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3352B - 高电压手指保护 - Google Patents

高电压手指保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3352B
CN105493352B CN201480029618.9A CN201480029618A CN105493352B CN 105493352 B CN105493352 B CN 105493352B CN 201480029618 A CN201480029618 A CN 201480029618A CN 105493352 B CN105493352 B CN 1054933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n contacts
connecting element
base portion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9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3352A (zh
Inventor
M.埃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088436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5493352(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493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3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3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3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插脚触头元件(1a‑1g),其用于机动车辆技术中的高电流和/或高电压插塞型连接器,该电插脚触头元件具有自由端(3)并且具有基部(2),该基部与自由端(3)间隔开以用于将插脚触头元件(1a‑1g)固定在插塞型连接器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用于机动车辆技术中的高电流和/或高电压插塞型连接器。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电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方法,该电插脚触头元件用于机动车辆技术中的高电流和/或高电压插塞型连接器,其中形成有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自由端(3)和基部(2),基部与自由端(3)间隔开。为了确保触头保护尽可能地简单、鲁棒、并且成本有效,根据本发明设置有从基部(2)延伸远至自由端(3)的电绝缘触头保护构件(4),以便于形成触头保护部分(9,9’)的外表面(10’),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1a‑1g),并且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外部从基部(2)远至自由端(3)设置有电绝缘触头保护构件(4)。

Description

高电压手指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插脚触头元件,其用于机动车辆技术中的高电流和/或高电压插塞型连接器,该电插脚触头元件具有自由端并且具有基部,基部与自由端间隔开以用于将插脚触头元件固定在插塞型连接器中。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连接器元件,其用于机动车辆技术中的高电流和/或高电压插塞型连接器。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电插脚触头元件的方法,该电插脚触头元件用于机动车辆技术中的高电流和/或高电压插塞型连接器,所述方法形成有插脚触头元件的自由端和基部,其中基部与自由端间隔开。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电插脚触头元件、连接器元件和方法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插脚触头元件例如用以将汽车的电气系统连接到其电池或者蓄电池。在部分地或者完全地由电流驱动的电动车辆或者混合动力车辆的情况下,非常大的电流和/或电压经由连接器元件并且因此经由配合在其中的插塞式触头传输。插脚触头元件可以是所称的扁平或者圆形的触头。扁平触头优于圆形触头,因为它们能够以两种不同插入方向使用,或者在倾斜(90°)和直(180°)插塞型连接器的情况下使用,而在圆形触头情况下,对这两种类型的插塞型连接器必需提供不同的类型,这增大了要为插塞型连接器生产和存储的不同部件的数目。
由于高电流和/或电压,对于连接器元件存在特别高的安全要求。由此,例如,德国电工协会(German Association for Electro-technology,VDE)标准,诸如,例如VDE0470,以及欧洲标准,诸如,例如IEC/EN 6103,提出必须对触头元件提供保护以避免人手指的接触。所谓的测试手指被提供用于相应的测试,并且旨在模拟人的指尖;以规定压紧力的压力抵靠连接器元件的可接触触头元件的部分或者开口,而测试手指不能接触到触头元件的载流部分。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许多连接器元件,其中预期以各种方式阻止接触到这些连接器元件的触头元件。由此,触头元件本身可设有触头保护构件,或者在插塞型连接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借助于可移动触头保护装置遮掩,以便于它们符合相应触头保护标准或者规定。在插塞型连接器的最终插入状态下,可移动触头装置退回,以便于能够接触到对接触头元件的触头元件。
例如,文献DE 10 2010 035 943 A1公开了用于高电压应用的插塞型连接器,其具有在其上形成电绝缘壁的壳体,电绝缘壁伸出扁平连接器插脚的上缘和侧缘,扁平连接器插脚由壳体保持为使得人手指预期能够接触到壁的边缘,而不能接触到扁平连接器插脚。
文献US 7,150,660 B2描述了可形成用于90°和180°插塞型连接器的电触头元件。触头元件以常规金属形成的壳体构件和由比壳体构件更弹性材料、例如铍铜合金形成的弹性触头元件。
文献US 7,601,019 B2涉及用于高电压应用的电插塞型连接器,其具有扁平连接器插脚并且具有连接固定系统,旨在可用于90°插塞式连接以及180°插塞式连接。
文献EP0443492 B1描述了一种插塞型连接器,其具有电介体壳体,该电介体壳体形成插脚插孔,在插脚插孔中布置有插脚触头元件以及附加地非导电细长形元件,细长形元件旨在减小插脚插孔边缘与触头元件之间的空间,以阻止人手指进入插脚插孔远至触头元件。
文献DE 10 2009 016 157 A1描述了屏蔽的插塞型连接器布置,其中除在插入方向上开放的一侧之外,套筒状部件连同配合的屏蔽板从全部侧完全地包围塞套触头,塞套触头由绝缘室型插套包围,绝缘室型插套使塞套触头与套筒状部件且与屏蔽板电绝缘。
文献EP 1730818 B1涉及用于高电流应用的电塞套触头,其形成笼状连接器接收构件,该笼状连接器接收构件旨在用于互补的扁平触头,且经由相对于彼此旋转90°的三个不同侧面可接近。
文献US 2012/0231676 A1涉及具有圆形触头的电插塞型连接器的壳体。在壳体中设有用于引入设有螺纹的圆形触头的开口。开口的尺寸使得能够用螺丝刀而不是用手指达到触头。
文献DE 10 2009 059 089 B3涉及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插头,该充电插头的圆形触头插脚设有借助于焊料固定的触头保护盖。
最后,文献US 8,298,022 B2和EP 2418743 A1描述了具有圆形触头的插塞型连接器,在其沿插入方向指向的端头上设有触头保护盖,在壳体壁和触头保护盖之间的间隔选择为使得人手指或者测试手指不能被引入到触头保护盖和所述壁之间直至圆形触头的载流部分。
在上述触头元件和插塞型连接器中,缺陷在于它们生产上复杂、并且易于发生失效(failure)。在具有可移动触头保护构件的连接器元件中,特别不利地,用于驱动和用于保持触头保护构件的机构磨损,因此在插塞型连接器的整个工作寿命期间可能无法确保充分触头保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插脚(pin)触头、连接器元件和用于生产插脚触头或者连接器元件的方法,借助于本发明,能够以尽可能简单和成本有效(cost-effective)的方式提供鲁棒的(robust)触头保护。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借助在引言中提及的插脚触头元件来实现,因为电绝缘触头保护构件在插脚触头元件的外部从基部延伸远至自由端。电绝缘触头保护构件延伸以便于从基部远至自由端形成插脚触头的触头保护部分的外表面(outer face)。插脚触头元件和/或连接器元件可以限定一插入方向,插脚触头元件或者连接器元件沿此插入方向能够连接到插座式触头元件或者包含这种元件的连接器元件,以通过导电方式与之相连,插脚触头元件的相对于插入方向横向地指向的至少一部分能够由电绝缘触头保护构件形成。这种构造可以用在扁平和/或圆形触头中,或者以其组合使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能够是通用的。
在引言中提及的连接器元件中,这一目的根据本发明实现,因为连接器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
在引言中提及的方法中,这一目的根据本发明实现,插脚触头元件在外部从基部远至自由端设有电绝缘触头保护构件。触头保护构件可以例如是注射成型的铸件,或者以一些其它方式形成在插脚触头元件的触头构件上。触头保护构件和连接器元件的壳体能够在一个工具中大致同时形成。因此,壳体以及插脚触头元件能够在一个操作步骤、例如注射塑模中形成。替代地,插脚触头元件自然也可以形成为单独部件,能够在随后操作步骤中安装在壳体中。
那些方案的优点在于不存在移动构件。触头保护可以形成为一条插脚的连接器元件的部分。包括非导电材料、诸如例如塑料材料的部件仅需要用以提供触头保护。一条插脚或者包括该插脚的插塞型连接器可具有较小尺寸,构造为是鲁棒的。不存在老化或者磨损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可用于导电体。插脚触头元件可具有U形轮廓或者其它标准构造,并且可以特别地在两个或更多不同插入方向上用作扁平触头。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可以自由组合,并且以下述本身有利的其它实施例来进一步补充:
例如,在插脚触头元件中,可允许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至少部分地形成插脚触头元件的位于自由端的前表面或者前侧。该前表面可以例如在插入方向上指向。该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可以布置在插脚触头元件的沿插入方向指向的部分上。
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可允许沿插脚触头元件的两个相对侧延伸。因此,触头保护构件可以布置在插脚触头元件的两侧上。该两侧可以在插脚触头元件上彼此大致相反地布置。
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至少部分地可形成编码(encoding)元件,用于限定插脚触头元件的插入方向和/或插入取向,插脚触头元件能够沿此插入方向和/或插入取向正确地连接到对接触头(counter-contact)元件。编码元件可以大致平行于插入方向延伸。编码元件可以特别地有助于以插入方向上的突出部限定插脚触头元件的希望的编码轮廓(contour)。
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包围插脚触头元件的接触面。接触面可以侧向地布置在插脚触头元件上。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可以如同围起接触面,并且特别地在接触面的侧缘对接触面限界,以便于阻止人手指不慎接触到接触面,或者符合正确触头保护的标准和准则。可设有多个接触面,这些接触面布置在插脚触头元件上在插脚触头元件的彼此背向的侧面处。
插脚触头元件的至少一个导电触头构件和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可以构造为对应于彼此。触头构件可形成至少一个接触面。触头构件和触头保护构件可一起形成标准化的插脚触头。
至少一个触头构件和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可以以强制联锁(positive-locking)方式而一个接合在另一个中。为此,例如,强制联锁元件,诸如沟槽、舌片和/或燕尾连接可以形成在触头构件和触头保护构件的相对部分中,并且彼此接合以便于插脚触头元件具有尽可能大的刚性。插脚触头元件的尽可能大的刚性有助于防止插脚触头元件的弹性变形,例如如果测试手指邻接触头保护构件并对触头元件施加弯曲力。插脚触头元件的尽可能大的刚性有助于使得触头保护允许的尺寸和公差可以顺应包含该触头保护的连接器元件。
至少一个触头构件和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形成彼此对准的表面。由此,特别地,触头保护构件的表面可以与至少一个接触面对准。表面有利地在至少一个插入方向上对准,以便于在插脚触头元件连接到对接触头元件时,不发生可能导致过度磨损的任何不良机械阻力。此外,触头保护构件和触头构件的相互对准表面有助于将插脚触头元件构造为能够在尽可能多的插入方向上插入对接触头。
至少一个触头构件可以嵌入在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中,在触头保护构件可以由触头构件包围的意义上,至少一个触头构件也可以围起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由此例如,触头构件可以在轮廓上以U形方式构造为例如冲压弯曲的金属片部件,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包围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通过触头保护构件和触头构件的强制联锁构造,可以进一步增大插脚触头元件的刚性。
在引言中提及的连接器元件中,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能够进一步改进,因为触头保护构件至少部分地支撑在连接器元件的壳体上。触头保护构件可以连同触头构件支撑在壳体上。为此,插脚触头元件可以接收在壳体的插脚接收构件中,以便于触头保护构件和触头构件均沿侧向支撑在插脚接收构件中,例如,在相对于插入方向的横向上。
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和连接器元件的至少一个附加部分可以一体地彼此连接。由此,例如,连接器元件的插脚插孔和底部或者部分以及触头保护构件可以互相一体地形成。触头构件因此可以嵌入在壳体中,壳体的一部分形成触头保护构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插脚触头元件如同在其基部处合并到壳体中。
至少一个插脚触头元件可以由连接器元件的触头保护挡圈(collar)至少部分地包围,该挡圈具有用于插脚触头元件的至少一个开口,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设置在该开口中。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可以在朝向触头保护挡圈的开口的方向指向,该开口可以至少部分地在基部和自由端之间延伸。对接触头元件能够经由开口与插脚触头元件组合。通过触头保护构件在朝向开口的方向上指向,可以阻止不慎接触到触头构件,该触头构件由触头保护挡圈在开口的方向上最大可能范围地覆盖。
在引言中提及的方法中,根据本发明的方案能够通过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形成在插脚触头元件的至少一个触头构件上而进一步改进。由此,触头构件可以以任何方式构造为金属部件,且随后设有触头保护构件。这使得可以基于相同触头构件借助于以不同的方式形成的触头保护构件提供符合要求的插塞式触头元件。此外,连接器元件的额外部件,诸如,例如可形成插脚插孔和/或触头保护构件的壳体,可以与触头保护构件围绕触头构件一起形成。这有助于减少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的生产时间,简化整个生产过程。
本发明在下文中参考可能实施例和附图举例详细说明。在这些实施例中提出的特征组合仅用以例示的目的。各个特征可以根据它们的上述优点省略,如果相应特征的优点在具体应用中不是重要方面。
在实施例的描述中,为简洁起见,特征和元件以相同附图标记引用。具有相同或至少类似功能性的特征和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具有设有附加字母或者带撇号符号的相同附图标记,以标志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图1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剖面线B-B截取的图1和2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4是沿着图2指示的剖面线A-A截取的图1至3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的第二实施例,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的第二实施例;
图6是图5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7是沿着图5中指示的剖面线B-B截取的在图5和6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8是沿着图6中指示的剖面线A-A截取的在图5和6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的第三实施例;
图10是图9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11是沿着图9中指示的剖面线B-B截取的在图9和10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12是沿着图10指示的剖面线A-A截取的图9至11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的第四实施例;
图14是图13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15是沿着图4中指示的剖面线D-D截取的在图13和14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16是沿着图14指示的剖面线C-C截取的图13至15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的第五实施例,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的第五实施例;
图18是图17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19是沿着图18中指示的剖面线D-D截取的在图17和18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20是沿着图18指示的剖面线C-C截取的图17至19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的第六实施例,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的第六实施例;
图22是图21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3是沿着图22中指示的剖面线D-D截取的在图21和22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24是沿着图22指示的剖面线C-C截取的图21至23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带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的第七实施例;
图26是图25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7是沿着图26中指示的剖面线D-D截取的在图25和26中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和
图28是沿着图26指示的剖面线C-C截取的图25至27例示的连接器元件的示意性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100a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设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1a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连接器元件100a的示意性透视图。连接器元件100a在纵向方向X、横向方向Y和竖直方向Z上延伸,纵向方向X、横向方向Y和竖直方向Z一起限定直角坐标系。在竖直方向Z上,连接器元件100a能够沿插入方向S连接到配合连接器元件(未示出),或者插脚触头元件1a能够连接到对接触头元件,诸如,例如插座式触头元件(未示出)。在另一插入方向S’上,连接器元件100a能够连接到另一或者相同的配合连接器元件,或者插脚触头元件1a能够连接到另一或者相同的对接触头元件,其中附加的插入方向S’逆着纵向方向X延伸。因此,插脚触头元件1a和连接器元件100a能够根据插入方向S或者附加插入方向S’用在180°和/或90°插塞型连接器中。
插脚触头元件1a为所谓的扁平触头形式,具有基部2和自由端3。插脚触头元件的触头保护构件4保护插脚触头元件1a的触头构件5不被不慎接触。在插入方向S上沿着插脚触头元件1a的前部外边缘6并且部分地沿着其后部外边缘,以及相对于插入方向S横向地或者在其他插入方向S’上沿着插脚触头元件1a的前侧8,触头保护构件4从基部2延伸远至自由端3。因此,触头保护构件4形成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和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的外表面10’,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10部分地包围触头构件5的逆着横向方向X指向的第一接触面11和触头构件5的在横向方向Y上指向的第二接触面12(见图3和4)。
连接器元件100a具有壳体101,壳体101以插脚插孔的方式构造成。壳体101具有壁102,壁102包围插脚触头1a并且在竖直方向Z上突出。在壁102中形成有上壁开口103和侧壁开口104,从上壁开口103可逆着插入方向S接近插脚触头元件1a,并且从侧壁开口104可逆着附加插入方向S’接近插脚触头元件1a。
连接器元件100a的触头保护挡圈105形成在壁102和插脚触头元件1a之间。类似于壁102,触头保护挡圈105具有上部挡圈开口106和侧向挡圈开口107。插脚触头元件1a经由上部挡圈开口106逆着插入方向S可接近。插脚触头元件1a经由侧向挡圈开口107逆着附加插入方向S’可接近。上部挡圈边缘布置在竖直方向Z或者插入方向S上,在插脚触头元件1a前侧8以下或前方。换句话说,前侧8在竖直方向Z上并且在插入方向S上突出超过上部挡圈边缘108。触头保护挡圈105的侧向挡圈边缘109在侧向方向X或者逆着附加插入方向S’布置在前部外边缘6或者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的前方。
连接器元件100a的基部110大致在如下平面中延伸,该平面在纵向方向X和横向方向Y上限定,且因此定界连接器元件100a的配合连接器接收构件111,配合连接器接收构件111由插脚触头元件1a、壁102和触头保护挡圈105形成并根据各个要求构造成以便对应于用于连接器元件100a的配合连接器元件(未示出)。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通过底部110的材料在基部2的区域中融合到其插脚触头元件1a或者触头保护构件4的材料中,底部110可以与插脚触头元件1a一体地构造。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触头保护挡圈105和壁102也可以一体地构造在底部110中。换句话说,包括壁102、触头保护挡圈108和底部110的壳体101可以与触头保护构件4或者基部2一体地形成,由此插脚触头元件1a与连接器元件100a一体地形成。
图2是插脚触头元件1a的示意性顶视图(top view)。其图示出:插脚触头元件1a在三个侧面处由触头保护挡圈105包围,触头保护挡圈105在三个侧面处由壁102包围。由此,触头保护挡圈105和壁102一起形成配合连接器接收构件111或者其插入面。在插脚触头元件1a和触头保护挡圈105之间沿横向方向Y测量的间隔、挡圈105的高度和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的高度以及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的长度被定尺寸为使得测试手指邻接前部外边缘6和侧向挡圈边缘109或者上部挡圈边缘108以及前侧8,而不会引入远至接触面11和12。
图3是沿着图1指示的剖面线B-B、即沿着由侧向方向X和横向方向Y限定的平面截取的插脚触头元件1a的示意性横截面。该图显示触头构件5是U形横截面,U形状的纵向构件形成第一接触面11,第二接触面12,而U形状的轭架部分地形成插脚触头元件1a的后部外边缘7。触头保护构件4的材料在U形状内部延伸。换句话说,触头构件5被填充触头保护构件4的材料。因此,触头保护构件4和触头构件5形成强制联锁单元,这有助于插脚触头元件1a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其逆着沿Y方向作用在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上的弯曲力的阻力矩。图4是沿着图2指示的剖面线A-A或者在由横向方向Y和竖直方向Z限定的平面中截取的插脚触头元件1a的示意性透视图。该图显示触头保护构件4或者其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突出超过上部挡圈边缘108。在后部外边缘7、前部外边缘6和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侧面的区域中,触头保护构件4与触头构件5对准。换句话说,前部触头保护部分9的侧面以沿插入方向S的突出部与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12对准。前部触头保护部分9或者前侧触头保护部分8以及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12以沿附加插入方向S’的突出部进一步对准。此外,在插脚触头元件1a的底部110中,连接器元件100a的112为沿着插入方向S延伸的开口的形式,以便对应于触头构件5的横截面。触头构件5延伸通过触头接收构件112,直到低于底部110的位置,以便于触头构件5的连接部分20暴露,能够以导电方式连接到导电体(未示出),该连接部分20根据相应的要求构造。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100b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设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1b的第二实施例。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a,插脚触头元件1b具有基部2、自由端3、触头保护构件4、触头构件5、前部外边缘6、后部外边缘7、前侧外边缘8、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12以及连接部分20。与插脚触头元件1a和连接器元件100a不同,插脚触头元件1b和连接器元件100b不是一体地形成。也就是说,插脚触头元件1b的触头保护构件4的材料不融入连接器元件100b的底部110的材料中。
图6是连接器元件100a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其图示出:不存在图1中例示的在基部2和底部110之间的过渡段。
图7是沿着图5中指示的剖面线B-B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b的示意性横截面。其图示出了插脚触头元件1b的触头构件5的实体结构。为形成在插脚触头元件1a的触头构件5和触头保护构件4之间的稳定化强制联锁连接,触头保护构件4设有大致平行于竖直方向Z延伸的舌片形式的强制联锁元件120,而触头构件5设有构造为对应于强制联锁元件21的为沟槽形式的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2。
图8是沿着图6指示的剖面线A-A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b的示意性横截面。其图示出:为了进一步稳定插脚触头元件1b,类似于强制联锁元件21和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2,触头保护构件4上的另一强制联锁元件23和触头构件5上的另一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4彼此接合,形成大致平行于纵向方向X延伸的舌和槽连接。
此外,底部110中的触头接收构件112形成在插脚触头元件1b中,以便于整个插脚触头元件1a,也就是说触头保护构件4和触头构件5通过触头接收构件112伸出低于底部110,其中插脚触头元件1b的连接部分20根据相应的要求布置和构造。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100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设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1c的第三实施例。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b,插脚触头元件1c具有基部2、自由端3、触头保护构件4、触头构件5、前部外边缘6、后部外边缘7、前侧8、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12以及连接部分20、强制联锁元件21、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2、另一强制联锁元件和另一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4。类似于连接器元件100b,连接器元件100c具有壳体101、壁102、上壁开口103、侧壁开口104、触头保护挡圈105、上部挡圈开口106、侧向挡圈开口107、上部挡圈边缘108、侧向挡圈边缘109、底部110、配合连接器接收构件111和触头接收构件112。
与插脚触头元件1a和1b不同,插脚触头元件1c在后部外边缘7的区域中具有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与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类似地从基部2延伸远至自由端3。触头保护构件4延伸以便于从基部2远至自由端3形成插脚触头1c的触头保护部分9、9’的外表面10’。由此,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12由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由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并且由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包围。因此,插脚触头元件1c能够绕它的纵向轴线L旋转180°,由此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变成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反之亦然。这有助于防止连接器元件110与插脚触头元件1c的错误配备,因为触头保护部分9或者9’中的一个总是指向侧向挡圈开口107的方向,保护接触面11和12在此位置被接触到。
图10是连接器元件100c的示意性顶视图。其图示出连接器元件100c形成与连接器元件100a和连接器元件100b同样的配合连接器接收构件111。
图11是沿着图9中指示的剖面线B-B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c的示意性横截面。类似于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也设有强制联锁元件21。后部触头保护部分9’的强制联锁元件21接合在触头构件5的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2中。如在图11中能够看到的,插脚触头元件1a可以以沿插入方向S的突出部相对于其纵向轴线L以点对称的方式构造。
图12是沿着图10中指示的剖面线A-A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c的示意性横截面。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b的示例,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的附加强制联锁元件23与触头构件5前侧中的附加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4接合。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100d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设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1d的第四实施例。与插脚触头元件1a到1c不同,插脚触头元件1d为圆形触头的形式。因此,插脚触头元件1d具有圆柱形状。圆柱形状由插脚触头元件1d的触头构件5和触头保护构件4形成,以便于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为圆柱外表面的由触头构件5的第一接触面11至被的部分。插脚触头元件1d的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形成圆柱形插脚触头元件1d的大致圆形基准面。与连接器元件100a到100c不同,连接器元件100d具有壁102,壁102同时形成触头保护挡圈105。因此,上壁开口103对应于上部挡圈开口106,侧壁开口104对应于连接器元件100d中的侧向挡圈开口107。
图14是连接器元件100d的示意性前视图。该图显示接触面111覆盖插脚触头元件1d的外表面的大于180°。因此,插脚触头元件1d的接触面111能够通过大致平行于附加插入方向S’的侧壁开口104或者侧向挡圈开口107接近。因此,能够在插入方向S上以形成为例如圆形对接触头的对接触头元件以及在对接插入方向S’以例如相对于对接插入方向S’横向突出的拔叉状对接触头元件与触头构件5接触,由此连接器元件100d适于90°插塞式连接且适于180°插塞式连接。
图15沿着图14中指示的剖面线D-D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d的示意性横截面。其图示出:插脚触头元件1d的触头构件5为实体形式,未设置将插脚触头元件1d的触头构件5与插脚触头元件1d的触头保护构件4相连的强制联锁元件。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a和连接器元件100a的情形,插脚触头元件1d的触头保护构件4与连接器元件100d的壳体101一体地形成。在第二插脚触头元件1d的基部的区域中,插脚触头元件1d的材料融入到连接器元件100d的底部110的材料中。
图16是沿着图14中指示的剖面线C-C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d的示意性横截面。在触头保护构件4和触头构件5之间同样根本未设置强制联锁元件。插脚触头元件1d的接触面11的外半径形成插脚触头元件1d的柱面,该外半径的第一部分大于与圆柱面互补的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的外半径。应指出,在触头保护构件4和触头构件5之间的边界面的高度上,壁102或者触头保护挡圈105之间在附加插入方向S’上的间隔选择为是小的,以便于测试手指不能通过连接器元件100d的侧壁开口104或者侧向挡圈开口107逆着插入方向S’接触到接触面11,而是相反地接合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100e的第五实施例,该实施例设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1e的第五实施例,其中插脚触头元件1e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d构造为圆形触头。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d,插脚触头元件1e具有基部2、自由端3、触头保护构件4、触头构件5、前部外边缘6、后部外边缘7、前侧8、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接触面11。触头保护部分9的外表面10’由从基部2延伸远至自由端3的触头保护构件4形成。类似于连接器元件100d,连接器元件100e具有带有壁102或者触头保护挡圈105的壳体101、上壁开口103或者上部挡圈开口106、侧壁开口104或者侧向挡圈边缘107、上部挡圈边缘108、侧向挡圈边缘109、底部110和触头接收构件112,并且形成配合连接器接收构件111。与插脚触头元件1d不同,插脚触头元件1e具有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c,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布置在插脚触头元件1e的背向侧壁开口104或者侧向挡圈开口107的一侧上。
图18是连接器元件100e的示意性前视图。该图显示:在逆着附加插入方向S’突出上,插脚触头元件1e和插脚触头元件1d看起来是相同的。
图19是沿着图18中指示的剖面线D-D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e的示意性横截面。其图示出:插脚触头元件1e的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布置在其背向侧壁开口104或者侧向挡圈开口107的一侧上,并且插脚触头元件1e的触头构件5在横截面上由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和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包围。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a,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和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与壳体101或者连接器元件100e的底部110一体地形成。插脚触头元件1e的连接部分20通过连接器元件100e的触头接收构件112突出低于连接器元件100e的底部110。图20是沿着图18指示的剖面线C-C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e的示意性横截面。其图示出: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和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以沿着或逆着横向方向Y的突出部包围插脚触头元件1e的触头构件5,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a到1c的触头构件5,触头构件5由此形成第一接触面11和第二接触面12。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和外表面10’和插脚触头元件1e的第一接触面11及第二接触面12一起形成其圆柱形外表面。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触头保护构件4也在插脚触头元件1f外部从基部2延伸远至自由端3。它形成触头保护部分9、9’的外表面10’。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100f的第六实施例,该实施例设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1f的第六实施例。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d和1e,插脚触头元件1f为圆形触头形式。不同于插脚触头元件1d和1e,插脚触头元件1f具有的触头保护构件4具有前侧和四个前侧和后侧触头保护部分。插脚触头元件1f的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和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在从上方看时以大致平行于插入方向S的方式关于插脚触头元件1f的纵向轴线布置为彼此径向相对。插脚触头元件1f的触头构件5构造为是实体的且是圆柱形的。触头保护部分9和9’布置为从插脚触头元件1f的触头构件5的柱形外表面间隔开。插脚触头元件1f的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将触头保护部分9和9’彼此连接,以便于插脚触头元件1f的触头保护部分9、9’和10形成围绕触头构件5的一种触头保护笼。插脚触头元件1f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接触面1-14形成在触头保护部分9、9’和10之间。连接器元件1f附加具有壳体101,壳体101的构造大致类似于连接器元件100d和100e的壳体101,在于壁102且触头保护挡圈105并且因此上壁开口103组合有上部挡圈开口106,侧壁开口104组合有侧向挡圈开口107。
图22是连接器元件100f的示意性前视图。其图示出: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逆着插入方向S突出超过连接器元件100f的上部挡圈边缘108。
图23是沿着图22指示的剖面线D-D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f的示意性横截面。其图示出:插脚触头元件1f的触头构件5以实体方式构成,并且以其连接部分20向下突出通过连接器元件111的触头接收构件112,通过其底部110。前侧和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和9’沿着触头构件5或者其圆柱面大致平行于插入方向S延伸,并形成插脚触头元件1f的触头保护构件4的前部和后部外边缘6和7。触头保护构件4可以与连接器元件100f的底部110在插脚触头元件1f的基部2上一体地构造,如例如也在连接器元件100a和100d到100e中的情形。
图24是沿着图22指示的剖面线C-C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f的示意性横截面。其图示出了插脚触头元件1f的触头保护构件4的前侧和后侧触头保护部分9和9’的同心配置,部分9和9’关于纵向轴线L彼此径向相对,且以圆弧段方式包围插脚触头元件1f的圆柱形触头构件5,并且包围第一至第四接触面11至14,并形成前部外边缘6、后部外边缘7以及此外地中心外边缘6’。插脚触头元件1f的由此以插入方向S上的突出部形成的外部轮廓因此形成编码,该编码要求能够与插脚触头元件1f连接的对接触头元件至少部分地构造为与插脚触头元件1f的外部轮廓相对应,以便于它能够沿插入方向S与之相连,并且可靠地接触四个接触面1至14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插脚触头元件的触头保护部分9和9’充当编码元件25,用以确定对接触头元件相对于插脚触头元件1f的正确取向。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100g的第七实施例,该实施例设有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1g的第七实施例。类似于插脚触头元件1d到1f,插脚触头元件1g构造为圆形触头类型。插脚触头元件1g的触头构件5相当于插脚触头元件1d的触头构件5。与插脚触头元件1a到1f不同,插脚触头元件1g关于其纵向轴线L不对称地构造。也就是说,以插入方向S上的突出部,插脚触头元件1g的外部轮廓旨在确定能够与插脚触头元件1g相连的对接触头元件的单个正确取向。插脚触头元件1g的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构造为使得它形成大致位于由横向方向Y和竖直方向Z限定的平面中的面。因此,在插脚触头元件1g的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的侧缘处,形成两个前部外边缘6。此外,插脚触头元件1g的前部触头保护部分9形成中心外边缘6’。
类似于连接器元件100d到100f,连接器元件100g具有壳体101,在壳体101中,壁102与触头保护挡圈105组合,因此上壁开口103与上部挡圈开口106组合,并且侧壁开口104与侧向挡圈开口107组合。
图26是连接器元件100g的示意性前视图。其图示出:类似于连接器元件100a到100f的情形,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也突出超过上部挡圈边缘108。
图27是沿着图26指示的剖面线D-D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g的示意性横截面。其图示出:插脚触头元件1g的触头保护构件4与连接器元件100g一体地构造。也就是说,在插脚触头元件1g的基部2的区域中,触头保护构件4的材料融合到连接器元件100g的壳体101的底部110的材料中。
图28是沿着图26指示的剖面线C-C截取的连接器元件100g的示意性横截面。其图示出: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提供了面向侧壁开口104或者侧向挡圈开口107的屏障类型。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构造为使得,中心外边缘6’使得触头保护构件4和壁102或者触头保护挡圈105之间的间隔或自由空间减小,以便于能够阻止测试手指大致逆着附加插入方向S’引入通过该自由空间。
在本发明构思中,与上述实施例的偏离是可能的。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插脚触头元件1a-1g可以根据要求构造,以便于具有基部2和自由端3,具有所需形式的触头保护构件4在基部2和自由端3之间延伸,以阻止测试手指接触到符合相应标准和准则的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导电触头构件5。为此,根据相应要求,触头保护构件4可具有任意数目的前部外边缘6、后部外边缘7、前侧8、前侧触头保护部分9、前侧触头保护部分10、强制联锁元件21、附加的强制联锁元件23和编码元件25,这些部件可根据需要构造。触头构件5可按照相应要求具有任意数目的接触面11-14和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2以及附加的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4,这些部件可以以任何方式构造,并且可以设有可以以任何方式构造的连接部分20。强制联锁元件21、23和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2、24可以根据相应要求构造,以产生在触头保护构件4和触头构件5之间尽可能稳定的强制联锁连接。因此,为沟槽形式的任何强制联锁元件21、23和/或强制联锁对接元件22、24可具有底切。强制联锁元件21、23、24可以是燕尾状形式,以提高触头保护构件4和触头构件5之间的机械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元件100a到100g可以按照相应要求构造,以便于具有可形成与希望的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数目和形状相对应的任意数目的触头接收构件112。壁102、上壁开口103、侧壁开口104、触头保护挡圈105、上部挡圈开口106、侧向挡圈开口107、上部挡圈边缘108、侧向挡圈边缘109和底部110可以按照相应要求构造,以至少确定允许连接器元件100a到100g沿插入方向S和/或附加插入方向S’至配合连接器元件的连接的插入面或者配合连接器接收构件111,插入方向S和S’能够例如关联于180°插塞型连接器或者90°插塞型连接器,如本文说明的。
壳体101和触头保护构件4的元件可以按照相应要求从任何电绝缘材料生产出。有利的是将壳体101至少部分地一体构造在触头保护构件4上。为此,壳体101和触头保护构件4可以例如是铸件或者在操作步骤中注射塑模,或者附加地从对应于要求的材料、诸如塑料材料制成。附加可能的是,将不同材料用于触头保护构件4和壳体101。
触头保护部分9、9’和10与壁102或者触头保护挡圈105之间的间隔旨在沿纵向方向X、横向方向Y和竖直方向Z或者插入方向S和附加插入方向S’选择,以便于阻止旨在根据相应标准和准则使用的测试手指或人手指通过上壁开口103、上部挡圈开口106、侧壁开口104和横向挡圈开口107与触头构件5接触。
附图标记列表
1a-1g 插脚触头元件
2 基部
3 自由端
4 触头保护构件
5 触头构件
6 前部外边缘
6’ 中心外边缘
7 后部外边缘
8 前侧/前表面
9 带有前侧外表面的前侧触头保护部分
9’ 带有后侧外表面的后侧触头保护部分
10’ 外表面
10 前侧触头保护部分
11 第一接触面
12 第二接触面
13 第三接触面
14 第四接触面
20 连接部分
21 强制联锁元件
22 强制联锁对接元件
23 附加强制联锁元件
24 附加强制联锁对接元件
25 编码元件
100a-100g 连接器元件
101 壳体
102 壁
103 上壁开口
104 侧壁开口
105 触头保护挡圈
106 上部挡圈开口
107 侧向挡圈开口
108 上部挡圈边缘
109 侧向挡圈边缘
110 底部
111 配合连接器接收构件
112 触头接收构件
L 插脚触头元件的纵向轴线
X 纵向方向
Y 横向方向
Z 竖直方向
S 插入方向
S’ 附加插入方向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用于机动车辆技术中的高电流和/或高电压插塞型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电插脚触头元件(1a-1g),所述电插脚触头元件具有自由端(3)并且具有基部(2),所述基部与所述自由端(3)间隔开而用于将插脚触头元件(1a-1g)固定在插塞型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电绝缘触头保护构件(4)从所述基部(2)延伸远至所述自由端(3),以便于形成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触头保护部分(9,9’)的外表面(10’),
所述连接器元件(100a-100g)包括壳体(101),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插脚触头元件(1a-1g)由连接器元件(100a-100g)的触头保护挡圈(105)至少部分地包围,该触头保护挡圈(105)具有用于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至少一个开口(106,107),所述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中,所述触头保护挡圈(105)形成在所述壳体(101)的壁(102)和所述插脚触头元件(1a)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至少部分地形成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前侧(8),该前侧位于自由端(3)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沿着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两个相对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至少部分地形成编码元件(25),所述编码元件用于限定所述插脚触头元件能够沿其而连接至对接触头元件的所述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插入方向(S,S’)和/或插入取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至少部分地包围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接触面(11,12,13,1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特征在于,插脚触头元件的至少一个导电触头构件(5)和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构造为对应于彼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特征在于,触头构件(5)和所述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以强制联锁方式一个接合在另一个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头构件(5)和所述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至少部分地形成彼此对准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头构件(5)嵌入在所述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保护构件(4)至少部分地支撑在连接器元件(100a-100g)的壳体(10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与所述连接器元件(100a-100g)的至少一个附加部分一体地彼此连接。
12.一种用于生产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元件(100a-100g)的方法,所述连接器元件用于机动车辆技术中的高电流和/或高电压的插塞型连接器,其中形成有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自由端(3)和基部(2),所述基部与所述自由端(3)间隔开,其特征在于,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外部从所述基部(2)远至所述自由端(3)设置有电绝缘触头保护构件(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生产连接器元件(100a-100g)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触头保护构件(4)形成在插脚触头元件(1a-1g)的至少一个触头构件(5)上。
CN201480029618.9A 2013-05-24 2014-05-22 高电压手指保护 Active CN105493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09690.9A DE102013209690B4 (de) 2013-05-24 2013-05-24 HV-Fingerschutz
DE102013209690.9 2013-05-24
PCT/EP2014/060560 WO2014187908A1 (en) 2013-05-24 2014-05-22 High-voltage finger prote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3352A CN105493352A (zh) 2016-04-13
CN105493352B true CN105493352B (zh) 2018-02-13

Family

ID=5088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9618.9A Active CN105493352B (zh) 2013-05-24 2014-05-22 高电压手指保护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47372B2 (zh)
EP (4) EP3005487B1 (zh)
JP (1) JP6336580B2 (zh)
CN (1) CN105493352B (zh)
DE (2) DE102013209690B4 (zh)
WO (1) WO20141879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5333B2 (ja) * 2016-01-05 2019-11-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DE102016005508A1 (de) * 2016-05-04 2017-11-09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Hochvoltverbinder
US10128624B2 (en) 2016-08-01 2018-11-13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Power connector system
KR102523529B1 (ko) * 2016-09-23 2023-04-18 스타우블리 일렉트리컬 커넥털스 아게 보호 플러그
EP3389146B1 (en) 2017-04-11 2020-08-05 Yazaki Europe Ltd. Electric connection arrangement
US10230191B2 (en) 2017-08-01 2019-03-12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High-curr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point contact spring
US10116078B1 (en) 2017-08-01 2018-10-30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igh current compression blade connection system
US10355389B2 (en) 2017-08-01 2019-07-16 Delphi Technologies, Llc High-current electrical terminal
CN107528152A (zh) * 2017-08-18 2017-12-29 赵道和 一种防堵路可多芯保护插座
JP6897623B2 (ja) * 2018-04-04 2021-06-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DE102018109557A1 (de) * 2018-04-20 2019-10-24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Berührschutz
JP2019200844A (ja) * 2018-05-14 2019-11-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コネクタ及び嵌合コネクタ
JP6753891B2 (ja) * 2018-05-14 2020-09-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コネクタ及び嵌合コネクタ
CN112313841B (zh) 2018-06-25 2022-05-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
DE102018211043A1 (de) * 2018-07-04 2020-01-09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Berührgeschützte Kontaktanordnung
JP6981388B2 (ja) 2018-10-04 2021-12-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雄型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US11569604B2 (en) * 2018-11-16 2023-01-31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Connector
JP7139930B2 (ja) 2018-12-14 2022-09-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台と機器内固定部との固定構造
JP6831862B2 (ja) * 2019-02-08 2021-02-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9214024A1 (de) * 2019-09-13 2021-03-18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Kontaktstift mit Kühlkanalsystem und elektrischer Stecker mit einem solchen Kontaktstift
JP7041104B2 (ja) * 2019-09-24 2022-03-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JP2021064518A (ja) * 2019-10-15 2021-04-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中継コネクタ、及び、該中継コネクタに使用されるコネクタ
JP2021132001A (ja) * 2020-02-21 2021-09-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EP3979428A1 (en) * 2020-10-01 2022-04-06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inimal transfer of torsional load
DE102021005717A1 (de) * 2020-11-30 2022-06-0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rster Verbinder, zweiter Verbinder und Verbinderanordnung
US20240170876A1 (en) * 2021-03-26 2024-05-23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Protective cap-equipped terminal
JP2022155938A (ja) 2021-03-31 2022-10-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第1コネクタ、第2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DE102021115707A1 (de) 2021-06-17 2022-12-22 Amphenol Tuchel Industrial GmbH Berührschutzpin
JP2023157264A (ja) * 2022-04-14 2023-10-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23424A (en) * 1964-03-03 Electrical plug with anti-shock prongs
DE1930199U (de) 1964-07-16 1965-12-30 Guenter Sander Zwischensilo fuer eine spaenepresse.
US3530429A (en) * 1968-06-14 1970-09-22 Amp Inc Electrical tab connector
JPS5248385Y2 (zh) * 1973-06-15 1977-11-02
US4012103A (en) * 1975-09-03 1977-03-15 Medtronic, Inc. Antishock, insulated connector
DE2637513A1 (de) * 1976-08-20 1978-02-23 Leybold Heraeus Gmbh & Co Kg Steckeranordnung
GB2039421B (en) * 1979-01-08 1983-01-26 Johansson O Connector
DE2900700A1 (de) * 1979-01-10 1980-07-17 Ove Johansson Anschlusskupplung
DE3151560A1 (de) * 1981-12-28 1983-09-15 Peter Dipl.-Ing. 8500 Nürnberg Loewenhoff Anordnung zum selbsttaetigen verbinden eines einem fahrzeug zugeordneten und eines stationaeren kupplungsteils fuer eine elektrische anschlussleitung, sowie steckkupplung hierfuer
JPS58147180U (ja) * 1982-03-29 1983-10-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感電防止形プラグ
JPH0716312Y2 (ja) * 1989-02-28 1995-04-12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EP0443492B1 (en) * 1990-02-20 1995-04-26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protected power contacts
US5360349A (en) * 1993-03-31 1994-11-01 Teradyne, Inc. Power connector
JPH0729628A (ja) * 1993-07-12 1995-01-31 Jimbo Electric Co Ltd 電線接続器
DE4406879A1 (de) * 1994-03-03 1995-09-07 Bosch Gmbh Robert Akkumulatorpaket für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n
DE19704437C2 (de) * 1997-02-06 1999-06-10 Neutrik Ag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für elektrische Leitungen
JP3575295B2 (ja) * 1998-04-15 2004-10-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用コネクタのプラグ
JP3775709B2 (ja) * 1998-09-10 2006-05-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3670495B2 (ja) * 1998-11-09 2005-07-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
JP2001266986A (ja) * 2000-03-24 2001-09-28 Fujikura Ltd オス型端子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構造
US20030060090A1 (en) 2001-09-21 2003-03-27 Allgood Christopher L. High current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DE102004015345A1 (de) 2004-03-30 2005-10-27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Elektrischer Steckhülsenkontakt für Hochstromanwendungen
DE102005016266B4 (de) * 2005-04-08 2007-10-25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Berührungssichere Steckverbindung, insbesondere Solarsteckverbindung
US7601019B2 (en) 2007-06-22 2009-10-1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JP4613235B2 (ja) * 2008-09-11 2011-01-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09016157B4 (de) 2009-04-03 2017-02-09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Abgeschirmte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JP5375440B2 (ja) 2009-08-26 2013-1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雄型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EP2916398A1 (en) * 2009-09-08 2015-09-09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fitting
FR2953071B1 (fr) * 2009-11-23 2012-04-20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Boitier de connecteur electrique
DE102009059089B3 (de) 2009-12-18 2011-04-28 ABL SURSUM Bayerische Elektrozubehör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Stecker mit in die Kontaktstifte eingelöteten Berührschutzkappen
JP5024398B2 (ja) 2010-02-03 2012-09-12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0033931A1 (de) * 2010-08-10 2012-02-16 Mennekes Elektrotechnik Gmbh & Co. Kg Stecker
EP2418742B1 (en) * 2010-08-13 2016-04-2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Finger protection for 90° header
DE102010035943A1 (de) 2010-08-31 2012-03-01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Steckverbinder für Hochspannungsanwendungen
JP5713642B2 (ja) * 2010-11-17 2015-05-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US8951051B2 (en) * 2011-10-10 2015-02-10 Lear Corporation Connector having optimized tip
JP5965810B2 (ja) * 2012-10-02 2016-08-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47372B2 (en) 2017-05-09
EP3726661A1 (en) 2020-10-21
EP3916926A1 (en) 2021-12-01
CN105493352A (zh) 2016-04-13
EP3005487B1 (en) 2020-06-03
JP6336580B2 (ja) 2018-06-06
US20160064849A1 (en) 2016-03-03
DE102013209690B4 (de) 2023-08-03
EP3726660B1 (en) 2022-10-19
DE102013209690A1 (de) 2014-11-27
EP3005487A1 (en) 2016-04-13
JP2016522550A (ja) 2016-07-28
EP3726661B1 (en) 2022-09-07
DE202014011405U1 (de) 2020-03-24
WO2014187908A1 (en) 2014-11-27
EP3726660A1 (en) 2020-10-21
EP3916926B1 (en) 202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3352B (zh) 高电压手指保护
CN20143857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7413478B2 (en) Electric contact for contacting a protecting conductor with conductive housing
US10340621B2 (en) Connector with moving plate having partition between terminals to prevent short-circuit
EP264260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CN109804510B (zh) 受保护的插头
CN103907243A (zh) 导电端子
CN108432053A (zh) 高速板连接器
CN102439793B (zh) 电连接器
CN105284014B (zh) 包括多个插接连接器的系统和多插接连接器
TWM481528U (zh) 轉接器
CN111697371A (zh) 具有多个闩锁的端子位置确保构件
CN208596814U (zh) 一种单芯大电流连接器
CN205335539U (zh) 序列连接器
CN104953060A (zh) 电池舱组
CN105140735B (zh) 用于电动车的连接器和电动车
CN202797409U (zh) 多芯集束同轴连接器
CN203850559U (zh) 电连接器
CN108565606A (zh) 一种短路连接器开关
CN20569301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0040707U (zh)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KR102660371B1 (ko) 전기 커넥터
KR101391518B1 (ko) 차량용 블록형 커넥터 조립체
CN205882291U (zh) 一种防爆插销
CN104851999A (zh) 一种电池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