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3762A -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3762A
CN104903762A CN201380068029.7A CN201380068029A CN104903762A CN 104903762 A CN104903762 A CN 104903762A CN 201380068029 A CN201380068029 A CN 201380068029A CN 104903762 A CN104903762 A CN 104903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fier
methyl
polarization plates
transparent protective
protec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80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3762B (zh
Inventor
村山俊介
中田美惠
竹田哲郎
山下智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0423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074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3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3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3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3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偏振板中,在偏振片的两面通过胶粘剂层贴合有第1和第2透明保护膜,所述胶粘剂层通过对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形成,其中,至少第1透明保护膜含有增塑剂和纤维素酯而成,并且为所述增塑剂偏在于一面的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所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中偏在有增塑剂的面侧通过所述胶粘剂层进行贴合。该偏振板即使在使用纤维素酯膜作为透明保护膜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光学特性和粘接力。

Description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偏振片的两面通过由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形成的胶粘剂而设置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板。该偏振板能够以其单独、或层叠其而成的光学膜的形式来形成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显示装置、CRT、PDP等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利用液晶的开关而使偏振状态可视化,根据其显示原理,使用在偏振片的两面通过胶粘剂层贴合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板。作为偏振片,由于要具有高透射率、高偏振度,因此最广泛使用的是例如使碘吸附于聚乙烯醇、并进行拉伸而得的结构的碘系偏振片。作为透明保护膜,使用透湿度高的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酯膜。
上述纤维素酯膜的透湿度高,因此使用其作为透明保护膜来制造偏振板时,多使用聚乙烯醇系胶粘剂等水系胶粘剂。但是,使用水系胶粘剂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将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膜贴合后,需要干燥工序。具有这样的干燥工序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与偏振片的粘接性,若不预先也相对地提高偏振片的水分率,则无法得到粘接性良好的偏振板。但是,这样得到的偏振板存在无法得到充分的光学特性(偏振特性等)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偏振板的制造中使用的胶粘剂,提出了不含有水、有机溶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专利文献1)。但是,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与水系胶粘剂相比,与纤维素酯膜的粘接力不充分。
另外,应用有上述偏振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被用于各种环境。因此,期望上述偏振板具有高温环境下的耐热性、高湿环境下的耐湿性等耐久性。近年来,特别是在手机等便携用途等中,期望满足耐久性。但是,作为透明保护膜,通常所使用的纤维素酯膜的相位差在高湿环境下发生较大变化,存在在面板上产生显示不均的问题。对于该问题,专利文献2中,作为偏振片的两面的透明保护膜,提出了分别使用含有纤维素酯膜和透湿度低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透明保护膜。专利文献2中记载,能够将上述显示不均抑制得较小。另外,专利文献3中也提出了使用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偏振板的透明保护膜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675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512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453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板,所述偏振板在偏振片的两面通过胶粘剂层设置有透明保护膜,即使在使用纤维素酯膜作为透明保护膜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光学特性和粘接力。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上述偏振板的光学膜,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了该偏振板、光学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所示的偏振板可以实现所述目的,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在偏振片的两面通过胶粘剂层贴合有第1和第2透明保护膜,所述胶粘剂层通过对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形成,其中,
至少第1透明保护膜含有增塑剂和纤维素酯而成,并且为所述增塑剂偏在于一面的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
所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中偏在有增塑剂的面侧通过所述胶粘剂层进行贴合。
上述偏振板中,优选,所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的厚度为1μm以上,并且,所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中,从偏在有增塑剂的面侧直至厚度5nm的范围内的增塑剂的比例(a)大于从未偏在有增塑剂的面侧直至厚度5nm的范围内的增塑剂的比例(b)。
上述偏振板中,作为上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所含有的增塑剂,可以使用磷系增塑剂。优选,基于磷系增塑剂中的磷原子,磷系增塑剂的所述比例(a)为0.5~3原子%。
上述偏振板中,作为上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可以使用满足nx>ny>nz的关系的相位差板(其中,将面内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设为X轴,将与X轴垂直的方向设为Y轴,将厚度方向设为Z轴,将各轴向的折射率设为nx、ny、nz)。
上述偏振板中,作为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可以使用透湿度为120g/m2/24h以下的透明保护膜。另外,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适合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或聚酯系树脂的膜。
上述偏振板中,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适合为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自由基固化型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层叠有至少1片上述偏振板。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了上述偏振板和/或上述光学膜。该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中,偏振板的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膜通过胶粘剂层牢固地粘接,胶粘剂层的耐久性和耐水性优异。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关于偏振板,使用纤维素酯膜作为偏振片的至少一面的第1透明保护膜。该纤维素酯膜为在一面偏在有增塑剂的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且通过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将该增塑剂偏在面侧贴合于偏振片。可见,本发明的偏振板中组合有作为透明保护膜的纤维素酯膜和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但由于纤维素酯膜为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因此通过在膜中偏在的增塑剂的作用,能够影响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特别是紫外线固化型胶粘剂)的渗透力,从而满足粘接力。
另外,本发明的偏振板中,使用低透湿度的透明保护膜作为第2透明保护膜,因此即使使用纤维素酯膜作为第1透明保护膜,也能够满足高温环境下的耐热性、高湿环境下的耐湿性等耐久性。另外,第1透明保护膜兼作相位差板时,能够抑制相位差变化,在将偏振板应用于液晶面板时,也能够将显示不均抑制得较小。
另外,本发明的偏振板中,在胶粘剂层的形成中使用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关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胶粘剂本身不含水分,从而能够提供不破坏偏振片中的PVA‐碘络合物、光学特性(偏振特性)、耐久性优异的偏振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偏振板中,在偏振片的两面通过胶粘剂层贴合有第1和第2透明保护膜,所述胶粘剂层通过对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形成。
<偏振片>
偏振片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各种偏振片。作为偏振片,例如可举出:使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材料吸附于聚乙烯醇系膜、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并进行单轴拉伸而成的膜;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膜等。其中,优选为包含聚乙烯醇系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的偏振片。这些偏振片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一般为80μm左右以下。偏振片的厚度通常优选为15~35μm。
例如可以通过将聚乙烯醇浸渍于碘的水溶液进行染色、并将其拉伸至原长的3~7倍,由此来制作用碘将聚乙烯醇系膜染色并进行单轴拉伸而成的偏振片。根据需要,也可以浸渍于硼酸、碘化钾等的水溶液。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在染色前将聚乙烯醇系膜浸渍于水中进行水洗。通过将聚乙烯醇系膜水洗而能够清洗聚乙烯醇系膜表面的污物、抗粘连剂,并且通过使聚乙烯醇系膜溶胀,还具有防止染色不均等不均一的效果。拉伸可以在用碘染色后进行,也可以边染色边进行拉伸,另外,也可以在拉伸后用碘进行染色。也可以在硼酸、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或水浴中进行拉伸。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偏振片的水分率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整。例如可举出:通过调整偏振片的制造工序中干燥工序的条件来进行控制的方法。
另外,作为偏振片,可以使用厚度为10μm以下的薄型的偏振片。从薄型化的观点出发,该厚度优选为1~7μm。这样的薄型的偏振片,其厚度不均少、观察性优良并且尺寸变化少,因此耐久性优良,此外从偏振板的厚度也可实现薄型化的观点出发,上述薄型的偏振片是优选的。
作为薄型的偏振片,代表性地可以举出日本特开昭51-0696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338329号公报、WO2010/100917号小册子、PCT/JP2010/001460的说明书、或日本特愿2010-269002号说明书、日本特愿2010-263692号说明书中记载的薄型偏振膜。可以通过包括将聚乙烯醇系树脂(以下也称为PVA系树脂)层和拉伸用树脂基材在层叠体的状态下拉伸的工序、和进行染色的工序的制法,来得到这些薄型偏振膜。若为该制法,则即使PVA系树脂层薄,也因其被拉伸用树脂基材支承从而能够不存在拉伸所致的断裂等问题地进行拉伸。
<第1透明保护膜>
本发明的第1透明保护膜含有纤维素酯作为主原料。纤维素酯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材料。优选,纤维素酯为纤维素的碳原子数6以下的低级脂肪酸酯。作为具体例,可举出: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素丙酸酯、纤维素丁酸酯等纤维素的羟基由相同的低级脂肪酸酯化后的纤维素酯;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等纤维素的羟基由不同的低级脂肪酸酯化后的纤维素酯,特别优选纤维素的羟基由乙酰基和/或丙酰基置换后的纤维素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并用2种以上。
上述纤维素酯含有乙酰基作为低级脂肪酸的置换基团时,其乙酰基置换度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0.5~3,特别优选1~3。上述纤维素酯含有丙酰基作为低级脂肪酸的置换基团时,其丙酰基置换度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0.5~3,特别优选1~3。另外,上述纤维素酯为纤维素的一部分羟基被乙酰基置换、另一部分被丙酰基置换的混合脂肪酸酯时,乙酰基置换度与丙酰基置换度的合计优选为1~3,进一步优选2~3。此时,乙酰基置换度优选为0.5~2.5,丙酰基置换度优选为0.3~1.5。
需要说明的是,乙酰基置换度(或丙酰基置换度)是指,位于纤维素骨架中的2、3、6位碳上的羟基被乙酰基(或丙酰基)置换的数目。乙酰基(或丙酰基)可以偏在于纤维素骨架中的2、3、6位碳中的任一个上,另外,也可以平均地存在。上述乙酰基置换度可以根据ASTM-D817-91(纤维素乙酸酯等的试验法)求出。另外,上述丙酰基置换度可以根据ASTM-D817-96(纤维素乙酸酯等的试验法)求出。
关于上述纤维素酯,由基于四氢呋喃溶剂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法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30,000~500,000,进一步优选50,000~400,000,最优选80,000~300,000。若重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得到机械强度优异、溶解性、成形性、流延的操作性良好的纤维素酯。
另外,上述纤维素酯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5~5.5,进一步优选2~5。
除纤维素酯外,第1透明保护膜还含有增塑剂。作为增塑剂,可使用例如,含有磷原子的磷系增塑剂。作为磷系增塑剂,可举出例如,磷酸酯。作为磷酸酯,可举出三苯基磷酸酯、二(2,6-二甲苯基)间苯二酚双磷酸酯、磷酸三甲苯酯、三(二甲苯基)磷酸酯等。另外,作为增塑剂,可举出例如:由羧酸化合物和醇化合物得到的酯系增塑剂;由多元羧酸和一元醇得到的多元羧酸多元酯等。
本发明的第1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可以适当确定,但一般从强度、操作性等作业性、薄层性等方面出发,为1~500μm左右。特别地,优选1~300μm,更优选5~200μm。
上述增塑剂偏在于第1透明保护膜的一面侧。增塑剂在第1透明保护膜中的偏在是指,增塑剂没有在膜的厚度方向上均匀地分散,而是偏置存在于一面的状态。关于上述增塑剂的偏在,例如,可以通过显示出从膜的一面(偏在有增塑剂的面)侧直至厚度5nm的范围内的增塑剂的比例(a)大于从膜的另一面(未偏在有增塑剂的面)侧直至厚度5nm的范围内的增塑剂的比例(b)的值来确认。即,通过确认在上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的两面(最外表面)中存在增塑剂的比例的差异,由此能够确认增塑剂的偏在。上述非偏在侧的增塑剂的比例(b)越小越优选,特别优选不存在增塑剂。
上述增塑剂为磷系增塑剂时,基于磷系增塑剂中的磷原子,磷系增塑剂的上述比例(a),即,偏在侧的磷系增塑剂的比例(a)优选为0.5~3原子%。另一方面,虽然非偏在侧的增塑剂的比例(b)为小于上述比例(a)的值即可,但如上所述,非偏在侧的增塑剂的比例(b)越小越优选,特别优选为0原子%。上述磷系增塑剂的比例(a)、(b)可以通过使用ESCA来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透明保护膜中,除增塑剂外,还可以含有1种以上的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其他的添加剂,可举出例如,受阻酚系、磷系、硫系等的抗氧化剂;耐光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热稳定剂等稳定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增强强材;水杨酸苯基酯,(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羟基二苯甲酮等紫外线吸收剂;近红外线吸收剂;三(二溴丙基)磷酸酯,三烯丙基磷酸酯,氧化锑等阻燃剂;阴离子系、阳离子系、非离子系的表面活性剂等防静电剂;无机颜料、有机颜料、染料等着色剂;有机填料、无机填料;树脂改性剂;有机填充剂、无机填充剂;润滑剂;防静电剂;阻燃剂;等。
本发明的第1透明保护膜中的上述任意添加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0~5重量%,更优选0~2重量%,进一步优选0~0.5重量%。
本发明的第一透明保护膜(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例如可以通过实施例参照的方法来制造。
本发明的第1透明保护膜可以作为相位差板使用。通过改变纤维素酯的低级脂肪酸的置换基团的种类、低级脂肪酸的置换度,可以控制所得到的相位差板的相位差值。另外,为了控制相位差,也可以含有相位差提高剂、相位差控制剂。
作为上述相位差板使用的第1透明保护膜,例如,可以使用满足nx>ny>nz关系的透明保护膜。该相位差板的面内相位差通常被控制在40~300nm的范围,厚度方向相位差通常被控制在80~320nm的范围。另外,面内相位差优选40~100nm,厚度方向相位差优选100~320nm,Nz系数优选满足1.8~4.5。Nz系数代表性地为3.5~4.5左右。通过该相位差板,可以改善斜视方向的视野角特性。特别适合应用于IPS模式、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关于作为上述相位差板使用的透明保护膜,例如,可以使用满足nx>ny>nz的折射率关系的二轴性相位差板。这些相位差的控制可以通过将包含纤维素酯的高分子膜沿纵方向或横方向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而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相位差板可以为例如以基于各种波长板、液晶层的复折射而着色、补偿视角等为目的的相位差板、等具有与使用目的对应的适宜的相位差的相位差板,也可以为通过层叠2种以上的相位差板来控制相位差等光学特性的相位差板。
<第2透明保护膜>
本发明的第2透明保护膜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一直以来被用于偏振板的各种透明保护膜。作为构成第2透明保护膜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阻水性、各向同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作为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三乙酰基纤维素等纤维素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具有环系或降冰片烯结构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和它们的混合物。对于第2透明保护膜而言,也可以含有与第1透明保护膜同样的添加剂。
本发明的第2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可以适当确定,但一般从强度、操作性等作业性、薄层性等观点出发,为1~500μm左右。特别优选1~300μm,更优选5~200μm。
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第2透明保护膜优选使用透湿度为120g/m2/24h以下的低透湿度的透明保护膜。上述透湿度优选为200g/m2/24h以下,更优选为100g/m2/24h以下。透湿度由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求出。
作为满足上述低透湿度的透明保护膜的形成材料,例如,在上述树脂中,优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或聚酯系树脂。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Tg(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15℃以上、更优选为1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5℃以上、特别优选为130℃以上。由于Tg为115℃以上,故能够得到耐久性优良的偏振板。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Tg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从成形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170℃以下。由(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得到面内相位差(Re)、厚度方向相位差(Rth)基本为零的膜。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具有脂环族烃基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可优选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可更优选举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成分(50~100重量%、优选为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的“Acrypet VH”、“Acrypet VRL20A”、日本特开2004-70296号公报中记载的分子内具有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通过分子内交联或分子内环化反应而得的高Tg(甲基)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也可使用具有内酯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这是因为其具有高耐热性、高透明性、且通过双轴拉伸而具有高机械强度。
作为具有内酯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举出在日本特开2000-23001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5181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203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545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146084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具有内酯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环状聚烯烃树脂的具体例,优选为降冰片烯系树脂。环状烯烃系树脂是将环状烯烃作为聚合单元聚合而得的树脂的总称,例如可举出日本特开平1-2405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48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2213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树脂。作为具体例,可举出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等α-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地有无规共聚物)、及将它们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进行改性而得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作为环状烯烃的具体例,可举出降冰片烯系单体。
作为环状聚烯烃树脂,市售有各种产品。作为具体例,可举出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ZEONEX”、“ZEONOR”、JSR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ARTON”、TICONA公司制的商品名“TOPAS”、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APEL”。
上述第2透明保护膜也可以作为相位差板使用。
可以将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粘层、扩散层或防眩层等功能层设置于上述第1、第2透明保护膜的未粘接偏振片的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硬涂层、防反射层、防粘层、扩散层、防眩层等功能层除可以设置于第2透明保护膜本身外,也可以以与透明保护膜不同的个体的形式进行设置。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
对于本发明的偏振板而言,偏振片与第1和第2透明保护膜的粘接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形成的胶粘剂层(固化物层)与水系胶粘剂层相比,耐久性更高,从光学特性的方面出发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为通过电子射线、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的胶粘剂,例如,能够以电子射线固化型、紫外线固化型的方式使用。作为本发明中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紫外线固化型胶粘剂能够利用通用设备容易地进行实验,从该方面出发是优选的。另一方面,电子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不使用光引发剂,因此即使是不通过光的材料(金属膜、高浓度的颜料)也能够利用,具有提高密合性的特征,但与紫外线固化型胶粘剂相比,具有设备上的制约。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例如可以使用光自由基固化型胶粘剂。使用光自由基固化型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时,该胶粘剂含有(A)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B)光聚合引发剂。
《(A)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A)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只要为具有含有至少1个以上的碳-碳双键的乙烯基、(甲基)丙烯酰基等的化合物,则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本发明中,(A)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中,优选下述通式(1)所示的N-取代酰胺系单体:
CH2=C(R1)-CONH2-m-(X-O-R2)m   (1)
(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表示-CH2-基或-CH2CH2-基,R2表示-(CH2)n-H基(其中,n表示0、1或2),m表示1或2)。
作为上述通式(1)所示的N-取代酰胺系单体的具体例,可举出例如,N-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这些N-取代酰胺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上述通式(1)所示的N-取代酰胺系单体,可以适当地使用市售品。具体地可举出例如,N-羟基乙基丙烯酰胺(商品名“HEAA”,兴人公司制),N-甲氧基甲基丙烯酰胺(商品名“NMMA”,MRC Unitech公司制),N-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商品名“NBMA”,MRC Unitech公司制),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商品名“ワスマー2MA”,笠野兴产公司制)等。
作为上述通式(1)所示的N-取代酰胺系单体,N-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是合适的。N-取代酰胺系单体对于低水分率偏振片、使用透湿度低的材料而成的透明保护膜显示出良好的粘接性,上述例示的单体中,N-羟基乙基丙烯酰胺尤其显示出良好的粘接性。
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中,作为(A)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也可以含有上述通式(1)所示以外的N-取代酰胺系单体、各种具有芳香环和羟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各种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等。其中,考虑胶粘剂层的粘接性和耐水性时,上述通式(1)所示的N-取代酰胺系单体相对于(A)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计量的比例优选为30~95重量%,更优选为35~90重量%。
作为上述通式(1)所示以外的N-取代酰胺系单体,可举出例如,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N-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己基(甲基)丙烯酰胺、氨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巯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巯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丙烯酰基吗啉、N-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丙烯酰基四氢吡咯等。其中,优选N-丙烯酰基吗啉,优选与作为上述通式(1)所示以外的N-取代酰胺系单体的N-羟基乙基丙烯酰胺组合使用。
具有芳香环和羟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使用具有芳香环和羟基的各种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羟基可以以芳香环的取代基的形式存在,但本发明中,优选以将芳香环与(甲基)丙烯酸酯键合的有机基团(与烃基、特别是亚烷基键合的基团)的形式存在。
作为所述具有芳香环和羟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例如具有芳香环的单官能环氧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的反应物。作为具有芳香环的单官能环氧化合物,可举出例如苯基缩水甘油基醚、叔丁基苯基缩水甘油基醚、苯基聚乙二醇缩水甘油基醚等。作为具有芳香环和羟基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可举出例如2-羟基-3-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叔丁基苯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苯基聚乙二醇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作为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与聚氨酯二醇、聚酯二醇、聚醚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聚烷撑二醇等二醇化合物的单末端羟基的反应物等。
作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等碳原子数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4-羟甲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羟基的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的含有酸酐基的单体;丙烯酸的己内酯加成物;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甲基)丙烯酰氧基萘磺酸等含有磺酸基的单体;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等含有磷酸基的单体等。另外,可举出:(甲基)丙烯酰胺;马来酰胺、N-环己基马来酰胺、N-苯基马来酰胺等;(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3-(3-吡啶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氨基烷基酯系单体;N-(甲基)丙烯酰氧基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6-氧基六亚甲基琥珀酰亚胺、N-(甲基)丙烯酰基-8-氧基八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等琥珀酰亚胺系单体等含有氮单体。
关于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作为(A)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进一步含有具有2个以上的碳-碳双键的单体、特别优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时,胶粘剂层的耐水性提高,因此优选。考虑胶粘剂层的耐水性时,具有2个以上的碳-碳双键的单体更优选呈疏水性。作为疏水性的具有2个以上的碳-碳双键的单体、特别是疏水性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可举出例如: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2-乙烯氧基乙氧基)乙基、双酚A-EO加合物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酸新戊二醇(甲基)丙烯酸加成物、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1,1-双((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乙基异氰酸酯、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与1,6-二异氰酸酯己烷的聚合物、9,9-双[4-(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芴等。
具有2个以上的碳-碳双键的单体相对于(A)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计量的比例优选为5~70重量%,更优选为10~65重量%。该比例小于5重量%时,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耐水性,另一方面,超过50重量%时,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粘接性。
(B)光聚合引发剂
(B)光聚合引发剂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产生自由基。作为(B)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除氢型光聚合引发剂和开裂型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任一种,也可以多种组合使用。
(B)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的合计量,优选为0.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05~5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1~3重量份。
另外,以电子射线固化型使用本发明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时,上述胶粘剂中,上述(B)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任意使用。另外,也可以添加羰基化合物等代表的利用电子射线提高固化速度、灵敏度的敏化剂。
另外,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配合各种添加剂作为其他任意成分。作为所述添加剂,可举出:各种聚合物或者低聚物;阻聚剂;聚合引发助剂;流平剂;浸润性改良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联剂;无机填充剂;颜料;染料等。其中,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中,上述添加剂的含量,相对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总量,优选为0.005~20重量份,更优选为0.01~1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1~5重量份。
<偏振板>
通过在偏振片的用于形成胶粘剂层的面和/或第1、第2透明保护膜的用于形成胶粘剂层的面涂敷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后,将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膜贴合,然后,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固化来形成胶粘剂层,由此能够制造出本发明的偏振板。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利用胶粘剂层将偏在有增塑剂的膜面的偏在侧贴合于偏振片。
偏振片、第1、第2透明保护膜在涂敷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前可以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作为具体的处理,可举出利用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皂化处理来进行的处理等。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的涂敷方式可以根据组合物的粘度、目标厚度来适当选择。作为涂敷方式的例子,可举出例如反转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直接、反转、补偿)、反向棒涂机(バーリバースコーター)、辊涂机、模头涂布机、棒涂机、棒式涂布机(ロッドコーター)等。另外,涂敷可以适当使用浸渍方式等方式。
另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的涂敷优选以使胶粘剂层的厚度达到0.01~7μm的方式来进行。胶粘剂层的厚度更优选为0.01~5μm、进一步优选为0.01~2μm、最优选为0.01~1μm。从粘接力自身得到凝集力、得到粘接强度的观点出发,胶粘剂层的厚度优选设定为0.01μm以上。另一方面,从偏振板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胶粘剂层的厚度优选为7μm以下。
通过如上所述涂敷后的胶粘剂,将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膜贴合。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膜的贴合可以通过辊式层压机等进行。
将偏振片与第1、第2透明保护膜贴合后,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电子射线、紫外线等),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固化而形成胶粘剂层。活性能量射线(电子射线、紫外线等)的照射方向可以从任意适当的方向进行照射。优选从透明保护膜侧进行照射。若从偏振片侧进行照射,则有可能使偏振片由于活性能量射线(电子射线、紫外线等)而劣化。
以连续生产线制造本发明所涉及的偏振板时,生产线速度虽然取决于胶粘剂的固化时间,但优选为1~500m/min、更优选为5~300m/min、进一步优选为10~100m/min。生产线速度过小时,缺乏生产率,或对透明保护膜造成的损伤过大,无法制作出能够耐受耐久性试验等的偏振板。生产线速度过大时,有时胶粘剂的固化变得不充分,无法得到目标粘接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偏振板中,偏振片与第1、第2透明保护膜通过由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的固化物层形成的胶粘剂层进行贴合,但在第1、第2透明保护膜与胶粘剂层之间可以设置易粘接层。易粘接层例如可以由具有聚酯骨架、聚醚骨架、聚碳酸酯骨架、聚氨酯骨架、硅酮系、聚酰胺骨架、聚酰亚胺骨架、聚乙烯醇骨架等的各种树脂来形成。这些聚合物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易粘接层的形成中也可以添加其他添加剂。具体而言,可以进一步使用增粘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耐热稳定剂等稳定剂等。
易粘接层通常可以预先设置于第1、第2透明保护膜,并通过胶粘剂层使该透明保护膜的易粘接层侧与偏振片贴合。易粘接层的形成可以通过公知的技术将易粘接层的形成材料涂敷到透明保护膜上并进行干燥来进行。考虑到干燥后的厚度、涂敷的顺利性等,易粘接层的形成材料通常以稀释到适当的浓度的溶液的形式进行调整。易粘接层的干燥后的厚度优选为0.01~5μm、进一步优选为0.02~2μm、进一步优选为0.05~1μm。需要说明的是,易粘接层可以设置多层,但此时易粘接层的总厚度优选为上述范围。
本发明的偏振板在实际使用时可以以与其它光学层层叠而成的光学膜的形式使用。该光学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1层或2层以上的反射板、半透射板、相位差板(包括1/2、1/4等波长板)、视角补偿膜等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等时使用的光学层。特别优选在本发明的偏振板上进一步层叠反射板或半透射反射板而成的反射型偏振板或半透射型偏振板、在偏振板上进一步层叠相位差板而成的椭圆偏振板或圆偏振板、在偏振板上进一步层叠视角补偿膜而成的广视角偏振板、或者在偏振板上进一步层叠增亮膜而成的偏振板。
在偏振板上层叠有上述光学层的光学膜可以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过程中依次分别层叠的方式来形成,但预先层叠而形成光学膜的方法具有品质的稳定性、组装作业等优异且可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等制造工序的优点。层叠时可以使用粘合层等适当的粘接手段。在将上述偏振板、其他光学膜粘接时,它们的光轴可以根据目标相位差特性等来形成适当的配置角度。
在前述偏振板、至少层叠有1层偏振板的光学膜上,可以设置用于与液晶单元等其他部件粘接的粘合层。用于形成粘合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宜选择使用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系、橡胶系等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可以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这样的光学透明性优异、表现出适度的润湿性和凝聚性和粘接性的粘合特性、且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粘合剂。
粘合层也可以以不同组成或种类等物质的重叠层的形式设置于偏振板、光学膜的一面或两面。另外,在设置于两面时,也可以设为偏振板、光学膜的正反为不同组成、种类、厚度等的粘合层。粘合层的厚度可以根据使用目的、粘接力等来适宜确定,通常为1~500μm,优选为1~200μm,特别优选为1~100μm。
对于粘合层的露出面,在直至供与实际应用之前,处于防止其污染等为目的而暂时粘贴隔片来进行覆盖。由此,可以防止常规的操作状态下与粘合层接触的情形。作为隔片,除上述厚度条件以外,可以使用例如将塑料膜、橡胶片、纸、布、无纺布、网、发泡片、金属箔、它们的层压体等适宜的薄片体根据需要用硅酮系、长链烷基系、氟系、硫化钼等适宜的剥离剂进行涂布处理而成的隔片等、按照以往来说适宜的隔片。
本发明的偏振板或光学膜可以优选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各种装置的形成等。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可以按照以往方法进行。即,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可通过适当地组装液晶单元和偏振板或光学膜、以及视需要而定的照明系统等构成部件并装入驱动电路等来形成,在本发明中,除了使用本发明的偏振板或光学膜这一点以外,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现有方法来形成。对于液晶单元来说,例如可以使用TN型、STN型、π型等任意类型的液晶单元。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本发明的偏振板优选将第1透明保护膜的一侧配置于液晶单元侧。
可以形成在液晶单元的一侧或两侧配置有偏振板或光学膜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照明系统中使用了背光灯或反射板的装置等适宜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该情况下,本发明的偏振板或光学膜可以设置在液晶单元的一侧或两侧。在两侧设置偏振板或光学膜的情况下,它们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进一步,在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时,可以在适当位置配置1层或2层以上例如扩散板、防眩层、防反射膜、保护板、棱镜阵列、透镜阵列片、光扩散片、背光灯等适当的部件。
实施例
以下,记载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偏振片的制作>
将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摩尔%的厚度75μm的聚乙烯醇膜在30℃的温水中浸渍60秒使之溶胀。接着,浸渍于碘/碘化钾(重量比=0.5/8)的浓度0.3%的水溶液,边拉伸直至3.5倍边将膜染色。然后,在65℃的硼酸酯水溶液中,以总拉伸倍率达到6倍的方式进行拉伸。拉伸后用40℃的烘箱干燥3分钟,得到PVA系偏振片(厚度23μm)。
<第1透明保护膜>
参考例1
得到厚度80μm的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该膜的偏在侧的基于磷原子的磷系增塑剂的比例(a)为0.5原子%;该膜的偏在侧的相反侧的基于磷原子的磷系增塑剂的比例(b)为0原子%。
上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通过下述方法制造。
纤维素三乙酸酯100重量份(乙酰基置换度2.88,数均分子量15万),
三苯基磷酸酯10重量份(磷系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乙酯乙基乙醇酸酯2重量份
チヌビン326(汽巴精化公司制)1重量份
AEROSIL 200V(日本Aerosil公司制)0.1重量份
针状TiO2(石原产业公司制,商品名FTL-100)5重量份
二氯甲烷(沸点:40.2℃)660重量份
乙醇40重量份
将上述材料依次导入掺混溶解釜1,将釜内温度从20℃升温至80℃后,在将温度保持为80℃的情况下进行3小时搅拌,将纤维素三乙酸酯完全溶解。然后,停止搅拌,将液温下降到55℃后,马上经由连接的配管通过送液泵输送到过滤器,将掺混物在作为其主要溶剂的二氯甲烷的1个大气压下的沸点(40.2℃)+5℃以上的温度(55℃)实施过滤。
此时,使用纤维素过滤器,并将过滤时掺混物的流量调节为60kg/(hr·m2)地进行过滤。
将如上所述地过滤得到的掺混物通入通过循环温水而保温为30℃的流延模,流延到不锈钢钢制环形带形成的支撑体上。流延时掺混物粘度为50泊。
然后,在支撑体上进行干燥直至网中的残留溶剂量达到100重量%后,利用剥离辊将网从支撑体剥离。
然后,将网导入拉幅机,将网两端用夹子夹住,沿宽度方向拉伸至1.1倍。然后,在具备配置为千鸟状的搬送辊的干燥装置中,用100℃的干燥风使网干燥,利用卷绕机卷绕纤维素三乙酸酯膜,最终制成厚度80μm的纤维素三乙酸酯膜。
参考例2
得到厚度80μm的增塑剂偏在的纤维素酯膜。该膜的偏在侧的基于磷原子的磷系增塑剂的比例(a)为3原子%;该膜的偏在侧的相反侧的基于磷原子的磷系增塑剂的比例(b)为0原子%。参考例1中将三苯基磷酸酯的配合比例变更为60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参考例1同样地进行该膜的制备。
增塑剂的比例的测定
上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中增塑剂的比例(a:原子%)、(b:原子%)的测定,基于增塑剂中的磷原子,利用ESCA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比例(a)的测定是对从偏在有增塑剂的面侧直至厚度5nm的范围(偏在侧)进行的,上述比例(b)的测定是对从与上述偏在侧相反一侧的面侧直至厚度5nm的范围(非偏在侧)进行的。
<第2透明保护膜>
·厚度60μm,透湿度30g/m2/24h的丙烯酸系树脂膜。
·厚度60μm,透湿度30g/m2/24h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三菱化学制:T602E50)
·厚度50μm,透湿度9g/m2/24h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ZEONOR膜,日本ZEON公司制:ZB12-52125)。
透明保护膜的透湿度
透湿度的测定按照JIS Z0208的透湿度试验(杯法)进行。将切割为直径60mm的样品设置于放有约15g的氯化钙的透湿杯中,并放入温度40℃、湿度90%R.H.的恒温机,测定放置24小时前后的氯化钙的重量增加,由此求出透湿度(g/m2/24h)。
<活性能量射线>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使用紫外线(封入镓的金属卤化物灯),照射装置:Fusion UV Systems,Inc公司制造Light HAMMER10,灯泡:V灯泡,峰照度:1600mW/cm2、累积照射量1000/mJ/cm2(波长380~440nm)。需要说明的是,紫外线的照度使用Solatell公司制造的Sola-Check系统来测定。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的制备>
将38.3份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A)的N-羟乙基丙烯酰胺(兴人公司制)、19.1份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B)的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商品名:Aronix M-220,东亚合成公司制)、38.3份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C)的丙烯酰吗啉(兴人公司制)、和1.4份光聚合引发剂(商品名:KAYACURE DETX-S,二乙基噻吨酮,日本化药公司制)混合,在50℃下搅拌1小时得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
<水系胶粘剂的制备>
相对于含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平均聚合度:1200,皂化度:98.5摩尔%,乙酰乙酰基化度:5摩尔%)100份,将羟甲基密胺50份在30℃的温度条件下溶解于纯水,制备将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3.7%的水溶液。相对于上述水溶液100份,加入氧化铝胶体水溶液(平均粒径15nm,固体成分浓度10%,正电荷)18份,制备胶粘剂水溶液。
实施例1
<偏振板的制作>
使用上述丙烯酸系树脂膜作为第2透明保护膜。在丙烯酸系树脂膜上形成厚度0.5μm的氨基甲酸酯系易胶粘剂层后,使用MCD涂布机(富士机械公司制)(单元形状:蜂窝,凹版辊线数:1000根/英寸,旋转速度140%/对线速)将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以胶粘剂层的厚度达到0.5μm的方式涂敷于该易胶粘剂层。然后,通过上述胶粘剂,用辊机将上述第1透明保护膜(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和第2透明保护膜(丙烯酸系树脂膜)贴合于上述偏振片的两面。第1透明保护膜使偏在有增塑剂的面进行贴合。然后,从贴合后的第1和第2透明保护膜的两侧,使用IR加热器加温至50℃,对两面照射上述紫外线,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固化。另外,在70℃热风干燥3分钟,得到在偏振片的两面具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板。贴合线速度为25m/min。
实施例2~4和比较例1~4
在实施例1中,将第1、第2透明保护膜的种类、第1透明保护膜的贴合侧、胶粘剂的种类如表1所示进行变更,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偏振板。需要说明的是,在第2透明保护膜使用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的情况下,在丙烯酸系树脂膜中实施电晕处理来代替形成易胶粘剂层。
[评价]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偏振板进行下述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偏振度的测定)
偏振板的单体透射率T、平行透射率Tp、正交透射率Tc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的V7100)进行测定。它们的透射率是,通过JISZ8701的2度视野(C光源)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对光谱响应度修正后的Y值。使用上述的透射率通过下式求出偏振度P。
偏振度P(%)={(Tp-Tc)/(Tp+Tc)}1/2×100
表1中示出单体透射率为42.8%时的偏振度。
(粘接力)
将所得到的偏振板裁切为15mm×150mm的尺寸得到样品。将样品利用两面粘接带(日东电工(株)制,No.500)粘贴到玻璃板上。对于样品(偏振板),预先在透明保护膜与偏振片之间设置刻痕,将该刻痕固定于变角度剥离试验机(アサヒセイコウ公司制),测定剥离强度(N/15mm)。测定条件为:常温(23℃),剥离角:90度,剥离速度:3000mm/min。将所得到的测定数据中50mm~100mm间的数据平均化而得的值示于表1。
【表1】

Claims (10)

1.一种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在偏振片的两面通过胶粘剂层贴合有第1和第2透明保护膜,所述胶粘剂层通过对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形成,其中,
至少第1透明保护膜含有增塑剂和纤维素酯而成,并且为所述增塑剂偏在于一面的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
所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中偏在有增塑剂的面侧通过所述胶粘剂层进行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的厚度为1μm以上,并且,
所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中,从偏在有增塑剂的面侧直至厚度5nm的范围内的增塑剂的比例(a)大于从未偏在有增塑剂的面侧直至厚度5nm的范围内的增塑剂的比例(b)。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所含有的增塑剂包括磷系增塑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
基于磷系增塑剂中的磷原子,磷系增塑剂的所述比例(a)为0.5~3原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塑剂偏在纤维素酯膜为满足nx>ny>nz的关系的相位差板,
其中,将面内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设为X轴,将与X轴垂直的方向设为Y轴,将厚度方向设为Z轴,将各轴向的折射率设为nx、ny、nz。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明保护膜的透湿度为120g/m2/24h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明保护膜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或聚酯系树脂。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为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自由基固化型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
9.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
层叠有至少1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
10.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膜。
CN201380068029.7A 2012-12-27 2013-12-09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4903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42323.5A CN108107499B (zh) 2012-12-27 2013-12-09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5424 2012-12-27
JP2012285424A JP6245803B2 (ja) 2012-12-27 2012-12-27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CT/JP2013/082989 WO2014103684A1 (ja) 2012-12-27 2013-12-09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42323.5A Division CN108107499B (zh) 2012-12-27 2013-12-09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3762A true CN104903762A (zh) 2015-09-09
CN104903762B CN104903762B (zh) 2018-02-09

Family

ID=510207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8029.7A Active CN104903762B (zh) 2012-12-27 2013-12-09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01810042323.5A Active CN108107499B (zh) 2012-12-27 2013-12-09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42323.5A Active CN108107499B (zh) 2012-12-27 2013-12-09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45803B2 (zh)
KR (1) KR102153295B1 (zh)
CN (2) CN104903762B (zh)
TW (1) TWI528058B (zh)
WO (1) WO20141036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1240A (zh) * 2016-09-20 2019-05-2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41618B2 (en) 2015-07-15 2018-11-27 Hyundai Motor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of cooling high voltage battery
WO2019022022A1 (ja) * 2017-07-25 2019-01-31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積層体
KR102021790B1 (ko) * 2017-09-04 2019-09-19 효성화학 주식회사 저투습 편광판
KR102020478B1 (ko) * 2017-09-04 2019-09-11 효성화학 주식회사 편광판
JP2018028696A (ja) * 2017-11-14 2018-02-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778A (zh) * 2004-03-26 2005-09-28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05352011A (ja) * 2004-06-09 2005-12-2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687403A (zh) * 2007-06-26 2010-03-3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透明硬涂膜,使用其的防反射薄膜,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JP2010286754A (ja) * 2009-06-15 2010-12-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光学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8321B1 (ko) * 2007-11-29 2015-03-03 코니카 미놀타 어드밴스드 레이어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셀룰로오스에스테르 필름, 셀룰로오스에스테르 필름의 제막 방법,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231181B2 (ja) 2007-11-30 2013-07-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58016B2 (ja) 2007-12-11 2013-08-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948794B2 (ja) * 2011-11-04 2016-07-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円偏光板が用いられ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KR101518496B1 (ko) * 2011-11-10 2015-05-11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154099B2 (ja) * 2012-02-03 2017-06-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13161582A1 (ja) * 2012-04-27 2013-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778A (zh) * 2004-03-26 2005-09-28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偏光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05352011A (ja) * 2004-06-09 2005-12-2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687403A (zh) * 2007-06-26 2010-03-31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透明硬涂膜,使用其的防反射薄膜,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JP2010286754A (ja) * 2009-06-15 2010-12-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光学部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1240A (zh) * 2016-09-20 2019-05-21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9791240B (zh) * 2016-09-20 2021-06-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100647A (ko) 2015-09-02
JP2014126807A (ja) 2014-07-07
KR102153295B1 (ko) 2020-09-08
TWI528058B (zh) 2016-04-01
CN108107499B (zh) 2020-10-23
WO2014103684A1 (ja) 2014-07-03
JP6245803B2 (ja) 2017-12-13
CN108107499A (zh) 2018-06-01
TW201430407A (zh) 2014-08-01
CN104903762B (zh) 2018-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5455B (zh) 粘合型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4122614B (zh) 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290367B (zh) 偏振片、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855578B (zh) 起偏振器的制造方法、起偏振器、偏振片、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4765090B (zh) 带有粘合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1371172B (zh)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偏振板、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4903762A (zh) 偏振板、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1740127B1 (ko) 편광판
CN107076911A (zh) 单侧保护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CN105866872A (zh) 高耐久性偏振板及包含该偏振板的显示装置
CN104854490A (zh) 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01395506A (zh) 光学用粘合剂、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20112837A (ja)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含む偏光板
CN106030352A (zh) 偏振性层叠膜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3080263A (zh) 粘合型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3483987A (zh) 锚固层形成用涂布液、带粘合剂层光学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16191A (zh) 偏振片
CN104737042A (zh) 偏振性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和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CN104428702B (zh) 偏振片保护膜、其制造方法、偏振板、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6249335B (zh) 偏光膜及含有其的偏光板
CN104822784A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组合物、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487866A (zh) 带粘合剂层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5102561A (zh)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组合物、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4076427A (zh)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偏振板、光学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5793747A (zh) 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