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0678B - 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0678B
CN104570678B CN201410547210.2A CN201410547210A CN104570678B CN 104570678 B CN104570678 B CN 104570678B CN 201410547210 A CN201410547210 A CN 201410547210A CN 104570678 B CN104570678 B CN 104570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ving body
processing unit
abutting member
photoconductor drum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72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0678A (zh
Inventor
吉瀬允纪
中村贤二
山下刚司
池田保
丰田稔
松野泰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70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0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0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06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发生调色剂等异物的粘着,并能够稳定地进行图像形成的处理单元。显影辊(36)在轴方向上具有表而状态为不同的两个部分,即,作为第一状态部分的中央部(36a)和作为第二状态部分的端部(36b)。抵接构件(100)在感光体鼓(32)的表面上,以横跨对应于显影辊(36)的中央部(36a)和端部(36b)的边界线(C1)的位置地来配置。

Description

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单元及包括处理单元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中的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中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配置有将调色剂像(显影剂像)载置在表面并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等的记录媒介上而作为像载置回转体的感光体鼓和将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鼓上的显影辊。显影辊是从显影装置的供给辊来将调色剂供给到表面上的。
显影辊与感光体鼓或供给辊相接后回转,由于在其表面会产生摩擦,所以需要有较高的滑动移动性或耐磨耗性。显影辊通过将调色剂没有不均地适当地供给到感光体鼓上,就能够进行良好的图像形成。
另外,在显影辊的轴方向端部中,由于限制刮板的边缘或防止调色剂泄漏的调色剂密封件与显影辊抵接,并在显影辊回转时会发生显影辊和这些构件的摩擦,所以,在显影辊的轴方向端部需要有更高的滑动移动性或耐磨耗性。
于是,已经有处理单元的发明是关于在显影辊的表面层全体或两端部进行某些加工来进行提高滑动移动性或耐磨耗性的对策后,以能够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动作。
在专利文献1(特开2006-3733号公报)中,是将与显影辊的密封构件接触的两端部的表面粗糙度的波形与图像形成部分相比形成为锐角形状。通过将显影辊的表面粗糙度的波形形成为锐角形状,就能够减小与显影辊抵接的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所发生的摩擦力。
如专利文献1那样地,通过改变显影辊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就能够提高显影辊表面的耐磨耗性及滑动移动性和调色剂的流动性。因此,对于进行长期稳定的图像形成动作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在使得显影辊的状态在轴方向上(例如端部和中央部处)变化时,由于在状态变化的边界处的显影辊的调色剂搬送量或调色剂带电量中产生有差别,以该边界为基点后,调色剂、二氧化硅等来自于调色剂的游离物、来自于记录用纸的纸粉或滑石成分等的异物有时会粘着到感光体鼓的表面上。这种情况下,由于粘着在感光体鼓上的异物,清洁刮板会被削除,从而导致清洁不良或削除显影辊而产生异常图像的问题。
另外,一般地,在显影辊上,在轴方向上会存在有形成了调色剂层的区域和没有形成有调色剂层的区域,即使在对应于这些区域的边界线的感光体鼓上,同样的有时也会粘着有调色剂或其他游离物等的异物。
图9所示是在感光体鼓上将调色剂的粘着放大后对图像形成产生影响时的状态示意图。
如图9所示地,首先,调色剂等的聚块粘着到感光体鼓200上。由于感光体鼓200在D的方向上回转,粘着物会被未图示的调色剂密封件等的与感光体鼓200相接的构件刮擦后,沿着回转方向的反方向在线上扩展后,对图像形成产生影响。
如上所述,在前述的对策中,由于显影辊的耐磨耗性或调色剂的流动性提高,会对稳定的图像形成有一定的效果,但却会因为调色剂等对感光体鼓的粘着而在图像形成产生异常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7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事项,在本发明中,目的是在前述的边界附近实现包括不会引起调色剂等粘着的感光体鼓的处理单元,并提供能够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的处理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像载置回转体,其在表面上载置显影剂像;显影剂载置体,其将显影剂供给到所述像载置回转体上;清洁构件,其除去残留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抵接构件,其横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上对应于沿着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轴方向为状态变化的边界线的位置和对应于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上形成有调色剂的层的区域与不形成调色剂的层的区域的边界线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地,来被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表面抵接,并除去附着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上的异物。
在本发明的处理单元中,是以横跨对应于显影剂载置体的前述边界线的像载置回转体上的位置地来设置与像载置回转体抵接的抵接构件的。抵接构件与像载置回转体抵接后用于除去附着在像载置回转体上的异物。由此,以显影剂载置体的前述边界线为基点后,即使显影剂载置体的调色剂搬送量或调色剂带电量变化,并在对应于像载置回转体的位置处附着有异物时,也能够通过抵接构件来除去,从而能够实现不会引起因异物而引起清洁不良或异常图像的形成的处理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的斜视图。
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图3(a)所示是从感光体鼓等的轴方向看到的图,图3(b)所示是从横向方向看到的图。
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图4(a)所示是从感光体鼓等的轴方向看到的图,图4(b)所示是从横向方向看到的图。
图5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7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和供给辊的关系图。
图8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图8(a)所示是从感光体鼓等的轴方向看到的图,图8(b)所示是从横向方向看到的图。
图9所示是感光体鼓上调色剂的粘着放大的状态图。
图10所示是通过抵接构件在除去异物时的概要构成图。
图11所示是通过抵接构件在除去异物时的概要构成图。
图12所示是通过抵接构件在除去异物时的概要构成图。
图13所示是通过抵接构件在除去异物时的概要构成图。
图14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15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图15(a)所示是从感光体鼓等的轴方向看到的图,图15(b)所示是从横向方向看到的图。
图16所示是通过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来除去异物时的概要构成图。
图17所示是通过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来除去异物时的概要构成图。
图18所示是通过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来除去异物时的概要构成图。
图19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20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21(a)、(b)所示是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抵接构件和感光体鼓的抵接部分的概要构成图。
图22所示是通过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来除去异物时的概要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的方式。还有,各图中,对于同一或相当的部分赋予同一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地,图像形成装置1是由曝光部2、图像形成部3、转印部4、供纸部5、搬送路径6、定影部7以及排出部8等构成的。
曝光部2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部,是由发出激光等的光源或各种光学系统构成的。具体来说就是,将根据从未图示的图像取得机构获得的图像数据来作成的图像的每一种颜色分解成分的激光,通过光写入机构来朝向后记的图像形成部3的感光体的照射后,使得感光体的表面曝光。
图像形成部3位于曝光部2的下方,包括有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为可以装卸地来构成的多个的处理单元31。各处理单元31包括有可以在表面上载置作为显影剂像的调色剂像并作为像载置回转体的感光体鼓32、使得感光体鼓32的表面均匀带电而作为带电构件的带电辊33、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鼓32的表面上的显影装置34、用于清洁感光体鼓32的表面而作为清洁构件的清洁刮板35等。
还有,各处理单元31由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的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四个处理单元31(31Y,31C,31M,31BK)构成,由于它们除了收容不同颜色的调色剂以外都具有同样的构成,在此省略其符号。
转印部4位于图像形成部3的正下方。该转印部4包括可以环绕移动地被张紧架设在驱动辊41及从动辊42上的环状的中间转印带43、对中间转印带43的表面进行清洁的带清洁刮板44、与带清洁刮板44相向而对的金属制的清洁相对辊48、相对于各处理单元31的感光体鼓32来夹着中间转印带43而被配置在相向而对的位置里的一次转印辊45等。各一次转印辊45在各自的位置处按压中间转印带43的内周面,并在中间转印带43被推压的部分和感光体鼓32接触的部位处形成有一次转印夹持。驱动辊41和从动辊42通过未图示的中间带侧板来支持。
另外,在夹着中间转印带43和中间转印带43的驱动辊41相向而对的位置处配设有二次转印辊46。二次转印辊46按压中间转印带43的外周面,并在二次转印辊46和中间转印带43接触的部位处形成有二次转印夹持。更进一步地,收容有通过带清洁刮板44清洁后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盒47在中间转印带43的下方借助于未图示的废调色剂移送管被配设。
供纸部5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包括有收容了记录用纸P的供纸卡盒51,和从供纸卡盒51来搬出记录用纸P的供纸辊52等。
搬送路径6是对从供纸部5搬出的记录用纸P进行搬送的搬送路径,除了一对对位辊61以外,在至后记的排出部8为止的搬送路径6的途中,适当配置有未图示的搬送辊。
定影部7包括有通过加热源71被加热的定影辊72和可以对定影辊72加压的加压辊73等。
排出部8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搬送路径6的最下游。在该排出部8中配设了用于将记录用纸P排出到外部去的一对排纸辊81和用于堆放排出后的记录媒介的排纸盘82。
接着,参照图1来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各处理单元31Y,31C,31M,31BK的感光体鼓32通过带电辊33的未图示的高压电源来被施加DC或在DC上重叠了AC的偏压后而均匀带电。带电后的感光体鼓32是在图像数据通过曝光部2的未图示的光写入机构等曝光后,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在各感光体鼓32上曝光的图像数据是将所希望的全彩色图像分解成黄色、青色、品红色及黑色的数据后的单色的图像数据。在各感光体鼓3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中供给有从各显影装置34来的调色剂,通过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辊36,静电潜像就作为显像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来被可视像化了。另外,在曝光工序中,作为采用了激光二极管的激光束扫描或发光元件,使用的是LED。
接着,通过转印部4的驱动辊41在图中反时针转动方向上的回转驱动,中间转印带43就在图中箭头A所示方向上被移动驱动了。另外,在各一次转印辊45中施加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经稳定电压或稳定电流控制了的电压。由此,就在各一次转印辊45和各感光体鼓32之间的一次转印夹持中形成了转印电场。之后,形成在各处理单元31Y,31C,31M,31BK的感光体鼓32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形成在上述一次转印夹持中的转印电场,来依次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3上。如此一来,就在中间转印带43的表面上形成了全彩色的调色剂像。
另一方面,当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通过供纸部5的供纸辊52的回转驱动,收容在供纸卡盒51里的记录用纸P就被送出到搬送路径6中了。被送出到搬送路径6中的记录用纸P通过对位辊61来被计算时机后,被送到二次转印辊46和与此相向而对的驱动辊41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中。这时,在二次转印辊46中施加有与中间转印带43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由此就在二次转印夹持中形成了转印电场。然后,通过形成在二次转印夹持处的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43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一起转印到记录用纸P上了。
被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用纸P通过二次转印辊46的曲率来从中间转印带43分离后,被朝向定影部7搬送。朝向定影部7搬送的记录用纸P通过由加热源71加热的定影辊72和加压辊73的加热及加压,来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用纸P上。然后,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用纸P从定影辊72分离,并通过未图示的搬送辊来搬送后,在排出部8中通过排纸辊81来朝向排纸盘82被排出。另外,附着在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43上的残留调色剂通过带清洁刮板44等来被除去。被除去的调色剂通过未图示的螺杆或废调色剂移送管等被搬送后回收到废调色剂盒47里。
作为中间转印带43所采用的材质,采用的是在PVDF(偏二氟乙烯)、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PI(聚酰亚胺)、PC(聚碳酸酯)、TPE(热塑性弹性体)等中分散了炭黑等导电性材料并形成为树脂膜材状的环状带。
另外,在带清洁刮板44中使用的是聚氨酯橡胶,而在一次转印辊45中可以使用导电刮板或导电海绵辊或金属辊等。二次转印辊46是在金属芯棒上通过导电性材料来包覆弹性体后形成的,其材料采用的是导电性辊或电子导电型的辊等。
以上的说明虽然是在记录用纸P上形成全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但也可以是使用四个处理单元31Y,31C,31M,31BK中的某一个来形成单色图像,或使用两个或三个的处理单元后来形成双色或三色的图像。
图2所示是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的斜视图。对于说明中不需要的构成作适当的省略。
如图2所示地,处理单元31包括有感光体鼓32、带电辊33、显影辊36、清洁刮板35、调色剂密封件101、限制刮板103、未图示的显影装置34等。带电辊33、显影辊36、清洁刮板35等各构件在感光体鼓32的圆周上,分别与感光体鼓32相向而对地来配置。另外,调色剂密封件101及限制刮板103与显影辊36相向而对地来配置。
如前所述,感光体鼓32进行的是通过带电辊33来带电、通过曝光部2来曝光、通过显影辊36来显影、通过清洁刮板35来进行表面的清洁等各个动作,并将可视化后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3上。限制刮板103与显影辊36抵接,并对载置在显影辊36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厚度进行限制后形成调色剂层。
在显影辊36的轴方向上,是将显影辊36区别为中央部36a和端部36b的。在端部36b中,为了防止调色剂漏出到处理单元的外部中,而抵接地配置有调色剂密封件101,除此之外还抵接有限制刮板103的边缘。由于这些构件抵接在端部36b上,当显影辊36回转时,在端部36b和调色剂密封件101以及限制刮板103的之间就会发生摩擦。因此,在端部36b中要求有比中央部36a更高的滑动移动性或耐磨耗性,并使得端部36b的表面的状态与中央部36a不同后,将中央部36a设定为第一状态部分、将端部36b设定为第二状态部分。使得端部36b的表面变化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改善调色剂的循环和改变端部的硬度后来确保抵接压力等。
作为改变端部36b的表面层的状态的具体的方法有,在端部36b的表面层进行涂层后来改变表面层的表面粗糙度等的手段。通过实施涂层等的对策,显影辊36的端部36b的耐磨耗性得到提高,就能够提供长期形成稳定的图像的处理单元。
但是如此地,当显影辊36在轴方向上具有表面状态不同的部分(这里是作为第一状态部分的中央部36a和作为第二状态部分的端部36b)时,以端部36b和中央部36a的边界线为基点后,会导致容易在从显影辊36向感光体鼓32的调色剂搬送量或搬送来的调色剂的带电量中产生有差别,以及调色剂或二氧化硅等来自于调色剂的游离物、来自于记录用纸P的纸粉或滑石成分等的异物容易粘着到感光体鼓32上的问题。
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图3(a)所示是从感光体鼓32、显影辊36等的轴方向看到的图,图3(b)所示是从横向方向看到的图。
如图3(a)所示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31中,在与感光体鼓32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配置有抵接构件100。
抵接构件100被配置在感光体鼓32的回转方向A上的清洁刮板35的下游和显影辊36的上游之间与感光体鼓32的图中B1的范围相向而对的位置里(特别地,在图3(a)中是在曝光部2和显影辊36之间配置抵接构件100的)。
如此,在通过清洁刮板35来除去调色剂后到从显影辊36开始供给调色剂为止的区间内,通过配置抵接构件100,多余的调色剂不会与抵接构件100冲突,在处理单元内部就不会发生使得调色剂飞散等弄脏的情况。
如图3(b)所示地,显影辊36在轴方向上具有表面层的状态为不同的两个部分,作为第一状态部分的中央部36a和作为第二状态部分的端部36b。显影辊36和感光体鼓32是各自的轴朝着相同的方向后相向而对地来配置的。
抵接构件100是在感光体鼓32的表面上,以横跨对应于显影辊36的中央部36a和端部36b的边界线C1的位置地,来与感光体鼓32抵接后被配置。也就是说,如图3(b)所示地,在从垂直于显影辊36和感光体鼓32的各自的轴方向的方向来看的状态下,抵接构件100是被配置在显影辊36上的上述边界线C1的延长线D1且在感光体鼓32的表面上的。
如前所述,以端部36b和中央部36a的边界线C1为基点后,会导致容易在从显影辊36向感光体鼓32的调色剂搬送量或搬送来的调色剂的带电量中产生有差别,异物容易粘着到感光体鼓32上。
抵接构件100是为了除去这些粘着后的异物来配置的,通过配置成横跨边界线C1的延长线D1,就能够有效地除去感光体鼓32的异物。
作为抵接构件100的材料的一个例子,可以考虑采用聚甲醛(POM)。
还有,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虽然仅是单侧配置了抵接构件100,但也可以是在两端部的边界线C1的延长线上分别配置一个以上、共计两个以上的抵接构件100。即使在以下所示图的抵接构件100中,这一点也是一样的。
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图4(a)所示是从感光体鼓32、显影辊36等的轴方向看到的图,图4(b)所示是从横向方向看到的图。
如图4(a)所示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抵接构件100被配置在与感光体鼓32上显影辊36的下游和清洁刮板35的上游之间的范围B2相向而对的位置里。另外,如图4(b)所示地,抵接构件100在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上,被配置在比感光体鼓32通过曝光部2曝光后来形成图像的曝光最大宽度L1的更为外侧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是通过配置在显影辊36的上游来避免抵接构件100和调色剂的冲突的。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是通过将抵接构件100配置在感光体鼓32载置调色剂像后来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外侧里,而即使将抵接构件100配置在显影辊36的下游,抵接构件100也不会扰乱调色剂像后来妨碍图像形成。
图5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抵接构件100被配置在与显影辊36的下游和与一次转印辊45相向而对的转印位置的上游之间的范围B3相向而对的位置里。在感光体鼓32的范围B3和中间转印带43之间,存在有楔子型的空间M。
在将抵接构件100配置在显影辊36的下游和清洁刮板35的上游之间时,能够将抵接构件100配置在空间M中。因此,通过死区的有效利用,就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不仅是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是直接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因为在感光体鼓32和记录用纸搬送构件之间存在有转印位置的上游的空间M,所以同样地能够将抵接构件100配置在该空间M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串列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中间转印带43的搬送方向上游处由处理单元3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3上的调色剂的一部分会在从下游的处理单元31向中间转印带43转印时,从中间转印带43朝着处理单元31被反向转印。
这时,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由于抵接构件100被配置在转印位置的上游里,反向转印后的残留调色剂就不会与抵接构件100冲突,从而就能够防止调色剂的飞散。
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如图6所示地,在显影辊36的轴方向上,存在有调色剂从未图示的显影装置34的供给辊供给来后形成了薄层的调色剂薄层区域L2。
即使在感光体鼓32上的对应于调色剂薄层区域L2的边界线C2的位置中,与边界线C1同样地,也容易粘着有调色剂的游离物等的异物。
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是将抵接构件100在感光体鼓32的表面上,以横跨对应于边界线C2的位置(在图6中的边界线C2的延长线D2上且为感光体鼓32的表面上)地来配置,并且与至此的实施方式所示地,配置在对应于边界线C1的位置里。由此,就能够除去粘着在感光体鼓32上的延长线D2附近的异物。
图7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和供给辊的关系图。
如图7所示地,供给辊102被设置为与显影辊36相向而对,在供给辊102相向而对的范围中,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辊36上。也就是说,前述的调色剂薄层区域L2及其边界线C2是由供给辊102的宽度来决定的。
图8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图8(a)所示是从感光体鼓32、显影辊36等的轴方向看到的图,图8(b)所示是从横向方向看到的图。
如图8所示地,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被配置在感光体鼓32的表面上对应于显影辊36的两端的边界线C1的位置里的抵接构件100被配置在曝光部2和感光体鼓32的之间。曝光部2包括保持构件110及作为光写入机构的LED头111,LED头111通过保持构件110来保持,并与感光体鼓32相向而对地来配置。配置在感光体鼓32的两端处的抵接构件100作为填补感光体鼓32和保持构件110的间隙的间隔构件来被配置在两者之间。LED头111具有LED或有机LED的发光元件,并将根据从未图示的图像取得机构获得的图像数据来作成的图像的每一个颜色分解成分的光从发光元件射到感光体鼓32上后,来对感光体鼓32进行曝光。
LED头111在使得感光体鼓32曝光时,需要将其与感光体鼓32之间的距离保持在规定的间隔里,并和感光体鼓32进行焦距的对焦。通过抵接构件100来起到感光体鼓32和保持构件110之间的间隔构件的作用,被保持在保持构件110上的LED头111就能够与感光体鼓32保持适当的焦距。另外,即使因感光体鼓32回转等而引起位置偏差的时候,也能够获得感光体鼓32和LED头111的位置关系不容易偏离的效果。
另外,通过将除去感光体鼓32的粘着物的抵接构件100当作间隔体(spacer)来使用,就能够减少零件。
图10至图13是在本发明至此的处理单元中通过抵接构件来除去异物时的状态图,并用它们来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善点。还有,抵接构件100与图3(a)所示位置同样地,被配置在清洁刮板35的下游和显影辊36的上游的范围B1里,尤其是被配置在该范围内的带电辊33的下游处
如图10所示地,当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感光体鼓32在A的方向上做正向回转。这时,通过抵接构件100来从感光体鼓32除去的调色剂等的异物就堆积在抵接构件100的正向回转方向上游侧的表面100a中。
然后,在这种处理单元中,处于除去堵塞在感光体鼓32和清洁刮板35之间的异物等的目的,有时会使得感光体鼓32逆向回转。如图11所示地,当感光体鼓32在与图像形成时为逆向回转的A’的方向上回转时,异物会向带电辊33的方向移动。
然后,如图12所示地,移动后的异物或附着在带电辊33的表面上,或附着在感光体鼓32的表面上。
通过重复这种A方向的正向回转和A’方向的逆向回转,就如图13所示地,附着在带电辊33的表面上的异物的量逐渐增加后,就有可能妨碍带电辊33对感光体鼓32的带电动作。另外,即使不进行A’方向的回转而仅有A方向的回转时,当堆积在抵接构件100上的异物的量增多时,也有可能发生溢出的异物落下到感光体鼓32的表面上,或变得抵接构件100难以除去感光体鼓32的表面的异物。因此,为了进行长期稳定的图像形成,以实施某些对策为好。
图14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如图14所示地,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中,抵接构件100相对于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是倾斜地来配置的。由此,抵接构件100在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上游侧的表面100a是朝向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A而向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外侧倾斜地来配置的。
各抵接构件100位于感光体鼓32的内侧的端部向着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的上游侧,而外侧的端部向着下游侧。感光体鼓32表面上的异物通过感光体鼓32的回转而从正向回转方向的上游流向下游,并通过抵接构件100来从感光体鼓32上除去。被除去的异物通过前述的抵接构件100的倾斜,从感光体鼓32的内侧向外侧(图中的箭头E的方向)流动。如此,通过将抵接构件100向外侧倾斜,就能够使得除去后的异物向外侧逃逸,从而就能够防止前述那样的异物的堆积。
图15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图15(a)所示是从感光体鼓32、显影辊36等的轴方向看到的图,图15(b)所示是从横向方向看到的图。
如图15(a)所示地,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中,是在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A上的带电辊33的下游和抵接构件100的上游之间的范围中,设置了阻止感光体鼓32上的异物在逆向回转时的通过的阻止构件120。另外,如图15(b)所示地,阻止构件120与抵接构件100同样地,在感光体鼓32的表面上的对应于显影辊36上的边界线C1的位置处,以横跨延长线D1地来配置。也就是说,阻止构件120和抵接构件100被配置在感光体鼓32的回转方向的同一同转圆周上。另外,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地,抵接构件100位于感光体鼓32的内侧的端部向着正向回转方向的上游侧,而外侧的端部向着下游侧。
还有,在图15中,抵接构件100和阻止构件120被配置在轴方向的两侧里,但也可以仅配置在轴方向的一端里。另外,如图6所示地,也可以将抵接构件100和阻止构件120横跨显影辊36的对应于调色剂薄层的边界线的位置(延长线D2)地来配置。
图16至图18所示是通过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来除去异物时的状态图。
如图16所示地,当感光体鼓32因为图像形成动作而在方向A上回转时,感光体鼓32表而上的异物会堆积到抵接构件100的正向回转方向上游侧的表面100a上。这时,堆积后的异物的一部分会因为抵接构件100的倾斜而向外侧流去。
如图17所示地,当感光体鼓32向着逆向回转的A’的方向回转时,堆积在抵接构件100上的异物会通过感光体鼓32的逆向回转被返回到上游后,堆积到阻止构件120的正向回转方向下游侧的表面120b上。表面120b是沿着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的面。
图18所示是感光体鼓32再次进行A方向的回转的图。通过感光体鼓32的中转,异物就再次堆积到抵接构件100上,并且其一部分会流向感光体鼓32的外侧。
如此,即使重复A方向的回转和A’方向的回转,通过抵接构件100而从感光体鼓32除去的异物会在抵接构件100和阻止构件120之间往返而不附着到带电辊33上。另外,在堆积到抵接构件100上时,会通过抵接构件100的倾斜来流向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的外侧。如此,在抵接构件100之外,通过将阻止构件120设置在与抵接构件100为同一的回转圆周上,由抵接构件100除去的异物随着感光体鼓32的逆向回转不会堆积到带电辊33的表面上,在由阻止构件120挡住以后,在正向回转时会再次流向抵接构件100。
与此相比较,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通过抵接构件100的倾斜,虽然可以使得堆积在抵接构件100上的异物流向外侧,但在感光体鼓32逆向回转时,堆积在抵接构件100的表面上的异物会流向带电辊33,并有可能导致异物堆积到带电辊33的表面上。
相对于此,在第七实施方式中,通过阻止构件120因为能够阻止逆向回转时的异物的通过,所以就能够避免异物对带电辊33的堆积,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图像形成功能。另外,为了能够切实地防止异物对带电辊33的堆积,以将阻止构件120配置在至少与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上的抵接构件100为相同的范围里为好。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作为除去感光体鼓32表面上的调色剂等异物的机构虽然准备有清洁刮板35、阻止构件120、抵接构件100等三种,但它们各自除去异物的能力是如下来构成的:抵接构件100>清洁刮板35>阻止构件120。
通过如此地来设定各构件对异物的除去能力,在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时,就可以使得不能够在清洁刮板35中除去的异物在阻止构件120中允许其大部分通过后,再通过下游侧的抵接构件100来除去。
然后,由于阻止构件120仅在感光体鼓32的逆向回转时,只要具有阻止异物的通过后使得异物堆积在表面上的效果就好,所以是采用了这样的构成。在这样的过程中,阻止构件120以采用纤维构件为好。
另外,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时,由于异物基本上不会堆积到阻止构件120的正向回转方向上游侧的表面120a上,就能够在感光体鼓32的逆向回转时,将阻止构件120流向带电辊33的异物限制在最小限度里。
图19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不仅是抵接构件100,阻止构件120也是相对于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来倾斜地配置的。阻止构件120的倾斜和抵接构件100是相反的,位于感光体鼓32的内侧的端部朝着正向回转方向的下游侧、外侧的端部朝着上游侧,将该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下游侧的表面120b朝着正向回转方向A后向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内侧倾斜地来配置的。由于异物堆积在正向回转方向的下游侧的表面120b上,通过这样来配置阻止构件120,就能够使得堆积在阻止构件120上的异物流向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的外、侧。由于不仅是抵接构件100,即使在阻止构件120中也能够使得异物流向感光体鼓32的外侧,所以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相比,能够使得更多的异物流向外侧并防止异物的堆积。另外,为了能够通过阻止构件120来使得异物切实地流向比带电辊33更靠轴方向的外侧,优选的是将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中的阻止构件120的外侧端部配置为与朝向感光体鼓32的带电辊33的接触部的轴方向外侧端部为相同,或者是比之更靠外侧。
还有,在第七及第八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虽然是相对于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为倾斜地来配置抵接构件100和阻止构件120的,但也可以是将所有的抵接构件100和阻止构件120相对于轴方向来水平地配置。这时,虽然使得所堆积的异物流到感光体鼓32的外侧去的效果会被限定,但在感光体鼓32逆向回转时,能够防止一次除去后的异物通过感光体鼓32的逆向回转而堆积到带电辊33等上。
另外,在第七及第八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虽然是分别以其他的构件来构成阻止构件120和抵接构件100,但也可以是通过同一的构件相对于感光体鼓32而具有多个的抵接部分地(一体地)来构成。
关于配置抵接构件的位置,在第七及第八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是在显影辊36的上游和带电辊33的下游之间多个配置了抵接构件,但并不局限于此,既可以是在清洁刮板35和带电辊33之间配置,也可以在图4的范围B2、图5的范围B3里配置。
图20所示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如图20所示地,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与图8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同样地,抵接构件100作为填补感光体鼓32和曝光部2的间隙的间隔构件来被配置在两者之间。曝光部2包括保持构件110及LED头111,LED头111通过保持构件110来保持,并与感光体鼓32相向而对地来配置。
图21所示是通过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来除去异物时的状态图,图21(a)是从图20的方向F看到的图,图21(b)是感光体鼓32和抵接构件100的抵接面的详细图。
如图21(a)所示地,抵接构件100包括有与感光体鼓32抵接的板状的第二抵接部分151和具有作为阻止构件的功能的第一抵接部分150。第一抵接部分150和第二抵接部分151具有相对于感光体鼓32的抵接面150e和151e,抵接而150e和151e因为沿着感光体鼓32的圆周上来抵接,所以呈圆弧状。另外,各抵接面的圆弧的直径要小于感光体鼓32的直径。因此,如图21(b)所示地,当第一抵接部分150和第二抵接部分151的抵接面与感光体鼓32表面接触时,因为抵接面的两端接触,并且接触面积增大,所以就容易抵接。
另外,抵接构件100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的施力机构朝向感光体鼓32来被接压后,第一抵接部分150和第二抵接部分151就以沿着感光体鼓32的表面的形状来与感光体鼓32抵接了。
第一抵接部分150和第二抵接部分151相对于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被倾斜地配置,并且分别呈相反方向的倾斜。详细来说就是,第一抵接部分150是使得位于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向着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下游侧,使得外侧的端部向着上游侧。反过来,第二抵接部分151是使得位于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的内侧的端部向着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上游侧,使得外侧的端部向着下游侧。
另外,第一抵接部分151和第二抵接部分151具有在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时分别引导异物的上游侧导向面150a、151a。这些上游侧导向面150a是面向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A中的上游侧的面。第一抵接部分150的上游侧导向而150a朝着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A被配置为向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内侧倾斜。另一方面,第二抵接部分151的上游侧导向面151a朝着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A被配置为向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外侧倾斜。另外,第一抵接部分150还具有在感光体鼓32的逆向回转时引导异物的下游侧导向面150b。该下游侧导向面150b是面向正向回转方向A中的下游侧的面,与抵接部分150的上游侧导向面150a同样地,朝着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A被配置为向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内侧倾斜。
另外,感光体鼓32的正向回转方向A中的第一抵接部分150的下游端部150c被配置为靠近第二抵接部分151,该第一抵接部分150的下游端部150c和第二抵接部分151的两者之间有间隙,下游端部150c和第二抵接部分151被配置在同一回转圆周上。如图21(a)所示地,当感光体鼓32在正向回转方向的A方向上回转时,由第一抵接部分150除去的异物通过上游侧导向面150a来引导后,就有效地流向第二抵接部分151了。堆积在第二抵接部分151上的异物通过前述的配置,沿着上游侧导向而151a而流向感光体鼓32的外侧。
图22所示是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单元的感光体鼓32逆向回转时的状态图。
如图22所示地,当感光体鼓32在A’方向上回转时,堆积在第二抵接部分151上的异物会朝着A’方向的下游流去。这时,通过所配置的第一抵接部分150,从第二抵接部分151来的异物的一部分会堆积在第一抵接部分150上,并通过第一抵接部分150的下游侧导向面150b引导后流向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外侧。由此,就能够减少堆积在带电辊33等上的异物。另外,为了能够通过下游侧导向面150b来使得异物切实地流向比带电辊33更靠轴方向的外侧,优选的是将感光体鼓32的轴方向中的下游侧导向面150b的外侧端部配置为与朝向感光体鼓32的带电辊33的接触部的轴方向外侧端部为相同,或者是比之更靠外侧。
以第一抵接部分150的全长为J、以第二抵接部分151的全长为L,另外,以第一抵接部分150的图的一部分的长度(从第二抵接部分151的上游端开始至上游侧导向面150a的延长线和下游侧面151b的交点为上的长度)为K时,各个长度的关系为J+K<L。
当感光体鼓32在A’方向逆向回转时,堆积在第一抵接部分150的长度为J的抵接表面上的异物朝着带电辊33的方向流去。另外,堆积在第二抵接部分151的长度为L的抵接表面上的异物之中,堆积在长度K上的异物会朝着带电辊33的方向流去,而剩余的异物会堆积到第一抵接部分150的表面150b上。
相对于此,如果不设置具有作为阻止构件的功能的第一抵接部分150时,感光体鼓32逆向回转后流向带电辊的异物就是堆积在长度L上的异物了。
以上,通过将第一抵接部分150设置为具有J+K<L的关系,与不设置第一抵接部分150相比,就能够减少逆向回转时流向带电辊33的异物的量。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就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以显影辊在轴方向上的表面状态变化的情况为例来说明的,但在使用沿轴方向的表面状态没有变化的显影辊的构成时,也可以适用本发明。也就是说,即使在这样的显影辊中,因为在对应于形成有显影剂层的区域和不形成显影剂层的区域的边界线(图6的C2)的感光体鼓32上的位置中有可能发生异物的粘着,通过在该位置处配置抵接构件100,就可以与上述同样地来除去异物。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黑白图像形成装置或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

Claims (14)

1.一种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载置回转体,其在表面上载置显影剂像;
显影剂载置体,其将显影剂供给到所述像载置回转体上;
清洁构件,其除去残留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表面上的显影剂;
抵接构件,其横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上对应于沿着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轴方向为状态变化的边界线的位置和对应于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上形成有调色剂的层的区域与不形成调色剂的层的区域的边界线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地,来被配置为与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表面抵接,并除去附着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上的异物,其中,所述抵接构件具有将对所述像载置回转体进行曝光的光写入机构以和所述像载置回转体借助于规定的间隔来进行位置确定的间隔构件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沿着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轴方向为状态不同的各部分分为第一状态部分和第二状态部分时,所述第一状态部分和第二状态部分的区别在于涂层的有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构件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回转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清洁构件的下游且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上游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构件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回转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下游且所述清洁构件的上游处,并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轴方向上被配置在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载置回转体具有转印所载置的像的转印位置,并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回转方向上,将所述抵接构件配置在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下游且比所述转印位置更为上游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构件被配置为横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上对应于沿着轴方向为状态变化的边界线的位置和对应于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上形成有调色剂的层的区域与不形成调色剂的层的区域的边界线的所述像载置回转体上的位置的双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抵接构件的材料,采用的是聚甲醛(PO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抵接构件的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回转方向上游侧的表面朝着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回转方向向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轴方向外侧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载置回转体被构成为能够在图像形成时的正向回转以及与其相反方向的逆向回转,
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与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表面抵接并对所述像载置回转体逆向回转时的所述像载置回转体上的异物的通过进行阻止的阻止构件,并将所述阻止构件配置在所述抵接构件和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同一回转圆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包括使得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表面带电的带电构件,
并且,所述阻止构件被配置在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正向回转方向上的所述带电构件的下游且所述抵接构件的上游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抵接构件的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回转方向上游侧的表面朝着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回转方向向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轴方向外侧倾斜地配置,
并且,所述阻止构件以沿着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轴方向的面来接受所述抵接构件的异物。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抵接构件的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回转方向上游侧的表面朝着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回转方向向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轴方向外侧倾斜地配置,
并将所述抵接构件的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逆向回转方向上游侧的表面朝着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逆向回转方向向所述像载置回转体的轴方向外侧倾斜地配置。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处理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写入机构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是LED或有机LED。
CN201410547210.2A 2013-10-24 2014-10-16 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570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0979 2013-10-24
JP2013-220979 2013-10-24
JP2013239982A JP6241602B2 (ja) 2013-10-24 2013-11-20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39982 2013-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0678A CN104570678A (zh) 2015-04-29
CN104570678B true CN104570678B (zh) 2019-05-21

Family

ID=52995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7210.2A Active CN104570678B (zh) 2013-10-24 2014-10-16 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17989B2 (zh)
JP (1) JP6241602B2 (zh)
CN (1) CN1045706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17551A (ja) 2014-07-07 2016-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力伝達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38545A (ja) 2014-08-11 2016-03-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569938B2 (ja) * 2015-06-25 2019-09-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617921B2 (ja) * 2015-07-29 2019-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光体の異物除去機構、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772601B2 (en) 2015-07-29 2017-09-2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JP2017032783A (ja) 2015-07-31 2017-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5153B2 (ja) 2015-11-12 2020-06-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1627B2 (ja) * 2005-03-15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一成分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4242A (en) * 1977-02-24 1978-09-11 Ricoh Co Ltd Recorder
JP2603337B2 (ja) * 1989-05-31 1997-04-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291685A (ja) * 1990-04-10 1991-12-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H07134527A (ja) * 1992-09-18 1995-05-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62841A (ja) * 1995-03-22 1996-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接触帯電装置、接触転写装置、接触現像装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564034B1 (en) * 1998-12-08 2003-05-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cleaning member for removing toner in variable amounts from an image bearing member
JP2005300801A (ja) * 2004-04-09 2005-10-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03733A (ja) 2004-06-18 2006-01-05 Ricoh Co Ltd トナー担持体と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00B2 (en) * 2005-08-11 2010-05-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leaner that removes toner from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dium
JP2007076031A (ja) * 2005-09-12 2007-03-29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0726B2 (ja) * 2007-08-21 2012-10-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13620B2 (ja) * 2008-01-30 2013-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38155B2 (ja) * 2008-06-19 2013-11-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3819B1 (ja) * 2009-08-31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5284333B2 (ja) * 2010-11-04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812074B1 (ko) * 2011-03-17 2018-01-30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현상유닛 및 그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5838766B2 (ja) * 2011-11-29 2016-01-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18274A (ja) * 2012-03-12 2013-10-24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30240A (ja) * 2012-12-28 2014-07-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6210366B2 (ja) * 2013-07-31 2017-10-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付着物除去機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1627B2 (ja) * 2005-03-15 2011-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一成分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41602B2 (ja) 2017-12-06
US20150117901A1 (en) 2015-04-30
US9217989B2 (en) 2015-12-22
CN104570678A (zh) 2015-04-29
JP2015108645A (ja)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0678B (zh) 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
US6922539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 which the contact width of a developer charger with an image bearing member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developing width of developing means and the width of movement of the developer charger
JP20071992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22919A1 (en)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6132101B2 (ja) 現像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404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941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0667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778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8853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426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117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80074452A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117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46445A (ja) 付着物吸引除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37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帯電装置
JP37695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3777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102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069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99449A (ja) ベル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126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85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618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体清掃方法
JP20132318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