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7461A -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7461A
CN104837461A CN201380064641.7A CN201380064641A CN104837461A CN 104837461 A CN104837461 A CN 104837461A CN 201380064641 A CN201380064641 A CN 201380064641A CN 104837461 A CN104837461 A CN 104837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lift
side plate
plate body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46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7461B (zh
Inventor
西山公人
渡边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37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7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7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7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A61G3/02Loading or unloading personal conveyances; Facilitating access of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or exit from, vehicles
    • A61G3/06Transfer using ramps, lifts or the like
    • A61G3/061Transfer using ramps, lifts or the like using r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43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using a loading ramp mounted on the vehic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A61G3/08Accommodating or securing wheelchairs or stretchers
    • A61G3/0808Accommodating or securing wheelchai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被载物的搭载装置,具有:主板体(34)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位移的斜坡(22);和控制斜坡(22)的位移的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具有:检测轮椅(26)相对于主板体(34)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1搭载检测单元(110);检测轮椅(26)相对于接地侧板体(38)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2搭载检测单元(120);检测轮椅(26)相对于车身侧板体(36)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3搭载检测单元(130);和检测接地侧板体(38)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相对于接地面(20)是否接地的接地检测单元(140)。

Description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将被看护人所乘坐的轮椅等被载物搭载到车辆上的搭载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轮椅抬升装置,其沿着架设在车身后部开口部的底板面与路面之间的斜坡(slope)将轮椅抬升。在该轮椅抬升装置中,采用了通过用电动绞盘将卡定于轮椅的带部件卷绕,而在乘员乘坐于轮椅的状态下将轮椅沿着斜坡抬升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16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近年来,由于在底板下载置有蓄电池而与以往相比较车身后部的尾门的开口离地高度增高的车辆(例如,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汽车等)增加。在对这样的开口离地高度高的车辆适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轮椅抬升装置的情况下,会对斜坡接地时的倾斜角度或斜坡的前后长度带来影响,并且会对卷绕带部件的电动绞盘赋予过大负荷。
因此,考虑使斜坡由多个板体构成,并使相邻的板体彼此通过多个转动轴而连结。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若被载物跨着转动轴而搭载于相邻的板体彼此之间,则在使转动轴转动而使斜坡位移时,被载物变得难以顺畅地移动。
本发明的一般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被载物顺畅地移动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被载物的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供被载物搭载的主板体;车身侧板体,其设置在上述主板体的一端与车身之间,且至少由一个板体构成;接地侧板体,其设置在上述主板体的另一端与接地面之间,且至少由一个板体构成;多个转动轴,其设置在上述车身与上述车身侧板体之间、以及上述各板体彼此之间;驱动单元,其使上述转动轴转动;斜坡,其包含上述主板体、上述车身侧板体、上述接地侧板体及上述多个转动轴而构成,通过上述驱动单元使上述多个转动轴转动,由此上述主板体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位移;和控制上述斜坡的位移的控制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主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1搭载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在通过上述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时,允许上述斜坡的位移。
根据本发明,由控制单元禁止(不允许)被载物没有搭载于主板体上的状态下的斜坡的位移。因此,能够妥当地避免被载物载置于规定位置即主板体以外的部位的状态下的斜坡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在被载物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位移。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接地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2搭载检测单元,在通上述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上述第2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接地侧板体为非搭载状态时,允许上述斜坡的位移。
根据本发明,在构成斜坡的主板体处于低位置时,在通过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载物载置于主板体上、并且通过第2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载物没有搭载于接地侧板体上的状态下,允许斜坡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在被载物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位移(向上方平行移动)。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车身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3搭载检测单元,在通过上述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上述第3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车身侧板体为非搭载状态时,允许上述斜坡的位移。
根据本发明,在构成斜坡的主板体处于高位置时,在通过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载物载置于主板体上、并且通过第3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载物没有搭载于车身侧板体上的状态下,允许斜坡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在被载物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位移(向下方平行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接地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2搭载检测单元、和检测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车身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3搭载检测单元,在通过上述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被载物相对于上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上述第2搭载检测单元及上述第3搭载检测单元双方检测到非搭载状态时,允许上述斜坡的位移。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被载物相对于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第2搭载检测单元及第3搭载检测单元双方检测到非搭载状态时,由于被载物仅可靠地搭载于主板体,所以由控制单元允许斜坡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在被载物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位移,并且能够提高便利性。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上述接地侧板体的另一端相对于上述接地面是否接地的接地检测单元,在通过上述接地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接地侧板体的另一端与上述接地面接触时,允许上述斜坡的位移。
根据本发明,在可靠地检测到斜坡架设于车身与接地面之间时允许斜坡的位移,在斜坡没有架设时不允许斜坡的位移,由此能够稳定地使斜坡位移。
另外,本发明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转动轴的能够转动状态与上述转动轴的不能转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单元,上述控制单元通过对上述切换单元进行切换控制,而在允许上述斜坡位移的允许状态与禁止上述斜坡位移的禁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在由控制单元允许斜坡的位移时,能够通过切换单元容易地在转动轴的能够转动状态与上述转动轴的不能转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结果为,在本发明中,能够稳定地使斜坡位移,并且能够提高便利性。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得到可使被载物顺畅地移动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适用于车辆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使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及将转动轴在能够转动状态和不能转动状态之间切换的切换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将驱动机构及切换机构适用于第3转动轴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与控制部的连接关系的框图。
图6是表示斜坡的收纳状态、立设固定状态及接地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斜坡的收纳状态、立设固定状态及接地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沿图6的VIII-VIII线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轮椅从图1所示的状态移动、而轮椅搭载在处于低位置的主板体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轮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主板体从低位置位移到高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轮椅移动而到达车室后部空间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将斜坡从低位置向高位置切换时的辅助系统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将斜坡从高位置向低位置切换时的辅助系统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搭载有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合适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适用于车辆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此外,各图中箭头所示的“前后”及“上下”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铅垂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到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10适用于例如设有对车身后部开口部12进行开闭的背门(尾门)14的车辆16。此外,搭载装置10不限定于具有背门14的车辆16,例如,也能够适用于具有左右的后门(未图示)的车辆。
该搭载装置10具有架设在车身后部开口部12的底板面18与接地面(路面)20之间的斜坡22。该斜坡22用于将被看护人24所乘坐的轮椅(被载物)26引入到车室后部空间28,并且用于将其引出到车外。
在车辆16的车室内设有左右一对的电动绞盘30。左右一对的电动绞盘30具有能够将卡定于轮椅26的带部件32卷绕、引出的未图示的卷轴,能够将被看护人24所乘坐的轮椅26引入到车室后部空间28。此外,左右一对的电动绞盘30配置在例如沿着车宽方向的车身与座席之间。
如图2所示,斜坡22由以下部分构成:搭载轮椅26的主板体34;设置在主板体34的车辆前方侧的一端与车身后部开口部(车身)12之间的、由板体构成的车身侧板体36;和设置在主板体34的车辆后方侧的另一端与接地面20之间的、由板体构成的接地侧板体38。
主板体34、车身侧板体36及接地侧板体38分别由俯视下呈矩形状的平板构成,例如,可以通过树脂材料或轻金属材料由中空体构成。这是为了谋求斜坡22的轻量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主板体34由单一的板体构成,但也可以使主板体34为例如以使相邻的多个板相互滑动的方式而展开的多个板这一整体。另外,车身侧板体36及接地侧板体38各自不限定于单一的板体,可以由多个板体构成(参照后述的图14)。
如图1、图2或图6所示,在车辆16的底板面18与车身侧板体36之间,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1转动轴40a。车身侧板体36能够以第1转动轴40a的轴心为转动中心相对于固定侧的底板面18转动而连结。另外,在车身侧板体36与主板体34之间,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2转动轴40b。车身侧板体36及主板体34能够以第2转动轴40b的轴心为转动中心分别转动而连结。而且,在主板体34与接地侧板体38之间,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第3转动轴40c。主板体34及接地侧板体38能够以第3转动轴40c的轴心为转动中心分别转动而连结。
如图2所示,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与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设定得相同(L1=L2)。也就是说,构成为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与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相同。
当使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与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相同(L1=L2)时,能够在将主板体34的角度保持于规定角度的状态下,使主板体34在低位置(参照图2中的粗实线)与高位置(参照图2中的粗虚线)之间位移(位置变化)。因此,能够提高主板体34位移(位置变化)时的轮椅26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主板体34的尺寸L3设定得比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以及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大(L3>L1、L2)。
当将主板体34的尺寸L3设定得比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及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大(L3>L1、L2)时,能够将可供轮椅26稳定地位移(位置变化)的可搭载范围(可搭载面积)确保得广阔,能够提高斜坡22位移时的轮椅26的稳定性。
图2所示的尺寸L1、尺寸L2及尺寸L3的合计(L1+L2+L3)设定得比将设置在主板体34的车辆前方侧的一端与车身之间的第1转动轴的轴心和接地面20连接的虚拟直线S(参照图2中的细单点划线)的尺寸LV大((L1+L2+L3)>LV)。此外,尺寸L1是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尺寸L3是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主板体34的尺寸,尺寸L2是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
当将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主板体34的尺寸L3、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的合计(L1+L2+L3)设定得比虚拟直线S的尺寸LV大((L1+L2+L3)>LV时),能够不使与接地面20接触的接地侧板体38的另一端移动地使斜坡22位移。
搭载装置10具有使第1~第3转动轴40a~40c分别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单元)42(参照图3及图4)。另外,搭载装置10具有在能够转动状态与不能转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切换单元)44(参照图3及图4),其中,能够转动状态为使基于驱动机构42的驱动力传递而使第1~第3转动轴40a~40c能够转动的状态,不能转动状态为将基于驱动机构42的驱动力的传递截断而使第1~第3转动轴40a~40c不能转动的状态。
斜坡22设置成,通过利用驱动机构42使第1~第3转动轴40a~40c转动,而使主板体34在上下方向上的低位置(图2中的粗实线的位置)与高位置(图2中的粗虚线的位置)之间位移。该主板体34在将倾斜角度保持于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平行地移动。
主板体34设定成在处于上下方向上的低位置(图2中的粗实线的位置)的状态时,主板体34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和接地侧板体38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成为水平。在低位置的状态时,设定成车身侧板体36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以朝向主板体34侧(车辆后方侧)的向下坡度且仅以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
主板体34设定成在处于上下方向上的高位置(图2中的粗虚线的位置)的状态时,车身侧板体36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和主板体34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成为水平。在高位置的状态时,设定成接地侧板体38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以朝向车辆后方侧向下坡度且仅以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
对第1~第3转动轴40a~40c分别设置驱动机构42,各驱动机构42同样地构成。因此,详细说明使第3转动轴40c转动的驱动机构42,并省略关于使第1转动轴40a及第2转动轴40b转动的驱动机构42的说明。
图3是表示使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将转动轴在能够转动状态与不能转动状态之间切换的切换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将驱动机构及切换机构适用于第3转动轴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立体图。
如图3及图4所示,驱动机构42具有,将未图示的蓄电池作为电源并使马达轴60a沿正反方向旋转的马达60;经由切换机构44与马达60侧连结的驱动侧齿轮62;和与第1~第3转动轴40a~40c连结且能够与驱动侧齿轮62啮合地配置的从动侧齿轮64。
如图3所示,切换机构44构成为例如附设有螺线管66的电磁式的离合器68。该离合器68具有:将线圈积层卷绕而成的螺线管66;凹凸面和凸凹面彼此相对且能够连结(连接)及分离地配置的圆板状的一对离合器板70a、70b;分别与一对离合器板70a、70b的中心部连结的一对轴部72a、72b;和通过弹簧力推压另一方的离合器板70b而使其与一方的离合器板70a连结(连接)的弹簧部件74。此外,与螺线管66接近的另一方的离合器板70b作为被吸引于螺线管66的可动铁芯(致动器)发挥功能。
一方的离合器板70a经由未图示的耦合部件与马达轴60a连结,另一方的离合器板70b经由轴部72b与驱动侧齿轮62连结。在一方的离合器板70a和另一方的离合器板70b连结的、离合器68的接通状态下,螺线管66通电并根据其励磁作用而产生电磁力,通过该电磁力将另一方的离合器板70b吸引到螺线管66侧。通过吸引另一方的离合器板70b,另一方的离合器板70b从一方的离合器板70a仅以规定间隔分离而使离合器68成为断开状态。通过使离合器68成为断开状态,第1~第3转动轴40a~40c成为自由状态,能够以手动操作使构成斜坡22的各板体转动。
在离合器68的接通状态下,驱动侧齿轮62和从动侧齿轮64相互啮合,基于通电的马达60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第3转动轴40c而使第3转动轴40c沿规定方向转动。与之相对在离合器68的断开状态下,驱动侧齿轮62从从动侧齿轮64分离而成为非啮合状态(驱动侧齿轮62成为空转状态),基于马达60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向第3转动轴40c的传递被截断。
接下来,说明配置在车辆16的底板面上的控制部100。图5是表示与控制部的连接关系的结构框图。
如图5所示,在控制部(控制单元)100上连接有:检测轮椅26相对于主板体34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1搭载检测单元110;检测轮椅26相对于接地侧板体38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2搭载检测单元120;检测轮椅26相对于车身侧板体36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3搭载检测单元130;和检测接地侧板体38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另一端)是否相对于接地面20接地的接地检测单元140。
而且,控制部100与切换机构44电连接,对切换机构44的螺线管66导入切换控制信号(电信号),由此对离合器68的接通状态(第1~第3转动轴40a~40c的能够转动状态)和断开状态(第1~第3转动轴40a~40c的不能转动状态)进行切换控制。而且,控制部100与驱动机构42电连接,并向驱动机构42的马达60导入马达驱动信号,由此对马达60进行驱动控制。
如图1及图2所示,第1搭载检测单元110由设置在电动绞盘30的未图示的卷轴上的旋转式编码器等那样的旋转角度传感器构成。通过旋转角度传感器检测卷轴的旋转角度而检测出基于卷轴对带部件32的卷绕量(抬升量),由此,能够检测轮椅26相对于主板体34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轮椅26在斜坡22上的位置)。
此外,第1搭载检测单元110不限定于旋转角度传感器,例如,可以将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的一对光传感器在主板体34的两侧部上分别相对地配置,从发光元件朝向受光元件的发光被在主板体34上移动的轮椅26遮蔽,由此检测轮椅26的搭载状态。而且,也可以对主板体34配置未图示的重量传感器(应变片)并检测由于在主板体34上移动的轮椅26而产生的应变量,由此检测搭载状态。另外,还可以对主板体34配置未图示的静电电容传感器(静电电容型接近传感器),乘坐在轮椅26上的被看护人24相对于设置在静电电容传感器上的未图示的电极接近而电极的静电电容增大,由此检测搭载状态。另外,还可以在斜坡22上以矩阵状配置多个压电元件(piezoelement)。
第2搭载检测单元120由配置在接地侧板体38的内部或与上表面平齐地配置的重量传感器(应变片)构成。通过重量传感器检测基于在接地侧板体38上移动的轮椅26产生的应变量,由此检测搭载状态。此外,第2搭载检测单元120不限定于重量传感器等,例如,可以将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的一对光传感器在接地侧板体38的车宽方向的两侧部上相对地配置,从发光元件朝向受光元件的发光被在接地侧板体38上移动的轮椅26遮蔽,由此检测轮椅26的搭载状态。而且,也可以对接地侧板体38配置未图示的静电电容传感器(静电电容型接近传感器),乘坐在轮椅26上的被看护人24相对于设置在静电电容传感器上的未图示的电极接近而电极的静电电容增大,由此检测搭载状态。另外,还可以在斜坡22上以矩阵状配置多个压电元件(piezo element)。
第3搭载检测单元130由配置车身侧板体36的内部或与上表面平齐地配置的重量传感器(应变片)构成。通过重量传感器检测基于在车身侧板体36上移动的轮椅26产生的应变量,由此检测搭载状态。此外,第3搭载检测单元130不限定于重量传感器等,例如,可以将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的一对光传感器在车身侧板体36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上相对地配置,从发光元件朝向受光元件的发光被在车身侧板体36上移动的轮椅26遮蔽,由此检测轮椅26的搭载状态。而且,也可以对车身侧板体36配置未图示的静电电容传感器(静电电容型接近传感器),乘坐在轮椅26上的被看护人24相对于设置在静电电容传感器上的未图示的电极接近而电极的静电电容增大,由此检测搭载状态。另外,还可以在斜坡22上以矩阵状配置多个压电元件(piezo element)。
接地检测单元140由例如配置在接地侧板体38的车辆后方侧端部的下方的限位开关构成。通过设置在限位开关上的检测元件与接地面20的接触来检测接地状态。此外,接地检测单元140不限定于限位开关,例如,可以使用反射型的光传感器等非接触型传感器。
控制部100具有例如CPU、RAM、ROM及输入输出电路,基于来自各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的输入和存储于ROM的程序或数据而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由此执行控制。
图8是沿图6的VIII-VIII线的纵剖视图。
在接地侧板体38的上表面设有例如由看护人(操作者)等握持的左右一对的握持部46。如图8所示,各握持部46具有从接地侧板体38的矩形状开口部48穿插而收纳到中空部50内的壳体52。壳体52具有:沿着接地侧板体38的上表面突出的卡合突起部54;具有从接地侧板体38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平缓地弯曲的弯曲面的弯曲部56;和将卡合突起部54和弯曲部56连结的纵壁58。
图6是表示斜坡向车室内的收纳状态、斜坡的立设固定状态、以及使斜坡向车外移动而使斜坡的另一端与接地面接触的接地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分别表示上述的各状态的示意图。
斜坡22在从收纳状态经由立设固定状态移动到车外后,成为斜坡22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接地面20接触的接地状态。在斜坡22的处于车室内的收纳状态下,主板体34及车身侧板体36处于大致水平状态,并且接地侧板体38成为以第3转动轴40c为起点相对于主板体34及车身侧板体36以锐角状折曲的状态。在该收纳状态下,如图6所示,一对握持部46在接地侧板体38的上表面设置在与车身后部开口部12(参照图1)接近的位置,因此,例如,看护人即使不进入到车室内也能够从车外经由车身后部开口部12握持握持部46而容易地使斜坡22接地。
本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10基本如以上那样构成,接下来说明其动作以及作用效果。
图9是表示轮椅从图1所示的状态移动,而轮椅搭载在处于低位置的主板体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在轮椅搭载于主板体的状态下,主板体从低位置位移到高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轮椅移动而到达车室后部空间的状态的侧视图。
首先,如图1所示,使收纳在车室内的斜坡22向车外移动,以使主板体34在上下方向上处于低位置的方式在车身与接地面20之间架设斜坡22。在该低位置处,主板体34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和接地侧板体38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设定成水平状态,并且车身侧板体36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设定成以朝向主板体34侧(车辆后方侧)的向下坡度且仅以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
接着,在斜坡22(主板体34)处于低位置的状态下,例如,通过看护人的遥控操作,向电动绞盘30作用而通过未图示的卷轴将卡定于轮椅26的带部件32卷起,在被看护人24乘坐于轮椅26的状态下使座椅26沿着斜坡22向车身侧移动。如图9所示,在轮椅26为搭载于主板体34的状态时,通过控制部100的控制使电动绞盘30的卷轴的卷绕操作停止。
接着,例如,控制部100与看护人的遥控操作相应地,如图10所示,在保持轮椅26搭载于主板体34的状态的同时,使第1~第3转动轴40a~40c分别沿规定方向转动而将主板体34从低位置切换到高位置的状态。即,使第1转动轴40a及第2转动轴40b沿规定方向转动而使车身侧板体36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和主板体34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成为水平状态。同时,使第3转动轴40b转动而使接地侧板体38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轴线以朝向车辆后方侧的向下坡度且仅以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此外,关于将主板体34从低位置向高位置切换时的辅助系统的动作,将在后叙述。
最后,在保持轮椅26搭载在处于高位置的主板体34上的状态的同时,再次通过看护人的遥控操作对电动绞盘30作用而开始卷绕带部件32,并且,看护人沿着斜坡22将轮椅26向车身侧推送,由此,能够使轮椅26乘搭于车室后部空间28的位置(参照图11)。此外,电动绞盘30对带部件32的卷绕由于轮椅26到达车室后部空间28的位置而停止。
在使被看护人24所乘坐的轮椅26从车室后部空间28下车的情况下,为与上述相反的操作,通过将斜坡22的主板体34从高位置切换到低位置而容易地使轮椅26下车。另外,看护人通过握持握持部46,同时使斜坡22从接地状态经由立设固定状态而成为收纳状态,能够简单地将斜坡22收纳到车室内。
接下来,说明使斜坡22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低位置→高位置,高位置→低位置)切换(位置变化)时的辅助系统的动作。图12是将斜坡从低位置向高位置切换时的辅助系统的动作说明图,图13是将斜坡从高位置向低位置切换时的辅助系统的动作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第1搭载检测单元110检测到轮椅26相对于主板体34为搭载状态并将搭载状态的检测信号向控制部100导入、并且第2搭载检测单元120及第3搭载检测单元130双方将非搭载状态的检测信号向控制部100导入的情况下,由于轮椅26可靠地搭载于主板体34,因此,由控制部100允许斜坡22的位移。
换言之,控制部100通过取第1搭载检测单元110的搭载信号、第2搭载检测单元120的非搭载信号、和第3搭载检测单元130的非搭载信号这三个信号的“与”关系(and),而允许斜坡22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轮椅26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34)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22位移,并且能够提高便利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0也可以在通过第1搭载检测单元110检测到轮椅26相对于主板体34为搭载状态时允许斜坡22的位移。根据从第1搭载检测单元110导出的非搭载状态的检测信号,由控制部100禁止(不允许)轮椅26没有搭载于主板体34的状态下的斜坡22的位移。因此,能够恰当地避免轮椅26载置于规定位置即主板体34以外的部位的状态下的斜坡22的位移。其结果为,能够在轮椅26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34)的状态下稳定且顺畅地使斜坡22位移。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在构成斜坡22的主板体34处于低位置时,在通过第1搭载检测单元110检测到轮椅26载置于主板体34上并将搭载信号向控制部100导入、并且通过第2搭载检测单元120检测到轮椅26没有搭载于接地侧板体38上并将非搭载信号向控制部100导入的状态下,允许斜坡22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轮椅26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34)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22位移(向上方平行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在构成斜坡22的主板体34处于高位置时,在通过第1搭载检测单元110检测到轮椅26载置于主板体34上并将搭载信号向控制部100导入、并且通过第3搭载检测单元130检测到轮椅26没有搭载在接地侧板体38上并将非搭载信号向控制部100导入的状态下,允许斜坡22的位移。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轮椅26可靠地搭载于规定位置(仅搭载于主板体34)的状态下稳定地使斜坡22位移(向下方平行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接地检测单元140检测接地侧板体38的车辆后方侧的另一端与接地面20接触,由此,能够可靠地检测斜坡22架设在车身与接地面20之间。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靠地检测出斜坡22架设在车身与接地面20之间时允许斜坡22的位移,在斜坡22没有架设时不允许斜坡22的位移,由此,能够稳定地使斜坡22位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控制部100基于各检测信号而允许斜坡22位移时,能够通过切换机构44的离合器68容易地切换第1~第3转动轴40a~40c的能够转动状态(离合器68的接通状态)、和第1~第3转动轴40a~40c的不能转动状态(离合器68的断开状态)。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稳定地使斜坡22位移,并且能够提高便利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将主板体34的倾斜角度保持于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使主板体34沿上下方向平行地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与接地面20接触的接地侧板体38的另一端不移动地,使构成斜坡22的主板体34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稳定地位移(位置变化)。换言之,能够在将乘坐于轮椅26(被载物)的被看护人24的姿势保持于固定(保持轮椅26的静止状态)的状态下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平行移动。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不在接地侧板体38的另一端与接地面20之间产生摩擦力,妥当地避免在主板体34位移时赋予的负荷。
另外,例如,在如底板面上载置有蓄电池等的混合动力车辆、电动汽车等那样车身后部的尾门(背门14)的开口离地高度高的车辆10上设置斜坡22的情况下,不会增大斜坡22的倾斜角度,并且不会加长斜坡22的前后长度,能够以低负荷使轮椅26上车及下车。
而且,由于不需要使斜坡22的前后长度伸长,所以能够减小接地状态下的斜坡22的展开空间,能够提高便利性。
其结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使斜坡22自身为简单构造而实现轻质且低价,并且,通过使搭载有轮椅26的主板体34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稳定地位移(位置变化),也能够妥当地应对开口离地高度高的车辆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附设电动绞盘30,能够更进一步以低负荷使轮椅26上车,因此,能够降低基于电动绞盘30对轮椅26的抬升力而避免电动绞盘30的大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缩短斜坡22的前后长度,能够缩短由电动绞盘30卷绕的带部件32的长度。其结果为,能够将电动绞盘30的卷轴的直径缩小而实现电动绞盘30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与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相同(L1=L2)时,能够在将主板体34的角度保持于规定角度的状态下,使主板体34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位移(位置变化)。因此,能够提高主板体34位移(位置变化)时的轮椅26的稳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主板体34的尺寸L3大于相对于第1~第3转动轴40a~40c正交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及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L3>L1、L2)时,能够确保可使轮椅26稳定地位移(位置变化)的可搭载范围,能够提高斜坡22位移时的轮椅26的稳定性。
假设在不满足上述的L3>L1、L2的关系的情况下,例如,斜坡22(主板体34)可能会在轮椅26跨着第2转动轴40b的、载置于车身侧板体36及主板体34的状态下,或者在轮椅26跨着第3转动轴40c的、载置于接地侧板体38及主板体34的状态下位移。当像这样斜坡22在轮椅26跨着第2转动轴40b及第3转动轴40c而载置的状态下位移时,可能导致轮椅26仅载置于主板体34而损害在斜坡22上的顺畅的位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车身侧板体36的尺寸L1、主板体34的尺寸L3和接地侧板体38的尺寸L2的合计(L1+L2+L3)大于将设于主板体34的一端与车身之间的第1转动轴40a的轴心和接地面20连结的虚拟直线S的尺寸LV((L1+L2+L3)>LV)时,能够不使与接地面20接触的接地侧板体38的另一端移动地使斜坡22位移。
假设在将斜坡22设定成(L1+L2+L3)=LV的关系及设定成(L1+L2+L3)<LV的关系状态下使斜坡22位移,该情况下,需要使接地侧板体38的另一端向相对于车身接近或分离的方向移动,在接地侧板体38的另一端与接地面20之间产生摩擦力。其结果为,由于产生的摩擦力,接地侧板体38的另一端或接地面20产生损伤,存在斜坡22位移时赋予多余负荷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轮椅26在地上(路面)与处于低位置的斜坡22之间移动时,主板体34与接地侧板体38之间不存在角度差,因此,能够在轮椅26上车时使轮椅26从接地侧板体38向主板体34顺畅地移动,在轮椅26下车时使轮椅26从主板体34向接地侧板体38顺畅地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椅26在处于高位置的斜坡22与车身的底板面18之间移动时,主板体34与车身侧板体36之间不存在角度差,因此能够在轮椅26上车时使轮椅26从主板体34向车身侧板体36顺畅地移动,或者在轮椅26下车时使轮椅26从车身侧板体36向主板体34顺畅地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斜坡22的处于车室内的收纳状态下,握持部46在接地侧板体38的上表面位于车身后部开口部12侧,因此,能够经由车身后部开口部12容易地握持斜坡22。
接下来,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10a。
图14是适用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的车辆及斜坡的示意图。此外,对与图2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2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在沿主板体3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一端与车身之间的车身侧板体36由单一的板体构成,与之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的搭载装置10a中,不同点在于使该车身侧板体36通过由第1车身侧板体36a及第2车身侧板体36b构成的多个板体构成。
第1车身侧板体36a与第1转动轴40a连结,并且从第1转动轴40a设于车辆前方的底板面18上。第2车身侧板体36b与第1转动轴40连结,并且从第1转动轴40a在车辆后方位置经由第2转动轴40b与主板体34连结。
通过在底板面18上配置第1车身侧板体36a,能够提高底板面18中的第1转动轴40a的布局自由度。换言之,第1转动轴40a不限定于车身后部开口部12的位置(底板面18的最后部),例如,也可以配置在比车身后部开口部12位于车辆前方的底板面18上。
此外,其他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  搭载装置(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16  车辆
20  接地面
22  斜坡
26  轮椅(被载物)
34  主板体
36、36a、36b  车身侧板体
38  接地侧板体
40a~40c  转动轴
42  驱动机构(驱动单元)
44  切换机构(切换单元)
100  控制部(控制单元)
110  第1搭载检测单元
120  第2搭载检测单元
130  第3搭载检测单元
140  接地检测单元

Claims (6)

1.一种被载物的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供被载物搭载的主板体;
车身侧板体,其设置在所述主板体的一端与车身之间,且至少由一个板体构成;
接地侧板体,其设置在所述主板体的另一端与接地面之间,且至少由一个板体构成;
多个转动轴,其设置在所述车身与所述车身侧板体之间以及所述各板体彼此之间;
驱动单元,其使所述转动轴转动;
斜坡,其包含所述主板体、所述车身侧板体、所述接地侧板体及所述多个转动轴而构成,通过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多个转动轴转动,由此所述主板体在低位置与高位置之间位移;和
控制所述斜坡的位移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主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1搭载检测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在通过所述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时,允许所述斜坡的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接地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2搭载检测单元,
在通过所述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所述第2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接地侧板体为非搭载状态时,允许所述斜坡的位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车身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3搭载检测单元,
在通过所述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所述第3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车身侧板体为非搭载状态时,允许所述斜坡的位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接地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2搭载检测单元、和检测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车身侧板体的搭载状态和非搭载状态的第3搭载检测单元,
在通过所述第1搭载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被载物相对于所述主板体为搭载状态、并且通过所述第2搭载检测单元及所述第3搭载检测单元双方检测到非搭载状态时,允许所述斜坡的位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检测所述接地侧板体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接地面是否接地的接地检测单元,
在通过所述接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接地侧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面接触时,允许所述斜坡的位移。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被载物的搭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所述转动轴的能够转动状态与所述转动轴的不能转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对所述切换单元进行切换控制,而在允许所述斜坡位移的允许状态与禁止所述斜坡位移的禁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CN201380064641.7A 2012-12-11 2013-12-11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Active CN104837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0479 2012-12-11
JP2012-270479 2012-12-11
PCT/JP2013/083219 WO2014092120A1 (ja) 2012-12-11 2013-12-11 被搭載物の搭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7461A true CN104837461A (zh) 2015-08-12
CN104837461B CN104837461B (zh) 2017-10-13

Family

ID=5093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4641.7A Active CN104837461B (zh) 2012-12-11 2013-12-11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724252B2 (zh)
EP (1) EP2932950A4 (zh)
JP (1) JP5897150B2 (zh)
CN (1) CN104837461B (zh)
AU (1) AU2013358035B2 (zh)
BR (1) BR112015013469A2 (zh)
CA (1) CA2893862C (zh)
MX (1) MX2015007327A (zh)
WO (1) WO201409212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8082A (zh) * 2017-03-09 2018-09-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坡台和车辆坡台装置
CN111301252A (zh) * 2019-12-09 2020-06-19 嘉善剑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卸运输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98296C (en) * 2013-01-28 2017-01-24 Honda Motor Co., Ltd. Mounting device for object to be mounted
CN106740372B (zh) * 2015-11-20 2019-03-15 信昌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福祉车的坡道收放机构
DE102017210039B4 (de) * 2017-06-14 2020-11-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ndockstation und Kraftfahrzeug und Schiebewagen
CN111301251B (zh) * 2019-12-09 2021-11-19 嘉善剑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车料箱出料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0645A (en) * 1958-02-06 1962-04-24 Shaw S Travel Tric Inc Portable ramp for wheel chairs
GB2170174A (en) * 1985-01-29 1986-07-30 Henry Augustus Tolmia Multi-incline ramp
CA2174382A1 (en) * 1996-04-17 1997-10-18 James Graham Fenn Retractable lift/ramp apparatus
DE29814814U1 (de) * 1998-08-11 1998-11-12 Maubach Martin Multifunktionale Rampe an Fahrzeugen als Einfahrthilfe für Rollstuhlfahrer
JP2001276135A (ja) * 2000-03-31 2001-10-09 Kanto Auto Works Ltd 収納式スライドスロープ
WO2005049357A2 (en) * 2003-11-18 2005-06-02 The Brau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auxiliary device interlock safety system
CN201179847Y (zh) * 2008-01-21 2009-01-14 河源市力王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客车尾板
JP2010143302A (ja) * 2008-12-17 2010-07-01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ブリッジ
CN102065817A (zh) * 2008-09-25 2011-05-18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轮椅升降机
CN102641188A (zh) * 2011-02-17 2012-08-22 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升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69469A (en) 1923-03-12 1926-01-12 Edgar P Elzey Motor-car-elevating cradle or skid
US3679074A (en) * 1970-04-22 1972-07-25 Guenther Systems Inc Transport device
US5040936A (en) * 1990-02-21 1991-08-20 Mobile-Tech Corporation Barrier for lift platform
US5312148A (en) * 1992-04-23 1994-05-17 Morgan Alfred W Ramp
US5791717A (en) * 1996-05-30 1998-08-11 Reich; Terry Gene Folding tailgate ramp
US6149372A (en) * 1996-12-16 2000-11-21 Lee; James E. Cargo loader
US5865593A (en) * 1996-12-31 1999-02-02 Lift-U, Division Of Hogan Mfg., Inc. Wheelchair lift with wheelchair barrier platform interlock mechanism
JPH11192874A (ja) * 1997-12-26 1999-07-21 Toshihiro Inoue 重機運搬車両
US6616396B2 (en) * 2000-12-23 2003-09-09 Gerd Sternberg Power ramp for personal mobility vehicles and method of use
GB0107709D0 (en) 2001-03-28 2001-05-16 Jones Garrard Ltd Bridge
US7001132B2 (en) * 2002-05-08 2006-02-21 Ricon Corp. Foldable ramp
US20030223847A1 (en) * 2002-06-04 2003-12-04 Crider Robert Wayne Lift-stix, an all-terrain vehicle lift
JP2004359206A (ja) * 2003-06-06 2004-12-24 Keikei Company:Kk エアーサスペンション方式,車いす搭載用スローパー
US20050036867A1 (en) * 2003-07-28 2005-02-17 Isaac Dyck Wheelchair lift for automobile
ES2238159B1 (es) * 2003-10-23 2007-02-16 Barat Rampa plegable de acceso a vehiculos.
JP4180558B2 (ja) * 2004-11-12 2008-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ロープ構造
JP2006271661A (ja) 2005-03-29 2006-10-12 Autech Japan Inc 車椅子引き上げ装置
US7637518B2 (en) * 2006-04-20 2009-12-29 Adair John T Utility ramp and running board system
JP4924887B2 (ja) * 2007-03-30 2012-04-25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車両用昇降装置
US20080246295A1 (en) * 2007-04-05 2008-10-09 Peter Bejin Transfigurable access sliding tray
US8302235B1 (en) * 2007-04-24 2012-11-06 Homecare Products, Inc. Ramp assembly
CA2630382A1 (en) * 2007-05-04 2008-11-04 Lift-U, Division Of Hogan Mfg., Inc. Latch for a fold out ramp
DE102007059943B4 (de) * 2007-12-12 2010-02-04 Hübner Transportation GmbH Rollstuhlhubvorrichtung
GB2459487B (en) * 2008-04-24 2012-05-09 Robert Clifford Smith Tiltable loading ramp
US9919754B2 (en) * 2008-08-07 2018-03-20 T.C. Development & Design, Inc. Loading ramp and trailer
JP5484831B2 (ja) * 2009-08-28 2014-05-07 株式会社ミツバ 電動ウインチ、および車椅子牽引装置
US8122551B2 (en) * 2009-09-13 2012-02-28 John Istre Four wheeler trailer loading ramps
US20110123304A1 (en) * 2009-11-20 2011-05-26 Donald Dale Thomas Adjustable winch assembly and system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onto or from a raised bed or deck
US9011073B2 (en) * 2011-10-20 2015-04-21 David Douglas Dieziger Truck loading device
US8821102B1 (en) * 2011-11-21 2014-09-02 Bosski,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collapsible arched ramp
SE536528C2 (sv) * 2012-05-22 2014-02-04 Nils Holmgren Lastmodul utformad att hysa två fordon
US9101519B2 (en) * 2013-02-07 2015-08-11 Dallas Smith Corporation Leveling ramp for a wheelchair
US9271883B2 (en) * 2013-03-01 2016-03-01 Lift-U, Division Of Hogan Mfg., Inc. Ramp assembly with tilt sensor
US20150086313A1 (en) * 2013-09-23 2015-03-26 Richard Perez Retractable platform for vehicl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0645A (en) * 1958-02-06 1962-04-24 Shaw S Travel Tric Inc Portable ramp for wheel chairs
GB2170174A (en) * 1985-01-29 1986-07-30 Henry Augustus Tolmia Multi-incline ramp
CA2174382A1 (en) * 1996-04-17 1997-10-18 James Graham Fenn Retractable lift/ramp apparatus
DE29814814U1 (de) * 1998-08-11 1998-11-12 Maubach Martin Multifunktionale Rampe an Fahrzeugen als Einfahrthilfe für Rollstuhlfahrer
JP2001276135A (ja) * 2000-03-31 2001-10-09 Kanto Auto Works Ltd 収納式スライドスロープ
WO2005049357A2 (en) * 2003-11-18 2005-06-02 The Brau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auxiliary device interlock safety system
CN201179847Y (zh) * 2008-01-21 2009-01-14 河源市力王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客车尾板
CN102065817A (zh) * 2008-09-25 2011-05-18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轮椅升降机
JP2010143302A (ja) * 2008-12-17 2010-07-01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ブリッジ
CN102641188A (zh) * 2011-02-17 2012-08-22 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用升降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8082A (zh) * 2017-03-09 2018-09-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坡台和车辆坡台装置
CN111301252A (zh) * 2019-12-09 2020-06-19 嘉善剑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卸运输车
CN111301252B (zh) * 2019-12-09 2021-08-27 嘉善剑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卸运输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5007327A (es) 2016-07-21
BR112015013469A2 (pt) 2017-07-11
EP2932950A1 (en) 2015-10-21
EP2932950A4 (en) 2016-07-27
WO2014092120A1 (ja) 2014-06-19
JP5897150B2 (ja) 2016-03-30
US9724252B2 (en) 2017-08-08
CA2893862C (en) 2017-01-24
AU2013358035B2 (en) 2016-05-12
CN104837461B (zh) 2017-10-13
AU2013358035A1 (en) 2015-07-02
JPWO2014092120A1 (ja) 2017-01-12
CA2893862A1 (en) 2014-06-19
US20150328066A1 (en)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7461A (zh)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CN104955432A (zh)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CN104870257A (zh)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US9780574B2 (en) Wireless power supplying apparatus
CN102529739B (zh) 具有显示装置的电动车辆
CN103580102A (zh) 用于机动车的定位的方法、具有这种机动车的系统以及机动车
US9912169B2 (en)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US20060169084A1 (en) Vehicle gear box actuator
US20120319644A1 (en) Contactless charging system
CN102452357A (zh) 下降式踏板组件
US10059214B2 (en) Wireless power supply device
US11041956B2 (en) Lidar module and portable lidar scanner unit
CN103097181A (zh) 车辆座椅装置
US20180297536A1 (en) Roof box
KR101428296B1 (ko) 차량용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5480361A (zh) 自行车控制杆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09592B (zh) 用于电动机的刷架及具有刷架的传动机构驱动单元
KR101146744B1 (ko) 수동 조향모드, 자동 조향모드, 및 원격 조향모드를 제공하는 조향장치
JP5488316B2 (ja) 充電装置
CN101752110A (zh) 开关装置
JP6266299B2 (ja) 車載装置
JP6169027B2 (ja) 電動車両及び該電動車両の灯火装置の点灯制御方法
CN112135950A (zh) 具有优化连接器技术的汽车门手柄装置
JP7154852B2 (ja) 車両用充電装置
EP3115259A1 (en) Vehicle mirror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