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8387A - 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8387A
CN105358387A CN201480038485.1A CN201480038485A CN105358387A CN 105358387 A CN105358387 A CN 105358387A CN 201480038485 A CN201480038485 A CN 201480038485A CN 105358387 A CN105358387 A CN 105358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ulating control
connecting element
rib
pai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84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8387B (zh
Inventor
清水贵之
菅野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58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8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0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 B60R22/201Anchoring devic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e.g. in height with the belt anchor connected to a slider movable in a vehicle-mounted t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具有:调节器基座(41),其安装在中柱(12)上;调节器固定件(42),其能够自由滑动地支承在调节器基座(41)上,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调节器罩(43),具有能够与调节器固定件(42)的上端部(73)及下端部(72)卡定的卡定机构(89)。在卡定机构(89)被卡定在上端部(73)及下端部(72)的状态下,调节器基座(41)被调节器罩(43)覆盖。调节器罩(43)被柱装饰件(13)覆盖。

Description

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带调节器构造,能够自由滑动地将调节器固定件安装在车身的调节器基座上,并具有覆盖调节器固定件的罩,罩被装饰件覆盖。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车辆的驾驶座(前座椅)等采用三点式安全带。三点式安全带是在中柱上设置有穿插固定件(throughanchor),将织带支承于穿插固定件。此处,在三点式安全带之中,具有能够与乘员的身高相应地调整穿插固定件的安装位置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在安全带调节器构造中,例如,以调节器固定件(包含操作钮)自由滑动地支承在调节器基座上的状态将调节器基座安装于中柱。
另一方面,以调节器罩自由滑动地支承在柱装饰件的引导部上的状态而将柱装饰件安装在中柱上。
此时,调节器固定件从调节器罩或柱装饰件的长孔突出。在突出的调节器固定件上安装有穿插固定件。
在该状态下,调节器固定件通过调节器罩覆盖,调节器罩与穿插固定件(即,调节器固定件)一起沿上下方向滑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专利文献1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是以调节器罩支承在柱装饰件上的状态而将柱装饰件安装在中柱上。
由此,在调节器固定件被柱装饰件或调节器罩遮挡的状态下,需要使调节器固定件与调节器罩的长孔匹配,安全带调节器构造的组装作业变得麻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515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能够不费事地容易地组装安全带调节器构造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根据技术方案1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调节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调节器基座,其安装在车身上;调节器固定件,其能够自由滑动地支承在上述调节器基座上,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罩,其具有能够与上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卡定的卡定机构,在上述卡定机构卡定于上述上端部及上述下端部的状态下覆盖上述调节器基座;上述罩被安装在上述车身上的装饰件覆盖。
在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卡定机构具有:一对上卡定部,其能够与上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卡定;下卡定部,其能够与上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下端部卡定,上述调节器基座具有:上停止部,其使上述调节器固定件在上停止位置停止;下停止部,其使上述调节器固定件在下停止位置停止,上述一对上卡定部配置在上述上停止部的两侧。
在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罩具有:一对第一肋,其设置在上述罩的两侧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对第二肋,其设置在上述一对第一肋的内侧,且伸出尺寸比上述一对第一肋大。
在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罩具有能够与上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上部的上端部及两侧部抵接的第三肋。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涉及的发明中,在罩上具有卡定机构,能够将卡定机构卡定于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因此,在通过装饰件覆盖罩之前,能够通过卡定机构而将罩安装在调节器固定件上。
由此,能够将调节器固定件及罩配置在容易进行安装作业的位置,能够通过卡定机构而使罩容易地卡定在调节器固定件上。
而且,罩是比装饰件小的部件。因此,在使卡定机构卡定在调节器固定件上时,能够容易地目视卡定机构。
由此,能够以不勉强的姿势目视卡定机构,能够使卡定机构容易地卡定在调节器固定件上。
而且,能够在将罩安装在调节器固定件上的状态下,将调节器基座安装在车身上之后,将装饰件安装在车身上。由此,能够不费事地容易地组装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在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中,卡定机构具有一对上卡定部,在使一对上卡定部与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卡定的状态下,将一对上卡定部配置在上停止部的两侧。由此,在使调节器固定件沿着调节器基座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一对上卡定部能够以不与调节器基座的上停止部接触的方式避让调节器基座的上停止部,且能够确保调节器固定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在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中,在罩的两侧部设置有一对第一肋。因此,能够将罩相对于装饰件的接触面积确保得大。由此,能够将罩相对于装饰件来说的面压抑制得小,能够使罩顺畅地滑动移动。
而且,通过使一对第一肋与装饰件接触,能够抑制罩沿相对于滑动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即,能够抑制罩相对于装饰件的向正交方向的晃动(摇摆)。
而且,在一对第一肋的内侧设置一对第二肋,使一对第二肋的伸出尺寸比一对第一肋大。由此,能够通过一对第二肋提高罩的刚性,从而能够使罩更加良好地顺畅地滑动移动。
在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中,在罩上具有第三肋,其能够与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及两侧部抵接地形成。
因此,使第三肋与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抵接,由此,能够通过第三肋抑制罩向下方移动。即,能够抑制罩相对于调节器固定件的向下方的晃动。
而且,通过使第三肋与调节器固定件的两侧部抵接,能够通过第三肋抑制罩向相对于滑动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即,能够抑制罩相对于调节器固定件的向正交方向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为使图2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的理解变得容易而除去了调节器基座,是表示从柱装饰件的内侧观察该安全带调节器构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1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从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拆下调节器罩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的上卡定部与上停止部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8-8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6的局部9的放大图。
图10是图6的局部10的放大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将调节器罩安装在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的调节器固定件上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安装在中柱上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此外,“前(Fr)”、“后(Rr)”、“左(L)”、“右(R)”是根据从驾驶员观察的方向来定义的。
实施例
关于实施例涉及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进行说明。
此外,在图2~图12中,为便于理解结构,示出除去了安全带装置20的织带22的状态。
如图1所示,车辆10具有形成车身11的骨架的中柱12、设置在中柱12上的柱装饰件13、设置于柱装饰件13的车身前方的前侧车门14、设置于前侧车门14的前端部侧的仪表板15、和设置于柱装饰件13的车身后方的后侧车门16。
通过柱装饰件13、前侧车门14、仪表板15及后侧车门16等来分隔出车室17。
而且,车辆10具有设置在车室17内的驾驶座(前座椅)18、和束缚坐在驾驶座18上的乘员的安全带装置20。
安全带装置20具有设置在中柱12的下部的卷绕装置21、一端22a与卷绕装置21连结且另一端22b与地板连结的织带22、包含在乘员的肩侧支承织带22的穿插固定件26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设置在经由穿插固定件26而向车室17侧引出的织带22上的锁舌28、和自由拆装地卡定在锁舌28上的下固定件(未图示)。
如图2、图3所示,柱装饰件13是从车室17侧覆盖中柱12的装饰用的部件。该柱装饰件13具有沿中柱12的柱壁部12a配置的装饰件壁部31、从装饰件壁部31的车身前方侧的侧部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前侧壁部32、和从装饰件壁部31的车身后方侧的侧部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后侧壁部33。
柱装饰件13由装饰件壁部31、前侧壁部32及后侧壁部33形成为截面大致コ字形。
而且,柱装饰件13具有设置于装饰件壁部31的前部31a及前侧壁部32的多个前柱肋34、设置于装饰件壁部31的后部31b及后侧壁部33的多个后柱肋35、和设置于装饰件壁部31的车身前后方向中央的柱开口部36。
多个前柱肋34沿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在柱装饰件13的内部。多个后柱肋35与多个前柱肋34同样地沿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在柱装饰件13的内部。
因此,柱装饰件13在多个前柱肋34及多个后柱肋35间的车身前后方向中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收纳空间37(还参照图8)。在收纳空间37中配置有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
柱开口部36形成在装饰件壁部31的车身前后方向中央。在柱开口部36上,配置有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的调节器固定件42(具体来说,操作钮66)和固定件罩45。
该柱开口部36为允许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具体来说,调节器固定件42)的上下方向(箭头A方向)的移动而沿上下方向伸出。
如图4、图5所示,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具有安装在中柱12上的调节器基座41、支承在调节器基座41上的调节器固定件42、卡定在调节器固定件42上的调节器罩43、安装在调节器固定件42上的穿插固定件26、和覆盖穿插固定件26的卡定部26a的固定件罩45。
穿插固定件26的卡定部26a通过将螺栓46与调节器固定件42的螺纹孔75螺合而被安装在调节器固定件42上。
调节器基座41具有沿上下方向(箭头A方向)滑动自由地支承调节器固定件42的滑动引导部47、设置于滑动引导部47的上端部47a的上腿部48、设置于滑动引导部47的下端部47b的下腿部49、设置于滑动引导部47的上端部47a的上停止部51、和设置于滑动引导部47的下端部47b的下停止部52。
滑动引导部47的多个锁定孔55(还参照图7)沿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
上腿部48及下腿部49通过上下螺栓57和螺母58而被安装在中柱12上,由此,调节器基座41安装在中柱12的柱壁部12a上。
上停止部51是从滑动引导部47的上端部47a朝向车室17侧突出的销。调节器固定件42的上抵接部76(还参照图3)通过抵接于上停止部51,使穿插固定件26在上停止位置P1停止。
下停止部52是从滑动引导部47的下端部47b的两侧部向外侧伸出的一对突片53。调节器固定件42的下抵接部65通过抵接于下停止部52,由此,使调节器固定件42在下停止位置P2停止。
调节器固定件42具有沿上下方向滑动自由地支承于滑动引导部47的滑块61、安装在滑块61上的固定件62、和设置于固定件62的锁定机构63。
滑块61在下端部具有下抵接部65。下抵接部65与下停止部52抵接,由此,调节器固定件42在下停止位置P2停止。
固定件62从车室17侧安装在滑块61上。在固定件62的表面62a大致中央安装有锁定机构63的操作钮66,在操作钮66上连结有锁定销67。在操作钮66的操作被解除的状态下,使锁定销67从滑块61的贯通孔68(参照图3)向滑动引导部47侧突出。
突出的锁定销67穿插于滑动引导部47的锁定孔55(还参照图7),由此,调节器固定件42保持在调节器基座41的规定位置。
如图6所示,固定件62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一对侧部71、将一对侧部71的各下端连结起来的下端部72、和将一对侧部71的各上端连结起来的上端部73。
一对侧部71在上部形成有一对上侧台阶部71a。由一对上侧台阶部71a形成固定件62的上部62b的两侧部,一对上侧台阶部71a的各上端通过上端部73连结。即,固定件62的上部62b具有上端部73及一对上侧台阶部71a。
固定件62由一对侧部71、下端部72及上端部73形成为俯视大致矩形状。
固定件62具有设置在表面62a下部的螺纹孔75(参照图4)和设置在背面62c上部的上抵接部76。
如图7所示,固定件62的上抵接部76(还参照图3)与调节器基座41的上停止部51抵接,由此使调节器固定件42在上停止位置P1停止。
返回至图4、图6,调节器罩43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一对罩侧部81、连结一对罩侧部81的各下端的罩下部82、和连结一对罩侧部81的上端的罩上部83。
调节器罩43由一对罩侧部81、罩下部82及罩上部83形成为俯视大致矩形状。
而且,调节器罩43具有在大致中央开口的开口部85、设置于一对罩侧部81的一对第一肋86、设置于一对第一肋86的内侧的一对第二肋87、设置于一对第二肋87之间的第三肋88、和与开口部85的上端部85a及下端部85b相邻地设置的卡定机构89。
开口部85形成于与柱开口部36(参照图2)相对的位置。该开口部85以能够使调节器固定件42的锁定机构63(具体来说,操作钮66)向车室17侧穿插、且调节器固定件42的螺纹孔75能够向车室17侧露出的方式开口。
螺纹孔75从开口部85向车室17侧露出,由此,螺栓46螺合在螺纹孔75中。因此,穿插固定件26的卡定部26a通过螺栓46安装于调节器固定件42。
一对第一肋86从一对罩侧部81分别向调节器罩43的背面43a侧伸出,并沿着一对罩侧部81沿上下方向(纵向)延伸。
如图8所示,一对第一肋86形成为能够与柱装饰件13接触。具体来说,一对第一肋86中的车身前方侧的第一肋86形成为能够与多片前柱肋34的引导片34a接触。另外,一对第一肋86中的车身后方侧的第一肋86形成为能够与多片后柱肋35的引导片35a接触。
再次返回至图6,一对第二肋87设置于调节器罩43的背面43a中的一对第一肋86的内侧相邻位置43b。一对第二肋87沿着一对第一肋86在纵向上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伸出尺寸H1比一对第一肋86(还参照图8)大地伸出。
一对第二肋87的伸出尺寸H1被确保得大,由此,能够通过一对第二肋87提高调节器罩43的刚性。
在调节器罩43的背面43a中的一对第二肋87之间设置有第三肋88。第三肋88沿车身前后方向(横向)延伸,其两端部88a连结在一对第二肋87上。该第三肋88朝向调节器固定件42伸出。
第三肋88以与一对第二肋87连结的状态沿横向(即,与一对第二肋87正交的方向)伸出,由此,一对第二肋87被第三肋88加强。由此,调节器罩43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如图3、图8所示,在调节器罩43的一对罩侧部81上设置有一对第一肋86,由此,能够将调节器罩43相对于多个前柱肋34(引导片34a)和多个后柱肋35(引导片35a)的接触面积确保得大。
由此,能够将调节器罩43相对于多个前柱肋34和多个后柱肋35的面压抑制得小,能够使调节器罩43顺畅地滑动移动。
而且,通过一对第二肋87来提高调节器罩43的刚性,由此,能够使调节器罩43进一步良好地顺畅地滑动移动。
而且,通过使一对第一肋86与多个前柱肋34(引导片34a)或多个后柱肋35(引导片35a)接触,由此能够通过多个前柱肋34和多个后柱肋35抑制调节器罩43沿与滑动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
即,能够抑制调节器罩43相对于柱装饰件13的沿正交方向的晃动(摇动)。
如图6、图9所示,第三肋88具有设置在中央部且能够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抵接的中央肋95、从第三中央肋95的两端95a向下方弯折的一对弯曲肋96、和从一对弯曲肋96的下端96a延伸至一对第二肋87的伸出肋97。
使中央肋95抵接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还参照图3),从而能够通过第三肋抑制调节器罩43向下方移动。即,能够抑制调节器罩43相对于固定件62的向下方的晃动。
一对弯曲肋96形成为在中央肋95与固定件62(上部62b)的上端部73抵接的状态下,能够与上部62b的一对上侧台阶部71a抵接(还参照图3)。
具体来说,在中央肋95与上端部73抵接的状态下,弯曲肋96的一方与上侧台阶部71a的一方抵接,且弯曲肋96的另一方与上侧台阶部71a的另一方抵接。
由此,能够通过一对弯曲肋96来抑制调节器罩43沿相对于滑动移动方向(即,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横向)移动。
即,能够抑制调节器罩43相对于固定件62的向正交方向(横向)的晃动。
在调节器罩43的背面43a中的一对第二肋87之间、且在第三肋88的形成有中央肋95的部位和开口部85的下方部位设置有卡定机构89。卡定机构89具有能够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卡定的一对上卡定部101和能够与固定件62的下端部72卡定的下卡定部105。
一对上卡定部101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下卡定部105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下端部72,由此,调节器罩43卡定于固定件62。通过将调节器罩43卡定于固定件62,调节器基座41被调节器罩43覆盖(参照图4)。
一对上卡定部101沿车身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L1地设置于第三肋88的中央肋95。上卡定部101具有从调节器罩43的背面43a沿中央肋95向固定件62侧朝向车宽方向突出的上卡定腿部102和从上卡定腿部102的前端朝向固定件62向下方突出的上卡定爪103。
中央肋95与上端部73的上缘抵接,且一对上卡定爪103与上端部73的背面抵接,由此一对上卡定部101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
如图7所示,一对上卡定部101沿车身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L1地设置。因此,在一对上卡定部101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的状态下,一对上卡定部101配置在上停止部51的两侧(车身前后方向的两侧)。
由此,在使调节器固定件42沿着调节器基座41在上下方向(箭头A方向)上移动时,一对上卡定部101能够以不与调节器基座41的上停止部51接触的方式避让调节器基座41的上停止部51。
一对上卡定部101不与上停止部51接触,由此,能够确保调节器固定件4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
如图6、图10所示,下卡定部105具有设置在开口部85的下方并从调节器罩43的背面43a向固定件62侧突出的下卡定腿部106和从下卡定腿部106的前端朝向固定件62向上方突出的下卡定爪107。
下卡定腿部106与下端部72(下缘)抵接,下卡定爪107与下端部72(背面)抵接,由此下卡定部105卡定在固定件62的下端部72。
中央肋95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抵接,并且一对上卡定部101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且下卡定部105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下端部72,由此,能够抑制调节器罩43沿上下方向移动。即,能够抑制调节器罩43相对于固定件62的沿上下方向的晃动。
在此,如图4、图8所示,在调节器罩43的背面43a(还参照图6)设置有一对第二肋87,使一对第二肋87的伸出尺寸H1比一对第一肋86大。因此,在使调节器罩43注塑成型时,在调节器罩43的表面43c上产生缩痕(凹陷)92。
因此,以通过柱装饰件13的装饰件壁部31覆盖缩痕92的方式设定柱开口部36的一对开口侧部36a之间的间隔尺寸L2。通过装饰件壁部31覆盖缩痕92,由此能够确保车辆10的外观性。
接下来,基于图11、图12说明将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组装在中柱12上的例子。此外,在图11、图12中,为容易理解组装作业,去除了调节器基座41进行图示。
如图11的(a)所示,将调节器罩43的一对上卡定部101如箭头B所示地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将一对上卡定部101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之后,将调节器罩43的下卡定部105如箭头C所示地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下端部72。
下卡定部105与固定件62的下端部72抵接,从而下卡定部105发生弹性变形。通过下卡定部105发生弹性变形,而能够使下卡定部105顺利地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下端部72。
如图11的(b)所示,将一对上卡定部101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上端部73,而且将下卡定部105卡定于固定件62的下端部72,由此将调节器罩43安装于固定件62(即,调节器固定件42)。
如此,能够在将调节器基座41安装于中柱12(参照图2)之前而将调节器罩43安装在调节器固定件42上。因此,能够将调节器固定件42及调节器罩43配置在容易进行安装作业的位置。由此,能够通过卡定机构89而将调节器罩43容易地卡定于固定件62。
在此,调节器罩43是比柱装饰件13(参照图12的(a))小的部件。因此,在使一对上卡定部101或下卡定部105卡定在固定件62上时,能够容易地目视一对上卡定部101和下卡定部105(即,卡定机构89)。
由此,能够以不勉强的姿势目视卡定机构89,能够使卡定机构89容易地卡定于固定件62。
如图12的(a)所示,在将调节器罩43安装在调节器固定件42上的状态下,将调节器基座41安装于中柱12(参照图12的(b))。在将调节器基座41安装在中柱12上的状态下,从车室17侧将柱装饰件13如箭头D所示地安装在中柱12上。
如此,在将调节器罩43安装在调节器固定件42上之后,安装柱装饰件13,由此能够不费事地容易地将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组装在中柱12上。
如图12的(b)所示,将柱装饰件13安装在中柱12上,从而能够通过柱装饰件13而从车室17侧覆盖调节器罩43。
在将柱装饰件13安装在中柱12上的状态下,将穿插固定件26的卡定部26a安装在调节器固定件42上。在安装了卡定部26a之后,通过固定件罩45覆盖穿插固定件26的卡定部26a。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改进等。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关于将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安装在中柱12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还能够将安全带调节器构造25安装在后柱等的其他车身上。
另外,所述实施例示出的车辆,车身、中柱、柱装饰件、安全带调节器构造、调节器基座、调节器固定件、调节器罩、上停止部、下停止部、固定件、一对第一肋、一对第二肋、第三肋、卡定机构、一对上卡定部及下卡定部等的形状和结构不限于例示的形状和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良好地适用于具有如下安全带调节器构造的汽车,其具有覆盖调节器固定件的罩,罩通过装饰用的装饰件而被覆盖。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车辆
11车身
12中柱
13柱装饰件(装饰件)
25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41调节器基座
42调节器固定件
43调节器罩(罩)
51上停止部
52下停止部
62固定件
62b固定件的上部
71一对侧部
71a固定件的一对上侧台阶部(固定件的上部的两侧部)
72固定件的下端部
73固定件的上端部
81调节器罩的一对罩侧部(罩的两侧部)
86一对第一肋
87一对第二肋
88第三肋
89卡定机构
101一对上卡定部
105下卡定部
H1伸出尺寸
P1上停止位置
P2下停止位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安全带调节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调节器基座,其安装在车身上;
调节器固定件,其能够自由滑动地支承在所述调节器基座上,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
罩,其具有能够与所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卡定的卡定机构,在所述卡定机构卡定于所述上端部及所述下端部的状态下覆盖所述调节器基座,
所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上部具有所述上端部及一对上侧台阶部,
所述卡定机构具有:中央肋,其能够与所述上端部抵接;一对弯折肋,其以与所述一对上侧台阶部抵接的方式从所述中央肋的两端向下方弯折,
所述罩被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装饰件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机构具有:一对上卡定部,其能够与所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卡定;下卡定部,其能够与所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下端部卡定,
所述调节器基座具有:上停止部,其使所述调节器固定件在上停止位置停止;下停止部,其使所述调节器固定件在下停止位置停止,
所述一对上卡定部配置在所述上停止部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具有:
一对第一肋,其设置在所述罩的两侧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一对第二肋,其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肋的内侧,且伸出尺寸比所述一对第一肋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具有能够与所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上部的上端部及两侧部抵接的第三肋。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本发明具有能够与调节器固定件的上部抵接的中央肋和以能够与一对上侧台阶部抵接的方式向下方弯折的一对弯曲肋,从而在将罩安装于调节器固定件时,弯曲肋与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和一对上侧台阶部抵接从而被覆盖,从而能够简单地卡定。另外,由于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和一对上侧台阶部与中央肋和弯曲肋接触,所以能够降低罩的晃动。
然而,在对比文件1中,没有设置能够与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和一对上侧台阶部抵接的肋,存在罩晃动的可能性。另外,在安装时,在对比文件1中,由于导向斜面与引导斜面部仅通过点接触,所以具有辅助固定件与罩错开的可能性,具有不能顺利地将操作部安装于开口孔的可能性。
另外,在对比文件2中,没有设置能够与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和一对上侧台阶部抵接的肋,存在罩晃动的可能性。另外,在拉头保持部中,不能使卡合突起设为引导形状,不能简单地卡定。

Claims (4)

1.一种安全带调节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调节器基座,其安装在车身上;
调节器固定件,其能够自由滑动地支承在所述调节器基座上,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
罩,其具有能够与所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卡定的卡定机构,在所述卡定机构卡定于所述上端部及所述下端部的状态下覆盖所述调节器基座,
所述罩被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装饰件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机构具有:一对上卡定部,其能够与所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上端部卡定;下卡定部,其能够与所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下端部卡定,
所述调节器基座具有:上停止部,其使所述调节器固定件在上停止位置停止;下停止部,其使所述调节器固定件在下停止位置停止,
所述一对上卡定部配置在所述上停止部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具有:
一对第一肋,其设置在所述罩的两侧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一对第二肋,其设置在所述一对第一肋的内侧,且伸出尺寸比所述一对第一肋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调节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具有能够与所述调节器固定件的上部的上端部及两侧部抵接的第三肋。
CN201480038485.1A 2013-07-01 2014-04-21 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Active CN105358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7961 2013-07-01
JP2013-137961 2013-07-01
PCT/JP2014/061140 WO2015001836A1 (ja) 2013-07-01 2014-04-21 シートベルトアジャスタ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8387A true CN105358387A (zh) 2016-02-24
CN105358387B CN105358387B (zh) 2017-09-08

Family

ID=5214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8485.1A Active CN105358387B (zh) 2013-07-01 2014-04-21 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018016B1 (zh)
JP (1) JP6023886B2 (zh)
CN (1) CN105358387B (zh)
BR (1) BR112015032769B1 (zh)
WO (1) WO20150018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4447B (zh) * 2015-07-24 2020-08-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US10093274B2 (en) 2016-11-17 2018-10-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racket for sliding mechanism
US10106103B2 (en) 2016-11-17 2018-10-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Guide rib structure for sliding mechanism
JP6658725B2 (ja) * 2017-12-27 2020-03-0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内装構造およびセンターピラーの組み付け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5302A (ja) * 1991-05-24 1993-04-06 Mutsumi Sugimoto シートベルトアンカ装置
JPH09207708A (ja) * 1996-02-05 1997-08-12 Tokai Rika Co Ltd アジャスタブルショルダーアンカー
JP2003205821A (ja) * 2002-01-11 2003-07-22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ョルダーアジャスタ取付構造および方法
CN201914207U (zh) * 2011-01-26 2011-08-03 浙江万里安全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CN102874209A (zh) * 2012-10-22 2013-01-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自动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1585B2 (ja) * 1987-05-29 1996-11-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トベルトのショルダ−位置調整装置
JP3761117B2 (ja) * 1997-08-25 2006-03-29 エヌエスケー・オートリブ株式会社 ショルダーベルトアンカー調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5302A (ja) * 1991-05-24 1993-04-06 Mutsumi Sugimoto シートベルトアンカ装置
JPH09207708A (ja) * 1996-02-05 1997-08-12 Tokai Rika Co Ltd アジャスタブルショルダーアンカー
JP2003205821A (ja) * 2002-01-11 2003-07-22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ョルダーアジャスタ取付構造および方法
CN201914207U (zh) * 2011-01-26 2011-08-03 浙江万里安全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CN102874209A (zh) * 2012-10-22 2013-01-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自动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5032769B1 (pt) 2022-02-15
BR112015032769A2 (pt) 2017-07-25
EP3018016A4 (en) 2017-03-22
EP3018016A1 (en) 2016-05-11
EP3018016B1 (en) 2018-03-21
CN105358387B (zh) 2017-09-08
JPWO2015001836A1 (ja) 2017-02-23
JP6023886B2 (ja) 2016-11-09
WO2015001836A1 (ja) 2015-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8387A (zh) 安全带调节器构造
CN207078113U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织带引导件、车辆座椅和车辆
CN103192747B (zh) 儿童座椅
CN1931634B (zh) 用于汽车的婴儿座椅
CN104553903B (zh) 带有安全带的儿童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89185B (zh) 座椅靠背装置
CN104608666B (zh)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可调节头枕组件
DE102015207489A1 (de) Federelement-befestigungsstruktur eines sitzrahmenes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08062449A1 (de) Fahrzeugsitz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12006001260T5 (de) Verbesserungen in einem oder in Bezug auf einen Fahrzeugsitz
EP2511127B1 (de) Kopfstütze für Fahrzeugsitze
DE102013210069A1 (de) Fahrzeugsitz
CN103997935B (zh)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US20180222356A1 (en) Vehicle seat
US20220227266A1 (en) Vehicle seat backrest
CN104736386A (zh) 头枕
CN206436875U (zh) 头枕组件和座椅组件
CN203753074U (zh) 一种布置有三点式安全带卷收器的单人座座椅结构
CN107031470A (zh) 头枕组件
DE202009010180U1 (de) Haltungsstellmechanismus für eine Babyschale
DE102012013114B4 (de) Kopfstützen-tragestruktur
JP614972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JP426066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1311028B (zh) 儿童座椅
DE102011083082A1 (de) Modulare Armstütze für ein Fahrzeu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