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2095B -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2095B
CN105452095B CN201380078613.0A CN201380078613A CN105452095B CN 105452095 B CN105452095 B CN 105452095B CN 201380078613 A CN201380078613 A CN 201380078613A CN 105452095 B CN105452095 B CN 1054520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vehicle body
extension
wheeled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86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2095A (zh
Inventor
石川明子
西本太郎
吉村和则
辻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52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2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 B62J15/02Fastening means; St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5/00Foot-rests; Knee grips; Passenger hand-grips
    • B62J25/04Floor-type foot 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8Fairing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可以提高车身形状的独特性,并且相对于行驶风也能够发挥良好的功能。该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具有车身罩(20),该车身罩(20)具有:以从上方覆盖前轮(18)的外周的方式设置的前挡泥板(63)、从头管(15)的前方到侧方覆盖车身前部(10a)的前罩(21)、在前罩(21)的下方覆盖前轮(18)后方的车身前面的前下罩(30)、供乘员放脚的脚踏板(23)、以及覆盖脚踏板(23)的下方以及前方的车身侧方的底侧罩(24),在从侧面看车身时,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形成在与前挡泥板(63)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大致相同的高度,并且,底侧罩(24)的前部上端部(24p)向上方延伸至与前侧面下缘部(21u)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机动二轮车等车辆中,作为形成车身形状的车身罩结构,例如如下结构是已知的,在该结构中具有:车辆前方的前下罩、覆盖前罩的后部的内罩、前下罩下部的前护腿板、前护腿板后方的护腿板下罩、从内罩向后方延伸而覆盖车身框架的中央的中心罩、以及从中心罩进一步向后方延伸而覆盖车身框架的后部的侧罩等(例如,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352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在车身罩结构中,为了使其具有车身的特征、独特性,例如利用车身罩的轮廓形状、棱线形状、鼓出形状、开口形状这样的形状。即,仅通过车身罩的特征使其具有车身的独特性。因此,为了使其进一步具有车身的独特性,也希望还利用车身罩周边的结构使其具有车身的独特性。另外,若仅过于追求车身形状的设计性,则作为车身罩的功能之一,受到行驶风而给车辆的行驶性能以及乘车性带来影响,因此,存在结构方面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可以提高车身形状的独特性,并且相对于行驶风也能够发挥良好的功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具有车身罩,该车身罩具有:前挡泥板,所述前挡泥板以从上方覆盖前轮的外周的方式设置;前罩,所述前罩从头管的前方到侧方覆盖车身前部;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从所述前罩的下方以及后方侧配置在车座的下方,供乘员放脚;以及底侧罩,所述底侧罩覆盖所述脚踏板的下方以及前方的车身侧方,所述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前罩的前侧面下缘部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从侧面看车身时,形成在作为与所述前挡泥板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连续的线段能够识别的大致相同的高度,并且,所述底侧罩的前部上端部向上方延伸至与所述前侧面下缘部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
技术方案2的发明除技术方案1记载的结构之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罩的下方具有覆盖所述前轮的后方的车身前面的前下罩,在所述前下罩上形成有在所述前侧面下缘部与所述前部上端部之间露出而面对车身罩外侧面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朝向车身前方呈凸状地弯曲。
技术方案3的发明除技术方案2记载的结构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形成从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脚踏部向车身上方立起的下侧罩,所述下侧罩的前端缘部与所述伸出部的后端缘部相连地形成。
技术方案4的发明除技术方案2或3记载的结构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的外表面以相对于所述前罩以及所述底侧罩的至少一方在车宽度方向上具有台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
技术方案5的发明除技术方案3或4记载的结构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以及所述下侧罩相对于所述前罩或所述底侧罩形成为不同的材质或颜色。
技术方案6的发明除技术方案2~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结构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相对于邻接的所述车身罩的至少一个经由卡止部被卡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在从侧面看车身时,将由前侧面下缘部形成的线段和由前挡泥板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形成的线段形成为大致相同的线段。因此,作为车身罩侧面的外观线形成区域也增加前挡泥板,从而可以形成从车身最前端部起直至后轮的附近为止的前后长的连续的车身形状的线型线段(ライン線分)。其结果是,可以从车身罩的车身后方侧的侧面到车身最前端表现出连续的强调线,因此,可以形成以往没有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长的强调线,可以使其具有车身形状的独特性。
另外,底侧罩的前部上端部向上方延伸至与前侧面下缘部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从而可以从车身下方侧强调挡泥板侧面下缘部和前侧面下缘部的线段。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前下罩上形成有在前侧面下缘部与前部上端部之间露出而面对车身罩外侧面的伸出部,因此,以往从车身侧方看不到的部件露出。其结果是,在从侧面看车身时,以往没有的露出部分在前罩的下部的车身形状线上显现,从而可以进一步强调独特性。
另外,伸出部以朝向车身前方呈凸状地弯曲的方式形成,从而可以提高在大致整个面受到行驶风的前下罩的刚性。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脚踏板形成从脚踏部向车身上方立起的下侧罩,从而可以在车身侧面的大致中央的车身前后方向上设置车身强调重点。并且,下侧罩的前端缘部和伸出部的后端缘部相连地形成,因此,伸出部和下侧罩在车身侧面相连而形成与前侧面下缘部相接的一条线段。其结果是,可以容易识别包括前侧面下缘部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长的线段,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形状的独特性。
另外,下侧罩的前端缘部和伸出部的后端缘部以大致呈同一面地相连的方式连接,因此,可以使从伸出部引导的行驶风经由下侧罩向车身后方流动。因此,可以使适度的行驶风流到乘员的膝部,可以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伸出部和前侧面下缘部具有台阶地相接,因此,可以进一步强调前侧面下缘部的线段,可以进一步强调车身形状的独特性。
另外,伸出部以相对于前罩以及底侧罩的至少一方在车宽度方向上具有台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因此,可以利用台阶部分将行驶风向车身后方引导。其结果是,可以使适度的行驶风流到乘员的膝部,可以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伸出部以及下侧罩相对于前罩或底侧罩形成为不同的材质或颜色,因此,可以使前侧面下缘部的线段明了。因此,可以使前罩或底侧罩在外观方面显著。因此,不仅通过线段,而且通过色彩、色调来强调车辆的独特性,从而可以使其具有更显著的独特性。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伸出部相对于邻接的车身罩经由卡止部被卡止,因此,可以牢固地保持伸出部,并且,也可以牢固地支承邻接的底侧罩、下侧罩等车身罩。另外,可以利用伸出部牢固地保持从正面受到行驶风的前下罩。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车身罩结构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拆下了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中的前轮部分的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中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中的前下罩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中的前下罩的俯视图。
图6是将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中的前下罩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主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机动二轮车中的前下罩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3中的A-A线的部分的水平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3中的B-B线的部分的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的一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是按照附图标记的朝向看到的图,另外,图中所示的Fr、Rr、U、D、R、L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的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右方、左方。
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具有车身框架10,该车身框架10如图1所示具有:设置于车身前部10a的头管15、从头管15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框架 51、从主框架51的中间部向大致后方延伸的前架52、从主框架51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下框架53、以及从下框架53的后端向上方延伸后向后上方延伸的后框架54。
另外,机动二轮车1具有: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头管15的前叉17、安装在前叉17的上端部的转向把手11、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前叉17的下端部的前轮18、在下框架53的后端部经由支承于枢支轴56的连接件能够上下摆动地安装的动力单元55、安装在动力单元55的后端部的后轮19、安装在动力单元55的后端与后框架54之间的后减震器61、以及支承于后框架54的车座12。
另外,在下框架53上设置有主站架65a和侧站架65b。另外,排气管 66从动力单元55的气缸部55a向车身下方延伸出,进而穿过动力单元55 的下方与车身后方的消音器67连接。另外,车身框架10以及各种结构部件的外侧由车身罩20适当覆盖。
如图1所示,车身罩20具有:将头管15的前方侧以及侧方侧连续地覆盖的前罩21、以及覆盖该前罩21的后部的内罩22,由该前罩21和内罩22 覆盖车身前部10a。另外,车身罩20具有:从内罩22向后方延伸地覆盖车身框架10的中央(前架52的两侧)的中心罩26、以及从中心罩26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地覆盖车身框架10的后部两侧(后框架54的两侧)的侧罩27。
并且,车身罩20具有:覆盖中心罩26以及侧罩27的下部两侧并具有供驾驶员放脚的左右的脚踏板23的下侧罩28、从脚踏板23的外缘向下方延伸的左右的底侧罩24、将该左右的底侧罩24的下方缘部24e之间覆盖的底罩25、以及前罩21的下方侧的前下罩30。
底罩25配置成相比前下罩30在车身后方将比动力单元55更靠前方的车身下表面覆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中,由内罩22、中心罩26、以及车座12包围的空间作为使乘车容易的跨乘空间RS而形成。另外,在车身最前部,设置有以从上方覆盖前轮18的外周的方式设置的前挡泥板63。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身罩20而言,在从侧面看车身时,在前轮18以及后轮19之间的区域且在车身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有下侧罩28,该下侧罩28的上端缘部28p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的线段。该上端缘部 28p在其前部侧形成为与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重叠。另一方面,在上端缘部28p的后方侧,形成为与侧罩27的侧罩侧面下缘部27u重叠。这样,前侧面下缘部21u以及侧罩侧面下缘部27u与上端缘部28p重叠地形成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一条线段,成为强调了车身的外观形状的结构。
另外,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不仅如上所述在从侧面看车身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且如图1以及图2所示形成在与前挡泥板63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大致相同的高度。其结果是,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 21u和前挡泥板63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形成大致连续的线段,并作为进而与下侧罩28的上端缘部28p连续的线段而向车身后方延伸。即,X-X 线和Y-Y线大致连续地形成。
另外,前侧面下缘部21u和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即便在作为放大图的图2中具有一些偏移,在整体的侧视图中,如图1所示,从车身最前端部开始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和前侧面下缘部21u也是作为连续的线段能够识别的形状。另外,根据前叉17的伸缩,由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形成的线段X-X以跨过由前侧面下缘部21u形成的线段Y-Y的方式移动,因此,在乘员坐在车座12上时,成为可以使X-X线和Y-Y线更接近的形状。另外,底侧罩24的前部上端部24p向上方延伸至与前侧面下缘部21u相距规定距离L1的位置。而且,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位于该前部上端部24p和前侧面下缘部21u的上下位置之间。
以下,参照图3~图9详细说明前下罩30。
如图3所示,前下罩30在前罩21的下部从前轮18的上部侧方朝后方配置。该前下罩30具有由朝向车身方向凹陷的弯曲面形成的相向面30a(参照图4)以便允许前轮18的旋转。另外,前下罩30的两侧面的前缘部30f (参照图4)与底侧罩24的前缘24f连接,后端缘37e与底罩25的前端缘 25f连接。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前下罩30设置有使与前轮18相向的相向面30a 向车身前方鼓出的鼓出部34,另外,在鼓出部34的左右两侧,具有比鼓出部34更向车身后方具有弯曲面地鼓起的后部壁35、35。并且,设置有从该后部壁35、35向车身前方连续的前方上侧部31、31。该前方上侧部31、31 作为使其前端侧的内面(相向面30a)朝向车身下方稍微扭歪的壁面而形成。
另外,鼓出部34以沿着从头管15朝向车身下方延伸的主框架51的方式向车身前方鼓出。该鼓出部34成为如下的倾斜面结构:与主框架51的倾斜对应地上端部分向车身最前方突出且随着趋向下方而向车身后方后退。
另外,在前下罩30的下部侧具有朝向车辆前方且下方鼓起的弯曲部36。形成有从该弯曲部36朝向车身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底面部37。并且,弯曲部36形成为在仰视时车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位于车身后方那样的弯曲形状。
另外,前下罩30在主视时如图3所示形成为使左右的前缘部30f、30f 随着趋向下方而使间隔变窄。并且,从侧面看,前缘部30f是朝向车辆后方鼓起的弯曲形状,并且是在下端具有水平延伸出的底面部37的大致三角形 (参照图1)。另外,从包括弯曲部36的相向面30a朝向底面部37形成有凹部38,该凹部38的车宽度中央侧相比车宽度外侧向车身后方凹陷。
这样形成的前下罩30可以将在前轮18周边从前方受到的行驶风fw高效地引导到车身下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下罩30的固定通过利用固定部件80、80a、 80b向多个孔30h、41h的紧固而被适当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前下罩30的左右的前缘部30f,形成有以在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与底侧罩24的前部上端部24p之间在车身罩 20的外侧面露出的方式伸出的伸出部40。该伸出部40如图4所示具有朝向车身前方呈凸状地弯曲的伸出主体部40a。另外,伸出主体部40a以从前缘部30f朝向车身后方逐渐鼓起的方式突出。即,如图8所示,在水平截面形状中,形成为朝向车身前方变尖那样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脚踏板23具有向车身外侧大致水平地伸出且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脚踏部23b,从该脚踏部23b向车身上方立起地形成有下侧罩28。而且,该下侧罩28形成为与伸出部40相连。即,下侧罩28的前端缘部28f和伸出部40的后端缘部40r以相连而形成大致相同的车身罩外表面的方式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伸出部40的外表面40s以相对于前罩21以及底侧罩 24在车宽度方向上具有台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即,如图3以及图6所示,伸出部40的外表面40s在从车身前方看时,成为与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 21u以及底侧罩24的前部上端部24p相比向车身中央侧凹陷的形状。
参照图7~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伸出部40的卡合结构。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伸出部40在作为露出部分而形成的伸出主体部40a的上部侧、下部侧以及侧部侧这三个部位具有卡止部41、42、43。
作为第一卡合结构,在上部的卡止部41,朝向上下方向设置有螺纹孔 41h。而且,安装螺钉80a拧入到该螺纹孔41h中。因此,前下罩30的伸出部40和下侧罩28(参照图9)连结。
作为第二卡合结构,在下部的卡止部42,朝向大致水平后方开设有大致矩形的卡合孔42h。而且,在底侧罩24的内侧设置的卡合突起24c被插入到该卡合孔42h中(参照图8)。在使该卡合突起24c和卡合孔42h卡合的状态下,底侧罩24和前下罩30经由安装螺钉80b连结。
作为第三卡合结构,如图7所示,在侧部的卡止部43,隔开规定间隔的两个突片40c在伸出部40的后端缘部40r的伸出部内侧40i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出。另外,在这两个突片40c的之间,在伸出部内侧40i形成有凹部40d。
另一方面,在下侧罩28上设置有与侧部的卡止部43对应的卡合结构。详细而言,在下侧罩28的前端缘部28f的内侧28i设置有位于两个突片40c 之间的前端部突片28c。即,前端部突片28c以使其前端部分从伸出部内侧 40i卡合于凹部40d的方式对应。因此,伸出部40和下侧罩28以突片40c 以及前端部突片28c在相互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卡合。由此,伸出部40的后端缘部40r和下侧罩28的前端缘部28f卡住地被卡止。其结果是,能够以伸出部40的外表面40s和下侧罩外表面28s构成同一面的方式相连地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结构在车宽度方向上与在车高度方向上被联结的第一卡合结构联结。这样,联结方向交叉,从而可以牢固地支承前下罩3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使前下罩30、下侧罩28以及底侧罩24 的卡合部集中于伸出部40的结构。通过如上所述将多个卡合部汇集于伸出部40,其支承方向也处于多个方向,可以使经由伸出部40的前下罩30的支承更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行驶而在前罩21以及前轮18的区域中流动的行驶风基本上在车身罩20表面从车身前方朝向后方流动。在此,例如,在车身下部侧,在前轮18的周围流动的行驶风fw生成沿着前下罩 30的内侧流动的行驶风fw和沿着车身侧部流动的行驶风fws。
前下罩30的内侧的行驶风fw例如如图4以及图5所示,以从前轮18 的上方以及左右两侧碰到前下罩30的方式流动,并沿着前下罩30的相向面 30a向车身下部流动。
另外,在前轮18的侧方流动而在车身罩20的侧部流动的行驶风fws 的一部分,如图3以及图6所示,在伸出部40的表面流动而向后方被引导。相对于该行驶风fws,伸出部40以朝向车身前方变尖的方式形成(参照图8),由此,行驶风fws的阻力小。另外,伸出部40位于其上侧的前罩21以及下侧的底侧罩24之间而形成为具有台阶的凹状(参照图6),因此,使行驶风 fws通过伸出部40的表面向后方引导,从而形成沿着下侧罩28流动的行驶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伸出部40以及下侧罩28形成为与前罩21不同的色彩。另外,伸出部40以及下侧罩28相对于底侧罩24也以不同的色彩形成。
另外,伸出部40以及下侧罩28即便是相对于前罩21和底侧罩24不积极地改变其色彩而仅仅改变材质的结构,与改变了色彩的情况同样地,可以容易地识别车身罩20的表面部件。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在从侧面看车身时,将由前侧面下缘部21u形成的线段Y-Y和由前挡泥板63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形成的线段X-X形成为大致相同的线段。因此,通过在车身罩20的外装部分也增加前挡泥板63,可以形成从车身最前端部起直至后轮19的附近为止的前后长的连续的车身形状的线型线段。其结果是,可以从车身罩20的车身后方侧的侧面到车身最前端表现出连续的强调线,因此,可以形成以往没有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长的强调线,可以使其具有车身形状的独特性。
另外,底侧罩24的前部上端部24p向上方延伸至与前侧面下缘部21u 相距规定距离L1的位置,从而可以从车身下方侧强调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 和前侧面下缘部21u的线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在前下罩30形成有在前侧面下缘部21u和前部上端部24p之间露出而面对车身罩外侧面的伸出部40,因此,以往从车身侧方看不到的部件露出。其结果是,在从侧面看车身时,以往没有的露出部分在前罩21下方的车身形状线上显现,从而可以进一步强调独特性。
另外,伸出部40以朝向车身前方呈凸状地弯曲的方式形成,从而可以提高在大致整个面受到行驶风的前下罩30的刚性。
另外,伸出部40在水平截面形状上以朝向车身前方变尖的方式形成,从而可以减少行驶风的阻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脚踏板23形成从脚踏部23b向车身上方立起的下侧罩28,从而可以在车身侧面的大致中央的车身前后方向上设置车身强调重点。并且,下侧罩28的前端缘部28f和伸出部40的后端缘部40r相连地形成,因此,具有伸出部40的前下罩30 和下侧罩28在车身侧面相连而形成与前侧面下缘部21u相接的一条线段 Y-Y。其结果是,可以容易识别包括前侧面下缘部21u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长的线段,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形状的独特性。
另外,下侧罩28的前端缘部28f和伸出部40的后端缘部40r以大致呈同一面地相连的方式连接,因此,可以使从伸出部40引导的行驶风fws经由下侧罩28向车身后方流动。因此,可以使适度的行驶风流到乘员的膝部,可以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伸出部40和前侧面下缘部21u具有台阶地相接,因此,可以进一步强调前侧面下缘部21u的线段Y-Y,可以进一步强调车身形状的独特性。
另外,伸出部40以相对于前罩21以及底侧罩24在车宽度方向上具有台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因此,可以利用台阶部分将行驶风fws向车身后方引导。其结果是,可以使适度的行驶风fws流到乘员的膝部,可以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伸出部40以及下侧罩28相对于前罩21或底侧罩24形成为不同的材质或颜色,因此,可以使前侧面下缘部21u的线段Y-Y明了。因此,可以使前罩21或底侧罩24 在车身罩20中在外观方面显著。因此,不仅通过线段,而且通过色彩、色调来强调车辆的独特性,从而可以使其具有更显著的独特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伸出部40具有相对于邻接的车身罩20经由卡止部41、42、43被卡止的连结结构,因此,可以牢固地保持伸出部40,并且,也可以牢固地支承邻接的底侧罩24、下侧罩28等车身罩20。另外,可以利用伸出部40牢固地保持从正面受到行驶风的前下罩30。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伸出部40的外表面40s以相对于前罩21以及底侧罩24在车宽度方向上具有台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但并不限于此,只要以相对于前罩21以及底侧罩24的任一方凹陷的方式形成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伸出部40具有与底侧罩24以及下侧罩28 卡合的卡合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伸出部40只要相对于邻接的车身罩20的至少一个被卡止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 机动二轮车
10 车身框架
10a 车身前部
11 转向把手
12 车座
15 头管
18 前轮
19 后轮
20车身罩
21 前罩
21u 前侧面下缘部
22 内罩
23 脚踏板
23b 脚踏部
24 底侧罩
24p 前部上端部
25 底罩
26 中心罩
27侧罩
28 下侧罩
28f 前端缘部
30 前下罩
40 伸出部
40r 后端缘部
40s 外表面
41、42、43 卡止部
51 主框架
55 动力单元
63 前挡泥板
63u 挡泥板侧面下缘部
fw、fws 行驶风
X-X线 由挡泥板侧面下缘部形成的线段
Y-Y线 由前侧面下缘部形成的线段。

Claims (7)

1.一种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罩结构,具有车身罩(20),该车身罩(20)具有:
前挡泥板(63),所述前挡泥板(63)以从上方覆盖前轮(18)的外周的方式设置;
前罩(21),所述前罩(21)从头管(15)的前方到侧方覆盖车身前部(10a);
脚踏板(23),所述脚踏板(23)从所述前罩(21)的下方以及后方侧配置在车座(12)的下方,供乘员放脚;以及
底侧罩(24),所述底侧罩(24)覆盖所述脚踏板(23)的下方以及前方的车身侧方,
所述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罩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从侧面看车身时,形成在与所述前挡泥板(63)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大致相同的高度,以作为连续的线段能够识别,并且,
所述底侧罩(24)的前部上端部(24p)向上方延伸至与所述前侧面下缘部(21u)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
在所述前罩(21)的下方具有覆盖所述前轮(18)的后方的车身前面的前下罩(30),
在所述前下罩(30)上形成有在所述前侧面下缘部(21u)与所述前部上端部(24p)之间露出而面对车身罩外侧面的伸出部(40),
所述伸出部(40)朝向车身前方呈凸状地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踏板(23)形成从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脚踏部(23b)向车身上方立起的下侧罩(28),
所述下侧罩(28)的前端缘部(28f)与伸出部(40)的后端缘部(40r)相连地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40)的外表面(40s)以相对于所述前罩(21)以及所述底侧罩(24)的至少一方在车宽度方向上具有台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40)的外表面(40s)以相对于所述前罩(21)以及所述底侧罩(24)的至少一方在车宽度方向上具有台阶地凹陷的方式形成。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40)以及下侧罩(28)相对于所述前罩(21)或所述底侧罩(24)形成为不同的材质或颜色。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40)相对于邻接的所述车身罩(20)的至少一个经由卡止部(41、42、43)被卡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40)相对于邻接的所述车身罩(20)的至少一个经由卡止部(41、42、43)被卡止。
CN201380078613.0A 2013-07-31 2013-07-31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Active CN1054520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0818 WO2015015610A1 (ja) 2013-07-31 2013-07-31 自動二輪車のボディカバー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2095A CN105452095A (zh) 2016-03-30
CN105452095B true CN105452095B (zh) 2018-04-17

Family

ID=52431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8613.0A Active CN105452095B (zh) 2013-07-31 2013-07-31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688335B2 (zh)
EP (1) EP3028931B1 (zh)
JP (1) JP6014766B2 (zh)
KR (1) KR101845643B1 (zh)
CN (1) CN105452095B (zh)
AR (1) AR097048A1 (zh)
AU (1) AU2013395870B2 (zh)
BR (1) BR112016001863B1 (zh)
TR (1) TR201815467T4 (zh)
WO (1) WO20150156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5609A1 (ja) * 2013-07-31 2015-0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ボディカバー構造
CN109070961B (zh) * 2016-05-30 2021-01-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踏板周围的覆盖结构
USD826789S1 (en) * 2017-04-12 2018-08-28 Roy Leon Sears, Jr. Motorcycle body
EP3680157B1 (en) * 2019-01-11 2021-09-0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d vehicle
JP2022052966A (ja) * 2020-09-24 2022-04-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フェンダ
JP7376558B2 (ja) 2021-11-24 2023-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3186A1 (en) * 2010-12-08 2012-06-1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266Y2 (zh) 1984-12-26 1990-03-20
JP3816210B2 (ja) * 1997-09-30 2006-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JP4684826B2 (ja) * 2005-09-26 2011-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JP4675735B2 (ja) * 2005-09-26 2011-04-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後部構造
JP4835239B2 (ja) 2006-04-06 2011-12-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991349B2 (ja) * 2007-02-28 2012-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2009107568A (ja) * 2007-10-31 2009-05-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カウル及び自動二輪車
JP2011079337A (ja) * 2008-01-18 2011-04-21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体カバー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JP5129592B2 (ja) * 2008-01-31 2013-0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ES2446936T3 (es) * 2008-08-08 2014-03-10 Honda Motor Co., Ltd. Vehículo
JP5289883B2 (ja) 2008-09-30 2013-09-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271224B2 (ja) * 2009-09-25 2013-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構造
JP5566708B2 (ja) * 2010-01-27 2014-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カウリング構造
EP2353981B1 (en) * 2010-02-09 2016-06-29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Motorcycle
WO2011105356A1 (ja) * 2010-02-23 2011-09-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の車両接近告知装置
JP5485087B2 (ja) * 2010-09-09 2014-05-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レッグシールド構造
JP5615637B2 (ja) * 2010-09-15 2014-10-2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
JP5771100B2 (ja) * 2011-09-06 2015-08-2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734149B2 (ja) * 2011-09-27 2015-06-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5925547B2 (ja) * 2012-03-22 2016-05-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JP5869964B2 (ja) * 2012-05-31 2016-0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防風構造
JP5806643B2 (ja) * 2012-05-31 2015-1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ES2545366T3 (es) * 2012-09-28 2015-09-10 Yamaha Motor Co., Ltd. Vehículo del tip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JP2014184827A (ja) * 2013-03-22 2014-10-02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US10286969B2 (en) * 2013-04-19 2019-05-14 Amadeo José Srabstein Extensible frontal roof for a motorcycle
WO2015015609A1 (ja) * 2013-07-31 2015-0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ボディカバー構造
JP5922641B2 (ja) * 2013-12-26 2016-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ボディカバー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3186A1 (en) * 2010-12-08 2012-06-1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6001863B1 (pt) 2022-01-11
BR112016001863A2 (pt) 2017-08-01
AU2013395870A1 (en) 2016-02-18
EP3028931B1 (en) 2018-09-19
AR097048A1 (es) 2016-02-17
JPWO2015015610A1 (ja) 2017-03-02
EP3028931A4 (en) 2017-04-26
JP6014766B2 (ja) 2016-10-25
KR20160027091A (ko) 2016-03-09
US20160176464A1 (en) 2016-06-23
TR201815467T4 (tr) 2018-11-21
CN105452095A (zh) 2016-03-30
US9688335B2 (en) 2017-06-27
KR101845643B1 (ko) 2018-04-04
WO2015015610A1 (ja) 2015-02-05
AU2013395870B2 (en) 2016-09-29
EP3028931A1 (en)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2095B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US8899668B2 (en) Air guide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CN104520573B (zh) 骑乘式车辆的进气管
CN101041369B (zh) 摩托车
CN105408194B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CN101497359B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地板结构
CN102530148B (zh) 摩托车
US8474895B2 (en) Inner rack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9764789B2 (en) Side cover structure of saddle-ride-type vehicle
CN103359226B (zh) 跨乘式车辆
EP2562068B1 (en) Straddle-ride type vehicle with mudguard structure
CN101746449B (zh) 跨乘式车辆
JP2011079337A (ja) 車体カバー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US9598135B2 (en) Cowl of saddle-ridden type vehicle
BR102016003183B1 (pt) Estrutura frontal de veículo do tipo para montar
CN101746456B (zh) 跨乘式车辆
JP2011105290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6005136A (zh) 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
JP5736015B2 (ja) ボディカバー構造
JP2013071552A (ja) 鞍乗型車両の外装部品
JP6003477B2 (ja) 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装置
JP2015157563A (ja) ラジエータシュラウドの構造
JP6927941B2 (ja) 鞍乗型車両
CN103183073B (zh) 骑乘型车辆
JP717166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