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8820U - 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8820U
CN217948820U CN202220494003.5U CN202220494003U CN217948820U CN 217948820 U CN217948820 U CN 217948820U CN 202220494003 U CN202220494003 U CN 202220494003U CN 217948820 U CN217948820 U CN 217948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auxiliary
cross beam
main beam
groov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940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旭
罗兴财
高星
胡旭东
李佩业
邓建强
徐超
曹雄鹰
郑国�
马泰
胡冰心
张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South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South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South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Machiner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940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8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8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8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涉及架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梁和前支腿,前支腿设置在主梁上并适于沿主梁的长度方向移动,前支腿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一横梁,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本体和第一凹槽结构,第一凹槽结构设置在第一横梁本体上,且第一凹槽结构的槽口朝向墩身设置,第一立柱与第一横梁本体位于第一凹槽结构一侧的部分连接,第二立柱与第一横梁本体位于第一凹槽结构另一侧的部分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适于支撑在承台上。本实用新型中前支腿能够满足墩身安装空间的需求,并减小对承台施加的附加弯矩,在不影响墩身拼装的情况下,使得一体化施工平台施工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桥梁的施工可分为下部支撑结构施工和上部桥面结构施工两部分。桥梁的下部支撑结构,例如墩身等大多采用现浇施工,施工周期比较长,质量没有预制的容易控制,并且容易受限于施工便道的影响,还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桥梁预制化装配式施工已成为发展趋势。
由于墩身、墩顶块以及节段箱梁等桥梁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拼装后,墩身与承台间的混凝土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等强,然后才能拼装墩顶块,墩顶块与墩身同样需要3天左右的时间等强,然后才能进行节段箱梁的拼装施工,各环节间等强需耗费大量时间。因此,为了提升工效,通常采用一体化施工平台来增加工作面进行交错施工,将等强时间与拼装施工错开,在某工序等强的同时,进行其他工序的施工。
现有的一体化施工平台,其前支腿通常是支撑在待拼装墩身的承台上,为了不妨碍后续在该承台上拼装墩身,这就需要前支腿在该承台上的支撑位置与该承台的中心位置之间在纵桥向上有足够的距离,从而避开墩身的安装空间,通常情况下,承台是由多根均匀分布的桩基支撑,承台上端面的面积大于墩身的底面积,墩身拼装在承台的中心位置处,为了节省建设成本,承台在纵桥向上的尺寸以及桩基的分布范围大多只需满足桥梁本身的受力需要,这样不仅没有足够的额外尺寸用于拉开前支腿与待拼装墩身的间距,而且承台的边缘也不具备承载施工载荷带来的过大附加弯矩的能力,因此,一旦施工载荷带来的附加弯矩过大就容易造成承台的边缘破裂,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施工平台倒塌,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影响墩身拼装的情况下,减小施工平台的前支腿施加的施工载荷给承台带来的附加弯矩,使得一体化施工平台施工更加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包括主梁和前支腿,所述前支腿设置在所述主梁上并适于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前支腿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本体和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本体上,且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槽口适于朝向墩身设置,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横梁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一侧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横梁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另一侧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适于支撑在承台上。
可选地,所述前支腿还包括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远离所述主梁的一侧,所述第二横梁包括第二横梁本体和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槽口适于朝向所述墩身设置,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一侧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另一侧的部分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横梁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横梁沿所述前支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该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还包括承台支架和墩顶支架,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为伸缩立柱,当所述伸缩立柱伸长时,所述承台支架适于与所述伸缩立柱远离所述主梁的一端连接并支撑在所述承台上,当所述伸缩立柱收缩时,所述墩顶支架适于与所述伸缩立柱远离所述主梁的一端连接并支撑在所述墩身上。
可选地,所述前支腿还包括托挂轮结构,所述第一横梁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侧端,并适于通过所述托挂轮结构与所述主梁连接。
可选地,该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还包括辅助支腿,所述辅助支腿设置在所述主梁上并适于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辅助支腿包括辅助横梁和辅助立柱,所述辅助横梁与所述主梁活动连接,于所述主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辅助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并与所述辅助横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辅助支腿还包括横移油缸,于所述主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横移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横梁连接,所述横移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立柱连接。
可选地,所述辅助支腿还包括走行机构,所述走行机构设置在所述辅助横梁与所述主梁之间,并适于驱动所述辅助横梁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该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还包括第一中支腿和第二中支腿,所述第一中支腿和所述第二中支腿分别与所述主梁连接,所述第一中支腿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或者,所述第二中支腿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主梁沿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该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还包括前起吊机构、中起吊机构和后起吊机构,所述前起吊机构、所述中起吊机构和所述后起吊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梁上,并适于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前支腿设置在主梁上并使其沿主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方便将前支腿支撑在不同位置的承台上,从而使得施工平台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施工,前支腿采用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一横梁的结构,第一横梁的第一凹槽结构设置在第一横梁本体上,并且第一凹槽结构的槽口朝向墩身设置,第一立柱与第一横梁本体位于第一凹槽结构一侧的部分连接,第二立柱与第一横梁本体位于第一凹槽结构另一侧的部分连接,使得前支腿朝向墩身的一侧形成可将墩身容纳在内的呈凹槽形的容纳腔,当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支撑在承台上时,在满足前支腿在纵桥向上不超出承台范围的同时,还能满足墩身安装空间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减小前支腿与承台中心的距离,从而减小前支腿施加的施工载荷给承台带来的整体附加弯矩,另外,前支腿的施工载荷通过第一横梁分散传递给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后,由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与第一横梁本体位于第一凹槽结构两侧的部分连接,因此可将前支腿施加的施工载荷分散施加在承台上的不同位置处,从而减小承台局部的附加弯矩,由此,可以在不影响墩身拼装的情况下,使得一体化施工平台施工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及待架设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及待架设桥梁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及待架设桥梁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4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梁、2-前支腿、21-第一立柱、22-第二立柱、23-第一横梁、231-第一横梁本体、232-第一凹槽结构、233-连接部、24-第二横梁、25-托挂轮结构、3-承台支架、4-墩顶支架、5-辅助支腿、51-辅助横梁、52-辅助立柱、53-横移油缸、54-走行机构、6-第一中支腿、7-第二中支腿、8-前起吊机构、9-中起吊机构、10-后起吊机构、100-墩身、200-承台、300-墩顶块、400-节段箱梁、500-桩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左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右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包括主梁1和前支腿2,前支腿2设置在主梁1上并适于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前支腿2包括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和第一横梁23,第一横梁23包括第一横梁本体231和第一凹槽结构232,第一凹槽结构232设置在第一横梁本体231上,且第一凹槽结构232的槽口适于朝向墩身100设置,第一立柱21与第一横梁本体23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232一侧的部分连接,第二立柱22与第一横梁本体23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232另一侧的部分连接,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适于支撑在承台200上。
如图1至图3所示,由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墩身100以及承台200的截面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成方形、圆形或者是其组合的各种形状,因此,为了使前支腿2在能够满足墩身100的安装空间的同时,在纵桥向上的站位不超出承台200的范围,其第一横梁23的第一凹槽结构232可以根据墩身100的截面形状相应地设置成U形、弧形或者是其组合的各种形状;前支腿2的立柱可设置多个,多个立柱沿第一横梁23的周向布置并分别与第一横梁23连接,且适于支撑在承台200上位于墩身100以外的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以前支腿2包括第一立柱21和第一立柱22,第一横梁23采用具有U形截面的结构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第一横梁23的第一横梁本体23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232左侧的部分上设有第一孔结构,第一孔结构沿前支腿2的高度方向贯穿第一横梁本体231,第一立柱21穿过第一孔结构并与第一横梁本体231连接,第一横梁本体23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232右侧的部分上设有第二孔结构,第二孔结构也沿前支腿2的高度方向贯穿第一横梁本体231,第二立柱22穿过第二孔结构并与第一横梁本体231连接,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的底部适于支撑在承台200上位于墩身100以外的位置处。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主梁1的长度方向是指Y轴方向,前支腿2的高度方向是指Z轴方向。
这样,通过将前支腿2设置在主梁1上并使其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方便将前支腿2支撑在不同位置的承台200上,从而使得施工平台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施工,前支腿2采用包括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和第一横梁23的结构,第一横梁23的第一凹槽结构232设置在第一横梁本体231上,并且第一凹槽结构232的槽口朝向墩身100设置,第一立柱21与第一横梁本体23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232一侧的部分连接,第二立柱22与第一横梁本体23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232另一侧的部分连接,使得前支腿2朝向墩身100的一侧形成可将墩身100容纳在内的呈凹槽形的容纳腔,当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支撑在承台200上时,在满足前支腿2在纵桥向上不超出承台200范围的同时,还能满足墩身100安装空间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减小前支腿2与承台200中心的距离,从而减小前支腿2施加的施工载荷给承台200带来的整体附加弯矩,另外,前支腿2的施工载荷通过第一横梁23分散传递给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后,由于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分别与第一横梁本体231位于第一凹槽结构232两侧的部分连接,因此可将前支腿2施加的施工载荷分散施加在承台200上的不同位置处,从而减小承台200局部的附加弯矩,由此,可以在不影响墩身100拼装的情况下,使得一体化施工平台施工更加安全。
可选地,前支腿2还包括第二横梁24,第二横梁24设置在第一横梁23远离主梁1的一侧,第二横梁24包括第二横梁本体(图未示)和第二凹槽结构(图未示),第二凹槽结构的槽口适于朝向墩身100设置,第一立柱21与第二横梁本体位于第二凹槽结构一侧的部分连接,第二立柱22与第二横梁本体位于第二凹槽结构另一侧的部分连接,第二横梁24设有多个,多个第二横梁24沿前支腿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横梁24间隔设置在第一横梁23的下方,每个第二横梁24的结构均与第一横梁23的结构类似,其第二横梁本体位于第二凹槽结构两侧的部分也分别设有孔结构,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分别穿过相应的孔结构与第二横梁本体连接。
这样,通过在第一横梁23远离主梁1的一侧设置多个沿前支腿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横梁24,第二横梁24包括第二横梁本体和第二凹槽结构,第二凹槽结构的槽口朝向墩身100设置,第一立柱21与第二横梁本体位于第二凹槽结构一侧的部分连接,第二立柱22与第二横梁本体位于第二凹槽结构另一侧的部分连接,可防止第一立柱21以第二立柱22远离主梁1的部分相互分离或靠拢而导致受力不均,从而使得前支腿2的结构更加稳定,支撑效果更好。
可选地,该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还包括承台支架3和墩顶支架4,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为伸缩立柱,当伸缩立柱伸长时,承台支架3适于与伸缩立柱远离主梁1的一端连接并支撑在承台200上,当伸缩立柱收缩时,墩顶支架4适于与伸缩立柱远离主梁1的一端连接并支撑在墩身100上。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条件较好的路段有时也会采用现浇桥墩的方式进行施工,此时就不需要将前支腿2支撑在承台200上,而是直接支撑在墩身100的顶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该施工平台的通用性,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采用伸缩立柱,例如,采用可由伸缩油缸带动其上下伸缩的结构。
当前支腿2支撑在承台200上时,为了增加前支腿2与承台200的接触面积,可在前支腿2的底部设置承台支架3,承台支架3一般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各条边框分别设置在承台200上,承台200上位于框架结构的各条边框合围形成的区域可用于安装墩身100,框架结构的边框上设有用于与伸缩立柱连接的支座,承台支架3可通过螺栓或锚杆等结构与承台200连接,以便在将墩身100安装在承台200上之后将承台支架3拆除。
当前支腿2支撑在墩身100的顶部时,由于墩身100的顶部还设有便于安装墩顶块300的连接钢筋,为了使墩身100的顶部更加平整并增加前支腿2与墩身100顶部的接触面积,可在前支腿2的底部设置墩顶支架4,墩顶支架4可采用板状结构或框架结构,并通过螺栓或锚杆等结构与墩身100顶部的连接钢筋连接,以便在该墩位处的施工作业完成后将该处的墩顶支架4拆除。
可选地,前支腿2还包括托挂轮结构25,第一横梁23还包括连接部233,连接部233设置在第一横梁本体231的侧端,并适于通过托挂轮结构25与主梁1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主梁1采用桁架式结构,包括左纵梁和右纵梁,第一横梁23设置在主梁1的底部,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233,分别为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上均设有托挂轮结构25,分别为左托挂轮结构和右托挂轮结构,左连接部通过左托挂轮结构与主梁1的左纵梁连接,右连接部通过右托挂轮结构与主梁1的右纵梁连接,从而使得前支腿可在主梁1的底部对其进行支撑并沿其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该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还包括辅助支腿5,辅助支腿5设置在主梁1上并适于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辅助支腿5包括辅助横梁51和辅助立柱52,辅助横梁51与主梁1活动连接,于主梁1的宽度方向上,辅助立柱52设置在第一立柱21与第二立柱22之间并与辅助横梁51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辅助横梁51设置在主梁1的顶部,其左侧部分与主梁1的左纵梁活动连接,其右侧部分与主梁1的右纵梁活动连接,从而使得辅助横梁51可以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辅助支腿5的辅助立柱52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多个辅助支腿52沿主梁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辅助横梁51上,并且位于前支腿2的第一立柱21与第二立柱22之间。
其中,如图4所示,主梁1的宽度方向是指X轴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辅助支腿5在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辅助立柱52与前支腿2的第一横梁23相互干扰,辅助横梁51上也设有沿辅助支腿5的高度方向的孔结构,辅助立柱52穿过相应的孔结构并与辅助横梁51连接,并且辅助立柱52也可采用伸缩立柱,当辅助支腿5需要跨越前支腿2时,可将辅助立柱52向上移动或者向上收缩,从而避开前支腿2的第一横梁23,同时,辅助立柱52采用伸缩立柱还可对主梁1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在有坡度的路段进行架桥作业。
这样,通过在主梁1上设置适于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辅助支腿5,可在某一墩位处的墩身100拼装完成后,将辅助支腿5支撑在该处的墩顶支架4上替代前支腿2对主梁1进行支撑,从而方便将前支腿2移动至下一墩位处的承台200上进行支撑,并且通过将辅助支腿5的辅助横梁51设置在主梁1的顶部,辅助立柱52设置在前支腿2的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之间,可避免辅助支腿5与前支腿2相互干扰,方便各自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辅助支腿5还包括横移油缸53,于主梁1的宽度方向上,横移油缸53的一端与辅助横梁51连接,横移油缸53的另一端与辅助立柱52连接。
由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桥梁通常会有一定的弯曲,为了方便在曲线路段进行过孔作业,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可将辅助支腿5的辅助立柱52与辅助横梁51活动连接,并在辅助横梁51上设置横移油缸53,横移油缸53沿主梁1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横移油缸53的一端与辅助横梁51连接,横移油缸53的另一端与辅助立柱52连接,当辅助支腿5支撑在已拼装好的墩身100顶部时,可通过横移油缸53驱动辅助横梁51带动主梁1左右小幅移动,从而满足曲线过孔作业的需求。
可选地,辅助支腿5还包括走行机构54,走行机构54设置在辅助横梁51与主梁1之间,并适于驱动辅助横梁51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主梁1的左纵梁和右纵梁的顶部均设有沿长度方向的走行轨道,辅助横梁51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的底部分别设有与走行轨道相匹配的滑槽结构,走行机构54设置在滑槽结构内并与走行轨道接触,辅助支腿5可通过走行机构54驱动并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该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还包括第一中支腿6和第二中支腿7,第一中支腿6和第二中支腿7分别与主梁1连接,第一中支腿6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图未示),和/或者,第二中支腿7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图未示),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适于驱动主梁1沿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主梁1的左纵梁以及右纵梁的底部分别设有纵移轨道,第一中支腿6以及第二中支腿7分别通过托挂机构设置在纵移轨道上,其中,可在第一中支腿6上设置第一驱动装置或者在第二中支腿7上设置第二驱动装置,又或者在第一中支腿6上设置第一驱动装置的同时在第二中支腿7上设置第二驱动装置,当第一中支腿6和第二中支腿7对主梁1进行支撑时,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主梁1沿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过孔作业。
另外,该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还包括后支腿,后支腿设置在第一中支腿6以及第二中支腿7的后方并与主梁1连接,可在第二中支腿7过孔时协助第一中支腿6为施工平台提供后部支撑,后支腿也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从而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还可通过翻折油缸朝向主梁1进行折叠,从而方便在主梁1过孔纵移的过程中与已拼装的桥面脱离接触,或者避让在桥面上运送预制件的运输车。
可选地,该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还包括前起吊机构8、中起吊机构9和后起吊机构10,前起吊机构8、中起吊机构9和后起吊机构10分别设置在主梁1上,并适于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前起吊机构8、中起吊机构9和后起吊机构10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由起升机构、横移小车、纵移大车以及吊具等组成,其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前起吊机构8、中起吊机构9和后起吊机构10可分别吊装预制构件或相互配合吊装预制构件。
另外,在拼装节段箱梁400时,前起吊机构8、中起吊机构9或后起吊机构10将节段箱梁400吊装到位后,为了在后续的焊接等作业过程中不再占用起吊机构,还可在主梁1上设置能沿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吊挂结构,通过吊挂结构将节段箱梁400吊挂在主梁1下方,从而可将起吊机构从节段箱梁400上解开进行后续的吊装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和前支腿(2),所述前支腿(2)设置在所述主梁(1)上并适于沿所述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前支腿(2)包括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和第一横梁(23),所述第一横梁(23)包括第一横梁本体(231)和第一凹槽结构(232),所述第一凹槽结构(232)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本体(231)上,且所述第一凹槽结构(232)的槽口适于朝向墩身(100)设置,所述第一立柱(21)与所述第一横梁本体(23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232)一侧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立柱(22)与所述第一横梁本体(23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232)另一侧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一立柱(21)和所述第二立柱(22)适于支撑在承台(2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2)还包括第二横梁(24),所述第二横梁(24)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23)远离所述主梁(1)的一侧,所述第二横梁(24)包括第二横梁本体和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槽口适于朝向所述墩身(100)设置,所述第一立柱(21)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一侧的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立柱(22)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另一侧的部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2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横梁(24)沿所述前支腿(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台支架(3)和墩顶支架(4),所述第一立柱(21)和所述第二立柱(22)为伸缩立柱,当所述伸缩立柱伸长时,所述承台支架(3)适于与所述伸缩立柱远离所述主梁(1)的一端连接并支撑在所述承台(200)上,当所述伸缩立柱收缩时,所述墩顶支架(4)适于与所述伸缩立柱远离所述主梁(1)的一端连接并支撑在所述墩身(10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腿(2)还包括托挂轮结构(25),所述第一横梁(23)还包括连接部(233),所述连接部(233)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本体(231)的侧端,并适于通过所述托挂轮结构(25)与所述主梁(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支腿(5),所述辅助支腿(5)设置在所述主梁(1)上并适于沿所述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辅助支腿(5)包括辅助横梁(51)和辅助立柱(52),所述辅助横梁(51)与所述主梁(1)活动连接,于所述主梁(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辅助立柱(52)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21)与所述第二立柱(22)之间并与所述辅助横梁(5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腿(5)还包括横移油缸(53),于所述主梁(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横移油缸(53)的一端与所述辅助横梁(51)连接,所述横移油缸(53)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立柱(5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腿(5)还包括走行机构(54),所述走行机构(54)设置在所述辅助横梁(51)与所述主梁(1)之间,并适于驱动所述辅助横梁(51)沿所述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中支腿(6)和第二中支腿(7),所述第一中支腿(6)和所述第二中支腿(7)分别与所述主梁(1)连接,所述第一中支腿(6)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或者,所述第二中支腿(7)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主梁(1)沿长度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起吊机构(8)、中起吊机构(9)和后起吊机构(10),所述前起吊机构(8)、所述中起吊机构(9)和所述后起吊机构(10)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梁(1)上,并适于沿所述主梁(1)的长度方向移动。
CN202220494003.5U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 Active CN217948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94003.5U CN217948820U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94003.5U CN217948820U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8820U true CN217948820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08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94003.5U Active CN217948820U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8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74517Y (zh) 一种加宽隧道衬砌台车
CN101806038A (zh) 曲线箱梁滑移模架及施工方法
JPS6024247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トまたはプレストレスト・コンクリ−ト製の多径間橋梁構造を区分毎に片持張出架設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21070978A (ja) 重量物移動装置を用いた重量物の移動方法及び重量物移動装置
CN112627059A (zh) 一种墩梁一体化架桥机和过孔施工方法
CN115341486A (zh) 一种悬臂浇筑施工用造桥机
CN112573426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搭建用隔墙板吊运装置
CN214787431U (zh) 一种可变断面的二衬台车
CN215052151U (zh) 一种桥梁施工临时支撑装置
CN217948820U (zh) 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
CN209836805U (zh) 钢箱梁悬臂拼装横向线形匹配调整装置及系统
CN215925692U (zh) 一种超长多跨装配式一体化多功能架桥机
CN217078420U (zh) 一种可调节桥梁线性的钢梁自行式滑移安装装置
CN114657895A (zh) 一种装配式桥梁一体化施工平台及施工方法
KR200363059Y1 (ko) 리프팅트레블러를 이용한 프리캐스트 세그먼트교량상부시공시스템
CN214459672U (zh) 桥面吊机及其前行走支撑机构
CN112853998A (zh) 一种适应中小跨径的装配一体化架桥机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49132B (zh) 拱梁组合式连续刚构桥下弦梁施工方法
CN112695642A (zh) 桥面吊机
CN103556835B (zh) 一种楼板台车
CN112695641A (zh) 桥面吊机及其前行走支撑机构
CN214656422U (zh) 一种适应中小跨径的装配一体化架桥机
CN210368664U (zh) 一种宽体架桥机
CN217419353U (zh) 一种横轨转场联动装置
CN219280493U (zh) 一种钢箱梁免吊装施工顶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