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918B - 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918B
CN105319918B CN201510398254.8A CN201510398254A CN105319918B CN 105319918 B CN105319918 B CN 105319918B CN 201510398254 A CN201510398254 A CN 201510398254A CN 105319918 B CN105319918 B CN 105319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p area
bearing part
boards
fixing belt
fixation fac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82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918A (zh
Inventor
宇都宫皓一
长藤秀夫
荒井裕司
吉浦有信
崔奇峰
齐藤翔平
池渊丰
山野元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Publication of CN105319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名称是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设备,其包括定影带,保持所述定影带的支架,与所述定影带接触的加压部件,布置在所述定影带内侧的夹区‑形成‑部件,所述夹区‑形成‑部件通过与所述加压部件接触形成夹区,支承所述夹区‑形成‑部件的支承部件,将所述夹区‑形成‑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固定至其的侧板,和使加压辊经由定影带压制到所述夹区‑形成‑部件上的加压机构。所述支承部件包括至少两块板。所述两块板在所述板与所述夹区‑形成‑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附近彼此分离。所述每块板的至少一部分是平行于通过加压机构施加的负载的方向的平面。在远离接触部分的一侧上的两块板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Description

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14年7月10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4-142602的优先权,并且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
发明背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成像装置比如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中的定影设备,和包括该定影设备的成像装置。
2.相关技术描述
近年来,成像装置——比如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通过成像方法,比如电子照相记录、静电记录或磁记录形成图像,和通过图像转印方法或直接方法在记录材料,比如记录材料纸张、打印纸、感光纸或电介质-涂覆纸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用于定影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设备的公知例子包括通过施加热和压力至在环形带和加压辊之间的夹区(nip)处的记录纸张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方法的设备。
作为如上所述的定影设备,带定影设备是已知的。例如,如在图12中所图解的,定影带103在定影辊102和其中提供内置加热器105的加热辊104之间延伸,并且将加压辊101经由定影带103压制在定影辊102上以形成定影夹区。张力施加单元107施加张力至定影带103,提供分离爪106以在定影之后将记录纸张P与定影带103分离,并且热敏电阻110检测在加热辊104侧上的定影带103的温度。
附带地,近年来,需要进一步降低加热时间(在电源接通时,从室温达到能够印刷的预定温度(重新加载温度)所需要的时间),或首张打印时间(在接受印刷要求后,直到通过印刷准备进行印刷操作并且完成纸张排出所需的时间)。此外,随着成像装置的速度的增加,每单位时间待供给的纸张数量增加,尤其是必需的热量增加,从而热量可能会不充足,尤其是在连续印刷的开始时(所谓的温度下降)。但是,常规的带定影设备不能够充分地解决该问题。
所以,已经提出了使用管状的金属热导体的定影设备,其中管状的金属热导体被布置在环形带内侧,并且通过热源加热金属热导体的内侧以利用在环形带和金属热导体之间的空气的对流、辐射热或热传导加热整个带。在例如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申请号2007-334205中公开了使用管状金属热导体的定影设备。
如上述的定影设备进一步包括经环形带与金属热导体接触以形成夹区部分的加压辊,并且该环形带连同加压辊的旋转一起相对于固定的金属热导体以圆周方向运动。该构造使得加热在定影设备中包括的整个环形带,减少从加热待机状态的首张打印时间,和解决在高速旋转时的热量不足成为可能。
此外,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申请号2007-233011公开了定影设备的例子,其包括:仅在环形带的内侧上的夹区形成部件,其具有与环形带滑动接触的滑动面;支撑部件,其位于与夹区形成部件的滑动面相对的一侧上,并且支承该夹区形成部件;和热源。
在该例子中,提供了在其自身和夹区形成部件的滑动面之间形成夹区部分的加压辊以夹持(nip)和加压该环形带,并且使得环形带以预定的方向旋转。在定影设备中,可能降低在热源周围的热容量。此外,热源直接加热环形带,并且在加热区域处形成夹区,从而可能降低从加热待机状态的首张打印时间。
附带地,如在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申请号2007-233011中所描述的,在如此定影设备中——其包括在环形带的内侧上具有与环形带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滑动面的夹区形成部件并且具有支承该夹区形成部件的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需要穿透该带。在该情况下,夹区支承部件——其充当用于接收经由夹区形成部件从加压辊传输的负载的支撑部件——用作在两端支承接收的负载的双支承梁。
充当用作双支承梁的支撑部件的夹区支承部件需要支承从加压辊接收的负载和形成具有高精确性的夹区宽度,从而夹区支承部件需要具有预定的体积以确保刚性,以便尽可能多地维持强度。
但是,优选尽可能多地减小夹区支承部件的体积以便缩减定影设备的尺寸并且减少额外的热容量。但是,在这点上,如果随着体积的减小夹区支承部件的强度降低,则包括滑动面的夹区支承部件的中心可在远离夹区表面的方向上偏转,从而可能不会获得在纵向方向的均匀夹区宽度。
所以,作为减小夹区支承部件的体积同时尽可能多地保持夹区支承部件的强度的方法,例如,可应用形成盒形夹区支承部件的方法。但是,如果采用通过将板简单的弯曲成盒形形成的形状,则难以确保夹区支承部件的尺寸精度,从而难以精确地确定定影夹区位置。
如上所述,定影设备的环形带包括在其内侧充当双支承梁的夹区支承部件,其支承经由夹区形成部件由加压部件——比如加压辊——施加的负载。在该情况下,需要制造一种结构,其中夹区支承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其中夹区支承部件的体积被减小,并且其中在纵向方向的均匀夹区宽度由于支承的夹区形成部件的尺寸精度可容易地被确保。
即,鉴于上述常规技术,需要提供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其配置为使得夹区支承部件——其支承与相对的加压部件形成定影夹区的夹区形成部件并且其确定夹区位置——的尺寸精度可容易地被确保以使夹区宽度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常规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定影设备,其包括:环状定影带;定影带支架,其保持(hold)该定影带的两端;加压部件,其与该定影带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夹区形成部件,其布置在该定影带内侧,并且通过经由该定影带与该加压部件接触形成夹区;夹区支承部件,其支承夹区形成部件;侧板,将定影带支架和夹区支承部件固定至其;和加压机构,其使所述加压部件经由定影带压制在所述夹区形成部件上,其中该夹区支承部件包括至少两块板,该两块板在两块板与夹区形成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附近彼此分离,该两块板的每一块的至少一部分是平行于通过加压机构施加的负载的方向的平面,并且在远离接触部分的一侧上的两块板的部分被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也提供包括上述定影设备的成像装置。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地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优势和技术和工业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图解成像装置的构造图,所述成像装置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影设备的彩色打印机;
图2是示意性图解图1中图解的定影设备的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3A是图1中图解的定影设备的垫衬(pad)的截面侧视图;
图3B是图1中图解的定影设备的垫衬的局部剖面透视图;
图4是图1中图解的定影设备的垫衬的放大的分解透视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图1中图解的定影设备的卤素灯的功能的图,尤其是当供给大宽度纸张时的加热范围;
图5B是用于说明图1中图解的定影设备的卤素灯的功能的图,尤其是当供给小宽度纸张时的加热范围;
图6是图1中图解的定影设备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7是当去除该主要部分中的定影带时,图1中图解的定影设备的平面图;
图8A是用于图1中图解的定影设备的支承部件的侧视图;
图8B是用于图1中图解的定影设备的支承部件的局部剖面透视图;
图9A是参考实例的定影设备的支承部件的侧视图;
图9B是参考实例的定影设备的支承部件的局部剖面透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图解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设备的放大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图解本发明的仍另一实施方式的定影设备的放大的横截面视图;和
图12是用于说明常规的定影设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成像装置中使用的定影设备,所述成像装置通过包括将在以下描述的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和定影过程的电子照相方法形成图像。具体而言,夹区支承部件支承通过跨越定影带与加压部件接触形成夹区的夹区形成部件。夹区支承部件配置为容易防止由于来自加压部件的负载造成的位置偏差,从而尺寸精度可容易地被确保,以使在夹区形成部件的短边方向中夹区宽度沿着夹区形成部件的纵向方向保持不变,同时保持强度。
在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和改进中,尽可能地通过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具有相同功能或相同形状的组件,比如部件或组成部件,并且相同的说明将不再重复。
图1是图解作为彩色打印机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示意性横截面图,所述彩色打印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影设备。此处描述的成像装置10包括稍后待描述的定影设备50和电子照相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包括多个(在图解的实例中为四个)成像设备1a、1b、1c和1d。除相应的调色剂的颜色以外,第一至第四成像设备1a至1d具有相同的配置。所以,例如,黑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色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黄色调色剂图像在各自的成像设备中形成。同时,除相应的显影剂(调色剂)的颜色以外,成像设备具有相同的配置;所以,在以下说明中,添加至参考符号的字母a、b、c和d将被适当地省略。
每个成像设备1包括作为静电潜像载体的鼓形的光电导体2,并且包括布置在光电导体2周围的充电设备3、显影设备4和清洁设备5。光电导体2可顺时针旋转,并且将充电设备3压制在光电导体2的表面上。随着光电导体2的旋转,充电设备3被驱动以旋转。高压供电(未图解)施加预定的偏压至每个充电设备3以对正在旋转的光电导体2的表面均匀地充电。虽然此处描述的充电设备3是与光电导体2接触的辊形部件,但是可以采用使用电晕放电等的无接触部件。
此外,图1中图解的成像装置10包括在这四个成像设备下面并且平行于这四个成像设备倾斜地布置的曝光设备6。曝光设备6适当地包括适当的组件,比如光源、多面镜、f-θ透镜或反射镜。基于根据每种颜色的调色剂上的图像数据产生的图像信息,曝光设备6曝光通过充电设备3充电的每个光电导体2。提供曝光设备6以在每个光电导体2上形成静电潜像。当经过显影设备4时,连同光电导体2的旋转,通过曝光设备6在光电导体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显影成具有附接至其的各自颜色的调色剂的可见图像。同时,填充黑色、品红色、青色和黄色的各自颜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瓶20a、20b、20c和20d被布置在成像装置10内的上部中。通过传输路径(未图解)将各自颜色的预定供应量的调色剂从调色剂瓶20a、20b、20c和20d供应至各自颜色的显影设备4a、4b、4c和4d。
此外,配置为中间转印体的环带形中间转印带7布置为面向成像设备的每个光电导体2,并且每个光电导体2与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接触。图1中图解的中间转印带7被环绕在多个支承辊上(例如,支承辊15a和15b)。在图解的实例中,支承辊15a连接至充当驱动源的驱动电机(未图解)。通过驱动该驱动电机,中间转印带7运动以在图中逆时针旋转,并且使得支承辊15b——其可通过旋转被驱动以旋转——旋转。一次转印辊8被布置在中间转印带7的内侧上,以便面向跨越中间转印带7的光电导体2。高压供电(未图解)施加一次转印偏差至一次转印辊8,从而通过显影设备4显影为可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19去除剩余在光电导体2上没有被一次转印的一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用于准备在光电导体2上的下一成像,从而光电导体2上的调色剂被完全地去除。
此外,在图中图解的成像装置10中,作为二次转印设备的二次转印辊18设置在中间转印带7的驱动方向中的一次转印辊8的下游侧。二次转印辊18面向跨越中间转印带7的支承辊15b。二次转印辊18和支承辊15b形成跨越中间转印带7的二次转印夹区部分。成像装置10进一步包括作为记录介质堆叠单元的供纸盒30、供给辊31、对位辊对(定位辊对)35,等等。此外,定影设备50和排纸辊对36设置在记录介质传输方向中的二次转印辊18的下游侧。
接下来,将描述成像操作。在成像操作中,在所有成像设备中,除调色剂图像的颜色以外,在各自光电导体2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和转印调色剂图像至中间转印带7的配置基本上相同;所以,字母a、b、c和d将被适当地省略。
每个上述光电导体2首先通过驱动源(未图解)被驱动以顺时针旋转,并且此时,光电导体的表面用来自中和(neutralizing)设备(未图解)的光照射以初始化表面电位。充电设备3对光电导体2的表面均匀充电,光电导体2的表面电位被初始化至预定的极性。曝光设备6用光照射光电导体的充电表面,从而静电潜像在光电导体的表面上形成。此时,在每个光电导体2上曝光的图像信息是关于单一颜色的一条图像信息,并且通过将期望的全色图像分解为关于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各自调色剂颜色的数条信息来获得。当经过显影设备4时,利用通过显影设备4施加的各自颜色的调色剂(显影剂),在光电导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显影成可见的调色剂图像。
图中中间转印带7被驱动以逆时针运动。一次转印电压——其具有与在光电导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被施加至每个一次转印辊8。所以,转印电场在每个光电导体2和中间转印带7之间形成。光电导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被静电转印至被驱动以与光电导体2同步旋转的中间转印带7。各自颜色的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7的传输方向中的上游侧以适时的方式被顺序地叠加在中间转印带7上,从而形成期望的全色图像。
同时,在其上待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从供纸盒30中堆叠的一堆记录介质供给至对位辊对35,同时通过适当的传输部件——比如供给辊31——的适当操作依次分离。在该阶段中,传输记录介质的前端撞击未开始旋转的对位辊对35的夹区部分,并且形成所谓的环(loop)。因此,进行记录介质的对位。
其后,对位辊对35在与中间转印带7上承载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同步的时机开始旋转。然后,记录介质朝向跨越中间转印带7面向彼此的支承辊15b和二次转印辊18形成的二次转印夹区部分传输。在该实施方式中,转印电压——其具有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充电极性相反的极性——被施加至二次转印辊18。因此,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上形成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被共同地转印至记录介质。
在其上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被进一步传输至定影设备50。当记录介质穿过定影设备50时,施加热和压力,从而调色剂图像被作为永久性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当通过成像在其上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排纸辊对36被排放至记录介质排放单元——比如排出托盘29——时,成像操作完成。在二次转印夹区部分——在其处布置二次转印辊18——未被转印的剩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残留调色剂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19去除并收集。
接下来,将参考图2描述定影设备50的构造。
定影设备50包括作为可旋转定影部件的定影带60,作为定影带支撑部件的支架51——其保持定影带60的两端,和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70——其可旋转地设置以便与定影带60的外表面接触。定影带60在其内侧进一步包括,加热定影带60(见图5A和5B)的作为热源的卤素加热器61,被布置以便面向加压辊70的作为夹区形成部件的垫衬80,和支承垫衬80的作为夹区支承部件的支承部件90。定影设备50进一步包括支架51和支承部件90被固定至的侧板52,检测定影带60的温度的作为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传感器(未图解),和朝向定影带60偏置加压辊70以形成夹区表面N的偏置单元(未图解)。
定影带60通过薄的且柔性的环形带部件(其例子包括膜)配置。更具体而言,定影带60在内圆周侧由金属材料——比如镍或不锈钢(SUS)——制造的基底材料形成,或由树脂材料——比如聚酰亚胺(PI)——形成。此外,定影带60在外圆周侧由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等制造的剥离层形成。此外,由橡胶材料——比如硅橡胶、可膨胀的硅橡胶或氟-橡胶——制造的弹性层可被插入基底材料和剥离层之间。
加压辊70包括带芯棒72,弹性层71——其设置在带芯棒72的表面上并且由可膨胀的硅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制造,和由PFA、PTFE等制造的剥离层(未图解)。加压辊70通过偏置装置(未图解)朝向定影带60偏置,并且经由定影带60邻接充当夹区形成部件的垫衬80。在使加压辊70和定影带60压制彼此倚靠的位置处,加压辊70的弹性层71被压缩,从而形成在垫衬80的短边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n的夹区(夹区部分)N,如在图2中所图解。
夹区N在垫衬80的纵向方向(垂直于图中纸张的方向)上连续地形成。此外,通过在印刷机的主体中提供的驱动源(未图解)——比如马达——驱动加压辊70以旋转。当加压辊70旋转时,驱动力在夹区N处被传输至定影带60,从而定影带60通过旋转被驱动以旋转。
虽然在实施方式中重新使用实心辊作为加压辊70,但是中空辊也可以被采用。在该情况下,热源——比如卤素加热器——可以布置在加压辊70内。如果未提供弹性层,那么热容量会降低并且定影质量可以被改进。但是,当未定影调色剂被压缩以被定影时,带表面的微小不规则可被转印至图像,并且不均匀的光泽度可发生在实心图像部分中。为防止这一点,优选提供具有至少100μm厚度的弹性层。通过提供具有至少100μm厚度的弹性层,借助于弹性层的弹性变形,可能消除微小不规则,能够防止不均匀光泽度的发生。弹性层71可以用固体橡胶制造;但是,如果未在加压辊70内提供热源,则可以使用海绵橡胶。海绵橡胶是更优选的,这是因为它增强了热绝缘并且降低了定影带60的热耗散。此外,不必需要使定影部件和加压部件压制彼此倚靠,并且可简单地彼此接触,而不压制彼此倚靠。
如在图7中所图解的,布置作为夹区形成部件的垫衬80以便在沿着定影带60的旋转轴或加压辊70的旋转轴的方向上纵向方向延伸,并且被支承部件90支承。支承部件90的两端与附接孔53接合并且固定至附接孔53(在图2中仅图解了其一侧),所述附接孔53在定影设备的外壳(未图解)的固定侧板52上形成。所以,可能防止垫衬80和支承部件90由于来自加压辊70的压力造成的偏转。
此外,作为定影带保持部件的支架51在各自的侧板52(见图6和7)上形成以便朝向彼此突出。每个支架51具有剖面环形的弯曲凸部,并且外弯曲表面在任一侧上与环形定影带60的内壁表面滑动接触以防止在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上定影带60的旋转偏转。
优选使用金属材料——比如不锈钢或铁——形成具有高机械强度的支承部件90,以便实现防止垫衬80偏转的功能。在该情况下,优选通过冲压钢铁板形成支承部件90的每个板。使用钢铁板,可能以低成本形成具有高刚性的支承部件90。
稍后将进一步描述支承部件90。
如在图5A和5B中所图解的,在卤素加热器61中,两个加热器比如中央加热器61a和末端加热器61b平行使用。在以下描述中,中央加热器61a和末端加热器61b可以被称为卤素加热器61。卤素加热器61应对不同的加热范围。卤素加热器61可根据穿过定影设备50的纸张的尺寸加热定影带60。具体而言,实施方式的定影设备50包括下述两个加热器:中央加热器61a,其加热对应于定影带60的纵向中心区域的位置;和末端加热器61b,其加热对应于定影带60的纵向末端区域的位置。如在图5A中所图解的,当供给宽纸张B——比如纵向摆放的A3-尺寸纸张——时,中央加热器61a和末端加热器61b都被打开。相反,如在图5B中所图解,当供给窄纸张C——比如纵向摆放的A4-尺寸纸张——时,仅中央加热器61a被打开。所以,可降低用于加热定影带60的功率消耗。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使用两个卤素加热器61,但是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垫衬80被布置在定影带60和卤素加热器61之间,并且用作部分阻挡来自卤素加热器61(例如,在轴向方向上的末端部分)的热的屏蔽部件。所以,可能防止定影带60上没有纸张通过区域中——尤其当连续地供给纸张时——温度的过度增加,从而可能保护定影带60避免由于热造成的劣化或损坏。稍后将进一步描述垫衬80。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定影设备50的基本操作。
当印刷机的主体的电源开关(未图解)被打开时,功率被供应至卤素加热器61,并且加压辊70开始以图2中的顺时针旋转。所以,定影带60由于抵抗加压辊70的摩擦力被驱动从而以图2中的逆时针旋转。
其后,通过上述成像方法承载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作为图像载体的纸张P(见图2)以图2中箭头A1的方向传输,同时通过导板(未图解)引导,并且供给至被压制彼此倚靠的定影带60和加压辊70之间的夹区N内。随后,通过由卤素加热器61加热的定影带60的热量和定影带60和加压辊70之间的压制力,调色剂图像T被定影至纸张P的表面。
在其上已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纸张P以图2中箭头A1的方向被传输出夹区N。在该情况下,纸张P的前端与由侧板52支承的分离部件75的前端接触,从而纸张P与定影带60分离。其后,分离的纸张P通过排纸辊被排放至装置外,并且存储在如上所述的排纸托盘上。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支承部件90支承的作为夹区形成部件的垫衬80。
如在图3A和3B中所图解的,垫衬80具有四层结构,其中前垫衬801(传热单元的第一层)、中间垫衬802(传热单元的第二层)、后垫衬803(传热单元的第三层)和滑动纸张804结合。
如在图3A中所图解的,由金属制造的作为传热单元的第一层的垫衬80的前垫衬801用作热平衡层,并且被滑动纸张804覆盖。如在图中3A所图解,中间垫衬802和后垫衬803用于在滑动方向上夹持滑动纸张804的末端区域以严密地固定滑动纸张804。所以,当定影带60旋转时,定影带60倚靠滑动纸张804滑动,从而定影带60的驱动转矩可降低,并且由于抵抗定影带60的摩擦力的负载可降低。
如在图4中所图解,垫衬80的前垫衬801具有促进纵向方向(图中纸张上的倾斜的前后方向)上传热的功能,以平衡定影带60的热量,并且防止没有纸张通过部分的温度增加。
相反,后垫衬803——其与支承部件90接触并且由金属制造——包括第一热吸收部件8031。第一热吸收部件8031是热吸收层,其优选地具有大热容量或大表面积以便增加热排放的量,并且由金属制造。
在这两层之间的中间垫衬802包括第二热吸收部件8032、第一热绝缘部件8021和第二热绝缘部件8022,并且用作传热调整层。每个间断布置的第二热吸收部件8032具有促进在厚度方向上传热和吸收热的功能。即,第一热吸收部件8031补偿前垫衬801的热容量的不足。
在相邻位置处的第一热绝缘部件8021由例如具有比前垫衬801低的导热系数的树脂制造,其在定影带60的纵向方向上部分延伸,并且布置在其中第二热吸收部件8032不位于前垫衬801和第一热吸收部件8031之间的位置处(见图4)。通过提供如上所述的第一热绝缘部件8021,可能防止来自定影带60的热的过度吸收。结果,可能防止纸张通过部分处的温度下降。此外,可能降低加热时间和功率消耗。
第二热绝缘部件8022由例如具有比前垫衬801低的导热系数的树脂制造,并且布置在前垫衬801和第二热吸收部件8032之间。通过布置第二热绝缘部件8022,可能降低从前垫衬801至第二热吸收部件8032的传热量。
附带地,如果第二热绝缘部件8022太厚,则在定影带60中累积的热不被传输至第二热吸收部件8032,从而没有纸张通过部分的温度更可能增加。所以,必须优化每个第二热绝缘部件8022的厚度和长度,这取决于没有纸张通过部分中温度的可能增加。然而,每个第二热绝缘部件8022的厚度小于每个第一热绝缘部件8021的厚度。
第一热吸收部件8031由具有比中间垫衬802(第二传热单元)高的导热系数的材料——比如金属——制造,其在定影带6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被布置以便面向第一热绝缘部件8021和第二热绝缘部件8022。
与第一层接触的充当第二层的中间垫衬802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二热吸收部件8032。所以,根据定影带60的没有纸张通过部分的温度增加的位置,提供部件以促进相对于其他部分在轴向方向上某一部分处的传热。从而,可能防止没有纸张通过部分的温度增加,并且确保定影带60的耐久性和温度稳定性。
接下来,将描述支承垫衬80的支承部件90。
首先,给出了以下说明:为何需要确保支承部件90的尺寸精度,使得在其中使加压辊70经由定影带60压制在垫衬80上的情况下,垫衬80(见图2)的短边方向上的夹区N的宽度n在垫衬80的纵向方向上需要不变。
在定影操作中,如果夹区宽度短,并且施加至调色剂的热量太少,则难以完全熔化调色剂,并且调色剂不能被定影至纸张。相反地,如果夹区宽度宽,并且施加至调色剂的热量太多,则调色剂的流动性过度增加超过橡胶态,并且调色剂不能被适当地定影至纸张。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的问题,需要防止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夹区宽度的变化。
由于夹区宽度变化的原因,作为夹区形成部件的垫衬80的位置可偏离,这取决于作为夹区支承部件的支承部件90的尺寸精度,并且这可能引起夹区宽度变化;所以,需要防止该位置偏离。
作为参考实例,将描述如在图9A和9B中所图解的常规支承部件200。常规支承部件200通过将常规的下支撑物(stay)201——其通过将单板以大致U-形弯曲形成——经模锻部件203连接至平板上支撑物202形成。在该情况下,常规的下支撑物201具有许多弯曲部分q。所以,难以确保尺寸精度,并且上支撑物202的垫衬附接表面的倾斜角的偏转或变化增加。结果,在垫衬的短边侧方向(图2中的横向方向)的夹区N的宽度在垫衬的纵向方向上可极大地改变。
因此,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90,其中可确保尺寸精度以使沿着垫衬的纵向方向夹区N的宽度保持不变。如在图2和7中所图解的,附接孔53在固定至装置的主体的右侧板和左侧板52上形成以便面向彼此,并且支承部件90的两端与附接孔53接合以整体地固定支承部件90。
两端被右侧板和左侧板52支承的支承部件90配置为在纵向方向上在其主区域处整体支承垫衬80,如在图7中所图解的,并且作为双支承梁接收经由定影带60从加压辊70施加至垫衬80的压制力Pr。
如在图8A和8B中所图解的,支承部件90通过将在一侧上设置的无弯曲的平板上支撑物91、弯曲板下支撑物92、和平板右手垂直支撑物93——当从侧面观察时为三角形形状(见图8A)——结合整体地形成。在相对侧上的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重叠端——其为远离垫衬80(夹区形成部件)的一侧上的部分,通过模锻托架(销钉)904被模锻。
此外,在其中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彼此分离的状态中,经由接合突出部件905,垫衬80侧上的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末端邻接至平板右手垂直支撑物93、与平板右手垂直支撑物93接合和模锻至平板右手垂直支撑物93(如图8B中的粗体线所指示的)。
具体而言,如在图7、8A和8B中所图解的,多个接合突出部件905从垫衬侧上的两块板——即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末端突出,使得接合突出部件905沿着垫衬80的纵向方向间断地布置成行。如在图8A中所图解的,右手垂直支撑物93包括多个矩形通孔h1和h2,其沿着垂直于图中纸张的方向以线性方式在面向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位置处布置。此外,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接合突出部件905被插入矩形通孔h1和h2中并且与其接合,从而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接合突出部件905在多个位置处被装配至右手垂直支撑物93。在该状态中,进行组装使得接合突出部件905的上表面k1和k2和右手垂直支撑物93的上表面形成单一表面,并且各自的矩形连接区域被模锻和整体地连接(如图8B中的粗体线所指示的)。
换句话说,作为具有垂直面的板的右手垂直支撑物93具有以两条平行线布置的矩形通孔h1和h2,并且在两块板的末端处的接合突出部件905被装配至矩形通孔h1和h2。
如上所述,在两块板的末端处的接合突出部件905被装配至右手垂直支撑物93的矩形通孔h1和h2并且与其整合,并且在该状态中,在末端处的加压端面可用作支承垫衬80的平面,和支承部件90可用作支承垫衬80的支柱(leg)。此外,右手垂直支撑物93的主要部分是平板,并且该形状的加工精度可容易地被确保;所以,夹区的位置精度可容易地被确保。
上支撑物91在其整个区域中具有平行于负载Pr的方向的表面f1。下支撑物92在垫衬80侧的末端和相对侧的重叠端上具有平行于负载Pr的方向的表面f2,并且在其中间部分具有倾斜面。在垫衬80侧的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末端彼此平行,并且以直角连接至右手垂直支撑物93。相对侧上的重叠端具有沿着负载Pr的方向的平行表面f1和f2,并且与模锻托架904模锻在一起。
同时,至少单板,即上支撑物91,是具有最简单形式的平板;所以,可能形成可更容易确保夹区的位置精度的支承部件90。
如上所述,形成支承部件90使得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重叠并且在相对侧上的重叠端处整体地连接(在图2中的左侧)。此外,在垂直于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右手垂直支撑物93上的支撑物间(inter-stay)的方向(图2中的垂直方向)的两部分中的多个位置处进行模锻(如图8B中的粗体线所指示)。
在该情况下,支承部件90的两块板的每一块在短边方向的端部间(inter-end)长度设为不变。以此方式,支承部件90以简单的形状形成,其中两块板——即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每一块在短边方向的端部间长度L1设为不变(图2中的横向方向),从而可能改进支承部件90的组装精度。尤其,可能完全确保组装精度和连接刚性,从而作为双支承梁,可能完全确保几何精度以防止弯曲偏转。所以,可能完全防止在组装时由支承部件90支承的垫衬80的位移。
此外,在支承部件90中,不但两块板即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多块板)被连接,而且具有垂直于通过加压机构施加的负载的垂直面的右手垂直支撑物93(板)被连接。所以,可能形成支承部件90,其中作为在垂直于负载Pr的方向具有垂直面的板的右手垂直支撑物93具有高的几何强度,从而可能防止由于支承部件90的偏转造成的夹区宽度n的非均匀性。
此外,支承部件90的两块板——即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通过模锻被连接在一起。所以,可能以低成本连接两块板,即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
如在图2中所图解的,垫衬80被覆盖在支承部件90的右手垂直支撑物93上并且整体地连接至其,并且在该状态下,垫衬80起接收由加压辊70经由定影带施加的压制力Pr的作用。
在该情况下,支承部件90的两端被装配至附接孔53。在该状态下,来自垫衬80的负载施加位置g1(见图2)的压制力Pr被施加至垫衬80侧的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末端,并且压制力Pr从相对侧上的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的重叠端被传输至附接孔53的负载接收位置g2。在该情况下,即使垫衬80接收来自加压辊70经由定影带的压制力Pr,因为支承部件90具有足够的刚性,可能防止垫衬80的位置偏差或弯曲偏转。
尤其,与由加压机构施加的负载Pr方向平行的表面f1和f2设置在相对侧的重叠端上,在该重叠端处的两块板,即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连接在一起。表面f1和f2也设置在垫衬80侧上接触末端部分的接触部分附近。在该状态下,设置在与表面f1和f2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右手垂直支撑物93并且简化形状,从而可确保组装精度并且可改善刚性。在这点上,可能确保沿着纵向方向的恒定夹区宽度的精度,如夹区形成部件的尺寸精度,同时保持强度。所以,加压辊70和垫衬80之间的夹区宽度沿着垫衬80的纵向方向设置为恒定的,从而可能解决高速旋转时的热量不足或变化,并且确保高的定影质量——甚至在高生产成像装置中。
此外,支承部件90充分确保强度,保持小的体积,并且具有简单的结构。所以,在使用定影带60的构造中,卤素加热器61可加热整个带。在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承部件90的定影设备50中,可能降低从加热待机状态的首张打印时间,解决在高速旋转时的热量不足,并且确保高定影质量——甚至在高生产成像装置中。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如在图10中所图解的定影设备50a,并且可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那些相同的有利作用。定影设备50a与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于其包括与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90不同形状的修改的支承部件90a,并且其他配置与实施方式的那些配置相同;所以,不再重复相同的说明。配置修改的支承部件90a使得其两端被装配至附接孔53,和第一支撑物91a和第二支撑物92a从侧面观察时,组装成X-形状。第一支撑物91a和第二支撑物92a的表面f1和f2在其两端和中间部分与负载Pr的方向平行,并且中间部分与模锻托架(铆钉销)904a整合一起。如上述相同的接头部分设置在纵向方向(垂直于图的纸张的方向)上的在多个位置处。此外,第一支撑物91a和第二支撑物92a二者的接合突出部件905a被装配至垫衬80侧上的相对矩形通孔h3并且在各自表面的相对位置处模锻。
在该状态下,来自垫衬80侧上的负载施加位置g1的压制力Pr从右手垂直支撑物93a施加至第一支撑物91a和第二支撑物92a,并且压制力Pr从相对侧上的各自分离末端传输至附接孔53的两个负载接收位置g2。在该情况下,即使来自加压辊70的压制力Pr施加至垫衬80,因为支承垫衬80的修改的支承部件90a具有足够的刚性,可能防止垫衬80的位置偏差或弯曲偏转,能够防止夹区宽度的变化。
在该情况下,可能以如在图10中所图解的分布方式设置卤素加热器61a’和61b’作为修改的支承部件90a上方和下方的热源。实施方式的中央加热器61a和末端加热器61b可用作该实例的卤素加热器。根据情况,可能通过设置单个卤素加热器来简化构造。
尽管剖面环形的支架51用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定影设备中,但是可能通过沿着定影带的内圆周壁上的旋转轨迹R1设置多个薄片形支架51b而简化形状,以可旋转地支撑定影带,如在图11中所图解的。即使在该情况下,可获得与实施方式的那些相同的有利作用。
在图2中图解的定影设备50中,支承部件90的上支撑物91和下支撑物92在垫衬80侧上的末端部分和相对侧的重叠端处通过使用模锻托架904而被模锻在一起,并且垫衬80侧上的末端部分邻接并且模锻至右手垂直支撑物93。上支撑物91、下支撑物92和右手垂直支撑物93可代替模锻被焊接一起。在该情况下,可能改善支承部件90的接头的强度,从而可产生较少可能偏转的支承部件90。
根据如上述作为彩色打印机的成像装置10,通过使用定影设备50,可能使用能够确保精度和降低加工难度的支承部件90。所以,可能以更低的成本稳定夹区的位置精度,能实现能够实现与定影设备50的那些相同的有利作用的成像装置。
例如,尽管本发明应用的定影设备安装在为彩色打印机的成像装置中,但是成像装置不限于上述类型,并且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成像装置。此外,本发明应用的成像装置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多个复印机、传真机等机构的多功能外围设备。此外,本发明应用的成像装置可以是用于形成电学电路的成像装置,或用于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形成预定图像的成像装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有利作用是源自公开技术的优选的有利作用,并且不限于本文所述的那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连接两个或更多个板在一起以实现简单的形状来配置夹区支承部件,从而可能确保精度,同时保持强度。所以,可能通过夹区支承部件容易地确保夹区的位置精度。
尽管为了完整和清楚的公开已经参考具体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所附的权利要求并不因此受限,而是应解释为体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公平地落在本文所提出的基础教导内的所有修改和可选构造。

Claims (8)

1.一种定影设备,其包括:
环状定影带;
定影带支架,其保持所述定影带的两端;
加压部件,其与所述定影带的外圆周表面接触;
夹区形成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定影带内侧,并且通过经由所述定影带与所述加压部件接触形成夹区;
夹区支承部件,其支承所述夹区形成部件;
侧板,将所述定影带支架和所述夹区支承部件固定至其;和
加压机构,其使所述加压部件经由所述定影带压制在所述夹区形成部件上,其中
所述夹区支承部件包括至少两块板,
所述两块板在所述两块板与所述夹区形成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分附近彼此分离,
所述两块板的每一块的至少一部分是平行于通过所述加压机构施加的负载的方向的平面,
在远离所述接触部分的一侧上的所述两块板的部分被连接在一起,
所述两块板的一块是平板,和
所述两块板的另一块在接近所述夹区形成部件的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具有平行于所述负载的方向的表面,并且在其中间部分具有倾斜面,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并且位于所述两块板连接在一起的部分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设备,其中在所述两块板的每一块的短边方向上,所述夹区支承部件的所述两块板的每一块的端部间长度是不变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设备,其中除了所述两块板以外,所述夹区支承部件进一步包括具有垂直于由所述加压部件施加的负载的方向的垂直面的板,并且其连接至所述两块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设备,其中所述夹区支承部件的板通过冲压钢铁板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影设备,其中具有所述垂直面的所述板具有将所述两块板的末端部分装配至其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设备,其中所述夹区支承部件的两块板被模锻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设备,其中所述夹区支承部件的板被焊接在一起。
8.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设备。
CN201510398254.8A 2014-07-10 2015-07-08 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Active CN1053199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2602A JP6347163B2 (ja) 2014-07-10 2014-07-10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42602 2014-07-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918A CN105319918A (zh) 2016-02-10
CN105319918B true CN105319918B (zh) 2019-10-22

Family

ID=5506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8254.8A Active CN105319918B (zh) 2014-07-10 2015-07-08 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94900B2 (zh)
JP (1) JP6347163B2 (zh)
CN (1) CN105319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57499B2 (en) 2013-03-14 2018-05-01 Translate Bio, Inc. Methods for purification of messenger RNA
US10152006B2 (en) 2015-06-26 2018-12-1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083520A (ja) 2015-10-23 2017-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88302B2 (ja) * 2016-03-03 2021-06-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1643B2 (ja) * 2017-06-05 2021-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919352B2 (ja) 2017-06-12 2021-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6995519B2 (ja) * 2017-07-11 2022-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11174500B2 (en) 2018-08-24 2021-11-16 Translate Bio, Inc. Methods for purification of messenger RNA
JP7127496B2 (ja) * 2018-11-07 2022-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15290B2 (ja) * 2019-02-22 2023-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10996600B2 (en) 2019-03-28 2021-05-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including rotator and belt, such as a fixing unit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06018B2 (ja) * 2019-03-28 2023-07-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255283B2 (ja) 2019-03-28 2023-04-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479996B2 (ja) * 2020-08-27 2024-05-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796941B2 (en) * 2022-03-21 2023-10-24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33480U (zh) * 2013-01-17 2013-08-14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81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5385B2 (ja) 2006-02-28 2012-02-1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7437110B2 (en) 2006-02-13 2008-10-14 Kyocera Mita Corportation Fixing device
JP4818826B2 (ja) 2006-06-19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2620B2 (ja) * 2008-03-10 2012-06-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884B2 (ja) * 2008-10-14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8027B2 (ja) * 2008-12-25 2013-06-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8561B2 (ja) 2009-05-1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33837B2 (ja) * 2009-05-18 2013-07-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886B2 (ja) 2009-09-08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922B2 (ja) 2009-09-28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777B2 (ja) * 2009-11-17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977B2 (ja) 2009-11-30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5189B2 (ja) 2010-02-0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776B2 (ja) 2010-02-12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4981B2 (ja) 2010-02-25 2014-08-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5365B2 (ja) * 2010-02-26 2012-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531676B2 (ja) 2010-03-03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09936B2 (ja) 2010-03-03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3386B2 (ja) 2010-03-10 2014-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278B2 (ja) * 2010-03-10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634B2 (ja) 2010-03-11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7953B2 (ja) * 2010-03-15 2014-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591A (ja) 2010-03-16 2011-09-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7183A (ja) 2010-03-18 2011-10-0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906B2 (ja) 2010-03-18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526B2 (ja) 2010-03-18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7045B2 (ja) 2010-03-1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34910B2 (ja) * 2010-04-22 2013-11-0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721B2 (ja) 2010-05-07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453316B1 (en) 2010-11-12 2021-03-2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625865B2 (ja) 2010-12-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25545B2 (ja) 2011-01-11 2015-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3151B2 (ja) * 2011-08-17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11B2 (ja) 2011-12-28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325B2 (ja) 2011-12-28 2016-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524B2 (ja) * 2012-01-13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428B2 (ja) 2012-01-31 2015-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1B2 (ja) 2012-02-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857A (ja) 2012-03-22 2013-09-3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94061B2 (ja) * 2012-05-31 2017-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52106B2 (en) 2012-08-31 2015-10-06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5737531B2 (ja) 2012-09-14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46833B2 (en) * 2012-09-14 2015-06-02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9046838B2 (en) 2012-09-14 2015-06-02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49497B2 (ja) * 2012-09-14 2017-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40085118A (ko) * 2012-12-27 2014-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착 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5896306B2 (ja) 2013-03-04 2016-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6437B2 (ja) 2013-03-15 2017-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36815B2 (ja) 2013-03-15 2017-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50107B2 (ja) 2013-03-15 2017-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10267B2 (ja) 2013-03-15 2017-10-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64017B2 (ja) * 2013-10-01 2017-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6581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203133480U (zh) * 2013-01-17 2013-08-14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94900B2 (en) 2016-11-15
US20160011548A1 (en) 2016-01-14
JP2016018161A (ja) 2016-02-01
JP6347163B2 (ja) 2018-06-27
CN105319918A (zh)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9918B (zh) 定影设备和成像装置
US8401448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8428502B2 (en) Belt-typ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US883149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873787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movable fixing device
JP449812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CN101561654B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36503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03885B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86995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friction reducer including a lubricant
JPH04204981A (ja) 加熱装置
JP2020201385A (ja)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52957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fixing device
US9086665B2 (en) Fix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625282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475034A (zh) 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7797424A (zh) 定影装置
JP39128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6007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35887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35171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heating portion with rigidity adjusting portion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5781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2039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76576A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83218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