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3951B - 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23951B CN104823951B CN201410513225.7A CN201410513225A CN104823951B CN 104823951 B CN104823951 B CN 104823951B CN 201410513225 A CN201410513225 A CN 201410513225A CN 104823951 B CN104823951 B CN 1048239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emical liquid
- chemical
- tank
- seedling
-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Fertiliz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作业机,具有药液泵,该药液泵与药液箱(40)分开构成,每次以规定量送出供给该药液箱(40)内的药液,并且药液泵配设在离开药液箱(40)的左右方向的多个部位,该作业机具有将从各药液泵送出的药液向已播种或种植的各作业条列的横侧位置导向供给的药液喷管(56a)。采用本发明,可将滴下供给到播种位置或苗种植位置的横侧位置的药液喷管分散配置在左右方向分离的多个部位,并能以供给量和时刻误差少的状态从该药液喷管供给药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机,该作业机的行驶机体的后部具有播种或苗种植用的作业装置,在该作业装置上具有:药液供给用的药液箱、每次以规定量送出供给药液的药液泵、以及将从药液泵送出的药液导向供给到土地的药液喷管。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那样的具有药液箱、药液泵及药液喷管的作业机,例如有一种如下[1]、[2]或[3]所述构造的作业机。
[1]在行驶机体的后部具有苗种植装置,在该苗种植装置的后部搭载支承药液箱和药液泵,将从药液泵送出的药液供给到田面(参照专利文献1)。
[2]在行驶机体的后部具有苗种植装置,将药液箱和药液泵搭载支承在支承框架上,该支承框架立设在该苗种植装置的传动箱上,将从药液泵送出的药液供给到田面(参照专利文献2)。
[3]虽然没有播种或苗种植用的作业装置,但作为将液状肥料和药液予以散播的施肥防除机构,在药液箱的药液接收口设有过滤器(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68309号公报(参照“0007”、“0008”段、图3、图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66319号公报(参照“0010”、“0013”段、图1、图3)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7-18582号公报(参照“0010”段、图2、图8)
在上述[1]所述的以往技术中,药液箱以搭载于配设在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药液泵的上侧的状态被支承。并且,用下侧的药液泵将上侧的药液箱内的药液每次以规定量送出,并从分散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分离的多个部位的药液喷管滴下供给到田面。因此,能将药液箱内的药液,滴下供给到分布在左右方向的较宽范围内的苗的横侧位置,可用药液所影响的区域范围较小的药液进行作业,这一点是有用的。
但是,在这种构造中,分散配置在左右方向多个部位的药液喷管与装备在左右方向中央位置的药液泵之间的距离,对于每个药液喷管而有所不同。因此,具有这样的倾向:从各个喷管滴下的药液量不同,或者因每个药液喷管的滴下时刻产生偏差故随着行驶机体的移动滴下部位产生偏差,这方面有改进的余地。
在上述[2]所述的以往技术中,虽然药液箱被支承在立设于苗种植装置的传动箱的支承框架上,但该药液箱仅以搭载在支承框架上的状态被支承。因此,对于随着行驶机体的起伏和纵摆动作而产生的向药液箱施加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等的外力,必须仅以支承框架与药液箱底部侧的连结强度来克服。
因此,需要提高支承框架与药液箱底部侧的连结部位的连结强度,或预先提高强度以使药液箱本身难以摆动,有可能导致苗种植装置整体的重量增加。
在上述[3]所述的以往技术中,由于在药液箱的药液接收口设有过滤器,因此,在向药液箱内投放药液的投放时刻能以某种程度去除混入药液的异物,这一点是有用的。
但是,不能去除不仅在投放药液时而且因某种原因而混入药液箱内的异物,该异物有可能对药液泵带来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业机,其药液喷管分散配置在左右方向的分离的多个部位,以可将药液滴下供给到分布在左右方向的较宽范围内的播种位置或苗种植位置的横侧位置,并且能以供给量和时刻误差较少的状态进行来自该给液喷管的药液供给。
另外目的是,避免增加作业装置整体的重量并能良好且容易地进行药液箱的支承。
另外目的是,能避免混入药液箱内的药液的异物供给到药液泵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作业机的技术手段,具有如下方面结构上的特点及作用效果。
[解决手段1]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是,一种作业机,在行驶机体的后部具有播种或苗种植用的作业装置,并且该作业机具有:设在所述作业装置上的药液供给用的药液箱;以及药液泵,该药液泵与所述药液箱分开构成,且每次以规定量送出供给该药液箱内的药液,并且,所述药液泵配设在离开所述药液箱的左右方向的多个部位,该作业机具有药液喷管,该药液喷管将从各药液泵送出的药液向已播种或种植的各作业条列的横侧位置导向供给。
[解决手段1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1的发明,由于药液泵配设在离开药液箱的左右方向的多个部位,将从离开该药液箱的各部位的药液泵送出的药液,用与各药液泵连接的药液喷管向各作业条列的横侧位置导向供给,因此容易构成为,每个药液泵的、从药液泵至药液喷管的距离之差变小。
因此,具有提供这样一种作业机的优点:将药液喷管分散配置在左右方向分离的多个部位以可将药液滴下供给到分布在左右方向的较宽范围内的播种位置或苗种植位置的横侧位置,并能以供给量和时刻误差较少的状态进行来自该药液喷管的药液供给。
[解决手段2]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具有苗种植装置作为所述作业装置,通过动力传递机构从所述苗种植装置所具有的种植爪驱动机构向各所述药液泵传递驱动力。
[解决手段2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2的发明,药液泵配设在离开药液箱的左右方向的多个部位,且该药液泵的驱动,同样利用位于左右方向的多个部位的种植爪驱动机构的动力来进行。
因此,具有这种优点:利用距离上位置近的种植爪驱动机构的动力而容易合理地、构造简单地构成各药液泵的驱动。
[解决手段3]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所述药液箱的前端,位于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种植爪驱动机构的传动箱的后端的前方。
[解决手段3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3的发明,通过使药液箱的前端位于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种植爪驱动机构的传动箱的后端的前方,从而容易将与种植爪驱动机构的前后方向距离设定得尽量短,并且,当使苗种植装置整体以前方的行驶机体侧为摆动支点进行升降动作时,可减轻苗种植装置升降动作用的负荷。
[解决手段4]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所述药液箱的前表面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沿着所述苗种植装置所具有的载苗台的载苗面。
[解决手段4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4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由于药液箱的前表面形成有沿着载苗台的载苗面的倾斜面,因此,例如与该药液箱形状仅是矩形箱状的构造相比,更容易将药液箱以低位置靠近前方侧配设。因此,能减轻苗种植装置升降动作用的负荷,并且,降低重心而容易避免苗种植装置的左右平衡产生大的变化。
[解决手段5]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所述药液箱的后表面形成为前倾倾斜面,该前倾倾斜面的上端侧相比于下端侧更位于前方侧。
[解决手段5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5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由于药液箱的后表面侧形成为前倾倾斜面,该前倾倾斜面的上端侧相比于下端侧更位于前方侧,因此,药液箱整体的重心靠前,更容易减轻苗种植装置升降动作用的负荷。
[解决手段6]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所述载苗台构成为,该载苗台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侧或两端部侧所具有的端部侧载苗台部分相对于中央侧载苗台部分可分离,并且,该可分离的所述端部侧载苗台部分构成为,能够以重叠在所述中央侧载苗台的载苗面的上侧的折叠状态被收容,且所述端部侧载苗台部分配设成,在侧视时位于所述药液箱的前表面的倾斜面的下侧。
[解决手段6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6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具有端部载苗台部分,该端部载苗台部分以重叠在中央侧载苗台的载苗面的上侧的折叠状态被收容,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无设计上的制约,即无避免该端部侧载苗台部分在左右方向的移动范围地设定药液箱的配设位置那样的制约。
[解决手段7]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一种作业机,在行驶机体的后部具有播种或种植用的作业装置,并且该作业机具有:设在所述作业装置上的药液供给用的药液箱;药液泵,该药液泵与所述药液箱分开构成,且每次以规定量送出供给该药液箱内的药液;以及支承框架,该支承框架使所述药液箱支承在所述作业装置上,并且,所述药液箱以多个连结部位连结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上,且将该连结部位彼此连接起来的线段在后视时通过所述药液箱的满箱状态下的重心位置,或通过该重心位置附近。
[解决手段7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7的发明,由于在多个连结部位连结支承在支承框架上的药液箱被支承成这样的状态:将连结部位彼此连接起来的线段在后视时通过药液箱的满箱状态下的重心位置,或通过该重心位置附近,因此,存在于药液箱的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支承框架的连结部位对药液箱牢固地支承,可有效地抑制其横向摆动和前后移动等。
因此,具有这种优点:可提高药液箱自身的保形强度、提高与支承框架的连结强度等,容易避免整体重量增大那样的不良情况。
[解决手段8]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所述支承框架,作为所述连结部位而具有:从下方侧对所述药液箱进行支承的下方支承部、以及从横侧方侧对所述药液箱进行支承的侧方支承部,且所述下方支承部和所述侧方支承部,分开在所述药液箱的左右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
[解决手段8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8的发明,由于存在从横侧方侧对药液箱进行支承的侧方支承部,故可对药液箱的上部侧进行支承,由于存在从下方侧对药液箱进行支承的下方支承部,故可对药液箱的下部侧进行支承。并且,由于这些下方支承部和侧方支承部分开在药液箱的左右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因此,由左右两侧来支承药液箱。
因此,具有这种优点:在上下两侧及左右两侧可牢固而稳定良好地支承药液箱。
[解决手段9]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所述支承框架,由下方支承框架和侧方支承框架组合而构成,所述下方支承框架具有所述下方支承部,所述侧方支承框架与该下方支承框架分体构成,且具有所述侧方支承部。
[解决手段9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9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由于下方支承框架和侧方支承框架分体构成,因此支承框架自身可小型轻量化。
[解决手段10]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具有苗种植装置作为所述作业装置,所述药液箱相对于所述支承框架被支承成:所述药液箱位于将动力传递到所述苗种植装置所具有的种植爪驱动机构的传动箱中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传动箱的上方。
[解决手段10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10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将药液箱作成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状态,容易抑制左右平衡的破坏。
[解决手段11]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具有苗种植装置作为所述作业装置,所述药液泵配设在离开所述药液箱的左右方向的多个部位,并且配设成,以所述苗种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为边界,所述药液箱位于配设有较多的所述药液泵的一侧的相反侧。
[解决手段11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11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由于药液箱所处的一侧和较多的药液泵所处的一侧,以苗种植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为边界左右分开,因此,容易将苗种植装置的左右平衡维持成良好的状态。
[解决手段12]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具有苗种植装置作为所述作业装置,所述苗种植装置所具有的载苗台构成为,设在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侧的端部侧载苗台部分相对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中央侧载苗台部分可分离,并且,该可分离的所述端部侧载苗台部分能够以重叠在所述中央侧载苗台部分的载苗面的上侧的折叠状态被收容,所述药液箱设置成,相比于所述载苗台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更靠近具有所述端部侧载苗台部分的一侧的相反侧。
[解决手段12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12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由于药液箱相比于载苗台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更靠近具有端部侧载苗台部分的一侧的相反侧,因此,无论端部侧载苗台部分是折叠状态,还是伸展状态,都容易将左右方向的重量平衡维持成良好的状态。
[解决手段13]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具有苗种植装置作为所述作业装置,所述支承框架具有后端部框架部分,该后端部框架部分相比于所述苗种植装置所具有的种植爪驱动机构的动作范围的后端更向后方侧突出。
[解决手段13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13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由于存在后端部框架部分,该后端部框架部分相比于种植爪驱动机构的动作范围的后端更向后方侧突出,故在机体后退时,容易避免种植爪驱动机构与后方侧的垄等障碍物接触而产生损伤的不良情况。
[解决手段14]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具有苗种植装置作为所述作业装置,所述支承框架与所述药液箱构成为,左右方向的连结部位可在左右方向进行位置变更。
[解决手段14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14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由于可将支承框架与药液箱的连结部位在左右方向进行位置变更,因此,在构成条间规格不同的苗种植装置等情况下,即使对装备种植爪驱动机构的传动箱之间的间隔进行变更,在支承框架与药液箱的支承构造部位,只要在左右方向变更其安装位置即可,容易获得构造简单的与多个规格变更对应的作业机。
[解决手段15]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具有将从所述药液泵送出的药液向已播种或种植的作业条列的横侧位置导向供给的药液喷管,所述药液喷管中配设在左右方向的外端部的药液喷管,由可弹性变形的线状支承部件支承成在不作用外力时维持药液的滴下位置。
[解决手段15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15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由于配设在左右方向的外端部的药液喷管由可弹性变形的线状支承部件支承,因此,配设在该外端部的药液喷管,即使与其它物件接触,也利用线状支承部件的弹性而暂时产生变形,容易避免损伤。
[解决手段16]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是,一种作业机,在行驶机体的后部具有播种或苗种植用的作业装置,并且该作业机具有:设在所述作业装置上的药液供给用的药液箱;药液泵,该药液泵与所述药液箱分开构成,且每次以规定量送出供给该药液箱内的药液;以及药液喷管,该药液喷管将从所述药液泵送出的药液向已播种或种植的作业条列的横侧位置导向供给,并且,在所述药液箱上具有:可从外部进行药液注入的给液口部;以及可从所述药液箱排出药液的排液口部,在该给液口部和排液口部上分别具有除尘用过滤器。
[解决手段16的发明的作用及效果]
根据上述解决手段16的发明,具有这种优点:由于在可从外部进行药液注入的给液口部和可排出药液的排液口部上分别具有除尘用过滤器,因此,不仅可去除向药液箱投放药液时的异物,而且还可去除因某种原因而混入药液箱内的异物,容易避免异物被送入药液泵侧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乘坐式插秧机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乘坐式插秧机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苗种植装置及施药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苗种植装置及施药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施药装置的支承构造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施药装置的支承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施药装置的配管构造的后视图。
图8是表示药液箱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施药装置的配管构造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药液泵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XI-XI线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从种植爪驱动机构至施药装置的传动系统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从种植爪驱动机构至施药装置的传动系统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从种植爪驱动机构至施药装置的传动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从种植爪驱动机构至施药装置的传动系统的剖视图。
图16表示动力传递机构中株间变更对应机构的构成部件,图16(a)是侧视图,图16(b)是侧视图,图16(c)是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中株间变更对应机构的调节形态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动力传递机构中泵侧的调节形态的说明图。
图19是说明单向旋转机构的动作形态的概念图。
图20是表示另外实施方式的施药装置的支承构造的后视图。
图21是表示另外实施方式的苗种植装置及施药装置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另外实施方式的苗种植装置及施药装置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另外实施方式的苗种植装置及施药装置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另外实施方式的施药装置的后视图。
符号说明
1 自行车体(行驶机体)
2 苗种植装置(作业装置)
2A 载苗面
3 施肥装置
4 施药装置
20 载苗台
20A 中央侧载苗台部分
20B 端部侧载苗台部分
23 传动箱
24 种植爪驱动机构
35 支承框架
35a 线状支承部件
35R 右支承框架(后端部框架部分)
35L 左支承框架(后端部框架部分)
37 侧方支承框架
37A 侧方支承部
38 下方支承框架
39 下方支承部
40 药液箱
40F 前表面
40B 后表面
50 药液泵
56a 药液喷管
43 给液口部
44 排液口部
46 过滤器
47 除尘用过滤器
G 重心
L1 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的记载来说明本发明的作业机的实施方式的一例。
[插秧机的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作业机的一例的插秧机整体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作业机,具有自行车体1作为行驶机体,自行车体1的车体框架10的前部由左右一对前轮11F支承,后部由左右一对后轮11R支承。在该自行车体1的后部,通过连杆机构12支承有可上下位置变更的作为作业装置的苗种植装置2,构成乘坐式插秧机。
在自行车体1的前部设有内装了发动机E的动力部13,在该动力部13的横侧方及后方侧,设有也可从机体前方侧上下的驾驶部踏板14。在驾驶部踏板14上,在所述动力部的后方侧配备有具有方向盘15的操纵部及驾驶席16,在驾驶席16的后方侧配设有施肥装置3。
所述连杆机构12构成为,随着设在机体后部的液压缸17的伸缩动作而可上下摆动。
通过连杆机构12利用液压缸17而相对车体框架10作上下摆动操作,从而苗种植装置2被升降操作成这二种状态:整地用浮舟29接触田地泥土的下降作业状态;以及整地用浮舟29从田地泥土高高上升后的上升非作业状态。
在苗种植装置2的后部侧配设有药液供给用的施药装置4。
[苗种植装置]
苗种植装置2如图1及图3所示,在连杆机构12的后端部支承有进给箱21,横框架22从进给箱21向左右横向一体延伸。在横框架22的后表面侧,以悬臂状向后方延伸有三个传动箱23。在该传动箱23的上部支承有载苗台20。
从进给箱21向横向延伸有众所周知的横向进给轴21a,该横向进给轴21a与载苗台20连结,载苗台20随着横向进给轴21a的旋转驱动而向横向往复移动。在各传动箱23的后部具有种植爪驱动机构24。
如图2所示,载苗台20构成为,其载放一条的量的垫状苗的苗载放部20a设在被壁状的分隔部20b所划分的六个部位,用于进行六条种植。各苗载放部20a具有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形成为倾斜面的载苗面2A。并且在所划分的各苗载放部20a上,分别具有左右一对带驱动式的苗纵向进给装置28。
该苗纵向进给装置28是这样的众所周知的构造:当载苗台20到达往复横向进给驱动的行程末端时,对环形带状的纵向进给皮带进行驱动而将苗予以纵向进给,以将载放在苗载放部20a上的苗以规定量送到下端的苗取出口20c侧。
种植爪驱动机构24,在各传动箱23的左右两侧具有支承成绕左右方向的驱动轴心x1旋转自如的旋转箱25,且在各个旋转箱25的旋转径向的两端部支承有一对种植爪支承箱26。
在各传动箱23的内部,配备有用于对设在该传动箱左右的旋转箱25接通断开驱动力用的众所周知的少数条离合器(未图示),通过对设在操纵部上的操作器具(未图示)进行操作,就可选择设在某个传动箱23内部的少数条离合器而分别进行接入断开操作。
在旋转箱25所具有的种植爪支承箱26上,装备有苗种植爪26a及苗推出器具26b。各种植爪支承箱26枢支在旋转轴26c上,该旋转轴26c具有与所述驱动轴心x1平行的旋转轴心x2,且种植爪支承箱26构成为,绕所述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公转,并在所述旋转轴心x2的规定角度范围内被摆动驱动,对苗推出器具26b进行进退操作。
位于旋转箱25两端部的一对种植爪支承箱26的各旋转轴26c、26c之间如图4及图12所示,其自由端侧由连结臂27连结。
利用上述构造,横向进给轴21a被旋转驱动,载苗台20向横向被往复横向进给驱动。在种植爪驱动机构24中,旋转箱25被旋转驱动,种植爪支承箱26的苗种植爪26a从形成于载苗台20的苗载放部20a下部的苗取出口20c将苗分割取出,将取出后的苗用苗种植爪26a及苗推出器具26b种植到田面。并且,当载苗台20到达横向进给驱动的行程末端时,载苗台20的苗载放部20a的苗就以规定量被苗纵向进给装置28纵向进给到下方,再次成为可从苗取出口20c取出苗的状态。
如图1至图3所示,在苗种植装置2的下部,配设有对苗种植爪26a所形成的苗种植部位的前方侧的田面进行整地的整地用浮舟29。
该整地用浮舟29具有:位于进给箱21下部的中央浮舟29C;以及隔开规定间隔地位于中央浮舟29C的右左横向外侧的侧方浮舟29R、29L。
[施肥装置]
如图1、2所示,施肥装置3在自行车体1上驾驶席16的后侧具有形成为长形状的一个肥料箱30,以贮存粉粒体的肥料。在该肥料箱30的下侧具有每次以规定量送出肥料箱30内的肥料的四个送出机构31。
此外,具有:随输送风而对送出的肥料进行风力输送用的送风装置32;将送出的粉粒体导向到供给对象部位的六根供给软管33;以及将所供给的粉粒体导向供给到形成于苗种植部位的横向侧部泥面的槽内用的六个部位的开槽器34。
所述肥料箱30及送出机构31如图2所示,固定在支承架(未图示)上,该支承架在驾驶席16的后侧设在自行车体1上。送风装置32的送风管道32A设成,在送出机构31的下部前侧与粉粒体送出部位相连。
在各送出机构31的后部侧,分别连接有二根或一根供给软管33,并构成为,随送风装置32产生的风而将从送出机构31送出的粉粒体从各供给软管33向各开槽器34进行风力输送。
送风装置32的进气管道32B如图1所示那样延伸到发动机E附近,吸引因发动机E的散热等而温度上升的空气并产生输送风。该送风装置32由电动机32C驱动。
[施药装置]
施药装置4的用途是,将液状的除草剂或病虫害防除用药剂等的药液滴下供给到田面,具有:贮存药液的药液箱40;供给该药液箱40内的药液的三个泵单元5;以及七个药液喷管56a。
该施药装置4的药液箱40及泵单元5如图5所示,通过安装在苗种植装置2的传动箱23上侧的支承框架35而配设在载苗台20的后方侧。
并且,驱动力从苗种植装置2的种植爪驱动机构24,通过后述的动力传递机构6而传动到各泵单元5。
[支承框架]
支承框架35如图5至图9所示,由位于药液箱40右侧的右支承框架35R和位于药液箱40左侧的左支承框架35L组合而成。
右支承框架35R具有:横跨右端侧的传动箱23和中央位置的传动箱23而形成为门型的门型框架部36;以及与药液箱40的右横侧边连接的纵框架部37(相当于侧方支承框架)。
这些右支承框架35R及左支承框架35L如图3及图7所示,延伸设置在种植爪驱动机构24的爪移动轨迹或旋转箱25的旋转轨迹的后方侧。该右支承框架35R及左支承框架35L向种植爪驱动机构24的动作范围的后端的后方侧突出,还具有对种植爪驱动机构24的后方侧进行保护的后端部框架部分的功能。
门型框架部36具有:沿左右方向横架的横杆部36A;以及通过该横杆部36A的左右两端部向下方折弯而形成的脚部36B,该左右两侧的各脚部36B分别与右端侧的传动箱23和中央位置的传动箱23连接。脚部36B如图3、图6及图12所示,其下端侧连结固定在右端侧的传动箱23和中央位置的传动箱23的上部,且从该连结部位向斜后上方延伸。
如图6所示,在横杆部36A部分上,安装有固定托架36a,该固定托架36a用于载放支承三个泵单元5中右端侧的第1泵单元5A、和中央位置的第2泵单元5B。另外,在横杆部36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和左右两侧的脚部36B、36B的三个部位,固定有支承托架36b,该支承托架36b安装用于支承后述药液喷管56a的线状支承部件35a。线状支承部件35a是由钢琴线等具有适度弹性恢复力的线材构成的,即使因与其它物件接触而暂时退让地变形,也可弹性复位到原来位置。
此外,在横杆部36A的左右方向右端部附近,焊接固定有保持零件48a的安装托架36c,该保持零件48a用于对后述的液体导入管48的弯曲部位进行保持。
纵框架部37如图3、图6及图12所示,其下端侧以沿着门型框架部3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脚部36B的状态被焊接固定,其上端侧沿药液箱40的右横侧边而向上方侧延伸,并弯曲形成为侧视时为摇臂状。
纵框架部37的上端侧部分,具有接触面被压溃加工成扁平状的连接部37A(相当于侧方支承部),以便能够以面接触状态与沿药液箱40的右横侧边向横侧方突出的横凸缘部41连接。在该连接部37A的上下二个部位形成有螺栓插通孔37a,用插通在形成于横凸缘部41的螺栓插通孔41a内的连结螺栓41b而可装拆地与横凸缘部41连结固定。
左支承框架35L如图5及图6所示,包括:后视时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L型框架部38(相当于下方支承框架);以及一体地焊接固定在该L型框架部38的右侧端部的箱安装板39(相当于下方支承部)。
所述L型框架部38具有:沿着左右方向的横杆部38A;以及通过该横杆部38A的左侧端部向下方折弯而形成的脚部38B,该左侧的脚部38B连结固定于左端侧的传动箱23的上部。
横杆部38A,在所述箱安装板39左侧的部位安装有用于载放支承第3泵单元5C的固定托架38a。另外,在左侧的脚部38B的二个部位,固定有用于安装后述的药液喷管56a的线状支承部件35a的支承托架38b。该二个部位的支承托架38b、和所述箱安装板39下部这三个部位,用于安装后述的药液喷管56a的线状支承部件35a。
如图6及图8所示,在药液箱40的左侧下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下部凸缘部42,使设在箱安装板39上部的带有止动螺母的左右一对连结孔39a,与该下部凸缘部42所具有的左右一对连结孔42a相对,插入止动螺栓42b而进行螺钉紧固。
另外,在箱安装板39的下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带有止动螺母的安装孔39b,如前所述,该安装孔39b用于安装后述的药液喷管56a的线状支承部件35a,通过选择左右之一的安装孔39b来螺栓连结线状支承部件35a就可安装。
在箱安装板39的中央部,形成有可插入液体环流管56b的开口39c,该液体环流管56b为从药液泵50排出的液体的返回流道。
如图5及图8所示,假想线段L1被设定成,在前后方向看时通过药液箱40的满箱状态下的重心G的位置附近,该假想线段L1是将作为药液箱40下方侧的连结部位的箱安装板39上部左侧的连结孔39a、和作为药液箱40上方侧的连结部位的所述纵框架部37上端侧的螺栓插通孔37a连接起来的线段。
所谓药液箱40的满箱状态下的重心G,如图5所示,是收容在药液箱40内的药液的液面LL到达药液箱40的接近内部上表面的位置时药液箱40整体的重心位置。该药液箱40内部的重心G的位置随着液面LL的变化而上下变化,但通过将所述假想线段L1设定成通过药液箱40的满箱状态下的重心G的位置附近,从而能可靠且容易地对尤其是整体重量大、惯性大时的药液箱40的前后左右摆动进行位置保持。
另外,在俯视时,如图9所示,药液箱40的重心G处于与假想线段L2一致或大致一致的位置,该假想线段L2是将箱安装板39和纵框架部37上端侧的连接部37A连接起来的线段。
[药液箱]
药液箱40如图3至图9所示,形成为大致矩形箱状,在上表面40U侧设有可投放药液的给液口部43,在下表面40D侧(相当于底面侧),除了下部凸缘部42外,还形成有可排出药液的排液口部44、及接收来自药液泵50的返回液的返回口部45。另外,在右横侧面40R设有横凸缘部41,左横侧面40L形成为平坦面。
药液箱40的前表面40F如图3及图12所示,其上部侧形成为大致接近铅垂面的面,且下部侧形成为沿着载苗台20的载苗面2A的倾斜面40Fa。
另外,药液箱40的后表面40B如图3及图12所示,整体形成为上端侧相比于下端侧更位于前方侧的前倾倾斜面40Ba。
给液口部43如图8所示,在形成于上表面40U的注入开口43a的上侧,设有可装拆的用于封闭该注入开口43a的开闭盖43b。在注入开口43a的内侧,以可装拆的状态内嵌有笼状的过滤器46,从注入开口43a的上侧注入的液体经过滤器46而贮存在药液箱40内。
排液口部44如图8所示,具有外筒部44A和内筒部44B,外筒部44A向内筒部44B的下方较长地伸出,在外筒部44A的下端部上安装有下部开闭盖44C(相当于盖体)。
在外筒部44A的内部,在外筒部44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与内筒部44B的下端部之间安装有平板状且环状的除尘用过滤器47,该除尘用过滤器47的下侧空间S1、和除尘用过滤器47的上侧空间S2,为被除尘用过滤器47划分的状态。
因此,药液箱40内的药液,经内筒部44B而流入除尘用过滤器47的下侧空间S1。
此时,只要打开下部开闭盖44C,药液就原封不动地向下方流出并被排出到外部。即,在下部开闭盖44C被打开后的状态下,所述下侧空间S1中的外筒部44A的内部成为药液排出到外部的排出通道。
只要关闭下部开闭盖44C,流入下侧空间S1的药液就透过除尘用过滤器47而流入存在于外筒部44A与内筒部44B之间的上侧空间S2,且供给到导入侧流道即液体导入管48,该导入侧流道即液体导入管48用于将药液从上侧空间S2送入药液泵50。即,在该状态下,在下侧空间S1的上侧,位于内筒部44B外侧的上侧空间S2成为用于将液状农用物资送出到药液泵50的送出通道。
并且,除尘用过滤器47具有当药液流向送出通道侧时对药液进行过滤的功能,并配设成设在送出通道上的状态。
在药液箱40的下表面40D,还形成有接收来自药液泵50的返回液体的返回口部45。如图8及图9所示,该返回口部45构成为,在药液箱40的下表面40D侧,在通过向下方稍许鼓出而使下表面40D的一部分凹入的部位,连接有朝向上方的二根液体环流管56b,并设成返回液体向上方流入药液箱40内部的状态。
因此,当从该液体环流管56b向上方喷出的返回药液流入药液箱40内时,药液箱40内的药液就被搅拌,容易抑制药液箱40内药液的沉淀,可减少产生药液箱40内药液的浓度不均的现象。
[泵单元]
用于每次以规定量送出药液箱40内的药液的三个泵单元5,如图5及图7所示,对于支承框架35,第1泵单元5A配设在左右方向的右侧,第2泵单元5B配设在中间位置,第3泵单元5C配设在左侧。
来自所述药液箱40的供给药液通过与各泵单元5A、5B、5C对应的导入侧流道即液体导入管48,供给到这些各泵单元5A、5B、5C。
如图9所示,与排液口部44连接的液体导入管48,从药液箱40向右横侧方延伸,在门型框架部36的右侧端部附近向反方向折弯,向左方直线状延伸至左侧的L型框架部38的左侧端部附近。
在液体导入管48的右侧端部附近的所述折弯部位,该折弯部位被保持零件48a支承,该保持零件48a支承在固定于门型框架部36的右侧端部附近的安装托架36c上。在液体导入管48的左侧端部,在位于最下游的第3泵单元5C的下游侧设有放气栓48b,利用该放气栓48b的开闭,就可进行液体导入管48内的放气。
在液体导入管48上,在由所述保持零件48a支承的折弯部位的下游侧,依次配设有所述第1泵单元5A、第2泵单元5B和第3泵单元5C。即,第1泵单元5A通过液体导入管48而与药液箱40的下游侧连接,第2泵单元5B通过液体导入管48而与第1泵单元5A的下游侧连接,第3泵单元5C通过液体导入管48而与第2泵单元5B的下游侧连接。如此,药液箱40和三个泵单元5离散配置在液体导入管4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并且处于相邻位置的结构之间通过液体导入管48而被串联连接。
各泵单元5A、5B、5C分别具有相同规格的构造。
如图10及图11所示,安装成与泵驱动轴52一体旋转的带有周槽的旋转体53被内装在筒状的收容箱54内,并具有:三根可弹性变形且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制的管子55,该三根管子55沿带有周槽的旋转体53的三个周槽部分53a卷绕;以及辊53b,该辊53b与管子55的一部分抵接,将管子55夹入在该辊53b与收容箱54的筒状内周面之间而压溃成扁平状,同时进行旋转移动。
并且,该辊53b一边绕泵驱动轴52的轴心公转一边自转地进行旋转,并沿管子55的长度方向移动。泵单元5由多个挤压泵构成,挤压泵随着该辊53b的旋转而间歇性挤出地送出管子55内的药液。
各个泵单元5A、5B、5C,由一个周槽部分53a、一个管子55、与管子55接触的部分的辊53b和收容箱54构成一个药液泵50。因此,各泵单元5A、5B、5C,通过将三个药液泵50单元化而构成为一个泵单元5,三个药液泵50是将具有流道面积大的大径管子55L的二个第1种给液泵50a、和具有流道面积小的小径管子55S的一个第2种给液泵50b组合而成的。
具有流道面积小的小径管子55S的第2种给液泵50b,其药液的排出量设定得比具有流道面积大的大径管子55L的二个第1种给液泵50a小,其比例设定成为第1种给液泵50a的1/2或大致1/2。
各药液泵50中的管子55的吸入口55a侧,分别与液体导入管48并联连接,在各管子55的排出口55b侧,通过连接管51(相当于送出口)连接有由可挠性软管构成的给液管56(相当于给液流道)。该给液管56的末端侧用作为药液喷管56a,并且与药液箱40的返回口部45连接的给液管56用作为前述的液体环流管56b。
各泵单元5A、5B、5C中,配设在右侧的第1泵单元5A和配设在左侧的第3泵单元5C,配设成以苗种植装置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为对称中心而左右对称的朝向,以使具有流道面积小的小径管子55S的第2种给液泵50b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
并且,与位于该第1泵单元5A和配设在左侧的第3泵单元5C的各自外侧的第2种给液泵50b连接的给液管56,如图7所示,其末端侧的起到药液喷管56a(相当于最外侧药液喷管)功能的部分,延伸至将药液滴下供给到最外侧的种植苗列的外侧位置的最外侧位置。
与这些第1泵单元5A和第3泵单元5C的第1种给液泵50a连接的给液管56,其末端侧的起到药液喷管56a(相当于中央侧药液喷管)功能的部分位置被定位成,将药液滴下供给到六条种植苗列中的各种植苗列之间。
配设在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第2泵单元5B,配设成与配设在右侧的第1泵单元5A左右对称的朝向,且各自的泵驱动轴52彼此相对。
在该第2泵单元5B中,如图7及图8所示,与具有流道面积大的大径管子55L的右端侧的第1种给液泵50a连接的给液管56,其末端侧的起到药液喷管56a(相当于中央侧药液喷管)功能的部分位置被定位成,将药液滴下供给到六条种植苗列中的中央侧的二条种植苗列之间。
与第2泵单元5B的中央侧的第1种给液泵50a连接的给液管56、以及与左端侧的第2种给液泵50b连接的给液管56,其末端侧与药液箱40的返回口部45连接而用作为液体环流管56b。
上述给液管56中配设在起到药液喷管56a作用的位置上的各给液管56如图7所示,被由钢琴线等具有适度弹性恢复力的线材构成的线状支承部件35a支承,且被支承成维持适于向各自的滴下对象部位进行滴下供给的位置的状态。
各泵单元5,在各自的泵驱动轴52上安装有摆动动作部57,并构成为,泵驱动力从苗种植装置2的种植爪驱动机构24通过后述动力传递机构6而传递到该摆动动作部57。
摆动动作部57如图8及图11至图15所示,具有:外嵌在泵驱动轴52上的筒部件57a;焊接固定在该筒部件57a上的摆动臂57b;以及仅将筒部件57a的旋转运动中一个方向的旋转传递到泵驱动轴52用的单向旋转机构58。
因此,所述摆动臂57b因来自动力传递机构6的推拉操作而绕泵驱动轴52的轴心进行摆动动作,随此旋转的筒部件57a的一个方向的旋转通过单向旋转机构58而传递到泵驱动轴52。所述各泵单元5利用该泵驱动轴52的间歇性单向旋转而间歇性送出药液。
另外,在摆动动作部57上设有微调部59,该微调部59用于微调泵驱动轴52的旋转角度相对于来自动力传递机构6的推拉操作量的比例。
该微调部59如图14、15所示,具有滑动部件59a,该滑动部件59a具有在截面形状为槽状的摆动臂57b的上侧从上侧覆盖该摆动臂57b的槽状的部分。
在该滑动部件59a上形成有:用于连结动力传递机构6一端侧的连结孔59b;用于与形成在摆动臂57b前后侧面的卡合突起57d卡合的波形卡止部59c;以及紧固螺栓59d的插通长孔59e。
在摆动臂57b的上表面侧也形成有可插通紧固螺栓59d的卡止孔57c,在将紧固螺栓59d插通于该卡止孔57c和所述插通长孔59e的状态下,通过与止动螺母59f螺合紧固,从而可固定从泵驱动轴52的轴心位置至连结孔59b的中心位置的距离。
通过将紧固螺栓59d稍许向放松侧操作,并在相对于泵驱动轴52的轴心的远近方向对滑动部件59a进行滑动操作,从而可调节从泵驱动轴52的轴心位置至连结孔59b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参照图18)。
[动力传递机构]
将驱动力从苗种植装置2的种植爪驱动机构24传递到各泵单元5的动力传递机构6如下那样构成。
如图12至图15所示,具有种植爪驱动机构24的部位的、将设在旋转箱25的旋转径向两端部上的一对种植爪支承箱26的旋转轴26c、26c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臂27、与具有各泵单元5的部位的摆动动作部57,利用动力传递机构6连结。
动力传递机构6具有直杆状的杆60(相当于连结部件),在该杆60的两端部设有轴承连结部62,该轴承连结部62对与杆6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连结轴61进行轴承支承。
在轴承连结部62中,在形成为袋状的轴承连结部62的筒孔62A的内部里侧安装有用于旋转自如地支承连结轴61的滚珠轴承63,在比滚珠轴承63靠近筒孔62A的开口侧的部位嵌装有密封件64。
在筒孔62A的开口的外侧,各连结轴61在杆60的上端侧,用紧固螺母65而与摆动动作部57侧的滑动部件59a连结。在杆60的下端侧,用紧固螺母65而与连结臂27侧的后述姿势调节部件71连结。
如图12及图18所示,与连结臂27侧连结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被连结在相对于设在种植爪驱动机构24上的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偏心的位置。摆动动作部57侧的摆动臂57b以相当于以中心p1相对于该驱动轴心x1的偏心量为半径的圆弧直径的量,在与杆60上端侧的连结轴61连结的部位摆动。
如图5所示,动力传递机构6配设成,将动力从分别设在各种植爪驱动机构24所具有的旋转箱25上的连结臂27,传递到各泵单元5分别所具有的摆动动作部57,该杆60在前后方向看沿铅垂线配设。
[株间变更对应机构]
如图13至图18所示,动力传递机构6的直杆状的杆60,通过株间变更对应机构7而与连结臂27连结。
该株间变更对应机构7,随着设在自行车体1侧的株间变速机构(未图示)的株间变速,而与株间产生变化后的种植苗列对应地人为地变更药液的滴下量,且该株间变更对应机构7如下那样构成。
如图17所示,株间变更对应机构7具有:与连结臂27连结的安装基材70;以及可将相对该安装基材70的安装姿势予以变更地安装的姿势调节部件71。
在连结臂27的一部分,在离开将一对种植爪支承箱26的旋转轴26c、26c的轴心彼此连接起来的假想线L3的位置、且离开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部位形成有宽幅部分27a,在该宽幅部分27a上形成有螺栓插通孔27b。
在安装基材70上,在与设在连结臂27上的宽幅部分27a的螺栓插通孔27b相对的位置,焊接固定有安装用螺母70a,该安装用螺母70a位于与连结臂27相对一侧的相反侧的面,利用从连结臂27侧插入的一根连结螺栓72而可与连结臂27连结固定。
此时,在安装基材70侧,如图14及图15所示,设有多根筒轴部70b、70c、70d、70e、70f,这些筒轴部具有不仅向与姿势调节部件71相对的一侧而且还向与连结臂27相对的一侧突出的轴部分。该多根筒轴部70b、70c、70d、70e、70f如图17所示,向与连结臂27相对的一侧突出的轴部分,成为与连结臂27的旋转方向的前后两侧侧缘接触而夹入连结臂27的状态,起到限制连结臂27和安装基材70在旋转方向上错位的卡合突起部的作用。
如此,由于连结臂27和安装基材70的旋转方向的错位被限制,因此,连结臂27和安装基材70利用从连结臂27侧插入的一根螺栓72,就能可靠地以相对姿势变化被限制的状态被连结固定。
安装基材70所具有的多根筒轴部70b、70c、70d、70e、70f,其从安装基材70侧向姿势调节部件71侧突出的突出长度,形成得比安装用螺母70a的厚度以及从姿势调节部件71侧向安装基材70突出的连结轴61的突出量长。
该各筒轴部70b、70c、70d、70e、70f中的筒轴部70b被设定为基准安装位置,该筒轴部70b相对于设有安装用螺母70a的位置位于隔着假想线L3的相反则,且隔着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相反侧,所述假想线L3是将一对种植爪支承箱26的旋转轴26c、26c的轴心彼此连接起来的线。
即,以该筒轴部70b为基准,姿势调节部件71的处于基准安装位置的基准安装孔71a通过连结螺栓73而连结。
在姿势调节部件71上,如图16及图17所示,除了所述基准安装孔71a外,还在以该基准安装孔71a的中心p0为曲率中心、且曲率半径不同的三个假想圆弧A、B、C上,形成有连结孔a、b、c、d、e、f、g、h、i,作为多个定位部。另外,在姿势调节部件71上,在离开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位置,形成有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安装孔71b。
排列在假想圆弧A上的作为定位部的连结孔a、d、g、i通过以下方式定位:使其中某个连结孔a(或d或g或i)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并将连结螺栓74插入筒轴部70c而进行连结。
此时的姿势调节部件71的姿势如下那样确定。
即,将基准安装位置即筒轴部70b及基准安装孔71a的中心p0、与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安装孔71b的中心p1连接起来的线段,成为图17中的线段p0-a(或p0-d或p0-g或p0-i)。因此,当使连结孔a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并插入连结螺栓74进行连结时,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就位于图17的线段p0-a所表示的线段上。
在该位置安装在安装孔71b中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与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离开距离r1,成为绕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的旋转半径。
在该构造中,在使连结孔a位于与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而进行连结的情况下,所述连结轴61的中心p1的旋转半径为最小。
接着,在使连结孔d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将连结螺栓74插入筒轴部70c而进行连结的情况下,将基准安装位置即筒轴部70b及基准安装孔71a的中心p0与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安装孔71b的中心p1连接起来的线段,成为图17的线段p0-d。因此,当使连结孔d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并插入连结螺栓74而进行连结时,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就位于图17的线段p0-d所表示的线段上。
此时的连结轴61的安装孔71b的中心p1离开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距离r2如图17所示,大于使连结孔a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并插入连结螺栓74而连结时的线段p0-a上的中心p1的离开距离r1。
因此,在使连结孔d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下,由于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的旋转半径比使连结孔a与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大,因此,泵单元5侧的摆动动作部57的摆动角度就以这种变大的量变大,从泵单元5送出的药液的送出量就产生变化。
同样,在使连结孔g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将连结螺栓74插入筒轴部70c而进行连结的情况下,将基准安装位置即筒轴部70b及基准安装孔71a的中心p0与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安装孔71b的中心p1连接起来的线段,成为图17的线段p0-g。因此,当使连结孔g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并插入连结螺栓74而进行连结时,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就位于图17的线段p0-g所表示的线段上。
另外,在使连结孔i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将连结螺栓74插入筒轴部70c而进行连结的情况下,将基准安装位置即筒轴部70b及基准安装孔71a的中心p0与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安装孔71b的中心p1连接起来的线段,成为图17的线段p0-i。因此,当使连结孔i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并插入连结螺栓74而进行连结时,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就位于图17的线段p0-i所表示的线段上。
并且,在使连结孔g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下,连结轴61的中心p1的旋转半径大于使连结孔a或连结孔d与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在使连结孔i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下,连结轴61的中心p1的旋转半径比使连结孔g与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还大。
排列在假想圆弧B上的作为定位部的连结孔b及e通过以下方式定位:使该连结孔b或e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d吻合的位置,并将连结螺栓74插入筒轴部70d而进行连结。
此时的姿势调节部件71的姿势如下那样确定。
即,将基准安装位置即筒轴部70b及基准安装孔71a的中心p0、与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安装孔71b的中心p1连接起来的线段,成为图17中的线段p0-b及线段p0-e。因此,当使连结孔b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d吻合的位置并插入连结螺栓74而进行连结时,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中心p1就位于图17的线段p0-b所表示的线段上。
此时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其离开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距离,稍大于使连结孔a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的位置并插入连结螺栓74而进行连结时的线段p0-a上的中心p1。
因此,此时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其绕所述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旋转半径比使连结孔a与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稍大。
同样,使连结孔e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d吻合的位置并插入连结螺栓74而进行连结时的线段p0-e上的中心p1的位置,其离开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距离,比使连结孔b与筒轴部70d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使连结孔d与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以及使后述的连结孔c与筒轴部70e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都大,且以更大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
但是,比使连结孔g或连结孔i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和使后述的连结孔f或连结孔h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e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小,且以更小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
排列在假想圆弧C上的作为定位部的连结孔c、f、h通过以下方式定位:使其中的某个连结孔c(或f或h)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e吻合的位置,并将连结螺栓74插入筒轴部70e而进行连结。
此时的姿势调节部件71的姿势如下那样确定。
即,将基准安装位置即筒轴部70b及基准安装孔71a的中心p0、与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安装孔71b的中心p1连接起来的线段,成为图17中的线段p0-c(或p0-f或p0-h)。因此,当使连结孔c位于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e吻合的位置地进行连结时,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就位于图17的线段p0-c所表示的线段上。
此时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离开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距离,即绕所述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旋转半径,比使连结孔a位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和使连结孔b与筒轴部70d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都大。
但是,比使连结孔f或连结孔h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e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和使连结孔d或连结孔g或连结孔i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或者使连结孔e位于与筒轴部70d吻合的位置地进行连结的情况都小,且以更小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
同样,当使连结孔f或连结孔h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e吻合地进行连结时,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就位于图17中的线段p0-f或p0-h所表示的线段上。该位置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与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之间的距离,成为连结轴61的中心p1的绕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旋转半径。
在使连结孔f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e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下,绕所述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旋转半径比使连结孔c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e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使连结孔b或连结孔e与筒轴部70d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以及使连结孔a、d与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都大。
但是,比使连结孔h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e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和使连结孔g或连结孔i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都小,且以更小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
另外,在使连结孔h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e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下,绕所述旋转箱25驱动轴心x1的旋转半径,比使连结孔c或连结孔f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e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使连结孔b或连结孔e与筒轴部70d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以及使连结孔a、d、g与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都大。但是,比使连结孔i与安装基材70侧的筒轴部70c吻合地进行连结的情况小,且以更小的旋转半径进行旋转。
形成于上述株间变更对应机构中的姿势调节部件71的作为定位部的连结孔a、b、c、d、e、f、g、h、i的位置是用于,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的、绕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旋转半径的变更量,根据由株间变速机构变更的株间的变更量而变更,以使来自药液泵50的药液送出量成为适当量。
因此,变更后的株间若大,则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的、绕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旋转半径就变大,每次的送出量变多,相反,变更后的株间若小,则动力传递机构6的杆60下端侧的连结轴61的中心p1的、绕旋转箱25的驱动轴心x1的旋转半径也就变小,每次的送出量变小。
上述作为定位部的连结孔a、b、c、d、e、f、g、h、i,具有作为连结对象的多个筒轴部70c、70d、70e。
其中,一组连结孔a、d、g、i与一个筒轴部70c连结,另外组的连结孔b、e或连结孔c、f、h与另外的筒轴部70d或70e连结。
在本发明中,将如此分组并形成于姿势调节部件71的连结孔a、d、g、i或连结孔b、e或连结孔c、f、h分别称为第1定位部,将形成在安装基材70侧以变更姿势调节部件71的安装姿势的多个筒轴部70c、70d、70e称为第2定位部。
[返回旋转防止机构]
在从动力传递机构6传递驱动力的泵驱动轴52上,除了具有前述的装备在摆动动作部57与泵驱动轴52之间的单向旋转机构58(相当于第1单向旋转机构)外,还具有用于阻止该泵驱动轴52向逆向旋转的返回旋转防止机构75(相当于第2单向旋转机构)。
返回旋转防止机构75如图11及图19所示,由单向旋转机构构成,该单向旋转机构构成为,在泵驱动轴52与收容箱54之间,允许泵驱动轴52向一个方向旋转,阻止向逆向旋转。由该返回旋转防止机构75进行的旋转的允许方向及阻止方向,设定成与装备在所述摆动动作部57与泵驱动轴52之间的单向旋转机构58相同的方向。
但是,如图19所示,在装备在摆动动作部57与泵驱动轴52之间的单向旋转机构58中,在摆动动作部57侧具有与泵驱动轴52外周的卡合凸条52a卡合的棘爪58a,利用摆动动作部57的往复摆动运动而使泵驱动轴52例如向图中箭头76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与此相对,在返回旋转防止机构75中,在收容箱54侧具有棘爪75a,允许泵驱动轴52向所述箭头76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泵驱动轴52外周的卡合凸条52a卡合而阻止逆向的逆时针的旋转。
因此,允许泵驱动轴52随着与动力传递机构6连结的摆动动作部57在往复摆动时的一个方向的摆动而进行一个方向的旋转,且由返回旋转防止机构75阻止泵驱动轴52随摆动动作部57的逆向摆动而跟着一起向逆向旋转。
[另外实施方式之一]
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支承框架35由右支承框架35R和左支承框架35L的左右一对的分割框架构成的结构,但不限于此。
例如,作为支承框架35,也可由除了右支承框架35R和左支承框架35L以外的其它框架进行支承,另外,作为支承框架35,也可以是整体构成为一体的结构,而不是那样的分割式的结构。
其它结构,也可采用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另外实施方式之二]
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这样的构造:在支承框架35与药液箱40的连结部位,在左右方向的固定部位连结支承框架35与药液箱40,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20所示,也可构成为,在支承框架35与药液箱40的连结部位,在支承框架35侧的箱安装板39上,设置比药液箱40侧的下部凸缘部42的连结孔42a多的连结孔39a,在左右方向可对支承框架35与药液箱40的安装位置进行位置变更。
如此在左右方向使支承框架35与药液箱40的安装位置进行位置变更,则在制造条间规格不同的苗种植装置2时,尽管是条间规格不同的苗种植装置2,也可共用支承框架35和药液箱40,这一点是有利的。
其它结构,也可采用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另外实施方式之三]
在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六条种植的乘坐式插秧机的例子,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应用于五条种植或四条种植等不到六条种植的插秧机。
另外,也可应用于图21至图24所示那样的八条种植用的乘坐式插秧机或八条以上的条数的插秧机。
并且,在构成八条种植以上的乘坐式插秧机的情况下,从运输的必要性看,有时将左右宽幅的载苗台20构成为可局部分割,如图22及图23所示,将分割后的端部侧载苗台部分20B以重叠在中央侧载苗台部分20A的上侧的状态进行固定。
如此,即使是将端部侧载苗台部分20B重叠在中央侧载苗台部分20A的上侧的状态,也设成,药液箱40相比于载苗台20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CL更靠近具有端部侧载苗台部分20B的一侧的相反侧。
因此,容易获得苗种植装置2的左右方向的重量平衡。
另外,如图23所示,即使是将端部的载苗台部分20B重叠在中央侧载苗台部分20A的上侧的状态,也将药液箱40的位置定位成端部的载苗台部分20B不与药液箱40的前表面40F接触。
在如此构成的八条种植用的乘坐式插秧机中,施药装置4的药液喷管56a的给液部位是图24所示那样的九个部位。
其它结构,也可采用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另外实施方式之四]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药液泵50,示出了由第1种给液泵50a和第2种给液泵50b组合而构成为泵单元5的构造,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使用仅由第1种给液泵50a、或仅由第2种给液泵50b构成的泵单元5,另外,也可不作为泵单元5使用,而单独使用各药液泵50,并单独地进行驱动。
另外,泵单元5中的药液泵50的个数,也不限于将三个药液泵50作为一组的泵结构,也可是将二个药液泵50作为一组或将四个以上的药液泵50作为一组的结构。此外,也可组合使用将不同个数的药液泵50作为一组的泵单元5。
其它结构,也可采用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另外实施方式之五]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药液箱40,例示出了这样的构造:在下表面40D侧设有一个排液口部44,将从该排液口部44排出的药液体通过多个药液泵50分配供给到药液喷管56a,但不限于此。
例如,虽未图示,但也可做成:在药液箱40的下部,预先具有可形成许多排液口部44的出口孔形成用部分,将该出口孔形成用部分中的必要个数的孔打开,将与药液喷管56a连通的给液管56连接在该孔上,从而供给药液。
在该情况下,药液泵50也可做成,在给液管56的途中对于每个给液管56控制药液的送出量,或设在出口孔形成用部分的上游而对向全部给液管56送出的送出量进行控制。
其它结构,也可采用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除了可应用于乘坐式插秧机等插秧机外,还可应用于直播机。
Claims (6)
1.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行驶机体的后部具有苗种植用的苗种植装置作为作业装置,并且该作业机具有:
设在所述作业装置上的药液供给用的一个药液箱;
多个药液泵,所述多个药液泵与所述药液箱分开构成而配设在离开所述药液箱的左右方向的多个部位,且每次以规定量送出供给所述药液箱内的药液;
药液喷管,该药液喷管将从各药液泵送出的药液向已种植的各作业条列的横侧位置导向供给;
多个传动箱,所述多个传动箱与各所述药液泵对应设置,并将动力传递到所述苗种植装置所具备的种植爪驱动机构;以及
多个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多个动力传递机构与各所述药液泵对应设置,并将利用推拉而间歇性地送出药液用的驱动力从所述种植爪驱动机构向各所述药液泵传递,
相对于分别位于左右两端的传动箱以及与该传动箱对应的药液泵,与该药液泵对应的动力传递机构设置于所述药液箱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箱的前端,位于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种植爪驱动机构的传动箱的后端的前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药液箱的前表面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沿着所述苗种植装置所具有的载苗台的载苗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箱的后表面形成为前倾倾斜面,该前倾倾斜面的上端侧相比于下端侧更位于前方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苗台构成为,该载苗台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侧或两端部侧所具有的端部侧载苗台部分相对于中央侧载苗台部分可分离,并且,该可分离的所述端部侧载苗台部分构成为,能够以重叠在所述中央侧载苗台部分的载苗面的上侧的折叠状态被收容,且所述端部侧载苗台部分配设成,在侧视时位于所述药液箱的前表面的倾斜面的下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从所述药液泵送出的药液向已种植的作业条列的横侧位置导向供给的药液喷管,
所述药液喷管中配设在左右方向的外端部的药液喷管,由可弹性变形的线状支承部件支承成在不作用外力时维持药液的滴下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23586A JP6272705B2 (ja) | 2014-02-10 | 2014-02-10 | 作業機 |
JP2014-023586 | 2014-02-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23951A CN104823951A (zh) | 2015-08-12 |
CN104823951B true CN104823951B (zh) | 2020-01-31 |
Family
ID=53802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13225.7A Active CN104823951B (zh) | 2014-02-10 | 2014-09-29 | 作业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272705B2 (zh) |
CN (1) | CN1048239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34893A1 (ja) * | 2017-01-17 | 2018-07-26 | 株式会社Fuji | 作業機 |
CN110654570B (zh) * | 2019-10-16 | 2022-07-12 | 山东理工大学 | 一种植保无人机药箱晃动性能检测试验台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68309A (ja) * | 1991-12-19 | 1993-07-02 | Kubota Corp | 田植え機用薬剤供給装置 |
JPH0718582U (ja) * | 1993-09-24 | 1995-04-04 |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 施肥防除機における液体収容タンク |
CN1143445A (zh) * | 1995-03-29 | 1997-02-26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设有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 |
JPH11127758A (ja) * | 1997-10-28 | 1999-05-18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田植機の薬剤散布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22594B2 (ja) * | 1988-11-14 | 1997-06-18 |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 水田作業機における施肥装置 |
JP2535099B2 (ja) * | 1990-11-20 | 1996-09-18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田植機 |
JPH059223U (ja) * | 1991-07-29 | 1993-02-09 |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 施肥装置 |
JPH0834A (ja) * | 1994-06-24 | 1996-01-09 |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 農用作業機における施肥装置 |
JP3351933B2 (ja) * | 1995-09-14 | 2002-12-03 | 松山株式会社 | 農作業機 |
JPH10313762A (ja) * | 1997-05-16 | 1998-12-02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田植機の薬剤散布機 |
JP2003023805A (ja) * | 2001-07-17 | 2003-01-28 | Kioritz Corp | 薬液散布手段を備えた耕耘装置 |
JP2004180644A (ja) * | 2002-12-06 | 2004-07-02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農作業装置 |
JP2005348726A (ja) * | 2004-05-12 | 2005-12-22 | Minoru Industrial Co Ltd | 苗移植機 |
JP5958010B2 (ja) * | 2012-03-27 | 2016-07-27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防除作業機 |
-
2014
- 2014-02-10 JP JP2014023586A patent/JP627270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9-29 CN CN201410513225.7A patent/CN1048239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68309A (ja) * | 1991-12-19 | 1993-07-02 | Kubota Corp | 田植え機用薬剤供給装置 |
JPH0718582U (ja) * | 1993-09-24 | 1995-04-04 |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 施肥防除機における液体収容タンク |
CN1143445A (zh) * | 1995-03-29 | 1997-02-26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设有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 |
JPH11127758A (ja) * | 1997-10-28 | 1999-05-18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田植機の薬剤散布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5149900A (ja) | 2015-08-24 |
JP6272705B2 (ja) | 2018-01-31 |
CN104823951A (zh) | 2015-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37855B2 (ja) | 農用供給装置 | |
CN107535144B (zh) | 水田作业车 | |
KR102382289B1 (ko) | 승용 수전 작업기 | |
KR102247415B1 (ko) | 수전 작업기 | |
CN104823951B (zh) | 作业机 | |
JP6830425B2 (ja) | 乗用田植機 | |
JP6381220B2 (ja) | 液状農用資材の散布装置 | |
JP5763478B2 (ja) | 田植機 | |
JP6249810B2 (ja) | 田植機 | |
CN104823953B (zh) | 作业机 | |
JP6425387B2 (ja) | 農用資材供給装置 | |
JP2004321104A (ja) | 粉粒体吐出機 | |
JP2000083427A (ja) | 粉粒体繰出し装置 | |
KR100624560B1 (ko) | 분립체토출기 | |
KR20170077036A (ko) | 승용형 직파기 | |
JP4724956B2 (ja) | 施肥機 | |
KR102450180B1 (ko) | 분립체 공급 장치 | |
JP2015204803A (ja) | 水田作業機 | |
JP7319232B2 (ja) | 圃場作業機 | |
CN105191551B (zh) | 插播系水田作业机 | |
JP6827351B2 (ja) | 田植機 | |
KR102054569B1 (ko) | 농업용 기계의 이송 장치 | |
JP6632480B2 (ja) | 乗用型直播機 | |
CN204550020U (zh) | 药液容器 | |
KR20170143417A (ko) | 승용형 직파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