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1783A - 接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1783A
CN105531783A CN201480047857.7A CN201480047857A CN105531783A CN 105531783 A CN105531783 A CN 105531783A CN 201480047857 A CN201480047857 A CN 201480047857A CN 105531783 A CN105531783 A CN 105531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extinguish arcs
contact
gas
mo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78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1783B (zh
Inventor
金松健儿
木本进弥
鱼留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85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4994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85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4994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85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4993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85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4993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85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180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85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775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531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1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70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76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wherein arc-extinguishing gas is evolved from stationary parts; Selection of material therefor
    • H01H33/78Switches with separate means for directing,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wherein arc-extinguishing gas is evolved from stationary parts; Selection of material therefor wherein the break is in g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64Protective enclosures, baffle plates, or screens for contacts
    • H01H1/66Contacts sealed in an evacuated or gas-filled envelope, e.g. magnetic dry-re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01H50/38Part of main magnetic circuit shaped to suppress arcing between the contacts of th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02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wherein arc-extinguishing gas is evolved from stationary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4Stationary parts for restricting or subdividing the arc, e.g. barri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4Stationary parts for restricting or subdividing the arc, e.g. barrier plate
    • H01H9/36Metal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3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 H01H2050/025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containing inert or dielectric gasses, e.g. SF6, for arc prevention or arc extin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Abstract

接触装置包括固定接触部、可移动接触部和熄灭电弧构件。可移动接触部在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接触的闭合位置和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分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熄灭电弧构件用于将提供熄灭电弧能力的熄灭电弧气体排出到包含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的空间中。

Description

接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接触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形成和断开接触部之间的导通的接触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已经提出了一种接触装置,该接触装置包括一对固定接触部和一对可移动接触部,该对可移动接触部在它们的该对可移动接触部与相应的该对固定接触部接触的闭合位置和它们的该对可移动接触部与相应的该对固定接触部分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在该接触装置中,该对固定接触部根据可移动接触部的移动被电连接或者不被电连接。此种接触装置例如在文件1(JP2007-287525A)中被公开。在该接触装置中,该对可移动接触部被提供给可移动接触构件。当可移动接触部处于它们的闭合位置时,该对固定接触部经由可移动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构件被电连接(该对固定接触部之间的导通路径被形成)。在可移动接触部处于它们的打开位置时,该对固定接触部不被电连接(该对固定接触部之间的导通路径被断开)。
然而,在此种传统的接触装置中,当可移动接触部移离固定接触部时,在可移动接触部和固定接触部之间可能产生电弧。因此,很需要此种电弧的快速熄灭。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接触装置,该接触装置能够响应于电弧的出现快速熄灭电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接触装置包括固定接触部、可移动接触部和熄灭电弧构件。可移动接触部在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接触的闭合位置和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分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熄灭电弧构件被用于将提供熄灭电弧能力的熄灭电弧气体排放到包含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的空间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接触装置中的传热路径的示意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接触装置中的传热路径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包括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和折叶的电磁装置的电磁继电器的示意构造图。
图5A和图5B是修改例1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6A和图6B是修改例2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7A和图7B是修改例2的结构修改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8A和图8B是修改例4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9是修改例5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10是修改例5的结构修改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11A和图11B是修改例5的结构修改的接触装置中的传热路径的示意图。
图12是修改例6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13A和图13B是修改例6的结构修改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14A和图14B是修改例6的另一结构修改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15是修改例7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16是修改例7的结构修改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17是修改例7的另一结构修改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18是导电构件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用在修改例8的接触装置中的储氢金属的PCT线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20是修改例8的接触装置的熄灭电弧构件的构造图。
图21A是烧结之前的熄灭电弧构件的图,并且图21B是烧结之后的熄灭电弧构件的图。
图22是包括修改例9的接触装置的电磁继电器的剖面图。
图23A是修改例9的接触装置的电弧熄灭器的主视图,并且图23B是修改例9的接触装置的电弧熄灭器的剖视图。
图24是修改例9的接触装置的修改的电弧熄灭器的主视图。
图25是修改例9的接触装置的另一修改的电弧熄灭器的主视图。
图26A是修改例10的接触装置的电弧熄灭器的主视图,并且图26B是修改例10的接触装置的电弧熄灭器的仰视图。
图27A是修改例10的接触装置的修改的电弧熄灭器的主视图,并且图27B是修改例10的接触装置的修改的电弧熄灭器的侧视图。
图28A是修改例11的接触装置的电弧熄灭器的主视图,并且图28B是修改例11的接触装置的电弧熄灭器的剖视图。
图29A和图29B是修改例13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30是修改例14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31是修改例15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32是修改例16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33是修改例16的接触装置的包括盖的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34A和图34B是修改例16的接触装置的包括修改的盖的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35是修改例17的接触装置的示意构造图。
图36A是修改例17的接触装置的修改的保护膜的示意构造图,并且图36B是修改例17的接触装置的另一修改的保护膜的示意构造图。
图37是包括修改例18的接触装置的电磁继电器的剖面图。
图38是修改例18的接触装置的修改的气体排放构件的图。
图39A是烧结之前的气体排放构件的图,并且图39B是烧结之后的气体排放构件的图。
图40A、40B和40C是修改例19的接触装置中的气体排放构件的不同配置的图。
图41是包括修改例19的接触装置的电磁继电器的剖面图。
图42是修改例19的接触装置的图,其中,磁构件位于另一位置。
图43是修改例19的接触装置的图,其中,磁构件位于容器外侧。
图44是修改例19的接触装置的修改的磁构件的图。
图45是修改例19的接触装置的设置有层的磁构件的图。
图46A是烧结之前的磁构件的图,并且图46B是烧结之后的磁构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和修改例。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注意以下说明的接触装置1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只包括以下的实施例,并且考虑到设计等,实施例可以以多种方式被修改,只要该修改依旧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的范围之内。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图1中示出的上、下、左和右方向对应于接触装置1的上、下、左和右方向。换言之,在下面的说明中,接触装置的上下方向通过后述的轴23的轴线方向定义。接触装置的上方向通过从轴23到后述的保持件24的方向定义,并且接触装置的下方向通过从轴23到后述的可移动构件21的方向定义。在其他表述中,在下文中,接触装置的上下方向通过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彼此面对的方向定义。接触装置的上方向被定义为从可移动接触部11到固定接触部10的方向,并且接触装置的下方向被定义为从固定接触部10到可移动接触部11的方向。注意,没有试图通过定义上述的方向而限定如何放置接触装置1。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示例中,如图1所示,接触装置1构成电磁装置2和电磁继电器3。然而,接触装置1可以构成断路器、开关等,而不是电磁继电器3。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电磁继电器3被提供给电动车辆(EV)。电磁继电器3被使用使得接触装置1电介入在用于将直流(DC)电从驱动电池供给到负载(例如,逆变器)的路径中。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一对固定接触部10、一对可移动接触部11、分别支撑固定接触部10的一对接触基部100和101、以及支撑可移动接触部11的可移动接触构件12。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中,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构成接触单元6,并且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容纳接触单元6(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以及后述的熄灭电弧构件14的容器13。注意,图1示出了由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和放置在接触装置1之下的电磁装置2构成的电磁继电器3。然而,电磁装置2被排除在接触装置1的部件之外。此外,接触装置1不限于是电磁继电器3的部件。
接触装置1包括该对固定接触部10和该对可移动接触部11。在接触装置1闭合的情况下,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通过可移动接触构件12被电连接(形成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之间的导电路径)。接触装置1被连接到分别位于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处的电池和负载上,从而允许在闭合状态中经由可移动接触构件12将直流电从驱动电池供给到负载。应当注意到接触装置1只需要与电池的输出端子之间的负载串联即可,并且因此可以被电连接在电池的负极(负电极)和负载之间。
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由导电材料制成(形成)并且具有实心圆柱形状,该圆柱形状具有沿上下方向的纵长方向。换言之,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被形成为具有实心圆柱形状,该实心圆柱形状的剖面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中是圆形的。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在一个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被并排地设置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中。此外,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在它们的下端被设置有固定接触部10。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被结合到容器13上,从而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被分别插入到(穿过)形成在容器13的上壁130(之后描述)中的一对圆孔133中。
可移动接触构件12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矩形板形状,该形状具有沿着左右方向的纵长方向。可移动接触构件12被放置在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之下,从而可移动接触构件12的在纵长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面对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的下端。可移动接触部11被提供给可移动接触构件12的分别面对提供给接触基部100和101的固定接触部10的部分处。
可移动接触构件12被后述的保持件24保持在容器13中,并且通过放置在容器13下方的电磁装置2而与保持件24一起在上下的方向上移动。因此,被提供给可移动接触构件12的可移动接触部11在可移动接触部11与对应于(面对)可移动接触部11的固定接触部10接触的闭合位置和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离的打开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在可移动接触部11处于闭合位置时,该闭合位置意味着接触装置1被闭合的状态,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经由可移动接触部11和可移动接触构件12被电连接。因此,在接触装置1处于闭合的状态中,形成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之间的导通路径,并且这允许将直流电从驱动电池供给到负载。此外,在可移动接触部11处于打开位置时,该打开位置意味着接触装置1被打开的状态,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不被电连接。
容器13具有箱体的形状并且由耐热材料制成,诸如包括氧化铝(矾土)、碳化硅(SiC)、氮化铝等的陶瓷。容器13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上壁130和下壁131,并且还包括与上壁130和下壁131的四周互连的侧壁132。容器13在其内部具有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并且容纳固定接触部10、可移动接触部11和熄灭电弧构件14。注意,容器13不限于在其内部具有此种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可选地,容器13可以例如由壳体(未示出)、轭板(未示出)和连接构件(未示出)构成。壳体具有箱体形状,该箱体形状具有开口的底面,并且壳体由诸如陶瓷的耐热材料制成。轭板构成后述的轭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矩形板形状。连接构件被设置在壳体的开口的外周部和轭板的上表面的外周之间。连接构件被结合到壳体的开口的外周部和轭板的上表面的外周的每一个上。在此构造中,轭板限定容器13的下壁131。注意,容器13不限于由上述的壳体、轭板和连接构件构成,而是可以具有用于容纳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的另一构造。
注意,优选地具有熄灭电弧能力的且主要由氢气组成的气体(熄灭电弧气体)被密封在容器13中。在该构造中,如果当可移动接触部11在容器13中移离固定接触部10时产生电弧,那么此种电弧通过熄灭电弧气体被迅速冷却下来,并且结果电弧能够被快速熄灭。注意,将熄灭电弧气体密封在容器13中是可选的。
接下来,将描述电磁装置2。电磁装置2包括固定构件20、可移动构件21、轭(未示出)、励磁线圈22、轴23、保持件24、接触压力弹簧25和复位弹簧26。电磁装置2可选地可以包括绕线管(未示出),该绕线管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保持励磁线圈22。
固定构件20是中空圆柱形状的固定芯(芯)并且在其上端部处被固定到容器13的下壁131上。换言之,固定构件20是从容器13的下壁131的下表面的中心向下突出的中空圆柱形状的固定芯。可移动构件21是实心圆柱形状的可移动芯(芯)。可移动构件21被放置在固定构件20的下方,从而在其上端面面对固定构件20的下端面。可移动构件21沿上下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其中在第一位置可移动构件21的上端面与固定构件20的下端面接触,在第二位置可移动构件21的上端面与固定构件20的下端面分开。
轭围绕励磁线圈22,从而与固定构件20和可移动构件21一起形成磁路,该磁路允许当励磁线圈22被通电时产生的磁通量通过。为了达到此目的,轭、固定构件20和可移动构件21分别由磁性材料构成。如上所述,作为轭的一部分的轭板可选地可以用作容器13的下壁131。
励磁线圈22位于由轭包围的空间中。换言之,励磁线圈22位于容器13的下方从而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方向。此外,固定构件20和可移动构件21位于励磁线圈22内部。在电磁装置2中,当励磁线圈22被通电在在励磁线圈22中诱发磁通量时,磁通量导致吸引,从而可移动构件21向上移动。当励磁线圈22的通电被停止时,复位弹簧26使得可移动构件21向下移动。
轴23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是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纵长方向的圆杆形状(即,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轴23将由电磁装置2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位于电磁装置2上方的接触装置1。轴23被插入到形成在容器13的下壁131的中心的通孔134中,并且穿过固定构件20和复位弹簧26从而在其下端被固定到可移动构件21上。轴23在其上端被固定到保持可移动接触构件12的保持件24上。
保持件24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可移动接触构件12的相对侧从而彼此面对的上板240和下板241,并且还包括与上板240和下板241的圆周相互连接的一个或多个侧板242。上板240和下板241都是矩形板形状。该一对侧板242被设置为分别与上板240的下表面的一对相对侧和下板241的上表面的一对相对侧相互连接。下板241在其中心被固定到轴23的上端。因此,由电磁装置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轴23被传递到保持件24。因此,保持件24随(按照)可移动构件21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接触压力弹簧25位于保持件24的下板241和可移动接触构件12之间,并且可以是用于将可移动接触构件12向上偏压的螺旋弹簧。复位弹簧26位于固定构件20内部,并且可以是用于将可移动构件21向下偏压的螺旋弹簧。
注意,电磁装置2可选地可以包括用于容纳固定构件20和可移动构件21的中空柱体(未示出)。中空柱体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并且是具有开口的上部和封闭的下部的圆形中空柱体形状。中空柱体在其上端(开口的附近)被固定到容器13的下壁131。中空柱体将可移动构件21的移动方向限定到上下方向,并且限定可移动构件21的第二位置。另外地,中空柱体当容纳固定构件20和可移动构件21时,可选地可以密封容器13的通孔134。为了将容器13用作气密容器,期望中空柱体被气密地结合到下壁131的下表面。即使通孔134形成在容器13的下壁131中,也可能保证气密地封闭的空间的气密性。在此方面,中空柱体可以是容器13的一部分。可选地,中空柱体可以不作为容器13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的构造,当励磁线圈22不被通电时(没有电力供给的时候),在可移动构件21和固定构件20之间缺少磁吸引力,因此可移动构件21通过复位弹簧26所提供的弹力而被保持在第二位置。相反地,当励磁线圈22被通电时,在可移动构件21和固定构件20之间形成有磁吸引力,因此,可移动构件21被向上吸引以克服由复位弹簧26所提供的弹力,并且最终移动到第一位置。从上文可以清晰地看出,电磁装置2根据励磁线圈22的通电状态的改变控制作用在可移动构件21上的吸引力,由此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可移动构件21,从而生成驱动力,该驱动力用于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接触装置1的状态。
以下将对包括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的电磁继电器3的基本操作作出简要说明。
最初,将描述励磁线圈22不被通电时电磁继电器3的状态。在该状态中,电磁装置2的可移动构件21处于第二位置。因此,电磁装置2经由轴23向下拉保持件24。在该情况下,保持件24通过其上板240向下压可移动接触构件12。因此,通过上板240防止可移动接触构件12向上移动,并且因此该对可移动接触部11被保持在与该对固定接触部10分开的打开位置中。在该状态中,接触装置1被打开,并且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不相互电连接(它们之间的导通路径被断开)。
接下来,将描述当励磁线圈22被通电时的电磁继电器3的状态。在该状态中,电磁装置2的可移动构件21处于第一位置中。因此,电磁装置2经由轴23向上推保持件24。因此,保持件24的上板240被向上移动,并且上板240不再限制可移动接触构件12向上移动。保持件24的下板241经由接触压力弹簧25(例如,通过接触压力弹簧25的弹力)向上压可移动接触构件12,并且该对可移动接触部11被移动到其与该对固定接触部10接触的闭合位置。在该状态中,接触装置1被闭合,并且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被相互电连接(在它们之间形成导通路径)。在该情况下,即使在该对可移动接触部11与该对固定接触部10接触之后,轴23还被向上压从而实现轴23的超程移动。可移动接触构件12被接触压力弹簧25向上偏压,并且因此可能保证该对可移动接触部11在该对固定接触部10上的接触压力(触压)。
当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开时,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可能产生电弧。考虑到该电弧,在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中,用于排放提供熄灭电弧能力的熄灭电弧气体的熄灭电弧构件14位于空间13A中,该空间13A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所位于的空间相同。在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中,熄灭电弧构件14当被加热时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具体地讲,如图1所示,熄灭电弧构件14位于容器13的右壁的内表面,从而靠近右侧的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熄灭电弧构件14例如由已经吸收氢气的储氢合金制成,并且因此具有当被加热时快速释放所吸收的氢气(熄灭电弧气体)的性质。
当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电弧时,来自电弧的热量经由容器13内部的气体被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由此熄灭电弧构件14被加热,并且相应地熄灭电弧构件14排放熄灭电弧气体(氢气)。该熄灭电弧气体快速冷却电弧并且因此能够快速熄灭电弧。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被定位成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并且因此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猛地排放出的熄灭电弧气体吹向电弧,并且这可能有利于熄灭电弧。注意,熄灭电弧构件14不被要求只当产生电弧时才排放熄灭电弧气体。例如,即使没有产生电弧,熄灭电弧构件14可选地还可以排放熄灭电弧气体。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固定接触部10、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部11和熄灭电弧构件14。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部11在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部11与至少一个固定接触部10接触的闭合位置和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部11与至少一个固定接触部10分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熄灭电弧构件14当被加热时将提供熄灭电弧能力的熄灭电弧气体(氢气)排放到包含至少一个固定接触部10和至少一个可移动接触部11的空间中。
因此,如果当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开时产生电弧,那么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能够通过熄灭电弧构件14快速熄灭此种电弧。
注意,排放自熄灭电弧构件14的熄灭电弧气体的成分可能不限于氢气,而是可能是氮气等。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的材料可能不限于储氢合金,而是可以是当被加热时排放熄灭电弧气体的材料。例如,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由诸如酚醛树脂的树脂材料、诸如储氢金属和氢化钛(TiH)的金属材料或者诸如硼酸的无机材料制成。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可能不限定于当被加热时排放熄灭电弧气体。换言之,熄灭电弧构件14即使当不被加热时也可以排放熄灭电弧气体。
图1示出了包括单个熄灭电弧构件14的接触装置1,但是接触装置可以被修改以包括两个或以上熄灭电弧构件14。例如,另一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定位成靠近左侧的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可能不限于具有如图1所示的尺寸。
另外地,形成在容器13内部的空间的气密性的提高可能导致当产生电弧时容器13内部的氢气浓度的增大。因此,熄灭电弧的性能可以被进一步改进。此外,为了改进熄灭电弧的性能,氢气可能被预先密封在容器13中。
图2示出了“A1”,该A1指示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的电弧。当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电弧时,电弧加热固定接触部10和接触基部101。接触基部101和容器13彼此结合,并且因此,在容器13由热传导材料制成的情况下,接触基部101的热量经由容器13被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被加热。如上所述,在不需要提供额外部件的情况下,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通过由对于接触装置1而言必要的固定接触部10、接触基部101和容器13构成的结构而被加热。换言之,熄灭电弧构件14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结构被加热。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容器13,该容器包围固定接触部10、可移动接触部11和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在其内表面上设置有熄灭电弧构件14。此外,该结构包括容器13。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不只是通过容器13内部的气体而被加热还通过具有热传导性的结构(固定接触部10、接触基部101和容器13)而被加热。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被更加快速地加热,并且因此排放熄灭电弧气体,并且这可以导致电弧的更快的熄灭。注意,该结构可以由固定接触部10、接触基部101和容器13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构成。此外,为了提高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热传导效率,优选地固定接触部10、接触基部101和容器13可以由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制成。
当可移动接触构件12处于闭合位置时,电流通过固定接触部10、可移动接触部11和可移动接触构件12在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之间流动,并且这可能导致产生焦耳热。该焦耳热能够经由容器13被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被预先加热(加热)。总之,在可移动接触部11处于闭合位置时,熄灭电弧构件14通过由流过的电流产生的焦耳热而被预先加热。在该构造中,在形成导电路径的同时(在闭合状态期间),熄灭电弧构件14被初步加热,因此响应于电弧的产生能够快速排放熄灭电弧气体,并且因此可能更加快速地熄灭电弧。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不限于被放置在上述位置,而是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如图3所示被嵌入在容器13的上壁130中,从而被放置在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之间。在该配置中,焦耳热能够被从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有效地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这可能导致初步加热的效果的增强。可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设置在可移动接触构件12上的该对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并且这也可能导致焦耳热被有效地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利用当形成导通路径时产生的焦耳热初步加热熄灭电弧构件14,因此没有必要将熄灭电弧构件14设置在产生电弧的位置附近的位置。结果,这可能导致熄灭电弧构件14的配置的自由度的增大。
注意,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与电磁装置2组合而构成电磁继电器3,其中该电磁装置2是柱塞类型的从而使得可移动构件21线性地往复运动。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与折叶类型的电磁装置4组合而构成电磁继电器5。参考图4A和图4B将简要描述该电磁继电器5。
如图4A和4B所示,电磁装置4包括励磁线圈40、固定构件41、可移动构件42、支撑件43和电枢44,并且被设置(定位)在容器13内部。固定构件41是圆柱形状的固定铁芯。固定构件41具有上端部,该上端部在直径方向上的尺寸比除上端部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尺寸大。固定构件41被定位在励磁线圈40内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面对可移动构件42。可移动构件42由矩形板形状的磁性材料制成,并且被提供给可移动接触构件12从而面对固定构件41的上端部。支撑件43支撑电枢44在纵长方向上的一端。
电枢44是矩形形状并且在其下表面设置有可移动构件42。电枢44在其基端被支撑在被固定到容器13的支撑件43上,并且在其顶端设置有可移动接触构件12。换言之,电枢44是长窄板形状,并且沿纵长方向与支撑件43的上端部和可移动接触构件12的中心部相互连接。电枢44被设计成是可转动的,从而顶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同时基端用作支点。注意,电枢44设置有用于向上偏压电枢的顶端(即,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偏压可移动接触构件12)的复位弹簧(未示出)。
可移动接触构件12被提供给电枢44的顶端。换言之,可移动接触构件12被直接联接到电枢44的顶端。可移动接触构件12随着电枢44的转动在可移动接触部11与相应的固定接触部10接触的第一位置(闭合位置)和可移动接触部11与相应的固定接触部10分开的第二位置(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此外,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被结合到容器13上,从而穿过形成在容器13的下壁131中的圆形通孔135,并且在它们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接触部10。
当励磁线圈40被通电时,由励磁线圈40形成的磁通量将可移动构件42吸引到固定构件41上,并且因此可移动接触构件12被移动到第一位置。因此,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通过可移动接触构件12被电气地相互连接,并且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之间的导通路径被形成。总之,接触装置1被闭合。当停止向励磁线圈40通电时,可移动接触构件12通过复位弹簧给予的弹力被移动(返回)到第一位置。因此,该对接触基部100和101不被相互电连接(它们之间的导通路径被断开)。总之,接触装置被打开。
也在该电磁继电器5中,如图4A和4B所示,优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容器13的内壁,从而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因为熄灭电弧构件14以如上方式被设置,所以可能快速地熄灭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的电弧。
(修改例1)
图5A和5B是本实施例的修改例1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除了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的部件之外,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还包括用于在包括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的空间(容器13内部的的空间13A(如图1所示))内部形成磁场的磁场发生器15。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一样,并且与本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以避免多余的解释。注意,图5B是从上侧观察到的接触装置1的剖面,并且在下面的解释中,图5B的上下方向与该修改例的前后方向相对应。
磁场发生器15由一对磁体150构成,该一对磁体150被定位成使得容器1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磁体150之间。磁场发生器15产生磁场B1,该磁场B1在容器13内部从空间的前侧延伸到后侧(在图5A的纸面中从远侧到近侧)。
例如,当在右侧的可移动接触部11和固定接触部10之间产生电弧时,电流I1可以经由电弧从可移动接触部11流动到固定接触部10。在该情况下,磁场B1被施加给电弧并且然后产生洛伦兹力,此种洛伦兹力使得电弧延伸到右侧。注意,在图5A中,施加了磁场B1的电弧由“A3”表示,并且没有施加磁场B1的电弧由“A2”表示。从上文可以清晰地看出,生成磁场B1以使得电弧延伸能够熄灭电弧。此外,如图5A和5B所述,熄灭电弧构件14位于电弧通过磁场B1而延伸至的一侧。因此,即使电弧在被延伸之后依旧存在,电弧将与熄灭电弧构件14接触。结果,熄灭电弧构件14被快速加热,并且因此熄灭电弧气体被快速排出。这将导致电弧的熄灭。显而易见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磁场发生器15并且因此能够提高熄灭电弧的性能。
注意,磁场发生器15可以位于容器13内部。磁场发生器15不限于由磁体150构成,而是可以由其他磁性材料制成。此外在本修改例中,磁场发生器15被设置为分开的部件,但是可以由其他部件实现。例如,容器13和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由磁性材料制成。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本实施例的部件和功能相同。
(修改例2)
图6A和6B是本实施例的修改例2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除了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的部件之外,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还包括气流发生器16,其用于在包括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的空间(容器13内部的空间13A)内部形成气流。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一样,并且与本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以避免多余的解释。注意,图6B是从上侧观察到的接触装置1的剖面,在下面的解释中,图6B的上下方向与该修改例的前后方向相对应。
气流发生器16由突出体160构造,该突出体160从容器13的前壁和后壁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向内突出。当从上侧观察时突出体160每个都具有三角形剖面,并且连续地从容器13的前端和后壁的上端向下延伸。由于突出体160,容器13内部的空间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处是最窄的,并且朝向相对的左右两端变得比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处的尺寸大。注意,突出体160的形状不限于从上侧观察到的三角形的剖面,而是也可以是如下的形状:容器13内部的空间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处是最窄的。例如,当从上侧观察时突出体160可以具有半圆形的剖面。可选地,突出体160可以与容器13一体地形成。
当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电弧时,电弧的热量造成容器13内部的压力的增大。在该情况下,容器13内部的压力在作为前后方向上的最窄处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处变得最高,并且因此可能产生从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处到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端的气流。气流吹向电弧。注意,在图16A中,被气流吹的电弧由“A5”表示,没有被气流吹的电弧由“A4”表示。当电弧被气流吹时,电弧能够被扩展并且因此被熄灭。如图6A和6B所示,当熄灭电弧构件14存在于气流的下游侧时,电弧的热量被有效地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被有效地加热。当电弧被气流吹时并且因此与熄灭电弧构件14接触时,熄灭电弧构件14被快速地加热。结果,熄灭电弧气体被快速地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熄灭。显而易见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气流发生器16,因此,能够提高熄灭电弧的性能。
注意,气流取决于突出体160的位置、尺寸等,并且因此能够独立地确定熄灭电弧构件14的位置和气流与电弧接触的时刻。例如,可能使得气流只有当产生电弧时才产生熄灭电弧气体。
注意,气流发生器16如何生成气流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例如,气流发生器16可以由气体发生材料161构成,该气体发生材料161具有当被加热时排放气体的性质。总之,气流发生器16可以被设计成排出气体,从而当被加热时产生气流。图7A和7B是包括气体发生材料161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注意,图7B是从上侧观察到的接触装置1的剖面,在下面的解释中,图7B的上下方向与该修改例的前后方向相对应。
气体发生材料161位于容器13的前壁和后壁的上端,从而在接触基部101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气体发生材料161当被加热时排出气体,由此生成气流。在本修改例中,气体发生材料161由硼酸制成,并且因此当被加热时排出水蒸气。注意,气体发生材料161的材料不限于硼酸,而是可以是另一种材料。
当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电弧时,气体发生材料161被电弧加热,并且因此排出气体以产生气流。气流吹向电弧,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扩展并且然后被熄灭。如图7A和7B所示,当熄灭电弧构件14存在于气流的下游侧时,电弧的热量被有效地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被有效地加热。当电弧被气流吹并且因此与熄灭电弧构件14接触时,熄灭电弧构件14被快速地加热。结果,熄灭电弧气体被快速地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熄灭。
注意,气流取决于气体发生材料161的位置、材料、尺寸等,并且因此能够独立地确定熄灭电弧构件14的位置和气流与电弧接触的时刻。例如,可能使得气流只有当产生电弧时才产生熄灭电弧气体。
注意,优选地,当产生电弧时,气体发生材料161在熄灭电弧构件14排出熄灭电弧气体之前排出气体。另外地,待从气体发生材料161中排出的气体优选地具有熄灭电弧的性质。此外,优选地气体发生材料161在还没有产生电弧的通常状态排出少量的气体。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的构造组合。
(修改例3)
除了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的部件之外,本实施例的修改例3的接触装置1还包括高导热气体,该高导热气体具有比密封在容器13中的空气的导热率高的导热率。具体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包围固定接触部10、可移动接触部11和熄灭电弧构件14的容器13。具有比空气高的导热率的高导热气体被包含在容器13的内部空间(空间13A)中。注意,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一样,并且与本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以避免多余的解释。
高导热气体是具有比空气高的导热率的气体。在本实施例中,高导热气体是氢气。
当产生电弧时,电弧的热量经由高导热气体被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因此,能够提高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传热效率。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被更快速地加热,并且然后排出熄灭电弧气体。这能够导致电弧的快速熄灭。此外,在本修改例中,用作高导热气体的氢气被密封在容器13中,并且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期望的来自于氢气的电弧熄灭效果。
明显地,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高导热气体被密封在容器13中,并且因此能够提高电弧熄灭的性能。至于如何加热熄灭电弧构件14,熄灭电弧构件14主要经由容器13中的高导热气体被加热,而不是电弧与熄灭电弧构件14接触。因此,可能防止电弧被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因此能够抑制对熄灭电弧构件14的损坏。
注意,高导热气体不限于氢气,而是可以是氮气或通过混合不同的气体而获得的混合气体。高导热气体不限于内在地具有高导热率的气体,而是可以是如下的气体:该气体由于容器13的内压的增大而形成为具有高导热率。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和修改例2的构造的至少一个组合。
(修改例4)
图8是本实施例的修改例4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除了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的部件之外,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还包括辐射热吸收构件17,该辐射热吸收构件17具有较高的辐射热吸收率。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一样,并且与本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以避免多余的解释。
辐射热吸收构件17由辐射热吸收率比熄灭电弧构件14高的材料制成,并且在本修改例中是类似于黑体的黑色物体。辐射热吸收构件17被设置在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上。总之,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辐射热吸收率比熄灭电弧构件14高的辐射热吸收构件17被提供给熄灭电弧构件14。
当产生电弧时,辐射热吸收构件17有效地吸收来自电弧的辐射热,并且将热量传递(转移)到熄灭电弧构件14。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被更加快速地加热由此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并且因此这将导致电弧的快速熄灭。显而易见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辐射热吸收构件17,并且这能够提高熄灭电弧的性能。
注意,为了允许辐射热吸收构件17吸收更多的辐射热,辐射热吸收构件17优选地位于比熄灭电弧构件14更加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的位置处,也就是,位于产生的电弧的附近。
注意,辐射热吸收构件17不限于黑色物体,而是可以是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上的黑漆涂层。辐射热吸收构件17由辐射热吸收率比熄灭电弧构件14高的材料制成是足够的,因此,辐射热吸收构件17的材料的颜色、形状和质量是不被限制的。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至修改例3的构造的至少一个组合。
(修改例5)
图9是本实施例的修改例5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除了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的部件之外,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还包括导热构件18,该导热构件18用于将固定接触部10的热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一样,并且与本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以避免多余的解释。
导热构件18由具有较高导热率的材料制成。在本修改例中,导热构件18由铜(Cu)制成。导热构件18在容器13的上壁130和右壁的内表面延伸,从而具有与接触基部101接触的一端和具有左表面的另一端,在该左表面上设置有熄灭电弧构件14。简言之,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熄灭电弧构件14经由具有导热性的结构体而被加热。此外,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容器13,该容器包围固定接触部10、可移动接触部11和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具有在其上设置有熄灭电弧构件14的内表面。结构体包括导热构件18,该导热构件18被提供给容器13从而将固定接触部10的热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注意,导热构件18可以使得固定接触部10和熄灭电弧构件14相互连接。
当产生电弧时,固定接触部10通过电弧被加热。在该情况下,固定接触部10的热经由由接触基部101和导热构件18构成的结构体而被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被更加快速地加热,由此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并且这能够导致电弧的快速熄灭。显而易见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导热构件18,并且因此熄灭电弧的性能能够被提高。
注意,导热构件18的材料不限于铜,而是可以是诸如高导热不锈钢(SUS)的金属、陶瓷、碳化硅(SiC)、氧化铝(矾土)、氮化铝等。可选地,导热构件18可以不只由单一材料制成,而且也可以由包括两种或以上的材料的混合物制成。
注意,能够通过改变导热构件18的材料和结构来选择导热率从而控制待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热的量。
注意,在本修改例中,导热构件18被提供给容器13的内表面。可选地,如图10所示,导热构件18可以被设置成沿着容器13的外表面延伸。在该情况下,导热构件18具有与容器13外部的接触基部101的一部分接触的一端和与熄灭电弧构件14相对的另一端,其中容器13的右壁位于该另一端和熄灭电弧构件14之间。固定接触部10的热经由由接触基部101、导热构件18和容器13构成的结构体而被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
此外,导热构件18将固定接触部10的热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因此,如图11A和11B所示,由通电造成的焦耳热将被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这可能导致初步加热熄灭电弧构件14的效果的提高。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至修改例4的构造的至少一个组合。
(修改例6)
图12是本实施例的修改例6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在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中,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固定接触部10。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一样,并且与本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以避免多余的解释。
熄灭电弧构件14被包含在固定接触部10(结构体)中从而不阻止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接触。
当产生电弧时,熄灭电弧构件14和固定接触部10一起被电弧加热。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几乎在产生电弧的同时被急剧地加热,并且因此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因此,可能更加快速地熄灭电弧。
注意,设置熄灭电弧构件14的位置不限于上述的位置。例如,如图13A所示,熄灭电弧构件14可能被包含在被电连接到固定接触部10上的接触基部101中。也在此情况下,熄灭电弧构件14几乎在产生电弧的同时被加热,并且因此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因此,可能更加快速地熄灭电弧。另外,如图13B所示,由通电造成的焦耳热将被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这可能导致初步加热熄灭电弧构件14的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可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设置成被连接到可移动接触构件12。如图14A所示,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可移动接触部11。也在此情况中,熄灭电弧构件14几乎在产生电弧的同时被加热,并且因此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因此,可能更加快速地熄灭电弧。注意,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提供给可移动接触构件12。
可选地,如图14B所示,角形避雷器121可以被提供给可移动接触构件12。角形避雷器121被电连接到可移动接触部11上,并且被用于吸引电弧以防止可能由该电弧以其他方式对可移动接触部11造成的损坏。在该情况下,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提供给角形避雷器121中的至少一个。根据该构造,与上述示例类似,熄灭电弧构件14几乎在产生电弧的同时被加热,并且因此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因此,可能更加快速地熄灭电弧。
如上所述,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由固定接触部10、可移动接触部11以及被电连接到固定接触部10或可移动接触部11上的构件(接触基部101或角形避雷器121)构成的结构体。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可能产生电弧的构件。因此,当产生电弧时,熄灭电弧构件14几乎在产生电弧的同时被加热,并且因此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因此,可能更加快速地熄灭电弧A1,并且这将能够导致熄灭电弧的性能的提高。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至修改例5的构造的至少一个组合。
(修改例7)
图15是本实施例的修改例7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除了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的部件之外,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还包括一对导电构件19。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一样,并且与本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以避免多余的解释。
导电构件19由具有高导电率的材料制成。在本修改例中,导电构件19由铜(Cu)制成。注意,导电构件19的材料不限于铜,而是可以是诸如不锈钢(SUS)的高导电率的金属材料、诸如氧化锆(Zr)的氧化物、或者诸如碳和碳化硅的无机材料。
导电构件19呈板状,该板状的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对应。导电构件19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电绝缘,并且可以被提供给容器13的右壁的内表面以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更具体地,导电构件19在处于打开位置中的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区域内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在熄灭电弧构件14的上方和下方,从而从容器13的右壁的内表面向左突出。
当产生电弧时,电弧被具有高导电率的导电构件19吸引,并且该电弧被传递到该对导电构件19。电弧转移到导电构件19可能导致电弧的电压的降低,并且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电弧对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造成的损坏。
此外,导电构件19能够将电弧移动到预定位置。在本修改例中,熄灭电弧构件14被定位在一对导电构件19之间。总之,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该一对导电构件19,该一对导电构件是导电的,并且在可移动接触部11的移动方向上被定位在处于打开位置中的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区域内,并且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电绝缘。熄灭电弧构件14位于该一对导电构件19之间。因此,在熄灭电弧构件14附件产生电弧,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被电弧快速地加热以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因此,电弧能够被快速熄灭,并且因此能够提高熄灭电弧的性能。注意,为了将电弧传递到导电构件19,优选地导电构件19垂直于电弧待扩展的方向。可选地,导电构件19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而是可以是三个或更多。
可选地,如图16所示,导电构件19可以与熄灭电弧构件14接触。
该对导电构件19被设置成面对熄灭电弧构件14的上下端,从而在上下方向上将熄灭电弧构件14保持在该对导电构件19之间,并且各个导电构件19都与熄灭电弧构件14接触。当产生电弧时,电弧被导电构件19吸引,并且电弧被传递到导电构件19。在此方面,被电弧加热的导电构件19的热量被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也经由导电构件19被加热,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快速地熄灭,因此能够提高熄灭电弧的性能。
可选地,如图17所示,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提供给导电构件19。换言之,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熄灭电弧构件14经由具有导热性的结构体被加热。此外,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提供给结构体。结构体可以由一对导电构件19构成,该一对导电构件是导电的,并且在可移动接触部11的移动方向上被定位在处于打开位置中的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区域内,并且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电绝缘。
熄灭电弧构件14通过沉积、电镀、溅射等在导电构件19的表面上形成为薄膜。注意,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使用导电粘合剂或者通过例如模锻等被固定在导电构件19的表面上,或者可以与导电构件19一体地形成。
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导电构件19的表面,并且因此电弧被导电构件19吸引,并且因此电弧被传递到导电构件19,因此电弧与熄灭电弧构件14接触。结果,熄灭电弧构件14被快速地加热以迅速地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更加快速地熄灭。注意,为了更好地提高电弧熄灭的性能,优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导电构件19的可能产生电弧的部位。
可选地,导电构件19在一端面(左表面)可以包括凹部190。图18是导电构件19的俯视图。如图18所示,凹部190被形成为在导电构件19的左表面的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相反的一侧(右侧)具有底部。
总之,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包围固定接触部10、可移动接触部11和熄灭电弧构件14的容器13。导电构件19可以在垂直于可移动接触部11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从容器13的内表面突出,并且在一端面可以包括凹部190,凹部190具有位于该端面的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相反的一侧上的底部。根据该构造,当产生电弧时,通过源自于由电弧造成的磁场的洛伦兹力而将电弧吸引到凹部190的内部中。因此,电弧能够以更高的可能性被传递到导电构件19。
可选地,例如通过沉积、电镀或溅射等形成薄膜,或者通过使用粘合剂或者通过模锻直接固定,或者通过一体地形成,导电率比导电构件19高的高导电构件可以被提供给导电构件19的表面。总之,导电率比导电构件19高的高导电构件可以被提供给导电构件19的表面。在高导电构件可以被提供给导电构件19的情况下,电弧能够很容易地被引导到导电构件19,并且因此电弧能够以更高的可能性被传递到导电构件19。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至修改例6的构造的至少一个组合。
(修改例8)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实施例的修改例8的接触装置1。最初,将对用于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的背景技术作出说明。
过去,已知有电磁开关,该电磁开关包括固定接触部、可移动接触部和用于根据电信号操作可移动接触部以打开和闭合接触单元的致动器。在该电磁开关中,当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瞬间地分开时,也就是,当接触单元被打开时,可能产生电弧。作为用于快速熄灭此种电弧的方法,已知有制造气密地封闭的接触单元的方法,其中,接触单元所位于的空间被制造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并且气密地封闭的空间被填充有熄灭电弧气体。例如,此种方法在文件2(JP2012-089487A)中被公开。
在文件2中公开的传统示例中,壳体、连接器、板和柱塞盖被气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包括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以及固定芯和可移动芯的熄灭电弧单元被容纳在气密地封闭的空间中。因此,壳体形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以容纳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气密地封闭的空间被填充有主要由氢气构成的绝缘气体(具有熄灭电弧能力的气体)。
在传统示例中,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被设置在填充有具有熄灭电弧能力的气体的气密地封闭的空间中,并且因此能够熄灭可能的电弧。然而,传统的示例被认为具有如下的问题:在传统示例中,根据导通的状况,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熄灭电弧。
考虑到上述的不足,本修改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快速熄灭电弧的接触装置。
在后文中,参考相应的附图描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注意,修改例和实施例公用的部件通过公用的附图标记来标记,从而省略多余的说明。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以与本实施例类似的方式,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容器13的侧壁132,从而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如图1所示)。换言之,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熄灭电弧构件14被设置在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存在于的空间相同的空间中。熄灭电弧构件14包括储氢金属,该储氢金属具有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性质。储氢金属可以包括具有较高的氢气吸引力的金属,例如诸如钛(Ti)。储氢金属可以选自于储氢合金(氢气储存合金)(在JISH7003中描述的)。储氢合金可以是具有高氢气吸收力的金属和具有低氢气吸收力的金属的合金。储氢合金可以包括铁(Fe)-钛(Ti)合金和镧(la)-镍(Ni)合金。另外地,储氢金属可以包括金属氢化物(MH),诸如由钛和氢的反应所获得的氢化钛。
包含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的储氢金属可以吸收氢气,并且因此熄灭在可移动接触部11和固定接触部10分开时产生的电弧。氢气是具有电弧熄灭能力的气体(熄灭电弧气体)的导热率中较高的一种,并且因此适于快速冷却电弧以熄灭它们。另外,从储氢金属中释放氢气,并且因此能够通过吹动而获得熄灭电弧的效果。此外,当容器13内部是填充有主要由氢气构成的熄灭电弧气体的气密地封闭的空间时,容器13的内压因为从储氢金属中释放氢气的原因而增大,由此氢气的密度被增大,并且因此电弧能够更加快速地被熄灭。
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由储氢金属组成,或者可以是储氢金属和与储氢金属不同的材料组成的混合物。注意,熄灭电弧构件14的形状不限于如图1所述的板形状,而是可以是其他形状。利用通过将储氢金属等的粉末与诸如蜡和热塑树脂的粘合剂混合而获得的材料,通过金属注塑成型(MIM)可以模制熄灭电弧构件14。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通过其他方法获得。
如上所述,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包括储氢金属以释放氢气的熄灭电弧构件14被设置在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存在于的空间相同的空间中。因此,根据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电弧被释放自储氢金属的氢气快速地冷却,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快速地熄灭。此外,根据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即使气密地封闭的空间没有填充有诸如氢气的具有电弧熄灭能力的气体,电弧也能够被快速地熄灭。
注意,当储氢合金被用于熄灭电弧构件14时,为了允许储氢金属释放氢气,优选地在熄灭电弧构件14被设置在容器13内部之前,初步地使储氢金属在储氢金属中吸收氢气。注意,至于氢气被密封在容器13中的结构,能够省略初步使储氢金属吸收氢气的过程。这是因为储氢金属吸收存在于容器13内部的氢气。注意,至于氢气被密封在容器13中的结构,可以执行初步使储氢金属吸收氢气的过程。此外,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如图1所示,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容器13的侧壁132,但是熄灭电弧构件14的位置可以不限于此。
注意,优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具有当被加热时从储氢金属中排出氢气的功能。为了实现这个功能,熄灭电弧构件14优选地包括促进氢气的释放的金属,例如诸如铬(Cr)、锰(Mn)、铁(Fe)、钴(Co)和镍(Ni)。当熄灭电弧构件14包括这些金属中的一个或多个时,储氢金属开始释放氢气的温度可以被降低。根据该构造,由励磁线圈22的通电所导致的热量或者电弧的热量可以导致从储氢金属中释放氢气,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快速地熄灭。此外,根据该构造,从储氢金属中释放氢气的反应能够更快地进行,并且因此通过储氢金属吸收氢气的反应能够更快地进行。因此,在该构造中,储氢金属容易吸收氢气,并且因此容易利用初步吸收氢气的储氢金属批量生产熄灭电弧构件14。另外,该构造允许通过储氢金属吸收和释放氢气的反应更快地进行,并且适于重复使用。
注意,优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被设计成使得:响应于由通电形成的热量或者电弧的热量,储氢金属开始在小于毫秒的时间内释放氢气。根据该设计,当被加热时,快速地从储氢金属中释放氢气,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更加快速地熄灭。
熄灭电弧构件14优选地可以在接触装置1被打开时(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开时)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周围的温度超过某一温度时允许储氢金属释放氢气。为了实现该构造,熄灭电弧构件14优选地可以包括具有较高氢气吸收力的元素,例如诸如镧(La)、钛(Ti)、镁(Mg)、锆(Zr)、钒(V)和钙(Ca)。另外地,熄灭电弧构件14优选地可以包括促进氢气释放的金属,例如诸如铬(Cr)、锰(Mn)、铁(Fe)、钴(Co)和镍(Ni)。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周围的温度在正常状态下(接触装置1没有被操作)不会超过特定温度,并且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可能防止储氢金属重复无益的吸收和释放。因此,该构造能够抑制熄灭电弧构件14的恶化,并且因此能够保证熄灭电弧构件14的长时间使用。注意,包括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的电磁继电器3可以被用在汽车中,并且汽车内部的温度被期望增加到大约100℃。考虑到汽车中的用途,优选地当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周围的温度超过大约100℃时熄灭电弧构件14允许储氢金属释放氢气。
以下的解释是针对于平衡氢气压力和包含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的储氢金属的氢气储存能力之间的关系的。图19是储氢金属的压力-成分等温线(如在JISH7201中示出的所谓的PCT(pressurecompositionisotherm)线)的一个示例。压力-成分等温线指示在一个温度下的平衡氢气压力和氢气储存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平衡氢气压力意味着在滞后现象能够被忽略的情况下在期望温度下的在平衡状态下的氢气压力。氢气储存能力意味着单位量的完全加氢的合金(储氢金属)中的氢气量和该单位量合金的比例。图19示出了指示平衡氢气压力(MPa)的竖直轴线和指示氢气储存能力(重量百分比(wt%))的水平轴线。例如,当储氢金属的氢气储存能力的最大值是3wt%时,质量为1kg的储氢金属能够吸收最多30g的氢气。储氢金属的温度的增加导致如图19所示的等温线的向上平移,并且储氢金属的温度的降低导致如图19所示的等温线的向下平移。
在如图19所示的压力-成分等温线中的氢气储存能力的预定第一范围C1内(平衡氢气压力位于B1到B2(MPa)的范围内),由氢气储存能力的改变所造成的平衡氢气压力的改变是较小的。相反地,在氢气储存能力等于或小于如图19所示的压力-成分等温线中的第一范围C1的下限值的第二范围C2(平衡氢气压力的范围等于或小于B1(MPa))内,由氢气储存能力的改变所造成的平衡氢气压力的改变大于第一范围C1中的改变。此外,在氢气储存能力等于或大于如图19所示的压力-成分等温线中的第一范围C1的上限值的第三范围C3(平衡氢气压力的范围等于或高于B2(MPa))内,由氢气储存能力的改变所造成的平衡氢气压力的改变大于第一范围C1中的改变。显而易见地,在第一范围C1中,即使平衡氢气压力中的改变是小的,储氢金属也能够吸收和释放氢气。
考虑到此,优选地使用具有压力-成分等温线中的第一范围A1(所谓的稳定区域)的储氢金属。换言之,至于储氢金属的压力-成分等温线,优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被制造成使得第一范围C1中的梯度比第二范围C2和第三范围C3中的梯度小。据此,储氢金属在特定的温度下释放氢气,并且提供如下的优点:在接触装置1的设计中不需要过多考虑熄灭电弧构件14。例如,当温度达到特定温度时,储氢金属快速释放氢气,并且因此容易作出如下的设计:使得储氢金属响应于电弧的热量而释放氢气。
注意,优选地储氢金属具有如下的性质:在期望的温度下,当平衡氢气压力改变1/50或者50倍时,氢气储存能力改变最大氢气储存能力的50%或更多。更优选地,储氢金属具有如下的性质:在期望的温度下,当平衡氢气压力改变1/5或者5倍时,氢气储存能力改变最大氢气储存能力的50%或更多。
已经如上所述,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例如通过金属注塑成型而制备。在通过此种模制来制备熄灭电弧构件14时,熄灭电弧构件14的储氢金属和除了储氢金属之外的材料由多个颗粒构成。多个颗粒的尺寸(颗粒尺寸)的增大将导致表面积的减小,并且因此储氢金属的吸收和释放氢气的反应趋向于更慢。相反,多个颗粒的尺寸(颗粒尺寸)的减小将导致表面积的增大,但是处理变得困难。考虑到此,优选地,构成熄灭电弧构件14的多个颗粒的平均尺寸可以位于1μm到1mm的范围内。在此范围中,熄灭电弧构件14在处理的容易度以及吸收和释放氢气的速度方面存在优异的特性。注意,更加优选地,构成熄灭电弧构件14的多个颗粒的平均尺寸可以位于10μm到100μm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多个颗粒的尺寸的变化变得较小。
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被制备,从而金属和金属离子的生成量的至少一个比预定值小。更具地体,优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被制备成不包括诸如锂(Li)的碱金属。此外,根据该构造,阻碍电弧的熄灭的金属和/或金属离子的生成量是较小的,并且因此有可能抑制如下现象(通过电弧的短路)的出现: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绝缘击穿被保持。
优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主要由如下的元素制成:该元素具有等于或小于镁(Mg)的离子化倾向的离子化倾向。根据该构造,熄灭电弧构件14变得对氧化不敏感,因此储氢金属氢气容易释放氢气,并且电弧能够被快速地熄灭。此外,在该构造中,储氢金属对氢气的吸收的反应变得更快。因此,对于储氢金属吸收氢气而言必要的时间变得更短,并且变得容易批量生产储存氢气的熄灭电弧构件14。另外地,根据该构造,储氢金属对氧化不敏感的,即使重复地吸收和释放,并且因此能够保证长时间使用。
注意,氧化膜可以形成在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上。考虑到此,优选地移除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上的氧化膜的至少一部分。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上的氧化膜能够例如通过诸如浸没在酸溶液中或者碱溶液中的化学方法或者诸如抛光表面的物理方法被移除。根据此构造,和上文一样,熄灭电弧构件14的氧化能够被抑制,并且可能提供快速熄灭电弧的效果、容易批量生产熄灭电弧构件14的效果、以及保证熄灭电弧构件14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此外,根据该构造,即使熄灭电弧构件14由具有比镁的氧化倾向大的氧化倾向的元素制成,熄灭电弧构件14也能够对氧化不敏感。
优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处于氢气、氮气、非活性气体以及具有电弧熄灭能力的气体(熄灭电弧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气体的氛围中。例如,优选地,容器13的包括熄灭电弧构件14的内部空间可以被制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并且容器13可以被填充有氢气、氮气、非活性气体以及具有电弧熄灭能力的气体(熄灭电弧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气体。非活性气体可以由诸如氩气的惰性气体体现。除了惰性气体之外的非活性气体也是可用的。根据该构造,包围熄灭电弧构件14的大气中的氧气的比例能够减小,并且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抑制熄灭电弧构件14的氧化。结果,根据该构造,如上所述,可能提供快速熄灭电弧的效果、容易批量生产熄灭电弧构件14的效果、以及保证熄灭电弧构件14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注意,优选地,氧气和容器13的内部空间的体积比尽可能小。考虑到实际使用,优选地该体积比等于或小于5%。
注意,优选地,如图20所示,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被覆盖有与储氢金属不同的材料层14A。用于形成层14A的方法可以例如是电镀或溅射。层14A可以通过另一方法形成。在该构造中,熄灭电弧构件14被层14A保护,并且因此如上所述,熄灭电弧构件14的氧化能够被抑制。结果,根据该构造,如上所述,可能提供快速熄灭电弧的效果、容易批量生产熄灭电弧构件14的效果、以及保证熄灭电弧构件14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此外,在该构造中,当通过多个颗粒构成熄灭电弧构件14时,多个颗粒之间的粘合是坚固的,并且因此能够有利于熄灭电弧构件14的形成。注意,在图20中,层14A覆盖熄灭电弧构件14的整个表面,但是层14A可以覆盖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注意,层14A的厚度可以不被限制,而是可以优选地位于0.1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在该方面,优选地,层14A可以包括传热物质,该传热物质的导热率比储氢金属的高。换言之,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优选地包括覆盖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层14A。并且,层14A可以优选地包括传热物质,该传热物质的导热率比储氢金属的高。根据该构造,与只使用具有较低导热率的储氢金属相反,能够提高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传热效率。此外,层14A可以优选地包括用作用于氢气的释放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物质。换言之,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优选地包括覆盖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层14A。并且,层14A可以优选地包括用作用于氢气的释放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物质。根据该构造,催化剂通过储氢金属激活氢气的释放的反应。储氢金属快速地释放氢气,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更快地熄灭。
传热物质和催化剂物质可以通过诸如铜(Cu)、镍(Ni)、钯(Pd)、金(Au)、银(Ag)、铬(Cr)、铝(Al)和锌(Zn)的金属体现。另外地,传热物质和催化剂物质可以通过诸如环氧树脂的树脂以及诸如矾土的陶瓷体现。层14A可以仅由这些材料中的一种制成,或者由这些材料中的两种或以上的混合物制成。
此外,优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包括传热材料,该传热材料的导热率比储氢金属的高。根据该构造,熄灭电弧构件14的导热率可以被增大。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优选地包括用作用于氢气的释放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物质。根据该构造,如上所述,熄灭电弧构件14迅速地排出氢气,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更加快速地熄灭。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优选地包括电阻率比储氢金属高的电阻材料。根据该构造,熄灭电弧构件14的电阻增大,并且因此能够抑制电弧的传递。
传热材料和催化剂材料可以通过诸如铜(Cu)、镍(Ni)、铬(Cr)、铝(Al)和锌(Zn)的金属体现。另外地,传热材料和催化剂材料可以通过诸如环氧树脂的树脂以及诸如矾土和碳化硅(SiC)的陶瓷体现。此外,电阻材料可以通过诸如环氧树脂的树脂、诸如矾土等的氧化物以及碳化硅(SiC)体现。仅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者由这些材料中的两种或以上的混合物可以被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可选地,层14A可以形成在包括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上。
可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在等于或低于储氢金属的熔点的温度下经受加热的处理(所谓的烧结)。通过使得熄灭电弧构件14经受加热的处理,能够容易地长时间保持熄灭电弧构件14的形状。注意,熄灭电弧构件14的定型可以在加热处理之前完成。此外,加热处理可以优选地在非活性气体的氛围下进行。此外,如图21A和图21B所示,加热处理可以导致在构成熄灭电弧构件14的颗粒14B之间形成交联14C。
(修改例9)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实施例的修改例9的接触装置1。最初,将对用于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的背景技术作出说明。
在过去,已经提出了一种用于快速熄灭当接触装置被打开时产生的电弧的接触装置。在此接触装置中,放置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的空间被制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并且该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填充有电弧熄灭气体(绝缘气体)(例如在文件2中描述的)。
在文件2中公开的接触装置中,壳体、连接器、板和柱塞盖被气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用于容纳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的气密地封闭的空间。换言之,在该接触装置中,由壳体、连接器、板和柱塞盖封闭的空间被制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并且该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填充有主要由氢气构成的电弧熄灭气体。
然而,具有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填充有电弧熄灭气体的结构的上述接触装置被认为具有以下的问题:根据通电的条件,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熄灭电弧。
考虑到上述的不足,本修改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熄灭电弧的接触装置。
在后文中,参考相应的附图描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注意,修改例和本实施例公用的部件通过公用的附图标记来标记,从而省略多余的说明。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电弧熄灭器140。
如图22所示,电弧熄灭器140位于包括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的空间13A中,即容器13内部的空间13A,并且该电弧熄灭器140包括用于被加热时排出主要由氢气组成的电弧熄灭气体(熄灭电弧气体)的熄灭电弧构件14。因此,当熄灭电弧构件14被加热时,电弧熄灭器140从熄灭电弧构件14排出熄灭电弧气体(电弧熄灭气体)以冷却电弧,由此快速熄灭电弧。注意,熄灭电弧构件14的加热可以通过空间13A中的温度的升高引起,该温度的升高例如源自于当接触装置1被打开时发生的电弧以及通电时造成的焦耳热。
待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的电弧熄灭气体可能不限于主要由氢气组成的气体,而是可以是主要由氮气等组成的气体。然而,氢气的导热率比氮气等高,并且因此适于冷却电弧。因此,电弧熄灭气体优选地主要由氢气组成。注意,电弧熄灭器140通过利用电弧熄灭气体冷却电弧以及利用待从熄灭电弧构件14排出的电弧熄灭气体来吹电弧而快速地熄灭电弧。
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由例如树脂材料、金属材料或者其他无机材料制成。更具体地,熄灭电弧构件14优选地可以由用于响应于加热而快速地生成诸如氢气的气体的材料组成,诸如酚醛树脂、储氢金属(包括储氢合金或氢气储存合金)、氢化钛和硼酸。注意,熄灭电弧构件14的材料不限于上面列出的材料。例如,熄灭电弧构件14当被加热时排出电弧熄灭气体是足够的。例如,熄灭电弧构件14无论是否被加热都可以排出电弧熄灭气体。
电弧熄灭器140位于容器13内部的空间13A中,从而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更具体地,电弧熄灭器140一侧沿设置一对接触基部100和101的方向被固定到容器13的侧壁132的一部分的内侧面(面向内部的空间13A的表面)上。如图22所示,电弧熄灭器140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可以被确定为使得电弧熄灭器140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存在于处于打开位置的可移动接触部11和固定接触部10之间的区域中。因此,当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开产生电弧时,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被电弧快速加热,由此排出电弧熄灭气体。
注意,在本修改例中,电弧熄灭器140包括传热结构,该传热结构用于提高从空间13A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传热效率。总之,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熄灭电弧构件14本身不是电弧熄灭器140,而是可以为通过适当加工或处理被设置有传热结构的熄灭电弧构件14,从而提高从空间13A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传热效率。结果,电弧熄灭器140能够有效地将空间13A的热量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由此有利于产生电弧熄灭气体。因此,能够期望提高电弧的熄灭性能。
在本修改例中,电弧熄灭器140的传热结构包括框架构件142,该框架构件142的材料的导热率比熄灭电弧构件14的高。如图23A和23B所示,框架构件142包括容纳熄灭电弧构件14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个孔141。换言之,电弧熄灭器140具有如下的结构:导热率比熄灭电弧构件14高的框架构件142被包含作为传热结构,并且熄灭电弧构件1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形成在框架构件142中的孔141中。
在此方面,框架构件142包括多个孔,各个孔用作孔141,并且熄灭电弧构件14的部件位于相应的孔141中。在如图23A所示的示例中,孔141具有圆形开口,并且被设置在纵向和横向上(在如图23A所示的示例中,在纵向上设置三个孔,并且在横向上设置四个孔)。如图23B所示,框架构件142被固定到侧壁132上,从而该框架构件142的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面对侧壁132,并且孔141被形成为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框架构件142。
根据该构造,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经由框架构件142接收空间13A的热量。换言之,与不存在框架构件142的情况相比,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积增大,由此当空间13A被加热时该熄灭电弧构件14被有效地加热。因此,有助于电弧熄灭气体的生成,并且能够期望提高电弧熄灭的性能。
注意,如图23B所示,熄灭电弧构件14的部件被插入到相应孔141的空间中,至仅仅距离接近侧壁132的开口表面一预定深度。在容器13内部从接近空间13A的开口表面一预定深度的相应孔141的空间没有填充有熄灭电弧构件14的部件并且因此是中空的。因此,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的电弧熄灭气体经由孔141的中空部分吹向空间13A中。因此,电弧熄灭器140当被加热时能够使得电弧熄灭气体吹向空间13A中。因此,能够期望提高电弧熄灭的性能。
注意,各个孔141的形状以及多个孔141的配置不限于如图23A所示的示例。例如,如图24所示,蜂窝结构是可用的,在该蜂窝结构中孔141具有规则的六边形开口且被设置在纵向和横向上,在孔和孔之间没有空间。孔141在厚度方向上可以不贯穿框架构件142,并且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只框架构件142的一个表面开口。
例如,框架构件142可以由包括大量孔141的构件制成,诸如泡沫金属、穿孔金属和蜂窝陶瓷。注意,在形成电弧熄灭器140时,熄灭电弧构件14的部件可以被插入到框架构件142的孔141中,或者框架构件142可以被嵌入到熄灭电弧构件14中。
根据上述的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电弧熄灭器140具有用于提高从空间13A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传热效率的传热结构,并且因此空间13A的热量能够被有效地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结果,当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开产生电弧时,电弧的热量被有效地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容易产生电弧熄灭气体,并且这将提供如下的优点:能够期望提高电弧熄灭的性能。因此,根据通电的条件,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能够比如下的构造更快地熄灭电弧:气密地封闭的空间被形成以封闭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并且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只填充有电弧熄灭气体。
可选地,除了框架构件142之外或者替代框架构件142,电弧熄灭器140的传热结构还可以包括传热物质(未示出),该传热物质的材料的导热率比熄灭电弧构件14的高。传热物质可以被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传热物质可以由诸如铜(Cu)、镍(Ni)和铝(Al)的金属材料制成。传热物质可以不由金属制成,而是由具有高电阻的诸如氧化铝(矾土)和氧化锆(二氧化锆)的氧化物、碳化硅(SiC)或者树脂材料制成。
此种传热物质优选地可以被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但是也可以被提供以覆盖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可选地,混合比例在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侧和内部可以不同。待被混合的传热物质的颗粒尺寸不被特别地限制,但是考虑到有助于将传热物质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优选地可以等于或小于比熄灭电弧构件14的颗粒尺寸大10倍的颗粒尺寸。
如上所述,用作传热结构的传热物质被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因此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出现在熄灭电弧构件14的材料的颗粒之间。因此,能够有助于将热量从空间13A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内部。因此,电弧熄灭器140能够容易地生成电弧熄灭气体,并且能够期望提高电弧熄灭的性能。
可选地,电弧熄灭器140能够包括高电阻物质(未示出),该高电阻物质的材料的电阻比熄灭电弧构件14的电阻高。高电阻物质被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可以附加于传热物质或者替代传热物质而提供高电阻物质。此外,当传热物质由具有高电阻的氧化物或树脂材料制成时,传热物质也用作高电阻物质。
当高电阻物质被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时,接触装置1能够抑制将电弧传递到电弧熄灭器140。
在本修改例的另一示例中,如图25所示,电弧熄灭器140可以被固定到面对空间13A的结构体的一部分上。可选地,电弧熄灭器140可以包括绝热板143,该绝热板143具有绝热性质并且存在于结构体和熄灭电弧构件14之间。在该示例中,该结构体是形成空间13A的容器13的侧壁132。在该示例中,熄灭电弧构件14没有直接固定到容器13上,而是在熄灭电弧构件14和容器13之间夹有绝热板143的情况下被固定到容器13。
绝热板143优选地可以由导热率比熄灭电弧构件14低的材料制成,诸如树脂材料、金属材料和氧化物,并且例如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树脂和环氧树脂的树脂材料制成。另外地或可选地,绝热板143可以由具有高绝热结构的材料制成,诸如蜂窝陶瓷。
根据该构造,电弧熄灭器140可以抑制从空间13A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热量逃逸到结构体(侧壁132)上。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被有效地加热因此容易地产生电弧熄灭气体,并且因此能够期望提高电弧熄灭的性能。
(修改例10)
如图26A和图26B所示,本实施例的修改例10的接触装置1与修改例9中的接触装置1不同之处在于:电弧熄灭器140的传热结构包括通风孔144,该通风孔144形成在熄灭电弧构件14的与空间13A接触的表面中,从而与空间13A连接。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修改例9的部件相同,并且与修改例9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以避免多余的解释。
更具体地,除了修改例9中描述的框架构件142(如图23A所示)和/或传热物质之外或者替代该框架构件142和/或传热物质,电弧熄灭器140还包括通风孔144作为传热结构。在图26A和26B所示的示例中,存在一个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熄灭电弧构件14的圆形通风孔144。注意,通风孔144需要在熄灭电弧构件14的与空间13A接触的表面中具有至少一个开口,但是该至少一个开口可以不是圆形的,并且通风孔144可以不贯穿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电弧熄灭器140可以包括两个或以上的通风孔144。
根据上述的本修改例的构造,电弧熄灭器140包括用作传热结构的通风孔144,并且因此容器13内部的空间13A的热量能够被有效地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换言之,空间13A被连接到形成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的通风孔144的内部,并且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除了接收表面的热之外,还能够在通风孔144的内表面处接收空间13A的热量。此外,本修改例的构造能够提供如下的优点:在没有提供诸如与熄灭电弧构件14分开的框架构件142和传热物质的额外构件的情况下,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处理为具有通风孔144,然而电弧熄灭器140能够将热量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
可选地,通风孔144可以被提供给除了熄灭电弧构件14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之外的表面,并且例如可以被提供给熄灭电弧构件14的与上壁130相对的表面,或者与下壁131相对的表面。注意,考虑到传热,如图26A和26B所述,优选地通风孔144被提供给熄灭电弧构件14的厚度方向上的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相对的表面。
图27A和27B示出了本修改例的另一示例,其中,电弧熄灭器140包括连接孔145,该连接孔145在与通风孔144交叉的方向上形成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从而与通风孔144连接。在如图27A和27B所示的示例中,连接孔145具有半实心的圆柱形状并且面对侧壁132,并且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彼此面对的方向上)贯穿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垂直于通风孔144。然而,连接孔145需要在横穿通风孔144的方向上延伸以与通风孔144连接,但是可以不具有半实心的圆柱形状,并且可以不贯穿熄灭电弧构件14。
根据该示例,电弧熄灭器140具有用于气体的路径,该路径由通风孔144和连接孔145构成,并且因此空间13A内部的被加热气体能够被容易地引导到通风孔144的内部并且空间13A的热量可被有效地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
此外,如图27A和27B所示的连接孔145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彼此面对的方向(上下方向)上贯穿熄灭电弧构件14的构造提供如下的优点。根据该构造,电弧熄灭器140能够将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的电弧引导到连接孔145的内部。因此,电弧熄灭器140在熄灭电弧构件14内部具有用于电弧的路径。因此,当产生电弧时,熄灭电弧构件14被电弧急剧地加热,并且因此有助于产生电弧熄灭气体。注意,例如,由于用于横向地扩展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的电弧的结构的存在,诸如永磁体(未示出),接触装置1能够将电弧引导到电弧熄灭器140的定位成横向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的内部。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修改例9中的部件和功能相同。
(修改例11)
如图28A和图28B所示,本实施例的修改例11的接触装置1与修改例9的接触装置1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弧熄灭器140的传热结构包括被提供给熄灭电弧构件14的与空间13A接触的表面的不平坦结构。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修改例9的部件相同,并且与修改例9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以避免多余的解释。
在如图28A和28B所示的示例中,电弧熄灭器140具有由形成在熄灭电弧构件14的厚度方向上的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相对的表面上的多个突出体146构成的不平坦结构。在该方面,突出体146是半球形状,并且被设置在纵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在如图28所示的示例中,两个位于纵向上,两个位于水平方向上)。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修改例的构造,电弧熄灭器140包括用作传热结构的不平坦结构(突出体146),这将导致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积的增大,并且因此容器13内部的空间13A的热量能够被有效地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此外,本修改例的构造能够提供如下的优点:在没有提供诸如与熄灭电弧构件14分开的框架构件142(如图23A所示)和传热物质的额外构件的情况下,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处理为具有不平坦结构,然而电弧熄灭器140能够将热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
可选地,突出体146可以被提供给除了熄灭电弧构件14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之外的表面,并且例如可以被提供给熄灭电弧构件14的与上壁130相对的表面,或者与下壁131相对的表面。注意,考虑到传热,如图28A和28B所述,优选地突出体146被提供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厚度方向上的与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相对的表面。
注意,用作传热结构的不平坦结构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由多个突出体146构成,而是可以通过诸如压纹以将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粗糙化的表面处理而实现。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修改例9中的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0的构造组合。
(修改例12)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修改例12的接触装置1。注意,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本实施例的其他部件一样,并且与本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以避免多余的解释。当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开时,可能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电弧。考虑到此,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当被加热时排出具有熄灭电弧能力的熄灭电弧气体的熄灭电弧构件14被放置在与包含接触单元6(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的空间相同的空间中。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熄灭电弧构件14被固定到容器13的右壁的内表面,从而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处于打开位置中的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区域中,并且由此靠近右侧的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熄灭电弧构件14由吸收氢气的储氢合金或氢气储存合金制成,并且具有当被加热时快速释放被吸收的氢气(熄灭电弧气体)的性质。
当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电弧时,熄灭电弧构件14被电弧加热,并且因此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熄灭电弧气体(氢气)。该熄灭电弧气体快速地冷却电弧并且因此能够快速熄灭电弧。此外,在本修改例中,接触单元6(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和熄灭电弧构件14被容纳在具有被气密地密封的内部空间的容器13中。换言之,容器13气密地密封包括接触单元6和熄灭电弧构件14的内部空间13A。因此,容器13能够被填充有待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的熄灭电弧气体,并且因此能够更加进一步提高熄灭电弧的性能。注意,容器13需要密封接触单元6和熄灭电弧构件14,但是可选地容器13在其内部具有气密地密封的空间。例如,容器13可以具有中空圆柱形状,其具有开口的上端和下端,由此只包围接触单元6和熄灭电弧构件14的侧边。同样在此情况下,当产生电弧时,容器13内部的熄灭电弧气体的压力增大,并且因此能够快速熄灭电弧。
另外地,熄灭电弧构件14被定位成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并且因此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猛地排出的熄灭电弧气体吹向电弧,并且这可能导致有利于电弧的熄灭。
如上所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由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构成的接触单元6、熄灭电弧构件14和容器13。可移动接触部11在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接触的闭合位置和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离的打开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熄灭电弧构件14具有当被加热时排出具有电弧熄灭能力的熄灭电弧气体的性质。容器13封闭接触单元6和熄灭电弧构件14。
根据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当由于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开而产生电弧时,在容器13的包括接触单元6和熄灭电弧构件14的空间13A中,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因此,容器13内部的熄灭电弧气体的压力增大,并且这能够导致电弧的快速熄灭。
注意,排放自熄灭电弧构件14的熄灭电弧气体的成分可能不限于氢气,而是可以是氮气等。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的材料可以不限于储氢合金,而是可以是当被加热时排出熄灭电弧气体的材料。例如,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由诸如酚醛树脂的树脂材料、诸如储氢金属和氢化钛(TiH)的金属材料或者诸如硼酸的无机材料制成。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不限定于当被加热时排放熄灭电弧气体。换言之,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即使不被加热时也排放熄灭电弧气体。
图1示出了包括单一的熄灭电弧构件14的接触装置,但是该接触装置可以被修改为包括两个或以上熄灭电弧构件14。例如,另一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定位成靠近左侧的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不被限定为具有如图1所示的尺寸。
可选地,电弧熄灭能力比空气高的气体可以被预先密封在容器13中。容器13内部的空气包含具有较高的电弧熄灭能力的气体,并且因此当产生电弧时,此种电弧能够被更快速地熄灭。注意,具有较高的电弧熄灭能力的气体可以通过氢气和二氧化碳实现。例如,在氢气被预先密封在容器13中的情况下,优选地,容器13内部的氢气和空气的体积比等于或大于50%,从而保证由氢气达到的电弧熄灭效果。此外,当氢气被初步密封在容器13中时,适于用在氢气氛围中的那种类型的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是可用的。
可选地,击穿电场强度比空气高的气体被预先密封在容器13中。容器13中的气体包含具有较高击穿电场强度的气体,并且因此能够提高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电绝缘性质,并且因此能够抑制电弧本身的产生。注意,具有较高击穿电场强度的气体可以通过氮气(N2)体现。例如,在氮气预先密封在容器13中的情况下,由氮气达到的熄灭电弧的效果能够被获得,并且能够抑制电弧本身的产生。为了保证由氮气达到的上述效果,优选地容器13内部的氮气和空气的体积比等于或大于50%。另外地,当氮气被密封在容器13内部时,适于用在氮气氛围中的那种类型的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是可用的。
可选地,活性比空气低的气体可以预先被密封在容器13中。通过将活性比空气低的气体密封在容器13,可能使用只有在活性比空气低的气体的氛围下才具有高活性并且可用的那种类型的熄灭电弧构件14。注意,活性比空气低的气体可以通过诸如氦气(He)、氩气(Ar)、氖气(Ne)、氙气(Xe)和氪气(Kr)的惰性气体或者氮气体现。
(修改例13)
图29A和29B是本实施例的修改例13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修改例12的接触装置1的部件,但是不同之处在于熄灭电弧构件14包括凹部147。注意,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修改例12的其他部件相同,并且与修改例12相同的部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从而避免多余的解释。注意,图29B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接触装置1的剖面图,并且以下的说明是针对于作为接触装置1的前后方向的图29B中的上下方向的。此外,在图29A和29B中,附图标记“A1”表示电弧。
本修改例的熄灭电弧构件14连续地从容器13的右壁的内表面的前端延伸到后端。此外,熄灭电弧构件14在面向接触单元6(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的表面(左表面)中包括凹部147。当产生电弧时,由于凹部147的存在,电弧被熄灭电弧构件14覆盖,并且因此电弧的热量被有效地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另外地,熄灭电弧气体在多个方向上吹向电弧,并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熄灭电弧的性能。
可选地,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被设置为容器13的一部分。可选地,额外的结构体(例如,绝缘板)可以被设置在靠近接触单元6的空间中,并且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提供给该结构体。或者,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设置为结构体的一部分。可选地,在通过外部磁场等扩展电弧的情况下,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设置为覆盖被扩展的电弧。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修改例12中的其他部件和功能相同。
(修改例14)
图30是本实施例的修改例14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熄灭电弧构件14具有膜形状。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修改例12的其他部件相同,并且与修改例12相同的部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从而避免多余的解释。
本修改例的熄灭电弧构件14以膜的形状形成,并且被提供给容器13的右壁的内表面。用于形成膜形状的熄灭电弧构件14的方法可以通过例如电镀、沉积或溅射(对于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熄灭电弧构件14)和涂敷(对于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熄灭电弧构件14)而实现。
当熄灭电弧构件14具有膜形状时,整个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被容易地加热,并且这能够导致用于产生熄灭电弧气体所必需的热量的减少。因此,当产生电弧时,熄灭电弧构件14能够被更加快速地加热,因此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并且结果可能更加快速地熄灭电弧。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修改例12中的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3的构造组合。
(修改例15)
图31是本实施例的修改例15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修改例12的接触装置1的部件,并且还包括喷嘴70,喷嘴用于将从熄灭电弧构件14排出的熄灭电弧气体的排出方向限定为朝向接触单元6的方向。注意,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修改例12的其他部件相同,并且与修改例12相同的部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从而避免多余的解释。此外,在图31中,附图标记“A1”表示电弧。
喷嘴70以中空圆柱形状形成,并且被提供给容器13的右壁的内表面,从而围绕熄灭电弧构件14。喷嘴70具有与接触单元6(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相对的开口。
喷嘴70限定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的熄灭电弧气体的排出方向并且由此熄灭电弧气体在不扩散的情况下吹向接触单元6。因此,这将导致被吹送的熄灭电弧气体的体积的增加。当产生电弧时,熄灭电弧气体吹出以吹散电弧,并且因此能够提高熄灭电弧的性能。另外地,熄灭电弧气体吹向接触单元6,并且因此能够抑制电弧本身的产生。
注意,优选地喷嘴70靠近熄灭电弧构件14。例如,喷嘴70可以与熄灭电弧构件14接触。可选地,喷嘴70可以与熄灭电弧构件14一体地形成。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修改例12中的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3和14的构造中的任一个组合。
(修改例16)
图32是本实施例的修改例16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修改例12的接触装置1的部件并且还包括用于覆盖熄灭电弧构件14的盖71。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修改例12的其他部件相同,并且与修改例12相同的部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从而避免多余的解释。此外,在图32中,附图标记“A1”表示电弧。
图33是包括盖71的接触装置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如图32和33所示,盖71被提供给容器13的右壁(侧壁)132(第二壁体)的内表面,从而在与熄灭电弧构件14分开的情况下覆盖熄灭电弧构件14。更具体地,盖71出现在接触单元6和熄灭电弧构件14之间,并且包括面积比熄灭电弧构件14大的壁体710(第一壁体),以及分别将壁体710的前端和后端连接到右壁132的内表面的互连件711和712。换言之,盖71具有开口上端和开口下端的半中空棱柱形状,并且因此形成由盖71和容器13的右壁132封闭的空间。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右壁132的内表面从而位于由盖71和右壁132封闭的空间的一部分中。结果,存在形成在盖71和熄灭电弧构件14之间的间隙713。总之,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设置在接触单元6和熄灭电弧构件14之间的壁体710(第一壁体)以及与壁体710相对的右壁132(第二壁体),熄灭电弧构件14位于中间。熄灭电弧构件14被设置在形成在壁体710和右壁132之间的空间的一部分中。
当产生电弧时,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熄灭电弧气体。在该情况下,熄灭电弧构件14被设置在由盖71和右壁132封闭的空间中,并且因此熄灭电弧构件14和盖71之间的间隙713中的熄灭电弧气体的压力能够局部地增大。此外,盖71具有半中空棱柱形状,半中空棱柱形状具有开口上端和开口下端开口,并且因此能够使得电弧穿过间隙713。使得电弧穿过局部具有熄灭电弧气体的高压的间隙713,因此能够提高熄灭电弧的性能。注意,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电弧能够被朝向盖71扩展,并且这可能有助于电弧通过间隙713。
注意,在图32和图33中,熄灭电弧构件14被提供给容器13的右壁132的内表面,但是也可以被提供给盖71的壁体710的右表面。
注意,盖71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并且熄灭电弧构件14可以被设置在形成在盖71和右壁132之间的空间的一部分中。例如,如图34A所示,盖71可以只包括壁体710,并且该壁体710可以被提供给熄灭电弧构件14的左表面。在此情况下,壁体710的表面积比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积大,并且壁体710和右壁132之间的空间包括不存在熄灭电弧构件14的间隙714。在该间隙714中,熄灭电弧气体的压力能够局部地增大,因此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34B所示,可能形成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熄灭电弧构件14的通孔148。通孔148被形成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并且通孔148中的熄灭电弧气体的压力能够进一步增大。因此,使得电弧通过通孔148,并且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弧熄灭的性能。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修改例12中的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3至15的构造中的任一个组合。
(修改例17)
图35是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的示意构造图。
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修改例12的接触装置1的部件并且还包括用于保护熄灭电弧构件14的保护膜72。本修改例的其他部件与修改例12的其他部件相同,并且与修改例12相同的部件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从而避免多余的解释。
保护膜72由板制成,板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可以被提供给熄灭电弧构件14的与接触单元6(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相对的整个左表面。总之,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保护膜72被提供给熄灭电弧构件14的与接触单元6相对的表面。保护膜72防止电弧与熄灭电弧构件14接触(将电弧转移到熄灭电弧构件14),并且因此能够容易地抑制熄灭电弧构件14的劣化。
注意,保护膜72可以不由板制成,而是可以具有网状形状。此外,保护膜72的材料不限于金属材料。例如,保护膜72可以由陶瓷材料,诸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树脂材料、氧化铝、诸如氧化锆的其它氧化物、氮化硅、或这些材料的混合物制成。为了将电弧的热量传递到熄灭电弧构件14,优选地,保护膜72具有高导热率和高耐热性。
注意,可能需要保证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的熄灭电弧气体的排出路径。在本修改例中,保护膜72只被提供给熄灭电弧构件14的左表面。当保护膜72由多孔材料制成或者呈网状形状以允许熄灭电弧气体从其中穿过时,保护膜72可以被设置为覆盖整个熄灭电弧构件14。
可选地,如图36A所示,保护膜7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孔720。通孔720在保护膜72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从熄灭电弧构件14中排出的熄灭电弧气体被允许经由通孔720吹向接触单元6(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即,电弧,因此电弧能够被熄灭。注意,为了允许熄灭电弧气体吹向电弧以吹散电弧,优选地通孔720的方向垂直于可移动接触部11的移动方向(上下方向)。注意,通孔720的开口的形状不被限定,而是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此外,如图36A所示,保护膜72的面积可以大于熄灭电弧构件14的面积。
注意,当保护膜72由多孔材料制成以允许熄灭电弧气体从其中穿过时,该保护膜72在其表面中可以包括凹部721,如图36B所示。总之,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保护膜72可以由多孔材料制成并且在其表面中包括至少一个凹部721。在该情况下,凹部721的底部是薄的,并且因此熄灭电弧气体能够容易地穿过底部。因此,利用包括通孔720的构造,熄灭电弧气体能够被允许经由凹部721吹向电弧,并且因此电弧能够被熄灭。
注意,其他部件和功能与修改例12中的部件和功能相同。可选地,本修改例的构造可以与修改例13至16的构造中的任一个组合。
(修改例18)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实施例的修改例18的接触装置1。最初,将对用于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的背景技术作出说明。
过去,已知有电磁开关,该电磁开关包括固定接触部、可移动接触部和用于根据电信号操作可移动接触部以打开和闭合接触单元的致动器。在该电磁开关中,当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瞬间地分开时,也就是,当接触单元被打开时,可能产生电弧。作为用于快速熄灭此种电弧的方法,已知有制造气密地封闭的接触单元的方法,其中,接触单元所位于的空间被制造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并且气密地封闭的空间被填充有熄灭电弧气体。例如,此种方法在文件2中被公开。
在文件2中公开的传统示例中,壳体、连接器、板和柱塞盖被气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包括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以及固定芯和可移动芯的熄灭电弧单元被容纳在气密地封闭的空间中。因此,壳体形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以容纳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气密地封闭的空间被填充有主要由氢气构成的绝缘气体(具有熄灭电弧能力的气体)。
在传统示例中,熄灭电弧气体被密封在形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的壳体(容器)中。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之后,甚至气密地封闭的空间也可能允许熄灭电弧气体泄露到外部。这可能导致壳体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降低。
考虑到上述的不足,本修改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延长保持容器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时间段的接触装置。
在后文中,参考相应的附图描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注意,本修改例和本实施例公用的部件通过公用的附图标记来标记,从而省略多余的说明。容器13的内部被制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但是熄灭电弧气体可能随着时间过去而从容器13泄露到外面。考虑到此问题,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如图37所示,排放气体的气体排放构件80被提供给容器13的侧壁132,从而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从而抑制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减小。该气体排放构件80可以包括能够释放氮气的重铬酸铵,能够吸收和释放氢气的储氢金属等。注意,气体排放构件80可以排放除了氮气和氢气之外的气体。在后文中,将描述包括储氢金属的气体排放构件80。
储氢金属可以包括具有较高的氢气吸引力的金属,例如诸如钛(Ti)。储氢金属可以选自于储氢合金(氢气储存合金)(在JISH7003中描述的)。储氢合金可以是具有高的氢气吸收力的金属和具有低的氢气吸收力的金属的合金。储氢合金可以包括铁(Fe)-钛(Ti)合金和镧(La)-镍(Ni)合金。另外地,储氢金属可以包括金属氢化物(MH),诸如由钛和氢的反应所获得的氢化钛。
储氢金属能够释放氢气,并且因此能够补偿从容器13泄露到外部的气体(在此情况下,氢气)的泄露。换言之,包括储氢金属的气体排放构件80释放氢气以由此将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保持为常量。尤其是,储氢金属具有如下的性质:响应于容器13内部的氢气的压力的下降而释放氢气,响应于容器13内部的氢气的压力的上升而吸收氢气,并且因此可能适于气体排放构件80。
气体排放构件80可以由储氢金属组成,或者可以是储氢金属和与储氢金属不同的材料的混合物。注意,气体排放构件80的形状不限于如图37所示的板形状,而是可以是其他形状。利用通过将储氢金属等的粉末与诸如蜡和热塑树脂等的粘合剂混合而获得的材料,通过金属注塑成型(MIM)可以模制气体排放构件80。气体排放构件80能够通过其他方法获得。
如上所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固定接触部10;可移动接触部,可移动接触部11在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接触的闭合位置和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离的打开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以及容纳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并且在其中形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的容器13。此外,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还包括用于排放气体的气体排放构件80,并且气体排放构件80被容纳在于其中形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的容器13中。因此,当气体(电弧熄灭气体)从容器13泄露到外面时,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供给从气体排放构件80排出的气体,并且因此能够延长维持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时间段。结果,能够延长维持电弧熄灭性能的时间段,并且因此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的寿命能够被延长。注意,从气体排放构件80中排出的气体的量是有限的,并且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进一步降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至少与传统示例相比,可能保持容器13中的气体的压力很长时间。
容器13优选地可以由陶瓷制成,从而抑制气体从内部到外部的渗透。然而,气体排放构件80能够供给气体,并且因此设计气密地封闭的空间的限制能够被减轻。因此,气密地封闭的空间可以通过由诸如金属和树脂而不是陶瓷的材料制成的容器13形成,因此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能够提供增加设计的自由度的优点。
另外地,如已经描述的那样,优选地气体排放构件80包括能够释放氢气的储氢金属。根据该构造,储氢金属能够释放大量氢气,并且因此气体排放构件80能够被减小尺寸。注意,储氢金属能够释放体积比储氢金属的体积大1000倍或更多的氢气。
注意,优选地,气体排放构件80响应于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减小而排放气体。为了实现该构造,优选地气体排放构件80包括例如诸如镧(La)、钛(Ti)、锆(Zr)、钒(V)、锂(Li)和钙(Ca)的元素。根据该构造,当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减小时,气体排放构件80能够排放气体。因此,该构造能够减少气体的无效排放,并且由此延长气体排放构件80的使用寿命。此外,优选地气体排放构件80包括促进氢气释放的金属,例如诸如铬(Cr)、锰(Mn)、铁(Fe)、钴(Co)和镍(Ni)。该构造能够提供促进从储氢金属中释放氢气的反应的优点。
注意,优选地,包含在气体排放构件80中的储氢金属具有如图19所示的压力-成分等温线中的第一范围C1(所谓的稳定区域)。优选地,储氢金属的B2(MPa)几乎等于最初被密封在容器13中的氢气的压力(预定压力)。换言之,优选地当容器13内部的氢气的压力降至预定压力之下时,储氢金属排出氢气。根据该构造,抑制储氢金属排出氢气,除非容器13内部的氢气的压力降至预定压力之下。因此,有可能抑制氢气的无效排出,由此延长气体排放构件80的使用寿命。此外,根据该构造,响应于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下降,能够容易地排出氢气,并且能够保证足够量的可排放氢气。
注意,优选地储氢金属具有如下的性质:在期望的温度下,当平衡氢气压力改变1/50或者50倍时,氢气储存能力改变最大氢气储存能力的50%或更多。更优选地,储氢金属具有如下的性质:在期望的温度下,当平衡氢气压力改变1/5或者5倍时,氢气储存能力改变最大氢气储存能力的50%或更多。
优选地,气体排放构件80可以主要由如下的元素制成:该元素具有等于或小于镁(Mg)的离子化倾向的离子化倾向。根据该构造,气体排放构件80变得对氧化不敏感,因此储氢金属氢气容易释放氢气,并且由此能够容易地保持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此外,在该构造中,储氢金属吸收氢气的反应变得更快。因此,对于储氢金属吸收氢气而言必要的时间变得更短,并且变得容易批量生产储存氢气的气体排放构件80。另外地,根据该构造,储氢金属对氧化不敏感的,即使重复地吸收和释放,并且因此能够保证长时间使用。
注意,氧化膜可以被形成在气体排放构件80的表面上。考虑到此,优选地移除气体排放构件80的表面上的氧化膜的至少一部分。气体排放构件80的表面上的氧化膜例如能够通过诸如浸没在酸溶液中或者碱溶液中的化学方法或者诸如抛光表面的物理方法被移除。根据此构造,和上文一样,气体排放构件80的氧化能够被抑制,并且可能提供容易地保持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效果、容易批量生产气体排放构件80的效果、以及保证气体排放构件80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此外,根据该构造,即使气体排放构件80由具有比镁的氧化倾向大的氧化倾向的元素制成,气体排放构件80也能够对氧化不敏感。
优选地,气体排放构件80可以处于氢气、氮气、非活性气体以及具有电弧熄灭能力的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气体的氛围中。例如,优选地,容器13可以被填充有氢气、氮气、非活性气体以及具有电弧熄灭能力的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气体。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考虑到熄灭电弧能力,氢气被密封在容器13中。非活性气体例如可以由诸如氩气的惰性气体体现。除了惰性气体之外的非活性气体可以是可用的。根据该构造,包围气体排放构件80的大气中的氧气的比例能够减小,并且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抑制气体排放构件80的氧化。结果,根据该构造,如上所述,可能提供容易地保持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效果、容易批量生产气体排放构件80的效果、以及保证气体排放构件80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注意,优选地,氧气和容器13的内部空间的体积比尽可能小。考虑到实际使用,优选地该体积比等于或小于5%。
注意,优选地,如图38所示,气体排放构件80的表面覆盖有与储氢金属不同的材料层800。用于形成层800的方法例如可以是电镀或溅射。层800能够通过另一方法形成。在该构造中,气体排放构件80被层800保护,并且因此如上所述,气体排放构件80的氧化能够被抑制。结果,根据该构造,如上所述,可能提供容易地保持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效果、容易批量生产气体排放构件80的效果、以及保证气体排放构件80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此外,在该构造中,当通过多个颗粒构成气体排放构件80时,多个颗粒之间的结合是坚固的,并且因此能够有利于气体排放构件80的形成。注意,在图3中,层800覆盖气体排放构件80的整个表面,但是层800可以覆盖气体排放构件8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注意,层800的厚度可以不被限制,但是可以优选地位于约0.1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在该方面,优选地,层800可以包括传热物质,该传热物质的导热率比储氢金属高。换言之,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优选地包括覆盖气体排放构件8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层800。并且,层800可以优选地包括传热物质,该传热物质的导热率比储氢金属高。根据该构造,与只使用具有较低导热率的储氢金属相反,能够提高到气体排放构件80的传热效率。此外,层800可以优选地包括用作用于氢气的释放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物质。换言之,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优选地包括覆盖气体排放构件8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层800。并且,层800可以优选地包括用作用于氢气的释放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物质。根据该构造,催化剂通过储氢金属激活氢气释放的反应。储氢金属快速地释放氢气,并且因此能够容易地保持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
传热物质和催化剂物质可以通过诸如铜(Cu)、镍(Ni)、钯(Pd)、金(Au)、银(Ag)、铬(Cr)、铝(Al)和锌(Zn)的金属体现。另外地,传热物质和催化剂物质可以通过诸如环氧树脂的树脂以及诸如矾土的陶瓷体现。层800可以仅由这些材料中的一种制成,或者由这些材料中的两种或以上的混合物制成。
可选地,气体排放构件80可以在等于或低于储氢金属的熔点的温度下经受加热的处理(所谓的烧结)。通过使得气体排放构件80经受加热的处理,能够容易地长时间保持气体排放构件80的形状。注意,气体排放构件80的定型可以在加热处理之前完成。此外,加热处理可以优选地在非活性气体的氛围下进行。此外,如图39A和图39B所示,加热处理可以导致在构成气体排放构件80的颗粒802之间形成交联802。
注意,储氢金属可以响应于接收对励磁线圈22的通电而引起的热、电弧的热等释放氢气。在特定的用途中,优选地气体排放构件80响应于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力的降低的情况而释放气体,并且在其他情况下不释放气体。考虑到此,优选地气体排放构件80在容器13内部的可移动接触部11的移动方向(上下方向)上设置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区域的外部。例如,如图40A所示,优选地将气体排放构件80提供给容器13的下壁131。根据该构造,能够抑制将由励磁线圈22的通电而引起的热、电弧的热等传递到气体排放构件80,并且因此能够抑制气体排放构件80的温度的升高。因此,该构造能够抑制由气体排放构件80的温度的升高所引起的气体的排放,并且因此能够避免气体的无效排放,并且因此能够延长气体排放构件80的使用寿命。注意,在图40A的示例中,气体排放构件80被提供给容器13的下壁131,但是气体排放构件80的位置不限于此位置。
如图40B所示,优选地用于防止热量传递到气体排放构件80的遮蔽构件81被设置在一对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以及气体排放构件80之间。遮蔽构件81可以由例如金属、树脂或氧化物等制成。如图40B所示,遮蔽构件81可以被形成为围绕气体排放构件80,但是可以以其他形状形成,只要遮蔽构件81能够将一对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与气体排放构件80隔开。此外,遮蔽构件81也可以不与气体排放构件80紧密接触,并且可以与气体排放构件80隔开。根据该构造,如上所述,可能抑制由于气体排放构件80的温度的升高而导致的气体的排放,并且因此能够抑制气体的无效排放,并且因此能够延长气体排放构件80的使用寿命。注意,在如图40B所示的示例中,气体排放构件80和遮蔽构件81被提供给容器13的下壁131,但是气体排放构件80的位置不限于此位置。例如,气体排放构件80和遮蔽构件81在容器13内部的可移动接触部11的移动方向(上下方向)上可以被设置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区域中。
如图40C所示,优选地,将绝热板82设置在气体排放构件80和容器13之间。绝热板82可以由导热率比气体排放构件80低的材料制成,诸如树脂材料、金属材料和氧化物。例如,此种材料可以由聚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蜂窝陶瓷等体现。根据该构造,能够抑制通过容器13将热量传递到气体排放构件80,并且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气体排放构件80的温度的增大。注意,在气体排放构件80被设置在如图40C所示的位置中的情况下,绝热板82可以与遮蔽构件81设置在一起。然而,绝热板82可以以其他方式被设置。例如,在气体排放构件80在容器13内部的可移动接触部11的移动方向(上下方向)上被设置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区域中的情况下,绝热板82可以与遮蔽构件81设置在一起。注意,绝热板82可以与或者可以不与遮蔽构件81设置在一起。
注意,气体排放构件80可以自发地排放气体。在此方面,自发地排放气体意味着随着时间流逝排放气体。例如,气体排放构件80按照时间以一常量排放气体,即使当温度和压强恒定时。根据该构造,气体排放构件80独立于诸如周围温度和容器13内部的气体的压强的条件而排放气体。因此,根据该构造,可能在不考虑用于排放气体的条件的情况下设计气体排放构件80,并且能够有助于设计。
注意,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与所谓的柱塞类型的电磁装置2一起组合使用,但是也可以与如图4A和4B所示的所谓的折叶类型的电磁装置4一起组合使用。在电磁继电器5中,替代如图4A和4B所示的熄灭电弧构件14,气体排放构件80被提供给容器13的内壁以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注意,气体排放构件80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
(修改例19)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实施例的修改例19的接触装置1。最初,将对用于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的背景技术作出说明。
过去,已知有一种接触装置,该接触装置包括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其中可移动接触部在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接触的闭合位置和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分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此种接触装置例如在文件3(JP2012-089487A)中被公开。在文件3中公开的传统示例包括:接触模块,该接触模块包括容纳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的密封容器;以及熄灭电弧单元,其用于熄灭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之间产生的电弧。
熄灭电弧单元包括连接到密封容器的四周的轭,以及连接到轭的永磁体,从而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被定位在永磁铁之间。熄灭电弧单元使得产生磁场从而当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分开时使得电弧扩展,由此来熄灭电弧。
在传统的示例中,构成熄灭电弧单元的永磁体和轭被定位在密封容器外部,因此永磁体和轭远离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因此,为了保证扩展电弧所必须的磁场,必须增大永磁体和轭的尺寸,这将导致很难减小尺寸和降低成本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不足,本修改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减小尺寸和以低成本制造的接触装置。
在后文中,参考相应的附图描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注意,修本修改例和本实施例公用的部件通过公用的附图标记来标记,从而省略多余的说明。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第一磁场产生源,其被容纳在容器13中并且用于产生磁场。第一磁场产生源可以由诸如铁磁体的永磁体和电磁体构成,该电磁体例如由围绕磁性材料体的线圈组成。可选地,第一磁场产生源可以由包括磁性材料的磁性构件构成。如图41所示,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用作第一磁场产生源的磁性构件90被提供给容器13的侧壁132,从而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在下文的解释中,包括用于吸收和释放氢气的储氢金属的磁性构件90被当作第一磁场产生源。例如,磁性构件90包括作为磁性材料的用于释放氢气的储氢金属。
储氢金属可以包括具有较高的氢气吸引力的金属,例如诸如钛(Ti)。储氢金属可以选自于储氢合金(氢气储存合金)(在JISH7003中描述的)。储氢合金可以是具有高氢气吸收力的金属和具有低的氢气吸收力的金属的合金。储氢合金可以包括铁(Fe)-钛(Ti)合金和镧(La)-镍(Ni)合金。另外地,储氢金属包括金属氢化物(MH),诸如由钛和氢的反应所获得的氢化钛。
磁性构件90可以由储氢金属组成,或者可以是储氢金属和与储氢金属不同的材料的混合物。注意,磁性构件90的形状不限于如图41所示的板形状,而是可以是其他形状。利用通过将储氢金属等的粉末与诸如蜡和热塑树脂等的粘合剂混合而获得的材料,通过金属注塑成型(MIM)可以模制磁性构件90。磁性构件90能够通过其他方法获得。
如上所述,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固定接触部10;在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接触的闭合位置和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离的打开位置之间可移动的可移动接触部11;以及容纳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并且在其中形成气密地封闭的空间的容器13。此外,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还包括用于产生磁场的容纳在容器13中的磁性构件90(第一磁场产生源)。因此,与从容器13的外部施加磁场的情况相反,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在靠近电弧的位置处将磁场施加给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产生的电弧。因此,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能够在不增加第一磁场产生源的尺寸的情况下保证用于扩展电弧所必需的磁场,并且因此能够减小尺寸并且在较低的成本下制造。
储氢金属具有如下的性质:当储氢金属的温度通过诸如励磁线圈22的通电造成的热量以及电弧的热量而被增大时,该储氢金属释放氢气。因此,当第一磁场产生源是包括储氢金属的磁性构件90时,从储氢金属中释放的氢气吹向电弧,这能够提供快速熄灭电弧的优点。此外,根据该构造,从储氢金属中释放的氢气吹向电弧,并且因此能够抑制磁性构件90暴露给电弧。结果,该构造也能够提供抑制磁性构件90的可能由暴露给电弧所造成的磁性劣化的优点。
优选地,如图41所示,优选地磁性构件90在容器13内部的可移动接触部11的移动方向(上下方向)上可以被设置在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之间的区域中。根据该构造,磁性构件90被设置成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因此可能有效地向电弧施加磁场,这能够导致电弧的熄灭性能的提高。注意,磁性构件90的位置不限于如图41所示的位置。例如,如图42所示,磁性构件90可以被定位在容器13的下壁131上,从而不在上下方向上与可移动接触构件12重叠。
可选地,如图43所示,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被构造为包括第二磁场产生源91,该第二磁场产生源91被设置在容器13的外部并且被用于产生磁场。例如,和第一磁场产生源一样,第二磁场产生源91可以由永磁体、电磁体和磁性构件等构造。根据该构造,由作为第一磁场产生源的磁性构件90产生的磁场能够通过第二磁场产生源91产生的磁场而加强。
可选地,如图44所示,磁性构件90可以包括凹部900,该凹部是弯曲的凹部,从而磁性构件90在纵长方向上的中心被后缩,从而当从磁性构件90的上侧观察时更加远离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根据该构造,由电弧形成的磁场能够使得电弧快速扩展。在图44中,虚线“A1”指示被扩展到凹部900的电弧。因此,该构造能够提高熄灭电弧的性能。注意,凹部900的形状不限于如图44所示的形状,但是可以是如下的形状:磁性构件90的至少在纵长方向上的中心被后缩,从而当从磁性构件90的上侧观察时更加远离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
优选地,磁性构件90包括储氢金属和导磁率比储氢金属高的另一磁性材料。具体地,优选地磁性构件90包括诸如铁(Fe)和钴(Co)的铁磁性材料。
根据该构造,磁性构件90能够产生较强的磁场,因此能够提高电弧熄灭性能。
优选地,磁性构件90主要由如下的元素制成:该元素具有等于或小于镁(Mg)的离子化倾向的离子化倾向。根据该构造,磁性构件90变得对氧化不敏感,因此能够抑制磁性构件90的磁性的劣化。此外,在该构造中,可能减小氧化膜阻止吸收和释放氢气的可能性,所以储氢金属对氢气的吸收的反应变得更快。因此,对于储氢金属吸收氢气而言必要的时间变得更短,并且变得容易批量生产储存氢气的磁性构件90。另外地,根据该构造,储氢金属对氧化不敏感,即使重复地吸收和释放,并且能够保证长时间使用。
注意,氧化膜被形成在磁性构件90的表面上。考虑到此,优选地移除磁性构件90的表面上的氧化膜的至少一部分。磁性构件90的表面上的氧化膜能够通过诸如浸没在酸溶液中或者碱溶液中的化学方法或者诸如抛光表面的物理方法被移除。根据此构造,和上文一样,磁性构件90的氧化能够被抑制,并且可能提供抑制磁性构件90的磁性的劣化的效果、容易批量生产磁性构件90的效果、以及保证磁性构件90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此外,根据该构造,即使磁性构件90由具有比镁的氧化倾向大的氧化倾向的元素制成,磁性构件90也能够对氧化不敏感。
优选地,磁性构件90可能处于氢气、氮气、非活性气体以及具有电弧熄灭能力的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气体的氛围中。例如,优选地,容器13可以被填充有氢气、氮气、非活性气体以及具有电弧熄灭能力的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气体。在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中,考虑到熄灭电弧能力,氢气被密封在容器13中。非活性气体可以由诸如氩气的惰性气体体现。除了惰性气体之外的非活性气体可以是可用的。根据该构造,包围磁性构件90的大气中的氧气的比例能够减小,并且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抑制磁性构件90的氧化。结果,根据该构造,如上所述,可能提供抑制磁性构件90的磁性的劣化的效果、容易批量生产磁性构件90的效果、以及保证磁性构件90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注意,优选地,氧气和容器13的内部空间的体积比尽可能小。考虑到实际使用,优选地该体积比等于或小于5%。
注意,优选地,如图45所示,磁性构件90的表面覆盖有与储氢金属不同的材料层901。用于形成层901的方法能够例如可以是电镀或溅射。层901能够通过另一方法形成。在该构造中,磁性构件90被层901保护,并且因此如上所述,磁性构件90的氧化能够被抑制。结果,根据该构造,如上所述,可能提供抑制磁性构件90的磁性的劣化的效果、容易批量生产磁性构件90的效果、以及保证磁性构件90的长期使用的效果。此外,在该构造中,当通过多个颗粒构成磁性构件90时,多个颗粒之间的结合是坚固的,并且因此能够有利于磁性构件90的形成。注意,在图45中,层901覆盖磁性构件90的整个表面,但是层901可以覆盖磁性构件9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注意,层901的厚度可以被限制,但是可以优选地位于0.1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在该方面,优选地,层901可以包括传热物质,该传热物质的导热率比储氢金属高。换言之,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优选地包括覆盖磁性构件9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层901。并且,层901可以优选地包括传热物质,该传热物质的导热率比储氢金属高。根据该构造,与只使用具有较低导热率的储氢金属相反,能够提高到磁性构件90的传热效率。此外,层901可以优选地包括用作用于氢气的释放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物质。换言之,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优选地包括覆盖磁性构件90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层901。并且,层901可以优选地包括用作用于氢气的释放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物质。根据该构造,催化剂通过储氢金属激活氢气释放的反应。储氢金属快速地释放氢气,并且由此能够快速地熄灭电弧。
传热物质和催化剂物质可以通过诸如铜(Cu)、镍(Ni)、钯(Pd)、金(Au)、银(Ag)、铬(Cr)、铝(Al)和锌(Zn)的金属体现。另外地,传热物质和催化剂物质可以通过诸如环氧树脂的树脂以及诸如矾土的陶瓷体现。层901可以仅由这些材料中的一种制成,或者由这些材料中的两种或以上的混合物制成。
可选地,磁性构件90可以在等于或低于储氢金属的熔点的温度下经受加热的处理(所谓的烧结)。通过使得磁性构件90经受加热的处理,能够容易地长时间保持磁性构件90的形状。注意,磁性构件90的定型可以在加热处理之前完成。此外,加热处理可以优选地在非活性气体的氛围下进行。此外,如图46A和图46B所示,加热处理可以导致在构成磁性构件90的颗粒902之间形成交联903。
如上所述磁性构件90包括储氢金属。然而,磁性构件90可以由除了储氢金属之外的其他磁性材料制成。在该构造中,储氢金属不被使用,并且提供如下的优点:当氢气是不需要的时候,氢气不被排放的优点。此外,该构造提供如下的优点:可以使用比储氢金属便宜的磁性材料。此外,除了储氢金属之外的多种磁性材料是可用的,因此该构造提供如下的优点:增大磁性构件90的设计自由度。注意,磁性构件90可以被要求由除了储氢金属之外的磁性材料制成,但是该磁性材料90可以是构成接触装置1的部件的一部分。
注意,本修改例的接触装置1与所谓的柱塞类型的电磁装置2一起组合使用,但是也可以与如图4A和4B所示的所谓的折叶类型的电磁装置4一起组合使用。在电磁继电器5中,替代如图4A和4B所示的熄灭电弧构件14,磁性构件90被提供给容器13的内壁以靠近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注意,磁性构件90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如下的第一特征。
在第一特征中,接触装置1包括固定接触部10、可移动接触部11和熄灭电弧构件14。可移动接触部11在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接触的闭合位置和可移动接触部11与固定接触部10分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熄灭电弧构件14用于将提供熄灭电弧能力的熄灭电弧气体排出到包含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的空间13A中。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一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二特征。
在第二特征中,熄灭电弧构件14在被加热时排出熄灭电弧气体。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一或第二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三特征。
在第三特征中,接触装置1还包括气流发生器,16,其用于在空间13A内部产生气流。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一至第三特征中的任一个的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四特征。
在第四特征中,气流发生器16在被加热时通过排出气体而产生气流。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一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五特征。
在第五特征中,熄灭电弧构件14包括用于排出氢气的储氢金属。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五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六特征。
在第六特征中,熄灭电弧构件14在被加热时从储氢金属中排出氢气。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五或第六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七特征。
在第七特征中,接触装置1还包括覆盖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层14A。该层14A包括导热率比储氢金属的导热率更高的传热物质。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五至第七特征中的任一项组合的如下的第八特征。
在第八特征中,接触装置1还包括覆盖熄灭电弧构件1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层14A。该层14A包括用作储氢金属释放氢气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物质。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五至第八特征中的任一项组合的如下的第九特征。
在第九特征中,熄灭电弧构件14包括用作储氢金属释放氢气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材料。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二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十特征。
在第十特征中,接触装置1还包括电弧熄灭器140,该电弧熄灭器140包括熄灭电弧构件14。该电弧熄灭器140具有用于提高从空间13A到熄灭电弧构件14的传热效率的传热结构。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十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十一特征。
在第十一特征中,传热结构包括框架构件142,该框架构件142的材料的导热率比熄灭电弧构件14的导热率更高。该框架构件142包括接收熄灭电弧构件14的至少一部分的孔141。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十或第十一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十二特征。
在第十二特征中,传热结构包括传热物质,该传热物质的材料的导热率比熄灭电弧构件14的导热率更高。该传热物质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十至第十二特征中的任一项组合的如下的第十三特征。
在第十三特征中,电弧熄灭器140包括高电阻物质,该高电阻物质的材料的电阻率比熄灭电弧构件14的电阻率更高。该高电阻物质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14中。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二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十四特征。
在第十四特征中,接触装置1还包括容器13,该容器13封闭由固定接触部10和可移动接触部11构成的接触单元6以及熄灭电弧构件14。熄灭电弧构件14包括位于面对接触单元6的表面上的凹部147。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十四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十五特征。
在第十五特征中,保护膜72位于熄灭电弧构件14的面对接触单元6的表面上。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十五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十六特征。
在第十六特征中,保护膜72包括通孔720。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可以包括与第十五或十六特征组合的如下的第十七特征。
在第十七特征中,保护膜72由多孔材料制成并且在表面中包括凹部。

Claims (17)

1.一种接触装置,包括:
固定接触部;
可移动接触部,所述可移动接触部在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接触的闭合位置和可移动接触部与固定接触部分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以及
熄灭电弧构件,所述熄灭电弧构件用于将提供熄灭电弧能力的熄灭电弧气体排出到包含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的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熄灭电弧构件在被加热时排出熄灭电弧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还包括气流发生器,所述气流发生器用于在空间内部产生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气流发生器在被加热时通过排出气体而产生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熄灭电弧构件包括用于排出氢气的储氢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熄灭电弧构件在被加热时从储氢金属中排出氢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装置,还包括覆盖熄灭电弧构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层,
该层包括导热率比储氢金属的导热率更高的传热物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装置,还包括覆盖熄灭电弧构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层,
该层包括用作储氢金属释放氢气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物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熄灭电弧构件包括用作储氢金属释放氢气的反应的催化剂的催化剂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还包括电弧熄灭器,该电弧熄灭器包括熄灭电弧构件,
该电弧熄灭器具有用于提高从空间到熄灭电弧构件的传热效率的传热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
传热结构包括框架构件,该框架构件的材料的导热率比熄灭电弧构件的导热率更高;以及
该框架构件包括接收熄灭电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
传热结构包括传热物质,该传热物质的材料的导热率比熄灭电弧构件的导热率更高;以及
该传热物质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
电弧熄灭器包括高电阻物质,该高电阻物质的材料的电阻率比熄灭电弧构件的电阻率更高;以及
该高电阻物质混合在熄灭电弧构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装置,还包括容器,该容器封闭由固定接触部和可移动接触部构成的接触单元以及熄灭电弧构件,
熄灭电弧构件包括位于面对接触单元的表面上的凹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
保护膜位于熄灭电弧构件的面对接触单元的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
保护膜包括通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
保护膜由多孔材料制成并且在表面中包括凹部。
CN201480047857.7A 2013-08-29 2014-08-22 接触装置 Active CN105531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8590A JP2015049941A (ja) 2013-08-29 2013-08-29 接点装置
JP2013-178590 2013-08-29
JP2013-178586 2013-08-29
JP2013178589A JP2015049940A (ja) 2013-08-29 2013-08-29 接点装置
JP2013178586A JP2015049937A (ja) 2013-08-29 2013-08-29 接点装置
JP2013178585A JP2015049936A (ja) 2013-08-29 2013-08-29 接点装置
JP2013178588A JP6218068B2 (ja) 2013-08-29 2013-08-29 接点装置
JP2013-178585 2013-08-29
JP2013178587A JP6277540B2 (ja) 2013-08-29 2013-08-29 接点装置
JP2013-178588 2013-08-29
JP2013-178589 2013-08-29
JP2013-178587 2013-08-29
PCT/JP2014/004318 WO2015029400A1 (ja) 2013-08-29 2014-08-22 接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783A true CN105531783A (zh) 2016-04-27
CN105531783B CN105531783B (zh) 2019-01-08

Family

ID=5258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7857.7A Active CN105531783B (zh) 2013-08-29 2014-08-22 接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102991B2 (zh)
CN (1) CN105531783B (zh)
DE (1) DE112014003951T5 (zh)
WO (1) WO2015029400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1627A (zh) * 2016-08-12 2018-02-23 泰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触头推动组件和电磁继电器
CN108231441A (zh) * 2018-03-12 2018-06-29 西安开天铁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头结构
CN108807043A (zh) * 2017-04-28 2018-11-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
CN110323104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继电器
CN112041961A (zh) * 2018-04-19 2020-12-04 Tdk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装置
CN112041959A (zh) * 2018-04-19 2020-12-04 Tdk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装置
WO2021139111A1 (zh) * 2020-01-08 2021-07-1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
CN114388306A (zh) * 2020-10-20 2022-04-22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0127B2 (en) * 2013-06-28 2018-10-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ntac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mounted with same
WO2015029400A1 (ja) * 2013-08-29 2015-03-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JP6528271B2 (ja) * 2015-04-13 2019-06-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および電磁継電器
EP3086351B1 (de) * 2015-04-22 2017-08-30 Ellenberger & Poensgen GmbH Leistungsrelais für ein fahrzeug
JP6425638B2 (ja) 2015-10-02 2018-11-21 ショット日本株式会社 高容量リレー用パイプリード付き気密端子およびその気密端子を用いたリレー用接点装置
KR101943365B1 (ko) * 2015-10-14 2019-01-29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직류 릴레이
WO2019021673A1 (ja) * 2017-07-26 2019-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器
US10950402B2 (en) * 2017-10-17 2021-03-16 Solarbos, Inc. Electrical contactor
EP3780059A4 (en) * 2018-03-28 2021-10-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IRCUIT BREAKER
JP7135590B2 (ja) * 2018-08-28 2022-09-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7052686B2 (ja) 2018-11-16 2022-04-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JP7052687B2 (ja) 2018-11-16 2022-04-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JP7124758B2 (ja) 2019-02-20 2022-08-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7088074B2 (ja) * 2019-02-20 2022-06-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CN110223883A (zh) * 2019-07-09 2019-09-10 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直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
JP7310474B2 (ja) * 2019-09-13 2023-07-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JP2021044211A (ja) * 2019-09-13 2021-03-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N110974021A (zh) * 2019-09-26 2020-04-10 杭州为我健康新零售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蜂蜜饮品贩卖机的漏电保护系统和漏电保护方法
WO2021083331A1 (zh) * 2019-11-01 2021-05-06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
FR3104505B1 (fr) 2019-12-16 2021-11-12 Airbus Operations Sas Vehicule muni d’un reservoir d’hydrogene contenant au moins un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GB2598359A (en) * 2020-08-28 2022-03-02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Pyromechanical separation device
JP2022067486A (ja) 2020-10-20 2022-05-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2022067485A (ja) 2020-10-20 2022-05-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7392626B2 (ja) 2020-10-20 2023-1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2023008418A (ja) 2021-07-06 2023-01-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0524A (ja) * 1987-11-26 1989-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消弧装置
CN1255837A (zh) * 1998-01-29 2000-06-07 西铁城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带状装饰品
JP2004164994A (ja) * 2002-11-13 2004-06-10 Toshiba Corp 開閉器
JP2005353317A (ja) * 2004-06-08 2005-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回路遮断器の消弧装置
CN1255837C (zh) * 2001-03-27 2006-05-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87033A (en) * 1940-08-12 1945-10-16 Allen Bradley Co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US3676623A (en) * 1970-12-17 1972-07-1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ircuit interrupter
JPS58133731A (ja) 1982-02-01 1983-08-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器
JPH07118242B2 (ja) 1986-05-26 1995-12-1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消弧装置
JPH0753561B2 (ja) 1986-09-19 1995-06-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水素吸蔵合金を用いた成形体の動作方法
JPH0631635Y2 (ja) * 1987-04-21 1994-08-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配線用遮断器
US4733032A (en) * 1987-06-01 1988-03-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 arc chute composition
JPS6477811A (en) 1987-06-25 1989-03-2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DE3732472A1 (de) * 1987-09-23 1989-04-06 Siemens Ag Mehrpoliger niederspannungs-leistungsschalter mit einem isolierstoffgehaeuse und lichtbogenloeschkammern
JPH01264901A (ja) 1988-04-15 1989-10-23 Nippon Steel Corp 水素吸蔵合金貯蔵器
JPH04124727A (ja) * 1990-09-17 1992-04-24 Toshiba Corp パルス入力瞬時量演算装置
JPH04124727U (ja) 1991-04-26 1992-11-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開閉機構の消弧構造
US5463199A (en) * 1993-05-28 1995-10-31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DC-rated circuit breaker with arc suppressor
JPH0729472A (ja) 1993-07-13 1995-01-31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接触器及び保護継電器並びにこれらを組み合わせた電磁開閉器
US5629506A (en) 1994-06-15 1997-05-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ow voltage AC contactor including high recovery voltage gas system
DE69936026T2 (de) * 1998-08-26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Kadoma Einpoliger Schalteranordnung mit Relais
FR2788372B1 (fr) * 1999-01-11 2001-02-23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 Chambre d'extinction d'arc dont les parois laterales sont en materiau composite, et appareillage de coupure comportant une telle chambre
JP2000303101A (ja) 1999-02-17 2000-10-31 Sumitomo Metal Ind Ltd 耐久性に優れる水素吸蔵合金とその製造方法
US6700466B1 (en) * 1999-10-14 2004-03-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ntactor
JP2001214206A (ja) 2000-01-28 2001-08-07 Honda Motor Co Ltd 水素吸蔵体
JP2001303160A (ja) 2000-04-27 2001-10-31 Sumitomo Metal Ind Ltd 水素吸蔵合金
JP3758510B2 (ja) 2001-02-23 2006-03-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器
JP4404067B2 (ja) 2006-04-18 2010-01-27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電磁開閉装置
US7868720B2 (en) * 2007-11-01 2011-01-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India Hermetically sealed relay
US7875822B2 (en) * 2008-01-10 2011-01-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blative-based multiphase current interrupter
JP5263183B2 (ja) 2010-01-25 2013-08-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開閉器
KR101190854B1 (ko) 2010-10-15 2012-10-15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밀봉 접점의 제조방법
US9147543B2 (en) * 2010-12-07 2015-09-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Gas circuit breaker
JP5430800B2 (ja) 2011-05-16 2014-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開閉器
WO2015029400A1 (ja) * 2013-08-29 2015-03-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接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0524A (ja) * 1987-11-26 1989-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消弧装置
CN1255837A (zh) * 1998-01-29 2000-06-07 西铁城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带状装饰品
CN1255837C (zh) * 2001-03-27 2006-05-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断路器
JP2004164994A (ja) * 2002-11-13 2004-06-10 Toshiba Corp 開閉器
JP2005353317A (ja) * 2004-06-08 2005-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回路遮断器の消弧装置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1627A (zh) * 2016-08-12 2018-02-23 泰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触头推动组件和电磁继电器
CN107731627B (zh) * 2016-08-12 2020-03-13 泰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触头推动组件和电磁继电器
CN108807043A (zh) * 2017-04-28 2018-11-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
CN108807043B (zh) * 2017-04-28 2019-11-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继电器
CN108231441A (zh) * 2018-03-12 2018-06-29 西安开天铁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头结构
CN108231441B (zh) * 2018-03-12 2024-02-20 西安开天铁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头结构
US10937617B2 (en) 2018-03-30 2021-03-02 Omron Corporation Relay
CN110323104B (zh) * 2018-03-30 2021-05-1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继电器
CN110323104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欧姆龙株式会社 继电器
CN112041959A (zh) * 2018-04-19 2020-12-04 Tdk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装置
CN112041961A (zh) * 2018-04-19 2020-12-04 Tdk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装置
US11462379B2 (en) 2018-04-19 2022-10-04 Tdk Electronics Ag Switching device with two stationary contacts and a movable contact in a switching chamber
US11557448B2 (en) 2018-04-19 2023-01-17 Tdk Electronics Ag Switching device
CN112041961B (zh) * 2018-04-19 2023-08-22 Tdk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装置
US11854757B2 (en) 2018-04-19 2023-12-26 Tdk Electronics Ag Switching device with two stationary contacts and a movable contact in a switching chamber
WO2021139111A1 (zh) * 2020-01-08 2021-07-15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体密度监测装置
CN114388306A (zh) * 2020-10-20 2022-04-22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CN114388306B (zh) * 2020-10-20 2023-06-20 欧姆龙株式会社 电磁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4003951T5 (de) 2016-06-02
CN105531783B (zh) 2019-01-08
US20190066951A1 (en) 2019-02-28
WO2015029400A1 (ja) 2015-03-05
US10102991B2 (en) 2018-10-16
US20160233039A1 (en) 2016-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1783A (zh) 接触装置
JP6218068B2 (ja) 接点装置
CN1776855B (zh) 电极和电触点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06249B1 (ko) 전자기 접촉기
US20210175031A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US8994482B2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CN108140514B (zh) 高容量继电器用气密端子及采用高容量继电器用气密端子的高容量继电器用接点装置
JP6614507B2 (ja) 接点装置、及び電磁継電器
JP2016021395A (ja) 電磁開閉器
KR20120039209A (ko) 밀봉 접점의 제조방법
JP2016520256A (ja) 磁気冷却装置用の回転磁気遮蔽システムの使用方法
CN104718593B (zh) 用于中压真空断路器的电磁致动器
JP2013246872A (ja) 接点装置
US11456123B2 (en) Switching device
JP2015049937A (ja) 接点装置
JP6277540B2 (ja) 接点装置
ES2646772T3 (es) Conmutador electrónico
JP6497635B2 (ja) 接点装置
CN210271763U (zh) 一种可消除触点电弧的摩托车电喇叭
CN108741228A (zh) 电极组件、其制造方法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JP2022139892A (ja) 電磁接触器
JP2015049941A (ja) 接点装置
JP3644294B2 (ja) 二次電池負極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068105A (ja) 二次電池負極板の製造方法
JP2022112547A (ja) 密閉型電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