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8281B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8281B
CN105278281B CN201510387146.0A CN201510387146A CN105278281B CN 105278281 B CN105278281 B CN 105278281B CN 201510387146 A CN201510387146 A CN 201510387146A CN 105278281 B CN105278281 B CN 105278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low
air
toner
imag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871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8281A (zh
Inventor
折笠贵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78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8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8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82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5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harging apparatus, e.g. cleaning devices, ozone removing devices G03G15/0225, G03G15/0291 takes preced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9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e.g. wires, pointed electrodes, means for cleaning the corona discharge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cool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成像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充电单元,其配置为通过引起放电部件放电为图像载体的表面充电;潜像形成单元,其配置为在由充电单元充电的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显影单元,其配置为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液使在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气流产生单元,其配置为在成像装置内部产生气流,从而使气流穿过至少充电单元;图像面积比信息获取单元,其配置为获取关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面积比的信息;和控制单元,其配置为控制气流产生单元,以便根据图像面积比改变气流的流速。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7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4-139494的优先权,并通过引用以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诸如打印机、传真机或复印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充电装置均匀地为感光体的表面充电,曝光装置基于图像信息曝光感光体的表面以形成潜像,以及显影装置通过使显影液中的调色剂附着至潜像使潜像显影。通过显影在感光体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直接或通过中间转印介质转印至记录材料,并且转印至记录材料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装置定影至记录材料。在转印之后,清洗装置从感光体表面移除剩余在感光体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
在日本特开专利公开号2014-77975描述的成像装置中,电晕充电器用作充电装置。电晕充电器通过被施加高电压的电晕放电电极和面对该电晕放电电极的栅极之间的强电场产生电晕放电。通过使用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的电荷为感光体表面均匀地充电。
静电除尘作用在放电部件诸如电晕放电电极的表面上起作用,以致浮在成像装置内部的调色剂很可能附着至放电部件的表面。因此,随着在长时间内使用充电装置,调色剂在放电部件的表面累积。因此,放电分布变得不均匀并且可能发生局部放电等,导致非均匀放电。
在日本特开专利公开号2014-77975描述的成像装置中,通过排气扇在成像装置内部产生气流,以便气流穿过充电装置从而从充电装置排出分散的调色剂并减少附着至放电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因此,可能防止调色剂随着时间在放电部件的表面上积累,并可能防止发生非均匀放电。
通过清洗装置从感光体表面移除的大部分调色剂被清洗装置收集。然而,一些调色剂没有被清洗装置收集并作为分散的调色剂浮在成像装置内部。
当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具有高图像面积比(image area ratio)的调色剂图像——诸如照片图像时,附着至感光体的表面的调色剂的量增加,并且因此没有被清洗装置从感光体的表面收集的分散的调色剂的量趋于增加。因此,如果分散的调色剂没有通过气流从清洗装置有效地排出,大量的调色剂附着至放电部件的表面,并且非均匀放电很可能发生,以致在感光体表面发生非均匀充电。这使得图像浓度不均匀导致不正常图像。
因此,假设大量调色剂分散的情况,如果通过高速旋转排气扇来增加气流的流速,分散的调色剂可通过气流有效地从充电装置排出,并可减少附着至放电部件的表面的调色剂的量。
然而,如果一直以高速旋转排气扇增加气流的流速,即使当没有在感光体表面上形成具有高图像面积比的调色剂图像——诸如照片图像并且分散的调色剂的量较少时,排气扇以比所需的速度高的速度旋转。因此,例如可产生额外的噪音,诸如旋转排气扇的声音或排出气流的声音。
即使在辊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中,其通过充当放电部件的充电辊的放电为感光体表面充电,也会出现上面描述的相同的问题。
鉴于以上,需要提供能够防止额外的噪音出现并且防止由于非均匀放电形成不正常图像的成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解决传统技术中的问题。
成像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充电单元,其配置为通过引起放电部件放电为图像载体的表面充电;潜像形成单元,其配置为通过充电单元在充电的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显影单元,其配置为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液使在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气流产生单元,其配置为在成像装置内部产生气流以便气流穿过至少充电单元;图像面积比信息获取单元,其配置为获取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面积比的信息;和控制单元,其配置为控制气流产生单元,以便根据图像面积比改变气流的流速。
当与附图一起考虑时,通过阅读本发明的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与工业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图解控制进气扇和排气扇的流速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实施方式包括充电装置的成像装置的完整结构图;
图3为图2中所图解的成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包括进气/排气扇和导管路径;
图4为图解包括进气/排气扇和配置在充电装置中的充电导管的导管路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5为图解在中间具有光导鼓的充电装置前的布局安排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6A和6B为由斜上方观看的充电器的透视图;
图7为充电导管的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8为说明气流流动通过充电装置中上部气流路径的透视图;
图9A为由前方观看的充电装置和充电导管的透视图;
图9B为图解图9A中C-C横截面的形状和气流流动的横截面视图;
图10为用于说明流速对进气扇和排气扇控制的图,其根据基于图像信息确定的图像面积比例执行;
图11为用于说明对进气扇和排气扇的流速控制的图,其通过使用多种流速模式执行;和
图12为用于说明流速对进气扇和排气扇控制的图,其根据基于调色剂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构确定的图像面积比例执行。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充电装置的成像装置的完整结构。图2为根据实施方式的包括成像装置的完整结构图。
在图2中,附图标记50表示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在下文中,称为“成像装置主体”)。在成像装置主体50中,配置鼓状光导鼓2作为图像载体的实例。围绕光导鼓2,在光导鼓2的旋转方向上以此顺序(通过箭头指示的逆时针方向)配置充电装置100、显影装置3、一次转印辊61和清洗装置60。
成像单元4主要包括光导鼓2、充电装置100、下文将描述的曝光装置和显影装置3。一次转印辊61配置在光导鼓2下面,穿过中间转印带62。例如,充电装置100包括也被称作充电单元的充电器1,和下文将描述的如图3中所图解的充电导管7。
充当曝光装置的激光写入装置52配置在上面描述的装置之上。激光写入装置52包括众所周知的组件(未图解),诸如包括诸如激光二极管的光源的扫描光学系统,用于扫描的旋转多面镜、多面马达(polygon motor)和包括fθ透镜的扫描透镜。
文件读取装置53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50的上部分。文件读取装置53包括众所周知的组件(未图解),其包括光源、多个镜、成像透镜和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图像传感器。
中间转印装置配置在光导鼓2下面附近。在中间转印装置中,环状中间转印带62围绕承压辊63、承压辊64和二次转印辊65缠绕,以便能够移动并以图中箭头的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承压辊63、承压辊64和二次转印辊65中一个被配置为传动辊,并且其它的被配置为从动辊。中间转印带62具有待被施加反向-偏置(+)电压和转印/传送附着至在光导鼓的表面上形成的潜像的调色剂图像的作用。二次转印辊65抵靠二次转印装置67挤压中间转印带62,以致形成二次转印压区部分。二次转印装置67施加二次转印偏压至二次转印辊。
图中带型传送装置68和定影装置80配置在二次转印装置67的左侧。定影装置80包括具有内置加热器的加热辊81、定影辊82、缠绕在加热辊81和定影辊82周围的环状定影带83、和经由定影带83从下面抵靠定影辊82按压的压辊84。
双面装置(duplex unit)88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50的下部分。双面装置88包括与延伸至二次转印装置67的供纸路径75通信的再供纸路径87。在双面装置88中,反向路径86从由定影装置80的出口延伸的排纸路径85的中间分出支路。供纸路径75连接至手动进纸路径,手动进纸路径从水平方向上的手动进纸托盘(未图解)延伸。
接触玻璃54放置在成像装置主体50的上表面。自动送纸器(ADF)51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50上,以便覆盖接触玻璃54。
用于安装调色剂瓶78的调色剂补给装置77配置在ADF51的右侧。用于操作成像装置的操作板79提供在调色剂补给装置77的上部分。两个调色剂瓶78安装在调色剂补给装置77上,并且调色剂补给装置77从调色剂瓶78向显影装置3供应调色剂。当调色剂瓶78之一中的调色剂被耗尽时,调色剂供应转换至另一个调色剂瓶78。
显影装置3包括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未图解),其提供在包含显影液的显影液收容部的下壁上并充当调色剂浓度检测单元,该单元包括导磁性传感器以检测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并输出对应于检测结果的电压。控制单元(未图解)基于从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值驱动调色剂补给装置77是否需要供应适当量的调色剂至显影液收容部。因此,随着显影已经降低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可返回至预先设定的预定浓度。
成像装置主体50被安装在供纸台69上。在供纸台69上,多个供纸盒71(在实施方式中是3个盒)被配备作为供纸单元70,其中作为纸状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纸张S被容纳并堆叠。供纸盒71提供有各自的供纸辊72。供纸辊72被设计为将发出的纸张S引入连接至供纸路径75的传送路径73。多对传送辊74配置在传送路径73中。
在图中用于累积和丢弃使用的调色剂的废弃调色剂箱89配置在供纸台69的右侧。
当使用如上面所描述配置的激光复印机制作副本时,文件被放置在ADF51上,或ADF51是打开的以直接将文件放设置在接触玻璃54上。如果按下起动开关(未图解),文件读取装置53逐个像素地读取通过驱动ADF51传送至接触玻璃上的文件或已经设置在接触玻璃54上的文件。
根据文件读取操作旋转供纸台69中适当的供纸盒71的供纸辊72,并从相应的供纸盒71发出纸张S。发出至传送路径73的纸张S通过传送辊74传送,放置于供纸路径75上,使其紧靠定位辊76,然后停止。随后定位辊76与转印至中间转印带62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旋转时间同步旋转,并将纸张供入中间转印带62和二次转印辊65之间的压区部分。
当按压提供在操作板79上的起动开关时,光导鼓2以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同时中间转印带62以图中箭头的方向运行/旋转。随着光导鼓2的旋转,充电装置中的充电器1均匀地为光导鼓2的表面充电。随后,根据通过上面描述的文件读取装置53读取的读取内容施加激光L,并且激光写入装置52执行写入以在光导鼓2的表面上形成潜像。其后,显影装置3使用显影液中的调色剂使潜像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作为调色剂图像。
在光导鼓2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61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62。转印至中间转印带62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装置67的二次转印辊集体地被转印至供给至中间转印带62和二次转印装置67之间的压区部分的纸张。
图像转印后的光导鼓的表面通过清洗装置60移除残留的调色剂来清洗,通过中和装置(未图解)中和,并准备用于下一个成像。进一步地,图像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的表面通过带清洗装置66移除残留的调色剂和纸粉清洗,并准备用于下一个成像。
同时,通过带型传送装置68将图像转印后的纸张传送并放入定影装置80中。定影辊82和压辊84经由定影带83施加热和压力至纸张以定影转印图像(调色剂图像)。例如,随后通过排纸路径85将纸张排出至附连至成像装置主体50的排纸托盘(未图解)上。
当成像装置也在纸张S的背面上成像时,在一面上成像后,纸张S通过反向路径86被放入双面装置88,上下颠倒,通过再供纸路径87传送,并引导至供纸路径75。然后将纸张S再一次发送至中间转印带62和二次转印辊65之间的压区部分,在这里已经在光导鼓2上形成并被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62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移至纸张S的背面。其后,纸张S被排出至例如排纸托盘上(未图解)。
参考图3和图4,将描述围绕充电装置100的进气和排气路径。图3为图2中图解的包括进气/排气扇和导管路径的成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图4为图解包括进气/排气扇的导管路径和配置在充电装置中的充电导管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在图3和图4中,参考数字5表示作为进气单元的实例的进气扇,其产生进气气流以被引导进入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50的后面的充电导管7。提供进气扇5作为单独的单元,并与作为进气导管部件的进气扇导管6通信或连接至进气扇导管6以引导产生的进气气流(在下文中,可简称为“气流”)至充电导管7。
充电导管7与作为排气导管部件的排气扇导管8通信或与其连接。作为排气单元的实例以排出引导进入充电导管7中的气流(进气气流)的单独的排气扇9被配置在排气扇导管8的最下游侧。
通过操作进气扇5产生的进气气流15通过进气扇导管6被引导进入充电导管7。被引导进入充电导管7的进气气流15通过操作排气扇9成为排气气流15’,并且排气气流15’通过排气扇导管8被排出/排放至成像装置主体50的外部。在排气扇导管8中,适当地配置或布置(其意思是“配置和提供”或“放置和提供”,并且其适用于下文)用于移除臭氧等的过滤器。
至于进气扇5和排气扇9,使用多叶片式风扇,其中脉冲宽度调制(PWM)是可能的。因此,通过改变至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电流值自由地改变流速是可能的。
参考图5,将描述充电装置100和光导鼓2的布局安排和结构。图5为图解在中间具有光导鼓2的充电装置100的前面的布局安排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实施方式的充电装置100主要包括如上面描述的充电导管7,和配置在充电导管7中并包括用于为光导鼓2的外周表面充电的放电线30的充电器1。
充电器1被配置在光导鼓2上面附近。充电器1保持在充电导管7中。配置充电导管7以便从上面包围整个充电器1,并具有转移和流动从进气扇5发送至充电器1的进气气流的作用。
充电导管7整体以合适的树脂形成,其具有由薄金属板的板形成的部分,并且可拆卸地附连至成像装置主体50。充电导管7的上部分以被主体金属板24覆盖的状态附连,主体金属板24为配置在成像装置主体50中的薄板状部件。具体地,图2中所图解的激光写入装置52的顶板(激光写入装置52的底壁部分)被用作主体金属板24。
组装充电导管7和主体金属板24需要密封性质的部分通过使用双面胶带附着由密封部件——诸如聚氨酯——制成的裂缝密封46至该部分来密封。
充电器1被配置以可拆卸地附连至充电导管7。具体地,在稍后将描述的图9A和9B中,充电器主体1A的被支撑部分(held portion)28a和28b由充电导管7的支架26a和26b支撑,使得充电器1在放电线30的纵向(垂直于图的纸的方向)可拆卸地附连至充电导管7。因此,可能容易地从充电导管7拉出充电器1以对充电器1执行替换、维护、清洗等的操作。
作为垫状清洗部件的清洗垫(未图解)可移动地配置在进给螺杆上,如图5中所图解,其沿着放电线30的纵向延伸,以清洗放电线的表面,从而移除附着至放电线30的附着物质,诸如调色剂。提供清洗垫以便能够在进给螺杆25的纵向来回移动,同时开始与放电线的表面滑动接触,并通过由清洗垫摩擦放电线的表面执行清洗。以该方式,通过移除附着至放电线表面的附着的物质,诸如调色剂,可能防止非均匀放电。
参考图6A和6B,将描述充电器1的详细结构。图6A和6B为由斜上方观看的充电器1的透视图。
如图6A和6B所图解,充电器1为反布电电晕充电器(scorotron charger),其包括充电器主体1A、放电线30、栅极43和绝缘支撑部件27。沿放电线30的纵向提供充电器主体1A以便使放电线30彼此隔开。放电线30起为光导鼓2的表面均匀充电的放电电极的实例的作用,并且配置多条放电线3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条)。
通过绝缘支撑部件27支撑并固定充电器主体1A的两端部分。放电线30的端部分与在绝缘支撑部件27中提供的电源终端(未图解)啮合并通过其固定。高电压电源(未图解)通过电源终端向放电线30中的每条施加高电压。同时,充电器1可被称作充电装置。
栅极43形成具有0.1mm的厚度的不锈钢网,并起到放电电流控制部件的作用。具体地,栅极43具有补充来自放电线30的放电和为光导鼓2的外表面充电的作用。栅极43形成与光导鼓2的外表面具有预定间隔的曲面,并整体地附连至充电器主体1A的下部分,该充电器主体1A使放电线30的下侧分开。
在使放电线30的下侧分开的充电器主体1A的上部形成开口孔41。在具有网状栅极43的充电器1A的下部形成开口31,气流穿过该开口31。具体地,在充电器主体1A的上部形成的开口孔41与附连至充电器1A的下部的网状栅极43通信。
参考图7,将描述充电导管7的组件。图7为充电导管7的组件的分解的透视图。如图7中所图解,充电导管包括导管主体55的四个组件,其用于容纳稍后将描述的三个组件——排气导管56、进气导管57和隔板58。
在充电导管7中,第一导向板48整体地在靠近下部气流路径36的导管主体55中形成。包括三个金属薄片隔板58-1、58-2和58-3的隔板58提供在沿充电导管7的纵向的上部气流路径37(以括号图解)中。进一步地,第二导向板49提供在隔板58-2上以提高流速和防止回流的平衡。
参考图8、9A和9B,将描述充电装置100中的气流路径和气流的流动。
图8为说明气流流动通过充电装置100中的上部气流路径37的透视图。在图8中,在充电导管7中,省略了其中的图5中图解的主体金属板24。图9A为由前方观看的充电装置100和充电导管的透视图。图9B为图解图9A中C-C横截面的形状和气流流动的横截面图。
如图8、9A和9B所图解,由操作进气扇5所产生的进气气流通过进气扇导管6被引导进入充电导管7A。被引导进入充电导管7A的进气口11的气流被下部进气口34和上部进气口35的两个分开的口转移为:经过下部气流路径36并形成气流壁(airflow wall)(气密层)29的气流17,和通过上部气流路径37被发送至放电线30的气流18。此时,发送气流18,同时防止其通过进气孔20往回流动。
由于下部气流路径36的导管高度h1和h2之间的差异,即横截面积之间的差异,由下部进气口34发出的气流17的流速V1增加。进一步地,由进气出口32发出的气流17形成气流壁(气密层)29,该气流壁(气密层)29覆盖从在开口31处光导鼓的旋转方向上(图9A和9B中为逆时针方向)上游端处的进气出口32至在下游端处的排气入口33的整个开口31。气流17在充电导管7的纵向上形成类似的流动。
相反,通过倾斜上部气流路径37的隔板16,由上部进气口35发出的气流18的流速V2(小于气流17的流速V1)增加。因此,根据上面描述的隔板58-1、58-2和58-3的进气入口与狭缝孔19a、19b和19c的宽度的设置,气流在放电线30的纵向上分布。气流18在充电导管7的纵向上形成类似的流动。
如图9A和9B中所图解,充电导管7被配置为围绕充电器主体1A的整个开口31,该整个开口31不包括充电器主体1A的开口31中的面对光导鼓2的表面的相对的开口,并且配置为能够引入和排出围绕区域内的进气气流。充电导管7包括气流壁形成单元(气密层形成单元),其以气流17的气流壁(气密层)29覆盖在充电器主体1A的开口31处光导鼓的旋转方向上(图9A和9B中为逆时针方向)从上游端至下游端的整个开口31。
气流壁形成单元包括在充电器主体1A和开口31处光导鼓的旋转方向上(图6A和6B中为逆时针方向)上游端处的充电导管7之间形成的进气出口32,和在充电器主体1A和下游端处的充电导管7之间形成的排气入口33。
进气出口32和排气入口33沿着放电线30和开口31的纵向形成。
作为充电导管7的进气气流的入口的进气口11由隔板16分隔为作为第一进气口的下部进气口34和作为第二进气口的上部进气口35的两个口。作为由图3中所图解的进气扇5所产生的进气气流15的一部分的气流17(下文中,也被称为“气流17”)被发送进入下部进气口34,并且作为由图3中所图解的进气扇5所产生的进气气流15的一部分的气流18被发送进入上部进气口35。下部进气口34和上部进气口35与在充电导管7中独立形成的各自独立的气流路径连通。
充电导管7的隔板16的上部分由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隔板58-1、58-2和58-3分隔。提供三个隔板58-1、58-2和58-3以分离由上部进气口35发送的气流18,以便在放电线30的纵向上均匀地分布气流18。
中央壁23将充电导管7分隔为进气区域和排气区域。进一步地,排气区域由隔板14分隔。
例如,如图5中所图解,充电导管7的上部分紧密地附连至主体金属板24并充当罩(盖)。在充电导管7的上部分处提供专用的罩是可能的;然而,为了确保布局的空间和防止成本增加,在实施方式中使用主体金属板24。密封主体金属板24的附连表面以防止气流泄漏。
如上面所描述,充电导管7基本上是密封的,除了进气口11、进气出口32和排气入口33。
在图9A中,如由气流17的流动所指示,下部进气口34与图9A中以括号图解的下部气流路径36连通,作为在充电导管7中独立形成的独立气流路径之一(或第一独立气流路径)。具体地,下部气流路径36由从下部进气口34通过在下部导管壁上形成的开口孔38至排气口12的路径、进气出口32、气流壁29和排气入口33形成。下部气流路径36配置为靠近光导鼓2的表面以形成气流壁29。
通过使用充电器主体1A的外壁表面39和充电导管7的内壁表面40形成下部气流路径36。为了绝无错误地形成气流壁29,提供充电器主体1A的外壁表面39和充电导管7的内壁表面40以便相对光导鼓2的表面成钝角倾斜。
在图9A中,如由气流18的流动所指示,上部进气口35与图9A中以括号图解的上部气流路径37连通,作为在充电导管7中独立形成的另一独立气流路径(或第二独立气流路径)。具体地,上部气流路径37由从上部进气口35开始,被隔板58-1、58-2和58-3分离并引入,经过在上部导管中形成的狭缝孔19a、19b和19c,经过在充电器主体1A的上壁中形成的开口孔41,与气流壁29合并,并从排气入口33通向排气口12的路径形成。
在图9A中,流动通过下部气流路径36的气流17的流速V1的大小被设置大于流动通过上部气流路径37的气流18的流速V2。设置气流18的流速V2从而确保可移除由放电线30产生的臭氧的最小的气流,这是足够的。相反,为了防止异物,诸如由于光导鼓2的旋转从清洗装置60等携带的纸粉,或来自显影装置3的分散的调色剂从外部进入充电器主体1A,增加气流17的流速是必要的。
参考图9A和9B,将描述具有上面描述的充电导管7的结构的气流17和18的行为。
由于下部气流路径36的导管高度h1和h2之间的差异,即,横截面积之间的差异,由下部进气口34发出的气流17的流速V1增加。进一步地,从进气出口32发出的气流17形成气流壁(气密层)29,该流壁(气密层)29覆盖从在开口31处光导鼓的旋转方向上(图6A和6B中为逆时针方向)上游端处的进气出口32至在下游端处的排气入口33的整个开口31。
在这种情况下,由通过光导鼓2的旋转等引起的层流(沿光导鼓的表面的气流)等携带的异物被气流壁(气密层)29阻挡,以致防止异物从外部进入是可能的。异物的实例包括由清洗装置60分散的调色剂和纸粉,保护光导鼓(photosensitive drum)的表面的硬脂酸锌和由显影装置3分散的调色剂。
相反,通过倾斜上部气流路径37的隔板16,由上部进气口35发出的气流18的流速V2(小于气流17的流速V1)增加。因此,根据上面描述的隔板58-1、58-2和58-3的进气入口与狭缝孔19a、19b和19c的宽度的设置,气流18在放电线30的纵向上均匀分布。
通过上述事项和图9A和9B,下部气流路径36的通道横截面积小于上部气流路径37的通道横截面积。
形成气流壁29的气流17的流速V1高于待被发送至放电线30的气流18的流速V2;因此,通过伯努利原理从气流18至气流17产生负压。因此,使用气流18以朝着光导鼓2移动在放电线30周围产生的臭氧和使用气流17以防止外部的异物附着至放电线30是可能的。
在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中,根据在供给纸张时的图像面积比(在成像操作的时候)控制气流18和气流17的流速是可能的。图10为用于说明对进气扇5和排气扇9流速控制的图,其根据基于图像信息确定的图像面积比例执行。
如图10中所图解,在成像装置中提供的控制单元(未图解)在图像信息,诸如打印图像数据或打印图像的基础上获得图像面积比,由外部装置,诸如个人计算机读取。然后,待由进气扇5和排气扇9产生的气流的流速根据获得的图像面积比改变。通过改变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输出值(PWM值)执行改变气流的流速的气流控制。
例如,假设当图像面积比落入预先设置的预定范围内时产生的气流的流速为第一气流速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图像面积比高于预定范围,改变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输出值(PWM值),从而实现高于第一气流速率的第二气流速率。
因此,通过相比于正常状态增加气流的流速,即使当分散大量的调色剂时,有效地排出分散的调色剂、防止调色剂进入充电装置100和减少附着至放电线30的调色剂的量是可能的。因此,防止由于非均匀放电形成不正常图像变得可能,该非均匀放电因为随时间在放电线30上调色剂的积累可能出现。
如果附着至放电线30的表面的调色剂的量增加,随着通过清洗垫重复清洗放电线的表面,附着至放电线的表面的调色剂和清洗垫互相摩擦,并且放电线的表面上的镀层可剥落。如果放电线的表面上的镀层剥落,充电能力减小并且放电线30的寿命减少。
相反,当形成具有高图像面积比的图象时,如果相比于正常状态增加气流的流速,减少附着至放电线30的调色剂的量,防止由于使用清洗垫清洗放电线表面上镀层脱落和防止减少放电线30的寿命变得可能。
作为另一种情况,当图像面积比低于预定范围,改变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输出值(PWM值),从而实现低于第一气流速率的第三气流速率。因此,防止进气扇5和排气扇9以高于需要的速度旋转和防止额外的噪音出现是可能的。
图11为用于说明对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流速控制的图,其通过使用多种流速模式执行。在此实例中,假设当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输出值(PWM值)为最大时,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每个的输出被假设为100%。
在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中,使用多种流速模式用于根据图像面积比改变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输出值(PWM值)的组合。例如,设置标准流速模式、低流速模式和高流速模式的三种流速模式。流速模式可以根据图像面积比自由地从一种转换至另一种。例如,流速模式可从高流速模式转换至低流速模式,从低流速模式转换至高流速模式,或从低流速模式转换至标准流速模式。
标准流速模式为当图像面积比在5%至7%的范围内没有大量的变化时采用的流速模式。在标准流动模式中,进气扇5的输出被设置为50%,并且排气扇9的输出被设置为70%。
低流速模式为当图像面积比低于5%时采用的流速模式。在低流速模式中,相比于标准流速模式,进气扇5的输出从50%减少至30%,并且排气扇9的输出维持在70%。
高流速模式为当图像面积比高于7%时采用的流速模式。在高流速模式中,相比于标准流速模式,进气扇5的输出从50%增加至70%,并且排气扇9的输出从70%增加至100%。因此,增加了整个气流的流速,并防止异物(调色剂)进入充电装置100。
如上面所描述,通过使用多种流速模式,根据图像面积比优化气流的流速成为可能。因此,适当地设置电流值以没有任何浪费地旋转进气扇5和排气扇9,和实现能量节约是可能的。
进一步地,通过从图像信息获得图像面积比,在供给纸张的同时(在成像操作的时候)自由地改变气流的流速成为可能。此外,即使在多张纸张S上连续地成像的连续的成像操作期间图像面积比改变时,根据图像面积比处理气流的流速的变化是可能的。
关于控制由进气扇5和排气扇9产生的气流的流速的图像面积比的信息不限于图像信息,诸如打印图像或打印图像数据。例如,通过显影装置3中提供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未图解)检测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的检测结果可被用作关于图像面积比的信息。
图12为用于说明对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流速控制的图;其根据基于显影装置3中提供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的图像面积比执行。
当形成具有高图像面积比的图像时,包含在显影装置3中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消耗是大的,显影装置3中调色剂浓度极大地降低,以致从调色剂补给装置77供应至显影装置3的调色剂的量增加。
因此,当确定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基础上相对于预先设置的预定浓度调色剂浓度极大地降低,并且供应至显影装置3的调色剂的量大于预先设置的预定量时,确定具有高图像面积比的图像形成。然后,相比于正常状态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输出增加。例如,如上面所描述,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输出从标准流速模式的风扇输出改变至高流速模式的风扇输出。
相反,当形成具有低图像面积比的图像时,显影装置3中包含的显影液的调色剂的消耗是小的,并且显影装置3中调色剂浓度的降低程度是小的,以致几乎没有调色剂从调色剂补给装置77被供应至显影装置3。
因此,当确定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基础上相对于预定的浓度调色剂浓度没有大大地降低,并且供应至显影装置3的调色剂的量小于预定的量时,确定具有低图像面积比的图像形成。然后,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输出减少至最小。例如,如上面所描述,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输出从标准流速模式的风扇输出改变至低流速模式的风扇输出。
以此方式,即使通过从显影装置3中容纳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获得图像面积比,在供给纸张(在成像操作的时候)的同时自由地改变气流的流速成为可能。进一步地,即使在多张纸张上连续地成像的连续的成像操作期间改变图像面积比时,根据图像面积处理气流的流速的变化是可能的。
接下来,将参考图1描述对进气扇5和排气扇9的流速控制的实例。
首先,获取诸如打印图像或打印图像数据的图像信息(S1),并且基于图像信息获得图像面积比(S2)。然后,确定获得的图像面积比是否落入5%至7%的范围内(S3)。如果图像面积比落入5%至7%的范围内(在S3处为是),以如上面所描述的标准流速模式的风扇输出旋转进气扇5和排气扇9(S4)。
相反,如果图像面积比没有落入5%至7%的范围内(在S3处为否),确定图像面积比是否高于7%(S5)。如果图像面积比高于7%(在S5处为是),以如上面所描述的高流速模式的风扇输出旋转进气扇5和排气扇9(S6)。
如果图像面积不高于7%(在S5处为否),确定图像面积比低于5%(S7),那么以如上面所描述的低流速模式的风扇输出旋转进气扇5和排气扇9(S8)。
如上面所描述,在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中,已经描述了实例,其中采用使用放电线等作为放电部件的电晕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然而,公开的技术是可用于甚至使用充电辊作为放电部件的非接触辊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
具体地,通过使用配置在光导鼓的附近的充电辊的放电——其间有小空隙,由进气扇5和排气扇9产生的气流的流速根据图像面积比改变,如上面所描述使得气流穿过为感光体表面充电的充电装置。因此,防止调色剂随时间在充电辊上积累,和防止由于发生非均匀放电形成的不正常图像是可能的。
上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实例。根据公开的技术的以下方面,可获得具体的有利效果。
(方面A)
成像装置包括:图像载体,诸如光导鼓2;充电单元,诸如充电装置100,其配置为通过引起诸如放电线30的放电部件放电为图像载体的表面充电;潜像形成单元,诸如激光写入装置52,其配置为在被充电单元充电的图像载体表面上形成潜像;显影单元,诸如显影装置3,其配置为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液使在图像载体表面上形成的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气流产生单元,诸如进气扇5和排气扇9,其配置为在成像装置内部产生气流,使得气流穿过至少充电单元;图像面积比信息获取单元,其配置为获取关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面积比的信息;和控制单元,其配置为控制气流产生单元,以便根据图像面积比改变气流的流速。
在(方面A)中,由气流产生单元产生的气流的流速根据图像面积比改变。因此,当具有可引起大量调色剂分散的高图像面积比的调色剂图像在图像载体表面上产生时,通过增加相比于正常状态的气流的流速有效地排出来自充电单元的分散的调色剂是可能的。因此,减少附着至充电单元的放电部件的调色剂的量,和防止由于非均匀放电形成的不正常图像是可能的,该非均匀放电由于随时间在放电部件上调色剂的积累可出现。
进一步地,因为气流的流速根据图像面积比改变,防止额外的噪音发生是可能的,诸如通过总是增加不依赖于图像面积比的气流的流速,气流产生单元的操作声音或排出气流的声音。
(方面B)
在(方面A)中,提供清洗单元,诸如清洗装置60,其配置以清洗图像载体的表面。因此,如上面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通过气流适当地排出还没有被清洗单元收集的分散的调色剂是可能的。
(方面C)
在(方面A)或(方面B)中,当在图像面积比落入预先设置的预定范围内时产生的气流的流速为第一气流速率时,并且如果图像面积比高于预定的范围时,控制单元控制气流产生单元,从而实现高于第一气流速率的第二气流速率。因此,如上面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即使当大量的调色剂分散时,防止调色剂进入充电单元和减少附着至放电部件的调色剂的量是可能的。
(方面D)
在(方面C)中,当图像面积比低于预定的范围时,控制单元控制气流产生单元,从而实现低于第一气流速率的第三气流速率。因此,如上面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防止额外的噪音的发生是可能的。
(方面E)
在(方面A)、(方面B)、(方面C)或(方面D)中,由图像面积比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为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信息,并且图像面积比基于图像信息获得。因此,通过从图像信息获得图像面积比,在供给纸张的同时(在成像操作的时候)自由地改变气流的流速是可能的。进一步地,即使当在多张纸张上连续地成像的连续的成像操作期间改变图像面积比时,根据图像面积处理气流的流速的变化是可能的。
(方面F)
在(方面A)、(方面B)、(方面C)或(方面D)中,由图像面积比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信息为显影单元中包含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因此,通过从显影单元中包含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获得图像面积比,在供给纸张的同时(在成像操作的时候)自由地改变气流的流速是可能的。进一步地,即使当在多张纸张上连续地成像的连续的成像操作期间改变图像面积比时,根据图像面积处理气流的流速的变化是可能的。
(方面G)
在(方面A)、(方面B)、(方面C)、(方面D)、(方面E)或(方面F)中,气流产生单元包括进气扇,诸如进气扇5,和排气扇,诸如排气扇9,以及使用的多种流速模式,其用于根据图像面积比改变进气扇的输出和排气扇的输出的组合,以控制流速。因此,如上面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现能量节约是可能。
(方面H)
在(方面A)、(方面B)、(方面C)、(方面D)、(方面E)、(方面F)或(方面G)中,控制单元控制气流产生单元,以便根据成像操作期间的图像面积比改变气流的流速。因此,如上面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在成像操作期间根据图像面积比优化气流的流速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防止额外的噪音发生,和防止由于非均匀放电形成不正常图像是可能的。
虽然为了完整和清楚的公开,已经参考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所附权利要求并不因此被限制,而应被解释为体现清楚地落入本文所阐述的基本教导内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所有改变和可选结构。

Claims (7)

1.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载体;
充电单元,其配置为通过引起放电部件放电为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其配置为在由所述充电单元充电的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潜像;
显影单元,其配置为使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液使在所述图像载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的所述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气流产生单元,其配置为在所述成像装置内部产生气流,使得所述气流穿过至少所述充电单元;
图像面积比信息获取单元,其配置为获取关于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面积比的信息;和
控制单元,其配置为控制所述气流产生单元,以便在成像操作期间根据所述图像面积比改变所述气流的流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清洗单元,其配置为清洗所述图像载体的所述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在所述图像面积比落入预先设置的预定范围内时产生的所述气流的所述流速为第一气流速率,和如果所述图像面积比高于所述预定的范围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流产生单元,从而实现高于所述第一气流速率的第二气流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所述图像面积比低于所述预定范围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气流产生单元从而实现低于所述第一气流速率的第三气流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由所述图像面积比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为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图像信息,并且所述图像面积比基于所述图像信息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由所述图像面积比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为所述显影单元中包含的所述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气流产生单元包括进气扇和排气扇,和
使用的多种流速模式,所述多种流速模式用于根据所述图像面积比改变所述进气扇的输出和所述排气扇的输出的组合,以控制所述流速。
CN201510387146.0A 2014-07-07 2015-07-03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782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9494A JP6432821B2 (ja) 2014-07-07 2014-07-07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39494 2014-07-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8281A CN105278281A (zh) 2016-01-27
CN105278281B true CN105278281B (zh) 2017-12-15

Family

ID=5348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8714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78281B (zh) 2014-07-07 2015-07-03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04489B2 (zh)
EP (1) EP2966505A1 (zh)
JP (1) JP6432821B2 (zh)
CN (1) CN1052782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4576B2 (ja) * 2015-11-30 2018-09-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07182B2 (ja) * 2017-12-27 2022-0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15103B2 (ja) * 2018-11-19 2023-01-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6321A (ja) * 1991-12-09 1993-08-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3325A (zh) * 1994-11-12 1997-07-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象装置中的防充电器污染装置
CN1869830A (zh) * 2005-05-24 2006-11-29 冲数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777A (ja) * 2006-09-21 2008-04-03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気体流生成装置
CN102549505A (zh) * 2009-10-01 2012-07-04 夏普株式会社 带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55210A (ja) * 2011-01-27 2012-08-1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6184A (en) * 1973-05-25 1976-0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copying machine
JPH01277255A (ja) * 1988-04-28 1989-11-07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29975A (ja) 1989-06-28 1991-02-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帯電装置
US5376994A (en) * 1992-02-13 1994-12-27 Ricoh Company, Ltd. Compact BI-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291247A (en) * 1992-09-02 1994-03-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rona ventilating means
JP2002333815A (ja) * 2001-05-08 2002-11-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66675A (ja) 2001-08-28 2003-03-05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40971A (ja) * 2003-11-06 2005-06-02 Ricoh Co Ltd 飛散粉塵吸引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42019A (ja) * 2007-03-27 2008-10-09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90100830A (ko) * 2008-03-21 2009-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정착유닛을 냉각시키는 냉각팬을 제어하는방법 및 장치
JP5288895B2 (ja) * 2008-06-10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1660B2 (ja) * 2011-03-10 2016-03-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3395B2 (ja) 2012-09-18 2017-05-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6321A (ja) * 1991-12-09 1993-08-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3325A (zh) * 1994-11-12 1997-07-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象装置中的防充电器污染装置
CN1869830A (zh) * 2005-05-24 2006-11-29 冲数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777A (ja) * 2006-09-21 2008-04-03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気体流生成装置
CN102549505A (zh) * 2009-10-01 2012-07-04 夏普株式会社 带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155210A (ja) * 2011-01-27 2012-08-1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04489B2 (en) 2016-04-05
US20160004217A1 (en) 2016-01-07
CN105278281A (zh) 2016-01-27
JP2016018027A (ja) 2016-02-01
EP2966505A1 (en) 2016-01-13
JP6432821B2 (ja) 2018-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170876A1 (en)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5278281B (zh) 成像装置
CN10429810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4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71361A (ja) 飛散トナー除去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221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7834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754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29093B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JP20080767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気体流生成装置
CN103676547B (zh) 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充电单元
JP65788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42B (zh) 显像装置和具有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1129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41751B (zh)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单元
CN10363111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220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5212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veloper collecting duct
US90813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fan-motor unit to prevent contamination of a charging unit
US103941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leaning device for a transfer belt and a pre-cleaning brush
JP66452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721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065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43390A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0959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