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3073B - 骑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骑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3073B
CN103183073B CN201210427674.0A CN201210427674A CN103183073B CN 103183073 B CN103183073 B CN 103183073B CN 201210427674 A CN201210427674 A CN 201210427674A CN 103183073 B CN103183073 B CN 103183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member
support unit
riding vehicle
mud guard
fender ap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76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3073A (zh
Inventor
C.攀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3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3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3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3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5/00Mud-guards fo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1/0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 B62J11/1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for mechanical cables, hoses, pipes or electric wires, e.g. cable guides
    • B62J11/13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for mechanical cables, hoses, pipes or electric wires, e.g. cable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chanical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其能够在驾驶过程中减少保持部件所经受的空气阻力。骑乘型车辆设置有前轮、挡泥板、保持部件、以及缆索部件。挡泥板布置在前轮上方。保持部件安装至挡泥板,并且布置成自挡泥板向后突出。由保持部件保持缆索部件。

Description

骑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骑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骑乘型车辆设置有用于保持缆索的保持部件。保持部件保持布置在前挡泥板侧方的缆索部件。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09-315361中公开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安装至前挡泥板的侧表面,以便突出至侧方。
发明内容
然而,如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09-315361中公开的骑乘型车辆的情况下,保持部件从前挡泥板的侧方突出至侧表面的结构在驾驶车辆时增加了保持部件所经受的空气阻力。由于该原因,需要确保保持部件被牢固地安装至前挡泥板。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如下骑乘型车辆,其在驾驶过程中能够降低保持部件所经受的空气阻力。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设置有前轮、挡泥板、保持部件、以及缆索部件。挡泥板布置在前轮上方。保持部件安装至挡泥板,并且布置成自挡泥板向后突出。缆索部件由保持部件保持。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其中保持部件布置至车宽方向上远离车辆中心线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其中挡泥板包括在车宽方向上向内凹陷的凹入部。保持部件安装至凹入部。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还设置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前轮的支承部件。凹入部从前方覆盖支承部件。保持部件从侧方覆盖支承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还设置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前轮的支承部件。保持部件从侧方覆盖支承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还设置有第一支承部件、第二支承部件、以及支架。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在车宽方向上排列,并且可旋转地支承前轮。支架支承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挡泥板被固定至支架。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还设置有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在车宽方向上排列,并且可旋转地支承前轮。挡泥板包括作为左或右表面中的一个的第一侧表面以及作为左或右表面中的另一个的第二侧表面。保持部件自第一侧表面向后突出,并且布置成从侧方覆盖第一支承部件。第二侧表面布置成从侧方覆盖第二支承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还设置有第一支承部件、第二支承部件、以及支架。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在车宽方向上排列,并且可旋转地支承前轮。支架支承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保持部件包括位于缆索部件后方的固定部,并且在固定部被固定至支架。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其中保持部件包括位于缆索部件后方的固定部,并且在固定部被固定至挡泥板。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还设置有车体罩。车体罩优选从侧方覆盖保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其中保持部件和挡泥板由树脂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其中保持部件由耐磨性比挡泥板更高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其中缆索部件包括用于传递前轮的旋转的线材。
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其中保持部件的上边缘包括向后和向下倾斜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为根据第一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其中保持部件为与挡泥板分开的部件。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布置成从挡泥板向后突出。因为该原因,缩减了保持部件从挡泥板侧向地突出的长度。因此,与保持部件布置成从挡泥板侧向地突出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驾驶过程中保持部件所经受的空气阻力的量。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布置至车宽方向上远离车辆中心线的一侧。因此,在车宽方向上,保持部件不具有经过车辆中心线的部分。因此,通过保持部件,可以减少面向挡泥板的部件与挡泥板之间的间隔变窄。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安装至凹入部。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驾驶过程中保持部件所经受的空气阻力。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凹入部从前方覆盖支承部件。另外,保持部件从侧方覆盖支承部件。因此,通过凹入部和保持部件来保护支承部件。从而可以减少对支承部件的损坏。
在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从侧方覆盖支承部件。因此,通过保持部件来保护支承部件。从而可以减少对支承部件的损坏。
在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挡泥板被固定至支架。因此,可以容易地确保保持部件被牢固地安装。
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第二侧表面布置成从侧方覆盖第二支承部件。因此,通过第二侧表面来保护第二支承部件。另外,保持部件布置成从侧方覆盖第一支承部件。因此,通过保持部件来保护第一支承部件。另外,因为保持部件从第一侧表面向后突出,可以减小挡泥板突出至侧方的长度。因此,可以减小驾驶过程中保持部件所经受的空气阻力的量。
在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在固定部被固定至支架,该固定部位于缆索部件后方。因此,可以将保持部件牢固地安装至支架。
在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在固定部被固定至挡泥板,该固定部位于缆索部件后方。因此,可以将保持部件牢固地安装至挡泥板。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车体罩从侧方覆盖保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因此,通过车体罩来保护保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和挡泥板由树脂制成,从而在与保持部件和挡泥板由金属制成的情况相比时促进制造并且使制造成本降低。然而,如果保持部件和挡泥板由树脂制成,当驾驶车辆时,保持部件更易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例如,当驾驶车辆时,保持部件易于因空气阻力而变形。然而,在根据本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可以降低驾驶过程中保持部件所经受的空气阻力,使得空气阻力的影响减轻。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由耐磨性比挡泥板更高的材料制成。因此,降低了由缆索部件导致的挡泥板的磨损。另外,如果部分挡泥板被用作缆索部件用保持器,整个挡泥板须由具有高耐磨性的材料形成。与这样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使制造成本得到降低。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缆索部件包括用于传递前轮的旋转的线材。用于输送前轮旋转的线材比用于传输电线号的电线更厚,并且因此无法容易地柔软地形成。也难以对线材赋予小弯曲,以便更准确地传递旋转,同时还避免了覆盖线材的保护部件的干扰。因此,优选将缆索部件保持成在预定范围内可移动,而不是不可移动地被固定。因此,与仅保持电线的情况相比,需要更大的保持部件。在这样的情况下,驾驶时保持部件所经受的空气阻力增加。然而,在根据本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可以减小驾驶过程中保持部件所经受的空气阻力,从而使空气阻力的影响减轻。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的上边缘包括向后且向下倾斜的形状。因此,可以减小其它部件对保持部件的干扰。
在根据本发明第十五方面的骑乘型车辆中,保持部件为与挡泥板分开的部件。这促进形成保持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2是骑乘型车辆的正视图;
图3是前挡泥板及其周围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4是沿支承部件的中心轴观察时前挡泥板及其周围结构的图示;
图5是前挡泥板及其周围结构的透视图;
图6是骑乘型车辆的前部的右侧视图;
图7是骑乘型车辆的前部的左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的布置和根据比较例的保持部件的布置的示意图;并且
图9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的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进行描述。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的左侧视图。骑乘型车辆1为踏板车型双轮车辆。骑乘型车辆1包括车体框架2、转向轴3、前叉4、前轮5、车座6、发动机单元7、后轮8、以及车体罩9。在下列描述中,“前后方向”是指从坐在车座6上的骑车者的角度来看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是指从坐在车座6上的骑车者的角度来看的车体的左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车宽方向向外”意为远离车辆中心线(参看图4,C1)的方向,其中该车辆中心线经由车宽方向的中心沿前后方向延伸。“关于车宽方向向内”意为靠近车辆中心线的方向,其中该车辆中心线经由车宽方向中心沿前后方向延伸。
例如,车体框架2由铁管形成。车体框架2设置有头管21、下车架22、底车架23、以及后车架24。车体框架2可通过弯曲形成为单件,或通过经焊接等接合成整体的多个部件组成。关于车宽方向,头管21位于车辆中心。转向轴3可旋转地插入到头管21中。车把12结合至转向轴3的上部。用于显示车辆速度的速度计单元安装至车把12。前叉4连接至转向轴3的下部。
下车架22与头管21连接。下车架22从头管21向下延伸。底车架23与下车架22的下端连接。底车架23从下车架22向后延伸。后车架24与底车架23的后端连接。后车架24从底车架23的后端向后且向上延伸。车座6布置在后车架24的上方。车座6布置在头管21的后方。车座6由车体框架2支承。具体地,车座6安装至后车架24。
通过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支架,发动机单元7可枢转地安装至车体框架2。发动机单元7包括附图中未示出的输出轴。输出轴可旋转地支承后轮8。
前叉4可旋转地支承前轮5。前叉4为本发明的支承部件的例子。图2是骑乘型车辆1的正视图。如图2所示,前叉4包括第一支承部件13、第二支承部件14、和支架15(参看图1)。第一支承部件13和第二支承部件14在车宽方向上排列。图3是下文描述的前挡泥板37及其周围结构的左侧视图。如图3所示,第一支承部件13包括悬架机构。具体地,第一支承部件13包括内管13a和外管13b,并且吸收由延伸和收缩导致的震动。图2中示出的第二支承部件14还包括相似于第一支承部件13的结构。支架15支承第一支承部件13和第二支承部件14。支架15结合至转向轴3。前轮5与缆索部件16连接。缆索部件16包括将前轮5的旋转传递至上述速度计单元11的线材。
如图1所示,车体罩9包括前罩31、侧罩32、和底罩33。前罩31主要覆盖头管21和下车架22的周围。前罩31包括前表面31a和后表面31b。前表面31a从前方覆盖头管21和下车架22。头灯35布置在前表面31a上。后表面31b从后方覆盖头管21和下车架22。
前表面31a包括如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向后凹陷的凹部310。如图1所示,内挡泥板34布置在凹部310内。在内挡泥板34的前方布置前轮5。
如图1所示,在车座6下方布置侧罩32。侧罩32覆盖后车架24的前方和两侧,其中后车架24布置在车座6下方。底罩33沿前后方向布置在前罩31与侧罩32之间。底罩33连接前罩31和侧罩32。底罩33包括踏板33a。踏板33a沿前后方向布置在前轮5与车座6之间。踏板33a位于车座6下方。踏板33a是在驾驶时坐在车座6上的骑车者的脚放置的表面。踏板33a位于底车架23上方。踏板33a沿前后方向布置在下车架22与后车架24之间。踏板33a横跨车宽方向形成为平坦的。“踏板33a为……平坦的”意为踏板33a足够平坦,以致骑车者的脚能够放置在搁脚部分的任何地方。也就是说,在踏板33a中可以形成防滑脊等。
如图1至图3所示,骑乘型车辆1包括前挡泥板单元36。前挡泥板单元36包括前挡泥板37和保持部件38。前挡泥板37为本发明挡泥板的例子。前挡泥板37由树脂制成。前挡泥板37布置在前轮5上方。前挡泥板37的后部布置在凹部310内。前挡泥板37被固定至支架15。图4是沿第一支承部件13和第二支承部件14的中心轴观察时前挡泥板37及其周围结构的图示。在图4中,示出第一支承部件13、内挡泥板34、以及前罩31的后表面31b的横截面。图5是前挡泥板37及其周围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4所示,前挡泥板37包括挡泥板前部41和挡泥板后部42。挡泥板后部42布置在挡泥板前部41后方。挡泥板后部42布置在第一支承部件13与第二支承部件14之间。挡泥板前部41包括作为左或右表面中的一个的第一侧表面前部41a,以及作为左或右表面中的另一个的第二侧表面前部41b。具体地,第一侧表面前部41a为挡泥板前部41的左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前部41b为挡泥板前部41的右侧表面。第一侧表面前部41a为本发明的第一侧表面的例子。第二侧表面前部41b为本发明的第二侧表面的例子。挡泥板后部42包括作为左或右表面中的一个的第一侧表面后部42a,以及作为左或右表面中的另一个的第二侧表面后部42b。具体地,第一侧表面后部42a为挡泥板后部42的左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后部42b为挡泥板后部42的右侧表面。关于车宽方向,从第一侧表面后部42a向外设置第一侧表面前部41a的后端。从第一支承部件13向外布置第一侧表面前部41a的后端。从第一支承部件13向内布置第一侧表面后部42a。前挡泥板37包括凹入部43。在第一侧表面前部41a与第一侧表面后部42a之间形成凹入部43。凹入部43为关于车宽方向向内凹陷的凹形。如图3所示,如从侧方所见,凹入部43向上且向前倾斜。凹入部43连接第一侧表面前部41a和第一侧表面后部42a。凹入部43连接第一侧表面前部41a的后端和第一侧表面后部42a。
如图4所示,关于车宽方向,从第二侧表面后部42b向外布置第二侧表面前部41b的后端。第二侧表面前部41b的后端比第二侧表面后部42b的前端向后延伸得更远。第二侧表面前部41b的后端比第一侧表面前部41a的后端向后设置得更远。因此,在第二侧表面前部41b的后端与第二侧表面后部42b之间形成凹部44。凹部44包括朝向前方的向内凹陷的形状。第二支承部件14布置在由凹部44限制的空间内。由凹部44限制的空间的车宽方向尺寸比第二支承部件14的外管14b的大直径更大。因此,当第二支承部件14由缩时,防止了前挡泥板37对外管14b的干涉。
保持部件38保持缆索部件16。保持部件38为与前挡泥板37分开的部件。保持部件38由树脂制成。保持部件38优选由耐磨性比前挡泥板37更高的材料制成。例如,前挡泥板37可以由ABS树脂制成,并且保持部件39由尼龙制成。保持部件38安装至前挡泥板37。具体地,保持部件38安装至凹入部43。保持部件38布置成从前挡泥板37向后突出。具体地,保持部件38布置成从第一侧表面前部41a向后突出。保持部件38布置于离开车宽方向上的车辆中心线C1的一侧。关于车宽方向,从第一侧表面后部42a向外布置保持部件38。保持部件38布置成从侧方覆盖第一支承部件13。具体地,由保持部件38从侧方覆盖第一支承部件13。同时,由第二侧表面前部41b从侧方覆盖第二支承部件14。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从侧方观察时,保持部件38布置成重叠第一支承部件13的内管13a的至少一部分。如图6所示,在从侧方观察时,第二侧表面前部41b布置成重叠第二支承部件14的内管14a的至少一部分。图6是骑乘型车辆1的前部的右侧视图。图7是骑乘型车辆1的前部的左侧视图。如图7所示,在从侧方观察时,前罩31重叠保持部件38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前罩31从侧方覆盖保持部件38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3所示,保持部件38的上边缘38a具有向后且向下倾斜的形状。保持部件38的下边缘38b具有向后且向上倾斜的形状。保持部件38的前边缘38c具有向前且向上倾斜的形状,并且沿着凹入部43布置。保持部件38包括第一弯曲部381、第二弯曲部382、和第三弯曲部383。第一弯曲部381包括保持部件38的上边缘38a。第二弯曲部382布置在第一弯曲部381下方。第二弯曲部382包括保持部件38的下边缘38b。在第一弯曲部381与第二弯曲部382之间形成开口384。在从侧方观察时,第三弯曲部383布置在第一弯曲部381与第二弯曲部382之间。具体地,第三弯曲部383布置成面向第一弯曲部381与第二弯曲部382之间的开口384。在从侧方观察时,第三弯曲部383布置成重叠第一支承部件13的至少一部分。更具体地,在从侧方观察时,第三弯曲部383布置成重叠第一支承部件13的内管13a的至少一部分。
如图4所示,第一弯曲部381具有关于车宽方向向外凸出地弯曲的形状。第二弯曲部382具有关于车宽方向向外凸出地弯曲的形状。第三弯曲部383具有关于车宽方向向内凸出地弯曲的形状。缆索部件16布置成在第一弯曲部381与第二弯曲部382之间,并且在第二弯曲部382与第三弯曲部383之间通过。第一弯曲部381与第二弯曲部382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二弯曲部382与第三弯曲部383之间的空间具有比缆索部件16的大直径更大的间隔。因此,通过保持部件38将缆索部件16保持成在特定的范围内可移动。关于车宽方向,比第一侧表面前部41a的后端更向内地布置保持部件38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关于车宽方向,比第一侧表面前部41a的后端更向内地设置第三弯曲部383。然而,保持部件38与第一侧表面后部42a之间关于车宽方向的距离比第一支承部件13的外管13b的大直径更大。因此,当收缩第一支承部件13时,防止保持部件38对外管13b的干涉。
保持部件38包括至少三个固定部。各个固定部由例如螺钉和螺钉所通过的螺钉孔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保持部件38包括第一固定部45、第二固定部46、和第三固定部47。第一固定部45位于缆索部件16后方。第一固定部45是本发明的固定部的例子。保持部件38在第一固定部45被固定至支架15。具体地,通过安装部件48将保持部件38在第一固定部45固定至支架15。安装部件48布置成从支架15向下延伸。安装部件48的上端被固定至支架15。安装部件48的下端被固定至保持部件38的第一固定部45。第二固定部46位于缆索部件16前方。第二固定部46位于第一支承部件13的前方。保持部件38在第二固定部46被固定至前挡泥板37。具体地,保持部件38在第二固定部46被固定至凹入部43的上部。第三固定部47位于缆索部件16的前方。在从侧方观察时,第三固定部47布置成重叠第一支承部件13。第三固定部47位于第二固定部46的下方。保持部件38在第三固定部47被固定至前挡泥板37。具体地,保持部件38在第三固定部47被固定至凹入部43的下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具有下列特征。
保持部件38布置成从前挡泥板37向后突出。因此,与保持部件38作为整体布置至前挡泥板37侧方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保持部件38从前挡泥板37侧向突出的距离。图8(a)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8的示意图。图8(b)是根据比较例的保持部件138的布置的示意图。在图8(b)中,保持部件138布置成从前挡泥板137侧向地突出。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8的布置如下,即与比较例中保持部件138的布置相比,保持部件38突出至侧方的长度L较短。因此,可以减少驾驶过程中保持部件38所经受的空气阻力。
保持部件38从侧方覆盖第一支承部件13。因此,通过保持部件38来保护第一支承部件13,从而防止对第一支承部件13的损坏。图8(b)中示出的比较例的保持部件138布置成,通过前挡泥板137的侧表面保护第一支承部件113。然而,因为保持部件138布置成从其侧表面侧向突出,所以增加了前挡泥板单元136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具体地,如果如上所述前挡泥板137安装至前叉4的支架15,须保证第一支承部件113与前挡泥板137之间的间隙,以便防止第一支承部件113的外管113b的干涉。由于该原因,如果保持部件138布置成从前挡泥板137的侧表面突出,则进一步增加前挡泥板单元136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说,如果如上所述布置保持部件138以便保护第一支承部件113,则变得难以减少前挡泥板单元136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增加。相反,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允许由保持部件38保护第一支承部件13,并且抑制前挡泥板单元36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增加。
因为保持部件38布置至车宽方向上远离车辆中心线的一侧,所以,保持部件38在车宽方向上不具有通过车辆中心线的部分。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保持部件38不具有通过前挡泥板37后方的部分。因此,通过保持部件38,可以避免面向前挡泥板37的内挡泥板34与前挡泥板37的后部之间的间隔变窄。
如图7所示,前罩31从侧方覆盖保持部件38的至少一部分。因此,通过前罩31来保护保持部件38的至少一部分。
前挡泥板37被固定至支架15。因此可以容易地确保保持部件38被牢固地安装。
前挡泥板37的第二侧表面前部41b布置成从侧方覆盖第二支承部件14。因此,通过第二侧表面前部41b保护第二支承部件14。保持部件38未安装至第二侧表面前部41b。也就是说,前挡泥板37具有左右不对称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前挡泥板37在车宽方向上的尺寸增加。
因为保持部件38和前挡泥板37由树脂制成,所以与保持部件和前挡泥板由金属制成的情况相比,制造更容易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然而,如果保持部件38和前挡泥板37由树脂制成,在驾驶车辆时,保持部件38更易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然而,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中,能够减少驾驶过程中保持部件38所经受的空气阻力,从而使空气阻力的影响减轻。保持部件38为与前挡泥板37分开的部件。这促进了保持部件38的形成。保持部件38还由耐磨性比前挡泥板37更高的材料制成。因此,减少由缆索部件16导致的前挡泥板37的磨损。另外,如果前挡泥板37的部分被用作缆索部件16的保持器,整个前挡泥板37须由具有高耐磨性的材料形成。与这样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使制造成本减少。
缆索部件16包括传递前轮5的旋转的线材。用于输送前轮5的旋转的线材比用于传输电信号的电线更厚,并且因此无法容易地柔软地形成。因此,优选将缆索部件16保持成在预定的范围内可移动,而不是不可移动地被固定。因此,与仅保持有电线的情况相比,需要较大的保持部件38。在这样的情况下,驾驶时保持部件38所经受的空气阻力增加。然而,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骑乘型车辆1中,能够减小驾驶过程中保持部件38所经受的空气阻力,从而使空气阻力的影响减轻。
保持部件38在第一固定部45被固定至支架15。第一固定部45位于缆索部件16的后方。保持部件38在第二固定部46和第三固定部47被固定至前挡泥板37。第二固定部46和第三固定部47位于缆索部件16前方。因此,可以将保持部件38牢固地安装至支架15和前挡泥板37。
保持部件38的上边缘38a具有向后且向下倾斜的形状。因此,可以避免其它部件(例如,车体框架2的部分)对保持部件38的干涉。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被限制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在保持在本发明精神内的程度下,可以有各种的修改。
骑乘型车辆不限于双轮车辆,而且还包括三轮车辆、全地面车辆、以及雪地车。双轮车辆不限于踏板车,而且还包括机动自行车和运动自行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38布置在前挡泥板37的凹入部43中,但是凹入部43无需形成在前挡泥板37中。例如,如图9所示,可以不在前挡泥板37中形成凹入部,并且将保持部件38布置成从前挡泥板37的第一侧表面前部41a向后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前罩31覆盖保持部件38的至少一部分,但是同样可以接受地是,通过车体罩9的另一部分覆盖保持部件38的至少一部分。
保持部件38可以仅被固定至前挡泥板37。在该情况下,保持部件38优选包括位于缆索部件16后方的固定部,并且在固定部被固定至前挡泥板37。保持部件38的固定部的数目不限制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三个。保持部件38可包括一个或两个固定部,或四个或更多。
保持部件38和前挡泥板37可以由树脂之外的材料形成。然而,从易于形成和制造成本考虑,保持部件38和前挡泥板37优选由树脂制成。保持部件38可以与前挡泥板37形成为单件。然而,如果保持部件38或前挡泥板37的形状复杂,或保持部件38和前挡泥板37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保持部件38优选为与前挡泥板37分开的部分。
保持部件38布置成从前挡泥板37向后突出。在此,“向后”不被限制于直后方,而且还可以倾斜向后。例如,保持部件38可以布置成从前挡泥板37左斜向后、右斜向后、斜向上且向后、或斜向下且向后突出。
缆索部件16可包括电线。然而,如上所述,如果缆索部件16包括用于输送前轮5的旋转的线材,保持部件38突出至侧方的长度倾向于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本发明的有效性。
保持部件38的上边缘38a不限制于包括向后且向下倾斜的形状。根据保持部件38周围的部件的布置和形状,可采用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

Claims (11)

1.一种骑乘型车辆,包括:
前轮;
挡泥板,布置在所述前轮上方;
保持部件,安装至所述挡泥板;
缆索部件,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以及
前叉,其包括在车宽方向上排列并且用于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前轮的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和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支架,其中,
所述挡泥板被固定至所述支架,包括作为左右表面中的一个的第一侧表面,以及作为左右表面中的另一个的第二侧表面,
所述保持部件从所述第一侧表面向后突出,并且布置成从侧方覆盖所述第一支承部件,
所述第二侧表面布置成从侧方覆盖所述第二支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所述挡泥板包括在车宽方向上向内凹陷的凹入部;并且
所述保持部件安装至所述凹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所述凹入部从前方覆盖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缆索部件后方的固定部,并且在所述固定部被固定至所述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缆索部件后方的固定部,并且在所述固定部被固定至所述挡泥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还包括:
车体罩;
其中所述车体罩从侧方覆盖所述保持部件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挡泥板由树脂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其中所述保持部件由耐磨性比所述挡泥板更高的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其中所述缆索部件包括用于传递所述前轮的旋转的线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其中所述保持部件的上边缘具有向后且向下倾斜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
其中所述保持部件为与所述挡泥板分开的部件。
CN201210427674.0A 2011-12-28 2012-10-31 骑乘型车辆 Active CN103183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8301A JP2013136306A (ja) 2011-12-28 2011-12-28 鞍乗型車両
JP2011-288301 2011-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3073A CN103183073A (zh) 2013-07-03
CN103183073B true CN103183073B (zh) 2016-01-06

Family

ID=47018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7674.0A Active CN103183073B (zh) 2011-12-28 2012-10-31 骑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610113B1 (zh)
JP (1) JP2013136306A (zh)
CN (1) CN103183073B (zh)
ES (1) ES2545367T3 (zh)
MY (1) MY161910A (zh)
PH (1) PH12012000334B1 (zh)
TW (1) TWI5570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9828B (zh) * 2014-11-13 2018-06-15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前土除的导引机构
JP7238307B2 (ja) 2018-09-21 2023-03-1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カバー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4083A (zh) * 2008-07-07 2010-0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5423B2 (ja) * 1992-03-10 2003-03-1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取付構造
JP3426853B2 (ja) 1996-05-30 2003-07-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JP2000344170A (ja) * 1999-06-08 2000-12-12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前輪操向装置
JP4140196B2 (ja) * 2000-12-20 2008-08-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JP4031502B2 (ja) * 2003-08-19 2008-01-0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5260206B2 (ja) * 2008-09-19 2013-08-1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輌のフェンダー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4083A (zh) * 2008-07-07 2010-0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3073A (zh) 2013-07-03
MY161910A (en) 2017-05-15
TW201331088A (zh) 2013-08-01
JP2013136306A (ja) 2013-07-11
EP2610113A1 (en) 2013-07-03
PH12012000334A1 (en) 2016-09-14
ES2545367T3 (es) 2015-09-10
EP2610113B1 (en) 2015-08-05
PH12012000334B1 (en) 2016-09-14
TWI557017B (zh) 2016-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5040B (zh) 鞍乘型车辆
EP3398844B1 (en) Mudguard member for saddled vehicle
JP5930376B2 (ja) 鞍乗型車両
US8474895B2 (en) Inner rack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5722753A (zh) 摩托车
US7637342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03183087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
TWI573717B (zh) 速克達型車輛
EP2221206B1 (en) Scooter type vehicle
CN103183071B (zh) 骑乘型车辆
CN103183073B (zh) 骑乘型车辆
JP6187158B2 (ja) 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ーの補強構造
US8801074B2 (en) Body cover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2554464B1 (en) Motorcycle
JP2009046016A (ja) フォークプロテクタ及びフォークプロテクタを備える鞍乗型車両
JP682735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3183084B (zh) 骑乘型车辆
JP2009214627A (ja) 鞍乗型車両
JP5702667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ステップ構造
JP6609377B2 (ja) 車両
JP2020196364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816086B2 (ja) 鞍乗型車両
JP747217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9381966B2 (en) Vehicle
JP6351172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