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4030A - 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4030A
CN104804030A CN201510217042.5A CN201510217042A CN104804030A CN 104804030 A CN104804030 A CN 104804030A CN 201510217042 A CN201510217042 A CN 201510217042A CN 104804030 A CN104804030 A CN 104804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pha
diimine
compound
nickel
diimin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70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4030B (zh
Inventor
侯彦辉
韩伟伟
杨敏
翟飞帆
胡博文
路晓敏
李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1704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040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04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4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4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40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其中,R1、R2为相同的或不同的C6-C60芳族烃基,R3是H或C1-C20烃基,R4是C1-C20烃基,R5是C1-C20的烷氧基或氯原子,n是1、2、3、4、5、6或7;所述的α-二亚胺化合物与载体反应,从而以共价键联的方式负载在载体上,得到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此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再与镍(II)、钯(II)的金属化合物配合得到负载型α-二亚胺的金属配合物,并将其作为主催化剂应用在烯烃聚合中,可以对聚合活性、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控。

Description

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催化聚合领域,具体为一种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配位聚合方法合成的聚烯烃材料因其各方面性能优良以及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聚烯烃制备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体系,催化剂体系的不断研究、开发推动了高性能聚烯烃制备技术的发展。在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基础上,人们相继开发了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又分为前过渡非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非茂金属催化剂。1995年Brookhart等报道了一种α-二亚胺镍、钯的后过渡金属催化剂(J Am ChemSoc,1995,117:6414),之后这一类催化剂倍受研究者的关注(WO96/23010;US6103658;Macromolecules,2000,33:2320;J Am Chem Soc,2003,125:3068;Angew Chem Int Ed,2004,43:1821;J Am Chem Soc,2013,135:16316;催化学报,2011,32(3):490;Macromoleculares,2009,42:7789;CN201010177711.8;CN201210051457.6;CN201210276331.9;CN201010572741.9;Macromol Chem Phys,2011,212:367)。α-二亚胺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如同其它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一样,具有很多优异的特点:对空气和水分不太敏感;合成简便、稳定性好;亲氧性相对较弱,可以催化极性单体与烯烃共聚制备功能化聚烯烃;催化活性高;配体结构可调范围大,通过改变配体结构来对聚合物的链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聚合物的物理性质等进行调控。
虽然均相的α-二亚胺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工业应用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在催化烯烃聚合过程中产生的粘釜现象,且反应热难以撤出;聚合物的形态难以控制;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的消耗较多,成本高;热稳定性差,不适应目前工业上常用的聚合装置。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α-二亚胺后过渡金属催化剂负载化。
通常,烯烃催化剂负载化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1)通过物理吸附直接将催化剂负载在载体氯化镁或硅胶上,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是催化剂与载体的作用力较弱,在催化聚合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中心容易脱落。(2)采用助催化剂或其它化合物修饰改性后的载体负载催化剂。例如专利CN200810025909.7是采用三乙基铝改性的蒙脱土/氯化镁作为α-二亚胺镍催化剂的载体;专利CN201210051947.6是将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和二亚胺镍催化剂分别负载到硅胶上使用;Soares等(Polymer,2010,51:2271)采用了不同烷基铝处理氯化镁,再将α-二亚胺镍催化剂负载。(3)将催化剂上含有的功能基团与载体进行化学反应,通过两者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将催化剂负载在载体上,这种负载方式可以使催化剂很牢固地与载体结合,避免了催化剂从载体上的脱落,降低了载体表面的官能团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而且催化活性并未降低,甚至还有所提高。例如专利CN201110189126.4报道了α-二亚胺钯催化剂负载在丙烯酰率改性的氯化镁载体上;文献(Macromolecules,2002,35:6074;Macromolecules,2006,39:6341;J Mol Catal A:Chem,2008,287:57;Appl Catal A:Gen,2004,262:13;Polymer,2010,51:2271)通过α-二亚胺配体结构中的苯胺与活性基团反应,活性基团再与二氧化硅或氯化镁反应,利用共价键联的方式将催化剂负载在载体表面。通过共价键负载的方法较其它负载方法具有更多的优势,然而现有文献只是通过α-二亚胺配体结构中的苯胺与活性基团反应后再与二氧化硅反应负载,这种方法限制了苯胺上取代基的改变,从而降低了催化剂结构对聚合物结构的可调控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当前技术中均相α-二亚胺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粘釜、聚合物形态难以控制、助催化剂用量多、热稳定性差等不足,提供一种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α-二亚胺在苊醌的萘环上通过活性基团与载体进行化学反应,利用共价键联的方式将催化剂负载在载体上。具体是将α-二亚胺化合物与载体反应,从而以化学键联的方式负载在载体上,得到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此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再与镍(II)、钯(II)的金属化合物配合得到负载型α-二亚胺的金属配合物,并将其作为主催化剂应用在烯烃聚合中。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α-二亚胺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1、2或3:
其中,R1、R2为相同的或不同的C6-C60芳族烃基,R3是H或C1-C20烃基,R4是C1-C20烃基,R5是C1-C20的烷氧基或氯原子,n=1、2、3、4、5、6或7;
Ar为具有如下结构基团的一种:
其中,R’是C1-C20的烃基,n’=1,2,3,4,5,6或7。
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是由所述的α-二亚胺化合物与载体反应得到,包括以下步骤:机械搅拌下,在加有甲苯的反应瓶中加入α-二亚胺化合物,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载体,其配比为:每50mL甲苯加0.2-20mmol的α-二亚胺化合物,每0.2-20mmol的α-二亚胺化合物加1克SiO2,加热回流10-72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四氢呋喃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
所述的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载体为SiO2/MgCl2复合载体、硅藻土、SiO2/硅藻土复合载体、蒙脱土或炭黑,其中复合载体的比例是1:20~20:1。
负载型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是负载的α-二亚胺镍(II)或钯(II)配合物,由以下方法制得,包括如下步骤:在经抽真空、氮气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无水二氯甲烷、负载的α-二亚胺化合物、镍(II)或钯(II)的金属化合物,其中负载α-二亚胺化合物中所含的α-二亚胺化合物与金属化合物摩尔比为1:1,镍或钯的金属化合物浓度为0.01-1mmol/mL,室温下机械搅拌反应16-24小时,真空过滤,固体用二氯甲烷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后得到负载的α-二亚胺镍(II)或钯(II)配合物;
所述的镍或钯的金属化合物优选(DME)NiBr2、(DME)NiCl2、Ni(CH3COO)2、(COD)PdCl2、(COD)PdClCH3或(COD)PdMe(NCMe)。
一种负载型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的应用,其特征为所述的负载型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应用于乙烯或丙烯的气相聚合、或烯烃单体的液相本体聚合或淤浆聚合中,淤浆聚合评价实验包括如下步骤:在经抽真空、氮气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体积为反应容器15~25%的无水溶剂,再分别加入的烯烃单体、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0-120℃,聚合时间为0.5-4小时,然后加入溶剂体积10-20%的体积百分浓度为10%的浓盐酸酸化乙醇,使反应终止,用水、乙醇洗涤、过滤聚合物,真空干燥得到产物;
所述的无水溶剂为甲苯或正己烷;所述的烯烃单体为气体时,烯烃气体压力为0.1-10MPa;烯烃单体为液体时,每升溶剂中烯烃单体加入量为0.1-10mol;主催化剂加入量为主催化剂1×10-5-1×10-3mol/L溶剂,主催化剂的摩尔数以其含有的金属的摩尔数计;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20-2000:1;
所述的烯烃单体具体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癸烯、降冰片烯、乙烯基降冰片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1,4-丁二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助催化剂为烷基铝、烷基铝氧烷或硼化物,优选AlEt2Cl、AlEtCl2、Al2Et3Cl3、Al2Me2Cl4、AlEt3、Al(i-Bu)3、甲基铝氧烷(MAO)、乙基铝氧烷(EAO)、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B(C6F5)4或B(C6H3(CF3)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α-二亚胺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负载在载体上,合成的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再与镍(II)、钯(II)的化合物配合,得到负载型α-二亚胺的金属配合物,并作为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配合使用将其应用在烯烃的聚合中。该负载方法是将α-二亚胺化合物通过化学键合的作用链接在载体上,这样的负载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催化剂在载体上的负载量,并且催化剂和载体之间的化学键作用力强,可避免聚合过程中催化剂从载体上脱落。由于α-二亚胺在苊醌的萘环上通过活性基团与载体反应进行负载的,所以与以往α-二亚胺结构中苯胺通过活性基团与载体反应的负载方式比较,这种方法不会影响苯胺上取代基的改变,催化剂结构对聚合物结构的可调控性大;而且载体远离催化剂金属活性中心,减少了载体表面的官能团对金属活性中心的影响。与经典Brookhart的α-二亚胺催化剂热稳定性差(60℃下就失去催化活性)相比,在烯烃聚合时此类负载催化剂热稳定性好,可适用于80℃以上高的反应温度,并依然保持较高活性。此类负载催化剂结构可调范围大,通过改变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结构上的取代基,可以对聚合活性、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调控。此类负载型α-二亚胺催化剂颗粒形态好,可以明显改善未负载催化剂聚合时粘釜的情况。此外,所需的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比在100时就能显示出较高的活性。本发明可适用于现有非均相催化剂催化烯烃的气相聚合装置或淤浆聚合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纯载体二氧化硅的电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15中的SiO2/MgCl2负载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1Ni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任何在本发明基础上作出的改进都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
本发明涉及的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5-溴代苊醌与具有A结构的化合物反应得到结构如B所示的化合物;
(2)由步骤(1)所制备的化合物B与带有取代基的胺反应得到结构如C所示的化合物;
(3)由步骤(2)所制备的化合物C在经抽真空、氮气置换后体系中分别与一氯烷基硅、二氯烷基硅、三氯烷基硅反应反应,分别得到结构如D、F、H所示的化合物;
(4)由步骤(3)所制备的化合物D、F、H在三乙胺作用下分别与烷基醇反应得到结构如D’、F’、H’所示的化合物;
(5)由步骤(3)或(4)所制备的化合物D、F、H、D’、F’、H’分别与载体反应得到相对应的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E、G、I、E’、G’、I’;
(6)由步骤(5)所制备的化合物E、G、I、E’、G’、I’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分别与镍(II)、钯(II)的化合物反应得到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或钯(II)的配合物。
一、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的合成
实施例1
5-{4-[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e1的合成其制备路线如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5-溴代苊醌的合成参考文献[J Am Chem Soc,2013,135(46):17469],4-烯丙氧基苯酚a1的合成参考文献[J Med Chem,2011,54(13):4659]
5-(4-烯丙氧基苯氧基)苊醌b1的合成:
100ml的反应瓶中加入12.7g(48.6mmol)的5-溴代苊醌,13.8g(100mmol)K2CO3,33ml干燥的DMF,开始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15g(100mmol)a1,60℃反应,层析色谱追踪反应物反应完全,停止反应。将反应的深棕色溶液倒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变为棕色悬浮液,用二氯甲烷萃取2-3次,有机相用无水MgSO4干燥,减压蒸发掉溶剂得到深棕色油,抽干冷却得到化合物b1(即如B化合物的结构,其中R3=H,n=1,Ar=C6H4O)棕色晶体15g,产率为93.7%。1H NMR(400MHz,CDCl3):δ8.60(d,J=8.4Hz,1H),δ8.11(d,J=6.9Hz,1H),δ8.00(d,J=8.0Hz,1H),δ7.84(t,J=7.7Hz,1H),δ7.15(d,J=9.0Hz,2H),δ7.03(d,J=9.0Hz,2H),δ6.93(d,J=8.0Hz,1H),δ6.16-6.02(m,1H),δ5.46(d,J=17.3Hz,1H),δ5.34(d,J=10.5Hz,1H),δ4.59(d,J=5.1Hz,2H).MS(ESI)m/z 331(M+H+)。
5-(4-烯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c1的合成:
2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2.54g(7.7mmol)的化合物b1,3.36g(19mmol)的2,6-二异丙基苯胺和150ml的无水甲醇,并滴入10滴无水甲酸,该混合物回流反应48小时。层析色谱追踪反应,至原料反应完全,得到澄清酒红色溶液,溶液浓缩后经硅胶层析提纯,得到化合物c1(即如C化合物的结构,其中R1=R2=2,6-二异丙基苯胺基)黄色固体1.45g,产率为35%。1H NMR(400MHz,CDCl3):δ8.23(d,J=8.4Hz,1H),δ7.37(t,J=7.8Hz,1H),δ7.26-7.13(m,6H),δ7.02(d,J=9.0Hz,2H),δ6.93(d,J=9.0Hz,2H),δ6.64(d,J=7.2Hz,1H),δ6.48-6.41(m,2H),δ6.12-5.99(m,1H),δ5.43(d,J=17.2Hz,1H),δ5.31(d,J=10.5Hz,1H),δ4.53(d,J=5.2Hz,2H),δ3.03-2.99(m,4H),δ1.25-1.21(m,12H),δ0.99-0.95(m,12H).MS(ESI)m/z 649(M+H+)。
5-{4-[3-(一氯二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d1的合成:
氮气气氛下的100ml反应瓶中加入1.45g(2.24mmol)的化合物c1,用50mL无水CH2Cl2将其溶解,然后依次加入10.4g(110mmol)一氯二甲基硅烷,0.1mL六水合氯铂酸的四氢呋喃溶液(0.1g/ml)。加热回流12小时后,抽去溶剂及过量的一氯二甲基硅烷,所得固体用石油醚洗涤,抽滤后得到1.56g黄色固体产物d1(即如D化合物的结构,其中R1=R2=2,6-二异丙基苯胺基,R3=H,n=1,Ar=C6H4O,R4=甲基,R5=氯),产率为94%。1H NMR(400MHz,CDCl3):δ8.26(d,J=8.3Hz,1H),δ7.39(t,J=7.5Hz,1H),δ7.32-7.15(m,6H),δ7.03(d,J=6.9Hz,2H),δ6.92(d,J=6.9Hz,2H),δ6.67(d,J=7.2Hz,1H),δ6.49-6.43(m,2H),δ3.94(t,J=6.7Hz,2H),δ3.09-3.02(m,4H),δ1.91-1.83(m,2H),δ1.31-1.03(m,26H),δ0.49(s,6H).MS(ESI)m/z 743(M+H+).
SiO2/MgCl2复合载体的制备
在带有机械搅拌的五口瓶在氩气保护下依次加入溶剂正庚烷50mL和0.1g无水MgCl2,并在35℃下加入一定量的正丁醇(正丁醇与氯化镁的摩尔比为4.0:1),再程序升温到90℃保持3小时,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然后将溶液降温至60℃,再加入一定量SiO2(MgCl2和SiO2质量比等于0.05),并在此温度搅拌2h后停止,经抽滤干燥得到SiO2/MgCl2复合载体。
5-{4-[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e1的制备:
装有50mL的无水甲苯的反应瓶中加入0.58g(0.79mmol)化合物d1,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2g SiO2/MgCl2复合载体以及3mL三乙胺。加热回流72小时后,抽滤反应混合物,所得固体产物e1再用无水四氢呋喃洗涤后,真空干燥后得产物。元素分析:C,15.39%;N,0.76%。
实施例2
5-{4-[3-(二氧化硅二氧基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g1的合成其制备路线如下:
5-{4-[3-(二氯一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f1与实施例1中化合物d1制备过程相同,其中采用二氯一甲基硅烷代替一氯二甲基硅烷;SiO2/MgCl2复合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中MgCl2和SiO2质量均为0.5g;负载物g1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合成步骤相同。负载物g1的元素分析:C,22.12%;N,1.10%。
实施例3
5-{4-[3-(二氧化硅三氧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i1的合成
其制备路线如下:
5-{4-[3-(三氯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h1与实施例1中化合物d1制备过程相同,其中采用三氯硅烷代替一氯二甲基硅烷;SiO2/MgCl2复合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中MgCl2和SiO2质量比等于5;负载物i1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合成步骤相同。负载物i1的元素分析:C,33.66%;N,1.67%。
实施例4
5-{4-[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二苯甲基)-4-甲基]苯亚胺负载物e2的合成
其制备路线如下:
5-(4-烯丙氧基苯酚基)苊醌双[2,6-二(二苯甲基)-4-甲基]苯亚胺c2的合成:
装有2,6-二(二苯甲基)-4-甲基苯胺(0.805g,1.8mmol)的甲苯溶液的反应瓶中,慢慢滴加三甲基铝的甲苯溶液(0.9mL,2.0M)。然后将其加热至100℃反应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5-(4-烯丙氧基苯酚基)苊醌b1(0.297g,0.9mmol)的甲苯溶液慢慢滴入其中,并加热至100℃反应20小时。然后加入10mL NaOH水溶液。该混合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用MgSO4干燥,溶液浓缩后,经柱层色谱分离,得到0.116g固体产物c2,产率为11%。1HNMR(400MHz,CDCl3):δ7.78(d,J=8.5Hz,1H),δ7.16-7.09(m,20H),δ6.99-6.78(m,17H),δ6.78-6.63(m,12H),δ6.18(d,J=7.5Hz,1H),δ6.14-6.04(m,2H),δ5.94(d,J=8.0Hz,1H),δ5.72(d,J=5.8Hz,4H),δ5.47(d,J=17.2Hz,1H),δ5.34(d,J=9.6Hz,1H),δ4.58(d,J=5.4Hz,2H),δ2.26(d,6H).MS(MALDI-TOF):m/z 1173(M+).
5-{4-[3-(一氯二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二苯甲基)-4-甲基]苯亚胺d2与实施例1中化合物d1制备过程相同;SiO2/MgCl2复合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中MgCl2和SiO2质量比等于10;负载物e2的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制备过程相同。负载物e2的元素分析:C,26.28%;N,0.69%。
实施例5
5-{4-[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8-对甲苯基萘亚胺负载物e3的合成其制备路线如下:
负载物e3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4中负载物e2的合成步骤相同,其中采用(0.420g,1.8mmol)8-对甲苯基萘胺代替2,6-二(二苯甲基)-4-甲基苯胺;SiO2/MgCl2复合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中MgCl2和SiO2质量比等于20。负载物e3的元素分析:C,17.29%;N,0.71%。
实施例6
带有不对称二苯取代的5-{4-[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2,6-二异丙基)苯亚胺[2,6-二(二苯甲基)-4-甲基]苯亚胺负载物e4的合成
其制备路线如下:
负载物e4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4中负载物e2的合成步骤相同,其中采用0.318g(1.8mmol)的2,6-二异丙基苯胺和2,6-二(二苯甲基)-4-甲基苯胺(0.805g,1.8mmol)代替2,6-二(二苯甲基)-4-甲基苯胺;其中SiO2和硅藻土质量比等于0.2。负载物e4的元素分析:C,19.07%;N,0.65%。
实施例7
5-{4-[4-(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丁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e5的合成
其制备路线如下:
负载物e5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合成步骤相同,其中采用16.2g(100mmol)a2代替a1,SiO2/MgCl2复合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中MgCl2和SiO2质量比等于0.1。负载物e5的元素分析:C,15.78%;N,0.77%。
实施例8
5-{2-[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e6的合成
其制备路线如下:
负载物e6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合成步骤相同,其中采用15g(100mmol)a3代替a1,SiO2/MgCl2复合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中MgCl2和SiO2质量比等于0.1。负载物e6的元素分析:C,10.79%;N,0.54%。
实施例9
5-{4-[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氧基]萘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e7的合成
其制备路线如下:
负载物e7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合成步骤相同,其中采用20.0g(100mmol)a4代替a1,SiO2/MgCl2复合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中MgCl2和SiO2质量比等于5。负载物e7的元素分析:C,18.46%;N,0.84%。
实施例10
5-{2-[6-(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氧基]萘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e8的合成
负载物e8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合成步骤相同,其中采用20.0g(100mmol)a5代替a1,SiO2/MgCl2复合载体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中MgCl2和SiO2质量比等于0.4。负载物e8的元素分析:C,19.81%;N,0.91%。
实施例11
5-{4-{4-[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e9的合成
其制备路线如下:
负载物e9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合成步骤相同,其中采用24.2g(100mmol)a6代替a1,硅藻土代替SiO2/MgCl2复合载体。负载物e9的元素分析:C,22.01%;N,0.95%。
实施例12
5-{4-[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巯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e10的合成
其制备路线如下:
负载物e10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合成步骤相同,其中采用16.6g(100mmol)a7代替a1,蒙脱土代替SiO2/MgCl2复合载体。负载物e10的元素分析:C,16.31%;N,0.81%。
实施例13
5-{4-{2-[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巯基]乙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e11的合成
其制备路线如下:
负载物e11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合成步骤相同,其中采用19.4g(100mmol)a8代替a1,炭黑代替SiO2/MgCl2复合载体。负载物e11的元素分析:N,0.85%。
实施例14
5-{4-[2-乙基-3-(二氧化硅氧基二甲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e12的合成
其制备路线如下:
负载物e12的具体合成步骤与实施例1中负载物e1的合成步骤相同,其中采用17.8g(100mmol)a9代替a1,炭黑代替SiO2/MgCl2复合载体。负载物e12的元素分析:N,0.71%。
实施例15
5-{4-[3-(二氧化硅三氧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i1′的合成其制备路线如下:
5-{4-[3-(三乙氧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h1′
250ml的反应瓶中加入实施例3中得到的化合物h1(7.84g,10mmol),3mL三乙胺和150ml的无水乙醇,该混合物回流反应48小时。层析色谱追踪反应,至原料反应完全,然后减压蒸去乙醇后,剩余物经硅胶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h1′黄色固体7.51g,产率为92%。1H NMR 1HNMR(400MHz,CDCl3):δ8.24(d,J=8.3Hz,1H),δ7.37(t,J=7.8Hz,1H),δ7.29-7.13(m,6H),δ7.01(d,J=8.9Hz,2H),δ6.90(d,J=9.0Hz,2H),δ6.65(d,J=7.2Hz,1H),δ6.46-6.41(m,2H),δ3.93(t,J=6.6Hz,2H),δ3.87-3.82(m,6H),δ3.07-3.00(m,4H),δ1.95-1.87(m,2H),δ1.26-1.21(m,21H),δ0.99-0.95(m,12H),δ0.77(t,J=8.5Hz,2H).MS(ESI)m/z 814(M+H+).
5-{4-[3-(二氧化硅三氧基硅)丙氧基]苯氧基}苊醌双(2,6-二异丙基)苯亚胺负载物i1′的制备:
装有50mL的无水甲苯的反应瓶中加入1.28g(1.58mmol)化合物h1′,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2g硅胶。加热回流72小时后,抽滤反应混合物,所得固体产物i1′再用无水四氢呋喃洗涤后,真空干燥后得产物。元素分析:C,31.98%;N,1.58%。
二、负载型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实施例16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1Ni的合成:
在经抽真空、氮气置换的反应器中,将1.7g(含0.42mmolα-二亚胺)的实施例1中得到的负载物e1加入到20mL无水二氯甲烷中搅拌,再加入0.13g(0.42mmol)的(DME)NiBr2,室温下搅拌反应16小时,真空过滤,固体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过滤,真空干燥后得到负载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1Ni 1.6g。经元素分析,负载的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中镍含量为1.7%(Wt),对比图1纯载体SiO2的扫描电镜照片,本发明得到的SiO2/MgCl2负载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1Ni(扫描电镜图见图2)的颗粒大小和形态与SiO2载体的几乎一致,并且呈球形或类球形,说明SiO2/MgCl2负载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的颗粒形态良好。
实施例17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g1Ni的合成:
用实施例2制备的负载物g1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g1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2.8%(Wt)。
实施例18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i1Ni的合成:
用实施例3制备的负载物i1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i1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2.4%(Wt)。
实施例19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2Ni的合成:
用实施例4制备的负载物e2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2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2.5%(Wt)。
实施例20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3Ni的合成:
用实施例5制备的负载物e3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3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1.3%(Wt)。
实施例21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4Ni的合成:
用实施例6制备的负载物e4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4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2.2%(Wt)。
实施例22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5Ni的合成:
用实施例7制备的负载物e5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5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1.7%(Wt)。
实施例23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6Ni的合成:
用实施例8制备的负载物e6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6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2.4%(Wt)。
实施例24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7Ni的合成:
用实施例9制备的负载物e7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7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2.1%(Wt)。
实施例25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8Ni的合成:
用实施例10制备的负载物e8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8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2.3%(Wt)。
实施例26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9Ni的合成:
用实施例11制备的负载物e9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9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3.1%(Wt)。
实施例27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10Ni的合成:
用实施例12制备的负载物e10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10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2.5%(Wt)。
实施例28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11Ni的合成:
用实施例13制备的负载物e11代替实施例16中的负载物e1,(DME)NiCl2代替(DME)NiBr2,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11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1.6%(Wt)。
实施例29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12Ni的合成:
用实施例14制备的负载物e12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12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2.3%(Wt)。
实施例30
负载型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i1′4Ni的合成:
用实施例15制备的负载物i1′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16,得负载α-二亚胺镍(II)配合物e4Ni。经ICP分析镍含量为2.1%(Wt)。
实施例31
负载型α-二亚胺钯(II)配合物e1Pd的合成:
在经抽真空、氮气置换的反应器中,将1.7g(含0.42mmolα-二亚胺化合物)的实施例1中得到的负载物e1加入到20mL无水二氯甲烷中搅拌,再加入0.109g(0.41mmol)(COD)PdClCH3的10mL无水二氯甲烷,室温下搅拌反应20小时,真空过滤,固体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过滤,真空干燥后得到负载型α-二亚胺钯(II)配合物e1Pd 1.58g。经ICP分析钯含量为2.9%(Wt)。
实施例32
负载型α-二亚胺钯(II)配合物g1Pd的合成:
用实施例2制备的负载物g1代替实施例31中的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31,得负载型α-二亚胺钯(II)配合物g1Pd。经ICP分析钯含量为3.1%(Wt)。
实施例33
负载型α-二亚胺钯(II)配合物i1Pd的合成:
用实施例3制备的负载物i1代替实施例31中负载物e1,(COD)PdCl2代替(COD)PdClCH3,操作同实施例31,得负载型α-二亚胺钯(II)配合物i1Pd。经ICP分析钯含量为3.3%(Wt)。
实施例34
负载型α-二亚胺钯(II)配合物e2Pd的合成:
用实施例4制备的负载物e2代替实施例16中负载物e1,操作同实施例31,得负载型α-二亚胺钯(II)配合物e2Pd。经ICP分析钯含量为3.8%(Wt)。
三、烯烃聚合反应
实施例35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向经氮气置换三次再充入乙烯的250ml反应釜中加入50ml无水甲苯,搅拌升温到30℃,通入乙烯使反应器内保持压力0.1MPa,分别加入实施例16所得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Ni(0.02g,溶剂中所含Ni含量为5.8×10-6mol)、1.4mol/L的助催化剂MAO(4.1mL,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1),聚合时间为1小时,然后加入10ml体积百分浓度为10%的酸化乙醇(即体积比为37%浓盐酸:无水乙醇=1:9)至反应终止,用水、乙醇洗涤、过滤聚合物,再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得到产物聚乙烯。其活性为5.6×105g/mol·h(活性由聚合产物质量/(催化剂中金属物质的量×每小时)计算得到),聚合物Mw(重均分子量)为6.0×105g/mol,MWD(分子量分布)为4.1(GPC测得)。13C NMR测定聚合物支化度为28/1000个碳原子。
实施例36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g1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用实施例17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g1Ni代替实施例35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Ni,反应温度-10℃,操作同实施例35。其活性为5.4×105g/mol·h,聚合物Mw为6.2×105g/mol,MWD为3.0,聚合物支化度为22/1000个碳原子。
实施例37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i1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向经氮气置换三次再充入乙烯的250ml反应釜中加入50ml无水正己烷,搅拌升温到80℃,通入乙烯使反应器内保持压力5.0MPa,分别加入实施例18所得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i1Ni(溶剂中所含Ni含量为2×10-6mol)、助催化剂AlEt2Cl(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500:1),聚合时间为2小时,然后加入10ml 10%的酸化乙醇至反应终止,用水、乙醇洗涤、过滤聚合物,再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得到产物聚乙烯。其活性为5.1×106g/mol·h,聚合物Mw为2.4×105g/mol,MWD为3.8。聚合物支化度为34/1000个碳原子。
实施例38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2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用实施例19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2Ni代替实施例37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i1Ni,通入乙烯使反应器内保持压力2.0MPa,操作同实施例35。其活性为3.4×106g/mol·h,聚合物Mw为4.5×105g/mol,MWD为2.9。聚合物支化度为31/1000个碳原子。
实施例39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3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用实施例20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3Ni代替实施例37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i1Ni,通入乙烯使反应器内保持压力1.0MPa,操作同实施例35。其活性为2.1×106g/mol·h,聚合物Mw为6.2×105g/mol,MWD为3.3。聚合物支化度为42/1000个碳原子。
实施例40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4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用实施例21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4Ni代替实施例37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i1Ni,反应温度100℃,通入乙烯使反应器内保持压力2.0MPa,操作同实施例35。其活性为8.0×105g/mol·h,聚合物Mw为4.3×105g/mol,MWD为2.9。聚合物支化度为60/1000个碳原子。
实施例41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5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
向经氮气置换三次再充入丙烯的250ml反应釜中加入50ml无水正己烷,搅拌升温到40℃,通入丙烯使反应器内保持压力2.0MPa,分别加入实施例22所得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5Ni(溶剂中所含Ni含量为1×10-5mol)、助催化剂AlEtCl2(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聚合时间为1小时,然后加入10ml 10%的酸化乙醇至反应终止,用水、乙醇洗涤、过滤聚合物,再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得到产物聚丙烯。其活性为5.0×105g/mol·h,聚合物Mw为3.9×105g/mol,MWD为3.4。
实施例42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6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与丙烯共聚
用实施例23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6Ni代替实施例41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5Ni,反应温度60℃,通入乙烯、丙烯(压力比1:1),反应器内总压力保持2.0MPa,操作同实施例41。其活性为2.6×106g/mol·h,聚合物Mw为5.3×105g/mol,MWD为2.9。
实施例43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7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
向经氮气置换三次再充入乙烯的250ml反应釜中加入50mL无水甲苯,分别加入2mL的1-己烯、搅拌升温到80℃,通入乙烯使反应器内保持压力1.0MPa,实施例24所得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7Ni(溶剂中所含Ni含量为1×10-5mol)、助催化剂Al2Et3Cl3(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300:1),聚合时间为1小时,然后加入10ml 10%的酸化乙醇至反应终止,用水、乙醇洗涤、过滤聚合物,再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得到产物聚乙烯。其活性为7.6×105g/mol·h,聚合物Mw为4.3×105g/mol,MWD为3.0。聚合物支化度为59/1000个碳原子。
实施例44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8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1-丁烯聚合
向经氮气置换三次的250ml反应釜中加入50ml无水正己烷、2.7g 1-丁烯,搅拌降温到-20℃,分别加入实施例25所得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8Ni(溶剂中所含Ni含量为8×10-6mol)、助催化剂MAO(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20:1),聚合时间为4小时,然后加入10ml 10%的酸化乙醇至反应终止,用水、乙醇洗涤、过滤聚合物,再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得到产物聚1-丁烯。其活性为2.2×105g/mol·h,聚合物Mw为5.2×105g/mol,MWD为3.2。
实施例45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9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1-己烯聚合
用实施例26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9Ni代替实施例44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8Ni,4.2g 1-己烯,反应温度40℃,助催化剂AlEt2Cl(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800:1),操作同实施例42。其活性为8.9×104g/mol·h,聚合物Mw为3.6×105g/mol,MWD为2.9。
实施例46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0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1-癸烯聚合
用实施例27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0Ni代替实施例44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8Ni,4.9g 1-癸烯,反应温度40℃,助催化剂MAO(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200:1),操作同实施例44。其活性为8.1×104g/mol·h,聚合物Mw为3.3×105g/mol,MWD为2.7。
实施例47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1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二环戊二烯聚合
向经氮气置换三次的250ml反应釜中加入50ml无水甲苯、3g二环戊二烯,搅拌升温到60℃,分别加入实施例28所得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1Ni(溶剂中所含Ni含量为8×10-6mol)、助催化剂Al2Me2Cl4(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聚合时间为2小时,然后加入10ml 10%的酸化乙醇至反应终止,用水、乙醇洗涤、过滤聚合物,再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得到产物聚二环戊二烯。其活性为5.8×105g/mol·h,聚合物Mw为4.2×105g/mol,MWD为3.0。
实施例48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2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聚合
向经氮气置换三次的250ml反应釜中加入50ml无水甲苯、2.3g降冰片烯,搅拌升温到40℃,分别加入实施例29所得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2Ni(溶剂中所含Ni含量为4×10-5mol)、助催化剂MAO(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600:1),聚合时间为1小时,然后加入10ml 10%的酸化乙醇至反应终止,用水、乙醇洗涤、过滤聚合物,再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得到产物聚降冰片烯。其活性为8.1×105g/mol·h,聚合物Mw为6.8×105g/mol,MWD为3.1。
实施例49
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i1′Ni作为主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与乙叉基降冰片烯共聚
用实施例30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i1′Ni代替实施例48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2Ni,加入2g降冰片烯与0.3g乙叉基降冰片烯,操作同实施例48。其活性为3.0×105g/mol·h,聚合物Mw为3.7×105g/mol,MWD为2.5。
实施例50
负载α-二亚胺钯配合物e1Pd作为主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与苯乙烯共聚
用实施例31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钯配合物e1Pd代替实施例48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e12Ni,加入2g降冰片烯与0.4g苯乙烯,操作同实施例48。其活性为5.2×105g/mol·h,聚合物Mw为4.1×105g/mol,MWD为2.7。
实施例51
负载α-二亚胺钯配合物g1Pd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二乙烯基苯与苯乙烯共聚
向经氮气置换三次的250ml反应釜中加入50ml无水甲苯、5g二乙烯基苯、1g苯乙烯,搅拌升温到110℃,分别加入实施例32所得的负载α-二亚胺钯配合物g1Pd(溶剂中所含Pd含量为8×10-6mol)、助催化剂AlEt3(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比为2000:1),聚合时间为2小时,然后加入10ml 10%的酸化乙醇至反应终止,用水、乙醇洗涤、过滤聚合物,再在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得到产物。其活性为2.1×105g/mol·h,聚合物Mw为2.3×105g/mol,MWD为3.1。
实施例52
负载α-二亚胺钯配合物i1Pd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用实施例33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钯配合物i1Pd代替实施例37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i1Ni,通入乙烯使反应器内保持压力2.0MPa,助催化剂为B(C6F5)4,操作同实施例37。其活性为4.6×106g/mol·h,聚合物Mw为4.9×105g/mol,MWD为2.8。聚合物支化度为85/1000个碳原子。
实施例53
负载α-二亚胺钯配合物e2Pd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
用实施例34制备的负载α-二亚胺钯配合物e2Pd代替实施例37中的负载α-二亚胺镍配合物i1Ni,通入乙烯使反应器内保持压力1.0MPa,操作同实施例37。其活性为3.0×106g/mol·h,聚合物Mw为4.8×105g/mol,MWD为2.4。聚合物支化度为87/1000个碳原子。
本发明未尽事宜为公知技术。

Claims (7)

1.一种α-二亚胺化合物,其特征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1、R2为相同的或不同的C6-C60芳族烃基,R3是H或C1-C20烃基,R4是C1-C20烃基,R5是C1-C20的烷氧基或氯原子,n=1、2、3、4、5、6或7;
Ar为具有如下结构基团的一种:
其中,R’是C1-C20的烃基,n’=1,2,3,4,5,6或7。
2.一种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是由权利1所述的α-二亚胺化合物与载体反应得到,包括以下步骤:机械搅拌下,在加有甲苯的反应瓶中加入α-二亚胺化合物,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载体,其配比为:每50mL甲苯加0.2-20mmol的α-二亚胺化合物,每0.2-20mmol的α-二亚胺化合物加1克SiO2,加热回流10-72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四氢呋喃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载体为SiO2/MgCl2复合载体、硅藻土、SiO2/硅藻土复合载体、蒙脱土或炭黑,其中复合载体的比例是1:20~20:1。
4.一种负载型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是负载的α-二亚胺镍(II)或钯(II)配合物,由以下方法制得,包括如下步骤:在经抽真空、氮气置换的反应器中,加入无水二氯甲烷、负载的α-二亚胺化合物、镍(II)或钯(II)的金属化合物,其中负载α-二亚胺化合物中所含的α-二亚胺化合物与金属化合物摩尔比为1:1,镍或钯的金属化合物浓度为0.01-1mmol/mL,室温下机械搅拌反应16-24小时,真空过滤,固体用二氯甲烷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后得到负载的α-二亚胺镍(II)或钯(II)配合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镍或钯的金属化合物优选(DME)NiBr2、(DME)NiCl2、Ni(CH3COO)2、(COD)PdCl2、(COD)PdClCH3或(COD)PdMe(NCMe)。
6.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型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的应用,其特征为该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应用于乙烯或丙烯的气相聚合、或烯烃单体的液相本体聚合或淤浆聚合中。
7.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型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的应用,其特征为该配合物优选作为主催化剂应用在烯烃聚合中,包括以下反应条件:聚合反应温度为-20-120℃;烯烃单体为气体时压力为0.1-10MPa;烯烃单体具体为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癸烯、降冰片烯、乙烯基降冰片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1,4-丁二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510217042.5A 2015-04-30 2015-04-30 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040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7042.5A CN104804030B (zh) 2015-04-30 2015-04-30 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7042.5A CN104804030B (zh) 2015-04-30 2015-04-30 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4030A true CN104804030A (zh) 2015-07-29
CN104804030B CN104804030B (zh) 2017-06-06

Family

ID=53689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704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04030B (zh) 2015-04-30 2015-04-30 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04030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8848A (zh) * 2015-08-26 2017-03-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亚胺镍催化剂及其在制备支化聚乙烯中的应用
CN108530563A (zh) * 2017-03-03 2018-09-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α-二亚胺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负载物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08530562A (zh) * 2017-03-03 2018-09-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双烷氧基硅的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负载型金属配合物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08530567A (zh) * 2017-03-03 2018-09-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能形成双氢键的α-二亚胺化合物和包含该化合物的金属配合物、负载物以及其应用
CN110452320A (zh) * 2018-05-08 2019-11-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支化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CN111689999A (zh) * 2019-03-15 2020-09-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烷氧基硅的α-二亚胺化合物、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2011048A (zh) * 2020-08-26 2020-12-01 链行走新材料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窄分布芳香族聚酮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6490A (zh) * 2021-12-27 2022-04-05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聚(降冰片烯-co-乙烯基降冰片烯)、极性基团官能化聚降冰片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0960A (zh) * 2021-12-27 2022-04-2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聚(降冰片烯-b-极性官能化降冰片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56333A (zh) * 2021-12-27 2022-05-10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聚(降冰片烯-b-乙烯基降冰片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23010A2 (en) * 1995-01-24 1996-08-01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α-OLEFINS AND OLEFIN POLYMERS AND PROCESSES THEREFOR
CN101220108A (zh) * 2008-01-18 2008-07-16 中山大学 一种蒙脱土/MgCl2复合载体负载α-二亚胺镍催化剂及其制备聚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2336846A (zh) * 2011-07-07 2012-02-01 中山大学 一种负载型α-二亚胺钯及其催化制备超支化聚乙烯的方法
CN103374084A (zh) * 2012-04-13 2013-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氯化镁/二氧化硅/四氢呋喃负载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23010A2 (en) * 1995-01-24 1996-08-01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α-OLEFINS AND OLEFIN POLYMERS AND PROCESSES THEREFOR
CN101220108A (zh) * 2008-01-18 2008-07-16 中山大学 一种蒙脱土/MgCl2复合载体负载α-二亚胺镍催化剂及其制备聚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2336846A (zh) * 2011-07-07 2012-02-01 中山大学 一种负载型α-二亚胺钯及其催化制备超支化聚乙烯的方法
CN103374084A (zh) * 2012-04-13 2013-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氯化镁/二氧化硅/四氢呋喃负载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8848A (zh) * 2015-08-26 2017-03-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亚胺镍催化剂及其在制备支化聚乙烯中的应用
CN108530563A (zh) * 2017-03-03 2018-09-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α-二亚胺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负载物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08530562A (zh) * 2017-03-03 2018-09-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带有双烷氧基硅的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负载型金属配合物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08530567A (zh) * 2017-03-03 2018-09-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能形成双氢键的α-二亚胺化合物和包含该化合物的金属配合物、负载物以及其应用
CN108530567B (zh) * 2017-03-03 2020-02-0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能形成双氢键的α-二亚胺化合物和包含该化合物的金属配合物、负载物以及其应用
CN110452320A (zh) * 2018-05-08 2019-11-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支化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CN111689999A (zh) * 2019-03-15 2020-09-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烷氧基硅的α-二亚胺化合物、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1689999B (zh) * 2019-03-15 2023-07-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烷氧基硅的α-二亚胺化合物、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2011048A (zh) * 2020-08-26 2020-12-01 链行走新材料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窄分布芳香族聚酮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6490A (zh) * 2021-12-27 2022-04-05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聚(降冰片烯-co-乙烯基降冰片烯)、极性基团官能化聚降冰片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0960A (zh) * 2021-12-27 2022-04-2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聚(降冰片烯-b-极性官能化降冰片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56333A (zh) * 2021-12-27 2022-05-10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聚(降冰片烯-b-乙烯基降冰片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76490B (zh) * 2021-12-27 2023-03-28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聚(降冰片烯-co-乙烯基降冰片烯)、极性基团官能化聚降冰片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56333B (zh) * 2021-12-27 2023-04-25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聚(降冰片烯-b-乙烯基降冰片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0960B (zh) * 2021-12-27 2023-05-0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聚(降冰片烯-b-极性官能化降冰片烯)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4030B (zh) 201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4030A (zh) 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04829488A (zh) 一种负载型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以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04926686A (zh) 一种α-二亚胺化合物和包含该化合物的金属配合物、负载物以及其应用
CN104829643A (zh) 一种带有烷氧基硅的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负载型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JP5346469B2 (ja) 担持非メタロセンオレフィン重合触媒、その調製方法及び使用方法
CN102731721B (zh) 一种环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6846B (zh) 一种负载型α-二亚胺钯及其催化制备超支化聚乙烯的方法
KR101768193B1 (ko) 메탈로센 담지 촉매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폴리올레핀의 제조 방법
CN102250152A (zh) 胺基亚胺镍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30563B (zh) 一种α-二亚胺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负载物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09053818A (zh) 用于乙烯聚合的氟化的含有邻位二苯甲基取代的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的制备
Zhang et al. Synthesis of palladium complexes containing 2-methoxycarbonyl-6-iminopyridine ligand and their catalytic behaviors in reaction of ethylene and norbornene
Cavell et al. Aluminum bis (iminophosphorano) methanide and methandiide complexes—transition metal-free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cationic catalyst precursors
CN113004441A (zh) 一种铁催化剂及其在降冰片烯与乙叉基降冰片烯共聚物制备中的应用
CN109293708A (zh) 一种氢键负载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01089006B (zh) 芳基桥联的水杨醛二亚胺类双核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88489A (zh) 一种SiO2负载的α-二亚胺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CN109134302A (zh) 一种苊环带有羟基的α-二亚胺及其衍生配合物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10845360A (zh) 一种负载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的负载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Wang et al. Homo-and copolymerizaton of norbornene and norbornene derivative with Ni-and Pd-based β-ketoiminato complexes and MAO
CN102659964B (zh) 一类单中心催化剂在乙烯溶液聚合中的应用
CN109956979B (zh) 耐热不对称α-二亚胺镍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80100A (zh) 一种负载有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的催化剂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10845359A (zh) 一种α-二亚胺金属配合物氢键负载物及其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CN111689999B (zh) 带有烷氧基硅的α-二亚胺化合物、负载型α-二亚胺化合物、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4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