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3194A - 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3194A
CN105443194A CN201510599730.2A CN201510599730A CN105443194A CN 105443194 A CN105443194 A CN 105443194A CN 201510599730 A CN201510599730 A CN 201510599730A CN 105443194 A CN105443194 A CN 105443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on chamber
oil
oil separation
gas
b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997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3194B (zh
Inventor
冈村翔
柳田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43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3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3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31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4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 F01M2013/045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before leaving crankcase, e.g. removing oil using compression or decompression of the g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易于从窜漏气体分离油、提高油的分离性能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在发动机(1)的油分离结构中,从窜漏气体分离油的油分离室(41~44)沿着窜漏气体的流动方向设于气缸体(2)的侧面(2B),油分离室(41~44)具备:壳体部(40),其形成于气缸体(2)的侧面(2B);以及罩构件(51),其在与气缸体(2)的侧面隔离的位置封闭壳体部(40),油分离室(41~44)被设于壳体部(40)的分隔壁(45A~45C)和设于罩构件(51)的与分隔壁(45A~45C)抵接的分隔壁(53~55)隔开,在分隔壁(53、55)中形成有使窜漏气体在油分离室(41~44)之间流通的连通孔(53a、55a)。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特别是涉及从窜漏气体分离油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搭载于汽车等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已知具备从窜漏气体分离油的分油室(相当于油分离室)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油分离室被气缸体的侧面的外周壁包围。在油分离室中设有具有切口的多个挡油板,从曲柄室经过窜漏气体导入孔流入油分离室的窜漏气体与挡油板碰撞而从窜漏气体分离油。
被分离了油的窜漏气体经过挡油板的切口而与设于下游侧的挡油板碰撞,油在从窜漏气体分离后,经过进气管被再次送入燃烧室,在燃烧室内与混合气体一起再次燃烧。由此,能防止存积于油底壳的油由于窜漏气体而劣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开昭64-30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这种现有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不是在油分离室内窜漏气体经过与燃烧室有距离的位置的结构。
由此,窜漏气体受到燃烧室的热而在窜漏气体中较多地存在油蒸气,不易从窜漏气体分离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易于从窜漏气体分离油、能提高油的分离性能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其中,多个油分离室沿着窜漏气体的流动方向设于气缸体的侧面,用于分离窜漏气体中的油,油分离室具备:壳体部,其形成于气缸体的侧面;以及罩构件,其在气缸体的侧面离开的位置覆盖壳体部,多个油分离室被设于壳体部的壳体侧分隔壁以及设于罩构件的且与壳体侧分隔壁抵接的罩侧分隔壁隔开,在罩侧分隔壁中形成有使窜漏气体在多个油分离室之间流通的连通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设于气缸体的侧面的多个油分离室被设于壳体部的壳体侧分隔壁以及设于罩构件的与壳体侧分隔壁抵接的罩侧分隔壁隔开,在罩侧分隔壁中形成有使窜漏气体在多个油分离室之间流通的连通孔。
由此,能使窜漏气体经过与气缸体的侧面有距离的罩构件侧的连通孔在多个油分离室之间流通。因此,能用外部气体冷却窜漏气体而促进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蒸气的液化。
因而,能增大油雾的粒径并从窜漏气体容易地分离油,能提高油的分离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窜漏气体处理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具备窜漏气体处理装置的内燃机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图2的III-III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拆下了气缸盖罩和链壳体的状态下的具备窜漏气体处理装置的内燃机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拆下罩构件的状态下的气缸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油分离室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罩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用截面表示罩构件的一部分的油分离室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用截面表示罩构件的一部分的油分离室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在油分离室中窜漏气体和从窜漏气体分离的油的流动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安装有罩构件的气缸体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图8的XII-XII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在油分离室中窜漏气体滞留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是其它形状的罩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内燃机)、2…气缸体、2B…侧面、40…壳体部、41、42、43、44…油分离室、45A、45B、45C…分隔壁(壳体侧分隔壁)、53、54、55…分隔壁(罩侧分隔壁)、53a、55a…连通孔、53c、55c…切口部、56、58…碰撞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1~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图。
首先,说明构成。此外,在图1~图11中,左右前后方向表示从驾驶席看时的车辆的左右前后方向。
在图1~图4中,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1具备:气缸体2;气缸盖3,其设于气缸体2的上部;气缸盖罩4,其设于气缸盖3的上部;以及油底壳5,其设于气缸体2的下部。
在图1中,在气缸体2中收纳有以自如地上下运动的方式收纳在气缸27内的活塞28以及将活塞28的上下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曲柄轴6等,使曲柄轴6旋转自如地对其进行支撑的曲柄壳体2A一体地设于气缸体2的下部。另外,在曲柄壳体2A和油底壳5之间形成有曲柄室24。
在图1、图4中,气缸盖3具备:作为凸轮轴的进气凸轮轴7,其沿着气缸27的排列方向延伸,具备进气凸轮7a;以及作为凸轮轴的排气凸轮轴8,其与进气凸轮轴7平行地配置并沿着气缸27的排列方向延伸,具备排气凸轮8a。
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中,收纳进气凸轮轴7和排气凸轮轴8的气缸盖3和气缸盖罩4之间的空间构成气门室13。另外,进气凸轮轴7和排气凸轮轴8由多个凸轮盖3A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气缸盖3。
在图1中,在气缸盖3中形成有进气口29和排气口30,进气口29和排气口30由随着进气凸轮7a和排气凸轮8a的旋转而被驱动的进气门31和排气门32打开、关闭。
在气缸盖3中安装有进气岐管33,进气岐管33经由进气管34连接着空气滤清器35。空气滤清器35净化从外部取入的吸入空气Ai,被空气滤清器35净化的吸入空气Ai从进气管34被吸入进气岐管33,从进气岐管33经由各进气口29被分配、吸入到各气缸27。
在进气管34中设有节气门34A,该节气门34A调整被吸入到气缸27的空气量。
在图4中,在进气凸轮轴7的端部设有进气凸轮链轮9,进气凸轮链轮9卷绕有正时链11。在排气凸轮轴8的端部设有排气凸轮链轮10,该排气凸轮链轮10卷绕有正时链11。
在曲柄轴6的端部设有曲柄链轮12,曲柄链轮12卷绕有正时链11。由此,曲柄轴6的旋转从曲柄链轮12经由正时链11传递到进气凸轮链轮9和排气凸轮链轮10,使进气凸轮轴7和排气凸轮轴8旋转。
当进气凸轮7a和排气凸轮8a旋转时,进气门31和排气门32分别打开、关闭进气口29和排气口30(参照图1),由此使形成于气缸27上部的燃烧室14(参照图1)与进气口29和排气口30连通、阻断。这样进气门31和排气门32通过正时链11而与曲柄轴6的旋转相应地工作。
在图2、图3中,在气缸体2和气缸盖3的端部(发动机1的前面侧)设有链壳体21。链壳体21覆盖正时链11并且在气缸体2和链壳体21之间形成链收纳室22(参照图3),链收纳室22与曲柄室24连通。
在图5、图6、图8、图9中,在气缸体2的侧面2B形成油分离室17,油分离室17利用形成于气缸体2的侧面2B的壳体部40以及安装于气缸体2的侧面2B的罩构件51(参照图7)形成4个油分离室41~44。
在图5、图6中,油分离室41~44具备形成于气缸体2的侧面2B的多个分隔壁45A~45C。分隔壁45A在气缸27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分隔壁45A在曲柄轴6的轴线方向上将壳体部40与油分离室41和油分离室42、43隔开。由此,油分离室41与油分离室42相邻设置。
分隔壁45B在曲柄轴6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分隔壁45B在气缸27的轴线方向上将壳体部40与油分离室42和油分离室43隔开。由此,油分离室42与油分离室43相邻设置。
另外,分隔壁45C在气缸27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分隔壁45C在曲柄轴6的轴线方向上将壳体部40与油分离室43和油分离室44隔开。
在油分离室41中形成流入口41A,流入口41A经由形成于气缸体2的连通路23与链收纳室22连通。由此,从曲柄室24流向链收纳室22的窜漏气体从连通路23经过流入口41A流入油分离室41。
在油分离室42中形成流入口42A,流入口42A经由形成于气缸体2的连通路20与曲柄室24连通。由此,曲柄室24的窜漏气体从连通路20经过流入口42A直接流入油分离室42。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室41构成本发明的第1油分离室,油分离室42构成本发明的第2油分离室。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室43构成本发明的第3油分离室。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流入口41A构成本发明的第1流入口,流入口42A构成本发明的第2流入口。
另外,油分离室41的容积形成为比油分离室42的容积大,收纳于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室41的每单位容积的窜漏气体的量比每单位容积的收纳于油分离室42的窜漏气体的量多。
在图7中,罩构件51包括平板部52、从平板部52朝向壳体部40突出的分隔壁53~55。平板部52封闭壳体部40(参照图11),平板部52被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气缸体2的侧面2B。
在图8、图9中,罩构件51的分隔壁53与壳体部40的分隔壁45A抵接,利用分隔壁53和分隔壁45A将油分离室41与油分离室42、43隔开。
罩构件51的分隔壁54具备:上壁部54A,其在曲柄轴6的轴线方向上延伸,与壳体部40的分隔壁45B抵接;以及纵壁部54B,其在与上壁部54A正交的气缸27的轴线方向上延伸,与上壁部54A连续而相对于油分离室42位于曲柄轴6的轴线方向中央部。由此,利用上壁部54A将油分离室42相对于油分离室43在气缸27的轴线方向上分离。
罩构件51的分隔壁55与壳体部40的分隔壁45C抵接,利用分隔壁55和分隔壁45C将油分离室43与油分离室44隔开。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壳体部40的分隔壁45A构成本发明的壳体侧分隔壁。另外,罩构件51的分隔壁53构成本发明的第1罩侧分隔壁,罩构件51的分隔壁54构成本发明的第2罩侧分隔壁。
在分隔壁53中形成有一对连通孔53a(参照图12),连通孔53a使从流入口41A流入油分离室41的窜漏气体流到油分离室42。
在图7中,罩构件51具有碰撞壁56,碰撞壁56从平板部52朝向壳体部40突出。在图8、图9中,碰撞壁56以与分隔壁53的连通孔53a相对的方式位于油分离室42,经过连通孔53a流入油分离室42的窜漏气体与碰撞壁56碰撞。
即,碰撞壁56相对于分隔壁53设于窜漏气体的流动方向下游。另外,碰撞壁56在与曲柄轴6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个侧面不与分隔壁45A抵接,因此与碰撞壁56碰撞的窜漏气体从分隔壁45A和碰撞壁56之间的空间流入油分离室42。
罩构件51的纵壁部54B具有第3面54b,上述第3面54b与面对连通孔53a的碰撞壁56的与第1面56a相反的一侧的碰撞壁56的第2面56b相对。由此,由碰撞壁56的第2面56b和纵壁部54B的第3面54b形成窜漏气体通路57,通过窜漏气体通路57从油分离室41、42向油分离室43引导窜漏气体。
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室17是油分离室41相对于油分离室42、43设置在链收纳室22侧。另外,油分离室44在与油分离室41相反的一侧与油分离室43相邻设置。
在图8、图9中,在分隔壁55中形成有连通孔55a。罩构件51具有碰撞壁58,碰撞壁58从平板部52朝向壳体部40突出。
碰撞壁58以与分隔壁55的连通孔55a相对的方式位于油分离室44,经过连通孔55a流入油分离室44的窜漏气体与碰撞壁58碰撞。即,碰撞壁58相对于分隔壁55设于窜漏气体的流动方向下游。
另外,碰撞壁58在与曲柄轴6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一个侧面不与分隔壁45C抵接,因此与碰撞壁58碰撞的窜漏气体从分隔壁45C和碰撞壁58之间的空间流入油分离室44。
在图7、图8、图12中,在罩构件51的分隔壁53的底部形成有切口53b,在油分离室41中从窜漏气体分离的油经过切口53b和油分离室41的底面之间的间隙流入油分离室42。
油分离室41、42的底面随着从车辆的前方到油分离室42的流入口42A而从上方向下方倾斜。由此,从油分离室41流入油分离室42的油沿着油分离室42的底面流入到流入口42A。
在图7、图8中,在罩构件51的分隔壁55的底部形成有切口55b。在油分离室44中从窜漏气体分离的油经过切口55b流入油分离室42,流入油分离室42的油流入到流入口42A。
流入到流入口42A的油从连通路20经过曲柄室24返回油底壳5。
在图7~图9、图11中,在罩构件51的平板部52中形成有排气孔52a,排气孔52a与油分离室44相对。
在图1中,排气孔52a经由窜漏气体排出管36与进气岐管33连通,流入油分离室44的窜漏气体由于发动机1的吸入负压而从窜漏气体排出管36经过进气岐管33被抽吸到进气管34。
被抽吸到进气岐管33的窜漏气体被导入发动机1的燃烧室14后与混合气体一起在燃烧室14内燃烧。
在油分离室44和窜漏气体排出管36之间设有PCV阀37,PCV阀37调整从油分离室44流到窜漏气体排出管36的窜漏气体流量。
在图1中,气缸盖罩4和相对于节气门34A为上游侧的进气管34由新气导入管38连接,新气导入管38将吸入空气Ai的一部分,即新气An导入气门室13。
在气缸体2和气缸盖3中形成有新气流入通路39,新气流入通路39将气门室13和曲柄室24连通。由于吸入负压而从新气导入管38导入气门室13的新气An从链收纳室22经过连通路23和流入口41A导入油分离室41。
另外,从新气导入管38被导入气门室13的新气An从新气流入通路39经过曲柄室24、连通路20以及流入口42A被导入油分离室42。被导入油分离室41、42的窜漏气体在经过油分离室43而被吸入油分离室44后,从窜漏气体排出管36经由进气岐管33被导入气缸27。由此,包括气门室13、链收纳室22以及曲柄室24的发动机1的内部利用新气An进行换气。
下面,说明作用。
在图10中,箭头B表示窜漏气体的流动,箭头O表示从窜漏气体被分离的油的流动。
在链收纳室22中,从未图示的油喷嘴向正时链11喷射油从而进行正时链11的润滑。因此,当没有充分地进行链收纳室22的换气时,被导入链收纳室22的窜漏气体中所包含的NOx(氮氧化物)与水分反应后生成硝酸,油由于该硝酸而凝聚,产生油泥。
该油泥是焦油状的物质,当油泥混入对发动机1进行润滑的油中时,引起油的劣化,引起液压系统的工作不良或曲柄轴6、进气凸轮轴7以及排气凸轮轴8等滑动构件的润滑不良,发动机1的滑动阻力增大且发动机1的燃料效率恶化。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中,气缸体2具有将油分离室41和链收纳室22连通的连通路23,连通路23通过流入口41A与油分离室41连通。
由此,能使窜漏气体从链收纳室22直接流到油分离室41。因此,能通过连通路23对链收纳室22直接进行换气,能防止在链收纳室22中产生油泥。
从链收纳室22经过连通路23朝向油分离室41流动的窜漏气体B如图10所示,从流入口41A流入油分离室41。该窜漏气体B经过连通孔53a后缩窄流路,使流速上升并与碰撞壁56碰撞。由此,窜漏气体B从油O被分离,分离后的油O沿着碰撞壁56向下方落下。
与碰撞壁56碰撞而被分离了油O的窜漏气体B从碰撞壁56和分隔壁45A之间的空间被由碰撞壁56的第2面56b和纵壁部54B的第3面54b形成的窜漏气体通路57引导,流入油分离室43。
另一方面,从曲柄室24经过连通路20朝向油分离室42流动的窜漏气体B从流入口42A流入油分离室42。该窜漏气体B与分隔壁45B和分隔壁54的上壁部54A碰撞,由此从窜漏气体B分离油O,分离后的油O向油分离室42的底面落下。
由分隔壁45B和分隔壁54的上壁部54A分离了油O的窜漏气体B被窜漏气体通路57引导而流入油分离室43。
流入油分离室43的窜漏气体B被分隔壁55的连通孔55a限流后流速上升,之后与碰撞壁58碰撞,使没有完全从窜漏气体B分离的油O分离。
接着,分离了油O的窜漏气体B在从分隔壁45C和碰撞壁58之间的空间流入油分离室44后,由于发动机1的吸入负压而从罩构件51的排气孔52a经过窜漏气体排出管36、进气岐管33以及进气管34被抽吸到燃烧室14后与混合气体一起燃烧。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设于罩构件51的分隔壁53具有使从流入口41A流入油分离室41的窜漏气体流到油分离室42的连通孔53a,罩构件51具有以与连通孔53a相对的方式位于油分离室42、经过连通孔53a流入油分离室42的窜漏气体所碰撞的碰撞壁56。
由此,使从流入口41A流入油分离室41的窜漏气体经过连通孔53a而提高流速后与碰撞壁56碰撞,由此能易于从窜漏气体分离油。
另外,形成于罩构件51的纵壁部54B具有第3面54b,第3面54b与碰撞壁56的第2面56b相对,碰撞壁56的第2面56b位于与连通孔53a相对的碰撞壁56的与第1面56a相反的一侧,通过由碰撞壁56的第2面56b和纵壁部54B的第3面54b形成的窜漏气体通路57将窜漏气体从油分离室41、42向油分离室43引导。
由此,能将流入油分离室41、42的窜漏气体通过由碰撞壁56的第2面56b和纵壁部54B的第3面54b形成的共用的窜漏气体通路57向油分离室43引导。
因此,能无需单独地形成用于从油分离室41、42向油分离室43引导窜漏气体的窜漏气体通路。其结果是,能使油分离室17实现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设于气缸体2的侧面2B的油分离室41~44被设于壳体部40的分隔壁45A~45C以及设于罩构件51的与分隔壁45A~45C抵接的分隔壁53~55隔开,在分隔壁53、55中形成使窜漏气体在油分离室41~44之间流通的连通孔53a、55a。
由此,能使窜漏气体经过与气缸体2的侧面2B有距离的罩构件51侧的连通孔53a、55a而在油分离室41~44之间流通。因此,能用外部气体冷却窜漏气体后促进窜漏气体所包含的油蒸气的液化。因此,能增大油雾的粒径而从窜漏气体容易地分离油,能提高油的分离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油分离室41的第1流入口41A与链收纳室22连通,油分离室42经过第2流入口42A与曲柄室24连通。由此,能抑制由在链收纳室22或曲柄室24中油的凝聚造成的油泥的产生。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如上所述能使油分离室17实现小型化,因此在气缸体2中构成了将链收纳室22或曲柄室24与油分离室41、42连通的连通路20、23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气缸体2的大型化。
另外,油分离室42具有与曲柄室24连通、曲柄室24内的窜漏气体流入的流入口42A,因此能使油分离室41通过流入口41A和链收纳室22而与曲柄室24连通,并且能使油分离室42通过流入口42A而与曲柄室24连通。
因此,当曲柄室24的内压上升时,能将曲柄室24的压力通过流入口41A、42A疏散到油分离室41、42,能快速地抑制曲柄室24的压力上升。
因而,能抑制存积于油底壳5的油流入油分离室41、42,能在油分离室41、42中从窜漏气体可靠地分离油。其结果是,能提高油的分离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使油分离室41的容积大于油分离室42的容积。由此,在曲柄室24中由于活塞28的往复运动而流速变快的窜漏气体被导入容积比油分离室41小的油分离室42,与油分离室42的分隔壁45B和罩构件51的上壁部54A高速碰撞从而能易于从窜漏气体分离油。另外,与分隔壁45B和上壁部54A碰撞的油向油分离室42的底面落下。
另一方面,从曲柄室24经过链收纳室22被导入油分离室41的窜漏气体与曲柄室24隔离,由此由于活塞28的往复运动造成的影响小,因此与被导入油分离室42的窜漏气体相比,流速更慢。
油分离室41与油分离室42相比容积更大,因此被导入油分离室41的流速慢的窜漏气体能通过在容积大的油分离室41内滞留、凝聚而促进油的分离。其结果是,能在油分离室41中更有效地提高油的分离性能。
图13是表示在油分离室41中窜漏气体B滞留的状态的图。如图13所示,流速慢的窜漏气体B在容积大的油分离室41内滞留、凝聚是明确的。这样当窜漏气体B滞留、凝聚时,与高速移动的窜漏气体相比,能促进油从窜漏气体B分离。
另外,由于油分离室17在气缸体2中的设置空间的限制,无法较大地取得油分离室17的设置空间。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中,即使缩小油分离室42的容积也能将流速快的窜漏气体导入油分离室42而提高油的分离性能,因此能按可缩小油分离室42的容积的量来缩小整个油分离室17的容积。因而,能缩小油分离室17的设置空间并且更有效地提高油的分离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油分离室41相对于油分离室42和油分离室43设置在链收纳室22侧,在与油分离室41相反的一侧与油分离室43相邻地设有油分离室44。
由此,能以由油分离室41和油分离室44夹着油分离室43的方式将油分离室17形成于气缸体2。因此,能将油分离室17以更小的空间设置于气缸体2。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结构,经由流入口41A将油分离室41与链收纳室22连通,经由流入口42A将油分离室42与曲柄室24连通,但也可以经由流入口42A将油分离室42与链收纳室22连通,经由流入口41A将油分离室41与曲柄室24连通。
在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罩构件51,在分隔壁53、55中分别形成连通孔53a、55a,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如图14所示,将与分隔壁45A、45C抵接的罩构件51的分隔壁53、55的抵接面的一部分切去而形成切口部53c、55c,使窜漏气体经过分隔壁45A、45C和分隔壁53、55之间的间隙,即切口部53c、55c流通。
这样的话,能代替连通孔53a、55a而切去分隔壁53、55的抵接面的一部分而形成切口部53c、55c。因此,能使用金属模具而与罩构件51一体地形成切口部53c、55c,能提高罩构件51的生产率。
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施加变更。旨在将所有这种修正和等价物包括在权利要求中。

Claims (3)

1.一种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其中,
多个油分离室沿着窜漏气体的流动方向设于气缸体的侧面,用于分离窜漏气体中的油,
上述油分离室具备:壳体部,其形成于上述气缸体的侧面;以及罩构件,其在上述气缸体的侧面离开的位置覆盖上述壳体部,
上述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的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油分离室被设于上述壳体部的壳体侧分隔壁以及设于上述罩构件的且与上述壳体侧分隔壁抵接的罩侧分隔壁隔开,
在上述罩侧分隔壁中形成有使窜漏气体在多个上述油分离室之间流通的连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孔由上述罩侧分隔壁的抵接面的一部分形成的切口部与上述壳体侧分隔壁抵接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构件具有碰撞壁,上述碰撞壁设于窜漏气体的流动方向下游侧且与上述连通孔相对。
CN201510599730.2A 2014-09-24 2015-09-18 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43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3777A JP6413546B2 (ja) 2014-09-24 2014-09-24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分離構造
JP2014-193777 2014-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3194A true CN105443194A (zh) 2016-03-30
CN105443194B CN105443194B (zh) 2019-04-05

Family

ID=55445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973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43194B (zh) 2014-09-24 2015-09-18 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13546B2 (zh)
CN (1) CN105443194B (zh)
DE (1) DE10201521801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4476B2 (ja) * 2018-02-09 2022-02-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5749A (ja) * 1998-07-31 2000-02-15 Tennex Corp ブローバイガスにおけるオイルの分離装置
US20050092267A1 (en) * 2003-10-15 2005-05-05 Mahle Tennex Corporation Oil separator combined with cylinder head cover
KR20090064096A (ko) * 2007-12-14 2009-06-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오일 세퍼레이터 세트
CN202370616U (zh) * 2011-12-19 2012-08-08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曲轴箱通风装置
CN202690165U (zh) * 2012-08-09 2013-01-2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
JP2013151905A (ja) * 2012-01-25 2013-08-08 Toyota Motor Corp ブローバイガス処理装置の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203742709U (zh) * 2014-03-04 2014-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油分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7778Y2 (ja) * 1987-06-25 1994-07-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セパレ−タ構造
JP4704162B2 (ja) * 2005-09-13 2011-06-1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ブリーザ構造
JP2011032889A (ja) * 2009-07-30 2011-02-17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ブローバイガス用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JP5632706B2 (ja) * 2010-10-26 2014-11-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オイルセパレータ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5749A (ja) * 1998-07-31 2000-02-15 Tennex Corp ブローバイガスにおけるオイルの分離装置
US20050092267A1 (en) * 2003-10-15 2005-05-05 Mahle Tennex Corporation Oil separator combined with cylinder head cover
KR20090064096A (ko) * 2007-12-14 2009-06-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오일 세퍼레이터 세트
CN202370616U (zh) * 2011-12-19 2012-08-08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曲轴箱通风装置
JP2013151905A (ja) * 2012-01-25 2013-08-08 Toyota Motor Corp ブローバイガス処理装置の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202690165U (zh) * 2012-08-09 2013-01-2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
CN203742709U (zh) * 2014-03-04 2014-07-3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油分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218011A1 (de) 2016-03-24
CN105443194B (zh) 2019-04-05
JP2016065471A (ja) 2016-04-28
DE102015218011B4 (de) 2021-02-04
JP6413546B2 (ja) 2018-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21606B2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及びそ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に使用されるシリンダヘッド並びにそ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US20170356316A1 (en)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for blow-by gas in engine
CN106014602B (zh) 发动机
JP5778009B2 (ja) 内燃機関のヘッドカバー構造
CN204126756U (zh) 发动机缸盖护罩及发动机总成
EP2177726A1 (en) Vapor-liquid separating structure
JP2005030292A (ja)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室構造
JP2010229830A (ja) 4ストロークサイクル内燃機関
CN105443195A (zh) 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CN106050361A (zh) 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JP2012149528A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104696047B (zh) 内燃机的漏气处理装置
CN105443194A (zh) 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CN105422214B (zh) 内燃机的油分离结构
CN103422941A (zh)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DE102016205678B4 (de) Ölabscheidemechanismus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CN108952886B (zh) 内燃机的窜漏气体处理装置
JP6380035B2 (ja) 内燃機関
JP7016631B2 (ja) 内燃機関
JP5943978B2 (ja) ブリーザ装置
CN103867326A (zh) 强制空冷式内燃机以及具备其的骑乘型车辆
CN107387237B (zh) 内燃机的换气装置
JP2006226173A (ja) ブローバイガス処理装置
JP5808541B2 (ja)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室構造
CN102434249B (zh) 一种带油气分离腔的凸轮轴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