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2989A - 空调薄型调风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薄型调风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2989A
CN105252989A CN201510400876.XA CN201510400876A CN105252989A CN 105252989 A CN105252989 A CN 105252989A CN 201510400876 A CN201510400876 A CN 201510400876A CN 105252989 A CN105252989 A CN 105252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air
auxiliary
wall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08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井伸弘
浅野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52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2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1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only pivoting sh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71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薄型调风器,包括:壳体,其包括空调空气吹出开口;一对辅翅片,设置在与第二壁相邻的壳体内部的部分中;以及主翅片,在成对辅翅片之间于第一方向延伸,使两个辅翅片与主翅片以相似并且同步的方式倾斜,其中,第二壁在其下游部分中包括于远离通风通道方向隆起的隆起壁部,由隆起壁部围住的空间构成倾斜空间,允许辅翅片比普通壁部更为朝向通风通道外倾斜;以及,吹出开口于第二方向的尺寸与成对第二壁的普通壁部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彼此相等或接近。

Description

空调薄型调风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薄型调风器,包括在其下游端的矩形开口,作为自空调器送出的空调空气的空气吹出开口,以及,使用翅片,改变自该开口吹出的空调空气的方向。
背景技术
车辆仪表板在其中结合了空调调风器,用于改变自空调器送出并吹进乘员室的空调空气的方向。通常,这种空调调风器包括一类各式各样的薄型空调调风器(下文称为空调薄型调风器),其纵向尺寸与横向尺寸彼此大为不同,例如,横向尺寸大于纵向尺寸的一类。
这类空调薄型调风器的示例包括壳体、一对辅翅片、以及一主翅片。壳体具有短高度方筒形状,并且具有内部空间作为空调空气的通风通道。壳体在其下游端还具有空调空气的吹出开口。出于设计的观点,吹出开口具有矩形形状,其中纵向尺寸小于横向尺寸。
辅翅片以及置于它们之间的主翅片分别横向方式延伸,并且支撑成,使得它们借助于翅片轴可以相对于壳体的左右壁倾斜。流过通风通道的空调空气,在沿主翅片和辅翅片流动之后,自吹出开口吹出。
出于辅翅片的布置和操作模式的观点,上述空调薄型调风器通常分成两类。
在图9所示的一类空调薄型调风器中,在与主翅片75的联动中,使两个辅翅片76倾斜。因此,为了保证上辅翅片76的倾斜空间,使壳体71的上壁74与上辅翅片76的翅片轴77向上隔开。为了保证下辅翅片76的倾斜空间,使壳体71的下壁74与下辅翅片76的翅片轴77向下隔开(例如,参见JP-A-2013-116650)。
此外,在图10所示的一类空调薄型调风器中,如图10中实线所示,当设定主翅片75平行于上下壁74时,设定两个辅翅片76平行于壁74。当自上述状态使主翅片75倾斜时,例如,如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靠近于主翅片75上游端的辅翅片76(图10中,上辅翅片76)维持平行于壁74。此外,远离主翅片75上游端的辅翅片76(图10中,下辅翅片76),如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与之同步方式在主翅片75的相同方向倾斜(例如,参见JP-A-2011-27348)。在这类空调薄型调风器中,未使辅翅片76自通风通道73向侧面距离倾斜。所以,壳体71的上壁74布置成靠近于上辅翅片76的翅片轴77。此外,壳体71的下壁74布置成靠近于下辅翅片76的翅片轴77。
然而,在前一类空调薄型调风器(图9)中,如上所述,由于使上壁74与上辅翅片76的翅片轴77向上隔开,并且使下壁74与下辅翅片76的翅片轴77向下隔开,两壁74之间的距离D1较大。同时,如上所述,吹出开口72的竖向尺寸M1小于其左右方向尺寸。因此,吹出开口72的竖向尺寸M1与两壁74之间的距离D1之差较大。这意味着,在空调空气A1通过平行于两壁74的主翅片75和两个辅翅片76时,突然减小了通道的竖向尺寸。因此,当设定主翅片75和两个辅翅片76平行于壁74时,通风阻力增大,从而,增大了压力损失。
同时,在后一类空调薄型调风器(图10)中,两壁74之间的距离D1比前一类(图9)的小。吹出开口72的竖向尺寸M1与两壁74之间的距离D1之差比前一类空调薄型调风器(图9)的小。然而,如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使主翅片75相对于两壁74倾斜时,由于设定靠近于主翅片75上游端的辅翅片76(图10中,上辅翅片76)平行于壁74,辅翅片76与主翅片75之间的通道78的竖向尺寸较小。因此,当空调空气A1通过通道78时,通风阻力较大,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损失也增大。此外,主翅片75与远离其上游端的辅翅片76(图10中,下侧翅片)之间的距离D4非常小,从而,异常地增大了压力损失。
当压力损失以上述方式增大时,在图9和图10中所示的两类之中,噪声(例如空调空气A1自吹出开口72吹出时所产生的风噪声)较大。
发明内容
通过考虑上述情况设计出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薄型调风器,不管主翅片和两个辅翅片如何倾斜,都能减小压力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薄型调风器,包括:壳体,由在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壁、以及在第二方向彼此对置的一对第二壁形成为筒状,使其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在第二方向的尺寸,具有内部空间作为空调空气的通风通道,并且,在其下游端包括空调空气的吹出开口;一对辅翅片,设置在壳体内部与第二壁相邻的部分中,于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支撑成使其可相对于第一壁倾斜;以及主翅片,在成对辅翅片之间于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支撑成使其可相对于第一壁倾斜,使两个辅翅片与主翅片以相似并且同步的方式倾斜,其中,第二壁在其下游部中分别包括于远离通风通道方向隆起的隆起壁部,由隆起壁部围住的空间构成倾斜空间,允许辅翅片比存在于隆起壁部更上游、构成部分第二壁的普通壁部更朝通风通道外倾斜;以及,吹出开口于第二方向的尺寸与成对第二壁的普通壁部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彼此相等或接近。
根据上述结构,当设定主翅片平行于第二壁的普通壁部时,在靠近于第二壁的部分中,辅翅片平行于普通壁部。通道中在主翅片与辅翅片之间的部分空调空气沿主翅片和辅翅片流动,并且自吹出开口向下直吹。这里,由于主翅片和辅翅片全都平行于第二壁的普通壁部,得到的通风阻力最小。此通风阻力取决于吹出开口于第二方向的尺寸与成对普通壁部之间的距离之差。然而,如上所述,由于吹出开口的尺寸与成对普通壁部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彼此相等或接近,它们的差异较小。这几乎不导致通风阻力的增大,从而减小了压力损失,否则,当空调空气沿主翅片和辅翅片流动时,由于通道面积的突然减小,会导致通风阻力增大。
此外,当使主翅片相对于第二壁的普通壁部倾斜时,使远离主翅片上游端的辅翅片在通风通道内侧(朝远离最近第二壁的一侧)倾斜。也就是,使辅翅片以相似于主翅片的方式倾斜。此外,靠近于主翅片上游端的辅翅片进入通风通道的外侧,也就是,最靠近第二壁的隆起壁部的倾斜空间。也使此辅翅片以相似于主翅片的方式倾斜。所以,与设定靠近于主翅片上游端的辅翅片平行于第二壁的结构不同,辅翅片与主翅片之间通道于第二方向的尺寸较大。这几乎不导致通风阻力的增大,从而减小了压力损失,否则,当空调空气在主翅片和靠近于主翅片上游端的辅翅片之间流过通道时,由于通道面积的突然减小,会出现通风阻力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辅翅片可以支撑成,使得它们在吹出开口与第二壁之间可相对于第一壁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当设定主翅片平行于第二壁的普通壁部时,辅翅片也位于吹出开口和第二壁部分之间,同时,它们平行于普通壁部。所以,当从下游侧观察空调薄型调风器时,吹出开口的周边位于辅翅片前面,藉此,辅翅片隐藏在周边后边,并且很难看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当设定主翅片平行于普通壁部时,在与倾斜空间的通风通道的分界中,也可以设定辅翅片平行于普通壁部。
根据上述结构,当设定主翅片平行于普通壁部时,辅翅片,在它们与倾斜空间的通风通道的分界中,平行于第二壁的普通壁部。在与倾斜空间的通风通道的分界中,由辅翅片封闭倾斜空间。因此,流过通风通道的空调空气几乎不流进倾斜空间,并且让其在辅翅片与主翅片之间流过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当以最大极限角度倾斜主翅片时,设定两个辅翅片之间的距离等于或接近于最大极限值。
根据上述结构,当主翅片和辅翅片平行于第二壁的普通壁部时,主翅片和辅翅片之间的通道面积最大。随着主翅片和辅翅片相对于普通壁部的倾斜角度增大,通道面积减小。然而,如上所述,由于以最大极限角度倾斜主翅片时,设定两个辅翅片之间的距离等于或接近于最大极限值,保证了主翅片和辅翅片之间的较宽通道。此外,当以最大极限角度倾斜主翅片时,空调空气在其流过主翅片和辅翅片之间通道时的通风阻力较小,因此,压力损失较小。
根据上述空调薄型调风器,无论主翅片和两个辅翅片如何倾斜,都可以减小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给出的说明以及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只是示例方式给出,因此,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以及,附图中:
图1是大致水平设定主翅片情况下空调薄型调风器一种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图1的空调薄型调风器的右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空调薄型调风器的一些构成部件的分解轴测图;
图4是图1的空调薄型调风器的一些构成部件的分解轴测图;
图5是根据一种实施例的空调薄型调风器的平剖视图;
图6A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空调薄型调风器的纵向剖视图,其中,设定主翅片大致水平,以及,图6B示出图6A的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7是空调薄型调风器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其中倾斜图6B的主翅片,使其高度朝下游升高;
图8是空调薄型调风器的局部纵向剖视图,其中,图6B的主翅片倾斜成使其高度朝下游降低;
图9是常规空调薄型调风器的局部纵向剖视图;以及
图10是不同于图9调风器的常规空调薄型调风器的局部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8,给出车用空调薄型调风器的实施例的说明。
这里,在下文说明中,车辆的前进方向(向前行驶方向)称为前向,后退方向称为后向,以及,车辆高度方向称为竖向。此外,当从后面观察车辆时,定义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
在乘员室内车辆的前座椅(驾驶座和乘员座)前面,设置有仪表板,以及,在仪表板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边上、以及其它部分,结合有空调薄型调风器。空调薄型调风器的主要功能,与普通空调的非薄型调风器相似,改变供自空调器并且吹进乘员室的空调空气的方向,关闭空调空气的吹出,等等。
首先,给出空调薄型调风器10的基本结构的说明。如图1和图5中所示,调风器10包括壳体11、下游侧翅片组、上游侧翅片组、关断风门51、操作把手62、以及传动机构DM1。接着,给出调风器10各自组成部分的结构。
<壳体11>
如图2至图4中所示,壳体11用来使空调器的通风管道(未示出)和形成在仪表板中的开口(未示出)互相连接,并且包括上游侧保持架12、下游侧保持架13、以及框部(bezel)14。壳体11具有方筒形状,其中,其两端开口,以及,其横向尺寸大于其纵向尺寸。壳体11的内部空间用作空调空气A1的通道(下文称为通风通道20)。
这里,在正交于通风通道20中空调空气A1通风方向的平面上,大致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之一称为第一方向,而另一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宽度方向称为第一方向,而竖向称为第二方向。
上游侧保持架12构成壳体11的最上游侧部分。下游侧保持架13布置在上游侧保持架12的下游,同时,其上游端部连接至上游侧保持架12的下游端部。框部14构成空调薄型调风器10的装饰面,布置在壳体11中的最下游,并且使其从下游侧连接至下游侧保持架13。框部14具有矩形开口。此开口构成通风通道20的下游端,并且作为空调空气A1的吹出开口15。
通风通道20被壳体11的四壁围住。它们是在第一方向(车辆宽向)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壁21、以及在第二方向(竖向)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壁22。第一壁21彼此平行或接近平行地对置,同时,在空调空气A1的流动方向,两壁21之间的距离D2(参见图5)到处均匀一致。
如图2和图3中所示,两个第一壁21中,在下游侧保持架13的下游端与框部14互相连接所在的多个部分(上、中、下部)中,分别布置有支承部23。上下支承部23于第二方向位于这样的部分中,其与第二壁22相邻,并且在设置于框部14上的伸出部14a(下文讨论)的上游附近。
如图1和图4中所示,在两个第二壁22存在于支承部23上游的这种部分中,具体而言,在上游侧保持架12的下游端和下游侧保持架13的上游端互相连接所在的部分中,设置有多个支承部24。多个支承部24于第一方向大致处于规则间隔。
在各自第一壁21存在于支承部24上游的这种部分中,分别形成由孔构成的支承部25。支承部25于第二方向处在第二壁22的大致居中处。
<下游侧翅片组>
如图3、图6A和图6B中所示,下游侧翅片组包括下游侧主翅片(下文称为主翅片)31和一对上方和下方的下游侧辅翅片(下文称为辅翅片)32、33。主翅片31和两个辅翅片32、33分别由在通风通道20内于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方形或椭圆形(oblong)板状部件形成。
辅翅片32、33的通风方向尺寸(宽度)设定为小于主翅片31的尺寸。
上辅翅片32于第二方向刚好布置在上第二壁22下方。下辅翅片33于第二方向刚好布置在下第二壁22上方。主翅片31于第二方向大致居中布置,也就是,在辅翅片32和33之间大致居中。
自主翅片31和辅翅片32、33于第一方向的各自端面开始,有翅片轴34于第一方向向外伸出。翅片轴34于通风方向布置在主翅片31和辅翅片32、33的各自下游端,并且由支承部23支撑,使得它们可相对于第一壁21倾斜。
这里,下游侧翅片组由三个翅片(主翅片31、以及两个辅翅片32、33)构成的原因是,在通风通道20中,竖向尺寸较小,主翅片31与其毗邻辅翅片32、33之间的距离可以尽可能增大,从而保证空调空气A1的通道。
如图2、图3和图5中所示,在各主翅片31和辅翅片32、33中,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一个)翅片轴34自其对应第一壁21向外伸出。在这种伸出翅片轴34的端部上,与之整体方式设置有臂部35。臂部35自翅片轴34朝上游延伸,并且在它们的延伸端具有连接轴36。
由连接杆37使臂部35的连接轴36互相连接。臂部35、连接轴36、连接杆37等构成联杆机构LM1,其机械方式连接主翅片31和辅翅片32、33,而且,使辅翅片32、33与主翅片31以相似并且同步的方式倾斜。
<上游侧翅片组>
如图4和图5所示,上游侧翅片组由通风通道20内布置在下游侧翅片组上游的多个上游侧翅片组成。上游侧翅片各自由在通风通道20内于第二方向延伸的平板状部件构成。多个上游侧翅片于第一方向彼此大致平行布置,并且大致以规则间隔彼此隔开。
这里,为了区分多个上游侧翅片,处于第一方向大致居中的翅片称为上游侧翅片41,而其它称为上游侧翅片42。
自各自上游侧翅片41和42于第二方向的两个端面开始,翅片轴43于第二方向向外伸出。翅片轴43于通风方向各自位于上游侧翅片41和42大致中央部分。由支承部24支撑上游侧翅片41和42的翅片轴43,使得它们能相对于第二壁22倾斜。
如图4和图6A中所示,在各上游侧翅片41和42中,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上)翅片轴43自对应的上侧第二壁22向外伸出。在伸出翅片轴43的端部,与之整体方式设置有臂部44。臂部44各自自翅片轴43朝上游延伸,并且在其延伸端上具有连接轴45。由连接杆46使臂部44的连接轴45互相连接。以及,臂部44、连接轴45、连接杆46等构成联杆机构LM2,其使所有上游侧翅片42与上游侧翅片41同步方式倾斜,使得它们可相似于上游侧翅片41倾斜。
<关断风门51>
如图5和图6中所示,关断风门51用来在壳体11内上游侧翅片组的上游打开及关闭通风通道20。其包括第一方向长于第二方向的矩形板状风门板52、以及安装在风门板52周边的密封件53。
自风门板52于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面开始,有于第一方向向外伸出的轴54(参见图1和图2)。关断风门51的两个轴54由两个支承部25支撑于第一壁21,藉此,使关断风门51可以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倾斜。在打开位置处,如图6A中实线所示,大致处于其在上下第二壁22之间的中央部分,关断风门51大致平行于这些第二壁22,从而,较大地打开通风通道20。在关闭位置处,如图6A中双点划线所示,关断风门51相对于上下第二壁22倾斜,以及,在密封件53中,使其与第一壁21和第二壁22的内壁面接触,从而,关闭通风通道20。
<操作把手62>
如图1和图5中所示,操作把手62是改变空调空气A1自吹出开口的吹出方向时由乘员操作的部件。它与主翅片31的上表面适配,使其能于第一方向滑动。以两个翅片34作为支点,能使它与主翅片31一起倾斜,以及,当在主翅片31上滑动时,能使它在第一方向移位。
<传动机构DM1>
传动机构DM1将操作把手62的滑动操作传动至上游侧翅片41,从而以两个翅片轴43作为其支点使它们倾斜。
如图4和图5中所示,各上游翅片41具有切除部47,自其下游端缘朝上游延伸。切除部47在其下游端包括于第二方向延伸的传动轴段48。
如图3和图5中所示,叉部63连接至操作把手62的上游端。在布置于叉部63下游端的一对支撑轴64中,将叉部63压迫进入操作把手62的上游端。以两个支撑轴64作为其支点,可以使叉部63倾斜。叉部63在其上游部分包括向上游延伸的一对传动片65,同时,两个传动片65将上游侧翅片41的传动轴部48保持在其间。
这里,切除部47用来避免由上游侧翅片41的倾斜可能导致的与两个传动片65的这种冲突。在上游侧翅片42中没有形成切除部47和传动轴部48。
因此,当沿主翅片31于第一方向滑动操作把手62时,通过叉部63和传动轴部48,将第一方向的力施加至上游侧翅片41,从而,以两个翅片轴43作为其支点,使上游侧翅片41倾斜。
上述结构是本实施例的空调薄型调风器10的基本结构。
除了基本结构之外,在这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A中所示,第二壁22除其下游部分之外的大部分由两个平坦普通壁部26构成。普通壁部26互相平行。第二壁22的下游部分由远离通风通道20隆起的隆起壁部27构成。当辅翅片32、33平行于普通壁部26时,隆起壁部27形成在其靠近于辅翅片32、33上游端的上游端部分中。隆起壁部27包括构成其上游部分的上游侧倾斜段27a、以及构成下游部分的下游侧倾斜段27b。上游侧倾斜段27a倾斜成,使得随着它们往下游,它们在第二方向远离普通壁部26。下游侧倾斜段27b倾斜成,使得随着它们往下游,它们接近普通壁部26。被上游侧倾斜段27a和下游端倾斜段27b围住的空间,换而言之,隆起壁部27的内部空间构成倾斜空间TS,其允许辅翅片32、33自普通壁部26比普通壁部26更朝通风通道20外倾斜。
成对辅翅片32和33支撑成,使其在吹出开口15与第二壁22之间相对第一壁21为可倾斜的。具体而言,自框部14中存在于吹出开口15周围并且至少在第二方向彼此相对的这样两个部分开始,有朝上游伸出的伸出部14a。辅翅片32和33的翅片轴34靠近伸出部14a的上游布置。当设定主翅片31平行于普通壁部26时,在与倾斜空间TS的通风通道20的分界中,设定辅翅片32和33平行于普通壁部2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B中所示,吹出开口15于第二方向的尺寸M1与成对普通壁部26之间的距离D1设定为彼此相等或接近。如上所述,第一壁21之间的距离D2(参见图5)在空调空气A1的流动方向上各处均匀一致。因此,上述设定还可以表达为,使得吹出开口15的通道面积与普通壁部的通道面积设定为彼此相等或近似。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按最大极限角度倾斜主翅片31时,辅翅片32和33之间的距离D3设定为等于或接近于最大极限值。
按上述方式构造本实施例的空调薄型调风器10。接着,给出空调薄型调风器10的操作说明。
图6A的双点划线示出关断风门51位于其关闭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关断风门51关闭通风通道20,从而,阻止空调空气A1向关断风门51的下游流动,并因此停止空调空气A1自吹出开口15吹出。
同时,图6A的实线示出关断风门51位于其打开位置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通风通道20完全打开,以及,空调空气A1流动,同时分支到关断风门51的上下侧。经过关断风门51的空调空气A1沿上游侧翅片组和下游侧翅片组流动,然后,自吹出开口15吹出。
通过支撑于框部14上的操作旋钮55(参见图5)的转动操作,实现关断风门51自关闭位置至打开位置的切换,反之亦然。当由乘员转动方式操作操作旋钮55时,通过阻尼驱动机构(未示出)将转动传动至关断风门51,藉此,以轴54为支点,使关断风门51倾斜。
这里,下文说明假定关断风门51保持处于打开位置。
图6A和图6B示出主翅片31平行(大致平行)于两个上下普通壁部26时的空调薄型调风器10。在这种情况下,在它们的靠近第二壁22的部分,具体而言,在它们与倾斜空间TS的通风通道20的分界部分中,辅翅片32和33平行于第二壁22的普通壁部26。
在主翅片31与辅翅片32、33之间的通道中,已经通过了关断风门51的部分空调空气A1沿主翅片31和辅翅片31、33流动,然后,自吹出开口15直朝下游侧吹出。在这种情况下,主翅片31与辅翅片32、33之间的通道面积提供了最大极限值。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辅翅片32、33的上游端位于靠近隆起壁部27的上游端。在与通风通道20的分界部分中,由辅翅片32、33封闭倾斜空间TS。辅翅片32、33与第二壁22的普通壁部26之间的间隙较小,同时,很少量的空调空气A1通过这种间隙流进倾斜空间TS。
这里,由于主翅片31和辅翅片32、33都平行于第二壁22,由它们产生的通风阻力变得最小。这种通风阻力取决于吹出开口15于第二方向的尺寸M1与两个普通壁部26之间的距离D1之差。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吹出开口15的尺寸M1与普通壁部26之间的距离D1设定为彼此相等或接近,藉此,它们(M1,D1)之差较小。因此,空调空气A1沿主翅片31和辅翅片32、33流动时,几乎不出现因通道面积突然减小所导致的通风阻力增大,从而,减小了压力损失。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辅翅片32、33在它们平行于普通壁部26时位于吹出开口15与第二壁22之间伸出部14a的上游附近。所以,当从下游侧观察空调薄型调风器10时,吹出开口15的周边部(伸出部14a)位于辅翅片32、33前面,藉此,这些翅片隐藏在这样部分(伸出部14a)后面。
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上述状态下,当向上力施加至操作把手62时,如图7中所示,以翅片轴34为支点,使主翅片31逆时针方向倾斜。主翅片31倾斜成,使其高度朝上游减小。此外,主翅片31的上述倾斜由联杆机构LM1(参见图1和图2)传动至辅翅片32、33,藉此,使辅翅片32和33与主翅片31以相似且同步的方式倾斜。因此,远离主翅片31上游端的上辅翅片32朝上游减小高度,也就是,使其倾斜,以向下远离上第二壁22的隆起壁部27。靠近主翅片31上游端所在的下辅翅片33的大部分进入下第二壁22的隆起壁部27内的倾斜空间TS,并且使其倾斜成,使其高度朝上游减小。在这种状态下,下辅翅片33接近下隆起壁部27的下游侧倾斜段27b。
由于流过通风通道20的空调空气A1沿主翅片31和两个辅翅片32、33流动,同时,使其方向斜向上改变,自吹出开口15吹出。
在上述状态下,当向下力施加至操作把手62时,各部分执行它们与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因此,使主翅片31和两个辅翅片32、33回到大致平行于第二壁22。
此外,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状态下,向下力施加至操作把手62,如图8中所示,以翅片轴34为支点,使主翅片31顺时针方向倾斜。主翅片31倾斜成,使其高度朝向上游增加。此外,主翅片31的上述倾斜由联杆机构LM1(参见图1和图2)传动至辅翅片32和33,藉此,使辅翅片32和33与主翅片31以相似且同步的方式倾斜。因此,远离主翅片31上游端的下辅翅片33朝上游增加高度,也就是,使其倾斜以向上远离下第二壁22的隆起壁部27。靠近主翅片31上游端所在的上辅翅片32大部分进入上第二壁22的隆起壁部27内的倾斜空间TS,并且使其倾斜成,使其高度朝上游增加。在这种状态下,上辅翅片32接近上隆起壁部27的下游侧倾斜段27b。
流过通风通道20的空调空气A1,在其流过主翅片31和两个辅翅片32、33时,使其方向斜向下改变的同时,自吹出开口15吹出。
在上述状态下,当向上力施加至操作把手62时,各部分执行它们与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因此,使主翅片31和两个辅翅片32、33回到大致平行于第二壁22。
所以,与靠近主翅片75上游端所在的辅翅片76设定为平行于上下壁74(参见图10)的结构不同,辅翅片32、33与主翅片31之间通道的竖向尺寸较大。所以,当空调空气A1通过靠近其上游端所在的主翅片31与辅翅片32、33之间的通道时,几乎不增大通风阻力。
主翅片31与辅翅片32、33之间通道的通道面积随着这些翅片相对于普通壁部26的倾斜角度增大而减小。然而,由于以最大极限角度倾斜主翅片31时两个辅翅片32和33之间的距离D3设定为与最大极限值相等或接近,能保证主翅片31与辅翅片32、33之间的较宽通道。此外,当按最大极限角度倾斜主翅片31时,空调空气A1通过主翅片31与辅翅片32、33之间通道时的通风阻力较小。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辅翅片32和33都以相似于主翅片31的方式倾斜,与一个辅翅片76设定为平行于上下壁74(参见图10)时的结构相比,空调空气A1易于在相似于主翅片31的方向流动,从而,增强了空调空气A1的方向性。
这里,在图5中,当朝第一方向去的力施加至操作把手62时,操作把手62在主翅片31上于第一方向滑动。此外,施加至操作把手62的力通过叉部63传动至中央上游侧翅片41的传动轴部48。使上游侧翅片41以轴43为支点于第一方向倾斜,具体而言,朝操作把手62被操作所在侧滑动。在这种情况下,传动轴部48绕翅片轴43转动。上游侧翅片41以翅片轴43为支点的运动通过图1、图4中所示的臂部44、连接轴45、以及连接杆46等传动至其它上游侧翅片42。由于此传动,所有上游侧翅片42与上游侧翅片41同步方式倾斜至操作把手62的被操作侧。空调空气A1沿上述倾斜的上游侧翅片41和44流动,藉此,改变其方向,并且自吹出口15吹出。
根据具体描述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下述效果。
(1)在上下第二壁22的下游部分中,形成有在偏离通风通道20的方向隆起的隆起壁部27。由隆起壁部27围住的空间用来形成倾斜空间TS,其允许辅翅片32和33比第二壁22的普通壁部26更向通风通道20外倾斜。此外,吹出开口15于第二方向的尺寸M1与成对普通壁部26之间的距离D1设定为彼此相等或接近(参见图6A和图6B)。
因此,当主翅片31和辅翅片32、33平行于第二壁22的普通壁部26(参见图6B)、以及使它们倾斜时(参见图7和图8),可以减小通风阻力,并因此可以降低压力损失。
(2)从存在于吹出开口15周围并且至少于第二方向彼此相对的框部14的两个部分开始,有朝上游伸出的伸出部14a。以及,辅翅片32和33的翅片轴34布置在伸出部14a的上游附近。因此,支撑成对辅翅片32和33,使其在吹出开口15与第二壁22之间相对于第一壁21倾斜(参见图6B)。
因此,当从下游侧观察空调薄型调风器10时,几乎看不见辅翅片32和33,从而,能改善调风器的外观。
(3)当设定主翅片31平行于普通壁部26时,在辅翅片的与倾斜空间TS的通风通道20的分界处,也设定辅翅片32和33平行于这种普通壁部26(参见图6B)。
因此,当设定主翅片31平行于普通壁部26时,可以避免空调空气A1流进倾斜空间TS。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辅翅片32和33的上游端位于和隆起壁部27的上游端相邻的部分中,藉此,使它们之间的间隙较窄。这能进一步避免空调空气A1流进倾斜空间TS。
(4)按最大极限角度倾斜主翅片31时,辅翅片32和33之间的距离D3设定为与最大极限值相等或接近(参见图7和图8)。
因此,即使按最大极限角倾斜主翅片31,当空调空气A1通过主翅片31与辅翅片32、33之间的通道时,也能降低其通风阻力,并因此能降低压力损失。
这里,作为一种修改,也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加强,其中,以下列方式改变本实施例。
<下游侧翅片组>
辅翅片32和33可以只是与主翅片31以相似并且同步的方式倾斜。因此,它们不必总是严格平行于主翅片31。
下游侧翅片组也可以由一对辅翅片32、33和置于它们之间的多个主翅片31构成。
<应用部分>
上述空调薄型调风器10也可以应用于除仪表板之外的乘员室其它部分上所设置的空调薄型调风器10.
上述空调薄型调风器10的应用并不局限于车辆,而是可以广泛应用,只要可以用翅片调节供自空调器并且吹进室内的空调空气A1的方向。
<其它>
上述空调薄型调风器10也可以应用于一种空调薄型调风器10,其布置成,使得吹出开口15竖向较长。在这种情况下,竖向提供第一方向,而车辆宽向提供第二方向。在壳体11中,竖向互相对置壁提供第一壁21,而车辆宽向互相对置壁提供第二壁22。主翅片31和辅翅片32、33布置在车辆宽向,而上游侧翅片41和42布置在竖向。
没有直接涉及本发明特征的部件和部分诸如上游侧翅片41、42和关断风门51也可以适当改变,例如,可以省略它们,或者,可以改变其形状及数量。

Claims (4)

1.一种空调薄型调风器,包括:
壳体,由在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壁、以及在第二方向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壁形成为筒状,使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具有内部空间作为空调空气的通风通道,并且,在其下游端包括空调空气的吹出开口;
一对辅翅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第二壁相邻的部分中,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支撑成使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壁为可倾斜的;以及
主翅片,在所述成对辅翅片之间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支撑成使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壁为可倾斜的,使所述两个辅翅片与所述主翅片以相似并且同步的方式倾斜,其中:
所述第二壁在其下游部中分别包括在远离所述通风通道方向上隆起的隆起壁部,由所述隆起壁部围住的空间构成倾斜空间,所述倾斜空间允许所述辅翅片比存在于所述隆起壁部更上游的、构成部分所述第二壁的普通壁部更为朝向所述通风通道外倾斜;以及
所述吹出开口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与所述成对第二壁的普通壁部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彼此相等或接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薄型调风器,其中:
所述辅翅片支撑成,使得它们在所述吹出开口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壁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薄型调风器,其中:
当设定所述主翅片平行于所述普通壁部时,在与所述倾斜空间的通风通道的分界中,设定所述辅翅片平行于所述普通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薄型调风器,其中:
当以最大极限角度使所述主翅片倾斜时,设定所述两个辅翅片之间的距离等于或接近于最大极限值。
CN201510400876.XA 2014-07-09 2015-07-09 空调薄型调风器 Pending CN1052529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1580A JP2016016786A (ja) 2014-07-09 2014-07-09 空調用薄型レジスタ
JP2014-141580 2014-07-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2989A true CN105252989A (zh) 2016-01-20

Family

ID=5506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0876.XA Pending CN105252989A (zh) 2014-07-09 2015-07-09 空调薄型调风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09163A1 (zh)
JP (1) JP2016016786A (zh)
CN (1) CN10525298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9999A (zh) * 2016-07-20 2018-01-30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出风口总成及其组装方法
CN109203918A (zh) * 2017-06-30 2019-01-15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调风器
CN109501556A (zh) * 2018-12-28 2019-03-22 依工(宁波)电子元件紧固装置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无风感汽车出风口
CN111137108A (zh) * 2018-11-01 2020-05-12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风向调整装置
CN113365860A (zh) * 2018-11-23 2021-09-07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通风口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100528A1 (de) * 2013-01-18 2014-07-24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Lamell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Lamelle, Spritzgussfor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auteils einer Lamelle
JP6579002B2 (ja) * 2016-03-10 2019-09-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CN107512147B (zh) * 2016-06-16 2022-05-31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叶片调节装置及车辆出风口总成
CN107639991B (zh) * 2016-07-20 2022-07-26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出风口拨钮总成
EP3293026B1 (en) * 2016-09-13 2020-07-22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Air nozzle device for a vehicle
USD829320S1 (en) * 2016-12-27 2018-09-25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outlet of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DE102017112616A1 (de) 2017-06-08 2018-12-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 Fahrzeug
CN109203920A (zh) * 2018-09-12 2019-01-15 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完整调节风向功能的汽车内饰隐藏式出风口结构
USD910519S1 (en) * 2018-11-06 2021-02-16 Polestar Performance Ab Front air outlet
JP2020093670A (ja) * 2018-12-13 2020-06-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US11440377B2 (en) * 2020-05-19 2022-09-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 register having a vane linking member coupled to a grommet for use in effort gener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3741A (zh) * 2006-09-29 2008-04-02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器可调风口
US20130029582A1 (en) * 2011-07-27 2013-01-31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conditioner register
CN103791602A (zh) * 2012-10-30 2014-05-1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调风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29463A1 (de) * 1985-08-16 1987-02-26 Opel Adam Ag Ausstroemduese an belueftungsvorrichtungen oder klimaanlagen
JP3605577B2 (ja) * 2001-05-15 2004-1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用吹出口装置
JP4379188B2 (ja) * 2004-04-22 2009-12-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06306365A (ja) * 2005-03-31 2006-11-09 Toyoda Gosei Co Ltd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08149828A (ja) * 2006-12-15 2008-07-03 Toyoda Gosei Co Ltd 空調用薄型レジスタ
CN103906637B (zh) * 2011-10-28 2016-04-20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通风装置
CN103930289B (zh) * 2011-11-11 2016-04-20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通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3741A (zh) * 2006-09-29 2008-04-02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器可调风口
US20130029582A1 (en) * 2011-07-27 2013-01-31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conditioner register
CN103791602A (zh) * 2012-10-30 2014-05-1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调调风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9999A (zh) * 2016-07-20 2018-01-30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出风口总成及其组装方法
CN109203918A (zh) * 2017-06-30 2019-01-15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调风器
CN109203918B (zh) * 2017-06-30 2022-04-29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调风器
US11351844B2 (en) 2017-06-30 2022-06-07 Howa Plastics Co., Ltd. Register
CN111137108A (zh) * 2018-11-01 2020-05-12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风向调整装置
CN113365860A (zh) * 2018-11-23 2021-09-07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通风口
CN109501556A (zh) * 2018-12-28 2019-03-22 依工(宁波)电子元件紧固装置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无风感汽车出风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16786A (ja) 2016-02-01
US20160009163A1 (en) 2016-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2989A (zh) 空调薄型调风器
CN102741075B (zh) 通风装置
JP6361221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CN103791602B (zh) 空调调风器
CN101153741B (zh) 空调器可调风口
JP6100202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US10239384B2 (en) Air outlet device for feeding air to a vehicle interior in an controlled manner
US10099534B2 (en) Air-conditioning register
JP6318931B2 (ja) 空気吹出装置
CN111251835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6421743B2 (ja) 空調用薄型レジスタ
JP2015163489A (ja) 送風装置
JP6459935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の操作機構
JP2015067188A (ja) 送風装置
WO2014155805A1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5852710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048356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5842787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817177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9093893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0819511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078787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CN113015642B (zh) 空调用调节器
JP4814624B2 (ja) エアアウトレット
JP6340244B2 (ja) 送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