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8212B - 卷帘 - Google Patents

卷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8212B
CN104968212B CN201380030488.6A CN201380030488A CN104968212B CN 104968212 B CN104968212 B CN 104968212B CN 201380030488 A CN201380030488 A CN 201380030488A CN 104968212 B CN104968212 B CN 104968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seous part
braided wire
strands
roller shutter
osse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04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68212A (zh
Inventor
长谷川寿
长谷川寿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SEGAW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SEGAW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SEGAW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SEGAW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68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8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68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8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J43/20Shapes for preparing foodstuffs, e.g. meat-patty moulding devices, pudding mould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卷绕的、且卫生的,并且能够容易地知晓按压食材的分寸的结实的卷帘。其具备:排列在食材的卷绕方向(Y)上的棒状的多个骨部(12),以及通过对夹持有骨部(12)的线料部进行编织以使多个骨部彼此连结在一起的编线部(14),其特征在于,骨部(12)由至少比硅树脂硬度高的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形成,编线部(14)由化学纤维的单丝纤维,或者由将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树脂延伸并使其成为纤维状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构成。

Description

卷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饪用的卷帘。
背景技术
在海苔卷、寿司卷、伊达卷等手工卷制操作中所使用的卷帘成形为帘子状。该卷帘一般由排列在食材的卷绕方向上的多个细长的骨部以及用于连结该多个骨部的线料部构成。
在以往的骨部中,优选使用刚性较高且表面平滑的竹材,而且,在线料部中使用了风筝线等棉线的捻线,以使其发挥高可挠性的同时达到所需的延展性。
由于这样的卷帘与海苔、饭粒、生鱼、煎鸡蛋等食材接触,因此要求了其卫生管理的容易度。然而,形成其骨部及线部的竹材及棉线存在以下问题。即,竹材及棉线吸收水分且难以清洗。而且,难以去除渗透到竹材及棉线内部的洗涤剂、污垢以及其内部产生的霉菌和细菌等。另外,虽然可以用热水对霉菌和细菌等进行消毒,但是热水消毒容易破坏卷帘的耐久性。而且,竹材存在容易发生竹纤维所导致的毛刺等危险性,而且该毛刺有可能会剥落并混入到食材之中。另外,若卷帘潮湿则海苔也会受潮,因此卷帘需要保持干燥,但是由于竹材及棉线需要长时间来干燥,所以一天一次左右的清洗会存在卫生上的问题。
于是,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近年来,如专利文献1所示,开发了用塑料成形的卷帘。专利文献1中的卷具(卷帘)具有:剖面呈直线状的山形的多个骨材,以及在这些多个骨材之间的薄壁部,其骨材及薄壁部用硅橡胶一体成形。而且,由于该硅橡胶具有柔软性,因此卷帘容易卷绕,且具有在卫生方面也令人满意的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1662号公报
然而,虽然专利文献1中的卷帘确实容易卷绕,但是人们发现由于用来形成卷帘的硅橡胶过于柔软,因此在卷绕寿司卷等或者对其形状进行调整时,按压食材的分寸难以控制。如此一来,在专利文献1的卷帘中,容易发生例如因卷绕过强,饭粒被不必要地压瘪(如果米饭过于紧实,则口感不好),或者因卷绕过轻,用筷子等夹取时形状走形等情形。而且,由于骨材是用柔软的硅橡胶的薄壁部连接在一起的,因此该薄壁部有可能提前发生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卷绕的、且卫生的,而且能够容易地知晓按压食材的分寸的结实的卷帘。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如下的卷帘得到解决,该卷帘具备:排列在食材的卷绕方向上的棒状的多个骨部,以及通过对夹持有上述骨部的线料部进行编织以使上述多个骨部彼此连结在一起的编线部,其特征在于,上述骨部由至少比硅树脂硬度高的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形成,上述编线部由化学纤维的单丝纤维,或者由将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树脂延伸并使其成为纤维状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构成。
即,本发明的卷帘具备:排列在食材的卷绕方向上的多个棒状的骨部,以及通过对夹持有骨部的线料部进行编织以使多个骨部彼此连结在一起的编线部。例如,编线部在骨部的上面配置有第一线料部,并且在骨部的下面配置有第二线料部,进而夹持骨部,并且在互相相邻的骨部彼此之间,将这些线料部在上下方向上交叉并进行连续编织。然后,通过将这些线料在配置于卷绕方向(多个骨部的排列方向。以下同)的一端的末端骨部的位置处系结等并固定,进而将多个骨部连结在一起。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卷帘,并非用树脂来对卷帘整体进行一体成形,而是与以往的卷帘相同,通过编织线状的线料部将骨部连结在一起,所以即使使用了具有较高刚性的线料部,也能够制成具有易于卷绕的结构的卷帘。
另外,骨部由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形成,而且编线部也由化学纤维构成。由此,与用竹材和棉线构成的以往的卷帘相比,骨部及编线部难以吸收水分、污垢、洗涤剂等,更容易清洗,并且不吸收水分则干燥更容易,进而能够抑制内部的霉菌和细菌的产生。而且,还可以增加卷帘的清洗、消毒次数。另外,骨部不会像竹材一样产生破损纤维所导致的毛刺,因而消除了食材中混入异物或受伤等的危险性。这样,通过塑料制的和/或金属制的骨部与化学纤维制的线料部的组合,卫生管理变得更为容易。
而且,编线部由化学纤维中的特别是单丝纤维,或者由将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树脂延伸并使其成为纤维状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构成,所以,如以下说明所述,能够得到耐久性更高且结实,并且卫生方面更优良的卷帘。
即,单丝纤维为像钓线一样的一根实心的化学纤维的单线,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与将多根细线捻合在一起的捻线相比,其延伸小、强度高,且耐久性高。由此,通过用此单丝纤维像上述那样地夹持骨部并连续编织,能够制成高耐久性的卷帘。而且,由于单丝纤维呈单线状,所以与例如捻线状的纤维(复丝)相比,存在污垢非常难以附着,也不吸收水分容易干燥等的很大的优势。因此,能够形成在卫生管理上格外优良的卷帘。
另一方面,聚乙烯纤维是由分子结构中不含极性基(反应基)的聚乙烯树脂所构成的纤维,因此其原本就不吸收水分,达到排斥水分的程度,控水性好,而且也难以与食材或洗涤剂等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所以,作为除上述单丝纤维之外的线料部的例子,如果编线部使用由此聚乙烯树脂构成的纤维的话,即可得到卫生方面优良的卷帘。而且,在聚乙烯纤维中,特别是将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树脂延伸并使其成为纤维状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由于其分子结构上的分子链长,因此在将其延伸而得到的纤维的长度方向上具备高强度的物性。而且,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通过延伸处理还具备伸展小的低伸展度的物性。因此,编线部具有高强度,而且即使经过长时间使用,也能够防止发生线料部松弛而无法恢复原状的这种情形,进而能够维持初期的卷帘的状态。因此,能够制成与以往相比格外结实且耐久性高的卷帘。
而且,骨部具有至少比硅橡胶等的硅树脂高的硬度。因此,本发明的卷帘在对食材进行卷绕时,或者对寿司卷等的形状进行调整时,按压食材的力度更易于传达到烹饪者的手部。因此,可以容易地知道按压食材的分寸,能够做出更美味的寿司卷等。
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构成,于是,实现了易于卷绕的、且卫生的,并且能够容易地知晓按压食材的分寸的结实的卷帘。
在这一点上,本发明考虑到卫生方面和结实度等,使用了例如塑料制的骨部以及化学纤维制的编线部,但是,也由此隐含了新的尚需解决的特有问题。于是,为了解决该特有的问题,或者使其发挥更好的技术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各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首先,优选地,至少在上述编线部所通过的线道上,上述骨部的上下面与上述卷绕方向上的侧面之间的交界为圆角形状(另外,“上下面”中的上面与下面为相互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如果将处于展开放置状态的卷帘翻过来放置,则其下面变成上面,上面变成下面的关系。以下同。)。
由此,由于上下面与侧面之间的交界与编线部之间的滑动变得顺畅,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卷帘进行卷绕或展开。即,虽然由化学纤维构成的编线部能够随着其与骨部之间的滑动良好地进行卷绕或展开,但是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由在骨部的角部上的局部摩擦作用导致滑动性降低。特别是在编线部为单丝纤维的情况下,由于其仅为塑料线状物,刚性高且伸度低,并且与以往的卷帘中所使用的柔软的棉线的捻线相比,在骨部的角部交界上的纤维的变形较小,因此在角部上产生局部的勒入摩擦力,进而降低了卷绕或展开时的滑动性。于是,通过骨部的角部的圆角形状,能够防止编线部的局部性摩擦,改善与编线部之间的滑动,例如,在将卷绕着的卷帘在平板上重新展开时,使其骨部与编线部的位置关系更容易复原,进而使卷绕操作更容易。另外,由于能够使骨部的上下面与侧面的交界与编线部之间的滑动更为顺畅,因此,还能够减轻编线部与骨部之间的滑动所产生的损伤,进而提高编线部的耐久性。
其次,优选地,上述骨部在其表面上(指的是露出在外部的表面。以下同。)具有线限制部,该线限制部通过与上述编线部卡止,用于对上述编线部所通过的线道进行限制。由此,即使是在骨部与编线部之间的滑动变得更为容易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在骨部的表面上沿着卷绕方向形成槽部,并将编线部容纳于该槽部设置成线道,也能够对编线部的弯曲等活动进行限制,防止骨部从编线部脱落,或者使骨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均一地对齐。
其次,优选地,上述线限制部为从上述骨部的表面突出的凸部。由此,线限制部以不低于骨部表面的基准面(即,主面的大致区域)的高度而形成,即使作为骨部使用了比以往的竹材等弯曲刚性较差的塑料材料,骨部的厚度(高度)也能够按照必要的最小限度的设计值的高度来形成。即,如果线限制部为沿着骨部的表面的卷绕方向(骨部的短边方向)的槽部,那么由于应力集中于该槽部,骨部变得容易弯曲,因此从确保强度的角度考虑,不得不加厚形成骨部整体。但是,如果线限制部为凸部,则能够缓和这种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更薄地形成作为骨部的主面的大致区域。所以,能够使卷帘整体重量轻的同时,与较厚的骨部的卷帘相比,其卷绕操作变得容易。
其次,优选地,上述线道为骨部表面的平坦部,通过在该平坦部的周边配置细微的凹凸图案以构成上述线限制部。这样,如果骨部的表面存在细微的凹凸图案(例如圆点状、筋状、梨皮状等细微的图案,也称为压花图案、蚀刻图案等),那么在制作加州卷(米饭在外侧而海苔在内侧的卷制品)等时,具有防止饭粒粘着的效果。然后,例如将骨部表面的平坦部作为线道部分进行保留,在除此平坦部之外的周边配置凹凸图案。由此,能够防止在凹凸图案上的编线部的弯曲,或者凹凸图案所导致编线部的损伤。并且,通过平坦部周边的凹凸图案与编线部的卡止,能够防止发生骨部从编线部脱落的情形等。
其次,优选地,上述线限制部为形成在上述骨部的上下面与上述卷绕方向的侧面之间的交界处的凹陷,该凹陷上的上述卷绕方向上的纵剖面形状为圆角形状。因此,通过该凹陷,能够对线道进行限制,同时能够通过该凹陷的圆角形状使编线部的滑动更为顺畅。而且,与将骨部的上下面与侧面之间的交界整体设置为圆角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上下面的按压食材的区域。而且,在骨部的凹陷形成得比骨部的侧面端部更深的情况下,通过容纳编线部,缩小了骨部彼此之间的间隔也能够降低饭粒进入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地,关于在该骨部的上下面与卷绕方向上的侧面之间的交界处所形成的凹陷,作为其凹陷方向的骨部的长度方向上的剖面形状为大致的V字状。由此,能够使编线部靠向凹陷的底部,易使编线部的位置保持一定,并使多个骨部整齐地排列。
其次,优选地,在构成上述编线部的上述线料部是由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形成的情况下,其纤维方向在整体上大致沿着上述卷绕方向配置。由此,由于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将聚乙烯树脂延伸后的纤维方向上具备高强度和低伸度的物性,因此,能够将此物性有效地利用于卷帘最需要的卷绕方向上,进而能够制成耐久性高的卷帘。
而且,进一步优选地,在这种线料部由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构成的情况下,线料部通过将由多根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纤维束相对于卷帘的卷绕方向互相倾斜交叉并织成(编成)线带状而形成。这样,通过将由多根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纤维束织成线带状进而形成线料部,能够针对其与骨部的摩擦,或者在案板上被使用时等的摩擦或者冲击,发挥更强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线料部被织成为相对于卷绕方向互相倾斜交叉,因此在对卷帘进行卷绕或者展开时,该倾斜交叉的角度发生变化,在其卷绕方向上发挥少许所需的伸缩性。所以,即使构成线料部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在卷绕方向上基本不延伸的低伸度的纤维,也容易在相邻的多个骨部彼此之间附加用于卷绕的角度(推测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通过使骨部在上下夹持骨部的第一线料部和第二线料部之间稍微转动,伴随该转动线料部也略微延伸),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卷帘进行卷绕或展开。
其次,优选地,上述线料部由在夹持上述骨部的区域内相互分离的第一线料部和第二线料部构成,上述第一线料部和第二线料部被系结在上述多个骨部中的、配置于上述卷绕方向的一端的末端骨部的外侧的端面部的位置处,上述末端骨部的外侧的端面部,在对应上述被系结的结扣的位置处具有朝向上述卷绕方向的内侧凹陷的外侧凹部。
在这样的卷帘中,能够将编线部的结状的结扣容纳于外侧凹部中,进而抑制结扣向外部露出。因此,能够通过防止污垢等附着在结扣上进而提高卫生性,以及能够通过防止结扣与其它物品接触进而提高编线部的耐久性。而且,如果将结扣容纳于上述外侧凹部中,则能够降低结扣前端的剩余线部的突出程度,防止剩余线部与手部接触(特别是在线料部是单丝纤维的情况下,防止其像针一样与手部接触),因此,能够提高卷绕操作的容易度,而且能够促进卫生方面的提高。
其次,优选地,上述结扣的前端所剩的剩余线部被切断,且上述被切断的表面上形成有丸状部或球状部。另外,这里所说的剩余线部的切断,包含切断剩余线部的全部以及切断剩余线部的一部分这两种情况。由此,降低了结扣前端的剩余线部与手部接触的概率,进而使卷绕操作等更容易,同时使卫生方面更为理想。而且,由于剩余线部的切断的表面通过加热熔融等而具有丸状部或球状部,因此能够防止发生结扣解开,或者纤维的末端部绽开的可能性,而且在线料部为单丝纤维的情况下,即使剩余线部的前端与手部接触,也能够抑制当时的不适应感。
其次,优选地,上述编线部的端部,被埋设于上述多个骨部中的、配置于上述卷绕方向的一端的末端骨部中。因此,例如,即使通过在末端骨部的位置处将线料部系结等,在编线部的端部上存在结状的结扣或者其前端的剩余线部,也能够将结扣或者其前端的剩余线部隐藏于末端骨部内,进而实现卫生上最为理想的编线部的末端处理。而且,通过将线料部的端部隐藏于末端骨部内,能够防止发生刚性较大的线料部的端部像刺一样与手接触的情形。
另外,优选地,这样的末端骨部由上述编线部所连接的芯部以及覆盖并接合在上述芯部上的覆盖部构成。由此,通过将编线部的端部缠绕在或者系在芯部上之后,将编线部的端部夹入该芯部与覆盖部之间并接合,能够将编线部的端部确实地埋设、固定在末端骨部上。而且,例如将编线部的端部缠绕在芯部上,并在其上面接合覆盖部,那么还可以省略系结线料部这一繁琐的操作。这种芯部与覆盖部的接合,例如有加热熔融并熔接的方法、夹入适当的热可塑性粘着部件并加热熔接使其一体化的方法,以及使用环氧树脂类等的粘合剂的粘合接合方法。
另外,优选地,关于这种由芯部和覆盖部构成的末端骨部,上述芯部的上述卷绕方向上的外侧端面为大致的平坦面,且上述覆盖部为与上述大致的平坦面接合的片状。由此,由于能够将覆盖部接合在大致平坦的面上,所以接合操作很容易,而且,如果覆盖部是片状的话,能够相对于芯部进行容易的平面的粘合接合。而且,在对芯部与覆盖部进行加热熔融并接合时,如果覆盖部为比较薄的片状,那么能够将芯部与覆盖部在短时间内接合,因此能够降低位于芯部与覆盖部之间的编线部的端部发生加热所导致的熔融等损伤的风险。
以上,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易于卷绕的、且卫生的,并且能够容易地知晓按压食材的分寸的结实的卷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图1(a)是其俯视图,图1(b)是图1(a)中的A-A处的剖面图,图1(c)是图1(a)中的B-B处的剖面图。
图2是在图1中的编线部为单丝纤维时,图1中的Va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在图1中的编线部是通过将由多根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纤维束编织成线带状而形成时的图,图3(a)是图1中的Va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b)是图1中的Vb部分(剩余线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捻线的部分放大图。
图5是图1的卷帘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图5(a)是图1(c)的部分放大图,图5(b)是图5(a)的变形例,图5(c)及图5(d)分别是图5(a)及图5(b)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的变形例,图6(a)是图5(a)的变形例,图6(b)是图5(b)的变形例,图6(c)及图6(d)示出了其它变形例。
图7是图6(c)的卷帘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的骨部,图8(a)是一根骨部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中的C-C处的剖面图。
图9是图8的骨部的变形例,图9(a)是其俯视图,图9(b)是图9(a)中的D-D处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的骨部的变形例,图10(a)是其俯视图,图10(b)是图10(a)中的F-F处的剖面图。
图11是图10的骨部的变形例,图11(a)是其俯视图,图11(b)是图11(a)中的I-I处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的骨部,图12(a)是示出了其特征部分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2(b)是图12(a)中的G-G处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2中的骨部的变形例,图13(a)是示出了其特征部分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3(b)是图13(a)中的H-H处的剖面图,图13(c)是图13(a)中的T-T处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图14(a)是其部分俯视图,图14(b)是图14(a)的末端骨部周边的部分放大图,图14(c)是图14(b)的末端骨部的卷绕方向上的纵剖面图,图14(d)是图14(b)的变形例,图14(e)是图14(d)中的末端骨部周边的卷绕方向上的纵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图15(a)是其俯视图,图15(b)是图15(a)中的K-K处的剖面图(省略了卷绕方向上的中间的骨部),图15(c)是其末端骨部的形成方法的例子的说明图,图15(d)是图15(b)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卷帘的变形例,图16(a)是其部分俯视图,图16(b)是其末端骨部的形成方法的例子的说明图,图16(c)是其末端骨部的其它形成方法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7是图16的卷帘的变形例,图17(a)是其部分俯视图,图17(b)是其末端骨部周边的放大俯视图,图17(c)是图17(b)中的M-M处的剖面图,图17(d)是其末端骨部的形成方法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8是图17的卷帘的变形例,图18(a)是其部分俯视图,图18(b)是其末端骨部周边的放大俯视图,图18(c)是图18(b)中的P-P处的剖面图,图18(d)是其末端骨部的形成方法的例子的说明图,图18(e)是图18(d)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8的卷帘的变形例,图19(a)是其部分俯视图,图19(b)是其末端骨部周边的放大俯视图,图19(c)是图19(b)中的Q-Q处的剖面图,图19(d)是其末端骨部的形成方法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的其它例子的俯视图。
图21是图20的卷帘的变形例。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01~119:卷帘;12、25~28、30、301~306:骨部;14:编线部;14a:第一线料部;14b:第二线料部;16:结扣;49:剩余线部;25a、26a、27a、28a:滑动部;29、40、52、55、401:线限制部;32:凹凸图案;34:平坦部;20、21、60、64、70、80、180:末端骨部;57:外侧凹部;90、91:线料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另外,由于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子,所以在技术上附加了各种优选的限定,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在以下的说明中,除非有特别的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记载内容,并非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附有同一附图标记的部件为相同的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10进行说明。另外,图1中用XYZ所表示的箭头方向表示各附图中的三维方向,它们相互正交。
图1中的卷帘10是在海苔卷、寿司卷、伊达卷等食物的手工卷制操作中所使用的卷帘,也被称为卷帘儿、卷席等,其整体形成为帘子状,具有多个骨部12和多个编线部14。
骨部12是具有与一般的竹材卷帘中的竹签相同功能的部件,其呈长棒状,将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齐以在食材的卷绕方向Y上排列多个。另外,在各骨部12彼此之间设置有所需的间隙S1,在每个间隙S1上,骨部12相对于与其相邻的骨部12成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角度被卷绕。
而且,骨部12由至少比硅树脂的硬度及刚性高的的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形成。
作为塑料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尼龙、涤纶、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赛钢等塑料树脂,优选弯曲刚性和耐热性优良的热可塑性树脂。作为其它的塑料,可以使用聚酯、环氧树脂等纤维强化塑料(FRP)。利用这些树脂可以形成实心或空心的管状来使用。
作为金属材料,优选铝、不锈钢、钛等耐腐蚀性优良的金属合金,考虑到重量关系,宜于形成空心的管状来使用。
另外,卷帘10可以通过将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的多种不同材料构成的多个骨部12适当地进行组合而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将刚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骨部和刚性较低的塑料材料制成的骨部进行组合,能够得到整体重量轻且弯曲刚性优良的、易于卷绕的卷帘。
骨部12的各个尺寸及数量根据卷制品的用途决定即可。本实施方式中的骨部12用由聚丙烯树脂所构成的塑料材料形成,为了能够使其适合用于海苔卷等,例如,其宽度W1为4~6mm,高度(厚度)H1为3~5mm,长度(相当于卷帘的宽度)L1为200~300mm。而且,通过将例如20~60根骨部12在卷绕方向Y上排列而构成卷帘10。另外,塑料制的骨部12,由于与竹材相比其弯曲弹性低,且在长度方向X上容易弯曲,因此,高度H1与宽度W1的比例可以比竹制骨部的高度与宽度的比例大。
编线部14,通过一边夹持骨部12一边沿着卷帘10的卷绕方向Y来编织线料部,进而使多个骨部12彼此连结在一起,并且在与卷绕方向Y正交的方向X上,空开所需的间隔S2以排列成多个列。
图1中的各编线部14与竹制卷帘中的已知的编织方法相同。具体来说,将一根线料部在中央附近对折,将此对折部分14c挂在配置在卷绕方向Y的一端的末端骨部21上,并将其分成上下部分(末端骨部21为编织开始侧)。由此,在夹持骨部12的区域内(例如穿过上面10a及下面10b时),构成了相互分离的第一线料部14a和第二线料部14b。而且,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以对折部分14c为基点,在相邻的骨部12与骨部12之间(即间隙S1),依次向上下方向Z弯曲并相互交叉,当任意一方被配置在骨部12的上面时,则任意另一方被配置在同一骨部12的下面。而且,在配置在卷绕方向Y的另一端的末端骨部20(末端骨部20为编织结束侧)的外侧的端面部20a上,将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系结,形成结扣16。这样,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夹持各骨部12的整个周长,并将多个骨部12连结在一起。
在本发明中,不同于图1,也可以使用两根独立的线料部构成相互分离的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并在两端的末端骨部20、21处形成结扣16。但是,在使用卷帘10时,结扣16及其前端的剩余线部49容易成为障碍,因此,如图1所示,优选用一根线料部构成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并使结扣16及剩余线部49仅位于一侧。
此处,构成此各编线部14的线料部14a、14b由化学纤维形成。化学纤维以单丝纤维,或者将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树脂延伸并使其成为纤维状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作为最优选的材料。
首先,作为图1中的编线部14的优选例,对于由化学纤维的单丝纤维而形成的情况,使用图2对其进行说明。
图2是在构成图1中的编线部14的线料部为化学纤维的单丝纤维时,图1中的Va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2中的线料部90并非为将多个线料部捻合在一起的捻线(参照图4),而是一根单独形成的单丝(单纤维丝)。
线料部90优选使用将例如尼龙、聚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甲醛(POM)等热可塑性树脂延伸成形的,具有例如0.1~1mm左右的外径的单丝纤维(图2中的线料部90为直径d1为0.5mm的尼龙纤维的单丝)。由这种单丝纤维所构成的线料部90为表面平滑的圆柱形状的塑料体,延伸小且具有高强度,耐久性也大为提高。因此,线料部90能够有效避免污垢的附着及水分的吸收,而且即使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也能够维持初期的卷帘的状态,防止发生松弛而无法恢复到原状的这种情形。
例如,作为线料部90,对于尼龙的单丝纤维(直径0.5mm)以及以往的棉线的捻线(直径约1.0mm)来说,设想对卷帘进行清洗操作,实施了在骨部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X方向)上用尼龙刷子进行擦拭的实验。其结果是,捻线经过约8000次左右的擦拭后发生起毛现象,经过约15000次左右达到断裂。相对于此,由尼龙单丝构成的线料部90经过15000次的擦拭也没有达到断裂,而且也没有出现损伤等的变化。
接下来,对于图1中的各编线部14是由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形成的情况,使用图3进行说明,其中,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通过将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树脂延伸并使其成为纤维状而形成的。
图3是在构成图1中的编线部14的线料部是通过将由多根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纤维束编织成线带状而形成时的图,图3(a)是图1中的Va部分的部分放大图,图3(b)是图1中的Vb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3中的线料部91由不含极性基的聚乙烯树脂形成。因此,线料部91不吸收水分,控水干燥性优良,而且也难与污垢等发生反应,能够保持优良的卫生性。
而且,该线料部91,即使是在聚乙烯纤维之中也特别选择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由于其以分子量较大的聚乙烯树脂为原料,因此能够实现高倍率的延伸,进而能够提高杨氏模量及断裂强度。于是,将具有这种性质的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树脂用溶剂溶解并使其成为丝状之后再延伸,能够使长分子链结构达到伸展状态(例如凝胶纺丝法),由此使其成为具有更高强度的纤维。
本实施方式中的线料部91,将在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树脂中的分子量非常大的聚乙烯聚合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作为原料,用溶剂将其溶解之后,进行超倍延伸形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作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例如可以使用东洋纺织株式会社的迪尼玛(商标)。
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线料部91使用了经过超倍延伸(拉伸)而形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因此通过拉长分子链而形成纤维,能够在该拉伸后的纤维的长度方向上发挥非常高的强度,同时具备基本不延伸的低拉伸度的物性。
然后,将这种在纤维方向上具有高强度和低拉伸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如图1所示,整体上大致沿着卷绕方向Y配置。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纤维方向(与纤维形成时的延伸处理的延伸方向相同)与卷绕方向Y大致一致。另外,上述的“整体上”的意思是指,如图3所示,即使部分的纤维方向Y2、Y3与卷绕方向Y不一致,如图1所示,在观察构成各编线部14的线料部的整体长度时,其方向性也是一致的。
因此,对于最需要耐久性的卷绕方向Y来说,能够形成格外结实且耐久性高的卷帘10。而且,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本身在卷绕方向Y上几乎不延伸,因此即使经过长时间使用,也能够维持初期的卷帘10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如下情形:编线部14逐渐延长,骨部12与骨部12之间的间隙S1扩大而夹入饭粒,或者卷帘10整体呈松弛状态,致使海苔卷操作变得困难,或者骨部12易于移动而脱落。
然后,如图3所示,将这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按照一定的单位集合成纤维束n1~n8,进一步将该纤维束n1~n8织成(编成)线带状,并作为线料部91。因此,在实施卷绕操作时针对对案板以及图1中的骨部12等的摩擦,能够发挥更强的耐久性。
编织绳是用纤维构成的三条以上的纤维束编织形成的绳子,在图3中的线料部91的情况下,将多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呈股状对齐作为纤维束n1~n8,并对此纤维束n1~n8进行编织。另外,纤维束的数量例如为四到八条,图中的纤维束n-1~n-8为八条,但是本发明中的纤维束的数量并不仅限于此。
对编织绳的编织方法进行大致区分,可以分为剖面为大致正方形的“方绳”、带状扁平的“扁带绳”,以及剖面为圆形状的“圆绳”等,本发明可以为这些中的任意一种。但是,优选地,为“圆绳”,其与图1中的骨部12以及案板等其它物品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且不容易起毛乃至断裂,其纤维在Y方向上呈大致直线状配置且由拉伸力所导致的延伸变形小,且相对于骨部12的滑动性优良。
另外,本发明中的编织绳可以是使纤维束n-1~n-8倾斜或者前后,或者上下交叉而制成的绳中的任意一种,但是图3中的线料部91是相对于卷绕方向Y互相稍微倾斜交叉,并编成(织成)线带状而形成的。因此,相对于在卷帘展开状态下的纤维束n-1~n-8的倾斜交叉角度θ1,如卷帘卷起时的纤维束的部分放大图、即图3(a)中用双点划线圈起的图所示,该倾斜交叉角度θ2变小了。而且,在将卷帘从卷绕状态展开时,角度θ2恢复为角度θ1。
这样,通过将线料部91形成为线带状,使其相对于卷绕方向Y发挥少许所需的伸缩性,即使是如上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这种在卷绕方向Y上几乎不延伸的纤维,也能够防止其对卷帘的卷绕动作产生妨碍。即,容易在相邻的多个骨部彼此之间形成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在图1(c)中的R方向上转动)时的角度,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卷帘10进行卷绕或者重新展开。
另外,图3所示的角度θ1与角度θ2之间的差距甚微,如果差距过大,那么图1中的骨部12彼此之间的间隙S1就会变得过大,因此不优选。
另外,本发明中的线料部91,如图4所示,可以是将纤维束捻在一起的捻线状,但是,由于其为易变形的结构,经摩擦等容易使捻合形状变形损坏等,且因长期使用所导致的延伸变形,使间隙S1变大进而对卷绕操作产生妨碍,因此从上述已说明的强度及所需的伸缩性考虑,优选为线带状。
而且,关于线料部91,即使在其形成为可能在编织的纤维束之间附着有水分而导致干燥性变差的线带状的情况下,由于使用了聚乙烯纤维,因此能够形成干燥性优良的卷帘。
针对卷帘中使用了具有在以往的竹制卷帘中的棉线的断裂强度以上强度的线料部的情况,对这些线料部进行了干燥性能的比较调查,以下是该比较调查的概要。
试样内容
各试样的内容如下。根据JISL(日本纤维工业标准)1013-2010的化学纤维细丝类的试验方法测定了断裂强度。
●试样1:聚酯树脂的单丝:直径0.4mm,断裂强度73N;
●试样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编织绳:直径0.4mm,断裂强度184N,并且编织绳为圆绳;
●试样3:涤纶纤维的捻线:直径0.45mm,断裂强度88N;
●试样4:棉线的捻线:直径0.8mm,断裂强度56N。
试验方法
将上述试样1~4分别切割成1m长,按照以下方法1~3的顺序进行试验。
●方法1:对各试样的最初的重量进行测定之后,在常温的水中浸泡24小时;
●方法2:对浸泡后的重量进行测定之后,在聚酯薄膜上以展开的状态载置;
●方法3:在温度16℃、湿度65%的室内放置之后,每间隔15分钟对各试样的重量进行一次测定。
试验结果
上述试样1~4的干燥时间如下。以下数值自左边起表示:最初的重量、浸泡后的重量,以及之后在室内放置每经过15分钟之后的重量(g)。
●试样1:最初0.18→浸泡后0.19→15分钟后0.18(15分钟干燥);
●试样2:最初0.15→浸泡后0.24→15分钟后0.17→30分钟后0.15(30分钟干燥);
●试样3:最初0.21→浸泡后0.35→15分钟后0.28→30分钟后0.23→45分钟后0.21(45分钟干燥);
●试样4:最初0.49→浸泡后1.67→15分钟后1.48→30分钟后1.29→45分钟后1.12→60分钟后1.04→75分钟后0.83→90分钟后0.74→105分钟后0.66→120分钟后0.56→135分钟后0.49(135分钟干燥)。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与以往的卷帘的编线部所使用的棉线相比,化学纤维的线料部(试样1~3)全部都断裂强度高且干燥时间短。
特别是单丝的线料部(试样1),由于其干燥时间特别短,因此采用其构成卷帘的编线部的线料部,能够抑制细菌等的繁殖,得到卫生性优良的卷帘,因而优选。
另外,关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编织绳(试样2),由于其为将多个纤维束互相倾斜交叉并形成为线带状,因此存在在所编织的纤维束之间附着有水分而导致干燥性降低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线料部为不含极性基的聚乙烯树脂,因此可知其不吸收水分且控水性优良,进而能够制成干燥性优良的卷帘。
另外,将干燥性优良的试样1与试样2进行比较,可知在相同直径上,试样2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编织绳(圆绳)的断裂强度更优异。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将线料部形成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编织绳,能够明显提高耐久性。而且,如果将试样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编织绳)的线料部的断裂强度降低为与试样1、3、4同样的断裂强度,则具有构成为在各试样之中最细直径的线料部的可能性。
另外,关于这样的卷帘10的骨部12,可以为如图5(a)及图5(b)所示的形态。
即,图5(a)中的骨部12,其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形状与以往的竹制卷帘相同,呈大致半圆形状,其上面10a侧形成为平面状,其下面10b侧形成为圆弧状,在该平面状部与圆弧状部之间的交点处形成有角部18。
另外,为了使图5(b)中的骨部12-1能够不区别上下面地盛载食材而进行使用,其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形状为八角形,且上下(表里)两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状。而且,在骨部12-1的剖面的平面状部22与下一个直线部23之间的交点处形成有角部19。
在这一点上,如图5(a)及图5(b)所示,如果存在角部18、19,那么在对寿司等进行卷绕时,编线部14(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在骨部12、12-1的角部18、19上发生局部性的摩擦(特别是在单丝纤维的情况下,达到勒入程度上的摩擦),将卷帘再次展开为平面状时,如图5(c)及图5(d)所示,存在不能恢复成原来的平面状的可能性。
因此,为了解决此难以复原的问题,以下使用图6对改良了的卷帘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01~104,仅对骨部的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进行了图示。这些卷帘101~104与上述卷帘10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骨部25~28。
即,图6中的卷帘101~104,将其骨部25~28的上下面与卷绕方向Y的侧面之间的交界形成为使编线部14的滑动更为顺畅的滑动部25a~28a。由此,编线部14与骨部25~28之间的滑动变得顺畅,即使在将卷帘101~104卷起之后,将其在平板上展开放置时,也能够使各骨部25~28的朝向呈一样的平面形状。
具体来说,图6(a)中的卷帘101,至少在编线部14所通过的线道上,通过将骨部25的上面与卷绕方向Y上的侧面之间的交界处形成为具有规定曲率半径r1的圆角形状,进而形成滑动部25a。由此,能够使骨部25在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之间在R方向上转动,使卷帘变得易于卷绕,同时使用后也能够因其复原性好而维持卷帘整体的平面性。
图6(b)中的卷帘102,不仅在骨部26的上面26b与卷绕方向上的侧面之间的交界处形成有滑动部26a,而且在下面26c与卷绕方向Y上的侧面上,也通过设置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r2的圆角形状,进而形成滑动部26a。而且,在图6(b)中的骨部26中,其剖面形状与编线部14摩擦的部分的大部分不具有角部,与图6(a)中的卷帘101相比,提高了卷绕容易度和展开容易度。
而且,卷帘102,通过将其骨部26的上面26b与下面26c形成为整体上相互基本平行的平面状,提高了卷帘的可操作性。即,图6(a)中的卷帘101,在整体上,下面的半圆形状的顶点为凸部,间隙S1为凹部,形成为凹凸面,进而缺乏平面性。因此,例如如图7(省略编线部)所示,在勒紧海苔卷WR,或者一边勒紧一边进行卷绕动作时,在图6(a)中的卷帘101中,上面与下面,或者相同的面彼此之间相互摩擦,骨部25彼此之间不能顺畅地滑动,因此使用感不佳。因此,如图6(b)及图7所示,使骨部26的上面26b与下面26c基本平行,在卷帘的整体上,使其上下面为平面状,能够使摩擦运动更平滑,进而提高卷帘的良好使用感。
另外,图6(b)以后示例的卷帘,虽然在骨部之间存在间隙,但是其上下两面全都在整体上成基本平面状,由此,两面都能够使用于盛载食材的卷制操作。因此,以后所说明的上面与下面的关系,有特别说明的除外,为了便于说明,均表示的是相对的位置关系。
图6(c)中的卷帘103也与图6(a)及图6(b)相同,至少在其编线部14所通过的线道上,通过将其骨部27的上下面27b、27c与卷绕方向Y上的侧面之间的交界处形成为圆角形状,进而形成滑动部27a。此卷帘103与图6(a)及图6(b)中的卷帘101、102的不同之处在于滑动部27a的圆角形状的圆度,圆角形状的曲率半径r3比图6(a)及图6(b)中的曲率半径r1、r2大。具有此大圆度的滑动部27a,在构成编线部14的线料部为单丝纤维的情况下被优选使用。即,不同于图3所示的相对于卷绕方向Y倾斜交叉并编织成线带状的线料部91,由图2中的单丝纤维所构成的线料部90基本不具有伸缩性,并且可挠性也小,所以根据勒入在角部上的局部的摩擦力,具有使用后难以使卷帘恢复平坦的特性。因此,需要进一步防止由图2中的单丝纤维所构成的线料部90向角部的勒入。图6(c)中的曲率半径r3,优选例如为1~5mm左右的范围。
另外,图6(c)中的骨部27,其剖面形状与编线部14摩擦的部分的全部不具有角部,且剖面呈圆角四角形状,或者长圆形状。
由此,对于卷帘103,无论其线料部的种类如何,都能够确保其上下面的平面性,提高了卷绕容易度和展开容易度。
图6(d)中的卷帘104,其骨部28的剖面形状为椭圆状,即使是这样的形状,也能够提高骨部28的滑动部28a与编线部14之间的顺畅的滑动性。另外,即使是图6(d)中的卷帘104,也可以通过将一根骨部28的卷绕方向Y上的尺寸W2缩小,同时增加骨部28的数量,或者通过加大骨部28的上下面的曲率半径使其更具直线性,对于卷帘104的上面104a及下面104b,在整体上能够确保没有障碍的平面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105,仅对一根骨部30进行了图示。
此图中的卷帘105与上述卷帘10、101~104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骨部30的上下面的形状,在卷绕方向的剖面形状上不存在角部这一方面等与图6(c)等相同。
图8中的骨部30,其上面30a被形成为平坦状,在其下面30b上,整体形成有用于防止卷制品的饭粒的附着的、已知的细微凹凸图案32。凹凸图案32配置成多个细微的圆点状的突起37,也被称为压花图案。由此,能够容易地用上面30a作出海苔卷等,用下面30b作出加州卷等米饭配置在外侧的卷制品。
该凹凸图案32未被形成在对应于各列的编线部的区域内,骨部30具有在长度方向X上被凹凸图案32夹持的平坦部34。因此,平坦部34周边的凹凸图案32的突起37通过卡止以限制编线部在长度方向X上的活动,进而平坦部34作为用于限制编线部所应通过的线道的线限制部。
这样,通过在凹凸图案32中形成作为线道的平坦部34(线限制部),能够防止编线部因凹凸图案32发生弯曲,或者挂在凹凸图案32的突起37上,或者骨部30从编线部中的脱落。
而且,平坦部34的在长度方向X上的两侧的突起37的高度(即线限制部的深度)H2,如用双点划线圈起的线限制部周边的放大图所示,优选大致等于或大于编线部14的粗细,由此,能够防止编线部14与操作台等的摩擦。
另外,虽然图8中的凹凸图案32仅形成在骨部30的一面30a上,但是也可以形成在两面30a、30b上,由此,能够抑制卷帘与操作台之间的滑动。
而且,此凹凸图案32可以设置在多个骨部30的全体上,或者仅设置于多个骨部30中有限的骨部上。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9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是图8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06,仅对一根骨部301进行了图示。
本变形例的骨部301不仅在下面形成有由凹凸图案32中的平坦部34所构成的线限制部,而且在上面301a上也形成有线限制部29。
线限制部29与编线部所应通过的线道对应形成,其为沿着卷帘的卷绕方向(骨部301的短边方向)Y而形成的槽状,通过将槽状的内壁与编线部卡止,对编线部所应通过线道进行了限制。
另外,线限制部29的槽状的深度与编线部的粗细大致等同,在上下两面上防止编线部与操作台等的摩擦。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0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是图9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09,仅对一根骨部304进行了图示。
图10中的卷帘109与图9中的卷帘106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上面304a的线限制部52的构成,即线限制部52由从骨部304的上面304a突出的多个凸部53所构成。由此,能够在维持所需的刚性的同时,与图9中的骨部301相比,使骨部304的基准面(作为主面的大致的区域)的厚度(除线限制部52以外的厚度)H4更小。
即,在图9的骨部301中,在将除线限制部29的部分之外的平坦的基准面的厚度H3设计为与图10中的H4等同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槽状的线限制部29导致厚度变薄,具有容易集中应力的部分,因此,不能获得特别是长度方向X上的所需的弯曲刚性。因此,在图9的例子中,为了维持与图10同样的刚性,必须总体上加大厚度H3,因此会增加相应的重量,进而降低卷帘的可操作性。对此,在图10的骨部304中,由于确保了与不考虑线限制部52时的设计相同的刚性,基准面的厚度H4可以形成得比图9中的厚度H3薄。
具体来说,图10中的骨部304具有与编线部的各列对应的多个线限制部52,各线限制部52以上面304a的平坦面BL作为基准面,由沿着卷绕方向Y突出的两列凸部53、53构成。这两列凸部53、53彼此之间为编线部14(参照图1)所通过的线道。
凸部53,其与卷绕方向Y正交的方向X上的纵剖面形状具有大致圆弧状的表面,并且为沿着卷绕方向Y形成为长的棒状。
另外,下面304b与图9相同,具有凹凸图案32,该凹凸图案32优选通过以平坦部34为基准面(以凹状部的底部为基准面)突出的凸状部形成。由此,通过将平坦部34上附着的食材或异物从该凸状的细微的图案间刮出等,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洗,而且,不会由于凹凸图案32而导致骨部304的弯曲刚性降低。
这样的图10中的骨部304具有由凸部53及凹凸图案32所构成的线限制部,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例如,下面304b上没有凹凸图案32,线限制部可以仅是上面304a上的凸部53,或者可以是在上下面304a、304b的双方上形成的凸部53。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1对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1是图10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11,仅对一根骨部306进行了图示。
图11中的卷帘111与图10中的卷帘109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线限制部55的凸部56的形状。即,本变形例的线限制部55,通过将多个圆点状或者圆顶状的凸部56空开所需的间隔S3沿着卷绕方向Y排列,并将此排列的多个凸部56在骨部306的长度方向X上设置为两列而形成。
凸部56,其纵剖面形状具有呈大致圆弧状的表面,并且,如图11(b)中的用双点划线圈出的凸部56的放大剖面图所示,凸部56与平坦面BL之间的交界附近(凸部56的根部附近56a)呈无急剧形状变化的斜坡状。由此,即使凸部56为圆点状,也能够防止其断裂,并且相邻的凸部56彼此之间空有间隔S3,能够容易地将进入线限制部55之中的食材等刮出等,清洁性优良。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107,对其骨部的特征部分进行了图示。
图12中的骨部302与图8~图11中的骨部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对编线部的线道进行限制的线限制部。即,骨部302的线限制部为形成于骨部的上下面302a、302d与卷绕方向Y上的侧面302b之间的交界BH上的凹陷40。
图12中的凹陷40,通过在与相邻的骨部302相对的侧面302b上沿着骨部302的厚度方向制作出槽状部而形成。构成该线限制部的凹陷40,仅配置于图1中的编线部14所应通过的线道的相应区域内,由此,图12中的凹陷40的内侧侧面40b与编线部卡止,成为用于对线道进行限制的线限制部。
然后,如图12(b)所示,骨部302,其凹陷40部分上的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形状为圆角形状。在图12的情况下,具体来说,凹陷40的内侧底部40a朝向相邻的骨部的侧面302b侧膨胀弯曲,并且内侧底部40a与上下面302a、302d之间的交界呈与图6(c)中的滑动部27a同样的圆角形状。由此,编线部能够在凹陷40内及上下面302a、302d上顺畅地滑动。
另外,骨部302,在除凹陷40以外的区域内,其上下面302a、302d与侧面302b之间的交界BH呈大致的角状(大致垂直),由此,与整体上角部圆滑的图6中的骨部相比,增加了上下面302a、302d的平坦部分的面积。
另外,通过在侧面302b上形成槽状的凹陷40,即使缩小相邻的两个骨部302、302彼此之间的间隔S2,也能够无障碍地对构成编线部的线料部(不图示)进行编织,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饭粒等进入间隔S2中。另外,在形成凹陷40时,通过变化其相对于侧面302b的深度(40b的形成高度),能够改变骨部302彼此之间的间隔S2。并且,即使是在将凹陷40的内侧底部40a的弯曲的顶部形成为与侧面302b相同的高度的情况下,由于凹陷40的内侧侧面40b能够在其上下部分上与编线部卡止,因此能够作为线限制部发挥功能。
另外,可以在骨部302的下面上施加与图8等同样的凹凸图案。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3对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3是图12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08,对其骨部的特征部分进行了图示。
图13中的卷帘108与图12中的卷帘107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用于对线道进行限制的线限制部的构成。
即,图13中的线道限制部为仅形成在骨部的上下面302a、302d与侧面302b之间的交界(即角部)BH上的、对应于线道的区域内的凹陷401。此凹陷401,作为其凹陷方向的骨部302-1的长度方向X上的剖面形状呈大致的V字状。换言之,凹陷401的内侧侧面401b、401b随着趋向于内侧底部401a而逐渐靠近倾斜,例如,凹陷401中的骨部302-1的长度方向X上的纵剖面形状(图13(a)中的T-T处的剖面)如图13(c)所示,呈大致的V字状。
另外,图中的凹陷401的内侧底部401a,如图13(c)中的内侧底部401a附近的放大图即用双点划线圈出的图(此处对编线部14也进行了图示)所示,骨部的长度方向X上的剖面并非为锐角,而是内侧底部401a弯曲并带有圆度。形成此内侧底部401a的圆度的曲率半径r4,优选至少比形成编线部14即线料部14的圆度的曲率半径r5大。由此,编线部14能够在凹陷401内顺畅地滑动。
此凹陷401并非形成在骨部30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OP处,而是以此中心部OP为中心,在上侧和下侧的双方上形成为上侧的凹陷401-1及下侧的凹陷401-2。上侧的凹陷401-1及下侧的凹陷401-2以骨部30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OP为中心,其形状是对称的。
而且,如图13(b)所示,关于凹陷401的内侧底部401a,其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形状为圆角形状(在图中情况下,上侧的线限制部401-1朝向斜上方弯曲,下侧的限制线部401-2朝向斜下方弯曲)。另外,贯穿骨部302-1的内侧底部401a的、卷绕方向Y上的剖面(图13(a)中的H-H处的剖面)为大致的长圆状。
图13中的线限制部按照以上构成,由此,与图12中的线限制部相同,能够对线道进行限制以使编线部不会从所应通过的线道脱落。而且,与整体上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为长圆、椭圆状等的骨部(参照图6)相比,在上下面302a、302d上增加了平坦区域,因此能够增加按压食材的部分,同时能够降低将饭粒夹入间隙S2的可能性。
而且,由于凹陷401的内侧侧面401b、401b随着趋向内侧底部401a而相互靠近倾斜,因此,能够使编线部靠向内侧底部401a,使编线部的位置一定,并将多根骨部302整齐地进行排列。
而且,关于内侧底部401a,其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形状为圆角形状,并且骨部的长度方向X上的剖面弯曲且带有圆度。因此,能够防止通过凹陷401内的编线部的勒入或者损伤。
而且,凹陷401可以比图12中的凹陷40小,同时,急剧弯曲的部分也少,因此能够形成耐弯曲强的骨部302-1。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4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112,对其骨部的特征部分进行了图示。
图14中的卷帘112与图1~图13中的卷帘相同,具备:在食材卷绕方向Y上成列设置的多个骨部12,以及通过对夹持这些骨部12的线料部进行编织而将多个骨部12彼此连结在一起的编线部14。
图14中的卷帘112与上述各图中的卷帘10、101~108的不同之处在于末端骨部20、21的形状。
即,在多个骨部之中的配置于卷绕方向Y的一端的末端骨部20、21上,在其卷绕方向Y的外侧的端面部20a、21a(参照图14(b))上,即对应于编线部14所应通过的线道(特别是结扣16)的位置处,形成有朝向卷绕方向Y的内侧凹陷的外侧凹部57。此外侧凹部57具有能够容纳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的结扣16的深度D4(参照图14(c)),并且朝向卷绕方向Y的内侧凹陷,以使其俯视图呈大致的V字状。另外,图14中的外侧凹部57形成在两端的末端骨部20、21上。
由此,构成各列的编线部14的一根线料部的对折部分14c和结扣16被容纳在外侧凹部57内,能够防止对折部分14c和结扣16向外部露出。因此,能够提高编线部14的卫生性,并且减少与其它物品摩擦的机会。
而且,外侧凹部57还可以作为末端骨部20、21的端面部20a、21a上的防止编线部14错位的线限制部。特别是,由于图14中的外侧凹部57为V字槽状,因此易于与编线部14卡止,能够确实地防止其错位。
而且,在进行卷绕操作时,结扣16和剩余线部49容易成为障碍,但是通过设置外侧凹部57,在容纳结扣16的同时又能抑制剩余线部49从端面部20a突出的长度L3,进而使卷绕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并非仅限于图14中的实施方式,形成在一侧的末端骨部20上的外侧凹部57与形成在另一侧的末端骨部21上的外侧凹部57可以为不同的形状。例如,如图14所示,在将一根线料部对折并构成各列的编线部14时,优选将容纳对折部分14c的外侧凹部57设置得比容纳结扣16的外侧凹部57小,进而尽可能地提高末端骨部21的刚性。
另外,在图14中,在两端的末端骨部20、21上形成有外侧凹部57,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可以仅在具有结扣16的末端骨部20上形成外侧凹部57。
另外,在本发明中,进一步优选具有如图14(d)、图14(e)所示特征的卷帘113。在图14(d)、图14(e)中,该特征为,将结扣16前端的剩余线部49切断。由此,在进行食材卷绕操作等时,能够防止发生剩余线部49与手部接触的情形。而且,虽然难以将剩余线部49全部切断,但是由于外侧凹部57具有能够基本容纳切断后残余的剩余线部49的深度D5,因此切断后的剩余线部49不会与手部接触。
而且,使用加热熔断或者火焰等切断方法来进行此剩余线部49的切断,由此,如用双点划线圈出的剩余线部49的放大图所示,在被切断的表面上形成有丸状部或球状部49a。因此,在构成编线部14的线料部特别是单丝纤维(参照图2)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发生剩余线部49像刺一样与手接触的情形。另外,同样是将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束编织成编织绳的线料部(参照图3),也能够防止剩余线部49开线并提高卫生性,而且还能够防止发生结扣16解开的情形。
另外,在图14(d)、图14(e)中,在骨部12、20、21的上下两面上,设置有已说明过的凹凸图案32,同时,在对应于线道的区域内设置有平坦部34,由此,将平坦部34及其周边的凹凸图案32作为线限制部。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5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5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帘114,其与上述各图中的卷帘10、101~113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编线部14的线料部的材料以及末端骨部64的形状。
首先,关于图15中的卷帘114,在其构成编线部14的线料部中,图2中的单丝纤维,或者图3中的将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延伸成纤维状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最优选的材料,但是,并不一定仅限于这些材质,可以是其它化学纤维,例如尼龙、涤纶、维尼龙、人造丝、聚丙烯纤维等的捻线。
即,关于图15中的卷帘114,其编线部14的端部(例如,结扣16及其周边,以及其前端的剩余线部49)被埋设于多个骨部12之中的、配置于卷绕方向Y的一端的末端骨部64中,由此,结扣16和剩余线部49完全不会露出。因此,对于卷帘114来说,能够实现在卫生方面及卷绕容易度上的最为理想的编线部的末端处理。
这样的末端骨部64,除如图15所示将一根线料部对折使用的情况之外,在使用相互分离的两根线料部形成编线部14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在卷帘114的卷绕方向的两端。
另外,末端骨部64,如图15(a)所示,长度方向X的外侧的角部经过倒角处理。而且,由于编线部14不穿过末端骨部64的表面,因此如图15(b)所示,在上下面与侧面的交界处形成有角部31,由此,防止了捏住末端骨部64时的滑动。关于此防止滑动,也可以通过在末端骨部64的上下面上形成浅的凹陷来进行。
这样的末端骨部64,其最初的形状,即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呈大致的コ字状或大致的U字状,或者为由上下两块所构成的塑料材料,用这些塑料材料的内面64a夹持编线部14的端部之后,将这些通过例如加热熔融粘合等进行一体化。作为塑料材料,可以是与其它骨部12同样的塑料材料,也可以是不同的塑料材料。
即,如对图15(a)中的卷帘11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15(c)所示,在末端骨部64与其内侧第一个骨部12之间的间隙S1的靠外侧处,将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连接在一起(即,暂且形成如图6(c)所示的卷帘103)。接着,将该结扣16和剩余线部49用上下两块细长板状的塑料末端材料64-1、64-2夹持。接着,为了使编线部14的端部不会从末端骨部64中脱落,用未图示的加热冲压装置在图中的Z1方向上对塑料末端材料64-1、64-2进行加压及加热,使塑料末端材料自身被加热熔融并粘合,或者夹入热可塑性或热硬化性树脂的粘合材料,与塑料末端材料一起粘合。这样,将结扣16和剩余线部49埋设在两块塑料末端材料64-1、64-2之间,同时使其一体化,进而形成末端骨部64。
另外,虽然在本发明的卷帘114中示出了将编线部14埋设于末端骨部64中的一个例子,但是关于编线部14的端部的构成没有特别地进行限定。例如,如图15(d)所示,可以省略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之间的结扣16。即,在图15(d)中,编线部14的端部,以并没有系结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而是在直接延长线料部的状态下,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方法,仅将延长的延长线部48埋设于末端骨部64中,进而可以省略烦琐的结扣16的形成操作。
延长线部48,虽然只是将第一线料部14a和第二线料部14b延长并埋设,但是也可以将第一线料部14a以及第二线料部14b以捻合在一起的状态被埋设,或者,也可以将第一线料部14a以及第二线料部14b用树脂等粘合剂暂且固定化或者加热熔融固定化等,之后再通过上述方法进行埋设。由此,使编线部14的端部的埋设操作变得轻松的同时,能够防止编线部14的松弛或脱落。
另外,结扣16可以形成多个,也可以形成得较大。另外,代替结扣16,可以将第一线料部14a以及第二线料部14b彼此之间用适当的固定具固定之后,连同固定具一起埋设。或者,可以通过加热形成大的结部(均未图示)。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编线部14的端部的松弛或脱落。
另外,延长线部48的端部,可以如图15(b)所示未到达末端骨部64的卷绕方向Y上的外侧端面,也可以如图15(d)所示到达末端骨部64的外侧端面。
【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6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6是图15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15,对其特征部分进行了图示。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6(a)中,用细实线对埋设于末端骨部60的内侧的编线部14的端部14-1进行了图示。
此卷帘115与图15中的卷帘114的不同之处在于末端骨部60的区域。
即,末端骨部60由编线部14的端部14-1所连接的芯部58以及覆盖并接合在芯部58上的覆盖部59构成,由此,编线部14的端部14-1被埋设于末端骨部60中,同时被固定。
图16中的芯部58,如后述的图16(b)所示,配置于末端骨部60的厚度方向Z的中央部,并且缠绕着编线部14的无结扣的端部14-1。由此,将端部14-1固定在末端骨部60内,能够有效地防止编线部14的松弛或脱落。另外,由于编线部14的端部14-1上没有结扣,因此可以省略烦琐的结扣的形成操作。
这样的芯部58,能够将编线部14的端部14-1通过缠绕等方法固定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其长度,但是,在图16中,为了使其不容易与覆盖部59分离,而且容易制造,将其设置为与骨部12大致等同的长度。芯部58,由于不会露出到外部,可以使用例如木材、竹材、纸材、塑料材料等任意的材料。
对此,由于覆盖部59暴露在外部,因此用塑料材料形成。作为塑料材料,可以与其它骨部12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塑料材料。此覆盖部59,为了使编线部14的端部不发生脱落,优选为尽可能地对通过芯部58的上下面及侧面的编线部14的端部进行覆盖的结构,在图中的情况下,仅余留与相邻的骨部12之间的编线部14的通道,覆盖芯部58的整个周长。
另外,在编线部14的端部14-1缠绕在芯部58的外周上时,至少一周,优选缠绕两周以上为宜,由此能够确实地固定在末端骨部60内。另外,关于端部14-1,为了使芯部58与覆盖部59之间不产生间隙,优选在缠绕方向上不重叠地缠绕。
而且,在使用了完全分离的两根线料部形成编线部14的情况下,这样的末端骨部60可以形成在卷帘115的卷绕方向的两端上。
这样的卷帘115的末端骨部60,形成为例如图16(b)的左图那样。即,用第一线料部14a和第二线料部14b夹持末端骨部60的内侧第一个骨部12之后,将余留在该一内侧的骨部12的外侧的长的端部14-1缠绕在芯部58上。图中的缠绕为三圈,此时,如图16(a)所示,一边横向移位一边缠绕,使端部14-1在缠绕方向上不发生重叠。接着,将该被缠绕的芯部58夹持于上下两块簿板状的塑料末端材料59a、59b之间,并在图中的箭头Z2的方向上进行加压及加热,进行与图15同样的熔融粘合,进而在对编线部14的端部14-1进行处理的同时形成了末端骨部60。
另外,本发明的编线部14的端部处理以及末端骨部60的形成方法并不仅限于图16(b)的左图,例如可以如图16(c)的左图那样。
即,在图16(c)的左图中,另外准备了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呈U字状或コ字状的覆盖部59。并且,将缠绕了端部14-1之后的芯部58容纳于该U字状等的内侧空间内,其后,在封闭该内侧空间的方向Z3上进行加压及加热。由此,由于预先将覆盖部59设置成了U字状或者コ字状,芯部58与覆盖部59的组装容易,而且能够高效地对末端骨部60进行成形。
另外,为了形成如图16(b)及图16(c)的右图所示的加热熔融变形后的覆盖部59的形状,可以另外准备两个预先成形为其它形状剖面的塑料末端材料(例如剖面呈I字状或L字状等),并将这些用适当的粘合剂粘合固定进而形成末端骨部60。
另外,图16(c)中的编线部14的端部14-1的向芯部58的缠绕方法以及缠绕数量等可以适当地进行选择。另外,可以在芯部58的Y方向的两侧端面上设置用于使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勒入并固定的切入部(不图示),由此,编线部14的端部14-1被确实地固定在芯部58上,能够有效地防止编线部14的松弛或脱落。
【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7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7是图16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16,对其特征部分进行了图示。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7(a)中,用细实线对埋设于末端骨部70的内侧的编线部14的端部14-2进行了图示。另外,在图17(b)中,去掉了末端骨部70的覆盖部69的一部分,并对内侧的芯部68进行了图示。
在本变形例中,配置在卷绕方向Y的一端的末端骨部70具有连接编线部14的端部14-2的芯部68,以及覆盖并接合在此芯部68上的覆盖部69,并且芯部68在其连接编线部14的端部14-2的区域上具有槽状部72,端部14-2被容纳在此槽状部72内。因此,用槽状部72对端部14-2的活动进行限制,对端部14-2确实地进行固定,同时,防止芯部68与覆盖部69之间产生间隙,进而能够确实地对端部14-2进行埋设而不会使其露出到外部。
在图17的情况下,槽状部72的深度根据部位的不同而不同,配置结扣16及剩余线部49的槽状部72a的深度D2大,而配置除结扣16及剩余线部49之外的仅作为线料部的端部14-2的槽状部72b的深度D3则被形成得相对较小。在图17中,D2与结扣16的最大外形是同等的尺寸,D3与第一及第二线料部14a、14b的外径是同等的尺寸。
图17中的覆盖部69为了使加热更容易而被形成得较薄,其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形状呈U字状或者コ字状,并覆盖芯部68的上下面及外侧端面。芯部68,其卷绕方向Y上的纵剖面外形,被形成为比中央区域的骨部12的外形还要略小一圈,并且其与卷绕方向Y正交的方向X上的外形,被形成为与其它骨部12大致等长。而且,在这样的芯部68上覆盖了覆盖部69之后,作为末端骨部70整体,呈与骨部12同样的外形。
图17中的编线部14的端部(位于末端骨部70内侧的第一个骨部12的外侧的编线部)14-2,与图1相同,具有系结了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的结扣16,以及其前端的剩余线部49。虽然结扣16配置在芯部68的外侧的端面上,但是也可以配置在芯部68的上面或者下面中的任意一面上。另外,关于编线部14的端部14-2,可以在将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缠绕在芯部68上之后,再将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系结在芯部68上。
这样的卷帘116的末端骨部70,形成为例如图17(d)那样。即,首先,使第一线料部14a及第二线料部14b沿着芯部68的槽状部72b而配置,并且在芯部68的外侧端面的槽状部72a的内侧处,将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系结。接着,覆上覆盖部69,以隐藏槽状部72a、72b以及编线部14的端部14-2,并且通过例如粘合剂等将这些粘合并一体化。
另外,在骨部12的一面上,设置有由与图11中同样的凸部56所构成的线限制部55。
【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8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8是图17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17,对其特征部分进行了图示。另外,在图18(b)中,为了便于理解,去掉了末端骨部80的覆盖部79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图示。
此卷帘117,相对于图17中的覆盖部69尽可能地对芯部68的上下面及侧面进行覆盖,图18中的覆盖部79仅对芯部78的外侧端面78d进行覆盖,并将结扣16及其周边,以及其前端的剩余线部49埋设其中,覆盖部79不对芯部78的内侧端面78a,及其上下面78b、78c进行覆盖。由此,在对芯部78与覆盖部79进行接合时,能够防止加热熔融物或者粘合材料等进入到末端骨部80和与其相邻的骨部12之间的间隙S1中。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在内侧的端面78a等上形成外溢(毛刺)并通过将其去除时对编线部14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而且,可以不用如包裹芯部78那样来接合覆盖部79,因此操作也很容易。
此覆盖部79,如图18(a)所示,被配置在X方向的整个长度上,或者,如果配置在除X方向的两端部分的整个长度上的话,那么末端骨部80的端面的收尾均匀,外观上更美观,而且还可以减少操作工序。另外,如图18(c)所示,覆盖部79,其与芯部78相对的内面79a与芯部78的外侧的端面78d的形状对应,在图中的情况下,朝向内侧呈凹状弯曲。另外,在露出在覆盖部79的外部的外面上,形成有大致直角的角部KA。
由于图18中的芯部78的上下面78b、78c以及内侧的端面78a暴露在外部,因此优选用与其它骨部12同样的塑料材料形成,并且,形状等也优选设置为与其它中间的骨部12大致同等的结构。由此,芯部78的制造变得容易,并且能够获得不会劣于其它骨部12的刚性。
这样,与其将图18中的芯部78称之为芯部,倒不如将其看作是无异于其它骨部12的骨部本身,末端骨部80,例如可以将其看作是在图6(c)所示的末端骨部27上接合图18中的覆盖部79而成的末端骨部。
因此,由于末端骨部80被接合了覆盖部79,因此与其它骨部12相比,其卷绕方向Y上的尺寸变得更大,但是,由于其所存在的位置对卷帘的使用目的不起太大作用,因此没有妨碍到使用。
这样的卷帘117的末端骨部80,被形成为例如像图18(d)那样。即,在图18(d)中,首先预先准备好覆盖部79,覆盖部79为与芯部78的长度及厚度(高度)对应的长棒状,其纵剖面形状朝向内侧呈凹状弯曲。
然后,在芯部78的外侧端面78d的位置处,将第一线料部14a与第二线料部14b系结并形成结扣16。接着,将剩余线部49在芯部78的长度方向X上展开后(参照图18(b)),一边向Z4方向按压一边用覆盖部79覆盖外侧端面78d,并通过加热熔融粘合或者用粘合剂粘合等使其一体化,进而将编线部14的端部埋设于末端骨部80中。
另外,虽然图18(d)中的覆盖部79预先弯曲形成为芯部78的外侧端面78d的形状,但是,例如在加热熔融粘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如图18(e)所示的纵剖面呈大致的矩形状的棒状(平板状)的覆盖部79-1,在加热熔融粘合的同时,使其加热熔融变形为外侧端面78d的形状并与其粘合。
而且,在形成上述末端骨部80时,并非一定要将剩余线部49如图18(b)所示的那样在长度方向X上展开,因此,不能被覆盖部79完全覆盖且剩余线部49的一部分从末端骨部80中露出也是可以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后将露出的部分切断除去即可,从结果来看对编线部的端部进行了埋设,但是优选预先将可能范围的剩余线部49切断除去并形成末端骨部80。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构成,例如,在芯部78上,除了形成如图14所示的外侧凹部57之外,还可以形成如图17所示的槽状部72a、72b。
另外,在其它骨部12的一面上,设置有由与图8同样的由凹凸图案32和平坦部34所构成的线限制部。
【第五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
接下来,使用图19对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9是图18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卷帘118,对其特征部分进行了图示。另外,在图19(b)中,为了便于理解,去掉了末端骨部180的覆盖部179等的一部分,并进行了图示。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9(c)所示,构成末端骨部180的芯部178,其卷绕方向Y上的外侧端面178d为大致的平坦面(但是,部分具有槽状部172a)。具体来说,芯部178的内侧的端面178a弯曲成凸状,并且外侧端面178d具有与上下面178b、178c大致垂直的平面。由此,优选可以采用平板状的覆盖部179,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芯部178的外侧端面178d呈大致的平坦状,因此,例如与图18(e)中覆盖部79-1相比,可以将平板状的覆盖部179设置为厚度变薄的片状(也称之为薄膜状)。因此,如图19(d)所示,相对于芯部178的外侧端面178d对覆盖部179进行加热熔融粘合时,加热熔融粘合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进而可以降低由编线部14的端部的加热所引起的损伤风险。另外,图19中的覆盖部179仅配置于对应于各列编线部14(具体来说,是结扣16和剩余线部49)的区域上(参照图19(a)),进而减轻了加热熔融粘合对芯部178所造成的影响。
另外,由于芯部178的外侧端面178d为大致的平坦面,且覆盖部179为大致平坦的片状,因此它们的接合为平面性的粘合,无论接合方法的种类如何,接合操作都很容易。
并且,图19(b)中的芯部178具有用于容纳各编线部14的端部部分(包含结扣16)的槽状部172a、172b,由此,能够使芯部178和覆盖部179更易在平面上进行粘合接合。而且,上下面的槽状部172b,在卷绕方向Y上随着从内侧趋向外侧,其槽宽W4及槽深逐渐变大而形成。由此,即使是在形成了槽状部172b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末端骨部180的强度弱化。
另外,如图19(a)所示,芯部178在卷绕方向Y的尺寸(宽度)W3与其它骨部12的尺寸W1相比被形成得较大,因此在卷起卷帘118时易于抓住末端骨部180,变得更容易操作。另外,通过如此增大末端骨部180(芯部178)的宽度,还可以在此部分上施加标志或图案等。
另外,关于图19中的芯部178,与图18中的芯部78相比,进一步几乎都露出在外部,与其称之为芯部,倒不如看作是骨部本身,因此,可以将图19中的末端骨部180看作是在末端骨部180上接合了覆盖部179的末端骨部。
另外,在图19中的卷帘118中,可以对已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形状、材料等进行适当的附加、选择,例如,如果卷帘118是被用于加州卷等的卷帘的话,可以在骨部上形成如图8~图11所示的凹凸图案34。
关于以上的将编线部的端部埋设于末端骨部中的图15~图19所例示的卷帘114~118,用编线部14对多个骨部12进行连结编织,通过在此工序上所附加的其它工序,形成末端骨部64、60、70、80、180。另外,卷帘主要使用其整个面上的卷绕方向Y的大致中央部附近的区域,所以,关于配置在其末端的末端骨部,与中央部附近的骨部12相比,并不一定必须具有同等的弯曲特性等的强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末端骨部64、60、70、80、180例如可以用不同于其它骨部12的材质的塑料材料构成。例如,构成图15中的末端骨部64、图16中的芯部58及覆盖部59、图17~图19中的芯部68、78、178以及覆盖部69、79、179的各塑料材料可以为耐热(熔点)温度比构成编线部14的线料部更低的塑料材料。由此,在对这些塑料材料进行加热熔融并将编线部的端部埋设于末端骨部中时,能够防止线料部的熔融切断及损伤。
并且,在将热可塑性、热硬化性等的粘合材料(粘合剂)介于其间并将编线部的端部埋设于末端骨部中时,为了避免芯部与覆盖部易于剥离并损害其水密性,应适当地对粘结材料及粘合性优良的塑料材料进行选择及适用。
另外,可以对本发明的末端骨部施以不同于其它骨部的着色,或者在这些末端骨部的一部分上附加设计图案。而且,可以在这些末端骨部成形的同时附加此种设计图案。而且,末端骨部的形状,即其长度、厚度、宽度等尺寸及形状可以与其它骨部不同。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各图的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可以适当地相互组合、省略,以及与未图示的其它结构组合。
例如,如图1的变形例即图20中的卷帘119所示,并列的各列编线部14具有多根线料部140、141,其中,线料部140与线料部141可以互相不接触或捻合而是被邻近地排列。
或者,多根线料部140、141例如如图21所示,可以互相非捻合地接触,或者也可以捻合构成。
另外,各列编线部14如图20及图21所示,可以为两根线料部140、141,也可以为三根及三根以上的线料部。
根据图20及图21中的例子,能够减弱施加给每一根线料部的力度,进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断裂的可能性。另外,使多条线料部140、141非捻合地接触或邻近的这种结构,能够相对地缩小线料部140、141的外径,并且缩小相邻的骨部12、12彼此之间的间隙S1,进而降低食材进入间隙S1的可能性。
另外,在图20的例子中,互相邻近的多个线料部140、141互相没有接触或者捻合,而是作为独立的列状的线料部140、141被排列,因此能够防止污垢和水分进入接触部和捻缝中,进而确保了卫生性。
另外,作为多个棒状的骨部,其剖面形状除上述实施方式中那样的两面大致呈平行形状的骨部、一面呈平坦的半圆形状的骨部,以及呈大致椭圆形状的骨部等外,例如可以采用大致的圆形状、大致的梯形状、大致的三角形状等任意的剖面形状,优选地可以使用例如,适用于伊达鸡蛋卷用的通称为“鬼寿司帘”的卷帘中,该卷帘通过排列多个剖面呈三角形状的骨部而构成。而且,在使用了剖面呈三角形状的骨部的卷帘中,其编线部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设置,即在骨部的卷绕方向上设置贯通孔,将线料部从该贯穿孔中穿过并编织,进而使得多个骨部彼此连结在一起。

Claims (28)

1.一种卷帘,所述卷帘具备:
排列在食材的卷绕方向上的棒状的多个骨部;以及
通过对夹持有所述骨部的线料部进行编织以使所述多个骨部彼此连结在一起的编线部,其中,
所述骨部由至少比硅树脂硬度高的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形成;
所述编线部由化学纤维的单丝纤维,或者由将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树脂延伸并使其成为纤维状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构成;
所述骨部在其表面上具有线限制部,该线限制部通过与所述编线部卡止,用于对所述编线部所通过的线道进行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限制部形成在所述骨部的上面和/或下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限制部为沿着所述骨部的短边方向形成的槽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限制部为从所述骨部的表面突出的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道为平坦部,通过在此平坦部的周边配置细微的凹凸图案以形成所述线限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限制部为形成在所述骨部的上下面与所述卷绕方向上的侧面之间的交界处的凹陷,此凹陷上的所述卷绕方向上的纵剖面形状为圆角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作为其凹陷方向的所述骨部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形状为大致的V字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限制部为在相互相邻的所述多个骨部的侧面上,沿着所述骨部的厚度方向形成的槽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骨部中的、配置于所述卷绕方向的末端的末端骨部,所述卷绕方向的外侧的端面部具有朝向所述卷绕方向的内侧凹陷的外侧凹部,所述外侧凹部被作为所述线限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线部,由在夹持所述骨部的区域内相互分离的第一线料部和第二线料部构成,所述第一线料部与第二线料部被系结在所述外侧凹部的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系结的结扣的前端所剩的剩余线部被切断,且所述被切断的表面上形成有丸状部或球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线部的端部,被埋设于所述多个骨部中的、配置于所述卷绕方向的末端的末端骨部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骨部通过用塑料材料夹持所述编线部的端部,并将所述编线部的端部与所述塑料材料粘合一体化而形成,进而对所述编线部的端部进行埋设。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骨部由所述编线部的端部所连接的芯部以及覆盖并接合在此芯部上的覆盖部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料部由将具有长分子链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超倍延伸,使所述分子链结构达到伸展状态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构成,其纤维方向在整体上大致沿着所述卷绕方向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线部排列成多列,各列的编线部具有多根线料部。
17.一种卷帘,所述卷帘具备:
排列在食材的卷绕方向上的棒状的多个骨部;以及
通过对夹持有所述骨部的线料部进行编织以使所述多个骨部彼此连结在一起的编线部,其中,
所述骨部由至少比硅树脂硬度高的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形成;
所述编线部由化学纤维的单丝纤维,或者由将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树脂延伸并使其成为纤维状的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构成;
所述编线部的端部,被埋设于所述多个骨部中的、配置于所述卷绕方向的末端的末端骨部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骨部通过用塑料材料夹持所述编线部的端部,并将所述编线部的端部与所述塑料材料粘合一体化而形成,进而对所述编线部的端部进行埋设。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骨部由所述编线部的端部所连接的芯部以及覆盖并接合在此芯部上的覆盖部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线部,由在夹持所述骨部的上面及下面的区域内的第一线料部及第二线料部构成,这些第一线料部与第二线料部被系结在所述芯部的所述卷绕方向的外侧端面的位置处;
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芯部的外侧端面,并对所述被系结的结扣及其前端的剩余线部进行埋设。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部的外侧端面为大致的平坦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料部由将具有长分子链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超倍延伸,使所述分子链结构达到伸展状态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构成,其纤维方向在整体上大致沿着所述卷绕方向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料部为将由多根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纤维束相对于所述卷绕方向互相倾斜交叉并编织成线带状而形成的编织绳。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织绳为将三条以上的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纤维束进行编织而形成的编织绳,其剖面为圆形状的圆绳。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线部排列成多列,各列的编线部具有多根线料部。
26.一种卷帘,所述卷帘具备:
排列在食材的卷绕方向上的棒状的多个骨部;以及
通过对夹持有所述骨部的线料部进行编织以使所述多个骨部彼此连结在一起的编线部,其中,
所述骨部由至少比硅树脂硬度高的塑料材料和/或金属材料形成;
所述编线部,由在夹持所述骨部的上面及下面的区域内的第一线料部及第二线料部构成,这些线料部在所述骨部彼此之间相互交叉编织;
所述第一线料部及第二线料部由将具有长分子链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超倍延伸,使所述分子链结构达到伸展状态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料部及第二线料部各自为将由多根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构成的纤维束相对于所述卷绕方向,互相倾斜交叉并编织成线带状而形成的编织绳,且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纤维方向在整体上大致沿着所述卷绕方向来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织绳为将三条以上的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纤维束进行编织而形成的编织绳,其剖面为圆形状的圆绳。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卷帘,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线部排列成多列,各列的编线部具有多根线料部。
CN201380030488.6A 2012-09-28 2013-03-29 卷帘 Active CN104968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5961 2012-09-28
JP2012215961 2012-09-28
PCT/JP2013/059477 WO2014050176A1 (ja) 2012-09-28 2013-03-29 巻き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8212A CN104968212A (zh) 2015-10-07
CN104968212B true CN104968212B (zh) 2016-08-31

Family

ID=50387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0488.6A Active CN104968212B (zh) 2012-09-28 2013-03-29 卷帘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25526B2 (zh)
EP (1) EP2901866B1 (zh)
JP (2) JP5718534B2 (zh)
CN (1) CN104968212B (zh)
HK (1) HK1210390A1 (zh)
WO (1) WO20140501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2708B2 (ja) * 2014-05-30 2016-05-24 培華 葉 巻き具の製造方法
JP6519739B2 (ja) * 2015-04-23 2019-05-29 ハセガワ株式会社 巻き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1894Y2 (zh) * 1971-05-31 1976-08-10
JPS51159790U (zh) * 1975-06-12 1976-12-18
JPS61271943A (ja) 1985-05-27 1986-12-02 平成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食肉用しばり紐
US4674967A (en) * 1985-08-15 1987-06-23 Oseka John A Apparatus for forming rolled food products
JPS62294063A (ja) * 1986-06-11 1987-12-21 Sato Suisan Kk 魚のロ−ル巻の製造方法
JPH0525436Y2 (zh) 1987-02-25 1993-06-28
JPH02124068A (ja) 1988-11-01 1990-05-11 Reiji Yanagimoto 海苔巻製造具
US5009905A (en) * 1990-02-28 1991-04-23 Takeo Ikeda Sushi forming method
JP2002085018A (ja) * 2000-09-19 2002-03-26 Chisso Corp 海苔簀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01662A (ja) 2002-12-24 2004-07-22 Sumino Giken Kogyo Kk 巻具
US20050016389A1 (en) * 2003-07-25 2005-01-27 Yutaka Kobayash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ushi Rolls
JP3113813U (ja) 2005-06-17 2005-09-22 弘吉 高 食品成形用具
JP2009011297A (ja) * 2007-06-29 2009-01-22 Katsuhiko Kondo 巻き簾
KR101114771B1 (ko) * 2009-09-23 2012-03-05 유영환 석쇠
JP2012065640A (ja) 2010-09-24 2012-04-05 Yukihiro Taniguchi 漬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漬物具。
JP6031897B2 (ja) * 2012-08-30 2016-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
USD728991S1 (en) * 2013-04-26 2015-05-12 Hasegawa Corporation Rolling mat for cook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10390A1 (zh) 2016-04-22
EP2901866A1 (en) 2015-08-05
US9125526B2 (en) 2015-09-08
EP2901866A4 (en) 2015-11-18
WO2014050176A1 (ja) 2014-04-03
US20150150418A1 (en) 2015-06-04
EP2901866B1 (en) 2017-07-26
JP2015144609A (ja) 2015-08-13
JP6157527B2 (ja) 2017-07-05
JP5718534B2 (ja) 2015-05-13
JPWO2014050176A1 (ja) 2016-08-22
CN104968212A (zh)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4904B (zh) 假发
CN101868159B (zh) 假发及其制造方法
US8061368B2 (en) Hair holder with elastic friction member
US20190223532A1 (en) Hair bundl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RU240469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величе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волос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US11779074B2 (en) Hair piece
CN104968212B (zh) 卷帘
JP7284964B2 (ja) 植物保持用紐及び植物保持用紐集合体
US20060025818A1 (en) Strong, flexible suture material
JP4698206B2 (ja) エクステンション取付け方法
KR102152681B1 (ko) 붙임머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998340B2 (ja) 葉脈状エクステンション
JP2013142209A (ja) かつら用毛髪の製造方法、及び、かつらの製造方法
JP2021004442A (ja) 葉脈状エクステンション
JP3021771U (ja) ルアーフィッシュング用フック
JPS6311190A (ja) ぬいぐるみ動物玩具用生地の製造法
JP2021088792A (ja) 複合革紐
JP2021127543A (ja) 擬毛植設部材、擬毛植設部材を備えたかつらベース
CN112584721A (zh) 假发
JP2504720Y2 (ja) 釣 糸
RU2408248C1 (ru) Искусственная еловая ветвь (варианты)
WO2003013296A2 (en) Hair extension kits
JPH09275842A (ja) 魚介類養殖用付着器
JPS60151352A (ja) 人工草葉
JP2000191030A (ja) 包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03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103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