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25566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25566A
CN105425566A CN201510587092.2A CN201510587092A CN105425566A CN 105425566 A CN105425566 A CN 105425566A CN 201510587092 A CN201510587092 A CN 201510587092A CN 105425566 A CN105425566 A CN 105425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ng path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ai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70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本浩章
田代茂
佐藤正幸
山口真广
吉川彰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425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55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52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n air flow; Details thereof, e.g. nozzl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46/0041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feeding
    • B01D46/0045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feeding by using va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26Cleaning of foreign matter, e.g. paper powder, from imaging member
    • G03G2221/0068Clean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将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净化并排气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可抑制有害物质向装置外泄漏。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将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净化并排气的功能。另外,具备:用于将装置内部的空气导向外部的排气管(60)、清洁通过了排气管的空气的清洁过滤器(90)、生成从装置内部朝向外部的气流的排气风扇(80)。通常时的排气管(60)的通风路径的容积为第一容积,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所含的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多时的排气管(60)的通风路径的容积为比第一容积大的第二容积。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将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净化排气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VOC)及超微粒子粉尘(UFP)等有害物质。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用于将装置内部的空气导向外部的排气管设有收集这些有害物质的过滤器。另外,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控制过滤器中的有害物质收集效率的排气风扇。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有害物质的产生量较多时,降低排气风扇的旋转速度,以提高过滤器的有害物质收集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53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为了提高过滤器的有害物质收集效率而降低排气风扇旋转速度的原因在于,认为过滤器的有害物质收集效率与通过过滤器的有害物质流速(流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具体而言,认为通过过滤器的有害物质流速越慢,即,排气风扇的旋转速度越低,过滤器的有害物质收集效率就越能得到提高。但是,由于减慢了通过过滤器的有害物质流速,有害物质有可能从定影部周边泄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将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净化并排气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抑制有害物质向装置外泄漏。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净化排气的功能,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排气管,其用于将所述装置内部的空气导向外部;
清洁过滤器,其清洁通过了所述排气管的空气;
通常时的所述排气管的通风路径的容积为第一容积,
从所述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多时的所述排气管的通风路径的容积为大于所述第一容积的第二容积。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多时,将装置内部的空气导向外部的排气管的通风路径容积比通常时变大。由此,排气管内有害物质的滞留时间增加,因此,即使在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多时,通过清洁过滤器的有害物质的流速(流量)也不会改变。结果,清洁过滤器能够高效率地收集有害物质。另外,由于(定影部周边的)有害物质的流速(流量)不变,因此,能够抑制有害物质从排气管泄漏。而且,通常时的通风路径的容积比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多时小。因此,通常时,能够减少定影排气引起的通风路径温度上升所带来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将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净化排气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抑制有害物质向装置外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机构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在单位时间通过清洁过滤器的有害物质量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来自定影部的有害物质产生量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第一变形例的空气净化机构的概略图;
图6是第二变形例的空气净化机构的概略图;
图7是第三变形例的空气净化机构的概略图,表示通常时的动作状态;
图8是第三变形例的空气净化机构的概略图,表示初期突释(イニシャルバースト)时的动作状态的一例;
图9是第四变形例的空气净化机构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图像形成装置
30定影部
60排气管
62,64通风路径
66合流部
70开闭阀
80排气风扇
82,84,86,88,89风扇
90清洁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参照图1及图2)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件、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如图1所示,具备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分及各单元的控制装置100、图像形成部10、供纸盒20、定影部30、输送机构40以及空气净化机构50。
构成图像形成部10的部件为: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11K,其用于形成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各色图像,以感光鼓12为中心配置有带电器、成像器等;中间转印带15,对由各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11K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进行一次转印与合成;二次转印辊18,将合成的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向纸张P进行二次转印;露光单元16,通过激光束进行曝光。这些图像形成部1的结构及作用是公知的,因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供纸盒20是装载纸张P的箱型盒,被设置成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面(图1的正前侧的面)侧抽出。另外,通过未图示的传感器探测供纸盒20内是否有纸张。而且,当供纸盒20内没有纸张时,通过接收了来自传感器的信号的控制装置100,在设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界面显示没有纸张。
输送机构40承担纸张P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输送,由拾取辊41、供纸辊42、分离辊43、输送辊对44、定时辊对45及排出辊对46构成。利用输送机构40,装载于供纸盒20的纸张P中最上层的一张被拾取辊41拾取,由供纸辊42和分离辊43进行供纸。被供给的纸张P进而通过输送辊对44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从定时辊对45送入二次转印辊18。通过由二次转印辊18施加的电场,将中间转印带15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上。然后,在定影部30对纸张P实施调色剂的加热定影,通过排出辊对46排出到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上面的排纸盒2中。
空气净化机构50对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排出的空气进行净化后排气。以下,说明空气净化机构50的详细情况。
(空气净化机构的详细情况,参照图2)
空气净化机构50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及背面。另外,如图2所示,空气净化机构50由排气管60、开闭阀70、排气风扇80、清洁过滤器90构成。
排气管60起到将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向装置外引导的作用,具有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延伸的两个通风路径62、64和使这两个通风路径汇合的合流部66。另外,通风路径62和通风路径64被一个隔板隔开而相邻。
通风路径62是从定影部30连结至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的中空部件。另外,通风路径62具有3个开口部E1~E3。开口部E1设于定影部30周边。由此,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从开口部E1流入通风路径62。开口部E2设于开口部E1的附近且与通风路径64之间,可通过后述的开闭阀70进行开闭。开口部E3与合流部66连接。
通风路径64是从通风路径62分支并连结至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的中空部件。另外,通风路径64具有两个开口部。一个开口部是开口部E2,其与通风路径62连接。另一个开口部是与合流部66连接的开口部E4。
合流部66是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背面的中空部件。另外,在合流部66具有两个开口部。一个开口部是与通风路径62的开口部E3及通风路径64的开口部E4双方连接的开口部E5。另一个开口部是用于将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最终向装置外排出的开口部E6。
开闭阀70由板状部件72及旋转轴74构成。另外,如前所述,开闭阀70设于通风路径62的开口部E2。在此,板状部件72是形成与开口部E2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的板状部件,以固定于排气管60的旋转轴74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该旋转动作,开闭阀70控制从通风路径62向通风路径64的空气流入。此外,开闭阀70的旋转动作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进行,该电动机被控制装置100控制。
排气风扇80设于合流部66内且位于开口部E6附近。排气风扇80是生成从定影部30向装置外的气流的风扇。即,通过排气风扇80工作,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向装置外排出。
清洁过滤器90位于合流部66内,设于开口部E5和排气风扇80之间。清洁过滤器90是在长方形的框内收纳有无纺布等片状的多孔性纤维材料的所谓的空气过滤器。但是,清洁过滤器90的材料不限于上述片状的多孔性纤维材料,例如也可以是褶裥状,且不限于是多孔性纤维材料。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空气净化机构50中,在大量排出硅氧烷等有害物质的定影部30的加热时(以后,称为初期突释时)和除此以外的通常时,改变经过排气管60的空气的滞留时间。以下,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通常时,开闭阀70是关闭的状态。因此,随着排气风扇80的工作,从定影部30朝向装置外的空气经过通风路径62及合流部66向装置外排出。此时,从定影部30朝向装置外的空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被设于合流部66的清洁过滤器90收集。在此,当将通风路径62的体积设为V1,将合流部66中从开口部E5到净化过滤器为止的体积设为V2,将排气风扇80的单位时间排气风量设为Va时,经过排气管60的空气的滞留时间T1以Tl=(V1+V2)/Va来表示。
接着,在初期突释时,开闭阀70是打开的状态。因此,随着排气风扇80的工作,从定影部30朝向装置外的空气经过通风路径62、64及合流部66向装置外排出,且该空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被清洁过滤器90收集。此时,若将通风路径64的体积设为V3,则经过排气管60的空气的滞留时间T2以T2=(V1+V2+V3)/Va来表示。因此,变成T2>T1,由于初期突释时滞留时间长,能够使到达过滤器的有害物质量在时间上变得平稳,由于峰值的有害物质量降低,可减少从装置排出的有害物质量。结果,与通常时相比,提高初期突释时过滤器对有害物质的收集效率。此外,以上将开闭阀70打开的条件设定为初期突释时,但具体而言,例如,可考虑如下控制方法,即,在对图像形成装置1投入电源或从待机状态恢复时打开开闭阀70,在从定影部30包含的定影辊所进行的加热结束后经过规定时间后关闭开闭阀70。
(效果)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上所述,在初期突释时,排气管60的通风路径的容积变得比通常时大。由此,在排气管60内的有害物质的滞留时间增加,因此,到达清洁过滤器90的有害物质量的时间特性在时间上变得平稳,峰值降低。具体而言,清洁过滤器90在单位时间可收集的有害物质量存在限度。因此,通过减少在单位时间经过清洁过滤器90的有害物质量,即,通过增加在通风路径内的有害物质的滞留时间,清洁过滤器90可高效率地收集有害物质。
在此,本申请的发明者通过改变在排气管60的通风路径中的滞留时间,调查了单位时间经过清洁过滤器90的有害物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3是表示该结果的曲线图。在图3中按照实线、虚线、单点划线、双点划线、粗线的顺序表示了加长滞留时间的结果,将实线的滞留时间设为1时,虚线为2倍,单点划线为3倍,双点划线为5倍,粗线为10倍。另外,滞留时间根据(排气管60的通风路径的体积)/(排气风扇80的风量)来计算。图3中,纵轴是在单位时间通过清洁过滤器90的有害物质量,横轴是时间。横轴的原点为定影部30的工作开始时。实验结果确认到,通过加长滞留时间,即,通过增大排气管60的通风路径的体积,可减少单位时间通过清洁过滤器90的有害物质量。图3表示到达过滤器的有害物质量的时间特性根据滞留时间而变化,且滞留时间越长,峰值越低。
另外,图4是表示从定影部30开始工作到规定时间为止的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和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4中,纵轴表示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及定影部30所包含的定影辊的温度,横轴表示定影部30从开始工作的时间。另外,实线与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对应,细线与定影辊的温度对应。从图4可知,初期突释时,有害物质的产生量特别多,但有害物质量的产生量多的时间限于加热后初期,通常时的放出量则少。因此,如果能够将有害物质到过滤器的到达量中时间上平稳化,就能够降低放出量的峰值。因此,从清洁有害物质的效果考虑,在初期突释时增大排气管60的通风路径的容积是极其有效的。
另外,即使在初期突释时,定影部周边的风量也不变化,因此,可抑制来自定影部周边的有害物质的漏出。
而且,通过切换通风路径,可减轻由于定影排气的热加热通风路径而导致的问题。
经过通风路径62的空气和经过通风路径64的空气在合流部66汇合,被清洁过滤器90清洁。即,经过两个路径的空气共用过滤器。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空气净化机构50的结构有助于装置的小型化及成本降低。
(第一变形例参照图5)
作为第一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A和图像形成装置1的区别在于排气管60的结构、两个风扇的追加及排气风扇80的位置。
在图像形成装置1A的排气管60中,如图5所示,通风路径62与通风路径64的分离的。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A中的通风路径62没有开口部E2,不与通风路径64连接。另外,通风路径64的容积大于通风路径62的容积。在此,通风路径64的开口部不是开口部E2,而是开口部E7。开口部E7是不经由通风路径62直接引进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的开口部。因此,开口部E7设于定影部30的周边。另外,在合流部66设有分别与通风路径62、64对应的开口部E8、E9。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A的空气净化机构50中的排气风扇80设于排气管60的外部上面。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A的空气净化机构50中,除了排气风扇80之外,还具有风扇82、84。风扇82设于通风路径62和合流部66之间。另外,风扇84设于通风路径64和合流部66之间。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变形例的空气净化机构50中,利用风扇82、84控制通风路径,对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进行净化。具体而言,在通常时,使排气风扇80及风扇82工作。由此,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经过通风路径62被清洁过滤器90清洁后向装置外排出。
另外,在初期突释时,使排气风扇80、风扇84工作。由此,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经过通风路径64被清洁过滤器90清洁后,向装置外排出。在此,通风路径64的容积大于通风路径62的容积,因此,与通常时相比,在初期突释时经过排气管60的空气的滞留时间更长。结果,与通常时相比,提高初期突释时过滤器对有害物质的收集效率。
(第二变形例参照图6)
作为第二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B与图像形成装置1A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B中,在定影部30和通风路径64之间设有风扇86。该风扇86在初期突释时与风扇84的工作大致同时地工作。这样,通过使设于定影部30和通风路径64之间的风扇86与风扇84大致同时地工作,在初期突释时,可由通风路径64可靠地导出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
另外,风扇86工作时的风量比风扇84工作时的风量小。因此,流入通风路径64的空气风量不会超过从通风路径64排出的空气风量。由此,可防止向通风路径64流入过量的空气,结果,能够防止流入通风路径64的空气向外部泄漏。
(第三变形例参照图7、图8)
作为第三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C与图像形成装置1A的区别在于排气管60的结构、开闭阀70的追加及风扇82的位置。
在第三变形例的排气管60中,如图7所示,在通风路径62和通风路径64之间设有作为中空部件的连通部63。另外,通风路径62和通风路径64由该连通部63连接。进而,在通风路径62和连通部63的连接部分设有开闭阀70。而且,第三变形例的通风路径64的开口部有两个,一个开口部是与连通部63连接的开口部E11,另一个开口部是与合流部66连接的开口部E4。
另外,第三变形例中的风扇82设于通风路径62的开口部E1附近,即,设于来自定影部30的空气流入的入ロ。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三变形例的空气净化机构50中,通过排气风扇80、风扇82、84及开闭阀70来控制通风路径,从而对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进行净化。具体而言,在通常时,在开闭阀70封闭通风路径62和连通部63的连接部分的状态下,使排气风扇80及风扇82工作。由此,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经过通风路径62,在被清洁过滤器90清洁后向装置外排出。
另外,在初期突释时,开闭阀7成为将与连通部63的连接部分打开的状态。此时,通风路径62中朝向开口部E3的路径被开闭阀70封闭。在该状态下,使排气风扇80及风扇82、84工作。由此,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经过通风路径62的一部分及通风路径64,在被清洁过滤器90清洁后向装置外排出。
但是,在作为第三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C中,在初期突释时,例如,如图8所示,使通风路径62中朝向开口部E3的路径处于不完全封闭的所谓半开状态,由此,可利用通风路径62、64双方。在该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通风路径的容积变大,因此,有害物质在排气管60内的滞留时间加长,因此,清洁过滤器90能够高效地收集有害物质。
(第四变形例参照图9)
作为第四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D和图像形成装置1的区别在于排气管60的结构和风扇的结构。
在第四变形例的排气管60中,如图9所示,通风路径62和通风路径64分离。另外,在通风路径64中,仅在与合流部66的连接部分设有两个开口部E4a、E4b。而且,开口部E4a、E4b从通风路径62侧依次排列设置。另外,在合流部66设有分别与开口部E4a、E4b对应的E9a、E9b。
另外,在第四变形例的空气净化机构50中,除了排气风扇80之外,还设有在通风路径62和合流部66之间设置的风扇82、及与通风路径的开口部E4a、E4b分别对应的风扇88、89。风扇88生成从合流部66朝向通风路径64的气流。风扇89生成从通风路径64朝向合流部66的气流。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四变形例的空气净化机构50中,通过排气风扇80、风扇82、88、89控制通风路径,对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进行净化。具体而言,在通常时,使排气风扇80及风扇82工作。由此,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经过通风路径62被清洁过滤器90清洁后向装置外排出。
另外,在初期突释时,使排气风扇80及风扇82、88、89工作。由此,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因风扇82而经过通风路径62,暂时进入合流部66。然后,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因风扇88而进入通风路径64,因风扇89而再次流向合流部66,在被清洁过滤器90清洁后向装置外排出。即,在初期突释时从定影部30排出的空气经过通风路径62、64,因此,其滞留时间比通常时加长。由此,清洁过滤器90能够高效地收集有害物质。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其要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通风路径的数量及详细形状等也可以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在通风路径62上设置传感器等,由此,根据有害物质的浓度变更通风路径,即使在初期突释时以外,也可以变更清洁过滤器90的收集效率。另外,也可以组合上述实施方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具有对从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进行净化排气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有用的,特别是能够良好地抑制有害物质向装置外泄漏。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从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净化并排气的功能,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排气管,其用于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空气导向外部;
清洁过滤器,其清洁通过了所述排气管的空气;
通常时的所述排气管的通风路径的容积为第一容积,
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多时的所述排气管的通风路径的容积为大于所述第一容积的第二容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具有第一通风路径及第二通风路径,
所述第一容积为所述第一通风路径的容积,
所述第二容积为所述第二通风路径的容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具有第一通风路径及第二通风路径,
所述第一容积为所述第一通风路径的容积,
所述第二容积包含所述第一通风路径的容积及所述第二通风路径的容积之和。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通风路径上设有第一风扇,
在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上设有第二风扇,
通过所述第一风扇及所述第二风扇控制所述排气管的通风路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通风路径和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之间设有阀,
通过所述阀控制所述排气管的通风路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具有合流部,该合流部将所述第一通风路径中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侧及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中的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侧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具有合流部,该合流部将所述第一通风路径中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侧及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中的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侧连接,
在所述第一通风路径设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生成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朝向所述合流部的气流,
在所述第二通风路径设有第三风扇及第四风扇,所述第三风扇生成从所述合流部朝向该第二通风路径的气流,所述第四风扇生成从该第二通风路径朝向该合流部的气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定影部,
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排出的空气所含有的有害物质的产生量多时为所述定影部动作时。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定影部,
在所述定影部和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之间设有第五风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风路径使用时的所述第二风扇的风量比所述第三风扇的风量大。
CN201510587092.2A 2014-09-16 2015-09-15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54255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7707 2014-09-16
JP2014187707A JP6163666B2 (ja) 2014-09-16 2014-09-1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25566A true CN105425566A (zh) 2016-03-23

Family

ID=55454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7092.2A Pending CN105425566A (zh) 2014-09-16 2015-09-1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98289B2 (zh)
JP (1) JP6163666B2 (zh)
CN (1) CN1054255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3756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5836B2 (ja) * 2016-08-31 2019-08-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01330B2 (ja) * 2016-09-23 2020-1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38127B2 (ja) * 2016-10-11 2021-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81217A (ja) * 2016-11-17 2018-05-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73494A (ja) * 2017-03-31 2018-1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00497B2 (ja) * 2018-04-04 2023-01-1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粉体処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5820A (ja) * 1991-08-12 1993-08-03 General Electric Co <Ge> 二重環状燃焼器用燃料送給装置
JPH05313456A (ja) * 1992-05-14 1993-11-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排気装置
JP2000293076A (ja) * 1999-04-06 2000-10-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10469A (ja) * 2001-04-05 2002-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清浄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US20110211860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582A (ja) * 1991-07-11 1993-01-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気装置
JP2006215307A (ja) * 2005-02-04 2006-08-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803A (ja) * 2008-06-23 2010-01-0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39684A (ja) * 2008-12-11 2010-06-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95629A (ja) * 2009-10-30 2011-05-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8013A (ja) * 2010-12-13 2012-07-0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7697A (ja) * 2011-05-30 2012-12-13 Ricoh Co Ltd 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62017B2 (en) * 2012-01-25 2014-10-14 Xerox Corporation Use of an acoustic cavity to reduce acoustic noise from a centrifugal blower
JP5842688B2 (ja) * 2012-03-15 2016-01-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5820A (ja) * 1991-08-12 1993-08-03 General Electric Co <Ge> 二重環状燃焼器用燃料送給装置
JPH05313456A (ja) * 1992-05-14 1993-11-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排気装置
JP2000293076A (ja) * 1999-04-06 2000-10-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10469A (ja) * 2001-04-05 2002-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清浄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US20110211860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3756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10831154B2 (en) 2017-03-31 2020-11-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exhaust duct leading air inside apparatus body to exteri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63666B2 (ja) 2017-07-19
JP2016061836A (ja) 2016-04-25
US9798289B2 (en) 2017-10-24
US20160077488A1 (en) 2016-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556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1532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3156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3771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437653B2 (en) System for cooling a developer roll inside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74242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iltering function
CN1050222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2815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80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39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73086A (ja) 再生装置用総合環境管理システム
JP2016156994A (ja) クリーンユニット及びクリーンユニット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3315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7414B2 (ja) 排気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19650B2 (ja) 排気流路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9976127A (zh) 排气装置及包括该排气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76257A (ja)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268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2464B2 (ja) 清浄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07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2101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563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940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486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7697A (ja) フィルタ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