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8025B - 热重量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重量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8025B
CN104698025B CN201410524400.2A CN201410524400A CN104698025B CN 104698025 B CN104698025 B CN 104698025B CN 201410524400 A CN201410524400 A CN 201410524400A CN 104698025 B CN104698025 B CN 104698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ample
boiler tube
heating furnace
open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44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8025A (zh
Inventor
西村晋哉
山田健太郎
长泽宽治
高泽良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Scienc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 Scienc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 Science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 Scienc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98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8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8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8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分析装置,能够观察热分析中的试样的变化,并减少从加热炉对炉管内的试样直接放射的辐射热而提高了热分析的测量精度。热分析装置(100)具备:由透明材料形成的炉管(9)、配置在炉管的内部并将分别收容测量试样(S1)及参照试样(S2)的一对试样容器(51、52)分别保持在自身的载置面(41s、42s)上的一对试样保持件(41、42)、和包围炉管的筒状的加热炉(3),当从与轴向(O)垂直且与载置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加热炉具有在沿着将载置面彼此的重心(G1、G2)连结的线段(M)的方向(P)以该线段作为中心为7mm以上、在与线段垂直的方向以该线段作为中心为3mm以上且至少与线段重叠的开口部(W),能够经由该开口部观察测量试样。

Description

热重量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试样进行加热,来测量与温度变化相伴的试样的物理变化的热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试样的温度特性进行评价的手法,采用了对试样进行加热,来测量与温度变化相伴的试样的物理变化的被称为热分析的手法。热分析由JIS K 0129:2005“热分析通则”定义,对测量对象(试样)的温度进行程序控制时的、测量试样的物理性质的手法都为热分析。通常采用的热分析有下述5种方法:(1)检测温度(温度差)的示差热分析(DTA)、(2)检测热流差的示差扫描热量测量(DSC)、(3)检测质量(重量变化)的热重量测量(TG)、(4)检测力学特性的热机械分析(TMA)、以及(5)动态粘弹性测量(DMA)。
例如,如图9所示,作为进行上述热重量测量(TG)以及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示差热分析(DTA)的热分析装置1000,公知有一种具备:炉管9(furnace tube),其形成为筒状并在前端部9a具有缩径的排气口9b;筒状的加热炉3,其从外侧包围炉管9;试样保持件41、42,被配置在炉管9的内部并经由试样容器分别保持试样S1、S2;测量室30,其与炉管9的后端部9d气密连接;和重量检测器32,其被配置在测量室30内来测量试样的重量变化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此外,从加热炉3的下端向下方延伸两个支柱218,支柱218与支承台200连接。并且,在炉管9的后端部9d的外侧固定有凸缘部7,一个支柱216从凸缘部7下端向下方延伸,支柱216也与支承台200连接。支承台200以及测量室30被载置在基台10上,支承台200通过线性致动器220能够沿炉管9的轴向O进退。
而且,加热炉3从炉管9的外侧对试样保持件41、42进行加热,能够利用重量检测器32来检测与温度变化相伴的试样S1、S2的重量变化。
这里,当如图10所示,将试样S1、S2设置到试样保持件41、42上,或者更换试样S1、S2时,通过线性致动器220使支承台200向炉管9的前端侧(图10的左侧)前进,使被固定于支承台200的加热炉3以及炉管9也前进。由此,试样保持件41、42在比炉管9靠后端侧露出,可进行试样S1、S2的设置或更换。
然而,如果使用上述的热分析装置,则虽然能够检测所需要的热物理性能值,但存在无法可视观察热分析中的试样的变化这一问题。这是因为炉管9一般由烧结氧化铝等陶瓷、或者镍铬铁合金(inconel,注册商标)等耐热性金属形成,并且加热炉3覆盖炉管9。
对此,本申请人报告了一种利用透明材料形成炉管,并且在试样观察时只使加热炉前进而使炉管露出,能够从露出的炉管的外侧观察试样的热分析装置(专利文献4)。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还记载了用热传导部件覆盖露出的炉管的一部分,并且将热传导部件的一部分装入到加热炉内,使加热炉的热传递至露出的炉管来保持试样观察位置处的试样的加热状态这一内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62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324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4626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18583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技术中,如果采用利用上述热传导部件对露出的炉管内的试样间接进行加热的方式,则能够进行在到500℃为止的温度下的热分析中的试样观察。然而,对于在500℃以上的高温下观察热分析中的试样这一迫切期望,通过使用了上述热传导部件的间接加热有可能不充分。
另一方面,在图9所示的热重量/示差热测量(TG/DTA)的情况下,测量试样S1被加热炉3覆盖。因此,如图6所示,来自加热炉3的辐射热RH被直接向试样容器51内的测量试样S1放射。这里,利用DTA来取得与测量试样S1的熔解、分解等相伴的示差热信号。不过,如果测量试样S1因加热而开始熔化使形状发生变化,或试样的颜色发生变化,则测量试样S1吸收的辐射热RH的量也变化,导致该辐射热的变化也包含于示差热信号,存在测量精度降低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炉管来观察热分析中的试样的变化,并且降低从加热炉向炉管内的试样直接放射的辐射热来提高热分析的测量精度的热分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热分析装置具备:炉管,由透明材料形成为筒状,在轴向的前端部具有排气口;一对试样保持件,被配置在上述炉管的内部,将分别收容测量试样以及参照试样的一对试样容器分别保持在自身的载置面上;筒状的加热炉,从外侧包围至少包括上述一对试样容器的上述炉管;测量室,与上述炉管的轴向的后端部气密连接;以及测量单元,被配置在上述测量室内,对上述试样的物理性能变化进行测量,当从与上述轴向垂直并且与上述载置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上述加热炉具有下述开口部:在沿着将上述载置面彼此的重心连结的线段的方向以该线段作为中心为7mm以上,在与上述线段垂直的方向以该线段作为中心为3mm以上,并且至少与上述线段重叠;能够经由该开口部观察上述测量试样。
根据该热分析装置,能够经由加热炉的开口部,利用炉管来观察热分析中的试样的变化。此外,由于将开口部相对于收容测量试样以及参照试样的一对试样容器对称形成,所以各试样在炉管9内被以相同的条件加热,可防止热分析的测量精度降低。
并且,通过对试样的附近的加热炉设置开口部,能够减少从加热炉对炉管内的试样直接放射的辐射热而提高热分析的测量精度。
优选的是,上述开口部沿着上述轴向大小为上述加热炉的内表面的长度的1/2以下,并且沿着与上述轴向垂直的方向大小为上述加热炉的上述内表面的直径以下。
根据该热分析装置,防止在使开口部过大的情况下当在高温(例如500℃以上)下观察热分析中的试样时试样的保温、加热的控制无法充分进行而导致热分析的精度降低。
优选的是,上述炉管由石英玻璃、蓝宝石玻璃或者YAG陶瓷的任一种构成。
根据该热分析装置,可获得透明性以及耐热性高的炉管。
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热分析装置还具备摄像单元,上述摄像单元被配置在能够经由上述开口部直接观察上述测量试样的位置。
根据该热分析装置,能够通过摄像单元来直接观察测量试样。其中,“能够直接观察测量试样”的位置是指能够从摄像单元直接视觉确认测量试样。
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热分析装置还具备摄像单元和光学系统,上述光学系统被配置在能够经由上述开口部直接观察上述测量试样的位置,上述摄像单元被配置在能够经由上述光学系统观察上述测量试样的位置。
根据该热分析装置,由于摄像单元未被配置在能够直接观察测量试样的位置,所以可避免摄像单元被直接暴露于来自开口部的热或者所产生的气体等之下而损伤或透镜模糊等而无法摄像。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能够使用炉管来观察热分析中的试样的变化,并且减少从加热炉对炉管内的试样直接放射的辐射热而提高了测量精度的热分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分析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在热分析装置中进行试样的设置或更换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将试样容器载置到试样保持件的载置面的状态的图。
图4 是表示将其他试样容器载置到试样保持件的载置面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对加热炉的开口部的最小尺寸进行规定的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对加热炉不设置开口部的情况的辐射热的放射的图。
图7是表示对加热炉设置了开口部的情况的辐射热的放射的图。
图8是表示因开口部的有无引起的草酸钙水合物的实际的示差热分析(DTA)的测量结果的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热重量测量(TG)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以往的热重量测量(TG)装置中进行试样的设置或更换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沿着轴向O将炉管9的前端部9a侧设为“前端(侧)”,将其相反一侧设为“后端(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热分析装置100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热分析装置100构成热重量测量(TG)装置,具备:筒状的炉管9、从外侧包围炉管9的筒状的加热炉3、配置在炉管9的内部的一对试样保持件41、42、支承台20、与炉管9的轴向O的后端部9d连接的测量室30、被配置在测量室30内来测量试样S1、S2的重量变化的重量检测器32(相当于权利要求的“测量单元”)、以及将测量室30载置到自身的上表面的基台10。这里,测量试样(样本)S1、参照试样S2被分别收容于一对试样容器(参照图2)51、52中,各试样容器51、52被分别载置在一对试样保持件41、42上。此外,参照试样S2是相对于测量试样的基准物质(参考)。
此外,从加热炉3的轴向两端附近的下端向下方分别延伸两个支柱18,各支柱18连接在支承台20的上表面。此外,在炉管9的后端部9d的外侧固定有凸缘部7,从凸缘部7的下端向下方延伸一个支柱16。支柱16连接在支承台20的上表面。此外,支柱16比支承台20的后端靠后端侧配置,不与支承台20干涉。此外,炉管9也可以被固定于加热炉3,该情况下,在构造上可以省略支柱16。
并且,沿着基台10的轴向O形成有槽,在该槽中配置有线性(线形)致动器22。线性致动器22的后端侧与支承台20连接,前端侧(的伺服马达)与基台10连接。而且,支承台20通过线性致动器22能够沿着上述槽在轴向O进退。
线性致动器22例如由滚珠丝杠和伺服马达等构成,但可以使用沿轴向O直线驱动的所有公知的致动器。
加热炉3具有:形成加热炉3的内表面的圆筒状的炉心管3c、外嵌于炉心管3c的加热器3b、和在两端具有侧壁的圆筒状的外筒3a(参照图2)。在外筒3a的两侧壁的中心设有用于插通炉心管3c的中心孔。外筒3a包围加热器3b来对加热炉3进行保温,并且也可以对外筒3a适当地设置调整孔(未图示)来进行加热炉3的温度调整。此外,炉心管3c的内径大于炉管9的外径,加热炉3以非接触方式对炉管9(以及其内部的试样S1、S2)进行加热。
并且,在加热炉3的上表面形成有从外筒3a朝向炉心管3c贯通的近似矩形的开口部W。对于开口部W将后述。
炉管9朝向前端部9a缩径成锥状,前端部9a形成为细长的毛细管状并在其前端开设有排气口9b。而且,从后端侧向炉管9适当地导入净化气体,该净化气体、因加热生成的试样的分解生成物等经过排气口9b被排出到外部。另一方面,经由密封部件71在炉管9的后端部9d的外侧安装有环状的凸缘部7(参照图2)。
此外,炉管9由透明材料形成,能够从炉管9的外侧观察试样S1、S2。这里,透明材料是以规定的透光率透过可见光的材料,也包括半透明材料。此外,作为透明材料,可优选使用石英玻璃、蓝宝石玻璃、或者YAG(钇铝石榴石)陶瓷。
在试样保持件41、42上分别连接着向轴向O后端侧延伸的天平臂(天秤アーム)43、44,天平臂43、44相互沿水平方向排列。此外,在试样保持件41、42的正下方设有热电偶,能够计测试样温度。天平臂43、44、试样保持件41、42例如由铂形成。
测量室30被配置在炉管9的后端,朝向炉管9向轴向O前端侧延伸的管状的波纹管34经由密封部件73安装在测量室30的前端部。波纹管34的前端侧形成凸缘部36,凸缘部36经由密封部件72与凸缘部7气密连接。这样,测量室30与炉管9的内部连通,各天平臂43、44的后端经过炉管9延伸到测量室30内部。另外,作为密封部件71~73,例如可使用O型环、垫圈等。
如图2所示,配置在测量室30内的重量检测器32具备线圈32a、磁铁32b、位置检测部32c。位置检测部32c例如由光电传感器构成,被配置在各天平臂43、44的后端侧来检测天平臂43、44是否是水平的状态。另一方面,线圈32a被安装在各天平臂43、44的轴向中心(支点),在线圈32a的两侧配置有磁铁32b。而且,通过以天平臂43、44为水平的方式向线圈32a流过电流,并对该电流进行测量,来测量天平臂43、44前端的各试样S1、S2的重量。其中,重量检测器32分别被设于各天平臂43、44。
此外,图2所示那样,线性致动器22、加热器3b以及重量检测器32被由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部80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80对加热器3b进行通电控制,通过基于规定的加热模式的炉管9的加热来对设置于试样容器51以及52中的试样S1以及S2进行加热。利用在试样保持件41、42的正下方分别配置的热电偶来取得此时的该试样S1、S2的示差热以及试样温度,从重量检测器32取得试样的重量变化。此外,控制部80对线性致动器22的动作进行控制,来使加热炉3以及炉管9移动到后述的测量位置以及试样设置位置。
另外,将凸缘部36与凸缘部7气密连接且加热炉3覆盖炉管9的各试样保持件41、42(即试样S1、S2)的位置称为“测量位置”。
图3表示了对各试样保持件41、42上的试样容器51、52分别设置或者更换试样S1、S2的情况的加热炉3以及炉管9的位置。在设置(配置)或者更换试样S1、S2的情况下,如果通过线性致动器22使支承台20向炉管9的前端侧(图3的左侧)前进,则分别固定于支承台20的炉管9以及加热炉3比上述测量位置向前端侧前进,各试样保持件41、42在比炉管9以及加热炉3靠后端侧露出,所以可进行试样S1、S2的设置或更换。
这里,将如图3所示,凸缘部36与凸缘部7沿轴向O分离,各试样保持件41、42(即试样S1、S2)在比炉管9以及加热炉3靠后端侧露出的位置称为“试样设置位置”。
接着参照图4~图5,对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即开口部W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各试样保持件41、42形成为圆形的盘状,其底面分别成为载置试样容器51、52的载置面41s、42s。此外,试样保持件41、42沿与轴向O垂直的方向排列。并且,试样保持件41、42被配置在以轴向O以及与轴向O垂直的方向P为中心而相互线对称的位置,经由试样容器保持在试样保持件41、42上的各试样S1、S2在炉管9内被以相同的条件加热。另外,使试样容器51、52的重心(未图示)与载置面41s、42s各自的重心G1、G2对齐而载置。
这里,保持测量试样S1的试样容器51成为上表面开口的开放型有底圆筒的容器,以便能够观察测量试样S1。另一方面,保持参照试样S2的试样容器52由于可以不能观察,所以可使用封闭型的容器而不是开放型的有底容器。不过,为了各试样S1、S2在炉管9内以相同的条件被可靠地加热,优选试样容器52与试样容器51是相同形状。
然而,试样容器51的内径最小为3mm左右。因此,如果按照与试样容器51的内部重叠的方式形成开口部W,则能够经由开口部W观察测量试样S1。另一方面,为了各试样S1、S2在炉管9内被以相同的条件加热,需要在试样容器52侧也形成与试样容器51侧同样的开口部W。
此外,即使规定试样保持件41、42的大小,如上述那样测量试样S1的观察视野也会因试样容器的容器部的内径而变化。
综上所述,如图5所示,作为开口部W1的最小尺寸,规定了下述尺寸:从与轴向O垂直并且与载置面41s、42s垂直的方向(在图1的情况下,相当于加热炉3的上表面侧)观察时,能够从开口部W1视觉确认内径3mm的容器部51以及容器部52(容器部52与容器部51相同)的内侧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此外,此时由于即使试样容器的容器部的形状、内径变化,试样保持件41、42的载置面41s、42s彼此的重心G1、G2都是不变的,所以以G1、G2为基准。
即,将开口部W1形成为当从上述方向观察时,在沿着将重心G1、G2连结的线段M的方向P以线段M作为中心为7mm以上,在与线段M垂直的方向(轴向O)以线段作为中心为3mm以上,并且至少与线段M重叠。这里,在沿着线段M的方向P为7mm是指方向P的开口部W1的“最大长度”为7mm,在轴向O为3mm是指轴向O的开口部W1的“最大长度”为3mm。因此,开口部W1的角部Wc不必是直角,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由曲线构成。但是,角部Wc的圆弧需要是半径3mm的圆周的1/4圆,以便至少沿着容器部51以及容器部52的内侧。
另外,在沿着线段M的方向P决定为7mm的理由是:将容器部51、52的内径分别设为最小3mm,沿着方向P对试样容器51、52彼此没有热影响的最小间隔约为1mm(该情况下,试样保持件41、42也假定为直径约3mm的圆盘状)。
另一方面,如果使开口部W过大,则在高温(例如500℃以上)下观察热分析中的试样时,炉管内的试样S1、S2的保温、加热的控制不能充分进行,有可能无法高精度进行热分析。
因此,为了即使在高温下也以更可靠地确保了加热状态的状态观察试样,优选使开口部W2的最大尺寸沿着轴向O为加热炉的内表面3c的长度L的1/2以下的大小、并且沿着与轴向垂直的P方向为加热炉的内表面3c的直径ID以下的大小。此外,开口部W2当然形成在包含上述的最小尺寸的开口部W1的位置。
综上所述,能够经由开口部W观察在炉管9内热分析中的试样S1、S2的变化。例如,在图1、图2的例子中,在开口部W的上方配置摄像单元(例如照相机、数码相机、摄影机、光学显微镜等)90,来观察热分析中的试样S1、S2。尤其在以高温(例如500℃以上)进行热分析时,炉管的保温、加热变得充分,能够一边高精度进行热分析一边观察试样。
并且,如果设置开口部W则会产生以下那样的效果。即,如图6所示,在使用炉管9来进行热重量测量(TG)的情况下,炉管9的整体被加热炉3包围,并且为了测量重量增减,测量试样S1的试样容器51为开放型且其开口部朝向加热炉3。该情况下,来自加热炉3的辐射热RH除了被试样容器51等吸收之外,还对试样容器51内的测量试样S1直接放射。
这里,在同时进行热重量测量(TG)与示差热分析(DTA)的情况下,通过DTA取得与测量试样S1的熔解、分解等相伴的示差热信号。可是,如果测量试样S1因加热而开始熔解使形状发生变化,或试样的颜色发生变化,则测量试样S1吸收的辐射热RH的量也变化,导致该辐射热的变化也包含于示差热信号,测量精度降低。
鉴于此,如图7所示,如果对加热炉3设置开口部W,则在开口部W的正下方不从加热炉3放射辐射热RH,对试样容器51内的测量试样S1直接放射的辐射热RH大幅减少,所以即使测量试样S1的形状、颜色因加热而变化,测量试样S1吸收的辐射热RH的量也难以变化,可抑制示差热信号的测量精度的降低。
另外,由于测量试样S1以外的试样容器51等没有因加热而形状、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即使这些试样容器51等吸收了辐射热RH,也对示差热信号的测量精度没有影响。
图8中表示了因开口部W的有无引起的草酸钙水合物的实际的示差热分析(DTA)的测量结果。对开口部W的尺寸而言,若将轴向O设为纵向,则纵/横=10/13mm,在天平臂43、44向轴向O热膨胀时也在开口部W内收容容器51、52(内径各5mm)的整体。在540℃附近,可看到脱水后的草酸钙因热分解形成的吸热峰值。在设有开口部W的情况下,该吸热峰值前后的基线是平坦的,容易判定在DTA中进行热量计算时的基线上的分解开起点(开始温度Sa)以及分解结束点(结束温度Ea),可以高精度求出示差热。另一方面,在没有开口部W的情况,峰值前后的基线的平坦性不足(基线不稳定)。因此,根据该基线的形状,作为该峰值涉及的线上的分解开起点(开始温度)以及分解结束点(结束温度),误取得与本来的开始温度Sa以及结束温度Ea不同的温度的温度Sb、Eb,招致估算的精度降低的结果。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包括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所包含的各种变形以及等同物。
例如,炉管、加热炉的构成、配置状态等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此外,开口部的形状等也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
此外,可以在当观察试样时,能够经由开口部W直接观察测量试样S1的位置(在图1的例子中是开口部W的上方)配置摄像单元90,但也可以通过在能够直接观察测量试样S1的位置配置反射镜等,来避免将摄像单元90向能够直接观察测量试样S1的位置(开口部W的上方)配置。在后者的情况下,具有下述效果:避免摄像单元90被直接暴露于来自开口部W的热或者所产生的气体等之下而损伤或透镜模糊等而无法摄像。其中,为了将摄像单元90相对于开口部W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只要对本发明的热分析装置安装规定的安装器具(例如悬臂式的撑条、托架等),并将摄像单元90安装到在安装器具的前端设置的摄像单元90的固定部(例如与为了对数码相机安装三脚等而设置的螺孔匹配的阳螺纹部)即可。此外,也可以对本发明的热分析装置安装规定的安装器具(例如悬臂式的撑条、托架等),在该安装器具上安装上述反射镜等。
此外,除了上述的热重量测量(TG)装置之外,本发明的热分析装置还能够应用于由JIS K 0129:2005“热分析通则”定义、对测量对象(试样)的温度进行程序控制时的、测量试样的物理性质的所有热分析。具体而言,可举出(1)检测温度(温度差)的示差热分析(DTA)、(2)检测热流差的示差扫描热量测量(DSC)、(3)检测质量(重量变化)的热重量测量(TG)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热分析装置;3-加热炉;3c-加热炉内表面;9-炉管;9b-排气口;30-测量室;32-测量单元;41、42-试样保持件;41s、42s-试样保持件的载置面; 51、52-试样容器;O-轴向;S1-测量试样;S2-参照试样;G1、G2-载置面的重心;L-沿轴向的加热炉的内表面的长度;ID-加热炉的内表面的直径;M-将重心连结的线段;W、W1、W2-开口部。

Claims (5)

1.一种热重量测量装置,具备:
炉管,由透明材料形成为筒状,在水平的轴向的前端部具有排气口;
测量室,与上述炉管的轴向的后端部气密连接;
一对试样保持件,被配置在上述炉管的内部,将分别收容测量试样以及参照试样的一对试样容器分别保持在自身的载置面上;
一对天平臂,收容在上述炉管中,在自身的前端部分别连接上述一对试样保持件,自身的后端部在上述测量室的内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自身的后端部被安装在该测量室的内部;
筒状的加热炉,从外侧包围至少包括上述一对试样容器的上述炉管,包括炉心管、加热器和外筒,上述炉心管为筒状且在沿着上述轴向的方向具有轴心,上述加热器外嵌于该炉心管,上述外筒为筒状,在两端具有侧壁且包围上述加热器;以及
测量单元,被配置在上述测量室内,对上述试样的物理性能变化进行测量,
该热重量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
当从与上述轴向垂直并且与上述载置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上述加热炉具有下述开口部:在沿着将上述载置面彼此的重心连结的线段的方向以该线段作为中心为7mm以上,在与上述线段垂直的方向以该线段作为中心为3mm以上,且至少与上述线段重叠,而且将上述外筒和上述炉心管贯通;能够经由该开口部观察上述测量试样以及上述参照试样,
在加热炉的径向上,上述加热器不与上述开口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重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口部沿着上述轴向大小为上述加热炉的内表面的长度的1/2以下,并且沿着与上述轴向垂直的方向大小为上述加热炉的上述内表面的直径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重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炉管由石英玻璃、蓝宝石玻璃或者YAG陶瓷的任一种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重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摄像单元,
上述摄像单元被配置在能够经由上述开口部直接观察上述测量试样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重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摄像单元和光学系统,
上述光学系统被配置在能够经由上述开口部直接观察上述测量试样的位置,上述摄像单元被配置在能够经由上述光学系统观察上述测量试样的位置。
CN201410524400.2A 2013-12-04 2014-10-08 热重量测量装置 Active CN1046980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1101A JP6061836B2 (ja) 2013-12-04 2013-12-04 熱重量測定装置
JP2013-251101 2013-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8025A CN104698025A (zh) 2015-06-10
CN104698025B true CN104698025B (zh) 2019-04-23

Family

ID=53265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4400.2A Active CN104698025B (zh) 2013-12-04 2014-10-08 热重量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8402B2 (zh)
JP (1) JP6061836B2 (zh)
CN (1) CN104698025B (zh)
DE (1) DE102014117356B4 (zh)
TW (1) TWI5926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8912B2 (ja) * 2015-03-02 2019-07-2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熱分析装置
WO2017033526A1 (ja) * 2015-08-26 2017-03-02 株式会社リガク 熱分析装置
CN105527312B (zh) * 2016-01-04 2019-04-23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生物质灰熔融特性的分析方法
CN105769028A (zh) * 2016-03-24 2016-07-20 深圳市锐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干身机
JP6706522B2 (ja) * 2016-03-25 2020-06-1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試料容器及び熱分析装置
EP3545288A1 (en) * 2016-11-22 2019-10-02 TA Instruments-Waters LLC Direct thermal injection thermal analysis
CN108225969B (zh) * 2018-01-25 2020-01-2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黄河泥沙监测清理车
JP7236728B2 (ja) * 2019-03-11 2023-03-1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熱分析装置
CN110470559A (zh) * 2019-05-15 2019-11-19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固体高温高压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获取方法与装置
JP7365278B2 (ja) 2019-06-19 2023-10-1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熱分析装置
DE102020114535A1 (de) * 2019-06-19 2020-12-24 Hitachi High-Tech Science Corporation Thermoanalysegerät
JP6792040B1 (ja) * 2019-09-25 2020-11-25 ネッチ ゲレーテバウ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熱分析装置、試料ホルダ組立体及び熱分析方法
JP7407020B2 (ja) 2020-03-04 2023-12-2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熱分析装置の制御部、及び熱分析装置
JP7407051B2 (ja) 2020-03-12 2023-12-2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熱分析装置
JP2024052449A (ja) 2022-10-01 2024-04-1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偏光画像取得装置及び熱分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9455A (en) * 1966-04-12 1969-09-30 Chyo Balance Corp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nges in the weight of a sample
CN102004117A (zh) * 2009-09-01 2011-04-06 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热分析装置
CN102235987A (zh) * 2010-03-29 2011-11-09 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热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73598A (en) * 1964-11-12 1968-03-19 Du Pont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zer
JPS59142696U (ja) * 1983-03-11 1984-09-22 真空理工株式会社 加熱炉用補助光源装置
JP3113998B2 (ja) 1993-07-22 2000-12-04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分析装置
US5601364A (en) * 1994-06-14 1997-02-11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rmal warpage
JP3084472B2 (ja) * 1994-11-21 2000-09-0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湿度制御式熱分析装置
JPH08327573A (ja) * 1995-05-31 1996-12-13 Shimadzu Corp 熱分析装置
US5876118A (en) * 1995-12-08 1999-03-02 The Perkin-Elmer Corporation Calorimeter having rapid cooling of a heating vessel therein
JPH09229884A (ja) * 1996-02-21 1997-09-05 Shimadzu Corp 熱分析装置
JP3370581B2 (ja) * 1997-11-28 2003-01-27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高速熱分析装置
JP2964140B1 (ja) 1998-05-18 1999-10-18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熱分析装置
JP2001183319A (ja) * 1999-12-27 2001-07-06 Shimadzu Corp 熱分析装置
AUPR228900A0 (en) * 2000-12-22 2001-01-25 Bhp Innovation Pty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ticking and flow properties of particulate solids
JP2007232479A (ja) 2006-02-28 2007-09-13 Sii Nanotechnology Inc 熱分析装置
JP5792660B2 (ja) * 2012-03-06 2015-10-1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熱分析装置
JP5792120B2 (ja) 2012-05-31 2015-10-07 タツタ電線株式会社 高周波電流用電線
WO2015022815A1 (ja) * 2013-08-14 2015-02-19 株式会社リガク 試料分析方法とその装置
JP6212416B2 (ja) * 2014-03-13 2017-10-1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熱分析装置用撮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熱分析装置
JP6246113B2 (ja) * 2014-03-14 2017-12-1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熱分析装置
EP2942612A1 (en) * 2014-05-06 2015-11-11 Mettler-Toledo AG Temperature Modulate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69455A (en) * 1966-04-12 1969-09-30 Chyo Balance Corp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nges in the weight of a sample
CN102004117A (zh) * 2009-09-01 2011-04-06 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热分析装置
CN102235987A (zh) * 2010-03-29 2011-11-09 精工电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热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61836B2 (ja) 2017-01-18
US10088402B2 (en) 2018-10-02
DE102014117356B4 (de) 2021-12-09
DE102014117356A1 (de) 2015-06-25
JP2015108540A (ja) 2015-06-11
US20150153292A1 (en) 2015-06-04
TWI592656B (zh) 2017-07-21
TW201522955A (zh) 2015-06-16
CN104698025A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8025B (zh) 热重量测量装置
US9033574B2 (en) Thermal analyzer
US9885645B2 (en) Thermal analyzer
JP2011053077A5 (zh)
US1008844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terial analysis
US975350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for thermal analyzer and thermal analyzer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228807B (zh) 试样容器以及热分析装置
JP2013257331A (ja) 熱分析装置
JP7236728B2 (ja) 熱分析装置
CN111189552A (zh) 一种甲烷水合物火焰温度测试装置及测温修正方法
US20130017504A1 (en) Furnace
JP6548912B2 (ja) 熱分析装置
CN109142228B (zh) 利用一种样品腔进行光谱实验的方法
Hartmann et al. Blackbody and other calibration sources
RU76135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о-термического и термогравиметрического анализа
JP5256869B2 (ja) 放射率計測装置
Kamasa et al. Experimental aspects of temperature-modulated dilatometry of polymers
RU1806358C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пределени температур фазовых превращений
JP2005164425A (ja) 生体関連物質の検査装置と検査ステージと検査容器
JPH03259735A (ja) 熱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