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5117A - 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05117A CN105305117A CN201510292944.5A CN201510292944A CN105305117A CN 105305117 A CN105305117 A CN 105305117A CN 201510292944 A CN201510292944 A CN 201510292944A CN 105305117 A CN105305117 A CN 1053051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splicing ear
- fixed terminal
- towards
- overloo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结合时抑制连接端子破损的情况的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第1固定端子的外周面在从第1方向俯视时在第1角部包括朝向第2方向的一侧的第1面以及朝向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2面,在第2角部包括朝向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第3面以及朝向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4面,第2固定端子的内周面在从第1方向俯视时在第1角部包括朝向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第5面以及朝向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6面,在第2角部包括朝向第2方向的一侧的第7面以及朝向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8面,若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结合,第1面~第4面则分别与第5面~第8面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更特定而言,涉及用于高频信号的传输的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有关现有的连接器组件的发明,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第1连接器具备第1壳体、多个第1端子以及两个第1加强件。第1壳体例如是由树脂制成并具有长方形的板状部件。多个第1端子沿第1壳体的两条长边设置。两个第1加强件设置于第1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
以上那样的第1连接器用作与第2连接器结合。而且,第1端子与信号电位或者接地电位连接,第1加强件与接地电位连接。另外,两个第1加强件通过分别与第2连接器进行卡合,而对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结合进行保持。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第1连接器中,存在第1端子破损的担忧。更详细而言,第1连接器借助两个第1加强件与第2连接器卡合。两个第1加强件位于第1壳体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因此,在使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结合时,通过两个第1加强件与第2连接器接触,而进行第1壳体的长边方向的定位。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第1连接器中,第1加强件并不有助于第1壳体的短边方向的定位。因此,第1壳体的短边方向的定位通过第1端子与第2连接器的第2端子的接触来进行。因此,在进行定位时,由于第1端子与第2端子相互摩擦,所以对于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施加大的力。其结果是,存在第1端子破损的担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96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结合时抑制连接端子破损的情况的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连接器组件具备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连接器包括:分别具有第1接触部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和与接地电位连接的第1固定端子,上述第2连接器包括:分别具有第2接触部的多个第2连接端子;和与接地电位连接的第2固定端子,若上述第1连接器与上述第2连接器结合,上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与上述多个第2连接端子则分别在上述第1接触部与上述第2接触部接触,上述多个第1接触部以及上述多个第2接触部在从第1方向俯视时被长方形的环包围,上述环具有位于第2方向的一侧且与该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1角部、以及位于该第2方向的另一侧且该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角部,上述第1固定端子的外周面在从上述第1方向俯视时在上述第1角部包括朝向上述第2方向的一侧的第1面以及朝向上述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2面,在上述第2角部包括朝向上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第3面以及朝向上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4面,上述第2固定端子的内周面在从上述第1方向俯视时在上述第1角部包括朝向上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第5面以及朝向上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6面,在上述第2角部包括朝向上述第2方向的一侧的第7面以及朝向上述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8面,在上述第1连接器与上述第2连接器结合时,上述第1面~上述第4面分别与上述第5面~上述第8面接触。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第1连接器是与具备多个第2连接端子和第2固定端子的第2连接器结合的第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第1连接端子;和与接地电位连接的第1固定端子,若上述第1连接器与上述第2连接器结合,上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则分别在第1接触部与上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上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的上述第1接触部在从第1方向俯视时被长方形的环包围,上述环具有位于第2方向的一侧且与该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1角部、以及位于该第2方向的另一侧且该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角部,上述第1固定端子的外周面在从上述第1方向俯视时在上述第1角部包括朝向上述第2方向的一侧的第1面以及朝向上述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2面,在上述第2角部包括朝向上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第3面以及朝向上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4面,在上述第1连接器与上述第2连接器结合时,上述第1面~上述第4面分别与上述第2固定端子接触。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结合时抑制连接端子破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母连接器10的外观立体图。
图2A是从上侧观察母连接器10的图。
图2B是从下侧观察母连接器10的图。
图2C是从前侧观察母连接器10的图。
图3A是固定端子12的外观立体图。
图3B是从上侧观察固定端子12的图。
图4是绝缘性部件16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连接端子14a~14c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制造过程中的母连接器10的立体图。
图7是制造过程中的母连接器10的立体图。
图8是制造过程中的母连接器10的立体图。
图9是制造过程中的母连接器10的立体图。
图10是公连接器50的外观立体图。
图11A是在嵌合方向从母连接器10侧朝向公连接器50侧、即从下侧观察公连接器50的图。
图11B是从上侧俯视公连接器50的图。
图11C是从前侧观察公连接器50的图。
图12A是固定端子52的外观立体图。
图12B是从下侧观察固定端子52的图。
图13是绝缘性部件56的外观立体图。
图14是连接端子54a~54c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制造过程中的公连接器50的立体图。
图16是制造过程中的公连接器50的立体图。
图17是制造过程中的公连接器50的立体图。
图18A是连接器组件100的外观立体图。
图18B是从上侧俯视连接器组件100的图。
图18C是从前侧观察连接器组件100的图。
图18D是图18C的连接器组件100的D-D的剖面构造图。
图18E是图18C的连接器组件100的E-E的剖面构造图。
图19A是从前侧俯视连接器组件100的图。
图19B是图19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A-A的剖面构造图。
图19C是图19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H-H的剖面构造图。
图20A是从前侧观察连接器组件100的图。
图20B是图20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B-B的剖面构造图。
图20C是图20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G-G的剖面构造图。
图21A是从前侧观察连接器组件100的图。
图21B是图21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C-C的剖面构造图。
图21C是图21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F-F的剖面构造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母连接器;12、52…固定端子;14a~14c、54a~54c…连接端子;16、56…绝缘性部件;20、62a~62c…下部;21、61…主体部;22a~22d、60…上部;24a、24b、64a、64b…突起部;26、30a~30c、70a~70c…连接部;32a~32c、72a~72c…接触部;50…公连接器;100…连接器组件;Ga~Gd…凹部;Pa~Pd…凸部;S1~S8、S11~S18…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公连接器、母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进行说明。
(母连接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连接器组件的母连接器(第1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母连接器10的外观立体图。图2A是在嵌合方向上从公连接器50侧朝向母连接器10侧、即从上侧俯视母连接器10的图。图2B是从下侧观察母连接器10的图。图2C是从前侧观察母连接器10的图。图3A是固定端子12的外观立体图。图3B是从上侧俯视固定端子12的图。图4是绝缘性部件16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连接端子14a~14c的外观立体图。
以下,将图1的环状的固定端子12的中心轴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第1方向)。另外,在从上侧俯视母连接器10时,将具有长方形的固定端子12的长边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第3方向),将短边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第2方向)。
母连接器10例如安装于电路板、挠性布线上,如图1以及图2A~图2C所示,具备固定端子12、连接端子14a~14c以及绝缘性部件16。
固定端子12是与接地电位连接的导体,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将长方形的环的一部分切开的形状。长方形的大致环的长边沿左右方向延伸,长方形的大致环的短边沿前后方向延伸。固定端子12通过对一块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而制成,例如由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
固定端子12包括:主体部21、突起部24a、24b以及连接部26。主体部21具有下部20以及上部22a~22d。下部20是围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的周围的带状的导体,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将长方形的环的一部分切开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部20具有将前侧的长边的一部分切开的形状。其中,下部20具有:右侧的短边、左侧的短边、后侧的长边以及前侧的长边的一部分。即,下部20具有沿长方形的大致环的四条边的部分。另外,下部20的四个角被圆角加工。
上部22a连接于下部20的左后的角上,构成主体部21的上端。另外,上部22a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L字型。其中,上部22a的角被圆角加工。而且,上部22a的内周面包括朝向前上侧的面S11以及朝向右上侧的面S12。此外,面S11与面S12构成凸状的曲面。
另外,面S11与面S12相对于下部20朝向长方形的环的内侧突出。由此,在主体部21的内周面中的左后的角设置有凸部Pa。
上部22b连接于下部20的右后的角上,构成主体部21的上端。另外,上部22b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L字型。其中,上部22b的角被圆角加工。而且,上部22b的内周面包括朝向前上侧的面S13以及朝向左上侧的面S14。此外,面S13与面S14构成凸状的曲面。
另外,面S13与面S14相对于下部20朝向长方形的大致环的内侧突出。由此,在主体部21的内周面中的右后的角设置有凸部Pb。
上部22c连接于下部20的左前的角上,构成主体部21的上端。另外,上部22c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L字型。其中,上部22c的角被圆角加工。而且,上部22c的内周面包括朝向后上侧的面S15以及朝向右上侧的面S16。此外,面S15与面S16构成凸状的曲面。
另外,面S15与面S16相对于下部20朝向长方形的环的内侧突出。由此,在主体部21的内周面中的左前的角设置有凸部Pc。
上部22d连接于下部20的右前的角上,构成主体部21的上端。另外,上部22d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L字型。其中,上部22d的角被圆角加工。而且,上部22d的内周面包括朝向后上侧的面S17以及朝向左上侧的面S18。此外,面S17与面S18构成凸状的曲面。
另外,面S17与面S18相对于下部20朝向长方形的大致环的内侧突出。由此,在主体部21的内周面中的右前的角设置有凸部Pd。
突起部24a与下部20的左侧的短边的下端连接,相对于下部20朝向右侧被折弯。突起部24b与下部20的右侧的短边的下端连接,相对于下部20朝向左侧被折弯。因此,突起部24a、24b在从上侧俯视时朝向长方形的环的内侧突出。
连接部26与下部20的后侧的长边的下端连接,相对于下部20朝向后侧被折弯。
绝缘性部件16是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八边形的模块,例如由液晶聚合物等绝缘性树脂制成。绝缘性部件16对固定端子12以及连接端子14a~14c进行保持。在绝缘性部件16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G1~G3。槽G1~G3从左侧向右侧依次排列。槽G1~G3沿上下方向贯通绝缘性部件16。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绝缘性部件16在从上侧俯视时被主体部21包围。另外,突起部24a、24b的前端刺入绝缘性部件16。即,绝缘性部件16仅在突起部24a、24b对固定端子12进行保持。由此,在从上侧俯视时,在主体部21与绝缘性部件16之间设置有间隙。连接端子与信号电位连接是指以向连接端子传输信号的方式进行导线连接。
连接端子14a~14c分别是与信号电位或者接地电位连接的导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左右方向的两端的连接端子14a、14c是被施加信号的信号端子。另外,连接端子14b是与接地电位连接的接地端子。由此,在连接端子14a~14c中,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交替配置。如图5所示,连接端子14a~14c通过将一根棒状的导体折弯加工而制成,例如由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连接端子14a~14c包括连接部30a~30c以及接触部32a~32c。
接触部32a~32c在从右侧观察时具有上侧开口的U字型。另外,接触部32a~32c的上后侧的端部稍微向后侧被折弯。接触部32a~32c的上前侧的端部稍微向前侧被折弯。连接部30a~30c分别与接触部32a~32c的上前侧的端部连接。连接部30a~30c分别在从右侧观察时具有L字型,并从接触部32a~32c的上前侧的端部朝向下侧延伸之后,朝向前侧延伸。即,连接端子14a~14c分别在从上侧俯视时从接触部32a~32c朝向前侧延伸。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连接端子14a~14c分别安装于槽G1~G3。具体而言,连接端子14a~14c分别从下侧向槽G1~G3插入。由此,连接端子14a~14c的接触部32a~32c在从上侧俯视时在长方形的环的内部从左侧向右侧依次排列成一列。
另外,连接端子14a~14c的连接部30a~30c在绝缘性部件16的下侧向前侧突出。此处,固定端子12在从上侧俯视时前侧的长边的一部分被切开。而且,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连接端子14a~14c在从上侧俯视时经由固定端子12被切开的部分向长方形的环(即,固定端子12)外侧被拉出。
另外,在从下侧观察时,如图2B所示,下部20与连接端子14a的最短距离D1、和突起部24a与连接端子14a的最短距离D2实际上相等。同样,下部20与连接端子14c的最短距离D1、和突起部24b与连接端子14c的最短距离D2实际上相等。此外,连接端子14a与连接端子14b的距离D3以及连接端子14b与连接端子14c的距离D3、和最短距离D1、D2实际上相等。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母连接器10安装于电路板。具体而言,通过焊接而将突起部24a、24b、连接部26以及连接部30a~30c连接在设置于电路板的接地电极。
(母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母连接器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图9是制造过程中的母连接器10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6所示,准备固定端子12。固定端子12例如通过将磷青铜等铜系材料折弯加工而制成。
接下来,如图7所示,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型绝缘性部件16。此时,以将固定端子12的突起部24a、24b的前端埋入绝缘性部件16的方式配置固定端子12,并将绝缘性部件16与固定端子12嵌件成型为一体。
接下来,如图8以及图9所示,将连接端子14a~14c分别从下侧插入槽G1~G3,从而将其安装到绝缘性部件16。应予说明,连接端子14a~14c不与绝缘性部件16成型为一体。因此,连接端子14a~14c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而稍微变形。通过以上的工序,完成母连接器10。
(公连接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对连接器组件的公连接器(第2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公连接器50的外观立体图。图11A是在嵌合方向上从母连接器10侧朝向公连接器50侧、即从下侧俯视公连接器50的图。图11B是从上侧俯视公连接器50的图。图11C是从前侧观察公连接器50的图。图12A是固定端子52的外观立体图。图12B是从下侧观察固定端子52的图。图13是绝缘性部件56的外观立体图。图14是连接端子54a~54c的外观立体图。
以下,将图10的公连接器50与母连接器10嵌合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其中,在图10中,与图1相比上下方向在纸面上进行了反转。另外,在从下侧观察公连接器50时,将长边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短边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其中,在图10中,与图1相比前后方向也纸面上进行了反转。即,图10的纸面上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轴是使图1的纸面上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轴以左右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180度而成的。
公连接器50例如安装于电路板、挠性布线上,如图10以及图11A~图11C所示,具备固定端子52、连接端子54a~54c以及绝缘性部件56。
固定端子52是与接地电位连接的导体,如图12A以及图12B所示,在从下侧观察时,具有将长方形的环的一部分切开的形状。具有长方形的固定端子52的长方形的大致环的长边沿左右方向延伸,长方形的大致环的短边沿前后方向延伸。固定端子52通过对一块金属板实施折弯加工而制成,例如由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
固定端子52包括:主体部61、突起部64a、64b以及连接部66。主体部61具有上部60以及下部62a~62d。上部60是围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的周围的带状的导体,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将长方形的环的一部分切开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60具有将后侧的长边的一部分切开的形状。其中,上部60具有:右侧的短边、左侧的短边、前侧的长边以及后侧的长边的一部分。即,上部60具有沿长方形的大致环的四条边的部分。另外,上部60的四个角被圆角加工。
另外,如图12A所示,在上部60的外周面且在四个角分别设置有凹部Ga~Gd(未图示凹部Gc)。更详细而言,在上部60的外周面的左后的角设置有凹部Ga。在上部60的外周面的右后的角设置有凹部Gb。在上部60的外周面的左前的角设置有凹部Gc。在上部60的外周面的右前的角设置有凹部Gd。
下部62a连接于上部60的左后的角下,构成主体部61的下端。另外,下部62a在从下侧观察时具有将两条1/4的圆弧组合而成的椭圆形状。而且,下部62a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后下侧的面S1以及朝向左下侧的面S2。此外,面S1与面S2构成一个凸状的曲面。
下部62b连接于上部60的右后的角下,构成主体部61的下端。另外,下部62b在从下侧观察时具有将两条1/4的圆弧组合而成的椭圆形状。而且,下部62b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后下侧的面S3以及朝向右下侧的面S4。此外,面S3与面S4构成一个凸状的曲面。
下部62c连接于上部60的左前的角下,构成主体部61的下端。另外,下部62c在从下侧观察时具有将两条1/4的圆弧组合而成的椭圆形状。而且,下部62c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前下侧的面S5以及朝向左下侧的面S6。此外,面S5与面S6构成一个凸状的曲面。
下部62d连接于上部60的右前的角下,构成主体部61的下端。另外,下部62d在从下侧观察时具有将两条1/4的圆弧组合而成的椭圆形状。而且,下部62d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前下侧的面S7以及朝向右下侧的面S8。此外,面S7与面S8构成一个凸状的曲面。
突起部64a与上部60的左侧的短边的上端连接,相对于上部60朝向右侧被折弯。突起部64b与上部60的右侧的短边的上端连接,相对于上部60朝向左侧被折弯。因此,突起部64a、64b在从上侧俯视时朝向长方形的大致环的内侧突出。
连接部66与上部60的前侧的长边的上端连接,相对于上部60朝向前侧被折弯。
绝缘性部件56是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八边形状的模块,例如由液晶聚合物等绝缘性树脂制成。绝缘性部件56对固定端子52以及连接端子54a~54c进行保持。在绝缘性部件56的下表面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条状的突起57。此外,在突起57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G11~G13。槽G11~G13从左侧向右侧依次排列。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绝缘性部件56在从上侧俯视时被主体部61包围。另外,突起部64a、64b的前端刺入绝缘性部件56。即,绝缘性部件56仅在突起部64a、64b对固定端子52进行保持。由此,在从上侧俯视时,在主体部61与绝缘性部件56之间设置有间隙。
连接端子54a~54c分别是与信号电位或者接地电位连接的导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左右方向的两端的连接端子54a、54c是进行了信号连接的信号端子。另外,连接端子54b是连接有接地电位的接地端子。由此,在连接端子54a~54c中,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交替配置。连接端子54a~54c如图14所示地通过将一根棒状的导体折弯加工而制成,例如由磷青铜等铜系材料制成。连接端子54a~54c包括连接部70a~70c以及接触部72a~72c。
接触部72a~72c在从右侧观察时具有上侧开口的U字型。连接部70a~70c分别与接触部72a~72c的上后侧的端部连接。连接部70a~70c分别在从右侧观察时具有直线状,从接触部72a~72c的上后侧的端部朝向后侧延伸。即,连接端子54a~54c分别在从下侧观察时从接触部72a~72c朝向后侧延伸。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连接端子54a~54c分别安装于槽G11~G13。具体而言,连接端子54a~54c分别以连接部70a~70c的后端以及接触部72a~72c的外周面从绝缘性部件56露出的方式安装于绝缘性部件56。由此,连接端子54a~54c的接触部72a~72c在从下侧观察时在长方形的环的内部从左侧向右侧依次排列成一列。
另外,连接端子54a~54c的连接部70a~70c在绝缘性部件56的下侧向后侧突出。此处,固定端子52在从上侧俯视时后侧的长边的一部分被切开。而且,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连接端子54a~54c在从上侧俯视时经由固定端子52被切开的部分向长方形的环(即,固定端子52)的外侧被拉出。
另外,在从上侧俯视时,如图11B所示,上部60与连接端子54a的最短距离D11、和突起部64a与连接端子54a的最短距离D12实际上相等。同样,上部60与连接端子54c的最短距离D11、和突起部64b与连接端子54c的最短距离D12实际上相等。此外,连接端子54a与连接端子54b的距离D13以及连接端子54b与连接端子54c的距离D13、和最短距离D11、D12实际上相等。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公连接器50安装于电路板。具体而言,通过焊接而将突起部64a、64b、连接部66以及连接部70a~70c连接在设置于电路板的接地电极。
(公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公连接器5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5~图17是制造过程中的公连接器50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15所示,准备固定端子52。固定端子52例如通过将磷青铜等铜系材料折弯加工而制成。
接下来,如图16所示,将连接端子54a~54c配置于固定端子52内。
接下来,如图17所示,通过注塑成型成型绝缘性部件56。此时,以将固定端子52的突起部64a、64b的前端埋入绝缘性部件56,并且将连接端子54a~54c的一部分埋入绝缘性部件56的方式,将绝缘性部件56与固定端子52以及连接端子54a~54c嵌件成型为一体。连接端子54a~54c由于与绝缘性部件16成型为一体,所以能够几乎不变形。通过以上的工序,完成公连接器50。
(连接器组件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连接器组件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8A是连接器组件100的外观立体图。图18B是从上侧俯视连接器组件100的图。图18C是从前侧观察连接器组件100的图。图18D是图18C的连接器组件100的D-D的剖面构造图。图18E是图18C的连接器组件100的E-E的剖面构造图。
连接器组件100具备母连接器10以及公连接器50,进行电路板间的高频信号(6GHz左右)的传输的中转。如图18A~图18E所示,在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结合时,公连接器50的固定端子52从上侧插入母连接器10的固定端子12。母连接器10的下部20的内周面在从上侧俯视时形成为比公连接器50的上部60的外周面稍小。因此,固定端子52的上部60的外周面与固定端子12的下部20的内周面压接。此外,凸部Pa~Pd分别相对于凹部Ga~Gd卡合。由此,固定端子12、52对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结合进行保持。
另外,连接端子54a~54c的接触部72a~72c分别插入连接端子14a~14c的接触部32a~32c。具体而言,接触部72a~72c分别经由接触部32a~32c的朝向上侧的各个开口从上侧插入接触部32a~32c。如上所述,绝缘性部件16不与接触部32a~32c成型为一体。因此,接触部32a~32c分别能够在将接触部72a~72c插入时发生弹性变形而稍微沿前后方向扩大。由此,接触部32a~32c的内周面分别与接触部72a~72c的外周面压接。
如以上那样,若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结合,则连接端子14a与连接端子54a在接触部32a、72a接触。另外,若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结合,则连接端子14b与连接端子54b在接触部32b、72b接触。另外,若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结合,则连接端子14c与连接端子54c在接触部32c、72c接触。
另外,若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结合,则固定端子12与固定端子52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包围接触部32a~32c、72a~72c的长方形的环。更详细而言,固定端子12的主体部21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将长方形的环的前侧的长边的一部分切开的形状。另一方面,固定端子52的主体部61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将长方形的环的后侧的长边的一部分切开的形状。即,以在从上侧俯视时不重叠的方式将固定端子12中切开的部分与固定端子52中切开的部分设置于不同的位置。因此,若固定端子52插入固定端子12,则固定端子12以及固定端子52构成长方形的环。而且,接触部32a~32c在从上侧俯视时在长方形的环的内部从左侧向右侧依次排列成一列。接触部72a~72c在从上侧俯视时在长方形的环的内侧从左侧向右侧依次排列成一列。
(公连接器向母连接器的安装)
以下,参照附图对公连接器50向母连接器10的安装进行说明。图19A是从前侧观察连接器组件100的图。图19B是图19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A-A的剖面构造图。图19C是图19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H-H的剖面构造图。图20A是从前侧观察连接器组件100的图。图20B是图20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B-B的剖面构造图。图20C是图20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G-G的剖面构造图。图21A是从前侧俯视连接器组件100的图。图21B是图21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C-C的剖面构造图。图21C是图21A的连接器组件100的F-F的剖面构造图。
优选从母连接器10的正上方使公连接器50下降,并将其插入母连接器10。其中,有时也存在从偏离母连接器10的正上方的位置使公连接器50下降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0中,即便是这样从偏离母连接器10的正上方的位置使公连接器50下降的情况,也能够将公连接器50插入母连接器10。以下,如图19A~图19C所示,举从相对于母连接器10向后侧偏离的位置使公连接器50下降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若从图19A~图19C所示的状态使公连接器50下降,则如图20A~图20C所示,上部22a、22b的面S11、S13(参照图3B)分别与下部62a、62b的面S1、S3(参照图12B)接触。面S11、S13具有朝向后上侧的凸状的曲面。另外,面S1、S3具有朝向前下侧的凸状的曲面。因此,若使公连接器50进一步下降,则公连接器50在面S11、S13上滑动并向前下侧移动。其结果是,如图21A~图21C所示,使公连接器50位于母连接器10的正上方。然后,通过使公连接器50进一步下降,而如图18C~图18E所示地将公连接器50插入母连接器10。
应予说明,即便是从相对于母连接器10向前侧偏离的位置使公连接器50下降的情况、从相对于母连接器10向右侧偏离的位置使公连接器50下降的情况、以及从相对于母连接器10向左侧偏离的位置使公连接器50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相同的理由将公连接器50插入母连接器10。
(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0,能够提高抗噪性。更详细而言,若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结合,则固定端子12与固定端子52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包围接触部32a~32c、72a~72c的环。另外,固定端子12、52与接地电位连接。因此,连接端子14a~14c、54a~54c在前后左右方向被屏蔽。因此,抑制噪声从前后左右方向侵入连接端子14a~14c、54a~54c的情况。从以上说明可知,根据连接器组件100,能够提高抗噪性。
另外,在连接器组件100中,连接端子14a~14c、54a~54c在前后左右方向被屏蔽。因此,根据连接器组件100,能够抑制噪声从前后左右方向从连接端子14a~14c、54a~54c辐射的情况。
另外,根据公连接器50,基于以下的理由,也能够提高抗噪性。更详细而言,固定端子12的下部20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沿包围接触部32a~32c的长方形的环的四条边的部分,并且具有将长方形的环的一部分切开的形状。因此,在公连接器50中,在接触部32a~32c的前后左右方向,存在与接地电位连接的固定端子52。由此,连接端子54a~54c在前后左右方向被屏蔽。因此,抑制噪声从前后左右方向侵入连接端子54a~54c的情况。从以上说明可知,根据公连接器50,能够提高抗噪性。应予说明,基于相同的理由,母连接器10也能够提高抗噪性。
另外,在公连接器50中,连接端子54a~54c在前后左右方向被屏蔽。因此,根据公连接器50,能够抑制连接端子54a~54c向前后左右方向辐射噪声的情况。应予说明,基于相同的理由,母连接器10也能够抑制连接端子14a~14c向前后左右方向辐射噪声的情况。
另外,根据母连接器10、公连接器50以及连接器组件100,能够在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结合时抑制连接端子14a~14c、54a~54c破损的情况。更详细而言,母连接器10的固定端子12具有上部22a、22d。上部22a连接于下部20的左后的角下,构成主体部21的上端。此外,上部22a的内周面包括朝向前上侧的面S11以及朝向右上侧的面S12。上部22d连接于下部20的右前的角上,构成主体部21的上端。此外,上部22d的内周面包括朝向后上侧的面S17以及朝向左上侧的面S18。
另一方面,公连接器50的固定端子52具有下部62a、62d。下部62a连接于上部60的左后的角下,构成主体部61的下端。此外,下部62a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后下侧的面S1以及朝向左下侧的面S2。下部62d连接于上部60的右前的角下,构成主体部61的下端。此外,下部62d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前下侧的面S7以及朝向右下侧的面S8。
若以上那样的公连接器50从上侧插入母连接器10,则面S1与面S11接触,面S2与面S12接触,面S7与面S17接触,面S8与面S18接触。因此,利用面S1、S2、S11、S12进行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前后方向的定位。另外,利用面S7、S8、S17、S18进行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左右方向的定位。即,固定端子12、52十分有助于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定位,连接端子14a~14c、54a~54c不十分有助于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定位。因此,根据母连接器10、公连接器50以及连接器组件100,能够在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结合时抑制连接端子14a~14c、54a~54c破损的情况。
应予说明,固定端子52具有下部62b、62c,固定端子12具有上部22b、22c。因此,也利用上部22b、22c与下部62b、62c进行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定位。因此,根据母连接器10、公连接器50以及连接器组件100,能够在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结合时抑制连接端子14a~14c、54a~54c破损的情况。
另外,根据公连接器50以及连接器组件100,能够容易地制造公连接器50。更详细而言,绝缘性部件56通过向金属模内注塑树脂而成型。因此,在制成绝缘性部件56时,需要利用金属模包围制成绝缘性部件56的空间的周围。其中,绝缘性部件56与固定端子52成型为一体。因此,固定端子52成为妨碍,从而难以配置金属模。
为此,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绝缘性部件56在从上侧俯视时被主体部61包围。另外,绝缘性部件56仅在突起部64a、64b对固定端子52进行保持。由此,在从上侧俯视时,在主体部61与绝缘性部件56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在公连接器50中,能够在间隙配置金属模。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制造公连接器50。另外,在绝缘性部件56与固定端子52成型为一体的情况下,与固定端子52通过铆接而安装于绝缘性部件56的情况相比,高精度地定位绝缘性部件56与固定端子52。应予说明,基于相同的理由,根据母连接器10,能够容易地制造母连接器10。
另外,根据公连接器50以及连接器组件100,容易将连接端子54a~54c的特性阻抗设定为规定的特性阻抗(例如,50Ω)。更详细而言,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绝缘性部件56在从上侧俯视时被主体部61包围。另外,绝缘性部件56仅在突起部64a、64b对固定端子52进行保持。由此,在从上侧俯视时,在主体部61与绝缘性部件56之间设置有间隙。其结果是,在连接端子54a~54c与固定端子52之间存在由具有低介电常数的空气构成的间隙。因此,抑制形成于固定端子52与连接端子54a~54c之间的电容增大的情况,从而抑制连接端子54a~54c的特性阻抗降低的情况。从以上说明可知,根据公连接器50以及连接器组件100,容易将连接端子54a~54c的特性阻抗设定为规定的特性阻抗(例如,50Ω)。应予说明,基于相同的理由,在母连接器10中,也容易将连接端子14a~14c的特性阻抗设定为规定的特性阻抗(例如,50Ω)。
另外,根据公连接器50以及连接器组件100,能够将固定端子52以及连接端子54a~54c形成为共面构造。更详细而言,固定端子52以及连接端子54b与接地电位连接。另一方面,连接端子54a、54c与信号电位连接。由此,在从上侧俯视时,固定端子52位于连接端子54a的左侧,连接端子54b位于连接端子54a的右侧。因此,固定端子52以及连接端子54a、54b具有共面构造。同样,在从上侧俯视时,固定端子52位于连接端子54c的右侧,连接端子54b位于连接端子54c的左侧。因此,固定端子52以及连接端子54b、54c具有共面构造。由于固定端子52以及连接端子54a~54c具有共面构造,从而容易将连接端子54a、54c的特性阻抗设定为规定的特性阻抗。另外,抑制噪声从左右方向侵入连接端子54a、54c的情况、以及噪声沿左右方向从连接端子54a、54c辐射的情况。应予说明,基于相同的理由,即便在母连接器10中,也容易将连接端子14a、14c的特性阻抗设定为规定的特性阻抗。另外,抑制噪声从左右方向侵入连接端子14a、14c的情况、以及噪声沿左右方向从连接端子14a、14c辐射的情况。
另外,根据公连接器50以及连接器组件100,容易使连接端子54a、54c的特性阻抗遍及全长均匀地接近。更详细而言,在从上侧俯视时,如图11B所示,上部60与连接端子54a的最短距离D11、和突起部64a与连接端子54a的最短距离D12实际上相等。此外,连接端子54a与连接端子54b的距离D13、和最短距离D11、D12实际上相等。因此,能够使产生于连接端子54a的单位长度的杂散电容遍及全长均匀地接近。因此,能够使连接端子54a的特性阻抗遍及全长均匀地接近。基于相同的理由,能够使连接端子54c的特性阻抗遍及全长均匀地接近。另外,基于相同的理由,能够使连接端子14a、14c的特性阻抗遍及全长均匀地接近。
另外,在公连接器50中,连接端子54a~54c在从上侧俯视时向环的外部被拉出。由此,容易使端子与连接端子54a~54c接触而进行检查。此外,能够容易地将连接端子54a~54c焊接于电路板的接地电极。基于相同的理由,在母连接器10中,也容易使端子与连接端子14a~14c接触而进行检查。此外,能够容易地将连接端子14a~14c焊接于电路板的接地电极。
另外,在连接器组件100中,抑制信号的干扰。更详细而言,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第1端子与第2端子若相互连接则具有U字型,因此在上下方向相互重叠。因此,由于产生于相互接近的第1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的电容分量或者感应分量,而存在产生信号的干扰的担忧。
另一方面,在连接器组件100中,连接端子14a~14c分别在从上侧俯视时从接触部32a~32c朝向前侧延伸。另外,连接端子54a~54c分别在从上侧俯视时从接触部72a~72c朝向后侧延伸。而且,接触部32a~32c分别与连接端子54a~54c连接。由此,连接端子14a与连接端子54a在前后方向沿一条直线延伸,连接端子14b与连接端子54b在前后方向沿一条直线延伸,连接端子14c与连接端子54c在前后方向沿一条直线延伸。因此,抑制连接端子14a~14c分别与连接端子54a~54c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情况。其结果是,在连接器组件100中,抑制信号的干扰。
另外,在连接器组件100中,容易提高抗噪性。更详细而言,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第1端子与第2端子若相互连接则具有U字型。即,第1端子与第2端子上下配置成两层。因此,在第1壳体的一方的长边附近,难以确保配置用于屏蔽的导体的空间。因此,难以利用用于屏蔽的导体包围第1端子以及第2端子的周围。
另一方面,在连接器组件100中,连接端子14a与连接端子54a在前后方向沿一条直线延伸,连接端子14b与连接端子54b在前后方向沿一条直线延伸,连接端子14c与连接端子54c在前后方向沿一条直线延伸。因此,连接端子14a~14c与连接端子54a~54c不上下配置成两层。因此,能够在连接端子14a~14c的上侧配置固定端子52,在连接端子54a~54c的下侧配置固定端子12。即,在从上侧俯视时,能够利用固定端子12、52包围接触部32a~32c、72a~72c。其结果是,在连接器组件100中,容易提高抗噪性。另外,在连接器组件100中,能够抑制噪声向外部辐射的情况。
另外,在连接器组件100中,由于连接端子14a~14c以及连接端子54a~54c排列成一列,所以能够实现连接器组件100的小型化。另外,由于连接端子14a~14c以及连接端子54a~54c排列成一列,所以间距偏离的影响降低,从而抑制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结合力的变化、嵌合力的变动。
另外,在连接器组件100中,固定端子12、52十分有助于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结合,连接端子14a~14c、54a~54c几乎不会有助于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结合。因此,即便连接端子14a~14c、54a~54c的个数变更,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结合的强度也不会大幅度变动。
另外,在连接器组件100中,在使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结合时,抑制绝缘性部件16、56磨损的情况。更详细而言,在从相对于母连接器10向前后左右方向偏离的位置使公连接器50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固定端子12与固定端子52接触,而进行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对位。在进行对位时,绝缘性部件16与固定端子52不接触,绝缘性部件56与固定端子12不接触。此外,在进行对位时,绝缘性部件16与绝缘性部件56也不接触。其结果是,抑制绝缘性部件16、56磨损的情况。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并不局限于母连接器10、公连接器50以及连接器组件100,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变更。虽将母连接器10设定为第1连接器,将公连接器50设定为第2连接器,但能够将公连接器50设定为第1连接器,将母连接器10设定为第2连接器。
为了进行母连接器10与公连接器50的前后左右方向的定位,只要固定端子12具有上部22a、22d,并且固定端子52具有下部62a、62d即可。即,固定端子12可以不必具有上部22b、22c,固定端子52可以不必具有下部62b、62c。另外,固定端子12具有上部22b、22c,并且固定端子52具有下部62b、62c即可。在该情况下,固定端子12可以不必具有上部22a、22d,固定端子52可以不必具有下部62a、62d。
另外,固定端子12与固定端子52虽在从上侧俯视时具有长方形的环,但也可以具有长方形以外的椭圆形状、长圆形状等的环。
另外,虽在固定端子12与绝缘性部件16之间设置有空间,但也可以在该空间填充相比绝缘性部件16具有更低的相对介电常数的材料。由此,能够提高母连接器10的强度。同样,也可以在固定端子52与绝缘性部件56之间的空间填充相比绝缘性部件56具有更低的相对介电常数的材料。
另外,连接端子14a~14c设置有两个以上即可。同样,连接端子54a~54c设置有两个以上即可。
另外,连接端子14a~14c、54a~54c可以仅由被施加信号电位的信号端子构成。
工业上的利用可行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对于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有用,特别是在能够在第1连接器与第2连接器的结合时抑制连接端子破损的情况的方面较为优秀。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具备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接器包括:
分别具有第1接触部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和
与接地电位连接的第1固定端子,
所述第2连接器包括:
分别具有第2接触部的多个第2连接端子;和
与接地电位连接的第2固定端子,
若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结合,所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多个第2连接端子则分别在所述第1接触部与所述第2接触部接触,
所述多个第1接触部以及所述多个第2接触部在从第1方向俯视时被长方形的环包围,所述环具有位于第2方向的一侧且与该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1角部、以及位于该第2方向的另一侧且该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角部,
所述第1固定端子的外周面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时在所述第1角部包括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的第1面以及朝向所述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2面,在所述第2角部包括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第3面以及朝向所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4面,
所述第2固定端子的内周面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时在所述第1角部包括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第5面以及朝向所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6面,在所述第2角部包括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的第7面以及朝向所述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8面,
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结合时,所述第1面~所述第4面分别与所述第5面~所述第8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在所述第1固定端子的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构成凸状的曲面,
所述第3面与所述第4面在所述第1固定端子的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构成凸状的曲面,
所述第5面与所述第6面在所述第2固定端子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构成凸状的曲面,
所述第7面与所述第8面在所述第2固定端子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构成凸状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固定端子的外周面且在所述第1角部以及所述第2角部分别设置有第1凹部以及第2凹部,
在所述第2固定端子的内周面且在所述第1角部以及所述第2角部分别设置有第1凸部以及第2凸部,
所述第1凸部与所述第1凹部卡合,所述第2凸部与所述第2凹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端子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为了对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的结合进行保持而相互接触,并且若该第1连接器与该第2连接器结合,则在从第1方向俯视时具有所述长方形的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分别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时从所述多个第1接触部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延伸,
所述多个第2连接端子分别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时从所述多个第2接触部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1接触部以及所述多个第2接触部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时在所述第3方向排列成一列。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固定端子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时具有将所述环中相对于所述多个第1接触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的第1部分切开的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接端子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时经由所述第1部分向所述环的外侧被拉出。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接器还包括对所述第1连接端子以及所述第1固定端子进行保持的第1绝缘性部件,
所述第1固定端子具有:
具有将所述环的第1部分切开的构造的第1主体部;和
从所述第1主体部朝向所述环的内侧突出的第1突起部,
所述第1绝缘性部件仅在所述第1突起部对所述第1固定端子进行保持,从而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时在所述第1主体部与该第1绝缘性部件之间设置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以及所述多个第2连接端子中,被施加信号的信号端子与连接于接地电位的接地端子交替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内的位于所述第3方向的两端的两个所述第1连接端子为所述信号端子。
12.一种连接器,其是与具备多个第2连接端子和第2固定端子的第2连接器结合的第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第1连接端子;和
与接地电位连接的第1固定端子,
若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结合,所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则分别在第1接触部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触,
所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的所述第1接触部在从第1方向俯视时被长方形的环包围,所述环具有位于第2方向的一侧且与该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1角部、以及位于该第2方向的另一侧且该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2角部,
所述第1固定端子的外周面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时在所述第1角部包括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的第1面以及朝向所述第3方向的一侧的第2面,在所述第2角部包括朝向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第3面以及朝向所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第4面,
在所述第1连接器与所述第2连接器结合时,所述第1面~所述第4面分别与所述第2固定端子接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16841 | 2014-06-05 | ||
JP2014116841A JP6167997B2 (ja) | 2014-06-05 | 2014-06-05 |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05117A true CN105305117A (zh) | 2016-02-03 |
CN105305117B CN105305117B (zh) | 2018-09-28 |
Family
ID=5477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92944.5A Active CN105305117B (zh) | 2014-06-05 | 2015-06-01 | 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25526B2 (zh) |
JP (1) | JP6167997B2 (zh) |
CN (1) | CN105305117B (zh) |
TW (1) | TWI62315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3159A (zh) * | 2016-05-16 | 2017-12-08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插头连接器以及具有其与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组装体 |
TWI764645B (zh) * | 2020-05-13 | 2022-05-11 |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67997B2 (ja) * | 2014-06-05 | 2017-07-26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
JP6537890B2 (ja) * | 2014-09-26 | 2019-07-0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2016113976A1 (de) | 2015-07-29 | 2017-02-02 | Dai-Ichi Seiko Co., Ltd. | Elektrische Platinenverbindungs-Verbindervorrichtung |
WO2017188053A1 (ja) * | 2016-04-28 | 2017-11-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取付金具、コネクタ、及び接続システム |
KR102165749B1 (ko) * | 2016-08-04 | 2020-10-14 | 교세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커넥터 |
TWM539713U (zh) * | 2016-11-25 | 2017-04-11 | Tarng Yu Enterprise Co Ltd | 板對板連接器總成 |
JP6512210B2 (ja) * | 2016-12-21 | 2019-05-15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CN207925768U (zh) * | 2017-01-11 | 2018-09-2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US10396479B2 (en) * | 2017-01-19 | 2019-08-27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Multipolar connector set |
JP7012245B2 (ja) * | 2017-03-10 | 2022-01-2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ソケット、ヘッダ、及び接続装置 |
JP6857073B2 (ja) * | 2017-04-07 | 2021-04-14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TWI635716B (zh) | 2017-05-22 | 2018-09-11 | 晶鈦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通訊裝置 |
JP6741040B2 (ja) | 2018-05-10 | 2020-08-19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装置 |
JP6690665B2 (ja) * | 2018-05-10 | 2020-04-2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基板コネクタ装置 |
JP6777115B2 (ja) | 2018-05-10 | 2020-10-28 | I−Pex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装置 |
WO2020003731A1 (ja) | 2018-06-27 | 2020-01-0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
JP6493611B1 (ja) * | 2018-08-03 | 2019-04-03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10992092B2 (en) | 2018-11-30 | 2021-04-27 | Molex, Llc | Connector that connects to electric wires and to other connectors |
JP7340400B2 (ja) | 2018-11-30 | 2023-09-07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US11024990B2 (en) | 2018-11-30 | 2021-06-01 | Molex, Llc | Connector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multiple cables to electrical device |
CN113169485B (zh) | 2018-12-27 | 2023-07-14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连接器部件以及连接器组 |
JP7273525B2 (ja) * | 2019-01-29 | 2023-05-1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1643701S (zh) * | 2019-03-26 | 2019-10-21 | ||
JP1646280S (zh) | 2019-03-26 | 2019-11-25 | ||
JP1646281S (zh) | 2019-03-26 | 2019-11-25 | ||
CN110429414A (zh) * | 2019-06-20 | 2019-11-08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JP7156532B2 (ja) * | 2019-07-04 | 2022-10-19 | I-Pex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CN113412559B (zh) * | 2019-09-24 | 2023-12-26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 |
KR102241131B1 (ko) | 2019-12-12 | 2021-04-16 |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 도전성 패드를 이용한 차폐 기능의 rf 커넥터 |
JP7457498B2 (ja) | 2019-12-25 | 2024-03-28 | ミャント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電気コネクタ |
US20230006376A1 (en) * | 2019-12-25 | 2023-01-05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KR102241129B1 (ko) * | 2020-01-07 | 2021-04-16 |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 차폐형 실드단자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장치 |
KR102543913B1 (ko) * | 2020-05-13 | 2023-06-15 |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커넥터 조립체 |
KR102543900B1 (ko) * | 2020-05-13 | 2023-06-15 |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커넥터 조립체 |
KR102494901B1 (ko) * | 2020-05-13 | 2023-02-06 |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
JP7493877B2 (ja) | 2020-06-18 | 2024-06-0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
CN214849145U (zh) * | 2020-05-13 | 2021-11-23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11652323B2 (en) | 2020-05-13 | 2023-05-16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connector encolsed by a shell and a mating connector enclosed by a mating shell |
US11489291B2 (en) * | 2020-05-13 | 2022-11-01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JP7441147B2 (ja) | 2020-09-17 | 2024-02-2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
TWI750868B (zh) * | 2020-10-23 | 2021-12-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環形連接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36999Y (zh) * | 2004-09-23 | 2005-10-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JP2006059589A (ja) * | 2004-08-18 | 2006-03-02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シールド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
CN101326686A (zh) * | 2005-10-21 | 2008-12-17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97799A (en) * | 1996-07-31 | 1997-12-16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Board-mountable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532599U (en) * | 2002-04-18 | 2003-05-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330737U (en) * | 1997-06-05 | 1998-04-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Connector for high density plugs |
US5931689A (en) * | 1997-08-06 | 1999-08-03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locking characteristics |
JP3859871B2 (ja) * | 1998-06-25 | 2006-12-20 | エフシーアイ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320662B2 (ja) * | 1998-10-20 | 2002-09-03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6478623B1 (en) * | 2001-12-11 | 2002-11-12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Header connector with shell |
US6485328B1 (en) * | 2001-12-19 | 2002-11-26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Header connector with shell |
US6500013B1 (en) * | 2002-02-06 | 2002-12-31 | Speed Tech Corp. | Connector assembling structure |
US6641435B1 (en) * | 2002-05-24 | 2003-11-04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Vertically mated micro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US6655992B1 (en) * | 2002-05-24 | 2003-12-02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Vertically mated micro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TW559360U (en) * | 2003-01-22 | 2003-10-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3940387B2 (ja) * | 2003-07-29 | 2007-07-04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TWM250431U (en) * | 2003-08-08 | 2004-11-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M250386U (en) * | 2003-08-08 | 2004-11-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TWM251313U (en) * | 2003-08-13 | 2004-11-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731782Y (zh) | 2004-08-19 | 2005-10-0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I275216B (en) * | 2004-10-08 | 2007-03-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JP4175657B2 (ja) * | 2006-01-17 | 2008-11-0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7168986B1 (en) * | 2006-03-21 | 2007-01-30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MI shielding shields |
JP2007257999A (ja) * | 2006-03-23 | 2007-10-04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4301414B2 (ja) * | 2006-12-06 | 2009-07-22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4333884B2 (ja) * | 2007-03-01 | 2009-09-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201060970Y (zh) * | 2007-06-11 | 2008-05-14 | 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4809816B2 (ja) * | 2007-08-31 | 2011-11-09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555329B2 (ja) * | 2007-11-08 | 2010-09-29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JP5623694B2 (ja) * | 2008-05-12 | 2014-11-1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107811B2 (ja) * | 2008-07-07 | 2012-12-26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基板コネクタ |
JP4691738B2 (ja) * | 2008-09-01 | 2011-06-0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機能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 |
JP4901944B2 (ja) * | 2009-12-03 | 2012-03-2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7967639B1 (en) * | 2009-12-03 | 2011-06-28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Battery connector |
JP5498883B2 (ja) * | 2010-04-27 | 2014-05-2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881333B2 (ja) * | 2010-09-08 | 2016-03-09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JP2012089336A (ja) * | 2010-10-19 | 2012-05-10 | Panasonic Corp | 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ソケット |
JP5807181B2 (ja) * | 2011-02-07 | 2015-11-1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保持金具、コネクタ接続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
JP5890117B2 (ja) * | 2011-07-07 | 2016-03-2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3101909A (ja) * | 2011-10-14 | 2013-05-23 | Molex Inc | コネクタ |
JP5787081B2 (ja) * | 2011-10-14 | 2015-09-3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TWM436972U (en) * | 2012-04-03 | 2012-09-01 | Aces Electronic Co Ltd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JP5638026B2 (ja) * | 2012-05-01 | 2014-12-1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5818016B2 (ja) * | 2012-05-17 | 2015-11-1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971845B2 (ja) * | 2012-06-04 | 2016-08-17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986027B2 (en) * | 2012-10-31 | 2015-03-24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US8979551B2 (en) * | 2012-11-29 | 2015-03-17 | Samtec, Inc. | Low-profile mezzanine connector |
JP6249643B2 (ja) * | 2013-06-14 | 2017-12-20 |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772909B2 (ja) * | 2013-09-19 | 2015-09-02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US9190752B1 (en) * | 2014-04-24 | 2015-11-17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arrangement |
JP6269558B2 (ja) * | 2014-06-05 | 2018-01-3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
JP6167997B2 (ja) * | 2014-06-05 | 2017-07-26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
-
2014
- 2014-06-05 JP JP2014116841A patent/JP6167997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5-20 US US14/717,377 patent/US94255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5-22 TW TW104116415A patent/TWI623158B/zh active
- 2015-06-01 CN CN201510292944.5A patent/CN1053051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059589A (ja) * | 2004-08-18 | 2006-03-02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シールド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
CN2736999Y (zh) * | 2004-09-23 | 2005-10-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CN101326686A (zh) * | 2005-10-21 | 2008-12-17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53159A (zh) * | 2016-05-16 | 2017-12-08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插头连接器以及具有其与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组装体 |
TWI764645B (zh) * | 2020-05-13 | 2022-05-11 |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357735A1 (en) | 2015-12-10 |
JP6167997B2 (ja) | 2017-07-26 |
CN105305117B (zh) | 2018-09-28 |
TW201607173A (zh) | 2016-02-16 |
TWI623158B (zh) | 2018-05-01 |
JP2015230840A (ja) | 2015-12-21 |
US9425526B2 (en) | 2016-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05117A (zh) | 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 | |
CN105322384A (zh) | 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 | |
US10122124B2 (en) | Three dimensional lead-frames for reduced crosstalk | |
US1089709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 |
CN109088200B (zh) | 多触点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103138084B (zh) | 同轴连接器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 |
EP2665132A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a circuit board | |
JP2021009836A (ja) | マルチチャネル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 | |
US11342713B2 (en) | Reversible USB receptacle having high-frequency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 |
CN104795695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446653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304086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795655A (zh) | 同轴连接器插头 | |
US11355889B2 (en) | Cover assembly with at least one impedance control structure | |
JP6459747B2 (ja) | 通信用コネクタ | |
JP5727765B2 (ja) | コネクタ | |
US9281640B2 (en) | Connector | |
US20140065879A1 (en) | F-Connector with Chamfered Lock Ring | |
CN204885548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JP2001126818A (ja)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CN105071083A (zh) |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
JP2006114337A (ja)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
CN103414013A (zh) | 天线 | |
CN213304545U (zh) | 柔性排线 | |
US2015007255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eatured with additional contacts for radio frequency signal transmiss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