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1179B -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1179B
CN104781179B CN201380052927.3A CN201380052927A CN104781179B CN 104781179 B CN104781179 B CN 104781179B CN 201380052927 A CN201380052927 A CN 201380052927A CN 104781179 B CN104781179 B CN 1047811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e
hound
space
cord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29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1179A (zh
Inventor
克里斯多夫·帕斯曼
理查德·克赖斯纳
托马斯·施利尔巴赫-克诺布洛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filed Critical Demag Cranes and Component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781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1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1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1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6/00Girders, or track-suppor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9/00Cranes comprising trolleys or crabs running on fixed or movable bridges or gant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eg Units, Guards, And Driving Tracks Of Cranes (AREA)
  • Jib Crane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1a,1b),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高架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至少一个在纵向方向(LR)上水平延伸的起重机梁(2),该起重机梁被设计成桁架梁并且包括将上弦梁(3)连接至下弦梁(4)的扁平的斜撑杆(5)。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机行车(9)在所述起重机梁上移动。在斜撑杆(5)的第一或第二斜撑杆端(5g,5h)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出部(5e,5i),下弦梁(4)或上弦梁(3)搁置为倚靠该凸出部。斜撑杆(5)为扁平的,每个斜撑杆(5)具有横向于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延伸的主面(5a),并且每个凸出部(5e、5i)位于斜撑杆(5)的主面(5a)内。

Description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 架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该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在纵向方向上水平延伸的起重机梁,该起重机梁被设计成桁架梁并且包括将上弦梁和下弦梁连接在一起的斜撑杆并且被设计成板状,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机行车可以在该梁上移动。
背景技术
德国专利说明DE 260030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水平起重机梁和两个竖直支撑架的所谓的双梁高架起重机,所述起重机梁和支撑架构成高架起重机的高架框架。起重机梁相互平行且彼此间隔的延伸。在支撑架的下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行走机构,通过该行走机构,高架起重机可在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行走方向上移动。具有钢绳葫芦的起重机行车能够在起重机梁上且沿着起重机梁移动。根据双梁起重机的设计,布置在起重机行车上的钢绳葫芦的吊货装置在两个起重机梁之间下降或提升。起重机梁被构造成桁架梁并且分别包括上弦梁和下弦梁,这些上弦梁和下弦梁被水平地定向且彼此平行。该两个起重机梁的上弦梁和下弦梁通过竖直延伸的杆状竖柱和对角延伸的杆状斜撑杆而相互连接。两个起重机梁在其端部处通过横杆和斜撑杆相互连接以形成框架。沿着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在上弦梁和下弦梁之前根据桁架的样式设置有杆状的竖柱和斜撑杆,并且竖柱和斜撑杆分别将上弦梁连接至竖直地设置在其下方的下弦梁。
德国实用新型文献DE 1 971 794 U描述了一种双梁桥式起重机,该桥式起重机的两个水平起重机梁通过设置在其各个端部的端梁相互连接并且能够共同沿着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行走方向移动。两个起重机梁均以类似的方式被设计成桁架梁并且分别包括板状的上弦梁、杆状的下弦梁以及杆状的竖柱。
德国特许公开文献DE 2 239 573 A公开一种桁架梁,该桁架梁的上弦梁和下弦梁经由斜撑杆连接在一起。该斜撑杆被设计成角型材,该斜撑杆的下端部包括狭槽并且被拧紧至下弦梁。
德国专利说明DE 10 95 486 B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梁,该起重机梁被设计成桁架梁并且该起重机梁的斜撑杆通过杆状T-型材而形成将上弦梁和下弦梁相互连接的该起重机梁的斜撑杆。该杆状斜撑杆在其端部处包括凹入翼缘凹槽,该翼缘凹槽以连接件的方式防止顶抵顶底该上弦梁,而腹板位于上弦梁上。
欧洲专利申请EP 0 928 769 A1描述了一种起重机梁,该起重机梁被设计成桁架梁,该桁架梁顶抵上弦梁和下弦梁,该上弦梁和下弦梁的斜撑杆具有L形横截面。该斜撑杆的L形横截面通过在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主面以及通过邻接该主面且被折叠90°的辅面而形成。该辅面包括设置在上弦梁的区域中的空隙。
US专利说明US 7 503 460 B1公开了一种起重机梁,该起重机梁被设计成桁架梁并且具有由两个斜撑杆型材组成的杆状斜撑杆。在这种情况下,斜撑杆型材通过隔板而彼此间隔地布置。在不同的情况下,连接至上弦梁的板或者连接至下弦梁的板被推动和焊接在斜撑杆型材的端部之间。
CN 202 465 064 U还公开了一种桁架梁的复合斜撑杆,该斜撑杆均包括一对互相间隔开的U型材。该U型材通过其端部而紧固在两侧上,下弦梁的板状腹板布置在每对U型材的端部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改进的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为桥式起重机或高架起重机。
该目的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起重机,特别为桥式起重机或高架起重机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14中描述了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中,特别为桥式起重机或高架起重机,该起重机梁在纵向方向上水平地延伸,所述起重机梁被设计成桁架梁并且包括将上弦梁和下弦梁连接在一起的斜撑杆且被设计成板状,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机行走可在起重机梁上移动,由于斜撑杆被设计成板状,因而至少一个起重机梁可被有利地改善,每一个斜撑杆均包括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主面并且斜撑杆的第一或第二斜撑杆端通过至少一个空隙而设置在主面中,其中下弦梁或上弦梁定位为倚靠空隙的纵向侧,其中纵向侧由该主面限定。
在这种情况下,斜撑杆通常被认为以倾斜或对角方式延伸的桁架结构的这些元件。因此,桁架结构的斜撑杆与完全竖直地延伸并且被限定为竖柱的元件不同。
与以桁架梁设计的传统的起重机梁相比,由于斜撑杆或竖柱由金属薄板制成,对应的空隙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例如通过激光切割)构成,因而经过改进的起重机梁的特征为能够降低制造费用。此外,可实现减少了部件的多样性以及大量简化了与其结合的组件,其中通过设置在斜撑杆中的空隙,则可完成相对于下弦梁或上弦梁自定位或自调节类型的斜撑杆。通过将下弦梁或上弦梁引入或插入至斜撑杆的空隙中或者通过将斜撑杆连接至下弦梁或上弦梁上,则产生了斜撑杆相对于下弦梁或上弦梁的特别简单的调节,因而其相互结合并且彼此倚靠地移动至桥台。因此就平移而言下弦梁或上弦梁相对于斜撑杆的相对位置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被固定。在将下弦梁或上弦梁焊接至斜撑杆之前,必须执行支撑杆的仅有的旋转方向,通过该结构,具体地,最终调节下弦梁与上弦梁的预期的竖直间距。
板状斜撑杆或者平面斜撑杆优选地吸收在其纵轴线方向上以及因此在其平面的主面的延伸平面上的力。这种表面元件或者表面支撑结构在机械工程上被限定为圆盘,然而垂直至负荷至其延伸平面或者主面的平面元件被限定为板。圆盘及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平面斜撑杆例如与杆或者杆状竖柱不同,并且斜撑杆由于其厚度尺寸而基本上小于决定了圆盘的平面延展的长度和宽度。因此,板状斜撑杆还可限定为平面斜撑杆或圆盘斜撑杆。
此外,由于省略了静止的非必须的钢板区域并且节约了与其结合的材料因此作为桁架梁的制造有板状斜撑杆的起重机梁极大的减轻了本身的重量并且同时优化了承载能力。
由于每个空隙被设置在斜撑杆的主面内,因此还可简化制造。因此,当切割钢板型材至一定大小时,该空隙已经被产生。
由于每个空隙被设置在横向于纵向方向延伸的斜撑杆的主面中,因而有利地简化了精确的定向。
在特别有利的方式中,其设置为斜撑杆可通过空隙而相对于下弦梁或上弦梁以强制连锁的方式被定位。在最终焊接之前,强制连锁连接进一步简化了斜撑杆相对于下弦梁或上弦梁的定位。
在结构上简单的设计中,其提供了斜撑杆通过空隙而连接至下弦梁或上弦梁。
由于斜撑杆在空隙区域中被焊接至下弦梁或上弦梁因而简化了最终的组装。
由于下部第一斜撑杆端设置有下部空隙,下弦梁紧靠该下部空隙,并且上部第二斜撑杆设置有上部空隙,下弦梁倚靠该上部空隙,因此上述提及的益处可以特别有效的方式被利用。
在结构上简单的设计中,其提供了上弦梁和下弦梁仅包括至少一个竖柱腹板和上弦梁的倚靠上部空隙的腹板以及下弦梁的倚靠下部空隙的腹板。简化了下弦梁和下弦梁通过斜撑杆的空隙而彼此套在一起的方式。
可通过上弦梁包括两个具有腹板的上弦梁型材或者下弦梁包括两个具有腹板的下弦梁型材而实现进一步简化的组装以及重量的减小。
由于提供了用于每个腹板的精确的一个空隙,因而进一步简化了斜撑杆的相对于下弦梁和上弦梁的定向。
在结构上简单的设计中,共同的上部空隙还可设置为用于上弦梁的两个腹板并且共同下部空隙设置为用于下弦梁的两个腹板。
在结构简单的构造中,其提供了斜撑杆包括至少一个自主面以直角折叠的辅面。这种结构尤其增加了斜撑杆的抗弯强度。
由于至少一个空隙被成型为槽形并且布置在对应的主面的纵向侧之间,因而可实现在下弦梁或上弦梁与其斜撑杆或空隙之间的有效的强制连锁连接。
在结构上简单的设计中,还可提供以下设计:至少两个空隙被成型为肩形并且彼此相对的布置在对应的主面的纵向侧上。
此外,就制造技术而言,下弦梁的腹板或者上弦梁的腹板有利地焊接至对应空隙的至少一个纵向侧,空隙的纵向侧与斜撑杆的纵轴线平行地延伸。通过对空隙的纵向侧进行焊接,则在主面的纵向侧上的连接(其通过连接上弦梁或下弦梁的对应的腹板来产生)形成膜结合的类型,如在斜撑杆的纵向方向上所看到的,该膜结合设置在对应的空隙与自主面折叠的辅面之间。
由于上弦梁和下弦梁通过沿着起重机梁的纵向方向设置的多个竖柱而相互连接,因此以特别有效的方式降低了上弦梁或下弦梁的弯曲的风险,其中与斜撑杆相同,竖柱被设计成包括至少一个空隙的板状。因而还获得对应的桥式或高架起重机或者其起重机梁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将对本发明的两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机梁且被设计成单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
图1b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两个起重机梁且被设计为双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
图2示出了被设计为双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的两个起重机梁的其中一个的横截面视图,
图3a以及图3b示出了被设计为双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的替代性起重机梁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4示出了在图1b中所示出的其中一个起重机梁的一个端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桥式起重机的所给出解释因此还应用于高架起重机。
图1a示出了被设计成单梁高架起重机的第一起重机1a。该第一起重机1a包括被设计成桁架梁的起重机梁2,该起重机梁被水平地定向并且在其纵向方向LR上延伸长度L。第一和第二行走机构7、8紧固至起重机梁2的相对端部,使得形成如在平面图中所看到的大体呈I型的起重机桥。通过行走机构7、8,第一起重机1a可在横向于未示出的轨道上的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的水平的行走方向F上移动。该轨道典型地布置在地面上方的位置中并且为此可诸如通过合适的支撑结构来提升或者可紧固至对应的建筑墙体。为了使第一起重机1a或者其起重机梁2移动,第一行走机构7由第一电机7a驱动并且第二行走机构8由第二电机8a驱动。自起重机梁2悬挂有起重机行车9,该起重机行车具有被设计成钢绳葫芦的起重装置并且可通过未示出的横向于第一起重机1a的行走方向F并且沿着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的行走机构来移动。起重机行车9可沿着并且在起重机梁2的下弦梁4的侧向凸出的滑动面4c上移动。第一起重机1a还包括起重机控制器10以及与其连接的悬式控制开关11,并且通过起重机控制器以及悬式控制开关,第一起重机1a或电机7a、8a以及具有钢绳葫芦的起重机行车9可相互分开地控制和操作。
起重机梁2的桁架结构基本上包括上弦梁3、下弦梁4、对角延伸的斜撑杆5以及竖直的竖柱6。上弦梁3以及下弦梁4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别以线性方式相互间隔地延伸,并且除了起重机梁2的相对端部之外,在行走机构7、8之间的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上平行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上弦梁3和下弦梁4竖直地相互间隔。上弦梁3由两个设置在水平面中并且水平地相互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上弦梁型材3d、3e构成。
两个上弦梁型材3d、3e由L型材梁或者角型材梁构成,该型材梁分别包括竖直的腹板3a以及与其呈直角设置的水平翼缘3c。与上弦梁3相同,下弦梁4同样地由两个L型材梁或角型材梁构成,即第一下弦梁型材4d以及第二下弦梁型材4e。因此每个下弦梁型材4d、4e包括水平翼缘4f以及竖直的腹板4a,该水平翼缘与竖直的腹板因而相互呈直角地设置。上弦梁3的上弦梁型材3d、3e的指向下方的腹板3a以及下弦梁4的下弦梁型材4d、4e的指向上方的腹板4a面向彼此。此外,上弦梁型材3d、3e或者下弦梁4的下弦梁型材4d、4e的翼缘3c、4f的最外侧边缘的间距凸出重机梁2一宽度B,如在纵向方向LR上所看到的。
然而,同样可能的,被设计成单梁桥式起重机的第一起重机1a的起重机梁2的下弦梁4并未由两个下弦梁型材4d、4e构成,而是由具有垂直固定的两个腹板4a的扁平型材4b构成。在这种包括大约U型材形横截面的扁平型材4b的情况下,翼缘4f侧向伸出腹板4a。在这种情况下,翼缘4f的相对端部形成滑动面4c。
替代性地,下弦梁4还可由包括竖直指向上方的腹板4a的倒置的T型材梁构成。对应于颠倒的T形,T型材梁的腹板4a通过其下端部而中心地连接至水平翼缘4f。在这种情况下,翼缘4f的相对端部分别构成用于起重机行车9的行走机构的滑动面4c。
上弦梁3和下弦梁4通过多个被设计为板状的斜撑杆5和竖柱6而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斜撑杆5被构造成具有主面5a的金属薄板型材,该主面具有大致呈矩形的横截面,其中其纵向侧以辅面5b形式倒转以至少在中心区域增加抗弯强度。在相应地调整尺寸的情况下,板状竖柱6的基本结构基本上对应于板状斜撑杆5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板状竖柱6横向于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而延伸有主面6a。另外,可设置有相对于主面6a以直角折叠的辅面6b并且该辅面在纵向方向LR上延伸(见图1b)。板状竖柱6还可以辅面6b指向或远离起重机梁2的其中一个端部的这样一种方式来设置或定向。
参考图2,在下文中将对斜撑杆5和竖柱6的结构进行详细地描述。
起重机梁2的桁架结构分别通过衔接器12而终止在上弦梁3和下弦梁4的相对端部处。通过这些衔接器12,上弦梁3和下弦梁4被连接以形成框架。总之,起重机梁2的框架从底部延伸至顶部并且被构造成梯形的方式。此外,衔接器12在上弦梁3的区域中并且在反向于上弦梁3的一侧上包括连接板12a,行走机构7、8的其中一个或者其梁经由孔12d而紧固至该连接板。
从两个衔接器12的其中一个开始沿着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看,第一斜撑杆5连接至下弦梁4并且在纵向方向LR上以第一定位角α1倾斜地朝向上弦梁3的方向延伸并且在那个位置被紧固在上接点OK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定位角α1由第一斜撑杆5与终止在上接点OK中的竖柱6封闭。优选地,第一定位角α1在35°至55°的范围内并且特别优选的方式为45°。在上接点OK中连接有第二斜撑杆5,该斜撑杆以定位角α1倾斜向下地朝向下弦梁4延伸。重复这种设置直到斜撑杆5到达起重机梁2的相对的一个端部。因此,每个斜撑杆5与竖柱6一起在上弦梁3上的对应的上接点OK的区域中形成相同大小的第一定位角α1。在这种情况下,总是使用以相对于彼此倾斜或对角地斜屋顶的方式来布置的偶数数量的斜撑杆5,使得最后一根斜撑杆5终止在下弦梁4处。在装配前根据起重机梁2的长度L来确定定位角α1,使得可使用分别具有相同长度和相同定位角α1的偶数数量的斜撑杆5。因此,增强了用作轨道和为此构成滑动面4c的下弦梁4的抗挠曲性。
斜撑杆5被定向在起重机梁2的桁架结构内,使得其主面5a分别横向于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延伸。此外,斜撑杆5通过其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而布置和定位在下弦梁型材4d、4e的腹板4a的相互面向的内侧面之间并且焊接至此。为此,下部空隙5e(其未在图1a中示出)分别布置在位于斜撑杆5的两个纵向侧的角区域内的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上。下部空隙5a的构造对应于在图3b中详细示出的与用于被设计成双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的起重机梁2结合的构造。在下部空隙5e的区域中,纵向侧在斜撑杆5的纵轴线LA的方向上后缩大约腹板4a的厚度尺寸。下弦梁型材4d、4e的腹板4a设置在凸肩部中因此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下弦梁型材4d、4e的水平翼缘4f分别向外指向且因此远离斜撑杆5。
在被设计成T梁的下弦梁4中,斜撑杆5通过其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而连接至下弦梁4的指向上方的腹板4a上。在这种情况下,腹板4a由设置在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的区域中的下部空隙5e容纳并且被构造成与腹板4a基本上互补。因此,下部空隙5e沿着斜撑杆5的纵轴线LA设置并且与在其中心的斜撑杆5的主面5a的宽度有关。通过将下弦梁4的腹板4a插入至斜撑杆5的下部空隙5e中,并且因此下弦梁4和斜撑杆5相对于彼此被定位。
在对应的方式中,在被设计成扁平型材4b或由两个下弦梁型材4d、4e构成的下弦梁4中,两个腹板4a可由两个下部空隙5e容纳,该下部空隙布置在每个斜撑杆5的主面5a中并且不仅可布置在角区域中而且还可布置在斜撑杆5的纵向侧与在主面5a中的其纵轴线LA之间(见图2)。
斜撑杆5在其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处被设置在两个上弦梁型材3d、3e之间,其中上弦梁型材3d、3e通过其腹板3a的内侧而焊接至斜撑杆5。为此,以与下部空隙5e类似的方式,对应的上部空隙5i(未在图1a中示出)被布置在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的纵向侧上,腹板3a被定位在其中。在这种情况下,上弦梁型材3d、3e的水平翼缘3c分别向外指向且因此远离斜撑杆5。
板状竖柱6以与斜撑杆5相同的方式通过其下部第一竖柱端6g以及其上部第二竖柱端6h而设置在上弦梁3或下弦梁4的腹板3a、4a之间并且焊接至该腹板。为此,竖柱6在其主面6a的纵向侧上还包括对应的下部空隙6e和上部空隙6i。
在被设计成T梁的下弦梁4中,竖柱6通过其下部第一竖柱端6g或者设置在其内的下部空隙6e而滑动至下弦梁4的腹板4a上并且焊接至该腹板。对于上部第二竖柱端6h,其同样应用在被设计成T梁的上弦梁3中。
如从横向于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所看到的,仅一个斜撑杆5以及一个竖柱6始终设置在上弦梁3的腹板3a之间。
图1b示出了被设计成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第二起重机1b并且与被设计成单梁桥式起重机的第一起重机1a相比,该第二起重机包括两个起重机梁2。该两个起重机梁2被调节至预期的长度L并且通过在其相对的端部处上滑动的衔接器12平行地彼此间隔布置。还示出的行走机构7、8通过衔接器12被紧固至两个起重机梁2的端部,使得构成如在平面图中所看到的框架。第二起重机1b还包括具有被设计成钢绳葫芦的起重装置的起重机行车9。然而,起重机行车9并未自起重机梁2的下弦梁4中悬挂出,而是在两个起重机梁2的上弦梁3上滑行。为此,设置有具有对应的滑动面13a的轨道13,优选地中心地设置在两个上弦梁3每一个上,使得起重机行车9布置在起重机梁2之间。因此,中心地布置在起重机梁2之间的起重机行车9可沿着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移动并且在两个起重机梁2之间以及在行走机构7、8之间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起重机行车9上的钢绳葫芦的吊货装置可在两个起重机梁2之间被降低或升高。
在其他部分中,关于第一起重机1a所给出的陈述据此应用于第二起重机1b。
第二起重机1b的两个起重机梁2的桁架结构还包括下弦梁4和上弦梁3。上弦梁3和下弦梁4以与在图1a中所示出的第一起重机1a相同的方式来设计并且据此由第一和第二上弦梁型材3d、3e以及第一和第二下弦梁型材4d、4e构成,其中上弦梁型材3d、3e以及下弦梁型材4d、4e由L型材梁或角型材梁构成。
然而,代替由两个下弦梁型材4d、4e构成,第二起重机1b的下弦梁4还可基本上由扁平型材4b或倒置的T型材梁组成。
每个起重机梁2的上弦梁3通过多个板状斜撑杆5以及通过多个同样的板状、竖直定向的竖柱6而连接至相关的下弦梁4。斜撑杆5和竖柱6对于第二起重机梁1b的两个起重机梁2分别是相同的,即,如在图1a中所示出的第一起重机1a的情况中,其被设计成关于其纵轴线LA镜像对称。
此外,在图1b中还明示出,斜撑杆5以与在图1a中示出的起重机梁2相同的方式而布置成斜屋顶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邻近的斜撑杆5同样支配一个被设计为板状的竖柱6,使得斜撑杆5和竖柱6在下弦梁4上的共同的下接点UK处彼此接触。因此,每个斜撑杆5,连同在下弦梁4上的对应的下接点UK的区域中的结合的板状竖柱6一起,构成相同大的第二定位角α2,该第二定位角如第一定位角α1一样优选地在35°至55°的范围内并且特别优选的方式为45°。因此,由于对应地成对布置的偶数数量的斜撑杆5,最后的斜撑杆5在起重机梁2的两个端部处朝向下弦梁4下斜。然而,与在图1a中所示出的起重机梁2不同,在最后的斜撑杆5之后,板状竖柱6还布置在起重机梁2的每个端部处。此外,还设置有与在图1中所示出的竖柱6相比不同地折叠的辅面6b。对于每个起重机梁2,辅面6b在朝向起重机梁2的相同端部的相同方向上折叠,然而在其中一个起重机梁2中,其朝向第一行走机构7折叠,并且在另一个起重机梁2中,其朝向第二行走机构8折叠。
图2示出了用于被设计成双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的两个起重机梁2的其中一个的横截面视图。图2特别示出了大体上对应于竖柱6的基本结构的斜撑杆5的基本结构,该竖柱同样被设计成板状,然而可尤其在尺寸上与其不同。关于图2的陈述还应用至被设计为单梁起重机(如在图1a中所示出的)的桥式起重机的起重机梁2。为了简单起见,对图2的描述仅涉及斜撑杆5;与此同时提及的参考标号5a至5j类似地表示板状竖柱6的对应的元件,这些元件在相同位置上被标记为参考标号6a至6j并且被列出在参考标号的列表中。
在图2中所示出并且被设计成板状的斜撑杆5包括具有基本上呈矩形形状的主面5a的伸长形状。主面5a沿着斜撑杆5的纵轴线LA延伸分别在中间区域中横向于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以起重机梁2的至少一半以上的长度B延伸。斜撑杆5优选地通过激光切割由金属薄板制成。此外,斜撑杆5具有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以及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在其对应的下部第一和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g、5h的区域中,在斜撑杆5的两个纵向侧面上设置两个下部缺口5c以及两个上部缺口5d。缺口5c、5d被构成呈圆形,优选地为圆弧形,并且将斜撑杆5焊接至起重机梁2的上弦梁3或下弦梁4,确保了力的分布通过已焊接的斜撑杆5被优化并且确保焊缝S或者焊缝凸起被消除。
在下部和上部缺口5c、5d之间,辅面5d以直角被折叠并且与纵轴线LA平行地延伸,该辅面在斜撑杆5的每个纵向侧面处邻接主面5a。辅面5b基本上被构造成梯形(还见图4)。由于辅面5b均在相同的方向上折叠,因此在图2中示出的斜撑杆5至少在辅面5b的区域中具有U形横截面,如在斜撑杆5的纵轴线LA的方向上所看到的。辅面5b在相反方向上被折叠同样是可行的,从而使得如在纵轴线LA的方向上所看到的,至少部分地产生Z形横截面。通过省略辅面5b或者通过仅提供一个单独的辅面5b,斜撑杆5在对应的方式上还可包括至少部分的L形横截面,如在纵轴线LA的方向上所看到的。辅面5b用于增加斜撑杆5的抗弯强度。辅面5b定位在腹板3a、4a的外部,使得仅主面5a的未倒转的区域被焊接至腹板3a、4a。
下弦梁4由两个下弦梁型材4d、4e构成,其中斜撑杆的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和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的结构被构造成与图1不同并且该斜撑杆的结构能分别用于第一起重机1a和第二起重机1b。
在斜撑杆5的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上形成三个斜撑杆脚5f,其中在主面5a中的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上设置有用于容纳下弦梁4的腹板4a的两个下部空隙5e。下部空隙5e被构造成大致呈矩形的狭槽,该狭槽分别相对于纵轴线LA并且与其在主面5a上相互平行地在右侧和左侧上以相同的间隔延伸。因此,主面5a在槽形下部空隙5e之间同样以矩形的方式而延伸至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并且在该位置处形成第三中心斜撑杆脚5f。两个下部空隙5e通过中心斜撑杆脚5f而相互间隔开。在每一个实施例中,下弦梁型材4d、4e的指向上方的腹板4a的其中一个被插入至下部空隙5e中的其中一个,使得每个槽形空隙5e可通过其上部端而位于腹板4a的其中一个上。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外部斜撑杆脚5f并未位于下弦梁型材4d、4e的翼缘4f上。
在图2中的两个下部空隙5e被构造成与下弦梁4的对应的下弦梁型材4d、4e的腹板4a互补并且具有适用于容纳腹板4a的尺寸。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外部斜撑杆脚5f被布置在两个腹板4a的外侧上并且中心斜撑杆脚5f被布置在两个腹板4a的相对的内侧之间,因此使得两个腹板4a被设置在外部斜撑杆脚5f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腹板4a通过其内部和外部侧而定位为倚靠在纵向方向LA上延伸的下部空隙5e的纵向侧并且在该位置处焊接至斜撑杆5。下弦梁型材4d、4e的相对于每个斜撑杆5的位置和方向通过将下部空隙5e对应的布置在斜撑杆5的主面5a中而获得。
如果第一起重机的下弦梁4由具有两个腹板4a的扁平型材4b构成,则如在图2中所示出的用于第二起重机1b的下部斜撑杆脚5f的结构还可用于第一起重机1a。
还有,在被设计成T形梁的下弦梁4中,下部空隙5e被中心地设置在或者相对于纵轴线LA以中心设置的方式而设置在斜撑杆5的主面5a中的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上并且具有关于纵轴线LA镜像对称的横截面,该横截面以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为起始点,以大约梯形的方式向上逐渐变窄并且以邻接其的矩形狭槽终止。因此下部空隙5e被构造成与腹板4a大体上互补并且具有适用于容纳腹板4a的对应的尺寸,因而可通过下部空隙5e而产生在下弦梁4和斜撑杆5之间的强制连锁。
T形下弦梁4的指向上方的腹板4a被插入至下部空隙5e中,使得下部空隙5e通过其槽形上端部而定位在腹板4a上。在这种情况下,斜撑杆脚5f位于下弦梁4的翼缘4f上并且该斜撑杆脚分别通过水平延伸的焊缝S而焊接至翼缘4f。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斜撑杆脚5f通过在纵向方向LA上延伸的下部空隙5e的纵向侧而定位为倚靠与其平行地延伸的腹板4a的外侧并且在该位置处同样通过焊缝S而焊接至腹板4a。
在斜撑杆5的上部角区域内的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上形成两个斜撑杆臂5j,其中在主面5a中的具有大致呈矩形横截面的上部空隙5i被中心地设置在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上并且以相对于斜撑杆5的纵轴线LA的中心设置的方式。上部空隙5i以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为起始点而与纵轴线LA平行地延伸,其中上部空隙5i的相对的纵向侧在纵轴线LA的右侧和左侧上以相同的间隔延伸。如横向于纵轴线LA所看到的,上部空隙5i被成型为这样一种尺寸,其中两个上弦梁型材3d、3e的至少两个竖直指向下方的腹板3a可插入或推入至上部空隙5i中。然而,为了确保在起重机梁2的端部处衔接器12的加劲肋12c可在腹板3a的相对的内侧(还见图4)之间推动,则基于加劲肋12c的厚度,斜撑杆5的上部空隙5i优选被成型为尺寸相对较宽。还优选的是,腹板3a和加劲肋12c具有大约相同的厚度,使得,如横向于斜撑杆5的纵轴线LA所看到的,上部空隙5i大约为一个腹板3a或加劲肋12c的厚度的三倍宽。
在图2中还明示出,两个上弦梁型材3d、3e的腹板3a通过其面向上部空隙5i的纵向侧的外侧而定位为倚靠该纵向侧并且在该位置处沿着焊缝S的焊接连接是已被公认的。在上弦梁3与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之间设置有进一步的焊接连接,特别以在斜撑杆5j与上弦梁型材3d、3e的翼缘3c之间的水平焊缝S的形式,翼缘位于在纵轴线LA的方向上指向的斜撑杆臂的端部侧上。
代替由两个上弦梁型材3d、3e构成,上弦梁3还可通过以与扁平型材4b的类似方式而由扁平型材3b构成,并且因此可整体成形。
作为图2中示出的替代示例,还可行的是,与下部空隙5e类似,可设置有两个上部空隙5e而非仅设置一个上部空隙5i。然后主面5a可沿着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的方向在下部空隙5e与上部空隙5i之间延伸并且在该位置处形成中心第三斜撑杆臂5j。具体地,如果空隙5e、5i包括至少一个足够深的以容纳或定位上弦梁和下弦梁3、4的腹板3a、4a的横截面,则由主面5a所形成的中心斜撑杆臂5j可相对于如在纵轴线LA的方向上所看的斜撑杆脚5f的端部侧或两个外部斜撑杆臂5j的端部侧而落回至该位置。
如已经在图1a中所指出的,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还可设置有两个上部空隙5i,每一个空隙在主面5a的纵向侧具有矩形的横截面。通过上部空隙5i,因此纵向侧以台阶或肩形的方式而沿着纵轴线LA的方向而后移至上部角区域内。因而,主面5a的纵向侧在这些肩形上部空隙5i的区域中较辅面5b的折叠的区域中相互的间隔要近。在这种情况下,以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为起始点沿着纵轴线LA方向的上部空隙5i优选地成型为这种的尺寸使得其大约对应于上弦梁型材3d、3e的腹板3a的长度。纵向侧的横向于纵轴线LA的偏置距离分别大约对应于腹板3a的其中一个的厚度。通过侧向设置的上部空隙5i,上弦梁型材3d、3e可以以强制连锁的方式而轻易地连接至斜撑杆5并且因此相对于彼此定向,其中其腹板3a通过其面向斜撑杆5的内侧而定位为倚靠在上部空隙5i中的后移的纵向侧。然后,通过形成对应的焊缝S,则上弦梁型材3d、3e被焊接至斜撑杆5。在这种情况下,上弦梁型材3d、3e的翼缘3c通过端部侧而定位为指向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的纵轴线LA(优选地在水平面上)的方向。
还基本上可行的是,在第二起重机1b中,斜撑杆5并不具有任何形成在其上的斜撑杆脚5f。替代的是,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可在主面5a的纵向侧内设置有两个侧向布置的下部空隙5e,该下部空隙5e形成凸肩并且下弦梁4的腹板4a通过其内侧而定位为倚靠该凸肩并且焊接至该凸肩。
对于被设计成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第二起重机1b,上弦梁型材3d、3e的腹板3a优选地布置为相互靠近并且因此较下弦梁型材4d、4e的腹板4a,离接近支撑杆5的纵轴线LA要近。因此,两个起重机梁2的每个上弦梁3的上弦梁型材3d、3e可通过在面向远离腹板3a的上部侧上的轨道13(同样在图2中示出)而相互连接。因此,为了将水平布置的上弦梁型材3d、3e彼此紧邻,则将对应的轨道13焊接在上弦梁型材3d、3e的上部侧上。
轨道13包括矩形横截面并且在其上部侧上分别形成用于起重机行走9的行走机构(未在此示出)的滑动面13a的其中一个。每个轨道13优选地中心地布置或者相对于对应的上弦梁型材3d、3e的两个平行腹板3a以中心设置的方式布置并且因此还相对于斜撑杆5的纵轴线LA以中心设置的方式布置。而且,轨道13被成型为这种的一种尺寸,其桥接在插入至上部空隙5i的腹板3a之间的间距并且可沿着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而焊接至上弦梁型材3d、3e的翼缘3c。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斜撑杆5的总长度为890mm。在这种情况下,上弦梁和下弦梁3、4的腹板3a、4a分别通过80mm的插入长度而插入至空隙5e、5i中或者在所述长度上焊接至空隙5e、5i的纵向侧。然后在容纳腹板3a、4a的空隙5e、5i与辅面5b之间的间距(即,形成在这个区域内的膜连接件的长度)分别为100mm。因此,辅面5b具有相对于纵轴线LA的530mm的辅面长度,即,辅面5b在530mm的辅面长度上沿着其纵向方向延伸。
因此辅面长度优选地在斜撑杆5的总长度在大约40%至70%的范围内并且插入长度在斜撑杆5的总长度的5%至15%的范围内。
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用于被设计成双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的两个起重机梁2的其中一个的进一步的横截面视图。上弦梁3和下弦梁4被示出并且在下文中进行描述,并且此外斜撑杆5和竖柱6在被设计成单梁桥式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中以相同的方式形成。
起重机梁2的上弦梁3分别以整体的形式形成具有竖直定向的腹板3a和水平定向的翼缘3c的T梁。腹板3a沿着下弦梁4的下弦梁型材4d、4e的方向指向下方并且分别被插入至斜撑杆5的槽形上部空隙5i中,该斜撑杆在其主面5a内沿着在下弦梁4的方向上的纵轴线LA中心地延伸并且因此形成两个斜撑杆臂5j。上部空隙5i就其结构而言对应于与被设计成T梁结合的上述描述的下部空隙5e,并且上部间隙大体上形成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槽形。
在图3a和图3b中,轨道13在面向远离腹板3a的侧面上中心地焊接在翼缘3c上。
在图3a中示出的上部空隙与在图3b中示出的不同,这是由于面向下弦梁4的端部以具有圆形的或球形的增长的水滴形式变宽。相反地,在图3b中示出的上部空隙5i的对应的端部大体呈矩形并且在没有任何变宽的情况下形成。此外,在图3a中斜撑杆5在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的区域内并不具有任何设置在其内的上部缺口5c,相反地,例如还设置在图3b中示出的斜撑杆5中,上部缺口设置在斜撑杆臂5j与折叠的辅面5b之间。因此在图3a中,辅面5b直接邻接斜撑杆臂5j的纵向侧。
此外,图3b示出了在斜撑杆5的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上的侧向下部空隙5e,下弦梁型材4d、4e通过其竖直定向的腹板4a而定位和焊接成倚靠下部空隙。上述对侧向上部空隙5j所做的陈述因而应用在本情况中。
图4示出了用于在图1b和图2中示出的第二起重机1b的两个起重机梁2的其中一个端部的透视图,该第二起重机具有布置在两个相对的端部上的两个衔接器12的其中一个。起重机梁2被设计为具有上弦梁3和下弦梁4的桁架梁,该上弦梁由两个上弦梁型材3d、3e构成,下弦梁由两个下弦梁型材4d、4e构成。在纵向方向LR上延伸的轨道13相对于起重机梁2的宽度被中心地焊接在上弦梁型材3d、3e的翼缘3c上。还显而易见的是,两个斜撑杆5分别相对于板状竖柱6以第二定位角α2定位并且斜撑杆与竖柱在下弦梁4的下接点UK处碰接。下弦梁4或其下弦梁型材4d、4e在起重机梁2的端部区域内在第一或最后斜撑杆5之后分别以沿着上弦梁3的方向对角地向上引导的方式延伸。
图4还示出了斜撑杆5b的辅面5b的梯形构造,辅面自主面5a和板状竖柱6的对应的辅面6b折叠。辅面5b、6b设置在上弦梁和下弦梁3、4的腹板3a、4a外部并且在包括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的竖直平面中延伸。
为了调节起重机梁2的所期望的长度L,衔接器12被定位为倚靠上弦梁3和下弦梁4,在纵向方向LR上定向且焊接。
如已经在图2中所示出的,图4示出了布置在以直角连接至其的连接板12a上或顶板12b上的加劲肋12c。该加劲肋12c以扁平和平面的方式被构造,并且以连接板12a为初始点,相对于顶板12b对角向上地延伸。当衔接器12滑动至起重机梁2上时,加劲肋12c在上弦梁型材3d、3e的腹板3a之间推动并且焊接至该腹板。因而,图4示出了上弦梁3的腹板3a并未分别定向为与下弦梁4的腹板4a竖直的齐平,然而在纵向方向上较腹板4a彼此的间隔要近。为此,在每个斜撑杆5中,在图2中示出的上部空隙5i按照规定的尺寸对应地成形,具体地使得加劲肋12c可在凸出至上部空隙5i内的两个腹板3a之间推动。
此外,图4示出了以起重机梁2的示出的端部为起始点的第一下接点UK,该第一下接点定位在下弦梁4上并且在第一下接点上分别被设计为板状形式的第一两个斜撑杆5和第一竖柱6靠近在一起。在下接点UK的区域中,两个斜撑杆5的每一个与竖柱6一起形成第二定位角α2的其中一个。两个外部斜撑杆脚5f以及竖柱脚6f定位为倚靠下弦梁4的腹板4a的外侧。
然而,竖柱6在其下部第一竖柱端6g上仅包括一个矩形下部空隙6e并且因此仅两个外部竖柱脚6f倚靠相对的纵向侧,其腹板4a通过其外侧而定位。因此,专用的下部空隙6e并未设置在用于每个腹板4a的竖柱6中。
相反地,斜撑杆5的下部第一端5g具有形成在其上的两个空隙5e,该空隙的每一个用于容纳腹板4a的其中一个。然而,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和第二上部竖柱端6h通过仅具有一个上部空隙5i或6i而具有类似的结构,上弦梁型材3d、3e的腹板3a插入至该空隙并且倚靠其腹板3a定位的内侧。因此,由这些上部空隙5i、6i所形成的斜撑杆臂5j或竖柱臂6j以类似的方式定位至两个外部斜撑杆脚5f或竖柱脚6f倚靠上弦梁3的腹板3a的外侧。
本质上,还可以与第一竖柱端6g类似的方式来形成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该第一斜撑杆端仅具有一个矩形的下部空隙5e并且因此仅具有两个外部斜撑杆脚5f,使得斜撑杆5仅通过一个下部空隙5e的纵向侧而相对于下弦梁4被定向。
参考标号列表
1a 第一起重机
1b 第二起重机
2 起重机梁
3 上弦梁
3a 腹板
3b 扁平型材
3c 翼缘
3d 第一上弦梁型材
3e 第二上弦梁型材
4 下弦梁
4a 腹板
4b 扁平型材
4c 滑动面
4d 第一下弦梁型材
4e 第二下弦梁型材
4f 翼缘
4g 金属薄板
5 斜撑杆
5a 主面
5b 辅面
5c 下缺口
5d 上缺口
5e 下部空隙
5f 斜撑杆脚
5g 第一斜撑杆端
5h 第二斜撑杆端
5i 上部空隙
5j 斜撑杆臂
6 竖柱
6a 主面
6b 辅面
6c 下缺口
6d 上缺口
6e 下部空隙
6f 竖柱脚
6g 第一竖柱端
6h 第二竖柱端
6i 上部空隙
6j 竖柱臂
7 第一行走机构
7a 第一电机
8 第二行走机构
8a 第二电机
9 起重机行车
10 起重机控制器
11 悬式控制开关
12 衔接器
12a 连接板
12b 顶板
12c 加劲肋
12d 孔
13 轨道
13a 滑动面
α1 第一定位角
α2 第二定位角
B 宽度
F 行走方向
L 长度
LA 纵轴线
LR 纵向方向
OK 上接点
S 焊缝
UK 下接点

Claims (14)

1.一种起重机(1a,1b),具有至少一个在纵向方向(LR)上水平延伸的起重机梁(2),所述起重机梁被设计成桁架梁并且包括将上弦梁(3)与下弦梁(4)连接在一起的斜撑杆(5),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机行车(9)在所述起重机梁上移动,其中,所述上弦梁(3)包括两个上弦梁型材(3d,3e),每一个所述上弦梁型材均具有竖直的腹板(3a),或者所述下弦梁(4)包括两个下弦梁型材(4d、4e),每一个所述下弦梁型材均具有竖直的腹板(4a),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5)被设计成板状,每个所述斜撑杆(5)均包括主面(5a),所述主面横向于所述起重机梁(2)的所述纵向方向(LR)延伸以使得每个所述斜撑杆(5)与每个所述竖直的腹板(3a,4a)接触并且所述斜撑杆(5)的第一或第二斜撑杆端(5g,5h)通过至少一个空隙(5e,5i)而设置在所述主面(5a)中,其中所述下弦梁(4)的所述竖直的腹板(4a)或所述上弦梁(3)的所述竖直的腹板(3a)定位为倚靠所述空隙(5e,5i)的纵向侧,其中所述纵向侧由所述主面(5a)限定,其中,所述空隙(5e,5i)成型为由所述第一或第二斜撑杆端(5g,5h)的边缘延伸至所述主面(5a)中并且平行于所述斜撑杆(5)的纵轴线(LA),并且所述腹板(4a,3a)插入所述空隙(5e,5i)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5)通过所述空隙(5e、5i)以相对于所述下弦梁(4)或所述上弦梁(3)的强制连锁的方式被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5)通过所述空隙(5e、5i)连接至所述下弦梁(4)或所述上弦梁(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5)在所述空隙(5e、5i)的区域内被焊接至所述下弦梁(4)或所述上弦梁(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下部第一斜撑杆端(5g)设置有下部空隙(5e),所述下弦梁(4)定位为倚靠所述下部空隙,并且上部第二斜撑杆端(5h)设置有上部空隙(5i),所述上弦梁(3)定位为倚靠所述上部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梁(3)和所述下弦梁(4)均包括至少一个竖直的腹板(3a,4a),并且所述上弦梁(3)的腹板(3a)定位为倚靠上部空隙(5i)所述下弦梁(4)的腹板(4a)定位为倚靠下部空隙(5e)。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用于每个腹板(3a、4a)的一个空隙(5e、5i)被精确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所述上弦梁(3)的两个腹板(3a)的共同的上部空隙(5i)并且设置有用于所述下弦梁(4)的两个腹板(4a)的共同的下部空隙(5e)。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5)包括至少一个辅面(5b),所述辅面自所述主面(5a)呈直角地折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空隙(5e、5i)被成形为槽形并且被设置在对应的主面(5a)的纵向侧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空隙(5e、5i)被成形为肩形并且在对应的主面(5a)的纵向侧上彼此相对地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梁(4)的腹板(4a)或所述上弦梁(3)的腹板(3a)被焊接至对应的空隙(5e、5i)的至少一个纵向侧,所述纵向侧与所述斜撑杆(5)的纵轴线(LA)平行地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梁(3)和所述下弦梁(4)通过沿着所述起重机梁(2)的纵向方向(LR)设置的多个竖柱(6)相互连接,其中与所述斜撑杆(5)相同,所述竖柱(6)被设计成包括至少一个空隙(6e、6i)的板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1a、1b),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1a、1b)是桥式起重机或高架起重机。
CN201380052927.3A 2012-10-09 2013-10-04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Active CN1047811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109588.4A DE102012109588A1 (de) 2012-10-09 2012-10-09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einem Kranträger
DE102012109588.4 2012-10-09
PCT/EP2013/070751 WO2014056808A1 (de) 2012-10-09 2013-10-04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einem kranträg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1179A CN104781179A (zh) 2015-07-15
CN104781179B true CN104781179B (zh) 2018-01-23

Family

ID=492017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74736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12229U (zh) 2012-10-09 2012-12-31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
CN201380052927.3A Active CN104781179B (zh) 2012-10-09 2013-10-04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74736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12229U (zh) 2012-10-09 2012-12-31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790060B2 (zh)
EP (1) EP2906494B1 (zh)
CN (2) CN203212229U (zh)
BR (1) BR112015006349B1 (zh)
DE (1) DE102012109588A1 (zh)
ES (1) ES2584987T3 (zh)
RU (1) RU2591778C1 (zh)
WO (1) WO20140568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9586A1 (de) * 2012-10-09 2014-04-10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zwei Kranträgern
DE102015101755A1 (de) 2015-02-06 2016-08-11 Terex MHPS IP Management GmbH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einem Kranträger
DE102015101756A1 (de) * 2015-02-06 2016-08-11 Terex MHPS IP Management GmbH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einem Kranträger
DE102016120115A1 (de) * 2016-10-21 2018-04-26 Konecranes Global Corporation Laufkran
US10061323B2 (en) * 2016-12-22 2018-08-28 Advanced Construction Robotics, Inc. Autonomous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petitive task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BR112019014506A2 (pt) * 2017-01-13 2020-02-18 Bridge And Track Crane Llc D/B/A Rcrane Sistemas e métodos de guindaste móvel
US10801593B2 (en) 2017-04-26 2020-10-13 Paratech, Incorporated Strut extender mechanism
FI129769B (en) * 2018-04-18 2022-08-15 Konecranes Global Corp Box girder, in particular a crane girder, and crane provided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95486B (de) * 1955-02-26 1960-12-22 Donges Stahlbau Ges Mit Beschr Fachwerkkranbruecke in Leichtbauweise
EP0928769A1 (fr) * 1998-01-12 1999-07-14 Potain Elément de flèche pour grue à tour
US7503460B1 (en) * 2004-10-04 2009-03-17 Davor Petricio Yaksic Gantry crane
CN202220046U (zh) * 2011-07-07 2012-05-16 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门式起重机桁架主梁改进的连接结构及连接件
CN202465064U (zh) * 2012-03-12 2012-10-03 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桁架式电动单梁起重机主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0030C (zh)
US327360A (en) 1885-09-29 Girder
DE1218679B (de) 1960-10-14 1966-06-08 Maria Bartmann Fahrbahntraeger fuer Kranbruecken und Kranbahnen
CH389204A (de) * 1961-05-19 1965-03-15 Alusuisse Laufkranbrücke aus Leichtmetall
FR1431103A (fr) 1965-01-28 1966-03-11 Verlinde Sa Pont roulant
DE1971794U (de) 1967-09-08 1967-11-02 Ottokar Bente Traeger fuer zwei-traeger-brueckenkrane.
DE2239573A1 (de) * 1972-03-03 1973-09-06 Metalleichtbau Veb K Fachwerktraeger
DE2419678A1 (de) 1974-04-24 1975-11-06 Messerschmitt Boelkow Blohm Gittermast-konstruktion, insbesondere fuer kranausleger und aehnliche bauwerke
IT1141853B (it) * 1980-03-19 1986-10-08 Condecta Macchine Edili Srl Struttura reticolare con elementi poligonali per traliccio,particolarmente di gru a torre automontante
DE3222307A1 (de) 1982-06-14 1983-12-15 Filigran Trägersysteme GmbH & Co KG, 3071 Leese Fachwerktraeger
US4621475A (en) * 1982-08-09 1986-11-11 Glitsch, Inc. Structural strut and truss formed therefrom
DE3731245C2 (de) 1987-09-17 1994-07-28 Man Ghh Logistics Kastenträger für einen Zweiträger-Brückenkran
RU2278814C1 (ru) * 2004-11-22 2006-06-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ая компания "Интека-Кран" Пролетная балка для мостовых и козловых кранов
US8678209B2 (en) 2010-04-13 2014-03-25 Gorbel, Inc. Gantry crane having a truss supported runway
DE102012102808A1 (de) 2012-03-30 2013-10-02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Kran, insbesondere Brückenkran oder Portalkran, mit mindestens einem Kranträg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95486B (de) * 1955-02-26 1960-12-22 Donges Stahlbau Ges Mit Beschr Fachwerkkranbruecke in Leichtbauweise
EP0928769A1 (fr) * 1998-01-12 1999-07-14 Potain Elément de flèche pour grue à tour
US7503460B1 (en) * 2004-10-04 2009-03-17 Davor Petricio Yaksic Gantry crane
CN202220046U (zh) * 2011-07-07 2012-05-16 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门式起重机桁架主梁改进的连接结构及连接件
CN202465064U (zh) * 2012-03-12 2012-10-03 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桁架式电动单梁起重机主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6494A1 (de) 2015-08-19
DE102012109588A1 (de) 2014-04-10
US9790060B2 (en) 2017-10-17
EP2906494B1 (de) 2016-04-27
CN203212229U (zh) 2013-09-25
US20150259179A1 (en) 2015-09-17
CN104781179A (zh) 2015-07-15
ES2584987T3 (es) 2016-09-30
BR112015006349A2 (pt) 2019-08-27
BR112015006349B1 (pt) 2021-08-31
WO2014056808A1 (de) 2014-04-17
RU2591778C1 (ru)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1179B (zh)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CN104395224B (zh) 具有至少一个起重机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
CN106414304B (zh) 一种起重机
JP6025963B2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クレーンガーダーを有するクレーン、特に橋形クレーン又は門形クレーン
CN102249161A (zh) 一种起重机多主弦杆臂架
AU2016214308B2 (en) Crane, in particular bridge crane or gantry crane, having at least one crane girder
CN203199888U (zh) 起重机
ES2574185T3 (es) Grúa que tiene una grúa de brazo, en particular una grúa horquilla
CN108025894B (zh) 包括至少一个起重机大梁的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龙门式起重机
CN112853998A (zh) 一种适应中小跨径的装配一体化架桥机及其施工方法
CN110155891A (zh) 起重设备
CN105217444A (zh) 改进型单梁起重机
CN217579770U (zh) 一种改进型钢箱梁桥梁拼装调位装置
CN213951974U (zh) 一种下承式造桥机的托架支撑结构
CN203531134U (zh) 一种立体车库的钢结构框架
CN214495359U (zh) 一种扶梯桁架的支撑结构
CN114214957B (zh) 一种双层桁架桥的施工方法
CN211200111U (zh) 一种超长距离用滑移轨道梁
CN111456398A (zh) 一种大空间轨道式行车
CN215948520U (zh) 一种用于跨缝连桥的安装构造
CN217948820U (zh) 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
CN207330068U (zh) 一种电梯轿顶的加强装置
CN113294048A (zh) 一种电动移门上端轨道梁连接节点
CN113957796A (zh) 一种桥梁附属可移动式施工吊篮
CN114634103A (zh) 一种起重机的主梁及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Patentee after: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Address before: Dusseldorf

Patentee before: TEREX MHPS GmbH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30

Address after: Finland Xu Wenkai

Patentee after: TEREX MHPS GmbH

Address before: Dusseldorf

Patentee before: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