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4173A - 拍摄系统 - Google Patents

拍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4173A
CN104754173A CN201410319628.8A CN201410319628A CN104754173A CN 104754173 A CN104754173 A CN 104754173A CN 201410319628 A CN201410319628 A CN 201410319628A CN 104754173 A CN104754173 A CN 104754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area
medium
light
illumination
sc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96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笠原雄毅
高畠昌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FU Ltd
Original Assignee
PF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FU Ltd filed Critical PF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54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4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62Supporting the apparatus as a whole, e.g. st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04N1/02815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pick-up head
    • H04N1/0282Using a single or a few point light sources, e.g. a laser di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04N1/1959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rrays using a television camera or a still video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96Port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mounting of scanning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确切地获得高画质的图像的拍摄系统。拍摄系统具备:基部、臂部、顶部、拍摄介质的智能手机、设置于顶部对介质设置面进行照射的照明LED、控制驱动照明LED的控制部、发出扫描指示的扫描开关以及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其中,该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在扫描指示后,在图像数据生成之前,基于在照明LED亮灯状态下拍摄而取得的与介质相对应的图像,判定是否存在无法读取区域,在由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存在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如果照明LED为点亮状态,则由控制部使其成为灭灯状态,进行扫描,在由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在亮灯状态下进行扫描。

Description

拍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拍摄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相机等的拍摄单元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多数情况下,不仅使用自然光,还使用从荧光灯、LED等光源照射的光进行拍摄。但是,在使用从光源照射的光进行拍摄时,因原稿的材质,有可能照射光会在原稿的表面产生正反射,而导致图像质量降低。因此,在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中,有将光源配置在使由原稿反射的正反射光朝向不会射入拍摄单元的方向的位置上(例如,专利文献1、2)的装置。此外作为防止因原稿的正反射导致图像质量降低的其他方法,还有设置两个光源,并分别使两个光源发光,在每个光源发光时由拍摄单元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再对这两个图像进行合成(例如,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76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59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683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拍摄对象亦即原稿弯曲的情况下,在原稿上正反射的位置有可能与在平坦的原稿上正反射的位置不同。因此,在将光源位置配置于使在平坦的原稿上反射的正反射光朝向拍摄单元以外的方向的位置上时,如果拍摄的原稿弯曲,则有可能原稿的正反射光朝向拍摄单元且入射到拍摄单元。
此外,正反射因原稿的材质而异,因此有时来自光源的照射光不会在原稿上正反射,这种情况下,虽然设置有两个光源,但也无需分别使两个光源发光,再合成两个图像。基于这些原因,无论原稿的状况如何,都很难确切地降低因来自原稿的正反射光所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切地获得高画质图像的拍摄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拍摄系统具备:基部,其配置在用于设置作为读取对象的介质的介质设置面上;臂部,其从上述基部向上方延伸;顶部,其从上述臂部延伸且与上述介质设置面相对置;拍摄单元,其拍摄上述介质;照明,其设置于上述顶部,对上述介质设置面进行照射;照明控制单元,其对上述照明进行驱动控制;扫描指示部,其发出由上述拍摄单元拍摄上述介质并生成与上述介质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扫描指示;以及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在上述扫描指示后、上述图像数据生成之前,基于在上述照明亮灯状态下拍摄而取得的与上述介质相对应的图像,判定是否存在由于上述照明在上述介质上的反射光而使上述拍摄单元无法读取上述介质的信息的无法读取区域;在上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存在上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如果上述照明为点亮状态,则通过上述照明控制单元使其成为灭灯状态,并进行上述扫描,在上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不存在上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在上述亮灯状态下进行上述扫描。
本发明所涉及的拍摄系统具有能够确切地获得高画质图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拍摄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拍摄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拍摄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6是表示在照明LED亮灯时介质上没有出现无法读取区域的状态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照明LED亮灯时介质上出现无法读取区域的状态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8是有关照明LED亮灯时与灭灯时拍摄部的照度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拍摄系统扫描介质时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扫描介质时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由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拍摄系统扫描介质时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的变形例,是表示多次拍摄时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的变形例,是具备报知单元的情况下的功能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的变形例,是表示报知产生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存在光量不均部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17是从拍摄到的图像获得的光量的说明图。
图18是使照明LED灭灯的情况下的图像的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1 拍摄系统
2 智能手机(拍摄单元)
3 照明装置
5 介质设置面
6 介质
7 拍摄区域
8 照射范围
21 拍摄部
22 通信部
23 图像处理部
24 记录部
25 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
28 CPU
31 基部
32 臂部
33 顶部
34 载置面
36 扫描开关(扫描指示部)
37 照明开关
38 电源开关
39 照明LED(照明)
40 控制部(照明控制单元)
45 通信部
60 图像数据
62 无法读取区域
80 照明要求判定部
85 显示器(报知单元)
90 亮灯时图像数据
91 光量不均部
94 灭灯时图像数据
95 全光
96 环境光
97 自照明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拍摄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并且,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括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置换且容易置换的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拍摄系统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拍摄系统的俯视图。图1至图3所示的拍摄系统1是进行扫描动作的扫描器系统,该扫描动作是,针对设置于介质设置面5上的作为读取对象的介质6,由规定的拍摄单元从上方拍摄,生成介质6的图像数据。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拍摄单元的一个示例,列举具有相机功能的智能手机2加以说明。此外,此处所说的生成图像数据不是生成由智能手机2一直拍摄的图像,而是指生成作为扫描动作的成果物所取得的图像数据。
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具备: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其中该照明装置3在由智能手机2拍摄来进行扫描时,能够载置该智能手机2。拍摄系统1在智能手机2被载置于照明装置3的规定位置(后述的载置面34上)上时,能够准确地将智能手机2定位,并能够通过智能手机2获取规定的拍摄区域7的扫描图像。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设图1的上下方向为拍摄系统1及照明装置3的上下方向,设图1的靠前侧为拍摄系统1及照明装置3的前方,设图1的靠后侧为拍摄系统1及照明装置3的后方。
智能手机2的背面设置有作为相机部分功能的一部分的拍摄部21。拍摄部21能够根据来自智能手机2的CPU28(参照图5)的操作指令,执行扫描动作。拍摄部21在智能手机2被载置于照明装置3的载置面34的状态下,能够对规定的拍摄区域7整体进行拍摄,并能生成包括拍摄区域7整体在内的扫描图像。
照明装置3具备基部31、臂部32及顶部33三个部件。其中,基部31配置于介质设置面5上。臂部32与基部31的上表面连接,从基部31向上方延伸。此外,臂部32的延伸方向可以如图1至3所示是铅直上方,也可是从铅直上方向前方(设置介质6的一侧)或后方(设置介质6的一侧的相反侧)倾斜的方向。
顶部33与臂部32连接,从臂部32延伸且与介质设置面5相对置。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2所示,顶部33与臂部32的上端部连接,从与臂部32连接的高度位置向前方延伸,且从水平向斜上方延伸。
照明装置3的基部31、臂部32及顶部33彼此一体地固定。换言之,基部31与臂部32的连接部分以及臂部32与顶部33的连接部分以无法进行旋转、拆装、移动等变形的方式被固定设置。
图4是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在照明装置3的顶部33的上表面33a形成有载置面34,该载置面34用于将智能手机2载置于能够对设置在介质设置面5上的介质6进行拍摄的位置。
载置面34从顶部33的上表面33a向下凹陷地形成。载置面34形成为,在载置智能手机2时智能手机2的背面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从顶部33的前端突出。换言之,载置面34从顶部33的前端开始形成至后方(臂部32的方向),载置面34的面积小于智能手机2的背面的面积。此外,载置面3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智能手机2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短。由此,能够使设置在智能手机2的背面的拍摄部21不会被载置面34遮盖而将智能手机2载置于载置面34。即,只要将智能手机2载置于载置面34,拍摄部21就被定位成直接面对介质设置面5,因此能够对介质设置面5上的介质6进行拍摄。此外,通过如此形成载置面34,容易将智能手机2载置于载置面34或取下(插拔)。
在顶部33的上表面33a与载置面34之间形成有落差。更加具体而言,设置有与智能手机2的长边方向下侧抵接的落差面35a、与智能手机的左右侧面抵接的落差面35b、35c这三个方向的落差面。落差面35a与落差面35b大致呈直角地连接,落差面35a与落差面35c大致呈直角地连接,落差面35b与落差面35c沿前后方向上平行配置。这些落差面35a、35b、35c与智能手机2抵接,由此能够将智能手机2定位于规定位置。即,形成于顶部33的上表面33a与载置面34之间的落差面35a、35b、35c作为用于将智能手机2定位于载置面34上的规定位置的定位单元发挥作用。
由此,在将智能手机2载置于载置面34时,仅使智能手机2的长边方向下侧与落差面35a抵接,就能够将智能手机2容易地定位并载置于载置面34的规定位置。此外,如上所述,因为顶部33倾斜,因此载置面34从顶部33的前侧向后侧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地形成。因此,容易使智能手机2抵接到落差面35a。
以将智能手机2载置于载置面34时,智能手机2的拍摄部21与介质设置面5之间间隔能够对下方的规定的拍摄区域7整体进行摄影的距离的方式,设定载置面34的设置位置。具体而言,载置面34构成为,载置于载置面34的智能手机2的拍摄区域7包括与照明装置3的基部31的前方相邻的用于配置介质6的区域以及基部31的前方上表面部分。
此外,在照明装置3的基部31的上表面设置有扫描开关36、照明开关37以及电源开关38。另外,在照明装置3的顶部33的与介质设置面5相向的下表面设置有照明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39作为照射介质设置面5的照明。这些扫描开关36、照明开关37、电源开关38、照明LED39与设置于照明装置3内部的控制部40(参照图5)电连接。此外,这些开关类还可以设置于基部31的上表面以外的位置。例如,电源开关38也可以设置于基部31的背面。此外,在照明装置3也可以不设置电源开关38,而是通过将照明装置3所具有的插头拔下/抽入插座,来对照明装置3进行通电。
扫描开关36是从用户接收使智能手机2执行扫描动作的扫描操作指示的输入单元。即,扫描开关36是扫描指示部,其发出使智能手机2对介质6进行拍摄并生成与介质6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扫描指示。此外,照明开关37是对照明LED39的亮灯与灭灯进行切换时的输入单元。另外,电源开关38是对通过AC适配器50(参照图5)被连接的外部电源与照明装置3之间的通电与断电进行切换的开关。此外,照明LED39以发光时的照射范围8与智能手机2的拍摄区域7大致相等、能够整个地照亮拍摄区域7的方式,配设于顶部33的下表面。
图5是图1所示的拍摄系统的功能框图。与照明装置3一起构成拍摄系统1的智能手机2具备:拍摄部21、通信部22、图像处理部23、记录部24、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以及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28。拍摄部21、通信部22、图像处理部23、记录部24、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与CPU28电连接。
通信部22能够与照明装置3之间进行通信,例如,通过Bluetooth(注册商标)进行无线通信。与照明装置3之间的通信也可以通过Bluetooth(蓝牙)以外的方法实施,如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红外线通信等,只要是在载置于载置面34的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之间能够以无线进行通信的方法即可,不限制其方法。
图像处理部23是针对由拍摄部21拍摄的图像实施任意图像处理的部分。图像处理部23例如进行如下的图像处理,对于通过载置在倾斜的顶部33的载置面34上的智能手机2的拍摄部21从斜上方对介质设置面5的介质6进行拍摄所得到的介质6的图像,使其成为从垂直方向上方对介质6进行拍摄所得到的图像。记录部24是对由拍摄部21获取的读取数据、由图像处理部23实施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进行保存的存储装置。
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有无由于照明LED39在介质6上的反射光而无法由智能手机2读取介质6的信息的无法读取区域。具体而言,在作为拍摄对象的介质6为表面平滑度高且形成为表面有光泽的情况下,当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照射到介质6时,照射光有可能在介质6的表面正反射。在该正反射的反射光朝向智能手机2的拍摄部21射入拍摄部21的情况下,有时在介质6上反射了该反射光的部分的亮度会因反射光而变得过高,从而智能手机2无法读取介质6的该部分的信息。即,在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在介质6的表面正反射的情况下,有可能在介质6上产生因反射光而无法由智能手机2读取介质6的信息的区域亦即无法读取区域。在通过对扫描开关36实施输入操作而发出扫描指示后,在生成图像数据前,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基于在照明LED39亮灯状态下拍摄取得的与介质6相对应的图像,判定是否存在无法读取区域。
CPU28在由通信部22与照明装置3进行通信时、由拍摄部21拍摄时、由图像处理部23进行图像处理时、由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时等,实施各类运算处理。
另一方面,照明装置3具备:通信部45、照明LED39、扫描开关36、照明开关37、电源开关38以及控制部40。通信部45、照明LED39、扫描开关36、照明开关37、电源开关38与控制部40电连接。
通信部45与智能手机2的通信部22之间能够通过Bluetooth(蓝牙)等进行通信。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能够通过双方的通信部22、45以无线通信进行通信。
控制部40有LED驱动器41与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42。其中,LED驱动器41能够对供给给照明LED39的电力进行调节,使照明LED39发光。因此,具备LED驱动器41的控制部40还作为控制驱动照明LED39的照明控制单元被设置。此外,MPU42被设置为,能够根据对扫描开关36、照明开关37的输入操作向LED驱动器41、通信部45发送控制信号来实施照明LED39的发光控制、照明装置3与智能手机2之间的通信控制。
此外,电源开关38夹设于同外部电源连接的AC适配器50与控制部40之间,能够通过输入操作对控制部40与外部电源之间的通电(ON)与断电(OFF)进行切换,由此对照明装置3的工作与停止进行切换。
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如上构成,下面说明其作用。构成拍摄系统1的照明装置3通常被作为照明台灯使用。在将照明装置3作为照明台灯使用时,在开启电源开关38的状态下,对照明开关37实施按压操作等输入操作。对该照明开关37的输入可以是除了明确地按压以外,也可以根据照明开关37的形态,轻击照明开关37或触碰(触摸)照明开关37。识别出照明开关37被按下的MPU42通过LED驱动器41使照明LED39亮灯。由此,照明LED39对照射范围8进行照射,照明装置3能够通过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将顶部33的下方照亮。在要使亮灯状态的照明LED39灭灯时,在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对照明开关37实施按压操作等输入操作。由此,MPU42通过LED驱动器41使照明LED39灭灯。
另外,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不仅将照明装置3作为照明台灯使用,还能够将智能手机2组装在照明装置3上,由此通过智能手机2对设置于介质设置面5的介质6进行读取,扫描介质6。该对介质6的扫描是通过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数据生成方法,生成图像数据,获取介质6的图像。如对由拍摄系统1扫描介质6加以说明则为,在扫描介质6时,以智能手机2的拍摄部21处于下表面侧且拍摄部21从顶部33露出的方向将智能手机2载置于顶部33的载置面34。
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能够通过智能手机2的通信部22与照明装置3的通信部45进行通信来相互接发信息。此外,智能手机2能够通过接收从照明装置3发送的控制信号,来实施拍摄动作。另外,拍摄系统1中,按下扫描开关36成为扫描的开始触发信号。即,开启扫描开关36成为由拍摄系统1进行扫描的开始触发信号,是对拍摄系统1的开始扫描的指示。因此,载置在照明装置3的顶部33的智能手机2持续待机直至通信部22接收到来自照明装置3的扫描开始触发信号。
在该状态下,如果用户按下照明装置3的扫描开关36,则从照明装置3向智能手机2发送扫描开始触发信号。该扫描开始触发信号从照明装置3的通信部45发送,由智能手机2的通信部22接收。接收到扫描开始触发信号的智能手机2指示照明装置3所具有的照明LED39亮灯。接收到来自智能手机2的亮灯指示的照明装置3在接收亮灯指示时如果照明LED39为亮灯状态,则维持照明LED39亮灯,如果照明LED39为灭灯状态,则使照明LED39亮灯。
智能手机2在这样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在生成并保存介质6的图像数据前,基于在照明LED39亮灯状态下拍摄而取得的与介质6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图6是表示在照明LED亮灯时介质上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的状态的图像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照明LED亮灯时介质上产生无法读取区域的状态的图像的说明图。在照明LED39亮灯时,因介质6的材质,有可能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在介质6正反射,正反射光射入智能手机2的拍摄部21从而产生智能手机2无法读取介质6的信息的无法读取区域62。拍摄系统1基于由拍摄部21一直拍摄的拍摄区域7的图像数据60,通过智能手机2的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是否产生该无法读取区域62。
即,智能手机2在扫描开关36被按下后,读取介质6并保存图像数据60前,在由拍摄部21一直拍摄拍摄区域7的状态下待机。因此,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基于由拍摄部21拍摄而取得的介质6的图像数据60,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智能手机2根据有无该无法读取区域62,对拍摄介质6时的处理进行变更。
首先,在判定图像数据60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参照图6)时,在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由拍摄部21对介质设置面5的拍摄区域7的图像进行拍摄,拍摄拍摄区域7内的介质6,并将图像数据60保存在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由此,拍摄系统1在通过自身照明亦即照明LED39制造出的最佳环境下,在介质6的图像的全部区域为能够读取介质6的信息的可读取区域61的状态下,拍摄介质6并对介质6进行扫描。在将通过该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60保存于记录部24时,通过由智能手机2所具有的图像处理部23实施的图像处理调整为合适的画质,由此生成合适的图像数据60后,记录于记录部24并保存。
相对于此,在判定为因来自照明LED39的光而介质6上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时(参照图7),使亮灯的照明LED39灭灯,在该状态下对介质6进行拍摄。在使照明LED39灭灯的情况下,没有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照射到介质6,因此没有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在介质6进行反射,不会产生因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在介质6反射而出现的无法读取区域62。
在该状态下,由拍摄部21对介质设置面5的拍摄区域7的图像进行拍摄,由此对不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介质6进行拍摄,并将图像数据60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由此,拍摄系统1在不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拍摄的介质6的图像的所有区域都为可读取区域61的状态下,对介质6进行拍摄,扫描介质6。在将通过该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60保存于记录部24时,通过智能手机2所具有的图像处理部23的图像处理而调整为合适的画质,由此在照明LED39处于灭灯状态下生成合适的图像数据60后,记录于记录部24并保存。
下面,对关于因为来自照明LED39的光在介质6表面正反射而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原因加以说明。图8是关于照明LED亮灯时与灭灯时的拍摄部的照度的说明图。智能手机2是通过将射入拍摄部21的光转换为电信号来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的,因此在拍摄介质6时,通过接收在介质6的表面反射的光来进行拍摄。这里,一般在光照射物体的情况下,多会出现漫反射,拍摄部21也是通过接收漫反射的光来对介质6等物体的信息进行拍摄。但是,在介质6的表面的平滑度高、具有光泽的情况下,到达介质6的部分光在介质6的表面正反射。
在扫描介质6时,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情况下,来自照明LED39的光照射包括介质6在内的拍摄区域7整体,因此照射拍摄区域7的光的光量多于照明LED39灭灯时的光量。因而,在拍摄区域7的物体漫反射后朝向拍摄部21的光的光量也增多,拍摄部21的照度比照明LED39灭灯时整体地提高。
此外,此时在将对光进行正反射的介质6设置于拍摄区域7的情况下,来自照明LED39的光也在介质6正反射。如此,在来自照明LED39的光在介质6正反射时,因照明LED39与拍摄部21的位置关系,在拍摄部21位于在介质6正反射的光的光路上的情况下,正反射的光射入拍摄部21。
在拍摄部21,接收来自拍摄区域7的光,但是来自照明LED39的光在介质6正反射时的正反射光比来自拍摄区域7的其他部分的光光量要多很多。因此,由拍摄部21接收来自介质6的正反射光时的拍摄部21的照度比拍摄区域7的其他区域的照度高很多。由此,介质6上将来自照明LED39的光向拍摄部21的方向正反射的部分,照度过高,成为无法读取介质6的信息的无法读取区域62。
这样,在拍摄的介质6的表面平滑度高且形成为表面有光泽的情况下,基于介质6上正反射的位置与拍摄部21的位置关系,根据情况有时会在图像数据60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中,在照明LED39亮灯时,在图像数据60中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使照明LED39灭灯以在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拍摄介质6,生成图像数据60。
下面,对这样地在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时,在使照明LED39灭灯的状态下拍摄介质6并进行介质6的扫描的拍摄系统1的控制步骤加以说明。图9是表示以图1所示的拍摄系统扫描介质时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在以拍摄系统1对介质6进行扫描时,在电源开关38开启的状态下,按下扫描开关36,进行开启(步骤ST101)。扫描开关36的状态由控制部40获取,控制部40识别出扫描开关36开启后,在照明装置3的通信部45与智能手机2的通信部22之间进行通信,由此从照明装置3对智能手机2发送扫描开始指示。接收到扫描开始指示的智能手机2使拍摄部21运作,开始拍摄。
另外,扫描开关36开启后,在照明装置3,判定照明LED39是否开启(步骤ST102)。照明LED39由控制部40的LED驱动器41控制亮灯状态,因此,控制部40基于LED驱动器41对照明LED39的控制状态,判定照明LED39是否开启。
通过该判定,判定为照明LED39未开启的情况下(步骤ST102,判定为“否”),开启照明LED39(步骤ST103)。即,由控制部40的LED驱动器41控制照明LED39,来使灭灯状态的照明LED39亮灯。
相对于此,在判定照明LED39为开启的情况下(步骤ST102,判定为“是”),判定是否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步骤ST104)。即,基于已开始拍摄的智能手机2获取的图像数据60,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该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的判定由智能手机2的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实施。
图10是表示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时的步骤的流程图。作为由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时的一个示例,说明对图像数据60实施YCbCr转换来进行判定的情况下的步骤。在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将由拍摄部21拍摄的图像数据60转换为使用亮度与色相表示图像信息的YCbCr形式(步骤ST151)。在该YCbCr下,能够将图像数据60中的图像亮度成分(Y)以0~255的数值进行表示,在亮度低的情况下数值小,在亮度高的情况下数值增大。因此,在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在无法读取区域62,图像亮度成分(Y)增高。另外,在如此对图像数据60进行YCbCr转换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可以在将图像数据60转变为低分辨率后实施。
在进行了图像数据60的YCbCr转换后,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在规定的像素区域中,是否存在Y=255为α%以上的区域(步骤ST152)。即,判定在图像数据60中的任意区域中是否存在,转换后的Y(亮度)成分与Cb(青系统色相)成分及Cr(红色系统色相)成分中Y=255的像素为α%以上的区域。事先设定并存储用于该判定的任意区域与作为阈值的α。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检测图像数据60中各像素的Y,判定是否存在Y=255的像素在α%以上的区域。
在以智能手机2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时,通常将Y(亮度)成分控制在0~255的范围内进行拍摄,因此在可读取区域61,Y(亮度)成分在0~255范围内,能够读取介质6的信息。相对于此,无法读取区域62相对于相同图像中的其他像素,由于Y(亮度)成分过高,无法获得拍摄对象信息的像素大量聚集而成为无法读取介质6的信息的区域。因此,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通过判定Y=255的像素是否在α%以上,来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
通过该判定,在判定存在Y=255为α%以上的区域时(步骤ST152,判定为“是”),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步骤ST153)。与此相对,在判定Y=255不是在α%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T152,判定为“否”),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步骤ST154)。
通过该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的判定,判定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步骤ST104,判定为“否”),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由智能手机2拍摄拍摄区域7(步骤ST105)。由此,对设置于拍摄区域7的介质6进行读取,读取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的图像数据60。
相对于此,在判定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步骤ST104,判定为“是”),由控制部40的LED驱动器41对照明LED39进行控制,关闭照明LED39(步骤ST106)。即,经由智能手机2的通信部22与照明装置3的通信部45,从而智能手机2向照明装置3发出关闭照明LED39的指示。照明装置3基于该指示使照明LED39灭灯。
在使照明LED39灭灯后,由照明装置3向智能手机2发送灭灯结束的信号,接收到该信号的智能手机2在该状态下,拍摄拍摄区域7(步骤ST107)。由此,照明LED39灭灯,读取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的图像数据60。
拍摄图像后,将照明LED39恢复为原状态(步骤ST108)。即,在读取介质6的图像数据60后,智能手机2将读取完毕的信号发送给照明装置3。接收到该信号的照明装置3在扫描开始时照明LED39关闭的情况下,维持关闭状态,在扫描开始时照明LED39开启的情况下,开启照明LED39。
在将照明LED39恢复为原状态后,将拍摄的图像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步骤ST109)。此外,在判定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后(步骤ST104,判定为“否”),通过拍摄拍摄区域7(步骤ST105)来取得介质6的图像的情况下,也会将该图像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步骤ST109)。在保存了图像后,从控制步骤的一个循环离开。
拍摄系统1在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之间进行通信的同时,反复实施这些控制步骤的循环,由此通过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协同动作。从而,拍摄系统1实施对设置于介质设置面5上的介质6的扫描,并保存在智能手机2中。
以上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在指示扫描后,生成图像数据60前,在判定照明LED39亮灯时的图像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使照明LED39成为灭灯状态进行扫描,在判定在照明LED39亮灯时的图像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使照明LED39成为亮灯状态进行扫描。由此,在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实施使照明LED39亮灯的通常拍摄并保存图像,在因在介质6的正反射而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能够使照明LED39灭灯,保存去除了无法读取区域62的图像。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获得高画质的图像。
此外,如此判定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切换照明LED39的照明状态进行扫描,由此即使在介质6上无法读取区域62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保存去除了无法读取区域62的图像。例如,在平坦的介质6与弯曲的介质6,光的反射状态不同,因此在介质6双方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其位置分别为不同的位置。即使在此类情况下,也通过改变照明LED39的照明状态进行拍摄,生成介质6的图像数据60,而能够针对任何类型的介质6,获得去除了无法读取区域62的图像。其结果是,无论介质6的形态如何,都能获得高画质的图像。
此外,控制部40在由智能手机2拍摄介质6而进行扫描后,使照明LED39的照明状态恢复到拍摄前的照明状态,因此能够提高将拍摄系统1作为照明台灯使用时的方便性。其结果是,能够确保作为照明台灯的方便性,并在拍摄介质6时获得高画质的图像。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是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其特征是在进行扫描指示时照明LED39为灭灯状态的情况下,保持灭灯状态进行扫描。其他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标注相同符号。
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相同,具备智能手机2以及能够载置智能手机2的照明装置3,照明装置3具备基部31、臂部32及顶部33三个部件。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中,在与顶部33的介质设置面5相对置的下表面,配设有对介质设置面5进行照射的照明LED3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中,智能手机2具备拍摄部21、通信部22、图像处理部23、记录部24、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以及CPU28。另外,照明装置3具备通信部45、扫描开关36、照明开关37、电源开关38与控制部40,连接外部电源的AC适配器50与电源开关38连接。配设于照明装置3的顶部33的照明LED39与控制部40电连接,以控制部40具有的LED驱动器41调节供给给照明LED39的电力,由此能够使照明LED39亮灯或灭灯。
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如上构成,下面说明一下其作用。构成拍摄系统1的照明装置3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的照明装置3相同,通常能够作为照明台灯使用。在将照明装置3作为照明台灯使用时,在电源开关38开启的状态下,对照明开关37实施按压操作等输入操作,由此切换照明LED39的亮灯、灭灯。
在该拍摄系统1中,在对设置于介质设置面5上的介质6进行扫描的情况下,在将介质6设置于介质设置面5的状态下,按下扫描开关36,由此开始扫描。该扫描通过在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83之间进行通信,双方协同工作来扫描介质6。
在开始扫描时,首先确认照明LED39的照明状态,在有扫描开始指示时,在照明LED39处于灭灯状态时维持照明LED39的灭灯状态,扫描介质6。
另一方面,在有扫描开始指示时,在照明LED39处于亮灯状态时,在生成要保存的图像数据60前,基于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拍摄所取得的与介质6相对应的图像,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在判定为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时,在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对拍摄区域7内的介质6进行拍摄,将图像数据60保存在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由此,拍摄系统1在借助照明LED39制造出的最佳环境下,拍摄介质6并保存,实施对介质6的扫描。
相对于此,在使照明LED39点亮的状态下,在判定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在使照明LED39为灭灯状态后拍摄介质6。由此,对不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介质6进行拍摄并保存,对介质6进行扫描。
下面,就如此对发出了扫描指示时照明LED39为灭灯状态的情况下、在保持灭灯状态下进行扫描的拍摄系统1的控制步骤加以说明。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扫描介质时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在由拍摄系统1扫描介质6时,在电源开关38开启的状态下,按下扫描开关36进行开启(步骤ST201)。控制部40识别出扫描开关36开启后,在照明装置3的通信部45与智能手机2的通信部22之间进行通信,从而照明装置3向智能手机2发送扫描开始指示。接收到扫描开始指示的智能手机2使拍摄部21工作,开始拍摄。
此外,在扫描开关36开启后,在照明装置3,基于由LED驱动器41对照明LED39的控制状态,判定照明LED39是否开启(步骤ST202)。根据该判定,在判定为照明LED39没有开启的情况下(步骤ST202,判断为“否”),在使照明LED39灭灯的状态下,以智能手机2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203)。由此,在照明LED39灭灯的状态下,对设置于拍摄区域7的介质6进行读取,读取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的图像数据60。
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照明LED39开启的情况下(步骤ST202,判定为“是”),判定是否存在无法读取区域(步骤ST204)。即,基于已开始拍摄的智能手机2取得的图像数据60,由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
通过该判定,在判定为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T204,判定为“否”),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由智能手机2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203)。由此,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照射,且读取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状态下的介质6的图像数据60。
相对于此,在判定为有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T204,判定为“是”),在关闭照明LED39(步骤ST205)、使照明LED39灭灯的状态下,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206)。由此,照明LED39灭灯,读取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的图像数据60。
在拍摄后,使照明LED39的照明状态恢复到开始扫描时的原状态(步骤ST207)。在将照明LED39恢复为原状态后,将拍摄的图像保存在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中(步骤ST208)。此外,判定为照明LED39未开启(步骤ST202,判定为“否”),而通过在照明LED39为灭灯状态下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203),来取得介质6的图像的情况下,也会将该图像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步骤ST208)。进而,在判定为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后(步骤ST204,判定为“否”),通过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203),来获取了介质6的图像的情况下,也会将该图像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步骤ST208)。保存图像后,从控制步骤的一个循环离开。
拍摄系统1在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之间实施通信的同时反复这些控制步骤的循环,由此通过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协同工作。从而拍摄系统1对设置于介质设置面5上的介质6进行扫描,并保存于智能手机2。
以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在发出了扫描指示时,在照明LED39为灭灯状态的情况下,保持照明LED39的灭灯状态进行扫描,因此在拍摄系统1的使用者意欲在使照明LED39灭灯的状态下进行扫描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其意愿进行扫描。其结果是,能够在反映使用者的意图的同时,确切地获得高画质的图像。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是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其特征在于,在判定为照明LED39亮灯时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将照明LED39的光量变为最大进行扫描。其他结构都与实施方式2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并标注相同符号。
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相同,具备智能手机2以及能够载置智能手机2的照明装置3。在照明装置3配设有照射介质设置面5的照明LED39。构成拍摄系统1的智能手机2具备:拍摄部21、通信部22、图像处理部23、记录部24、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以及CPU28。此外,照明装置3具备:通信部45、扫描开关36、照明开关37、电源开关38以及控制部40。与外部电源相连的AC适配器50与电源开关38连接。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中,控制部40所具有的MPU42能够借助控制部40所具有的LED驱动器41,实施对照明LED39的光量进行调整的驱动控制。如此调整照明LED39的光量的控制部40能够通过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调整光量。
具体而言,控制部40能够通过使规定频率的周期中对照明LED39的供电电路中的开关(省略图示)的断续状态的比例发生变化,来改变照明LED39的光量。即,能够通过使闭合开关的时间相对于一个周期的比例亦即占空比发生变化,来改变照明LED39的光量。
例如,在一个周期中,持续打开开关,持续遮断供应给照明LED39的电流的情况下,占空比为0%,在一个周期中,持续闭合开关,而持续使电流流到照明LED39的情况下,占空比为100%。如此,在PWM控制中,通过使一个周期中开关的开关时间发生变化来改变占空比,使在一个周期中电流流到照明LED39的时间发生变化。由此,根据占空比使一个周期中照明LED39的发光时间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借助AC适配器50从外部电源输入的电不受时间经过的限制,以一定的电压被输入到电路中。实施PWM控制的情况下的PWM输出相对于从该外部电源的输入,针对PWM控制下的每个周期的时间经过,仅在与占空比相对应的时间内被输出。因此,照明LED39在单位时间的发光时间根据占空比发生变化,因此单位时间的光量发生变化。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中,如此通过PWM控制,实施调整照明LED39的光量的驱动控制。
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由如上结构构成,下面对其作用进行说明。构成拍摄系统1的照明装置3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的照明装置3相同,通常能够作为照明台灯使用。在该拍摄系统1,在对设置于介质设置面5的介质6进行扫描的情况下,在将介质6设置于介质设置面5的状态下,按下扫描开关36,则开始扫描。
开始扫描时,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相同,确认照明LED39的照明状态,在照明LED39为灭灯状态时,维持照明LED39的灭灯状态扫描介质6,而在照明LED39为亮灯状态时,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
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在判定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时,将使照明LED39亮灯时的PWM控制下的占空比变为100%,使照明LED39亮灯时的光量变为最大光量进行扫描。在判定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时,在如此照明LED39以最大光量亮灯的状态下,对拍摄区域7内的介质6进行拍摄,将图像数据60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由此在通过照明LED39制造出的最佳环境下,对介质6进行扫描。
相对于此,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在判定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在使照明LED39处于灭灯状态后拍摄介质6。由此,对不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介质6进行拍摄并保存,扫描介质6。
下面,对像这样在判定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时将照明LED39的光量变为最大光量进行扫描的拍摄系统1的控制步骤加以说明。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拍摄系统扫描介质时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以拍摄系统1扫描介质6时,在电源开关38开启的状态下,通过按下扫描开关36进行开启(步骤ST301)。控制部40认识到扫描开关36开启后,在照明装置3的通信部45与智能手机2的通信部22之间进行通信,从照明装置3对智能手机2发出扫描开始指示。接收到扫描开始指示的智能手机2使拍摄部21工作,开始拍摄。
此外,在扫描开关36开启后,在照明装置3中,基于LED驱动器41对照明LED39的控制状态,判定照明LED39是否开启(步骤ST302)。根据该判定,在判定为照明LED39未开启的情况下(步骤ST302,判定为“否”),在使照明LED39灭灯的状态下,以智能手机2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303),读取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的图像数据60。
相对于此,在判定为照明LED39开启的情况下(步骤ST302,判定为“是”),基于已开始拍摄的智能手机2取得的图像数据60,由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是否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步骤ST304)。
根据该判定,在判定为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步骤ST304,判定为“是”),关闭照明LED39(步骤ST305),在使照明LED39灭灯的状态下,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306)。由此,照明LED39灭灯,读取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的图像数据60。
根据该判定,在判定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步骤ST304,判定为“否”),将照明LED39的光量变为最大光量(步骤ST307)。即,通过在智能手机2的通信部22与照明装置3的通信部45之间的无线通信,智能手机2向照明装置3,发出使亮灯中的照明LED39的光量变为最大的内容的指示信号。接收到该指示信号的照明装置3通过LED驱动器41使PWM控制下的占空比变为100%实施照明LED39的驱动控制。由此,照明LED39以最大光量亮灯。
在将照明LED39变为最大光量后,在以最大光量照射拍摄区域7的状态下,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306)。由此,读取在介质6的图像数据60中不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且从照明LED39照射最大光量的照射光的状态下的介质6的图像数据60。
如此拍摄后,将照明LED39的照明状态恢复到实施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的判定(步骤ST304)时的原始状态(步骤ST308)。即,在照明LED39灭灯时(步骤ST305),以灭灯前的光量使照明LED39亮灯,在照明LED39的光量为最大光量时(步骤ST307),将照明LED39的光量变为对该光量进行调节前的光量。
在将照明LED39恢复为原状态后,将拍摄的图像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步骤ST309)。此外,判定为照明LED39未开启(步骤ST302,判定为“否”),由此在照明LED39处于灭灯状态下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303),从而在取得介质6的图像的情况下,将该图像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步骤ST309)。在保存了图像后,从控制步骤的一个循环离开。
拍摄系统1在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之间进行通信的同时,反复这些控制步骤的循环,由此通过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协同工作。这样,拍摄系统1对设置于介质设置面5的介质6进行扫描,并保存于智能手机2。
上述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拍摄系统1判定为在照明LED39处于亮灯状态时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将照明LED39亮灯时的PWM控制的占空比变为100%进行扫描,因此在不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时,能够以更加合适的拍摄状态进行扫描。其结果是,能够更加可靠地确实获得高画质的图像。
变形例
此外,在上述拍摄系统1中,用于生成在扫描时要保存的图像数据60的拍摄仅是扫描一次实施一次,但是还可以扫描一次拍摄数次。图1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的变形例,是表示实施了多次拍摄的情况下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作为以一次扫描进行多次拍摄的步骤,例如,如图13所示,通过在照明LED39处于亮灯状态下的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的判定,在判定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步骤ST104,判定为“是”),则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以智能手机2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401)。由此,对由于来自照明LED39的光发生正反射而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的图像数据60进行读取。
在对产生了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进行拍摄后,将拍摄的图像数据60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步骤ST402)。之后,关闭照明LED39(步骤ST106),对未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进行拍摄(步骤ST107)。对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进行拍摄所得的图像数据60在使照明LED39的照明状态恢复到扫描开始时的原状态后(步骤ST108),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步骤ST109)。
在以一次扫描进行多次拍摄的情况下,这样,由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可以在照明LED39处于亮灯状态以及照明LED39处于灭灯状态下进行扫描,并保存两种状态下的图像数据60。由此,在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获得照明LED39为亮灯状态以及照明LED39为灭灯状态下双方的图像,并能够按照使用者的意图选择介质6的图像,加以使用。其结果是,在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能够确实获得符合使用者喜好的图像。
此外,在上述拍摄系统1中,在因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使照明LED39变为灭灯状态,在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进行拍摄,但在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可以报知产生了无法读取区域62,由使用者对拍摄时的照明状态加以确认。
图14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的变形例,是具备报知单元的情况下的功能框图。作为将通过智能手机2的拍摄而取得的与介质6相对应的图像中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报知给使用者的报知单元,例如,可以使用智能手机2所具备的显示器85。显示器85与CPU28连接,在由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图像数据60中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能够基于来自CPU28的信号,实施报知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显示。
此外,在智能手机2中,作为在向使用者报知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时使使用者确认拍摄时的照明状态的确认单元,设置有照明要求判定部80。照明要求判定部80在报知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后,能够基于向并设于显示器85的触摸面板86的输入,对拍摄时使用者是否希望使照明LED39灭灯进行判定。这些照明要求判定部80、触摸面板86与CPU28相连,能够将与向触摸面板86的输入相对应的输入信号、使用者对照明LED39的要求信息与CPU28之间进行通信。
图1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拍摄系统的变形例,是表示在报知产生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在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作为对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进行报知时的步骤,例如,如图15所示,根据在照明LED39处于亮灯状态下的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的判定,在判定为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步骤ST104,判定为“是”),显示对话框(步骤ST451)。即,通过在显示器85显示对话框,其表示在照明LED39处于亮灯状态下由拍摄部21拍摄的图像中产生了无法读取区域62,由此向使用者报知。
此外,在该对话框中,不是仅报知产生了无法读取区域62,还要确认是否使照明LED39灭灯进行拍摄。显示了是否使照明LED39灭灯来拍摄的确认对话框的智能手机2,处于是否使照明LED39灭灯的等待使用者选择的状态。通过对与显示器85并设的触摸面板86进行输入操作来实施是否使照明LED39灭灯的选择。
显示器85显示对话框,对触摸面板86实施了输入操作后,判定使用者是否希望灭灯拍摄(步骤ST452)。基于对触摸面板86的输入信息,智能手机2所具备的照明要求判定部80实施该判定。即,照明要求判定部80基于对触摸面板86的输入信息,判定对触摸面板86的输入是否选择了使照明LED39灭灯来拍摄。
通过照明要求判定部80的判定,在判定使用者希望灭灯拍摄的情况下(步骤ST452,判定为“是”),关闭照明LED39(步骤ST106),对没有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的介质6进行拍摄(步骤ST107)。
相对于此,通过照明要求判定部80的判定,在判定使用者不希望灭灯拍摄的情况下(步骤ST452,判定为“否”),在照明LED39亮灯且因来自照明LED39的光进行正反射而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状态下,由智能手机2对拍摄区域7进行拍摄(步骤ST105)。如此,在照明LED39处于灭灯状态下拍摄的图像数据60、或在照明LED39处于亮灯状态下拍摄的图像数据60在使照明LED39的照明状态恢复到扫描开始时的原状态后(步骤ST108),被保存于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步骤ST109)。
如此,在由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显示器85报知在照明LED39处于亮灯状态下拍摄而取得的与介质6相对应的图像中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由此在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时进行拍摄时,使用者能够选择照明LED39的照明状态。
由此,例如,即使在图像数据60中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下,当无法读取区域62所在的部分是记载有对于使用者而言不必要的信息的部分时,通过在照明LED39处于亮灯状态下进行拍摄,能够以鲜明的画质获得无法读取区域62以外的部分的信息。
此外,无法读取区域62不仅会在介质6产生,例如,在设置介质6的介质设置面5具有光泽的情况下,无法读取区域62有时会在介质设置面5产生。此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照明LED39处于亮灯状态下进行拍摄,来以鲜明的画质获得介质6的图像。
另外,对由智能手机2拍摄而取得的图像中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情况进行报知的报知单元可以是显示器85以外的部件,例如,可以将智能手机2所具有的扬声器作为报知单元,通过来自扬声器的声音、警告声等,报知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
此外,报知单元可以设置于照明装置3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在由智能手机2的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25判定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后,通过无线通信将该内容的信号通过智能手机2传递给照明装置3,由照明装置3的报知单元进行报知。此外,照明要求判定部80也同样可以设置于照明装置3一侧。智能手机2与照明装置3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彼此传递信息,因此优选根据拍摄系统1的使用方式适当设置以便于使用者使用。
此外,在上述拍摄系统1中,对是否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判定是基于将由智能手机2取得的图像数据60进行YCbCr转换,在图像数据60中Y=255的像素是否在α%以上进行的,但是也可以以除此以外的方法进行判定。例如,可以根据Y=255的部分的大小,判定是否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
具体而言,对于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拍摄的图像数据60,将亮度Y=255作为阈值二值化,实施标记处理,对由亮度Y=255的多个像素构成的区域进行区分。实施标记处理后,将预设的像素数以上的标签(区域)判定为无法读取区域62,在图像数据60中存在判定为无法读取区域62的区域的情况下,判定产生了无法读取区域62。如此,基于由亮度Y=255的多个像素构成的区域的大小,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由此能够更加高精度地判断是否存在因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所产生的无法读取区域62。
此外,对是否存在无法读取区域62的判定也可以通过除基于亮度Y=255的像素来判定以外的其他方法来实施。例如,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情况下,有时不是产生明显的正反射,而是仅是介质6上的照明LED39的光轴附近的亮度隐约地增大,产生光量不均,在此种情况下,不是亮度Y=255。因此,在有可能产生此种光量不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亮度Y以外的指标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例如,可以提取仅有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的图像,基于仅有该照射光的图像,判定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
图16是存在光量不均部的图像的说明图。图17是从拍摄到的图像获取的光量的说明图。在提取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的图像的情况下,在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拍摄的图像的数据亦即亮灯时图像数据90中的规定扫描位置92,基于亮灯时图像数据90获取光量。此种情况下的光量是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与从拍摄系统1的周围向拍摄区域7射入的环境光96组合起来的全光95的光量。该全光95,在基于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所产生的光量不均作为光量不均部91在亮灯时图像数据90的扫描位置92上产生的情况下,根据光量不均部91光量发生变化。即,全光95的光量,在光量不均部91位置上的光量高于在扫描位置92上的其他位置上的光量。
图18是使照明LED灭灯情况下的图像的说明图。在取得使照明LED39亮灯的状态下的全光95的光量后,继而在使照明LED39灭灯的状态下拍摄的图像的数据亦即灭灯时图像数据94中的扫描位置92,基于灭灯时图像数据94获取光量。该扫描位置92为与获取全光95的光量时的亮灯时图像数据90中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基于灭灯时图像数据94而取得的光量不包含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所产生的光量,因此仅是从拍摄系统1的周围向拍摄区域7射入的环境光96的光量。该环境光96的光量不包含光量不均部91的光量,此外,环境光96的光量整体上会低于全光95的光量。
如此,在获取全光95的光量与环境光96的光量后,获取两者的光量差分。该差分的光量为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与环境光96组合的全光95同环境光96的差分的光量,因此是来自照明LED39的照射光亦即自照明光97的光量。即,自照明光97的光量为在照明LED39亮灯时,照射于扫描位置92的光的光量。在照明LED39亮灯时所产生的光量不均部91会因该自照明光97的光量的大小或光量的分布而产生。因此,对有无无法读取区域62的判定是基于如此取得的自照明光97来进行判定的。
例如,基于自照明光97的光量是否在预设的阈值以内来进行判定,在自照明光97的光量中存在超出该阈值的部分的情况下,判定存在光量不均部91,判定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
此外,作为基于自照明光97的光量实施是否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的判定的其他方法,还可以基于自照明光97的光量的峰值间的宽度是否在预设的阈值内来进行判定。即,在自照明光97的光量的最高处的值与最低处的值之差超过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判定存在光量不均部91,可以判定产生了无法读取区域62。
如上所述,可以基于照明LED39亮灯时与灭灯时的图像数据90、94,求取自照明光97的光量,基于该自照明光97的光量,判定是否产生了无法读取区域62。以此类方法进行判定,在照明LED39亮灯时亮度不会局部性地大幅增高,即使对如半光泽那样会产生光量不均部91的材质的介质6进行扫描时,也能够确实地判断在照明LED39亮灯时是否会产生无法读取区域62。
此外,在上述拍摄系统1中,以智能手机2拍摄的图像数据60保存在智能手机2的记录部24中,但是图像数据60也可以保存在智能手机2之外。例如,可以在以智能手机2拍摄后,将图像数据60传送给照明装置3,在照明装置3进行保存,或者可以传送给外部的服务器,在该外部的服务器进行保存。
此外,在上述拍摄系统1中,将智能手机2用作对设置于介质设置面5上的介质6进行拍摄的拍摄单元,但是拍摄单元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2以外的装置。拍摄单元可以使用例如,具有与照明装置3之间进行通信的功能的数码相机。拍摄单元只要是能够与照明装置3之间进行通信而基于从照明装置3发送的扫描/触发信号进行拍摄的装置即可,不限制其形式。

Claims (11)

1.一种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部,其配置在用于设置作为读取对象的介质的介质设置面上;
臂部,其从所述基部向上方延伸;
顶部,其从所述臂部延伸且与所述介质设置面相对置;
拍摄单元,其拍摄所述介质;
照明,其设置于所述顶部,对所述介质设置面进行照射;
照明控制单元,其对所述照明进行驱动控制;
扫描指示部,其发出由所述拍摄单元拍摄所述介质并生成与所述介质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扫描指示;以及
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在所述扫描指示后、所述图像数据生成之前,基于在所述照明亮灯状态下拍摄而取得的与所述介质相对应的图像,判定是否存在由于所述照明在所述介质上的反射光而使所述拍摄单元无法读取所述介质的信息的无法读取区域;
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照明为点亮状态,则通过所述照明控制单元使其成为灭灯状态,并进行所述扫描,
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不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亮灯状态下进行所述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实施了所述扫描指示时,在所述照明为灭灯状态的情况下,维持所述灭灯状态进行所述扫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为PWM控制,
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不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将使所述照明亮灯时的所述PWM控制的占空比设为100%,并进行所述扫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控制为PWM控制,
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不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将使所述照明亮灯时的所述PWM控制的占空比设为100%,并进行所述扫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在进行所述扫描后,将所述照明的照明状态恢复到扫描前的照明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报知单元,其报知在由所述拍摄单元拍摄而取得的与所述介质相对应的图像中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其中,
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由所述报知单元报知:在所述照明处于亮灯状态下拍摄而取得的与所述介质相对应的图像中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报知单元,其报知在由所述拍摄单元拍摄而取得的与所述介质相对应的图像中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其中,
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由所述报知单元报知:在所述照明处于亮灯状态下拍摄而取得的与所述介质相对应的图像中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照明处于亮灯状态以及所述照明处于灭灯状态下进行所述扫描,并保存两种状态下的所述图像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照明处于亮灯状态以及所述照明处于灭灯状态下进行所述扫描,并保存两种状态下的所述图像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照明处于亮灯状态以及所述照明处于灭灯状态下进行所述扫描,并保存两种状态下的所述图像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判定部判定存在所述无法读取区域的情况下,在所述照明处于亮灯状态以及所述照明处于灭灯状态下进行所述扫描,并保存两种状态下的所述图像数据。
CN201410319628.8A 2013-12-25 2014-07-07 拍摄系统 Pending CN1047541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7613 2013-12-25
JP2013267613A JP5841587B2 (ja) 2013-12-25 2013-12-25 撮像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4173A true CN104754173A (zh) 2015-07-01

Family

ID=53401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9628.8A Pending CN104754173A (zh) 2013-12-25 2014-07-07 拍摄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50894B2 (zh)
JP (1) JP5841587B2 (zh)
CN (1) CN10475417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5756B2 (ja) * 2012-12-07 2017-02-08 株式会社Pfu 照明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5997601B2 (ja) * 2012-12-17 2016-09-28 株式会社Pfu 撮像システム
US9275448B2 (en) * 2013-08-27 2016-03-01 Xerox Corporation Flash/no-flash imaging for binarization
JP5698823B1 (ja) 2013-10-31 2015-04-08 株式会社Pfu 照明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照明制御方法
US9521225B2 (en) * 2014-02-27 2016-12-13 John R. Hattersley Frame and app for smartphone for audio reading coded text
USD795323S1 (en) * 2015-03-16 2017-08-22 Tripled Experience Lt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images of gemstones
US20170090272A1 (en) * 2015-05-12 2017-03-30 Muneer Ayaad Foldable camera and projector with code activated controls
US9756198B1 (en) * 2016-04-28 2017-09-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ordination of capture and movement of media
FR3057426A1 (fr) * 2016-10-11 2018-04-13 I2S Support pour appareil de numerisation de documents, et dispositif de numerisation de documents
TWM580510U (zh) * 2019-03-08 2019-07-11 崴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動式裝置支撐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8323A (ja) * 2000-03-22 2001-09-28 Nikon Corp 画像入力装置
JP2005303813A (ja) * 2004-04-14 2005-10-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20060033835A1 (en) * 2001-02-16 2006-02-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igital cameras
CN102055877A (zh) * 2009-11-04 2011-05-1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94951A (zh) * 2011-03-22 2012-09-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605A (ja) 1993-06-15 1995-01-10 Minolta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H09200440A (ja) * 1996-01-12 1997-07-31 Minolta Co Ltd 画像読取り装置
JPH09284481A (ja) * 1996-04-18 1997-10-31 Minolta Co Ltd 画像読取りシステム
JPH10327301A (ja) * 1997-05-22 1998-12-08 Minolta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6088470A (en) * 1998-01-27 2000-07-11 Sensa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al of bright or dark spots by the fusion of multiple images
JP2001268326A (ja) * 2000-03-23 2001-09-28 Minolta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2033921A (ja) * 2000-07-17 2002-01-31 Minolta Co Ltd 読み取り装置
GB2375676A (en) * 2001-05-17 2002-11-20 Hewlett Packard Co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specular reflections appearing in an image
JP3759887B2 (ja) 2001-07-11 2006-03-29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印刷物測定装置
KR100854890B1 (ko) * 2001-12-28 2008-08-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홍채 인식 시스템의 다중 조명을 이용한 홍채 등록 및인식방법
DE10210322A1 (de) * 2002-03-08 2003-09-18 Wolfvision Gmbh Goetzis Auflagefläche eines Geräts zur optischen Aufnahme von Objekten
JP2004150873A (ja) * 2002-10-29 2004-05-2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印刷物測定装置、画像データ補正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062753A (ja) 2003-08-20 2005-03-10 Minolta Co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撮影システム
JP2005072785A (ja) * 2003-08-21 2005-03-17 Minolta Co Ltd 撮影システム
EP1524836B1 (en) * 2003-10-14 2017-11-22 Casio Computer Co., Ltd. Document camera and document camera system
JP3935499B2 (ja) * 2004-07-26 2007-06-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6261820A (ja) * 2005-03-15 2006-09-28 Fuji Xerox Co Ltd 撮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質感読取方法
JP4843344B2 (ja) * 2005-03-18 2011-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7630002B2 (en) * 2007-01-05 2009-12-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pecular reflection reduction using multiple cameras
US7864381B2 (en) * 2007-03-20 2011-01-04 Xerox Corporation Document illuminator with LED-driven phosphor
US8203764B2 (en) * 2007-06-27 2012-06-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hased illumination method for image capture system
US20110013001A1 (en) * 2008-01-28 2011-01-20 Thomas Craven-Bartle Digital pens and a method for digital recording of information
CN102017601B (zh) * 2008-06-26 2013-03-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合成方法
JP5684653B2 (ja) * 2011-06-13 2015-03-18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KR20120139390A (ko) * 2011-06-17 2012-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촬영을 위한 광원 제어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3019217A1 (en) * 2011-08-02 2013-02-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ojection capture system and method
US9521276B2 (en) * 2011-08-02 2016-12-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ortable projection capture device
JP5933357B2 (ja) * 2012-06-13 2016-06-08 株式会社Pfu オーバーヘッド型画像読取装置
US8743426B2 (en) * 2012-06-27 2014-06-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mage enhancement methods
US8559063B1 (en) * 2012-11-30 2013-10-15 Atiz Innovation Co., Ltd. Document scanning and visualization system using a mobile device
JP6007091B2 (ja) * 2012-12-07 2016-10-12 株式会社Pfu 撮像用載置台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6075756B2 (ja) * 2012-12-07 2017-02-08 株式会社Pfu 照明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JP5997601B2 (ja) * 2012-12-17 2016-09-28 株式会社Pfu 撮像システム
JP5698823B1 (ja) * 2013-10-31 2015-04-08 株式会社Pfu 照明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照明制御方法
JP5787964B2 (ja) * 2013-11-15 2015-09-30 株式会社Pfu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画像データ生成方法
US9041982B1 (en) * 2013-11-18 2015-05-26 Xerox Corporation Portable device scanner support with contour correction and automatic copying
JP5756202B1 (ja) * 2014-03-18 2015-07-29 株式会社Pfu 撮像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8323A (ja) * 2000-03-22 2001-09-28 Nikon Corp 画像入力装置
US20060033835A1 (en) * 2001-02-16 2006-02-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igital cameras
JP2005303813A (ja) * 2004-04-14 2005-10-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055877A (zh) * 2009-11-04 2011-05-11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94951A (zh) * 2011-03-22 2012-09-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读取装置以及读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81072A1 (en) 2015-06-25
US9350894B2 (en) 2016-05-24
JP2015126274A (ja) 2015-07-06
JP5841587B2 (ja)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4173A (zh) 拍摄系统
CN104660851A (zh) 拍摄系统及图像数据生成方法
US10762315B2 (en)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using barcode information
US11231146B2 (en) Wireless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CN109661666B (zh) 光通信装置和系统以及相应的信息传输和接收方法
KR101979345B1 (ko) 공연 연출을 수행하는 마스터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597692A (zh) 照明装置、拍摄系统和照明控制方法
CN102640569A (zh) 用于强调对象的光系统
CN104904319A (zh) 允许用户控制编码光源
WO2019120052A1 (zh) 用于对光源传递的信息进行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20053A1 (zh) 包含参考光源的光通信装置及相应的信息传输和接收方法
CN110943778B (zh) 光通信装置以及用于传输和接收信息的方法
CN106209230A (zh) 一种基于app识别光条纹码的可见光通信系统
KR20190016530A (ko) 공연 연출 제어 시스템
KR102291686B1 (ko) 공연 연출 제어 시스템
EP3678302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WO2019120051A1 (zh) 光标签安全判定方法和系统
KR101900326B1 (ko) 공연 연출 제어 시스템
KR102093280B1 (ko) 공연 연출 제어 시스템
KR20210102174A (ko) 공연 연출 제어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