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8833B - 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8833B
CN105188833B CN201480015979.8A CN201480015979A CN105188833B CN 105188833 B CN105188833 B CN 105188833B CN 201480015979 A CN201480015979 A CN 201480015979A CN 105188833 B CN105188833 B CN 105188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outer tube
sheath portion
protection pipe
bas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59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8833A (zh
Inventor
大久保到
三觜健太
坂口雄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88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8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8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8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9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hu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025/0004Catheters; Hollow probes having two or more concentrically arranged tubes for forming a concentric catheter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75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having telescopic features, interengaging nestable members movable in relations to one ano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62Guide tubes
    • A61M2025/0681Systems with catheter and outer tubing, e.g. sheath, sleeve or guide tub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61M2039/062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used with a cathe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具备能够连接和分离的部位的同时,也具备高的操作性的导管。导管(1)具有:插入管腔内的鞘部(2);传递机械驱动力的驱动轴(42);使驱动轴(42)移动的毂部(31);外管(32),设置于鞘部(2)的基端侧并在基端部包括第一连接器(372);能够在外管(32)内移动的内管(34);第二连接器(35),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器(372)连接和分离,并且能够接纳内管(34);鞘部连接部(33),连接鞘部(2)和外管(32);以及保护管(67),与内管(34)相比朝向前端侧突出并收容驱动轴(42),并且保护管能够插入穿过外管(32)和鞘部(2)内,能够将第二连接器(35)从第一连接器(372)分离而与毂部(31)和内管(34)一起从外管(32)拔出。

Description

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管,特别涉及插入血管、脉管等的管腔内并从管腔内取得图像的导管。
背景技术
在诊察血管、脉管等生物体管腔内的患部的情况下,使用了在患部收发超声波的超声波导管。超声波导管具有:成像芯,包括用于收发超声波的振子单元和使该振子单元旋转的驱动轴;和内置该成像芯并插入管腔内的鞘部。成像芯能够沿轴向在鞘部内移动。
在使用超声波导管时,通常,留置用于进出管腔内的导管鞘,并经由导管鞘将导引导管插入管腔内。此后,将导丝通过导引导管插入到目标位置,并沿着导丝将超声波导管插入到患部的深部。然后,从在鞘部内将成像芯配置于前端侧的状态起,在留住鞘部的状态下仅使成像芯后退而使之通过患部。通过仅使成像芯后退,由于振子单元从深部通过患部而移动,能够观察遍及患部的前后连续地取得的超声波图像、制作血管和脉管等的形状的三维数据。
为了将成像芯设为能够在鞘部内轴向移动,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超声波导管在鞘部的基端侧具备沿轴向伸缩的镶块构造,通过变更导管主体的全长而使鞘部内部的成像芯相对于鞘部向轴向移动。
而且,专利文献1记载的超声波导管在鞘部与镶块构造之间设置有能够连接和分离的连接部,并能够根据状况从导管主体拔出成像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1999/015078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超声波导管在插入血管内时,有时偶尔会卡住复杂地弯曲的血管、发生了狭窄的血管、埋入血管内的支架等,成为从血管的拔出变困难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如下动作:通过从鞘部内拔出成像芯,代替地插入刚性比成像芯高的医疗器械例如导丝(以下适宜省略为导丝)等,从而容易拔出鞘部。
然而,当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超声波导管中拔出成像芯时,由于能够连接·分离的连接部设置在鞘部与镶块构造之间,在将超声波导管插入导引导管的状态下,连接部接近与导引导管的基端侧连接的Y连接器。由于也从Y连接器导出导丝,有可能导丝与连接部干涉,并在操作超声波导管时难以按压导丝,且操作性下降。而且,由于连接部与Y连接器接近,有可能将取出成像芯后从连接部流出的血液错当作从Y连接器流出的血液,并做出误操作。而且,由于连接部与Y连接器接近,有可能从连接部流出的血液从外部流入设置于Y连接器的阀体,且操作性下降。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能够连接和分离的部位的同时,也具备高的操作性的导管。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达成上述目的的导管具有:插入管腔内的鞘部;驱动轴,插入所述鞘部内,用于传递机械驱动力;毂部,通过保持着所述驱动轴移动,使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鞘部的轴向移动;外管,设置于所述鞘部的基端侧,并在基端部具备第一连接器;内管,设置于所述毂部的前端侧,并伴随着所述毂部的移动而在所述外管内相对于所述外管相对移动;第二连接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和分离,包括能够接纳所述内管的通过口;鞘部连接部,连接所述鞘部和外管;以及保护管,与所述内管相比朝向前端侧突出并收容所述驱动轴,并且保护管能够插入穿过所述外管和鞘部内,能够将所述第二连接器从第一连接器分离而与所述毂部和内管一起从所述外管拔出。
发明的效果
由于按上述方式构成的导管能够将设置于外管的基端侧的第二连接器分离,在操作时,第二连接器例如从Y连接器等插入对象分离地配置。因此,在血管内导管的拔出变困难时,也能够将第二连接器分离而不与从插入对象导出的导丝干涉,且变得容易按压位于分离位置的导丝,导丝和导管的操作性提高。另外,由于第二连接器夹着外管从插入对象分离,从第二连接器流出的血液难以误认为从插入对象流出的血液,由于能够在确认了从哪里流出的同时进行操作,操作性提高。另外,由于第二连接器夹着外管从插入对象分离,从第二连接器流出的血液难以从外部进入插入对象,操作性提高。而且,由于设置了与内管相比朝向前端侧突出而收容驱动轴并且能够插入穿过外管和鞘部内的保护管,在内管被推入外管或从外管拉出时,能够利用保护管防止驱动轴的折弯等,并且通过使第二连接器从第一连接器分离而与毂部和内管一起从外管拔出保护管,将导丝等插入鞘部内的情况下,无需使导丝等插入穿过保护管,操作性提高。
如果在所述内管的前端部设置了外径扩大的卡定部,即使从外管向基端方向向最外拉出内管时,卡定部卡住第二连接器,能够抑制内管退出。
如果所述鞘部连接部具有与所述保护管的外周面可滑动地接触的密封部件,抑制了血液从鞘部的腔管向外管漏出。并且,如果通过拔出所述保护管和驱动轴,所述密封部件将供所述保护管和驱动轴所插入穿过的通路封闭,抑制血液经由鞘部的腔管漏出而提高安全性,且由于血液也不会漏出至实施手术者的手边,操作性也提高。另外,由于在设置了密封部件的鞘部连接部的基端侧设置有外管,从密封部件漏出的血液如果没有进一步穿过外管则不会到达外部,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血液经由鞘部漏出。
如果所述保护管固定于所述内管,能够使保护管随着内管的移动而移动。
如果所述保护管固定于所述毂部,能够使保护管随着毂部的移动而移动。
如果所述保护管为液体不透过性的管体,在保护管内部流通的血液以及生理盐水等启动加注液不会经由保护管向外管漏出,结果,由于无需向外管部分注入启动加注液(启动加注体积变少),能够使操作性提高,同时,由于能够使残留于保护管内的空气减少,能够使使用时的准备时间缩短。另外,由于血液、生理盐水等液体不会向外管漏出,在外管与内管之间无需密封部件。而且,通过抑制血液、生理盐水等液体向外管漏出,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外管进一步向外部漏出。
如果在所述外管和鞘部连接部的至少一方的内周面上形成越朝向前端侧越朝向轴中心倾斜的倾斜部,能够向鞘部内顺畅地引导从外管插入的导丝、驱动轴以及保护管等沿着倾斜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管腔内诊断系统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前端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4表示使振子单元拉回时的超声波导管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和中转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毂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插入管腔内时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将第二连接器中的连接分离时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第二连接器中的连接分离时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从鞘部拔出成像芯时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从鞘部拔出成像芯时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在从鞘部拔出成像芯后使导丝从外管插入穿过时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卡定部的变形例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卡定部的另一变形例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卡定部的又一变形例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卡定部的又一变形例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操作部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和中转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将单元连接器基端部从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分离时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连接第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前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连接了第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的状态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24表示将第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的连接拆开的状态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25是表示连接了第五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的状态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26表示将第五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的连接拆开的状态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27是表示连接了第六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的状态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28表示将第六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的连接拆开的状态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29是表示连接了第七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的状态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30表示将第七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的连接拆开的状态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31是表示连接了第八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的状态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3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变形例的保护管的基端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3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变形例的保护管的前端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3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另一变形例的中转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为了方便说明,有时附图的尺寸比例被夸张而与实际比例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是主要插入血管内并根据图像诊断血管内的超声波导管1,如图1所示,在内部收容有用于超声波诊断的成像芯4。如图2所示,超声波导管1与保持该超声波导管1并驱动成像芯4的外部驱动装置7连接而使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插入管腔的一侧称为“前端”或“前端侧”,将操作的手边侧称为“基端”或“基端侧”。
如图1~3所示,超声波导管1包括:鞘部2,插入管腔内;成像芯4,朝向管腔内组织收发超声波;以及操作部3,所述操作部3供成像芯4贯通且比鞘部2更位于基端侧。
鞘部2具有:鞘部前端部21、鞘部管22以及填充液出入路径部件23。
在鞘部前端部21设置有:形成了导丝腔管211的筒状的鞘部前端部件27、设置在比前端部稍微靠基端侧的部分的X射线造影标记24。能够一边将预先插入管腔内的导丝25穿过导丝腔管211,一边沿着导丝25将超声波导管1引导到患部。X射线造影标记24设置成:在插入管腔内时,在X射线透视下能够确认超声波导管1的前端位置。超声波导管1是仅在前端部设置了导丝腔管211的“快速更换构造”,成为在成像芯4的成像范围内不存在导丝腔管211的构造,从而成像不受到导丝腔管211阻碍。
在填充液出入路径部件23上形成有启动加注腔管(priming chamber)231,所述启动加注腔管231是与鞘部管22内的腔管26连通,并使填充在鞘部管22内的生理盐水流动到外部的孔。
在鞘部2内,能够沿鞘部2的轴向滑动地内置有成像芯4。该成像芯4包括:用于朝向管腔内组织收发超声波的振子单元41、以及在前端安装了该振子单元41并使该振子单元41旋转的驱动轴42。振子单元41由收发超声波的超声波振子411(图像信息取得部)和收纳超声波振子411的壳体412构成。
鞘部管22利用超声波透过性高的材料形成。鞘部2的超声波振子411移动范围内的部位构成超声波透过的声波窗部。在鞘部管22的表面设置有标记部M,以使得实施手术者能够辨别将鞘部2推入管腔内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鞘部管22成为一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构造。
驱动轴42具有柔软而且能够将从外部驱动装置7(参照图2)作用于操作部3的旋转的动力传递给振子单元41的特性,例如,由右左右这样使卷绕方向交替的三层线圈等多层线圈状的管体构成。通过驱动轴42传递旋转的动力,振子单元41旋转,能够360度观察血管、脉管等的管腔内的患部。另外,驱动轴42内部供用于将振子单元41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操作部3的信号线54穿过。
操作部3具有:毂部31,具有注入用于排气的生理盐水的口311;外管32,设置并固定在鞘部2的基端侧;中转连接器33(鞘部连接部),连接外管32与鞘部2之间;第二连接器35,能够与外管32的基端侧连接和分离;以及内管34,固定在毂部31的前端侧并伴随着毂部31的移动而在外管32内相对于外管32相对移动。外管32具有:前端侧的外管主体36,固定于中转连接器33;和单元连接器37,固定于外管主体36的基端侧并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器35连接和分离。
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外管主体36在固定于中转连接器33的前端侧的内周面上形成越朝向前端侧越朝向轴中心倾斜的锥形倾斜部361。
毂部31保持驱动轴42和内管34。通过将内管34推入由单元连接器37和外管主体36构成的外管32,或者从外管32拉出,驱动轴42联动而在操作部3和鞘部2内沿轴向滑动。
如图1所示,在最向里推入了内管34时,内管34的前端侧的端部到达外管32的前端侧端部附近,即中转连接器33附近。然后,在该状态下,振子单元41位于鞘部2的鞘部管22的前端附近。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最向外拉出内管34时,内管34的形成于前端的外径扩大而成的止动件341(卡定部)卡在第二连接器35的内壁上,卡住的前端附近以外露出。然后,在该状态下,振子单元41在残留于鞘部2的状态下在其内部被拉回。通过振子单元41一边旋转一边移动,能够制作血管或脉管等的断层图像。
如图5所示,在内管34的前端部的驱动轴42所穿过的内周面固定有保护管67。该保护管67在内部收容驱动轴42,并且与内管34相比朝向前端侧延伸,能够沿轴向在外管32内和鞘部管22内滑动。因此,在将内管34推入外管32时,向该推入的方向逐渐推入保护管67。然后,在内管34的前端侧位于外管32内的驱动轴42在外管32内由保护管67覆盖。即,在为了将内管34收容于内部而内径必然比内管34大的外管32内,驱动轴42成为被收容在内径比外管32小的保护管67内的状态。因此,在将内管34推入外管32或从外管32拉出时,驱动轴42由保护管67保持,能够利用保护管67防止驱动轴42的折弯等。
保护管67也可以不是线圈等使水透过的部件,而是由没有间隙的壁面形成的液体不透过性的管体。在该情况下,保护管67能够将从毂部31的口311供给的生理盐水引导到鞘部管22内,而不流入外管32内。保护管67的材料例如能够适用聚酰亚胺、加入编带(braid)的聚酰亚胺、PTFE、聚乙烯、聚酰胺等,但不限定于此。
单元连接器37具有单元连接器主体371和盖部件63。在单元连接器主体371的基端侧形成有锥形形状的阴连接器372(第一连接器)和形成于阴连接器372的外周的阳螺纹部376。
第二连接器35具有:连接部主体351、能够与单元连接器37的阴连接器372液密连接且分离的锥形形状的阳连接器352以及形成于阳连接器352的外周的阴螺纹部356。阴连接器372和阳连接器352具备为了发挥高的密封性而形成了预定斜度的鲁尔接头(luertaper)构造。单元连接器主体371和第二连接器35通过将阳螺纹部376拧入阴螺纹部356而相互固定,能够牢固地维持将阳连接器352与阴连接器372液密连接的状态。即,阴连接器372和阳连接器352成为具备由阳螺纹部376和阴螺纹部356构成的拧入式锁定机构的锁定式鲁尔接头构造。在第二连接器35上设置有内管34可滑动地贯通的通过口353。通过口353的口径比止动件341的外径小,止动件341不能通过。
单元连接器主体371被插入、固定安装于中转连接器33的外管主体36,在该外管主体36的内部插入从毂部31延伸的内管34。盖部件63与单元连接器主体371组合而保持外管主体36。
另外,由于从毂部31延伸的内管34在前端形成有止动件341(卡定部),即使在最向外拉动毂部31时,即,从外管32最向外拉出内管34时,止动件341卡在第二连接器35的前端侧端面而不会发生内管34从单元连接器37退出这样的情况。
中转连接器33具有:外管保持部65、耐扭折保护器66以及密封部件64。
外管保持部65保持外管主体36。另外,在外管保持部65的内表面连结有鞘部管22的基端侧端部,并形成有将驱动轴42和保护管67从外管32向鞘部管22内引导的通路651。形成于外管主体36的锥形倾斜部361的前端侧与通路651的内径大致相同,实现向鞘部管22内顺畅地引导从外管32插入的导丝等的作用。另外,倾斜部361也实现在组装产品等时,向鞘部管22内顺畅地引导从外管32插入的驱动轴42和保护管67的作用。
密封部件64与外管保持部65的通路651紧贴地配置,并且在中央部具备贯通孔641。密封部件64既可以埋设于中转连接器33,另外,也可以通过中转连接器33和外管主体36的前端部夹持而固定。密封部件64能够柔软地变形。优选的是,贯通孔641在未插入穿过了任何部件的状态下封闭并维持密封状态,能够由驱动轴42、保护管67推压而扩展而接纳驱动轴42、保护管67。在该情况下,贯通孔641例如形成为狭缝状,但如果是能够成为密封状态的孔,则不特别限定。由于密封部件64的贯通孔641与保护管67的外周面紧贴并可滑动地接触,即使向毂部31的口311供给的生理盐水通过内管34和保护管67而流入鞘部管22内,也不会从中转连接器33与保护管67之间泄露至外管32内。此外,为了抑制生理盐水、血液的泄漏,在连接了设置于单元连接器37的阴连接器372(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35的状态下,即使在保护管67向最基端侧移动的情况下(参照图4),密封部件64也设置在与保护管67接触的位置。密封部件64的材料例如能够适用天然橡胶、硅橡胶、丁腈橡胶、氟橡胶等,但不限定于此。另外,既可以将密封部件64设为O形环、X环等环密封构造,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在密封部件的基端侧(例如第二连接器)设置Y连接器等止血器械的构造。
如图6所示,操作部3的毂部31具有:接头50、驱动用阳连接器51、转子52、连接管53、信号线54、毂部主体55、密封部56以及耐扭折保护器57。
接头50在超声波导管1的实施手术者手边侧具有开口部501,并将驱动用阳连接器51和转子52配置在内部。驱动用阳连接器51能够从接头50的开口部501侧与外部驱动装置7(参照图2)具有的驱动用阴连接器711连结,由此,外部驱动装置7与驱动用阳连接器51机械和电连结。
转子52不能旋转地保持连接管53,并与驱动用阳连接器51一体地旋转。为了将转子52的旋转传递给驱动轴42,连接管53在与转子52侧相反的端部保持驱动轴42。另外,转子52由接头50和毂部主体55夹持,轴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在连接管53的内部穿过信号线54,该信号线54的一端与驱动用阳连接器51连接,另一端穿过驱动轴42内而与振子单元41连接。振子单元41中的观察结果经由驱动用阳连接器51发送给外部驱动装置7,并施加适当的处理而显示作为图像。
毂部主体55被从口311注入生理盐水,并将该生理盐水导入内管34内而不泄露至外部。此外,由于在毂部主体55与接头50之间设置了包含O形环58的密封部56,生理盐水不会向接头50的开口部501侧漏出。
在毂部主体55中嵌插内管34的一部分,在内管34和毂部主体55的周围配置耐扭折保护器57。
如图2所示,上述超声波导管1与外部驱动装置7连接而被驱动。外部驱动装置7在基台75上具有:驱动部71,内置马达等外部驱动源而旋转驱动驱动轴;移动构件72,把持驱动部71并通过马达等使之轴向移动;以及保持部73,位置固定地保持超声波导管1的一部分。外部驱动装置7与控制驱动部71和移动构件72的控制部79连接,利用振子单元41得到的图像显示在与控制部79连接的显示部78。
移动构件72是能够把持固定驱动部71,且使把持固定的驱动部71沿着基台75上的槽轨道76前进后退的输送机构。
驱动部71具有能够连接超声波导管1的驱动用阳连接器51的驱动用阴连接器711和能够与超声波导管1的接头50连接的接头连接部712,通过该连接,能够在与振子单元41之间收发信号,同时能够使驱动轴42旋转。
通过将驱动部71内的马达的旋转运动传递给驱动轴42并使固定于驱动轴42的前端的壳体412旋转,从而使利用设置于壳体412的超声波振子411收发的超声波大致沿径向扫描来进行超声波导管1中的超声波扫描(Scan)。另外,通过向基端侧拉动超声波导管1整体,并使超声波振子411沿长度方向移动,能够在任意的位置扫描地得到血管内的轴向的包围组织体上的360°的截面图像。
接着,说明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观察管腔内时的动作。
首先,在将超声波导管1的鞘部2插入管腔内前,进行用生理盐水填满该超声波导管1内的启动加注操作。通过进行启动加注操作,除去超声波导管1内的空气,防止空气进入血管等的管腔内。
为了进行启动加注,第二连接器35的阳连接器352在与单元连接器37的阴连接器372液密连接的状态下,设为将毂部31向实施手术者的手边侧最向外拉动的状态,即从外管32最向外拉出内管34的状态(参照图4),并经由与毂部31的口311连接的未图示的管、三通阀以及由注射筒等构成的器具,例如使用注射筒等注入生理盐水。注入的生理盐水依次通过毂部31、内管34以及保护管67并逐渐填充到鞘部2内。此外,由于中转连接器33与保护管67之间由密封部件64密封,生理盐水不会从中转连接器33与保护管67之间泄漏至外管32内。
当用生理盐水完全填满超声波导管1内部时,生理盐水从形成于鞘部2的填充液出入路径部件23(参照图3)的启动加注腔管231退出。由此,确认了生理盐水的填充。通过进行该启动加注操作,能够除去超声波导管1内的空气,并防止空气进入管腔内。
接着,如图2所示,将超声波导管1与外部驱动装置7连结,所述外部驱动装置7用未图示的被灭菌的聚乙烯制的袋等覆盖。即,将超声波导管1的毂部31的接头50(参照图6)与驱动部71的接头连接部712连接。由此,能够在振子单元41与外部驱动装置7之间收发信号,同时使驱动轴42旋转。然后,当使单元连接器37与保持部73嵌合时,连结完成。
接着,通过使驱动部71沿着基台75上的槽轨道76移动,向前端侧推入毂部31,设为内管34被最向里向外管32推入外管32的状态(参照图1)。在该状态下,向体内逐渐插入鞘部2,从鞘部2的前端超过患部起停止插入。
作为一例,在将超声波导管1插入心脏的冠动脉血管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插入超声波导管1前,利用Seldinger法等在大腿动脉等上留置导管鞘100。然后,经由导管鞘100向体内插入导引导管110,并且在冠动脉血管的入口留置导引导管110。
此后,导丝25穿过导引导管110而插入到冠动脉血管的目标位置。然后,一边将插入血管内的导丝25穿过超声波导管1的导丝腔管211,一边将超声波导管1的鞘部2通过导引导管110而插入体内。
在导引导管110的基端连结有Y字形的Y连接器120,所述Y连接器120具有与导引导管110同轴地连通的主体部121和从该主体部121分支而成的侧口122,利用Y连接器120确保了超声波导管1与导引导管110之间的间隙部的密封性。
超声波导管1通过与导引导管110的基端侧连接的Y连接器120的阀体123而插入管腔,在标记部M接近阀体123附近的定时减慢向插入的管腔的插入速度,沿着导丝25逐渐插入到想观察的患部。
接着,使超声波导管1到达管腔内的目标部位后,固定鞘部2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一边利用驱动部71使驱动轴42旋转一边进行拉回操作,能够进行管腔的轴向上的图像取得。
拉回操作能够通过利用控制部79操作与超声波导管1的后端部连接的移动构件72来进行。取得的数据在用控制部79进行了数字处理后,作为图像数据显示于显示部78。
然后,在拉回操作后,再次向前端侧推入毂部31,使成像芯4前进。此后,进行从管腔内拔出超声波导管1的操作,例如在插入了弯曲的管腔内的情况下,由于超声波导管1为快速更换构造,由于向基端侧牵引超声波导管1,有可能产生导丝25挠曲而从超声波导管1分离的现象,即所谓的“导丝分离”。当产生这种现象,例如导丝25以翻折的方式折弯时,有可能难以使超声波导管1沿着导丝25移动。或者,例如为了确认留置于管腔内的支架而使用超声波导管1等情况下,超声波导管1、导丝25有可能卡在支架的撑材上并难以拔出超声波导管1。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手术者通过使超声波导管1的第二连接器35旋转,能够使阳螺纹部376从阴螺纹部356脱离而将设置于第二连接器35的阳连接器352从设置于单元连接器37的阴连接器372分离。然后,在把持并固定了外管32的状态下使毂部31与外部驱动装置7一起向基端侧移动时,如图8、9所示,内管34、保护管67、成像芯4以及第二连接器35与毂部31一起向基端侧移动。如图10所示,如果进一步使毂部31向基端侧移动,从鞘部2和外管32拔出保护管67和成像芯4。
然后,当完全从鞘部2和外管32拔出保护管67和成像芯4时,如图11所示,密封部件64将贯通孔641封闭。由此,密封部件64抑制血液经由鞘部2的腔管漏出而提高安全性,且由于血液也不会漏出至实施手术者的手边,操作性也提高。
此后,如图12所示,将另外准备的导丝等导丝W插入配置了成像芯4的腔管内。此时,由于在外管主体36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锥形的倾斜部361,且倾斜部361的前端侧与通路651的内径大致相同,从外管32插入的导丝W能够顺畅地插入鞘部管22内。即,利用具有比鞘部管22的内径大的内径的外管主体36,能够容易地向鞘部管22内导入导丝W。然后,密封部件64在容许导丝W的插入穿过的同时,抑制血液经由鞘部2的腔管漏出。
在使导丝W到达鞘部2的前端部后,能够在通过导丝W向鞘部2的内部施加力的同时,操作鞘部2和导丝25,并使鞘部2和导丝25恢复至适当的状态。由此,能够从管腔拔出鞘部2和导丝25。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的具有阴连接器372(第一连接器)的外管32设置在鞘部2的基端侧,能够相对于阴连接器372连接和分离的第二连接器35设置在外管32的基端侧,设置伴随着毂部31的移动而在外管32内相对于外管32相对移动的内管34,在内管34的前端部设置有不能穿过第二连接器35的内侧的止动件341(卡定部)。因此,在相对于外管32连接了第二连接器35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卡在第二连接器35的止动件341不能脱落地保持内管34。并且,通过相对于外管32分离第二连接器35并使毂部31向基端侧移动,能够从鞘部2拔出成像芯4。
而且,超声波导管1设置了保护管67,所述保护管67与内管34相比朝向前端侧突出并收容驱动轴42,并且能够插入穿过外管32和鞘部2内,通过将第二连接器35从阴连接器372(第一连接器)分离而与毂部31和内管34一起从外管32拔出保护管67。因此,在向外管32推入或拉出内管34时,能够利用保护管67防止驱动轴42的折弯等,在从鞘部2拔出成像芯4时,保护管67与毂部31和内管34一起被拔出。因此,在将导丝W插入配置有成像芯4的腔管内时,无需使导丝W插入穿过保护管67,操作性提高。另外,由于细的保护管67不从使导丝W插入穿过的外管32侧突出,使导丝W插入穿过时的安全性提高。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不是在外管32的前端侧而是在基端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器35,在操作时从Y连接器120分离而配置。因此,第二连接器35不与从Y连接器120导出的导丝25干涉,即使在操作超声波导管1时,也容易按压导丝25,导丝25和超声波导管1的操作性提高。
另外,由于中转连接器33(鞘部连接部)具有密封部件64,所述密封部件64与保护管67的外周面可滑动地接触,并且通过拔出保护管67和成像芯4而将供保护管67插入穿过的通路651封闭,当完全拔出保护管67和成像芯4时,如图11所示,密封部件64将贯通孔641封闭而成为密封状态。而且,由于在设置了密封部件64的中转连接器33的基端侧设置有外管32,从密封部件64漏出的血液如果没有进一步穿过外管32,则不会到达外部。因此,抑制血液经由鞘部2的腔管漏出而提高安全性,且由于血液也不会漏出至实施手术者的手边,操作性也提高。
另外,由于保护管67固定于内管34,能够使保护管67随着内管34的移动而移动。
另外,由于保护管67为液体不透过性的管体,在保护管67的内部流通的血液、生理盐水等不会经由保护管67向外管32漏出,结果,由于无需在外管部分注入生理盐水等启动加注液,在使操作性提高的同时,由于能够使残留于保护管67内的空气减少,能够使使用时的准备时间缩短。另外,由于血液、生理盐水等不向外管32漏出,在外管32与内管34之间无需密封部件。而且,通过抑制血液、生理盐水等液体向外管32漏出,更可靠地抑制了从外管32进一步向外部漏出,由于液体不会漏出至实施手术者的手边,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由于在外管32的内周面形成有越朝向前端侧越朝向轴中心倾斜的倾斜部361,能够将从外管32插入的导丝W、成像芯4以及保护管67等顺畅地向内径比外管32小的鞘部管22内引导。
另外,由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能够利用第二连接器35分离,能够将插入管腔内的能比较廉价地制造的鞘部2和外管32侧设为一次性,将包含成像芯4而昂贵的毂部31和内管34侧设为可再使用。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能够通过第二连接器35分离鞘部2侧,能够根据超声波导管1的使用状况,变更为例如粗细、单条轨道长度等不同的其他鞘部。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的止动件341(卡定部)在内管34的前端部形成作为内管34的一部分,但卡定部也可以不形成作为内管的一部分。例如,像图1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变形例那样,也可以在内管80的前端部设置利用与内管80和保护管67不同的部件形成的卡定部81。作为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将卡定部81设为不能穿过第二连接器35的内侧,在相对于外管32连接了第二连接器35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卡在第二连接器35的卡定部81不能脱落地保持内管80。
另外,像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另一变形例那样,卡定部84也可以形成为保护管83的一部分而不是内管82的一部分。作为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将卡定部84设为不能穿过第二连接器35的内侧。
另外,像图1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又一变形例那样,卡定部87也可以形成作为盖到内管85上的保护管86的一部分。作为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将卡定部87设为不能穿过第二连接器35的内侧。
另外,像图1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又一变形例那样,内管88、保护管89以及卡定部90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同一部件。作为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将卡定部90设为不能穿过第二连接器35的内侧。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7、18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30的设置于鞘部2的基端侧的外管140、连接外管140与鞘部2之间的中转连接器150(鞘部连接部)以及能够与外管140的基端侧连接和分离的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第二连接器)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不同。此外,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外管140包括:前端部与中转连接器150连接的外管主体141和固定了外管主体141的基端部的大致管状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外管主体141的内径和外径沿着轴线方向以一定的管体形成。
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包括:固定了外管主体141的外管固定部143和连接了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第一连接器144。第一连接器144包括形成于外周面的阳螺纹部145和锥形形状的阳连接器146。阳连接器146与阳螺纹部145相比形成在基端侧。阳螺纹部145以螺纹的顶部被平滑地切除而剖面成为梯形的梯形螺纹的形态形成。阳螺纹部145的螺纹的螺距为2mm,但不限定于此。阳螺纹部145用一条螺纹形成,但也可以用两条以上螺纹形成。
在外管固定部143的内周面形成有供外管主体141嵌合并固定的外管收容部143A,在外管收容部143A的基端侧形成有第一内径部143B,所述第一内径部143B具有比外管主体141的内径大且比外管主体141的外径小的内径。在第一内径部143B和外管主体141的内部,内管34能够与止动件341一起移动。
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第二连接器)大致形成为管状。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阴螺纹部161、与单元连接器37的阳连接器146连接且能够相对于阳连接器146分离的锥形形状的阴连接器162、内径比阴连接器162小且内径比止动件341的外径大的第二内径部163以及内径比止动件341的外径小的通过口164。阴连接器162与阴螺纹部161相比形成在基端侧。第二内径部163形成在阴连接器162的基端侧,通过口164形成在第二内径部163的基端侧。在第二内径部163与通过口164之间形成有内径变化的阶梯部165。
由于通过口164的内径比止动件341的外径小,止动件341不能通过。在第二内径部163的前端侧形成有内径朝向前端侧而呈锥形扩展的诱导部166。当止动件341向基端方向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内部移动时,诱导部166抑制止动件341卡住并使平滑的移动成为可能。
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基端侧的外周面,形成有由外部驱动装置7的保持部73(参照图2)保持(夹紧)的夹紧部167。
阴连接器162和阳连接器146具备为了发挥高的嵌合力而形成了预定斜度的鲁尔接头(luer taper)构造。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通过将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的阳螺纹部145拧入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阴螺纹部161而利用摩擦力相互固定,能够牢固地维持将阳连接器146与阴连接器162连接的状态。此外,阴连接器162和阳连接器146的斜度能够设为期待利用了楔效应的强的嵌合力(摩擦力)而由ISO规格规定的6/100,但如果能够利用楔效应,则不限定于此。
而且,由于阳螺纹部145为梯形螺纹,在使锥形的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作为楔嵌合时,能够期待足够的强度。另外,由于阳螺纹部145为梯形螺纹,能够减小阳螺纹部145的外径,并且能够减小形成了阴螺纹部161的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外径。因此,在力作用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或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外周面,力向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松开的方向作用的情况下,将相对于相同作用力产生的转矩抑制为较小而能够抑制错误地脱落。另外,由于阳螺纹部145为梯形螺纹,螺纹的螺距变长,能够以少的旋转数将阳螺纹部145从阴螺纹部161分离,并使作业性提高,并且在后述的“阻止”(trapping)发生的情况下等紧急时能够进行迅速的应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阳螺纹部145由一条螺纹形成,但通过由两条以上螺纹形成,能够以少的旋转数将阳螺纹部145从阴螺纹部161分离,能够使作业性提高。
另外,由于阳螺纹部145为梯形螺纹,利用导程角小于接触角而发挥高的固定力的自锁功能,能够期待高的防松动效果。
另外,由于从毂部31延伸的内管34在前端形成有止动件341(卡定部),即使在最向外拉动毂部31时,即,从外管140最向外拉出内管34时,止动件341也会卡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阶梯部165,并能够抑制内管34从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退出。
中转连接器150具有:保持外管的大致管状的外管保持部151、配置在外管保持部151的内部的间隔件152以及密封部件153。在外管保持部151的内部形成有将驱动轴42和保护管67从外管140向鞘部管22内引导的通路154。通路154由固定鞘部管22的鞘部收容部154A、收容密封部件153的密封部件收容部154B以及收容间隔件152的间隔件收容部154C构成,鞘部收容部154A、密封部件收容部154B以及间隔件收容部154C从前端侧向基端方向排列配置。密封部件收容部154B的内径比鞘部收容部154A大,间隔件收容部154C的内径比密封部件收容部154B大。
间隔件152是配置于外管保持部151与外管主体141之间的部件,包括:固定于外管保持部151的管状的间隔件前端部155、配置于间隔件前端部155的基端侧且外管主体141盖在外周面上的间隔件基端部156。外管主体141盖住外周面而间隔件基端部156与外管主体141连结,并在内周面形成有与间隔件前端部155的内周面连续并朝向基端方向而内径呈锥形扩展的倾斜部156A。间隔件前端部155的内周面实现将保护管67定位(轴对准)于中转连接器150的中心的作用,间隔件基端部156的外周面实现将外管主体141定位(轴对准)于中转连接器150的中心的作用。在盖住间隔件152的外管主体141的外侧,在与间隔件收容部154C之间形成有间隙,并均匀地填充有粘合剂157。
间隔件基端部156的倾斜部156A实现向鞘部管22内顺畅地引导从外管140插入的导丝等的作用。另外,倾斜部156A也实现在组装产品等时,向鞘部管22内顺畅地引导从外管140插入的驱动轴42和保护管67的作用。并且,由于间隔件152的前端侧的端面与外管主体141的前端侧端面相比形成为较宽,实现保持密封部件153的作用,实现抑制密封部件153向基端方向冲出而良好地维持密封部件153的密封性的作用。特别,在没有设置间隔件152的情况下,外管主体141有可能与密封部件153接触,由于壁厚薄的外管主体141与密封部件153接触,密封部件153容易变形,但通过设置间隔件152,能够抑制密封部件153的变形,并良好地维持密封性。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外管主体36的内侧面形成倾斜部361,但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将形成了倾斜部156A的间隔件152设置作为与外管主体141分开的部件,即使在外管主体的壁厚薄且难以在外管主体本身形成倾斜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间隔件152容易地形成倾斜部156A。
密封部件153为O形环、X环等环密封构造,与外管保持部151的密封部件收容部154B紧贴地配置,并且在中央部具备贯通孔153A。密封部件153能够柔软地变形。贯通孔153A由保护管67推压而扩展,并能够接纳驱动轴42和保护管67。密封部件153的材料例如能够适用天然橡胶、硅橡胶、丁腈橡胶、氟橡胶等,但不限定于此。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30的作用。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30与外部驱动装置7连结并使用。即,将超声波导管130的毂部31的接头50(参照图6)与驱动部71的接头连接部712连接。由此,能够在振子单元41与外部驱动装置7之间收发信号,同时使驱动轴42旋转。然后,当使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夹紧部167与保持部73嵌合时,连结完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保持部73嵌合的夹紧部167不设置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而设置于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第二连接器)。当在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设置夹紧部167时,由于在外部驱动装置7的保持部73与接头连接部712之间配置了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为了将内管34相对于外管140能够移动的距离保持为较长,有时需要缩短安装于毂部主体55的耐扭折保护器57,但通过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设置夹紧部167,难以产生缩短耐扭折保护器57的长度的必要性,能够使耐扭折保护器57的效果有效发挥。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由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的阳螺纹部145相对于阳连接器146不在径向外侧而是沿轴向排列而定位,且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阴螺纹部161相对于阴连接器162不在径向外侧而是沿轴向排列而定位,能够减小单元连接器的外径。因此,在力作用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或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外周面,力向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松开的方向作用的情况下,与外径大的情况相比,将相对于相同作用力产生的转矩抑制为较小而能够抑制错误地脱落。
接着,使驱动部71沿着基台75上的槽轨道76向前端侧移动,并设为内管34被向最里推入外管140的状态,将鞘部2逐渐插入体内,从鞘部2的前端超过患部起停止插入。
接着,在固定了鞘部2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一边利用驱动部71使驱动轴42旋转一边进行拉回操作,进行管腔的轴向上的图像取得。
而且,在进行拉回操作时,如图18所示,由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的第一内径部143B的内径比外管主体141的内径小,形成于内管34的止动件341能够从外管主体141向第一内径部143B的内部移动而不会卡住。因此,超声波振子411的移动变得顺畅,图像不会产生跳动等紊乱,能够取得良好的图像。并且,由于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诱导部166的内径朝向前端侧而呈锥形扩展,形成于内管34的止动件341能够通过诱导部166向第二内径部163移动而不会卡住。因此,超声波振子411的移动变得顺畅,图像不会产生跳动等紊乱,能够取得良好的图像。
然后,在拉回操作后,再次向前端侧推入毂部31,使成像芯4前进。这时,由于内管的止动件341的外周面的外径向前端方向减小,止动件341能够在单元连接器内顺畅移动而不会卡住。
此后,进行从管腔内拔出超声波导管130的操作,但在产生所谓的“阻止”等而使超声波导管130沿着导丝25移动变得困难的情况下,实施手术者通过使超声波导管130的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相对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旋转,能够使阳螺纹部145从阴螺纹部161脱离而将阳连接器146从阴连接器162分离。此时,阳螺纹部145为梯形螺纹,由于螺纹的螺距长,能够以少的旋转数使阳螺纹部145从阴螺纹部161脱离,因此,能够在发生了上述阻止的情况等紧急时进行迅速的应对,作业性变高。
然后,在把持并固定了外管140的状态下使毂部31与外部驱动装置7一起向基端侧移动时,如图19所示,内管34、保护管67、成像芯4以及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与毂部31一起向基端侧移动。如果进一步使毂部31向基端侧移动,从鞘部2和外管140拔出保护管67和成像芯4。
此后,将另外准备的导丝等导丝W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的基端侧的开口部插入配置了成像芯4的腔管内。此时,由于在间隔件152的内周面形成有锥形的倾斜部156A,能够将从外管140插入的导丝W顺畅地插入鞘部管22内。
在使导丝W到达鞘部2的前端部后,能够在通过导丝W向鞘部2的内部施加力的同时,操作鞘部2和导丝25,并使鞘部2和导丝25恢复至适当的状态。由此,能够从管腔拔出鞘部2和导丝25。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70仅在设置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7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72的松动的构造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具有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0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70在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71的外管固定部143的基端面171A上形成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齿173,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72的前端面172A上,即,在与外管固定部143的基端面171A对置的前端面172A上形成有能够与基端面171A的齿173啮合的至少一个凸部174。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72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71连接的状态下,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72的前端面172A的凸部174以与外管固定部143的基端面171A的任一个齿173卡住的方式啮合。因此,为了松开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7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72的连接,为了使凸部174越过齿173,需要足够的旋转力,由于能够抑制在手工操作中错误地与单元连接器接触等情况下由于未预期的力而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71与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72的连接松开,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
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7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72的松动的力能够通过齿173和凸部174的相对于前端面172A和基端面171A的倾斜角度来适当设定。例如,如图21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在齿175和凸部176的、在向松开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7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72的方向旋转时接触的部位的倾斜角度较大的情况下,虽然松开需要较大的力,但能够使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71形成有多个齿173,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72形成有至少一个凸部174,但也可以是凸部形成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齿形成于单元连接器基端部。
此外,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70设置有利用楔效应使嵌合力(摩擦力)产生的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由于设置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7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72的松动的构造(齿173和凸部174),如果没有在嵌合部维持更高的嵌合力的目的,则也可以不设置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80仅在设置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8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82的松动的构造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具有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2、23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80在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81的外管固定部143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周向延伸的环状凸部183,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82的前端侧形成有在向前端方向延伸的同时覆盖环状凸部183的外侧面的环状连结部184。环状连结部184在环状凸部183的前端侧形成有朝向中心轴突出的卡合部185以卡住环状凸部183。卡合部185在阳螺纹部145与阴螺纹部161螺纹配合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82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81连接的状态下与环状凸部183卡合。
另外,环状连结部184在卡合部185的基端侧呈邮票孔状形成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孔186。在相邻的孔186之间,形成有能够断裂的断裂部187。
在阳螺纹部145与阴螺纹部161螺纹配合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82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81连接的状态下,卡合部185与环状凸部183卡合,由于抑制了在手工操作中错误地与单元连接器接触等情况下由于未预期的力而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8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82的连接错误地松开,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而且,当使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8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82相对旋转时,如图24所示,断裂部187断裂而卡合部185从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82分离,能够解开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8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82的连接。
此外,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80设置有利用楔效应使嵌合力(摩擦力)产生的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由于设置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8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82的松动的构造(卡合部185和环状凸部183),如果没有在嵌合部维持更高的嵌合力的目的,则也可以不设置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90仅在设置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9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92的松动的构造且设置了螺纹配合的阴螺纹部和阳螺纹部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具有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5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90形成有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91的外管固定部143起向基端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凸部193,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92的前端侧形成有凸部193能够嵌合的凹部194。在凸部193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卡合爪195,在凹部194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卡合爪195卡住的第二卡合爪196。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92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91连接的状态下,凸部193嵌合凹部194,第一卡合爪195与第二卡合爪196卡合。
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92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91连接的状态下,第一卡合爪195与第二卡合爪196卡合,由于抑制了在手工操作中错误地与单元连接器接触等情况下由于未预期的力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9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92的连接错误地松开,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另外,通过凸部193与凹部194嵌合,将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9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92在同轴上连接变容易。
而且,当使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9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92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如图26所示,第一卡合爪195和第二卡合爪196的卡合由于变形或破坏而脱落,能够解开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91与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92的连接。
此外,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90设置有利用楔效应使嵌合力(摩擦力)产生的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由于设置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9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92的松动的构造(第一卡合爪195和第二卡合爪196),如果没有在嵌合部维持更高的嵌合力的目的,则也可以不设置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
<第六实施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200仅在设置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20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202的松动的构造且设置了螺纹配合的阴螺纹部和阳螺纹部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具有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7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200形成有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201的外管固定部143起向基端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凸部203,并形成有翻折部204从而从凸部203的突出的前端翻折。在翻折部204上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卡合爪205、用于通过实施手术者按压使翻折部204挠曲而使第一卡合爪205后退的按压部206。
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202的前端侧形成有凸部203能够嵌合的凹部207,在凹部207的内部形成有第一卡合爪205卡住的第二卡合爪208。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202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201连接的状态下,凸部203嵌合凹部207,第一卡合爪205与第二卡合爪208卡合。
在单元连接器基端部202与单元连接器前端部201连接的状态下,第一卡合爪205与第二卡合爪208卡合,由于抑制了在手工操作中错误地与单元连接器接触等情况下由于未预期的力单元连接器前端部20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202的连接错误地松开,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另外,通过凸部203与凹部207嵌合,将单元连接器前端部20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202在同轴上连接变容易。
而且,如图28所示,当按压按压部206时,翻折部204挠曲而第一卡合爪205从第二卡合爪208分离而解除卡合,当在该状态下使单元连接器前端部20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202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能够解开单元连接器前端部20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202的连接。
此外,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200设置有利用楔效应使嵌合力(摩擦力)产生的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由于设置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201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202的松动的构造(第一卡合爪205和第二卡合爪208),如果没有在嵌合部维持更高的嵌合力的目的,则也可以不设置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
<第七实施方式>
第七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210仅在追加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松动的构造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具有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9所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210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的外管固定部143与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之间利用粘接剂或粘合剂设置于一个面侧而能够剥离地贴附的带210A连结。此外,如果是能够剥离地贴附,则带210A的材料不特别限定。
而且,如图30所示,当剥离带210A并使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相对旋转时,能够解开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连接。这样,由于在使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相对旋转前需要剥离带210A的动作,由于抑制了在手工操作中错误地与单元连接器接触等情况下由于未预期的力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连接错误地松开,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
此外,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210设置有利用楔效应使嵌合力(摩擦力)产生的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由于设置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松动的构造(带210A),如果没有在嵌合部维持更高的嵌合力的目的,则也可以不设置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
<第八实施方式>
第八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220仅在追加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松动的构造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对具有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31所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220的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的外管固定部143与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之间利用粘合剂220A连结。此外,如果是能够剥离地粘合,则粘合剂220A的材料不特别限定。这样,通过利用粘合剂220A粘合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由于抑制了在手工操作中错误地与单元连接器接触等情况下由于未预期的力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连接错误地松开,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
然后,当使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相对旋转时,粘合剂220A剥离,能够解开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连接。
此外,上述第八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220设置有利用楔效应使嵌合力(摩擦力)产生的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由于设置了用于抑制单元连接器前端部142和单元连接器基端部160的松动的构造(粘合剂220A),如果没有在嵌合部维持更高的嵌合力的目的,则也可以不设置阳连接器146和阴连接器162。
此外,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于超声波导管的情况,也能够适用于光学相干断层图像诊断装置、光学频率区域图像化诊断装置等利用了光的诊断装置用光探头(OCT导管)、适用于内窥镜系统等,进一步地,只要是在方向性冠动脉粥肿切除术(DCA:Directional Coronary Atherectomy)中使用的导管这样的进行机械驱动的导管等具有管体的导管,可适用于所有的导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容了成像芯4的鞘部2的腔管内填满液体,但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未填满液体的导管。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中,保护管67固定于内管34的内周面,但固定保护管的部位不限定于内管34的内周面。另外,如图32、33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保护管167也可以固定于毂部31。另外,保护管也可以与内管或毂部一体地形成。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中,在固定于中转连接器33的外管主体36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形成有越朝向前端侧越朝向轴中心倾斜的锥形倾斜部361,但如图15所示的另一变形例,也可以在固定有外管主体的中转连接器68形成有越朝向前端侧越朝向轴中心倾斜的锥形倾斜部681。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中,当拔出驱动轴42和保护管67时密封部件64的贯通孔641由于自身的弹力而成为密封状态,例如也可以设置按压密封部件的机构,通过压缩密封部件而使之变形,将贯通孔设为密封状态的构造。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外管32侧设置阴连接器372,在第二连接器35侧设置阳连接器352,也可以在外管32侧设置阳连接器,在第二连接器35侧设置阴连接器。另外,连接的构造也可以不是鲁尔接头构造,而是拧入式或插入式。
另外,只要可能,包含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任意组合利用。
本申请基于在2013年5月21日提交的国际申请(国际申请编号PCT/2013/64051),其公开内容通过参照引用作为整体。
标号说明
1、130、140、170、180、190、200、210、220 导管,
4 成像芯,
2 鞘部,
25 导丝,
31 毂部,
32、140 外管,
33、68、150 中转连接器(鞘部连接部),
34 内管,
341 止动件(卡定部),
35 第二连接器,
353 通过口,
361、681 倾斜部,
372 阴连接器(第一连接器),
411 超声波振子(图像信息取得部),
42 驱动轴,
64、153 密封部件,
641 贯通孔,
651 通路,
67、167 保护管,
142、171、181、191、201 单元连接器前端部,
144 第一连接器,
160、172、182、192、202 单元连接器基端部(第二连接器),
W 导丝。

Claims (10)

1.一种导管,具有:
插入管腔内的鞘部;
驱动轴,插入所述鞘部内,用于传递机械驱动力;
毂部,通过一边保持所述驱动轴一边移动,使所述驱动轴沿所述鞘部的轴向移动;
外管,设置于所述鞘部的基端侧,并在基端部具备第一连接器;
内管,设置于所述毂部的前端侧,并伴随着所述毂部的移动而在所述外管内相对于所述外管相对移动;
第二连接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进行连接和分离,包括能够接纳所述内管的通过口;
鞘部连接部,连接所述鞘部和外管;以及
保护管,与所述内管相比朝向前端侧突出并收容所述驱动轴,并且保护管能够插入穿过所述外管和鞘部内,能够将所述第二连接器从第一连接器分离而与所述毂部和内管一起从所述外管拔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
在所述内管的前端部设置外径扩大的卡定部,所述通过口具有不使所述卡定部通过的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鞘部连接部具有与所述保护管的外周面可滑动地接触的密封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鞘部连接部具有与所述保护管的外周面可滑动地接触的密封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其中,
通过拔出所述保护管和所述驱动轴,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保护管和所述驱动轴所插入穿过的通路进行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其中,
通过拔出所述保护管和所述驱动轴,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保护管和所述驱动轴所插入穿过的通路进行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保护管固定于所述内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保护管固定于所述毂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
所述保护管是液体不透过性的管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
在所述外管和鞘部连接部的至少一方的内周面上形成越朝向前端侧越朝向轴中心倾斜的倾斜部。
CN201480015979.8A 2013-05-21 2014-05-16 导管 Active CN105188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4051 WO2014188509A1 (ja) 2013-05-21 2013-05-21 カテーテル
JPPCT/JP2013/064051 2013-05-21
PCT/JP2014/063038 WO2014188969A1 (ja) 2013-05-21 2014-05-16 カテーテ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8833A CN105188833A (zh) 2015-12-23
CN105188833B true CN105188833B (zh) 2019-02-12

Family

ID=51933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5979.8A Active CN105188833B (zh) 2013-05-21 2014-05-16 导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31101B2 (zh)
EP (1) EP3000503B1 (zh)
JP (1) JP6159398B2 (zh)
CN (1) CN105188833B (zh)
WO (2) WO20141885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7231B2 (ja) * 2013-12-17 2017-08-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WO2016088774A1 (ja) * 2014-12-02 2016-06-09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保持具、およびカテーテルセット
WO2017047241A1 (ja) * 2015-09-18 2017-03-23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CN109069125B (zh) * 2016-02-18 2021-06-01 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声波可视化能力的系统
WO2017164071A1 (ja) * 2016-03-22 2017-09-28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及び画像診断装置
EP3436130B1 (en) * 2016-03-30 2022-05-1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Torque devices for use with intravascular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DE102016106626A1 (de) * 2016-04-11 2017-10-12 Joline Gmbh & Co. Kg Einführkatheter mit einem Ventilkörper
JP6779661B2 (ja) * 2016-05-20 2020-11-04 テルモ株式会社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WO2018043483A1 (ja) * 2016-08-31 2018-03-08 ニプロ株式会社 圧力測定装置、ガイドワイヤ用コネクタ、ガイドワイヤ及び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EP3903674A1 (en) 2016-08-31 2021-11-03 Nipro Corporation Guide w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uide wire
JP6691024B2 (ja) * 2016-09-02 2020-04-28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チューブ
WO2018097987A1 (en) * 2016-11-28 2018-05-31 C.R. Bard, Inc. Ultrasonically flared medical-devic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6419853B (zh) * 2016-11-30 2018-03-30 苏州阿格斯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闭环oct导管自动回撤方法及其装置
JP6749852B2 (ja) * 2017-01-31 2020-09-02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CN108354586A (zh) * 2017-04-14 2018-08-03 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可拆卸的血管内成像导管及诊断系统
EP3626197A4 (en) * 2017-05-15 2021-02-24 Hamamatsu Photonics K.K. OPTICAL MEASURING DEVICE, CATHETER SET AND OPTICAL MEASURING METHOD
US11389242B2 (en) * 2017-05-15 2022-07-19 Hamamatsu Photonics K.K. Catheter kit
JP6462040B2 (ja) * 2017-05-23 2019-01-30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冠状動脈バイパス術用処置具、及び、処置具用部品
JP6839606B2 (ja) * 2017-05-23 2021-03-10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医療用コネクタ、及び、医療機器
US11877764B2 (en) 2017-05-23 2024-01-23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treatment tool, treatment tool part, medical connector, and medical device
JP7173968B2 (ja) * 2017-06-29 2022-11-16 テルモ株式会社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EP3646796B1 (en) * 2017-06-29 2023-08-02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agnostic catheter
CN107837071A (zh) * 2017-10-26 2018-03-27 广州永士达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子宫oct导管及具有回抽功能的子宫oct设备
US11478217B2 (en) * 2017-12-29 2022-10-25 Acist Medical Systems, Inc. Catheter extension
JP6516894B1 (ja) * 2018-03-23 2019-05-22 株式会社メディコスヒラタ 医療器具用イントロデューサ
CN109528236B (zh) * 2018-12-31 2020-07-21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血管内超声导管的注射装置
CN110115599B (zh) * 2019-05-16 2021-09-24 声索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鞘管组件、超声探头及其组装方法
US20210121666A1 (en) * 2019-10-23 2021-04-29 Acclarent, Inc. Illuminating guidewire with slip coupling between segments
US11617865B2 (en) * 2020-01-24 2023-04-04 Mivi Neuroscience, Inc. Suction catheter systems with designs allowing rapid clearing of clots
USD986412S1 (en) * 2020-02-25 2023-05-16 Free Life Medical Gmbh Cannula
USD952842S1 (en) 2020-06-02 2022-05-24 Bard Peripheral Vascular, Inc. Ultrasonic catheter assembly
USD944396S1 (en) 2020-06-02 2022-02-22 Bard Peripheral Vascular, Inc. Ultrasonic catheter handpiece housing
USD944395S1 (en) 2020-06-02 2022-02-22 Bard Peripheral Vascular, Inc. Ultrasonic catheter handpiece with catheter
JP7032505B2 (ja) * 2020-10-14 2022-03-08 テルモ株式会社 画像診断用カテーテル
CN113083633B (zh) * 2021-03-25 2022-07-19 苏州阿格斯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ct导管远端密封方法及oct导管
CN116236228A (zh) * 2021-12-07 2023-06-09 深圳微中踪影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超声导管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8586A (en) * 1987-04-09 1989-01-17 Cord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iding dilatation catheterization
CN102188236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0949A (en) * 1997-09-22 2000-04-18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Catheher system having connectable distal and proximal portions
JP4672188B2 (ja) * 2001-06-08 2011-04-20 テルモ株式会社 超音波カテーテル
JP4768494B2 (ja) * 2006-03-31 2011-09-07 テルモ株式会社 画像診断装置およびその処理方法
JP5576665B2 (ja) * 2010-01-27 2014-08-20 テルモ株式会社 生体内診断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2050706A (ja) * 2010-09-01 2012-03-15 Terumo Corp 保護カバー
JP2012223346A (ja) * 2011-04-19 2012-11-15 Terumo Corp カテーテル
WO2013133356A1 (ja) * 2012-03-09 2013-09-12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8586A (en) * 1987-04-09 1989-01-17 Cordi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iding dilatation catheterization
CN102188236A (zh) * 2010-03-12 2011-09-2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8833A (zh) 2015-12-23
EP3000503B1 (en) 2018-07-11
EP3000503A4 (en) 2017-03-22
JP6159398B2 (ja) 2017-07-05
US9931101B2 (en) 2018-04-03
WO2014188969A1 (ja) 2014-11-27
US20160143616A1 (en) 2016-05-26
WO2014188509A1 (ja) 2014-11-27
EP3000503A1 (en) 2016-03-30
JPWO2014188969A1 (ja)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8833B (zh) 导管
JP6110363B2 (ja) カテーテル
CN104144717B (zh) 用于插入导管的护套装置
US10842465B2 (en) Medical device
JP2019000667A (ja) 血管アクセスデバイス
JP2010057900A (ja) ガイドワイヤ式カテーテル及びガイドワイヤアダプタ
JP2017051211A (ja)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カテーテルハブ
CA2682685A1 (en) Adapter for an introducer
US11445999B2 (en) Medical device
JP6247161B2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US10792475B2 (en) Medical tube and medical device
WO2016111296A1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WO2016035539A1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5451289B2 (ja)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延長器具
JP2018033507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6247160B2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6826847B2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2007275338A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コネクタ
JP2016123795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2018102608A (ja) 医療デバイスおよび処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