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0470B - 换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0470B
CN105090470B CN201510226559.0A CN201510226559A CN105090470B CN 105090470 B CN105090470 B CN 105090470B CN 201510226559 A CN201510226559 A CN 201510226559A CN 105090470 B CN105090470 B CN 105090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ed
banking pin
limiting member
movemen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65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0470A (zh
Inventor
山村敬博
渡会将策
牧村宗年
石田笃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90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0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0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0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8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or unsafe shift, e.g. preventing manual shift from highest gear to reverse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B60K20/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floor moun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8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10Range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2Locking of the control inpu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085Restriction of shift, gear selection, or gear eng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换档装置(10),所述换档装置(10)构造成包括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限制构件(30)使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停止,从而当换档杆(16)从第一档位(20P)向第二档位(20D)移动时限制换档杆(16)向第三档位(20S)的移动。当换档杆(16)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处时,通过制动销(60)从非释放位置向释放位置移动,释放部(40)释放由限制构件(30)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

Description

换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档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A)No.2013-193600描述了用于自动车辆变速器的直式选择器装置。在该选择器装置中,当驾驶员在制动踏板被操作的状态下将换档杆从驻车档移动至驱动档时,止动件阻止了处于锁定状态的制动销移动。因此,在驱动档处,换档杆的移动停止。
在这种选择器装置中,当将换档杆从驻车档移动至驱动档时,理想的是使换档杆停止在驱动档处,甚至在制动销处于锁定释放状态下仍然使换档杆停止在驱动档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获得了如下换档装置:该换档装置使得在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向第二档位的操作期间限制换档构件从第二档位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甚至当制动销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时亦是如此。
根据第一方面的换档装置,包括:
换档构件,所述换档构件能够从第一档位经过第二档位移动至第三档位;
制动销,所述制动销设置在换档构件处并且能够在换档构件上在非释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通过制动销移动到释放位置处使得能够实现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向第二档位的移动;
限制构件,当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向第二档位移动时,所述限制构件使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停止以限制换档构件的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以及
释放部,当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处时,通过制动销从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该释放部释放由限制构件对换档构件的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换档装置中,换档构件能够从第一档位经过第二档位移动至第三档位。换档构件设置有制动销,并且制动销移动至释放位置使得能够实现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向第二档位的移动。
应指出的是,当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向第二档位移动时,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即,制动销处于释放位置)被限制构件停止,从而限制换档构件移动到第三档位。一旦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处(即,当换档构件处于第二档位时),释放部利用制动销的从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而释放由限制构件对换档构件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因此,这使得离开第一档位移动的换档构件被停止在第二档位处,甚至当制动销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亦是如此,并且此外,释放部使得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处的换档构件能够移动到第三档位。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换档装置中,在第一方面的换档装置中,释放部包括:
可移动构件,当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向第二档位移动时,可移动构件通过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而移动,并且当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时,通过制动销的向释放位置的移动被取消,可移动构件的通过制动销而进行的移动被取消;以及
移动部,当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处时,通过制动销从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该移动部经由可移动构件使限制构件移动,以释放对换档构件的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换档装置中,释放部包括可移动构件和移动部。当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向第二档位移动时,可移动构件通过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而移动。当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时,当制动销的向释放位置的移动被取消时,可移动构件的移动被取消。另一方面,当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时,通过制动销从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移动部经由可移动构件使限制构件移动,从而释放对换档构件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因此,在释放部中,除非“将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向第二档位移动,取消制动销向释放位置的移动(将制动销向非释放位置侧移动),以及使制动销移动再次返回至释放位置”,否则限制构件不能被移动以释放对换档构件的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换档装置中,在第二方面的换档装置中,伴随着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朝向第二档位移动,可移动构件能够沿着制动销的移动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移动;以及当制动销从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时,可移动构件被限制以免沿着制动销的移动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移动。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换档装置中,伴随着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朝向第二档位移动,可移动构件能够沿着制动销的移动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移动。当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朝向第二档位移动时,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因此使可移动构件移动并且被限制构件停止,从而限制了换档构件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另一方面,可移动构件被限制沿着制动销的从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时的移动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移动。因此,制动销的从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经由可移动构件使限制构件移动,其中可移动构件被限制沿着该移动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移动,因而释放对换档构件的朝向第三档位移动的限制。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换档装置中,在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换档装置中,移动部构造成使得限制构件转动(旋转)。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换档装置中,移动部构造成使得限制构件转动,因而使得移动部能够具有简单的构型。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换档装置中,在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换档装置中,移动部构造成使得限制构件滑动。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换档装置中,移动部构造成使得限制构件滑动,因而使得移动部能够具有简单的构型。
在根据第六方面的换档装置中,在第一方面的换档装置中,释放部包括弹性构件,其中:
当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处时,并且当制动销向释放位置的移动被取消时,弹性构件使限制构件移动到移动开始位置,在移动开始位置处,开始释放由限制构件对换档构件的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以及
当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处时,通过制动销从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制动销抵抗弹性构件的压迫力而使限制构件从移动开始位置移动以释放由限制构件对换档构件的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
在根据第六方面的换档装置中,释放部包括弹性构件。当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处时,并且当制动销至释放位置的移动被取消时,弹性构件使限制构件向移动开始位置移动,在所述移动开始位置处,开始释放由限制构件对换档构件的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此外,当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第二档位处时,通过制动销从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制动销抵抗弹性构件的压迫力(弹性力)而使限制构件移动离开移动开始位置以释放由限制构件对换档构件的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
在释放部中,除非“将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向第二档位移动,取消制动销向释放位置的移动,以及使制动销再次移动返回至释放位置”,否则限制构件不能被移动以释放对换档构件的朝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
根据各方面的换档装置呈现了如下良好的有利效果:能够在换档构件从第一档位向第二档位的操作期间限制换档构件从第二档位向第三档位的移动,甚至当制动销已经被移动到释放位置时亦是如此。
附图说明
将参照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示出了在车辆前侧处沿着倾斜方向朝向车辆后侧观察到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了图1中的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沿着车辆侧面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并且示出了图1和图2中示出的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一操作;
图4为与图3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二操作;
图5为与图3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三操作;
图6A为示出了第一组装过程中的相关部分的侧视图,以说明图1和图2中示出的换档装置的组装方法;
图6B为示出了第二组装过程中的相关部分的侧视图;
图7为与图3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
图8为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
图9为示出了图8中的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沿着车辆侧面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并且示出了图8和图9中示出的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一操作;
图11为与图10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二操作;
图12为与图10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三操作;
图13为与图10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
图14为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
图15为图14中示出的换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6A为示出了图14和图15中示出的换档装置的限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16B为示出了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侧观察到的图16A中示出的限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17为沿着车辆侧面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示出了图14和图15中示出的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一操作;
图18为与图17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二操作;
图19为与图17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三操作;
图20为与图17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四操作;
图21为从与图1等的观察方向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反的一侧沿着车辆侧面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
图22A为示出了在车辆后侧处沿着倾斜方向朝向车辆前侧观察到的在图21中示出的换档装置的限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22B为示出了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侧观察到的图22A中示出的换档装置的立体图;
图23为示出了图21中示出的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的侧视图以说明第一操作;
图24为与图23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二操作;以及
图25为与图23对应的侧视图,示出了换档装置的相关部分以说明第三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下参照图1至图7说明应用至车辆比如汽车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应指出的是,在附图中,根据情况,箭头FR指示车辆前侧方向,并且箭头W指示车辆宽度方向。箭头UP指示车辆向上方向。应指出的是,本发明所应用的方向不受限制。
换档装置的整体构型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为设置于车辆的底部(图中未示出)的底部安装式,并且换档装置10为直式自动变速器换档装置,其中,换档操作方向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换档装置10包括如下各个档位:驻车位置20P、倒车位置20R和空档位置20N,所述驻车位置20P、所述倒车位置20R和所述空档位置20N用作第一档位;驱动位置20D,所述驱动位置20D用作第二档位;第二(第二速)位置20S和低(低速)位置20L,所述第二位置20S和低位置20L用作第三档位。各个档位沿着从车辆前侧(一侧)朝向车辆后侧(另一侧)的直线连续地布置。在换档装置10中,在驱动位置20D与第二速位置20S之间可以布置有第三(第三速)位置或手动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位置或手动位置构成第三档位。
换档装置10包括壳体12。壳体12设置有侧面板12A和侧面板12B,所述侧面板12A和侧面板12B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二者之间具有间隔的方式彼此面对地布置,并且所述侧面板12A和侧面板12B在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上构造为平坦的平面。在所述侧面板12A和侧面板12B之间设置有间隔部12C比如凹部,并且从车辆的前侧观察,间隔部12C向上敞开。
在间隔部12C中,用作换档构件的换档杆16能够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从驻车位置20P、经过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能够摆动)。在图1中通过虚线(双点划线)示出了换档杆16的一部分,并且作为示例,换档杆16形成为呈长圆棒形。换档杆16的下端部被插入设置在杆支撑构件14的上端部处的开口14A内,并且被附接至开口14A。在壳体12的下侧中间部分处,杆支撑构件14的下端部被附接至旋转轴14B,旋转轴14B构造成使得其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杆支撑构件14能够围绕作为旋转轴线的旋转轴14B旋转。在换档杆16的上端部处设置有换档手柄(图中未示出)。如图1中所示,换档手柄设置有操作按钮18以执行档位的固定操作(锁定操作)和档位的释放操作(解锁操作)。能够通过操作按钮18的固定操作(不操作)使得图1和图3中示出的制动销60处于限制位置处(非释放位置:换档杆16的移动被限制)。能够通过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按压操作)使得制动销60从限制位置向释放位置移动(限制被释放),如图3中所示。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壳体12的侧面板12A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制动板部20。制动板部20形成为沿板厚度方向贯穿侧面板12A。如图2中所示,在制动板部20的贯穿的内壁上部设置有配置位置(放置位置)22P、22R、22N、22D、22S和22L。
在各配置位置中,配置位置22P形成在车辆最前侧处,并且朝向车辆上侧凹陷以构成从车辆的一侧观察到的U形槽。配置位置22P为能够将制动销60固定在驻车位置20P(从而能够将换档杆16固定到驻车位置20P中)的区域。配置位置22R形成为在车辆后侧与配置位置22P相邻,并且朝向车辆上侧凹陷以构成从车辆的一侧观察到的L形槽。配置位置22R为能够将制动销60固定在倒车位置20R中的区域。配置位置22N形成为在车辆后侧与配置位置22R相邻,并且比配置位置22R朝向车辆上侧更深地凹陷,以构成从车辆的一侧观察到的L形槽。配置位置22N为能够将制动销60固定在空档位置20N的区域。配置位置22D形成为在车辆后侧与配置位置22N相邻,并且比配置位置22N朝向车辆上侧更深地凹陷,以构成从车辆的一侧观察到的U形槽。配置位置22D为能够将制动销60固定在驱动位置20D中的区域。配置位置22S在车辆的后侧处形成为与配置位置22D相邻。并且配置位置22L形成为在车辆后侧与配置位置22S相邻。配置位置22S和配置位置22L与配置位置22D相比朝向车辆上侧凹陷得较浅,并且配置位置22S和配置位置22L构造成以下形状:从车辆的一侧观察,二者连接在一起。配置位置22S为能够将制动销60固定在第二速位置20S的区域,并且配置位置22L为能够将制动销60固定在低速位置20L的区域。
应当指出的是,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制动板部20仅设置于所述一侧的面板12A;然而,制动板部可以设置于另一侧面板12B,或制动板部可以设置于两个侧面板。
限制构件和释放机构的构型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换档装置10构造成包括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释放机构)40。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构成旋转机械单元,所述旋转机械单元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操作期间对换档杆16的从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进行限制,甚至当制动销60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亦是如此。即,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防止换档杆16跳过驱动位置20D。
限制构件30由旋转臂38形成,旋转臂38(限制构件30)包括壁(面)30S。壁30S设置在驱动位置20D处的配置位置22D的下方(参见图3),并且壁30S设置在旋转臂38处的车辆前侧处的一个端部处。在旋转臂38不通过制动销60而向下移动(旋转)的状态(如下文所述)下,壁30S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位于驱动位置20D处的换档杆16的轴向方向)与配置位置22D的U形槽的在车辆后侧处的内壁面对齐。(换言之,当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观察时,壁30S的位置与配置位置22D的U形槽的在车辆后侧处的内壁面的位置重合)。
更具体地,旋转臂38形成为呈从车辆的一侧观察到的朝向车辆上侧凸起的圆弧形形状。在旋转臂38的位于车辆前侧处的一个端部处设置有引导部38C,并且引导部38C构造成在车辆的俯视图中朝向车辆前侧敞开的分叉的(叉状)U形形状。叉状部的两个车辆前侧端壁构成壁30S。换言之,壁30S通过利用旋转臂38的一部分形成,或与旋转臂38一体地形成。限制构件30使得处于释放位置的制动销60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当制动销60处于释放位置时,存在下述状态:通过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使得能够实现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移动),从而限制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
限制构件30构造成使得,在制动销60从倒车位置20R或空档位置20N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的过程中,制动销60也以相似的方式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限制构件30还构造成限制朝向低速位置20L的移动,该低速位置20L比第二速位置20S更靠近车辆后侧。
如图1和图2中所示,释放部40包括可移动构件42和移动部(移动机构)48。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移动构件42通过由树脂制成的长方体块形成,并且定位在位于旋转臂38的引导部38C的分叉的叉状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处。在可移动构件42中设置有被引导的引导孔42B,使得引导孔42B从车辆前侧向车辆后侧贯穿可移动构件42。引导棒38E插入穿过引导孔42B,引导棒38E与引导部38C一体地形成并且布置在引导部38C的中间部分处,使得引导棒38E的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引导部38C的彼此面对且作为叉状部的侧部设置有相对应的限制长孔38D,限制长孔38D的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并且限制了可移动构件42(在该方向上)的引导范围。分别设置在可移动构件4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的限制突起42A定位在限制长孔38D的内部,以提供如下构型:可移动构件42被引导部38C引导,并且在限制长孔38D的范围内沿着箭头A方向滑动,该箭头A方向为车辆前后方向。
弹性构件44在可移动构件42与引导部38C之间设置于引导棒38E。例如,采用(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弹性构件44。弹性构件44朝向车辆前侧(所述一侧)对可移动构件42施加压迫(即,按压)力。构造成使得,当可移动构件42被朝向车辆前侧压迫(即,被按压)时(未被制动销60朝向车辆后侧按压),可移动构件42比限制构件30的壁30S朝向车辆前侧突出得更远,但可移动构件42受到限制长孔38D的限制,因此,可移动构件42移动至(定位在)如下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可移动构件42封闭(挡住)驱动位置20D处的配置位置22D(参见图3)。当处于释放位置(参见图3)的制动销60从驻车位置20P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时,可移动构件42的车辆前侧壁(面)42S被制动销60按压。随后可移动构件42的壁42S抵抗弹性构件44的压迫力朝向车辆后侧移动,直到与限制构件30的壁30S对齐为止。当制动销60的按压被释放时,弹性构件44使可移动构件42从移动后位置移动返回至将配置位置22D封闭的初始位置。即,伴随着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可移动构件42能够沿着制动销60的移动方向(车辆后侧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30移动。可移动构件42在制动销60的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方向(车辆向下方向)上相对于限制构件30的移动被限制。
移动部48包括旋转轴孔38A、旋转轴46以及弹性构件54,该旋转轴孔38A设置在旋转臂38的车辆后侧处的另一端部处,该旋转轴46配装至旋转轴孔38A中。旋转轴46一体地形成于侧面板12A的比制动板部20更靠近车辆后侧的位置处,并且形成为突出,使得其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因此,旋转臂38构造成围绕旋转轴46沿着箭头B方向转动,箭头B方向大致为车辆上下方向。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弹性构件54在旋转臂38与侧面板12A之间设置于旋转轴46。例如采用扭转螺旋弹簧(扭转弹簧)作为弹性构件54。弹性构件54的一个端部54A被附接至旋转臂38,并且另一个端部54B被附接至钩形接合部58,钩形接合部58一体地形成于侧面板12A。弹性构件54向旋转臂38施加压迫力,从而使得引导部38C的上表面与制动板部20的位于配置位置22S和配置位置22L处的区域抵接。在驱动位置20D中,当制动销60沿着车辆向下方向从配置位置22D(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时,制动销60按压可移动构件42的上表面,并且经由可移动构件42将旋转臂38向下推动(沿着箭头B方向转动)。在这种向下推动位置处,由限制构件30对制动销60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被释放。即,当旋转臂38被向下推动时,在旋转臂38的引导部38C与第二速位置20S处的配置位置22S之间形成允许制动销60移动的空间。由此,能够实现制动销60的从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和低速位置20L的相应档位的移动。
因此,释放部40构造成使得,通过制动销60从驱动位置20D处的配置位置22D向释放位置移动,而使得由限制构件30对制动销60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被机械地释放。
在旋转臂38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上部处设置有凹部38B,凹部38B形成为切掉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的一部分。在侧面板12A的与凹部38B对应的区域处与侧面板12A一体地形成有凸部12D,从车辆的一侧观察,凸部12D朝向车辆下侧突出,使得能够与凹部38B重叠(进入凹部38B)。尽管稍后将详细说明组装方法,但简单而言,凹部38B匹配在凸部12D与侧面板12A之间,并且通过将旋转臂38组装至侧面板12A,而将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附接至壳体12。应指出的是,此时,凹部38B能够伴随着旋转臂38移动而相对于凸部12D滑动。
如图1至图3所示,旋转臂38的引导部38C的下部一体地形成有板形支撑部50。支撑部50比壁30S朝向车辆前侧突出得更远,并且支撑部50与可移动构件42的下表面抵接,使得能够支撑可移动构件42。支撑部50构造成支撑可移动构件42,并且分散由于可移动构件42被制动销60按压而施加至可移动构件42的载荷。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旋转臂38的上部处,更具体地,在凹部38B和引导部38C之间的上部处,设置有减震器56。减震器56构造成对以下时刻旋转臂38抵接制动板部20时产生的声音进行抑制:当弹性构件54使旋转臂38从移动限制释放位置返回至制动销60被阻止朝向第二速位置20S或低速位置20L移动的移动限制位置时。减震器56例如由比旋转臂38的材料更柔软的材料形成,更具体地,纤维、橡胶、树脂等,并且减震器56被嵌件成型至旋转臂38,或作为单独的部件使用粘结剂或粘结带附接至旋转臂38。应当指出的是,减震器56还可以设置在制动板部20侧,或可以设置于旋转臂38和制动板部20两者。
换档装置的操作
接下来,如下参照图1至图5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的操作。在换档装置10中,首先,驾驶员使用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换档手柄的操作按钮18执行释放操作。释放操作使得将制动销60在驻车位置20P处的放置位置22P中的固定进行释放,并且如图3中所示,制动销60沿着箭头C方向朝向释放位置移动。
为了选择驱动模式并且向前驱动车辆,驾驶员使换档杆16沿着如图4中所示的箭头D方向(朝向车辆后侧)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同时继续释放操作。由于换档杆16的这种移动,位于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抵接限制构件30的可移动构件42的壁42S并且按压壁42S,从而抵抗弹性构件44的压迫力将可移动构件42沿着箭头A方向推动(参见图2)。随后,由于可移动构件42的这种移动,制动销60抵接限制构件30的壁30S并且因此通过壁30S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即,制动销60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和低速位置20L的对应档位的移动被限制。当换档杆16从倒车位置20R和空档位置20N分别移动至驱动位置20D时,也以相似的方式限制制动销60的移动。
驾驶员结束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并且执行固定操作。如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通过固定操作,制动销60沿箭头E方向朝向驱动位置20D处的配置位置22D移动,并且被固定。应当指出的是,当制动销60沿箭头E方向从释放位置朝向配置位置22D移动时,由制动销60对壁42S的按压结束,并且因此,可移动构件42通过弹性构件44的压迫力而从移动后位置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如图5中所示(可移动构件42的移动被取消)。
从驱动模式开始,为了选择第二速模式并且改变车辆的前进驱动速比,驾驶员使用换档手柄的操作按钮18以再次执行释放操作。如图5中所示,通过释放操作,制动销60沿着箭头F方向从配置位置22D(从非释放位置侧)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由于制动销60的这种移动,制动销60对返回至其初始位置的可移动构件42的上表面进行按压,并且经由可移动构件42沿着车辆向下方向推动旋转臂38。即,旋转臂38围绕作为中心的旋转轴46沿着箭头B方向转动,并且限制构件30及其壁30S朝向车辆下侧移动。由于限制构件30的移动,在第二速位置20S处的配置位置22S、低速位置20L处的配置位置22L以及旋转臂38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了允许制动销60沿着箭头G方向移动的空间。即,对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档位、和比第二速位置20S更靠近车辆后侧处的档位(低速位置20L)的移动的限制被释放。在第二速位置20S处的配置位置22S中,驾驶员结束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并且执行固定操作。因而换档杆16布置在第二速位置20S中。应当指出的是,在选择驱动模式之后,可以选择空档模式、倒车模式或驻车模式,而不选择第二速模式或低速模式。
限制构件和释放机构的组装方法
如下参照图6A和图6B简单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的限制构件30与释放部40的组装方法。首先,制备限制构件30。如图1至图3中所示,限制构件30处于下述状态:其中,可移动构件42已经经由弹性构件44被组装至旋转臂38的引导部38C。
接下来,弹性构件54被附接至设置于侧面板12A的释放部40的旋转轴46。随后,如图6A中所示,旋转臂38定位成比设置于侧面板12A的凸部12D略微更靠近车辆下侧,并且旋转臂38的旋转轴孔38A(参见图2)与旋转轴46配装,使得弹性构件54位于旋转轴孔38A与旋转轴46之间。随后旋转臂38的凹部38B配装在比凸部12D更靠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处,从而将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组装至侧面板12A。这种组装不需要任何紧固构件,比如螺钉、螺栓等。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中,如图1和图2所示,换档杆16能够从驻车位置20P经过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换档杆16设置有制动销60,如图3中所示。通过移动到释放位置,制动销60能够从驻车位置20P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
换档装置10包括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如图4中所示,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移动期间,限制构件30使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停止,从而限制换档杆16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此外,如图5中所示,当换档杆16处于驱动位置20D时(当换档杆16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通过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朝向释放位置移动,释放部40使得能够释放由限制构件30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
因此,当制动销60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时,可能发生的是,换档杆16当移动离开驻车位置20P时会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并且还可能的是,释放部40使得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的换档杆16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中,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操作期间,能够限制换档杆16从驱动位置20D至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甚至当制动销60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时亦是如此。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能够防止跳过驱动位置20D。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中,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伴随着制动销60的移动而机械地操作。即,不需要与制动踏板操作电气地或机械地联接的构型。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中,如图1和图2中所示,释放部40包括可移动构件42和移动部48。如图3和图4中所示,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至驱动位置20D的移动期间,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使可移动构件42移动。此外,如图5中所示,当换档杆16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时(定位在驱动位置20D)并且当制动销60向释放位置的移动被取消时,可移动构件42的移动被取消。如图5中所示,当换档杆16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定位在驱动位置20D)时,通过制动销60的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移动部48使得经由可移动构件42使限制构件30移动,从而释放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即,除非“将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移动至驱动位置20D,随后将制动销60从释放位置释放,并且此后将制动销60再次移动返回至释放位置”,否则释放部40不能执行下述动作:移动限制构件30以使得释放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中,如图2和图4中所示,伴随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移动,可移动构件42能够沿着制动销60的移动方向(车辆后侧方向或箭头A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30移动。由于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使可移动构件42移动并且停止在限制构件30处,所以当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移动至驱动位置20D时,限制了换档杆16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可移动构件42在制动销60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方向(车辆向下方向)上相对于限制构件30的移动被限制。因此,通过制动销60朝向释放位置移动,限制构件30经由可移动构件42而被移动,其中可移动构件42的沿着该移动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30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使得释放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
如图2和图5中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中,移动部48构造成使得限制构件30转动。更具体地,移动部48包括:旋转轴46,所述旋转轴46一体地设置于侧面板12A;旋转轴孔38A,所述旋转轴孔38A设置在限制构件30的旋转臂38的另一端部处;和弹性构件54,所述弹性构件54设置于旋转轴46。由于通过三个主要构成元件形成移动部,所以部件数量较少,从而使得移动部48能够具有简单的构型。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中,用于防止跳过的旋转机械单元由总共五个构成元件构成,即,限制构件30、可移动构件42、移动部48、以及弹性构件44和弹性构件54两个元件。因此,部件数量较少,从而使得旋转机械单元能够具有简单的构型。
如图2中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中,释放部40的可移动构件42构造成其通过滑动而移动。更具体地,可移动构件42由如下三个主要构成元件构成:即,设置于可移动构件42的引导孔42B、一体地设置于引导部38C的引导棒38E、以及设置于引导棒38E的弹性构件44。因此,这使得释放部40能够具有简单的构型。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中,如图2至图5中所示,限制构件30设置有支撑部50,该支撑部50支撑可移动构件42。支撑部50经由可移动构件42而接收由于处于驱动位置20D的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朝向释放位置移动而产生的载荷。因此,施加至可移动构件42的载荷被分配(分散)至支撑部50,从而能够提高限制构件30的耐用性。应当指出的是,支撑部50还用于在制动销60的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方向上限制可移动构件42相对于限制构件30的移动。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中,如图2至图5中所示,限制构件30设置有减震器56。当固定(定位)在第二速位置20S或低速位置20L处的制动销60被移动至驱动位置20D等时,通过弹性构件54的压迫力使得限制构件30从移动限制释放位置返回至制动销60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或低速位置20L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移动限制位置。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限制构件30抵接制动板部20的内壁。然而,减震器56能够抑制由这种抵接产生的声音。
修改示例
下文参照图7说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换档装置10。如图7所示,在根据修改示例的换档装置10中,设置有可移动构件70以代替释放部40的可移动构件42。可移动构件70的车辆前侧表面构成由制动销60抵接的壁70S,并且可移动构件70围绕设置于支撑部50的旋转轴72沿着箭头H方向转动(移动)。通过未在附图中示出的弹性构件,已经沿箭头H方向移动(旋转)的可移动构件70返回至驱动位置20D。可移动构件70的旋转运动与滑动运动不同,但可移动构件70呈现与上文描述的可移动构件42相似的操作。
根据修改示例的换档装置10能够实现与由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获得的操作和有利效果相似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如下参照图8至图1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应当指出的是,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后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先前描述的构成元件相似的构成元件被分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关于相似构成元件的重复说明。
换档装置的整体构型
除了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之外,根据图8中示出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的构型与根据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的构型大致相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设置有限制构件90和释放部100以替代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限制构件90和释放部100构成滑动机械单元,该滑动机械单元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操作期间限制换档杆从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甚至当制动销60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时亦是如此。即,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限制构件90和释放部100构造成使得能够防止换档杆16跳过驱动位置20D。
限制构件和释放机构构型
如图8至图10中所示,与上文描述的限制构件30相似,换档装置80的限制构件90由滑动件92形成。壁90S设置在滑动件92的位于车辆前侧的一个端部处。壁90S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在位于驱动位置20D处的换档杆16的轴向方向上)与配置位置22D的车辆后侧处的内壁面对齐。更具体地,滑动件92由长方体树脂块形成。引导部92C设置在滑动件92的位于车辆前侧的一个端部处,并且引导部92C构造成在车辆的俯视图中朝向车辆前侧敞开的分叉的(叉状)U形形状。这种叉状部的两个车辆前侧端壁构成壁90S。换言之,壁90S通过利用滑动件92的一部分形成,或与滑动件92一体地形成。限制构件90使处于释放位置的制动销60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当制动销60处于释放位置时,存在下述状态:通过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使得实现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移动),从而限制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
如图8和图9中所示,释放部100包括可移动构件102和移动部(移动机构)110。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移动构件102由长方体树脂块形成,并且定位在位于滑动件92的车辆前侧端部处的引导部92C的分叉的叉状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处。被引导的引导孔102B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贯穿可移动构件102。位于引导部92C的中间部分处的引导棒92E插入穿过引导孔102B,该引导棒92E一体地形成于引导部92C,并且引导棒92E的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引导部92C的彼此面对且作为叉状部的侧部设置有相对应的约束长孔(限制孔)92D,所述约束长孔92D的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并且限制了可移动构件102在该方向上的引导范围。分别设置在可移动构件10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上的约束突起(限制突起)102A定位在约束长孔92D的内部,以提供如下构型:可移动构件102被引导部92C引导,并且在约束长孔92D的范围内沿着箭头A方向滑动,该箭头A方向为车辆前后方向。
弹性构件104在可移动构件102与引导部92C之间设置于引导棒92E。例如,采用螺旋弹簧作为弹性构件104。弹性构件104的朝向车辆前侧的压迫力作用在可移动构件102上。当可移动构件102被朝向车辆前侧压迫时(可移动构件未被制动销60朝向车辆后侧按压),可移动构件102比限制构件90的壁90S朝向车辆前侧突出得更远,但可移动构件102受到限制长孔92D的限制,因此,可移动构件102移动至(定位在)将驱动位置20D处的配置位置22D封闭的位置(参见图10)。当处于释放位置的制动销60从驻车位置20P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时(参见图10),可移动构件102的车辆前侧壁(面)102S被制动销60按压。可移动构件102的壁102S随后抵抗弹性构件104的压迫力而朝向车辆后侧移动,直到与限制构件90的壁90S对齐(重合)为止。当由制动销60进行的按压被释放时,弹性构件104使可移动构件102从移动后位置移动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处,可移动构件102封闭配置位置22D。即,伴随着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可移动构件102能够沿着制动销60的移动方向(车辆后侧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90移动。可移动构件102的在制动销60的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方向(车辆向下方向)上的相对于限制构件90的移动被限制。
如图8和图9所示,移动部110包括:凹形的滑槽92A,所述凹形的滑槽92A在滑动件92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分的两个车辆宽度方向侧部处朝向车辆下侧敞开;支撑构件112,该支撑构件112与滑槽92A配装在一起并且使滑动件92沿着箭头I方向滑动移动,该箭头I方向为车辆上下方向;以及弹性构件114。支撑构件112形成为从车辆的前侧观察到的朝向车辆上侧敞开的具有分叉的叉状部的y形形状,并且朝向车辆下侧延伸。支撑构件112的分叉的叉状部的区域构成滑动引导部112B,并且滑动引导部112B与滑动件92的滑槽92A配装在一起。在滑动引导部112B的叉状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处设置有引导棒112C,引导棒112C的轴向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并且引导棒112C被插入至设置于滑动件92的引导孔中,在附图中未示出引导孔。弹性构件114设置于引导棒112C,从而位于滑动件92与支撑构件112之间。例如,采用螺旋弹簧作为弹性构件114。弹性构件114向滑动件92上施加压迫力,使得引导部92C的上表面与制动板部20的位于配置位置22S和配置位置22L处的区域抵接。在驱动位置20D中,当制动销60沿着车辆向下方向从配置位置22D朝向释放位置移动时,制动销60按压可移动构件102,并且经由可移动构件102将滑动件92朝向车辆下侧向下推动(沿箭头I方向滑动)。这种向下推动位置为对制动销60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的限制被释放的位置。当滑动件92被向下推动时,在滑动件92的引导部92C与第二速位置20S处的配置位置22S之间形成有允许制动销60移动的空间。由此,能够实现制动销60从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和低速位置20L的相应档位移动。
在滑动引导部112B的叉状部的彼此面对的侧部分别设置有约束长孔(限制孔)112D。约束长孔112D的长度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并且限制滑动件92的滑动范围。在滑动件92的滑槽92A的车辆下侧处设置的约束突起(限制突起)92B定位在约束长孔112D的内部,并且滑动件92构造成由滑动引导部112B引导而在约束长孔112D的范围内沿着箭头I方向滑动,箭头I方向为车辆上下方向。
如图9中所示,在支撑构件112的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的区域处设置有紧固孔112A。如图8和图10中所示,支撑构件112通过紧固件106穿过紧固孔112A而附接至侧面板12A。采用螺钉和螺栓等作为紧固件106。
因此,释放部100构造成使得,通过位于驱动位置20D处的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由限制构件90对制动销60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被机械地释放。
如图8至图10中所示,滑动件92的引导部92C的下部一体地设置有板形支撑部116,该板形支撑部116比限制构件90的壁90S朝向车辆前侧突出得更远,并且与可移动构件102的下表面抵接,从而能够支撑可移动构件102。支撑部116构造成支撑可移动构件102,并且分配(分散)由于可移动构件102被制动销60按压而施加至可移动构件102的载荷。
与图2、图3等中所示的旋转臂38相似,滑动件92设置有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减震器。减震器采用与减震器56相同的材料。
换档装置的操作
接下来,如下参照图8至图12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的操作。在换档装置80中,首先,驾驶员使用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换档手柄的操作按钮18执行释放操作。释放操作使得将制动销60在驻车位置20P处的放置位置22P中的固定进行释放,并且如图10中所示,制动销60沿箭头C方向向释放位置移动。
为了选择驱动模式并且向前驱动车辆,驾驶员使换档杆16沿着如图11中所示的箭头D方向(朝向车辆后侧)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同时继续释放操作。由于换档杆16的这种移动,位于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对释放部100的可移动构件102进行按压,从而抵抗弹性构件104的压迫力将可移动构件102沿着箭头A方向推动(参见图9)。当可移动构件102移动时,那么制动销60抵接限制构件90的壁90S并且通过壁90S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即,制动销60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和低速位置20L的对应档位的移动被限制。当换档杆16从倒车位置20R和空档位置20N分别移动至驱动位置20D时,也以相似的方式限制制动销60的移动。
驾驶员结束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并且执行固定操作。如图11中所示,通过固定操作,制动销60沿箭头E方向朝向驱动位置20D处的配置位置22D移动,并且被固定在配置位置22D处。应当指出的是,当制动销60沿箭头E方向从释放位置朝向配置位置22D移动时,制动销60对壁102S的按压结束,并且因此,可移动构件102通过弹性构件104的压迫力而从移动后位置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如图12中所示(可移动构件102的移动被取消)。
从驱动模式开始,为了选择第二速模式并且改变车辆的前进驱动速比,驾驶员使用换档手柄的操作按钮18以再次执行释放操作。如图12中所示,通过释放操作,位于配置位置22D处的制动销60沿着箭头F方向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由于制动销60的这种移动,制动销60对返回至其初始位置的可移动构件102的上表面进行按压,并且经由可移动构件102沿着车辆向下方向推动释放部100的滑动件92。即,滑动件92在箭头I方向上沿着支撑构件112的滑动引导部112B滑动(参见图9)。将滑动件92向下推动,在第二速位置20S处的配置位置22S、低速位置20L处的配置位置22L以及滑动件92的上表面之间产生了允许制动销60沿着箭头G方向移动的空间。即,对朝向第二速位置20S和低速位置20L的档位的移动的限制被释放。在第二速位置20S处的配置位置22S,驾驶员结束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并且执行固定操作。因而换档杆16被固定在第二速位置20S。应当指出的是,在选择驱动模式之后,可以选择空档模式、倒车模式或驻车模式,而不选择第二速模式或低速模式。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中,如图8和图9所示,换档杆16能够从驻车位置20P经过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换档杆16设置有制动销60,如图10中所示。通过制动销60移动到释放位置处,制动销60能够从驻车位置20P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
换档装置80包括限制构件90和释放部100。如图11中所示,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移动期间,限制构件90使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停止,从而限制换档杆16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此外,如图12中所示,当换档杆16处于驱动位置20D时(当换档杆16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时),通过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朝向释放位置移动,释放部100使得能够释放由限制构件90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
因此,当制动销60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时,可能发生的是,换档杆16当移动离开驻车位置20P时会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并且还可能的是,释放部100使得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的换档杆16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中,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操作过程中,能够限制换档杆16从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甚至当制动销60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时亦是如此。即,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相似,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能够防止跳过驱动位置20D。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中,如图8和图9中所示,释放部100包括可移动构件102和移动部110。如图10和图12中所示,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移动期间,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使可移动构件102移动。
此外,如图12中所示,当换档杆16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定位在驱动位置20D)时并且当制动销60向释放位置的移动被取消时,可移动构件102的移动被取消。如图12中所示,当换档杆16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定位在驱动位置20D)时,通过制动销60的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移动部110经由可移动构件102使限制构件90移动,从而使得释放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即,除非“将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移动至驱动位置20D,随后将制动销60从释放位置释放,并且此后将制动销60再次移动返回至释放位置”,否则释放部100不能执行下述动作:移动限制构件90以使得释放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中,如图9和图11中所示,伴随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移动,可移动构件102能够沿着制动销60的移动方向(车辆后侧方向或箭头A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90移动。由于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使可移动构件102移动并且被限制构件90停止,则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移动期间,限制了换档杆16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如图12所示,可移动构件102在制动销60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方向(车辆向下方向)上相对于限制构件90的移动被限制。因此,通过制动销60朝向释放位置移动,限制构件90经由可移动构件102而被移动,其中可移动构件102的沿着该移动方向相对于限制构件90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使得释放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
如图9和图12中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中,移动部110构造成使得滑动件92滑动。更具体地,移动部110包括:滑槽92A,该滑槽92A设置于滑动件92;支撑构件112,该支撑构件112与滑槽92A配装在一起并且使滑动件92滑动移动;以及弹性构件114。由于通过三个主要构成元件形成移动部110,所以部件数量较少,从而使得移动部110能够具有简单的构型。
如图8和图9中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中,用于防止跳过的滑动机械单元由总共五个部件构成,即,限制构件90、可移动构件102、移动部110、以及弹性构件104和弹性构件114两个元件。因此,部件数量较少,从而使得滑动机械单元能够具有简单的构型。
如图9中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中,释放部100的可移动构件102构造成进行滑动运动。更具体地,可移动构件102由下述三个主要构成元件构成:即,设置于可移动构件102的引导孔102B、一体地设置于引导部92C的引导棒92E、以及弹性构件104。因此,这使得释放部100能够具有简单的构型。
如图9中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中,限制构件90设置有支撑部116,该支撑部116支撑可移动构件102。支撑部116经由可移动构件102接收由于制动销60从驱动位置20D处的配置位置22D朝向释放位置移动而产生的载荷。因此,施加至可移动构件102的载荷被分配(分散)至支撑部116,从而能够提高限制构件90的耐用性。应当指出的是,支撑部116还用于在制动销60的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方向上对可移动构件102相对于限制构件90的移动进行限制。
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相似,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在限制构件90的上表面处设置有减震器。减震器由与上文描述的减震器56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抑制当限制构件90与制动板部20的内面抵接时产生的声音。应当指出的是,减震器可以设置在制动板部20侧。
修改示例
下文参照图13说明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示例的换档装置80。如图13所示,与上文描述的图7中示出的换档装置10相似,根据修改示例的换档装置80包括可移动构件120,以替换上文描述的释放部100的可移动构件102。可移动构件120的车辆前侧表面构成被制动销60抵接的壁120S,并且可移动构件120围绕设置于支撑部116的旋转轴122沿着箭头H方向转动(移动)。通过未在附图中示出的弹性构件,已经沿箭头H方向移动(旋转)的可移动构件120返回至驱动位置20D。可移动构件70的旋转运动与滑动运动不同,但可移动构件120呈现与上文描述的可移动构件102相似的操作。
根据修改示例的换档装置80能够实现与由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获得的操作和有利效果相似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如下参照图14至图20说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
换档装置的整体构型
除了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之外,根据图14中示出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的构型与根据图1和图2中示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大致相同。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设置有限制构件140和释放部150以替代限制构件30和释放部40。限制构件140和释放部150构成旋转机械单元,该旋转机械单元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操作期间对换档杆从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进行限制,甚至当制动销60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时亦是如此。即,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限制构件140和释放部150构造成使得能够防止换档杆16跳过驱动位置20D。
限制构件和释放机构构型
如图14、图15、图16A、图16B和图17中所示,限制构件140由旋转臂142形成。旋转臂142包括壁140S,壁140S能够在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上与位于配置位置22D的车辆前侧和车辆后侧上的内壁面对齐。更具体地,旋转臂142由大致长方体块形树脂板构件形成,其中,旋转臂142的长度方向沿大致车辆上下方向,并且旋转臂142的的厚度方向沿车辆宽度方向。在旋转臂142的车辆前侧上沿着旋转臂142的长边延伸的面(前表面)构成壁140S。旋转臂142能够沿着箭头J方向移动(可旋转),该箭头J方向为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并且当限制构件140已经朝向车辆后侧移动时,壁140S在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上(处于驱动位置20D的换档杆16的轴向方向)与配置位置22D(停止位置)的车辆后侧内壁面对齐。当限制构件140的朝向车辆后侧的这种移动已经被取消(移动开始位置)时,壁140S在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上与配置位置22D的车辆前侧内壁面对齐。壁140S使用旋转臂142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或一体地形成于旋转臂142。壁140S使处于释放位置的制动销60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即处于下述状态:通过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参见图1),使得能够实现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移动,从而限制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
如图16B和图17所示,在限制构件140的旋转臂142上设置有按压部144。更具体地,按压部144设置成比壁140S更靠近第二速位置20S。按压部144设置在大致对应于壁140S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一半的背面区域处。按压部144的上端部144A定位在车辆前侧处,并且与壁140S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分连续(连接)。从车辆的一侧观察时,按压部144从上端部144A沿着朝向车辆后侧和车辆下侧的倾斜方向延伸。即,按压部144构成倾斜面。倾斜面可以是平坦的面,或可以是弯曲的面。按压部144构造成使得,由于处于驱动位置20D的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非释放位置侧)移动至释放位置,通过按压部144使得限制构件140从移动开始位置朝向车辆前侧移动至移动限制释放位置。
如图15、图16A、图16B和图17所示,释放部150包括移动部(移动机构)160和弹性构件170。移动部160包括旋转轴孔142A和旋转轴162,该旋转轴孔142A设置在旋转臂142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贯穿,并且旋转轴162配装至旋转轴孔142A中。旋转轴162一体地形成在侧面板12A的一部分处,所述一部分位于车辆后侧处并且比制动板部20更靠近车辆下侧。旋转轴162形成为从侧面板12A突出,其中,旋转轴162的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因此,旋转臂142的车辆上侧上的一个端部围绕旋转轴162沿着箭头J方向转动。
如图14、图15和图17中所示,移动部160包括:约束部(限制部)12S,该约束部12S将限制构件140限制到停止位置处;保持部164,所述保持部164使限制构件140保持在移动开始位置处;以及释放部142B,该释放部142B释放限制构件140的朝向停止位置的移动以及限制构件140的朝向移动限制位置的移动。应当指出的是,限制构件140的移动开始位置为下述位置:在该位置,配置位置22D的位于车辆前侧上的内壁面与限制构件140的壁140S在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上彼此对齐,使得配置位置22D被限制构件140封闭(挡住)。移动开始位置是由于处于释放位置的制动销60朝向车辆后侧移动、而使得限制构件140开始朝向停止位置移动的开始位置,并且也是由于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朝向车辆下侧向释放位置移动、而使得限制构件140开始朝向移动限制释放位置移动的开始位置。停止位置为下述位置:在停止位置,限制构件140已经朝向车辆后侧移动,使得限制构件140的壁140S在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上与位于配置位置22D的车辆后侧上的内壁面对齐,从而使得空出配置位置22D,以使制动销60能够从释放位置向配置位置22D移动,并且能够固定在驱动位置20D处。限制构件140的移动限制释放位置为下述位置:由于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则限制构件140已经朝向车辆下侧移动(旋转),从而释放由限制构件140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的限制。
约束部12S在比制动板部20更靠近侧面板12A的车辆后侧的部分处一体地形成于侧面板12A,并且形成为从侧面板12A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约束部12S设置有下述壁:当限制构件140已经移动到停止位置处时,该壁能够接收旋转臂142的车辆后侧上的后侧面并且能够限制旋转臂142的移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约束部12S构造成包括竖直壁部(省略附图标记)和侧向壁部(省略附图标记),该竖直壁部用作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壁,该侧向壁部从竖直壁部的车辆下端部朝向车辆后侧延伸,并且一体地形成于竖直壁部。
保持部164在比约束部12S更靠近车辆下侧的部分处、比移动部160的旋转轴162更靠近车辆后侧和车辆下侧的位置处一体地形成于侧面板12A。保持部164形成为从侧面板12A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保持部164的形状不受具体限制;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64具有圆柱形形状,其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释放部142B在旋转臂142的位于车辆下侧的另一端部处一体地形成于旋转臂142,并且形成为从旋转臂142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朝向侧面板12A突出。与保持部164相似,释放部142B的形状不受具体限制;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释放部142B具有圆柱形形状,其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释放部142B的直径尺寸和保持部164的直径尺寸设定为彼此大致相同。从车辆的一侧观察,释放部142B定位在旋转轴162和保持部164之间。因此,旋转臂142的另一端部形成为从中间部分(位于旋转轴孔142A处的部分)朝向车辆后侧略微弯曲的形状,并且旋转臂142形成为从车辆的一侧观察到的大致L形形状。
如图15和图17中所示,弹性构件170横跨在移动部160的保持部164与释放部142B之间。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采用扭转螺旋弹簧(反冲弹簧)作为弹性构件170。弹性构件170包括螺旋部172和两个端部174,所述两个端部174当从螺旋部172延伸时彼此交叉。旋转轴162被插入通过螺旋部172的内侧,并且通过两个端部174将释放部142B和保持部164以夹住的方式配装在一起,从而将弹性构件170组装至移动部160。如图17中所示,在换档杆16(参见图1)还未移动至驱动位置20D的状态下,释放部142B定位在将移动部160的旋转轴162的中心与移动部160的保持部164的中心连接的直线上,使得弹性构件170将限制构件140保持在移动开始位置。
如图18中所示,例如,当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移动时,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的制动销60抵抗弹性构件170的压迫力沿着箭头K方向按压壁140S,箭头K方向朝向车辆后侧。因此,限制构件140从移动开始位置朝向停止位置移动,并且制动销60被壁140S停止在停止位置处。因此,释放部142B沿着箭头L方向朝向车辆下侧、远离将移动旋转轴162和保持部164连接的直线移动,并且弹性构件170的两个端部174被保持部164和释放部142B张开。在这种状态下,弹性构件170因而产生压迫力以使得限制构件140返回至移动开始位置。
换档装置的操作
接下来,如下参照图17至图20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的操作。在换档装置130中,首先,驾驶员使用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换档手柄的操作按钮18(参照图1)执行释放操作。释放操作使得将制动销60在驻车位置20P处的放置位置22P中的固定释放,并且如图17中所示,制动销60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参照图3和图10)。
为了选择驱动模式并且向前驱动车辆,驾驶员将换档杆16沿着如图17中所示的箭头D方向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同时继续释放操作。由于换档杆16的这种移动,处于释放位置的制动销60与处于移动开始位置的限制构件140的壁140S抵接,并且随后如图18中所示,制动销60抵抗释放部150的弹性构件170的压迫力而沿着箭头K方向按压限制构件140,从而将限制构件140朝向车辆后侧移动。由于释放部150的移动部160,限制构件140围绕旋转轴162沿着箭头K方向移动(旋转)。当限制构件140已经移动达停止位置时,此处其移动由约束部12S限制,则限制构件140的移动被停止。因此制动销60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即,制动销60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和低速位置20L的相应档位的移动被限制。当换档杆16分别从倒车位置20R和空档位置20N移动时,也以相似的方式限制制动销60的移动。
驾驶员结束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并且执行固定操作。如图19中所示,通过固定操作,制动销60沿箭头E方向朝向驱动位置20D处的配置位置22D移动,并且被固定。应当指出的是,当制动销60沿箭头E方向从释放位置朝向配置位置22D移动时,在制动销60越过限制构件140的按压部144的上端部144A的同一时刻,制动销60对壁140S的按压结束。因此,限制构件140通过弹性构件170的压迫力而沿箭头M方向从停止位置返回至其初始的移动开始位置(朝停止位置的移动被取消)。
从驱动模式开始,为了选择第二速模式并且改变车辆的前进驱动速比,驾驶员使用换档手柄的操作按钮18以再次执行释放操作。如图20中所示,通过释放操作,处于配置位置22D的制动销60沿着箭头F方向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由于制动销60的这种移动,制动销60朝向车辆向下方向按压限制构件140的按压部144,并且限制构件140和壁140S朝向车辆下侧移动(旋转)。当制动销60移动达其释放位置时,限制构件140移动达其移动限制释放位置,从而在第二速位置20S处的配置位置22S、低速位置20L处的配置位置22L以及按压部144之间产生了允许制动销60沿着箭头O方向移动的空间。即,由限制构件140对朝向第二速位置20S和低速位置20L的档位移动的限制被释放。在位于第二速位置20S处的配置位置22S处,驾驶员结束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并且执行固定操作。因而换档杆16固定在第二速位置20S中。应当指出的是,换档杆16能够沿箭头P方向移动以在选择驱动模式之后选择空档模式、倒车模式或驻车模式,而不选择第二速模式或低速模式。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如图14、图15和图17中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中,换档杆16(参见图1)能够从驻车位置20P经过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换档杆16设置有制动销60。通过移动到释放位置处,制动销60能够从驻车位置20P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
换档装置130包括限制构件140和释放部150。在换档杆16(参见图1)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移动期间,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使限制构件140移动到停止位置,从而使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停止,并且限制换档杆16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当换档杆16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当换档杆16定位到驱动位置20D处)时,通过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朝向释放位置移动、使限制构件140移动到其移动限制释放位置,则释放部150能够释放由限制构件140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因此,这使得限制构件140能够当换档杆16离开驻车位置20P移动时使换档杆16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甚至当制动销60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时亦是如此,并且这还使释放部150能够允许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的换档杆16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中,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操作期间,能够限制换档杆16从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甚至当制动销60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时亦是如此。即,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能够防止跳过驱动位置20D。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中,释放部150设置有至少弹性构件170。在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的移动期间,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处的制动销60抵抗弹性构件170的压迫力使限制构件140从移动开始位置移动达限制构件140被停止的停止位置。当换档杆16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定位在驱动位置20D处)时并且当制动销60向释放位置的移动被取消时,弹性构件170取消限制构件140的向停止位置的移动。当换档杆16抵抗弹性构件170的压迫力而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定位在驱动位置20D)时,由于制动销60的从配置位置22D(非释放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的移动,则制动销60使限制构件140从移动开始位置向移动限制释放位置移动,从而释放由限制构件140的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
即,除非“将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移动,随后将制动销60从释放位置取消,并且此后将制动销60再次移动返回至释放位置”,否则释放部150不能执行下述动作:移动限制构件140以使得释放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
如上文提到的,当限制构件140从移动开始位置朝向停止位置移动时,并且当限制构件140从移动开始位置向移动限制释放位置移动时,弹性构件170向限制构件140施加压迫力,使得限制构件140由于压迫力而移动返回至移动开始位置侧。
此外,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中,限制构件140和释放部150构造成使得能够随着制动销60的移动而机械地操作。即,不需要与制动踏板的操作电气地或机械地联接的构型。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不需要根据图2中所示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的释放部40的可移动构件42,或与可移动构件相关的部件。相似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不需要根据图7中所示的修改示例的换档装置10的可移动构件70等、根据图9中示出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的可移动构件102等、或根据图13中所示的修改示例的换档装置80的可移动构件120等。更具体地,换档装置130的释放部150包括作为主要构造的弹性构件170,并且限制构件140(旋转臂142)构造成使得能够移动至停止位置和移动限制释放位置,并且通过自身而取消这些移动。因此能够省略对应于可移动构件42的部件,从而使得能够通过少量部件简单地构造释放部150。
此外,如图15、图16A和图16B中所示,在释放部150中,移动部160主要由下述部分构成:设置于限制构件140的旋转轴孔142A和释放部142B、以及一体地形成于侧面板12A的旋转轴162、约束部12S和保持部164。作为释放部150的主要构成元件的弹性构件170通过简单的扭转螺旋弹簧构成。因此,部件较少,并且这些部件大多能够通过树脂注射模制制成,从而使得释放部150能够具有简单的构型。
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中,用于防止跳过的旋转机械单元由总共两个构成元件构成,即,限制构件140和释放部150。因此,部件较少,从而使得旋转机械单元能够具有简单的构型。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如下参照图21至图25说明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80。
换档装置的整体构型
根据图21中示出的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80具有如下构型:根据图14和图15中示出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的限制构件140和释放部150已经被略微地修改。除了限制构件140和释放部150的构型之外,换档装置180和换档装置130具有彼此大致相同的构型。应当指出的是,为了阐明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的构型,每个附图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至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提及的对应附图中的观察方向相反的方向观察。
限制构件和释放机构构型
如图21、图22A、图22B和图23中所示,换档装置180的限制构件140由包括壁140S的旋转臂142形成。壁140S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位于配置位置22D的位于车辆后侧的内壁面对齐。更具体地,旋转臂142由树脂板构件形成,并且旋转臂142的长度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其厚度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旋转臂142的位于车辆前侧的一个端部上的前表面构成壁140S,该壁140S的长边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其短边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如图23中所示(停止位置),当限制构件140已经沿着箭头Q方向从图21中示出的移动开始位置移动至车辆上侧时,壁140S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在处于驱动位置22D处的换档杆16的轴向方向上)与位于配置位置22D的车辆后侧上的内壁面对齐。当限制构件140已经沿箭头S方向(参照图25)从图21中示出的移动开始位置移动至车辆下侧时,壁140S(限制构件140)移动至限制构件140的移动限制释放位置,该移动限制释放位置与位于配置位置22D的车辆后侧上的内壁面相比更靠近车辆前侧。
如图21、图22A、图22B中所示,在限制构件140的旋转臂142处设置有按压部144。更具体地,按压部144设置在位于旋转臂142的车辆上侧上的上表面处、比壁140S更靠近第二速位置20S。按压部144的上端部144A定位在车辆前侧,并且与壁140S的上端部连续(连接)。按压部144从上端部144A沿着朝向车辆后侧和朝向车辆下侧的倾斜方向延伸。即,按压部144构成倾斜面。
如图21、图22A、图22B中所示,释放部150的移动部160包括旋转轴孔142A和旋转轴162,该旋转轴孔142A设置成在旋转臂142的车辆后侧上的另一端部处沿车辆宽度方向贯穿,该旋转轴162与旋转轴孔142A配装在一起。旋转轴162一体地形成在侧面板12A处的比制动板部20更靠近车辆后侧的一部分处,并且形成为从侧面板12A朝向间隔部12C侧突出,其中,旋转轴162的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轴162形成为比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轴162更靠近车辆后侧和车辆上侧。旋转臂142的车辆前侧处的一个端部、即壁140S围绕旋转轴162转动。
移动部160还包括保持部164和释放部142B,该保持部164将限制构件140保持在移动开始位置处,该释放部142B取消限制构件140的向停止位置的移动并且取消限制构件140的向移动限制释放位置的移动。应当指出的是,如图21中所示,限制构件140的移动开始位置为下述位置:在该位置处,壁140S位于配置位置22D的车辆前侧上的内壁面与配置位置22D的车辆后侧上的内壁面之间,并且壁140S布置在限制构件140的停止位置与移动限制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开始位置是通过处于释放位置的制动销60朝向车辆后侧移动、而使得限制构件140朝向停止位置移动的开始位置,并且也是通过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非释放位置)朝向车辆下侧向释放位置移动、而使得限制构件140朝向移动限制释放位置移动的开始位置。如图23中所示,停止位置为下述位置:在该位置,限制构件140已经相对于移动开始位置(图21)朝向车辆上侧移动(壁140S已经朝向车辆后侧移动),使得限制构件140的壁140S与配置位置22D的车辆后侧上的内壁面对齐,从而能够空出配置位置22D,并且停止位置为下述位置:在该位置,制动销60能够从释放位置向配置位置22D移动,并且能够固定在驱动位置20D处。如图25中所示,限制构件140的移动限制释放位置为下述位置:通过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向释放位置移动,限制构件140已经移动至车辆下侧,从而释放了由限制构件140对换档杆16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的移动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尽管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部160不特别地设置有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部160的约束部12S,但可以在合适的侧面板12A处设置相似的约束部12S。
如图21中所示,保持部164在侧面板12A的制动板部20与移动部60的旋转轴162之间的中间部分处一体地形成于侧面板12A。保持部164从侧面板12A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64相似,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保持部164形成为呈圆柱形形状,其中,保持部164的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释放部142B在旋转臂142的壁140S与旋转轴孔142A之间的中间部分处一体地形成于旋转臂142。释放部142B从旋转臂142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朝向侧面板12A突出。与保持部164相似,释放部142B的形状不受具体限制;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释放部142B具有圆柱形形状,其中,释放部142B的轴向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释放部142B的直径尺寸和保持部164的直径尺寸设定为彼此大致相同。释放部142B定位成在侧视图中位于旋转轴162和保持部164之间。
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弹性构件170相似,弹性构件170是释放部150的主要构型,并且如图21和图22B中所示,弹性构件170横跨在移动部160的保持部164与释放部142B之间。同样地,采用扭转螺旋弹簧作为弹性构件170,并且弹性构件170的组装方法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装方法相似。如图21中所示,在换档杆16(参照图1)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的状态下,释放部142B定位在将移动部160的旋转轴162的中心与保持部164的中心连接的直线上,使得弹性构件170将限制构件140保持在移动开始位置。如图23中所示,例如,当换档杆16从驻车位置20P向驱动位置20D移动时,已经移动到释放位置的制动销60抵抗弹性构件170的压迫力而将壁140S朝向车辆后侧按压,即,沿着箭头Q方向向上按压限制构件140。因此,释放部142B离开将旋转轴162与保持部164连接的直线朝向车辆上侧移动,并且弹性构件170的两个端部174被保持部164和释放部142B张开。如图25所示,例如,当滑动杆16已经移动到驱动位置20D处时,当制动销60从配置位置22D朝向释放位置移动时,制动销60向下推动按压部144,使得限制构件140从移动开始位置朝向箭头T方向——该箭头T方向为朝向车辆下侧——移动达限制构件140的移动限制释放位置。因此,释放部142B移动远离将旋转轴162与保持部164连接的直线朝向车辆下侧移动,并且弹性构件170的两个端部174通过保持部164和释放部142B而张开。当弹性构件170张开时,弹性构件170因而产生压迫力以使限制构件140返回至移动开始位置。
换档装置操作
接下来,如下参照图21至图25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80的操作。在换档装置180中,首先,驾驶员使用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换档手柄的操作按钮18(参照图1)执行释放操作。释放操作使得将制动销60在驻车位置20P处的放置位置22P中的固定释放,并且如图21中所示,制动销60朝向释放位置移动。
为了选择驱动模式并且向前驱动车辆,驾驶员使换档杆16沿着箭头D方向朝向驱动位置20D移动,如图21中所示,同时继续释放操作。由于换档杆16的这种移动,处于释放位置的制动销60与处于移动开始位置的限制构件140的壁140S抵接,并且如图23中所示,制动销60还抵抗释放部150的弹性构件170的压迫力而沿着箭头Q方向向上推动限制构件140,从而将限制构件140的壁140S朝向车辆后侧移动。由于释放部150的移动部160,限制构件140围绕旋转轴162移动(旋转),并且当壁140S(限制构件140)已经移动达停止位置时,则限制构件140的移动停止。因此制动销60停止在驱动位置20D处。即,制动销60的朝向第二速位置20S和低速位置20L的相应档位的移动被限制。当换档杆16分别离开倒车位置20R和空档位置20N移动时,也以相似的方式限制制动销60的移动。
驾驶员结束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并且执行固定操作。如图24中所示,通过固定操作,制动销60沿箭头R方向朝向驱动位置20D处的配置位置22D移动,并且制动销60被固定。应当指出的是,当制动销60沿箭头R方向从释放位置朝向配置位置22D移动时,在制动销60越过限制构件140的壁140S的上端部144A(参见图22A和图22B)的同一时刻,由制动销60对壁140S的向上推动结束。因此,限制构件140通过弹性构件170的压迫力而沿箭头S方向从停止位置返回至其初始移动开始位置(朝向停止位置的移动被取消)。
从驱动模式开始,为了选择第二速模式并且改变车辆的前进驱动速比,驾驶员使用换档手柄的操作按钮18以再次执行释放操作。如图25中所示,通过释放操作,处于配置位置22D的制动销60沿着箭头T方向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由于制动销60的这种移动,制动销60抵接限制构件140的按压部144,将限制构件140和壁140S进一步朝向车辆下侧向下推动。当制动销60移动达其释放位置时,限制构件140移动达其移动限制释放位置,从而在第二速位置20S处的配置位置22S、低速位置20L处的配置位置22L以及按压部144之间产生了允许制动销60沿着箭头U方向移动的空间。即,对朝向第二速位置20S和低速位置20L的档位的移动的限制被释放。驾驶员随后将换档杆16从驱动位置20D向第二速位置20S移动,并且结束操作按钮18的释放操作并且执行固定操作。因此,换档杆16被固定在第二速位置20S。应当指出的是,换档杆16能够沿箭头V方向移动以在选择驱动模式之后选择空档模式、倒车模式或驻车模式,而不选择第二速模式或低速模式。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80使得能够实现与由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获得的操作和有利效果相似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此外,如图21中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80中,限制构件140和释放部150容置在位于侧面板12A与侧面板12B之间的间隔部12C中。因此,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30——其中,限制构件140和释放部15设置在侧面板12A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相比,能够有效地利用间隔部12C的空出的空间,从而使得能够减小换档装置180的尺寸。应当指出的是,换档装置180还能够获得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10、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换档装置80的相似的操作和有利效果。
上述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例如,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能够做出如下改型。例如,在上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关于下述示例的说明:其中,在直式换档装置中,防止跳过驱动位置。本发明可以构造为如下换档装置:其中,在直式换档装置或者门式换档装置中,防止跳过倒车位置、空档位置、手动档或第二速位置的任何档位。例如,在防止跳过倒车位置的情况下,换档装置设置有限制构件和释放机构,限制构件使制动销停止在该档位处,释放机构释放这种限制。
本发明不限于换档杆从驻车位置朝向低速位置的操作,并且本发明可以在换档杆从低速位置朝向驻车位置操作的过程中防止跳过给定的档位。

Claims (1)

1.一种换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档构件,所述换档构件能够从第一档位经过第二档位移动至第三档位;
制动销,所述制动销设置在所述换档构件处并且能够在所述换档构件上在非释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通过所述制动销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处使得能够实现所述换档构件从所述第一档位向所述第二档位的移动;
限制构件,当所述换档构件从所述第一档位移动至所述第二档位时,所述限制构件使已经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处的所述制动销停止以限制所述换档构件的朝向所述第三档位的移动;以及
释放部,当所述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所述第二档位处时,通过所述制动销从所述非释放位置朝向所述释放位置移动,所述释放部释放由所述限制构件对所述换档构件的朝向所述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
其中,所述释放部包括弹性构件,其中:
当所述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所述第二档位处时,并且当所述制动销的向所述释放位置的移动被取消时,所述弹性构件将所述限制构件移动至移动开始位置,在所述移动开始位置处,开始释放由所述限制构件对所述换档构件的朝向所述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以及
当所述换档构件已经移动到所述第二档位处时,通过所述制动销从所述非释放位置朝向所述释放位置移动,所述制动销抵抗所述弹性构件的压迫力而使所述限制构件从所述移动开始位置移动以释放由所述限制构件对所述换档构件的朝向所述第三档位的移动的限制。
CN201510226559.0A 2014-05-12 2015-05-06 换档装置 Active CN1050904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8859 2014-05-12
JP2014-098859 2014-05-12
JP2015084194A JP6484496B2 (ja) 2014-05-12 2015-04-16 シフト装置
JP2015-084194 2015-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0470A CN105090470A (zh) 2015-11-25
CN105090470B true CN105090470B (zh) 2018-06-05

Family

ID=54367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6559.0A Active CN105090470B (zh) 2014-05-12 2015-05-06 换档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70536B2 (zh)
JP (1) JP6484496B2 (zh)
CN (1) CN1050904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4496B2 (ja) * 2014-05-12 2019-03-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US11306816B2 (en) * 2018-01-05 2022-04-19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Shift device
CN110439995B (zh) * 2018-05-04 2022-03-1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挡换挡器及其限位板、车辆
CN111637218B (zh) * 2020-05-27 2021-07-23 法可赛(太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挡阻构件及换挡机构
KR20220045737A (ko) * 2020-10-06 2022-04-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변속레버장치
JP2022131692A (ja) * 2021-02-26 2022-09-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0364A (zh) * 2010-08-27 2012-04-11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换档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0770A (ja) * 1995-03-29 1996-10-15 Suzuki Motor Corp Atセレクター
JPH08338512A (ja) * 1995-06-08 1996-12-24 Tokai Rika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KR20020021211A (ko) * 2000-09-14 2002-03-20 정주호 자동차용 변속기용 셀렉터레버 안전장치
US6662678B2 (en) * 2000-10-11 2003-12-16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Shift device, shift device base, and shift lever support structure
US20040244524A1 (en) * 2003-04-15 2004-12-09 Russell Ronald A. Electronically actuated shifter mechanism
US7814810B2 (en) * 2006-07-05 2010-10-19 Grand Haven Stamped Products, A Division Of Jsj Corporation Shifter with actuator incorporating shape memory alloy
JP4888006B2 (ja) * 2006-09-27 2012-02-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EP1908995A3 (en) * 2006-10-05 2010-03-31 Teleflex Automotive Group De-Cel dampener aparatus and method
KR20090058384A (ko) * 2007-12-04 2009-06-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 변속기의 쉬프트 구조
JP2010052674A (ja) * 2008-08-29 2010-03-11 Fuji Kiko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2010162972A (ja) * 2009-01-14 2010-07-29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車両用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2011025899A (ja) * 2009-07-29 2011-02-10 Fuji Kiko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2013193600A (ja) * 2012-03-21 2013-09-30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変速機のセレクター装置
US9377100B2 (en) * 2012-07-06 2016-06-28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Shifter assembly
JP6484496B2 (ja) * 2014-05-12 2019-03-1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0364A (zh) * 2010-08-27 2012-04-11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换档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70536B2 (en) 2018-05-15
JP2015231830A (ja) 2015-12-24
JP6484496B2 (ja) 2019-03-13
US20150323064A1 (en) 2015-11-12
CN105090470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0470B (zh) 换档装置
US9618110B2 (en) Shift/tilt loc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ift lever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8499661B2 (en) Selector lever having actuating change of position
JP5597843B2 (ja) 変速機用のギヤシフト装置
US6325196B1 (en) Shifter with park lock and neutral lock device
DE102015002347B4 (de) Schaltungssteuer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0462595C (zh) 致动力传递机构和跨骑式车辆
DE10209104A1 (de) Schaltvorrichtung und zugehörige Umschalt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e
CN104943541A (zh) 车辆用换档装置
CN101905653A (zh)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CN101544188A (zh) 用于锁止车辆中的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杆的装置
CN102900840B (zh) 集成控制的换档杆设备
JP3488071B2 (ja)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6890892B2 (ja)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ロック機構
JP6771827B2 (ja) 自動変速機の操作レバー装置
JP2009228745A (ja) 手動変速機
CN210830416U (zh) 车辆用变速装置
US20190128403A1 (en) Shift lever assembly with angled actuator
KR102289737B1 (ko) 차량용 변속 장치
KR100653744B1 (ko) 수동기능을 갖는 자동변속기의 오토레버및 스위치구동장치
JPH021570Y2 (zh)
KR20220082624A (ko) 수동 변속기 자동차용 자동변속 전환장치
JPH063261B2 (ja) 流体圧アクチユエ−タ
KR970000852B1 (ko) 자동차 수동 변속기의 후진 오조작 방지장치
KR100931131B1 (ko) 게이트형 변속레버의 키 인터록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