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1188A - 车辆用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1188A
CN102641188A CN2012100367327A CN201210036732A CN102641188A CN 102641188 A CN102641188 A CN 102641188A CN 2012100367327 A CN2012100367327 A CN 2012100367327A CN 201210036732 A CN201210036732 A CN 201210036732A CN 102641188 A CN102641188 A CN 102641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oil circuit
state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67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1188B (zh
Inventor
西滨淳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41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1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1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11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以低成本缩短轮椅移载时间且适当地移载轮椅的车辆用升降装置。以复动型单杆式汽缸构成油压汽缸5,使其伸长来上升承载部1或使其缩短来下降载置部1。将来自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及第1汽缸室34排出的作动油供给第2汽缸室35,使承载部1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的状态下,将供给第2汽缸室35的作动油压力设定在未承载轮椅的承载部1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之上,且在承载轮椅的承载部1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之下。

Description

车辆用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升降装置,其中承载支持轮椅的承载部通过油压汽缸的伸长而对应车辆的地板上升移动至设定的上升位置,该承载部更通过该油压汽缸的缩短而对应地面下降移动至设定的下降位置。
背景技术
车辆用升降装置是通过油压汽缸的伸长使承载部上升移动到上升位置,通过油压汽缸的缩短使承载部下降移动到下降位置,使轮椅能够移动于地面上与车辆内之间。
而在这样的车辆用升降装置中,现有技术是以复动型单杆式,也就是杆相对于活塞仅设置于一侧的方式,构成油压汽缸。将作动油供给油压汽缸的第1汽缸室,并由第2汽缸室排出作动油,由此缩短油压汽缸使承载部由上升位置下降移动到下降位置。相反地,将作动油供给油压汽缸的第2汽缸室,并由第1汽缸室排出作动油,由此伸长油压汽缸使承载部由下降位置上升移动到上升位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87582号公报
为了将轮椅有效率地移动于地面上与车辆内之间,会期望能加快承载部的升降移动速度,使移载轮椅于地面上与车辆内之间所需要的时间缩短。
因此,使用更高容量的作动油泵,由此以较快的速度升降移动承载部,使移载轮椅于地面上与车辆内之间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上述的方法虽被纳入考量,但使用高容量的作动油泵会使得成本提高。
另外,以较快的速度升降移动承载支持轮椅的承载部,也有可能造成轮椅的使用者无法安心地搭乘。
当以较快的速度下降移动未承载支持轮椅的承载部时,若位于地面的搭乘者或看护人员的脚在承载部与地面之间,则可能造成搭乘者或看护人员的脚来不及闪避而被夹于承载部与地面间。
如上所述,若将承载部的升降移动单纯地提高速度,可能无法适当地将轮椅移动于地面上与车辆内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提出一种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缩短轮椅的移载时间并同时能适当地移载轮椅的车辆用升降装置。本发明的车辆用升降装置,承载轮椅的承载部通过油压汽缸的伸长而对应车辆的地板上升移动至设定的上升位置,该承载部还通过该油压汽缸的缩短而对应地面下降移动至设定的下降位置。
其第1特征是:该油压汽缸为复动型单杆式汽缸,杆相对于活塞仅设置于单侧,通过将作动油供给该杆所在的一侧的第1汽缸室使该油压汽缸缩短,并且将作动油供给该杆不在的一侧的第2汽缸室使该油压汽缸伸长。并且,对于该油压汽缸给排作动油的作动油给排机构包括:给排装置,能自由切换于缩短状态及伸长状态之间,在缩短状态下,将作动油泵吐出的作动油供给给排侧第1油路且从给排侧第2油路回收作动油,在伸长状态下,将该作动油泵吐出的作动油供给给排侧第2油路且从给排侧第1油路回收作动油;加速用切换装置,能切换于正常用状态及加速用状态,正常用状态下,该给排侧第1油路与连接至该第1汽缸室的汽缸侧第1油路互相连接,且该给排侧第2油路与连接至该第2汽缸室的汽缸侧第2油路互相连接,加速用状态下,该给排侧第2油路、该汽缸侧第1油路及该汽缸侧第2油路互相连接,且该给排侧第1油路不与该汽缸侧第1油路、该给排侧第2油路及该汽缸侧第2油路任一者相连接;以及压力设定装置,在该给排装置切换至该伸长状态且该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该加速用状态时,将供给该第2汽缸室的作动油压力设定在未承载该轮椅的该承载部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以上,且在有承载该轮椅的该承载部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以下。
也就是说,给排装置切换于缩短状态且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于正常状态时,作动油泵吐出的作动油流过给排侧第1油路及汽缸侧第1油路供给至第1汽缸室,且第2汽缸室排出的作动油流过汽缸侧第2油路及给排侧第2油路被给排装置所回收。因此,只有作动油泵的作动油供给至第1汽缸室,油压汽缸会以正常的速度缩短,所以承载部会以正常的速度下降。
给排装置切换于伸长状态且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于正常状态时,作动油泵吐出的作动油流过给排侧第2油路及汽缸侧第2油路供给至第2汽缸室,且第2汽缸室排出的作动油流过汽缸侧第1油路及给排侧第1油路被给排装置所回收。因此,只有作动油泵的作动油供给至第2汽缸室,油压汽缸会以正常的速度伸长,所以承载部会以正常的速度上升。
给排装置切换于伸长状态且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于加速状态时,给排侧第1油路、汽缸侧第1油路及汽缸侧第2油路互相连接,因此作动油泵吐出的作动油流过给排侧第2油路及汽缸侧第2油路供给第2汽缸室,第1汽缸室排出的作动油流过汽缸侧第1油路及汽缸侧第2油路供给第2汽缸室。因此作动油泵吐出的作动油与第1汽缸室排出的作动油都供给至第2汽缸室。
如上所述,将作动油泵吐出的作动油以及来自第1汽缸室的作动油供给第2汽缸室,使油压汽缸以比正常速度快的速度伸长,由此,不需使用吐出压力高的作动油泵就能以加快的速度升降移动承载部,所以能回避使用吐出压力高的作动油泵会造成的高成本。
在给排装置切换至伸长状态且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加速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设定减压阀动作的压力或选择合适的吐出容量作动油泵等,供给第2汽缸室的作动油压力会被设定在未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以上,且在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以下。
因此,承载部未承载轮椅的情况下,能获得将承载部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故能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承载部。承载部承载轮椅的情况下,不能获得将承载部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故不能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承载部。如此一来,可容许未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且同时防止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
若给排装置切换至缩短状态且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加速用状态,给排侧第1油路不连接至给排侧第2油路、汽缸侧第1油路及汽缸侧第2油路,因此,来自作动油泵的作动油不会供给第2汽缸室,油压汽缸不缩短。如此一来,不论承载部是否承载轮椅,都能防止承载部以加快的速度下降移动。
如上所述,承载部以加快的速度移动仅在承载部上升且未承载轮椅时实行,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上升移动或下降移动时,或是未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下降移动时,承载部都以正常的速度移动。如此一来,能适当地移载轮椅,且同时能在未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上升移动时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使得轮椅的移载时间缩短。
根据上述特征,本发明的车辆用升降装置能以低成本缩短轮椅的移载时间,且能适当地移载轮椅。
本发明的车辆用升降装置的第2特征是,第1特征的构造中还设有减压阀。若供给该第2汽缸室的作动油压力在有承载该轮椅的该承载部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以上,该减压阀动作。
也就是说,通常在对作动油泵给排作动油的作动油给排机构中会设有防止配管内油压异常升高的减压阀。如此一来,仅需要调整一般设置的减压阀的设定压力,就能规范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
本发明的车辆用升降装置的第3特征是,第1特征或第2特征的构造中更设有手动操作装置,可通过手动操作切换于下达正常指令的正常操作状态与下达加速指令的加速操作状态;以及切换装置,根据该手动操作装置的该正常指令,将该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该正常用状态,根据该手动操作装置的该加速指令,将该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该加速用状态。
也就是说,看护等操作者将手动操作装置切换至正常操作状态时,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正常用状态,承载部部能以正常速度升降移动。当给排装置切换至伸长状态时,若操作者将动操作装置切换至加速操作状态,能通过作动油给排机构的机能,使未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但防止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以加快的速度上升或下降移动。
因此,操作者可选择未承载轮椅的承载部的上升速度为正常速度或加快速度,即使错误操作手动操作装置也能防止承载轮椅的承载部以加快的速度上升或下降移动,使得车辆用升降装置能够轻易地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升降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油压汽缸与升降汽缸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承载部与升降架的立体图;
图5a、图5b、图5c是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动作侧视图;
图6a、图6b是显示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正常用状态时作动油的流动的油压电路图;
图7a、图7b是显示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加速用状态时作动油的流动的油压电路图;
图8a、图8b分别是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未承载轮椅的承载部时的示意图及作动油的流动的油压电路图;
图9a、图9b分别是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承载轮椅的承载部时的示意图及作动油的流动的油压电路图;
图10为控制方块图;
图11为其他实施例(3)及其他实施例(4)的油压电路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承载部;
2~升降架;
3~臂;
4~升降连结机构;
5~油压汽缸;
5a~活塞;
5b~杆;
5c~管;
7~基架;
8~基架侧支架;
9~上连结组件;
10~下连结组件;
11a~第1销;
11b~第3销;
12a~第2销;
12b~第4销;
13~臂侧支架;
14~外壳;
16~轨道部;
17~导引滚轮;
19~滑动用电动马达;
21~前挡板;
22~后挡板;
23~后挡板用电动马达;
24~固定装置;
25~安全带装置;
25a~安全带;
25b~卷带部;
25c~连接部;
26~扶手;
27~展开开关;
28~操作装置;
29~上升开关;
30~下降开关;
31~手动操作工具;
32~作动油给排机构;
33~作动油泵(压力设定装置);
34~第1汽缸室;
35~第2汽缸室;
36~第1油路;
36a~给排侧第1油路;
36b~汽缸侧第1油路;
37~第2油路;
37a~给排侧第2油路;
37b~汽缸侧第2油路;
38~逆止阀;
39~流量控制阀;
40~储油槽;
41~供给用逆止阀;
42~供给用油路;
43~排出用逆止阀;
44~排出用油路;
45~减压阀(压力设定装置);
46~泵用电动马达;
47~给排装置;
49~加速用切换阀;
51~升降位置检出装置;
52~滑动位置检出装置;
C~轮椅;
D~后门;
F~地板;
G~地面;
H~控制装置;
L~车辆用升降装置;
O~开口部;
V~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实施例。
如图1及图2所示,车辆用升降装置L车辆V的后部,车辆V例如是休旅车,具有后门D用以开闭后方的开口部O。
车辆用升降装置L具备承载轮椅C的平板状承载部1、支持承载部1并使其可自由滑动于车辆内外方向的升降架2、下端连接升降架2的左右各一对的臂3、将臂3连接车辆V侧的左右各一对的升降连结机构4(参考图3)、驱动操作此左右各一对的升降连结机构4以升降移动承载部1的左右各一对的油压汽缸5(参考图3)。车辆用升降装置L通过基架7可固定于车辆V的地板F上。
接着,详述车辆用升降装置L,为了方便起见,车辆V的车辆前后方向有时会称为车辆内外方向,车辆前方侧会称为车辆内方侧,车辆后方侧会称为车辆外方侧。且以下说明会特定左右方向,由后方(外方)往前方(内方)观看的状态下,车辆宽度方向的一方称为左侧,另一方称为右侧。
关于位于左右的组件虽然有稍许不同,但因为是大致相同的构造,故仅说明左右的其中一边。关于左右构造不同的组件将会每次附加说明。
如图3所示,在基架7的左右两端设有往上方突出的基架侧支架8,上连结组件9的基架侧端部通过第1销11a枢纽连接基架侧支架8,下连结组件10的基架侧端部通过第2销12a枢纽连接基架侧支架8。
而左右各一对的臂3各自的上端部设有臂侧支架13,上连结组件9的前端部通过第3销11b枢纽连接臂侧支架13,下连结组件10的前端部通过第4销12b枢纽连接臂侧支架13。
通过这些上连结组件9、下连结组件10、基架侧支架8、及臂侧支架13构成平行四连结式升降连结机构4,此升降连结机构4会被连结用外壳14所覆盖。
如图4所示,升降架2在底面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设有侧壁部,由车辆前后方向观看的形状为上方开放的ㄇ字型,侧壁部的上端连接臂3的下端部。承载部1在平面观看的形状为矩形。
承载部1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两端设有沿着车辆内外方向的轨道部16,此轨道部16会嵌合设于升降架2的多个导引滚轮17。而承载部1的左右方向一端设有沿着前后方向的齿条(未附图)。这个齿条会与设于升降架2的滑动用电动马达19(参照图10)的小齿轮咬合。
也就是说,承载部1在轨道部16被多个的导引滚轮17导引支持的状态下,被升降架2所支撑并可自由移动于车辆内外方向。通过滑动用电动马达19正反向地旋转驱动,承载部1能够自由滑动于相对升降架2移动至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侧并位于车辆V内的收纳位置(如图5c所示)以及相对升降架2移动至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并位于车辆V的外部突出位置(如图5b所示)。
如图4所示,升降架2的车辆内侧端部设有前挡板21,随着承载部1由收纳位置往突出位置移动而切换为站立状态,随着承载部1由突出位置往收纳位置移动而切换为倒向车辆前方侧的平躺状态。
如图1所示,承载部1的车辆外侧端部设有后挡板22,可切换于站立状态以及往车辆后方倒下的平躺状态。此后挡板22可以通过手动操作及后挡板用电动马达23(参考图10)驱动的电动操作来做切换。
承载部1设有将轮椅C固定于承载部1的固定装置24、将坐在轮椅C的搭乘者束于轮椅C的安全带装置25、让坐在轮椅C的搭乘者能够握住的扶手26等。安全带装置25具有将安全带25a卷起或放出卷带部25b、以及连接安全带25a的前端的连接部25c。卷带部25b被设置于承载部1的车辆宽度方向一端的扶手26所支撑,连接部25c设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另一端。
如图1及图10所示,车辆用升降装置L设置有一悬挂式操作装置28,作为下达承载部1上升移动及下降移动指令的指令装置。此操作装置28具有操作者可按压操作的上升开关29、下降开关30及展开开关27。操作装置28在上升开关29被按下时会下达上升移动承载部1的上升指令,在下降开关30被按下时会下达下降移动承载部1的下降指令,在展开开关27被按下时会下达使后挡板22由站立状态变更至平躺状态的展开指令。
而操作装置28也设置有加速开关31,使操作者可以选择切换正常操作状态与增速用操作状态。在加速开关31被切换至正常操作状态时,操作装置28会下达通常指令,以正常速度升降移动承载部1。在增速开关31被切换至加速操作状态时,操作装置28会下达加速指令,以比正常速度要快的速度升降移动承载部1。也就是说,加速开关31相当于使用者可以手动切换命令承载部1以正常速度上升的正常操作状态与命令承载部1以更快速度上升的加速操作状态的手动操作装置。
接着,说明油压汽缸5。
如图6a、图6b及图7a、图7b所示,油压汽缸5为复动型单杆式汽缸,杆5b相对于活塞5a仅设置于单侧,通过将作动油供给杆5b所在的一侧的第1汽缸室34使油压汽缸5缩短,并且将作动油供给杆5b不在的一侧的第2汽缸室35使油压汽缸5伸长。另外,本实施例中,杆5b的直径为20mm,第1汽缸34及第2汽缸35的孔径为40mm。
如图3所示,油压汽缸5的管5c侧通过第2销12a枢纽连接基架7的基架侧支架8,油压汽缸5的杆5b侧通过第3销11b枢纽连接臂3的臂侧支架13。以上述方式安装的油压汽缸5如图5a所示,油压汽缸5缩短使升降连结机构4变更为倒向车辆V外部的状态并使承载部1下降移动至地面G上的下降位置。此外,油压汽缸5如图5b及图5c所示,油压汽缸5伸长使升降连结机构4变更为站立于车辆V内侧的状态并使承载部1上升移动至地板F上的上升位置。
另外,在车辆宽度方向观看时,油压汽缸5设置于上连结组件9与下连结组件10之间,且在基架侧支架8与臂侧支架13之间。由平面观看时,油压汽缸5以收纳于上连结组件9与下连结组件10的宽度方向内的方式设置。
地面G上的下降位置为对应地面G而设定的下方位置,地板F上的上升位置为对应地板F而设定的上升位置。
接着,做明做为对油压汽缸5供给/排出作动油的作动油给排机构的油压电路32。
如图6a、图6b及图7a、图7b所示,作动油泵33的第1吐出侧与油压汽缸5的第1汽缸室34间以第1油路36连通,作动油泵33的第2吐出侧与油压汽缸5的第2汽缸室35间以第2油路37连通。第1油路36与第2油路37分别设有先导压力操作式逆止阀38与流量控制阀39。
而储油槽40与第1油路36及第2油路37之间由供给用油路42所连通,此供给用油路42具有防止作动油逆流至储油槽40的供给用逆止阀41。储油槽40与第1油路36及第2油路37之间更由排出用油路44所连通,此排出用油路44具有防止作动油逆流至第1油路36及第2油路37的排出用逆止阀43及减压阀45。
作动油泵33为两旋转式泵,被泵用电动马达46驱动旋转至正反两方向以变更作动油的吐出方向。
如图6b所示,正转驱动泵用电动马达46使作动油泵33旋转至正方向时,作动油流过供给用油路42及第1油路36,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1汽缸室34,并且从第2汽缸室35排出,油压汽缸5因此缩短。
从第2油压汽缸35排出的作动油流过第2油路37,被吸引至作动油泵33的第2吐出侧,此作动油再从作动油泵33吐出。未被吸引至作动油泵33而剩余的作动油会流过排出用油路44而排出至储油槽40。
如图6a所示,逆转驱动泵用电动马达46使作动油泵33旋转至反方向时,储油槽40的作动油流过供给用油路42及第2油路37,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2汽缸室35,并且从第1汽缸室34排出,油压汽缸5因此伸长。
从第1油压汽缸34排出的作动油流过第2油路37,被吸引至作动油泵33的第1吐出侧。而要被吸引至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的不足量会流过排出用油路44而被吸引至作动油泵33的第1吐出侧,此作动油接着被作动油泵33吐出。
如此一来,正逆驱动泵用电动马达46以变更作动油泵33的吐出方向,由此能切换于缩短状态及伸长状态之间。在缩短状态时,将作动油泵33吐出的作动油供给第1油路36(给排侧第1油路36a),作动油再供给第1汽缸室34且从第2汽缸室35排出的作动油经由第2油路37(给排侧第2油路37a)回收至除储油槽40。在伸长状态时,将作动油泵33吐出的作动油供给第2油路37(给排侧第2油路37a),作动油再供给第2汽缸室35且从第1汽缸室34排出的作动油经由第1油路36(给排侧第1油路36a)回收至除储油槽40。也就是说,泵电动马达46、作用油泵33及储油槽40等构成给排装置47。
另外,将泵用电动马达46驱动至正方向的状态为切换至汽缸缩短的状态,将泵用电动马达46驱动至反方向的状态为切换至汽缸伸长的状态。
油压电路32具备加速用切换阀49,以做为可切换于正常用状态及加速用状态的装置。正常用状态时,使第1汽缸室34排出的作动油流至储油槽40。加速用状态时,使作动油泵33供给第2汽缸室35的作动油与第1汽缸室34排出的作动油合流。接着,说明此加速用切换阀49。
加速用切换阀49设置于第1油路36,该加速用切换阀49与第2油路37通过旁路油路50连通。以下,将比第1油路36的增速用切换阀49所设置的位置更靠作动油泵侧的油路部分称为给排侧第1油路36a,其中给排侧第1油路36a连接至作动油泵33的第1吐出侧。将比第1油路36的增速用切换阀49所设置的位置更靠作油压汽缸侧的油路部分称为汽缸侧第1油路36b,其中汽缸侧第1油路36b连接至第1汽缸室34。将比第2油路37的旁路油路50所连接的位置更靠作动油泵侧的油路部分称为给排侧第2油路37a,其中给排侧第2油路37a连接至作动油泵33的第2吐出侧。将比第2油路37的旁路油路50所连接的位置更靠作油压汽缸侧的油路部分称为汽缸侧第2油路37b,其中汽缸侧第2油路37b连接至第2汽缸室35。
加速用切换阀49连接有给排侧第1油路36a、汽缸侧第1油路36b、及旁路油路50,并能够切换正常用切换位置(参照图6a、图6b)及加速用切换位置(参照图7a、图7b)之间。切换至正常用切换位置时,给排侧第1油路36a与汽缸侧第1油路36b彼此相连,且第1油路36及旁路油路50彼此分开。切换至加速用切换位置时,汽缸侧第1油路36b与旁路油路50彼此相连,且给排侧第1油路36a及旁路油路50彼此分开。
另外,加速用切换阀49是电磁阀,通过靠往正常用切换位置侧且往导管通电,来切换操作至加速用切换位置。加速用切换阀49切换至正常用切换位置的状态为正常用状态,加速用切换阀49切换至加速用切换位置的状态为加速用状态。
在加速用切换阀49切换至正常用切换位置的状态下,给排侧第1油路36a仅连接至汽缸侧第1油路36b、给排侧第2油路37a、汽缸侧第2油路37b三者中的汽缸侧第1油路36b,且给排侧第2油路37a仅连接至排侧第1油路36a、汽缸侧第1油路36b、汽缸侧第2油路37b三者中的汽缸侧第2油路37b,此状态相当于正常用状态。
在加速用切换阀49切换至加速用切换位置的状态下,给排侧第2油路37a仅连接至汽缸侧第1油路36b、给排侧第1油路36a、汽缸侧第2油路37b三者中的汽缸侧第1油路36b及汽缸侧第2油路37b,且给排侧第1油路36a不连接至排侧第2油路37a、汽缸侧第1油路36b、汽缸侧第2油路37b的任一者,此状态相当于加速用状态。
如图7a所示,旋转驱动作动油泵33至逆方向使储油槽40的作动油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2汽缸室35时,若加速用切换阀49切换操作至加速用切换位置,来自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会流过第2油路37并供给油压汽缸5的第2汽缸室35,同时第1汽缸室34的作动油会流过旁路流路50与流过第2油路37的作动油合流,供给至第2汽缸室35。如此一来,将作动油泵33旋转驱动至逆方向且将加速用切换阀49切换至加速用切换位置,能使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再加上第1汽缸室34排出的作动油都供给至第2汽缸室35。因此,供给至第2汽缸室35的每单位时间的作动油量增加,使油压汽缸5的伸长速度加快。
如图7b所示,旋转驱动作动油泵33至正方向使储油槽40的作动油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1汽缸室34时,若加速用切换阀49切换操作至加速用切换位置,给排侧第1油路36a、汽缸侧第2油路37b及第2油路37分开,使得来自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不被供给至油压汽缸5,油压汽缸5不缩短。因此,油压汽缸5的缩短速度不会加快。
如此一来,将作动油泵33旋转驱动至逆方向使储油槽40的作动油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2汽缸室35时,切换操作加速用切换阀49至正常用切换位置,由此切换至第1汽缸室34排出的作动油流至储油槽40的正常用状态;切换操作加速用切换阀49至加速用切换位置,由此切换至第1汽缸室34排出的作动油流至第2汽缸室35的加速用状态。
作动油泵33、逆止阀38及流量控制阀39被组装在一起而模块化为动力单元U,第1油路36中位于动力单元U外部的油路部分具有增速用切换阀49,第2油路36中位于动力单元U外部的油路部分连接有旁路油路50。
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H被输入升降位置检出装置51所检出的承载部1对车辆V的高度资讯、滑动位置检出装置52所检出的承载部1对升降架2的滑动位置资讯、以及操作装置28的指令资讯,再根据这些资讯控制泵用电动马达46、滑动用电动马达19、及后挡板用电动马达23的动作。
控制装置H根据操作装置28的加速开关31所送出的指令而进行加速用切换阀49的动作控制。更明确来说,控制装置H为了根据加速开关31的正常指令而切换操作加速用切换阀49至正常用切换位置,以及根据加速开关31的加速指令而切换操作加速用切换阀49至加速用切换位置,会进行加速用切换阀49对导管的通电切换控制。
因此,控制装置H根据加速开关31的正常指令将加速用切换阀49切换至正常用切换位置,根据加速开关31的加速指令将加速用切换阀49切换至加速用切换位置。
接着,说明控制装置H所进行的承载部1的移动控制。
承载部1通常上升至上升位置且滑动至收纳位置,并收纳于车辆V内。在这个状态下按下下降开关30,将滑动用电动马达19往正方向旋转驱动使承载部1由收纳位置往突出位置方向滑动,再根据滑动位置检出装置52的检出资讯使滑动用电动马达19停止,将承载部1停止于突出位置。之后,将泵用电动马达46往正方向旋转驱动使油压汽缸5缩短,由此将承载部1由上升位置往下降位置移动,再根据升降位置检出装置51的检出资讯使泵用电动马达46停止,将承载部1停止于下降位置。
承载部1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下按下上升开关29,将泵用电动马达46往逆方向旋转驱动使油压汽缸5伸长,由此将承载部1由下降位置往上升位置移动,再根据升降位置检出装置51的检出资讯使泵用电动马达46停止,将承载部1停止于上升位置。之后,将滑动用电动马达19往逆方向旋转驱动使承载部1由突出位置往收纳位置方向滑动,再根据滑动位置检出装置52的检出资讯使滑动用电动马达19停止,将承载部1停止于收纳位置。
承载部1由上升位置往下降位置下降移动时,若加操作加速开关31于正常用操作位置,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1汽缸室34且第2汽缸室35的作动油排出至储油槽40。如此一来,只有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1汽缸室34,油压汽缸5会以正常的速度缩短,所以承载部会以正常的速度下降。
承载部1由下降位置往上升位置上升移动时,若加操作加速开关31于正常用操作位置,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2汽缸室35且第1汽缸室34的作动油排出至储油槽40。如此一来,只有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2汽缸室35,油压汽缸5会以正常的速度伸长,所以承载部会以正常的速度上升。
承载部1由上升位置往下降位置下降移动时,若加操作加速开关31于加速用操作位置,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排出至储油槽40。如此一来,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不会供给至油压汽缸5,油压汽缸5会以不缩短,所以承载部不会由上升位置下降。
承载部1由下降位置往上升位置上升移动时,若加操作加速开关31于加速用操作位置,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2汽缸室35且第1汽缸室34的作动油也供给至第2汽缸室35。如此一来,作动油泵33的作动油以及油压汽缸5的第1汽缸室34的作用油都供给至油压汽缸5的第2汽缸室35,油压汽缸5会以较快的速度伸长,所以承载部会以较快的速度上升。
设置于油压电路32的减压阀45是做为压力设定装置,在给排装置47切换于伸缩状态且加速开关31切换于加速用切换位置的状态下,规范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上升移动。接着,说明减压阀45。
当供给第1汽缸室34的作动油的压力或供给第2汽缸室35的作动油的压力在设定压力以上,且设置有减压阀45的排出用油路44的作动油压力在设定压力以上,减压阀会因为前导压而打开,允许排出用油路44中的作动油往储油槽侧流动。
而减压阀45的设定压力会被设定至,在给排装置47切换至伸长状态且加速用切换阀49切换至加速用切换位置的状态下,未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的上升移动所需要的压力以上,且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的上升移动所需要的压力以下。
更详细地说明,例如,未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以加快的速度从下降位置往上升位置移动时,所需要的最高压力为12.3Mpa,且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以加快的速度从下降位置往上升位置移动时,所需要的最高压力为13.9Mpa的情况下,减压阀45的设定压力会设定在超过12.3Mpa且不足13.9Mpa的压力,具体来说,例如13Mpa。
如上述,设定减压阀45的设定压力,未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以加快速度上升移动时减压阀45不动作,因此能让承载部1以加快的速度由下降位置往上升位置移动,另外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上升移动时减压阀45动作,因此能让承载部1不由下降位置往上升位置移动。。
此外,以正常速度升降移动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时所需要的最高压力比起以加快速度升降移动未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时所需要的最高压力小,在正常速度下,无论是否承载轮椅C都能升降移动承载部1。
如上所述,设置加速用切换阀49并设定减压阀45的设定压力,由此,不需使用高容量的作动油泵33就能仅在上升移动未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时以加快的速度上升移动,因此能够适当地移载轮椅C并可望缩短移载轮椅C的时间。
[其他实施例]
(1)上述实施例中,设定减压阀45的设定压力,使减压阀45在压力超过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以加快速度上升移动时所需要的压力时动作,以规范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的加快速度上升移动。减压阀5被使用来做为压力设定装置,但也可以使用最高吐出压力在未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以加快速度上升移动所需压力之上且在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以加快速度上升移动所需压力之下的作动油泵33来做为压力设定装置,用来规范承载轮椅C的承载部1的加快速度上升移动。
(2)上述实施例中,将下达正常指令与加速指令的手动操作装置与下达上升指令与下降指令的升降指令操作装置(上升开关29或下降开关30)及下达展开指令的展开指令操作装置(展开开关27)分开设置,但升降指令操作装置或展开指令操作装置也可以兼用于手动操作装置中。具体来说,例如,同时按压上升开关29与展开开关27就能同时下达加速指令,或是短时间连按2次上升开关29就能下达加速指令。
(3)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两旋转式泵做为作动油泵33,将作动油泵33旋转驱动至正方向以切换给排装置47至缩短状态,将作动油泵33旋转驱动至逆方向以切换给排装置47至伸长状态,但如图11所示,也可以使用单旋转式泵做为作动油泵33,具备伸缩用切换阀53,可自由切换于将作动油泵33吐出的作动油供给给排侧第1油路36a的缩短用切换位置以及将作动油泵33吐出的作动油供给给排侧第2油路37a的伸长用切换位置之间,通过切换伸缩用切换阀53至缩短用位置以切换给排装置47至缩短状态,通过切换伸缩用切换阀53至伸长用位置以切换给排装置47至伸长状态。
(4)上述实施例中,将给排侧第1油路36a、汽缸侧第1油路36b及旁路油路50连接至加速用切换阀49,并将旁路油路50连接至第2油路37,但是也可以将给排侧第2油路37a、汽缸侧第2油路37b及及旁路油路50连接至加速用切换阀49,并将旁路油路50连接至第1油路36。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将给排侧第1油路36a、汽缸侧第1油路36b、给排侧第2油路37a及汽缸侧第2油路37b连接至加速用切换阀49,而不设置旁路油路50。
(5)上述实施例中,虽以休旅车说明车辆V且在休旅车的后部安装车辆用升降装置,但车辆V也可以适用于休旅车以外的普通汽车、公车、卡车等各种车辆。而车辆用升降装置的安装位置也不限定于车辆的后部,也可以安装于车辆V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使承载部1能移动于车辆宽度方向并进行升降移动。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升降装置,承载轮椅的承载部通过油压汽缸的伸长而对应车辆的地板上升移动至设定的上升位置,该承载部还通过该油压汽缸的缩短而对应地面下降移动至设定的下降位置,
其中该油压汽缸为复动型单杆式汽缸,杆相对于活塞仅设置于单侧,通过将作动油供给该杆所在的一侧的第1汽缸室使该油压汽缸缩短,并且将作动油供给该杆不在的一侧的第2汽缸室使该油压汽缸伸长,
其中对于该油压汽缸给排作动油的作动油给排机构包括:
给排装置,能自由切换于缩短状态及伸长状态之间,在缩短状态下,将作动油泵吐出的作动油供给给排侧第1油路且从给排侧第2油路回收作动油,在伸长状态下,将该作动油泵吐出的作动油供给给排侧第2油路且从给排侧第1油路回收作动油;
加速用切换装置,能切换于正常用状态及加速用状态,正常用状态下,该给排侧第1油路与连接至该第1汽缸室的汽缸侧第1油路互相连接,且该给排侧第2油路与连接至该第2汽缸室的汽缸侧第2油路互相连接,加速用状态下,该给排侧第2油路、该汽缸侧第1油路及该汽缸侧第2油路互相连接,且该给排侧第1油路不与该汽缸侧第1油路、该给排侧第2油路及该汽缸侧第2油路任一者相连接;以及
压力设定装置,在该给排装置切换至该伸长状态且该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该加速用状态时,将供给该第2汽缸室的作动油压力设定在未承载该轮椅的该承载部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以上,且在有承载该轮椅的该承载部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升降装置,其中设有减压阀以做为该压力设定装置,在该给排装置切换至该伸长状态且该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该加速用状态时,若供给该第2汽缸室的作动油压力在有承载该轮椅的该承载部上升移动所需的压力以上,该减压阀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升降装置,还包括:
手动操作装置,可通过手动操作切换于下达正常指令的正常操作状态与下达加速指令的加速操作状态;以及
切换装置,根据该手动操作装置的该正常指令,将该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该正常用状态,根据该手动操作装置的该加速指令,将该加速用切换装置切换至该加速用状态。
CN201210036732.7A 2011-02-17 2012-02-17 车辆用升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1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2427A JP5447989B2 (ja) 2011-02-17 2011-02-17 車両用昇降装置
JP2011-032427 2011-0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1188A true CN102641188A (zh) 2012-08-22
CN102641188B CN102641188B (zh) 2016-02-03

Family

ID=46654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673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1188B (zh) 2011-02-17 2012-02-17 车辆用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47989B2 (zh)
CN (1) CN10264118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2415A (zh) * 2013-03-14 2014-09-17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用升降装置的控制装置
CN104473734A (zh) * 2014-12-04 2015-04-01 宋大伟 一种轮椅上车装置
CN104837461A (zh) * 2012-12-11 2015-08-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CN104843509A (zh) * 2015-05-29 2015-08-19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运输系统及方法
CN105438348A (zh) * 2014-09-24 2016-03-30 无锡津天阳激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载轮椅四轮老人车
CN107249538A (zh) * 2014-12-23 2017-10-13 马可波罗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具有行动障碍的乘客的系统以及在用于集体运输的车辆中使具有行动障碍的乘客上车和下车的方法
CN113085699A (zh) * 2021-05-19 2021-07-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9340A (ja) * 1990-10-31 1992-06-17 Nippon Rifuto Kk 昇降装置
JPH0717316A (ja) * 1993-06-30 1995-01-20 Toyooki Kogyo Co Ltd 車両に装備されるリフト装置
CN2696598Y (zh) * 2003-11-05 2005-05-04 梁舒婷 行动不便者的搬运椅装置
CN201095329Y (zh) * 2007-01-12 2008-08-06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厢式车液压起重尾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9340A (ja) * 1990-10-31 1992-06-17 Nippon Rifuto Kk 昇降装置
JPH0717316A (ja) * 1993-06-30 1995-01-20 Toyooki Kogyo Co Ltd 車両に装備されるリフト装置
CN2696598Y (zh) * 2003-11-05 2005-05-04 梁舒婷 行动不便者的搬运椅装置
CN201095329Y (zh) * 2007-01-12 2008-08-06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厢式车液压起重尾板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7461A (zh) * 2012-12-11 2015-08-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被载物的搭载装置
CN104042415A (zh) * 2013-03-14 2014-09-17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用升降装置的控制装置
CN105438348A (zh) * 2014-09-24 2016-03-30 无锡津天阳激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载轮椅四轮老人车
CN104473734A (zh) * 2014-12-04 2015-04-01 宋大伟 一种轮椅上车装置
CN107249538A (zh) * 2014-12-23 2017-10-13 马可波罗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具有行动障碍的乘客的系统以及在用于集体运输的车辆中使具有行动障碍的乘客上车和下车的方法
CN104843509A (zh) * 2015-05-29 2015-08-19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运输系统及方法
CN113085699A (zh) * 2021-05-19 2021-07-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
CN113085699B (zh) * 2021-05-19 2022-04-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一种车厢拓展式康复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47989B2 (ja) 2014-03-19
JP2012170494A (ja) 2012-09-10
CN102641188B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1188A (zh) 车辆用升降装置
US10988358B2 (en) Hydraulic synchronizer
US20060070793A1 (en) Hydraulic system and forklift with the same
JP2009515100A (ja) 油圧ユニット
CZ293252B6 (cs) Zařízení na zpětné získávání energie
CN102483076B (zh) 具有同步驱动的两个独立机动支架的升降组件用的供油和重定位液压模块
JP4693708B2 (ja) 可動式運転室を有する作業機
JP2011057436A (ja) 車両整備用リフトの油圧回路
JP2007046719A (ja) 油圧シリンダの往復動制御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塵芥収集車の積込装置
JP6945406B2 (ja) 昇降台装置
JP6856065B2 (ja) 油圧システム
JP2017048049A (ja) 塵芥収集車
EP2052952B1 (en) A device for activating a tilting of a driver's cabin of a lorry
JP4408685B2 (ja) 車両用昇降装置
JP6525312B2 (ja) 作業車両の架装物
CN113614018B (zh) 伸缩装置及起重机
CN103109024A (zh) 反向铲装载机
JP4092167B2 (ja) 補助パワーユニット装置
JP7210361B2 (ja) 梯子車
JP6700021B2 (ja) 作業車両
JP4300465B2 (ja) 車両用昇降装置
JP6879250B2 (ja) 油圧駆動装置
JP2023184016A (ja) 作業車
JP3865925B2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の作業モード切換装置
JP2011225287A (ja) フォークリフ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