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1630A - 小便器 - Google Patents

小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1630A
CN105401630A CN201510570283.8A CN201510570283A CN105401630A CN 105401630 A CN105401630 A CN 105401630A CN 201510570283 A CN201510570283 A CN 201510570283A CN 105401630 A CN105401630 A CN 105401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hing water
draining
ostium
flow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02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1630B (zh
Inventor
关嘉史
松中仁志
山﨑洋式
三浦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01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1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1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1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13/00Urinals ;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urinal to the flushing pipe and the wastepipe; Splashing shields for urinals
    • E03D13/005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rin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便器,其能够抑制横引管路的上部侧的洗净水的流速、与横引管路的底部侧的洗净水的流速的差异,并抑制流入上升管路的前侧的洗净水的流速与流入进深侧的洗净水的流速的流速差,能够抑制在上升管路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而抑制尿石生成。具体为,本发明是小便器,具有排水防臭阀和连接部,排水防臭阀具备下降管路和上升管路,下降管路的后壁和上升管路的前壁由共用壁形成,排水防臭阀还具备使下降管路的下游端与上升管路的上游端连接的横引管路,横引管路其上部由共用壁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形成,在横引管路的底部形成有使流经该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的阻尼部。

Description

小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便器,尤其涉及用洗净水清洗盆部的小便器。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至3所示,公知有具备在接受使用者的尿的盆部下方形成的排水防臭阀的小便器。这种现有技术的排水防臭阀形成为U字型形状而具有: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路;从下降管路起平缓地弯曲而横向延伸的横引管路;从横引管路起同样平缓地弯曲而向上延伸的上升管路。
在排水防臭阀的下部,为了防止臭气等从排水配管侵入厕所空间,成为洗净水作为积水始终积存有规定量的状态,并由该积水形成了水封。
在使用者使用小便器进行排尿时尿流入排水防臭阀内,积水的大部分被流入的尿排出,在排水防臭阀内成为尿与水混合的尿浓度高的液体作为积水存在的状态。为了对使用者使用后的盆部进行清洗,在用洗净水冲洗排尿后的盆部时,该新的洗净水流入排水防臭阀内,使尿与水混合的尿浓度高的液体从排水防臭阀排出,被该新流入的洗净水置换。
公知的是,在排水防臭阀中,当尿浓度高的液体所构成的积水被新流入的洗净水置换的积水置换率(或尿浓度高的液体所构成的积水被新流入的洗净水稀释的积水稀释率)较低时,则置换后的积水中的尿浓度较高,因此容易在排水防臭阀内生成尿石。并且,置换率通过对洗净前防臭阀内所积存的混尿液体被洗净水置换的程度来计算确定。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3-14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3-14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1-2142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节水化的呼声也更加高涨,要求减少清洗盆部的洗净水量。
但是,若要降低洗净水量,则用于对由尿浓度高的液体构成的积水进行置换的洗净水量会减少,因此容易导致积水的置换率降低,置换后的积水中的尿浓度升高,从而导致容易在排水防臭阀内生成尿石的问题。
因此产生的课题是,为了能够以较少的洗净水量对由尿浓度高的液体构成的积水进行置换而需要使置换率提高。
并且,在减少洗净水量时,为了能够以较少的积水的水量形成水封而需要使排水防臭阀紧凑地形成的情况下,会急剧地形成排水防臭阀的从下降管路向横引管路的弯曲、以及从横引管路向上升管路的弯曲,在横引管路的上部侧(弯曲的内侧)与底部侧(弯曲的外侧)之间,容易使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速差增大。由于该流速差增大,会在横引管路下游侧的上升管路中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导致积水的置换率降低的问题。
并且,在减少洗净水量时,为了能够以较少的积水的水量形成水封而需要使排水防臭阀紧凑地形成的情况下,排水防臭阀会被较少的水量充满,因此在使用者排尿后成为排水防臭阀基本上被使用者的尿充满而由尿浓度非常高的液体构成积水的状态。因此,也会产生如下课题:为了能够以较少的洗净水量对由尿浓度非常高的液体构成的积水进行置换而需要使置换率提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而做出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小便器,其能够抑制在横引管路的上部侧流动的洗净水的流速、与在横引管路的底部侧流动的洗净水的流速的差异,并抑制分别向上升管路的前侧和进深侧流入的洗净水的流速差,能够抑制在上升管路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由此,能够使排水防臭阀内的混尿积水的置换率提高,降低清洗后的积水中的尿残留而抑制尿石生成。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小便器,其用洗净水清洗盆部,具有:在底部设有排水口的盆部;使通过了排水口的洗净水流入并贮留洗净水而形成水封的排水防臭阀;用于将排水防臭阀与在该排水防臭阀下游连接的排水用的排水配管连接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排水防臭阀具备:从排水口向下方延伸的下降管路;向上方延伸的上升管路,下降管路的后壁和上升管路的前壁由共用壁形成,排水防臭阀还具备:使下降管路的下游端与上升管路的上游端连接的横引管路,横引管路其上部由共用壁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形成,在横引管路的底部形成有使流经该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的阻尼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横引管路的上部由共用壁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形成,在该横引管路的底部形成有使流经该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的阻尼部,因此横引管路利用阻尼部使流经该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由此,能够抑制在横引管路的上部侧流经折返流路形成部的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与在横引管路的底部侧流经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的差异。由此,在与横引管路的下游侧连接的上升管路中,能够抑制从折返流路形成部的近旁主要向上升管路的前侧流入的洗净水的流速、与从横引管路的底部近旁主要向上升管路的后侧流入的洗净水的流速的差异。因此,能够抑制流入上升管路的洗净水的流速差,并抑制在上升管路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由此,能够使排水防臭阀内的混尿积水的置换率提高,并降低清洗后的积水中的尿残留而抑制尿石生成。
在本发明中优选,排水防臭阀的横引管路的阻尼部,从共用壁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的铅垂下方位置的上游侧起形成。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阻尼部从共用壁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的铅垂下方位置的上游侧起形成,因此从下降管路流下的洗净水中主要向横引管路的底部近旁流入的部分,易于和在横引管路的底部形成的阻尼部发生碰撞而降低流速。因此,能够利用在横引管路的底部形成的阻尼部,使流经横引管路的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进一步降低。
在本发明中优选,排水防臭阀的底面由在阻尼部上游侧形成的第1圆弧形状部、阻尼部、在阻尼部下游侧形成的第2圆弧形状部形成。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排水防臭阀的底面除了阻尼部以外还具有使洗净水顺畅地导入的第1圆弧形状部及第2圆弧形状部,因此能够使流经横引管路的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并且使洗净水在排水防臭阀内顺畅地冲洗。
在本发明中优选,排水防臭阀的横引管路的阻尼部,是在横引管路的前后方向的断面上平坦地形成底部的平坦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利用在横引管路的底部形成的平坦部,使流经横引管路的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因此,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构成,抑制流入上升管路的洗净水的流速差,并抑制在上升管路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
在本发明中优选,排水防臭阀的横引管路的阻尼部是形成于底部的凹凸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利用在横引管路的底部形成的凹凸部,使流经横引管路的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因此,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构成,抑制流入上升管路的洗净水的流速差,并抑制在上升管路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
在本发明中优选,排水防臭阀的横引管路的阻尼部是从底部突出的突起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能够利用从横引管路的底部突出的突起部,使流经横引管路的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因此,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构成,抑制流入上升管路的洗净水的流速差,并抑制在上升管路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
根据本发明的小便器,能够抑制在横引管路的上部侧流动的洗净水的流速、与在横引管路的底部侧流动的洗净水的流速的差异,并抑制流入上升管路的前侧的洗净水的流速与流入进深侧的洗净水的流速的流速差,能够抑制在上升管路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由此,能够使排水防臭阀内的混尿积水的置换率提高,降低清洗后的积水中的尿残留而抑制尿石生成。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排水防臭阀近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为沿着图1的IV-IV线看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沿着图1的V-V线看的部分剖视图。
图6为沿着图1的VI-VI线看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沿着图1的VII-VII线看的部分剖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排水防臭阀的横引管路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排水防臭阀的横引管路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防溅盖的立体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防溅盖的俯视图。
图12为在沿着图1的XII-XII线看的剖视图中以虚线省略防溅盖地表示流入排水口的洗净水的水流的图。
符号说明
1-小便器;2-小便器本体;4-自动便器清洗组件;6-收纳室;7-前表面;8-盆部;10-排水口部;10a-入口部;10b-出口部;12-排水防臭阀;14-排水插口;16-排水配管;18-连接部;20-供水管;22-流量调节装置;24-开闭阀;26-洒水器;28-人体检测传感器;30-控制组件;32-防溅盖;33-背侧区域;34-排水口;36-下降管路;36a-下降管路前壁;36b-下降管路后壁;36d-出口侧圆弧形状部;38-共用壁;38a-折返流路形成部;40-上升管路;40a-上升管路前壁;40b-上升管路后壁;40c-上升管路左侧壁;40d-上升管路右侧壁;40e-入口侧圆弧形状部;40f-入口部;40g-出口部;42-横引管路;42a-底部;42b-阻尼部;42c-横引管路入口;42d-横引管路出口;42e-平坦部;42f-上游端;W-积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1至图3对小便器的基本构造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概略剖视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俯视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排水防臭阀近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符号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该小便器1具备陶瓷制的小便器本体2和用于清洗该小便器本体2的自动便器清洗组件4。小便器1是以自身的最下部悬于地面之上的状态沿着背后的壁面安装的壁挂式小便器,然而小便器1也可以是在地面上直接配置的立式小便器。并且,小便器1例如可以是在清洗时以0.5L~1.0L的洗净水量进行清洗的节水型小便器。下面以小便器1的正面侧为前方侧、其背面侧为后方侧(进深侧)、从小便器1的正面看的左侧为左侧、从小便器1的正面看的右侧为右侧进行说明。
小便器1的小便器本体2具备:用于在上方端收纳上述的自动便器清洗组件4的收纳室6(在图1中进行了概略图示而其它图中省略);形成从该收纳室6的前表面7向下方延伸的盆面的盆部8;在该盆部8的底部形成的排水口部10;使通过了排水口部10的洗净水流入并在排水口部10的下游侧贮留积水W而形成水封的排水防臭阀12;将该排水防臭阀12与在该排水防臭阀12的下游连接的排水插口14及排水用的排水配管16连接的连接部18。
收纳室6由与小便器本体2分体的盖3形成。并且,收纳室6的前表面7形成为向后方倾斜。在收纳室6中收纳的自动便器清洗组件4具备:从自来水管道等供水源供给洗净水的供水管20;在供水管20上设置的流量调节装置22;在供水管20上安装而进行供水的供给及停止的开闭阀24;在供水管20的顶端安装的吐水部即洒水器26;检测有无使用者的人体检测传感器28;能够基于来自人体检测传感器28的检测信号及规定的控制程序等来控制开闭阀24等的控制组件30。由此,自动便器清洗组件4能够通过控制组件30基于来自人体检测传感器28的检测信号及规定的控制程序等来控制开闭阀24等而使洗净水从洒水器26向盆部8吐出。
盆部8其盆面在水平方向上其上部形成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圆弧面,其下部形成了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圆弧面。进而形成为其底部弯曲地收束成钵状的形状。
在盆部8的左右中心轴线上的比盆部8的中央靠近上方的高度位置上设有洒水器26。从洒水器26吐出的洗净水的流量设定为在单位时间内大致恒定。
并且,在排水口部10上游侧的其入口部10a上配置有将在后面详细叙述的防溅盖32。另外,在排水口部10下游侧的其出口部10b上形成有构成排水防臭阀12的入口的排水口34。
在排水防臭阀12的下游侧设置连接部18,并在连接部18上连接排水插口14。在排水插口14的下游侧连接排水用的排水配管16。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连接部18上连接有排水插口14,但是也可以省略排水插口14而在连接部18上连接排水用的排水配管16。
接下来,对排水防臭阀12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排水防臭阀12具备:从作为排水防臭阀12的入口的排水口34向下方延伸的下降管路36;自身的前壁40a和下降管路36的下降管路后壁36b由共用的共用壁38形成且向上方延伸的上升管路40;横向延伸而自身的上游侧与下降管路36连接且自身的下游侧与上升管路40连接的横引管路42。并且,横引管路42的上部由共用壁38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形成,在该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相反侧的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形成有使流经该底部42a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的阻尼部42b。
排水防臭阀12由下降管路36、横引管路42、上升管路40形成了共用壁折返防臭阀。特别是,上升管路40的前壁40a和下降管路36的下降管路后壁36b由共用的共用壁38形成,因此洗净水从在下降管路36内向下方流动的水流起,以共用壁38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为中心,通过横引管路42并接近半周地改变流向,形成在上升管路40内上升的水流。即,本实施方式的排水防臭阀12形成为,使得洗净水从在下降管路36中流下的水流起,通过横引管路42并急剧地折返而改变流向,在形成于夹持共用壁38的背侧(后方侧)的上升管路40内,使水流的流向大致180度地变为向上而形成上升的水流。
这样,排水防臭阀12使上升管路前壁40a和下降管路后壁36b由共用的共用壁38形成,因此使排水防臭阀12的尺寸小型化,具有使排水防臭阀12内贮留的积水W的水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低的构造。
并且,在排水防臭阀12的内壁面设有釉料层。釉料层是玻璃质的被覆层而主要由无机物质构成,通过在陶瓷的毛坯表面喷涂釉料并进行烧成而形成。
通过这样设置釉料层,与仅由毛坯构成时相比提高了表面平滑度。因此,与仅由毛坯构成时相比不易在排水防臭阀12的内壁面滋生杂菌,并能够抑制杂菌引起的渍污或尿石生成。
排水防臭阀12的下降管路36由下降管路36前侧的下降管路前壁36a、和形成下降管路36后侧的下降管路后壁36b的共用壁38形成。下降管路36的下降管路前壁36a和共用壁38形成为相对于下降管路36的中心轴线C对称且下游侧变细。用语“对称”的含义包括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地大致对称的状态(下同)。另外,下降管路36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也相对于中心轴线C对称。
排水防臭阀12的横引管路42从下降管路36的下端横向延伸,并形成为从该横引管路入口42c到横引管路出口42d大致水平地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该横引管路入口42c与下降管路36的出口侧圆弧形状部36d连接,而该横引管路出口42d与上升管路40的上游侧端部的入口侧圆弧形状部40e连接。出口侧圆弧形状部36d使下降的洗净水易于顺畅地导入横引管路42。并且,入口侧圆弧形状部40e使通过了横引管路42的洗净水易于顺畅地导入上升管路40。
该横引管路42在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相反侧的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平坦地延伸的平坦部42e,该平坦部42e构成洗净水的水流碰撞的阻尼部42b而能够抑制流速。用语“平坦”的含义包括具有一定程度的变位地大致平坦的状态(下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平坦部42e从横引管路42的横引管路入口42c起形成到横引管路出口42d。更具体而言,平坦部42e的起点由42g图示而终点由42h图示。并且,出口侧圆弧形状部36d、平坦部42e及入口侧圆弧形状部40e形成了排水防臭阀12底侧的底面。
如图3所示,该平坦部42e在横引管路4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断面上,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大致水平地延伸。平坦部42e形成为横引管路42的前后方向的断面,在从横引管路的中央向左右偏移的位置上,也同样地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大致水平地延伸。
并且,平坦部42e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分别形成为由较大曲率的R形成的比较平滑的部分。
另外,如图7所示,该平坦部42e形成为在折返流路形成部38a近旁的横引管路42的左右方向的断面上,底部42a在左右方向上直线地大致水平地延伸。并且,平坦部42e形成为在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的至少前方侧的横引管路42的左右方向的断面上,底部42a与在左右方向上同样地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大致水平地延伸。
该平坦部42e从共用壁38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的铅垂下方位置的上游侧起形成。即,平坦部42e的上游端42g位于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的铅垂下方位置的上游侧(下降管路36的下方侧)。即,平坦部42e配置为在从下降管路36的正上看时能够在其出口的铅垂方向下方的位置看到平坦部42e的至少一部分。由此,从下降管路36流下的洗净水的一部分能够与平坦部42e的至少一部分碰撞。
并且,作为变形例,如图8所示,排水防臭阀12的横引管路42的阻尼部42b,也可以通过取代上述的平坦部或者在其之外凸凹地形成底部42a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并且,进而作为另一变形例,如图9所示,排水防臭阀12的横引管路42的阻尼部42b也可以通过取代上述的平坦部或者在其之外形成为使底部42a的至少一部分突出的突起部而形成。进而作为另一变形例,也可以在底部形成有使其至少一部分呈山形隆起的隆起部,并在底部42a上形成有肋状的突起部。这样的横引管路42的阻尼部42b从共用壁38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的铅垂下方位置的上游侧起形成。
排水防臭阀12的上升管路40从横引管路42的下游端向上方延伸。该上升管路40具备:形成上升管路40前侧的上升管路前壁40a的共用壁38;上升管路40后侧的上升管路后壁40b;上升管路40左侧的上升管路左侧壁40c;上升管路40右侧的上升管路右侧壁40d。
在上升管路40上,共用壁38和上升管路后壁40b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平行的壁面且形成为同一倾斜度。用语“平行”的含义包括含有制造误差等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地大致平行(下同)。用语“同一倾斜度”的含义包括含有制造误差等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的同一倾斜度(下同)。由此,共用壁38与上升管路后壁40b之间的距离从上升管路40的入口到出口形成为恒定。用语“恒定”的含义包括含有制造误差等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地大致恒定(下同)。
并且,上升管路40以形成其左右两侧的上升管路左侧壁40c与上升管路右侧壁40d平行的方式形成。该上升管路左侧壁40c及上升管路右侧壁40d形成了大致垂直地立起的纵壁。
如图4至图6所示,排水防臭阀12的上升管路40形成为,沿着图1的IV-IV线看的IV-IV断面的截面积S1、沿着图1的V-V线看的V-V断面的截面积S2、沿着图1的VI-VI线看的VI-VI断面的截面积S3大致相等。
这样,排水防臭阀12的上升管路40其截面积从上升管路40的入口即入口部40f到其出口即出口部40g形成为恒定。更严格地讲,上升管路40从入口部40f到出口部40g,入口侧圆弧形状部40e下游侧的直线流路的截面积形成为恒定。
接下来,如图10至图12所示,对防溅盖32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防溅盖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的防溅盖的俯视图,图12是在沿着图1的XII-XII线看的剖视图中以虚线省略防溅盖地表示流入排水口的洗净水的水流的图。
防溅盖32在盆部8的底部设为,覆盖作为排水防臭阀12的入口的排水口34的上游侧。
如图11所示,防溅盖32形成为从上表面看时呈椭圆形的形状,并且形成为从侧面看时呈板状。防溅盖32为树脂制,也可以由陶瓷等形成。该防溅盖32在盆部8的底部配置为,自身外周的弯曲线与盆部8的钵状曲面的弯曲面相符。防溅盖32在排水口部10的入口部10a上配置于从盆部8凹陷地形成的部分上,能够形成与从盆部8上部起的弯曲表面大致连续的流面。
防溅盖32配置为倾斜地覆盖排水口34的上方,并配置为自身的重心相对于下降管路36的中心轴线C错开。因此,防溅盖32配置为遮蔽下降管路36的入口及相对于下降管路36的中央轴线C非对称的区域。利用防溅盖32在防溅盖32与盆部8之间规定使防溅盖32的上游侧与下游侧连通的流路的流路面积。
如图11所示,防溅盖32在其上表面形成有构成流路面积的一部分的多个流入孔。例如,这些流入孔由第1流入孔32a、第2流入孔32b、第3流入孔32c、第4流入孔32d、第5流入孔32e、第6流入孔32f形成。第1流入孔32a、第2流入孔32b、第3流入孔32c、第4流入孔32d、第5流入孔32e及第6流入孔32f形成为从防溅盖32的表面贯通至背面。流入孔的数量、各流入孔的形状、各流入孔的口径及各流入孔的尺寸(开口面积)能够变更。例如,也可以在防溅盖32的上表面形成4个流入孔或者形成8个流入孔。
第1流入孔32a形成为,从盆部8流入第1流入孔32a的入口近旁的区域即第1流入孔连接区域44a的洗净水,能够从第1流入孔连接区域44a通过第1流入孔32a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下方区域)33流下。第2流入孔32b形成为,从盆部8流入第2流入孔32b的入口近旁的区域即第2流入孔连接区域44b的洗净水,能够从第2流入孔连接区域44b通过第2流入孔32b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下方区域)33流下。第3流入孔32c形成为,从盆部8流入第3流入孔32c的入口近旁的区域即第3流入孔连接区域44c的洗净水,能够从第3流入孔连接区域44c通过第3流入孔32c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下方区域)33流下。第4流入孔32d形成为,从盆部8流入第4流入孔32d的入口近旁的区域即第4流入孔连接区域44d的洗净水,能够从第4流入孔连接区域44d通过第4流入孔32d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下方区域)33流下。第5流入孔32e形成为,从盆部8流入第5流入孔32e的入口近旁的区域即第5流入孔连接区域44e的洗净水,能够从第5流入孔连接区域44e通过第5流入孔32e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下方区域)33流下。第6流入孔32f形成为,从盆部8流入第6流入孔32f的入口近旁的区域即第6流入孔连接区域44f的洗净水,能够从第6流入孔连接区域44f通过第6流入孔32f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下方区域)33流下。
各流入孔32a至32f的尺寸形成为,与从盆部8向各流入孔的入口近旁的区域即各流入孔连接区域44a至44f流入的洗净水的流量大小成反比例。利用在防溅盖32的上表面形成的流入孔来调节洗净水的水量,从而与仅利用间隙流入口G的尺寸调节来调节洗净水的水量相比,能够实现更加简单且精确的调节。通常具有在洗净水的流量大的区域流速快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中形成为,在盆部8底部的防溅盖32近旁,从盆部8的后方侧、左后方侧及右后方侧向防溅盖32流下的洗净水的流量,比从盆部8的前方侧、左前方侧及右前方侧向防溅盖32流下的洗净水的流量大,但是在其它的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中也可以形成为,在盆部的底部的防溅盖近旁,从盆部的后方侧、左后方侧及右后方侧向防溅盖流下的洗净水的流量,比从盆部的前方侧、左前方侧及右前方侧向防溅盖流下的洗净水的流量小。此时,各流入孔的尺寸(以及含各流入孔的流路面积的尺寸)形成为与向各流入孔连接区域流入的洗净水的流量大小成反比例的尺寸。即,此时例如形成为,防溅盖32的盆部8的近前侧的流入孔(例如与第3流入孔前侧部32h、第4流入孔32d及第5流入孔前侧部32i的位置相当的各流入孔部)的开口面积,比防溅盖32的盆部8的进深侧的流入孔(例如与第1流入孔32a、第2流入孔32b、第3流入孔进深侧部32g、第5流入孔进深侧部32j及第6流入孔32f的位置相当的各流入孔部)的开口面积小。进而,此时例如形成为,防溅盖32的盆部8的近前侧的流路(例如与第3流入孔前侧部32h、第4流入孔32d及第5流入孔前侧部32i及进深侧间隙流入口GR的位置相当的流入口)的面积,比防溅盖32的盆部8的进深侧的流路(例如第1流入孔32a、第2流入孔32b、第3流入孔进深侧部32g、第5流入孔进深侧部32j、第6流入孔32f及前侧间隙流入口GF)的面积小。
进而,在其它实施方式的小便器中,向防溅盖流下的洗净水的流量因各方向而进一步是不同的流量及比例时,也能够通过对防溅盖的各流入孔的位置及尺寸进行调节而获得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箭头F1所示的从盆部8的后方侧向第1流入孔连接区域44a流入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大,因此形成为第1流入孔32a的尺寸(流入孔的开口面积)比较小。由此,如箭头F7所示的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区域)流下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小,如箭头F8所示的向排水口34流入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与如后所述从其它方向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大致相同。
同样地,如箭头F2所示的从盆部8的右后方侧向第2流入孔连接区域44b流入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如箭头F6所示的从盆部8的左后方侧向第6流入孔连接区域44f流入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大,因此形成为第2流入孔32b及第6流入孔32f的尺寸(流入孔的开口面积)比较小。由此,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流下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小,如箭头F9及F13所示的从第2流入孔32b及第6流入孔32f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与如后所述从其它方向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大致相同。
同样地,如箭头F3所示的从盆部8的右前方侧向第3流入孔连接区域44c流入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如箭头F5所示的从盆部8的左前方侧向第5流入孔连接区域44e流入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小,因此形成为第3流入孔32c及第5流入孔32e的尺寸(流入孔的开口面积)比较大。由此,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流下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大,如箭头F10及F12所示的从第3流入孔32c及第5流入孔32e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与如后所述从其它方向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大致相同。
同样地,如箭头F4所示的从盆部8的前方侧向第4流入孔连接区域44d流入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小,因此形成为第4流入孔32d的尺寸(流入孔的开口面积)比较大。由此,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流下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大,如箭头F11所示的从第4流入孔32d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与如后所述从其它方向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大致相同。
如上所述,第1流入孔32a、第2流入孔32b及第6流入孔32f形成了比较小的尺寸的开口(开口面积),而第3流入孔32c、第4流入孔32d及第5流入孔32e形成了比较大的尺寸的开口(开口面积)。
以中心线C2为界将防溅盖32划分为前侧区域和进深侧区域时,则第1流入孔32a、第2流入孔32b、第3流入孔进深侧部32g、第5流入孔进深侧部32j及第6流入孔32f位于进深侧区域,而第3流入孔前侧部32h、第4流入孔32d及第5流入孔前侧部32i位于前侧区域。
这里形成为,位于进深侧区域的第1流入孔32a、第2流入孔32b、第3流入孔进深侧部32g、第5流入孔进深侧部32j及第6流入孔32f的开口面积的总和,比位于前侧区域的第3流入孔前侧部32h、第4流入孔32d及第5流入孔前侧部32i的开口面积的总和小。
当防溅盖32配置于盆部8上时,在树脂制的防溅盖32与陶瓷制的盆部8之间,大致沿着全周形成比较小的间隙流入口G。在本实施方式中,较少水量的洗净水从盆部8通过间隙流入口G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流下。从间隙流入口G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流入的洗净水的水量,比从上述的各流入孔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流入的洗净水的水量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流入背侧区域33的洗净水的流量总量中,从上述各流入孔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流入的洗净水的流量是主要的,而从间隙流入口G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流入的洗净水的流量是次要的。
从防溅盖32的外周通过间隙流入口G而向排水口部10流入的洗净水,会合流到如箭头F8至F13所示的从各方向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中。这样合流的洗净水共同地形成了使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在各方向上大致均等的水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流入口G沿着全周形成了大致均一尺寸的间隙。另外,间隙流入口G也发挥了使洗净水从盆部8侧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流下的开口的功能,因此作为变形例,通过使间隙流入口G的尺寸形成为在一部分上较大,从而也能够作为发挥与上述各流入孔同样的功能的开口使用。
在考虑间隙流入口G时,如果以中心线C2为界将间隙流入口G划分定义为前侧区域的前侧间隙流入口GF和进深侧间隙流入口GR,则形成为:在进深侧区域上由防溅盖32规定的第1流入孔32a、第2流入孔32b、第3流入孔进深侧部32g、第5流入孔进深侧部32j、第6流入孔32f及进深侧间隙流入口GR的流路的流路面积的总和,比在前侧区域上由防溅盖32规定的第3流入孔前侧部32h、第4流入孔32d、第5流入孔前侧部32i及前侧间隙流入口GF的流路的流路面积的总和小。
这样,通过了相对于防溅盖32的中心形成为前后非对称的各流入孔32a至32f的洗净水,如图12所示,在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相对于大致圆形开口的排水口34,以朝向中心轴线C对称的水流且具有大致均一的流速分布的流动形式流入。
另外,作为变形实施方式,防溅盖可以不在其上表面形成流入孔,而以在防溅盖与盆部8之间形成的间隙流入口为各流路,并算出流路面积的总和。例如以中心线为界将间隙流入口划分定义为前侧区域的前侧间隙流入口和进深侧区域的进深侧间隙流入口。另外,间隙流入口也可以划分形成为2个以上的流入口。
前侧间隙流入口形成为,从盆部8向前侧间隙流入口流入的洗净水,能够通过前侧间隙流入口而向防溅盖的背侧区域(下方区域)流下。进深侧间隙流入口形成为,从盆部8向进深侧间隙流入口流入的洗净水,能够通过进深侧间隙流入口而向防溅盖的背侧区域(下方区域)流下。
各间隙流入口的尺寸形成为与从盆部8流入各间隙流入口的洗净水的流量大小成反比例的尺寸。
在变形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中形成为,在盆部8底部的防溅盖的近旁,从盆部8的后方侧、左后方侧及右后方侧向防溅盖流下的洗净水的流量,比从盆部8的前方侧、左前方侧及右前方侧向防溅盖流下的洗净水的流量大。
在变形实施方式中,从盆部8的后方侧向进深侧间隙流入口流入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大,因此形成为进深侧间隙流入口的尺寸比较小。由此,向防溅盖的背侧区域(排水口部的内部)流下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小,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与如后所述从前方向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大致相同。
同样地,从盆部8的前方侧向前侧间隙流入口流入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小,因此形成为前侧间隙流入口的尺寸比较大。由此,向防溅盖的背侧区域(排水口部的内部)流下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较大,从前侧间隙流入口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与从后方向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大致相同。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的防溅盖32不限于上述的防溅盖32,也可以是以往在小便器中使用的防溅盖,例如可以是无需对向防溅盖的背侧区域流下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进行调节的防溅盖。另外,防溅盖32不局限于在防溅盖的上表面形成有流入孔的形状,也包括构成为在防溅盖的上表面未形成流入孔的形状。
接下来利用图1至图3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通常,当使用者立于小便器1之前时,人体检测传感器28会检出存在使用者而向控制组件30发送检出信息,控制组件30识别为存在使用者。在使用者排尿前的待机状态,成为在排水防臭阀12内主要是洗净水作为积水W存在的状态。
当使用者向小便器1的盆部8排尿时,尿从盆部8的底部流入排水防臭阀12内,原本存在的积水W的大部分被流入的尿排出(置换),成为在排水防臭阀12内尿与水混合的尿浓度非常高的液体作为新的积水W存在的状态。
当使用者结束向小便器1的盆部8排尿,排尿后的使用者从小便器1前方走开时,则人体检测传感器28变成未检出存在使用者的状态。当人体检测传感器28成为非检出状态时,则控制组件30识别为使用者从小便器1走开而开始小便清洗动作。
控制组件30向开闭阀24发送控制信号而开启开闭阀24,使预定量的洗净水从洒水器26向盆部8吐出。吐出的洗净水的量设定为在单位时间内大致恒定的流量。该洗净水从盆部8流下而到达排水口部10。
从洒水器26吐出的洗净水在盆部8上扩散并流下。
在盆部8上扩散并流下的洗净水,如箭头F1至F6所示,从盆部8的盆面上的各方向到达排水口部10的防溅盖3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箭头F1、F2及F6所示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比如箭头F3、F4及F5所示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多。
如箭头F1所示的向第1流入孔连接区域44a流入的流量较大的洗净水的水流,主要通过第1流入孔32a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区域)流下,并调节为使通过第1流入孔32a的洗净水的流量比较小,主要形成如箭头F8所示的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
如箭头F2所示的向第2流入孔连接区域44b流入的流量较大的洗净水的水流,主要通过第2流入孔32b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区域)流下,并调节为使通过第2流入孔32b的洗净水的流量比较小,主要形成如箭头F9所示的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
如箭头F3所示的向第3流入孔连接区域44c流入的流量较小的洗净水的水流,主要通过第3流入孔32c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区域)流下,并调节为使通过第3流入孔32c的洗净水的流量比较大,主要形成如箭头F10所示的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
如箭头F4所示的向第4流入孔连接区域44d流入的流量较小的洗净水的水流,主要通过第4流入孔32d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区域)流下,并调节为使通过第4流入孔32d的洗净水的流量比较大,主要形成如箭头F11所示的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
如箭头F5所示的向第5流入孔连接区域44e流入的流量较小的洗净水的水流,主要通过第5流入孔32e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区域)流下,并调节为使通过第5流入孔32e的洗净水的流量比较大,主要形成如箭头F12所示的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
如箭头F6所示的向第6流入孔连接区域44f流入的流量较大的洗净水的水流,主要通过第6流入孔32f而向防溅盖32的背侧区域33(排水口部10的内部区域)流下,并调节为使通过第6流入孔32f的洗净水的流量比较小,主要形成如箭头F13所示的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
这样,以如箭头F8至F13所示的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量大致相同的方式进行洗净水量的调节。
如箭头F8至F13所示的流入排水口34的洗净水的水流,形成了相对于排水口34的中心轴线C对称的水流。如箭头F8至F13所示的洗净水的水流,各水流的流量及流速大致相同,形成了以排水口34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大致均一的流速分布。
因此,洗净水从各方向以大致均等的流量及流速流入排水口34。
在下降管路36中,洗净水如箭头F8至F13所示,作为流量大致均一的水流从全周方向流入排水口34。
并且,下降管路36的下降管路前壁36a和共用壁38,形成为相对于下降管路36的中心轴线C对称,因此在下降管路36内流下的洗净水的水流,以相对于中心轴线C对称的流态及流量或流速流下。
由此,洗净水如箭头F14所示,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形成了大致均等地向下方流下的水流。因此,洗净水能够在下降管路36中顺畅地流动而不会发生水流停滞。因此,介由横引管路42流入上升管路40的洗净水,易于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形成比较均一的水流。
由此,向横引管路42的横引管路入口42c流入的洗净水,也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形成了大致均等地向下方流入的水流。在流入横引管路42的洗净水中,流经横引管路42的上部侧、即折返流路形成部38a近旁的部分的洗净水,如箭头F15所示,在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的周围以比较急的角度且较短的距离折返地流过,流速比较大地降低。
与此相对,在流入横引管路42的洗净水中,向横引管路42的底部侧(下部侧)、即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近旁的部分(例如横引管路42的上下方向的下半部侧的部分)流入的洗净水,如箭头F16所示,沿着从下降管路36的出口侧圆弧形状部36d向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延伸的圆弧形状的曲线顺畅地流动,维持了比较快的流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该具有比较快的流速的洗净水,与由平坦部42e形成的阻尼部42b碰撞,流速比较大地降低。
与本发明不同,假设在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上未设阻尼部42b,则向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近旁的部分流入的洗净水,不会因阻尼部42b而降低流速,因此成为维持比较快的流速的状态。此时,会在流经横引管路42的上部侧的洗净水的流速、与流经其下部侧的洗净水的流速之间产生比较大的流速差。这样,在横引管路42的上部和下部产生洗净水的流速差时,则当洗净水从横引管路42向上升管路40流入时,会在上升管路40的入口部40f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近旁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速、与该入口部40f的上升管路后壁40b近旁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速之间产生流速差,成为如后所述在上升管路40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的要因。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沿着从下降管路36的出口侧圆弧形状部36d向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延伸的平缓的曲线流入横引管路42的洗净水的水流F16、以及从下降管路36的上方流下而流入横引管路42的洗净水的水流F17、的下方侧的一部分与阻尼部42b碰撞,在底部42a近旁通过的洗净水的流速比较大地降低。由此,流经横引管路42的上部侧的洗净水的流速、与流经其底部侧的洗净水的流速之间的流速差减低为比较小的程度。因此,在洗净水从横引管路42流入上升管路40时,能够抑制在上升管路40的入口部40f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近旁的洗净水的水流F15的流速、与其入口部40f的上升管路后壁40b近旁的洗净水的水流F18的流速之间产生流速差。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横引管路42的平坦部42e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大致水平地延伸,因此顺应洗净水的水流方向的平坦部42e能够有效地降低洗净水的流速。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横引管路42的平坦部42e,形成到共用壁38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的铅垂下方位置的上游侧(便器前方侧),从下降管路36流下的洗净水中向底部42a近旁流入的部分更易于与平坦部42e发生碰撞,底部42a近旁的流速比较大地降低。
另外,关于横引管路42的平坦部42e,由于是在共用壁38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的铅垂下方位置的上游侧(便器前方侧)也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了平坦部42e,因此洗净水与平坦部42e碰撞时的流速降低效果比较高,底部42a近旁的流速比较大地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洗净水从横引管路42向上升管路40弯曲时,流经上升管路40的入口侧圆弧形状部40e近旁的外周侧的水流的流速,相对于流路急剧弯曲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近旁的内周侧的水流的流速容易变大。
虽然可以预料的是,这样的流速差会如上所述因横引管路42的阻尼部42b等而降低或消除,但是在洗净水从横引管路42流入上升管路40时,还可能在上升管路40的入口部40f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近旁的洗净水的水流F15的流速、与该入口部40f的上升管路后壁40b近旁的洗净水的水流F18的流速之间产生流速差。
与本发明不同,假设上升管路40前侧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速、与后侧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速的流速差变大时,例如向入口部40f流入的前侧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速、与向入口部40f流入的后侧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速的流速差变大时,或者例如在上升管路40中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前侧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速、与后侧的洗净水的水流的流速的流速差增大时,会在上升管路40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的偏斜、流速分布的紊乱而容易发生水流停滞。假设在发生水流停滞时,例如在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的近旁,如虚线箭头f所示,形成涡卷的水流会发生水流停滞而阻碍后续的水流,由此引起积水置换率的降低。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如前所述利用横引管路42的阻尼部42b抑制向入口部40f流入的前侧的洗净水的水流F15的流速、与向入口部40f流入的后侧的洗净水的水流F18的流速的流速差的情况进行说明。
并且接下来,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对在上升管路40中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抑制前侧的洗净水的水流F19的流速、与后侧的洗净水的水流F20的流速的流速差增大的情况进行以下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上升管路40其截面积从入口部40f到出口部40g形成为恒定,洗净水在上升管路40内能够以大致维持流速分布的状态从入口部40f流到出口部40g。即,洗净水在上升管路40中能够抑制使向入口部40f流入的洗净水既有的流速差进一步增大的情况,并能够以维持既有流速差的状态流到出口部40g。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上升管路40其截面积从入口部40f到出口部40g形成为恒定,从入口部40f到出口部40g的流路形状是恒定的。这样,在流路的截面积恒定的情况下,入口部40f上的洗净水的流向及流速大小不易紊乱而易于维持到出口部40g。假设流路的截面积在出口部40g增大或减小时,则容易导致洗净水的水流的流向及流速大小与流路的变化对应地发生变化的问题。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上升管路40形成为共用壁38和上升管路后壁40b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平行的壁面,且具有相同的倾斜及倾斜角度,因此洗净水由沿着共用壁38的水流F19、和沿着上升管路后壁40b的水流F20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了比较平行的上升的水流。并且,共用壁38与上升管路后壁40b之间的距离,也从上升管路40的入口部40f到出口部40g形成为恒定,因此沿着各壁面的水流不易紊乱,水流能够避免相互干涉或发生停滞地流动。
另外,上升管路40以形成其左右两侧的上升管路左侧壁40c与上升管路右侧壁40d平行的方式形成,因此洗净水易于由沿着上升管路左侧壁40c的水流、和沿着上升管路右侧壁40d的水流在左右方向上形成比较平行的上升的水流。
这样,洗净水能够在比较容易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的上升管路40内避免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而顺畅地流动。因此,排水防臭阀12内的尿与水混合的尿浓度非常高的液体,被新流入排水防臭阀12的洗净水高效地置换(替换)并排出。由此,即使在减少洗净水量时,也能够以较少的洗净水量高效地对排水防臭阀12内的尿浓度非常高的液体进行置换,并提高积水W的置换率。该置换率表示:在排水防臭阀12内作为积水W贮存的洗净水的总量中,有多少在1次的清洗动作中被新流入排水防臭阀12的洗净水置换而又有多少在新的积水W中残留的比率。
从上升管路40流出的洗净水,流入连接部18并从连接部18,经由排水插口14向排水配管16排出。
当来自洒水器26的吐水持续一定时间后,控制组件30关闭开闭阀24而使来自洒水器26的吐水结束。这样,小便器1的一系列的清洗动作结束。
在该小便器1的一系列的清洗动作结束之后,立即成为在排水防臭阀12内主要是洗净水作为积水W存在的状态。在小便器1的各次的一系列的清洗动作结束后,如上所述积水的置换率提高,从而排水防臭阀12内成为排水防臭阀12内的积水W中残留的尿的浓度降低至一定的基准以下的状态(主要是新吐出的洗净水作为积水W存在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积水W中残留的尿成分在排水防臭阀12内附着(生成)尿石。
接下来,对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横引管路42其上部由共用壁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形成,在该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相反侧的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上,形成有使流经该底部42a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的阻尼部42b,因此横引管路42能够利用阻尼部42b使流经该底部42a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
由此,能够抑制在横引管路42的上部侧流经折返流路形成部38a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与在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侧流经底部42a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的差异。
由此,在与横引管路42的下游侧连接的上升管路40中,能够抑制从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的近旁主要向上升管路40的前侧流入的洗净水的流速、与从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的近旁主要向上升管路40的后侧流入的洗净水的流速的差异。
因此,能够抑制流入上升管路40的洗净水的流速差,并抑制在上升管路40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由此,能够使排水防臭阀12内的混尿积水的置换率提高,降低清洗后的积水中的尿残留并抑制尿石生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阻尼部42b从共用壁38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38a的铅垂下方位置的上游侧起形成,因此从下降管路36流下的洗净水中主要向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近旁流入的部分,易于和在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形成的阻尼部42b发生碰撞而降低流速。
因此,能够利用在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形成的阻尼部42b,使流经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进一步降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排水防臭阀12的底面除了阻尼部42b以外还具有使洗净水顺畅地导入的出口侧圆弧形状部36d及入口侧圆弧形状部40e,因此能够使流经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并且能够使洗净水在排水防臭阀12内顺畅地冲洗。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能够利用在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形成的平坦部42e,使流经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因此,能够利用比较的简易的构成抑制流入上升管路40的洗净水的流速差,并抑制在上升管路40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能够利用在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形成的凹凸部,使流经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因此,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构成抑制流入上升管路40的洗净水的流速差,并抑制在上升管路40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小便器1,能够利用从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突出的突起部,使流经横引管路42的底部42a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因此,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构成抑制流入上升管路40的洗净水的流速差,并抑制在上升管路40内发生洗净水的水流停滞。

Claims (6)

1.一种小便器,其用洗净水清洗盆部,具有:
在底部设有排水口的盆部;
使通过了所述排水口的洗净水流入并贮留洗净水而形成水封的排水防臭阀;
用于将所述排水防臭阀与在该排水防臭阀下游连接的排水用的排水配管连接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防臭阀具备:
从所述排水口向下方延伸的下降管路;
向上方延伸的上升管路,
所述下降管路的后壁和所述上升管路的前壁由共用壁形成,
所述排水防臭阀还具备:
使所述下降管路的下游端与所述上升管路的上游端连接的横引管路,所述横引管路其上部由所述共用壁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形成,在所述横引管路的底部形成有使流经该底部近旁的洗净水的流速降低的阻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防臭阀的所述横引管路的所述阻尼部,从所述共用壁下端的折返流路形成部的铅垂下方位置的上游侧起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防臭阀的底面由在所述阻尼部上游侧形成的第1圆弧形状部、所述阻尼部、在所述阻尼部下游侧形成的第2圆弧形状部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1项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防臭阀的所述横引管路的所述阻尼部,是在所述横引管路的前后方向的断面上平坦地形成底部的平坦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1项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防臭阀的所述横引管路的所述阻尼部是形成于底部的凹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1项所述的小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防臭阀的所述横引管路的所述阻尼部是从底部突出的突起部。
CN201510570283.8A 2014-09-10 2015-09-09 小便器 Active CN1054016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3958 2014-09-10
JP2014183958A JP5911002B2 (ja) 2014-09-10 2014-09-10 小便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1630A true CN105401630A (zh) 2016-03-16
CN105401630B CN105401630B (zh) 2018-05-25

Family

ID=55437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0283.8A Active CN105401630B (zh) 2014-09-10 2015-09-09 小便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4223B2 (zh)
JP (1) JP5911002B2 (zh)
CN (1) CN105401630B (zh)
SG (1) SG10201506463XA (zh)
TW (1) TWI5572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60115A (ja) * 2017-09-26 2019-04-18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
US11208799B2 (en) * 2019-10-12 2021-12-28 Todd EL-TAHER Waterless urinal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1480Y2 (ja) * 1991-03-29 1996-06-19 株式会社イナックス 排臭機能を有する小便器
JP2001123515A (ja) * 1999-08-17 2001-05-08 Toto Ltd 小便器
JP2004162404A (ja) * 2002-11-14 2004-06-10 Ameeta:Kk 洗浄器及び固形薬剤保持部材
CN201217832Y (zh) * 2008-06-23 2009-04-08 区少驹 家庭用节水座便器
CN201738426U (zh) * 2010-07-05 2011-02-09 宣伯民 浮油封面的小便器
JP2011214262A (ja) * 2010-03-31 2011-10-27 Lixil Corp 小便器用排水トラップ
JP2012149415A (ja) * 2011-01-18 2012-08-09 Toto Ltd 小便器
JP2013014965A (ja) * 2011-07-05 2013-01-24 Toto Ltd 小便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60684U (ja) 1983-09-30 1985-04-26 日本建鐵株式会社 冷凍冷蔵シヨ−ケ−スの排水タンク
JPH0660684A (ja) 1992-08-07 1994-03-04 Ricoh Co Ltd リード・オンリ・メモリ装置
JPH0660684U (ja) * 1993-02-05 1994-08-23 株式会社イナックス 小便器のトラップ構造
KR100589806B1 (ko) * 1998-05-05 2006-06-14 한스 켈러 소변기용 방취장치
WO2001040589A1 (fr) 1999-11-29 2001-06-07 Inax Corporation Toilette sans reservoir, toilette a chasse d'eau de type occidental, dispositif de lavage de parties privees et raccord pour toilette a chasse d'eau
ATE401466T1 (de) 2000-04-10 2008-08-15 Inax Corp Wc nach westlichem standard
JP2002106049A (ja) * 2000-09-29 2002-04-10 Toto Ltd 小便器
JP2003301504A (ja) * 2002-04-10 2003-10-24 Toto Ltd 壁排水小便器
EP1460187B1 (de) 2003-03-20 2007-11-14 Geberit Technik Ag Geruchsverschluss für ein wasserloses oder wasserarmes Urinal
JP5712822B2 (ja) * 2011-07-05 2015-05-07 Toto株式会社 小便器装置
CH705739B1 (de) * 2011-11-12 2016-01-29 Ariane Ben Salah Wasserloses Urinal mit einem Zwei-Kammer-Siphon.
CN103850314A (zh) * 2012-12-01 2014-06-11 莫桂平 直冲虹吸两用式马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1480Y2 (ja) * 1991-03-29 1996-06-19 株式会社イナックス 排臭機能を有する小便器
JP2001123515A (ja) * 1999-08-17 2001-05-08 Toto Ltd 小便器
JP2004162404A (ja) * 2002-11-14 2004-06-10 Ameeta:Kk 洗浄器及び固形薬剤保持部材
CN201217832Y (zh) * 2008-06-23 2009-04-08 区少驹 家庭用节水座便器
JP2011214262A (ja) * 2010-03-31 2011-10-27 Lixil Corp 小便器用排水トラップ
CN201738426U (zh) * 2010-07-05 2011-02-09 宣伯民 浮油封面的小便器
JP2012149415A (ja) * 2011-01-18 2012-08-09 Toto Ltd 小便器
JP2013014965A (ja) * 2011-07-05 2013-01-24 Toto Ltd 小便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56592A (ja) 2016-04-21
TWI557297B (zh) 2016-11-11
TW201610269A (zh) 2016-03-16
JP5911002B2 (ja) 2016-04-27
US10724223B2 (en) 2020-07-28
US20160069060A1 (en) 2016-03-10
CN105401630B (zh) 2018-05-25
SG10201506463XA (en) 2016-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4255B (zh) 冲水大便器
CN105839752B (zh) 冲水大便器
CN104947773A (zh) 冲水大便器
CN104854283A (zh) 无边缘型马桶
US9988803B2 (en) Urinal having continuously curved bowl surface
CN105401630A (zh) 小便器
JP2017048673A (ja) 水洗大便器
JP2017048674A (ja) 水洗大便器
JP5911001B2 (ja) 小便器
TWI575139B (zh) Urinals
CN104420532B (zh) 节水型喷射虹吸式小便器
JP6210440B2 (ja) 小便器
JP2016102333A (ja) 小便器
JP6478092B2 (ja) 小便器
JP6701598B2 (ja) 吐水装置、及び、この吐水装置を備える小便器
CN204626597U (zh) 一种设有四弯道下水管道的坐便器
CN205100310U (zh) 防臭管道
CN105421538B (zh) 整体卫浴防臭的集成排水系统
CN218148743U (zh) 一种无唇蹲便器
CN107604997A (zh) 一种下水道存水弯
CN209873986U (zh) 一种具有双存水弯的无水箱马桶
CN208899601U (zh) 一种装配式卫生间排水系统
JP2021046747A (ja) 水洗大便器
JP6471848B2 (ja) 小便器
CN205072767U (zh) 一种免冲水无异味便槽公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