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7687B - 自动络纱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络纱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97687B CN105197687B CN201510163157.0A CN201510163157A CN105197687B CN 105197687 B CN105197687 B CN 105197687B CN 201510163157 A CN201510163157 A CN 201510163157A CN 105197687 B CN105197687 B CN 1051976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bbin
- winding unit
- pallet
- supply
-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6—Supply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6—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one or more servicing units moving along a plurality of fixed winding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络纱机(1),其作为将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的卷取装置,具备: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托盘式卷取装置(3);以及与多个托盘式卷取装置(3)共同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两个纡库式卷取装置(4)。例如,将在托盘式卷取装置(3)中无法正常地进行纱线的退绕的供纱管配置于纡库式卷取装置(4)的纡库装置,并通过纡库式卷取装置(4)从该供纱管将纱线退绕而形成卷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的自动络纱机、以及使用自动络纱机从供纱管将纱线退绕并卷绕的纱线卷取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3-104628号公报所记载的筒管输送系统中,在筒管供给部中,准备为引线装置使从环锭细纱机供给的筒管的纱线端在芯管中垂下等、能够将筒管供给到卷取单元的状态。而且,准备为能够供给到卷取单元的状态的筒管供给到自动络纱机的多个卷取单元。在卷取单元中,将从供给的筒管退绕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另外,在日本特开2003-104628号公报中,从卷取单元排出的筒管返回筒管供给装置。在返回至筒管供给装置的筒管中,对于正常地将纱线退绕从而几乎未残留有纱线的筒管而言,通过残纱处理装置亦即筒管脱纱器将残纱除去,然后返回环锭细纱机。另一方面,在筒管因引线错误、接头失败等而从卷取单元排出的情况下,不除去残纱地返回引线装置。然后,在引线装置中,准备为能够供给到卷取单元的状态,然后再次供给到卷取单元。
此处,在日本特开2003-104628号公报中,如上述那样,因引线错误、接头失败等而从卷取单元排出的筒管再一次供给到卷取单元。然而,因接头失败而从卷取单元排出筒管通常比初始状态纱线的量少,因此存在在引线装置中,筒管的卷绕有纱线的部分与芯管的前端之间的距离较大,在芯管中垂下的纱线端在朝向卷取单元输送期间从芯管落下的担忧。而且,此时,在卷取单元中,根据引线错误而将筒管排出。
另外,也存在因接头失败从卷取单元排出的筒管是因纱线的品质较差而多次进行了接头的筒管的情况。此时,即使再次将筒管供给到卷取单元,筒管因接头失败而从卷取单元排出的可能性较高。
而且,根据上述内容,在将因引线错误、接头失败等而从卷取单元排出的筒管再次供给到卷取单元的情况下,存在自动络纱机的卷装的生产效率降低的担忧。
此处,可以考虑与日本特开2003-104628号公报不同,因引线错误、接头失败等而从卷取单元排出的筒管也与正常地将纱线退绕的筒管相同,通过筒管脱纱器除去残纱后返回环锭细纱机。然而,此时,导致通过筒管脱纱器除去并废弃的纱线的量变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降低卷装的生产效率、并且能够使纱线的废弃量也尽可能少的自动络纱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具备: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它们沿排列方向排列,并将载置于托盘的供纱管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托盘输送装置,其输送上述托盘;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其与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共同沿上述排列方向排列,并具有存积上述供纱管的纡库装置,将从上述纡库装置供给的上述供纱管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以及机台控制装置,其设置于上述排列方向的端部,并控制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以及纡库式卷取单元。
例如,在托盘式卷取单元中纱线没有正常退绕时(频繁产生因张力而断纱的情况下,接头失败情况下等),将残留有纱线的状态的供纱管从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另一方面,即使将由于卷取不良而从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的、残留有纱线的供纱管再次供给托盘式卷取单元,纱线的退绕、用于在朝托盘式卷取单元的供给前使供纱管的纱线端能够捕捉的所谓的引线处理无法正常进行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若将残留了纱线的供纱管再次供给托盘式卷取单元,则存在自动络纱机的卷装的生产效率降低的担忧。在本发明中,除了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还另外具备至少一个的纡库式卷取单元。因此,例如,在这样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将残留了纱线的状态的供纱管配置于纡库装置,并能够在纡库式卷取单元中从供纱管将纱线退绕并卷绕。由此,能够防止自动络纱机的卷装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另外,能够减少纱线的废弃量。
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具备:共用框架,其沿上述排列方向延伸,并供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与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安装。
根据本发明,在共用框架安装有托盘式卷取单元与纡库式卷取单元,因此能够提高托盘式卷取单元与纡库式卷取单元的配置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的数量在上述托盘式卷取单元的数量的十分之一以下。
通常,相对于引线处理成功且在托盘式卷取单元中纱线正常地退绕的供纱管,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纱线没有正常退绕的供纱管的比例极小。在本发明中,纡库式卷取单元的数量在托盘式卷取单元的数量的十分之一以下,因此能够使托盘式卷取单元的数量较多。由此,引线处理成功且纱线正常退绕的大部分的供纱管能够在多数的托盘式卷取单元中自动且高效地进行卷取。另一方面,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纱线没有正常退绕的供纱管能够在少数的纡库式卷取单元中进行纱线的卷绕,因此能够减少纱线的废弃量。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上述托盘输送装置具备筒管准备装置,该筒管准备装置针对被载置于上述托盘上的上述供纱管,进行向上述托盘式卷取单元供给上述供纱管之前的准备,上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与上述筒管准备装置以在上述排列方向隔着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的方式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使从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的供纱管、与载置于在托盘式卷取单元与筒管准备装置之间输送的托盘的供纱管不产生干涉。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上述托盘输送装置具有返回路径,该返回路径沿着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沿上述排列方向延伸,并在该返回路径上输送从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的上述托盘,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具有将上述供纱管排出的筒管排出装置,进一步具备将通过上述筒管排出装置排出的筒管回收的筒管回收部,上述返回路径在上述排列方向上没有配置在配置上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上述筒管回收部在上述排列方向上没有配置在配置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从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并回收至筒管回收部的供纱管、与载置于在返回路径输送的托盘的供纱管不会产生干涉。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上述托盘输送装置具有返回路径,该返回路径沿着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沿上述排列方向延伸,并在该返回路径上输送从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的上述托盘,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具有将上述供纱管排出的筒管排出装置,进一步具备将通过上述筒管排出装置排出的上述供纱管输送并回收的筒管回收输送机,上述返回路径在上述排列方向上没有配置在配置上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上述筒管回收输送机在上述排列方向上没有配置在配置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从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并通过筒管回收输送机输送的供纱管、与载置于在返回路径输送的托盘的供纱管不会产生干涉。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上述托盘输送装置进一步具备筒管准备装置,该筒管准备装置针对被载置于上述托盘上的上述供纱管,进行对上述托盘式卷取单元供给上述供纱管之前的准备,上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与上述筒管准备装置相对于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配置于上述排列方向的相同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筒管准备装置靠近纡库式卷取单元而配置。因此,例如,能够容易地进行将从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并返回至筒管准备装置的残留有纱线的供纱管配置于设置在纡库式卷取单元的纡库装置的作业。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上述托盘输送装置具有返回路径,该返回路径沿着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沿上述排列方向延伸,并在该返回路径上输送从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的上述托盘,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具有将上述供纱管排出的筒管排出装置,进一步具备:筒管回收部,其配置于隔着上述返回路径而与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相反的一侧,并将从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的筒管回收;以及干涉避免机构,其用于避免被载置于在上述返回路径被输送的上述托盘上的上述供纱管、与从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的供纱管之间的干涉。
根据本发明,返回路径也配置于排列方向的配置有纡库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因此存在从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的供纱管与载置于在返回路径输送的托盘的供纱管产生干涉的担忧。本发明中,通过干涉避免机构,能够防止这样的供纱管的干涉。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在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中,作为上述干涉避免机构,具有以使被排出的上述供纱管不通过在被载置于上述返回路径上被输送的上述托盘上的上述供纱管所经过的区域的方式排出上述供纱管的上述筒管排出装置。
根据本发明,从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的供纱管没有在载置于在返回路径输送的托盘的供纱管所经过的区域通过,因此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供纱管的干涉。另外,无论托盘的位置如何,均能够在任意的时刻,从纡库式卷取单元使供纱管排出。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上述筒管排出装置以使排出的上述供纱管越过载置于在上述返回路径被输送的上述托盘上的上述供纱管所经过的区域的方式从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上述供纱管。
根据本发明,以越过载置于在返回路径被输送的托盘上的供纱管所经过的区域的方式从纡库式卷取单元使供纱管排出,由此能够容易地以不在上述区域通过的方式从纡库式卷取单元使供纱管排出。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具有以使被排出的所述供纱管横穿被载置于在所述返回路径被输送的所述托盘上的所述供纱管所经过的区域的方式从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所述供纱管的所述筒管排出装置,上述干涉避免机构具有:托盘检测部,其对上述返回路径的、配置有上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的上述托盘的有无进行检测;以及单元控制部,其对上述筒管排出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上述单元控制部在通过上述托盘检测部未检测出上述托盘时,使上述筒管排出装置从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将上述供纱管排出。
根据本发明,在从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的供纱管横穿载置于在返回路径输送的托盘的供纱管所经过的区域的情况下,在返回路径的配置有纡库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不存在托盘的时刻,从纡库式卷取单元使供纱管排出,因此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供纱管的干涉。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在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中,作为所述干涉避免机构,具有构成为能够使所述供纱管在退绕纱线的退绕位置与从所述退绕位置离开的排出位置之间移动,并通过使所述供纱管从所述退绕位置移动至所述排出位置来将所述供纱管排出的所述筒管排出装置。
根据本发明,使纱线没有了的供纱管从退绕位置移动至排出位置,从而能够使供纱管排出。另外,此时,在使供纱管从退绕位置移动至排出位置时,不会产生上述那样的供纱管的干涉。此外,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例如,操作人员将移动至排出位置的供纱管回收。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在上述托盘式卷取单元中,进一步具备退绕不良检测装置,该退绕不良检测装置检测出纱线没有从上述供纱管正常地退绕的情况,上述筒管准备装置具有托盘存积部,该托盘存积部存积载置了通过所述退绕不良检测机构检测出纱线没有正常地退绕的所述供纱管的所述托盘。
根据本发明,使载置了纱线没有正常退绕的供纱管的托盘存积于托盘存积部,并将存积于托盘存积部的托盘所载置的供纱管配置于纡库装置,在纡库式卷取单元中将从供纱管退绕了的纱线卷绕,由此能够防止自动络纱机的卷装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并减少纱线的废弃量。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上述筒管准备装置进一步具备:引线装置,其进行用于使载置于上述托盘的上述供纱管的纱线端能够在上述托盘式卷取单元捕捉的引线处理;以及托盘存积部,其存积载置有基于上述引线装置的上述引线处理失败的上述供纱管的上述托盘。
根据本发明,使引线处理失败了的供纱管存积于托盘存积部,并将存积于托盘存积部的托盘所载置的供纱管配置于纡库装置,在纡库式卷取单元中将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由此能够防止自动络纱机的卷装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并减少纱线的废弃量。
在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中,进一步具备:将形成了的上述卷装落纱的落纱装置,上述落纱装置仅将通过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以及通过上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中的、通过上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落纱。
在将在托盘式卷取单元中纱线没有正常退绕的供纱管配置于纡库装置,在纡库式卷取单元中从供纱管使纱线退绕并卷绕的情况下,存在托盘式卷取单元中形成的卷装、与纡库式卷取单元中形成的卷装产生品质的差别的情况。因此,若使卷装与卷装共同落纱,则存在品质不同的卷装混在一起的担忧。
在本发明中,通过落纱装置,仅将通过托盘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落纱,因此能够防止品质不同的卷装混在一起的情况。此外,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例如,通过操作人员手工作业进行落纱作业而成为操作人员的负担。然而,通常,供给到托盘式卷取单元的供纱管中的纱线没有正常退绕的供纱管的比例极少。即,纡库式卷取单元中形成的卷装的数量与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中形成的卷装的数量相比很少。因此,若同与本发明相反地,通过落纱装置仅将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落纱,操作人员进行通过托盘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的落纱作业的情况相比较,操作人员的负担较小。
本发明的纱线卷取方法是将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取方法,从上述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并载置于存积于上述托盘存积部的上述托盘的上述供纱管配置于上述纡库装置,在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中,从上述纡库装置供给的上述供纱管将纱线退绕并卷绕。
根据本发明,将纱线没有正常退绕的供纱管、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配置于纡库装置,并在纡库式卷取单元中将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由此能够防止自动络纱机的卷装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并减少纱线的废弃量。
其特征在于,在各个上述各托盘式卷取单元也设置有上述单元控制部,上述机台控制装置与分别设置于上述托盘式卷取单元和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的上述单元控制部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的卷装的生产效率的降低。另外,能够减少纱线的废弃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简要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自动络纱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3是从正面观察图1的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以及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的图。
图4是图1的托盘输送路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托盘式卷取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纡库式托盘单元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决定排出至返回路径的托盘的输送目的地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与图5相当的纱线的余量较少的情况下的图。
图10是与图1相当的变形例1的图。
图11是与图1相当的变形例2的图。
图12(a)是表示在变形例2中,对存在于返回路径的配置有纡库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的托盘的数量进行计算的顺序的流程图,图12(b)是表示在变形例2中,决定从纡库式卷取单元使供纱管排出的时刻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在变形例3中,从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的供纱托盘通过的区域的图。
图14(a)是变形例4的纡库式卷取单元的下侧部分的侧视图。图14(b)是从箭头B的方向观察图14(a)的俯视图。
图15是与图1相当的变形例5的图。
图16是与图8相当的变形例5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自动络纱机的整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是用于从通过环锭细纱机2制造出的供纱管8将纱线Y退绕而形成卷装P的机器,且具备多个(例如44~60机程度的)托盘式卷取单元3、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托盘输送装置5、以及落纱装置6。此外,以下,如图1、图3所示对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进行定义而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如图1、图3所示对前后方向的前侧以及后侧、左右方向的右侧以及左侧、以及上下方向的上侧以及下侧进行定义而进行说明。
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以在环锭细纱机2的左侧与环锭细纱机2隔开距离的方式配置。另外,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沿左右方向(本发明的“排列方向”)排列。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配置于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左侧。另外,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与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共同沿左右方向排列。此处,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与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成为通过安装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共用框架20而沿左右方向排列的状态。托盘式卷取单元3以及纡库式卷取单元4用于将从在环锭细纱机2中制造出的供纱管8退绕的纱线Y卷绕而形成卷装P。托盘输送装置5在环锭细纱机2与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之间,输送用于载置供纱管8的托盘7。落纱装置6构成为,在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上方,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落纱装置6使通过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而形成的卷装P落纱。此外,落纱装置6不会使通过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而形成的卷装P落纱。
(托盘输送装置)接下来,对托盘输送装置5进行说明。托盘输送装置5具备托盘输送路11、引线装置12、筒管脱纱器(残纱处理装置)13、读取装置14、以及残纱传感器15、16。托盘输送路11具有主输送路21、第一旁通路径22a、第二旁通路径22b、以及分支回收路23。
主输送路21具有用于对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输送托盘7的供给路径21a、以及用于从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回收托盘7的返回路径21b。供给路径21a相对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配置于后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另外,供给路径21a在左右方向上未配置配置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范围内。返回路径21b相对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配置于前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另外,返回路径21b在左右方向上也未配置于配置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范围内。
第一旁通路径22a将供给路径21a的中途部分与返回路径21b的中途部分连接。第一旁通路径22a是用于使托盘从返回路径21b返回供给路径21a的路径。第二旁通路径22b将相比供给路径21a的与第一旁通路径22a的连接部分而更靠托盘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左侧)的部分与相比返回路径21b的与第一旁通路径22a的连接部分更靠托盘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左侧)的部分连接。第二旁通路径22b是将无法通过引线装置12正常地进行引线处理的供纱管8存积,并返回至返回路径21b的路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旁通路径22b相当于本发明的、用于存积载置有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8的托盘7的托盘存积部。
分支回收路23从返回路径21b的相比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而更靠托盘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右侧)的部分分叉,并在返回路径21b与第一旁通路径22a以及第二旁通路径22b的连接部分迂回而再次与返回路径21b汇合。分支回收路23如后述那样,使供在托盘式卷取单元3中无法正常地将纱线Y退绕而排出的供纱管8载置的托盘7从主输送路21分离并存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支回收路23相当于本发明的、用于对载置了纱线Y没有正常退绕的供纱管8的托盘7进行存积的托盘存积部。
此处,如图1、图4、图5所示,托盘输送路11具备:输送基体31;形成于输送基体31的上表面的导轨32;以及在导轨32的下侧沿着导轨32配设的输送机33。主输送路21、第一旁通路径22a以及分支回收路23分别由导轨32与输送机33构成。
另外,如图5所示,托盘7具有用于载置供纱管8的托盘主体部件41。托盘主体部件41具有圆盘形状的基部42、设置于基部42的上表面的载置部43、以及设置于载置部43的上表面的芯棒44。芯棒44是具有比供纱管8的芯管8a的内径稍小的外径的棒状部分。芯棒44具有在其侧面以能够伸缩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例如,三个)保持爪44a。多个保持爪44a以在芯棒44的周向隔开等间隔的方式配置。各保持爪44a通过配设于芯棒44内的弹簧部件(省略图示)向从芯棒44的圆周面突出的方向推压。
供纱管8的芯管8a的下端部插入芯棒44。此时,芯管8a的下端面与载置部43的上表面抵接。并且,在该状态下,多个保持爪44a从芯棒44的侧面突出并推压芯管8a的内表面。由此,供纱管8在直立的状态下被托盘主体部件41保持。另外,也能够采用仅通过没有该保持爪44a的芯棒44而对供纱管8进行支承的托盘7。
另外,在托盘主体部件41的基部42的内部设置有能够改写地存储各种数据的IC标签45。在该IC标签45存储有托盘编号、如后述那样关于载置的供纱管8品质的信息等。IC标签45通过安装于基部42的上部的盖部件46覆盖并保护。
如图4、图5所示,托盘7的基部42收纳于导轨32的下侧的空间,且载置于输送机33。另外,托盘7的载置部43以能够在导轨32的下部移动的方式卡止。若输送机33被驱动,则载置于输送机33的托盘7沿着导轨32输送。另外,此时,在供给路径21a中,托盘7沿左侧输送,在返回路径21b中,托盘7沿右侧输送。
引线装置12设置于供给路径21a的、相比与第一旁通路径22a的连接部分更靠托盘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左侧)的部分。如图5所示,引线装置12使从环锭细纱机2供给的供纱管8的纱线端在芯管8a内部垂下,从而成为能够在托盘式卷取单元3捕捉供纱管8的纱线端的状态(引线处理)。而且,载置了供纱管8的托盘7在引线装置12中对供纱管8完成了引线处理后,沿着供给路径21a朝向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输送。
筒管脱纱器13设置于第一旁通路径22a。筒管脱纱器13在供纱管8从返回路径21b返回环锭细纱机2之前将在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中退绕了纱线Y后的供纱管8残留的残纱除去。
读取装置14设置于返回路径21b的、托盘7的输送方向的与分支回收路23的分支部分很近的上游侧的部分。读取装置14对存储于托盘7的IC标签45的信息进行读取。而且,在返回路径21b输送的托盘7如后述那样,基于存储于IC标签45的信息决定其输送目的地(朝向筒管脱纱器13输送、或经由第一旁通路径22a返回供给路径21a、或向分支回收路23输送)。
残纱传感器15设置于返回路径21b的、相比与第一旁通路径22a的连接部分而稍微更靠托盘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左侧)的部分。残纱传感器15用于对是否在供纱管8残留有纱线Y进行检测。残纱传感器16设置于第一旁通路径22a的、托盘输送方向的筒管脱纱器13的很近的上游侧的部分。残纱传感器15用于对供纱管8的残纱量进行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托盘输送装置5中的、包括第一旁通路径22a、第二旁通路径22b、分支回收路23、引线装置12、筒管脱纱器13、读取装置14以及残纱传感器15、16的部分(图1中点划线包围的部分)成为针对载置于托盘7的供纱管8进行用于供给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准备的筒管准备装置9。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管准备装置9配置于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右侧。由此,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与筒管准备装置9以在输送方向隔着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方式配置。
另外,托盘输送装置5除了上述那样的结构之外,还如图2所示,具备控制部34,该控制部34与自动络纱机1的机台控制装置1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并对输送机33的驱动部、引线装置12以及筒管脱纱器13等的动作进行控制。
(托盘式卷取单元)接下来,对托盘式卷取单元3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托盘式卷取单元3具有:退绕并供给供纱管8的纱线Y的托盘式供纱部51;对从托盘式供纱部51供给的纱线Y进行各种处理的纱线处理部52;以及将被纱线处理部52处理的纱线Y卷绕于卷取管70而形成卷装P的卷取部53。托盘式供纱部51、纱线处理部52、以及卷取部53依次从下向上并列配置。另外,托盘式卷取单元3具备与自动络纱机1的机台控制装置1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单元控制部54。
托盘式供纱部51具有进行从托盘输送装置5输送来的托盘7的导入、以及托盘7朝托盘输送装置5的排出的托盘供排部61;能够在与托盘7的IC标签45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读取/写入装置62;以及对来自供纱管8的纱线Y的退绕进行辅助的退绕辅助装置63。
托盘式供纱部51具有面板部件65,在该面板部件65形成有与供给路径21a以及返回路径21b连接的托盘通路66(参照图1)。托盘供排部61配置于面板部件65的下侧。托盘供排部61首先将从托盘输送装置5的供给路径21a输送来的托盘7导入托盘通路66。另外,在进行来自供纱管8的纱线Y的退绕期间,对导入至位于托盘通路66的几乎中央的保持位置A(图1中附有阴影线的托盘位置)的托盘7进行保持。并且,将载置有纱线Y的退绕结束了的供纱管8的托盘7从托盘通路66朝返回路径21b排出。
读取/写入装置62配置于面板部件65的上方。读取/写入装置62在与通过托盘供排部61保持的托盘7的IC标签45之间,进行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
退绕辅助装置63具有覆盖于供纱管8的上端部的可动筒体63a。而且,随着纱线Y的退绕进行使可动筒体63a下降,从而对退绕中的纱线Y的膨胀(气圈)进行限制,由此,使退绕张力稳定。可动筒体63a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而升降。
卷取部53具备:具有将卷取管70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能够拆装的一对摇架臂的摇架71;以及能够与支承于摇架71的卷取管70的表面、或者形成于卷取管70的卷装P的表面接触的横动卷筒72。而且,卷取部53构成为,在横动卷筒72与卷取管70(或者,卷装P的表面)接触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马达将横动卷筒72驱动为旋转,从而一边将纱线Y络交一边使卷取管70连动旋转,进而在卷取管70的外周形成卷装P。
纱线处理部52从下侧依次具有纱线触针81、张力施加装置82、接头装置83、清纱器84以及上蜡装置85。
纱线触针81在退绕辅助装置63与张力施加装置82之间,对有无移动的纱线Y进行检测。张力施加装置82用于对移动的纱线Y施加规定的张力。作为该张力施加装置82,例如能够使用具有固定梳齿、以及以相对于该固定梳齿能够移动的方式配设的可动梳齿的、门式的装置。
接头装置83在清纱器84检测出纱线缺陷并将纱线Y切断时、来自供纱管8的纱线的退绕中因张力而产生断纱时、供纱管8的纱线没有了而供给新的供纱管8时等,将供纱侧的纱线(下纱线)与卷取侧的纱线(上纱线)进行接头。作为该接头装置83,例如能够使用具有进行上纱线端与下纱线端各自的捻开的解捻合喷嘴、以及在解捻合的两纱线端使旋转空气流作用而进行捻合的捻挂喷嘴的、所谓的空气捻接器。另外,虽省略图示,但接头装置83具备:用于将纱线Y导入的导纱杆、用于将纱线Y切断的刀具、以及用于对导入的纱线Y进行把持的夹具等。另外,在接头装置83设置有用于对供纱管8的接头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83a。
清纱器84用于对粗节等纱线缺陷、纱线Y的有无进行检测,并附设有检测出纱线缺陷时的纱线切断用的刀具(省略图示)。上蜡装置85用于对纱线Y涂覆蜡。
在接头装置83的下侧以及上侧分别设置有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以及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7。
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构成为管状,并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能够以轴86a为中心上下转动,并且在该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的前端部设置有吸引口86b。并且,在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连接有负压源88,并且能够从其前端的吸引口86b吸引空气而捕捉纱线端。另外,在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与负压源88之间,设置有在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与负压源88之间进行开闭的闸门90。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在接头装置83中进行接头时,以轴86a为中心转动至下侧的位置,并在该位置捕捉下纱线。而且,保持捕捉了下纱线的状态以轴86a为中心转动至上侧的位置,由此在接头装置83中引导下纱线。
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7构成为管状,并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能够以轴87a为中心上下转动,并且在其前端部设置有嘴部87b。并且,在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7连接有负压源89,并且能够从其前端的嘴部87b吸引空气而捕捉纱线端。另外,在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7与负压源89之间,设置有在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7与负压源89之间进行开闭的闸门91。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7在接头装置83进行接头时,以轴87a为中心转动至上侧的位置,并在该位置捕捉上纱线。而且,保持捕捉了上纱线的状态以轴87a为中心转动至下侧的位置,由此在接头装置83中引导上纱线。
另外,在托盘式卷取单元3中,例如,在供纱管8的纱线的品质较恶的情况下,存在退绕的纱线Y因张力而频繁断纱,从而多次进行接头的情况。因此,在通过计数器83a计数的接头的次数在规定次数以上(例如,三次以上)的情况下,不进行接头,而在返回路径21b将托盘7(供纱管8)排出。另外,此时,通过读取/写入装置62,在IC标签45写入表示供纱管8是品质差的不良筒管的信息。
此外,这样,在供纱管8中由于张力而断纱频繁地产生的情况下,纱线Y无法从供纱管8正常地退绕。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计数器83a计数的接头次数在规定次数以上时,判定为供纱管8是频繁地产生由张力而引起的断纱的不良筒管。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接头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83a相当于本发明的退绕不良检测机构。
另外,在供纱管8的纱线Y没有了,供给新的供纱管8时,通过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吸引并捕捉作为下纱线而重新供给的供纱管8的纱线端。此时,如上述那样若供纱管8的纱线端在芯管8a的内部垂下,则能够通过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捕捉供纱管8的纱线端,但存在在托盘7的输送的中途,供纱管8的纱线端因振动、空气的流动而从芯管8a落下的担忧。另外,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以外的接头中,也存在因为由上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7而引起的上纱线的捕捉的失败、由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而引起的下纱线的捕捉的失败等重要因素而使接头失败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头失败时,反复执行接头动作,在反复规定次数(例如三次)接头动作而接头也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使托盘7(供纱管8)排出到返回路径21b。
另外,在供纱管8的纱线Y没有了,供给新的供纱管8时,在此之前载置了退绕纱线Y的供纱管8的托盘7被排出到返回路径21b。
单元控制部54分别由运算处理装置亦即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有CPU执行的程序以及程序所使用的数据的ROM(Read-Only Memory)、用于在程序执行时暂时存储数据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进行与外部之间的数据的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接口等构成,并与自动络纱机1的机台控制装置1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纡库式卷取单元)接下来,对纡库式卷取单元4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纡库式卷取单元4将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托盘式供纱部51置换为纡库式供纱部100。
纡库式供纱部100具有纡库装置101、引导槽102、筒管支承部103以及纱线归拢杆104。
在纡库装置101形成有沿周向配置并分别收纳有供纱管8的多个筒管收纳孔101a。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如后述那样将在存积于分支回收路23的托盘7上载置的供纱管8回收并配置于筒管收纳孔101a。
另外,在纡库装置101的下侧设置有承受分别收纳于多个筒管收纳孔101a的多个供纱管8的筒管承受板106。另外,在筒管承受板106形成有切口部106a。
对于纡库装置101而言,通过未图示马达能够以转动轴101b为中心转动,在其中一个筒管收纳孔101a来到切口部106a的上方时,收纳于该筒管收纳孔101a的供纱管8经由切口部106a朝引导槽102落下。另外,在纡库装置101设置有纱线端保持部105。纱线端保持部105吸引并保持收纳于纡库装置101的供纱管8的纱线Y的纱线端。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供纱管8收纳于筒管收纳孔101a之前,操作人员捕捉供纱管8的纱线端并使其靠近纱线端保持部105,由此使纱线端保持部105吸引供纱管8的纱线端。
引导槽102将从纡库装置101落下的供纱管8引导至筒管支承部103。筒管支承部103具有:通过插入供纱管8的芯管8a的下端部对供纱管8进行保持的桩部108;以及将保持于桩部108的供纱管8向筒管支承部103外排出的跳板109(本发明的“筒管排出装置”)。
对于桩部108而言,其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能够沿前后方向摆动,并在供纱管8的供给时,成为以使其前端部朝向引导槽102侧的方式向前侧倾斜的姿势,在纱线Y的卷取时,成为直立的姿势。
跳板109在通过桩部108将供纱管8保持为直立状态时,在图7所示的水平的状态下待机。此时,在跳板109抵接供纱管8的下端。从该状态使跳板109向前方转动,使载置于该跳板109上的供纱管8向前方弹起,从而将供纱管8排出。此外,跳板109例如通过与桩部108相同的马达被驱动。另外,在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前方设置有筒管回收箱110(本发明的“筒管回收部”)。筒管回收箱110上端开口,弹起的供纱管8在筒管回收箱110中落下。
纱线归拢杆104配置于纡库装置101与引导槽102之间,并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马达,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104a为中心转动。
此处,在纡库式卷取单元4中,在供纱管8的交换时,在从纡库装置101将供纱管8供给到筒管支承部103之后,如图7点划线所示那样,在使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转动至前侧的位置的状态下,使纱线归拢杆104向后侧转动。于是,纡库装置101(纱线端保持部105)与桩部108之间的纱线Y通过纱线归拢杆104被引导至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的吸引口86b的附近。由此,该纱线Y从吸引口86b被吸引、并且被下纱线捕捉引导部件86引导至接头装置83。
(机台控制装置)如图2所示,机台控制装置10与托盘输送装置5的控制部34、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单元控制部54、以及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单元控制部54分别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并分别控制托盘输送装置5、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以及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动作进行。另外,如图2、图3所示,机台控制装置10具有输入部10a、显示部10b以及灯10c。输入部10a构成为,能够输入控制自动络纱机1的各装置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显示部10b能够显示出自动络纱机1的各装置的运转状况的显示、或者关于各装置的异常的显示。灯10c在自动络纱机1的各装置产生任何异常的情况下,为了对操作人员报告该异常的产生而点亮。
(被排出到返回路径的供纱管的输送目的地的决定)接下来,对决定从托盘式卷取单元3被排出到返回路径21b的托盘7(供纱管8)的输送目的地的顺序进行说明。被排出到返回路径21b的托盘7如图8所示,首先,在通过读取装置14时从IC标签45读取关于筒管的品质的信息(S101)。而且,在载置于托盘7的供纱管8为不良筒管的情况下(S102:是),将托盘7朝向分支回收路23输送(S103)。
输送至分支回收路23的托盘7在分支回收路23上存积。而且,操作人员将在存积于分支回收路23的托盘7上载置的供纱管8回收。回收的供纱管8配置于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纡库装置101的筒管收纳孔101a。另外,通过操作人员将空的供纱管8载置于回收了供纱管8的托盘7。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至分支回收路23的托盘7在供纱管8的回收结束之前(供纱管8被回收,但替换的空供纱管8放好之前)(S104:否),在分支回收路23待机。而且,在供纱管8的回收结束时(S104:是),从分支回收路23返回至返回路径21b并朝向环锭细纱机2输送(S105)。
另一方面,在供纱管8不是不良筒管的情况下(S102:否),托盘7向返回路径21b的下游侧输送,并通过残纱传感器15对是否在供纱管8残留有纱线Y进行判定(S106)。在未在供纱管8残留有纱线Y的情况下(S106:否),托盘7朝向环锭细纱机2输送(S105)。在供纱管8残留有纱线Y的情况下(S106:是),朝向第一旁通路径22a输送(S107)。
输送至第一旁通路径22a的托盘7基于残纱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对供纱管8的纱线Y的余量是否在上述上限量以上进行判定(S108)。在供纱管8的纱线Y的余量在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S108:是),不进行利用筒管脱纱器13除去残纱的动作,而在引线装置12中进行引线处理(S109)。而且,在引线处理成功的情况下(S110:是),将托盘7供给到托盘式卷取单元3(S111)。在引线处理失败的情况下(S110:否),将托盘7朝向第二旁通路径22b输送(S112)。
在S112中输送至第二旁通路径22b的托盘7存积于第二旁通路径22b。在存积于第二旁通路径22b的托盘7上载置的供纱管8被操作人员回收。将回收的供纱管8配置于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纡库装置101的筒管收纳孔101a。另外,通过操作人员将空的供纱管8载置于供纱管8被回收了的托盘7。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S112中输送至第二旁通路径22b的托盘7在供纱管8的回收结束之前(S113:否),在第二旁通路径22b待机。而且,在供纱管8的回收结束时(S113:是),从第二旁通路径22b返回至返回路径21b(返回S106)。此外,返回至返回路径21b的托盘7在确认供纱管8未残留有纱线Y的情况下(S106:是),朝向环锭细纱机2输送(S105)。
另一方面,在供纱管8的纱线的余量未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S108:否),在筒管脱纱器13将供纱管8的残纱除去(S114)。而且,此后,托盘7经由供给路径21a而向第二旁通路径22b输送(S115)。此外,此时,托盘7通过引线装置12,但由于在供纱管8未残留有纱线Y,所以不进行基于引线装置12的引线处理。在S115中输送至第二旁通路径22b的托盘7返回至返回路径21b(返回S106)。此外,返回至返回路径21b的托盘7在确认了供纱管8未残留有纱线Y的情况下(S106:是),朝向环锭细纱机2输送(S105)。此处,如上述那样,若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8存积于第二旁通路径22b,则成为使载置有通过筒管脱纱器13除去了供纱管8的残纱的空的供纱管8的托盘7返回至返回路径21b的障碍。因此,优选在S112中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8输送至第二旁通路径22b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报告,催促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8的回收。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即使在托盘式卷取单元3中,多次因张力而产生了断纱的供纱管8(不良筒管)从第一旁通路径22a返回至供给路径21a,并通过引线装置12进行引线处理,然后再次供给到托盘式卷取单元3,多次因张力而产生断纱的可能性也较高。其结果,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卷装P的生产效率变差。另一方面,在这样的供纱管8的纱线Y的余量较多的情况下,若通过筒管脱纱器13除去残纱,则导致纱线Y的废弃量变多。
另外,将图5与图9比较可知,将从托盘式卷取单元3排出的供纱管8的纱线Y的余量不那么多的情况(例如,满卷时的一半以下的量的情况),与供纱管8的纱线的余量较多的情况(例如,比满卷时的一半的量多的情况)比较,供纱管8的、芯管8a的卷绕了纱线Y的部分与纱线端垂下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在从托盘式卷取单元3排出的供纱管8的纱线Y的余量不那么多的情况下,基于引线装置12的引线处理容易失败。另外,在纱线Y的余量较多的情况下,也存在基于引线装置12的引线容易失败的供纱管8。此时,可以考虑通过筒管脱纱器13将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8的纱线Y除去,但这样会导致纱线Y的废弃量变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纱管8为不良筒管的情况下(S102:是),使分支回收路23输送托盘7(S103)。而且,将在存积于分支回收路23的托盘7上载置的供纱管8回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处理失败的情况下(S110:否),使第二旁通路径22b托盘7输送(S112)。而且,将在存积于第二旁通路径22b的托盘7上载置的供纱管8回收。而且,在纡库式卷取单元4中,从回收了的供纱管8将纱线Y退绕而形成卷装P。由此,能够防止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卷装P的生产效率的降低,也能够使纱线Y的废弃量变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前侧设置有供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排出的供纱管8落下的筒管回收箱110。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与筒管准备装置9以在左右方向隔着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方式配置。而且,横跨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返回路径21b没有配置在配置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范围内。由此,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排出的供纱管8不会与载置于在返回路径21b输送的托盘7的供纱管8产生干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与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通过安装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共用框架20而沿左右方向排列。因此,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与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配置的自由度变高。由此,在设置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与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时,容易地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能够将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配置于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左侧,也能够如后述的变形例2(参照图11)那样,将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配置于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右侧。
另外,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数量与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数量的合计根据配置自动络纱机1的空间大小等决定。另一方面,在自动络纱机1中将纱线Y退绕的供纱管8中的在纡库式卷取单元4中将纱线Y退绕的供纱管8的数量通常与在托盘式卷取单元3中将纱线Y退绕的供纱管8的数量比较极少(例如,10%以下)。因此,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数量是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数量的十分之一以下的数量,也能够充分地从输送至分支回收路23的供纱管8将纱线Y退绕并进行卷装P的形成。而且,若使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数量成为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数量的十分之一以下,则与其对应地,能够使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数量较多,从而能够提高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卷装P的生产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纡库式卷取单元4中,通过将从残纱量少的供纱管8退绕的纱线Y卷绕而形成有卷装P。因此,与通过托盘式卷取单元3形成的卷装P相比,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4形成的卷装P的情形下,用于一个卷装P的形成的供纱管8的数量更多,其分接头次数也变多。其结果,通过托盘式卷取单元3形成的卷装P与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4形成的卷装P产生品质的差别。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落纱装置6仅将通过托盘式卷取单元3形成的卷装P落纱,而没有将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4形成的卷装P落纱。由此,能够防止品质不同的卷装P混在一起。此处,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4形成的卷装P由操作人员手工作业进行落纱,从而成为操作人员的负担。然而,通常,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4形成的卷装P的数量与通过托盘式卷取单元3形成的卷装P的数量相比很少。因此,若同与本实施方式相反,仅通过落纱装置6将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4形成的卷装P落纱,而托盘式卷取单元3形成的卷装P由操作人员手工作业进行落纱的情况相比较,则操作人员的负担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还另外具备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因此例如,针对不良筒管通过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进行纱线Y的退绕,针对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8通过另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进行纱线Y的退绕等、能够将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分开使用。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除了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还另外具备纡库式卷取单元4,因此例如,能够在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中保持继续形成卷装P的状态,在纡库式卷取单元4中将从与托盘式卷取单元3卷绕的不同的纱线种类的供纱管8退绕的纱线Y卷绕而形成卷装P,从而进行卷取测试。
接下来,对在本实施方式增加各种变更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前方设置有筒管回收箱110,但不局限于此。在变形例1中,如图10所示,在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前方,设置有横跨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延伸至比配置有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范围更靠左侧(与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相反的一侧)的筒管回收输送机201。另外,在筒管回收输送机201的左侧设置有筒管回收箱110。
此时,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排出的供纱管8落到筒管回收输送机201上,通过筒管回收输送机201输送至筒管回收箱110。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与筒管准备装置9以在左右方向隔着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方式配置。另外,在左右方向,返回路径21b没有配置在配置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范围内,从而筒管回收输送机201没有配置在配置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范围内。因此,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排出的供纱管8不会与载置于在返回路径21b输送的托盘7的供纱管8产生干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与筒管准备装置9以在左右方向隔着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方式配置,但不局限于此。在变形例2中,如图11所示,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配置于左右方向的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与筒管准备装置9之间。即,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与筒管准备装置9双方配置于左右方向的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右侧(相同侧)。另外,在变形例2中,在位于返回路径21b的、左右方向的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所位于的范围的两侧的部分,分别设置有用于检测托盘7的上游侧传感器211a、以及下游侧传感器211b。此外,在变形例2中,上游侧传感器211a以及下游侧传感器211b相当于本发明的托盘检测部。
另外,在变形例2中,在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单元控制部54的RAM等,存储有在位于返回路径21b的配置有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范围内的部分存在的托盘7的数量M。而且,如图12(a)所示,自动络纱机1的电源连通时,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单元控制部54将存储于RAM等的托盘7的数量M复位为0(S201)。
另外,在上游侧传感器211a检测出托盘7时(S202:是),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单元控制部54将存储于RAM等的托盘7的数量M增加1(S203),然后进入S204。另一方面,若在上游侧传感器211a中没有检测出托盘7(S202:是),则保持原样进入S204。
接下来,在下游侧传感器211b中检测出托盘7时(S204:是),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单元控制部54将存储于RAM等的托盘7的数量M减少1(S205),然后返回S202。另一方面,若在下游侧传感器211b中没有检测出托盘7(S204:否),则保持原样返回S202。而且,在自动络纱机1的电源接通期间,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单元控制部54反复进行上述S202~S205的处理。
此处,托盘7在从被上游侧传感器211a检测出后至被下游侧传感器211b检测到为止之间,存在于返回路径21b的配置有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范围内。因此,如上述那样,若在上游侧传感器211a检测出托盘7时使托盘7的数量M增加1,在下游侧传感器211b检测出托盘7时使托盘7的数量减少1,则在返回路径21b的配置有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范围内不存在托盘7时M的值成为0,在该范围内存在托盘7时,M的值成为存在于该范围内的托盘7的数量。
而且,在变形例2中,在纡库式卷取单元4中,在欲排出供纱管8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在存储于RAM等的托盘7的数量M在1以上的情况下(S301:否),保持原样待机。而且,在存储于RAM等的托盘7的数量成为0时(S301:是),使供纱管8排出(S302)。换句话说,托盘输送装置5的控制部34在通过托盘检测部亦即上游侧传感器211a、以及下游侧传感器211b未检测出上述托盘7时,使上述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单元控制部54执行供纱管8的排出动作。
在变形例2的情况下,在左右方向上,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与筒管准备装置9双方配置于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右侧,因此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比较,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与筒管准备装置9的距离较短。由此,能够容易进行将存积于分支回收路23的供纱管8配置于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纡库装置101的筒管收纳孔101a的作业。
但是,在变形例2中,在纡库式卷取单元4与筒管回收箱110之间存在返回路径21b,因此在使供纱管8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向筒管回收箱110排出时,存在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排出的供纱管8与载置于在返回路径21b输送的托盘7的供纱管8产生干涉的担忧。
因此,在变形例2中,如上述那样,对在返回路径21b的配置有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范围内存在的托盘7的数量进行计数,在该范围不存在托盘7的(M=0)时刻,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使供纱管8排出。由此,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供纱管8的干涉。
另外,在变形例2中,在返回路径21b的配置有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范围内不存在托盘7的(M=0)时刻,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使供纱管8排出,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变形例3中,如图13所示,在纡库式卷取单元4中,因跳板109而弹起的供纱管8越过载置于在返回路径21b输送的托盘7的供纱管8所经过的区域,在筒管回收箱110落下。此外,在图13中,弹起的供纱管8的轨迹用箭头C表示,弹起的供纱管8的、在筒管回收箱110落下之前的中途的状态的一部分用点划线表示。此处,在变形例3中,以使因跳板109而弹起的供纱管8如上述那样越过载置于在返回路径21b输送的托盘7的供纱管8所经过的区域的方式决定跳板109的尺寸等。
此时,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排出的供纱管8不会与载置于在返回路径21b输送的托盘7的供纱管8产生干涉,因此能够在任意的时刻,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使供纱管8排出。此外,在变形例3中,用于使供纱管8排出的跳板109、上游侧传感器211a、下游侧传感器211b以及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单元控制部54相当于本发明的干涉避免机构。
另外,在变形例3中,为了越过载置于在返回路径21b输送的托盘7的供纱管8所经过的区域,通过跳板109使供纱管8弹起,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在返回路径21b的上方设置将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排出的供纱管8引导至筒管回收箱110的路径,并将供纱管8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向该路径排出等其他的方法,使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排出的供纱管8不在载置于在返回路径21b输送的托盘7的供纱管8所经过的区域通过。
另外,在变形例2、3中将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排出的供纱管8向隔着返回路径21b而配置于相反的一侧的筒管回收箱110排出,但不局限于此。在变形例4中,如图14(a)、图14(b)所示,在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下端部,设置有机台231,在机台231设置有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32a为中心转动的圆形的转台232。而且,在转台232的上表面的、中心角每隔开约120°的三个部分分别设置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桩部108。而且,在变形例4中,能够在上述三个桩部108分别安装供纱管8。
另外,在变形例4中,通过转台232旋转,能够有选择地使三个桩部108的任一个桩部108位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使纱线Y从供纱管8退绕的位置(本发明的“退绕位置”),并能够使剩余两个桩部108位于从上述退绕位置离开的位置(本发明的“排出位置”)。而且,在变形例4中,被位于上述退绕位置的桩部108支承的供纱管8的纱线Y用尽时,使转台232旋转约120°,由此使该桩部108移动至排出位置,并且使其他的桩部108移动至退绕位置。而且,从纡库装置101向重新移动至退绕位置的桩部108供给供纱管8,从而继续卷装P的形成。另一方面,被从退绕位置移动至排出位置的桩部108支承的空的供纱管8例如被操作人员回收。
而且,在变形例4的情况下,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供纱管8不会朝向隔着返回路径21b的相反的一侧排出,因此从纡库式卷取单元4排出的供纱管8、与载置于在返回路径21b输送的托盘7的供纱管8不会产生干涉。此外,在变形例4中,使桩部108从退绕位置向排出位置移动的转台232相当于本发明的筒管排出机构。另外,在变形例4中,转台232也成为本发明的干涉避免机构。
另外,在变形例4中,在转台232设置有三个桩部108,因此例如,也可以在将被三个桩部108中的一个桩部108支承的供纱管8的纱线Y退绕并进行卷取期间,将被剩余两个桩部108中的一个桩部108支承的空的供纱管8回收,并且从纡库装置101对另一个桩部108供给供纱管8。此时,在被上述一个桩部108支承的供纱管8的纱线Y没有之后,使转台232旋转约120°,已经保持了新的供纱管8的桩部108来到退绕位置,立即能够再次开始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卷装P的形成。
另外,在变形例4中,在转台232设置有三个桩部108,但也可以在转台232设置有两个或四个以上的桩部108。另外,设置有桩部108的部分不局限于旋转的转台232。例如,也可以在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滑动部件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并列的多个桩部108,滑动部件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多个桩部108中的一个位于退绕位置,其他的桩部108位于从退绕位置离开的排出位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托盘7设置有IC标签45,并基于存储于IC标签45的信息,进行了上述S102~S104的判断,但不局限于此。在变形例5中,没有在托盘7设置有IC标签45。而且,与此对应地,如图15所示,没有在返回路径21b设置有读取装置14(参照图1)。另外,如图15所示,托盘输送路11不具有分支回收路23(参照图1)。
在变形例5中,在托盘7在返回路径21b的设置有残纱传感器15的部分通过时,如图16所示,根据残纱传感器15的检测结果,对供纱管8是否残留有纱线Y进行判定(S401)。在供纱管8未残留有纱线Y的情况下(S401:否),托盘7朝向环锭细纱机2输送(S402)。在供纱管8残留有纱线Y的情况下(S401:是)托盘7朝向第一旁通路径22a输送(S403)。
输送至第一旁通路径22a的托盘7基于残纱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对供纱管8的纱线Y的余量是否在规定量以上进行判定(S404)。在供纱管8的纱线Y的余量在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S404:是),不进行基于筒管脱纱器13的残纱的除去,在引线装置12进行引线处理(S405)。而且,在引线处理成功的情况下(S406:是),将托盘7供给托盘式卷取单元3(S407)。在引线处理失败的情况下(S406:否),将托盘7朝向第二旁通路径22b输送(S408)。
S408中输送至第二旁通路径22b的托盘7存积于第二旁通路径22b。在存积于第二旁通路径22b的托盘7载置的供纱管8被操作人员回收。回收的供纱管8配置于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纡库装置101的筒管收纳孔101a。另外,被回收了供纱管8的托盘7通过操作人员载置好空的供纱管8。即,在变形例5中,S408中输送至第二旁通路径22b的托盘7在供纱管8的回收结束之前(S409:否),在第二旁通路径22b待机。而且,在供纱管8的回收结束时(S409:是),从第二旁通路径22b返回至返回路径21b(返回S401)。此外,返回至返回路径21b的托盘7确认没有在供纱管8残留有纱线Y(S401:是),朝向环锭细纱机2输送(S402)。
另一方面,在供纱管8的纱线的余量未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S404:否),在筒管脱纱器13中将供纱管8的残纱除去(S410)。而且,托盘7此后,经由供给路径21a输送至第二旁通路径22b(S411)。此外,此时,托盘7在引线装置12通过,但由于没有在供纱管8残留有纱线Y,因此不进行基于引线装置12的引线处理。S411中输送至第二旁通路径22b的托盘7返回至返回路径21b(返回S401)。此外,返回至返回路径21b的托盘7判定为没有在供纱管8残留有纱线Y(S401:是),并朝向环锭细纱机2输送(S402)。此处,若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8存积于第二旁通路径22b,则成为使载置了通过筒管脱纱器13除去了供纱管8的残纱的空的供纱管8的托盘7返回至返回路径21b的障碍。因此,优选在S405中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8输送至第二旁通路径22b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报告,促进引线处理失败的供纱管8的回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落纱装置6仅将通过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形成的卷装P落纱,而没有将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4形成的卷装P落纱,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落纱装置6仅将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4形成的卷装P落纱,而没有将通过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形成的卷装P落纱。或者,例如,在通过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形成的卷装P、与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4形成的卷装P没有那么大的品质差的情况下等,落纱装置6也可以将通过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形成的卷装P、与通过纡库式卷取单元4形成的卷装P双方均落纱。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自动络纱机1具备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但不局限于此。自动络纱机1至少具备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即可。此时,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数量也不局限于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数量的十分之一以下。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数量也可以比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数量的十分之一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与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安装于沿它们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共用框架20,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安装有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3的框架与安装有两个纡库式卷取单元4的框架分别成为不同的框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环锭细纱机2将供纱管8直接供给托盘7,但供纱管8的供给方法不局限于此。例如,也能够采用通过环锭细纱机2纺纱的供纱管8暂时回收至容器中,从该容器将供纱管8供给托盘7的筒管供给装置。
Claims (25)
1.一种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它们沿排列方向排列,并将被载置于托盘上的供纱管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
托盘输送装置,其输送所述托盘;
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其与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共同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并具有存积所述供纱管的纡库装置,将从所述纡库装置供给的所述供纱管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以及
机台控制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排列方向的端部,并控制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以及纡库式卷取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
共用框架,其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并供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与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的数量在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的数量的十分之一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的数量在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的数量的十分之一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输送装置具备筒管准备装置,该筒管准备装置针对被载置于所述托盘上的所述供纱管,进行向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供给所述供纱管之前的准备,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以在所述排列方向隔着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输送装置具有返回路径,该返回路径沿着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在该返回路径上输送从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的所述托盘,
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具有将所述供纱管排出的筒管排出装置,
进一步具备将通过所述筒管排出装置排出的筒管回收的筒管回收部,
所述返回路径在所述排列方向上没有配置在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
所述筒管回收部在所述排列方向上没有配置在配置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输送装置具有返回路径,该返回路径沿着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并在该返回路径上输送从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的所述托盘,
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具有将所述供纱管排出的筒管排出装置,
进一步具备将通过所述筒管排出装置排出的所述供纱管输送并回收的筒管回收输送机,
所述返回路径在所述排列方向上没有配置在配置所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
所述筒管回收输送机在所述排列方向上没有配置在配置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输送装置进一步具备筒管准备装置,该筒管准备装置针对被载置于所述托盘上的所述供纱管,进行向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供给所述供纱管之前的准备,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相对于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配置于所述排列方向的相同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输送装置具有返回路径,该返回路径沿着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并在该返回路径上输送从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的所述托盘,
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具有将所述供纱管排出的筒管排出装置,
所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具备:
筒管回收部,其配置于隔着所述返回路径而与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相反的一侧,并将从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的筒管回收;以及
干涉避免机构,其用于避免被载置于在所述返回路径被输送的所述托盘上的所述供纱管、与从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的供纱管之间的干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中,作为所述干涉避免机构,具有以使被排出的所述供纱管不通过在被载置于所述返回路径上被输送的所述托盘上的所述供纱管所经过的区域的方式排出所述供纱管的所述筒管排出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管排出装置以使被排出的所述供纱管越过被载置于在所述返回路径被输送的所述托盘上的所述供纱管所经过的区域的方式从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所述供纱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具有以使被排出的所述供纱管横穿被载置于在所述返回路径被输送的所述托盘上的所述供纱管所经过的区域的方式从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排出所述供纱管的所述筒管排出装置,
所述干涉避免机构具有:
托盘检测部,其对所述返回路径的、配置有所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的范围内的所述托盘的有无进行检测;以及
单元控制部,其对所述筒管排出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
所述单元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托盘检测部未检测出所述托盘时,使所述筒管排出装置从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将所述供纱管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中,作为所述干涉避免机构,具有构成为能够使所述供纱管在退绕纱线的退绕位置与从所述退绕位置离开的排出位置之间移动,并通过使所述供纱管从所述退绕位置移动至所述排出位置来将所述供纱管排出的所述筒管排出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6、7、9~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中进一步具备退绕不良检测机构,该退绕不良检测机构检测出纱线没有从所述供纱管正常地退绕的情况,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具有第一托盘存积部,该第一托盘存积部存积载置了通过所述退绕不良检测机构检测出纱线没有正常地退绕的所述供纱管的所述托盘。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中进一步具备退绕不良检测机构,该退绕不良检测机构检测出纱线没有从所述供纱管正常地退绕的情况,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具有第一托盘存积部,该第一托盘存积部存积载置了通过所述退绕不良检测机构检测出纱线没有正常地退绕的所述供纱管的所述托盘。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中进一步具备退绕不良检测机构,该退绕不良检测机构检测出纱线没有从所述供纱管正常地退绕的情况,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具有第一托盘存积部,该第一托盘存积部存积载置了通过所述退绕不良检测机构检测出纱线没有正常地退绕的所述供纱管的所述托盘。
17.根据权利要求6、7、9~13、15、1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进一步具备:
引线装置,其进行用于使载置于所述托盘的所述供纱管的纱线端能够在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捕捉的引线处理;以及
第二托盘存积部,其存积载置有基于所述引线装置的所述引线处理失败的所述供纱管的所述托盘。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进一步具备:
引线装置,其进行用于使载置于所述托盘的所述供纱管的纱线端能够在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捕捉的引线处理;以及
第二托盘存积部,其存积载置有基于所述引线装置的所述引线处理失败的所述供纱管的所述托盘。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进一步具备:
引线装置,其进行用于使载置于所述托盘的所述供纱管的纱线端能够在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捕捉的引线处理;以及
第二托盘存积部,其存积载置有基于所述引线装置的所述引线处理失败的所述供纱管的所述托盘。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管准备装置进一步具备:
引线装置,其进行用于使载置于所述托盘的所述供纱管的纱线端能够在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捕捉的引线处理;以及
第二托盘存积部,其存积载置有基于所述引线装置的所述引线处理失败的所述供纱管的所述托盘。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将已形成的所述卷装落纱的落纱装置,
所述落纱装置仅将通过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以及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中的、通过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落纱。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将已形成的所述卷装落纱的落纱装置,
所述落纱装置仅将通过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以及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中的、通过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落纱。
23.根据权利要求15、16、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将已形成的所述卷装落纱的落纱装置,
所述落纱装置仅将通过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以及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纡库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中的、通过所述多个托盘式卷取单元形成的卷装落纱。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也设置有所述单元控制部,
所述机台控制装置与分别设置于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和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的所述单元控制部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25.一种纱线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络纱机,将从供纱管退绕的纱线卷绕而形成卷装,
在所述纱线卷取方法中,将从所述托盘式卷取单元排出、并被载置于存积于所述第一托盘存积部的所述托盘上的所述供纱管配置于所述纡库装置,在所述纡库式卷取单元中,从所述纡库装置供给的所述供纱管将纱线退绕并卷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22820A JP2016003089A (ja) | 2014-06-13 | 2014-06-13 | 自動ワインダ及び糸巻取方法 |
JP2014-122820 | 2014-06-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97687A CN105197687A (zh) | 2015-12-30 |
CN105197687B true CN105197687B (zh) | 2019-04-05 |
Family
ID=54706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63157.0A Active CN105197687B (zh) | 2014-06-13 | 2015-04-08 | 自动络纱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6003089A (zh) |
CN (1) | CN105197687B (zh) |
DE (1) | DE102015005056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96847B2 (ja) * | 2016-03-03 | 2022-01-17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パッケージ降ろし装置、及び、繊維機械 |
JP2017206327A (ja) * | 2016-05-16 | 2017-11-2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繊維機械 |
JP2018177418A (ja) * | 2017-04-07 | 2018-11-1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ボビン処理装置 |
JP2019218148A (ja) * | 2018-06-15 | 2019-12-2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自動ワインダ及び糸巻取システム |
JP2020059584A (ja) * | 2018-10-11 | 2020-04-1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糸巻取設備 |
CN115302868B (zh) * | 2022-06-23 | 2024-01-12 | 红豆集团无锡红豆童装有限公司 | 一种童装用透气型镂空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
CN116177276B (zh) * | 2023-04-27 | 2023-07-07 | 昆明天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铜复合带的卷放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57678A (ja) * | 1982-03-13 | 1983-09-19 | Murata Mach Ltd | 自動ワインダ−における管糸搬送システム |
DE3245325A1 (de) * | 1982-12-08 | 1984-07-26 | W. Schlafhorst & Co, 4050 Mönchengladbach | Automatische spulenwickelmaschine |
JPS6312573A (ja) * | 1986-07-04 | 1988-01-19 | Kiyounan Kogyo Kk | 自動ワインダーにおけるボビン供給装置 |
JPS6350536A (ja) * | 1986-08-13 | 1988-03-03 | Murao Boki Kk | 自動ワインダへの管糸供給搬送システム |
JPH0749353B2 (ja) * | 1986-10-06 | 1995-05-31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自動ワインダ−における糸の巻取方法 |
DE3843554C2 (de) * | 1988-12-23 | 1994-04-07 | Schlafhorst & Co W | Spulautomat mit Spulenträgertransportband |
US5137222A (en) * | 1991-03-12 | 1992-08-11 | Kabushiki Kaisha Murao And Company | Cop feeding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winder |
DE4339964A1 (de) * | 1993-11-24 | 1995-06-01 | Schlafhorst & Co W | Spulenträgertransportsystem für eine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
JP2943668B2 (ja) * | 1995-10-04 | 1999-08-3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ボビン供給システム |
JP3714218B2 (ja) * | 2001-10-03 | 2005-11-09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ボビン搬送システム |
JP2005306547A (ja) * | 2004-04-21 | 2005-11-04 | Murata Mach Ltd | ボビン処理システム |
JP2011006179A (ja) * | 2009-06-24 | 2011-01-13 | Murata Machinery Ltd | 糸巻取装置 |
JP2011251815A (ja) * | 2010-06-02 | 2011-12-15 | Murata Machinery Ltd | ボビン搬送システム |
DE102011010989A1 (de) * | 2011-02-11 | 2012-08-16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Arbeitsstelle eines Kreuzspulautomaten |
JP2014101189A (ja) * | 2012-11-20 | 2014-06-05 | Murata Mach Ltd | 繊維機械 |
-
2014
- 2014-06-13 JP JP2014122820A patent/JP2016003089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4-08 CN CN201510163157.0A patent/CN105197687B/zh active Active
- 2015-04-21 DE DE102015005056.7A patent/DE102015005056B4/de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5005056B4 (de) | 2021-02-25 |
CN105197687A (zh) | 2015-12-30 |
JP2016003089A (ja) | 2016-01-12 |
DE102015005056A1 (de) | 2015-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97687B (zh) | 自动络纱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 |
EP2455318B1 (en) | Automatic winder with a management system | |
JP3952023B2 (ja) | 繊維機械 | |
TR201903678T4 (tr) | Bi̇r eği̇rme maki̇nesi̇ni̇n eği̇rme i̇stasyonu ve ayni zamanda bunun i̇şleti̇lmesi̇ne yöneli̇k yöntem. | |
CN103010816B (zh) | 纱线卷取机 | |
CN106185471B (zh) | 纱线卷绕装置、接头方法以及接头单元 | |
JPH082828A (ja) | ワインダの糸巻取用チューブ供給装置 | |
JP2008162765A (ja) | 繊維機械 | |
CN104828648B (zh) |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 |
CN111039075B (zh) | 筒管处理装置、纱线卷绕设备及筒管处理方法 | |
JP3952025B2 (ja) | 繊維機械 | |
CN111661706B (zh) | 废纱产生量输出装置及纤维机械 | |
CN105819269B (zh) | 纱线卷绕机 | |
CN111661707B (zh) | 压缩空气消耗量输出装置及自动络纱机 | |
CN111847101B (zh) | 纱线卷取机及挂纱方法 | |
CN107963512A (zh) | 纱线卷取装置以及卷装的旋转停止方法 | |
CN109969861B (zh) | 纱线卷取机以及筒管供给方法 | |
JPH02198985A (ja) | コツプ準備ステーシヨンでコツプの糸端部をつかむ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コツプ準備ステーシヨン | |
US5272864A (en) | Yarn exchange and doffing device in two-for-one twister | |
CN118479300A (zh) | 纱线卷取系统 | |
JP2019043721A (ja) | ボビン供給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システム | |
JPH0986798A (ja) | 巻取管供給システム | |
JP2024114497A (ja) | 糸巻取システム | |
JPH0761713A (ja) | パッケージ搬送システム | |
JPH0761715A (ja) | パッケージ搬送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