽度W7相等。由此,各中间陆地部7A、7B的不均匀磨损得到抑制。
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轮胎轴向宽度W4以及外侧胎肩陆地部8B的轮胎轴向宽度W8分别例如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0.2倍~0.25倍。作为优选的方式,外侧胎肩陆地部8B的宽度W8优选比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宽度W4大。这样的外侧胎肩陆地部8B特别有助于提高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
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轮胎轴向宽度W4、与内侧中间陆地部7A的轮胎轴向宽度W3的比W4/W3为1.3~1.4。
一般在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1较大的情况下,若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宽度与内侧中间陆地部7A的宽度大不相同,则宽度小的陆地部容易过度变形,呈现出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降低的趋势。在本发明中,考虑到轮胎以形成负的外倾角的方式而安装于车辆的情况,使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宽度W4略大于内侧中间陆地部7A的宽度W3,使上述比W4/W3处于上述范围。由此,能够使接地压力均匀地作用于内侧胎肩陆地部以及内侧中间陆地部的双方。因此,接地压力均匀地作用于内侧中间陆地部与内侧胎肩陆地部,与上述内侧胎肩主沟的结构相辅相成,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
图3中示出了图1中的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在内侧胎肩陆地部8A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有多个胎肩横沟10。各胎肩横沟10从第一接地端Te1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在内侧胎肩陆地部8A内形成终端。
在内侧胎肩主沟3A的沟宽W1比外侧胎肩主沟3B的沟宽W2大的情况下,呈现出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刚性降低的趋势。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上述那样的胎肩横沟10,因增大内侧胎肩主沟3A的沟宽W1而引起的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刚性的降低得到抑制,进而获得优异的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胎肩横沟10例如具有5.0mm~8.0mm的沟宽W5。胎肩横沟10的轮胎轴向长度L1例如为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轮胎轴向宽度W4的0.65倍~0.90倍。这样的胎肩横沟10能够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
胎肩横沟10的沟宽W5与胎肩横沟10的轮胎周向上的配置间距P1的比W5/P1为0.18~0.25。上述比W5/P1更优选为0.20~0.22。由此,在配置了具有上述结构的内侧胎肩主沟3A、内侧中间陆地部7A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情况下,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刚性以及胎肩横沟10的排水性实现了最优化。
在上述比W5/P1小于0.18的情况下,胎肩横沟10的沟宽W5相对于配置间距P1变小,湿路性能有可能降低。相反,在上述比W5/P1大于0.25的情况下,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刚性降低,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有可能降低。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体确定了因负的外倾角而作用有较大的接地压力的车辆内侧的各陆地部以及各沟的结构。由此,本发明的轮胎1综合地使内侧胎肩主沟3A以及胎肩横沟10的排水性、和内侧中间陆地部7A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刚性实现了最优化。因此,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得到均衡的提高。
胎肩横沟10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1例如优选为朝向轮胎轴向内侧递增。这样的胎肩横沟10在湿路行驶时能够将沟内的水有效地向接地端Te侧引导。
优选在内侧胎肩陆地部8A例如设置有与内侧胎肩主沟3A连通的胎肩细沟11。胎肩细沟11例如具有比胎肩横沟10的沟宽小的沟宽。
图4中示出了图3中的胎肩细沟11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胎肩细沟11例如包含在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踏面上的沟宽不足2mm的刀槽花纹状部12、和上述沟宽为2mm以上的细沟部14。
刀槽花纹状部12例如包含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的第一部分23、和与第一部分23的轮胎轴向外侧相连且沿轮胎轴向至少延伸到第一接地端Te1的第二部分24。这样的刀槽花纹状部12有助于抑制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接地面的形变,从而有助于抑制其不均匀磨损。
图5(a)中示出了图4中的刀槽花纹状部12的B-B线剖视图。如图5(a)所示,除了沟底之外,刀槽花纹状部12从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踏面向轮胎径向内侧以恒定的沟宽延伸。
为了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刀槽花纹状部12的沟宽W9优选为1.8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下,另外,优选为0.3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
如图4所示,胎肩细沟11的细沟部14例如包含构成胎肩细沟11的轮胎轴向上的内端侧的内侧细沟部15。本实施方式的内侧细沟部15例如沿轮胎轴向延伸。
如图3所示,内侧细沟部15例如优选延伸到比胎肩横沟10的内端18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由此,在湿路行驶时,内侧胎肩陆地部8A与路面之间的水膜至少被胎肩横沟10或者内侧细沟部15的任一方引导。因此,水漂现象得到有效的抑制。
内侧细沟部15的轮胎轴向长度L2优选为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轮胎轴向宽度W4的0.40倍以上,更优选为0.45倍以上,另外,优选为0.55倍以下,更优选为0.50倍以下。这样的内侧细沟部15有助于抑制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轮胎轴向内侧的不均匀磨损,并且有助于提高湿路性能。
图5(b)中示出了图4中示出的细沟部14的C-C线剖视图。如图5(b)所示,细沟部14例如具有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的第一沟壁21、和另一侧的第二沟壁22。细沟部14的第二沟壁22例如沿轮胎径向延伸。细沟部14的第一沟壁21包含与第二沟壁22相比更大幅地倾斜的缓斜面部25。由此,细沟部14具有沟宽向轮胎径向内侧递减的锥状部27、和与锥状部27相连且以与刀槽花纹状部12(图5(a)所示,下同。)的宽度相同的沟宽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内侧部28。
缓斜面部25相对于轮胎径向的角度θ2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另外,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下。这样的缓斜面部25抑制了锥状部27附近的不均匀磨损,并且发挥了优异的排水性。
本实施方式中的缓斜面部25例如经由平滑的曲面而与内侧部28侧的沟壁相连。缓斜面部25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也可以从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踏面以平面状延伸到内侧部28。
缓斜面部25例如可以设置于细沟部14的两侧的沟壁。由此,锥状部27的开口宽度变大,能够获得优异的湿路性能。
锥状部27的深度d3与细沟部14的深度d4的比d3/d4优选为0.15以上,更优选为0.20以上,另外,优选为0.35以下,更优选为0.30以下。这样的锥状部27能够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
图6中示出了外侧胎肩陆地部8B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与内侧胎肩陆地部8A(图3所示)相同,在外侧胎肩陆地部8B设置有胎肩横沟10以及胎肩细沟11。
设置于外侧胎肩陆地部8B的胎肩细沟11例如具有从内侧细沟部15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且在外侧胎肩陆地部8B内形成终端的刀槽花纹状部12。由此,外侧胎肩陆地部8B的刚性得到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得以提高。
图7中示出了内侧中间陆地部7A以及外侧中间陆地部7B的放大图。如图7所示,各中间陆地部7A以及7B设置有多个中间细沟31。各中间陆地部7A以及7B例如是遍及轮胎整周地延伸而未被具有比中间细沟31的沟宽大的沟宽的横沟分断的肋。
中间细沟31例如包含在各中间陆地部7A以及7B的踏面上的沟宽不足2mm的刀槽花纹状部12、和上述沟宽为2mm以上的细沟部14。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细沟31的刀槽花纹状部12以及细沟部14例如具有与上述胎肩细沟11的刀槽花纹状部12以及细沟部14(图5(a)以及图5(b)所示)相同的截面形状。
中间细沟31例如包含第一中间细沟31A、第二中间细沟31B以及第三中间细沟31C。
第一中间细沟31A例如在内侧中间陆地部7A设置有多个。各第一中间细沟31A例如形成为轮胎轴向上的外端与内侧胎肩主沟3A连通、且轮胎轴向上的内端与中央主沟4连通。
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刀槽花纹状部12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刀槽花纹状部12相对于轮胎轴向而朝与设置于内侧胎肩陆地部8A的胎肩细沟11的第一部分23(如图4所示)相反的方向倾斜。这样的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刀槽花纹状部12有助于减小锥度(conicity)。
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刀槽花纹状部1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3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45°以上,另外,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这样的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刀槽花纹状部12在轮胎周向以及轮胎轴向上发挥边缘效果。
第一中间细沟31A例如包含构成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内端侧的内侧细沟部15、和构成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外端侧的外侧细沟部16。这样的内侧细沟部15以及外侧细沟部16有助于弥补主沟的排水性,且有助于抑制水漂现象。
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内侧细沟部15以及外侧细沟部16例如相对于轮胎周向以与刀槽花纹状部12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延伸。本实施方式中的内侧细沟部15以及外侧细沟部16例如沿轮胎轴向延伸。由此,在湿路行驶时,有效地将细沟部内的水向主沟侧引导。
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内侧细沟部15与外侧细沟部16设置于轮胎周向上互不相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侧细沟部15与外侧细沟部16之间,刀槽花纹状部12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
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内侧细沟部15以及外侧细沟部16分别在第一中间细沟31A的轮胎周向的一侧的沟壁形成有缓斜面部25(图5(b)所示)。由此,内侧中间陆地部7A的轮胎轴向内侧以及外侧均匀地磨损,从而耐磨损性得以提高。
如图1所示,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外侧细沟部16例如优选与将胎肩细沟11的内侧细沟部15沿轮胎轴向朝内侧中间陆地部7A侧投影而得的区域33交叉。由此,内侧中间陆地部7A与内侧胎肩陆地部8A同样地变形,从而操纵稳定性得以提高。
如图7所示,第二中间细沟31B以及第三中间细沟31C例如沿轮胎周向交替地设置于外侧中间陆地部7B。
第二中间细沟31B以及第三中间细沟31C的轮胎轴向上的外端分别与外侧胎肩主沟3B连通。第二中间细沟31B的轮胎轴向上的内端例如与中央主沟4连通。第三中间细沟31C例如在外侧中间陆地部7B内形成终端。与胎肩细沟11相同,第二中间细沟31B以及第三中间细沟31C分别包含具有上述截面形状的刀槽花纹状部12以及细沟部14。
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刀槽花纹状部12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刀槽花纹状部12朝相对于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刀槽花纹状部12相反的方向倾斜。
作为优选的方式,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刀槽花纹状部1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4比第一中间细沟31A的刀槽花纹状部12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3小。由此,与内侧中间陆地部7A相比,外侧中间陆地部7B的轮胎轴向上的刚性更大,特别是急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得以提高。
第二中间细沟31B的细沟部14包含构成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外端侧的外侧细沟部16、和构成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内端侧的内侧细沟部15。
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外侧细沟部16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朝与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刀槽花纹状部12相反的方向倾斜。由此,当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对置的沟壁彼此接触时,沟壁彼此啮合,所以外侧中间陆地部7B的轮胎轴向上的变形得到抑制。因此,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得以提高。
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内侧细沟部15例如包含三角形的缓斜面部25,该缓斜面部25通过将由外侧中间陆地部7B的侧面和第二中间细沟31B的沟壁形成的角部的一部分切除而成。这样的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内侧细沟部15有助于抑制外侧中间陆地部7B的轮胎轴向内侧的不均匀磨损。
第三中间细沟31C包含刀槽花纹状部12、和形成第三中间细沟31C的外端侧的外侧细沟部16。
第三中间细沟31C的刀槽花纹状部12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朝相对于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刀槽花纹状部12相同的方向倾斜。作为优选的方式,第三中间细沟31C的刀槽花纹状部12沿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刀槽花纹状部12延伸。
第三中间细沟31C的刀槽花纹状部12在外侧中间陆地部7B内形成终端。由此,外侧中间陆地部7B的刚性得到维持,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得以提高。
第三中间细沟31C的外侧细沟部16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朝与刀槽花纹状部12相反的方向倾斜。作为优选的方式,第三中间细沟31C的外侧细沟部16沿第二中间细沟31B的外侧细沟部16延伸。由此,外侧中间陆地部7B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刚性变得均匀,外侧中间陆地部7B的不均匀磨损得到抑制。
如图1所示,第三中间细沟31C的外侧细沟部16优选与将设置于外侧胎肩陆地部8B的胎肩细沟11的内侧细沟部15沿轮胎轴向朝外侧中间陆地部7B侧投影而得的区域34交叉。由此,外侧中间陆地部7B与外侧胎肩陆地部8B同样地变形,从而操纵稳定性得以提高。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根据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中的基本胎面花纹的、尺寸为165/70R14的充气轮胎。作为比较例1,如图8所示,试制了内侧胎肩主沟3A的沟宽W1比外侧胎肩主沟3B的沟宽W2小、且胎肩横沟10与各胎肩主沟连通的充气轮胎。对各测试轮胎在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以及湿路性能进行了测试。各测试轮胎的通用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安装轮辋:14×5J
轮胎内压:230kPa
<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根据驾驶员的感官感受对利用下述测试车辆在柏油的环行跑道上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以将比较例1的结果评为100的评分来表示结果,结果表现为数值越大则操纵稳定性越优异。
测试车辆:排气量为1000cc,前轮驱动车
测试轮胎安装位置:所有车轮
<湿路性能>
利用上述测试车辆在设置有水深为5mm、且长度为20m的水洼的半径为100m的柏油路面上行驶,并对前轮的横向加速度(横向G)进行了测量。采用速度为50km/h~80km/h的平均横向G、且以将比较例1的值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结果。结果表现为数值越大则湿路性能越优异。
测试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充气轮胎均衡地提高了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被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胎面部设置有:内侧胎肩主沟,向车辆安装时该内侧胎肩主沟在处于车辆内侧的第一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外侧胎肩主沟,向车辆安装时该外侧胎肩主沟在处于车辆外侧的第二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以及中央主沟,其在所述内侧胎肩主沟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
由此划分出所述内侧胎肩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内侧胎肩陆地部、以及所述内侧胎肩主沟与所述中央主沟之间的内侧中间陆地部,
所述内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1比所述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W2大,并且为胎面接地宽度的9.0%~10.0%,
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宽度W4与所述内侧中间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宽度W3的比W4/W3为1.3~1.4,
在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沿轮胎周向隔开设置有多个胎肩横沟,这些胎肩横沟从所述第一接地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且在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内形成终端,
所述胎肩横沟的沟宽W5与所述胎肩横沟的轮胎周向上的配置间距P1的比W5/P1为0.18~0.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设置有与所述内侧胎肩主沟连通的胎肩细沟,
所述胎肩细沟包含:内侧细沟部,其在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的踏面上的沟宽为2mm以上、且从所述内侧胎肩主沟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以及刀槽花纹状部,其在所述踏面上的沟宽不足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细沟部延伸到比所述胎肩横沟的轮胎轴向上的内端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槽花纹状部包含:第一部分,其从所述内侧细沟部相对于轮胎轴向倾斜地延伸;以及第二部分,其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轮胎轴向外侧相连、且沿轮胎轴向延伸到所述第一接地端。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将所述内侧胎肩主沟与所述中央主沟之间连通的中间细沟,
所述中间细沟的轮胎轴向上的外端部与将所述内侧细沟部沿轮胎轴向朝所述内侧中间陆地部侧投影而得的区域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中间陆地部设置有将所述内侧胎肩主沟与所述中央主沟之间连通的中间细沟,
所述中间细沟包含在所述内侧中间陆地部的踏面上的沟宽不足2mm的刀槽花纹状部,
所述中间细沟的所述刀槽花纹状部相对于轮胎轴向朝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反的方向倾斜。
CN201510587310.2A 2014-10-30 2015-09-15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5564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1802A JP6006772B2 (ja) 2014-10-30 2014-10-30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221802 2014-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160A true CN105564160A (zh) 2016-05-11
CN105564160B CN105564160B (zh) 2018-10-09

Family

ID=5410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7310.2A Active CN105564160B (zh) 2014-10-30 2015-09-15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15286B1 (zh)
JP (1) JP6006772B2 (zh)
CN (1) CN105564160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275A (zh) * 2014-11-27 2016-06-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818614A (zh) * 2015-01-26 2016-08-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004258A (zh) * 2015-03-27 2016-10-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068554A (zh) * 2016-11-08 2018-05-2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790617A (zh) * 2017-05-02 2018-11-1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9835122A (zh) * 2017-11-27 2019-06-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0248823A (zh) * 2016-11-30 2019-09-1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正向倾斜胎纹沟的改进的轮胎胎面
CN110588250A (zh) * 2018-06-13 2019-12-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469607A (zh) * 2019-01-15 2020-07-3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2937222A (zh) * 2019-12-10 2021-06-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4728551A (zh) * 2019-12-10 2022-07-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8330B2 (ja) * 2015-12-10 2020-05-27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19580B2 (ja) * 2016-02-15 2021-01-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7141914A1 (ja) * 2016-02-15 2017-08-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58395B2 (ja) * 2016-02-15 2018-07-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7141913A1 (ja) * 2016-02-15 2017-08-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7159712A1 (ja) * 2016-03-15 2017-09-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7209743A1 (en) * 2016-05-31 2017-12-07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treads with sip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JP6790841B2 (ja) * 2017-01-10 2020-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09239B2 (ja) * 2017-01-13 2021-01-0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28492B2 (ja) 2017-02-15 2021-02-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22195B2 (ja) 2017-02-15 2021-01-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28495B2 (ja) 2017-02-17 2021-02-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28496B2 (ja) 2017-02-17 2021-02-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24537B2 (ja) * 2018-08-07 2022-08-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24546B2 (ja) * 2018-08-09 2022-08-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302416B2 (ja) * 2019-09-30 2023-07-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393271B2 (ja) 2020-03-25 2023-12-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22203957A1 (de) * 2022-04-25 2023-10-26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759A (zh) * 2002-03-28 2005-07-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0162989A (ja) * 2009-01-14 2010-07-2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3182902A (zh) * 2011-12-28 2013-07-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381741A (zh) * 2012-05-02 2013-11-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057785A (zh) * 2013-03-22 2014-09-2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78984A (ja) 2011-10-03 2013-05-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65070B2 (ja) * 2011-12-27 2016-02-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06911B2 (ja) * 2011-12-28 2014-02-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WO2014167990A1 (ja) * 2013-04-11 2017-02-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759A (zh) * 2002-03-28 2005-07-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0162989A (ja) * 2009-01-14 2010-07-29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3182902A (zh) * 2011-12-28 2013-07-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381741A (zh) * 2012-05-02 2013-11-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057785A (zh) * 2013-03-22 2014-09-2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275A (zh) * 2014-11-27 2016-06-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644275B (zh) * 2014-11-27 2019-05-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818614A (zh) * 2015-01-26 2016-08-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818614B (zh) * 2015-01-26 2019-01-1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004258A (zh) * 2015-03-27 2016-10-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6004258B (zh) * 2015-03-27 2019-05-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068554B (zh) * 2016-11-08 2021-05-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8068554A (zh) * 2016-11-08 2018-05-2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0248823B (zh) * 2016-11-30 2022-02-15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正向倾斜胎纹沟的改进的轮胎胎面
CN110248823A (zh) * 2016-11-30 2019-09-1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正向倾斜胎纹沟的改进的轮胎胎面
CN108790617A (zh) * 2017-05-02 2018-11-1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09835122A (zh) * 2017-11-27 2019-06-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0588250A (zh) * 2018-06-13 2019-12-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0588250B (zh) * 2018-06-13 2022-12-1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469607A (zh) * 2019-01-15 2020-07-3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469607B (zh) * 2019-01-15 2023-10-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2937222A (zh) * 2019-12-10 2021-06-1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4728551A (zh) * 2019-12-10 2022-07-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2937222B (zh) * 2019-12-10 2024-04-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88165A (ja) 2016-05-23
JP6006772B2 (ja) 2016-10-12
EP3015286A1 (en) 2016-05-04
EP3015286B1 (en) 2019-04-03
CN105564160B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4160A (zh) 充气轮胎
CN108146154B (zh) 轮胎
US10377184B2 (en) Pneumatic tire
US10752057B2 (en) Pneumatic tire
US10239358B2 (en) Pneumatic tire
US10160267B2 (en) Pneumatic tire
US9085201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4908527B (zh) 充气轮胎
US9815335B2 (en) Pneumatic tire
RU2508994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с асимметричным рисунком протектора
US9221305B2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EP2239153B1 (en) Pneumatic tire
US9522574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sipes
US8413695B2 (en) Heavy duty tire with tread having closed end sipes and shallow axial grooves
US10279631B2 (en) Pneumatic tire
KR101787770B1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3381741A (zh) 充气轮胎
JP669927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599754A (zh) 充气轮胎
US10780743B2 (en) Tire
US11059328B2 (en) Tire
US10155418B2 (en) Heavy duty pneumatic tire
CN106515316B (zh) 充气轮胎
US9221303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5415984A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